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消费市场的现状范文

消费市场的现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消费市场的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消费市场的现状

第1篇:消费市场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 体育 消费 现状

近几年,辽宁省体育旅游围绕大型体育比赛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假日旅游业悄然兴起,许多投资者也抓住这有利时机,开展滑冰、滑雪、游泳等项目。它给社会的发展带来了诸多功效,因此,研究沈阳市体育旅游市场消费市场现状是更好地发展辽宁经济的需要。

一、辽宁体育旅游消费市场在不断增长

随着人们生活和消费水平的日趋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投入到体育健身活动中,体育旅游项目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辽宁是一个旅游资源丰富的省份。良好的旅游资源为辽宁的体育旅游事业的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各市县区积极开发本地资源、整合区域体育优势,推动了当地经济、文化和旅游的发展,也拉动了当地居民的健身热情。如鞍山的千山国际登山节、旅游节、梨花节,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中外游客;大连的长兴岛每年举行的环岛自行车赛,不仅参赛的人数多达3千~5千人,更为壮观的是全岛3、4万居民全部走出家门观看比赛,其场面令主办单位和主持者大为震惊。资料显示,辽宁省目前的体育产业已形成一定规模,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接近上海、浙江。

二、制约辽宁体育旅游市场发展的因素

1.经济因素

(1)人们收人水平对体育旅游市场消费水平的影响。目前我国体育旅游消费市场中,一级城市体育旅游消费人群与二、三级城市体育旅游的差别非常大,辽宁省目前体育旅游消费市场主要经济来源靠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如沈阳、大连,省内中小型城市体育旅游产业还处于发展阶段,这种不平衡就限制了整体旅游消费市场产业链的延伸。

(2)人们收人增长的波动性对体育旅游市场消费水平的影响。个人收入增长是具有波动性的,体育旅游消费市场直接受到可支配收入的制约。当人们的收入增长率大幅增加时,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就会随之增加,相对用于体育消费的比例也会相应增加,从而人们的体育旅游消费市场水平就有所上升。反之,就会降低。北京奥运会后,我国也受到了全球经济危机带来的波动,这对体育旅游市场未来的发展十分不利。

2.体育旅游人才因素

(1)辽宁省体育旅游人才匮乏。调查显示,随着辽宁省体育旅游市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急需大量体育旅游专业人才,但目前辽宁省极少有专业人员从事体育旅游项目的开发与运营。致使辽宁省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难以被科学的开发,形成富有特色的体育旅游胜地;其次,缺乏体育旅游营销人才,导致体育旅游市场难以做大;最后,辽宁省体育旅游的组织者多为非专业人员,导游人员的体育旅游经验匮乏,整体素质不高,体育旅游的功能即因此不能得以真正发挥,从而严重影响辽宁省体育旅游市场的发展。奖金短缺是困扰和阻碍辽宁省体育旅游事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影响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从我国体育旅游发展来看,南方经济发达省市的资金投入要明显高于辽宁省。

目前我国既懂经营管理又懂体育的人才仅数百人,能对体育市场进行深度开发的人更屈指可数。而到2010年,我国至少需要1万名体育经营人才,作为奥运城市的沈阳也同样面临着体育经营人才匮乏的现状。

(2)体育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急需解决。体育经营人才的素质决定体育产业的未来。现阶段辽宁省体育旅游市场人才短缺的现状可以解决首先通过整合全球人力资源,营造有利于体育经营人才成长的环境,选派国内优秀人才到海外学习世界先进的经营理念,辽宁省政府和相关企业可以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引进合适的留学归国人才或者具有在外企工作经验的人才,也可直接引进国外成功的体育经纪人,以解燃眉之急。其次,通过省内高校的适当配合,在省内高校开设相关专业,根据体育产业的发展,灵活制定教学计划,以培养精通多学科知识的学院派人才,甚至推出体育经济类的MBA项目。再次是在“实战”中成长。

三、结论与建议

1.发展辽宁省体育旅游消费市场,发展新兴体育行业

积极开拓群众性体育;旅游消费市场,根据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收入水平和不同兴趣体育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开发组织不同层次体育旅游消费品的生产,以满足不同层次体育消费者的需求。大力发展具有光明发展前景的新兴交叉体育旅游行业,如定向越野、野外生存、户外拓展训练等。积极发展这些新兴项目,不但可以促进体育旅游市场消费水平的提高,而且在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引导人们体育旅游消费观念

首先,应重视大众体育旅游项目的组织和开展,仓储良好条件,提供必要帮助,以积极稳妥的途径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的体育旅游消费。其次,积极引导家庭体育旅游消费。中华民族是一个注重家庭和亲情的民族,家庭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位置。因此针对不同家庭需求开发多种组织形式的体育旅游,丰富大众的消费热情。

3.保护消费者权益

现代市场营销理论是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市场观念,消费者是现代体育市场经济的主体,因而必须加强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再次加强体育旅游市场监督和管理,确保公平、竞争有序。针对体育旅游中存在的拉客、宰客、收费不标准等情况,政府有关部门必须制定相应市场规则和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监督管理,以促进体育旅游消费市场步入良性循环机制。只有体育消费者的权益得到保证,才能提高人们对体育旅游的兴趣,从而提高体育旅游市场消费水平。

参考文献:

第2篇:消费市场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老年消费 市场潜力 选择

一、我国老年消费市场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很大的发展,市场迅速发展导致的人口老龄化也促使我们深刻认识到老年消费市场在我国是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的。国家以及相关部门也积极采取措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然而,我们发现尽管政府和企业改善了条件,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老年人对现实中的消费习惯觉得不适应,对现代社会的一些新产品在短时间之内也很难接受,所以大部分人依然不会购买新产品。

二、老年人消费市场的巨大发展潜力分析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口老龄化的现状要求人们要开发和发展老年消费市场,这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更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的必然要求。

(一)当前,我国老年人用品专柜比较少

近年来,人口趋向老龄化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现状,这就意味着老年人对市场的需求在不断上升。然而,在调查中,我们可以发现现在市场上专门针对老年人用品的专门店是非常少的,很多城市甚至没有老年人用品专卖店。同时,商场中专门为老年人设专柜的也比较少,品种少,数量也不多,老年人用品专柜往往设立在一些不起眼的角落,这在很大程度上都不能满足我国老年人对市场的需求。

(二)当前,我国多数老年人对新产品的接受能力不强

通过调查,我们可以发现虽然市场在积极研发针对老年人的产品,比如,专门针对老年人的生活辅助品,然而,受老年人消费观念和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等各种现实因素的制约,大部分老年人对购买新产品的愿望并不是很强烈,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老年人消费市场的发展。

(三)当前,老年人玩具市场空白,发展潜力巨大

一般而言,老年人和儿童是人生的两极。有心理学家认为多数老年人都有一种回归童贞的倾向。因此,玩具不仅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有重要促进作用,对老年人身心健康也有很大的积极作用。然而,国内大多数玩具厂家都没有意识到老年人玩具市场的巨大潜力。即使有针对老年人生活的辅助玩具,但是在样式和种类等方面也是比较少的。

三、应该采取哪些措施,积极发展老年人消费市场

市场经济是以消费为导向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现状,我们在开发老年人消费市场的过程中,需要根据人口老龄化结构的改变相应的改变我们的市场策略,才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老年人消费市场的繁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要在对老年人消费市场潜力和特征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开发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更重要的是,老年人消费市场的真正繁荣是需要政府,社会和企业相互协作的,只有做到相互合作,才能真正促进老年人消费市场的繁荣。

