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会计专业实训总结范文

会计专业实训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会计专业实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会计专业实训总结

第1篇:会计专业实训总结范文

在普通院校中,实验课程大多都采取集中授课方式,但授课时间的安排情况却错综复杂,有的效仿公办院校采用实习周或小学期,但大多是采用周末集中上课和学生平时的自习时间来上实验类课程。特别是像ERP沙盘等实验类课程的安排一直是普通院校头疼的难题。根据目前普通院校现有的教学体制,这类课程大多只能安排在周末集中上课和学生平时的自习时间来上,但这样会在师生之间会造成一系列的不良影响。一是占用教师过多的休息时间,教师的劳动强度加大;二是占用了学生的周末和自习时间,学生心里不乐意,自然会影响到教师的评教成绩,也就会影响到教师的考核奖金。而在普通院校中,一般上实验课的教师大多是担任两门以上课程,工作量加大,但又得不到合理的对待,自然心情就会郁闷。长此以往,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一)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差目前绝大多数民办高校的会计教师都比较年轻,大多是从学校毕业后又直接分配到学校任教,缺乏会计实践经验,未曾亲身经历企业具体的会计业务操作环境,到企业锻炼也仅是参观或旁观者。多数“双师型”教师也仅是“双证型”教师,真正既有会计理论教学经验又有会计实务工作经历的教师凤毛麟角,故大多数从事会计实践教学的教师缺乏实践指导经验,在教授模拟实验过程中也只能靠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来进行实验指导,与实际会计业务情景相差甚远,致使“实验”成为名副其实的纸上谈兵,很难达到预期的实践效果。

(二)实践教学内容简单大多数普通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较简单,涉及面较窄,缺乏特色和创新。由于自身发展条件的限制,普通院校会计专业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不能根据社会需求及时更新内容,实践教学缺乏运用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进行不同行业会计实务的适应能力训练,很难培养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和激发学生运用各种方法创造性地分析复杂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走出社会难以很快适应工作岗位。目前大多普通院校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方法较落后,基本是手工模拟企业经营或用会计核算软件模拟和操作传统的手工会计业务,教学情景与实际会计业务环境尚有较大差别。师资力量薄弱、教学内容简单、缺乏经费投入等问题。

(三)缺乏综合考评体系由于普通院校的教学体制还不完善,教学计划每学年都在不断地调整,实践教学的完整的综合考评体系需要不断的磨合。作者所在院校的比较重视实践教学,秉承教育部重视实践教学的精神,不断地在增加实践类课程,但每增加一门实践课程,其考核体系就需要调整,就需要上签呈文件让领导部门核批,非常麻烦,也给各院系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据作者调查周边兄弟院校的情况大同小异。究其原因,就在于普通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缺乏完整的综合考评体系。

二、普通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一)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多年的教育经验证明,会计学教育的生命力在于其实践性,而且随着会计信息化的发展,社会各行各业对实用型、创新型会计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普通院校的学生大都家庭条件比较优越,阅历浅、社会常识、生活经验都很欠缺,自我控制和自我监控能力较差,如一味地采取灌输式、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式,教学效果肯定不理想,更何况普通院校会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都直接从事会计实务工作。因此,普通院校必须对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引起相应的重视,对其进行有效的改革,提高实践教学在会计专业教学体系中所占比重,建立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这里,作者根据多年的会计实践教学经验,提出了抓好“一个中心”,搞好“两个课堂”,实现“四级递进式实训”教学模式,以期在会计实践教学方面有所突破与创新。(1)“一个中心”,即以实践教学为中心。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脱离了实践,其理论是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因此,各普通院校要保证会计实践教学的质量,培养合格的会计应用型、实践型人才,就必须要提高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地位,以实践教学为中心,形成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即强调通过模拟企业经营环境的物理和电子沙盘软件,通过实践与实验来理解理论知识与基本概念,来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2)“两个课堂”,即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两个课堂。针对学生社会实践环节严重缺乏这一现状,大多普通院校都在积极探索行而有效的校内实训形式,建立了手工核算实验室、会计电算化实验室、ERP沙盘实验室等,力求将学生的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充分体现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创新性和实践性。但民办高校的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很不理想。如果要保障“两个课堂”的成功实施,建议提供学生专业实习机会,增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编制适合自己的特色实训教材。另外,会计系(学院)中应有专门人员负责实践教学工作的组织和安排;在人才培养、工作量计算等环节,实践教学应当与理论教学有同等重要的地位。首先,增加学生专业实习机会。由学校出面安排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实习基金,带领学生到机关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参观,让学生切实了解专业知识在社会各行业的应用情况,真实感受社会对会计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通过了解社会,加上初步专业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带着理解与收获去感受会计与财务管理专业领域的现实状况,对会计行业有初步与大体上的认识,也为以后的学习方向和会计生涯规划打开思路。其次,增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増强校外实验、实习基地建设,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是普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突出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普通院校实践教学的教师往往采用仿真资料,但再仿真的资料,也只是仿真而已。学生在一旦接触到实际业务,仍是一筹莫展。针对这一情况,普通院校应增强校外实习基地方面的建设,方便让会计专业学生在毕业前夕进行顶岗实习,这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实训阶段,也能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得到真正相关的工作经验。这样,不但能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及社会交际、与人团结协作、语言表达等技能。最后,编制适合自己的特色实训教材。选择合适的实训教材,一直是普通院校关注的问题,也是一个迫在眉睫问题。这和普通院校发展历史短,积淀不多,是有着直接联系的,一般都是选取由公办高校教师编写的,但这些教材一般情况下不太适合普通院校的教学培养目标。因此普通院校应鼓励会计本专业教师根据社会需求和自己学生特点自主开发实训教材,以保证每个实践环节有实用的教材,且随着实践内容和设施的更新而不断修订完善。同时引进国内外优秀的教材,结合自己的特色对教材进行的编写,重新整合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培养的关系,使培养目标落到实处。目前,作者所在学院的ERP沙盘实验课,就是采用了自己专业教师编写的实训报告手册,进行授课;但为了更有效地达到实训效果,相关领导已组织了一批骨干教师,正精心编制ERP综合实训教程。(3)“四级递进式实训”教学模式。只有独具优势、富有特色的专业才能使民办高校培养的学生获得社会的认可。若想突出实践教学方面的专业特色,可以考虑尝试建立并实施实践教学的“四级递进式实训”教学模式。即随课分散实训、分课综合实训、专业综合实训、岗位实习等四级实训教学体系。这四级实训教学体系分层递增,是一种新型的、创新型的实践教学体系。一是随课分散实训。结合会计专业开设的大部分课程应安排在课堂内进行分散实训,如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税法、会计电算化、审计等课程。目前作者所在学院会计系的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课程已采取了随课分散实训。随课分散实训可以培养学生的单项技能。如《会计电算化》课程中可针对总账子系统、UFO报表系统、工资子系统、固定资产、应收款和应付款等管理子系统等进行的单项实训。二是分课综合实训。分课综合实训可培养学生岗位的专业职业技能。分课综合实训是针对会计核心类专业课程在该门课程结束之后进行的系统实训,如基础会计课程之后可安排为期2-3天的实训、财务会计课程之后可安排为期一周的财务会计实训。作者所在院校会计系的基础会计采用就是4+1的教学形式,即大约一学期安排18个课时进行实训,目的就在于让初入会计大门的学生,对会计有一个更为直观、形象的认识和把握。三是专业综合实训。专业综合实训是在会计专业学生全部课程结束之后,到单位岗位实习之前进行的一次专业综合实训。专业综合实训培养学生综合职业技能,时间可安排两周,大约54个课时。在此阶段,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则为学生设计实训情境,组织、督导、考核学生的实训活动,包括财务与会计一体化综合业务实训(前面手工核算实训,后面会计电算化实训)、ERP沙盘综合模拟实训等会计专业技能训练(其内容涵盖市场营销学、管理学、系统学、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报表分析、财务管理等)。四是岗位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岗位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通常安排在大学本科四年的最后一个学期,也是长期以来各高校都在进行的一个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岗位工作技能;毕业论文设计,学生一般结合社会实践和岗位实习,进行撰写,进而提高理论水平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五是尝试实习周,合理安排实验课程授课时间。真心希望普通院校能借鉴其他高校的成功做法:比如北京交通大学是每学期安排的有“小学期周”,实验课程就安排在“小学期周”集中上课;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是每学期安排“三周实习周”,集中上实验课或有特殊要求的课程。如作者所在学院会计系在未来5年规划中拟提出具体实施措施:安排两周的实习周。压缩学院的期末考试时间,两周改为一周;再压缩平时上课时间一周。实习周可以安排在每学期期末考试结束后,这样学生心理负担较小,教学效果会更好。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普通院校会计专业若想办出自己的特色,就必须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其教师却缺乏实践经验,这无疑成为制约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发展的最重要瓶颈。故其应想方设法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否则实践教学的改革谈何容易。要立足自有,挖掘内部资源。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安排本校青年骨干教师“走出去”,到会计师事务所、企业进行专业培训、顶岗锻炼或担任兼职会计,使他们及时了解会计实务的发展情况,在为社会提供专业服务的同时,也可以切实地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技能水平,提高他们相应的实践教学能力,这样民办高校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才会更丰富多彩,才会更和社会接轨。要拓展实践教学的新思路,力争外援。普通院校可从企业聘请有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具备会计师及以上职称的高级财会人员对学校教师进行师资培训,也可外聘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对学生进行实践指导,从而拉近实践教学与实际的距离;学校也可聘请企业相关专家作为长期兼职实习指导教师,制订校企合作计划,落实相关管理制度,真正建立起长期校企合作关系。普通院校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不应仅仅针对于会计专业实践能力,对于主要核心课程除了安排随课分散实训,还应某课程结束之后单独进行集中性综合实训,在所有专业课结束以后在岗位实习之前进行一些专业综合技能训练,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普通院校在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应注意拓宽专业界限,培养学生对于相关领域知识的拓宽,如组织学生进行企业经营模拟,撰写企业创业计划书等。如作者所在学院开设了ERP沙盘综合实训和创业模拟实训课程,在这些实训的过程中可以加强培训学生拓展知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普通院校在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身体体能、团队协作和社会交际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以缓冲学生从校园到社会的不适应期限。

