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金融学的作用范文

金融学的作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金融学的作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金融学的作用

第1篇:金融学的作用范文

1《国际金融》双语教学加强国际贸易人才的国际沟通能力

英语本身就是国际交流中的主要语言,最新数据统计得出,全球学术期刊、著作英语表达在百分之九十以上。百分之七十以上是用英语来传播信息。在全球国际贸易谈判及交易中百分之九十使用英语。数据表明为了追随国际化市场的脚步,更多的国际贸易人才积极学习英语,以便在交谈、谈判中获得更多有价值的市场信息。在通过双语教学过程中能及时把我们创新的产品及产品功能信息介绍推广到世界各地,而双语教学在此过程中承担了重要的责任;是具备创新人才和高级专业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潮流。在对外经济活动中,经常从事国际业务的人员,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接触英语国家的意识形态和行为方式。我们着重培养专业的、有高度的国际化人才,因为我们了解,随着当今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深入,人们要以开放的心态去面对这个世界。为此,我国将双语教学应用到国际经济领域,通过教学促进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进步。

2《国际金融》模式及方法之双语课程教学

2.1《国际金融》双语课程教学的具体模式

我国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要因材施教,不能一成不变,要结合实际独创出适合我国国际贸易人才的培养方式。第一,国际贸易研究人员培训的1+2+3模式。该模型适用于拥有强大的学习能力及毅力的学生。1指的是国际金融理论知识在课堂上需要学生不仅学习更多的知识,还要在思考问题时提出可行的对策,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也可以避免发生光学不练习情况,并可以测试学生在双语教学中的学习效果。2是指必须能流利地运用两种语言,这是国际贸易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3是指必须在学校期间获得四、六级英语证书和报关员证书这三项证书,由于社会竞争激烈,如何让用人单位第一次就能够认定你,这三个关键证书是必不可少的。第二,国际贸易PSP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power能力—strength实力—potential潜力)。这个模型适用于自主创业,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训练过程可以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通过充分利用学校和自身的条件开发或激励学生的潜力,如开展各种各样的学术活动,英语竞赛以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竞争意识;第二阶段,是通过双语教学实践,让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充分了解自身的优点和缺点“扬长避短”的锻造过程;第三阶段是在提高自身能力的基础上,学会利用各种资源平台,积极参与各类活动,寻找合作机会,在实践中得到更好的锻炼。

2.2《国际金融》双语教学的具体方法

第一,目前在我国国际贸易专业14门课程中,有7门基础教育课程大多是运用中文教学方式;其他课程(如贸易组织等)都是运用的双语教学授课方式,在双语讲授课程过程中也需要结合课程重要内容进行特别讲授,还需要结合学生对英语理解能力的范围教学,便于学生的接收能力。最简单的方式是运用中英结合,简单渗透等手段。这样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便于打造学生的学习习惯框架。第二,在深入了解国际法规和国际贸易措施中,清华大学教授李艳梅说“:运用国外先进的教学方式,贯彻双语教学理念,要想成功、快速地进入国际贸易市场中,就要在了解贸易知识和经济原理之外;更加了解世界各国家及地区的贸易政策法律法规。从而在这些贸易政策中不断提升自己、锻炼自己。在这些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熟练掌握英语,因为这其中英语使用率是百分之九十左右。在对外经济贸易工作中,要想更好地进行交流、谈判,语言就成为了主要问题。这实际就说明了在国际贸易中没有语言能力就难以与人沟通,难以进行相关业务的联系。国际语言中,英语作为主要语言被各国广泛应用。在此基础上可以想象得到,一个不懂英语的中国人和一个不懂中文的外国人如何进行交流,更何况是进行贸易往来呢,要想在世界各国竞争对手中取得成功。熟练的外贸语言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我国在国际贸易专业中加强英语教学及应用能力的使用是不可避免的。

3结语

第2篇:金融学的作用范文

【摘要】 鹿茸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它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比较复杂。文章综述了近年来鹿茸的无机成分和有机成分研究进展以及鹿茸对生殖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血液成分等方面作用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鹿茸;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鹿茸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雄鹿密生茸毛的未骨化的幼角,是我国传统中药材,已有2000多年的入药历史。具有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的功能。用于阳痿滑精、宫冷不孕、羸瘦、神疲、畏寒、眩晕耳鸣耳聋、腰脊冷痛、筋骨痿软、崩漏带下、阴疽不敛[1]。鹿茸片是鹿茸的炮制品,由于鹿茸有排血茸与带血茸之分,因此鹿茸片有排血片与带血片。传统观点认为,带血片的有效成分要高于排血片。麋鹿茸是珍贵动物麋鹿的茸角,为我国特有药用资源。

1 化学成分

鹿茸中化学成分比较复杂,包括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有机成分包括有17种以上氨基酸(包括人体不能合成的必需氨酸),9种脂肪酸(生物活性最强的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含量较高),10种磷脂成分及蛋白质、激素样物质、生物胺、多肽类、硫酸软骨素、前列腺素、核酸、维生素等[2,3]。无机成分包含大量的无机元素,董万超等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从所测鹿茸各部位均检测出26 种无机元素。其中包括5 种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Ca ,Na ,K,P,Mg和11 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Fe ,Zn ,Cu ,Cr,Sr ,Ni,Mo ,Co ,Mn,V,Sn。尽管各种鹿茸不同部位的无机元素种类相同,但是同一元素在同一鹿茸不同部位的含量,以及同一元素在不同鹿茸相同部位中的含量也有差异[4]。

近年较多的文献报道表明鹿茸加工方法的不同也将影响到鹿茸化学成分的含量。研究表明,冷冻干燥法制得的鹿茸其氨基酸、铁和锌元素、总氮及总磷含量均高于“水炸法”制得的鹿茸,而且灰分少于后者。活性茸中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肌酸激酶、胆碱酯酶、γ谷氨酰转肽酶、乳酸脱氢酶、磷酸酶的酶活力是传统加工茸酶活力的2.5~250倍。近年来采用冷冻干燥法分离出一些活性物质,如神经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等[5,6]。

2 药理作用

2.1 对生殖系统的作用

2.1.1 促进生殖系统的生长和发育鹿茸具性激素样作用,主要表现为雌激素样作用。杨若明等[7]用糜鹿茸粗提液给小鼠和大鼠灌胃发现:麋鹿茸能促进小鼠雌性幼鼠生殖系统组织发育,增加子宫和卵巢的重量;能使去势大鼠子宫阴道有代偿性增生和变化。凌云等[8]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澳鹿茸中雌二醇含量为(15.3±1.8)ng/g ,梅花鹿茸中含量为(11.4±1.3) ng/g,达到纳克水平,具有雌激素的作用。

2.1.2 提高性功能 鹿茸是传统的壮阳药物。董万超等[9]观察到鹿茸提取物有显著增加未成年雄性动物(大、小鼠)的、前列腺、贮精囊等性腺重量的作用。

2.2 对免疫系统的作用鹿茸能增强机体免疫力。鹿茸提取物可以增加脾细胞中玫瑰花结细胞的数量,增强迟延性免疫反应,说明鹿茸可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同时对细胞凝集素和红细胞溶血素的影响高于对照组,提示鹿茸对体液免疫功能也有促进作用[10]。