(一)政府要引导和鼓励社会参与,积极实施老龄化产业政策

毫无疑问,政府在老龄化产业的发展中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的,政府要积极制定老龄化产业政策,例如,财政支持政策,信贷优先政策,税费减免政策,项目审批政策,吸引投资等相关政策。在开发老年人消费市场过程中,要坚持走市场化,社会化的发展道路。最重要的是,市场经济具有法制性,开发老年人消费市场必须做到有法可依,政府要积极健全发展老龄产业的法律法规体系和相关政策,积极推进立法工作的进行,为老龄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二)企业可以多样化开发老年人市场,从多方面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因为老年人受教育程度,年龄跨度等各种因素的制约,老年人对市场的需求也是不一致的,是多方面的。因此,在开发老年人生活辅助品的时候,企业和相关部门可以从设计风格,种类,针对人群等多方面入手,对老年人生活辅助品实施多样化开发。例如,随着电脑及网络知识的普及,很多老人也开始接触电脑,企业可以设计操作简单,功能实用的,专门适合老年人使用的电脑,满足老年人收发电子邮件,上网聊天和了解时事的需要。

(三)要注意拓宽销售渠道,为老年人购买提供便利性

拓宽老年人用品的销售渠道,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第一,企业可以在各大商场开发老年人用品专柜,同时,社会上专门针对老年人商品的专卖店还很少,企业还可以开发老年用品专卖店。另外,在开发过程中,要注意总结工作经验,走连锁专卖之路,实行统一进货和统一销售。同时,在商品专卖方面,可以借鉴孕婴专卖的经验,把与老年人生活辅助相关的用品集中于一店,从而实现老年人一站式购物,能够为老年人提供很大的便利。

第二,企业要注意从多方面入手,为老年人购物提供便利。例如,在商场或者专卖店进行选址的时候,可以尽量选择一些老年人居住比较集中的地区,要尽可能的接近老年消费者。同时,交通便利的地区也可以设立一些老年人用品专柜,这样,老年人购物就有便利的交通条件。另外,老年人用品专卖店在设施方面,也要从老年人实际条件出发,比如,要减少自动化设施,为老年人设立休息区,在服务方面,要热情地位老年人进行商品介绍,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为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服务,真正为老年人购物提供便利。

四、结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迅速,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老年消费市场潜力巨大。政府,企业和团体在在开发老年消费品市场方面,要充分了解老年人消费市场的特征,并分析当前我国老年人消费市场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鼓励社会参与的积极作用。同时,企业也要积极改善销售策略,加大对老年人产品的宣传力度,为老年人购物提供便利,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要,促使老年人消费市场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国敏.老年消费市场的特点及对策研究[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02).

[2] 季永生.浅析老年消费市场的潜力和策略选择[J].福建论坛,2008(09).

[3] 黄文芳.浅析我国老年消费市场及其策略开发[J].西北人口,2004(08).

第3篇:消费市场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 老年消费市场营销需求消费

近些年,关于老年话题和银发经济开始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在产业界和企业家眼中,为老年人提品和服务、满足广大老年人的消费需求,已发展成为了一个庞大产业,并且有着广阔的市场潜力,老年人需求市场蕴藏着巨大的商业机会。

一、我国老年消费市场的现状

老年市场,一般指60岁以上老人的消费品市场,国外称之为“银发市场”。

长期以来,我国由于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小,而且在过去的较长时期内,由于人民生活水平、市场的发育程度以及商品生产规模和能力等诸多因素的限制,老年人的消费问题一直未能受到社会和工商企业的足够重视。我国的老年消费市场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才起步。经过近十年的发展,目前呈现出如下特点:

1.市场需求已经形成

随着老年人口的迅速增长和我国人民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消费市场需求总量增大,需求构成向多元化、高层次方面发展。我们以衣食住行为例,在穿的方面,由御寒遮体转向美的追求;在吃的方面,由解决温饱转向追求享受与营养保健;在住的方面,由原来简陋能栖身转向舒适高雅;在行的方面,由昔日步行转向追求方便舒适;在玩的方面,由不敢想到敢想,敢玩,更多的老年人表现出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可见我国老年需求市场已经形成,并且发展得较为充分。

2.不尽人意的产业现状

目前,我国有如此众多的商家,却只有屈指可数的几家建立了老年人用品专柜,而现有的这些企业也并没有做得很好,老人们已经很满意,然而,市场上的问题还有很多。

(1)产品结构单一是最大弊病。现在全国只有少数经营老年人用品的商店,而且这仅有的几家也大多经营服装和保健品(保健用品和药品)两大类,规模大一些的也最多附带经营鞋子,拐杖等物品。

(2)老年用品市场已经被开发的部分也并非很完美。在已经被开拓的老年服装市场和保健品市场方面,商家也并未完全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3)产品缺乏层次是阻碍市场和商家发展的重要原因。现在的商家大多是走高档商品路线的就不走低档,而走低档路线的少数商家也就不走高档路线,明显缺乏层次。

(4)缺乏长远目标,只顾眼前利益将会最终阻碍商家和市场的发展。有些未进入老年用品市场的商家有安于现状的心理,这个问题在已经进入老年用品市场的商家中同样存在。

3.成熟发展亟待整合

老年消费市场尽管经历了多年的建设与发展,但对于日益增长的老年消费需求来讲,老年消费品还是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主要表现是:一方面,有些本来定位不准,想在老年消费市场获大利的企业,因获利不大,纷纷撤出老年消费市场,致使前几年发展起来的“银发市场”逐渐萎缩;另一方面,一些目光短浅的经营者,在老年消费市场中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这就侵害了广大老年消费者的利益。

4.老年服务几乎是空白

在1亿多老年人口中,中龄和高龄老人比重不断提高,他们对护理服务,护理商品和护理设施等的需求是很迫切的,而且,随着社会家庭结构的变化,“空巢家庭”越来越多,也要求老年服务社会化发展。老年服务社会化发展是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但是这些商品或劳务在老年消费市场中几乎还是一个空白。

二、老年人的主要消费特征

与其他年龄层次的消费群体相比,老年群体由于在生理、心理、经验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因此,老年市场的消费行为也具有了其自身的与众不同的特点。充分认识这些特征,是开拓老年市场,研究制定营销策略的关键。

1.消费行为的习惯性

老年消费者有着几十年的购买消费的实践,在长期的选择和使用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老年消费者也往往非常相信自己的购买经验,对那些商品能够满足自己的需要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因而老年消费者对某些商品形成了比较稳定的购买消费习惯,具有较高的品牌忠诚度。这类习惯一旦形成,就比较难变更,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老年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2.消费决策的理智性

由于年龄和心理的因素,老年消费者在购买时往往会根据自己长期积累的经验和已形成的标准,再三思量,然后才购买消费。这一过程,老年消费者的消费决策受情感冲动的影响是较少的。同时,由于老年人是家庭中的长辈,在家庭中起到一定的表率作用,因此,虽然购买消费是个人的行为,但老年消费者也会较多地考虑家庭的整体利益。综合各种因素,老年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往往是趋于理智型的,特别是对高值消费品的购买,决策的过程都会较长。

3.消费目标的便利性

对于老年消费者来说,其消费的目标首先定位于方便实用上。老年消费者由于生理机能逐步退化,对商品消费的需求着重于其易学易用、方便操作,以减少体力和脑力的负担,同时有益于健康,老年消费者对消费便利性的追求,还体现在对商品质量和服务的追求上。质量高、售后服务好的商品能够使老年消费者用得放心、用得舒服,不必为其保养和维修消耗太多的精力。值得一提的是价格便宜也是老年消费者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因为老年消费者总的来说是属于节俭型的消费。

