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消费市场发展趋势范文

消费市场发展趋势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消费市场发展趋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消费市场发展趋势

第1篇:消费市场发展趋势范文

出口市场呈现增长的“拐点”。

由于欧盟于2007年6月1日正式实施REACH法案,中国服装对欧盟出口大幅下降。2008年欧盟对中国纺织品的配额限制宣布中止,取而代之的是中欧双方采用监控制度,然而中国的纺织服装产品若仍在一两个市场区域集中出口,可能会遭遇来自欧盟新的贸易保护措施。

同时美国市场受"次级贷"风波及经济增长乏力等因素的影响,也波及到中国服装的出口。

2007年以来,中央加大了宏观调控力度,作为贸易顺差重要来源的纺织服装业,已成为宏观调控的直接对象,降低出口退税等政策使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的传统竞争优势有所减弱。 不断增加的原料和劳动力价格,也成为加工出口型服装企业利润降低的原因之一。

二.国内市场

国内市场呈现出以下特征:内需将成为服装市场发展的重点。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市场激烈的竞争和信息交流的不断发展,国内服装消费日渐成熟。消费者对于服装的质量、档次、风格、个性提出越来越多的要求。

从市场分布来看,品牌专卖店,多集中在城市,主要经营国际知名服装品牌;仓储商场、超市及连锁店,采取开架式销售,价格低廉,所售服装以中低檔为主,主要售卖非时装风格的产品如内衣、衬衫、牛仔裤等;服装批发市场是由服装厂家和经销商专门经营服装的场地;由大型批发市场所支援的各种个体服装零售店,目前占据中国服装销售的最大份额。这一服装市场同时支援了中国最广阔的农村市场及部分城市的低檔市场。

从城市来看,上海、北京、大连和广州是全国中、高檔服装重要分销中心。广东虎门和福建石狮由于邻近地区有大量服装工厂,近年已冒升成为全国知名的服装分销中心。

此外,内地其他重点服装生产基地包括浙江、宁波、武汉等亦设有服装批发市场,为附近省市的重要服装采购渠道。此外,内地还有许多服装批发、零售专业市场可以作为服装销售的重要场所。

三.国内未来消费特点

根据迪智成顾问分析,今后的一段时期内,中国的服装市场还会持续不断的变化。

首先,消费层次会持续变化。国内市场的消费能力在不断增加,国内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在不断的提高,整个2007年的增长速度接近13%),农民的增长被估计为8% 。这位未来服装市场消费向中高档甚至奢侈品转移提供了基础。同时,居民消费档次划分日益清晰,由以中低档次为主转向中档需求为主,高档需求也占有一定的分额。

其次,财富分配也会持续不断的变化,在我国的大城市有1500万的中产阶级,可支配年收入超过4000美元。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高档品牌仍将继续以大城市为主要市场。

第2篇:消费市场发展趋势范文

通过收集福建和台湾两地旅游邮轮市场发展的相关数据和旅游资料,对闽台两地近年来邮轮市场发展的总体规模、港口发展及消费市场特征进行比较分析,认为闽台两地在邮轮旅游市场发展方面既有相似的一面,又存在部分差异,闽台两地针对邮轮旅游市场在航线产品开发、旅游市场共建、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合作空间。

关键词:

邮轮旅游;市场比较;闽台合作

2009年5月,《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建议》对福建省开发区域性邮轮母港的战略规划,为福建邮轮旅游产业发展创造了空前的发展机遇。文件还提出,要建立海峡两岸旅游合作机制,共推双向旅游线路,培育“海峡旅游”品牌。2011年,大力发展邮轮旅游被列入《福建省“十二五”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2013年闽台旅游界人士提出“海峡邮轮经济圈”的设想,共同推动两岸邮轮产业的快速发展。塑造海峡邮轮品牌,打造闽台邮轮旅游共同市场,推进闽台旅游深度合作已经成为海峡两岸各界人士的共同愿景。然而,由于邮轮旅游在国内尚属于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引起学术界的关注远远不够。目前。国内学者主要将目光侧重于对全球及各地邮轮产业发展历史及现状的分析[1-3];对邮轮产业经济特点、发展条件和发展对策的研究[4-5]、对国内邮轮港口建设要素的探讨[6-7]。仅有个别研究对邮轮旅游市场展开了研究。如冯文海、朱文婷(2010)研究亚太地区邮轮旅游市场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8]。张言庆、马波、刘涛(2010)总结和分析了国际邮轮旅游市场的人口统计、社会统计和消费特征,并对中国市场需求进行了展望与预测[9]。程爵浩、崔园园(2012)总结国内外邮轮旅游市场发展现状,分析预测中国邮轮新兴市场的发展前景[10]。总体说来,国内学者在邮轮市场的关注点主要集中于市场基本特征、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而针对闽台的邮轮旅游市场如何进行合作缺少应有的关注,本文通过对闽台旅游市场的比较,希望对两地的旅游合作提供基础性的资料。

一、闽台邮轮旅游市场比较

本部分主要以国际邮轮协会官网、中国邮轮发展报告、台湾观光局官网、台湾港务公司统计年报作为基础资料,结合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文献,对闽台邮轮旅游市场进行比较与总结。

(一)总体规模闽台两地的政治制度、经济水平、产业政策及市场开发时间不同,邮轮旅游总体规模和发展趋势也不相同。图1展示了2012—2014年闽台邮轮旅游市场的总体规模和变化趋势。从总体规模来看,台湾省的邮轮旅游市场规模远远超过福建省。2012年,台湾省接待国际邮轮出入境游客人数超过10万,而福建省接待国际邮轮出入境游客人数只有3.7万。从发展趋势来看,台湾地区的邮轮旅游市场表现出稳步增长的发展趋势,而福建省的市场比例波动较大。这说明,福建省每年接待的邮轮班次不固定,缺少定期航班。

(二)港口发展台湾省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发展邮轮旅游,已培育出相对成熟的邮轮旅游产品和市场。台湾省在发展邮轮港口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和良好基础。首先,台湾省连接东北亚和东南亚,直通中国大陆,是许多亚洲航线的重要节点,可提供多种邮轮行程选择,如国际邮轮航线、环岛邮轮航线、两岸邮轮旅游航线及两岸轮渡航线。其次,台湾省已形成以基隆母港为中心,台中、高雄及花莲为区域节点的完善邮轮码头布局体系。由于这四港的自然条件及港埠设施各有不同,所经营的邮轮航线亦有差异。如表1所示,目前基隆母港接待的国际邮轮以定期航线为主,台中、高雄及花莲三大区域港口以不定期航线为主。福建省是海峡西岸重要的沿海省份,海岸线长达3752公里,沿海分布有经济发达的厦门、福州、泉州等港口城市与滨海旅游城市,具备发展邮轮旅游的巨大潜力。然而,福建省的港口发展与台湾省存在较大差距。一方面,福建省尚未形成完整的港口布局体系。当前,福建省的邮轮旅游发展主要集中在厦门,而省内其他城市,如福州、泉州虽有类似规划和设想,但还未形成明确的邮轮港口规划和具体行动。因此,可供接待邮轮的港口数量明显少于台湾省。另一方面,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厦门母港曾一度以接待国际航线挂靠邮轮为主。定期航线的缺少对福建省邮轮旅游发展形成较大制约,也进一步拉大与台湾省的差距。

(三)消费市场特征由于缺乏福建邮轮旅游消费市场特征的统计数据,用中国大陆邮轮旅游消费市场特征的统计数据替代。从闽台两地消费市场特征看,两地既有极大的相似性,也存在着一些差异。国际邮轮协会根据邮轮旅游者消费水平从高到低将旅游者分为以下四个类型:目的地型旅游者(destinationcruis-ers)、豪华型旅游者(luxurycruisers)、尊贵型旅游者(premi-um/upscalecruisers)和时尚型旅游者(contemporarycruisers)。从表2中可见,闽台两地邮轮市场消费结构基本相同,时尚型旅游者占到市场中绝对比例,这一情况说明两地邮轮消费水平在成熟的国际市场上均处于中低端位置。从年龄构成上看,闽台两地客源市场都表现出明显的年轻化趋势,平均年龄极为接近,分别为42岁和45岁。这一趋势有利于未来两地邮轮旅游共同市场的合作共建。从航程天数来看,闽台邮轮游客多选择短程航线,但福建省平均天数略高于台湾省。如何通过中短途航线的设置,吸引更广阔的腹地客源是闽台邮轮旅游市场开发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二、闽台合作开发邮轮旅游市场的空间分析

