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现代企业基本制度特征范文

现代企业基本制度特征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代企业基本制度特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现代企业基本制度特征

第1篇:现代企业基本制度特征范文

关键词:现代企业制度 企业规章制度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how to establish a sound enterprise rules and regulations according to the prefect modern enterprise system is a necessary condition to guarantee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The author will express some personal ideas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modern enterprise management system.

Key words: modern enterprise system; enterprese rules and regulations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为适应生产经营管理需要而产生的,是现代企业内部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要形成一个比较系统完善、规范而又严密的体系,是管理现代企业的重要手段。

什么是现代企业,这个问题我们都或多或少有所学习,但对其内涵的理解恐怕不深。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职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对我们来说,这是目标和方向。我们需要做的工作很多,也就是说我们距离建成现代企业还比较远,但这是我们大家共识的方向,我们对此要有足够的信心。

我认为,当前我们在目标方向确定的情况下,首先是进一步深化对现代企业特征的理解,其次是认清我们现在的差距,我们要做哪些基础工作,第三是怎样构架适合我们自身发展需要的企业规章制度

一、进一步深化对现代企业特征的认识

现代企业主要有无限责任公司、两合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现代企业还要具有产权特征、法人治理结构、企业的发展方向战略、组织制度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等等。本文讨论的是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我们建设现代企业任重道远。

二、我们要做哪些基础工作

我们当前的单位(企业)发展状况,是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创业和经验积累,也经历了几次大的变革。多少年来,在历届领导班子的创新和改革下,经营管理工作成绩突出,建立了不少内部管理制度,管理机制也进一步成熟。按照科学发展的需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结合我们的实际,我们打基础的工作很多,主要是:

(一)建立和完善单位的生产经营系统。首先是领导层在广泛调研讨论和征求员工的意见基础上决策单位的展战略和发展方向、组织规模、经济规模。①建立健全上下(与基层单位)管理顺畅的组织机制,培养扶持核心竞争力专业队伍,配套服务协调部门或单位;②健全切实可行的基层(部门)职责,各司其职,互为补充;③健全决策下达、指挥、监督、检查的综合机制。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和团队精神。①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引进与培养同步,引进高水平实力型技术和管理人才,加大培训提高力度,鼓励自学资格注册;②培育企业文化,发掘员工的技艺潜能,提供平台,搭建舞台,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类活动,加强爱岗爱单位教育,凝聚人心,增强企业活力;③加大人与人之间的互助互学,加强部门间的互为补充,形成部门团队建设和单位整体团队能力的崭新企业形象,提升竞争力。

(三)建立健全科学的劳动人事制度和有效的激励机制。①按照国家和上级部门有关劳动人事法规制度,落实人员劳动工资和各类保险,使员工有安全感;②制定有效的激励制度,给予对单位发展有重大贡献的人员奖励,在荣誉上、经济上、物质上、培训上兑现;③建立健全科学的用人机制,体现能者有用武之地,对暂不适应岗位工作的转岗培训,能力达到的适人适岗,仍不能适应工作的,根据《劳动法》和有关劳动人事规定,分别安排出路;④劳动人事和激励机制要体现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一视同仁,有章可循。

(四)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现代企业生产运行要有企业全面质量管理制度,行政与后勤管理制度,技术创新管理制度,经济法律事务管理制度,信息与网络化管理制度等等。

①培训学习非常必要。要对现有财务、审计人员进行规范的法律、法规和财务审计专业知识培训,有计划的逐年达到持证上岗;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及技术交流,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②加强内部下属单位间,系统内单位间的学习交流,取长补短;③不断总结经验,充实完善制度;三、怎样构架适合我们发展需要的企业规章制度

①以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有关人员的积极性为前提,组织学习和调研,重点解决什么是现代企业,现代企业制度有哪些,标准是什么;②回顾审视单位自身发展积累的经验和教训,组织专人编制现代企业发展规划,组织专人就内部管理制度进行分析评价,确定当前急需建立或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有哪些;③有专兼职部门或岗位,负责企业制度建设工作;④有专兼职部门或岗位,负责企业制度的执行和监督检查工作;⑤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要广泛征求员工意见,执行制度要有力度和透明度。

第2篇:现代企业基本制度特征范文

一、会计控制是现代企业制度顺利实施的保障机制

广义的会计控制既包括“会计控制”,也包括“对会计的控制”。“会计控制”是指通过会计工作和利用会计信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进行的指挥、调节;约束和促进等活动,以使企业实现效益最大化的目标;而“对会计的控制”则是指对会计工作极其质量所进行的控制,这是对控制者所进行的一种再控制。实践中这两方面的会计控制都需要,他们都是为了保障所有者的经济利益,是经营者履行受托经济责任必不可少的管理环节。应当看到,会计控制是在控制地位、控制利益和控制目标不对等、不一致甚至相互对立和矛盾的两个控制主体之间架起的一座使之彼此信任的桥梁,它是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和发展的保障。

首先,对企业所有者来说,他最关心的是其投入资本的安全性和收益性,即实现资本保值、增值目标,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以有效的会计控制作保证。会计控制的重要目标之一是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使会计信息符合真实性、相关性、及时性等质量特征要求。真实的会计信息是所有者控制经营者的基本依据,所有者通过会计信息可以及时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通过对会计信息的分析能够掌握资本的安全性和收益性及其对企业长远发展的影响因素,从而对经营者进行必要的干预。此外,会计控制能够促进企业经营效益最大化目标的实现,而这正是所有者控制企业、控制经营者的目的,并与其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根本目标相一致。由此可见,会计控制是保障所有者利益的关键,如果没有有效的会计控制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支撑,那么维护企业所有者利益就会成为一句空话,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就会成为泡影。

其次,对经营者而言,会计控制是其履行受托经营责任、实现企业经营效益最大化目标的重要保证。现代企业的特征之一是经营者和所有者在经济上的联系表现为一种契约关系,财产所有者对经营管理者在契约中规定的责任,称之为受托经济责任,受托经济责任就是责任承担人向有关方面报告说明其行为过程与结果的责任。可见,受托经营者有义务按照所有者控制企业的要求提供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这是经营者履行受托经营责任之必需。当然,向所有者提供会计信息仅仅是履行受托经营责任的一种形式,其内涵必须以真实的经营获利作保证,只有经营者切实实现了经营效益最大化的目标,才算履行了受托经济责任,而经营者利用会计信息对资金流、物流甚至作业链进行的会计控制过程也就是企业效益最大化经营目标的实现过程。因此,没有会计控制,经营者既无法实现经营目标,当然也就谈不上履行受托经济责任了。