(三)探索新的教学方法(1)基于体验的研究型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是将“企业搬进课堂”,由教师设计一个体验场景,提供一个企业经营的仿真环境,让学生亲身体验企业经营活动与企业资源计划的具体内容,最后教师点评与总结。比如ERP沙盘实训课程就应该采用这种方法。详见图(1)。(2)基于问题的研究型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就是“问题教学法”,由教师使用问题引出讲授的内容,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比较好的掌握了知识难点,最后也是由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如创业模拟实训课程可以这种采用这种教学方法。详见图(2)。根据实践教学的经验,作者认为以下两种教学方法的结合非常适合普通院校目前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以“问题”、“体验”为核心以“创业”为导向,将“企业”、“市场”搬进教室,寓教于做、寓教于惑、寓教于乐。

(四)建立综合考评体系为了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要建立综合考评体系,考核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综合考评体系必须贯穿整个大学四年的成绩中,贯穿到“四级递进式实训”教学模式中。综合考评体系需要考虑课内实践考核、综合实训考核、社会实践考核和毕业论文设计等四方面内容。在考核体系中,必须注意以过程为中心,注重学生平时学习的效果以及团队的合作精神,少用或不用卷面考试,设计根据学习与实践过程综合打分的考核体系。及时更新设备,创建高起点、现代化的实验室是搞好实践教学的重要保障和措施,即要多建立现代化的会计专业模拟实验室,实验室要配备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施,以期满足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需求。

三、结语

第2篇:会计专业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会计专业 教学 问题及策略

在会计专业教学当中,知识面以及教育专业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如今的会计教学普遍存在重视度较低的问题,其教学方法与训练方式都相对较为老旧,教学效果往往呈现许多的弊端。当前许多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对固定的会计工作方式有厌倦情绪。对此,就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改善这种现状,培养学生的会计专业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技能培养主动性,改善会计专业教学质量。

一、当前会计专业教育的现状以及主要的问题

会计专业是社会上的重要行业之一,其教学意义不言而喻。同时,会计教学就必须经过长期的练习与实践,熟练地适应会计计算步骤。然而普遍专业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方案中,许多都无法均匀分布专业教学内容。对于会计教师而言,在设计教学步骤的过程中,需要设计整个专业教学阶段所涉及的会计教学内容,并将整个训练步骤与目标进行梳理,并且要落实到每一个阶段、每一堂课的训练要点与重点中。许多教师在会计专业初期所涉及的教学计划只是笼统的定制了一个会计专业教学计划,对于会计教学意义而言,更是一点而过,少数甚至没有提及。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也不会涉及到会计内容,造成会计练习无法充斥学生的生活。除此之外,教育资源的不合理使用以及资金的低投入,都是导致会计教育质量不足的重要原因,中职学校领导都普遍对会计专业重视度较低,教学设备、实训资源缺乏,直接导致教学质量严重下降。

二、提高会计专业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一)激发学生学习会计的热情

现在中职生课堂的主要问题在于学习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课堂气氛沉闷,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对于这种情况,只有在活跃课堂氛围之后,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注意力,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思考,更好的进行学习,而不是被动的知识灌输。激发与培养学生的会计学习积极性是提升会计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而言,其好奇心普遍较为旺盛,此时,教师便可以通过现代化技术去收集一些相关的课外资料,可以是经济论坛、会计期刊以及和会计有关的新闻等。如此便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会计知识的兴趣。

(二)优化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课堂

会计专业在社会上的实用性较大,这就需要中职学校中的会计教育必须有符合社会需求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也是当前社会发展需求以及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步骤。会计教学,只能够在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的时候,才能够发挥出教师的教学质量,帮助教师创造课堂,设计课堂,构建高效的会计专业课堂教学。社会经济的成长以及教学目标的设定会直接影响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习方向以及学习效果,对此,就需要相关工作者优化会计教学目标,创建高效的教学课堂。在教学目标的设定过程中,必须要依据优化课堂进行设计,在课程的设计上,必须要将课堂教学内容与专业课程、基础课程相关,既需要保障学生对会计知识的掌握、理解能力,还需要持续、稳定的提升学生会计专业技能的操作能力与综合使用能力,从而提升教学实践性、创新性。除此之外,会计教学的教学内容必须要与相关专业的课程以及上岗证考试内容相结合,从而保障学生顺利通过会计上岗证考试。在课程的设计时,需要提高实训上岗课程的比例,适当的降低理论知识的课程,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上岗能力。在中职教育中,学生虽然学的是会计专业,但是仍然会存在一些其他的基础课程。对此,学校与教师方面可以适当的协调会计专业与其他课程之间的比例关系,从而提高会计专业的教学内容、教学深度,也可以通过一些相关课程提升会计理论知识与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对会计知识的实用能力。

(三)提高对会计专业资金投入,补全会计实训资源

中职院校当中的所有教育内容都需要以社会发展需求或行业需求的现状作为教学依据,教学实训内容能够直接反应行业、企业对高技能、实用型人才的需求和职业技能要求等。对此,中职学校应当使企业也加入到教学实训当中。

当前学校轻视会计专业是影响会计专业教学质量的主要原因。对此,学校方面需要提高对会计专业的支持,依据会计专业的教学需求,持续的完善会计专业的实训设备、教学材料。就校内实训培训而言,需要建立相关的手工会计实训室,补全多样化的手工实训材料,完善会计软件以及电算化实训室等。对于校外实训培训方面而言,学校可以通过加大资金力度的投入,招聘一些经验丰富,会计行业中的老资格人士对实训学生进行指导,从而提升学生实训内容的有效性、实用性。除此之外,学校与企业之间还可以签订合作协议,将实训学生安排到企业当中直接进行顶岗实习,提升教师与校外行业专业人员的交流与沟通,给学生提供基础坚实的实训内容以及实训辅导。同时,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培训,在这个过程当中也间接地提升了教师的技能水平。

三、总结

综上所述,当前会计专业的教学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相关教育工作者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设计全新并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科学、合理的设计教学课程,树立人才培养目标与教学方向。学校应当加大对会计专业的成本投入,完善会计专业的实训项目,丰富教育资源,从而有效的提升会计专业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周阳,黄洁玲,周阳.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的个案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1.

