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自贸区金融政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自贸区账户细则尚未出台
尽管接近春节假期,但外资行上海自贸区支行的客户经理仍在忙碌之中。昨日,记者从多家外资自贸区支行了解到,银行客户经理多在忙于拜访客户。其中一家外资支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客户经理都在外拜访客户了,这几天比较忙。”
一位外资银行人士也告诉记者,“目前外资行都发力上海自贸区业务,利用自贸区金融创新试点的机会联动外汇母行帮助企业走出,从而带来银行利润的增加。竞争还是很激烈的。”
据了解,目前有10多家中外资银行在上海自贸区相继获批建立分支行网点,但目前开业的只有三家外资支行。
值得注意的是,多位业内人士表示,由于资本项目可兑换细则尚未出台,上述已经开业的上海自贸区支行目前也不能办理自贸区账户,业内预计最快在春节后相关细则可能会出台。
“目前只能办理企业离岸账户和区外账户,自贸区账户还不能办理,需要等细则出来才行。”一位外资自贸区支行客户经理称。
昨日,恒生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支行获得开业批准;而1月以来,分别有星展、东亚和汇丰三家外资上海自贸区支行先后开业,初期业务偏重公司业务。
海外联动是趋势
汇丰中国表示,开业初期侧重面向有跨境金融需求的企业客户,在政策指引框架下陆续提供包括账户服务、本外币及境内外资金结算等广泛的银行服务。随着区内金融政策的逐步实施,预计新支行的业务范围和规模也将进一步扩展。
此前开业的星展银行也表示,初期主要服务自贸区内的企业客户。
汇丰中国副董事长、行长兼行政总裁黄碧娟表示:“将致力在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领域积极探索,先行先试,利用汇丰作为国际银行的跨境优势,将海外经验因地制宜地运用到上海自贸区。”
恒生中国副董事长兼行长林伟中表示:“上海自贸试验区支行将依托与母行恒生银行的联动优势,发挥恒生在跨境金融服务、贸易服务等方面的专长。”
东亚中国执行董事兼行长关达昌表示:“未来随着新支行业务丰富并逐渐发展成熟,将拓展更多海内外新客户。”
在未来的业务重点方面,星展银行向记者表示,已经成立专门项目小组,研究利率市场化、资本项目开放带来的新产品、新服务,将首先在自贸区推出。
针对颇受外界诟病的自贸区负面清单乏善可陈、金融领域突破不足等难点问题,王新奎表示,目前的负面清单确实“质量不高”,一定程度上是现行外商投资目录的翻版,但在试验过程中会逐步修改;他还提出,自贸区金融制度上的突破口是外汇转移问题,不过,金融试验“绝对不是一个没有边界、没有目标的金融自由化”。
政策重在可复制可推广
国务院批复的上海自贸区总体方案中,对自贸区的要求是这样表述的:“试验区肩负着中国在新时期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探索管理模式创新、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的重要使命,是国家战略需要。”
王新奎分析称,中国当前已经步入改革的深水区,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是关键,而政府职能转变当中最核心的就是投资准入体制改革。这实际上成了上海自贸区整个方案设计的核心。“总体方案一开始就明确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也就是投资准入体制改革。”
自贸区这一国家战略的推出,亦有其深刻的国际背景。王新奎指出,金融危机以来,全球投资规则和贸易规则正在发生重构,这种重构还是以美国为主导,是高标准的,它并非在中国比较熟悉和已经深度介入的WTO多边贸易体制平台上进行。中国不得不接受和参与这样的重构趋势,并借此以更大的开放来倒逼改革。第五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成果就是中国同意与美国进行投资协定的实质性谈判,该投资协定将包括对准入环节的投资的各个阶段提供国民待遇,并以负面清单模式为谈判基础;另外还有一件重大决策,即建立上海自贸区。
在他看来,上海自贸区既非以制造业和货物贸易为对象、重点是海关监管、给予特殊政策和优惠政策的传统意义上的自由贸易区,比如原来的上海综合保税区,也不同于目前世界上数量众多的自由贸易区——它是以服务业开放为主的试验区;但不实行特殊政策、优惠政策,“企业所得税15%的政策大概没有,免税店大概也没有,因为它们都不是可复制、可推广的。”
过去的出口加工区强调的是贸易便利化,现在自贸区强调的则是投资便利化,是在关境内打造一个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从特殊优惠政策环境变为全面公平竞争环境,从正面清单准入管理变为负面清单准入管理。“改革的重点是关境内的公平环境、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投资便利化等。想从老经验当中得到改革的红利,这条路是走不通的。”王新奎称。
同是在这场复旦自贸区论坛上,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副主任简大年还表示,今后区内货物贸易的运作一定也是要跟国际接轨的,“否则将缺乏相互支撑”。他透露,“像物流业,虽然没有所谓的15%所得税政策,但对做得好的物流企业供应链管理中心,自贸区会从财政上给予它支持。”
负面清单将逐步修改
之前,在上海自贸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3版公布后,外界多有评论认为,负面清单几乎是照搬现行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清单里的限制产业和管制措施甚至比目录犹有过之,如果自贸区内外的市场准入程度基本一致,管理方式大同小异,其对全国改革、开放的试验、推动作用何以体现?
