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学资源环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新媒体解析
新媒体是一个相对于传统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而言的新的媒体形态的总称。其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多种现代化科学技术影响下形成的交流平台。就这点而言,新媒体其与传统媒体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形态。另外,新媒体也是一个庞大的概念。在广义的新媒体中,其代指一切以现代化形式向用户提供信息与娱乐服务的传播形式。该种传播形式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其便捷性更强,再者,其更新速度快,资讯的时效性更强。从某个角度来说,其更加符合媒体时效性的要求。新媒体作为一种新的事物,其也从最早的无人问津发展到当前的覆盖面极广,且使用范围相对较大。就这一点来说,新媒体日后的发展范围将会更大。早期的新媒体运用仅限于较少的领域,而如今的新媒体运用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尤其是教育领域,引用新媒体后,其信息收集更加便捷,信息传播更加快速。其能够有效地将教学资源整合筛选,为学生学习提供优质服务。
二、新媒体环境对高校外语教学资源建设的影响
(一)新媒体环境下其技术形态会对高校外语教学资源建设状态有所冲击
新媒体技术与传统的教学资源建设形态存在极大的差别。传统的教学资源建设主要以纸质为载体,其包含的内容局限性较强,且在保存难度上相对较大。另外,这部分资源在收集难度上也相对较大,这就使得其建设时间长、建设难度大。而随着高校外语引入新媒体技术,其对传统的资源建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某个程度上来说,新媒体技术的引入即加强了资源建设的力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资源建设的压力。
(二)新媒体环境下其会对教学资源应用状态有所冲击
传统教学资源的应用以阅读为主,但是其阅读有限性较强。而新媒体环境下,对于这部分资源的应用,不用再受到其资源数量的牵制。在某些资源的引用上,其便捷性较强。
(三)新媒体传播形态将会对教学资源传播形态有所冲击
教育是一个较大的范围。为了保证教育的全面,教育资源本身就应该互通。然而,在传统教学资源的收集与管理中,其地域性很强。多数学校的教学资源量都相对较少。尤其是在教学资源传播上,其传播速度慢、失误率高等不足,对其产生了严重的限制性作用。所以说,新媒体传播形态对教学资源传播形态是一个巨大的冲击。
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外语教学资源建设的优势
(一)处理技术更为先进
新媒体其本质上就是包含了多种现代化科学技术种类所创建的一个新的媒体形态。例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等多种形式。这些相对于传统的媒体形式来说,其处理技术都更加先进。这部分技术运用于教学资源建设时,能够极大的节约其人力与物力。
(二)应用媒体相对多元
新媒体是指一系列的技术,而不是单纯的指某一种技术。因此,在高校外语教学资源建设中,其能够应用的内容也相对多元化。传统的教学资源保存,侧重于纸质档案。该种保存形式便捷性较差,长久性不足,在某些时候,保存都相对不便。而应用媒体多元化,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三)传播形式网络化
新媒体其包含的技术种类较多。但是,其从本质上来说,就是需要依靠网络所实现的一种媒体形式。因此,在高校外语资源建设中,其也能够依靠网络进行收集和传输。
四、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外语教学资源建设的具体内容
(一)教学资源与网络平台有效结合
传统的教学资源与网络平台存在一定的分离性。很多高校都习惯性的将教学资源垄断化或者说保留化,以保障自身的文化特色。尤其是一些学术性的内容,其必须要进行良好的保存,以避免学术结果被剽窃。在这种状况下,教学资源的交流就相对较少,学校与学校之间没有沟通,学生与学生的知识无法互相了解,自然,其发展的可能也就相对较低。新媒体环境下,网络平台与教学资源将会融合到一起。从某个程度上来说,教学资源将会直接进入网络平台。这就使得教学资源的可交流性提高,各个高校的发展更加快速。
(二)?n堂教学与网络教学有机结合
课堂教学是指教师在固定课时的讲学,而网络教学其既包含了教师在固定时间的网络知识传授,也包含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单纯的课堂教学其教授的知识面相对有限,学生无法自我进行突破。而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外语教学也会设立一定的网络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学生既可以进行资料的查找,又可以加以沟通。一般来说,学生对学生的问题认知,才是最佳途径。加强两者的沟通方可有效地促进其各自的成长。另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所学习的知识其实际上属于“正统”,而在网络教学上学习的知识,大多属于扩展。新媒体环境下,这两者有机结合,方可使得学生整体知识面扩大。
(三)学生学习与网络学习的有效连接
学习不是一个时间段的过程,而是永久过程。我国在长期的教学中,存在一个极大的误区,就是教然后学。这个动作具有一定的先后性,这也形象的表明了我国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心理。如果教师不教,那么其也不愿意学习。而新媒体应用于高校外语资源建设时,其将教与学结合起来。其中既有教的部分,又有学的内容。学生只需要合理的安排自身时间,并且适当地在网络上进行知识的扩展,从而使得自己学习的机会增多,就有可能提高自身的成就。从某个方面来说,其是自主学习与教学的结合。
(四)校内外资源的整合与统一
新媒?w中包含了各色各样的资料。而在教学中,其资料多是学校长期沿用下来的。这部分资料在新媒体上也很难发现。而新媒体运用于高校外语资源建设中,其就会将这部分资料融入高校现有的平台中。这就使得校内外资源有效地整合,并且统一。进而为我国教学资源的丰富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关键词:中国民歌 区域特色 地理环境 引导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c)-0245-01
随着音乐教学的发展,音乐教学具有了较以往更为突出的丰富性、广博性与兼容性,笔者在给学生上高中音乐欣赏第二单元腔调情韵―― 多彩的民歌时,在分析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时,和学生共同探讨了影响民歌风格的地理因素。在分析民歌音乐风格时,广泛收集、精心筛选,挖掘民歌中的地理因素,对于音乐课堂教学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1 高亢的西北腔
西北民歌是指流行在山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省区的民歌。其中以“信天游”和“花儿”最具代表性。
“信天游”是流行在陕西、甘肃、宁夏的一种山歌。它常常在同一旋律反复演唱多段歌词,因此在民间就有“信天游,不断头。断了头,穷人就无法解忧愁”的说法,其旋律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节奏自由,旋律高亢辽阔、起伏较大的;另一种是节奏工整、结构严谨、旋律平稳、表达感情较为细腻的。陕北民歌受到地域和文化的影响比较深,尤其是受到黄土高原独特的地理位置、生活方式的影响,“信天游”的个性特点十分明显。如:陕北民歌《脚夫调》,是“信天游”的代表性曲目,主要流行于绥德、米脂一带。脚夫们常年赶着牲口行走在黄土高原的沟、壑、峁、墚,在寂寞无助之中,借歌抒怀、消愁解闷。歌词表现了脚夫们为了生活抛妻离子、背井离乡、流落在外的寂寞、无奈,以及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复杂心情,也从另一种角度表达了脚夫们追求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陕北的《信天游》高亢、粗矿,无论是表达喜、怒、哀、乐的哪一种感情,在音乐表现中大都讲求音域宽广、音调高亢、旋律跌宕,给人一种勇敢、坚韧、绝不折腰、不可征服的精神力量,那是因为陕北那一道道山、一道道梁、一道道沟,还有那无边无际广漠荒凉的黄土地所造就的。