再者,会计控制能够协调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冲突,使双方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从而保证现代企业制度的顺利实施。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处于不对等的控制地位,有不同的控制目标,尤其在信息需求和利用方面存在不对称性和外部性,借助于会计控制能够起到约束双方行为,并对未来进行合理运筹的作用。这样不但能规范经营者行为,而且能促使所有者采取一种“约束+激励”的科学控制方式,以调动经营者管好企业、赚取利润的积极性,从而使企业平衡、稳定的发展。

二、加强现代企业会计控制的基本思路

对于现代企业中所有者和经营者存在的微妙而复杂的委托、受托关系以及由此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和会计控制弱化等相关问题,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就有可能阻碍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为保障双方的利益,必须针对两个主体之间的矛盾,以“协调”作为会计控制的基本目标,设计和实施激励与约束并重的会计控制方法和体制。

1、以“协调”作为企业会计控制的基本目标。

企业会计控制的目的,一是确保生成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使其符合公认会计准则和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要求;二是通过会计工作与会计信息影响和控制企业的经营过程和赢利情况。但是由于存在着双方利益不一致和信息不对称的矛盾:企业所有者希望通过经营获利使资产增值,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但是他却不能直接进行管理和经营,只能通过会计信息间接控制;经营者直接控制企业经营的过程和会计信息的生成和报告方式,他希望由此解脱受托经济责任并获得期望报酬。因此决定了企业控制首要的也是基本的目标应该是协调双方的利益和矛盾,只有通过切实有效的协调,找到所有者和经营者共同的均衡点和平衡点,才能实现以上两个会计控制的基本目的。

2、“约束+激励”的引导经营者行为是现代企业会计控制的主要方法。

控制是一种约束人们行为按既定目标运作的系统化机制,但是控制的过程和方式并不仅仅是约束或限制,同时也包括了协调、激励和促进。人们承认人有“隐藏行动道德风险”和“隐藏信息道德风险”,委托人的问题是设计一个激励合同以诱使人从自身利益出发选择对委托人最有利的行动。对这一问题的研究需要将理论与会计理论结合起来,走跨学科研究的道路。应该说这是现代会计控制问题值得深入研究的新领域,目的在于解决现代企业人各自追求自己的期望效用最大化的非协调模型的问题。在实践中,企业也存在许多具体的作法,较为典型的是将经营者的报酬与经营业绩挂钩。

“约束+激励”的控制方式发挥作用的机理是:首先应该让经营者为企业付出的努力和贡献获得满意的报酬,但是仅有这一条还不能阻止经营者会想方设法去获取报酬之外的收入。这是因为,人的欲望是会不断膨胀的,满意度也会因此而无限制的升级。因此还必须有另外的设计才能达到控制的目的,这就是从制度和程序等方面去禁止经营者的机会主义行为以及一旦发现经营越轨行为的惩罚性措施,使得经营者能够在得失之间进行理智的权衡,引导他们放弃非分之想,稳定地获得满意的报酬。至于如何让经营者获得满意报酬的方式也值得研究和探讨。但所有这些都必须以健全的、公平的、合理的企业产权制度化来规范和制约。新晨

3、建立多层次的现代企业会计控制体制

体现协调、约束的现代企业会计控制,还必须相应地建立多层次的会计控制体制,才能使各项控制措施有制度上的、程序化的保证。层次化的现代企业会计控制体制是通过明确各方关系人的权利和责任实现的,使得每个群体或个人的行为都处在他人的监督和;控制之下,避免出现会计控制的“真空地带”或“控制盲点”,而使控制流于形式、难收成效。可以说,层次化体制是现代企业会计控制的一种有效形式。

现代企业会计控制的层次化体制可以设计为三个层次结构。

第一个层次是所有者对经营者的控制,。具体控制措施是通过由所有者委派的财务总监实现的。在这一层次上体现出两个控制主体相互制衡的关系:所有者通过激励和约束来控制经营者,保障自身获取最大化的经营获利;经营者通过正确决策和有效经营履行受托经济责任同时获得制度化约定的期望利益。

第3篇:现代企业基本制度特征范文

【关键词】现代企业制度;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

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在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提高会计资料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保证国家对企业的宏观控制以及保证企业高效率经营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严密、科学和人性化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现代企业的标志之一。本文首先概括了企业内部控制的主要作用,其次讲述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分析了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关系,最后提出了建立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解决措施。

1建立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必要性

1.1建立企业内部会计制度是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客观要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迫切需要建立以“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基本特征的现代化企业制度,使企业真正成为独立自主,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可见,建立科学合理的企业内部会计制度是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客观要求。

1.2建立企业内部会计制度是适应会计改革、完善其规范体系的需要

会计规范即会计工作应遵守的规矩。它是处理各项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和实施会计监督的准绳。目前我国会计规范由《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行业会计制度组成。企业的会计核算是按照行业会计制度实施的。

1.3建立企业内部会计制度是贯彻落实具体会计准则的基本前提

在我国,随着会计改革的深化,建立以会计准则为核心内容的会计规范体系已是大势所趋。然而,已开始并将陆续出台的具体会计准则,由于受自身固有的概括性、抽象性、可选择性等特征的制约,为了满足不同企业会计核算的需要,其主要规范都带有一定的跨度,使不同企业的会计人员在运用会计政策、进行会计估计时,有较大的选择余地,但这也会引发会计人员会计行为的随意性。

2我国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的现状分析

2.1很多经营管理者不了解内部会计制度的真正内涵

当前,我国很大一部分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轻视内部会计控制,习惯于行政指挥,家长制管理现象还普遍存在。很多企业还未意识到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甚至对内部会计控制还存在着许多误解。以为内部会计控制就是一堆堆的手册、文件和规章制度;或者认为内部会计控制就是成本控制,安全性控制,就是对职工管、压、卡,对领导干部限制权力等

2.2管理的控制弱化,控制执行不得力,违法违纪现象时有发生

有不少企业已建立了相关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但它缺少一定的方法和措施,致使有章不循,将已订立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印在纸上,挂在墙上”,以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审计,而不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执行情况如何,遇到具体问题多强调灵活性,使内部会计控制流于形式,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不健全、不完善、管理和监督不到位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