[2]李树雨,刘向东,迟明福.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市场论坛,2015,08.

第3篇:会计专业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课程整合

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经贸管理类非会计专业的培养方案都将会计课程列入其中,就其实施教学的效果来看,尚未能达到非会计专业开设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会计课程的学生能力培养目标不够明确,二是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三是教材体系不完善,四是教学过程重理论完整性,轻实践应用性,鉴于目前高职院校经贸管理类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教学过程存在的诸多问题,对其开设的相关会计课程进行适当的整合就显得非常必要。

一、针对专业特点,明确会计课程能力培养目标

专业特点的差异决定了教学目标的差异,教学目标决定培养人才的类型与方向,并直接地体现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等教学过程中。从培养目标和就业去向看,高职院校非会计专业不是培养会计专业人员,而是培养懂会计、会用会计经贸管理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会计的核算职能就是为经济管理搜集,处理、存储和输送各种会计信息,这需要的是学生把握会计核算能力。会计监督是指通过调节、指导、控制等方式,对客观经济活动的合理、合法有效地进行考核与评价,并采取措施施加一定的影响,以实现预期的目标,这需要学生具备会计信息的使用能力。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将来是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培养他们理解和应用会计信息的能力远比培养他们产生会计信息的能力重要。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当是看懂企业财务报表,利用会计报表进行财务分析,全面看懂财务分析报告,能理解和应用(而不是提供)会计信息,理解会计信息对管理决策的影响,明确了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才能更好地针对各专业特点组织实施非会计专业的会计课程教学。

二、实施课程整合,有效实现能力培养目标

在明确了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能力培养目标的基础上,要从课程整合出发,合理传授会计理论与实践知识,过去很多高职院校中的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的教学往往都是分别开设了《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与《财务管理》三门课程,或者由于课时的限制只开设其中的两门甚至一门,教师授课基本按照会计专业的大纲、教案要求组织实施教学,其结果不是课时不足,就是囫囵吞枣,学生能力培养目标根本无法实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实施对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教学内容的有效整合。

通过我们对非会计专业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确定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 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教学内容整合

在高职经贸管理类非会计专业完整的知识体系中,相关的会计知识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将其相关的课程知识体系进行有效的整合,调整教学内容,形成适合各专业特点的《会计技能教程》。具体可以包括以下内容:第一章认识会计。本章主要从会计信息对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性出发,导出会计的概念、特点、会计对象和会计要素,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应遵循的会计原则和会计规范等基本知识。第二章会计循环,从经济活动出发,对会计等式、会计循环的基本程序、会计科目与账户、会计凭证与账簿、试算平衡、结帐等进行介绍,第三章借贷记账法。从各专业特点出发,介绍应用借贷记账法对企业的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中的各种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使学生能对借贷记账方法有深入的理解,同时能对基本的经济业务进行账务处理。第四章财务会计报告。向学生介绍企业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使学生认识会计报表所反映的企业经营状况。理解会计报表对企业经营管理管理的独特作用,为学生能够进行综合财务分析打好基础。第五章会计实践。从企业经济业务发生产生的原始凭证开始到会计报表的编制,进行一个会计循环的模拟实践教学,使学生对企业会计实务有一个全面真实、形象具体的认识,从而加深会计技能在所学专业中的作用。第六章企业会计报表综合分析。本章是非会计专业学习会计课程最终目标的综合体现,从企业会计报表实例出发,向学生介绍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树立会计报表分析整体性、综合性的观念,在理解会计报表编制的基础上,掌握企业财务会计报表的分析方法。第七章企业业绩评价与管理。本章主要介绍筹资、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对外投资、成本费用、收入与利润的管理,掌握财务控制、企业业绩与财务分析的技能,本章技能重点放在企业业绩与财务分析上,使学生学会通过财务分析全面做好企业业绩分析。

这样的教学内容设计,能够在有限的课时内,帮助经贸管理类非会计专业学生树立会计思维方式,了解会计工作实践,掌握基本的会计工作技能,从而全面认识会计与其专业的关系,实现经贸管理类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

2 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整合

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除了在教学内容上实施有效的整合之外,在教学环节上要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整合,改变过去一贯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环节设置。在每章节理论教学中,设置单项技能实训,在一个会计循环的理论教学结束后,给学生以两周的综合技能实训。在综合技能实训结束后再向学生介绍会计报表分析与企业业绩评价与管理,在全部课程结束后,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综合实训,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

实训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会计技能的核心教学过程。在设计会计实训实践教学环节时要注重针对性,采取循序渐进、综合强化、不断提高的原则。整个实训实践教学分为三个层次,单项模拟实训、学生分组进行自主会计模拟练习、院外实训基地综合实训演练。

知识模块单项实训,在这一环节,教师参与指导学生实施相应的实训项目,并对学生的实训成果加以评价。这一过程与理论教学穿插实施,每完成一个环节的理论教学,即安排学生进行实践训练。

分组自主会计实战演练。在实训教学中将3—5名学生分成一个小组,在教学中由老师安排学生的会计角色进行单项技能联合实战演练,完成相应的会计岗位任务。在此过程中,指导老师随时与各小组学生保持联系并做现场的岗位实战指导。

院外会计岗位综合实训。在综合实训阶段,学生被安排到学院的实训基地或其它企业进行综合实训,一般以小组的形式独立顶岗。对于这样的顶岗综合实训一般时间的安排跟相关专业的毕业实习相结合,所有开设会计课程的非会计专业,在其顶岗实习期间,要求进行至少两周以上的会计岗位综合实训。在会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各班级安排两周的综合会计岗位模拟实战实训。对于顶岗实训的效果评价由企业管理人员与学校教师共同评判,对于综合会计岗位模拟实战实训效果由学院老师进行评判。

三、稳定师资队伍,强化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教材建设

非会计专业的会计课程教学任务一般都由会计专业教师承担,然而,从现状来看,绝大多数高职院校为会计专业配备的师资队伍比较强,而对非会计专业却重视不够。许多教师片面地认为,对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只要略知一些会计概念,会看会计报表就可以了,他们在给学生授课的时候只是将会计专业的课程加以简化,忽略了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甚至有些高职院校还将非会计专业的会计课程当成了新进青年教师上课的“试验田”,敷衍了事,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的教学效果,使非会计专业的会计课程教学面临着尴尬的局面。其实,要做好非会计专业的会计课程教学工作并非易事。首先,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学时少、时间紧、内容要精选,其次,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教学目标从一开始的高度就与会计专业不同,它站在管理的高度而非核算的高度来进行教学。所以,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的教学理应由具有扎实专业理论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来承担,最好教师还拥有所教专业的专业背景或相关知识,这样才能满足不同专业的要求。

第4篇:会计专业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能力培养 会计教学方法 “教学做”三位一体化

财务会计类专业是技术性实用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其培养目标、培养方式与考核方式都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而高职院校培养的财会人才不同于本科院校或普通专科院校,他们毕业后更多会在企业直接从事一线的会计核算工作。要使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适应职业岗位的变动能力和创新能力,就必须强化专业技能特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注重培养模式包括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如何根据会计类专业的特点,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具有鲜明高职特色的会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是高职院校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实践现状

当前,高职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一般以财务会计、财务会计实训为主要课程内容。从财务会计的教学方法来看,大多都是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步走,即先行理论教学,后进行财务会计的实践教学;还有部分学校即使进行了实践教学,但由于实践教学实施方式、实践内容的设计、组织方式不尽合理,教学效果较差;各类考试也均侧重考核规则的记忆程度,学生则沿袭了应试教育下的传统学习习惯,被动接受,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难以系统地理解会计知识和会计思想,学生基础理论不扎实,缺乏足够的职业判断能力和实际岗位工作能力,很难适应会计工作日益发展的职业要求。因此,改变原有教学程序,重塑新的教学思路,优化课程设置,调整课程设计,突出实践能力,探索具有高职会计教学特点的课程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二、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做”三位一体化教学方法的基本内涵及主要作用

