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危机管理制度范文

企业危机管理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危机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危机管理制度

第1篇:企业危机管理制度范文

(哈尔滨市职业介绍服务中心,哈尔滨150040)

摘 要:本文针对企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并就如何优化经济管理制度,使之向着合理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制定了科学对策。对强化企事业单位核心竞争力,推动其实现优质全面发展,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 :企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制度

中图分类号:F2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25-0243-01

1、企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包含的问题

纵观当前企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工作现实状况不难看出,其仍旧包含一定的问题。首先一些单位没能清醒的意识到财务风险,做好方向定位,通常是一些工作较为滞后。特别是一些事业单位由于参照公务员管理标准,致使较多人存在铁饭碗的思想,认为国家财政拨款制度之下,不管单位业绩怎样均同自身毫无关系,因此导致市场竞争、风险意识相对薄弱,有关管控制度存在缺位现象,较难创建形成完善的预防风险、应急管理、责任追究等制度体系。

另外,当前应用资金环节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由于分配资金呈现出了比例失调的现象,导致企事业单位经常遇到瓶颈与困难。不合理性具体体现在盲目组建项目,重视面子工程等。一些单位每逢新领导上任,便会不论任务规模均会努力想办法上项目,并将其看做是一项重要业绩。该类做法由于过分看重形式、本末倒置,致使项目自身通常处在次要的地位,将浪费宝贵的人力物力资源,对单位中期以及长期发展增加了较多不确定因素。长此以往将使企业单位陷入到恶性循环之中,对自身发展极为不利。虽然,国家财政拨款投入到企事业单位建设之中的比例不少,然而仍然包含失调问题。一些单位为促进自身的多途径发展会履行筹资制度,进而使自身陷入了还贷风险之中。一些单位在自我管理经营进程中连需要的基本资金也不能全面满足,因此伴随时间的推移还贷风险将进一步加大。

2、企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制度合理化对策

2、1更新观念、转变思想,强化财务预算控制

企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工作中,引发困难、导致阻力的根源在于观念守旧,唯有更新观念、转变思想,方能实现持久创新发展。因此,企事业单位决策领导、基层员工均应深化改革、树立全新的思想观念,做好各项管理工作,跟上时代步伐,唯有如此方能令企事业单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实现更大的发展与提升。

2、2科学编制支出预算制度

针对各单位日常经营支出应编制预算列表,详细登记各项费用明细,并出台科学完善的财务分配工作方案。通常来讲,在增长福利补贴上应严格管控,对于对外报销,应做好严格管控,把握开源节流的原则。在项目立项上,应聘请专家做好调研分析。尤其应注重提升财务工作员工素质水平,通过统一领导、分层级管理,对于财务预算以及开支实施总分制管理,促进领导与基层员工更加科学合理的应用资金,缩减成本投入。

2、3强化企事业单位基础建设

做好企事业单位基础建设,可预防过度浪费现象。各单位每年度均有基础的经费开支,涵盖了日常经营的开销、基础设施维护更新开支、各机构部门间融合协调资金等。该类开支表面看来虽然总量有限,不会占据较大的比重。然而如果进行总体核算分析则不难看出其总量仍旧较为可观。为此,应做好企事业单位后勤管理。首先在采购的过程中应根据本部门具体状况做好货比三家,理智选择,不应盲目的追求采购物品的高性价比而追加成本投入。应本着适合、经济的原则选择最符合当前需要的物资、设备。同时,应确保其质量过关、经久耐用,进而可为企事业单位节省不必要的开支。可创建形成可执行性强的规章体制,巩固企业单位核心竞争力。企业应将工作重心放在全面贯彻落实工作制度上,令自身向着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不断发展。通过合理、科学的流程,提升实效性,确保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日常管理发展阶段中,还应把握合理理想的原则,实施有效的贷款管理,进而全面防控财务风险。领导决策层以及财务岗位员工应形成良好的财务风险意识,规避不必要、不合理的信贷,避免将自身拖入至更大的财务风险之中。倘若必须要申请贷款之时,则应由企业偿还实力、发展能力入手,避免盲目贷款,体现真正的合理性。

另外,应就本部门原有的各类资产实施有效的重组以及盘活,进而为自身开创形成更大的效益来源。通常来讲,企事业单位均包含属于自身的盈利途径,虽然占据比重不高,却可对固定资产作出最为科学有序的管理,确保无形资产发挥其内在的作用价值,进而全面提升价值量。

3、结语

总之,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发展中,经济管理制度的合理性尤为重要。针对当前实践发展阶段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只有强化基础建设,科学编制支出预算制度,更新观念、转变思想,强化财务预算控制,方能弥补不足,夯实基础,提升核心竞争力,真正推进企事业单位实现又好又快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克华.关于如何加强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若干参考[J].中国

集体经济,2012,(9).

[2]罗旋.论如何通过经济管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J].价值工

程,20ll,(6).

[3]尹德利.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创新探索[J].中国商贸,2012(17).

[4]万仙娥.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

第2篇:企业危机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煤炭企业内强管理外拓市场

一、要抓源头,控采购,提质量

原材料采购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的源头,也是矿井安全质量的有效保证,要切实加强原材料采购管理工作。在采购中,要建立严密的监督检查制度,要严把材料进矿关,坚决杜绝质次、假冒伪劣及无质检证明的原材料进矿,确保原材料质量。要加强物资采购价格管理,严格按业务程序运作,把好采购价格关,堵塞管理漏洞。积极推行竞争性谈判和比价采购相结合的方法,对钢材、运输皮带、电缆、大型设备等占比较大的物资采购坚持竞争性谈判,确保价格降低15%以上;一般物资坚持比价采购,做到货比三家,选购质量高、运距近、交通便利、价格低、售后服务好的原材料。加强储备定额管理,要严把货物积压关,合理储备,降低资金占用,提高存货资金周转率。加强信息管理,及时了解市场动态,掌握大量有价值的市场信息,并运用于物资供应工作中,以达到把关、监督、纠偏的作用。