就此,王新奎坦承,目前的自贸区负面清单确实“质量不高”,“所以我们加了一个2013版,那意味着还有2014、2015版??”“负面清单一定程度上的确是(外商投资目录的)翻版,但是你没实践经验,你先翻,等在试验过程中逐步取得经验以后,才能逐步修改这个负面清单,使之更符合国际高标准。”
据王新奎介绍,负面清单制定主要有三大难点:首先是国内一般投资准入管理体制差别待遇的现状。由于中国长期以行政审批来管理经济,以行政审批来管理准入,所以各种法律法规、措施、文件汗牛充栋,不同所有制、沿海和中西部、不同项目,投资准入都存在差别待遇。要把这些理清楚需要很长时间,而且有的还要考虑中央层面改革的进度,才能确定哪些方面是真正可以先行先试的。
其次,负面清单本身也不能设计得面面俱到,其质量高低首先是看它的长短,在试验阶段,负面清单过长就会变成正面清单。第三是外商认定标准。王新奎称,目前全球对外商认定的趋势,正越来越多地从按注册地认定转变为按照住所地认定,而我们目前是按照注册地来认定外商的,这个问题现在还没有考虑。
他表示,针对这些难点问题,主要的解决思路是选择投资准入环节阶段的国民待遇与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作为突破口:先解决准入阶段的国民待遇问题,准入阶段包括企业的设立、扩大和获得三个阶段,准入以后的经营、处置等暂不考虑;负面清单设计不能凭空创造,需要有法律依据,所以暂时以《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为基础来做;此外,就是将政府投资准入管理由注重事先审批转为注重事中、事后监管。
金融突破口是外汇转移
上海自贸区总体方案对金融制度创新方面提出: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可在试验区内对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跨境使用等方面创造条件进行先行先试。
王新奎认为,自贸区的金融试验包括了金融制度创新和金融服务的扩大开放,但它必须符合国家战略规定的自贸区功能定位以及要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联动这两个基本前提条件。尽管金融政策的具体方案还未公布,但“(金融试验)绝对不是一个没有边界、没有目标的金融自由化,任由大家在这里狂想”。
他提出,自贸区金融制度上的突破口是外汇转移问题。外汇转移要求自由、无延迟,要求自由使用货币,要求市场汇率。
在具体操作上,王新奎指出:一是资金或者货币在自贸区内或从区内到境外的流动自由度,在总体方案设计上应该大于从自贸区到境内区外流动的自由度。也就是通常讲的一线放开,二线管住。从区内到二线的区外境内事实上是渗透管道,是受控制的,不可能放开。二是人民币流动的自由度大于非人民币流动自由度。即便是从区内到境外,也是人民币的流动自由度肯定要高于美元、欧元等。
此外,金融试验必须以风险可控为前提。其基本思路是紧紧围绕实体经济安排金融创新,离开实体经济太远的先缓一缓。实行账户隔离和适度实体隔离,必要时采取临时性的管制措施,按照金融审慎原则逐步推进。“金融部门是不适用国民待遇原则的,所谓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税收、金融和国家安全是三大例外,这些领域基本是按照正面清单谈判的。”
王新奎称,自贸区金融改革的方向是鼓励人民币流出,但人民币目前还在升值,境内美元的贷款利率也远远低于人民币贷款利率,因此“实行起来非常困难,就要看企业的聪明才智了,这给它们的金融创新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机遇。像PE可以筹集人民币在自贸区注册基金,投到海外去。但想以自贸区作为跳板,将美元拿进来换成人民币,再投到国内,就是不可能的。”
对于监管,王新奎认为,自贸区内的“(金融)监管一定是以中央部门派驻的为主,地方到底没有经验,特别是要可复制”。如果区内的金融监管在区外不能够复制,便没有意义。他同时建议,可以通过机构、产品、平台三个方面进行监管,其中最重要的是监控产品。
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副主任简大年也称,目前人民银行和金融监管机构正在跟他们商量机构问题,包括派驻人员、共建监管系统,以及建立分账管理方案等。他表示,自贸区正在对人民银行、外管局以及地方分行征求金融监管信息系统需求,并已得到相关反馈,同时还在对区内的几千家企业做全面排摸,建立企业的底账系统。
关键词:自贸区;金融创新;金融改革
中图分类号:F830.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7(1)-0051-03
一、自贸区发展基本情况
自由贸易区通常指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通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相互取消绝大部分货物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取消绝大多数服务部门的市场准入限制,开放投资,从而促进商品、服务和资本、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共有1200多个自由贸易区。2015年4月,我国公布的粤、津、闽自贸区总体方案和上海自贸区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总体方案中,都对金融领域改革进行了重点关注。中国自贸区建设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的一项重要国家战略,作为我国深化改革的实验田和桥头堡,自贸区在推进金融改革创新、扩大对外开放、便利跨境贸易和投资、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等方面提供着难得的范本和经验。与此同时,2015年7月,新疆自治区政府表示要以自贸区制度为契机,积极搭建体制创新和开放现行平台,在建设亚欧经济合作试验区、综合保税区和自由贸易区等方面率先突破。
二、现有自贸区金融改革主要措施及特点
