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语言教育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论文摘要:语法是遣词造句的基础,是语言的重要组成要素。语法规则是人们长期以来所使用语言的结构规律的客观总结。语法不仅要解决语言正确运用的问题,还要保证意义得当,使用得体。人们要想正确理解和运用外语,不懂语法规则是难以想象的。语法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从语用的角度出发,把语言的具体形式、意义和用法有机结合,使学习者掌握语法规则,更好地进行沟通交流。
语法是遣词造句的基础,是语言体系的组成要素。语法规则是人们长期以来所使用语言的结构规律的客观总结。正是由于有了语法,语言才有可能赋予人的思想以物质的语言的外壳。人们要想正确理解和运用外语,不懂语法规则是难以想象的。不按语法规则随意堆砌在一起的词汇,不能被人理解,更不能起到交流思想的作用。语言要成为交流工具,其结构必须符合公认的语法规则。
一、语法和语法教学的概念
语法是从语言具体实践中归纳出来的起组织作用的基本规则。了解语法规则可以避免语言运用的盲目性,提高准确运用语言的能力,是提高语言沟通交流准确性的必经之路。但同时,在外语教学中也不可过分强调语法的作用,语法最终是为使用该语言体系进行交流服务的。语法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从语用的角度出发,把语言的具体形式、意义和用法有机结合,使学习者掌握语法规则,更好地进行沟通交流。外语语法教学的基本任务在于使学生掌握外语的遗词造句规则,培养外语的活用能力,进而培养运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二、外语教学不必教授语法的观点
鉴于母语语法是在自然的环境中习得的,人们可以不通过有意识的专门学习就能够掌握语法的使用,并且在特定教学法(如直接式教学法)中,学生也可以在没有专门语法教学的情况习得语法,有人认为,语法不用教,学生可以自然习得。在教学过程中,语法知识教学一般不采用语法学的体系,而是采用便于教学的体系。语法知识教学体系多种多样,在呈现形式上有体系性和非体系性、模式性和非模式性之分。体系性是指某一范畴的语法知识相对集中,形成微型体系,在教学中专门列项;非体系性是指在同一范畴的语法知识也分散教学,教学中并不专门列项。模式性是指只给句式,再模仿所给句式举例;非模式性是指先用语言表述规则,再根据所给规则举例。由此可见,上述观点主要是反对体系性和非模式呈现形式的语法,并不反对非体系性和模式性呈现形式的语法。这种主张认为语法不必专门列项,不必介绍语法规则,而是结合新的话语教学,通过让学生模仿语言的形式达到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目的。这实际上并不是要不要教授语法,而是如何教授语法的问题。
三、语法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1.语言的组成要素及特征决定了语法教学的必要性。语言是由语音、词汇、语法三要素组成的,语音和词汇只有通过语法才能组成用于交际的语言。语言的内容要通过语音和词汇才能表达出来,从而语法的功能才得以实现。这三要素相互影响,缺一不可,构成了语言系统的物质基础。语言学家认为语法是语言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语言是具有创造性的特征,学习者可以运用有限的语言规则表达无限的意义。外语教学的目标在于通过学习其语言规则形式,掌握生成言语的能力,从而正确理解运用目的语。
2.语法的内涵决定了语法教学的必要性。对于语法的内涵,持语法知识论观点者认为,语法是语言学家和语言教师所研究的一门知识,包括描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描述性知识是由各种语法规则组成的,包括发音、词法、句法以及词类、句式、时态和语态等,可以通过学习获得;程序性知识指运用语法完成交际任务的知识,它表现为一种能力,必须通过反复训练和应用才能掌握。持语法技能观点者认为,掌握了语法知识不等于能说出或写出符合语法的句子,更不等于能用正确的句子交流思想。学习者要通过各种练习,要反复使用才能掌握语法。而对于那些本族人来说,语法更是一种技能,一种自动的技能,因为他们很可能说不出所使用的语法规则。两种观点虽然形式不同,但都强调了语法学习和练习的必要性,通过学习和反复训练才能掌握语法知识,进而运用外语进行交流。
3.显性语法学习的优势决定了语法教学的必要性。语法学习的形式有两种,显性学习和隐性学习。1989年,Scott在一个高级法语班进行了显性与隐性教学的实验。法语班分成两个小组,实验组接受显性教学,听教师讲解语法规则;控制组接受隐性教学,听含有相同语法点的故事。结果发现不论是在口试中还是在笔试中控制组都无法超过实验组。此外,Ellis等著名学者的研究也证明了显性教学的优势。上述教学研究案例表明,在外语的习得过程中,语法教学尤其是显性语法教学是必要并且是高效率的。显性语法学习可以促进语言的习得过程,但也要注意到,显性的知识很难促成自然习得。教学的最佳方式是将显性学习与隐性学习的结合,既学习语法描述性知识,又通过各种交际实践使用语法,培养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
4.外语教学的环境特点决定了语法教学的必要性。主张不必教授语法者认为,人们学习本族语言并不学习语法,因而要学习外语同样可以不学语法。这种观点同上述观点一样,混淆了“不学”与“不专门学”的概念。使用本族语必然要循本族语语法规则,否则别人根本无法理解,自然起不到交际作用。因此,也就是说,人们使用本族语也要懂语法,不过没有进行专门语法学习的人是在潜意识下运用语法规则的。并且他们所具有的这种潜意识也是通过后天环境反复练习强化习得的。而对于外语教学来说,缺少具体的语言环境,潜在非意识的语法学习得不到训练和强化。因此,在学习外语的活动中,需要有一个衡量正误的依据和标准。这个依据和标准就是语法知识。著名应用语言学家Mohammed认为,语法教学是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外语教学中尤为必要,因为除了课堂,学生没有机会习得这门语言。由此可见,外语教学中,搞好语法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语法是语言基本规则的最好展示。语法学习最终是为交际服务的,语法的掌握也必须通过学习、活动、交际应用来实现。人们要想正确理解和运用外语,必须学习和掌握目的语的语法规则。语法学习是语言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同样遵循学习的一般规律。但是语法学习也有其特殊性,尤其是在外语教学中,缺少具体的语言交际环境,在这种情况下语法教学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通过语法教学,能够使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基本语法知识和技能,不仅能够在实际应用中做到概念清楚,形式正确,而且能够根据不同语境运用适当的语言形式,从而逐步运用目的语清楚准确、规范得体地进行交际,更好地进行沟通交流。
参考文献
[1]符春焕.浅谈英语语法教学的必要性[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6).