2.3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大剂量地服用鹿茸提取物,使心脏振幅变小,心率减慢,外周血管扩张,血压降低。中等剂量能引起离体心脏活动显著增强,心率加快,收缩幅度变大,输出量增加;对于衰弱的心脏,其强心作用特别显著,对心律不齐的离体心脏可使心跳节律恢复,同时使心脏收缩加强加速。对伴有低血压的慢性循环障碍,可使脉搏充盈,血压上升,心音变得更有力[11]。

2.4 对神经系统的作用鹿茸多肽能促进大鼠坐骨神经再生及功能的恢复[12]。鹿茸多肽在体外可明显促进大鼠脑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为鹿茸多肽应用于神经系统损伤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13]。

2.5 对血液成分的作用鹿茸可使红细胞、血色素及网状红细胞增加,对大量出血者和感染症末期的患者,尤其对老年高龄患者,治疗效果更好。鹿茸有抑制红细胞凝集和促进纤维蛋白溶解的作用,鹿茸精注射液对乙酰苯肼致溶血性贫血小鼠及肾切除致肾性贫血大鼠,能促进骨髓造血,加速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生成[14]。

2.6 其它

2.6.1 抗氧化和抗衰老作用

葛迎春等[15]用鹿茸提取物对人胚肺纤维细胞中琥珀酸脱氢酶(SDH) 和多糖(PSR)含量进行测定,证实鹿茸提取物能显著增加年轻细胞中SDH和 PSR的含量,提示其具有延缓衰老的作用。

2.6.2 治疗骨折鹿茸多肽通过促进骨、软骨细胞增殖及促进骨痂内骨胶原的积累和钙盐沉积而加速骨折愈合[16]。

2.6.3 抗肿瘤

鹿茸对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株有显著的促分化作用;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使细胞体积增大,结构清晰,核明显,核仁清晰[17]。

2.6.4 对创伤的影响

鹿茸多肽有益于创伤愈合。研究发现马鹿茸多肽对表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加速皮肤创伤愈合。并从中分离出活性更强的单体多肽化合物,证实为促进细胞分裂和治疗皮肤黏膜创伤的真正活性成分[18]。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2005,A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26.

[2]董万超,赵景辉,潘久如,等.梅花鹿七种产物中生物胺的分析测定[J].特产研究,1998,1:22.

[3]李和平.中国茸鹿品种(品系)的鹿茸化学成分[J].东北林业大报,2003,31(4):26.

[4]董万超,刘春华,赵立波,等.马鹿茸、梅花鹿茸不同部位无机元素含量测定分析.特产研究,2004,3:32.

[5]孟宪贞,程晓薇,陈力强.冷冻干燥法与传统加工制得的化学成分分析及其比较研究[J].中国药学,1997,8(3):110.

[6]霍玉书,霍 虹.鹿茸神经生长因子活性及促分化作用的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1997,8(2):79.

[7]杨若明,张经华,周素红,等.麋鹿中的性激素对大鼠和小鼠生殖系统的影响[J].解剖学报,2001,32(2):180.

[8]凌 云,罗方成,李秋侠,等.中药鹿茸性激素的含量测定[J].中草药,1999,30(7):499.

[9]董万超,辛 炎,张秀连,等.梅花鹿茸和尾对大鼠性腺的影响[J].特产研究,1996,1:10.

[10]孙晓波,周重楚.鹿茸精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成药研究,1986,2(3):24.

[11]屈立新,唐 越,王向东,等.鹿茸精的心肌保护作用机理[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1999,1(16):66.

[12]李立军,路来金,陈 雷,等. 鹿茸多肽促进大鼠坐骨神经再生的实验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4,31(4):343.

[13]陈 东,孟晓婷,刘佳梅,等. 鹿茸多肽对胎大鼠脑神经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的实验研究[J].解剖学报,2004,35(3):240.

[14]阴 健,郭力弓.中药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4:693.

[15]葛迎春,丰 利,李晨燕,等.鹿茸提取物和人参皂甙对衰老细胞的琥珀酸脱氢酶和多糖含量的影响[J].特产研究,2001,2:5.

[16]周秋丽,王丽娟,郭颖杰,等.鹿茸多肽对实验性骨折的治疗作用及机理研究[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99,25(5):586.

第3篇:金融学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战略规划 教材建设 多元化考核

进入21世纪后,世界各国金融业的发展呈现出多种新的特征和发展趋势。从中国的情况来看,随着经济与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业开放的不断深化,金融业也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金融活动越来越市场化,金融交易越来越国际化。金融学是从应用经济学中分离出来的,在金融理论的研究在产生之初着重于宏观的抽象理论描述,直到20世纪50年代逐渐注重金融理论与市场需求的结合,同时金融学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促进了金融学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理论,比如,资产定价理论、公司治理理论以及金融衍生品定价理论等。金融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金融学本身的微观化研究方向对金融学的教学改革指出了方向,也对金融学教学提出了新要求。

金融业的发展和金融学学科的发展需要我们对现行的金融学教学进行评价,对未来的金融学教学进行战略规划。金融学教学要符合市场需求,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金融人才。这要求金融学教学培养出的学生既要熟悉本国宏观金融体制与规律和精通微观金融市场运行机制,同时还要具有较强的实践技能。在教学中,不仅要掌握金融学的知识,还要熟悉与金融相关的学科知识,比如,财务管理学、应用数学、信息管理学、计算机学等。

金融学教学的改革需要以金融业和金融学自身的发展为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金融学教学的战略规划。金融学教学的战略规划既要注重课程设计、教材建设等,也要注重实验室、多媒体等硬件建设,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加强金融学教学的长远发展。

在金融学教学战略规划中,首先要注重层次性。在现代经济中,对金融人才的需求呈现多层次性,不仅对高端人才有需求,而且在低中人才市场中也存在大量需求。这是与我们金融发展阶段相适应。所以,在金融教学战略规划中,要学校根据自己的师资力量和办学特学培养不同层次的金融人才。在人才培养中,可以由国家有关部门统一制定培养计划,高校根据自身的实力的升降制定培养目标。

一、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金融学教学发展的基础,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设计。

(一)增加金融学微观方面的内容

在金融学教学中,注重对宏观金融学的研究,在微观金融学方面比较不受重视。这与我国金融体系管制有很大的关系,因此,金融运行的绩效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制度、政策等宏观因素,在金融学课程设置上也就不可避免地要倾向于宏观理论方面忽视对微观层面的教学。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领域的不断扩展和延伸,微观层面的金融学理论在金融市场上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这要求我们要转变教学理念,及时把金融学的微观内容加入到教学之中。在金融学课程设计时,加大微观理论的内容的同时,还要注意微观理论与宏观理论的相结合,不能因此而忽视对宏观理论的地位。把微观理论与宏观理论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合理调节两者之间的比例关系。