(一)三位一体化教学方法的基本内涵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高职会计专业属典型的应用型专业,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是技术型、应用型人才,主要为企业培养直接在一线工作的初级会计人员。其对应的目标工作岗位可包括出纳、财产物资核算、工资核算、成本费用核算、财务成果核算、资金核算、往来核算、总账报表、稽核、会计主管等。目标工作岗位与岗位职业所需技能是相对应的,每一个岗位都需要有相应的基本技能才能胜任其工作,这些岗位所需要的职业核心能力主要是会计核算能力,而这一核心能力主要通过财务会计相关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来培养。这是由财务会计、财务会计单项实训、财务会计岗位实训、财务会计综合实训和财务会计的真账实训构成的一个循序渐进的体系。因此,如何整合财务会计相关课程及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是培养高职财会专业适应社会职业岗位需求的合格学生的关键。根据长期的教学实践总结和思考,本人认为会计专业课程采用“教学做”三位一体化教学方法可以实现会计专业学生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达到“毕业即上岗”的水平。

(二)三位一体化教学方法的主要作用

1. 深化加强会计理论知识

由于实行三位一体化教学(边教边学、边学边做)策略,通过实践总结出理论知识,又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和加强。

2. 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理论和实践知识融为一体,抽象变得形象,理性变为感性,被动听变为主动做,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

3. 提高学生的岗位实践技能

一体化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实践为主线的教学方法。因此,学生在老师和社会专业会计人员的指导下,通过实际操作来完成教学任务,岗位实践技能必然大幅度提高。

4. 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岗位适应能力,缩短工作适应期

校内模拟实训与校内真账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过程,是按照企业会计岗位或公司的职位设置实践内容,利用企业的真实业务开展实践训练,按照行业实际标准要求学生,使在“教室”操作的内容,成为相应真实岗位上的工作任务。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按照规范的职业标准开展项目实训,学生是一个“准会计”,能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岗位适应能力,缩短他们的工作适应期。

5.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创新源于实践,学生在记账公司实践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许多课堂及模拟实训中难以碰到的问题,他们会通过理论寻找办法,或者迫使学生不断去探索和思考,培养学生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能力。同时,在这种教学氛围中,可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群体沟通技巧和组织协调能力,形成综合实践能力、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意识等综合素质。

三、 实施“教学做”三位一体化教学方法的具体内容

财务会计课程三位一体化教学方法具体是:理论教学与单项实训教学同步结合,融“教、学、做”于一体;分岗实训与综合实训相结合;手工账实训与电算化实训相结合;校内模拟实训与校内真账实践相结合,以期提高学生的实际业务水平,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合格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一)理论教学与单项实训教学同步结合,“教、学、做”一体化

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是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训教学内容有机地糅合在一起,做到了系统性和实践性的有机统一,将原来的课程同与之相配套的实训课题有机组合。财务会计课程以会计职业岗位对会计核算知识的要求为目标,以对外报告的会计信息生成为主线,以四项会计假设为前提,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为基础,以通用内容业务具体准则为补充内容体系,最后以财务报告为总结,形成相应的内容单元;同时,将财务会计单项实训课提前,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同步实施财务会计单项(各个内容单元)实训,边教边学、边学边做。这种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可使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操作的训练在最短的时间内紧密结合,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又深化理论,并且与职业资格考证体系一致,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做到课证融合,融“教、学、做”于一体,使学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对培养高职学生的专业素质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使教学时间和教学设备的利用率大大提高。

(二)财务会计课程分岗实训与综合实训相结合

会计核算需要一定的理论水平作为职业判断的基础,同时又要严格按照制度规定进行实务操作。《财务会计岗位实训》课程以会计职业岗位对会计核算能力的要求为主线,突出会计核算业务操作。基于中小型组织将会计分为若干岗位,主要训练出纳岗位、财产物资岗位、往来结算岗位、成本费用岗位、财务成果岗位、资金岗位、总账报表岗位等工作领域的业务操作;采用一岗一人或一岗多人形式,形成一个会计工作团队,既分工、又协作。在组织方式上,按内控制度和不相容岗位分离原则,分为财务负责人、制单会计、记账会计、出纳、审核等岗位,共同组成一个实训小组,定期轮换,达到掌握会计职业各个岗位、各单项技能的基本要求。

完成内容分岗、组织方式分岗实训训练后,独立进行《财务会计综合实训》,这是会计分岗实训在核算程序上的巩固、内容上的更新。它基于小型组织将若干会计岗位集于一人,即一人多岗,每名学生独立完成一套模拟资料的实训程序。综合模拟实验的实习资料必须选择有代表性企业的资料,并且进行设计加工。设计加工的目的在于将一个真实企业中可能涉及不到的业务,集中于一个典型企业,进一步增强资料的全面、系统与代表性,以收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效果。财务会计模拟实习主要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综合处理日常会计业务的能力,要求学生独立利用已知资料编制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使学生继续熟练会计人员的基本技能,提高其独立处理日常业务的能力。

(三)手工账实训与电算化实训相结合

会计手工模拟实践是基础,它可以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和理解会计活动的全过程及其规律,而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践是对手工模拟实验的升华。它是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和手段,进行全面系统的会计电算化处理,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很多用人单位也将电算操作能力列为招聘的条件之一。根据社会的这种需求,在手工会计模拟实训基础上,利用手工模拟资料开展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其方式是在上述手工完成综合实训资料――会计凭证填制、账簿登记、会计报表编制的基础上,将会计凭证输入计算机,同时完成会计电算化的账务处理及会计报表的编制,将两者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巩固学生会计业务的处理能力,提高综合实践能力;能熟练使用和掌握现代财务管理软件,提高职业适应能力。

(四)校内模拟实训与真账实践相结合

无论是财务会计单项实训、财务会计岗位实训、财务会计综合实训都是校内的模拟实训,要实现零距离就业,需要有紧密型的实践基地的实践。校内外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实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学生与职业技术岗位“零距离”接触,巩固理论知识、训练职业技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实践性学习与训练平台。但是由于会计岗位的特殊性,校外实训基地实际上很难让在校学生接触到真实、完整的会计内容。因此,在校内建立工厂化的实训基地――会计记账公司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通过校内具有双师资格、具有实践经验的会计教师,聘请相关企业的会计师、会计工作者共同研究建立校内记账公司,争取一定数量的企事业单位的支持,获得会计业务。记账公司可接纳教师兼职顶岗工作、接受学生顶岗实践,成为能给学生真账实践的基地。全真的资料,全真的操作,全真的感受,以一家典型企业的实际经济业务为范例,让学生按手工账操作、电脑账操作、纳税申报三大模块对企业会计工作进行一系列的会计岗位工作操作。真实账务流程、真实票据、亲自参与报税,独立全盘操作账务、税务,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会计岗位所需的基本技能与专业技术,取得实际工作经验,巩固、综合、强化实践能力,实现学院职业教学、学生岗位素质培养、公司获取盈利等的多赢。

四、结语

财务会计专业的相关课程通过循序渐进“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的实施,培养和提高学生会计职业核心能力及其综合素质,培养出适应社会和企业一线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会计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郑春龙.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高教研究,2007(4):85-86.

[2]苏中天.高职院校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教学管见[J].财会月刊,2008(4):92-94.

[3]蔡秀勇.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基本形式――模拟实训[J].会计之友,2007(23):36.

[4]沈应仙.高职财务会计课程群“一体三结合”教学模式探索[J].会计之友,2009(6):89-90.