[2]梁红梅.英语语法教学的必要性与实践[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3]沈敬萍.如何将语法的学习渗透于专业精读课[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8,(9).
[4]康英霞.语法教学的重要性及方法[J].学苑教育,2011,(1).
关键词:英语教学;语言;文化;文化输入
Abstract: the language is part of the culture, is the carrier of culture.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pay equal attention to language and culture, which involves language, and involving culture, language and culture around each other, hard to divorce.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problems in English teaching culture input the importance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cultural input the content and method.
Keywords: English teaching; Language; Culture; Culture input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的构造总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它的使用总要遵循一定的文化规约,它深深地扎根于文化之中。吕叔湘先生说过:“学外语而不懂其文化,等于记住了一连串没有实际意义的符号很难有效地加以运用,而且每每用错。”如今新课程也对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了目标要求。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仅包括语言能力,而且包括社会文化能力。在跨文化交际中,语言是工具,文化是核心。每一个从事英语教学的工作者,在语言教学中系统地进行文化输入和渗透,使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有机融合,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同时,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为他们进一步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一、文化输入的必要性
文化输入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否正确应用所学的语言进行交流。我们将详细从以下三点分析其重要性。
1.1、语言与文化关系
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生活在社会文化环境中,人的一切行为受到社会文化模式的约束,语言交际行为也不例外。各国各民族文化都是经过了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积淀,它们的形成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可见,在教学中也不能脱离锁钥语言国家的文化及历史。如果只讲语言,不了解语言文化,就很难将语言和文化相结合,从而使用得体的语言。在外语教学中,如果只注重语言的实际应用而忽视了语言的载体功能即是忽视了语言是存在于文化之中的,就势必造成学生不熟悉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习俗,从而达不到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因此,学校一种语言就意味着必须要了解使用该语言的那个名族的社会文化。如果忽视了语言教学和社会文化背景知识教学的统一,不仅影响对语言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在交际过程中常常造成语言的误用。
1.2、中西方文化差异看
中国人和英语国家的人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中,在风俗习惯、思维方式、、道德观、价值观、伦理观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中西方文化内涵差异必然造成词义、句义、比喻意义、联想意义等语言现象的差异。例如,“狗”这个词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表义都是一样的,但是中国人常用“狗眼看人”、“狼心狗肺”之类贬义词语,而英语中那个“a lucky dog”(幸运儿)习语表明在英语国家的身价百倍。透过同一个词的不同联想意义。另外,以《圣经》中的Garden of Eden来指代汉语的“世外桃源”以Shylock(夏洛克)来比喻“狡诈者,守财奴”,以strong as a horse来表示“气壮如牛”,after tea的意思是“喝过午时茶”等诸如此类的成语、典故和短语,都是英语民族生产、生活、文艺的反映,在日常的外语学习中,经常会有学生因为不能正确了解中西方文化的这些差异而出现望文生义甚至混淆文化习俗的现象,所以只有将它们放在社会文化背景中进行教学,学生才易于理解和掌握。
1.3、外语教学现状看
首先,长期以来,在外语教学领域中,社会文化因素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主要是因为外语教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理论语言学发展的制约,认为语言学研究的对象是语言本身。因此,在教学中往往没有把教授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另外,教师在教学中缺少文化意识。虽然近年来引进了不少国外的教材,但教师仍以老的教学方式去授课,注重语法和语言点教学,课文的理解,而忽视了文化的输入。此外,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过分依赖老师,习惯接受“填鸭式”的教学,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目前的应试教育使学生很少利用课余时间读有关英美文化背景知识方面的书籍,大部分时间用于记单词、做练习上。大多数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常把中西文化等同,忽视了文化差异,不熟悉外国文化,在理解方面造成许多误区,致使他们不能顺利将英语应用于实际生活中,造成了“哑巴”英语的现象,不能理解文章内容,阻碍了外语水平的提高,影响了教学效果。以上都是教室在外语教学中所具有的这种普遍现象,也要求我们必要将文化适时地导入到外语教学中来。
二、文化输入的方法
2.1、多渠道,多手段
利用多渠道、多种手段,吸收和体验英语国家的文化。可通过英语国家的电影、录像、电视新闻、纪录片或展示一些关于承载西方文化的图片、物品等让学生感受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这对学生了解西方文化和培养语言能力很有益处。
2.2、文化背景介绍
重视并加强课文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每一种语言都能折射出使用这种语言的民族的文化现象,如英语中的Thanksgiving,如果你不了解其文化背景是无法正确体会其含义的,所以只有了解文化才能正确理解和运用这种语言。
2.3、词汇讲解
在词汇中学习文化。英语单词是交流、写作的基础,故词义准确把握很重要,它分为指称意义和隐含意义,指称意义为基本含义,而隐含意义则往往带有文化内涵,如fox意思是狐狸,隐含意义是狡猾。由于各民族的特性,有些词汇的指称意义相同而隐含意义不同,这是学生英语学习中的一大难点,所以在讲授词汇时,不能让学生对词义的掌握停留在表面,要让学生领会词义的隐含意义的同时了解这个词所反映的历史、地理、风俗习惯、文化渊源等等。
2.4、中西方差异对比
加强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将中西文化差异融进教学,把二者在称呼、问候、感谢、赞美、关心、价值观、信仰等等各方面加以比较,渗透到教学中。
2.5、课外学习方式
课外阅读中学习文化。教师课堂上的文化引入不可能面面俱到,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去看关于英语国家文化的报刊、书籍,推荐一些高质量的课外读物给学生,这样既能扩大词汇量、增强语感、提高阅读能力,还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了解西方的文化,一举多得。总之,语言和文化二者不可分割、相互影响,文化导入对学生正确使用英语有重要意义,所以英语教学中必须重视并加强文化的导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正确、合体的使用英语进行有效交流。
三、结束语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导入跨文化的内容,有利于学生打开眼界、开拓思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得到一定的艺术修养和中外文化精髓的熏陶,具备一种新的文化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减少语用错误。文化创造力强调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一种主动从外国文化源泉中摄取新东西的潜能,是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体现和补充;有利于知己知彼,不会使年轻一代对外国文化盲目;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而不是脱离实际的机械的死记硬背,符合与时俱进的时展要求,使学生能够学到真正活的英语。
参考文献
1、何自然,阎庄.中国学生在英语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汉英语用差异调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6
2、束定芳,庄智象. 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 [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56—57.