(二)强调课程内容国际化

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发展的趋势,在金融领域更是如此。金融人才的培养不仅要适合国内的经济发展需要,更需要参与到全球经济发展中。只有这样才能经济发展中真正培养出人才。所以金融学课程设计要增加国际金融学的内容,比如基本的国际金融理论和业务知识,包括已有的国际金融、外汇业务、对外结算等课程。此外,在国际规则方面的知识,如国际经济法、国际惯例、主要国家的金融法律、国际性金融贸易组织及其运作等;国际交流方面,如主要国家金融业传统、文化传统、经济外交军事政策、国际交往礼仪、国际谈判学等等,这些都应该成为金融学的教学内容,扩大金融学教学的国际视野。

(三)实现金融学与其他相关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

金融活动通常以数理模型为基础,这就需要金融学专业的学生掌握数理知识,否则在今后的工作中很难进行新型金融工具的设计和开发。除与数学关系较为紧密外,金融业务的信息化也是金融发展的趋势,这要求金融专业的学生要掌握信息管理和计算机技术。因此,课程设计时就要注意金融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吸收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促进金融理论的转化成为市场所需的技术,促进金融的发展。

二、教学手段的现代

教学现代化,尤其是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成为学校教学的常规手段。在金融教学中要更好的利用多媒体等方式创新教学手段,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不仅是脱离原始的“黑板粉笔”教学,利用计算机制作课件,而是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发掘金融学教学的潜力。比如,建立金融实验室。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设备及相关的软件配套设施,比如银行软件、证券软件等进行实践教学。金融实验室可以真实地模拟现实市场环境,给学生提供真实的股票、期货交易环境。金融实验室学生还可以通过互动式操作逐步熟悉现实保险公司的实际工作流程。这些都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金融业务技能。在现代化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便捷性和资源的丰富性,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满足学生对信息的需求,鼓励学生在利用网络资源,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此外,金融教学还应该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多形式的开展实践教学提高金融学微观理论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可以通过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与证券公司、保险公司、期货公司等开展合作等实现。也可以开展金融模拟投资竞赛和金融热点问题辩论赛、组织专家讲座、创办自己的金融学术报刊。

三、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教学战略规划的重要一环。现行的金融学教材偏重与理论,对实践的部分重视不够。这不仅不利于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且还会降低实践教学的实施效果。所以在教材建设中要注重理论内容与实践内容之间的平衡关系。此外,在教材建设上要注意吸收国内外的先进理论成果,将其及时地补充进教材中去。此外,在教材建设中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教材建设应与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相结合

教材建设要与师资建设同步,这样才能保证教材建设能够确实起到作用,发挥出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在师资力量建设中,要对教师进行评估,尤其是对教师的知识结构进行评价。通过评价,对教师的业务水平给予全面了解,从而制定有针对性对方案来提高教师水平。除此之外,学校还应针对教材就教师的不足之处及时发现,对教师进行培训、业务交流等来提高教师的素质,以便能够与教材同步。在教师队伍建设上,要根据学校的规划,也要根据教材的适应性,有针对性地发展。

此外,教师队伍建设紧跟时展,金融学理论的更新换代的速度快,要求教师具备较新的理论知识,同时具备合理的理论结构,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在教师培养上,要切实制定教师培养计划,通过进修、培训、参与课题等方式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通过科学的考核奖惩办法优化教师队伍。对教师的培养不仅是要从制度上安排,促进他们自身的提高,学校也要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为他们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促进教师队伍的良性发展。

(二)教材建设需与提升网络教学环境相适应

教材建设立体化才能有助于提高多媒体等网络技术的使用。所谓教材立体化就是在一整套教材建设中,包括核心教材、课程说明、课程大纲、学习指导、学习要点、重要概念、问题解答、活动建议、教学案例、教学图片、实验实训指导、在线课堂、复习题库、课程试卷、政策法规、参考文献、专业期刊、相关网站等在内的一体化设计、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课程立体化教材。通过教材的立体化建设有效利用网络教学的先进条件。

(三)教材要注重实践内容与实践课的一致性

金融学人才培养的重点是应用型人才,需要他们能够对金融市场做出敏锐判断,对市场业务能够熟练操作。所以在金融学教材的建设中,需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材的实践内容是理论结合实际的最佳手段,是纯粹的实践教学的基础。只有打好基础,才能更好的进行实践课并取得良好的效果。所以在教材实践课程的设计上要注重与纯粹的实践课的衔接,保持二者的一致性。同时,在教材实践课的设计上要教材结构“模块化”,重点突出,层次分明。使用时可以将银行、证券、理财等内容进行模块式的剪裁,拼接成不同类型的知识模块,便于选择性组织教与学,使教材更加实用、适用,职业特点更加突出。

此外,在金融学考核方式方面要多元化,根据金融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进行多元化实践教学的考核与评估,改变过去以笔试考试为主的考核方式。例如,对于课内实践,可以按照考查方式进行考核;对实践环节,比如商业银行业务实践、认识实习、专业实习之类,采取撰写实验报告、研究报告、论文写作、答辩等方式来考核。

四、结束语

在金融学教学战略规划中,以教材建设为核心,通过师资建设、教学手段现代化、考核方式多样化来整体提高金融学的教学水平,应对新形势下金融学教学提出的挑战。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金融学教材建设浅析[J],高等理科教育,2006

[2]张静琦,孔曙东.新世纪对金融高等教育的挑战与改革探索[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2

[3]田玉兰.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N].哈尔滨金融学院学报,2011

[4]刘波,曲春青.高等院校金融学科实验教学建设与改革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

[5]“21世纪中国金融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21世纪中国金融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D],中国大学教学,2005

[6]李琼.金融学科的发展趋势与金融学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N].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

[7]杨胜刚,乔海曙.金融学教学改革的紧迫性与基本思路[J].金融理论与教学,2002

[8]杨淑娟,刘明显.高校金融学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模式研究[J].市场论坛,2011

第4篇:金融学的作用范文

当今社会对于复合型人才的要求日益提高,高等院校开展双语教学符合时代的要求,可以为学校、教师、学生带来三赢的局面。在对江苏某高校金融学专业学生的调查问卷中发现,目前双语教学的主要问题包括:学生专业英语基础欠佳、双语比例不协调等。需要注意在教材的配套、教学手段的丰富以及教学内容的渐进等方面进行有效的改革。

【关键词】

金融学;双语教学;调查问卷;配套措施

引言

2001中国正式加入WTO,成为其第143位成员,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对外经济与贸易联系日益频繁,中国金融业也开始逐步开放并与国际接轨,大量的外资金融机构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在这样的形势下,金融行业的相关岗位在对金融类专业的大学生招聘时,金融英语能力成为了一项基本考核指标。在2009年的台湾语言训练测验中心的一项研究中发现:金融业从业人员的职位高低与其英语水平高低成正比关系,当然这里说的英文水平并不是单纯的基础英语,其包括了金融专业英语。笔者作为一名高校金融专业的教师,通过对过去近10年的教学工作总结发现:金融类专业毕业生大学英语6级通过率普遍较高,但是往往专业英语水平不尽如人意,在应聘过程中,面试官一旦用专业英文术语提问时,应聘学生会因为无法理解题目而导致熟悉的知识点无法有效表述,从而影响面试结果。因此,培养既精通金融专业知识,又同时能以中英文熟练处理金融事务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显得任重而道远。《金融学》作为金融专业的基础必修课,其课程体系中包涵大量专业术语,这些术语的应用性已经渗透到国际范围。江苏作为教育强省,特别是南京的高等院校,无论师资力量或是学生素质都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以南京地区的高校为例,进行双语教学的研究,找出新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推动江苏乃至全国高校双语教学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可行性以及积极的示范作用,适时的对《金融学》开展双语教学显得任重而道远。