4.消费地点的就近性

就近消费也是老年消费的一大特点。由于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在消费时会尽量避免过多的交通劳累,因此通常会选择居住地附近的商店购买商品。这是因为大商场所提提供的商品一般在质量上可以得到保障,而且在购物环境和服务方面也有较大优势。老年消费者的体力相对以前有所下降,他们希望能够在比较近的地方买到自己满意的商品,并且希望能够得到周到的服务,如商品咨询、导购服务、运行较慢的自动扶手电梯和舒适的休息环境等。

三、我国老年消费市场开拓策略

1.产品策略

(1)积极开发研制老年人用品。没有老年人产品,建立老年人消费市场犹如无源之水,因此,根据老年人的需求特点,搞好研制和开发工作是保证老年人消费市场建立并使之正常运转的物质条件。国内企业对老年人用品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服装、鞋帽、保健品等单一品种上,而且针对性不强。企业应加强信息工作,掌握老年消费市场需求变化特点,从自己的优势出发,考虑开辟新的老年消费者需要的产品。

(2)严格把关质量,维护企业信誉。质量是产品的生命,对老年人用品更是如此。几乎所有的老人都把产品的质量放在第一位。老年人相对于其他年龄层次的人来说,消费具有更强的稳定性。他们愿意购买经过实践检验的、自己绝对信赖的产品。厂家只有质量严格把关,精益求精,才能赢得挑剔的老年人的青睐,最终赢得他们的心。

2.价格策略

老年用品的定价是一个比较矛盾的问题。一方面,老年消费属于理智型、节俭型的消费,价格因素在购买活动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老年群体的消费能力渐强,而且老年人大都追求长寿,更加注重实用保健,价格因素的影响也有渐弱的趋势。老年用品的价格策略总的原则应该是在保证质量和效用的基础上,采用较低的价格。

3.渠道策略

渠道组织是企业市场营销的重要一环。由于营销渠道的模仿性较弱,适当而良好的营销渠道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企业之竞争就在于营销渠道的建设上,而所谓“适当而良好”的关键仍然在于针对目标顾客的特点来进行设计。例如应以增加老年人的便利条件,尽量接近老年消费者为主线。

另外,电子商务无疑是未来商业的发展方向。虽然中国在这方面的发展至今仍然缓慢,但对于尚未建立的老年人消费市场而言,谁抢滩未来谁就把握了先机。

第4篇:消费市场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市场经济改革;体育消费;影响与对策

进入新时期以来,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在不断发生变化,市场经济改革得到了持续的进行,使得体育消费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我国体育消费的发展环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进程中出现了各种变化,呈现出了新的发展格局与态势,对此也就要求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措施来促进我国体育消费水平的稳步提高。本文将就关于市场经济改革进程中我国体育消费展开研究。

一、体育消费

1.体育消费的概念。所谓体育消费,一般都是指居民的个人消费,是一种为了满足居民个人生活与身心健康要求而消耗的体育劳务产品、体育物质产品以及体育信息产品。在我国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体育正在渗透或者已经渗透到社会大众生活的众多领域中。在消费这个广阔领域中,人们不论是在享受体育服务的过程中还是购买体育产品的过程中,都显现出了一种特有的消费偏好以及生活价值观念,这也就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现象。社会大众的体育消费行为不单单是一种经济行为,体育消费行为发生的消费过程不仅涉及到了经济领域,而且消费主体作为一个社会人,使得体育消费行为的消费主体还与社会阶层和群体的特征以及消费审美取向、消费价值观、消费风俗习惯、消费潮流与时尚等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体育消费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带来的产物,发生体育消费行为的前提是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都基本满足生活需要,然后才会为了追求个体的追求和发展,从而引发一种高层次的生活需要选择,是一种以主观认识体育功能作用的新型消费类型。

2.影响体育消费市场的因素。体育参与者的有效需求以及实际购买能力会对体育消费市场的形成以及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当人们开始将体育产品作为商品来进行消费的时候,也就代表体育开始了市场化的进程。体育市场与体育产品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是由体育消费者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的买方的集合体,而与体育产品之间保持着密切联系的体育市场则是由各种体育经营者以及体育企业构成的卖方的集合体。在体育消费开始被纳入到社会市场体系中的时候,将体育产业作为核心的体育产业以及体育市场也就形成了一个完整全面的体育产业市场系统。在出现体育市场之后,也就表示着人们的体育消费实质上也就是一种人们自主选择的货币选择行为。一般来说,影响体育消费市场的因素有以下几点:首先,收入水平是影响体育消费的最重要因素。市场经济的改革使得我国人们的收入水平持续上涨,因此市场经济改革进程势必会对体育消费产生很大的影响。其次,人们的闲暇时间也是影响体育消费的一个因素。我国实行周40小时工作制,相对来说增加了我国居民的闲暇时间,有助于提高人们参与体育运动实践的积极性。再次,体育设施的开放程度、数量以及消费观念等也会影响到体育消费,在很大程度上对体育消费市场的发展与繁荣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最后,人口数量也会直接决定我国体育消费的实际规模大小,一般来说,人口越多体育消费市场规模就越大,这也意味着我国的潜在体育消费市场十分庞大。

二、市场经济改革进程对体育消费产生的影响

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体育事业更像是一种社会福利事业,国家政府无偿为社会大众提供体育劳务服务,人们的体育消费实行的是一种指令性的运行模式。从本质上来说,这种体育消费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体育消费,在指令性模式下的体育消费更加重视共性与统一,忽略了不同个体具有的差异与个性,无法满足不同人民群众的各个层次的需求。而且这种体育消费非常强调体育具有的政治功能,对于参与体育的群众来说,难以使其参与体育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深层次的激发。显而易见,过去的体育消费是无法满足我国体育市场发展的实际要求的。而在市场经济改革的进程中,改变了计划经济体制下依靠国家和主要运用行政手段来发展体育事业的高度集中体育发展体制,这也是对体育体制进行改革的主要目标。只有建立一个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并且能够满足现代体育运动内在规律的良性体育体制以及运行机制,才能够实现体育消费市场的合理扩大,为体育事业的发展吸引更多的物资支持。而体育消费作为整个体育产业中的一个关键部分,在市场经济改革下,使得原有的体育消费模式发生了本质变化,有助于全面提高我国社会大众的体育消费水平。

三、市场经济改革进程下提高我国居民体育消费水平的对策

1.创新体制,促进体育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在市场经济改革进程中,通过创新体制能够为体育与经济一体化目标的实现创造一个有利的环境。当前,我国现行的经济与体育的宏观管理仍旧采取的是经济与体育相分离分割的体制模式,经济与体育仍旧是作为两个不同的职能模块,由不同的职能部门对其进行管理,导致体育与经济之间有着很大的空隙,两者之间应有的合力十分缺乏。这也就直接导致体育与经济行业中的资源难以得到合理配置,对于资源的开发与流动而言十分不利。对此也就要求要对体制进行创新,建立一个能够促进体育与经济协调稳定发展的体制模式,将两者一体化运作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2.加快体育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产业内部结构加以优化。要想提高我国的体育消费水平,最根本的就是要对体育产业的结构加以调整和优化。在对体育消费市场进行大力发展的同时,还要意识到体育产业内部结构对于体育消费市场的影响,通过调整与优化产业内部结构,对传统的体育产业进行深入改造,同时还要鼓励新型体育行业的合理发展,比如体育咨询、体育信贷、体育旅游、体育传播等。