3、胡文仲.跨文化交际概论 [M] .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 1999,76.
4、霍尔. 侯勇译.无声的语言[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5
5、胡文仲, 高一虹. 外语教学与文化[M].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6、 束定芳. 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论文摘要: 语言的交际能力指的是以某种语言为工具,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的能力,即通过听和读来输入信息,通过说和写来输出信息。教师只有对语言交际能力这一词汇充分理解,才能确定语言教学的目标和方法。本文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角度探讨对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
一、引言
近几年来,大学英语四级题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听力测试比重加大,试题的出题方向以语境为主,加大阅读量,强调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考查,写作部分增加强度,要求较以前也有所提高。这一变化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使得英语作为外语在中国的地位显得愈来愈重要。尤其是我国进入wto(世贸组织)后,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尤为突出。掌握一门专业知识的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外语交际能力,这样的人才是社会发展的所需。
因此,大学英语四级对英语的考查目标较以前有所提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进行英语素质教育也正是为适应这一需要而提倡的。大学英语过级考试实际上是对学生英语素质教育的总体检测。这两者之间并不对立,而是统一的。有的英语教师将考试和素质教育对立起来,认为进行英语素质教育就保证不了考试成绩。有些教师还进行着传统的应试教学,虽然学生考试成绩还可以,但学生的语言能力没有得到提高。归根到底,这些问题的存在是因为没有理解语言教学的根本目的──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而语言的交际能力是最主要的体现之一。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是英语素质教育的方向。
二、何为语言的交际能力
语言的交际能力指的是以某种语言为工具,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的能力,即通过听和读来输入信息,通过说和写来输出信息。教师只有对语言交际能力这一词汇充分理解,才能确定语言教学的目标和方法。
首先从语言学角度分析语言的交际能力。美国社会语言学家hymes针对chomsky的“语言能力”(linguistics competence)提出了“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这一概念。hymes提出的交际能力可理解为一个人对潜在语言知识和能力的运用。他认为交际能力要考虑四个方面:
(1)合乎语法,某种说法是否(以及在什么程度上)在形式上可能。
(2)适合性,某种说法是否(以及在什么程度上)可行。
(3)得体性,某种说法是否(以及在什么程度上)得体。
(4)实际操作性,某种说法是否(以及在什么程度上)实际出现了。
这就是说,交际能力包括对语法的合法性、心理上的可行性、社会文化的得体性和实践中的概率等方面的判断能力。
从广义上来说,交际能力是运用各种可能的语言和非语言手段来达到某种交际目的的能力。这种能力体现了人的整体素质。交际能力包括许多因素:
(1)语言知识──组词成句、组句成篇的能力;
(2)认知能力──对事物的认识水平、智力水平、反应能力和有关世界知识的掌握等;
(3)文化知识──文化观念和习俗知识;
(4)文体知识──根据交际对象和交际目的选用不同风格的词语和语篇等进行交际的能力;
(5)其他知识──包括非语言知识(体势语、面部表情等);
(6)情感因素──对他人及事物的社会态度、交际动机、个人品质及性格和习惯等。
由此可见,交际能力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它涉及语言、修辞、社会、文化、心理等诸多因素。为什么说英语素质教育可以通过对语言的交际能力的培养来达到,原因就在于此。交际能力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其涉及范围广。各种因素处于不同层次,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形成一个极为复杂的知识和技能体系。交际能力的另一特征是相对性,即交际能力并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达意”也许是交际能力的最低要求,不存在交际能力的最高限度。
三、语言交际能力的考查
在对交际能力这个定义的理解和分析的过程中,不论是从语言学角度还是以广义角度,我们可以发现,语言的交际能力正是大学英语过级考试要考查的中心内容。
从近几年的四级试卷分析来看,增加听力测试比重是强调语言交际能力的有力证明。听力内容以日常生活为主要背景,考查学生的认知能力、文化知识、文体知识和情感因素。尤其是对话语的理解──这里所说的话语是指相互作用的话语(interactive discourse)。对于一个口头话语(spoken discourse),学生是否能正确听到信息,理解信息,乃至最后反馈信息(选出答案),关键在于学生对这个口头话语(spoken discourse)是否具备完整的合理的语法知识结构,对该语言是否可行,以及在社会交往中是否得体给以判断,是否在实践中多次运用。