第5篇:会计专业实训总结范文

中职教育是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学校要遵循中职人才培养规律,重视实践,突出实用,强化学生专业技能的培训,形成特色,满足社会需要以及学生自身就业的需要。

一、确定较完整的会计实训教材体系

会计理论教学主要是按照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设置的教学大纲来开展的,有较强的专业性、系统性、科学性。一般来说,会计专业课程主要包括“基础会计”“企业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企业财务管理”“审计学”“会计电算化”等。因此,会计实训教材的选定,应当与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大纲紧密配合,这对于提高会计实训教学质量至关重要。一是在选用和编写会计实训教材时要根据中职财经类会计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使选定和编写的会计实训教材适时实用、内容新颖;二是教材要形成体系,各实训教材之间要相互联系,各有侧重;三是注重实训教材中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的结合,实训教材中不仅要训练会计核算方法,同时也要编写一些有问题的凭证,让学生识别、审核。配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中职会计实训主要有《出纳实务实训》“基础会计实训”“企业会计实训”“纳税申报实训”等模块。

二、选择有效的实训教学手段

会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与其他课程相比有其显著的特点。目前在中职教育中,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教学内容脱离行业应用、随意性大等问题,有相当一部分教学仍局限在理论知识本身操作上,使学生的实际应用操作水平不高。会计专业的教学要从行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出发,围绕培养学生适应行业的目标开展教学。

在教学实践中,比较行之有效的实训教学模式是集中式的手工模拟实验和电算化模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现在已经成为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实训课上,学生的接受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参差不齐,纯粹的手工模拟教学效率低,不能兼顾所有学生,而电算化模拟内容多、岗位细,会使学生望而生畏。采取两种模块相结合的方法,从电算化模块中,可以使学生很直观地了解会计专业特点、课程设置及专业技能要求,进一步导入本课程在专业教学中的地位以及学习要求和学习方法,了解会计核算全过程,最终达到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三、上课以电算化模拟为主学方法,课后以手工模拟为主练技能

会计的基本技能,首先要按照会计工作基本规范的要求填制凭证、审核凭证、登记账簿,而这些都需要大量课后时间练习,同时,还有书写技能、点钞技能、账表算等基本技能。所以要采取“精讲多练”“边讲边做”“岗位模拟”“总结提高”等各种方法进行教学,同时配合教学进度,强化课后练习,由浅入深,不断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学期末,把各种原始凭证整理粘贴到记账凭证后面,附上“T”型账户等工作底稿和科目汇总表装订成册,连同登记的账簿、编制的会计报表,一起展现在学生手里的时候,学生们对会计的认识便有了质的飞跃。

四、改进考核方法,科学评价实训效果

现行的考试制度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考核有一定的作用,但在实训课程的考核中,则不能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也不利于学生对实训内容的掌握。因此,应当对各模拟项目提出考核标准,根据学生平时实训完成情况分段记录成绩,全面评估学生,改变只局限于笔试的传统评估模式。积极编写基础会计模拟标准化题库,并制作相应的软件,在计算机上进行考试,对学生专业素质进行整体考核,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总结提高,强调实效

组织好会计模拟实训,确保收到较好的效果,整个模拟实训应该具有真实感、现场感,以免让学生产生一种做练习题的感觉,并尽可能地扩大在校学生的实践训练范围。实训中发放的大量原始会计凭证,训后应要求学生完成填写、审核、鉴别工作,编制汇总记账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登记各种明细账目和总账目,编制会计报表及其附表,依次完成整个会计循环的过程。

第6篇:会计专业实训总结范文

一、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症结

(一)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实践课程教学无保障

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理论课程和实践教学课时安排不当,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相比,严格“超时”。教学以课堂理论讲解为主,对学生仍是“一纸定输赢”,注重“满堂灌”“填鸭子”,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需求,就连占课时比重不高的实践课堂也往往成为“理论阵地”。而较强的实践能力是毕业生走向市场的砝码,企业选择会计专业毕业生的标准则更是“召之即来,来之则能战”。然而,传统教学远远达不到用人企业的要求。

(二)校内模拟实训不规范,实践实训教学不理想

多数学校都配有手工和会计电算化会计模拟实训室,安装了各种会计实训软件,但数量不多,使用情况也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以“低投入,高产出”来对待会计专业,导致实训经费短缺和实训场地标准不高,实训设备落后,难以模拟真实工作场景,实训效果不理想;其二,传统教学课时分配,使得具有连贯性和连续性的实训实践课程安排与其他理论课程相冲突,没有充分协调,往往要给理论课让路。

(三)校内模拟实训不真实,校外实训效果不明显

校内模拟实训是目前许多中等职业学校采用的教学方式,但存在模拟实验资料与真实业务有差距的缺点,缺乏多样性、针对性和仿真性,同时基本技能的训练又难以创设真实的工作情景。

校外实训效果不明显,会计顶岗实习难以落到实处,流于形式。因为工厂企业的需求不旺盛,再加上这些单位担心影响正常的生产和商业机密的泄露,所以实习人数,实习时间和实习质量无法保障。

(四)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突出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理论知识扎实,但实践教学能力不突出。虽然学校也鼓励老师进工厂进行实践,但由于教学任务重,参加的时间有限,很难正规地开展实践,起不到真正的作用,难以保障学到实践技能,影响会计专业实践教学。

二、依托会计中介机构的明显优势

针对以上问题,经过多方调查和探索,借鉴成功经验,我认为,中职会计教育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让会计中介机构参与进来。

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对会计中介机构的需求和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会计中介服务行业也繁荣发展起来,大多多家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也大,可以满足多数学生的实习、就业。因此开展有效的沟通,加强合作,有助于我们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能力的改进,为学生成才搭建快速立交桥。因此,我认为,充分利用会计中介机构,进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具有积极效果。

其一,培养学生的综合业务处理能力。在这类企业中,学生实训可以接触多种类型业务。同时在会计实训中,又要参与跟客户的谈判,提升服务,严守客户的商业机密,遵守会计职业操守等,在工作中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各方面的素质。

其二,弥补专业教师实践教学技能的不足。在会计中介机构中,有一大批具有很强实践能力的专业高级人才,如果能够吸收这些人才到中等职业学校中来,则可以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专业教师的实践水平,有效弥补实践教学的缺憾。

其三,实现了 “实训即工作”的积极效果。在会计中介机构中,中职学生所接触的对象,都是真实的,真实的账务和税务问题。通过这样的实训可以让学生尽早的接触到“将来的工作”。

其四,学校与会计中介机构实现双赢。中等职业学校愿意寻求会计中介机构,提升自身的实践教学水平,打造高素质的毕业生,而会计中介机构的合作意愿也比较强,可以解决自身会计人才的需要问题。这样一来,双方可以互惠互利。

三、依托会计中介机构,创新会计实践教学

我们探讨了会计中介机构对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带来的优势。那么我们如何充分利用中介机构,实现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学校与会计中介机构共同制定学生的技能培养标准

这些培养标准应包括对会计、税收等基本知识的具体应用,熟练操作各种财务软件,准确进行中、小企业的账务处理,能够独立进行纳税申报和相关税务处理,可以进行财税咨询和其他一些会计服务,让目标能够变成现实。

(二)学校与会计中介机构共建课程体系

及时与会计中介机构进行沟通,适时调整课程,增加像《纳税会计》《审计实务》《税收筹划》等课程,加强会计审计、特殊业务纳税处理等方面知识的学习,让课程体系变成现实。

(三)聘请会计中介机构专业人士开展专业性讲座或教学指导

对于一些特殊业务和偏难课程的讲解,如对会计审计业务的处理,可以直接聘请注册会计师到校进行现场传授,这些注册会计师有着丰富的审计业务资料和审计业务经历,可以现身说法,起到积极的教学效果。而对于网上报税的操作,则可以聘请在会计中介机构工作的毕业生进行经验交流。

(四)保证每名学生都能进入会计中介机构进行毕业前顶岗实习要充分利用会计中介机构的优势,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进入会计中介机构进行毕业前顶岗实习,做到“人人有人带”,中等职业学校老师要进行跟踪和指导,定期进行总结、交流。实习期不得少于4个月,实习期满要由双方共同给出实习鉴定。

(五)完善实施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路线

第7篇:会计专业实训总结范文

本文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模式现状分析入手,提出了“教、学、做、考、赛”五位一体教学模式新理念,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最终实现“教师教学出色、学生学习主动、技能操作熟练、考试能达标,比赛可取胜”的目的。

[关键词]

