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感悟范文

感悟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感悟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感悟

第1篇:感悟范文

关键词: 美术感悟 美术欣赏 学生成长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学生好奇心强,喜好新生事物,在教学中教师要因势利导,以趣激学。把生活融入美术,让学生体味美术乐趣,让美术从生活中走来,有目的地将美术问题提炼出来,再将美术知识回归生活,既能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美术,用美术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生活中的美术意识,又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初中美术欣赏教学要与学生的年龄特点相结合,掌握学生的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课本上的几幅画,更是促使他们主动地、独立地欣赏美术作品,学会欣赏,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学生虽然还小,但仍在每天的衣食住行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体验,这些都是无形的课程资源。在教学中,我注意挖掘利用这一资源,这让学生感到熟悉和亲切,从而乐于学习。

一、欣赏中感悟

作为一种审美活动,欣赏往往能够促使人进入一种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从而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让人的视野开阔了,美术欣赏能力也就增强了。

就初中生而言,生活体验较少,有意识记少。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意设计或根据教学需要即兴创编,为美术学习营造一种氛围,让学生觉得画画不累,画画有意思,画画是一种很好“玩”的事,所谓“寓教于乐”

美术欣赏不应只是一味地欣赏,还要让学生在欣赏中有所体会有所感悟,这种体会或感悟是欣赏过程中的一种创造,主要体现在引导学生发掘每件作品特有的突出和感人的地方,并对其进行体验分析。学生只有在欣赏中发挥想象,进行创造性剖析,才能逐渐形成艺术修养和创造性审美能力。

记得有一堂难忘的《角色游戏》课,课前,我头戴自制的脸谱面具随着上课的铃声,摆出舞台上演员的造型,迈着台步“噔、噔、噔、噔”地走上台,模仿戏剧演员喊了一声“上……课……了……”,同学们一下子被吸引。接着又播放了几段精选的戏剧影视片断,同学们瞪着眼看着屏幕中的的表演,情不自禁地站起来模仿各种动作,“咿咿呀呀”地跟着唱起来……这时,你只需要让学生摆一摆他最想画的动作造型,做一做他们感兴趣的水袖、捋须、走碎步、甩发等动作,就可以让他们直接进入绘画的主题。在戏剧音乐声中,他们的作品很自然,也很有创意。

二、在感悟中成长

欣赏是一种信任和肯定。老师的欣赏,就是对学生的信任和肯定,而这正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最大动力。

记得在“重复的魔力”这节课时,我让学生把学过的数学知识渗透在美术教学中,并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背景出发,精心设计了一个活动情景,让不同的学生依据不同的生活背景进行活动。有的学生想到的是中国民间的剪纸――先将一张纸对折,在折痕的一侧剪下一块,打开即可得到一个重复图形的纸片;有的学生想到的是做墨迹――取一张质地较软、吸水性能较好的宣纸,在纸的一侧上滴一滴墨水,将纸打开、铺平,所得图案就是重复图形;有的学生想到的是扎眼――将一张纸对折,用大头针在纸上扎出一个图案,保证每次扎的眼都能扎透每层纸,将纸打开,所得图案必定是重复图案;有的学生干脆对折一张纸,任意撕出一个图案,并猜一猜将纸打开还是不是一双。显然,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生活背景和生活阅历出发,都能得到重复图案。彼此间的交流,实现了他们对重复图本质的理解和认识,大家共享彼此的资源,共同成长。

三、欣赏是一种理解与沟通

教师在欣赏自己学生的同时,肯定也会教学生去欣赏别人。人与人能互相欣赏,还有什么不能沟通的呢?师生之间也能互相欣赏,还有什么不能理解的呢?欣赏是一种美德,学会欣赏,它会让你的生活更有诗意;学会欣赏,它会让你获得精神的享受;学会欣赏,它会使你的身心获得健康。