(一)邮轮航线的合作开发邮轮目的地是吸引旅游者的关键要素之一,闽台两地在这方面有许多优势可以互补,完全可以通过合作开发集两地精华于一体的邮轮航线,共促两地邮轮产业发展。结合闽台两地的地缘优势及市场的消费现状,设计以中短途体验航线是激活闽台邮轮市场的必要举措。因此,福建省应重点鼓励邮轮公司及旅行社开辟闽台定期短途航线,并对达到一定客流量的邮轮航线进行奖励。建议先期开发厦门到台湾离岛(金门、澎湖、马祖)等多条短程航线以及厦门到台中、高雄、花莲、基隆等地的环台湾岛航线。

(二)邮轮市场的合作共建建设闽台邮轮旅游共同市场已经成为两岸业界的共同心声,但由于台湾关系的特殊性,闽台邮轮旅游共同市场的建设还存在很多障碍。2013年首届“海峡邮轮产业推介会”的举办,为闽台两地邮轮市场的共建开辟了更大的空间。鉴于当前台湾邮轮产品开发方面比福建成熟,更能吸引到国内邮轮游客。因此,福建省在赴台签证方面应主动出击。如福建省可针对在闽赴台邮轮旅游的外地游客异地办证的特殊便利政策。此外,福建省目前尚无拥有对台邮轮直航的航权,仅能通过包船的形式提前四个月向交通部申请两岸直航。福建省应积极申请邮轮对台航权,以此培育共建闽台两地邮轮旅游市场。

(三)邮轮人才的合作培养人才培养是福建省邮轮产业发展的关键,更是闽台合作开发邮轮市场至关重要的一环。相对福建来说,台湾较为重视邮轮旅游教育和培训工作,开展时间也较早,国际化程度较高,已经引入了大量国际上权威的培训和认证体系,人才培训已经初见成效。虽然福建省部分高校已经开设了国际邮轮乘务专业,但由于对邮轮旅游认识不足、师资不足、实践基地稀缺等问题,人才培养还停留在最初级的船员服务层次,远不能满足高速发展的市场对专业邮轮人才的需要。因此,针对人才培养,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鼓励并支持福建省与台湾省高等院校共建邮轮旅游专业,开展邮轮人才的联合培养。二是鼓励台湾邮轮运营、技术和建造等方面高级人才来福建省从事邮轮经营管理工作,在人才引进方面给予简化手续和补贴等优惠措施。闽台如果能加强该领域的合作,必将有助于提高整个区域的邮轮旅游人才素质,从而促进区域旅游的发展。福建邮轮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闽台邮轮旅游市场的开发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今后的发展中,需要政府、邮轮企业、港口、旅行社及高校各方的不断努力和多方协作。通过对闽台两地邮轮旅游市场的相关数据和资料的研究,得出两地邮轮市场的共同特征及差异,为两岸港口城市和企业提供参考和借鉴,从而开辟符合福建省和台湾省实际情况的邮轮旅游发展道路,最终共同促进两岸邮轮产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程爵浩.全球邮船旅游发展状况初步研究[J].上海海事大学学报,2006,(1).

[2]张锋,林善浪.国际邮轮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J].中国港口,2008,(8).

[3]王诺.邮轮经济•邮轮管理•邮轮码头•邮轮产业[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4]张言庆,马波,范英杰.邮轮旅游产业经济特征、发展趋势及对中国的启示[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7).

[5]栾航.邮轮港口对区域经济带动量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6]刘黎黎,吕媛媛.我国邮船经济发展及其母港建设对策[J].水运管理,2006,(12).

[7]张肖峰.对我国建设国际邮船港口的建议[J].水运管理,2007,(1).

[8]冯文海,朱文婷.亚太地区邮轮旅游市场发展分析[J].世界海运,2010,(2).

[9]张言庆,马波,刘涛.国际邮轮旅游市场特征及中国展望[J].旅游论坛,2010,(4).

第3篇:消费市场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老年服装;市场特征;营销策略

[DOI]10.13939/ki.zgsc.2016.35.094

1 我国老年消费市场现状

根据世界惯例,当一个国家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到全国总人口的10%以上,或者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以上时,这个国家就进入了老龄社会。目前,我国老年人口比例已经超过这一标准。据统计,2013年我国老年人口已经突破了2亿大关,老龄化水平接近15%。预计到2050年之前,我国老年人口还将呈不断增长的趋势,每年将新增100多万人。

我国老年人口的庞大规模为老年市场提供了巨大的消费群体,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老年人的服装消费需求也日益扩大。但根据市场调查数据显示,在服装市场上,青年人的服装占到80%多,老年人则仅有不到5%的市场份额,老年人的市场发展明显滞后,主要表现在老年人服装的品种少、色彩单一、样式陈旧、尺码不全、场所不集中等方面,因此,老年服装市场的发展空间巨大。

老年消费市场存在的问题与政府和企业都有直接关系。首先,政府缺少对老年消费市场的关注,政策上缺少对老年消费市场开发的优惠政策,缺乏对从事老年人产品服务企业的引导和扶持,缺少对老年产业所涉及的各个环节的可操作性支持,这是制约老年消费市场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次,企业对老年消费市场忽视,一些企业缺乏对老年市场的关心和了解,在没有对老年市场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简单地认为老年人消费能力不足,不愿意进军老年消费市场;有的企业则是忽视了老年人的个性化和多样化需求,缺少市场细分,将庞大的老年人群体简单地归为单一的消费群体,推出的产品缺乏针对性,或者产品质量不高、服务水平差强人意,老年人的有效需求得不到满足。[ZW(]华松苗.浅析老年消费者市场的发展趋势[J].商业流通,2014(15).[ZW)]

2 老年服装消费市场特征

在与老年消费群体的接触了解中,大部分老年消费者表示了对当前的市场一定程度的不满意,大部分老年消费者会认为能够满足老年消费者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的产品太少,同时,部分老年消费者表示服装在年龄阶段不应该划分得那么明确,虽然老年消费者会因为年龄导致的不同身体原因而对特定的单品无法穿着,但对服装的时尚追求是相同的。因此,企业在产品开发上应充分考虑消费者的心理年龄和精神需求,满足她们对年轻化、对时尚品味的追求。以下是对老年服装消费市场特征的总结。

2.1 消费自主性强

老年消费者基本是经济独立的,且经过多年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稳定的消费风格,明确自己的消费需求,不会轻易受到周围人的影响。在对不同老年消费者访谈中了解到,大部分老年消费者都对自己的着装风格和喜好有很明确的界定,很清楚自己的消费需求,并不会特别在意他人的意见,有自己既定的审美和品味。同时,这一群体对时尚的流行度则关心较少,并不会受社会风尚的影响。这也是老年消费群体的理性消费表现,购物时会选择适合自己的、自己喜爱的。因此企业应该从老年消费群体出发,研发满足老年消费者喜好和需求的产品,而并不能靠制造流行趋势来左右老年消费者的选择。

2.2 心理惯性强

因为丰富的生活阅历,老年消费群体已经形成了稳定的价值观和审美观,虽然有时会因为年龄、体型变化等原因不得不改变自己的着装风格和习惯。但老年消费群体对特定商品和品牌都会形成自己的消费习惯和偏好,相对会具有较高的品牌忠诚度。

2.3 消费注重实际

相对于年轻人的冲动消费,老年人的消费观较为成熟理性,大部分老年人将商品的实用性作为购买的第一目的性,强调商品的质量和实用性。同时,因为活动场所的有限性,以及身体状况在一定程度上的限制,也使更多的老年消费者更加倾向于舒适得体的服装。因此,企业在面向老年消费群体设计开发以及营销推广时都应考虑这类消费者的成熟和冷静的消费观,避免过多精力集中于过于花哨讨巧的产品和策略。

2.4 价格敏感度高

我国现阶段的老年人大部分年轻时都经历过一段时期的贫困生活,生活都相对节俭,因此较低价格的产品对老年消费者有一定的吸引力,收入水平的差异影响着他们对服装价格的承受能力。但随着收入的提高、生活的改善,经济因素并不能单纯地左右老年消费者的决策,低价格但同时需要高质量的保证。虽然一些老年消费者也会因为对新品的好奇和追求而选择购物,但大部分老年消费者表示主要还是会在季末折扣等各种价格相对优惠情况下进行消费。因此,在面对老年市场时,企业需要将价格作为重点考虑的因素,但这并不只是单纯地追求低廉,老年消费者更需要高质量的产品,只要产品质量与价格对等,即使高价消费仍然会接受的。