2.3内部会计制度环境弱化,控制体系不完善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涉及到一个单位的人事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购销业务管理、重大投资和资产处理等各个部门的管理,涉及面广,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系统工程。因此,内部会计控制的体系应该是科学而严密的。但许多企业是各部门控制各成一块,各管各的,互不衔接,使组织机构和授权方式发生了变化,原有的内部会计控制部分或全部失效,致使某些当事人或部门游离于内部会计控制之外,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3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措施

3.1建立单位负责人的法律责任制度

在我国尽管从1985年起就已颁布和实施了《会计法》,随后又颁布了许多的相关法规制度,试图通过立法来改变企业会计失真的现象,但从“新疆啤酒花、”“银广厦、”“中天勤、”“深圳原野”、“红光实业”等会计造假事件来看,其欺诈金额之高,会计信息虚假之严重,已到令人发指的地步。因此,我们有必要借鉴COCO报告等西方国家的经验,规定企业管理层对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性负责,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中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健全及有效实施负责”,这将有利于对会计信息失真等现象进行彻底的根治,使虚假会计信息的作俑者承担其应有的法律责任。

3.2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

内部会计控制能否真正成为管理者的内在需要,是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否流于形式的关键。要确实实现从客观“要我做”到主观“我要做”转变。必须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让企业真正成为“产权明确,职责清楚,科学管理”的市场竞争主体,使企业领导者、决策者的行为、作为与企业兴衰成败息息相关。

3.3坚持以人为本,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内部会计控制是由人制定的,也是靠人去执行和完善的。人既是内部会计控制的主体,也是内部会计控制的客体,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和控制。这就要,一是严把用人关;二是要多层次、多方位地加强岗位和在职人员的培训;三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形成以自我控制为主、自检自律为主要手段的会计内控制约机制。

4结束语

在国家统一会计法规制度不断完善的同时,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O也开始引起理论和实务界的关注。现代企业的标志之一是严密、科学和人性化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本文就建立内部会计控制的必要性及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几点建议加以探讨。因此严密、科学和人性化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现代企业的标志之一。

参考文献:

第4篇:现代企业基本制度特征范文

关键词:现代企业制度;会计;转变与发展;措施

一、 相关概念概述

现代企业制度(modern enterprise system),是指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以规范和完善的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以股份有限公司为重点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一种新型的企业制度。从企业制度演变的过程看,现代企业制度是指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一种企业制度,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企业制度[1]。十四届三中全会把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概括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十六个字。1999年9月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再次强调要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并重申了对现代企业制度基本特征“十六字”的总体要求[2]。

会计是以资金货币为计量单位,以促进经济发展为目标,运用专业性的方式方法对相关事业单位以及市场企业的紧急活动进行详细、全面、连续、系统地监督,提供相关信息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3]。可以说,会计体制是企业运行过程中重要的环节之一,不同的会计运行体制往往能够影响企业内部对于财务等问题的处理及分析,它是对企业进行科学管理、有效监督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企业制定政策和计划的主要依据之一。通过对会计的调整,使其更适应企业的整体发展,对于会计的调整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的过程,要不断适应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二、 现代企业制度对会计提出的新要求

我国的现代企业制度目前处于正在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因此也不可避免的与某些传统的体制发生“错位摩擦”,我国的会计体制改革从90年代就已开始,但始终处于一种渐变式的改革发展中,在某些内容中仍然存在与现代企业制度所不相适应的部分。

(一)强化对资产的核算与科学管理

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产权分明,正确科学的划定国有资产与非国有资产之间的区别与界限,对资产进行准确评估以促进企业内部真正的产权分离,保证企业的市场运行权利与地位[4]。会计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在企业内部划定不同的资产类型,但过去的划定标准往往忽略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等方面,使得不同资产之间发生混淆,影响了产权分离的明晰度,因此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会计要加强对于资产的评估能力,建立完善的评估与管理体系,保证企业自主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管理的市场主体地位,同时保护国有资产的总体价值与地位。既要强化管理,又要帮助企业科学决策,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二)转变工作职能

在传统观念中,我国的会计的主要工作就是帮助企业记账、做账、整合等一系列基础性的工作,但是在当代的企业中,这样的工作内容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现代企业是一个以市场为标准的完整的运作整体,会计在完成基本的账目工作之外,还要处理企业对内对外不同的资金财务活动以及对企业的未来财务发展状况进行预测,帮助企业制定合理的发展计划以使得资金的正常运转。由此可知企业会计必须转变自身的工作职能,抛弃传统的工作观念,适应在现代企业制度环境下对会计的新要求,加强统计、预测等工作职能。不断充实自身,扩大职能范围,适应现实要求。

(三)建立信息管理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不仅是企业运作机制的改变,同时也是信息化和数据化的改变,在目前的发展,企业尤其注重对于信息的收集和管理,完善的信息可以帮助企业及时了解市场的变化,制定对应的发展策略来适应市场,所以作为企业内部发展的重要一环,会计同样也要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制度,利用全面系统的信息资源对企业的发展做出宏观准确的监督与预测。具体包括决策信息、成本利润和资金内部控制三个部分。会计信息必须符合企业的发展目标与策略,并且为实现目标而制定详细的信息管理与信息使用计划,为企业提供有用的信息资料。同时,现代企业制度下也要求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必须真实、准确、系统化、规范化,通过高质量的信息资料促进企业实践的发展[5]。

(四)培养适应的新型会计人才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没有人才,企业的发展就会停滞不前,不会实现自身的创新,对于会计来说,人才尤其重要。同时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渐确立与完善,建立一支素质够高,业务过硬的会计队伍就成为了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但从我国实际来看,由于历史和教育等方面的原因,我国的会计整体素质不高,有些甚至没有受过专业的教育,只是在长期的工作中积累了一部分经验,他们的知识能力落后,无法跟上时代的发展。所以企业就必须尽快提高会计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把会计从传统的“账房先生”转变至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加强整体科学管理为主要职能的“总管家”上来,企业要加强对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培训,给他们提供合适的机会提高素质,同时要建立竞争上岗机制,以流动灵活的人员分配代替传统的“铁饭碗”,提高他们的竞争和危机意识,以外在压力促使他们提高自己,最终实现人才的培养,形成一支高水平的会计队伍。

三、 会计转变发展的意义

(一)满足现代企业发展要求

企业内部会计进行转变发展的直接动因就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发展,时代的发展要求会计同时做出相应的变革,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对会计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职能范围等方面进行转变与发展,最直接的意义与作用就是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会计通过增强自身的资产评估与管理能力、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制度、扩大自身职能范围与培养高素质人才等一系列的改革活动,可以充分实现当代企业制度的发展要求,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内部财务环境[6]。同时因为我国的现代企业虽然在面向市场的经济发展方面已经逐渐建立起自己的运作模式,但却很少有一整套完善的会计配套设施,从体制、职能到人才建设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不足,这是企业存在的问题,也是会计发展滞后的表现,所以对于会计进行有力有效的转变与发展,可以帮助企业解决相关方面的问题,促进整体进步。