(一)上海自贸区以金融创新、金融开放应对全球金融新格局。上海自贸区是中国第一个自贸区,且面向全球,使命是给全国积累可复制的经验;其次上海是中国金融中心,上海自贸区更多考虑怎样与其金融中心的地位衔接。一是建立资本项目可兑换操作模式,推进“分类别、有管理”的资本项目可兑换。“分类别、有管理”是指只对实体经济有迫切需要的部分搞可兑换,以及对要搞可兑换的部分资本项目,不应放任自由,而是继续实施必要的宏观和微观审慎管理。二是发挥自贸区金融改革的辐射作用,加强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联动。发挥自贸区金融改革的辐射与带动作用,推动跨国公司资金集中营运等金融创新在全市的复制推广。支持上海黄金交易所、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上海期货交易所等建立面向国际的交易平台,推进金融市场开放。三是建立利率市场秩序自律组织。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指导成立了“利率市场秩序自律委员会”,成功实现了“存款不搬家、利率不上升”的外币存款利率市场化。四是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按照“区内优于区外”的政策导向,大力简政放权,放宽对外债权债务管理,改进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完善结售汇管理,便利银行开展大宗商品衍生品的柜台交易,极大地便利了对外贸易投资便利化。五是发挥自贸区金融改革的辐射作用,加强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联动。积极推动跨国公司资金集中营运等金融创新在全市的复制推广,支持上海黄金交易所、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上海期货交易所等建立面向国际的交易平台,推进金融市场开放。2014年9月,上海黄金交易所“国际板”正式运行,标志中国黄金市场开放迈入新阶段。六是切实防控各类风险。上海市政府成立了金融工作协调推进小组,统筹自贸区金融改革工作。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探索建立了金融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和本外币一体化监管模式、“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反逃税”的机制、异常资金流动的监测预警与应急体系。
(二)天津自Q区以“京津冀”一体化为依托,重点打造离岸金融和融资租赁业务。天津自贸区的战略定位将挂钩京津冀协同发展,通过京津冀的合作创造出更多的金融需求。一是开办离岸金融业务。天津将在完善相关管理办法,加强有效监管前提下,允许自贸区内符合条件的中资银行试点开办外币离岸业务。二是提升租赁业发展水平。取消区内融资租赁公司办理融资租赁对外债权业务的逐笔审批,实行登记管理。融资租赁类公司开展对外融资租赁业务,不受现行境内企业境外放款额度限制。允许非金融类融资租赁公司境内收取外币租金,并简化了飞机、船舶等大型融资租赁项目预付货款手续。三是推进金融制度创新。开展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试点。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发展,鼓励在人民币跨境使用方面先行先试,鼓励企业充分利用境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现跨境融资自由化。探索建立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作机制以及和解、专业调解、仲裁等金融纠纷司法替代性解决机制。四是建立健全金融风险防控体系。建立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完善跨行业、跨市场的金融风险监测评估机制,加强对重大风险的识别和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探索建立跨境资金流动风险监管机制,对企业跨境收支进行全面监测评价,实施分类管理。做好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工作,防范非法资金跨境、跨区流动。五是推动区域金融市场一体化。鼓励自贸区金融机构探索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相适应的产品创新和管理模式创新,促进京津冀地区金融资源优化配置。京津冀三地产权交易市场、技术交易市场、排放权交易市场和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可在自贸试验区内开展合作,促进区域排污权指标有偿分配使用。
(三)福建自贸区将率先推进与台湾地区金融合作。作为大陆与台湾距离最近的省份,对接台湾是福建自贸区最大的特色。一是推动两岸金融合作先行先试。降低机构准入和业务办理的门槛,并为设在自贸试验区内的台资法人金融机构在大陆设立分支机构开设绿色通道。区内台湾金融机构向母行(公司)借用中长期外债实行外债指标单列并按余额管理。允许台湾地区银行向区内企业或项目发放跨境人民币贷款。区内银行与台湾同业开展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二是扩大金融领域对外开放。自贸试验区内试行资本项目限额内可兑换,符合条件的自贸试验区内机构在限额内自主开展直接投资、并购、债务工具、金融类投资等交易。将直接投资外汇登记下放银行办理,外商直接投资项下外汇资本金可意愿结汇,进一步提高对外放款比例。提高投融资便利化水平,统一内外资企业外债政策,建立健全外债宏观审慎管理制度。三是拓展金融服务功能。在完善相关管理办法、加强有效监管前提下,允许自贸试验区内符合条件的中资银行试点开办外币离岸业务。创新知识产权投融资及保险、风险投资、信托等金融服务,推动建立知识产权质物处置机制。拓展自贸试验区内融资租赁业务经营范围、融资渠道,简化涉外业务办理流程。支持自贸试验区内设立多币种的产业投资基金,研究设立多币种的土地信托基金等。支持符合条件的自贸试验区内机构按照规定双向投资于境内外证券期货市场。加强两岸在金融纠纷调解、仲裁、诉讼及金融消费者维权支持方面的合作,健全多元化纠纷解决渠道。
(四)广东自贸区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发展。广东自贸区金融政策强调“深入金融领域的开放创新”,推动粤港澳三地的跨境金融创新是重点。一是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发展。推动人民币作为自贸试验区与港澳地区及国外跨境大额贸易和投资计价、结算的主要货币。推动自贸试验区与港澳地区开展双向人民币融资。允许自贸试验区金融机构和企业从港澳及国外借用人民币资金。支持与港澳地区开展个人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二是推动适应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的金融创新。允许符合条件的外国金融机构设立外商独资银行。降低港澳资保险公司进入自贸试验区的门槛,支持符合条件的港澳保险公司在自贸试验区设立分支机构。三是推动投融资便利化。探索实行本外币账户管理新模式,在账户设置、账户业务范围、资金划转和流动监测机制方面进行创新。探索通过自由贸易账户和其他风险可控的方式,开展跨境投融资创新业务。四是建立健全自贸试验区金融风险防控体系。探索建立本外币一体化管理机制。探索在自贸试验区建立粤港澳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作机制以及和解、专业调解、仲裁等金融纠纷司法替代性解决机制。