2.5 消费追求便利

因为年龄原因,老年消费者在选择购物场所、购物方式和产品使用上都倾向于最为便利的选择,包括就近消费、舒适购物、贴心服务等的优先选择。同时,相对于网络购物的方式来讲,因为体型的特殊性和网络商品的不确定,都使得老年消费群体对网络购物的方式并不热衷,而是更倾向于实体店铺,这也提醒了企业在针对老年消费群体时应该选择合适的渠道和方式,将产品提供给消费者。

2.6 补偿性消费

大部分老年消费群体年轻时会因为对家庭的牺牲,或是社会普遍资源贫乏,而无法满足自己对美的追求,因此在有条件时,就会有补偿性消费动机。在对老年消费群体的了解中,虽然在更舒适还是更得体的选择上有不同的倾向,但大部分老年消费者对服饰装扮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关心,对服饰的消费需求也很强烈。相对于服装给别人的印象,老年消费者同样希望通过漂亮的着装来取悦自己,有着对美的追求和需求,而并不只是对舒适度的单纯满足。同时,老年消费者同样会考虑不同场合下的着装风格,对舒适性和时尚性会有不同的侧重点要求。因此,企业在进行产品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老年消费群体的社交场合和日常生活中的不同需求,准确地抓住老年市场需求,提供老年市场空缺的产品。

3 老年消费市场营销策略

现在的老年消费者都有着更为开放的心态和精神,能够接受和尝试新的事物。企业不应该简单地认为老年消费者随着年龄的增长,消费欲望和消费能力都在减退。而应该提高对老年消费群体的重视度,进行准确的产品定位和设计来满足老年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下面是根据以往文献的研究和在与老年消费者的访谈了解中总结的老年消费市场营销策略。

3.1 产品

企业应根据老年人的消费观念进行市场细分、精准定位,推出满足不同类型群体的消费需求。注重服装的品质,提供舒适性较强的面料和能够贴合老年消费者不同体型的款式。保持创新,满足老年消费者对时尚、品位的追求。

3.2 价格

企业需要进行清晰的产品定位,根据目标顾客群的消费能力提供满足不同消费水平的产品和合适的价格。使高消费层能够得到品质的保障和身份的认同,也能使低消费层得到平价实惠的产品,满足大部分老年消费群体的物美价廉需求。

3.3 渠道

因为老年消费者追求便利的特点,企业应尽量拓宽销售渠道,围绕老年消费群日常的生活范围和场所选择合适的渠道,如购物广场、活动中心、社区服务站、超市等。将产品集中化,为目标消费者提供便利的购物方式。

3.4 促销

针对老年消费群体,关注老年消费群的活动习惯和娱乐方式,企业要选择合适的宣传促销方式和渠道,通过多种渠道、多样方式使得消费者能够及时获取服装商品信息,并增加老年消费者的积极性。

随着老年群体数量的增多,以及老年人对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开拓和发展老年消费市场,促进老年消费市场的繁荣,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满足老年消费者的生理、心理需要,抢得“银发经济”的先机。

参考文献:

[1]华松苗.浅析老年消费者市场的发展趋势[J].商业流通,2014(15).

[2]阚丽红.老年服装消费的调查与分析[J].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8):4.

[3]王爱珠.老年经济学[M].上海:复旦出版社,2000.

第4篇:消费市场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湖南;灰色预测法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9-0028-04

引言

目前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越来越受到关注,农村居民消费不断增长,农村消费市场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湖南省农村居民消费亦具有典型的现代中国农村居民消费特征:即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消费市场不断扩大,消费额也不断扩大。研究湖南省农村居民消费,及时把握农村居民消费的变化情况,对了解湖南省消费现状和发展趋势、建立具有湖南省特色的消费结构、制定合理的消费战略和政策、优化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推动湖南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2000―2010年湖南省农村居民人均实际消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灰色预测法对农村居民消费项目未来趋势进行预测。并运用关联度分析方法确定了反映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8项主要统计指标因素相对于消费支出的关联程度,对影响消费支出的主要指标因素进行系统分析。

一、GM(1,1)模型建立的基本过程

1982年,华中理工大学邓聚龙教授首先提出了灰色系统的概念,并建立了灰色系统理论,引起了国内外很多学者、科技人员的重视,并广泛应用于预测、决策、聚类分析等方面。灰色预测法是一种对含有不确定因素的系统进行预测的方法,是对既含有已知信息又含有不确定信息的系统进行预则,就是对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的、与时间有关的灰色过程进行预测。主要通过鉴别系统因素之间发展趋势的相异程度,即进行关联分析,并对原始数据进行生成处理来寻找系统变动的规律,生成有较强规律性的数据序列,然后建立相应的微分方程模型,从而预测事物未来发展趋势的状况。

(一)GM(1,1)模型的建立

设有原始数列X(0)

,共有n个观察值:X(0)

={X(0)

(1),X(0)

(2),…,X(0)

(n)}。通过累加生成新序列X(1)

={X(1)

(1),X(1)

(2),…,X(1)

(n)},则GM(1,1)模型相应的微分方程为:

+αX(1)

其中:α称为发展灰数;μ称为内生控制灰数。

利用最小二乘可得,=(BTB)-1BTY

其中B=

-(X(1)

(2)+X(1)

(1)),1

-(X(1)

(3)+X(1)

(2)),1

-(X(1)

(n)+X(1)

(n-1)),1 Y=(X(0)

(2),

X(0)

(3),…,X(0)

(n))’

求解微分方程,即可得预测模型:

(1)

(k+1)=X(0)

(1)-

e-αk+ k=0,1,2,…,n

对其做累减还原,即可得到原始数列的灰色预测模型为:(0)

(k)=(1)

(k+1)-(1)

(k)

(二)模型检验

1.残差检验

按预测模型计算(1)

(i)并将(1)

(i)累减生成(0)

(i),然后计算绝对误差序列和相对误差序列。

Δ(0)

(i)=|X(0)

(i)-(0)

(i)|

?(i)=×100% i=1,2,…,n

2.关联度检验

η(k)=

3.后验差检验

(1)计算原始序列标准差:S1=

(2)计算绝对误差序列的标准差:S2=

(3)计算后验差比值:C=

表1 灰色预测模型检验指标等级临界值

二、基于灰色预测法的湖南农村居民人均总消费预测

(一)湖南农村居民人均实际总消费支出预测

通过对湖南省统计年鉴2000―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实际消费支出数据的拟合,检验误差,并对第一后验指标及第二后验指标进行检验,以判别模型的准确度。进而对湖南农村居民人均实际消费支出进行预测原始数据列:

X(0)

=(1 943,1 990,2 069,2 139,2 472,2 756,3 013,3 377,

3 805,4 021,4 310)

一次累加生成的数据列:

X(1)

=(1 943,3 933,6 002,8 141,10 613,13 369,163 82,

19 759,23 564,27 585,31 895)

根据 X(1)

生成矩阵B,根据X(0)

建立数据矩阵 Y。求得

B=-2 938 1

-4 967.5 1

-7 071.5 1

-9 377 1

-11 991 1

-14 875.5 1

-18 070.5 1

-216 61.5 1

-25 574.5 1

-29 740 1 Y=1 990

2 069

2 139

2 472

2 756

3 013

3 377

3 805

4 021

4 310

利用最小二乘法可得:

=(BTB)-1BTY=(-0.093926 1 621.372009)’

即GM(1,1)模型为:

(1)

(k+1)=X(0)

(1)-

e-αk+=(1 943+17 262.228)-

17 262.228

对其做累减还原,课得到新的预测序列,残差序列和相对误差绝对值,并可以制作出GM(1,1)模型预测湖南农村居民人均实际总消费支出情况。

进行模型精度检验。从残差的相对误差来看,平均相对误差为0.01%,预测精度达到99.99% 。S1=867.2723175,S2=82.20166,C=S2/S1=0.09预测效果表明模型的预测精度等级为一级,可以用该模型进行预测。