一、《金融学》双语教学的研究现状

早在2001年教育部就颁布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见》,意见中强调要在金融、国贸、法学、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和新材料等国际性相对强的六个专业率先实行双语教学。近10年内,对于双语教学的研究源源不断,但是这些研究大多数只是聚焦在大概念的双语教学问题上;随着双语教学的逐步深入,直接对《金融学》课程双语教学的研究从2004年开始零星出现,我们通过中国知网对“金融学双语教学研究”进行主题搜索,发现15条匹配记录,时间跨度从2004年-2012年,年均约2篇,与其他学科双语教学的研究数量相比稍显不足。当前《金融学》双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概念不清、目标不明,模式不尽合理,课程设置不科学、连续性不强,教材选择有待完善[1];同时,在金融学专业课程双语教学实践中,课程选择容易出现偏差、参考教材选择两难、教学进度缓慢影响了双语教学的课堂效果[2]。特别是双语教学中会遇到师资的英语水平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保证双语教学的授课质量,应该拨专款提升师资英文水平,自编英文教材,增加课时量和实训环节,完善考核方式,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加强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互动,开展多种形式的双语教学活动[3]。但是,对于《金融学》双语教学的推广,到目前为止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成为《金融学》双语教学面对的现实问题。如果不能合理的从根源找出教学的问题,仅仅一味追求教学过程,忽视教学的结果,那么会给教学质量造成负面影响,使得高素质教育变成了一种空谈。

二、《金融学》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一)对高校后续发展的有利影响

教育部在2001年下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工作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等院校必须大力推广具备条件的课程的双语教学工作,同时确定了金融学等六个具有国际性的专业率先实行双语教学的计划;2008年教育部对普通高等院校本科教学的评估指标做了新的修订,规定高等院校必须开展双语教学,并且双语课程数目要大于总课程数的10%。因此,大力开展双语教学的推广活动,将有利于高等院校在评估过程中获得一定的优势,提升本校的综合实力,对学校今后的招生以及就业率的提升都将带来正面影响。

(二)对高校专业教师业务水平提升的有利影响

金融学是近年来高校的热门学科,各校都在该专业上引进了大量高素质人才,这些教师拥有较高的英语水平;由于金融市场日新月异,知识更新速度相当快,这迫使这些教师必须积极充实金融学科的新的知识体系、最新搜索国外先进文献资料、掌握发达国家的最新原版教材以及统计数据。这无疑促进了金融学教师专业水平的长足进步,提升师资质量。

(三)对金融学专业学生的知识水平发展的有利影响

金融学课程的国际性较高,金融业以美、英等发达国家为中心,国外原版教材相比于国内的教材更加先进、专业、符合时势,特别是国外的教材强调以人为本,注重读者的阅读感受,通常会以简单易懂的方式方法表述内容,这可以增强读者的兴趣以及学习的积极性。因此,高校开展金融学双语教学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还可以使学生掌握金融学专业英语词汇的表述及运用方法,对金融学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能力带来积极作用。

三、江苏某高校《金融学》双语教学的调查问卷分析

笔者作为江苏某高校金融学专业教师,对本校金融学本科专业66名学生进行了关于金融学课程双语教学的问卷调查,问卷的填写采用匿名形式,实际回收问卷66份,有效应答率为100%。该问卷共分为7个内容,包括:学生英语水平、教师教学效果、教材难易程度、教师双语水平、对双语教学的认同度。我们通过分析主要发现以下几点:(1)这66名学生的英语水平较高,英语四级通过率为84.8%,六级通过率为57.6%,明显高于同届学生的平均通过率。但是,对于双语教学只有2个学生能在课堂上就可以将知识点完全掌握,占总人数的3%,其余90.9%的学生,共60人需要在课堂外通过预习与复习帮助理解,达到完全掌握知识点的目标,另外还有4人无法完全掌握,占总人数的6.06%。由此可以看出,进行双语教学的学习效果较好,但是不仅要重视教师课堂的授课,更要突出课前预习以及课后复习。

(2)对于双语教学的认可度而言,问卷显示45人非常赞同开设《金融学》的双语课程,占到总调查人数的68.2%,他们普遍认为双语课程贴近现实的需要,能够获得更加先进的知识体系,对自身的各项帮助大;有18人希望双语授课,占总人数的27.3%,但是要求适当增加中文比重,保持中英文6:4左右;另有3人不赞同开设双语教学,约占总人数的4.5%,其认为会影响学习效果,对今后帮助不大。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学生是认同《金融学》开设双语教学的。

四、完善《金融学》双语教学的配套措施设计

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对《金融学》双语教学进行完善。

(一)配套教材的编写与补充

国外原版教材保留了“原汁原味”的知识内容以及语法词汇,对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在选用国外经典原版教材的基础上,授课教师应该注意对于配套的教学参考书的编写与使用。单纯的原版教材对于英文水平相对薄弱的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授课教师在备课的同时,可以将自己的笔记整理成中英文参考书,帮助学生的理解与学习。同时,教师需要安排课程前期中文导读材料,促使学生能够尽快进入课程体系,避免由于理解的偏差导致的学生学习兴趣缺失。

(二)双语比例的阶梯式递进

金融学的双语教学需要遵循由简入难的过程,授课中英文授课比例逐步提升。在课程的前10%的概述部分建议用30%的英文加70%的中文进行授课,然后逐步增加到各50%的比例;课程过半之后,以70%的英文加30%的中文展开授课。这样可以帮助学生逐步适应课程、理解课程,从而更好的融入教学。特别是,要注重中英文双语的交互使用,不能简单的用英文“满堂灌”;对于需要重点关注的概念与定义,一定要用中文解释清楚,再用英文进行解释,避免影响学生理解。

五、深化《金融学》双语教学建设的思考

双语教学的深化不是一蹴而就的,基于目前高校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目标,《金融学》的双语教学需要逐步的发展与推广。

(一)加强对师资力量的培养

教师是展开教学的关键,在双语教学中,对于教师无论是专业知识或是英语能力的要求都非常高,教师水平直接影响到课程能否被有效的传授,因此,加强对于双语教学师资的培养是必要且紧迫的。我国自己培养的金融学专业教师,一般在专业知识体系上保持较高水平,但是普遍英语口语水平显得较弱,学校可以鼓励英语基础较好的青年专业骨干教师赴国外进修学习,安排定期的国内外师资的交流活动,促进从事双语教学教师结构的优化与更新。特别是,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引进外教,以外交与中方教师相兼容的形式开展教学,真正帮助中方教师适应、掌握双语教学。

(二)科学设置教学计划

《金融学》课程的双语教学不宜过早开立,以大学三年级为宜。高年级学生通常已完成了英语六级的考试,英语水平相对较高,繁重的考级任务也已经完成,可以专心进行双语课程的学习;同时,前期专业基础课程也已经学完,此时开展《金融学》的双语课程教学比较合理。笔者每年分别教授两个专业的《金融学》双语课程,一个专业在大二下学期授课,另一专业在大三上学期授课,通过对比发现,在大三开展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大二。另一方面,建议在开设课程前,先设立一门专业英语课程,促进学生对经济学基础英语词汇的掌握。

作者:姚萍 单位: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小芹等.论金融学本科专业双语教学的路径优化[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158-161.