三、对新疆自治区的启示
(一)以新疆申报自贸区方案为契机,推进区域金融改革创新。建议新疆紧紧抓住新疆作为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核心战略区域,建设新疆亚欧经济合作试验区,全力争取申报建立面向中亚、欧洲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自贸区,并以此为契机,借鉴沿海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改革创新的经验,深化区域金融改革,推进金融领域体制机制创新,充分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作用。
(二)借鉴上海自贸区方案,将乌鲁木齐市打造为中亚地区金融中心。乌鲁木齐市作为新疆的首府,是中亚区域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中亚在全球多极化格局上的重要地位,决定了乌鲁木齐在地缘战略、中亚地缘经济格局、中亚经济区域化与国际合作上的独特优势。在我国经济金融发展的关键时期,建议新疆借鉴上海自贸区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经验,推动人民币区域化建设,扩大金融业准入对内对外开放,加速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实现乌鲁木齐金融市场与国际市场双向开放,推进乌鲁木齐中亚金融中心建设。
(三)大力发展金融市场,加快区域商贸中心的建设,构建金融业向西开放与合作的新格局。金融的发展离不开商贸的支持,新疆要发展成为区域金融中心,加大同中亚的商贸流通是重要前提。乌鲁木齐市现有一个一级口岸、五个二级口岸、一个出口加工区以及多个大型的商贸市场,已经成为中国对中亚商品的主要集散地,在此基础上应继续建设面向中亚地区的物流中心、建设一批对中亚地区具有辐射作用的商贸市场,并吸引国内外著名物流企业前来落户,从而带动银行支付、信用证、贸易融资等业务的发展和金融机构的落户。建议新疆大力发展金融市场,特别是发行新疆优势和特色产业基金,企业债券,继续推进新疆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的发展与扩张,扩大新疆支柱产业企业的规模和实力,建立更多的大型企业集团和总部在新疆的跨国公司,为建设乌鲁木齐金融中心提供重要经济支撑和保证。
参考文献
[1]王志萍.中亚经贸交往与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问题研究[J].西部金融,2013,(12):63-67。
[2]郭新民.深化^域金融合作与创新助推丝绸之路经济带共赢发展[N].金融时报,2014-01-13。
[3]梁颖,罗霄.金融产业集聚的形成模式研究:全球视角与中国的选择[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6,(5):16-20。
[4]王晓,赵大伟.澳大利亚金融市场改革发展与启示.西部金融[J].2014,(6):85-89。
[5]王剑.开发性金融机构的国际比较[J].金融发展评论.2014,(8):129-135。
【关键词】上海自贸区;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未来发展
一、上海自贸区及其金融领域试点政策和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
(一)上海自贸区基本情况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China (Shanghai) Pilot Free Trade Zone),简称上海自由贸易区或上海自贸区,是设于上海市的一个自由贸易区,也是中国大陆境内第一个自由贸易区,并将为上海带来十年发展红利①。上海自贸区是中国经济发展转型所选择的一个重要的经济试验田,对于中国金融机构的发展具有导向作用。其中上海自贸区实施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金融市场方面实施了包括利率市场化、汇率自由汇兑、金融业的对外开放、产品创新等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作用。
(二)利率市场化和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
利率市场化其实在我国金融领域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所谓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它是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1]。在我国十六大提出金融体制改革中就已经明确将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作为核心内容之一。且在去年我国出台政策开发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上限,前两个月则正是开发贷款利率下限,就还差开发存款利率我国就彻底放开商业银行利率管制,实现利率市场化。但是对于我国实施利率市场化国内理论界普遍认为,利率市场化离中国还远。但是在9月底上海自贸区挂牌成立,利率市场化在上海自贸区实现的情况在金融界一片哗然的情况下,也将我国商业银行脱离利率管制之后如何发展的课题提上日程。
二、上海自贸区实施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冲击