“花儿”是由于长期的多民族文化交融而产生的歌种,主要流行在青海、甘肃、宁夏的一种山歌。它的特点是:旋律高亢悠长,多用假声或真假声结合的方法演唱。中外闻名的曲目有《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青海的“花儿”。歌词寓意深刻,富于哲理性。它的旋律高亢悠扬、开阔起伏、舒展自由、显得大气磅礴。
2 独特的民族风
2.1 蒙古族民歌
内蒙古高原是是我国最平坦的高原,典型的温带草原环境,很多地方是一望无边的大草原,青青的草原自古就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之说,蓝天、白云、马儿、牛羊、姑娘,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这样的辽阔壮美的草原环境自然蕴育出了优美动人的音乐,蒙古族民歌的体裁众多,其中以“长调、短调”最具代表性。
早在一千多年前,蒙古族的祖先走出额尔古纳河两岸山林地带向蒙古高原迁徙,生产方式也随之从狩猎业转变为畜牧业,长调这一新的民歌形式便产生、发展了起来。长调歌曲多流行于内蒙古牧区。它的旋律舒展悠长,节奏自由,句幅宽大,字少腔长,不少乐句都有一个长长的拖音,富有浓郁的草原气息。演唱时,声音洪亮饱满、多颤音及上滑音,唱起来豪放不羁,一泻千里。伴奏以马头琴为主,有时配用笛子和三弦等。长调歌曲《辽阔的草原》全曲只上下两个对偶乐句旋律,但却热情奔放,达到形象和意境、人和自然的完美统一,同样给人以辽阔、豪放的阳刚之美。
由中蒙两国联合申请的蒙古长调民歌2005年11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长调艺术交流研究会旨在保护、抢救、传承和发展蒙古长调艺术。2006年,中蒙两国启动了“保护长调十年计划”。
“短调”主要流行在西部、南部半农半牧区,其特点是结构规整、节奏整齐、句幅较短窄,字多腔少,具有叙述性的特征。叙事性和抒情性结合,是短调民歌的一大特色。著名的短调民歌有《森吉德马》《小黄马》等。
2.2 新疆民歌
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陲,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促使新疆民歌内容上多涉及天山、骏马、雪莲、骆驼、和吐鲁番等,新疆各族民歌的旋律优美动听,节奏活泼鲜明,结构规整对称,情绪热烈欢快,他们能歌善舞,有“歌舞之乡”的美称。主要伴奏乐器有手鼓、冬不拉、热瓦甫、铁鼓等。民歌《阿拉木罕》《达板城的姑娘》《送我一朵玫瑰花》等都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听着这些音乐,令听者仿佛置身于天山碧野,葡萄架下,不由闻乐起舞。
新疆自古是多个国家、民族文化的交汇之地。文化选择与变迁频繁,民族文化万花筒般绚烂,丰富了民族音乐的色彩,增强了音乐的表现能力,发展和拓宽了民歌的传统,造就了新疆民歌的异域(多为伊斯兰)风格,新疆的音乐给人留下的印象有着火焰山的热力,冰川融水的清冽,天山雪莲的明媚。
2.3 藏族民歌
藏族人民主要居住在我国青藏高原以及甘肃、四川、云南等省。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美丽神奇,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为适应高原上稀薄的空气,长期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呼吸功能发达,肺活量大。特定的地理环境使这一地区的民歌特点是音域宽广、节奏自由、旋律起伏较大且悠长高亢。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劳动歌曲,包括山歌、牧歌,内容是赞美山川、河流和歌颂生产劳动的,节奏鲜明,与劳动动作紧密配合,有的则较为自由;一种是生活歌曲,主要是表达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歌唱对人、对事、对生活的爱憎之感。爱情歌曲中有的深情,有的开阔自由。
歌曲《青藏高原》旋律深情而高亢,表达了对青藏高原的无限神往和极力赞颂。一句起腔:“呀啦索哎―― ”民族风格的确立,地域、地理的规范,特定环境、特定情感的处理都在短短一个乐句中体现出来,手法之简练,处理之巧妙,表达之得当,绝好地达到了作者所要的一种境界。可谓先声夺人,夺人先声。这一乐句是为这首歌曲的引子。整首歌曲的旋律写作极富民歌风味,起伏大,松驰舒展高扬,清新优美。每个乐句都有闪光之处,都是那样地有味道,让人回味无穷。
3 结语
总之,地理对音乐课堂的作用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越来越深切的认识到:对于难以理解的音乐风格特征的分析,地理环境的分析就是“催化剂”;对于枯燥乏味的音乐风格特征分析,地理环境的分析就是“兴奋剂”;主要是大家利用已学的地理知识去分析音乐风格,既温习了地理知识,又学到了新的知识,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教司.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 苗晶.中国民歌基础知识讲述[J].中国音乐教育,1995(1):23.
【关键词】信息化环境;数字教学;资源;体系建设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教学资源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书本、经验以及电教资源,配合校园互联网的建设,数字教学资源体系也迅速成为当前教育教学建设发展的重点。在信息化环境下,山东行政学院也开始建设教学数字资源体系,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效果。
1信息化环境下教学数字资源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1.1思想教育的战略需要
教育单位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思想教育,这是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部分,而思想教育方面的内容必须与时俱进,因此构建可随时更新的数字资源体系就非常必要。网络中有很多新闻内容和思想教育资源,这些资源可以调取、筛选,也可以融合到校内的教学数字资源体系中。
1.2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学效率的提高非常重要,尤其是在教学内容不断丰富的情况下,学习者对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也有了更高的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有必要从各种渠道获取相关的教学资源,从而让课堂教学更加充实,而数字资源体系的建设虽然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是实现常态化的建设和完善之后,数字教学资源能够得以长效应用。
1.3结合时展的需要
当前,数字化资源已经成为教学资源的主要拓展方向,教学科研人员以及学习者正在逐渐养成利用计算机网络以及数字资源进行学习研究的习惯。数字期刊、数字报纸、数字书籍以及专门制作的数字教学资料是时代进步发展的需要,构建教学数字资源体系也同样必要。
2山东行政学院教学数字资源体系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山东行政学院是以公务员干部培养、工商企业管理为一体的综合性管理学院,办学形式有长期研究生教育、中期培训班以及短期专题班3种,也就是说,学校中有一部分学习者是以半脱产和业余函授的形式在学习的,而且这些学生的流动性较强,这给学校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教学资源丰富与否直接关系着教学质量和培训效果。因而山东行政学院构建数字资源体系迫在眉睫。
2.1建设现状
2.1.1以培训提升为基础构建数字资源体系山东行政学院公务员培训教学模式的构建已经比较成熟,其在数字资源收集和整理方面已经有一定的基础,而且各科目均有完整的电子教学课件。与此同时,校内所进行的企业管理者的培训也有较为完善的教学体系和资料。为了促进学习者能够在课余时间也可以进行相应的自主学习,学院正在建设以培训提升为目的的数字资源体系,以为其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2.1.2以学校管理为目标构建数字资源体系由于山东行政学院内部学习者的构成比一般的高校要复杂一些,学校的管理也存在一定的难度,高校统招生和在职公务员、企业管理者、成教学习者的管理办法存在较大的差异,为了辅助学院管理,数字资源体系的建设类目也有一定的区分,学习者需按照自身权限来进行数字资源的获取。2.1.3以图书馆为中心构建数字资源体系以图书馆为中心进行数字资源体系的构建需要大量的投资以及长期不间断的建设,图书馆是校内师生自主学习的主要阵地,电子图书馆的建设可以让学习者可以从网络上方便地查阅资料,当前,山东行政学院已经实现了部分期刊杂志的电子资源采购,但是还未形成全面的数字资源库。