二、要降成本,堵漏洞,增效益

在企业管理中,成本管理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成本管理意识淡薄,成本水平居高不下,是造成企业自身经济效益低下,导致企业缺乏竞争力的主要原因。尤其是煤炭市场黄金十年的鼎盛发展期,煤炭企业更偏重外部扩张,弱化了成本管理。在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下,煤炭企业必须采取眼睛向内,降成本、堵漏洞、增加效益策略。为调动矿井内部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挖掘成本潜力,笔者认为最有效方法就是实行内部市场化管理。总体思路是:运用市场经济的一般原理,将市场机制引入企业内部经营,构建市场主体、市场客体、市场价格、计量质量体系、结算平台等基本市场要素,在企业内部模拟市场经营。通过内部市场化经营,逐步形成“每个生产者都是经营者、每种生产要素都有价格、每一天都知道经营结果、每个市场主体都能有效控制、每一件事情都讲投入产出”的经营格局。构建内部市场主体。矿井内部凡是能够提供或接受产品和服务的单位(个人),应构建成为内部市场主体。构建内部市场主体的原则是可核算性与可衡量性,内部市场主体可以是母公司、子公司、分公司,也可以是车间、班组、岗位。构建内部市场客体。企业内部凡是具有经济价值、适于内部市场主体之间交易的资源,应构建成为内部市场客体,如产品劳务、管理服务、能源物资、技术维修、资金租赁、安全质量等。构建内部市场客体要以可计量、品质稳定、可观测检验为基本原则。构建内部市场价格体系。按照与外部市场有效衔接和相对稳定的原则,以外部要素市场价格和企业标准成本为基础,建立内部市场价格体系,并通过价格结算完成内部市场交易行为。构建内部市场计量和质量检测体系。要配备必要的计量工具用于对内部市场客体的度量和质量检测,并按照科学、准确、公平、精细化的原则,构建企业内部统一的计量和质量检测标准体系。构建内部市场结算平台。要构建为企业内部市场交易服务的结算平台,负责内部市场主体之间交易行为的确认和核算,并将核算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应的内部市场主体,实现日清月结。通过内部市场结算,形成各市场主体间的交易与契约关系,以“收入-支出(可控全成本要素)=利润(或薪酬)”的结算形式体现各市场主体业绩。每个市场主体由过去的“花了算”变成 “算着花”,用市场机制调动职工的经营意识,实现矿井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降成本增效益的目标。

三、要创名牌,提品牌,强竞争

当前,煤炭市场供大于求,处于买方市场,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更加苛刻,煤炭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实施名牌战略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品牌是能够鲜明反映产品个性特色的标记,没有品牌就无法建立产品信誉,无法体现产品特色,产品就没有竞争力。从消费者选择商品牌号的模式分析,所购买产品的牌号必须是其知道的牌号,而要让消费者知道,就要塑造品牌、宣传品牌。消费者购买商品有求名的动机,企业应塑造自己的品牌,创造自己的名牌。要改善和提高影响品牌的各项要素,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品牌的途径,内在的靠产品的质量和功效,外在的靠营销中的宣传活动。宣传时要注意各种媒体组合运用,将宣传品牌的各类广告媒体按适当的比例合理地组合使用,树立和提升品牌形象。同时,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培育与名牌相适应的企业精神。

第3篇:企业危机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政府会计改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影响分析

一、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背景论述

一直以来,我国事业单位会计作为会计学科的主要分支,在财务会计领域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一方面,我们先后在行政事业单位推行了国库支付制度改革、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等一系列财政改革,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得以提升,收效良好。另一方面,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处于主导地位的依然是自计划经济时代延续下来的单一预算会计体制。换言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重心一直在预算会计方面。过于重视预算管理,特别是预算资金执行的管理,必然导致对财务管理其他方面的忽视,由此带来诸多管理问题,如考核时点突击花钱、重购置轻管理等。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推进,社会公众对公共财政制度改革方面的呼吁与日俱增,民众对公共事务的关注程度有了很大提升,大家逐步将目光转向政府绩效管理,现有的政府会计制度已越来越无法满足现实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因此,我们必须及时做出调整与革新,构建并完善更具中国特色、与时俱进的政府会计制度。

二、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状况

现行政府会计体制以预算会计为基础,事业单位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会不自觉地将预算管理作为主要目标导向。其他各类财务管理问题统统受制于预算管理,未能从根本上得到重视和解决。

(一)在某些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逐渐成为财务管理的代名词

近年来,预算执行的重要性被反复强调,由此引发各级事业单位对预算执行不达标的恐慌,不达标则意味着预算有被核减的可能,预算核减会使单位利益受损。在收付实现制下,只要在年底前将款项支付,不管支付的是今年还是明年的费用,都算今年的支出。当预算在执行过程中出现偏差,导致预算执行缓慢时,单位主观上希望能尽快提升预算执行率,客观上收付实现制也使短时期内突击花钱成为可能。面对预算执行方面的压力,财务管理工作的尺度把握显得尤为重要,稍有不慎便可能被拖下水。

(二)预算会计,其实质是收支会计,核算内容侧重于收入和支出两方面

对于资产、负债、净资产三类会计要素中存在的一些管理问题,如存货核算、固定资产核算、往来款管理等,由于非财务管理的侧重方面,一些问题迟迟无法解决。这当中以固定资产方面的管理问题最为典型,资产清查目的是要摸清家底,但屡次清查,一些单位依然家底不清,或是清完很快又乱。反过来看,由于缺乏对存量固定资产使用效益的深入剖析,导致我们在资产配置绩效考核方面一直处于监管空白。整体上看,这些根深蒂固的财务管理问题已不适应事业单位职能转变的需要。