(一)利差逐步缩小,银行利润下降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最大难关就是放开存款利率管制,而存款利率管制可以说是我国商业银行的命根子。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很大程度上就是依赖高达49万亿的低利率存款。一旦实施利率自由化,那么我国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就不是根据中国人民人民银行的文件,而是根据市场状况。我国储户现在的储蓄收益率是第一基准利率1.1倍的,这个数字第一时间上绝大多数国家,对于我国这种经济大国更是严重偏低。由此,我们可以预测在实施利率市场化之后,国家彻底放开存款利率管制,那么我国商业银行出于市场竞争需要,存贷款的利差必然大幅度下降。利差下降对于主要依靠利差盈利的我国商业银行而言意味着的就是利润下降。同时,利差下降虽然降低了我国商业银行的负债成本,对于我国商业银行融资,增加储蓄有所帮助,但是必然导致贷款利率上调,贷款额度减少,传统的贷款业务已经无法满足银行发展下效益需求,急需创新转型,开扩新的业务市场。
(二)竞争方式改变,竞争压力增加
在1996年以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是实现严格的国家管控制度。在传统的利率管控制度下,商业银行之间的金融产品定价权在国家手上,本身只能被动的接受,而在这种模式下我国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不是价格竞争,而是客户关系竞争,是银行形象竞争和营销模式竞争。竞争方式虽然多种多样,但是市场经济的核心竞争价格竞争并没有涉及,因此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压力其实一直不大。但是随着利率市场化在我国上海自贸区的实施,预示着我国放开存款利率管制,真正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利率市场化不远了。利率市场化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将金融产品定价权交给银行,那么银行之间必然围绕价格展开激烈的储蓄融资竞争和贷款利率竞争。对于储户而言,肯定是哪家银行利率高选择哪家,大中小企业贷款肯定选择利率低的银行。这种情况下我国商业银行面临行业竞争方式的改变,竞争压力呈几何倍数的增加。
(三)银行信用风险增大
利率管制的开放,也就是利率市场化的实施对于银行而言利差减小和竞争方式的转变都是可预见的,但是利率市场化带来的信用风险却是隐性的。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因为存款利率固定,融资成本低,因此贷款业务收益高,但是一旦利率市场化,银行坐等存款,然后将钱贷给信用度高的大企业的日子将一去不返。为了增加盈利,银行必然会开拓对贷款需求更大的中小企业市场,但是风险和收益始终的成正比的。中小企业可以承受高利率获取贷款,反映的是给中小企业贷款的高风险性。可以预见,只要银行在利率市场化以后为了抢占市场,开拓中小企业市场,那么信贷市场的贷款质量必然下降,银行的信用风险将增大。
三、利率市场化下我国商业银行未来发展预测
(一)构建金融产品定价体系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利率管制一直在放松。但是对于上海自贸区实施的利率市场化,我国商业银行还没有太多经验。但是,站在商业银行的角度来看,利率市场化带来了正是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市场化,想要更好的因对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冲击,我国商业银行必须构建合理的金融产品定价体系。因为,我国商业银行以前只需要中国人民银行下文件通知定价就可以了,但是现在金融产品价格自主决定,那么如果存款利率低,将面临储户流失;存款利率过高,将导致贷款利率提升,贷款额度下降。要想很好的应对这个局面,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对我国金融市场有一个合理的把握,并以此为依据对自身的经营对象——金融产品进行定价。由此,我们可以预测我国商业银行的未来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构建金融产品定价体系。
(二)加强对利率风险的管理和控制
所谓利率风险就是指市场利率变动的不确定性给商业银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但是利率风险在我国商业银行的管理中不说一片空白也是差不多的。因为我国商业银行21世纪以前是完全不具备利率的管控能力,只能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要求来,最近几年金融体制改革利率管控虽然有所松动,但是都是小打小闹。因此,在商业银行的观念中,利率变动带来的损失和收益都是中央调控的结果,并且全国商业银行都差不多,给予客户的选择余地不大,利率风险的可怕并没有显现出来。利率市场化之后则不同,一旦利率变动幅度过大,或者变动方向错误,那么商业银行将面临严重的客户流失的情况,对商业银行造成严重的甚至毁灭性的打击。因此,通过上海自贸区的金融政策利率市场化,我们可以预测我国商业银行的未来发展重心之一将是加强对利率风险的管理和控制。
(三)建设严格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
虽然最近几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特别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更是我国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但是最近几年我国商业银行内部金融犯罪的事件还是时有发生,归根结底就是我国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不够科学合理,经营理念没有彻底转变。在我国过去的计划经济或者是国家管控模式下并没有什么太大问题,但是一旦上海自贸区的利率市场化试点成功,全国推广那么不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参与到激励的国际金融行业竞争的话,我们商业银行只会被国家金融浪潮拍碎。因此,应对利率市场化和国家金融体制改革,我国商银行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仍将是深化改革,大力发展现代商业银行的组织架构,变革经营理念,建设严格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
注释:
①百度百科.上海自贸区.http:///link?url=0DdujXAaUnoRPcqHAZSGV97qTrhsukw
EWC6ZQah1iQcH-meSXuC-bLDV7FzVO9ojFOINFX__AoBOOrmO8Iddwt0FheJSCf-U81mm5K
5OvmkmLTCrXMqI0WcfiqnL1z5N1FqdJxhW7HOx64brWDOP2K.