3.加强体育消费市场机制建设,建立一个完善的体育消费市场体系。首先,要对我国体育消费市场的宏观管理体制加以健全,不断提高与体育消费市场相关制度和政策的透明度与公开度,建立一个完善科学的体育消费市场体系。其次,还要对体育消费市场中存在的部门分割、地区封锁、自我封闭以及行业垄断现象进行深层次的研究,找到存在这些现象的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加快培育一个科学合理的体育消费市场体系。此外,通过加强体育消费市场机制的建设,还能够促进体育消费市场专业化、产业化、高效化与社会化水平的提高。最后还需要注意的是,要将体育产业的行业协会具有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对体育消费市场的秩序以及准入规则加以规范化和标准化,实现体育消费市场的协调健康发展。

4.对大众的体育消费行为舆论加强引导,提高大众体育消费行为的合理性。社会舆论会对大众的体育消费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对此也就要求社会宣传媒体以及体育行政部门要引导大众树立起正确合理的体育消费意识,对人们的体育消费行为加以正确引导,形成一种健康的大众生活审美情趣以及健康的社会精神风貌。同时,为了对社会大众的体育消费行为进行更好的引导,还要求政府相关部门要对此制定并实施相应的行业管理标准与政策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可以通过减税、低税甚至是免税等方法来刺激社会大众的低层次与中层次体育消费,对于一些比较奢侈的体育消费品,可以通过提高其消费税率,对其生产、供给以及消费加以适当限制,并且还可以从中抽取部分税率,将其作为扶持和发展社会大众基本层次体育消费产品的资金支持,这对于繁荣与拓展我国的体育消费市场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形成一个大众化的体育消费行为。

四、结语

综上可知,随着市场经济改革进程的加快,使得我国体育消费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市场经济改革对体育消费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其给原有体育消费体制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对此也就要求我国相关部门要采取相应解决措施,形成一个健康合理的社会体育消费市场。

参考文献:

[1]郭文,黄依柱,朱建伟,王国猛.消费价值观对体质健康突出问题大学生体育消费心理预期与行为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9):86-90.

[2]马卫平,夏漫辉.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中的几个热点问题述略———基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体育学立项课题的分析[J].体育科学,2015,(2):3-13.

[3]邢尊明,周良君.我国地方体育产业引导资金政策实践、配置风险及效率改进———基于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实证调查及分析[J].体育科学,2015,(4):12-21.

[4]陈颇.文化教育程度、国民收入水平与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的实证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分析方法[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5):30-36.

[5]田麦久,孙大光,田雨普,等.中国体育:体育强国的辨析与建设——中国科协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观点摘编[J].体育文化导刊,2009,(8):1-13.

[6]张健,张建华,席繁宏,王厚雷.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水平、结构研究———以西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为例[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67-71.

[7]蔡军,苏明理,许西薇,等.体育健身休闲娱乐业供求现状的调查研究———西安市九区四县体育健身休闲娱乐业供求状况调查[J].中国体育科技,2006,(6):42-46.

第5篇:消费市场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分期;市场成长;建议

1 大学生分期市场现状分析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与金融业的进步,互联网金融已渗透整个社会经济,大学生也逐渐成为网络消费的活跃群体。2014年底,分期乐和趣分期分别获得1亿美元的B轮融资和1亿美元的C轮融资;2015年1月,成立不到一年的爱学贷也顺利完成了4000万美元的A轮融资。

(1)国内大学生分期消费市场容量

自政府不再允许银行为大学生办理信用卡的业务。2014年初,国家政策开始支持互联网金融,学生分期付款的业务在这个时机已经成长为格外庞大的电子商务盘口上嵌入了一个线上虚拟信用卡的角色。即使总目标群体只有5000万的大学生群体也是一个不小的市场容量,并且分期市场为毕业后的大学生群体开放也是发展的必然,通过调查也显示,92%的大学生分期用户表示在毕业步入社会后仍会继续使用这种分期式的消费方式,由此也可以发现大学生分期消费市场具有很高的成长性。

(2)市场现状

据速途研究院:近年的分期平台呈现割据形势,花呗与京东白条分别占总体比重的37% 、 34.3%,再者是分期乐和趣分期,在大学生分期消费比重中分别占比18.5%和7.6%。而在产品消费方面,65.7%的大学生是在购买手机以及其他数码产品时选择分期,同时旅游、学费、服饰等分期消费占据了余下的34.3%。然而在市场不断趋向成熟的过程中,不同的金融服务创新,各种的产品需求还会出现在大学生分期消费市场,对大学生分期市场而言,这是一次机遇也是一场挑战。

2 大学生分期市场的成长

时下校园分期这一片土壤上,初创公司层出不穷,各类金融企业跃跃欲试。尽管这一市场还未得到完全的普及,也没能得到目标群体百分之百的认可,但它的经济创造能力是不可估量的。通过现状我们不难发现,这一新兴市场正在带动一个消费集群。

(1)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2015年中国“互联网+”金融研究报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金融业通过互联网得到了迅速发展,不同的行业都加入其中,据统计2014年中国P2P网贷交易规模达到了2598亿元,涨幅达到75.1%;并且预计2015年该交易规模会超过5000亿元。

(2)大学生分期市场的趋势

通过针对大学生分期消费问题调查发现,在面对自己无法一次负担,而可选择分期消费的情况下,61%的大学生会倾向于选择分期付款进行消费,由此可以发现分期消费是受到大学生认可的。大学生是一个善于接受新事物的群体,且具有集中性的特点,这些特性对校园分期市场的开发极为有利。

3 大学生分期市场的主要问题

(1)金融模式的界定问题

大学生分期平台运作模式虽受到了广泛的质疑,但并未被政府金融监管部门喊停,然而相对较高的利率,还是难以免除其“高利贷”的嫌疑。为更好的开拓市场,分期平台应该让目标群体了解分期的实质,明晰清楚的界定自己的运作模式,以取得大学生群体对模式的认同感,如此才能消除疑虑。

(2)违约风险

大学生虽然是一个易于开发的消费群体,但他们没有自己稳定的经济收入,且没有相应的个人资产,为此向大学生提供信贷消费具有高风险性。与银行借贷不同,分期消费是一种金融投资,缺乏可靠的信用凭据,同时在没有严格资产与信用审核的情况下,这种寄希望于大学生群体素质上的借贷信任蕴含巨大的违约风险。

(3)市场服务的延伸

近年来分期平台崛起迅速,但其服务类别却依旧缺乏创新,数码电子产品分期占据了分期的半壁江山,但市场的拓展依赖于服务产品的多样性,在已有的分期借贷服务基础上,大学生分期需要进一步挖掘消费需求,以活跃整个大学生消费市场,从而使整个市场的服务领域得到延伸。

4 对大学生分期市场成长的建议

(1)把握大学生网络消费的特点

大学生作为网络消费的中坚力量,具有不同于社会其他人群,他们有追求时尚潮流的倾向,有跟进经济形势的消费理念,对于多数产品的消费具有趋同性。同时他们又理财意识单薄,且你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对于分期消费信贷大多认识不足。因此大学生分期不仅要抓住消费心理注重市场的开拓,也要规避不良因素带来的风险确保市场的稳定,一方面引导大学生消费,另一方面建立可靠征信体系和信用数据库控制风险。

(2)消费服务渠道优化

方便快捷的服务有利于得到消费者的青睐,特别是大学生热衷于信息网络,快速、安全尤为重要,为此分期市场的成长需要优化的服务渠道。现阶段大学生分期平台过度依赖下线校园办理业务,其效率受到一定制约,为此开发安全健全的网络金融交易平台,实现通过银行服务达成交易,有助于这一市场的成长,同时有效的控制信贷风险,并且对于未来市场领域的开拓也极为有利。

参考文献:

第6篇:消费市场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 私家车 消费 市场

一、我国及成都汽车市场消费状况

据2007年中国轿车市场研究报告中的结果显示,2006年国内轿车市场全年实现产销388.34万辆和385.65万辆,同比增长40.9%和35.3%,出现了继2002、2003年之后又一次较大幅度的增长,年增长达100万辆。2006年成都市汽车保有量超过161万辆,其中大成都地区私人轿车保有量超过40万辆,每百户居民拥有私人汽车的比例高达22.8%,在全国范围内,成都市小轿车的保有量仅比北京和广州低,位居全国第三,预计到2008年末,成都家用轿车的拥有量将突破60万辆。成都的人均收入以及消费水平都远低于其他很多地区,但汽车消费却是火爆,这种地区收入水平不高,但汽车消费水平高的现象被称为“成都汽车消费现象”。

二、影响成都轿车消费市场因素分析

1.消费者消费观念超前。我国其他城市部分消费者购买轿车讲究价格与档次,却因收入的局限,形成较长的积累期,延缓了轿车市场的消费。成都大部分购车者注重的是拥有轿车后的生活享受,而不是用其品牌价格来标示身价。要买一定要买“好车”“名车”的炫耀性消费行为在成都人看来不值得提倡。由于成都人购车时对轿车的品牌并不太注重,成都街头行驶的也大多是经济型轿车,其中尤以价格低廉、小巧玲珑的奥拓车为最多。这种不盲目攀比高价位、高档次,量力而行,以适当消费享受为主的超前消费观念,既尽快完成了个人消费的释放,也营造出热烈的轿车消费氛围,刺激了更多人的购车欲望,形成了良好的消费循环。

2.宽松的政府消费政策。随着私人购车比例的增加,汽车消费政策对汽车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近年来,在成都汽车消费领域,成都市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思想,设法降低私家车消费门槛,鼓励汽车消费,为百姓营造宽松的用车环境。成都既没有相对于上海、深圳等城市有限制小排量微型轿车在城区限行的规定,也没有像北京那样严格的排放标准,车市极具包容性,因此各种品牌在成都均有自己的生存之地。另外,成都公安部门还简化了用车的繁杂手续,车管所还专门开设了为团体、残疾人等特殊群体以及为偏远地区单位汽车消费者提供上门服务等一系列买车后的便民措施。

3.低廉的用车成本。私车使用费是影响私车消费的重要因素。在经济水平较高的城市中,私车消费不温不火的往往存在高昂的私车使用费,如广州、上海、广州的停车费和上海的路桥费均为全国之冠,而成都的停车费以及路桥费相对则低很多。并且成都消费者在油价高涨时代仍可享受到相对较低的使用成本。这是由于四川拥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以压缩天然气替代常规汽油或柴油作为汽车燃料在成都相当流行。全市CNG汽车已占其公共交通车辆的80%以上,越来越多的私家轿车花费几千元进行了CNG改装。与使用汽油相比,压缩天然气的使用成本还不及前者一半。相对低廉的用车成本大大地刺激了成都私家车消费市场。

4.良好的销售网络。成都本地并没有上海通用、长安福特等实力强劲的生产厂商,硬件上少了在生产环节上与其他城市竞争的优势,但巨大的市场需求使得很多制造厂商把销售网络放在成都,完善的销售网络促进了私家车消费,形成了一个销售的良性循环。此外,成都还建起了西部汽车城、莱克汽车广场等大型卖场,与车市发达地区北京、广州出现的大卖场趋势十分相近。并且,目前成都拥有大大小小的汽车品牌“4S”店达50余家,汽车专业卖场近60家,世界知名豪华轿车授权商也有近10家,大量新的汽车品牌也计划进入成都开店卖车。

三、进一步完善成都私家车消费市场政策建议

尽管成都汽车市场需求十分旺盛,前景看好。但市场本身发展还存在信息不灵、展场档次不高; 经销商众多,市场显得零星分散,从而造成服务不到位、商家恶性竞争等问题,为此笔者提出了以下建议以期进一步完善成都私家车消费市场。

1.组建汽车销售集团,提升市场规模与档次。成都车市拥有与发达地区相同的良好基础和条件,消费市场潜力和土地资源的优势都可以与北京、广州媲美。但要实现与北京、广州同样发达这一目标,就必须首先解决成都汽车市场出现的零星分散问题,使之从从分散走向联合。笔者建议政府可以联合相关部门打造汽车销售集团或汽车销售市场带,规范成都轿车销售市场,提升轿车市场的规模和档次。

2.加快道路停车位等硬件设施建设。成都的私家车消费的火爆导致使得道路停车位等硬件建设跟不上汽车的消费速度。笔者建议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在道路交通建设、城市交通规划、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交通管理水平等方面加大力度,进一步促进汽车市场的消费,同时使私家车在短时间内大幅增加时,也能保证城市交通的有效运转。

3.提升车展层次,扩大轿车形象宣传。经销商应把车展作为刺激成都轿车消费市场的一个重要举措环节,在日益频繁的国内车展中,把握轿车产业发展的规律与潮流,抓住轿车的特色,从汽车的专业化角度开展宣传,通过更加专业化的汽车展览,丰富会展经济,扩大成都私家车消费市场。

参考文献:

第7篇:消费市场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进口家具 消费 经济 发展

北京市家具制造行业进口总体规模偏小。2008年受美国金融风暴的影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有些行业甚至出现了负增长。我国家具产品进出口贸易也由近几年的平均增幅30%左右下降到增幅不足17%。据海关统计,我国家具产品2008年进出口总额达283.89亿美元,同比增长16.63%。其中,出口金额达272.07亿美元,同比增长16.93%;进口金额11.82亿美元,同比增长10.36%。

一、北京市进口家具消费市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品牌意识淡薄,国际标准缺乏

厚利适销才是多数企业应该走的路线,北京进口家具消费市场正逐步迈入品牌竞争。然而大部分的家具厂家仍然处于低价竞争的阶段,竞争形势原始,整个行业还没形成品牌竞争的风气。家具市场的规范化会吸引来越来越多高品质客户,然而此类客户的消费市场对进口产品会设置不同的准入规则,它们常常以不同的认证形式出现。例如:CE, GREENGUARD等。然而,大多数的家具老板没有意认识到开发国外市场要注重健康和环保的意识,未能满足认证所需要的硬性指标,甚至对各种市场所需认证没有任何概念。

(二)诚实信用缺失,消费者权益难以保障

这是一个让消费者头痛的问题。有些原材料概念连卖家自身也得不到明确的答案。实木的概念在国内很模糊,衡量的标准参差不齐。同时以开发国外客户的家具企业电子商务平台主要有阿里巴巴、环球资源以及中国制造。然而,三大平台都存在很多地方让用户有理由去怀疑其诚信,出于对业绩的追求,很多参差不齐的企业都可以充当平台的付费会员,消费者的权益就因此受到威胁,使用者可以在平台上发现很多假信息。

(三)市场秩序混乱

一直以来,“盗版”成为中国家具业一个普遍存在而又难以解决的问题。根据我们的走访,发现几乎每个企业都有被抄袭过的现象,抄袭造成产品的同质化非常严重,产品同质化严重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大量企业在低端产品上的价格恶性竞争。同时,随着家具业的蓬勃发展,北京很多家具大卖场,大商场等如同雨后春笋一般陆续出现,不过销售模式基本一样,都是租赁摊位式地营销或者是工厂直营式的自营店,商场出于对营销业绩的追随,对客户的挑选和管理则不会过多去考虑,因此没有注重细化分工和专业化的分配。最后,进口家具的销售由于过度的分散性竞争,市场透明度差,使各种不正当的竞争行为经常出现。进口家具消费市场不规范没有秩序,使消费者权益很难得到保障。