(二)利于会计行业进步

会计行业的管理有效与否是关系到我国企业发展及市场经济运行的关键环节之一,规范科学的会计运行模式在促进企业进行发展的同时,对于会计自身来说也是一次调整与完善。不管是基础会计还是责任会计,对于不同种类来说这样的调整与改革又有助于纠正错误的观念和工作模式。从我国会计行业发展的历史来看,该行业历史较长,但规范性差,长期以来缺少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案,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进步与发展。通过在现代企业制度中对会计自身进行改革与调整,可以去除掉过去传统的陋习,在调整自身的过程中可以帮助会计行业建立新型的企业准则,从体制和实际运行两方面促进会计的进步[7]。同时对于新型人才的而培养,也有利于使该行业淘汰掉一批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以及业务水平不佳的会计人员,真正实现行业内部的优胜劣汰,加速人才的流动与成型,让真正有能力的人进入到企业发展当中去,完善人才建设体系。

(三)完善社会经济活动

会计不仅仅是单一现代企业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社会整体运行过程中影响经济活动的关键因素之一。所以对于会计的改革与发展,其影响范围也不只是局限在某一单位内部,而是可以通过部分的调整,达到对整体的促进和完善的作用。一个企业的调整可能会带动一个行业,甚至是整个社会发现这一问题,由此进行解决,我们要重视会计的发展,用会计这一具体行业的逐渐完善与发展带动全社会的经济活动更加充满活力,发更加系统规范。

四、 研究结论

总的来说,当前我国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仍处于不断的发展中,在这一过程中必然要遇到各方面的障碍与阻力,传统的运行模式或者是部分配套行业的规则都会与所差别,会计作为关系到企业财务与资金的关键部门,它的运转好坏更是直接关系到企业总体的状态,所以要想使现代企业制度在我国更好的得到实现和完善,对于会计的调整与发展必不可少,同时就会计自身来说,长期以来的弊端也在制约着它的发展,所以在现代环境下进行转变也是它自身的要求。如今的企业运行给会计提出了很多直接的改革方向以及目标,为会计的转变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针对这些要求而进行的正确方向的改革,必定可以使我国的会计行业更加专业化、规范化、更加符合时代和社会的总体发展趋向。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这一转变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应该从当前的实际情况出发,从细微的部分入手,逐渐调整,帮助会计最终实现与现代企业之间的协调发展、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姜真.现代企业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2]安景文.现代企业管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3]张银杰.现代企业制度新论[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

[4]孟岩. 中国管理会计的改革与发展[J].会计研究,2014(3).

[5]刘启亮.高管集权、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J].南开管理评论,2013(3).

[6] 谢志华. 论会计的经济效应[J].会计研究,2014(12).

第5篇:现代企业基本制度特征范文

A.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B.集体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C.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D.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必须占50%以上

E.在全国所有的地区和产业中,公有资产都必须占优势

5.2、我国的公有制经济有多种实现形式,可以采用(ABCDE)

A.合作制

B.股份制

C.股份合作制

D.承包制

E.租赁制

5.3、我国目前的混合所有制经济采取的形式主要有(ABCE)

A.股份制企业

B.中外合资企业

C.跨所有制组成的企业及企业集团

D.个人业主制企业

E.中外合作企业

5.4、股份制作为所有制的一种实现形式,它(BCDE)

A.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选择

B.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

C.有利于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

D.有利于企业形成自我约束、自我激励的机制

E.可以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5.5、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是(ABCE)

A.产权明晰

B.权责明确

C.政企分开

D.决策民主

E.管理科学

5.6、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主要有(ABCD)

A.个体经济

B.私营经济

C.港澳台投资经济

D.外资经济

E.中外合资经济

5.7、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经历的三个的阶段中,推行的主要改革措施是(CDE)

A.第一阶段,采取承包经营责任制

B.第二阶段,实行放权让利

C.第三阶段,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第一阶段,放权让利,扩大企业自主权

E.第二阶段,两步利改税

5.8、为搞活国有企业,应当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ABDE)

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抓大放小,进行战略性改组

C.明晰产权,实行私有化

D.把改革、改组和改造与加强管理相结合起来

E.推进以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为重点的配套改革

6.1、计划机制的特点是(BD)

A.微观性

B.宏观性

C.自发性

D.事前性

E.事后性

6.2、市场机制的特点是(AE)

A.微观性

B.宏观性

C.自发性

D.事前性

E.事后性

6.3、"资本主义有计划,社会主义有市场"这个论断说明(ABDE)

A.市场经济只是一种资源配置的手段

B.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C.社会主义以计划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资本主义以市场调节为主,计划调节为辅

D.市场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基本标志

E.计划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基本标志

6.4、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ACDE)

A.政府一般不直接干预企业生产和经营的具体事务

B.计划发挥基础性调节作用,市场发挥辅调节作用

C.市场调节和国家的宏观调控相结合

D.市场发挥基础性调节作用

E.市场机制是推动生产要素流动和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运行机制

6.5、市场经济体制的一般特征有(ABCD)

A.经济关系市场化

B.企业行为自主化

C.宏观调控间接化

D.经营管理法制化

E.保障制度个人化

6.6、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特征是(ABCDE)

A.自负盈亏

B.追求利润的化

C.自主经营

D.直接为社会提品和服务

E.依法纳税

6.7、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应该具有(ABCDE)

A.统一性

B.开放性

C.竞争性

D.公开性

E.有序性

6.8、以下属于市场失灵现象的有(ACD)

A.垄断的形成和对产业的控制

B.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失误

C.公共产品的生产

第6篇:现代企业基本制度特征范文

【关键词】 现代企业制度 成本管理 策略

一、现代企业制度与成本管理理论概述

按照《公司法》的规定,现代企业制度是指企业组建相互协调的管理组织架构,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人员。各个组成部分按照各自的职责为企业贡献和创造效益,通过完善组织结构形成产供销与日常事务一体化的内控机制,严格财务预算管理和财务监督,以资源的有效利用实现企业规模的扩张,增强其市场竞争力。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特点就是要达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这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相互联系,从不同方面指出了现代企业制度所应具备的基本特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和目标。