利用该模型预测2011―2015年湖南农村居民人均实际总消费支出值(见表3)。

从预测结果看,2015年的湖南农村居民人均实际总消费是7 044.373元,是2010年的1.6倍。

(二)关联度分析

灰色系统关联度分析是用灰色系统模型对系统发展态势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理清系统中各个因素的主要关系,找出影响最大的因素,抓住主要特征和主要关系,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其基本思路是根据曲线间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关联程度。

根据2000―2011年的湖南省统计年的数据,我们可以按照消费类别细分的反映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主要统计指标:食品(Z1)、衣着(Z2)、居住(Z3)、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Z4)、医疗保健(Z5)、交通和通讯(Z6)、教育文化娱乐服务(Z7)、烟酒等用品(Z8)、生活消费支出(Z)(数据见表4)。

根据前面的公式可以算得出湖南农村居民人均消费与上述八个统计因子的关联度的数据。其中p为分辨系数,其意义在于削弱最大绝对差数值太大引起的失真,以提高关联系数间的显著性差异。我们这里取p=0.5。解出来可以得到其之间的关联系数。

依据上述分析,按照消费类别细分的8项不同指标相对于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存在不同的关联程度,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数量性状与8项指标之间关联度排名第一位的是居住,第二位的是食品,反映了居住和食品与生活消费支出的关系最密切,对生活消费支出具有最为重要的影响,也说明了吃住是农民最为基本的生活需要这一事实,分析结果符合实际情况;第三位的是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的生活起居有了明显改善,加上国家实行的扶贫安居工程和家电下乡优惠政策,有力促进了家庭设备用品的消费,分析结果比较客观;处于后面几位的依次是衣着、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烟酒等其他用品、、交通和通讯、医疗保健。

三、扩大湖南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政策建议

(一)增加湖南农民收入,提升消费能力

收入是民生之本,增加农民收入是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扩大农村消费市场的根本。因此,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大力转变我省农村经济增长方式。首先,应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要坚持因地制宜,依照市场需求结构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我省农村居民的收入。其次,要在农村积极推广“公司+农户”、“订单农业”等方式,逐步形成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使农业生产融人市场化生产体系。此外,通过税费改革,支持非农产业发展;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等措施,千方百计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从而带动我省经济更快更好发展。

(二)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改革商品流通体制,培育和完善农村消费市场

对农村消费环境的优化是扩大农村消费需求的重要手段。因此,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大力发展农村电网,并加强用电和收费管理,合理收费,减轻农民的负担;兴修水利,改善农村饮水质量,发展自来水供应系统,村道路建设,村电话网等,方便农民购物,改善农村通讯条件,提高电视接收质量和覆盖面,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促进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增长。耐用消费品在农村才刚刚起步,市场广阔,潜力巨大,但必须通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居民对电视电话、电冰箱、摩托车、农用车等耐用消费品的消费,把居民的潜在需要转化为现时有效需求。

(三)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要通过加大湖南农村社保力度,改善社保征缴方式,完善社保账户的流动性,提高社保标准,并逐步建立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和农村大病医疗保险及大病统筹制度,形成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和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另外,要加大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宣传力度,使农民充分了解社保的相关政策,并信任政府,相信社保制度的长期性和稳定性;要本着服务于民、为民办事的原则,减少有关手续,方便农民,使愿意参保的农民都能及时参保;要做好相关的配套工作,使农民确实从社保中得到实惠和好处。

(四)积极引导农村居民转变消费观念

要极引导我省农民更新消费观念,鼓励农民随着生活的改善,由数量需求消费向质量需求消费发展。引导农村居民从自我积累性消费向信用支持性消费转变;在观念上,引导农村居民消费由传统的食品、居住等消费领域向教育、卫生、交通通讯等领域转变,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换代。加强农民教育,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增长消费知识,引导农民文明消费、理性消费,最终,提高我省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优化农村消费结构,扩大农村消费需求。

参考文献:

[1] 湖南省统计局.湖南统计年鉴[K].2010.

[2] 张江凌.灰色预测法在经济预测中的应用[J].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4):49-51.

[3] 聂晶,张春雷.灰色预测法在经济预测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10):4-5.

[4] 邓聚龙.灰预测与灰决策[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71-74.

[5] 周瑞平.GM(1,1)模型灰色预测法预测城市人口规模[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5,(1):81-83.

[6] 达瓦.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发展趋势的GM(1,1)预测模型及因素分析[J].统计研究,2010,(4).

[7] 高祥宝.数据分析与SPSS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8] 陈彩娟.中国居民消费结构变化趋势探析[J].经济论坛,2004,(l1).

第5篇:消费市场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农村;消费品市场;制约因素

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4-0286-01

一、当前郴州农村消费市场及农民消费水平情况

2009年1-9月,全市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3.9亿元,同比增长19.2%,比全省平均增幅高0.2个百分点;其中农村消费市场(县以下)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5亿元,同比增长25.6%,占全社会总额的28.2%;农村人均消费2586元。另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显示,2008年农民人均现金支出4151元,同比增加194元,增长4.9%;其中,生活消消费支出3220元,同比增加131元,增长4.2%;生活消费支出占总支出的77.6%。

二、制约郴州农村消费市场发展的不利因素

1、城乡差距较大制约着农村消费市场发展。一是家庭收入存在差距。2008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487元,同比增长9.2%,而农民纯收入仅为4102元,同比增长6.9%,农村居民收入尚不到城镇居民收入的1/3。二是消费支出存在差距。2008年,郴州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3220元,比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低5497元。消费支出相对偏低,说明目前农村的消费能力远远低于城市消费能力。三是消费档次存在差距。由于城市居民消费能力较强,消费的档次也相应较高。而农村由于受消费环境、购买能力、市场体系等多种因素的制约,生活质量相对较低,消费的档次也较为落后,尤其是边远山区,一些廉价物、次代品冲挤消费市场。

2、消费观念陈旧制约着农村消费市场发展。在农村,传统的消费观念仍然占居主导地位,先赚钱,后消费依然是农村居民消费观念的主流,消费预期心理和预期收支趋紧,超前消费意识不强,信贷消费、超前消费虽已逐步被年轻一代开始接受,但与城市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3、消费环境欠佳制约着农村消费市场发展。一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交通、通讯、电力、自来水等普及率远低于城镇。基础设施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一些耐用消费品在农村的普及, 影响了农民的基本生活消费。二是农村消费市场体系不健全。目前,农村消费市场庞大而分散,而与之相配套的流通体系还不健全。随着城市打假力度的不断加强,假冒伪劣商品有向农村转移的迹象,坑农、害农事件时有发生。三是农村商务服务业发展滞后。农村消费市场基本上都是以私营个体小店为主,规模小且分散,配套设施差,服务功能不全,售后服务无法保证。

三、进一步扩大农村消费市场发展的思考与对策

1、促进农民增收,努力提升农村购买能力。农民收入偏低,增长过慢,一直以来是制约农村购买力的瓶颈,要扩大农村消费市场,首先必须解决的是农民增收问题。一是要进一步落实国家扶持“三农”的各项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充实和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大量增加政府对农业的补贴,在大幅度提高农产品收购价的同时,平稳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尽量缩减工农产品之间存在的价格“剪刀差”。二是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从目前农民收入的增收点看,传统种植业能作出的贡献余地已很小,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要靠发展具有较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新兴农业来增加农民收入。要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大力鼓励企业与农民以多种形式合作,走集约性生产模式,着重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储藏、保鲜、运输业,尽快形成产业链,提高农副产品的商品率和加工增值率,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三是要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努力开拓和创造社会就业岗位,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的力度和宽度,着力培育劳动力市场,搞好劳务输出和转移,提高农民非农收入。

2、加快小城镇建设,大力培育城镇产业集群。推进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是当前促进农村消费的切入点和突破口。要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大力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步伐,积极促进城乡一体化。大力推行改电、改水、改厕、改网工程,改善交通条件,提高电视接收覆盖面,发展农村电话网,加强售后服务,努力创造有利于农业生产和农村消费的环境条件。

3、完善保障体系,着力转变消费观念。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实施的是城乡“二元结构”,社会保障资源一直以城市为投入的重点。农村社会保障和医疗体系的长期缺失严重不仅抑制了农村居民的消费欲望,而且阻碍了农村消费观念的改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对刺激消费潜力巨大。要扩大农村养老、医保、低保、教育的覆盖广度及保障力度,着力确保农民生活有保证,医疗有保险,就学有补助、养老有保障,实现城乡保障一体化。同时要引导农民转变相对保守陈旧的观念,改变盲目攀比的不良消费习惯,引导农民建立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要大力发展农村的消费信用,改变传统积累型的支付方式,重点扩大住房、农用车、大型家电、农机产品等市场的信贷消费,实现从滞后型消费转为适当超前消费,将潜在需求转变为现实需求。