二、改善北京市进口家具消费市场的建议

(一)找准北京市进口家具的市场定位

目前,国际买家对家具产品的质量、款式、安全等方面越来越挑剔,“时尚”、“环保”等名词已经成为买家们大部分关注的热点,然而产品本身的升级却停滞不前。因而,北京市进口家具市场需要一个新的定位,应该紧紧跟随 着市场的发展趋势,不断往产品里面融入新鲜的元素。努力打造健康,时尚的形象。

(二)通过政府引导改变进口家具消费市场的商贸模式

政府应该要控制好卖场、展览馆的数量,不能让其无节制地复制下去,不要试图让卖场的规模和气派掩盖了行业营销模式落后,创新力严重不足的事实,这样可以避免了很多的资源浪费,从而让资金得到更好的利用。

(三)推出进口家具诚信企业认证措施

目前,市场上流传着各种各样的假认证,包括ISO9001,联合国注册供应商,中国名优产品,甚至是商家自制的认证标志,这些指标对消费者的引导作用已经大大削弱了,消费者想要看清楚厂商的营运能力信誉程度等是很难的,这个时候,我们的工商管理机构以及行业协会可以考虑推出属于本地的新型诚信企业认证,对本土家具企业进行统一标准的强制性评定,对企业的企业素质,经营能力,履约能力,社会信誉等进行分级,并把诚信程度优良的企业名单进行公示。

(四)提高进口家具消费市场法规执行力度

行业里头,企业本身就存在着很多相关的法规,市场上很多的不完善也为人们制造了很多发财的机会,但市场终归是需要秩序去制约的。首先,像阿里巴巴、环球资源、中国制造那样的商务平台应该加强对产品抄袭行为的制约,不然产品信息的审批过程就是一个虚伪的关卡。然后,卖场的管理应该有自己严格的一套方法,应该有一个严格的筛选标准,筛选过后还要进行合理的管理,这样会有利于卖场展开更多的附加服务。最后,企业本身对商以及员工的销售行为也应该有严格的规定,有原则的报价能让消费者更放心地购买,能让企业的形象得到有效的提升。

三、结论

通过对北京市进口家具消费市场现状分析可知北京进口家居消费市场存在着品牌意识淡薄,国际标准缺乏,诚实信用缺失,消费者权益难以保障,市场秩序混乱等问题,并就这些问题对北京进口家居消费市场提出必须先找准自己的市场地位,政府部门通过引导、合理的分配市场资源、提高市场的效率,并且要加大对进口家具市场方面人才培养的投入,把好企业诚信关,从而塑造更健康更优秀的地方品牌形象等解决措施。从而为提升北京市进口家具企业的竞争力,对于提升其整体竞争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而为企业提升其本身竞争力,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李冉、宋维明.政府在家具产业竞争力培养过程中作用的思考[J].中国林业经济,2008(6):44-45

[2] 莫红梅.金融危机下我国家具出口问题分析 [J]. 宏观管理,2009(10):5-7

第8篇:消费市场的现状范文

宠物消费之“热”

宠物消费源自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在这些国家,拥有宠物的家庭比拥有小孩的家庭还要多。与宠物相关的消费多种多样,有宠物繁殖、宠物赛事、宠物主食(如狗猫粮)、宠物零食(狗饼干、肉条)、宠物营养保健品(狗钙片)、宠物医疗、宠物寄养、宠物服装、宠物清洁品、宠物玩具、宠物美容、宠物餐厅、宠物学校、宠物保险、宠物殡葬、宠物侦探等,宠物消费种类可谓是五花八门。

法国是欧洲名副其实的宠物王国。在法国,猫的数量约有780万只,犬的数量约有1070万只。在美国,美国的宠物总数量大约是全国人口总数量的1.3倍,美国人每年在宠物消费上的花费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占全美当年GDP的4%-6%。或许这样的数字让我们感到惊讶,但这恰恰就是当下宠物消费热的有力证明。

随着全球城市化步伐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尤其是紧张忙碌的生活方式,逐渐使人们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生活状态,很多人开始察觉到孤独感、空虚感以及人文环境的复杂性。因此,越来越多的人把宠物视为自己最亲密的伙伴,宠物数量特别是犬、猫数量的快速增加保证了宠物消费市场强劲的发展势头。

中国宠物消费市场现状

同国外品牌巨头相比,国内宠物食品企业最大的差距就是品牌在宠物主人心目中还没有形成无形价值。

一项调查显示,过去10年里中国的宠物数量增长了500%,据北京市公安局的统计,截止到2010年8月,在北京注册的宠物犬的数量就已经超过了92万只,这个数字还不包括没有上户口的犬。目前,中国仅宠物犬的数量已达到1亿只,实际上猫的数量也非常之大。中国的宠物消费市场额在2010年有望达到400亿元人民币。尽管如此,中国的宠物数量远远没有饱和。美国有宠物4亿只,其整体零售业的增长速度是3%,而宠物消费零售市场的增长速度则高达6%。宠物消费其实是一个被很多商人低估和忽略的市场。

国外品牌巨头占据半壁江山

美国玛氏公司全球最大的食品企业之一,号称食品业的“宝洁”。玛氏公司于1995年在中国设立了宠物食品工厂,是最早在中国宠物大众零售渠道和现代零售渠道推广宠物食品的企业。通过多年努力,玛氏公司转变了很多中国宠物主人的消费观,套用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的一句名言,就是“好的公司满足需求,伟大的公司创造市场”。与此同时,玛氏公司在中国建立了科学的信息分析研究系统,以帮助公司更详细地了解目标消费者的状况,其主打品牌宝路、伟嘉、艾伟思、西莎、怡威在当时占据着中国内地宠物食品市场大部分份额。2002年,美国玛氏公司收购了欧洲宠物食品第一品牌法国皇家,帮助其迅速拓展了全球高端宠物食品市场,同时也奠定了玛氏公司在中国宠物食品市场的领先地位。自2004年起,宠物食品污染、渠道价格政策等一系列风波接踵而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和中间商对玛氏公司品牌的信心,致使玛氏公司宠物食品业务有所放缓。此时,在中国市场独立运营的法国皇家、雀巢普瑞纳、宝洁的爱慕思优卡、高露洁的希尔斯等国外品牌迎来了发展的最佳机遇。

早在1994年,法国皇家的产品就进入了中国内地市场。2002年,法国皇家在中国的第一家独资企业“欧誉(上海)宠物食品公司”成立。作为欧洲第一宠物食品品牌,法国皇家的产品非常专一,它针对每一种犬种和每一种宠物的生理状况都会有专属的单品,这为其塑造了宠物食品界专业者的形象,但是法国皇家在中国宠物食品大众零售渠道的市场份额与玛氏公司相比还相差甚远。2004年,法国皇家抓住时机提升传播力,广告宣传频繁出现在业内几个宠物杂志和各种赛事、展会、终端店上,一时间,法国皇家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渐渐超越了玛氏公司旗下的品牌。此时的雀巢普瑞纳同样不甘放弃这绝佳的机遇。

雀巢公司也是全球最大的食品企业之一,l985年收购美国三花公司后,雀巢开始了在全球的宠物食品业务。2001年,雀巢斥资l03亿美元收购了普瑞纳宠物食品,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宠物食品公司之一。2004年,趁着玛氏公司产品质疑声未消以及法国皇家的市场初见成效之时,雀巢开始在中国内地市场启动宠物食品的推广计划。从2004年起,雀巢就在各城市冠名赞助宠物赛事,取代了一直冠名赛事的宝路品牌,并积极参加各种宠物活动和网络活动,迅速使旗下冠能、康多乐、喜跃、妙多乐、珍喜、泰迪几个品牌深入人心。如今,不管是大众零售渠道还是现代零售渠道, 雀巢普瑞纳的几个品牌对于玛氏公司宠物业务的冲击都很大,可是机遇的背后往往面临着更残酷的竞争。