成本管理是指在企业运营过程中,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以实现低成本高效益的目标来完成对成本项目的管理。现代企业的成本管理是指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费用,通过采取一系列的科学管理工作进行预测、决策、核算、分析、控制,其主要的目是降低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竞争的结果是优胜劣汰,只有具有成本优势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探讨现代成本管理模式能有效调节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各个薄弱环节,在实现成本降低的同时还能挖掘企业内部的潜力;有利于改善企业的盈利状况,提升产品的品质,扩大市场占有率,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企业成本管理是企业增强抵御内外竞争的重要保障。要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就必须改革现行的成本管理模式,建立起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成本管理体系。

二、现代企业制度下成本管理改革的必要性

1、企业市场观念不强,成本意识薄弱

传统成本管理的重点是对成本的核算,所进行成本管理的各项工作都是围绕着计算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进行的。主要是对事前发生成本的统计与核算,并没有真正发挥成本管理参与到企业生产经营预测和决策的功能中来。以往我国企业受计划经济影响并没有真正面临市场的竞争,而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迫切需要改变思路,探索成本管理的新途径,采用新的方式进行成本管理。企业间的竞争是产品的竞争,产品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品价格的竞争,而价格竞争归根到底又是产品成本的竞争,因此降低产品的成本对企业的竞争优势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目前企业的领导和职工普遍成本管理意识不强,思想意识淡薄,并没能形成企业领导和职工群众自觉参与的成本管理意识,也没能切身感受到经营亏损的压力和参与竞争的动力,导致了成本管理工作没能取得应有的成效。这落后的观念就使得企业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2、成本管理手段落后,不能对成本实施有效控制

传统成本管理方法的主要功能是提品的实际成本资料,通过产品实际成本资料,具体来计算销售成本,进而确定企业的利润额,但是这种成本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目前的经营环境。对成本的管理不应该只是停留在对产品成本控制的程度上,而应该是对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成本的管控,通过将成本管控贯穿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才能够实现降低成本与增加企业整体经济效益双重目的。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成本管理需要提供更多的信息,成本管理不仅要参与到成本的核算中去,而且还要参与到生产经营中去,以充分发挥成本管理的预测、决策、控制、分析和考核的作用。这就需要实施现代化的成本管理方法,而这是对传统成本管理方法的挑战,只有实施了这些现代成本管理方法,形成了比较规范的成本管理体系,才能真正发挥成本管理的功能。

3、成本管理组织机构、规章制度不健全

目前企业的成本管理机构,它的主要功能是为了进行成本核算而建立的,主要作用就是进行事后记录核算。而缺乏一个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成本组织体系,缺乏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成本管理组织机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里,其基本特征就是管理工作要科学化,成本管理作为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应走向科学化。因此成本管理组织机构并不应仅仅是承担事后记录核算的责任,也应该开展成本控制、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分析等一系列的成本管理工作。因此,原有的成本管理组织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环境的发展,需要对其进行一系列改革。

另外市场经济社会是法制社会,有比较健全的法律法规来保证其健康运行,对于企业来说一样,良好的成本管理工作需要健全的规章制度来保证。而目前企业成本管理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制度下成本管理的要求。因此,建立一套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成本管理制度,是现代企业进行成本管理首先应做的一项重要工作。

三、现代企业制度下成本管理的基本思想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企业成本管理研究比较深远,对我国企业的成本管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结合我国实际经济背景,积极吸收国外先进的成本管理经验并加以改进应用,其主要内容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战略成本管理、作业成本管理和成本企划。

1、战略成本管理

战略成本管理思想最早是由英国学者西蒙兹提出,并由迈克尔波特等人的发展而趋向成熟,而目前我国对该成本管理思想研究尚不成熟。所谓战略成本就是企业管理者站在战略的层面上用战略的眼光分析成本形成的原因,在产品价值增值环节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识别成本的驱动因素,控制和管理价值链,制定差异化战略或成本领先战略凸显企业的优势和核心竞争力,达到占领更高的市场份额以实现企业高利润的经营目标。总而言之,战略成本管理思想就是企业的战略思想与成本管理理念的有机结合,以适应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长远发展的要求。

2、作业成本管理

作业成本管理是通过流程再造以及流程管理的思想对作业及作业成本进行确认和核算,计算产品成本,并且将成本深入到作业层面,能够提高客户的满意度,能够实现企业价值的增值。作业成本管理不同于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其是以作业为中心,通过对作业成本的计量、确认,尽可能消除“不增加价值的作业”,改进“可增加价值的作业”,及时提供有用的成本会计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可以促使企业对产品设计的改进、提高作业水平和质量,减少资源浪费,降低资源的消耗水平。成本作业法对于有效地进行企业成本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成本企划

成本企划是在日本流行起来的非常著名的成本管理模式,其实质是将成本控制前置,通过事先确定成本的目标,采取事前控制手段,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成本企划通过一定的方法确定每个步骤应该发生成本的可能值,根据外部情况的变化,调整成本值,并在成本发生的过程动态对该成本进行监管与控制,达到预先确定成本目标的实现。

四、现代企业提升成本管理水平的对策

1、更新成本管理观念,强化成本意识

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成本管理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培养员工的成本节约意识,提高员工对成本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人的活动会影响成本的发生,人的技术与素质是影响成本的重要因素,员工对成本的认识和对成本节约的主动性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成本。因此要培养员工的节约观念,加强员工的成本意识,把生产过程中的每个阶段都进行系统的成本核算,避免成本的浪费。将成本责任细化到每个步骤,每个员工身上,增强其成本管理的主动性。同时将成本管理的效果与个人绩效相联系,利用绩效考核的方式提升企业整体的成本管理理念。也可以将生产部门作为绩效考核的对象,将员工与部分利益联系在一起,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的成本管理观念。通过将成本管理的理念、方法、规章制度贯穿到各部门的业务过程和业务管理之中,融入到企业员工的潜意识之中,才有可能变成真正有效的成本管理措施,成本管理的方法才能发挥作用。

2、利用标杆管理,提高自身成本管理水平

标杆管理是管理学中提升企业自身竞争力的方法之一,是指企业找出在所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研究其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经营理念,考虑自身实际情况并加以灵活应用,以实现自身管理能力的提升。具体对成本管理而言,就是要学习优秀企业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深入企业内部学习其成本管理思想以及成本管理方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认真思考优秀企业的方法理念在自身企业中的实际应用性。除了学习其他企业先进的管理方法,企业自身也要积极进取,积极适应时代的发展。目前利用以计算机技术为中心的信息管理手段已成为现代成本管理的一种必然发展趋势。企业成本管理会计工作需要以电子计算机为手段,这可以大大加快信息反馈速度,增强业务处理能力,对于及时、准确地进行成本预测、决策和核算,有效地实施成本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3、建立合理的成本管理组织体系