参考文献:
[1]宋小强.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和对策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3.
―、国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财政金融政策
中小企业的大量存在是一个不分地区和发展阶段而普遍存在的现象,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是保证正常合理价格的形成、维护市场竞争活力、确保经济运行稳定、保障充分就业的前提和条件。无论是在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还是处于制度变迁的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由于“麦克米伦”治理缺陷等原因,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世界性问题。世界各国都积极通过财政和金融等政策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一)发达国家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财政政策
主要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财政收入政策主要表现为税收优惠政策,财政支出政策则主要体现为财政补贴政策和政府购买政策。
1、税收优惠政策。税收优惠政策是最直接的资金援助方式。发达国家都制定和实施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其主要形式有税率式、税额式、税基式和递延式等税收优惠政策。其中税率式税收政策是最常见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如美国1981年的《经济复兴税法》规定,中小企业的个人所得税率下调25%,雇员在25人以下的企业,所得税率按个人所得税率缴纳,而不按公司所得税率缴纳;英国的中小企业公司税率为20%,比大企业少10个百分点;德国则将中小企业所得税上限降至53%,下限降低到19%,并且对免税企业在期满后仍实施50%的税率优惠等。
2、财政补贴政策。其主要内容具体体现在以下四方面:一是以增加就业为目的的就业补贴政策。具体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对企业进行补贴,主要用于企业员工的上岗培训,学徒津贴等费用;另一种是对自创企业的失业者进行补贴,为其发展提供启动资金。二是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的的研发补贴政策,主要方式是设立政府专项基金。三是以促进出口为目的的出口补贴政策。四是以促进落后地区发展为目的的扶贫补贴政策。如欧盟为促进经济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而设立的欧洲地区发展基金。
(二)发达国家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
发达国家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主要体现在政府对企业的融资扶持上,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间接融资支持政策。间接融资支持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建立某种体制或机制使中小企业很容易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的一种支持政策。它主要是通过贴息政策、信用担保政策以及设立服务于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政策实现的。
2、直接融资支持政策。为了进一步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解决间接融资不足问题,发达国家制定了鼓励中小企业到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政策,纷纷开辟了二板市场,为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直接融资场所。最著名的如1971年设立的全美证券交易协会自动报价系统(NASDAQ)。
二、宁波市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财政金融政策分析
2009年,中国经济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中小企业发展困难重重。冲击主要来自三方面。一是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二是经济周期的调整。三是中国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而对出口依存度超过82%的宁波来说,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数倍于内陆地区。2009年一季度宁波GDP增速一度下滑到1°%,三季度反弹至增长10.2%,全年GDP增长8.6%。宁波经济的“V形”反弹,主要归因于积极贯彻落实“保增长、调结构、扩内需”的宏观政策。“保增长”就是“保企业”,一系列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财政税收政策的实施,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宁波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财政税收政策
1、针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迅速出台“保增促调”系列政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宁波市政府及时制定保稳促调19条意见、金融保障18条措施和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23条政策,全力帮扶企业发展。全面开展清费减负行动,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临时下浮社会保险费缴费比例,暂停征收行政事业性收费150项,减轻企业、个人负担60亿元。加大财政补贴拉动内需,推动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和汽车、家电以旧换新活动,全年共销售10.6亿元,补贴财政资金7359万元。实施稳定房地产的税费优惠和财政补贴政策,2009年仅契税和个人所得税补贴就达3.6亿元。落实拓市场相关财税配套政策,支持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在落实出口退税政策的同时,统筹安排外贸发展专项资金3亿元,支持重点商品出口和用于增量奖励。统筹安排出口信保补贴资金7000万元,鼓励企业联合,全市500多家企业受益。统筹安排8000万元境外参展专项补助资金,惠及千余家企业。
2、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推进工业创业创新倍增计划。落实工业结构调整资金,重点培育创业创新示范企业和新兴、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加强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引导,扶持科技型企业发展,主要涉及名牌商标、技改、信息化、规模企业、产品研发、科技合作、专利费等奖励补助。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38家,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政策。加大对节能减排和环境整治的支持力度,引导企业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