另外,四级词汇选择填空试题的考点是对语境的理解或语境下的语法判断及词汇的固定搭配。换句话说,选词填空实际上已变成测试学生表达能力的准确性。完形填空、阅读理解考查语言的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抓住主要信息(getting meaning through the context),理解语篇尤为重要。近来四级考试题加大了对阅读的考查,分为浏览(skim)和研读(scan)两部分。文章内容新且篇幅长,所设选项要求学生具备理解、分析、判断能力和高度、准确的概括能力,以及较快的阅读速度。这无疑给所有考生造成了很大困难。学生读不完文章,理解、判断、推理不准确就会造成大幅度丢分。在写作上,从语言的数量到语言的准确、地道,以及从文章的谋篇到遣词造句,对学生语言输出的要求较以前有所提高。
完形填空、阅读理解及写作加重分值,其原因就是要考查学生的交际能力。正如上面提到的,交际能力体现在理解和表达上,所以测试学生的语言水平和能力重点是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进行考查。语言表达和理解是一张纸的两面,不可分割。而且语言理解能力在某种意义上比表达能力更重要,因为:
(1)根据心理语言学习得研究,语言理解能力的获得优先于表达能力;
(2)语言理解是语言表达的先决条件,没有充分的理解就不可能产生有效的表达;
(3)语言理解能力是进一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其实,四级试卷的每个题型都是对交际能力的一个检测。学生完成试卷就是完成一个信息交流的互动过程,那么这一过程不仅包括表达即发出信息,还包括理解部分即接受信息。
从对整个四级试卷的分析来看,测试的重点放在了对语言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的考查上。对于一个书面语篇(written text)的正确分析和理解,这一过程常常不被认为是语言交际能力掌握的过程。人们在讨论交际能力时往往将重点放在口头表达方面,这便导致交际能力培养存在两个缺陷:
(1)忽视对书面语交际能力的研究和培养;
(2)忽视对理解能力的研究和培养。
作为语言交际两大方式之一,书面语交际能力应受到相当程度的重视,这不仅因为过级考试要考查这一能力,而且现代化社会生活对书面语交际能力有着更为迫切的现实需要。另外,书面语交际在本质和方式上与口语交际还有着重要的差别,所以它应该引起英语教师的关注。
综上分析可知,大学英语过级考试就是要考查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要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实际上就是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四、如何提高语言的交际能力
教师先要了解英语交际能力的特殊性,认清其特殊性才能把握语言教学的方法,选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加强交际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从前面的讨论我们知道,学习外语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获得交际能力,而交际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依赖于语言知识和各种非语言知识的逐步积累。因此英语教师应在强调语言知识传授的同时,向学生传授其他有关的知识,包括语境知识、世界知识,并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仅凭所谓的交际教学法恐怕不能真正提高交际能力。任何外语教学都应坚持以下三项原则:
(1)语法原则,把语言知识的传授放在一定的地位。
(2)交际原则,把语言结构与语境和功能结合起来,使学生了解语言结构的多样性和语言功能表达的多种可能性。
(3)文化原则,采用对比分析法,使学生了解不同语言的文化背景,学会不同文化的交际模式,增强语言使用的跨文化意识,尤为重要的是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按不同的教学要求,在贯彻以上外语教学的基本原则时,有一定的灵活性,不能机械地使用单一的外语教学方法。
五、结语
英语学习不同于其他科目,有共性也有其特殊的一面。提高英语考试成绩,核心问题是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作为语言教学核心的交际能力不仅仅指简单的口语会话。交际能力是一个复杂的概念,交际能力所涉及范围的广泛性及对交际能力要求的相关性决定了提高交际能力的难度。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绝非纯英语教学的问题,它涉及母语教学,以及学习者的整体语言能力。外语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各个环节紧密相关,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不同阶段、年龄、动机、认识水平、学习环境等都应考虑在内。教师应该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交际能力的培养应从根本抓起,而且不光是外语交际能力,母语交际能力也应倍受关注。教师应培养学生善于交际的意识,同时其他学科也应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全方位交际的意识与能力。
参考文献:
[1]hymes,d.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a].pride jb,homles j.sociolinguistics[c].harmonds worth:penguin,1972.