三、政府会计制度改革进展情况

能否顺利开展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直接关系到我国公共财政体系改革的成败,牵一发动全局,因此改革必须有步骤的展开。我国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主要从实务改革和制度改革两方面开展。实务改革方面,必须按权责发生制进行会计核算,之后才能以此为基础建立新的政府财政报告体系。自2010年起,财政部就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在一些省份开展试点工作。通过几年试点经验积累,出台了基于权责发生制的政府财报改革方案。制度改革方面,2012年前后,财政部修订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等一系列财政规章。特别是近年来政府会计基本准则及配套制度的出台,标志着政府会计改革迈上新台阶。目前,关于政府会计制度相关征求意见稿的修订工作接近尾声,颁布时间指日可待。这一制度的出台,将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政府会计体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逐步实现从收付实现制到权责发生制的过渡,二是变单一预算会计体制为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双轨制,三是强化政府的公共受托责任,使事业单位对资金使用效益情况负起责任。

四、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事业单位现有财务管理的影响

(一)从短期看,改革会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面临巨大挑战

会计制度是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基础保障。从政府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此次除对行政会计和事业会计制度进行整合,也一并统一了教、科、文、卫等行业会计制度。这就意味着全国110余万家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回归同一起跑线,固有的按行业会计制度开展工作的思维和习惯将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对于财务人员来说,或许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过渡期。由于权责发生制对于财务人员素质要求较高,在未来也必须逐步实现过渡,要时间上留有余地。

进行一项新制度改革,往往是“理论不缺、缺实操”、“制度不缺、缺执行”,制度能否落地才是关键。从实操层面看,政府会计制度正式出台后,未来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将变得愈加复杂,从核算到报表均有两套,一套侧重满足财务管理需要,另一套侧重满足预算管理需要。权责发生制核算下,对财务人员专业判断能力方面的要求很高。以往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仅需掌握预算会计核算要点便可胜任工作,而今后就需要同时兼顾成本核算才能胜任相关岗位工作。

(二)从长远看,改革有助于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

1.政府会计信息被披露得越完整,越有助于事业单位规范各项财务活动

不断完善单位财务体系,规范财务活动,这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目标和任务所在。单纯依靠单位内部进行财务工作的完善和改进,缺少外部监督评价机制,容易使规范财务活动流于形式,流于口号,因为没有一个单位会承认自己以前做得不好。因此,政府有必要通过财政年报向公众及时披露财政资金执行情况。政府财报中的信息披露得越完整,越有助于外界对政府财政收支状况进行监督。作为公共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事业单位对外公开的信息越多,信息越透明,单位就很难继续通过“藏着捂着”的方式掩盖既有问题,而不得不做出实质性的改变,从而规范各项财务活动。因此,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可以推动事业单位对内部财务活动进行更加行之有效的改进,使财务管理趋于科学化。

2.政府会计改革,有助于健全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体制

据官方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公务员约800万人,而事业单位财政供养人数达4200万人,远超公务员人数。事业单位预算,特别是人员支出预算,在政府预算中占有重要地位。以往我们偏重资金管理,往往忽略财务信息的准确度、真实性。实行权责发生制以后,不属于当期的费用,即便已经支付,也不作为当期费用入账。这样使事业单位各项财务支出更符合实际情况,有利于我们对收支进行配比,同时便于我们对财政资金绩效做出客观评价。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后,对单位预算编制的要求更高了,要求我们在关注资金占用的同时,也要重视预算项目的可行性以及绩效评价,从而更好地规范各项经济活动,为各级政府主管部门提供更完整而准确的财务信息。

3.政府会计改革有助于提高资产配置合理性,科学地反映运行成本

改革前,除医院等个别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计提折旧摊销,大多数行业制度中未明确折旧摊销问题。不计折旧,资产配置与资产运行维护费用之间的勾稽关系也就难以确立。“依存量定增量”也只是在制度层面做要求,难以展开实操。改革后,这种局面将被彻底打破。通过计提折旧摊销,合理归集、反映单位的资产运行维护费用,有助于开展边际成本分析,使资产配置决策更具科学性、合理性。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对政府会计制度改革情况以及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事业单位现有财务管理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旨在为今后政府制度的变革和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陈波.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下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06:189-190.

[2]王花文.浅谈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11: 132-133.

第4篇:企业危机管理制度范文

仅仅做好财务管理的份内工作不是财务管理创新。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是要在原来的基础上创造出一些“不同”,既与自己从前“不同”,也与其他企业“不同”。如“不同”的财务战略、“不同”的预算管理、“不同”的财务控制、“不同”的投资模式、“不同”的利润分配等。“相同”的财务管理仅仅是学习,“不同”的财务管理才是创新,才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大道;“相同”的财务管理仅仅说明企业财务管理能够跟上形势,比较聪明;“不同”的财务管理才能体现智慧,才有可能实现成功。

我国企业目前的财务管理形势较为严峻,企业普遍采用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转型升级任务非常繁重,企业内部财务管理较为落后,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相适应。大量中小企业倒闭也说明财务管理存在许多严重问题。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升级的大背景下,如何最大程度上减少企业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收益和财务管理效率,发展环境友好型以及资源节约型企业是我国目前大多数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出发点和归宿。

当今社会对于网络化、信息化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财务管理必须面对这一挑战,要真正掌握信息化财务管理这一工具,从本质上改变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从而获得更多财务效益和更大的发展空间。面对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带来的更加激烈的财务竞争,企业要创新其财务竞争理念和竞争方法,使企业与政府以及其他财务利益相关者联系更加密切。实现信息化财务管理仅仅进行了财务管理的技术创新,还需要不断有新的创造和发明,只有将与众不同的财务管理技术成功应用,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才能有生命力。