成本管理机构是保证发挥成本管理作用和职能的重要条件。在成本管理工作中,应建立相应健全的机构来组织成本管理工作。同时也要完善企业内部成本管理的组织体制,要形成权力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相互配合又相互制约的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企业成本管理组织保证体系。通过成本管理组织机构的建立,为更好地开展成本管理工作奠定基础。为了充分发挥成本管理组织机构的作用,应定期对各级成本管理机构发挥作用的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各级组织共同做好成本管理工作。

五、结论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它对企业的各项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中,成本管理工作是最重要的,其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和盈利能力均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背景下,同时应该加大成本管理工作的力度,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成本管理制度。是否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是检验现代企业制度是否真正建立起来的重要标志。

【参考文献】

[1] 杨新利、牟建军: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成本管理[J].当代经济,2013(6).

第7篇:现代企业基本制度特征范文

[关键词]企业 核心竞争力 增强 途径

企业要成为市场经济中的“常青树”,就要拥有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企业的发展需要实施核心竞争力战略。而创新,它是理论与实践的积聚、创意火花的碰撞,是铸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利器和灵魂。所以,笔者认为要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必须在企业创新能力建设上做文章,必须强化全员创新意识及核心竞争力意识,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还要培育独特的企业文化,为企业更好更快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内涵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特拥有的、能为消费者带来特殊效用,使企业在某一市场上长期具有竞争优势的内在能力源。基于对核心竞争力的一般理解,总的来说核心竞争力是核心技术、管理能力、组织学习及客户知识、营销知识的总和。

1.核心竞争力定义要点。第一,核心竞争力实质上是公司的资源和能力。第二,核心竞争力不是所有的资源和能力,是能够带来竞争优势的资源和能力。尽管核心竞争力不是竞争优势的唯一来源,但是不能带来竞争优势的资源和能力不能成为核心竞争力。第三,公司的资源和能力能否为公司带来竞争优势,与公司资源和能力的内在价值有关,即与竞争对手相比,本公司的资源和能力能否为顾客提供更高的整体价值或提供独特的价值。第四,从竞争角度来看,区分能够为顾客提供与众不同价值的、独特的资源和能力,与提供更高整体价值的资源和能力是有深远意义的。因为,竞争并不只意味着超过竞争对手,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竞争战略,就是与对手区别开来,这对大型企业有指导意义,对中小企业更具意义。对众多的中小企业来说,避开与大企业正面竞争――比资源和能力,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2.核心竞争力的根本特征。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特定企业个性发展中的产物,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始终融于企业的研究开发、设计、制造、销售、服务等各方而的职能部门,体现企业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的有机结合。因此,企业核心竞争力本质是企业特有的知识和资源,体现出以下几方面特征:(1)战略价值。(2)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3)不可模仿性。

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件复杂的工程,面对入世挑战和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的企业要立于不败之地,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培育企业员工的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铸造企业核心竞争力,首先必须从强化和培育员工的创新精神和意识抓起,坚定他们对创新本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的认知。

2.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意识。企业高层管理者到基层的每一个员工,都了解什么是企业核心竞争力,重视和关心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打造。企业要经常举办核心竞争力知识讲座和各种形式的研讨会,使核心竞争力的意识深深地植根于企业的所有员工,形成浓烈的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氛围,才能使创新信念和决断魄力处于核心地位,才能大力培养出大批创新型的领军人才,企业才能健康持续发展。

3.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把现代企业制度概括为是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企业制度,要求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现代企业制度体现的是企业资源配置的高效性,因此,企业必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更科学、更合理、更规范、更现代化的企业组织制度,如通过股票期权奖励、退休金计划等制度建设将核心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吸引过来并持久留住,为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提供人力资本的保证。

4.创建独特企业文化。我们说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员工在经营、管理实践中所形成的并为全体员工共同认可、自觉遵循的价值观念、共同意愿、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是企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和制度财富的结晶。而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成长的信念力量;是培育和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综合实践;是增强企业凝聚力的核心资源;是构成企业差异性战略的重要特征;是企业全面推进科学化、制度化管理的思想内涵。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仅能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竞争层次和竞争品位,更重要的是通过增强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强化企业的竞争优势。一是构建独特的、难以模仿的企业文化。独特的企业文化能够确保企业在竞争环境下进行的战略选择是建立在可持续竞争优势基础之上的。二是注重人才和技术资源的积累。知识经济的出现使知识对财富的贡献越来越大,或者说知识能直接给企业带来预期的超额收益,但知识的更新、知识资产价值的发挥,要靠人才完成。因此,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谁最善于整合人才,发挥人才的群体优势,提高人才的整体素质,谁就能拥有未来,赢得领先地位。培养和形成一种适应企业技术创新的文化环境,就成为现代企业技术力量高效运转的价值导向和根本动力。三是学习型团队的建设。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员工素质的竞争。只有具备高素质的人,才能有高素质的企业。

5.铸造个性化的核心竞争力。从核心竞争力形成的企业内部渠道看,应把握好“三个着力点”。一要对全员职工进行创新教育,以强化他们对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的认同,营造人人重视、个个关心的氛围;二要从整合公司资源入手,集中进行某一领域的“差异化”创新运作,逐步形成具有企业独特个性的体制、制度、机制、文化和核心技术;三要从可能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各要素中,找准适合本公司发展个性的关键要素,集中进行研发、创新,促使它尽快形成唯我独有强势的企业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第8篇:现代企业基本制度特征范文

摘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在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中,企业如何从战略管理的高度重新确立财务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培育和完善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财务管理机制,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1确立财务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中心地位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