教学模式;双证书职业技能大赛;授渔计划

一、“教、学、做、考、赛”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政策支持

(一)关于教学改革《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2015〕6号)明确提出:要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注重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突出做中学、做中教,强化教育教学实践性和职业性,促进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职业院校要加强与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行业企业的合作,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把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融入相关专业教学中,将相关课程考试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合并进行。

(二)关于技能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起,联合国务院有关部门、行业和地方共同举办的一项年度全国性职业教育学生竞赛活动。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我国职业教育工作的一项重大制度设计和创新,通过技能大赛,逐步形成了“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的良好局面,技能大赛对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具有引领和推动作用。以上意见和制度的实施,为“教、学、做、考、赛”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政策支持。

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模式现状分析

会计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型初、中级会计人才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必须适时对已有的教学模式加以调整,由原来传统的只重视教师理论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向“教、学、做、考、赛”五位一体新教学模式转变。笔者通过对山东省部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进行调研,我们发现当前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以教师讲授理论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仍然占据主流高职会计专业的课堂上,主要以教师的理论知识讲授为主,学生作为听众,教学程序一般分为导入、讲授、练习、布置作业四个阶段。这种模式容易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有利于教师控制课堂及教学进度,但不利于调动高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很容易形成“填鸭式”教学。

(二)以学生为主体的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式未受到应有重视经过对高职会计专业部分学生调查发现,大多数同学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甚至个别同学不带课本进课堂,课堂上被动接收教师传授的知识,课下更缺乏必要的复习和总结。这些做法导致大多数同学不会学习,显示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式未受到应有重视。这势必会影响同学们毕业后的可持续发展。

(三)理论和实践教学相统一的教学模式流于形式,学生知行不合一尽管高职院校都在强调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统一的教学理念,而且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也明确将理论和实践教学课时进行了划分,但在实施过程中往往理论教学占绝对多数,且实践教学流于形式,最终造成多数学生有知识却没有应用到具体实践中、眼高手低,知行不合一。

(四)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考试对接不畅,导致“双证书”教学模式效果不佳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73号《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对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进行了很大的调整,如三门科目必须一次通过,取消免考政策等,自2013年7月1日实施以后导致高职院校的会计资格证考试通过率急剧下降。这种现象说明部分高职院校没有根据国家的政策动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优化教学组织,从而影响了“双证书”模式的效果。

(五)“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教学模式重视不够,未发挥竞赛对教学的重大作用2012年以来,国家教育部和财政部等多部门联合组织了全国职业院校各类会计职业技能大赛,各省教育部门及相关高职院校都把会计职业技能大赛作为其重要的工作任务之一。但大多数高职院校教务处层面只负责转达竞赛通知的工作,二级学院一般仅临时选拔队员进行短期训练,而且参加竞赛的队员大多是毕业生,因为就业的压力大,而且最后一个学期在外实习,即便被选拔上也很难全身心投入训练,容易造成竞赛成绩不理想,成绩不佳也往往影响指导教师和学院下一年的参赛积极性。

三、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通过调研分析,结合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的特点及高职生学习特征,造成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如下:

(一)高职会计专业教师缺乏教学新理念教学理念是对认识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的态度和观念,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明确表达的教学理念对教学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当前的高职会计教师大多受传统教学理念影响较深,传统的教学理念体系中强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忽视了教学方法的运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法国的物理学家朗之万在总结读书的经验与教训时深有体会地说:“方法的得当与否往往会主宰整个读书过程,它能将你托到成功的彼岸,也能将你拉入失败的深谷。”由此可知学习方法是何等的重要。高职的学生大多没有自己成型的学习方法,甚至一些学习优异的学生也推崇死记硬背,这样的方法无法应付目前的高职教育需要。

(三)高职会计专业实训条件硬软件设施相对缺乏近几年,高职会计专业招生形势喜人,报到人数不断攀升。以山东外事翻译职业学院为例,2015年新生报到会计专业招生600多人。尽管前期学校已经建设了会计技能、会计手工模拟、会计软件操作、ERP沙盘创业等实训室,但与巨大的在校生基数相比,实训设备和软件相对不足。由于会计专业的特殊性,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困难较大,真正的顶岗实习机会少之又少。随着会计专业人数的不断增加,优质实训师资匮乏现象严重。

(四)高职会计专业缺乏优质考证资源大多数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在进行会计证书备考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一部分同学按照老师课堂上的授课内容进行备考,还有些同学求助于社会上的专门培训学校,随着“互联网+”对会计教学的影响加深,有些同学通过淘宝等交易平台购买网上课程和网上无纸化题库进行针对性练习,这些现象都说明了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缺少优质的考证资源。

(五)高职会计专业对职业技能大赛缺乏足够的准备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经过对技能大赛成绩相对不理想院校分析发现,大多数院校的日常教学与职业技能大赛的内容融合度不高,没有专门的教学团队负责大赛指导,缺少严密的竞赛集训制度,这些不足都为成绩不佳埋下了伏笔。

四、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做、考、赛”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初探措施

(一)多举措更新高职会计专业教师教学理念教育理念制约着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只有先进的观念,才能正确指导教师勇于开拓积极进取。教学模式的改进,关键在于教师。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更新高职会计专业教师的教学理念,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教师教学理念的培训。通过安排教师外出参加培训或请教育专家来校报告的形式,促进教师对教育新理念的认识和运用;二是加强同行互助,通过典型示范课来引导教师们更新教学理念。如通过示范课引导大家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观,让教师真正成为课堂上的导演与教练,在教学方式上要注重以学生为主,加大互动力度,关注体验式教学,提倡交流与合作的学习;三是通过评教标准的调整来激励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利用制度的导向作用来激励大家努力更新理念。

(二)推行“授渔计划”加大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古人云:“授之与鱼不如授之与渔”,大学教育与高中教育的最大的区别在于大学里同学们是以自学为主的学习方式,优良的学习方法可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推行“授渔计划”主要有三种方法供高职会计专业学生选择:一是五步读书法。这种方法强调课前预习、课堂听课、课后复习、习题巩固、阶段考试五个阶段都要将读教材放在基础性的地位;二是口诀记忆法。口诀有助于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和深加工,有利于快速的对知识信息块的储存、重组和内化,并且省时、高效。例如“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一句简单的口诀,让我们快速的熟悉了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学习实践中,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将会计理论中的规则转化为会计口诀来记忆;三是行动学习法。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也”,这里的行强调了亲身实践的重要性。会计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实践操作就显得愈加重要。行动学习法是“从做中学”“从反思中学”以及“在学习中学会学习”的有机结合。

(三)推进高职会计专业实训软硬件建设高职会计专业要加强实训,强调对学生动脑、动手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以下软硬件的建设来实现:一是优化教师队伍建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己任的高职教育需要配备高素质“双师”型教学团队;二是加强校内外实训场所建设。实训场所的建设是“从做中学”的物质基础,大多高职院校分为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两种形式,在实践中要利用多方资源加大校内外实训场所的基础建设;三是完善实训制度建设。实训场所只提供了实训的可能性,而实训的组织以及效果如何,还有赖于配套制度的完善,通过实训室、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建设来保证实训的有序、有效开展。

(四)增强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考试的衔接目前高职会计专业在校可以参加的专业职业资格考试主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考试和初级会计师考试两项。为提高职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构建课证融合的课程体系。实施“课证融通”就是将资格考试中的《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初级会计电算化》《初级会计实务》《经济法基础》等科目融入高职会计教学课程体系,在教学中实现高职课程与职业资格标准的融通与衔接,使专业课程内容与企业岗位技能需求紧密结合;二是开发优质的课外考证资源。随着会计资格考试制度的一些改革,难度有所增加,大多数同学仅靠课堂上的学习,无法成功通过考试,往往需要课下针对性的备考才能如愿。这就需要开发一些针对考证的网络课程、高频考点题库、无纸化考试平台等资源来供有考证需求同学们来选择;三是营造浓厚的考证氛围。高职学生往往学习主观能动性不强,需要通过外部环境的影响来带动其学习。从大一入学教育开始开展考证说明会,让大家了解职业证书的必要性。通过会计协会等校内学生组织每季度开展考证经验交流会的形式来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到考证学习中来。