还有几家跨国企业也正在积极探索着中国宠物食品市场,如美国嘉吉、日本优妮佳、美国宝洁、高露洁棕榄、巴西淘淘等。

国内企业奋起直追

近几年,中国宠物食品企业发展极为迅速,从研发、原料控制、生产再到品控,产品综合品质有了很大的提升。产品质量是企业发展的命脉,中国宠物食品企业在产品质量上已经拉近了与国外品牌的距离。同时,在产品外在方面,国内企业的包装也越来越时尚,越来越具备国际化风格。可以说,国内宠物食品企业在材质、美观、人性化上并不亚于国外品牌。

然而同国外品牌巨头相比,国内宠物食品企业最大的差距就是商标或者说品牌在宠物主人心目中还没有形成无形价值,而这种价值源于宠物主人对品牌的一种感觉,“如何能精确的把握消费者的感觉”将成为中国宠物食品企业面对的共同课题。

据国际常规式测算,如果一个国家的人均GDP在3000美元-8000美元,宠物消费市场则会出现高增长态势。目前,中国人均GDP约4000美元,正好处于这个国际常规区间。从玛氏、宝洁、高露洁、雀巢、再到拜耳、嘉吉、辉瑞、优妮佳,如此巨大的市场商机不仅吸引了众多国际知名宠物消费品牌纷纷登陆中国,越来越多的中国投资者也非常看好宠物消费这一巨大的商业机会。以宠物网和宠物消费品连锁零售店为主的乐宠控股于2007年获得联想投资和清科创投的首轮联合投资;阿里巴巴、软银以及IDGVC曾在2009年投资爱狗网千万美元;狗民网也正与风投接洽,拟于2012年登陆创业板。由此可见,中国的宠物消费市场将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开发新品的悲与喜

如果单纯为了短期的业绩盲目开发新品,将有限的资源运用在推广新品上,随之而来的结果很可能是“老品依旧新品暗淡”。

如今的宠物消费市场上,不论是宠物的主食、零食、营养保健品,还是宠物药品、香波、浴液,新产品可谓层出不穷。由于这个行业准入门槛并不高,所以一部分规模小的企业可以用较少的投入来开发新品,也有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依靠新产品支撑每个年度的整体业绩。不管处于什么目的,宠物消费市场新品辈出的现状对于每个企业来说,都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而对于宠物主人们,那可能是一种“眼花缭乱,不知道买哪个好”的别样感受。

作为企业品牌的核心力量,新产品是企业发展乃至生存的根本保证,也是企业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的重要手段。从宠物消费市场营销的角度看,可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只要是目前没有研发或生产出来的、能超越以前产品特点的产品,都是新产品。”具体来说,这种“新产品”可以超越原材料以往的性能,抑或是在产品功能方面有所创新,还可以是突破了产品的使用概念,只要和以前的产品有不同之处,我们都可以称之为新产品。那么,宠物消费企业为什么会热衷于开发新产品呢?

争取领先地位。企业通过在研发、创意上的投入来实现超越同行的目标。近来,在宠物食品行业中发展迅猛的上海诺瑞公司推出了以“汉方”为概念诉求的优本系列中草药处方宠物粮,这是宠物行业中第一个引入“汉方”概念的品牌。“汉方”在中国多应用于医药、养生、化妆品领域,应用在宠物消费市场,优本系列还属于第一个品牌。所以说在这点上,上海诺瑞公司已经超越了同行中以玛氏、雀巢为代表的其他企业。

提升销售业绩。企业在发展了一个阶段后,会感觉原有品牌已趋于成熟,业绩停滞不前,这时,企业就想到用开发新产品来提升业绩的方法。例如, A企业最开始可能是做犬粮的,当犬粮做到一定的规模后感到难以增长时,又决定开发猫粮新品,当猫粮业绩停滞不前时,A企业又会去做宠物零食。最后的结果是,A企业做了很多年后发现,自己没有哪个产品能在行业中出类拔萃,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稍微有一点风吹草动就难以抵挡。

维持企业生存。多数国内宠物消费企业规模较小,研发、生产、营销等环节都不到位,导致产品品质始终上不去,但企业还得继续经营下去,所以新产品开发必须持续。在宠物食品市场上,我们也时常遇到这样的产品,一个包装新颖的宠物粮销售一段时间就不见了踪影,可过几天又会出现一个新牌子。当宠物主人购买了这样的产品给宠物吃了一段时间后,会发现一些异样,下次再去购买时就看不到这个牌子的产品了,随之而来的是另一个或者几个新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新品的频繁更新也是维持企业生存的一个方法,但最终的结果是,企业做了很多年也一直很努力,却始终在原地踏步或是陷入困境。

第9篇:消费市场的现状范文

 

论文摘要: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市场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在分析了农民消费行为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就如何打开农村消费市场,为政府和企业提出了一些建议措施。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至今仍有9亿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0%,农民是我国最大的消费群体,农村消费能力的提升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全局。农村这一庞大的消费市场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应对农村消费市场给予充分的关注,而对农民消费行为的研究恰恰是打开农村消费市场的切入点。 

 

一、农村消费市场的基本现状 

 

农村消费市场稳步发展,但整体消费水平较低,不同地区的消费水平差别较大。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只有30%左右。同时农民消费水平还具有很强的区域性,消费水平基本上是从东部至西部逐步降低的,并且相差水平较大。 

农村消费市场货源充裕,买方市场基本形成,但有些商品不适应农村市场的需要。伴随着一些商品在城市市场的饱和,农村市场成了这些商品的倾销地,但是这些商品却并不符合农户的需要。许多厂家、商家不注重研究农村市场的特点,市场上缺少适合农民消费水平、适合农村消费环境的商品。 

农村市场商品的消费结构正在发生变化,但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农民的消费结构不够合理。主要表现在生存性消费比重较大,发展性、享受性消费比重较低;实物性消费比重较大,服务性消费比重较小;自我服务性消费比重较大,社会服务性消费比重较小。 

农村消费市场体系初步形成,各种流通主体竞争激烈,但市场秩序和市场管理比较混乱。滞后的流通方式和混乱的流通秩序严重阻碍了农村消费品市场的发展,延缓了农村消费品市场化的进程。由于缺乏有力的执行机构和正常的监督,致使假冒伪劣商品泛滥,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也抑制了农民的消费需求。 

 

二、现阶段农民消费行为的特点 

 

消费层次的多元化。相对于城市来讲,农村地区之间消费偏好和消费习惯差异更大,农村内部的消费层次更多。这一方面是因为农民消费行为受地理环境、民族、传统文化等其他非市场因素的影响要比城市居民大,另一方面主要是由于农民之间的收入差别比城市居民之间的收入差别更大。 

自给性消费在农民消费体系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农民的自给性消费虽然不进入消费市场,但对消费市场仍会有一定的影响。当农民收入下降,或者货币性收入相对减少,或者同类及替代消费品市场价格发生变动时,农民就有可能用自给性消费替代货币性消费。这自然就会对消费品市场的需求带来一定的冲击。 

注重商品的实用价值。由于收入水平的限制,农民对价格比较敏感,所以他们在选购商品时,对商品的质量,性能,耐用性和价格要求比较高,而对于产品的品牌、包装以及外观设计方面不是十分的看重,属于消费类型中的“求实消费”。 