关键词:英语谚语;兴趣;作用;重要性
一、帮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
学生要想学好一门外语,不止要了解它的词汇结构、语法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它的文化内涵。英语是西方文化几千年的沉淀,由于历史背景、文化习俗、地理环境、等等因素的影响,使得英语谚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比如,西方人很多有养宠物的习惯,尤以狗为甚,所以就有很多与狗有关的谚语。如,Love me, love my dog.字面意思是爱我就爱我的狗,用我们汉语翻译就是爱屋及乌,或者也可以翻译成爱一个人就要包容他的一切。又如,Every dog has its day.(凡人都有得意时。)Let sleeping dogs lie.(别惹麻烦。)He is a lucky dog.(他是个幸运儿。)这些谚语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西方人对狗的喜爱。而与我们汉语不同,我们经常有狗贼、狗汉奸等说法。又比如 Every Jack must have his Jill.(人各有偶。)All play and no work makes Jack a dull boy.(只工作不玩,聪明的孩子也会变傻。)从这些英语谚语中我们就看出Jack是西方的一个常见名字。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宜地把这些中西方文化差异教给学生,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西方文化,从而促进英语的学习。
二、帮助学生巩固语言知识
英语谚语是英语这门语言的精髓和智慧。学好英语谚语,在语言知识上也是相通的。比如,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天助自助者。) He who laughs last laughs best.(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通过这两个谚语,就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定语从句。例如,在讲解非谓语动词这一高中重要语法的时候,可以结合 Seeing is believing.(眼见为实。) A rolling stone gathers no moss.(滚石不生苔。)英语教学中如能恰当运用谚语作例句,就能使枯燥、复杂的语法和修辞结构变得生动形象,使学生在学习英语谚语的同时对其所包含的语法等知识有进一步的认识,长此以往,对于巩固他们的语言基础知识必然大有益处。
三、帮助学生提高表达能力
在英语实际教学中,教师如能恰到好处地运用英语谚语,定能帮助学生提高表达能力。语言的功能在于交际,俗话说:“文化是冻结了的交际,交际是流动的文化。”表达能力的高低与语言信息的输入量和储存量有着密切的关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是这个道理。同样,熟读和记忆大量的英语学习材料对于英语初学者来说也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语言素材,在英文写作中如能恰到好处地使用英语谚语,可以使语言增添文采和感染力,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帮助学生激发英语学习的兴趣
新课改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因此,教师在平常教学中一定要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平时讲解枯燥的语言点时,学生很容易就失去了兴趣,如果结合一定的英语谚语就能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East or west,home is the best.(金窝银窝不如自家草窝。) 在讲解there be句型中我们就可以利用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有志者事竞成。)这个谚语来结合讲解there be句型学生就会很容易记住there be的句型,也能记住这一谚语。英语谚语短小精悍、音韵和谐、朗朗上口,通过朗读或背诵谚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语感,提高学习效率。
五、帮助学生陶冶情操,促进品德修养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在平时的课堂中渗透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很多英语谚语都包含深沉的内涵和寓意,可以教会学生很多生活的道理和哲理,对学生的品德修养有深远的教育意义。No pains, no gains.(一分耕耘一分收获。)All that glitters is not gold.(闪光的未必都是金子。)The early bird catches the worm.(早起的鸟儿有虫吃。)Never say die.(永不言败。)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失败乃成功之母。)经常接触思想正确、勉励性强的英语谚语,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能促进学生矫治不健康心理,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让学生在学习英语语言的同时不知不觉地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关键词】实验教学 能力诉求 素质教育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系统各个层次的种类、结构、功能、行为、发育和起源进化以及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等的学科。作为一门严谨的自然科学,可以说它也是一门实验科学,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本研究方法的学科,在生物学的教学中,当然要重视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实验是对许多生物现象最清晰有力的解释,各种生物体的结构因其微小必须通过显微实验才能观察清楚,很多生物学的理论也是人们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如“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段”。新课改中,新课标更是明确提出“倡导探究性学习”,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创造。在实验教学中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提高了技能,而且还享受了学习的乐趣和成功带来的自信和欣喜,并在此过程中逐渐提高了其各方面的能力,这也恰恰符合我们一直倡导的素质教育的观念,所以实验教学在生物教学中占极其重要的地位。
遗憾的是,由于教学软硬件等各方面条件的缺失,我们的生物实验教学起步较晚,不少地方仍为“口头式”实验,即老师仍以教授灌输为主,学生被动接受为辅,学生不能以第一实施者真实地参与实验中来。改变这一现状最好的方法,当然是最大限度地加大生物实验教学的力度,强化实验方法和技能,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这里究竟怎样通过实验教学完成素质教育的,我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一、激发学习兴趣
黑格尔说过,“一个深广的心灵总是把兴趣的领域推广到无数事物上去”。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有了这个动力 ,学习就会积极主动且学得轻松而有成效。可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 关键在于教师如何“传道”引导学生, 学生才会对所学知识好奇,而怎样把好奇延续进而能创造性地学习并且形成一种美好的学习品质,还要教授给予适时适当的激励。而实验课优势在于,其本质就是通过发现问题、提出疑问激发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规律,这样学生就并非一味的接受,而是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变成了学习的主体。所以实验课是增加学习趣味性的一个很好的形式。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故一节课的导入是否能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探究兴趣就显得至关重要。探究的动力源于质疑,所以很好的设疑可以帮助学生打开思维的大门,开启智慧源泉。但一定要把握一个度,切不可设计太难的问题,这样会使学生无所适从,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从而厌学;当然也不能过于简单,以至于学生认为没有探究的必要,也会减弱他们的学习激情。
二、培养团队意识
当今世界,就是一个快速发展、不断刷新的世界。每天都有很多的信息扑面而来,在原有的理论基础上又充斥了诸多观点。如何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找出真正所需要的,不但需要极强的分辨能力,还需要极高的专业诉求。这就需要各方面人才的共同参与和努力。于是团队意识在其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信息时代的学生就应该从现在做起,培养与人沟通、与人合作的能力。但是高中生在学校这个比较单纯的环境中,与人交流的对象主要是家长、老师和同学,相对缺少与外界接触的机会,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实际上,实验课则是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老师之间进行交流互动的一种非常好的途径。那么,具体在做实验过程中如何提升合作意识呢?