(五)全方位支持,确保职业技能大赛出成效职业技能竞赛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风向标,“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理念,引领各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地向前迈进。为提高职业技能大赛的成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实现日常教学与技能大赛内容的融合。为避免重视竞赛作用发展为狭义的“应赛”教育,应将职业技能大赛的考核内容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落实到每门课程的具体内容,以大赛模式带动整个专业培养模式的改革;二是增强参赛学生的自信心,加强对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心理自卑,但职业技能大赛不仅仅赛的是技能,同时也是心理素质的比拼。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展示历届比赛取得的优异成绩,或通过学长自述比赛心得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自信心;三是完善激励保障机制来引导各方积极参赛。为调动教师和学生的参赛积极性,高职院校应以技能竞赛为载体,对竞赛成绩优秀的学生以及指导教师予以奖励,并形成制度,有效引导各方形成合力参与比赛。

五、结语

总之,要实践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做、考、赛”五位一体教学模式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结合会计专业的特点,通过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传授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加强实训硬软件建设、改革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考试衔接等举措,由高职院校、高校教师和高职学生三方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参考文献】

[1]韩霜.浅谈中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及问题.[J]职业教育,2011(09).

[2]张鲁雯.高校会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财会月刊.2010(12).

第8篇:会计专业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职会计;四层两维渐进式;实践教学模式

高职会计专业培养的是面向中小企业的高技能会计人才,不仅应具有必要的会计理论知识,而且需要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除了优化会计专业理论课相关教学内容外,更重要的是必须加强会计实践教学。根据我们学校会计专业开展会计实践教学的情况及对浙江省一些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调查了解,虽然实践教学改革初见成效,如实践课程体系的重构、实践课时比例提高、实训基地以及双师团队建设得到重视,但目前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仍存在诸多问题。

一、现行会计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实践教学项目缺乏层次性

从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进程表中,我们可以发现:一般学校设置的实践课程往往只有典型的几个实训课程:《会计基础技能实训》、《财会综合模拟实训》、《电算会计实训》等,这些实践课程所训练的专业技能仅仅只是会计专业技能的一小部分,不能涵盖全部会计专业技能。而简单设置的几门实践课程也谈不上层次性,无法使学生从简单到复杂地得到训练,更不可能实现专业技能的迁移和提升。

(二)实践教学缺乏创新性

从目前高职会计专业实训教学的实施情况看,大多数是集中在课堂内进行,学校统一安排一周或两周时间集中进行实训。但课堂内实训毕竟时间有限,学生作为被动接受者,欠缺自我思考时间,在教师的引导下只能完成一些基本层次的训练,没有形成一个整体的认识,也就无从理解会计循环中的勾稽关系,因此一旦脱离教师的指导,独立完成任务就无从下手。因此必须要加强课外的实践活动,如学生技能竞赛、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弥补课堂实训的不足,因此重视会计技能创新性也是高职会计改革的重要手段。

(三)实践教学中的实习环节缺乏有效性

多年来,很多高职院校不断加强校企合作,与一些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签定了学生实习协议,但是由于会计资料是企事业单位的机密资料,学生很难进行实际操作,再加上很多企业不愿意成为高校的会计实训基地,即使愿意也总是敷衍了事,造成实习环节往往没有实质性效果。

二、“四层两维渐进式”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思路

一方面,依据会计职业能力分析表,将会计职业所需的技能分成“四个层次”,即专业基础技能层次、专业提高技能层次、专业综合技能层次、创新层次,并相应地开设各类实训课程,以实训周的形式在校内仿真性实训基地展开,体现技能训练的阶梯渐进。“两维”指的是在每一层次设置“实训、实习”两维模式,在每个学期开展学科、技能竞赛,提高学生的创新动手能力。实践教学模式构建如下图所示:

三、“四层两维渐进式”实践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策略

(一)四个层次的阶段训练

1.专业基础技能层次

主要包括认知实习与专业基础能力训练,其中认知实习是要求学生在学完《会计实务入门》这门课程之后,利用一周时间到企业感知企业财务;专业基础能力训练主要包括:会计基础技能实训、出纳技能实训以及点钞、珠算、小键盘输入等技能的培养。如在会计基础技能实训中,要求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设置和登记账簿、对账、结账,编制简单会计报表等训练,使学生加深对会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基本的实训方法与手段,培养基本的实践技能,为以后的实践打下扎实的基础。

2.专业提高技能层次

在学生掌握了企业的基本账务处理之后,进入专业技能提高层次。这个层次主要是专业核心能力实训与跟岗实习,其中专业核心能力训练项目具体包括:成本会计实训、外贸会计实训、税务会计实训、电算会计实训、财务会计实训等。这个层次的训练主要集中在第三、四学期,采用“分岗、轮岗”模式来完成各个实训项目。跟岗实习就是在训练完上述课程之后,利用暑假时间到企业跟着师傅具体操作,要求每位学生完成一个月的跟岗实习,提交实习报告与总结并汇报,从而加深对企业岗位流程及工作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3.专业综合技能层次

专业综合技能层次是在学生学完全部专业课程之后进行的一次专业综合实训,其内容涵盖会计实务入门、财务会计实务、成本会计实务、会计电算实务、税务会计实务、财务管理等课程,可安排在第五学期,安排4周课时来训练。主要包括ERP沙盘演练、小企业ERP系统实训及会计岗位综合实训等。在此阶段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则为学生设计情境,组织、指导、监控、考核学生的学习活动。最后一个学期学生深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是一种直接让学生到企、事业单位参加会计实务工作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属于综合性实习。通过这个层次的实践,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

4.创新层次

会计岗位作为一个管理类的岗位,培养目标应该是知识技能型人才,知识技能型人才就是能够将所掌握的理论知识用于指导实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而不是从事简单、机械、重复工作的人才。而目前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整体素质偏低,尤其是学习能力、思考能力非常欠缺。因此为提升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必须加强课外实践活动。创新层次的技能训练主要包括创新创业大赛、财会信息化大赛、手工、电算做账大赛及大学生科研课题竞赛等学校的各种财经活动类竞赛。

(二)“习训融合、阶梯渐进”实训过程

高职院校会计实训过程基本上都是在校内仿真实训室完成的,而真实的企业接触比较少。而认知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都是校外实习的有效形式。

首先是认知实习与基础技能实训融合,安排在第一、二学期,学校组织学生参观校外实习基地的经营现场、会计机构,了解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企业财会机构的设置及相关会计资料,能使学生在对专业岗位进行实质性接触之后,获得对会计的感性认识。为会计基础技能、出纳技能等基础实训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是跟岗实习与专业核心技能实训融合,安排在第三、四学期,在这两个学期中,要完成成本会计、财务会计、税务会计、电算会计等核心技能实训。而跟岗实习是学生利用第四学期暑假或校外实习的机会,跟着企业的师傅操作,主要是做一些凭证的填制与输入、凭证的黏贴、账簿的登记等基础工作。通过一个月的跟岗实习可以巩固对专业核心技能实训的掌握,同时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沟通能力和对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最后是顶岗实习与综合技能实训融合,安排在第五、六个学期进行,第五学期学生要完成综合技能的实训,然后进入顶岗实习,参与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形成实习报告。当然为了保证校外顶岗实习的质量,应聘请企业有经验的会计人员担任实习指导老师,全程督导学生的实习过程,保障实习效果。通过校外实习,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提供真实情境下的技能演练机会,实现技能运用的“零距离”。

综上所述,“四层两维渐进式”实践教学模式中,基础技能层次、专业提高技能层次、专业综合技能层次、创新层次四大模块融合实训与实习,呈递进关系,基本技能侧重操作性,专业提高技能注重技术应用性,综合技能强调综合实践性,创新层次体系实践技能的创新性。

四、“四层两维渐进式”实践教学模式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加快“1+1”校本实训教材的建设