2.2存在问题
2.2.1校内数字资源体系建设缺乏统一的要求山东行政学院中各专业虽然已经开始构建数字资源体系,但是大多是将数字资源建设的任务安排在教师身上,比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必须进行电子课件的设计,而且教师需要定期为学习者提供有效的电子资源进行学习,学院还会安排部分视频精品课、微课的录制,以丰富教学数字资源。最终将教师收集、制作的教学数字资源进行整合。但是学院还未对校内数字资源体系的建设给出统一的要求,使得现有的教学数字资源在规格、质量上存在参差不齐的问题。2.2.2数字资源体系建设内容不够完善数字资源体系的建设需要面向全国、全世界,并非仅仅在学校内部进行资源整合,就山东行政学院中教学数字资源体系的建设来看,校外数字资源的整合力度不大,数字资源体系建设内容不够完善,对于学习者来说,想要获取一些额外的数字学习资源存在一定的困难。而且经济管理学院的数字资源体系建设相比公务员培训的建设要丰富一些。2.2.3数字资源体系建设的实际效益不高教学数字资源体系的建设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便利,但是从学习者的角度来看,大多都还停留在重视教材及其他学习参考书籍资源的层面,没有养成高效利用数字资源的习惯,加上校内的一些现有数学数字资源并不十分充分,使得这些数字资源还没有充分发挥出其实际效益。2.2.4数字资源体系有限共享和完全共享的问题在现有的数字资源体系中存在着有限共享和完全共享的问题,也就是资源权限的问题,一方面,各专业学院之间的数字资源并不能进行完全共享;另一方面,非学校师生并不能查阅和使用校内数字资源,而且学生毕业后其登录名和密码就会失效。
3山东行政学院教学数字资源体系建设的制约因素
教学数字资源体系建设是一个规模浩大的工程,其在建设过程中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影响着其建设的进程。
3.1资源建设经费的制约
山东行政学院属于事业单位,其自身建设经费大部分由学院自己负担,少部分由政府部门提供财政支持。但是山东行政学院近几年来在校园建设、设备更新、师资引进方面都投入了大量资金,虽然教学数字资源体系建设也在进行中,但是投资有限,发展速度较慢。例如很多现有的国内外数字期刊资源库都必须付费才能使用,想要得到最前沿的信息更需要进行投资,这对教师进行科研和学习者进行学习都有重要作用。
3.2网络基础设施的制约
网络基础设施是数字资源体系建设的基础,山东行政学院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较早,可以保障基本的网络通信条件,但是数字资源体系的建设需要能够满足大量师生同时在线进行资源的查询和下载,对于服务器和网速的要求比较高,学院对这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未展开。
3.3信息技术及人才的制约
教学数字资源体系的建设除了需要教师进行资源的搜集和整理之外,还需要专业的信息技术以及人才的支持。当前校园MOOC系统的建设实际上就是数字资源体系建设的一部分,其中承担着很大的资源组织和共享的功用。而且针对半脱产学习的公务员以及企业管理者来说,资源丰富的在线学习平台是非常重要的,就山东行政学院当前的数字资源体系建设情况来看,这方面的技术和人才还存在一定的短板。
3.4硬件及软件系统的制约
教学数字资源体系建设还需要一定的软硬件支持,软件包括必要的文字处理、电子课件制作、电子书加工、数据库制作、数据检索等,硬件包括计算机、多媒体设备、数字化加工设备、大容量存储设备、高性能服务器、交换机设备等。当前,山东行政学院在教学数字资源建设中硬件和软件的配置都没有十分全面,会影响到数字资源体系建设的效率。
3.5全国性数字资源内容的制约
我国教育教学方面数字资源体系的构建整体也处在初级阶段,随着教育数字信息化的发展,大多学校开始构建数字教学资源,但是存在着区域性、局限性,很多数字化的教学资源并没有形成全国共享,而导致一些资源被重复制作,也无法在经过对比后进行进一步的提升。这也使得山东行政学院内已有的教学数字资源存在内容上的制约。
4山东行政学院教学数字资源体系建设策略
教学数字资源体系的建设需要以学校发展需求为基础,进行有重点、有特色的建设,山东行政学院想要在数字教学资源体系建设方面先人一步,并发挥出其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形成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克服数字资源体系建设的制约因素,勇于探索和创新。
4.1尝试各种渠道增加经费投入
经费问题是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来进行解决的:(1)通过项目申请获得经费支持,当前我国教育部门对数字资源体系建设是支持的,想要获取这部分建设经费就必须对数字资源体系的建设形成具体的项目规划,并明确指出项目的可行性和预期目标,以获得经费的批准。(2)通过学院对教学数字资源的经营来获取后续的发展资金,关键是让数字资源体系发挥出一定的经济作用,获得相应的收益。比如利用数字资源体系进行在线学习付费站点的建设,或者是帮助函授生更加便捷的完成学习任务,让经济管理培训发挥更大的作用等。
4.2升级校内网络基础设施
学院内部的网络基础设施配置必须要提高到符合教学数字资源体系建设的档次才可以,而且要以网络建设为基础,构建网络化的资源整合平台,让数字资源体系建设更加完善。随着网络基础设施的不断更新,网络服务器、交换器、存储设备的效用更好,而资源的集成环境也就越好,资源上传、筛选以及下载的速度都会提高。与此同时,通过网络服务还可以构建其校内及校外两个类别的服务管理层,针对校内网络用户,访问的级别层次更高,而针对校园网络用户,可以设置一定的安全级别,加强网络安全管理,避免黑客入侵。
4.3引进信息技术相关人才
信息技术人才的引进对于数字资源体系的建设非常重要,学院在引进教学人才的过程中有必要对相关人才进行特殊招聘,或者是要求部分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这样才能够形成高素质的数字资源体系建设团队,从硬件和软件方面对校内的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加以提升和完善。
4.4构建完善的数字资源应用系统
数字资源应用系统是数字资源体系中面向用户的重要部分,其主要包括前台界面、资源服务器以及后台操作系统三个部分。从教学的角度来看,数字资源应用系统可以将课程教学内容电子化,并且教师之间可以通过数字资源应用系统来进行相互的学习和借鉴,如果是共同备课的话,还可以共享资源,运用同一教学课件。从学习的角度来看,数字资源应用系统可以将各种学习资源集合在一起,微课、电子课件、图书资源、网络学习资源等都可以从该系统中进行查阅,大大节省了学习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还有助于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4.5形成自主数字资源建设
信息化环境下有很多数字资源是可以从网上查到的,但是网络中数字资源杂乱无章,质量堪忧,除了数字图书、期刊资源库以及一些相关的科研资料之外,大多不能直接拿来应用,为了确保教学质量,并且保证数字资源的与时俱进,学院有必要形成自主数字资源建设。首先是归类整理学院内部多年来形成的教学资源,将这部分资源数字化;其次是将学院内专业相关的网络资源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整理,例如以公务员培训为目标,查找整理相关的信息资源,并由专业教师进行资源整合;最后是对学校图书馆进行数字化的资源转型和扩建,最终形成校内教学数字资源体系的一站式使用和管理。
5总结
综上所述,山东行政学院正面临着教育改革的新要求和教学多元化的转型和发展,学生群体存在着复杂性的特点,为了能够让各类学习者都能够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源,教学数字资源体系建设是大势所趋。虽然当前学院数字资源体系建设处在初期,但是只要把握与时俱进的理念,坚持数字化发展,数字资源体系建设将逐渐完善。
参考文献
[1]徐义东,李育泽,张全标,吴姜.数字化校园环境下面向教学的数字资源分类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2,11(02):67-70.