我认为,分组学习是非常好的方法。可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每组5-6个成员左右,将实验细化,以便给各小组分配任务,因其紧密相联性,故各小组必须协调配合才能得出最终的实验结果。这样各小组的成员之间因其目标的一致性,就会统筹规划,有序地分工合作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锻炼了思维,提高了交流能力,更有极强的团队意识性,而且能体会到无以言表的快乐。
三、梳理知识网路
做任何事情,我们都要谨遵“3W”“5H”原则,即why(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和怎么做、如何做、谁来做、什么时候做、做到什么程度。生物实验更是如此。在每次做实验前,引导学生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这样才会主动思考用何材料器具,科学设计操作步骤,重点标注注意事项,从而主动构建好实验的知识网络,做到成竹在胸,进入实验室后边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实验操作。
对于难度较大的实验,学生先预习,教师再对实验难点和要点加以点拨,以便学生掌握要领,使实验达到预期目的。比如:在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的实验中,动手实验之前,老师引导学生复习与实验相关的一些基础知识,像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特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等内容,再着重点拨原生质层、细胞液、渗透作用等重难点,学生熟悉了这些内容,在操作过程中才不至于手忙脚乱,从而得到正确的实验结果。即使不成功,学生也会主动根据所学知识去分析、反思失败的原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起到探究的意义。
四、提高能力诉求
新课标的教学目的之一就是“知识与技能”,更是提高了对于学生的能力诉求。知识虽然很重要,但是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更是重中之重,今年的高考更是凸显了对于学生能力的诉求。在学校教学中,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式着力点都在帮助学生掌握文化基础知识,努力提高他们各方面的能力,来适应当代这个发展日益迅速的社会,体现自身的价值。只有想方设法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分析、多讨论、充分发挥其主体性,才能使学生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
综上所述,通过实验教学,不但可以成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好奇、高效地汲取知识,还提高了其多种技能,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不断地丰富学生的素质大厦。最终使全体学生智力素质、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全面提升,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髓及核心意义。
【参考文献】
关键词:语言要素训练;雅思听力;教学研究
要学习一门语言,首先要从熟悉它的发音作为切入点,因此听力是打开一门语言进而学习的重要渠道。在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育体制偏向于考试分数中,因此对于听力的训练不够重视。这种情况导致中国语言学科教学听力、口语方面的稍有欠缺。然而雅思考试作为中国重要的英语测试之一,听说读写的比例也占有了整个测试的很大一部分。可见,听力在雅思考试中占有的地位还是比较高的。但由于雅思考试的现状,很多教学材料都缺少训练听力的素材。这也是导致听力教学相对弱势的原因之一。就这状况,本文针对语言要素训练在雅思听力教学中的重要性提供了以下几点内容供为参考。
一、当今时代雅思听力教学语言要素训练面临的现状
(一)教学方法陈旧
在当今时代的英语听力教学中,大部分的教师都存在一个同样的问题,那就是在英语听力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致力于学生对单个词汇的辨析能力,而忽略了英语在日常交流中的实际口语问题。很多时候学生们对单个词汇的把握可能都非常准确,但在英语听力训练中的表现却不尽人意。造成这一问题很多时候都是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存在问题。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对英语听力的教学大部分都是依赖录音,但在听力教学讲解的时候教师的教学往往会呈现书面化的特点,这并不利于学生对听力的把握和学习。
(二)教学资源稀缺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资源中,大部分的教材对语法、词汇上的专研程度往往都要比英语听力的教学资源更加深入。这导致了英语听力教学资源在教学中的不足。教学材料缺失对学生的听力训练造成了较大的不良影响。而反观英语听力中的教学材料,很显然,大部分的教学材料在英语听力的素材方面都非常相似,甚至趋向与格式化的特点,教学形式上的固定不利于学生适应语言变化变化跳跃的特点。
(三)传统教学模式的阻碍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由于长期以来受“应试制”教育特点的影响,英语听力在试卷分数上只占有了很小的一部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英语听力得到了某种程度上的重视,但对于语法、词汇等书面内容教师的侧重点还是更偏向这些方面。而在雅思测试中英语听力的占有比例要远高于普通英语测试。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对英语听力方面的训练造成了一定的忽视。
二、语言要素训练的作用与意义
语言要素训练指的是一门语言最基本的发音、词汇、语法和口语的基本训练,在任何一门学科语言的基本要素都是学好其语言的重要根本。
(一)可以加强学生对语言规律的把握
在雅思听力测试中,大多数的听力测试题都是填空题和选择题,其中填空题的比例要稍高于选择题。因此在雅思听力测试中,试题主要是测试考试者在英语口语中对单个词汇的辨析程度。通过发音让考生通过其音节准确复制出词汇的书面语言,也就是说对填空题主要是测试考生从发音到书面语言的转化。同时加强了学生对语言规律的探寻和研究,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很好地掌握语言发音和文字的转换。
(二)可以加强学生对词汇的掌握
在雅思听力测试上,很多选择题都会选择发音相近并且意义相似的词汇选项。这种题型无疑是雅思听力测试的一大难点。但同时也是考究学生对语言要素的掌握,如果学生对语言要素的掌握不够清晰,那么很可能在选择中出错。针对这种题型学生主要是难在了题目的意义和词汇的发音上。而英语很多时候都会有连读和爆破的特点,这给考试者造成了一定困扰。但从侧面来看这正是对考试者语言要素掌握情况的考验。因此,有针对性的语言要素训练对加强学生对词汇的掌握有重要的作用。
三、加强语言要素训练的策略
(一)利用科学的切入点
鉴于目前雅思听力教学的现状,利用科W的切入点针对雅思听力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传统的英语听力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对英语的听力解析都是让学生们反复听取录音。这对学生们的实际掌握没有太大的帮助,反而忽视了基本的要素训练。因此,采用科学的听力教学应该从语言要素着手,加强学生对发音、词汇、口语的练习。只有掌握了这些基础学生才能对雅思听力有一个更好的切入点。比如,在雅思听力教学中让学生优先掌握词汇的发音和组成,养成从语言规律中形成词汇的习惯,这对学生对听力的掌握有很大帮助。
(二)提供更优质的听力素材
鉴于目前英语听力素材缺失的现象,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对雅思听力素材的编写。只有有了基本素材的支撑,学生们对语言要素的训练才会有一个更好的环境。掌握了语言的基本要素才是学好一门语言的根本。