财力资源是生产的一大要素,财务管理的本质是理财。何谓理财,简言之就是应用财务机制,实施财务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做到开源导流,搞活经济。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历程中我们曾历经过计划经济时代,如果用现代市场经济的眼光来审视过去,可以这样说,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真正意义上的财务管理是不存在的。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企业作为政府的附属物依附政府的行政职能而生存,企业的生产经营几乎完全由国家确定,用钱的多少由国家财政部门核定拨给,一切赔赚由国家财政担当,企业的任务就是按国家的指令安排生产经营,无论谁经营好坏都有饭吃,在这样的经济体制下,企业无财可理,唯一的财务观念就是,按国家财政的指令性要求使用自有资金。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企业的理财观念和理财职能也将向高层次和科学化转变。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已经被完全置于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将彻底分离,政府职能从企业脱出,企业职能将完全回归。在国家“保大放小”宏观调控格局之下,为数众多的企业都将面临自择生存之路的严峻考验,不可谓不触及企业的灵魂。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内部营运资金的界限完全淡化。资本金制度在企业的建立,形成企业资金来源渠道,资本结构多元化。企业资金筹措、收进、付出,不再定格于国家财政规定的极限之内,而完全根据市场的变化进行调控。这对于企业内部理财的“内功”无疑将是最大的考验。

——市场经济是竞争的经济。客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活动不再是一帆风顺,企业往往遭遇不测的概率增大,诸如资产的总量失衡、营运效率低下、经济效益滑坡,有的甚至走入资不抵债的绝境等等。能者生存,败者亡将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客观产物。严峻的现实迫使企业应该考虑如何去面向市场的变化,盘活存量资产,确保资本有效流动,实现资产保值增值。不言而喻,经济环境越是复杂纷纭,企业理财活动越是备受关注的重心,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中心地位将日趋突出。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完全走上了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的道路,长期形成的单一的商品生产和商品经营的方式已经不再适应,必须转向商品经营与资产经营同时并重的经营方式上来。由此,企业内部管理的重心必须转移到以营运资本为核心,投资决策为重点上来,重新构建企业的成本、质量、效益、利益分配等方面的新机制。这将延伸财务管理的活动环境,大大丰富现代财务管理的内容,为财务管理机制注入新的活力。

——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企业,特别是那些经过兼并,改组后的企业集团,规模日趋庞大,内部机构复杂,经营活动形式多种多样。这就要求企业内部既要各司其职,但又要始终保持协调一致,才能保证统一目标的实现。为此,企业必须建立健全以资本为纽带的现代管理机制,而这一纽带作用正是通过企业的理财活动来实现的。总之,定位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中心地位,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必然结果,也是总结长期财务管理实践而形成的理性认识。市场经济发展迫使国有企业“移髓换血”

——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的经营思想,经营策略、经营方式都将在深度和广度上发生变化,发挥财务管理的职能作用,当好企业经营拓展的先行官和坚强后盾,已成为客观要求。为此,有必要重新认识财务管理在现代经济中的性质和作用,转变观念,树立企业的财务管理意识和经济核算思想,完善财务管理运作的手段,使企业真正按照“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总体要求健康发展。

2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是投资决策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具有了独立法人地位的企业,其生产经营的目标只能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置和资本的有效运用,将成为企业管理的新课题。近几年一些国有企业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指导下,都进行了多种方式的资产重组与资本经营的大胆尝试,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失败者,究其原因往往在于投资决策的盲目性,资金投向“主配角”关系错位,至少是决策障碍,形成事与愿违,出多入少或有去无回。现实就是如此,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的经营已呈多元化格局,单一的经济活动的方式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瞬息万变,企业要在竞争中活得下去,或比别人活得更好,管理者们的眼光就必须随时觅寻和盯住新的经济增长点,适时调整投资方向,把企业有限的资金投向能为自己带来丰厚回报的优势产业(产品)开发方面。显然,投资决策成为企业理财的核心问题。

剥去商品、资产的外壳,任何一个企业的经济活动,无不表现为资金的投入、营运、回收等保值增值的价值运动过程。企业管理不仅关注商品生产和商品的营销,更注重资本的流动和周转,资产的合理配置和有效运用,资本化运动的质的含量更显得重要。资金运动表现出其不间断性的特征,并存在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和时间段上,有其不同的经济内容。但企业任何一个时空阶段的资金存量(从物质载体上表现为资产存量)总是有个合理的度,并保持着相互之间的最佳比例,这个比例必须与市场的需求变化相适应,才能盘活资金(资产)达到保值增值,这是财务投资决策的理论依据。投资决策是关乎企业目标实现的最高战略决策,其作业点应摆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与国家产业政策,与深化企业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和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相衔接。

二是进行经营项目的科学论证。充分估算投资项目的总成本,资本回收期限,目标效益等,以确定资金需求量和筹资渠道,并提出可行性方案。

三是资本投资运行的风险分析。市场变化对企业经营的拉动,单个企业资本营运又表现出一定的社会性,这些都是制约企业投资目标最终能否实现的客观因素。这就要求企业的理财部门必须跳出闭门算帐的土围子,面向市场调查研究,为投资决策提供充分依据。

四是制定投资规划。投资规划是企业投资行为的指导纲领,投资规划包括企业的投资目标、投资总量、投资成本、投资效益、配套措施等。企业投资规划的作用就在于指导、调控投资行为按正确的轨道运作,确保投资目标实现。

总之,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企业将作为彻底独立的经济主体自主筹资、自主投资、自主经营、自主管理,企业的投资行为不再是计划经济体制下,按上级意图安排资金的被动行为,企业投资也成为决定企业在未来市场中占有份额的重大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占有市场的份额越大,企业从社会平均利润中获取的利润额就越多,企业就越有活力。因此,它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可以这样说,投资行为导向着企业的命运,现代企业的一切活动都是在为投资目标而奋斗。注重科学投资行为内在的巨大能量,摒弃以投机取巧,甚至钻国家产业政策的空子来谋求一时之利的心态,是一个成熟的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所应有的本质特征。投资决策体现企业的根本利益,是现代企业最高层次的战略决策,是现代财务管理的核心。

3建立现代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机制是实现企业目标的保证

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内部管理的最基本的职能是对资本投入决策与资本营运的管理。这是现代企业管理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内部管理的显著区别之一。资本投入决策与资本营运管理的内涵是以市场为背景,以资本投入决策为中心,以企业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以财务调控为手段,对企业资本经营和资产经营活动实施价值管理。显然,随着现代企业内部管理转轨变形,必须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新型机制。构建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机制应以价值数据信息为网络,连接财务决策,财务控制,财务考核各个内部管理分系统,发挥既服务又监督两重职能作用,推动企业内部各部门按照各自不同的分工,但又相互有机联系地运转,实现企业的总体目标。从这一基本要求出发,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机制应包括收集企业内部资本运行及资产存量信息;组织资金效益分析;制定存量、成本、效益分析模型;进行财务决策方案论证;内部财务反馈等。