[2]卢有红,彭迪云.金融学专业课程双语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与思考[J].科技广场,2009(10).

[3]李树杰.浅议金融学专业双语教学的经验、不足与对策——以中华女子学院为例[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0(6).

[4]李延喜等.金融学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的改革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3(2)

第5篇:金融学的作用范文

一、会计学和金融学进行比较分析的前提

正如我们平常所说的,思考即比较。借助比对的方式,研究分析事物特征,掌握异同之处。根据以往的研究,了解其环境背景与起源,同时借助移植的方式可以更快地推动学科进步、创新。把会计学同其他一些社会科学进行比较分析,能够弄清楚这门学科和另外一些学科存在的差异。通过不同学科之间研究对象、研究形式、基础理论、方法体系等方面的比对,发现它们的共同点与差异,把其他学科的优势移植到会计学之中,推动会计学的发展。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跳出会计看会计”、“跳出会计研究会计”。所以说,把会计学同金融学进行分析和比较,正是要将两者进行比对研究,尤其是研究对象、研究手段、基础理论等环节的对比分析,寻求会计学同金融学间的共性与不同之处,把金融学的优势植入到会计学当中,目的是为了推动会计学更快的发展。

二、会计学同金融学比较分析的必要性

之前,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曾提出:“比较解剖学、比较植物学、比较语言学等,恰恰是因为对比分析了被比较对象间的不同之处,从而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诸多社会科学的实践表明了对比分析对于学科发展起着关键作用。举个例子,规范会计学派和实证会计学派的出现,起源于经济学的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同时这些研究手段来源于哲学中的方法论。把存在差异性的学科进行对比分析,弄清楚二者的特点、联系及不同。然后,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互相补充,寻求结合点,追溯起源,挖掘出问题的本质所在,进而为有关学科的发展和创新提供借鉴。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会计学的理论基础应该为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但与此同时,不少新会计问题的出现都是因此产生的,像产权会计学问题、委托会计原则、衍生会计工具、外币折算会计问题、通胀率问题等。会计学同金融学两个学科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所以说,把会计学同金融学进行对比分析,寻求二者的不同,把金融学的优势和长处植入到会计学当中,对于会计的创新与变革有着重大意义。

三、会计学和金融学进行对比分析的目的

(一)健全会计学的理论机制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进步,会计学这门社会科学也在不断地创新、变革。同样作为和社会经济息息相关的社会科学,金融学对会计学的发展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因此,把这两者进行全面深入的对比和分析,寻求经济学的演变历程、理论机制,对于健全会计理论体制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二)拓宽会计学理论研究的视角要想取得更好的研究效果,会计学的发展就不能只束缚于其本身的内容,这就好比“闭门造车”一样,难以获得理想的效果。这时,就应当跳出会计的视角,把它和金融学进行比较分析,同时把会计学的优势植入相关学科理论中,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拓宽会计学理论研究的角度。

(三)推动会计学知识体系的改革和创新把会计学和金融学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包括两者间理论基础、研究手段、研究对象等内容的对比,根本目的是为了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势,寻求具有创新性的发展道路及发展模式,从而推动整个会计学的进步。

四、会计学与金融学的特点对比分析

会计学和金融学均是社会学科,因此两者间具有一定的可比性。现阶段,会计学的演进朝着边缘化的方向转变,加上已取得的成绩数不胜数。因此,两者间更加深入的研究对比是推动会计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会计学的学科特征所谓会计学,即能够准确体现会计客体本质、规律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将学科本身作为其研究对象,分社会功能、根本特性、认知方式及演变规律等角度分析并研究问题。会计令人们在不断认知的过程中关注着自身发展。除了社会学科的共同特征外,会计学还具有其本身的特点:首先,会计学具有体系化的特点。历经许久的发展过程,会计学已渐渐成为一个由多个分支构成的成熟体系。它并不是分析这些分支的细致情况,而是将一切分支串联成一个总体进行特点、功能、发展形势等方面的研究。

其次,会计学具有理论化的特征。在相关理论及实践应用中,会计学的整体概念占据了主置。因其在长期的积累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成熟的体系,可以将这个体系作为各分支发展的指导。再次,指导性也是会计学拥有的自身特点之一。会计学是一个分析会计工作规律与发展演进形势的理论体系,其理论指导来自于会计实践又不同于会计实践。对于各分支的理论可以用于引导具体会计工作,同时,会计学作为一个整体又指引着各分支的发展道路。

(二)金融学的学科特征对于“金融学”这一定义,是比较复杂的,相关术语对于此学科的发展有着关键性的影响。例如,韦伯斯特字典当中提出了“筹集、提供资本”的定义词条。作为社会经济学的一个分支,金融将市场的运作、资金的定价作为核心。金融学的方法论是借助相似的替代物来达成金融契约及工具定价。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各抒己见,均作出了自己的考虑:首先,在国内来讲,金融学主要包括国际金融和货币银行学两方面内容。究其原因,一是上世纪后期的一些政策使得对外贸易加强,进而令大量的国际收支及贸易中心确立;二是受当前环境的影响,政府主导的金融业间接融资成为了金融实践的核心。

五、结束语

第6篇:金融学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行为金融学;深度心理学;投资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9-0126-01

经济学和心理学两个在发展过程中有着割不断关系的学科,在现在越来越表现出了相互融合的趋势。金融学作为经济的皇冠,在这场变革中当然也是产生出了行为金融学这一巨大的成果,集中体现就是200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了始终坚持自己是心理学家的Kahneman。但是在现在的行为金融学中,主要的心理学理论还是认知学派的,而且多是以经济学的方式来利用心理学的理论。本文就是在于探讨用除认知心理学以外的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在改善投资者投资能力可能性,尤其是利用深度心理学的方法。

一、行为金融学的发展来源

1776年,斯密《国富论》的出版标志着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独立,此时经济学被定义为对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科学。到了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代表人物马歇尔那里,他说::“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财富的学问,同时也是一门研究人的学问。”。在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提到的两个基本假设之一的:人们充分利用所有可以获得的信息做决策,这一假设就足见对人的重视。为以后经济学在在对人的讨论方面奠定了基础,虽然这里的人是完全理性的人。

1947年Herbert Simon考虑到人的心理因素在经济行为中的作用,提出“有限理性”理论。“有限理性”是对新古典经济学关于“绝对理性”的否定,经济学对人的认识开始考虑现实的人的实际情况。

到了20 世纪70 年代, 心理学家Kahneman 和Tversky基于认知心理学的理论, 在“有限理性”假设的基础上, 更进一步提出了既非完全理性, 又不是凡事皆自私的“现实人”假定。他们的《不确定状态下的判断:启发式法则和偏差》和《前景理论:风险状态下的决策分析》两篇文章中侧重于研究人们在风险下进行判断和决策的过程,提出了决策心理学的重要理论:“前景理论”。Kahneman也因为在此方面的突出贡献获得了200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该理论对行为金融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它的提出标志着行为金融学的真正兴起。