四、结束语
总之,语言要素训练是针对雅思听力测试的重要训练目标,在教学上良好的利用语言要素对雅思听力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对语言要素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并把它作用到教学和学习过程中。
参考文献:
一、非语言交际以及其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非语言交际的实际意义
国学研究者杨平曾说:“非语言交际是指交际者运用身体的自然特征和本能向对方传递信息,表达特定语言意义的过程”。
实际上,非语言交际就是指不用语言、不需吐词,只利用语言因素以外的方式手段来进行表达与交流。它不仅是语言交际的辅助工具,还能表达语言所表达不了的特殊情感与思想内涵。一般来说,它由体态语、副体态语以及时间语言和空间语言所构成。它可以是一个很随意的手势,也可以是外在的发型或服饰。
2.教师的非语言交际行为在英语课堂上起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
非语言交际行为对教师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对学校、对学生,甚至对学习的看法都会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由此可见,如果教师能够在课堂上重视非语言交际的运用,就能够从根本上改善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与认知能力、交流与交际能力才会得到更有效率地跨越性提高。库珀也曾说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留意语言交际方面的应用而忽略非语言交际的话,教学目标是很难达到最佳效果的。”同时,也有实践证明,如果教师能够恰当利用非语言交际甚至比正规的教学方式所带来的教学效率会更高。因此,要想提高初中英语课堂的教学质量,教师必须要充分地重视并且巧妙地应用非语言交际。
只有教师自身具备强大的非语言交际能力,才能完善语言交际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令初中英语课堂的特色与魅力倍增。另外,它也是激发学生的语言学习动力,培养学生语言学习兴趣,拉近学生与英语课堂距离的紧密贴合器,它不仅体现着英语教师的教学技能,还是其整体行为素质的综合展现。
二、初中英语非语言交际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1.教师形体语言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初中英语课堂的授课是以师生集中面对面的形式来进行的。而中国传统的教学形式大多是以“师道尊严”为要义的,因此,绝大多数的教师在上课时总是恪守师道、不苟言笑,并以此来显示教师权威。在调查瑞金市某中学教师讲课时对非语言交际的应用情况时发现,大多数教师在讲课时面部表情过于刻板、严肃,而只有少部分教师能经常保持微笑,甚至还有的教师讲课从不微笑。课堂上,教师严肃的面部表情的确能够得到学生某种程度上的尊重,但也只是一种带着敬畏的尊重。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是通过教师的直接面部表情来感受某些难以用言语来形容或者表达的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因此,教师在授课时的面部表情应该是恰当的、丰富的。比如,在学生有闪光点出现时,要用惊奇、赞扬、满意的表情来鼓励他于无形之中;如果课堂气氛出现混乱时,要用愤怒或者严肃的表情来及时纠正他们、警醒他们。
2.教师在时间语言上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孙孔懿有云:“时间道德就是一定社会用以调整个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在时间关系上的行为准则”。这说明了时间是被个人和社会二者同时所属的。而有一项教学过程的研究调查充分的显示了,有百分之九十的教师对时间道德的认识与修养不够。具体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第一,教师课堂教学时间安排不够合理。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要场所,也是展现教师利用时间支配教学任务的过程。因此,教师对课堂时间的利用和制约会影响学生对课堂时间的支配。而初中英语课堂的指导教学应该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点,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自主研究、自主探索,并通过亲身的实践来掌握知识、运用知识。但是,中国传统教学模式的根深蒂固导致大部分的英语教师还是以老套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来向学生传授知识,其结果就是教师占用了课堂的大部分黄金时间,学生自主思考、自由操练的时间相对减少,课堂教学效率变低。
摘要:本文探讨了双语教学对计算机教育的重要性,并根据我院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几点能够改进教学效果的建议。
关键词:双语教学;计算机;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加强学生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国际竞争意识,可以培养出具有国际水平的科学技术人才,加快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的进程。
1背景及现状
目前社会急需大批高素质和复合型的人才,以“双语教学”的形式培养既懂计算机又能熟练使用外语的人才正是时代的要求。我国的现状是:单纯用中文教授计算机知识就已经有一定难度,加入英语之后,难度更大。另一方面,部分学生英语水平不高,而许多计算机专业术语也比较艰深,因而使得这部分学生在教学中也相当被动。教学实践表明,在计算机双语教学中,学生“身在曹营心在汉”、甚至逃课等现象普遍存在,相当一部分学生反映不是他们不愿意学,而是因为学习起来枯燥、乏味,跟不上教学进度。教与学呈现准分离状态,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联系的纽带,学习积极性难于调动,教学意图不易贯彻,影响到教学目标的实现。
2双语教学对计算机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在计算机教育中运用“双语教学”是时代需要的。计算机理论基础与核心技术研究几乎来自英语国家的大学和研究单位,高水平的计算机软硬技术文献多是英文的。利用英语直接学习计算机课程,符合计算机学科发展的需要。大学生学习英语已经有很长时间,在大学阶段采用双语教学,是解决现在计算机学科发展同满足社会行业需求之间矛盾的必然形式,也是加强计算机学科人才培养、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1) 从时代背景来看
随着我国开放程度越来越大,国内各类企业和公司的对外交往将会更加频繁,同外国企业和公司的商业洽谈、技术交流和技术合作也不断增加。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外资本进入中国投资设厂,而那些外语能力强且具备专业技能的人员必是被聘用的首选。
(2) 从信息技术的发展来看
进入21世纪,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日益深入生活,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工作形式和生活环境等等都产生着巨大影响。在而操作计算机时,英语是非常重要的工具,如编制应用软件或通过国际互联网获取大量的信息和技术等。
(3) 从计算机学科的性质来看