[2]周红春.校教育信息化的新发展:信息化教育——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建设的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2012,33(06):5-11+28.
[3]郑旭东,杨现民,岳婷燕.智慧环境下的学习资源建设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5,25(04):27-32.
[关键词]双语教学 网络教学 网络教学资源库
近些年来,为适应教育国际化趋势的需要,双语教学在国内高校中迅速发展,并成为了高校教学改革的热点。
在我国,双语教学是指在学校全部或者部分采用外语(英语)来传授非语言学科的教学。所以,英语这一学科的教学并不属于双语教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多数公共课、专业课,尤其是基础性的必修课都适合开展双语教学。实施双语教学,能够使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点的同时,掌握学科专用术语、读懂学科英文教材,并促使学生增强英文思维的能力,最终拥有使用英文分析、思考、表达、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都已经开始了双语教学的实践。
一、目前高校双语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在我国多数高校中,双语教学的主要模式是:采用英文原版教材,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全英文授课、必要的难点采用母语加以解释。因此,就产生了一个最主要的问题:双语教学与外语语言教学等同。
目前我国高校中双语教学的模式是:使用原版教材,教师上课会把教材的内容翻译一遍,把专业的生僻词汇重点解释一下,学生则把教材章节当做英语的阅读理解一样记录词汇,通读一遍即可。这样,学生学习的主要精力就放在了语言词汇本身的理解记忆和记录上,而需要学生掌握的学科知识点的原理以及对原理的理解和延伸,一般则无暇顾及。因此在教学过程和教学目的上,都使得双语教学与外语教学等同起来,双语教学成了专业英语的教学。
双语教学是学科教学,并不是语言教学。学生学习的首要目的是掌握学科知识,而语言只是媒介。像使用中文教学一样,语言只是表述的工具,而其中承载的知识才是教学内容。而外语的语言教学则是以学习外语为目的的,旨在让学生掌握外语的语言知识和技巧,解决语言本身的问题。在学生加强语言能力的同时却丢弃了学科的知识信息和技能经验,显然是一种本末倒置。
与此相应,由于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对双语教学的接受能力也有不小的差别。有的学生在语言之外可以掌握部分知识原理,而有的学生则只能停留在克服语言障碍的表层上。加之外国原本教材大多有发散性较强和系统性较差的特点,尽管学生可以接触到原汁原味的专业语言表述,但是学习起来也分外困难。
综上,在双语教学中,如何克服把双语教学等同于语言教学,更好地达到学科教学的目标,如何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使得学生更快地克服语言障碍而掌握学科知识,就成为双语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目前,开展双语教学的课程本身课时并不宽松,在课堂上,教师首先要考虑完成课程推进的任务,在此基础上既要让学生克服语言障碍,又要其较准确深刻地理解学科知识点,显然是一个不小的困难。
二、网络教学对双语教学的辅助作用
在各大专院校,与双语教学同时大力发展的是网络教学。随着网络环境的日渐成熟和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网络教学成为高校教学的新的技术手段。目前高校中使用网络及网络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已经非常普遍。笔者认为,双语教学是教学的新的语言工具,而网络教学则是教学的新的技术手段。两者在高校中正同时并行发展,并且网络教学可以为双语教学提供新的解决问题的途径,而网络教学手段的加入,也可以给双语教学的教学设计注入新的元素。
网络教学是指以网络环境作为新的教学环境,以自主式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教学活动。网络教学可以体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网络教学有完全的网络教学和以网络为辅的网络教学教学两种:完全的网络教学就是远程教学,全部依赖网络实现教与学的沟通,完成教学过程。而以网络为辅的网络教学则是指与课堂教学相结合,配合课堂教学而设计的网络教学。它是传统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本文,笔者主要探讨后一种网络教学对双语教学的辅助以及两者的有效整合。
作为课堂教学辅助的网络教学,要将与教学过程相关的大量学习资源分类,为学生提供课前课后的学习支持,才能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双语教学的主要问题是把学科知识教学等同于专业英语的学习,课堂教学的知识点讲授不充分,所以作为课堂教学有效补充的网络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网络课程设计得当,可以有效弥补双语课程学科知识教授、学习不足的缺陷。而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双语课程的网络教学应当以资源库建设为主。
二、双语课程的网络资源库设计
首先是双语课程资源库的结构设计。
完整的网络课程一般按照功能分为几大模块:导航系统、知识学习系统、资源分类检索系统、管理系统、交互系统、和评测系统等。而贯穿于知识学习和资源检索中的课程及素材类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至关重要。一般高校网络课程的教学资源库,是以分类教学资源库组成。主要有案例库、媒体库、教案库、概念术语库、参考文献库、常见问题库、思考题试题库、网络学习工具库以及相关资源网址库等组成。
网络课程资源库的结构,一般是以分类资源为一级目录,而章节为二级目录。不作为双语教学的网络课程资源库,可以将本课程的各类资源分成“步进教程”、“辅导答疑”、“试题库”“专家论坛”“素材库”“案例库”等模块,学生可以先点击资源模块,再选择章节。主体教学内容是放在“教程”里,与学习内容相关的素材、案例、试题等则分别各有单独的模块。“教程”这个模块并不一定是核心模块。这种结构强调以分类资源为中心,是学生在进行了课堂系统学习后的有效补充。
但是对于双语课程来说,笔者认为这样的结构设计并不妥当。在双语课堂,由于语言障碍,专业知识点的教授和理解不够充分,加之使用原版教材,其松散结构和发散性思维更加会使得学生丧失系统感,模糊各个知识点之间的逻辑。作为课堂教学辅助的网络资源库,以分类资源为一级目录结构会彻底打破章节的限制,更加削弱学生的系统感。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双语课程的网络资源库应该强调学科的系统性,在资源库的设计上要突出知识点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不同于一般网络课程的以分类资源为中心的结构设计,双语课程的资源库结构应当以知识点本身为中心,也就是需要建设一个以课程知识点为基础目录结构的资源库。不同于一般课程以分类资源为一级目录,双语课程以章节为一级目录更为妥当。这看起来很传统,但是却可以强调课程的系统性,突出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导向,可以有效弥补双语课程课堂教学不深入不充分的缺陷。
双语课程可以以篇章为一级目录结构,以知识点(节)为次级目录结构。
“知识点”下设“教程”“辅导答疑”“题库”为三级目录,简单明了。
“教程”:把“引入”、“背景知识”、“概念”、“原理”、“模型”“应用案例”“课堂练习”“讨论”等加以整合,以“知识点”的推进作为“教程”的主体内容。把各类资源都整合在知识点的教程里,建立的是以知识点为中心、素材资源为辅助的资源库,突出的是学科知识点体系的脉络和知识点本身。
“辅导答疑”:分为“推荐书目”“参考资料”“有关文献”和“疑难问题”等。
“题库”:分为“概念”“思考题”“计算证明题”“论述题”以及“案例分析题”等。
这样,每个知识点都会完整展开,与知识点相关的所有资源都会适时与知识点本身结合并适时呈现,从而有助于引导双语课程的学习者把重心放到知识点的学习、理解上。以知识点为中心来组织资源,有效突出学科知识点的专业性和应用性,让学生可以更好地找到英文语言背后的原理和本质,更好地掌握知识点本身。而以篇章为主要模块更可以突出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由于是双语课程,在分级目录下的内容均使用英文。文字要简洁明了。
下面以双语课程“经济学”为例来加以说明:
萨缪尔森“经济学”原版教材(第17版,18版),是目前经济学双语教学的比较通行的教材。它共分为七篇,篇下分章,章下不设节,直接就是比较散的多个小知识点。这样,笔者把七篇作为一级目录,篇下章为二级目录,章下整理出完整的知识点,以知识点为三级目录。
如第二篇的第五章是“需求和消费者行为”,原版教材将此章分为7个知识点,比较散。在网络教程可以把此章整理为三个知识点:效用理论,需求曲线与替代效应、收入效应,消费者剩余理论。把三个知识点作为三级目录。
在每一个知识点里,再分“教程”“辅导答疑”“题库”,以“教程”为主来组织资源。例如第一个知识点“效用理论”,其“教程”除了视频资源外,还应当包括下面的文字或视频、音频、图画等多媒体素材:
1.效用的概念、边际的概念、边际效用和总效用的概念,其中整合素材:效用、边际、边际效用三大概念的由来,有关的经济学家,效用理论的发展历史等。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内容、原因、应用、和意义。其中整合素材:货币的边际效用以及价值悖论的讨论,有关的经济学家等。
3.等边际效用原则的内容、公式及其应用。其中整合素材:等边际准则应用的案例。
在效用理论的“辅导答疑”分模块里,是有关参考资料和文献、疑难问题以及最新研究的动向等。而答疑则设定成互动平台。
在效用理论的“题库”里,则给出效用理论相关的概念题、思考题和计算题。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G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6-0266-0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度,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拓展了新的空间,从而推进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进步和发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已成为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趋势。其资源建设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也存在一定问题。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资源共享面小
目前我国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资源建设无论是从平台的构想、目标建设等方面都还处在初步阶段,尚不完善。尤其是在地区性和全国性的网络平台建设上更是显得力不从心。主要关注的就是自己学生的状态,而忽略更大部分同学的情况。在的信息中,更侧重于完成课业。这样的网站,缺乏共享的精神,自己“关门造车”。这就造成了资源共享面小、资源建设不及时,网络上虽有一部分的信息沟通、共享,可是所建设的大部分资源都是仅供本校学生使用,各高校校园网对外一般都安置了防火墙,外校师生无法进入资源库进行共享交流,同时对于住在校外的本校学生也造成了共享障碍,仅是一个防火墙的问题就导致了兄弟高校的学生不能从本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资源库内获得想到的知识,本校的学生也不能在其它高校的资源库里得到知识交流。更为重要的是,大多高校只重视教学资源部分的建设,并且只在乎数量,往往忽视资源的质量方面。
(二)缺乏互动交流方式和学习效果评价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平台对与互动交流方式相关的资源建设还存在很大的不足,根本原因在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不足,教师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资源的者,只是传播了思政课的内容,难以把握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思想反馈,无法实现对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大多数高校的思政课网络教育的互动交流方式比较单一,只是靠校内论坛、留言板、Blog 等交流方式,这些交流方式都不能建立师生间迅速、有效的沟通渠道,难以形成良性发展的学习共同体。开放性题目缺乏,对学生的讨论、角色扮演、小组答辩、社会调查等学习过程的评价相对缺乏,难以给予学生更大的帮助。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育资源匮乏
思想政治理论网上教学资源缺乏,最主要是反映在有效的网上素材库和网络课程较少,缺乏网上多媒体课件。有些网络教学资源附以教师授课的现场视频图像,但由于网络传输、摄像条件局限,造成学生观看视频图像的连续性极差,可视价值不高。以某大学为例,网络平台上的课程,大多数是教师平时上课所用的课件,没有针对网络教学特意制作的教育资源,学生通过平台大多是对已学课程的复习,很少能够学习到有创新内容的教育资源,学习效果并不是十分明显。在网络资源建设方面,许多高校存在着攻关时重视、日常时轻视的现象,往往是在建设初期或是有关部门检查评比时,才会组织专门人员进行集体突击攻坚,待评比检查结束后,又恢复原样,突击上传的网络教育资源得不到日常更新,缺乏长期的日常维护,难以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育提供有用的教育资源。
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对策
(一)建立共享的、高质量的地区性、全国性的网络资源教学平台
首先,要做到高质量。教师在教学资源时,必须对自己的成果负责,因为大部分学生缺乏辨别的能力,所以就要求教师们严于律己,创造高质量的教学资源与大家共享。其次,注重共享。不能把眼界只放在自己的小圈子内,放在自己的高校内,要多关注其它地区、全国乃至全世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通过建立共享的地区性和全国性的网站,加强互动交流,不仅交流学术,更是交流心得。建立共享的网站,不仅会充实网络资源库的建设,而且会使学术交流更加便捷。以便于师生更好地了解教学资源动态,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最后,将高校思政课建设成精品开放课程。将以前的国家级精品课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将通过科学布局,优化课程内容,进行系统建设,实现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享,更好地满足学习者和教学者需要,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
(二)建立师生互动交流模块
师生的互动交流是体现思政课网络教学互动性,活化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渠道。对于师生互动交流网络资源的建设可考虑通过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聊天室的方式来实现。具体形式主要包括BBS、QQ群、博客、微博等。
(1)BBS交流论坛。BBS的优势在于,可以及时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更加有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开展。在建设方面,首先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一个好的管理体制往往决定了整个论坛的发展,同时,优化管理团队和管理制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随着时间的发展,不断地完善管理体制,适应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发展,提高论坛的影响力。
(2)QQ答疑。当代大学生均有QQ,这种既省钱又便捷的新沟通媒介为高校思想政治课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提供了便利,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充分利用QQ这种新载体,将其纳入到思政课资源建设的规划中来,思政课教师可以通过QQ随时随地为学生答疑,解答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疑问和困惑,师生通过QQ不仅能加强师生的教学互动,而且也能有效增进师生情感。
(3)微信讲座。与 QQ 的师生一对一答疑不同,微信为高校思政课教师与课程相关的简短言论和见解提供了平台。思政课教师可以就课程内容涉及的思想政治理论和知识在微信上开通独具特色教学讲座,同进入教师微信空间的学生实习实时的网络沟通和交流,这样可以弥补课堂教学学时有限,沟通不全面的缺陷。
(4)微博讲座。教师可以针对微信讲座不详细、不系统的缺点,在自己的微博上对思想政治理论进行完整、详细的解读。通过对学生留言的回答,实现师生的网上教学互动。教师还可以通过微博持续开设专题,就课堂教学中的难点问题进行阐释,高校思政课管理部门也可以将微博讲座纳入教师考核的范畴,从而实现微博讲座的常态化。
(三)通过多渠道开发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资源
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首先应该配合高校具体教学的条件,结合教学需要,创造出符合具体实际的网络资源。这样,不仅能提高教学的质量,同样能激发师生共同学习的热情。我们要充分发挥校园网的巨大优势,目前校园网的建设已经相当的完善,汇集了教务管理系统、图书馆、精品课教学资源等一系列的教学资源平台。因此,积极地建立思政课网络教学资源模块是十分重要的,资源模块的内容应包括:课程的名称、教学大纲、教学课件、教学资料、教学案例、阅读书目、实践要求等一系列的教学资源,并将这些资源充分整合以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资源库。
参考文献
[1] 李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网络的现状分析―基于对陕西76所高校网站的调查.安康学院学报,2012(1):90-93.