第6篇:消费市场发展趋势范文

一、我市当前消费市场基本情况

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我市消费市场仍延续了平稳发展态势,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越来越突出。具体表现为:

1.消费品市场增速平稳。2016年以来,我市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着力开拓城乡消费品市场,努力培育消费热点,扩大消费需求,全市消费市场呈现平稳增长态势。据统计,上半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6.7亿元,同比增长7.5%。

2.城乡市场消费共同升温。随着城乡市场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商业网点的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城乡消费逐渐步入稳步发展阶段。在国家“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超对接”等各项惠农政策有力的支撑下,我市农村消费品市场得到了较快发展。乡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8.5亿元,同比增长8.5%,增幅高于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3个百分点,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8.2%。

3.批发零售业引领市场繁荣发展。批发和零售业对启动市场、促进需求、推动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我市经济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有力支撑了我市消费品市场的繁荣发展。我市企业不断扩大经营规模,提高经营能力,改善经营环境,使企业发展实现了新的飞跃。据统计,6月份,全市批发业销售额实现337.6亿元,同比增长9.3%。零售业实现销售额129.1亿元,同比增长9.8%。

4.住宿餐饮业增势强劲。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提升,我市住宿餐饮业呈现出快速健康良好的发展态势。6月份,全市住宿业实现营业收入14617万元,同比增长4.3%;餐饮业实现营业收入11.1亿元,同比增长11%。

5.汽车、住房等传统消费热点增速缓中趋稳。二季度限上汽车零售额3.2亿,同比增长4.4%;我市房地产市场回归理性,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65.7%,6月当月商品房销售面积9.8万平,比5月当月增加6.5万平。销售额同比下降64.6%,6月当月完成销售额3.5亿元,比5月当月增加1.3亿元。

6.电子商务等新型消费方式快速发展。2014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约13.5万亿元,我市淘宝、阿里巴巴等网销商4000余家,预计随着经济环境、居民收入等不断改善,电子商务等新型消费市场有望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

7.市场物价稳中有降,消费结构实现飞跃,消费热点频现。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1.9%,涨幅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随着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居民收入增加,消费热点闪动。社会消费品结构向发展型、享受型升级转变,消费质量日益提高。目前,我市居民生存性消费需求基本满足,消费者更加注重绿色安全消费;高收入消费群体则开始注重社交需求,能够带来身份象征、身心愉悦的高端品质消费将逐渐扩大。大润发超市,绿中海、三星生态农业等融合了购物、休闲、娱乐、餐饮等多种消费元素,更能够带来精神愉悦和文化享受,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健康服务业的市场潜力巨大;老龄化社会到来,将会拉动医疗器械、健康护理、养生保健等产品和服务需求的增长。

综上所述,我市传统型消费正在向个性化、多样化消费转型,消费结构向多层次、多样化转型;消费内容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型;消费方式向数字化、网络化转型;消费理念向低碳化、可持续化转型。

二、发展建议

1.充分发掘农村消费品市场。以小城镇建设为依托开拓农村消费品市场,鼓励各类投资主体投资农村商业设施建设,大力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快发展贴近和方便居民生活的便利店和中小型综合超市。支持大中型流通企业向小城镇延伸经营网络,解决农民消费不方便、不安全、不经济的问题,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减少流通环节损耗,带动农村流通业的发展,推动农村消费的快速增长。借力城乡一体化建设,适应消费需求发展趋势,加快新农村建设,鼓励引导农民群众加快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力促农村消费有特色、上档次、添活力。

2.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拉动消费的根本动力在于收入。因此,要继续实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保证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政府要创造良好的政策和投资环境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做到老百姓收入提高和经济增长同步,努力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民和城镇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只有在收入水平大幅度增加的前提下,居民的消费潜力才有条件释放出来。

第7篇:消费市场发展趋势范文

发制品是以人发或特种化纤丝为原材料,经过一系列工序加工而成的假发制品,主要用于发型妆饰、美容美发教学及弥补缺发、脱发等生理缺陷,满足特种职业(如演艺、律师等行业)需求等。其中,绝大部分产品用于发型妆饰,具有准必需品的时尚消费特征。发制品的分类方法有多种,相关分类情况见图1。

全球发制品消费及未来趋势

全球经济形势好转,进出口贸易活动逐渐升温,发制品行业出口总额和市场规模也呈现上扬趋势。2009~2011年,全球发制品出口总额分别增长16.2%、18.15%和26.14%,消费总额分别增长17.02%、21.07%和24.5%。2012年,发制品出口总额和消费总额增长速度有所放缓,全球发制品出口总额为33.98亿美金,增长15.43%;消费总额为84.47亿美元,增长13.51%。未来几年,随着全球经济逐步复苏,保守预计发制品行业出口总额和市场规模将以15%的速度增长,到2017年全球发制品出口总额将达到68.35亿美元,全球消费市场规模将超过170亿美元。

从全球消费板块看,发制品消费中心是北美洲、非洲、欧洲和亚洲(见图2),其中北美洲是最大的消费中心,非洲、亚洲和欧洲占比较为均衡。北美板块中,美国占据绝对消费市场份额;非洲进口国家以贝宁、南非、尼日利亚和加纳为主;欧洲消费市场主要集中在英国、法国和德国;亚洲市场以日本、中国香港和韩国为代表。

北美:最大的消费市场

从全球发制品行业的消费趋势看,北美是全球发制品最大的消费市场。美国是世界著名的发成品批发市场和消费市场,经营规模全球第一;产品主要来自中国、印度尼西亚、意大利、加拿大等国家。北美经济发达、发制品消费群体大,一直是发制品的热点消费市场,生产企业和品牌商也都将其视为重点开拓地区。北美发制品市场起步早,发展成熟,佩戴习惯早已渗透到不同肤色、阶层和年龄阶段人群。

2008~2012年,北美发制品消费总额年均增长率达到18.68%,保守预计未来几年北美发制品消费市场规模仍将以14%的速度增长,到2017年北美发制品市场消费总额将达到75亿美元。

非洲:刚性需求强劲

非洲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发制品消费市场。从非洲发制品消费地域来看,进口发制品的非洲国家数量逐年递增,由2006年的40个国家上升至2010年的49个国家,年均增长5.3%。发制品消费广度的逐年上升,从地域范围上加大了发制品市场需求的动力。

从人种特点方面分析,黑人原生发卷曲、贴头皮、不易长长,不佩戴发制品很难区分性别。出于这一功能性需求,黑人女性只要具备经济条件,即从少年时期佩戴发制品,原生发及种族特点形成了发制品在非洲的刚性需求,这一需求使发制品成为非洲不可或缺的必需品。此外,出于人种、民族特点,黑人男性也喜欢通过发制品追求形象个性化,发制品的消费欲望也远高于其他人种男性。非洲市场的发制品消费频率高,消费周期也相对较短,最短的为化纤发条,通常为半个月左右,而最长的为人发发套,在6~12个月。加上非洲黑人人口较多,这些自然特性将使非洲成为全球发制品需求增长最快的市场。

全球经济的稳健增长也将非洲经济带入发展轨道,非洲的居民生活水平、受教育程度也在逐步提升,在拉动发制品刚性需求的同时,也将带动发制品产品升级,由原来低档产品充斥市场逐步向中高档产品升级。

非洲发制品消费额从2008年的4.05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17.38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到43.92%,其中2012年非洲发制品消费额同比2011年增长48.44%,非洲是全球唯一未受经济不景气因素影响的发制品市场。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里,非洲将成为发制品行业的重点开拓领域,其消费市场规模将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到2017年消费总额将超过43亿美元。

欧洲:消费档次较高

欧洲是发制品行业的发源地,发制品佩戴历史悠久,市场成熟,消费群体大而稳定,因此也是发制品的重要消费中心。欧洲发制品消费市场比美国和非洲市场小,但以白人的时尚消费为主要需求,其总体消费档次较高,除了黑人日常使用的发条产品外,多数为白人高档产品,如假发套、卡子发等。