3、创新服务破解难题。全面开展“干部进企业、服务促发展”活动,通过建立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制度、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咨询8718服务平台等措施,切实帮助企业发展。大力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积极推动银企对接,引导金融机构优化服务,促进企业上市融资。加强煤电油运的综合协调,推进各类人才和劳动者的培训,努力为企业发展提供资源要素保障。优化办税服务,完善网上办税流程,进一步减轻纳税人办税成本和方便纳税人办税。
(二)宁波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
1、认真执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促进宁波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多渠道传导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及时出台《关于做好金融保障,促进宁波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若干措施意见》等文件,要求辖区内金融机构积极落实国家出台的各项促进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措施,增加有效信贷投入,满足经济发展的合理资金需求。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显现积极效应。截至2009年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7715.9亿元,比年初新增1900.3亿元,同比多增1020.4亿元,增长32.7%,增速比上年提高15.5个百分点.其中中长期贷款新增1011.41亿元,同比多增640.36亿元。
2、适应中小企业融资特性,积极发展新型金融组织。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稳步推进。截至2009年末,全市有12家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余额22.9亿元,贷款客户2081户,户均贷款余额110万元。大力推进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等新型中小金融组织建设。大力引进包头商业银行、临沂商业银行、泰隆商业银行、杭州商业银行、浙江民泰商业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改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同时积极引导商业银行在各县(市)设立机构,扩大了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实现金融服务下乡。引导和督促各大商业银行设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内设服务机构,调整和充实营销员队伍,从管理体制、考核机制、人员配备上确保中小企业业务发展。
(三)宁波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财政金融配套政策
1、稳步推进信用担保体系建设。自2002年起,与有关部门组织协调、共同推动,形成了包括政策性担保和商业性担保机构在内的市县两级担保体系。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补偿机制,在原有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补偿资金1500万元的基础上,市财政2008、2009年每年再增加风险补偿资金1000万元。开展对担保公司的资信评估,引导金融机构对规范运作、信用好的担保机构加强合作,适当提高担保倍数。2009年,全市36家备案登记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累计担保贷款63.05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21.03亿元。
2、建立小企业贷款和农户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由人民银行牵头,与市财政、经委、金融办等部门共同建立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市财政2008、2009年共安排6000万元补偿基金,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小企业的信贷投入。与此同时,建立农贷风险补偿机制,按银行业金融机构农业贷款月均余额的1%给予风险补偿。
3、加强对私募股权投资的引导和支持。举办宁波股权投资发展论坛,与市金融办等部门共同出台《宁波市鼓励股权投资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有股权投资机构20余家,一般性投资公司878家。
(四)宁波市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其他政策
1、搭建融资平台,加强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力度。积极开展“融资洽谈服务月”、“信贷员进厂下乡”、“小银行进外贸小企业”活动,并联合市有关部门组织召开融资洽谈会、产品推介会、银汇贸协作洽谈会。2009年共计召开各类融资洽谈会70余次,融资金额180亿元。与市外经贸局共同创建常态式的外经贸企业网上融资平台,为辖区内金融机构与近7000家外经贸企业之间搭建了融资对接平台,有效降低了银企洽谈的成本。截至2009年12月末,共有60家企业提交了66项融资需求,金额4.64亿元,其中10家企业与银行达成2.42亿元融资协议。
2、加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以良好信用,打造优异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中小企业信贷投入。夯实银企合作基础,加强与政府部门合作,为尚未与银行发生信贷业务关系的中小企业建立信用档案库。至2009年12月底,已有43358户中小企业建立了信用档案,其中2009年新增9979户,更新档案28085户。组织推动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根据金融机构从中小企业信用档案库中筛选出来的潜在客户名单,运用第三方评级机构的技术力量,对316户建立信用档案的小企业开展信用评级,其中171户2008年已经贷款的小企业在2009年评级之后增加了贷款,134户从未贷款的小企业评级后获得了银行贷款。指导涉农金融机构面向“三农”,加强制度建设,扎实推进“信用镇、信用村、信用户”创建活动。至2009年末建立农户信用档案20.52万户,初评信用村152个,信用镇3个。全市涉农金融机构对已建立信用档案的99794户农户发放了贷款,2009年全年累计发放204.75亿元,年末余额122.61亿元,比2008年末增加35.57亿元,增长40.87%。
3、改善外汇服务,便利中小企业发展。开展“干部进企业、服务促发展”活动,立足“保增长”,积极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进一步增强外汇政策对涉汇主体的支持作用,优化外汇服务,加强政策指导力度,帮助企业化解汇率风险。便利进出口贸易,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积极推进出口收汇网上核销,全市出口企业网上核销率达99.34%。全面实现退税无纸化,成为全国率先使用电子数据审核出口退税的地区之一。支持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加大境外放款试点推介力度,满足境外投资企业后续融资需求。
财政金融政策协调配合,使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取得了较大拓展。2009年12月末,全市中小型企业贷款余额4064.31亿元,占比为77.48%,比年初提高1.92个百分点,比年初新增945.65亿元。但同时也应该看到,中小企业的融资还存在很多困难,财政和金融政策在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方面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之处。如普惠式财政政策和“傍大户”信贷模式对经济结构调整作用十分有限,大量资金被配置到“铁公基”领域,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结构性特征仍然突出;小企业金融服务可持续性经营性弱,贷款的风险补偿和税收优惠等配套政策还应完善。