古诗文本身具有“半门外语”的特点,字词句与今天的语言都有很大的差别。传统的教学模式是 “字字落实”,翻译和语法的讲解成了古诗文教学的两大支柱。字字句句落实,读读背背巩固,至少从字面上弄个清楚透彻。而在不断改进课堂教学的大环境下,更多的老师尝试力求把古诗文教学和现代文教学摆在同一位置,不再花大力气逐字逐句讲解落实,而是把理解字句与理解文章结合起来进行,更多强调对于作品本身的体会、把握。这让学生得到了相对的轻松,但是一旦落到实处检测学生实际掌握的知识和形成的能力,效果往往并不理想。语文学习有一个时间和效率的问题,而文言文的许多知识不是单单靠理解就行的,很多具体实际的知识还要靠老师去补充。这样既要落实掌握词句含义,又要弄懂文章内容,并且要给出理解空间,如何向课堂要效益?更重要的是,这样从头至尾的抛锚式学习,学生觉得沉闷枯燥,学得不快乐,也就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
教育部制订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学习阅读列入了高中语文必修课程部分,并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阐释。
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这是在当前进一步推进语文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对古诗文教学提出的新的要求和标准。笔者经过实践发现,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建设、应用相关教学资源库,是建立现代教育方式和课堂模式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建构科学、高效、独特的古诗文教学模式的内在要求。
一般而言,校园网上的教育资源大致可分为教育教学资源库、电子图书库和视频影视库三类。教育教学资源库主要包括学科知识素材库、教案素材库、课件素材库、教育论文素材库和试题库等;电子图书库包括古今中外的文学、历史、哲学、经济、政治等方面的电子图书;视频影视库则包括影片、教学录像、歌曲、朗读等。而本文所提及探讨的教学资源库,则与上述三类资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这里所说的教学资源库,是由语文学科老师或相关研究人员根据教学实际需要,按照平等、共享的建设原则,自主开发的专题性资源库。其中的主题可以是某一本书,如《诗经》;某一个时期,如明清小品;也可以是某一位作者,如李白、鲁迅等。每个专题资源库中既包括与之相关的论文素材库、教案素材库,也包括电子图书、影片、相关歌曲、文章朗诵等。
建设这一类专题资源库的宗旨是为了打造教师的知识储备,做好学生的学习助手,充分利用其声像文结合的多感官聚合功能和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率的特点,构建语文课堂丰富多彩的立体化模式,为师生的古诗文学习创造良好的对话平台,努力建立起一种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
回顾以往的古诗文教学,根本的问题并不在于语境的强弱,也不是字词的基础分析多了还是课文的理解赏析重了,而是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忽视了学生主体作用的体现,认知性任务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即使是理解把握古诗文的环节,教师也更多关注知识的有效传递,而不考虑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以及个性的培养,结果是老师越主导,学生越被动。资源库环境下的古诗文教学,则是将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两者有效结合起来,让教师和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得到更大范围的拓展与张扬。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的设计分为学习环境设计和自主学习策略设计两类。学习环境设计实际上就是要求设计出一种能有利于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的有利环境;自主学习策略包括支架式、启发式、自我反馈式等,要求学习者具有高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满足了这两个方面的要求。
资源库创设了与学习主题相关的环境氛围。在电化教室,师生进入同一个资源库,也就进入了一个由文字介绍、图片描摹、音乐效果等搭建的网络化的学习平台。同时,这里有经整理筛选后大量必要的、高质量的信息资源,这就为学生自主构建知识提供了一种可能。在这里,学生不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主体,而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点,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扬合作精神,通过讨论、辩论、角色扮演等手段共同探究问题,通过筛选、比较、分析、概括而共同解决问题。教师的作用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从课堂的绝对领导者转变为平等者中的首席,成为和学生一起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认知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在于塞给学生多少知识,而在于学习过程当中的领先一步。以讨论式学习为例,围绕什么主题进行探讨,初始问题如何提出,怎样随机应变提出后续问题,从而把讨论一步步引向深入,这些都靠要老师去设计组织,即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首席作用。
以具体的教学为例。《诗经》距离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因此学生阅读理解其中的篇目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而笔者所制作的以《诗经》为主题的资源库包括诗经导读、美文共赏、诗海泛舟、经典回顾、名家赏析、相关内容、阅读推荐、相关链接等八个部分。对于一首新接触的诗,学生很容易在各个部分找到与之相关的内容,并且根据知识掌握的要求和自己的兴趣,和小组同学一起仔细阅读探究其中的一个或几个部分,从而对这首诗歌建立起一个比较详细而立体的印象。同时还可以以此诗为出发点延展开去,通过相关的链接了解更多的知识。这时教师的作用也不再是板书、讲授,做一个知识的灌输者,而是体现在情境创设、信息资源提供、合作学习的组织以及研究性学习指导和自主学习策略设计方面,这样不仅节约了大量的介绍背景、字词落实的时间,更重要的是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学会了学习。在这里,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有效地统一了起来。
关键词:网络资源 英语 听说教学
一、网络资源种类选择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因特网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料库,丰富有趣的资源极大地辅助了我们的英语听说练习。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训练英语听说的方法也随之变得多种多样。比如说,互联网提供了种类繁多的英语学习网站,如“中国日报网”, “李阳的疯狂英语网”, “英语之声”;其次,因特网上有大量的声音、影像资源可为语言教学提供丰富而真实的语言材料,如英语原声电影和英文歌曲等;再次,像“新东方在线英语网络课程”、 “英孚24小时在线外教口语课”网络课程的设计以学生为中心,并且都有完善的解问答疑系统、网络考试系统,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二、网络资源的特点
网络英语信息资源的丰富性已是不争的事实,用“信息的海洋 ”来描述其丰富性没有丝毫的夸张。它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声音、图像、文本等形式充分刺激人的各种感官,加快学习者对某一问题的理解,使信息在人体感官刺激分布上呈现多维趋势。经过挑选能作为英语教与学的各种英语语言材料所具有的自然的英语口头和书面语言都是真实的语言材料,并且题材也非常广泛。从经典文学名著、影视资料、教学信息资料、学习软件资源到反映日常生活的广告宣传、新闻时事等,包罗万象,丰富的网络英语信息资源能为每一个网络用户所利用,形成资源共享。这一点对于英语作为二语或者外语的学习者来说具有巨大的利用价值。