近几年,欧洲的发制品消费总额和进口总额也不断扩大,但增长速度较北美地区缓慢,数据显示2008~2012年消费总额年均增长率为12.65%。预计未来5年,欧洲消费市场规模将以11%的速度平稳增长,到2017年消费总额将达到19.4亿美元。

亚洲:下一个潜力市场

亚洲人口超过40亿,占世界人口60%左右,但发制品消费却不到全球消费总额的20%。尽管亚洲是发制品生产中心,但其80%~90%的发制品用于出口。随着亚洲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发制品消费观念也逐渐与国际接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表示愿意尝试佩戴发制品,而且部分消费者认为佩戴发制品是一种时尚。

可以说,人们经济条件的提高、消费观念的转变,都将逐步释放亚洲发制品市场需求潜力。未来几年,亚洲发制品市场规模将逐步扩大,成为继非洲之后发制品行业的又一潜力市场。亚洲发制品消费总额由2008年的10.78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15.20亿美元,预计未来5年,亚洲市场消费规模将以12%的速度稳步增长,到2017年将达到26.79亿美元。

中国发制品出口全球占比不断攀升

伴随着全球发制品生产中心的转移,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发制品生产基地和发制品出口大国,发制品出口总额持续稳步增长(见图3)。2008~2012年,中国发制品出口总额由12.42亿美元增加至27.55亿美元,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1.38%。2012年中国发制品出口总额占全球出口总额比例为79.31%。预计到2017年,中国发制品出口总额将达到57.09亿美元,占全球出口总额(68.35亿美元)比例将达到83.53%。

近年来,伴随着发制品原材料价格不同程度的增长,中国发制品行业在出口总额稳步增长的同时,出口单价也在不断提升。2008年,中国发制品出口平均单价为33.37美元/千克,到2012年出口平均单价提高到50.66美元/千克,5年间出口平均单价涨幅达到17.3美元/千克,出口平均单价年均增长率为11%。

北美和非洲成重点出口市场

北美地区本土没有发制品生产企业,发制品主要依赖进口,中国发制品出口以北美为主。2011年中国至北美地区的发制品出口额为11.27亿美元。2012年上半年,中国至北美地区发制品出口额为6.56亿美元,但下半年北美市场需求有所回落,发制品出口额为5.68亿美元,2012年出口增速有所放缓。未来随着北美地区经济的逐渐恢复,发制品消费将继续稳步增长。

非洲目前已逐步形成了以尼日利亚为中心的西非市场、以南非为中心的南部市场和以肯尼亚为中心的东非市场,这三大市场推动了非洲地区发制品的快速发展,也推动了对发制品需求的急剧增长,以及中国对非洲发制品出口额的快速攀升。

2011年,中国对非洲发制品出口额达到5.66亿美元,占中国发制品出口总额的24.43%,非洲是中国第二大发制品出口地区。2012年,中国对非洲发制品出口额达到8.43亿美元,同比增长48.97%,占中国发制品出口总额的30.6%。非洲已经成为全球发制品最具市场增长空间的地区,未来随着非洲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加强,将进一步带动发制品的消费。

中国对亚洲及欧洲地区发制品出口额也在小幅增长,但整体看来,在出口总额中的占比呈现小幅下滑态势。

国内生产和出口基地

中国发制品行业根据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开放程度,以及对全球发制品制造业转移过程的吸收和接纳程度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区域性特征。

河南许昌由于具有悠久的发制品发展历史,该地区是最早接受和开始生产发制品的地区.目前,河南许昌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人发制品生产基地。其他如青岛、天津、安徽、湖南等地也是我国发制品的主要生产地区,但这些地区在传统人发制品生产的基础上,通过合资等方式接纳了不少日本、韩国等地的中低档化纤发制品生产企业,因此中低档化纤发制品生产技术在这些地区相对比较成熟。

近年来,河南发制品出口总额一直位居国内出口地区前列。2012年,河南省发制品出口14.97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54.32%;山东省出口6.92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25.11%;湖南省出口0.97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3.54%;广东省出口0.9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3.26%;安徽省出口0.79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2.87%;其他地区发制品出口1.21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4.38%。

第8篇:消费市场发展趋势范文

2009年将成为各方势力争夺未来4G主导权的关键年,主要有IEEE主导的WiMAX技术、3GPP的LTE技术与3GPP2的UMB等技术参与角逐,观察各技术的发展情形,还是以LTE与WiMAX两项技术较具发展优势;而就市场规模观察各重要无线技术的发展状况,资策会MIC预估2015年的全球无线市场(包括服务及设备市场)商机将会超过1,900亿美金。

2005年-2015年为各技术逐渐迈入商用化市场的起飞时点,资策会MIC资深产业分析师张奇表示,LTE预期将在2010年底迈入商用化,WiMAX则将于2009年进入大规模网络布建时期,而下一代4G技术的LTE-advanced及WiMAX m(802.16m),则预期会在2011年通过ITU-R 4G的IMT-Advanced标准,因此2012年将会产生另一波全球电信网络的建置潮;就技术层面而言,未来真正的4G技术将不是LTE及WiMAX,而是LTE-Advanced及WiMAX m,虽然此两项技术在目前仍需经历一段发展时期,但是在2012年后,IP Based网络及MIMO-OFDMA技术,将逐渐被纳入成为此两种备选技术的核心,也将会成为未来4G的关键技术基础。

未来4G技术成熟后,4G设备业者在产品设计上,势必朝向同时支持TDD及FDD两种技术发展,在频谱选择上,UHF Band也将会因为各国模拟电视频段回收,以及在都市穿透性佳的优越性驱动下,成为未来4G Operator在频谱资源争夺战中的主战场。台湾地区厂商在WiMAX技术上,具有先期投入优势,且已与国际大厂建立合作关系,由于未来4G技术将以LTE-Advanced及WiMAX m为主,中国之TD-SCDMA也将可能成为LTE-advance中的 TDD标准,在此状况下,由于WiMAX及LTE在IPR上高度重迭,台湾地区厂商在4G未来产品或服务发展上,将可缩短学习曲线并具备发展利基。

NB + Netbook年增长18.8%轻巧美观、娱乐影音、绿色科技为发展重心

预估2009年全球笔记本电脑(NB)出货、环保规模约为1.38亿台,与预期2008年可达到的1.24亿台相较,年增长率为11.3%;2009年全球低价笔记本电脑(Netbook)的出货规模为2,264万台,与预期2008年将达到1,121万台相较,年增长率为102%,预估2009年全球笔记本电脑(NB)与低价笔记本电脑(Netbook)的整体出货规模年增长率将达到18.8%,为全球PC市场主要的增长动能。

资策会MIC产业分析师黄怡表示,全球NB产业即将迈入成熟期,面对2009年景气衰退、市场逐渐饱和、产品价格战激烈等挑战因素,NB产业将更快的迈入成熟期,虽然Netbook的出货量可望呈现倍数式增长,但处于发展初期的Netbook,拉抬整体产业增长的力道仍然有限。

2009年NB与Netbook产品设计差距将逐渐靠拢,产品界线又将再显现模糊化,随着消费市场的需求导向,NB与Netbook的轻便性、影音功能及价格将会成为消费市场的主要选购条件,符合个人化需求风潮、轻巧美观及强大的娱乐影音功能成为未来NB产品的发展重心。

资策会MIC评估未来NB的规格发展趋势,2009年Netbook的屏幕尺寸将以10英寸为发展主流;HDMI仍然稳座消费市场,但Display Port在成本优势下的发展实力也不容忽视;为满足消费者对的16:9影音的需求,16:9显示屏将成为要角;同时在Green IT的环保诉求下,LED BLM的省电、不含汞的环保特性将为需求持续加温。

桌面电脑产业面临三大困境利润率下滑、恐被NB取代、出货量衰退

2009年桌面电脑产业将同时面临“利润率持续下滑、与笔记本电脑效能差距缩小、景气不振出货将呈现衰退”等三大困境。桌面电脑产业在2008年初时仍有增长,第二季受到全球景气下滑及金融海啸影响开始下滑,而2009年又将面临经济大幅衰退所导致的出货量下滑,对于以销售数量支撑微利化的桌面电脑与主板产业来说,挑战将更为艰难。