音乐是人类表达情感、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手段,而在美术欣赏课中教师有机地把音乐和美术结合起来,就能取得图音并茂、声色俱全的效果,进而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培养学生的审美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例如在欣赏俄国画家苏里科夫的作品《近卫军临刑的早晨》时,放上一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让学生自觉地进入某种情景,感受近卫军和他们亲属们的各种情感表现,设身处地地体验画面中近卫军的残酷的命运,产生审美同情,获得艺术作品内层意蕴的领悟和随之而来的审美愉悦、审美想象。

欣赏教学始终贯穿在整个美术教学过程中,欣赏教学也要与绘画实践结合起来,这样就能更好地理解与认识艺术作品,而在欣赏艺术作品之后,他们就可以将作品的精华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从而获得美的体验。

欣赏并不神奇,学会欣赏也不需要多么高深的艺术水平。只要你稍加留意,就会发现日常生活中可供欣赏的客体随处都是。一花一草,一件工艺品,一个鱼缸……只要我们静下心来好好欣赏,每一个都有它的精彩之处。读书是欣赏,听音乐是欣赏,看电视节目是欣赏,走出家门去领略大自然的美好景色同样也是欣赏。在美术教育中,光是让孩子感受美、体验美那时远远不够的,让学生用美的心灵去激发美的行为才是最终的目的。

就像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所说:“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所以我们要解放学生的大脑,让他们自由地去思考;解放学生的眼睛,让他们仔细地去观察;解放学生的耳朵,让他们安静地去聆听;解放学生的手脚,让他们放松地去实践。欣赏,从学生发展来说,是潜能的开发、精神的唤醒、内心的敞亮、独特性的彰显和主体性的弘扬。

参考文献:

[1]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

[2]中学美术教材教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2篇:感悟范文

我喜欢听音乐,在音乐中释放自己,于是在那一刻,我懂得了感悟,感悟身边的美

夏夜的繁星高高地挂在一望无际的天空中。它们快乐地向人们诉说着一个又一个古老而又美丽的传说。宁静的夜里,有星星陪伴,任何烦恼、孤独便都销声匿迹了。

星空,真美!

秋日的余晖投下了一个个俏丽的影儿,树叶儿便像一枚小舟,在空中翩然起舞,时而盘旋,时而上下纷飞,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尽情地演绎自己的美丽,给自己的生命乐章谱写最动人的一曲!

落叶,真美!

冬天的黄昏也毫无保留地展示出绚丽的光彩。那一抹夕阳,悠悠地流露出离愁的忧伤。游子们也会在这一刻留下美丽的惆怅。“夕阳西下,段肠人在天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乍看这夕阳中不时地坦露出淡淡的离愁,但也掩饰不住它们永恒的美好。

夕阳,真美!

第3篇:感悟范文

读庄子,读到的是空灵的澄净,心如澄澈秋水,行若不系之舟,他甘愿做一棵守护月亮的树,他甘愿“曳尾于途泥”,为的是守护那纯净的心灵之树。

读李白,读到的是潇洒与不羁。“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篷蒿人”铸就了他的豪迈与飘逸。“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激荡着他的自信与博大。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读司马迁,读到的是刚直与坚韧。面对残酷的刑罚,面对众人的嘲笑,他没有屈服,他依旧屹立在历史的巅峰上。“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刚正不阿,留作正气满乾坤;幽怨忧愤,著成信史照尘寰。正是太史公的凛然正气,才能使得他站在人生的高峰上呼啸:“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读李清照,读到的是凄婉与哀伤。“花自飘零水自流”是怎样的一丝惆怅。“梧桐更兼细雨”是怎样的一缕忧伤。“生当人杰,死亦为鬼雄”是怎样的一种悲壮。“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又是怎样的一帘断肠。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品读苏武,读出的是忠诚,悟出的是伟岸。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品读谭嗣同,读出的是正气,悟出的是坚韧。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品读林妹妹,读到的是“半卷湘帘半掩门”的羞涩,读到的是“口齿噙香对月吟”的凄美,悟到的是“严寒霜剑刀相逼”的绝望,悟到的是“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花侬知谁”的愁怨。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品读三毛,读到的是深处大漠却热爱生活的乐观爽朗。读到的是怀抱天堂鸟笑意盈盈的脸庞。悟到的却是快乐的心底里深入骨髓的忧伤。悟到的却是痛失爱人后弥漫在生命中的绝望。

读书是感悟,读人更是感悟,感是“举手长劳劳,两情同依依”的微笑,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彷徨,悟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朦胧,是“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的慨叹!