三、网络资源的作用
学生的听说能力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下面本文将从英语学习网站、影视资源、网络精品课程三方面论述网络资源在英语听说中的作用。
3.1 英语学习网站――提供了免费的听力资源和口语练习素材
与传统的书本学习相比,网络资源不仅易储存,携带方便,而且大量的免费资源为学生节省了一大笔开销。如我们经常使用的“英语之声”、“听力特快下载中心”、“英语听力资源网”等等。再有“威尼英语学习网”,提供很多英语口语资料下载,学生可以选择从简单的口语开始练习。这一切都要归功于网络为我们提供好的免费资源。与此同时,因特网中叶有大量有关练口语的网站,如由来自英北美国家的外籍人士组成的“陪你练口语网站”提供专业的口语练习技巧,这些技巧都将使学生受益匪浅,是提高口语的关键。
3.2 影视素材的作用
学生可以在网络上直接点播英语电影、电视节目和教学片段等,下面以英文电影为例,探讨一下影视资料在英语听说中的作用。
3.2.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英语电影内容广泛,趣味性强,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影视作品能通过影象还原和声音还原对现实生活进行逼真的再现,同时提高学生视听两方面的理解,提供丰富的语言经历,造就一种亲临其境的课堂氛围,听觉、视觉经历和体验将进一步诱发,刺激学生的模仿行为和语言实践的激情,进而可以培养学生英语语言习得能力。
3.2.2 可以提高学生的听力及口语水平
英语听力能力是语言的输入,而英语口语能力则是语言的输出。真实的语言环境、地道的语言表达――提供真实语言材料,加强语言输入,为语言输出提供信息储备。电影中的交际场景真实,语言表达灵活多变,口语化、生活化、简洁化、富有哲理、睿智幽默。通过欣赏英文原版电影,进行大量的语言信息输入,为语言输出做好充足的信息储备。
观看英语电影已成为学生提高英语听力的重要手段。电影中人物对白都是真实自然的地道日常用语,并且为学习者提供了语体各异表现形式不同的语言素材,学生们会很容易地明白什么样的场合使用什么样的语言。在原版影片的播放中,可以根据学生程度选择在播放中听英语原声,看中文字幕,或者可以把语音和字幕全部调成英语,身临其境地体会影片中鲜活的语言,了解国外的经济、政治、生活及民风民俗、土语方言。另外,学生还可以利用电影片段进行听写练习,并把所掌握的规律应用于以后的听力练习当中。欣赏经典英文原版电影,不仅可以放松娱乐,同时还可以在轻松愉悦的心理状态下学习地道的口语表达或俚语俗语,对听说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通过电影学英语已成为公认和有效的方法。
3.3 网络课程的作用――实现个性化学习
多媒体教学资源、网络课程的应用,使教材不再是学生唯一的学习内容和知识来源。网络精品课程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可以补充英语听说教学内容。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才智、思维方法和学习习惯,每个学生可按照自己的能力和意愿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难度和速度,用自己感兴趣的材料和方法进行训练,实现个性化学习。在网络的支持下,实现了教师指导、自主学习与协作交流三位一体的体验教学模式。首先,学生坐在家里, 通过课堂模拟后,电脑信息网络就能够系统、完整地跟随显示屏学习英语。其次,学生可以通过系统管理员的Email信箱向其提出自己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系统管理员据此修改和完善教学系统。再次,学生还可通过教师的Email信箱向其提出他们在英语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教师及时给予解答并把这些问题和答案汇集起来,放到系统的疑难问题解答栏中。学生可就某一问题在自由讨论区与其他学生展开讨论,开阔思路,共同提高。教师可在适当的时候插入评语。另外,学生可任选一在线用户,进行一对一的对话。这种新的听说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和在体验中学习,自己掌握和控制学习过程,选择自己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评估自己的学习结果来进行英语听说练习。由此可见,学生能够在远程教学网上学到各种英语知识,提高英语应用能力,这对提高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是很有帮助的。
四、结论
终上所述,网络资源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提供提高,并且能提供高质量的语言输入。中国的互联网目前正处于一个发展的过程,网络资源仍是英语学习的一个辅助手段,能够弥补传统课堂的些许不足。积极利用网络英语资源是我们提高英语听说能力的的关键。网络英语资源与英语听说的整合必将结出丰硕的果实,将在学生的英语听说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昭苑. 浅谈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英语口语训练(英文板). Overseas English[J],2010.
[2]陈诗. 网络英语信息资源及其运用.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2010.
[3]张荣美.经典英文电影在激发英语学习动机中的积极作用.电影评价[J],2010
关键词 网络环境 资源库 建设 应用
信息时代要求教育的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实现教育跨越式的发展。社会的信息化,必然要求教育的信息化。我校于2004年初建立了校园网,并且在网络环境下小学教育资源库的建设进行了一些探索。
我校深深感觉到资源建设的重要性,没有资源,学校的课改工作遇到了极大的困难。看着资源服务器有限的教学资源我们也曾发愁,经过两年多的探索我校摸索出了网络环境下资源建设的一些有效做法。
我校的每一位教师,既是教育资源库的使用者,也是教育资源库的建设者。教师在进行多媒体备课时,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资料的搜集,而最大的尴尬就是很多教师在备课中可能在做重复的工作。我校教育资源库就是充分利用广大教师的集体力量,让他们把收集和制作的所有资源,如:标准教案、个性化教案、声音、图片、动画、课件等等,全部上传至我校的教育资源库当中,积少成多,实现资源共享的目的。我在工作中注意把教学相关的课本电子教材、课文朗读、教学课件、视频资源的网址通知给各学科教师或直接添加到办公电脑的收藏夹里。这样老师们备课就有了丰富的素材,将这些有用的素材经过加工处理就可以完善成自己的教学课件。
至今,我校教育资源库已收到教师课件几百件,声音、图片、动画等素材三千多兆,课改年级各学科有90%左右的课程都有了标准化教案,有近50%的课程经教师修改后成为自己的个性化教案。这些资源如果制作成光盘,将达几十张。
为了使我们的资源库日益丰富,我校还购买了大量对教师极有帮助的光盘出版物。这些光盘出版物制作精良,容量大,内容丰富。目前,我校已购资源光盘一百多张,包括课件素材,各软件公司的教育软件产品。我校教师利用空余时间浏览自己喜欢的资料,我校的教育资源库组织采用的是web方式,教师只要通过点击就可以很方便地查询到并且下载到需要的资料。这样,教师做起课件来更加有滋有味、游刃有余了,在运用时就会很熟练。
当然,教师对课件都不是照搬,他们根据自己的需求、班级特点和现实状况,重新组织资源,用于自己课堂教学实践,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个性。我校为了充分发挥校园网的功能,充实我校的教育资源库,很注意了解各大公司出版的资源库,在衡量质量、数量以及实用性之后,我校选择“K12教育资源库”“科利华教育资源库”来补充我校的校园网教育资源库。
我校的资源建设得到了领导的高度重视。几年来我校先后从电教教材中购买了5万多元的教育资源,初步完善了学校资源库。其中配套教材的教学资源和课文动画深受教师们的欢迎。学校领导也积极带头参与信息技术的学习。2005年校长严湘刚制作的课件《让危险从我们身边走开》获得陕西省三等奖,带动了全校教师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
仅有资源是不够的,还要有使用这些资源的思想观念。我校从来没有间断对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从文字编辑、图片处理,到多媒体制作,这些对我校的教育现代化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也提高了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目前中青年教师都能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2004年贾军华、谢利斌老师制作的课件《圆的面积》获得陕西省二等奖。2005年蔡华老师利用网络环境进行教学的课堂实录《北京亮起来了》获得国家级三等奖。我校每学期组织教师信息技术基本功比赛和信息技术交流会,在2005年11月举行的学校信息技术基本功比赛中有11名教师获得优异成绩而受到学校的表彰和奖励。