企业更重要的是要进行财务管理制度创新,即引入新的财务管理制度。小的如企业财务运行组织形态的调整,大的如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调整、利益分配模式的改变、财务权力重新规划等。财务管理制度创新非常重要,是企业财务管理焕发青春的动力源。如果不能在财务管理制度上进行创新,其他一切财务管理创新只能停留在技术层面,无法实现质的飞跃。财务管理制度创新的内容非常丰富,许多内容涉及到利益调整和财权的重新分配,参与博弈的人很多,难度很大,需要财务管理人员发挥自己的智慧,找到最佳财务管理制度并把它落实下去。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创新的有效策略是:第一,建立企业员工参与和监督的财务管理决策机制,通过财务管理制度创新实现财务管理柔性化以及人性化;第二,对于某些过于重视财务管理制度的先进性却忽略适用性的企业而言,必须进行财务管理制度创新以适应企业环境的变化,从而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

财务管理人员在以人为本的创新方式中应该先着重改变人们的态度,纠正不良财务行为,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财务管理组织自身的创新,最重要的是让财务管理人员去改变财务管理方法、改善财务管理环境、增强财务沟通、修正财务活动等,从而改变人们的财务行为。

第5篇:企业危机管理制度范文

【论文摘要】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变革人力资源管理危机越来越突出,对企业产生的危害性作用越来越明显,因此受到企业的高度重视。本文结合企业变革中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情况,探讨企业变革中人力资源管理的危机及应对策略。

1.前言

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变革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企业各个经济活动顺利发展的重要保障,是企业变革日常工作中重要的环节,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高度重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危机,因此企业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应对这些危机。

2.企业变革人力资源管理危机的类型

企业在变革时期,其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通常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危机,这些危机严重阻碍企业的长远发展,给企业带来一定的风险。目前,我国企业变革时期人力资源管理危机主要存在的类型有:员工的人格危机、员工人身的安全危机、法律危机、人事管理制度危机等等。

2.1员工的人格危机

员工是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执行者,其人格的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整个经济活动。忠诚度及品德是企业员工重要的人格条件,企业员工良好的忠诚度及品德可以促进企业各项工作的顺利发展,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实现企业财富的最大化[1]。企业员工忠诚度及品德的缺失给企业带来诸多的问题与麻烦,影响和阻碍企业各项工作的顺利发展,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甚至给企业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2.2员工人身的安全危机

在企业营运中,经常出现企业员工人身受到伤害的现象,尤其在一些施工企业中,员工人身伤害事故频频发生,这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员工的生活与工作,降低员工的生活质量,同时给企业造成一定的损失,影响企业的正常营运[2]。企业员工人身的安全危机由诸多的方面引起,比如工作中所使用的机械设备不符合相关的要求或标准,致使机械设备在运行时出现异常的现象,进而引发安全事故的发生。有些企业在营运过程中,过多地注重于利润的追求,而忽视员工的人身安全,因此很容易引发安全事故的发生。

2.3法律危机

企业在营运中经常出现各式各样的法律问题,比如,企业的新员工一般来自于相同的行业,来自于企业的竞争对手,因此他可能会带来之前所在企业的一些重要的经营秘密,新员工由于法律意识淡薄,再加上企业的疏忽,容易将原企业的经营秘密泄露出去,从而触犯相关的法律,引发诉讼或者经济赔偿等诸多的法律问题,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

2.4人事管理制度危机

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人事制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时有章可循,减少或者避免在管理中出现一些不必要的错误。在管理中如果出现问题,也能根据制度及时地进行处理,企业无人事管理制度或者人事管理制度出现错误,都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危机。企业人事管理制度应该包括招聘制度、薪酬制度、考核制度以及晋升制度等等,企业在设计人事管理制度时,必须充分考虑这些方面的制度,并且应该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科学的设计,使人事管理制度起到更好的激励作用,使企业员工自觉地做好各项工作[3]。企业人事管理制度与员工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其设计不合理,会直接影响到员工的利益,降低员工工作的热情,致使员工的工作质量及工作效率低下,进而使企业出现相关的危机,制约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3.应对策略

企业变革时期人力资源管理危机严重影响和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企业的竞争力,给企业带来一定的风险,因此企业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并采取强有力的应对策略,解决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危机问题。

3.1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水平

工作人员是企业各项工作最直接的执行者,他在工作中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着整个企业的经营状况,工作人员是企业工作质量的保证,因此企业必须努力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对此,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开设培训相关的培训课,传达行业最新信息,增加员工知识储备,培养员工树立新的观念,以增强员工的工作能力,使员工能在任何工作环境下都能圆满完成工作任务,通过提高员工自身的业务素质来减少因员工业务素质不高给企业带来的危机[4]。(2)增加业务培训课程,增强员工的业务素质,使员工的各种心理需求得到满足,以激活员工的工作兴趣和激情,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3.2重视员工考核

企业应该加强工作人员的考核工作,依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设置适合企业员工的考核标准,并对员工进行严格的考核,使员工认识到自己工作中成绩及不足之处,并工作中做到扬长避短。同时企业应该设置相关的考核制度,包括责任追究制及一些必要的激励措施,执行责任追究制及一些必要的激励措施,在制度上规范工作人员的工作,提高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使工作人员自觉地将各项工作做好。

3.3加强对企业员工人身安全的管理

对内,员工安全关系到企业的发展问题,不能掉以轻心,保证员工人身安全,首要任务是给员工营造安全的工作环境,避免员工在高危的工作环境里工作,同时要建立健全相关机制,定期检查安全设备,做好预防措施,确保企业员工人身安全。除此之外,为确保能对突发事故作出及时反应,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企业应设置对应的安全系统处理突发的安全事故。对外,要时刻关注企业驻外国公司员工的最新动态,了解国际企业员工的健康信息,排除境外企业员工人身安全危机。

3.4建立健全企业的人事制度

伴随着时代不断发展,竞争环境不断变迁,企业的规模不断壮大,企业只有适时的调整人事制度,才能满足员工对企业的要求,对外,企业要及时了解并掌握各国各地劳动法规、人才市场、薪资情况以及对方的人事政策等人事环境的最新动态;对内,要根据需求调整公司各项人事管理制度,例如,考核制度、培训制度、员工休假制度以及招聘录用制度等,不断满足员工的需要,以此达到提高员工工作的激情,避免员工因需求得不到满足而离职,解决人力资源危机的目的[5]。

4.结语

企业变革中人力资源管理不当,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危机,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损失,因此企业必须高度重视。企业变革人力资源管理危机的类型及应对策略不仅仅有以上几点,更多的是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的改进。

参考文献

[1] 鄯婧,李崇亮.经济危机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9(07).