漫漫人生长路,在悠然的午后时光感动,在静谧的的午夜时分流泪,在微明的晨光熹微中彻悟,不失为美丽。

第4篇:感悟范文

只是我们不懂生活

不是幸福太少

只是我们不懂把握

现实的生活中没有完美的人生

正如历史的舞台上没有纯粹的喜剧

对于失去的一切不要悲哀

因为它们还存在于未来

对于未来的一切不要等待

因为他们正起步于现在

解决问题的钥匙

就在自己手中

不打开门

你永远只能躲在房间里走不出来

感悟(二)

林中的树木

为获得更多的阳光而变的修长

振翅的雄鹰

为获得更多的猎物在云端翱翔

为了给孩子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孟母曾三迁其家

为了学习文化知识

古人曾系发于梁

为了所谓的未来

我们需要的是自强

感悟(三)

丰富人生

竞争是一种综合实力

拒绝惰性

平庸是最大的顽敌

勤于思考

脑筋开阔才会柳暗花明

积极进取

不进则退是千古铁律

独立自主

个性是你的独特招牌

控制情绪

不要自己掀翻自己的船

善待别人

永远等于善待自己

果断行事

优柔寡断的结果总是两手空空

随机应变

巧抓天赐良机

训练口才

让人更快的了解你

提出问题

不懂就问是成功的前奏

确定目标

选择好自己成功的方法

说到做到

诚信是你处世筹码

最后希望大家明白自己的人生就在自己手中

第5篇:感悟范文

那么,立意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呢?作者不同,文章不同,主旨不同,其立意过程自然也不同,然而,文章立意有无共同的规律可以遵循呢?如果有,这个共同规律是什么?试以《成长的感觉》一文为例,透视它的立意过程,或可举一反三,给我们一些启示。

文章如下:

事情经过了就不可能更改,走回头路是不可能的,就像岁月不会回头,河水不可能逆流而行一样。“一切都可以从头再来”,只能是安徒生式的童话。

那年春天,我转学到了光明小学,一系列的挫折,使我害怕了,后悔了。我真希望当初别转学,希望回到以前的那个班。我害怕上学,害怕与别人交流。期末考试,我一下子考砸了,妈妈哭了,老师告状,我挨了打。

我不再沉浸在回忆童年美好时光了,我仿佛懂事了。那时我想:转学时的春天已经过去了,再不会向我走来;那个令我痛苦、羞辱的夏天也已经过去了,不会再向我走来。金色的秋天来了,我就不会再让它溜走。

那个六年级的秋天,我好像变了一个人,连我自己都感到了这种变化是那样有力量,仿佛身上的每一块儿肌肉都在变大变壮,甚至身高都一下子高了五六厘米。

我不再考虑别人,考虑老师,考虑环境,我只考虑自己的学习。

只在一瞬间,一个人就可以长大。我觉得我的长大就在那一瞬间,就在老师告状、父亲耳光后的一瞬间。当然我应该感谢老师的告状,感谢父亲的耳光。

如果说以前我还恨什么人的话,那时,我不恨老师、父母,不恨任何人、不恨转学。我只恨自己,当初为什么没有毅力,没有勇气,为什么不坚强!

一个人应该受点挫折,应该遍尝这人世间的辛酸苦乐,要不,这个人是残缺的。就像没有见过下雪的人,是不懂得洁白的;没有到过沙漠的人,是不懂得饥渴的;没有跌倒过的人,是不懂得站起来所需要的勇气和力量是那么重要的!

把挫折留给生命吧,

就像

把泪留给海风留给帆!

“要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成长的感觉可能就是这样的迅猛,让自己也让大人吃惊!