长期以来,PC产业利润就集中在上游的软件及关键零组件业者,系统厂商的利润率率本来就比较低,所以市场集中度虽然提升,但是利润率却没有提升,而桌面电脑产业的利润率又较笔记本电脑产业更低,而且还面临被笔记本电脑取代使出货增长及利润下滑的压力。资策会MIC产业分析师张文森表示,2009年对主板与桌面电脑产业而言,是个极具艰困挑战的年度,受到金融海啸、技术创新与产品策略改变等因素的影响,主板产业的品牌与代工分家态势将更加明确,且迷你桌面电脑(Nettop)等低价产品也会愈来愈受到市场的重视,产业为了要因应大环境所带来危机,可预见2009年将出现产业与产品的质变,可谓是危机中的转机。

2008年CPU大厂在桌面电脑与笔记本电脑之间的产品策略已逐渐改变,以往桌面电脑效能领先笔记本电脑效能的幅度已经逐渐缩小,而且在商用市场缩减预算及消费市场渐趋保守的双重影响下,不但市场受到限制,而且又面临笔记本电脑的取代威胁,迫使主板与桌面电脑产业不断变化。资策会MIC表示,随着迷你桌面电脑(Nettop)或迷你笔记本电脑等低价计算机的盛行,愈来愈多功能应用支持精简型计算机且性能愈来愈佳之际,桌面电脑的效能优势即可能逐渐消失。

中小尺寸TFT面板产能有效应用为2009年的发展要务

预期2009年,全球中小尺寸TFT面板主要应用市场产品仍然以移动电话(Mobile Phone)为大宗,而应用2英寸~8英寸TFT面板的消费性产品,因产品生命周期持续缩短之故,预期产品价格也将会持续下跌,整体降幅与前季相较约为10%~20%。

资策会MIC资深产业分析师谢佩芬表示,2009年中小尺寸TFT面板厂商若维持既有的规划产能投入,市场将不致于发生供不应求的现象,但是仍然要观察液晶监视器与笔记本电脑面板 16:9规格的发展,若业者将五代线产能转换为生产7英寸以上的面板,则就会对市场整体供需产生一定的影响。

由于TFT面板已经成为中小尺寸应用产品的主流,各供应业者因自身产能大小与技术条件,而各自专注于发展所擅长的业务,也因为进入产业的时空背景不同而使客户群组有所差异。资策会MIC表示,展望2009年在中小尺寸TFT面板的产能供给仍有增长空间时,面板厂商应更深入观察客户产品在未来的布局定位,了解客户需要藉由什么产品稳定获利或维持市场地位,思考如何为终端产品加值加分,并且在客户改变零组件采购组合时即提供此项加值服务商机。

可抛弃式低价移动电话逐渐发烧低价多功 行动商务 带动消费者使用意愿

预期2009年低于40美元以下的移动电话,仍然会继续在中国及印度等区域市场扮演重要的角色,可抛弃式低价移动电话将逐渐发烧,资策会MIC分析,市场区隔将从粗略的地理区域画分,走向更细致的功能价值与顾客区隔,移动上网、全新概念的用户接口及多媒体应用等,将会带领移动电话进入下一个层次,并且刺激移动电话的换机需求。

资策会MIC产业分析师蔡华展表示,继iPhone将接取Internet概念带入移动电话产业之后,就让移动电话产业出现以Mobile Internet为诉求的新移动电话,以搭载HSDPA行动通信技术,结合GPS、Wi-Fi及Touch界面等功能为主要诉求,将移动电话以高画素相机、彩色屏幕及多媒体播放的功能竞赛,推升至讲求顾客体验的全新层次。因此,全球移动电话市场正明显的受到低价、多功两种不同机种的市场力量所驱动。

2009年的低价移动电话将由新兴市场一路延烧至欧美市场,可抛弃式低价移动电话逐渐成为欧美国家用来推广老人、小孩及商务旅客市场的重要利器,电信业者、网络业者也会因应商机推出各项终端捆绑应用服务以满足顾客的体验需求;预期未来移动电话市场将朝向M型化格局发展,产品的应用创新与商业价值将产生极大的转变,产品设计将追随生命周期发展,软件将成为展现创意和想象空间的最佳着力点。

展望未来,全球移动电话用户的新机需求与换机需求,已经呈现明显的差异,“价值”与“加值”需求将产品朝M型化发展推动,消费者也将愈来愈重视移动电话业者所提供的服务价值,如何抓住下一波移动商务为业者值得思考的议题。

SCD快速增长 2012年占全球28.5%出货量

资策会MIC预估至2012年时,全球移动电话的出货量,将有28.5%的比重是智能型移动电话(Smart Cellular Device, SCD)。以往由欧洲、美国及日本等区域成熟市场所领军的智能型移动电话市场,预期在2009年将出现在新兴市场,而相关业者的服务发展重点将从语音(voice)转变为信息(data),服务(Service)、系统(System)、价格(Price)与产品(Product)将成为加速SCD市场高速增长的四大驱动力。

2008年附有语音通信功能的智能型移动电话市场大幅增长,已经出现可能完全取代纯掌上型手持式装置的效应,未来亚太地区及新兴国家将可望成为支撑全球智能型移动电话的增长动能,而低价则是无法避免的趋势。资策会MIC产业分析师陈冠名表示,从2008年第三季开始,新兴市场就已经逐步带动全球SCD的增长动能,许多既有的IT厂商将产品线拓展至SCD,同时国际移动电话品牌厂商也纷纷抢进这块拥有高毛利且增长快速的智能型移动电话市场,预期未来SCD市场的主要增长因素将来自于低价市场的持续增温。

产品、价格、系统、服务等四大驱动力将成为未来SCD的增长因素。在产品方面,新一代的智能型移动电话,已逐步克服早期在执行速度及耗电性表现不理想的问题;价务发展重点将从语音(voice)转变为信息(data),服务(Service)、系统(System)、价格(Price)与产品(Product)将成为加速SCD市场高速增长的四大驱动力。

2008年附有语音通信功能的智能型移动电话市场大幅增长,已经出现可能完全取代纯掌上型手持式装置的效应,未来亚太地区及新兴国家将可望成为支撑全球智能型移动电话的增长动能,而低价则是无法避免的趋势。资策会MIC产业分析师陈冠名表示,从2008年第三季开始,新兴市场就已经逐步带动全球SCD的增长动能,许多既有的IT厂商将产品线拓展至SCD,同时国际移动电话品牌厂商也纷纷抢进这块拥有高毛利且增长快速的智能型移动电话市场,预期未来SCD市场的主要增长因素将来自于低价市场的持续增温。

液晶电视的发展趋势-超薄、LED背光、链接网络

“超薄(Slim)、LED背光、链接网络”已经成为2009年液晶电视的三大发展趋势,全球液晶电视大厂 Sharp、Sony、Samsung与Panasonic皆朝此三大趋势发展。资策会MIC产业顾问王胜宏表示,超薄(Slim)已经成为全球液晶电视的竞争主轴,液晶电视超薄型化,也将会成为未来高阶产品的主流,而链接网络的无线传输将是下一波换机潮的重要的驱动关键,而LED背光源也会在这一波竞争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第9篇:消费市场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 汽车 消费 市场现状 对策

一、武汉市汽车消费市场现状及特点

(一)市场需求日趋旺盛,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日益突显

受国家优惠政策及全市公路交通条件的逐步改善,特别是2009年起受汽车购置税和“汽车下乡”等优惠政策影响,城乡居民购车热情高涨,武汉市汽车保有量大幅增加,其中以私家车增长的速度最为明显,价格以10至20万元的为主。2006年以来,每年新上牌的汽车数量以30%的速度快速增长,仅2010年上半年,机动车新上牌数量就增加了约60~70万辆,其中小汽车约30~40万辆,超过去年全年新增数量的70%。2009年,武汉市汽车消费对社会消费品零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远高于其它消费。汽车消费逐渐成为了内需增长的主要动力,对消费品市场增长拉动作用日益凸显。

(二)市场潜能有待开发,汽车消费发展空间广阔

武汉市现共有驾校约有30所,截止2010年6月底,持有各类驾驶证约80多万人,其中C证30万人,汽车总数占持有驾驶证人数(不含摩托车驾驶证)的27%,仍约有近10万持证人员有证无车。这样庞大的潜在消费人群,将会是一个很大的汽车消费市场。根据国内外发展规律,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一定水平,汽车消费逐步进入中等收入家庭,大多数中等收入阶层(主要以城市的居民为主)加入了有车一族。目前国内汽车平均保有量为每千人24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司预计,2010年,中国国内汽车保有量为5500万辆左右,以当前的发展速度,预计今后5年左右,武汉市千人汽车拥有量将超过80~90辆,汽车保有量将超过100万辆,汽车消费市场前景广阔。