[2] 曾田华.经济危机背景下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J].中国商贸.2010(02).

[3] 吴章权,杨力.经济危机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及对策[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9(01).

第6篇:企业危机管理制度范文

后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经济管理需求分析。后金融危机发展背景下,我国的企业也遭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有些企业已经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针对这一发展现状对企业的经济管理采取新的措施就有着其必要性。总的来说,在后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企业经济管理需求主要体现在几个重要的层面,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使得各国的经济都受到了发展限制,而在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过程中,企业间的的竞争也进入到白热化阶段,所以面对这一形势,企业的降级管理模式就要能加强改革创新的步伐,向着资源集约型的方向发展。另外和国外的一些企业相比较而言,我国的企业在认同度方面不是很高,技术方面以及人员的稳定性方面都需要进行加强,所以在这一发展现状下对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发展也就比较重要。后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经济管理特征分析。后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企业在经济管理过程中也有着其独有的特征体现,主要表现在经济管理和企业管理工作的联系比价强,后金融危机下的企业项目涉及到资金应用,这样在经济和企业管理间的联系就相对比较广泛,所企业部门以及人员也会涉及到,所以就要能形成良好经济氛围,这对企业的健康发展才能形成促进作用。在后金融危机下的企业在经济管理上属于综合性的管理,也是对集体活动的管理,这对企业的效益提升就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再者就是企业经济管理中的财务指标对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有着反映,根据相关的指标就能对企业的管理目标方针以来对生产技术和经营活动等进行有效科学的调整,从而推动了企业综合实力的增长。

二、后金融危机背景下对企业经济的影响及优化策略

后金融危机背景下对企业经济的影响分析。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来临对国际经济的发展形势产生了影响,世界经济一直是处在低水平的增长阶段,而对我国的经济影响也比较显著,主要就是对我国的GDP增速造成的影响,以及在出口方面的影响,另外对我国的就业情况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由于后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我国的出口行业的投资需求得到了降低,造成了就业形势的严峻,随着不断发展虽然在经济形势上已经逐渐平稳,经济有了增长,但所面临的问题还依然比较严峻。尤其是对我国的企业发展而言,使得企业的发展步伐比较缓慢,对企业的经济管理创新的迫切性较高。后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探究。针对后金融危机对企业造成的影响,要能通过相应的措施来加以应对,主要就是通过对企业的经济管理实施创新举措来进行优化。在这一过程中主要是能够对企业的经济管理观念实施创新,这对内企业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不仅要能够对企业管理者的经济管理观念加以改变,同时也要能够对企业员工的观念加以创新,如此才能将企业的内部分为良好的营造。在此之中也要能适当将危机管理的意识以及战略意识等在经济管理中科学化引入,从而来促进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再者就是要对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实施创新发展,这是对企业经济管理健康运行的重要保证,企业经济管理制度是对企业的内部资源组合效率的保障,也是企业的基本框架的组成部分,所以要能充分的将企业经济管理制度科学化的制定。从具体的措施上来看,企业的活力来源主要就是管理制度的创新,只有在这一层面得到了保证才能对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得以有效应对;还有是将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实施创新也要能对企业的资源实施科学化的整合,如此才能够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适合当前的整体形势,才能保证企业在创新中发展进步。另外,企业要能够对专门的财务管理机制进行创建,这样才能促使企业财务支出以及收入按照相应的章程进行。对企业的财务支出制度中一定要能严格的按照制度办事,对财务人员的岗位职责制度的构建过程中,要能对企业的公共财产使用管理制度加以强化。同时在科学的部门预算制度上要能得到充分构建,从而实现企业部门预算细化,不仅如此,企业也要能够对自身的发展情况实施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预算定额标准,将企业的经济管理预测能力得以有效提升,尤其是在内部的控制管理上要能加强,将经济监督得到充分体现。最后就是要对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人力资源实施创新发展,金融危机通常对造成企业的裁员以及降薪和培训减少等,而在后金融危机方面,要能够正确的将人力资源的创新工作得到完善,对人力资源实施优化重组并加强对相关人员的专业培训,从而保证企业人员的专业技能以及素养不断的提升,这样才能有效的促进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不仅如此,也要能够将企业的员工在财务预算管理的全面认识上进一步加强,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从而来促进企业廉政建设,只有如此才能将企业的经济管理得到较好的发展运行。

三、结语

第7篇:企业危机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民营企业;财务管理;规范化

民营企业的未来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希望。作为国有经济的有效补充,民营企业自出现之始,就肩负着扩大就业途径、繁荣地方经济等的重要使命。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下,民营企业的发展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所有制改革背景下,民营企业的飞跃式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模式转变的必然结果。但是,长久以来的积弱不是朝夕可改的,民营企业的走向世界任重而道远,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艰难跋涉。我国的民营企业多以小作坊式的家族企业演变而来,因此其管理模式相对简陋,财务管理透明度低,规范化程度低,规模小,生命周期短等都是我国民营企业急需转变的硬伤。在现阶段对民营企业极为有利的政策条件下,积极完善管理模式,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使之进行规范化管理是民营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唯一出路。

一、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现状

财务管理作为企业发展的命脉,其是企业发展与壮大的决定性影响因素。通常而言,企业因充足资金而飞速发展,又因资金链断裂而走向灭亡。规范有效的财务管理保证了企业的生存,生存才是发展的前提条件。我国现阶段的民营企业,除了少数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开始呈现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明显特征外,多数企业均在混乱无序中挣扎,导致这方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资本缺口,人力资源缺口,发展战略缺失等,但最为主要的原因还是管理阶层的思想意识陈腐造成。