计算机学科的许多知识都以英语作为主要载体,很多中文文献与表达方式都是直接从英文版本翻译来的,所以掌握英语对于透彻理解计算机知识非常重要。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中的专业词汇已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体系,英语是其传播的主要语言。特别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美国在计算机信息技术方面遥遥领先,许多资料和说明书都用英文编写。通过对计算机专业课程进行双语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外语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外语查询科技资料、阅读科技文献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是势在必行的一项工作。
(4) 从学科人才发展的需要来看
现代社会给教师和科研人员提供了多种渠道去获取国际上最新的学术信息,把握本学科、本专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动态,了解前沿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研究现状,及时获得最新专业知识,提高本身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他们也可以和国外具有丰富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大学和科研机构交流,更新教学内容,更换教材,促进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采取双语教学,能够提供一个语言应用环境,让教师和科研人员保持原已具备的外语水平,使其在对外交流和自身发展过程中都更加得心应手。
3对计算机双语教学的几点建议
下面对开展计算机课程双语教学的入手点做一简单的讨论。
(1) 从程序设计类课程入手开展双语教学
程序设计课程的内容大多是讲解程序设计语言的特点、基本语法、示例程序以及一些简单的问题描述及原理描述,因此适合开展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编程效率。很多程序设计软件都是未经过汉化的,而且在编译和调试程序的过程中,其提示信息也都是英文的。若配合双语教学,在实验中使用英语开发环境,可使学生习惯于英文界面的开发环境,摆脱遇到英文提示就去查找中文材料和求助翻译的依赖心理。
程序设计类英文原版教材的编著者大多是程序设计语言的开发者或者资深的程序开发人员和教授,直接使用他们的教材能很好地领会其中的程序设计思想。
(2) 在已有直接先行课的选修课中率先开展双语教学
如果有些课程有直接先行课,在进行双语教学时就会有一定的基础,因而会容易一些。
(3) 选用有现行中文译本的原版教材人手开展双语教学
为了更好地兼顾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进行双语学习,可以考虑选用有中文译本的原版教材,这样可以减轻学生双语负担。
(4) 用双语开展计算机前沿技术的专题报告和讲座
计算机前沿技术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同时也没办法找现成的教材和参考书,这样就比较适合用双语形式开展专题报告和讲座,从而引导学生检索和跟踪最新相关英文资料。
4结束语
开展计算机学科课程的双语教学,能够使学生最准确地理解和触摸到该学科核心与前沿信息,达到既培养学生外语能力,又培养其专业能力的目标。为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培养新型“复合型人才”,加快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奠定良好的基础,使我国早日成为软件大国和科技大国。
参考文献
[1] 张素群. 对我国大学双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 药学教育,2006,22(2):9-11.
[2] 张雷宝,刘晓宏. 双语教学:共识、分歧及其误区[J]. 现代教育科学,2005,(6):73-76.
[3] 皮德常. 计算机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讨[J]. 计算机教育,2005,(6).
在今天的科学和技术的高速发展,激烈的竞争和综合国力,社会对人才质量有更高的要求。促进素质教育,已成为一个演员的教育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演员有独特的作用,以促进全面发展。演员体现了人类生活的艺术,表达思想感情和艺术遗产。通过人体动作,人们可以感受到美。表明人类行动的形象美和演员表演的美以及生命的理想追求和向往,表达的精神追求和情感的统一,从而提高自身修养,道德情操,思想和感情得以升华。演员的素质教育,艺术教育的过程中,也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过程,注意演员的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演员的整体素质,培养新的人才,为新时代的文化产业的需求,发挥其积极的一面,做出更大的贡献。
1、促进演员道德素质的培养道德概念属于学校的表现教育的灵魂和教育的核心,在中国的社会主义教育的全面含义“是要灌输社会主义思想和政治观点和道德,培养演员,高尚的思想道德教育。演员他反映了社会主义教育的政治方向,是一个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德教育,在演员的世界观和个性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它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表演教育是演员以可视化的思想道德教育的质量的一种手段,它可以充分发挥辅助作用。演员的教育,可以促进演员的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建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促进演员的个性特征的态度,情感的形成和发展的特点和理性的特点,如诚实,诚信,自尊,自信的自我控制,独立性,独立,冷静,顽强,果断,认真,负责,热情,活泼,细致,锐利敢于个性特征。演员道德教育的理性教育内容到生动直观的情感内容的目的,为建立一个个人,优雅的生活气氛的高贵形象,完美的精神世界,因此,在审美过程中的演员,这样的精神净化,是完美的人格。例如:在执行工作的演员排练过程中的“东方红”,通过音乐和演员的动作完美结合,让演员以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历史责任意识。表演教育美化心灵的演员,扮演一个微妙的思想和品德的演员,这是道德教育的其他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严格执行培训磨练演员坚强的意志品质的吃苦耐劳的精神,还可以增强演员之间的合作意识,培养集体责任感,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演员的身体更加灵活和敏感,从而有助于演员抽象思维能力和智慧,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的演员,以改善整体素质的发展。
2、强化演员思想教育素质思想教育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形成动机的基础,是艺术创作行为的根基。而且思想教育也有助于提升人的思想境界,也有助于提高演员的艺术目标和对角色的分析能力。思想修养还与演员在影视这些综合艺术中的创作中的主体意识有密切的关系。演员作为一个二度创作者,他不仅受到剧本的制约,而且还受导演构思的制约。通常在演出中往往有两个人扮演同一个角色或者一个角色先后被许多人扮演的情况,这往往可以比较出演员的高低,演员对生活和人物的认识和理解评价的正确与深刻程度,往往反映出一个演员文化素养与思想修养的高低。演员的思想修养和精神境界,不仅表现在思想的认识上,同时也反映在情感上。著名导演陈平在评论演员表演时说过这样的话,“我们导演在排练时常为一个问题而苦恼,一些条件很好的演员,无论形体,声音,体质条件都很好,但是排起剧本来障碍都很大,用我们经常说的话是,怎么这么冷啊他们怎么不动心啊?最后我们仔细观察一下发现这样的演员都有一个特点:他们在生活中也很冷漠,他们对待生活,对待国家对待我们的事业,对待周围的人和事情,缺少一种敏感,缺少一股火热的激情或是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