首先,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应根据企业总目标及构成项目,收集归类各种财务信息为财务决策和分层管理做好基础工作。其次,对各类资料进行分析,筛选和组合,通过可行性论证,制定财务决策预选方案。再次,制定与决策方案相配套的管理调控措施。调控措施要体现层次性和相对独立性,又要符合统一和协调的要求。财务决策包括企业筹资、融资、投资决策和股利政策等,其关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须经企业最高管理层审定后付诸实施。

第9篇:现代企业基本制度特征范文

从古典企业制度向现代企业制度的演化透视企业社会化

马克思认为,企业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产物,企业制度的演进同生产的社会化相一致。在企业社会化的过程中,企业制度也发生了相应变化,即由古典企业制度演变为现代企业制度。

·高度个人化的业主制企业

古典企业的典型形式是业主制。在这一企业中,出资人即是企业唯一的产权所有者,也就是业主,同时也是企业经营者。业主按照自己的意志经营,并获得全部经营收益,同时对企业的债务承担无限责任。如果经营失败,资不抵债,企业要用家产来抵偿债务。这种企业规模小,经营灵活,激励和约束直接。但其资本来源有限,经营风险大,企业的存在和解散完全取决于业主,企业存续期限短。因此,可以说业主制企业运营的社会化程度很低,这一点决定了它难以适应生产社会化的发展。

·走向社会化的合伙制企业

合伙制也是一种古典企业制度。与业主制企业这种独资企业相比,合伙制企业有其优势,资本由合伙人共同筹集,扩大了资本来源;合伙人共同对企业承担无限责任,可以分散投资风险;合伙人共同管理企业,有助于提高决策能力。合伙制一般适应于较小范围的经营,以小企业居多。我们可以看出,合伙制企业的资本多人投资形成,风险多人承担,管理和决策多人负责。可见,合伙制企业与业主制企业相比,其运营社会化程度有较大提高。

从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形式透视企业社会化

公司制企业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形式,它是随着大规模协作和资本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而产生的一种新型企业形式。多数国家的公司法规定必须有两个以上的出资人可组建公司。我国把单一投资主体的国有独资公司,也作为公司制的一种形式。按照股东所负责任的不同,可以将公司划分为多种,其中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是公司的主要形式。

·产权社会化的有限责任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又称有限公司,它不公开募集资金,也不发行股票,股东为数较少。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股东权益凭证不是股票,是公司出具的股权证书。股金不能撤回,不允许股权证在证券交易所公开出售,但在其他股东同意的情况下可以转让。公司的设立、营业、解散都比较简单。公司的账目,尤其是资产负债表一般不公开。有限公司的缺点是筹资很有限,不能在短期内向公众大量筹集资金,不能公开发行股票,股份转让困难,所以公司的规模一般比较小,适合于中小企业,市场的竞争力不如股份有限公司。有限公司与合伙制企业相比,其出资者人数多,投资的资本总额高,出资者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分离,体现了有限公司社会化水平的大大提高.但有限公司的股份转让困难,财务不公开,又表明有限公司的社会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社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的股份有限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又称股份公司,其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由发起人认购公司发行的全部股份,或由发起人认购一部分股份,其余一部分由社会公开募集。公司的股份表现为股票的形式。股东以其所持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公司经过批准可以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股票可以自由转让或交易,但不能退股。股票可以自由转让是股份公司能够在社会上吸引投资者的一个重要特点。公司股东人数有法律上的最低限额而无最高限制,财务分开,一般将经过注册会计师审查验证过的会计报表公开,目的是便于股东和债权人质询。可见,股份公司与有限公司相比,筹资更方便,股份转让更自由,财务透明化,这体现了股份公司更加社会化的特点。

从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透视其社会化趋势

·企业法人制度体现了产权社会化

企业法人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之一。现代企业是法人企业,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在企业法人制度下,出资者所有权和法人财产权是相分离的。出资者所有权体现为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经营者等方面。企业法人财产虽然来自出资者的投资,但一经形成便具有独立性。企业法人财产不可分割,企业的投资者除国家独资企业外,还有其他的出资者,但无论企业的出资者有多少,企业的法人财产合为一体,由企业法人占有、使用、受益和处分,企业实行统一经营管理,出资者不能随意抽回投资。企业的法人财产具有稳定性,出资者即使将其向企业的投资转让给他人,企业的财产并不因而发生变动,保持了企业财产的相对稳定。企业的法人财产具有延续性,只要企业存在,企业法人就拥有法人财产权,不会因投资者的变动而影响企业法人财产权的行使。企业法人制度的建立,使企业的财产所有者不必亲自经营自己的财产,而是委托给会管理、善经营的专职经营者代为经营。可见,在企业法人制度下对于企业的产权,社会地分享了。

·有限责任制度体现了企业运营责任的承担社会化了

有限责任制度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企业以其全部法人财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二是企业破产清盘时,出资者以其出资额为限,对企业承担有限责任。有限责任制度是对投资者的一种保护,当企业在经营中发生严重亏损,资不抵债,甚至破产时,出资者仅以其投资额承担有限清偿责任,不用以出资者的其他财产赔偿,从而减少了出资者的投资风险。对于企业来说,企业仅以其经营的全部法人财产为限对企业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不涉及企业以外的财产。另外,对于作为企业经营者的总经理等人来说,企业破产后,所承担的责任就是被解聘;对于企业职工来就,所承担的责任是下岗或另谋出路。可见,企业的运营责任的承担社会化了。

·科学的组织制度体现了现代企业运营权的社会化

现代企业科学的组织制度集中地体现在其法人财产的运营是通过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来实现的。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是一个出资者、经营者与生产者相互制约的治理结构。资产的机构运营,形成了一个企业内部强有力的制约机制,从根本上避免了个人独断专行的出现。但是这种制约性何以表现出来呢?我们说,公司制企业是现代企业组织中的重要形式,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其特征突出地表现为所有者、经营者和生产者之间通过公司的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形成各自独立、责权分明、相互牵制的关系。股东大会,作为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由全体股东组成。董事会,作为公司的决策机构和常设机构,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并向股东大会负责,执行股东大会决议,决定公司经营决策,任免公司总经理等等是其主要职责。监事会是公司常设的监督机构,由股东和职工代表按一定比例组成,对股东大会负责。其依法和依有关规定对董事会和经理行使职权的活动进行监督。这种“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的公司组织制度,从企业运行功能上保证了资产运营的科学性和开放性,保证了资产运营权的社会化,那种小企业主独断专行地经营企业的局面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不复存在。

·科学的管理制度体现了现代企业管理的社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