文章写的是“感觉”,什么是“感觉”?感觉就是人对周边世事人情的感知,是一种由感官而引起的心理反应。感觉不同于感受。感受只是被动地接受,而感觉,除了被动接受,还有主动反应。“觉”已有辨识的意思,这种辨识是文章立意的开始,也是深化立意的基础。

人无时无刻不在接受外界的“刺激”,通过感官,获取信息。其中有些感受,经历了也就过去了,没有留下什么印痕,而有些感受则留了下来,并引发思考,挥之不去,越印越深,乃至逐渐形成一种思想认识,由“受”而“觉”,产生思想的萌芽,“意”亦在其中矣。重视“感觉”是立意的第一步。

《成长的感觉》一文是从儿时一次“转学”受挫写起的,“害怕”“后悔”“挨打”是最初的感受。而这个“感受”是刻骨铭心的。这次“挫折”逼“我”奋起,由“感受”而“感觉”,我仿佛懂事了,“挫折”的激励意义由此领悟。这是由懵懂到醒悟的变化。这种变化产生了巨大的动力,正如作者说,“我好像变了一个人,连我自己都感到了这种变化是那样有力量”。

诚然,从认识的深度说,“感觉”仍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带有很大的感性成分。而本文所说的“感觉”,其立意已延伸到“感悟”阶段。文章对“挫折”意义的认识不止于对儿时受挫的回忆,而是在更广泛意义上对“挫折”完善人生磨炼价值的认定。作者说:“一个人应该受点挫折,应该遍尝这人世间的辛酸苦乐,要不,这个人是残缺的。”这是对挫折“意义”的理性概括,最终确立了文章主旨的高度。应该说,作者此时为青少年,对于“成长”的感情尚在深化之中,文章以“感觉”名之,虽不无自谦之意,倒也是实话实说,如此自我评价也是恰当的。

由此,我们可以归纳:“感受”――“感觉”――“感悟”正是这篇文章的立意过程。推而论之,《成长的感觉》如此,其他文章也是如此。这一立意过程具有普遍性意义。从感受出发,由“感觉”而“感悟”,这是文章立意共有的通道。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强调“立意”在感受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并不意味可以弱化结构和语言在文章中的作用。内容和形式两者相辅相成,语气形式不仅有表达内容的功用,而且在表达中还能生成内容,促进内容的深化,这就是形式对内容的反作用。例如,本文行文多处引用名人名言,古今诗句,恰如其分,引人联想,起着丰富并延伸文章立意的效果。引用诗句“把挫折留给生命吧,/就像/把泪留给海/风留给帆!”把“挫折”的两重性形象地展示出来(“泪”和“帆”),这与作者表达的“成长”情怀极为切合。“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以新竹拔节作比,与成长中的青少年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气韵相通,这些精彩的引用无疑地大大充实了文章的思想内涵。

第6篇:感悟范文

这里所叙说的支离片段,虽是从梦中拾来,却也好似如大多数人的平常心态。

那是在,仿佛是在红尘之外,每个人都可能到达的去处,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去处。低矮的土墙外,一望无际的麦田散发着幽香。将近二十年前的碎发,映衬的嫩嫩的脸没有改变。微笑一改往日,那日婉然飘忽的身段,将一夜通宵的字眼滑落,所谓的情感变成永远的记忆。现在过得如何,不得而知。只是数天前在街上的偶遇,大模样没有改变,还是那走势,还是那种擦肩而过。现在又走得这样近,仿佛身为一家,却又似从二十年前开始。

忽然又转换了场景,自己仿佛端着菜盘进了一间小厨房,随后飘至的身影忽地把门反锁,眼角的泪哗哗而出。那种委屈已经淋漓尽致:为什么不理我!为什么那么冷漠!自己已经记不清说没说话,也不知道该如何安慰。接着就相约往深夜似的田园走去。一路相拥,自己的那份呆滞可想而知。她又跑向了前方,自己在一座院落里找到了她。她正在一个压井前洗衣服,旁边坐着一位慈祥的老太太,笑眯眯的看着我们幸福的样子。她打着赤脚从水里出来,向我走来。自己的故事在将近黎明的时候忽然结尾,开始细细品味那仍在流淌的余韵。