(一)认识缺位与观念落后现阶段,我国发展有成的民营企业领导层均为改革开放初期开始创业,其思想认识与现代管理学之间存在隔阂,且这一代的管理层普遍权力欲望较重,现代企业制度的框架搭建尚未完成,这就造成了企业发展理念与主流管理理念发展的脱节。管理学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其实施宗旨是不断与外部环境相适应,在无力创造或引领新经济模式的前提下,快速适应才是保证企业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纵观中外优秀企业,其财务管理制度无一不是先进或者与外部经济环境衔接紧密的,这种快速的反应其实也是企业间的差距所在。

(二)重销售,轻理财我国民营企业普遍存在只注重表面销售数据,而对财务管理的作用认识不够。民营企业的管理层认为销售数据的提升才是企业盈利能力的终极体现,在这种片面思想的指导下,企业上下均重视生产经营,短期内的繁荣掩盖了持续放大的未来危机。这样的管理模式在经济危机之下不堪一击。很直观的体现就是,一旦我国经济受到外部或内在冲击,民营企业的倒闭潮将不可避免地出现。战略性财务管理可以有效防范于规避经济危机对企业的伤害,未雨绸缪的理财行为,是企业分散与转移的有效方式。只有生存无忧,才能谈及持续发展。

(三)扩张步伐缓慢从社会学角度分析,求稳是中国企业家的天性。稳中求胜本无可厚非,但是抓住机遇的快速扩张才是企业发展的正常轨道。辩证地说,在民营企业发展历程中,因扩张步伐过快而导致企业倒闭的经常发生,因扩张缓慢而导致企业消亡的更是举不胜举。民营企业扩张的首要条件是融资,健康发展的企业不仅要利用好内部资金,更需要多渠道从外部融资。造血功能的好坏也是评判企业生存能力的重要标准。融资与扩张并不矛盾,只有财务管理规范,财务制度健全的企业才能从多渠道得到外部资金支持,从而保证企业的快速发展。

二、民营企业财务规范化管理

无规矩不成方圆,规范化管理是民营企业的生存之道,也是其可持续发展之道。从管理角度而言,民营企业的规范化管理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实现:财务管理规范化、生产管理规范化、营销管理规范化、人力资源管理规范化等。财务管理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因素,其规范化才是民营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基本保障。财务管理与生产、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环节息息相关,只有达到财务管理规范化,才有可能谈及其他环节的规范化管理。总体而言,民营企业财务管理规范化模式的形成,应从观念与制度两方面进行。

(一)革新传统观念

传统观念认为财务管理只是简单的记账与涉及资金的各项业务,财务管理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地位完全不能得到体现。财务管理与企业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更是民营企业发展战略制定的主要参考依据,其在现代企业中的作用无可替代。民营企业在发展的各个时期都要辅以不同的财务管理制度,初创期的民营企业由于资金、人力资源等方面因素的制约,其财务管理通常比较混乱,分工不是很明确,财务管理人员身兼数职,从事多项财务工作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一时期的民营企业,其发展重心在于快速成长,而成长的保障除了雄厚的资金实力,更要有比较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在实践与摸索中搭建适合本企业发展的财务管理基本框架,适当借鉴同质优秀企业发展初期的先进财务管理模式,为企业的后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民营企业在发展与成熟期,其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否深刻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打造。可以这么认为,只有财务管理水平达到一定高度,民营企业才能谈及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一时期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化,其作用是风险防范与平稳发展。民营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均要有与之相适应的财务管理战略,管理层思想观念的转变是形成财务管理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打破传统观念束缚,积极学习先进企业管理模式,构建适合自身的财务管理制度,是民营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必修功课。

(二)打造先进制度

财务管理作为一门涉及面较广的综合性学科,企业在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方面需要考虑与参考的因素很多。对于民营企业而言,财务管理制度的规范化最好的办法是借鉴,通过借鉴成功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在实际应用中不断完善与改进不足之处。借鉴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不能生搬硬套,一定要注意企业自身的特点,如资金、资源、人员配置等。不是越先进的制度就越会促进企业发展,一味地借鉴只会适得其反,只有适应自身的制度才是最好的。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中,企业间的竞争与合作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在国外先进管理模式的冲击下,我国民营企业要有自危感。解析自身的不足之处,利用他人的各种优势,利用国际先进管理理念进行固有的陈旧财务管理模式改革,使我国民营企业与国外先进企业的差距不断缩小,并最终冲出国门,走向世界。发达国家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管理学底蕴极其深厚,我国民营企业自改革开放以来才开始逐步发展,距今才三十余年,时间的差距需要用时间弥补,财务管理制度的规范化也是一个长期过程。企业在不断发展中,会应对不同的挑战,比如自身的发展危机,外部环境带来的危机,整体经济形势下的供应链危机等,财务管理制度也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完善。先进财务管理制度的打造是一个长期过程,其与企业的长期发展互为因果,财务管理规范化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反之,长期发展的企业也会促使财务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完成财务管理制度从理论学说到实际应用的转化。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快,我国民营企业的生存空间也面临着巨大考验。民营企业的走出去战略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财务管理作为企业参与竞争的核心动力,其规范化发展必将得到越来越多民营企业的重视,也必须得到足够重视,才能保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才能保证企业可持续稳定发展,才能使更多的中国民营企业站到世界经济发展的前沿。

参考文献:

[1]戚文钢.浅谈民营建筑企业财务规范化管理的应对措施[J].企业研究,2013(24).

[2]杨孝慈,洪荭.民营企业财务规范化研究——基于湖北省的问卷调查[J].财会通讯,2015(20).

[3]李整妮.让财务管控真正成为民营企业发展的助推器[J].中国总会计师,2013(07).