二、影响和制约武汉市汽车消费市场发展的因素

(一)投入不足,汽车消费市场建设比较滞后

汽车消费市场的发展与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宁德由于长期相对封闭的环境使经济发展比较滞后,汽车消费市场建设投入不足,市场建设起步比较迟,市场基础还比较薄弱,目前武汉市只有几家汽车4S店,远满足不了汽车消费市场的需求,银行的汽车消费信贷政策及服务等还需进一步完善,汽车消费的相关配套措施需进一步加强,整个市场还没有形成良好的消费环境和消费体系。

(二)城市化水平相对偏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汽车消费行业的发展与城市化水平密切相关。武汉市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滞后,城市功能还不够完善,汽车消费市场体系还不够健全。城市建设发展滞后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汽车消费,特别是停车难问题已成为严重困扰武汉市有车族和影响消费者购车欲望的“老大难”问题。近年来,武汉市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城市人口和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停车难的问题也进一步突显。新开发的居民小区,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房地产开发商也不愿意在小区规划中规划较多的土地作为停车场的使用地。如今全市各城区所有的公用停车场地都是占用相当拥挤的街道路面,此举进一步加重了城市交通压力,更不利于汽车消费市场的发展。

(三)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消费能力偏弱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进入21世纪,武汉市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和消费档次有了较大提高,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从温饱到总体上的小康、从总体上的小康到享受消费的发展,并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但总体上看,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还比较低,城市建设发展还比较慢,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及农民的现金收入总体上偏低,影响了消费者的购车欲望。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车价约占汽车消费费用的25%,汽车耗油、维修、保养、美容等售后消费却占总消费70%以上,这给消费的延续造成很大压力,也让一部分持币待购的消费者心存顾虑。城乡居民的购买能力不足,影响了汽车消费的快速发展。

三、促进武汉市汽车消费市场发展的对策建议

目前,轿车进入家庭的时机已经成熟,需要在规划、交通、市场、金融、政策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大力加强市场的培育建设,促进汽车消费市场发展。高度重视汽车消费市场的培育与建设。汽车消费已成为当前消费热点,但汽车消费的高峰期尚未到来。据业内人士分析,汽车消费有10年的高速增长期,而武汉市汽车消费市场的高速增长期才不过3~4年。谁先把握住这一先机,谁就拥有未来市场的主动权。要抓住机遇、因势利导,立足本市、兼顾周边,进一步拓宽思路和视野,把握汽车消费市场先机,把培育建设汽车消费市场列入议事日程,使汽车消费市场建设成为武汉市消费品市场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立足实际,切实做好汽车消费市场的发展规划

随着汽车销售量的快速增长,汽车销售将进入买方市场,汽车消费市场正向综合化、超市化方向发展。要把握汽车市场的发展趋势,对武汉市汽车消费市场进行准确定位,合理进行产业布局和功能布局,高起点高标准做好项目发展规划。要充分利用网络、新闻媒介、招商项目推介会等平台,加大项目宣传力度。

(二)搞好服务,加强汽车消费市场的配套建设

汽车消费市场是一个配套服务完善的市场,必须集整车销售、配件供应、维修检测、旧车交易、评估置换、租赁拍卖、网络售购、技术咨询和展示博览等功能为一体。要建立汽车销售人才和维修、保养等售后专业人才的培养机制,加强汽车职业教育,鼓励部分大中专院校设立汽车销售相关专业,或采取委托培训方式增加人才供应,也可以由市汽车行业协会等社会机构建立培训机构,进行上岗培训,确保汽车销售人才保证汽车销售的健康发展需要。

(三)政策扶持,努力营造汽车消费市场发展的有利环境

积极培育汽车消费市场,完善保障体系,在养车、规划、交通、市场、金融制度、政策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出台配套措施,促进汽车消费的健康发展。要借鉴外地一站式服务、一体化办公、一条龙购车市场管理经验,研究和制定汽车消费市场的各项优惠政策和相关配套服务措施。对开发建设的汽车市场项目一律实行“免费区”管理,减免环保费、消防费、城建配套费、工程监督费等一切行政事业性收费。要放宽市场准入条件,要加大对汽车销售企业的信贷支持,制定差别化授信条件,创新担保方式,加大信贷支持力度。要加强新闻媒体对汽车消费市场的跟踪服务力度,积极支持汽车协会开展活动,通过举办汽车会展,品牌推介会等,将消费政策、产品促销与汽车文化紧密结合,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四)加大汽车专业市场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强行业管理

要加快汽车专业市场的建设,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以中高档轿车和客车销售为主,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4S专卖店,提高车市档次;汽车品牌要多样化,满足各种需求。要使各种交易主体和经营方式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确保大型汽车专业市场建设顺利推进并迅速做大做强。要制定管理措施,加强汽车交易、服务市场的管理和行业自律;要成立汽车交易相关协会组织,整合汽车销售资源,统一营销管理,避免相互之间无序竞争和各自为战。要加强二手车市场建设,发展专业二手车经销企业,努力形成多层次多梯度发展的汽车消费体系,满足不同层次的购车需求,使低收入的人拥有低价的二手车,高收入的人可以经常更换和使用新轿车,既可以促进轿车的循环使用,也可以活跃汽车消费市场。要加强旧车市场扶持及监管力度,加快老旧汽车报废更新,鼓励有条件的县城区集中建立报废汽车破碎中心。加快旧车市场与公安交警部门电脑网络系统的点对点连接,提供旧车收购、咨询评估、价格认证、过户转出、验车拓印及领取行驶证等一条龙服务,杜绝走私车、拼装车、报废车、套牌车流入市场,促进旧车交易市场的繁荣。

(五)大力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为挖掘消费潜力打牢基础

消费市场的发展与消费能力密切相关。当前,要保持武汉市汽车消费市场的持续快速发展,最根本的还是要保持武汉市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和城乡居民收入的稳步提高。要切实把民生工程作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大举措,加大对民生工程的投入力度,想方设法解决好就业、医疗、教育等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千方百计稳步提高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要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平均边际消费倾向和居民即期消费倾向,通过改善民生着力消除城乡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释放城乡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为汽车消费打牢基础。

(六)加大开拓农村汽车消费市场力度

在中央的一系列惠农、利农政策推动下,近年来,武汉市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据统计,2009年,武汉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约有5千多元。随着农村改革发展进程进一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潜力巨大的农村汽车消费市场,尤其是低速汽车、微型车、低端客车、经济型轿车和农用车的需求将进一步加大。要尽快研究出台农村汽车消费市场的政策和措施,积极探索适合农村消费市场发展的汽车经营模式,建立和完善农村地区汽车销售服务和回收网络,确保“汽车下乡”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要将“汽车下乡”的各项政策措施用足用好,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要制定专项措施防止出现下乡车型涨价局面,引导销售企业在服务增值、宣传促销等方面狠下功夫,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走以质取胜之路。

四、结语

目前,武汉市的城市规划设计仍较滞后,已不能适应汽车大量进入居民家庭生活的要求。要在大到城区城镇规划,中到道路交通体系建设、商业中心等功能区布局,小到社区规划建设等多方面体现适度超前的思想,充分考虑汽车消费的发展前景,提高城市发展的容量,扩展城市发展的空间,为汽车消费的普及提供外部条件。在道路交通建设上,要继续加快城区主干线道路的建设与改造,加大快速道路建设力度,切实解决道路交通拥堵、卡口路段多等行车难问题。在配套设施建设上,要从新建项目设计和规划上入手,提高建设项目、特别是新建住宅区的配建停车场标准。改造和完善现有汽车配套设施,在主要商业中心地带增建一批停车场,改善用车环境,方便有车一族的出行,着力解决停车难等问题。

参考文献

[1]auto.省略/a/20100414/000274

[2]杨永华.论汽车营销模式中的中国文化因素[J].商业经济文荟.2004

[3]曹建海.中国的汽车消费市场和消费环境[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3

[4]刘庆福,王国松.妨碍我国家用汽车消费的主要因素[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1

[5]周立.中国经济型轿车消费分析[J].对策研究.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