二、行为金融学的研究体系

行为金融学(Behavioral Finance)是一门介于心理学和经济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就是以决策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为基础,探讨投资者的真实投资决策过程中的行为规律及心理机制,试图去解释在决策过程中,情绪和认知过程是如何对投资者的具体投资活动产生作用的。行为金融学将金融学、心理学、行为科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融合在一起,来研究投资者实际决策行为对金融市场的运行和金融产品的定价的影响。

Hersh Shefrin认为行为金融学的研究主题分为三部分:直觉驱动偏差、框架依赖和无效市场。启直觉驱动偏差主要是指投资者在形成认知和做决策时存在着一些经验规则及与此相联系的系统性偏误, 从而导致个人在金融市场上表现出一系列的偏差。框架依赖是指个人因为情景和问题的陈述与表达不同会有不同的选择。无效市场是指在直觉驱动偏差和框架依赖的作用下导致价格偏离基本面价值。

在这三个主题中,要追究根本无疑前两个是主要讨论的对象,不只是因为无效市场是由他们产生,而且更重要的是前两个方面都是关于人的行为偏差的描述。在此试图用深度心理学的观点来解释这些行为的原因,已达到利用深度心理学的方法来帮助投资者提高投资能力的目的。

在直觉驱动偏差中,Hersh Shefrin主要指出了下面的一些影响人正确抉择的经验规则:典型性、过度自信、锚定、模糊性规避。在框架依赖中主要指出了:损失厌恶、协调决策、享乐式编辑、认知与情绪方面、自我控制、后悔、货币幻觉。

三、深度心理学在行为金融学中的应用方式

从以上对现在行为金融研究的陈述,发现在行为金融学还是主要在研究一些“金融怪象”,这些现象是用经典的金融理论所解释不了的,而且用的方法基本就是由心理学借鉴过来的实验法,在此基础上利用认知心理学的理论作基础来帮助解释。也就是说,在现有的行为金融学里还是在用基于统计学的研究来解释人的行为动机。那样对个人投资者来说,他们即便了解了这些现象但对自己的实际帮助在那呢?因为这些现象的根源很深,我们在实际的投资过程中尼要认识自己的这些错误都很难,你说要完全改过那就是更加的难上加难了。所以说需要用另外的眼光,用一种更加长远的方式来认识这些问题,从而寻找方法来逐渐帮助个人投资者来提高其投资能力

在Kahneman的理论体系里,他提出了一种将人的认知过程区分为“直觉”和“推理”,并对二者做出了详细的区分。通过这个行为金融学里重要的理论――前景理论的前提,会发现直觉是很多很多错误的根源。这也就自然的想到了荣格关于人的意识功能的划分:感觉、思维、情感和直觉。在荣格这里,直觉是“直觉这种功能使你看见实际上看不见的东西,这是你自己在事实上做不到的。但直觉能为你做到,你也信任它”;“在你必须处理陌生情况而又无既定的价值标准或现成的观念可遵循的时候,你就会依赖直觉这种功能。”和“但你处于一种直觉的状态,你通常不再注意细节。”,可以看出这和Kahneman给直觉的功能是一样的。

在荣格看来直觉更多的事无意识的表现,它可以无处不在的通过域下过程来影响你。这就是问题的所在那就是要改变直觉,就需要深入我人类的无意识当中来认识它和改变它。也就是说,最深刻的变化应该是从无意识的工作进行起。在这种情况下,荣格学派代表的深度心理学就是要针对人类的无意识来进行工作的。那深度心理学在行为金融学领域,也就是在帮助个人改善投资能力是最彻底和最好的。

参考文献

[1]【美】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第十七版).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第7篇:金融学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行为金融学 价值投资 应用

传统的金融学认为:投资者都是理性的,投资者能够按照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进行正确的投资,从而获得价值的回报。但是随着金融市场一些金融问题频繁出现引起了经济学者和专家的关注和思索,行为金融学因此而诞生。现代行为金融学从价值投资者的心理、性格、情绪等主观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在价值投资的过程中,主观因素对投资决策起着很大的作用。现代行为金融学不仅在学术界引起了学者的重视,而且在实践领域也引起了重视,在价值投资领域投资者们经常应用行为金融学的知识来避免心理偏差和认知错误。

一、行为金融学的内涵

作为行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行为金融学研究的是投资决策过程中人们的认知、感情等心理特征,以及由认知、感情等引起的市场非有效性。行为金融学是建立在行为学、金融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并以此分析投资者的心理对于其投资行为形成的影响。

二、行为金融学的基本观点

人的心理活动包括认知过程和非认知过程。基于心理学原理,行为金融学把价值投资看成是一个心理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可能会产生认知偏差或选择偏好,这些偏差如图1所示。

图1 投资者心理过程及对资产价格的影响

由上图可以看出,行为金融学在心理学实验的基础上来分析价值投资者的心理动态,并认为价值投资者是非理性人,在投资的过程中受到其情绪、认知偏差的影响,并且其非理将导致市场的非有效。在此基础上行为金融学研究价值投资者的决策行为,并且总结出了基本的观点:

1.投资者不同质

目前,投资者的性质是有所不同的,有的是个人投资者,有的是机构投资者。两者相比较而言,机构投资者投资行为较为规范,具有较强的资金实力,可以进行组合投资,分散风险,并实行专业化管理。这导致投资者的偏好与行为方式不同,因而对未来的估计也有所不同。

2.投资者损失厌恶型的

趋利避害这是很多人的动机, 标准金融学认为价值投资者是厌恶风险的,但行为金融学的观点不同,他们认为价值投资者只有在面临收益时是风险厌恶,而当价值投资者面临损失时则为风险寻求。价值投资者而对“趋利”与“避害”的选择在经济活动中是首先考虑的是如何避免损失,其次才是获取收益。

3.市场存在非有效性

市场中资产的价格具体非理性的特征,行为金融学认为定资产的价格的不仅仅是资产的内在价值,还包括价值投资者的心理、情感等非理性的因素,这些因素都在价值投资者决策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4,投资者认知不协调

认知不协调是价值投资者被告知有证据表明其信念或假设是错误时,价值投资者的心理与智力上发生冲突。认知不协调理论认为,价值投资者存在采取行动减轻未被充分理性思索的认知不协调的倾向,价值投资者可以回避新信息或开发出扭曲的论据以保持自己的信念或假设正确。

三、行为金融学的投资策略

投资者的实际心理和投资者的经济行为是行为金融学非常注重的,通过研究决策者的行为特征,为金融决策提供有价值的指导。

1.价值投资策略

价值投资策略是利用市场投资者的“羊群效应”造成的偏差来进行投资。我国投资市场存在大量的“羊群效应”。例如:我国的股民是以工薪阶层为主,70%左右的股票投资者的收入是源于工资,这类投资者90%以上的人是存在认知偏差的。这些个人投资者需要从专家、机构投资者那里寻求依靠。羊群效应使整个市场的预测出现偏差,使得投资的价值发生偏离,出现投资价值的下挫或者上扬。