人生在世,都不是没有感情的人。这里所说的感情,在每个人情窦初开的时刻有所遭遇时会刻骨铭心。那里的身影,那种笑容,那种历经时光抛却羞涩略显放荡的举止,是不是世俗所说的初情的表现?所有的描述都不是那么细腻,因为只是在勾勒大致的感觉。人的感情是丰富的,丰富得足以理智地对待情感,足以现实地安排生活,足以超脱和升华人世间最纯真最原创的想念。

第7篇:感悟范文

上海师大文馨楼,有一种别样的诗意与期许。我带着一颗真诚而渴望的心,怀揣一份美好而执著的梦,狂风暴雨之后,我们开始了为期30天的上海异地取经之旅,开始了重庆市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班第二阶段的学习。

在上海的每一天,我学习着,思考着,收获着,充实着,感动着,快乐着――

一、专家引领、思想蜕变,掌声为智者而鼓

培训期间,我们有幸聆听了许多著名专家教授的精彩讲座。专家的教育教学理念、人格魅力和治学精神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

吴忠豪教授的讲座,让我懂得了语文课是教语文,不是教课文,应以本体性教学内容为主要目标,围绕本体性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过程。吴教授所讲的《课改,路在何方?――语文课程改革的思考》这一系列专业性极强的讲座,让我们长了见识,使我们明白语文课不只要注重理解,还更应关注表达。

吴忠豪教授对课程改革的思考给了我们很多启发,语文本体论更是对现有语文教学现状的种种弊端,提供了学理上的佐证。不管是观课评教的思维模式及具体的操作方法,还是实际课堂教学中课程改革方向的准确定位等都需要我们在已有的认知上重新建构新的认知,这就要求我们有新的态度:学习的态度,挑战自我的态度。

李海林教授所讲的《专业的听评课――类型、内容、流程与方式》。李海林教授深刻犀利的观点、时不时的冷幽默、极具专业的分析,给我们评课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和专业指导;李海林教授的讲座,让我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目前所处的位置――进入教学高原期。我开始思考:自己应如何规划今后的人生目标、教育教学目标,快速进入第二次发展期?

见识决定了我们学习的态度,专业的人才要有专业的能力。观课评教,作为语文教师的专业技能之一,对我们有一定的专业要求。听了李海林教授的讲座,我们对观课评教有了新的认识,其类型、内容、框架模式都给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名师课堂、实践引领,眼泪为先行者而流

在上海的一个月里,我们走进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名师们的教学课堂:蒋军晶、周益民、茹茉莉、岳乃红――领略了他们的教学风采。他们先进的教学理念,新颖的教学设计,扎实的教学功底,真实朴实的教学风格及游刃有余的驾驭课堂的能力令人叹服!

贾志敏老师执教的《爸爸的老师》一课,真实朴实,对学生语文基本功的训练扎实到位。最让我们感动的是已年过古稀,体弱多病的贾老师对孩子的关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及那份强烈的责任感!听完他的教育故事,我流泪了,“大师兄”的故事由此定格在同学的脑海,在文馨楼里流传。

有幸之余,我们观摩了特级教师蒋军晶执教的示范课《祖父的园子》。蒋老师的课,无论是导入,还是重点部分的研读学习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蒋老师对文本解读深入细致,对学情、对教学目标把握准确到位,教学环节的安排有序清晰……师生体验式教学活动,让学生兴致盎然,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四年级的孩子学习这篇人教版五年级的课文,教学效果却如此之好,确实让我们赞叹不已、深受启发。

三、集体备课、思想碰撞,争执为蜕变而发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集体备课,虽然我们各执己见,常常互不相让,甚而还有小的所谓的“矛盾”与摩擦,但我们在思想碰撞中开始了真正的反思和升华。

集体备课让我从其他教师身上学到不少东西,会使我在课堂教学中少走弯路。每当我迷茫时,我就会不由自主地回头看看,虚心向同伴学习,互相帮助、研讨、交流,最后达成共识,找到方向。

对比以后的教学,集体备课还会使我们从繁重的写教案烦恼中走出来,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从事读书学习,钻研教材。

第8篇:感悟范文

时间从我们的身边悄悄溜走,你知道吗?