消费观念陈旧保守,消费结构不合理。由于农村大部分人口文化素质偏低,再加上受传统自给自足小农经济思想的影响,农村居民消费观念和消费能力与城市居民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具体表现在农民一面是平日里非常节俭,舍不得花钱,另一面则是逢年过节,人情往来,婚丧嫁娶,却不惜花费大量钱财。尤其是在建房消费上,农民往往倾其毕生的积蓄,甚至举债建房。有不少是为争面子相互“攀比”,盲目求高求大,拆了盖,盖了拆。这造成极大的浪费,限制了农村购买力向其它消费品转移。 

 

三、农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农民收入水平低且不稳定。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相比城镇居民来讲低得多。最新统计显示,2006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759元,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仅为3587元。再加上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其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比较弱,农民收入受自然不确定性的影响大,丰年农民收入增加,灾年农民收入减少。这种自然的不确定性导致农民的预期收入不稳定,消费倾向偏低。可见农民的收入水平是制约其消费能力的重要因素。 

农村基础设施落后。近几年来,农村基础设施虽有了较大改善,但与城市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农村基础设施完善与否,不仅直接影响农民收入的提高,而且影响到农民消费需求的增长,制约着农户家庭消费结构的升级换代。目前农村家电普及率与城市相比要落后10年,如彩电的普及率只有城市的一半,电脑更少。但相当一部分农民家庭里没有电视,不是农民买不起,而是相关配套设施不完善,如有的地方电压不稳,或是电视信号不好,要么是电价偏高。再如洗衣机,很多农民没买的主要原因是自来水问题,在农村约有60%的地方还没通上自来水。 

消费环境乱。农村市场秩序和市场管理比较混乱,市场上的经营企业散小、经营品种雷同、商品档次低、业态单一。假冒伪劣产品随处可见,给农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较大危害,致使许多农户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而不敢消费,大大挫伤了农民的消费积极性。据商务部2004年对全国1万户农民进行的问卷调查,75%农民买到过假冒伪劣商品。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落后。目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医疗、卫生、教育、养老等社会保险覆盖范围还不大,我国农村更是处于这一体系的边缘,极大影响到农村居民的消费预期。再加上受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严重滞后于城镇。在农村,上学难、治病难、养老难已是普遍现象。而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医疗服务价格的上涨,农民对未来支出的预期大大增加,进一步降低了农民的即期消费支出。

四、政府和企业如何开拓农村市场 

 

1.政府的对策 

通过加大惠农政策力度,来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农民的消费信心。从根本上讲,农村消费市场的不活跃,主要是由于农民收入水平相对不高,消费能力相对偏低引起的。因此,要想进一步扩大农民的消费,一定要从助农增收这个关键环节入手。所以诸如“取消农业税”这样的惠农政策应该更多些,只有农民的可支配收入增加了,农民的消费规模才会增大。虽然,现在政府在不断地减轻农民负担,但是农村人口的收入相对于城镇人口来说,还是很低的(2006年,中国城镇人口的收入是农村人口收入的3.28倍)。所以,必须给农村人口更有利的发展条件,才能有效缩小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和生活水平差距。为此,政府还可以通过给予面向农村市场的企业一定的税收优惠来让利农户。在企业开发农村市场过程中,通过政府的税收调节作用来让农村人口得到更大的实惠。政府要扶持乡镇企业的发展,乡镇企业在为农民提高就业机会,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劳动收入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农民收入增加了,消费信心也将必然增强。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农民转变消费观念。通过加大政策支持和财政支持来重点解决水、电、路、通讯设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经济较发达、住户相对集中的农村应建自来水厂。农村电网要提高运营质量,降低电价,为更多的彩电、冰箱、空调、洗衣机等家电进入普通农民家庭创造条件。同时要着力改善消费的软环境,净化农村消费市场,鼓励和支持科技和信息下乡,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强化政府对农民的教育和引导,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消费氛围,并对封建迷信、赌博、婚丧事大操大办的不良习惯加以制止。 

加大政府管理力度,规范农村市场秩序,改善消费环境。加强农村市场监管,加大执法力度,防止假冒伪劣产品流入农村,打击欺行霸市、强买强卖等不法行为,打击“损农”、“坑农”、“害农”的虚假违法广告行为,健全农村消费者投诉受理机制,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加快农村市场体系立法工作,清理不合时宜的法律、法规和政策,逐步完善农村市场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农村消费品网络建设。进一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以县城和中心城镇为重点,以村、乡镇为基础积极发展连锁超市、便利店等新型流通业态,通过示范引导、自愿进入的方式,逐步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经营方式,改造和建立标准化的“农家店”,加快形成为农村居民日常生活服务的零售网络终端。 

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社会的经济预期和经济安全是制约人们现期消费的重要因素,要改善经济预期,关键在于完善包括医疗体制改革,社会保险体制改革、养老金制度改革和教育制度改革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增强农民的安全感,为促进消费注入“稳定剂”。农民只有解决了后顾之忧,才能增加即期消费。 

 

2.企业的对策 

以适销对路的商品供应农村市场。一直以来,企业基本上是依据城镇居民的需求来设计产品的。这些产品在款式、功能、价位、操作使用方式及包装、说明、售后服务等方面均同农民的要求有较大的差异。所以销售到农村市场的产品通常是城市市场饱和后产品的简单转移,而不是针对农村市场开发的适合农村需要的产品。进军农村市场的产品一定要针对目标市场的状况,进行相应的产品定位和开发,企业应在深入调查研究农村消费者特定需求的基础上来开发满足农民需要的产品,增强产品对农村市场的适应性。生产企业要重视农村市场的个性特征,在深入进行市场调查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来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 

销往农村的产品应采用低价策略。农民对购买的商品一般要求经济实惠,物美价廉,即“经济实用型”产品。价格往往是农民购买商品时最敏感的因素,农村存在着大量的“求廉型”的消费者,所以企业对销往农村市场的产品应采取低价策略。就食品来说,有资料显示,在我国农村消费者中,虽有74.4%的人会适当考虑食品安全问题,但43.7%的人仍把价格便宜作为购买食品的首选,而城市消费者中选择“价格优先”的仅占8%。 

建立以农村为主的分销渠道。农村的基础设施相对与城市来说是落后的,企业在分销渠道的设计上要更多的下功夫。必须尽快构建适应农村情况和农民购买习惯的消费品流通网络,提高流通效率。农村居民居住的分散且范围广,而农村经销终端多,但规模较小。企业在营销网络的建立时,应调整渠道政策,减少中间环节,或直接采用直销的形式来将城市各店向农村延伸。 

促销策略要符合农民的传统习惯。因为文化素质的原因,农民受电视广告这种声情并茂的促销形式影响较大,而受广播和报纸的影响依次降低,并且他们不喜欢接受过于复杂的广告形式。在广告内容上,应更强调产品的具体性概念,而非抽象性概念。除广告之外,举办一些对农民有益的公共关系活动也是很有效的促销方式。 

完善售后服务。由于农村的地理环境与交通等原因,使得很多商品的售后服务,不能覆盖到农村,这也制约了农民的消费积极性。企业必须从观念上和行动上都给予充分的重视,在农村建立起完备的售后服务网络。 

 

参考文献: 

[1]韩英.取消农业税后农村消费模式变革[j].商业时代,2006,21:11-12. 

[2]孔敏娜.农民消费者群体的心理行为特征及企业营销对策[j].内江科技,2006,6:24-33. 

[3]王长江,王璐.农村市场的营销策略[j].华北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3,3:82-83. 

[4]龚振,荣晓华,刘志超编著.消费者行为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126-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