第8篇:企业危机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新形势 企业经济管理 创新

一、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一)管理理念不能得到及时更新

新时期企业经济管理创新中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就是企业的管理者思想陈旧,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严重滞碍了企业的发展。目前的经济环境下竞争非常激烈,企业在面对当前发展形势时必须注重经济管理理念的创新,注重企业战略管理理念和危机管理理念,而陈旧落后的管理理念成为企业管理者管理企业导致企业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对于先进的管理理念不能很好的引进和吸收,有时在学习一项新的经济管理理念之后,很难在企业中落实和实施。

(二)企业经济管理制度存在漏洞

现在,有非常多的企业出现的共同的情况是:一是制度和执行力都很健全,但是缺乏有效的监管;二是制度的管理和企业的发展不匹配,大多数情况是企业经济管理制度很落后,但是企业发展的速度却很快,还有一小部分情况是企业的经济制度很先进,不过企业的发展速度以及发展的环境跟先进的制度相比还有很大一部分差距。由此带来的结果就是闲置了有效的制度资源,更糟糕的情况是不利于企业经济的高速发展。

(三)企业经济管理内部控制不科学

日前,对于变化多端的市场环境,企业领导和企业管理层都没有战略管理的思想以及面对危机时应采取的有效措施,全面经济管理的思想也就被束之高阁。当前,大部分的企业采取财务审计来控制成本,以此来减少在运作过程中的资金带来的浪费和流失。不过在经济管理的实际操作当中,我们会看到我们会发现,因为管理授权问题,单单把财务管理作为控制经济的做法,存在着很大的制约性。例如对于管理加盟公司的经济,目前有大多数的知名企业都成立了加盟公司,他们管理加盟公司是由总部加盟项目来实施完成的,他们设立了专业的岗位和专业的人员来监督和管理加盟公司的经济对于,不然,很容易是企业物质以及财产遭到严重流失。

二、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策略

在目前新形势下企业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从创新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内部控制等三个方面下功夫,让企业的经济管理创新出现新的局面,进而实现全面经济管理策略出现改善的目的。

(一)必须要创新理念,改变观念,创设经济管理创新氛围

企业要全方位,组织构建企业内部管理创新的软环境,在最短的时间内构建经济管理创新氛围,最大程度的改善企业创新机制,进而在企业内部形成全面的创新氛围。企业在创新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创新理念,因为目前我国的经济形势,要求企业必须知道两大理念,分别是创新战略理念和管理危机理念。企业经济管理中创新战略就是说要在企业战略的制定和实施过程当中,要求企业所用的方法要先进和全面。更需要重视企业在执行的时候,追求创新的竞争方式和运作方式,能够在一定时期能让企业可以保持、扩大竞技长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才能培育并形成核心竞争力使得在竞争中的企业立于不败之地。新形势下要求我们的企业应该知道危机管理的应对措施,一般我们知道整个企业的所有发展阶段都伴随着危机管理,但是我们只是注意到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或者在一定时期内企业经济管理过程当中,危机管理占据着不同的侧重面,一般情况下,如果企业发展到相当的规模和阶段,那么危机管理和风险管理在企业发展的过程当中就越重要。

(二)不断完善企业制度,构建全面经济管理制度

企业的经济管理的创新取决于企业制度的创新,良好的企业制度可以增加企业经济管理的发展。解决企业内部资源如何组合、并尽可能多的出现问题,全靠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同时也就使得面向市场的内部组织框架得以建立,使得产品开发活力、行为激励体系及高效运作的机制得以形成。新形势下建立企业全员参与和监督全面经济管理决策机制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制度创新才能打破企业过于注重制度的权威性和刚性的缺点,从而实现管理的人性化和柔性化的特点;通过制度创新来适应企业的内外环境,那么对于企业过分关注先进性而适用性非常低的企业制度来说,会大大的提高企业经济管理的效率。

(三)强化内控,企业内部实施全面经济管理监督

新经济形势下,强化内控,实施全面经济管理监督程序。要实现战略型内部控制管理,使得企业的内部控制成为全局性的管理而非财务管理的一个职能。作为企业经济管理的主要部分,对于企业财务管理制度而言,随着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宜构建以预算管理为中心的财务管理模式,对企业未来的内部生产经营活动所进行的规划、控制与协调,并通过预算对企业经营的全过程进行组织、计划、控制、激励,提高财务的控制和约束能力,实现财务预算,加大财务管理的渗透力,拓宽财务管理的工作领域,促进全员和全方位财务管理局面的形成。

三、结束语

经济管理对我国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新形势下,企业应当不断总结在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和创新,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经济管理制度,有效发挥企业经济管理的作用,不断提高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促进企业发展,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赵延伟.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与实践探析[J].中国商贸.2015(02).

第9篇:企业危机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经济危机企业知识产权战略

摘要:2008年经济危机给我国企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那些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的企业抗住了这场“洪流”的侵袭,并继续健康平稳发展。知识产权战略对企业的发展具有无与伦比的重要性。企业为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排除经济危机的不利影响,必须采取适合自身的知识产权战略应对措施。

一、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性

1、知识产权是企业的利润源泉

传统经济需要大量资金、设备,有形资产起决定作用;而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信息已成为第一生产要素,知识、智力等无形资产起决定作用,企业的财富中心是知识和知识产权。蓝色巨人IBM2001年共获得3411项专利,其通过知识产权许可实施获得的权利金收入更是高达17亿美元,占IBM年度税前收益(81亿美元)的将近1/5,如果通过产品销售赚到相等的金额,则相当于额外销售出160亿美元的产品。微软也明确宣称,公司最主要的财富就是版权。可见,知识产权已经成为企业,尤其是研发型高新技术企业的利润源泉之一。