许多人都有类似的想法:在我们拥有的生命长河中,一分钟是那么的短暂和渺小,我们生活的每一天就有1440分钟供我们享用。我们可以用一分钟欣赏风景、聆听音乐、咀嚼巧克力、闭目养神……这样看来一分钟是何其短暂,真的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当我们重新审视一分钟时,会发现它有别样的意义:田径场上的一分钟,意味着奖牌的归属;考场上的一分钟,意味着距离分数线差距的多或少;火车站上的一分钟,意味着我们能否登上回家的列车,尽快见到我们的父母、亲人……这样看来一分钟真的很有用。

如此重要的一分钟,在生活中比比皆是:火箭升空的一分钟,可以再次确定此次升空的安全;手术台上的一分钟,医生可以帮助病人度过生命的难关;犯罪现场的一分钟,可以帮助警务人员找到线索,早日破案……这样的一分钟,不禁让我们产生了无限的景仰和尊重。

看来每一个短短的一分钟,也应该认真规划和把握。

而我却觉得时间的逝去是美好而又痛苦的。

我走过了十三年的人生之路,很多美好的记忆似乎都成了依稀存在过的场景,时光让我感到孤独和冰冷。

第9篇:感悟范文

骑车感悟

今天上午,老爸拿着自行车去楼下的操场教我学自行车。

到了操场,老爸把自行车放在地上,让我骑上去,说在后面推我一下。我骑上去,老爸教我:“把脚踏抬高,然后用力踩下去!”我将脚踏抬高,左脚用力一踩,老爸在后面边推边跑,我还没找到感觉,车把一歪开进了水坑里,扑了老爸一裤子水。老爸教我说:“先把踏脚抬到一半多一点,然后不管什么脚都可以,只要用力踩下去,而且必须要有速度,没速度就会停下来,你试试,按我的话去做!”我又重新坐上去,按刚才老爸讲的话做,还真的,我骑起来了!老爸在旁边叫:“很好!这不是会骑了吗!”我也突然觉的很容易,可是新的问题又来了:我骑的时候,车把老是歪,我就往车把歪的地方的反方向转,差点没摔死,我想:没关系,再来一次!我又骑上车,还是像刚才那样做,结果车子撞到升旗台下面的台阶上了,我两手摸了一手水,老爸走过来说:“还有,骑的时候,车子往哪边歪车把就往哪边歪,这样才不会倒!”我又摆好车子按老爸前面两次说的做,嘿!还真的,我骑的麻利起来了,我一边哼着歌一边骑,可不到一会小问题又出现了,我骑的时候,拐错方向了,向墙撞去,我连忙按住刹车,可忙不过来,手一下子不灵活,没刹好,只好把脚放下撮着地面停下,老爸又教我说:“你这样握车把绝对不对,要把食指和中指握住刹车竿,这样才算正确!”我又按老爸那几招来,这会儿,我没什么问题了。可那老爸给我“创造”了问题:把两块石头有一段距离的放在一条线上,叫我从中间穿过,我想:这有什么难的,看我一下就可以穿过去了!我瞄准目标,脚用力一踩,车子开过去,可车子不听我的“命令”,偏偏往左边一直拐,害的我骑了一圈一圈又一圈,才进了两次,第三次还没进呢,老爸又给我加大了难度,叫我要连续的骑一圈进这两块石头中间,我想:“哎呀妈!难度又大了!恭敬不如从命,我骑!”我坐上车,骑了好几圈没有一次进,而且屁股都坐痛了,手都磨出泡了,都破皮了,老爸说:“不错,练的不错,改天再练,回去吧!”我扶着车回去了。

从这件事我懂得了:做什么事只要心到了,什么都能学会!

其实,骑车很简单,只需脚用力往下一踩、手握紧刹车竿和车把、人保持好速度,就可以前进,可是,重要的是在于你的发挥。只要你发挥好,不管任何弯都可以绕过去;只要你发挥好,不管任何难关都可以闯过去。如果你不会骑,就请打开此文,跟着我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