2.逆向投资策略

逆向投资策略最重要的是在智慧上的一种独立,如果共识变成羊群心理,逆向投资者就应当逃离这个群体,但不一定是向着相反的方向,而且逆向投资者更乐于去思考一些别人没有思考过的观点。在中国股市中,有着“久涨必跌,久跌必涨”,“利空出尽便是利好”等俗语,这些都可以用行为金融学来解释。逆向投资策略就是买进表现不是很好的股票卖出表现比较好的股票,采用这样的方式进行投资和盈利。正如2007年底,大多数投资者在股指PE达到70倍的时候看高10000点,理性的投资者在这样的时候应该选择退出。据统计,1928年至2009年间,逆向投资的平均收益为12.90%。

3.动量交易投资策略

动量交易策略(Momentum Strategy) ,即预先对股票收益和交易量设定过滤准则,当股票收益或股票收益和交易量同时满足过滤准则就买入或卖出股票的投资策略。行为金融意义上的动量交易策略的提出,源于对股市中股票价格中期收益延续性的研究。动量交易投资策略是源于对中长期收益延续性的研究。面对股票在一定时期内的连续上扬或下挫,可以采用动量交易策略, 根据研究发现我国股市中价值投资者卖出赢者的概率是其卖出输者概率的2倍,利用这一现象采用动量交易,可以获利益。

四、价值投资者对行为金融学的运用

我国的价值投资行业起步比较晚,国家政策对价值投资的干预比较多,价值投资市场对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导向反映比较多,而对市场自身发展规律反映不是很明显。而我国的金融政策发展不是很完善,导致价值投资者的发展不是很成熟。

1.个人投资者对行为金融学的运用

个人投资者在价值投资过程中的策略趋向于比较保守。这是由于个人投资者的资金实力上、市场分析的能力不是很强,导致个人投资者对市场信息把握没有优势,个人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是非理性的。没有专门的机构对个人投资者的价值投资进行监督和控制,也没有专门的机构对其投资提供专业的指导,依靠的知识个人的力量,导致个人投资者在价值投资的过程时常会出现盲目的投资决策,个人投资者时常犯下心理偏差与认识错误。因此,个人投资者要做到:

一方面,提高个人投资的金融知识学习水平,加强对金融市场规律的研究,对市场进行科学的分析,增强个人投资者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减少个人投资者价值投资中的非理性因素,提高个人投资者的决策水平。另一方面,在具体的价值投资的行为中,价值投资者需要对自己的心理进行审视与反思,善于对价值投资市场公开信息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判断,对信息的来源进行严格的核对;虚心接受他人意见,不能盲目地过于自信,对风险增强理性的识别和判断;对于价值投资市场上其他投资者的观点进行理性分析,不仅既要分析合理的成分又要分析不合理的充分,综合判断,严格地梳理各种信息的来源。

2.价值投资机构对行为金融学的运用

价值投资机构与个人投资者不同,90%的投资机构的资金实力比较的雄厚,每个投资机构都有3人以上的投资家和投资顾问,这些价值投资机构的投资专家和投资顾问的金融专业和背景都非常的不错。价值投资机构内部风险防控机制与监督管理机制比较好,可以减少投资经理人的心理偏差,提高投资机构的决策科学性。但是,65%以上的价值投资机构也会受职业经理人投资心理偏差的影响,所以价值投资机构应该加强对职业经理人进行学习和培训,提高职业经理人素养,这是关系到投资机构的利益也关系都委托投资人的利益。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价值投资机构凭借其拥有的信息资源、知识资源以及资金资源,可以利用个人投资者的心理偏差,对个人投资者的心理进行导向进行盈利。例如: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价值投资机构利用个人投资者的心理偏好进行反向投资,利用其反应过度的心理,形成对于上市公司业绩的高估与低估,这样价值投资机构就就可以从中获得更大的效益。

3.国家价值投资部门对行为金融学的运用

行为金融学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解释目前我国的宏观经济各项指标,行为金融学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股市的各种现象。这种现象与价值投资者在价格发生逆转之后,面临不确定性的政策性因素,对风险的表现出的恐惧程度递增有一定的联系。在这种情况下,价值投资者在群体效应的影响下,对市场会产生过度的反应,对风险也会产生过度的恐惧与谨慎。

国家价值投资部门对行为金融学的运用可以与金融市场的调控手段高度结合起来,在股市偏软的同时,国家价值投资部门考虑价值投资者心理因素偏差的影响,提高价值投资者的信心,价值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国家价值投资部门通过各种渠道对价值投资者进行科学的、合理的引导,提高价值投资投资者的素质,从而促进价值投资市场的成熟。

五、结论

行为金融学不是对传统金融理论的否认,而是对传统金融理论的批判继承,两者研究的对象、目标和希望解决的问题具有一致性,价值投资者在决策与行动过程中,由于投资者受心态模型的影响,出现处置效应、羊群行为等认知偏差和决策偏好,这使得价值投资者在实际的投资管理中易犯各种系统性的错误。

实质上,行为金融学是智力正常、教养良好却一贯地做着错误的事情的投资精英的心理与投资行为及其投资规律的学说。价值投资者将行为金融理论应用于投资管理实践,一方面,价值投资者了解自己的认知偏差,避免做出错误的决策;另一方面,价值投资者可以利用其他价值投资者的认知偏差和判断错误,在大多数投资者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前,投资那些价格有偏差的品种,并在价格定位合理后,实现获利。

参考文献

[1]王磊,钟茗,现代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比较研究[J].海南金融,2008(1).

[2]邹洁,马宁.证券市场行为异象的行为金融学解释[J].经营管理者,2009(2).

[3]赵硕刚.中国证券市场羊群行为实证研究综述[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10).

[4]饶育蕾,盛虎.行为金融学[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7).

[5]Brigham Ehrharot.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10).

[6]Rock,Kevin.Why new issues are Underpriced[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86(15).

[7]李国平.行为金融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8]陈收.行为金融理论与实证[M].湖南: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4.

[9]曹凤岐,刘力,姚长辉.证券投资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8).

第8篇:金融学的作用范文

长期以来,金融理论的核心阵地一直被新古典学派所占据,金融分析的制度范式被排斥在主流金融学的框架之外。这种情形在2005年为之改变,就在这一年,美国经济学家默顿和博迪(Merton & Bodie)在西方理论史上首次明确提出并定义了“(新)制度金融学”。从此,制度金融学开始在经济学的理论圣殿上正式“登堂入室”,获得与新古典金融学“平起平坐”的学术身份。

在新古典金融学的视野中,由于忽略交易成本,因此金融交易由谁(银行体系或者金融市场)来完成并不重要。基于科斯定理,若不存在交易成本,则不同金融制度和组织结构会得到相同的最优金融资源配置结果。制度金融学可以帮助我们甄别不同金融制度环境的特征,并确定在某些特定的经济金融发展背景下,什么样的金融制度结构是最具优势的。

基于这种新的理论视角,在新古典金融学那里被“外生”处理的金融体系内部的特殊制度结构和组织形式已然转变成为“内生”的结果。重要的是,金融技术进步可以有效增进这些特定金融制度结构的效率,从而把金融交易成本以及相应的金融行为扭曲的成本最小化。因此,默顿和博迪新命题的核心思想是,在一个得到良好发展的金融体系中,基于金融制度结构的一系列内生变化,新古典金融学关于资产价格和资源配置的结论是大体正确的。