2、知识产权是企业的竞争优势

知识产权是累积、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工具。比如:吉利(Gillette)透过专利分析,将刮胡刀核心技术申请了35项专利保护,成功筑起一道绵密的防护网,阻绝了竞争者的市场进入。此为成功结合专利管理与技术研发的典范。再如:英国最大的格兰素(GLAXO)制药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以特效胃药雷尼替丁(ZANTAL)每年为其带来10亿英镑的收入。1997年7月,当其在美国的专利到期后,不到半年时间,在全球的销售额急降33%。创建于1978年的格兰仕集团凭借其对知识产权的重视,强化科研与技术,发展生产,在短短二十多年间一跃而成为国际知名品牌,被国内外媒体、专家誉为“格兰仕奇迹”。这些体现了知识产权使企业更具有竞争优势和市场表现。

3、知识产权是企业的投资组合

对于新兴的公司而言,知识产权可能还是其获得风险资本青睐的一个重要筹码。拥有大量知识产权的企业可以利用知识产权融资,直接提高企业现有知识产权的收益。如今年第二届专利周,全国范围内共成交项目178项,成交金额人民币54.8亿元,美元1200万。另有300项技术达成意向,意向成交额5.1亿元。如此高额的成交量表明,企业可以凭借专利授权、转让、合作等手段来赚取利润。

二、我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现状

我国已成为全球制造中心,但技术、资本和市场仍处于,特别是很多企业存在“有制造无创造、有创造无产权”的现象,这种状况直接导致众多企业在此次经济危机的突袭下应对无措,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作,甚至是破产倒闭。我国很多企业在知识产权的日常管理和经营中存在种种问题,并且对发达国家利用知识产权优势形成合围的策略仍缺乏应有的冷静和思考,没有充分注意到自身自主知识产权缺乏的潜在危机,也没有充分认识到在新的竞争环境下知识产权越来越成为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很少设置专门知识产权部门,安排知识产权专职人员处理知识产权相关事务,忽视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性。企业一直在短期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急功近利,不愿在核心技术领域投资,进行自主研发,更没有及时地将技术专利化、将专利标准化、将标准许可化;核心技术和关键元器件还依赖于进口,然后再进行重复组装、走仿制老路,产品技术含量低、缺乏市场竞争力。资金、技术的严重不足,导致自主知识产权缺乏。总之,我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运作情况堪忧。

三、经济危机下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应对

我国企业在知识产权战略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经济危机的震荡将给企业带来严峻的考验,企业将经历其发展进程中的“冬天”。企业要想破除此次危机的魔咒并成功实现飞跃发展,就必须对企业本身进行战略性调整,其中,知识产权战略的调整更是迫在眉睫。

1、及时梳理企业知识产权状况

由于我国企业长期以来的粗放式经营,企业对于知识产权管理较为混乱。在经济危机中企业一般都会减少投资,节约开支。所以,企业可以利用空隙,对企业的知识产权状况进行系统的梳理,从而能够全面掌握自身的知识产权现状,诸如企业商标、专利、著作权拥有状况、保护程度;企业知识产权的申请和管理状况、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状况等。2、建立完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其有效的运转有赖于科学的管理体制,这就需要企业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企业在上述梳理自身知识产权状况的基础上,根据管理需要,设置相应规模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大型企业可以仿照IBM、松下等国际知名企业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分类处理所有与企业业务有关的知识产权事务,如专利、商标、著作权、布图设计保护、商业秘密及其他有关知识产权的事务。中小企业可以依其规模成立适合其企业发展的知识产权办公室或者配备专职知识产权工作人员。

同时,企业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一系列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包括:

(1)与其相适应的专项知识产权管理制度,诸如专利管理、商标管理、著作权管理、商业秘密管理制度等。

(2)应知识产权研发和利用需要,企业必须制定一套内部的与知识产权相关的合同管理制度,如企业员工关于智力成果归属、员工的保密义务、相关人员的竟业禁止义务以及员工奖惩制度等、对外许可使用、转让相关知识产权的合同管理制度等;

(3)建立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培训制度,对企业自己的知识产权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使其具有较高的知识产权意识和知识产权管理的能力;

(4)与知识产权有关的奖励制度;

(5)研发项目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3、制定规范的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制度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是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知识产权战略可以使企业明确企业知识产权的发展方向,确立如何利用知识产权为企业创造财富。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包括人力资源战略、信息战略、申请战略、管理战略、经营战略、诉讼战略、保护战略、涉外战略等。

4、积极运用专利保护战略

专利是集技术、经济、法律三位于一体的产物,企业专利战略在企业发展中有其独到的功能和作用,是企业其他任何战略或规划不能替代的。在前述梳理企业知识产权现状的基础上,企业根据自身需要选择适合的专利战略模式。技术和经济实力比较雄厚的企业适合进攻性专利战略,企业积极主动地将开发出来的技术及时申请专利并取得专利权,利用专利权保护手段抢占和垄断市场。而技术和经济实力比较薄弱的企业适合防御型专利战略,即采取打破市场垄断格局,改善竞争被动地位。

5、积极实施企业商标战略

由于商标注册申请的周期较长,现阶段企业在梳理企业知识产权状况和确定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基础上,积极进行企业商标注册申请,以便在金融危机缓解的时候,正好使用已注册的商标进行企业经营。此番经济危机的来袭,已经使企业认识到沿海大部分企业的破产倒闭是其“低价策略”和“贴牌”战略的恶果,因此必须积极实施商标的国际化经营战略,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品牌。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真正实现对国外市场的渗透并最终取得国际市场竞争优势。

6、妥善保护企业商业秘密

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可见秘密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企业应建立商业秘密保护制度:明确企业商业秘密的内容,确定商业秘密的等级;落实保密措施;与商业秘密接触人或潜在接触人订立商业秘密协议;制止商业秘密侵害行为等。

7、积极进行知识产权维权

经济危机下企业在倾向于缩减开支,减少投资。因此,对于那些知识产权实力比较强的企业来讲,可以针对市场中侵犯其知识产权的行为进行积极的维权,避免企业利益受到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