我校共3名教师参加了汉中市组织的“Intel未来教育”培训,5位教师参加了汉中市组织的信息技术师资培训,改变了传统教育思想中的师生关系和交往方式。这些教师现在分布在我校各学科教研组,成为各学科实施教育现代化的骨干。
更值得高兴的是我校的教师非常注重对这些技术的使用,因为在应用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许多现实问题,而在解决这些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正是我们提高和完善技术的过程,并且每个人都有可能发现一个又一个的应用小窍门,再通过交流,达到真正的资源共享。
关键词:网络资源环境;促进;学生;德育教育;思考
从本校学生德育教育现状,可以深刻体会到网络资源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影响力。网络德育在近年来的信息化潮流中逐渐成为德育教育的重要形式,它也是德育现代化与自身突破发展的重要成果。在现代网络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提高网络资源在德育教育中的利用效率,是我们当前德育教育开展中的重要课题。中学作为学生成长的塑形阶段,更要重视德育教育工作的进行和实践.
一、网络化和信息化在学生德育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1.丰富的网络资源拓展了德育内容,提高了学生德育素养
网络资源具有多样性、多元化、多渠道的特征,它汇集了不同地区、不同层面、不同形式和不同内容的信息资源,为德育教育的展开提供了丰富的内容,突破了传统德育教学中在内容上的限制,教师通过对网络资源的整合与分析,选取有效的德育教育内容,从而大大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能够在多样的教学内容中领会不同的美感、道德感和正确的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
2.网络技术丰富了德育教育的教学形式,也提高了教学效率
网络技术在德育教育中的渗透,使得德育教学的形式开始不断丰富,教师可以将文字、声音、图像、视频进行有效结合,从多种感官刺激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传统的德育教育形式局限于课堂教育和实践活动,而网络技术和资源的运用,则突破了时空的局限,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新形式展开德育教育,保证了教学质量。
3.网络技术加强了学校与家庭的联系,促进了德育教育的深层发展
家庭和社会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家校共育在学生的德育教育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网络的出现,大大改善了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的交流和结合,特别是对于家庭教育来说,网络深入家庭,使得家长与教师的交流更为便捷,也促进了教学资源的共享,家长能够更加快速全面地了解学生情况,与教师配合,共同塑造良好的学生德育环境,使学生能够在家庭、学校、社会中都接受良好的德育教育。
二、如何有效利用网络资源促进学生德育教育的发展
1.做好思想工作、更新观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德育观
随着网络德育教育的发展,学生对网络的认识也需要不断深入和全面发展,特别是对网络双面性的正确认识,这需要教师去积极引导。学生在网络环境下,面临着多重道德选择,而选择的正确与否则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所接受的道德教育,所养成的道德习惯。在我校就会通过网络学习来摆正学生对、生理健康的正确态度。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意识和行为,让学生去进行自己的道德判断,而教师需要做的是纠正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不合理行为,从基本道德的教育入手,结合网络环境中的复杂内容和多样化的道德表现,提高学生的自我判断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复杂的网络世界中,学会选择,正确选择,而这才是德育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2.利用网络资源,丰富德育内容,提高学生道德修养
随着网络时代的全面到来,德育教育的内容面临着新的机遇,我们要抓住网络资源所带给德育教育的机遇,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发挥其在拓宽德育内容方面的积极作用。加强完善和更新学校德育教育的网络信息库,增强学校与网络各方面德育教育资源的联系和整合,适当调整内容以适应学生的德育教育现状。特别是对于信息库中的有害信息,要遏制其传播,加强监控,防止网络资源中的消极内容对学生的道德养成产生不利影响。同时加强学生思想教育,让其能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达到我们预期的目的。从我校的德育手抄报征集活动明显能够看到学生对网络德育资源的有效。精彩运用。
3.创新网络德育的形式,开展丰富德育活动
(1)合理利用校园网,发挥其积极作用。校园网作为学校当前最主要的资源共享平台,需要我们进一步发掘其价值,从而更加有效的发挥校园网在德育教育中的积极作用。首先,在师生交流方面,校园网为师生交流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学生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可以通过校园网,与老师进行沟通,这有利于教师对学生道德和心理成长情况的了解和分析,从而帮助学生解决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也有利于班主任工作的开展。其次,学生通过在校园网中的学习、休闲,就大大减少了社会网络中的不良信息对于学生的危害。当然,校园网需要不断丰富其内容,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创设一系列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和栏目,让学生在德育教育中发掘乐趣,这也促进了德育教育的顺利开展。
(2)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教育价值。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技术中重要的一部分,它的教育价值体现在对于教学内容的多方位诠释,教师要将多媒体充分运用到德育教学中,通过音频、视频的双重利用,让学生能够接受更多形象生动的学习内容,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4.优化网络环境,营造清新的德育氛围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其两面性的影响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所以,要发挥网络技术和资源在德育教育方面的积极作用,就要优化网络环境,拒绝不良信息对于学生思想和道德世界的侵蚀。
优化网络环境,一方面需要从客观上进行努力,对于整个网络环境的优化,净化整个网络环境。而对于学校来说,优化校园网络,为学生创设良好德育氛围。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学生网络安全和网络道德意识的增强,提高学生的网络辨别能力。对于家长和教师来说,也要不断更新网络知识,这有利于教师和家长能够正确合理地引导孩子上网,帮助学生回避不良信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积极内容,并从中获益。
网络资源的丰富和信息技术的先进性和整合性,大大推动了德育教育的创新发展,网络无论是作为教育文化传播的新型载体,还是教育重要的信息资源,都发挥强大的推动作用。但是,网络环境是多样的、复杂的、具有两面性的,若应用不当,网络也会对学生成长产生不利影响,所以,我们要结合传统德育教学模式,融入现代网络共享资源,正确引导学生,加强德育系列教育活动的落实,引领学生正确对待和合理利用网络,发挥其积极作用,避免德育教育的发展因主观原因而受到网络资源的阻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