高职院校培养的会计人才最终落脚点是企业,担负着企业一线会计核算与管理工作,因此实训教材应该立足于企业实际,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1+1”校本实训教材的建设,是指本着校企双赢、互惠互利的原则,通过校企合作开发,使会计实训教材建设处于不断发展、丰富和完善的过程中。具体来说,学校应选派理论知识丰富并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教师组成教材开发小组,深入企业一线,了解企业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各会计岗位的能力需求等一系列内容,结合相应理论知识编写教材大纲,规定人员分工、校企双方权利与义务、共同开发完成时间、教材鉴定与审核等内容,校企双方共同确认,然后进行教材编写工作。

(二)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

校内教师一般都拥有较丰富的会计理论知识,但缺少实践经验,而企业则可以为校内教师提供实践舞台。为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可以采用两条途径:一是“走出去”,即派骨干教师利用假期或脱产深入到工业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了解企业资金运动过程和生产工艺流程,账务处理整个流程,审计过程,财务软件操作系统等,当然学校应该专门建立“教师下企业锻炼”的计划与制度,并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二是“请进来”,教师队伍中可以适当地请一定比例具有实际企业工作经验的中、高级会计师或者是财务经理来学校做实践指导,也可聘请一定数量的校外经验丰富的会计人员来学校兼职,承担一些基本技能的训练。

(三)建立仿真性的校内实训室

构建“四层两维渐进式”的实践教学模式,必须在校内建立能够模拟企业财务运作过程的实践教学环境,一般情况下该环境应包括:手工模拟实训室、出纳技能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ERP沙盘模拟演练实训室等,各个实训室要做到“三个仿真”,一是“环境仿真”,实训室布局要按财会部门的现实分工和安排来设计,体现财会部门的特点,使学生步入其中就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二是“资料仿真”,要逐步收集完备的实训资料,实训资料不能采用传统的教材模式,要与企业加强合作,能够采用企业的实际会计数据进行实训;三是“操作仿真”,在实训操作过程中,要按照会计工作的流程来操作,采用“分岗、轮岗”的模式,真正达到与企业会计工作同步。

(四)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要让“四层两维渐进式”实践教学模式得到有效落实,除了要保证高质量的“校内仿真实训”之外,还要加强“校外实习”,因此必须构建较完整的会计教学实习与学生顶岗实习基地,能使学生到企业进行有效实习。笔者建议可以采用以下三种途径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一是与生产企业建立联系;二是与会计师事务所建立联系;三是与会计公司建立联系。如认知实习就可选择在生产企业,因为学生的主要实习场所一般不是安排在会计部门,而是在生产车间,让学生认识企业整个生产流程,增加学生对企业的感性认识,在实习中也可以邀请会计部门专业人员给学生讲解会计流程,并让学生认识常见的会计凭证,增加学生对会计工作的了解。

总之,“四层两维渐进式”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实施,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基础技能、专业核心技能、专业综合技能以及创新能力。然而,高质量的校企合作实训教材及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是该模式有效实施的基础,教师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是该模式有效实施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兰自珍,徐文杰.就业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4):17-19.

[2]李玉珍.会计“三维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8(3):28-30.

[3]陈兆芳.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会计之友,2010(1):98-99.

第9篇:会计专业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工学交替 高职会计 专业教学 教学模式

一、高职会计教学现状与工学交替教学

(一)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现状

会计专业本身的学科性质和行业背景具有极强的特殊性,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与本科会计专业教学内容与整体教学模式等各个方面都具有很多的不同之处,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是高职会计专业教学长期的发展和改革中建立和完善起来的适合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目标的有效教学模式。但当前的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在很多方面并不能满足工学交替教学的要求。当前高职会计教学中的不足主要体现在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结构、教职工队伍能力素养、教学设施与环境等多个方面的问题。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中普遍认识到了工学交替的重要性和教学优势,但并没有切实建立和完善符合工学交替教学要求的教学平台和教学机制,专业教学内容的安排主要依据刻板的教学大纲及财会行业特点进行简单的规划,对于会计职业操作中的报表错误处理、错误原因查找、年度账结转、突发状况应急处理等方面的教学规划相对简单,导致学生不能真正学习到行业实际工作中的重点内容。

(二)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及可行性

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在长期的实践和研究中被证实适用于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其传统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完全符合当前高职教育“知识、能力、素养并重”的教育特点。工学交替下的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可依照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要求和方向,合理设置课程教学框架和结构,按照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教学交替结合进行的方式规划和完成整个课程教学,真正将会计核算学习与会计行业实际职业操作能力培养和素养提升融为一体,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与人目标。

二、高职会计工学交替教学模式构建与完善

(一)完善工学交替式的会计模拟教学

根据会计学科本身的特点和会计专业教学现状,笔者认为,当前的会计专业应切实建立和完善符合工学交替教学模式要求和特点的会计模拟教学平台和教学体制。所谓的会计模拟教学,即根据工学交替教学理念建立会计专业模拟教学实践平台和科学的教学体制,完善会计手工操作实践和会计电算化实践两大实践操作系统,同时将两大教学实践系统细化,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会计模拟教学系统、会计业务操作模拟实践系统、纳税申报模拟操作系统和银行结算模拟操作实践系统,各个实践操作系统的建立和完善,能够帮助学生在课程教学的不同环节真正接触和锻炼相应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二)发展工学交替式校外实训教学模式

在完善和实施校内实践教学的同时,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还应切实建立和完善与会计专业教学特点及教学规模相符的校外实践教学平台和实训基地,完善和改进会计专业的环境教育和感性教育。校外实训基地的教学很好地弥补了传统理论教学和校内实践教学的不足与缺陷,帮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和基本实践操作知识的基础上真正感受会计实际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在专门的参观人员及校外实训教师的带领下,切实地、直观地了解和体验会计行业最新的工作状况和发展趋向,同时辅以实际会计资料的阅读增进对会计行业工作的了解,弥补校内报表填制与处理、工作流程学习的偏差和不足,与校内理论与实践教学相互促进。

(三)完善和发展校外顶岗实训教学

校外顶岗实训教学是建立在校内理论与实践教学及校外实训教学的基础上的,是进一步锻炼和培养会计专业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可充分利用校外关系,根据课程实际教学进度定期组织学生到相应的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可根据职责岗位的不同及学生实际学习和实践操作状况安排“两人顶一岗”、“三人顶一岗”的方式组织工学交替实训教学,技能有效降低校外定岗实训工作的压力,又能帮助学生在定岗实训期间增强信心,通过专业的会计专业实训操作指导教师的引导和示范,在有限的顶岗实训教学资源中切实提升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

(四)工学交替下的生产型实践教学

生产型实践教学是帮助学生在校内外实践和顶岗实训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提升综合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生产型实训教学是弥补校外顶岗实践教学资源不足的关键方式。高职院校可根据会计专业的实际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安排,针对不同的教学进度制定科学的生产型实践教学项目和实践教学流程,将生产型实践教学合理穿插于每个阶段的课程教学中,合理安排不同实践项目的教师和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在全真的会计服务环境和组织中合作或独立完成不同的记账及审计业务。

另外,高年级的学生可在基本生产性实训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安排技能型、专业性的操作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在加强基础性实践操作技能的同时,锻炼其他专业性操作能力,逐渐建立起承担企业日常会计业务工作处理的能力,真正将所学与工作所需联系起来。

三、总结

当前高职会计教学中的不足主要体现在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结构、教职工队伍能力素养、教学设施与环境等多个方面。新时期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应切实建立和完善符合工学交替教学要求的教学平台和教学机制,深化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队伍建设、实践教学途径等多方面积极改造,全面建设工学结合下的高效教学体制,引导学生在加强基础性实践操作技能的同时,锻炼其他专业性操作能力,逐渐建立起承担企业日常会计业务工作处理的能力,真正实现专业技能培养与专业素养塑造双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筠.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9,(7):395-396.

[2]桂玉敏.工学结合高职高专成本会计教学改革探讨[J].管理观察,2009,(35):150-151.

[3]杨归,朱丽娜,王红等.浅谈基于工学结合下财务会计课程改革[J].商场现代化,2012,(2):102-103.

[4]刘艳春,王红春.探讨高职高专会计教学模式的改革[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6(3):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