默顿和博迪试图通过弥合两种金融学的裂痕完成金融学发展进程中的一次“新古典综合”。与经济学曾经的“新古典综合”相类似,他们倾向于将制度金融学视为新古典金融学在考虑交易成本情形下的一种特例。不管金融交易过程在制度金融学那里的表现多么变化多端,最终都要归结到新古典金融学的均衡解中来。

“斯蒂格利茨和格林沃尔德”新范式

默顿和博迪对于制度金融理论发展的建树与其所拥有的“冠名权”并不相称。相比之下,重建金融分析制度范式更为实质性的努力早在20世纪初期已在货币理论层面展开。传统的货币理论一贯忽视信息成本、风险以及激励等制度因素,这种忽视使得货币经济学的宏观框架长期缺乏微观经济基础。2002年,斯蒂格利茨和格林沃尔德(Stiglitz & Greenwald)提出货币经济学的“新范式”,通过把一些关键性的制度因素“内生化”于既有的分析框架,尝试性地将传统的货币理论建立在银行行为理论的基础之上,从而在理论上扭转了微观信贷市场和宏观货币运行长期相互隔离的局面。

“新范式”的构建也是从挑战所谓“古典二分法”的基本理念入手的。由于将一些被长期搁置的因素引入货币经济学的框架,因此信贷和银行因素从一开始就占据了该理论框架的核心位置。在“新范式”中,银行因素是如此重要,它不仅为经济社会提供和记录信用依据、判断当事人的还款承诺以及确保所贷资金的合理使用,而且还是一国货币政策制定和操作的基本环节。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新范式”还进一步注意到了银行制度结构的变迁及其影响,这就意味着该理论已经触碰到了制度金融学的要害部位。

如果考虑到金融制度结构的国别差异以及其他制度性因素,“金融竞争可以单调增进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这一新古典金融学核心命题的普适性就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这是货币经济学“新范式”的一个重要理论发现。长期以来,金融体系的市场化和自由化曾经成为席卷全球的潮流,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借此极力“推销”和“输出”所谓的市场化金融体系,其核心理念就是“竞争越充分则经济效率越高”。基于这一理念,一些国家的金融体系之所以低效率,就是因为在那里普遍存在着与新古典要求相左的各种各样的特殊制度因素,由此形成的制度障碍影响了金融竞争的充分性。因此,合乎逻辑的政策选择就是尽快拆除这些制度障碍,重新打造竞争性的金融体系。由于这些国家随后被认为是原本就缺乏竞争性金融体系的基本要素,因此,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整体“引进”或者“移植”这种金融体系就成为虽然迫不得已但总归是正确的政策选择。

以默顿为代表的金融学的“新古典综合”和以斯蒂格利茨为代表的货币经济学“新范式”都试图通过强调“制度”因素来修补和拓展新古典金融学或者传统货币经济学的既有框架,这种努力有意无意间为制度金融学的肇建开辟了新的道路。相比之下,斯蒂格利茨等的努力重新开启了观察货币金融运行的微观视角,而从某种意义上讲,制度金融学就是包含“微观金融基础”的货币经济学或者新古典金融学。

“分工均衡”货币分析框架

及其制度涵义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一些经济学家的不懈努力之下,借助制度经济学特别是交易费用经济学迅速发展的势头,分工问题开始重返经济学以及金融学的核心位置。人们对分工演进与货币金融关系问题的重新关注和讨论实际上预示着,现有主流经济学框架将面临一次前所未有的重大转型。总体看来,此次转型将使经济学的基本分析视角回归古典经济学的基础命题,而制度金融学将无疑成为此次经济学转型的一个重要结晶。

在理论史上,经济学家对货币与分工的关系早已有所察觉。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经济学家对分工与货币金融制度关系的讨论长期停留于简单描述的层面,相比之下,有关分工与货币信贷制度更为系统深入的研究是由杨小凯(Borland & Yang)做出的。由于此研究是杨小凯重建经济学“古典传统”长期努力的有机组成部分,而这种努力的核心之一就是为现有的经济学框架找回制度、经济组织等关键要素并形成一个全新的体系,从而重塑经济学质朴务实的气质。因此,杨小凯有关讨论对于构建制度金融学的基础框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杨小凯的真正理论贡献是将分工、货币与信贷以及法律、政府等多种因素引入一个严密的一般均衡模型之中,并在它们之间建立了可信的逻辑联系,据此揭示了货币的性质以及货币制度演进的深层涵义。商品货币是一种过渡性货币安排,它的基本特征是“信用含量”较低。或者说,由于它自身具有价值且“眼见为实”,经济交易双方对持有这种货币具有较低的信用需求。特别是,随着分工水平的增进和经济交易频率的提高,人们觉得,继续使用这种货币的交易成本会越来越高。就这样,商品货币触碰到自身无法跨越的交易效率边界,货币制度也走到了一个新的起点之上。在此刻,信贷体系的重要性开始浮现,高信用含量的货币注定成为分工经济的“新宠”。

不过,要用“信用因素”替换既有货币的“自身价值”,除了基于长期的经济交易过程所逐步内生并积累起来的相互信任之外,还需要一些关键的外部条件,其中以法律和政府制度最为重要。对于货币制度而言,政府制度具有显著的“双刃剑”效应,这在理论上并非新鲜事。政府制度是一个多功能交织的复杂体系,在其效用函数中,难免存在效用目标之间的冲突。就拿维持货币体系的合理“信用含量”而言,它本身就时常包含着成本与收益的尖锐较量。如果政府制度出现“功能失衡”,一般是公共财政功能“挤出”了信用提供功能,则政府便可通过增发信用货币来向其持有者间接征税或者抢劫公民财产。由于信用货币的“信用含量”与其发行量成反比,而且信用含量过低会使信用货币变成比商品货币交易效率低得多的交易媒介,从而阻碍分工经济发展,因此一个受到约束的政府总能将信用货币规模控制在能够体现“均衡信用含量”的适当水平。

第9篇:金融学的作用范文

1、不同学校对于金融专业的课程设置并不相同,但大体上有以下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金融学、公司理财、金融市场学、期权、期货及衍生品、商业银行学、中央银行学、国际金融学、证券投资学、投资学、风险管理等。

2、金融学研究的内容极其丰富。它不仅限于金融理论方面的研究,还包括金融史、金融学说史、当代东西方各派金融学说,以及对各国金融体制、金融政策的分别研究和比较研究,信托、保险等理论也在金融学的研究范围内。

3、在金融理论方面主要研究课题有:货币的本质、职能及其在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信用的形式、银行的职能以及它们在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利息的性质和作用;在现代银行信用基础上组织起来的货币流通的特点和规律;通过货币对经济生活进行宏观控制的理论等等。

4、就业方向:基金公司、证券公司、金融机构、银行等。可从事基金绩效评估、风险控制、资产配置、理财产品设计、债券市场操作、公司债券市场产品设计、抵押支持债券产品设计等工作。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