四、完善宁波中小企业发展的财政金融扶持政策体系建议
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对鼓励创业、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具有正外部性,为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对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支持,不断完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财政金融扶持政策体系。
(一)加大财政支持,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机构税负
一是适当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机构税负。目前宁波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和农村信用社需要缴纳的税费(含营业税及附加、所得税、贷款合同印花税)占各自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18.36%,10.10%和7.52%。建议结合中小企业融资监测评价情况,适当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机构税负。二是提高对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机构的风险补偿力度,扩大补偿覆盖面。建议继续实施财政补贴、营业税减免,保持对涉农金融机构的扶持政策,营业税、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适当返还,或对其涉农贷款项下利息收入免征营业税;重视对农村担保体系以及农业、农村、农户政策性保险财政支持力度,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覆盖面。尽快建立农贷风险补偿机制,实现农贷风险补偿的全覆盖。三是明确中央银行对设立在县域和村镇的村镇银行等新型金融机构的再贷款、再贴现支持办法,探索扩大差别准备金率等政策的适用范围。四是进一步降低小企业的营业税、所得税等税率或提升小企业固定资产的折旧比率,提高小企业的发展后劲,从源头上降低小企业贷款业务风险。
(二)积极推进民营企业上市,开拓直接融资渠道
地方政府要通过政策倾斜和扶持措施,指导重点企业尽快上市。积极引导、鼓励企业把握时机,开辟多条渠道,引导规模较大、主业突出、业绩优良的行业龙头企业争取在国内主板市场上市;引导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的企业在中小企业板上市;引导实力雄厚、资金充裕的企业探索买壳上市;大力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民营企业,增强上市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基础较好的民营企业,政府要鼓励其通过兼并重组扩大资产规模,提高经济业绩和行业地位。财政每年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企业上市培训和推介,奖励企业调整结构健康发展。
(三)加强金融创新,改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
一是深入推进金融组织创新。深入推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改革发展,促进金融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积极探索发展各种股权投资基金,引导私募股权和产业风险投资基金的发展。规范、提高典当、担保、寄售等非金融组织发展,发挥融资租赁、典当、信托等融资方式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作用。稳步扩大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和短期融资券的发行规模。二是加强制度创新。探索多形式的中小企业贷款模式,如国开行的银政合作投融资平台模式,泰隆银行的“三品三表”模式,宁波银行的中小企业业务线模式以及中小企业信贷专营机构模式。
关键词:金融危机;区域经济一体化;新兴经济体
中图分类号:F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3)01-0006-02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也把世界各国卷入了危机的漩涡。为有效抵制或化解危机造成的经济衰退的后果,许多国家积极利用区域经济合作的方式,加强本国在国内外市场发展的动力。后金融危机时代(post-crisis era),是指此美国次贷危机后,全球经济触底,回升至下一轮增长周期到来的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可能持续5~8年,或许更长。金融危机爆发后至今,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出现了新现象和发展态势。
一、后危机时代国际经济的主要表现
(一)加强金融监管
危机必然促使各国加快金融监管改革以及加强国际监管协调的步伐。2008年3月,美国财政部公布了宏大的《美国金融监管体系现代化蓝图》;2008年4月15 日,美国财政部对外公布了对冲基金“最佳行为准则”草案,草案要求提升对冲基金透明度,强化风险管理,确保金融市场稳定。对于如何加强对评级机构、对冲基金、跨国金融机构等方面的监管,如何提高衍生品市场的透明度以及国际金融监管如何协调等关键问题有待于下一阶段解决。在欧洲,欧元区各成员国因为对20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为实施大规模扩张型财政刺激政策使原有的债务问题更加严重。目前,多数欧元国家着手实施严厉的财政紧缩措施。
(二)美国信用下降,美元世界霸主地位日趋消弱
长期以来,美国巨额债务使得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出现了极大的动摇。直至2011年8月初险些出现的美国债务危机、标准普尔公司将美国信用评级由3A下调至AA+,将美国贷款抵押融资公司房利美和房地美的评级由AAA下调至AA+,这一系列事件引发世界各国股市持续暴跌。美国信用评级下降,更加使国际社会对美国经济和美元的世界霸主地位失去信心。而美联储前任主席格林斯潘在对美元评级下调问题上,竟然还坚称美国绝无债务危机。他认为,投资美国国债无关信用评级,美国可以在任何时刻印钞票还债。然而,“印钞票还债”会促发美元贬值进而伤及投资者利益。对于以美元作为外汇储备货币额的国家,其美元资产价值必然大幅缩水,促使本国减少以美元作为外汇储备。
(三)新兴国家经济复苏强劲
此次金融危机也给新兴国家经济带来严重冲击,但是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国家经济复苏迅速、强劲。21世纪头十年,新兴经济体平均经济增长率超过6%,金砖国家整体经济增长率超过8%,是发展中国家中的姣姣者,远高过发达国家2.6%的年均增长率。在金砖国家中,中国增长率最高,年均保持在10%以上,2002~2010年的增长率印度超过7.5%、俄罗斯为6.6%、巴西平均年增长率3.6%,南非为3%。多数年份高于发达国家。
(四)超级大国对外贸易政策的重大调整
处于金融危机源头的美国终于认识到,不断增长的财政赤字,必将使美国在国际经济、政治地位日益衰落。2010年1月,美国政府决定实施“国家出口计划”。该计划旨在帮助美国农民和小企业增加出口,以有利于国家安全的方式改革出口管制,从而在5年内促使美国出口翻一番,并创造200万个就业机会。美国政府认为,亚太地区是实现这以目标的主要地方。多年来,亚太市场已经成为美国货物和服务产品的主要出口目的地。在贸易政策的调整后,2010年美国的出口较上一年增长21%,达到12780亿美元,其中,对中国的出口较上一年额飙升32%,达到达到919亿美元的历史最高水平。此次金融危机中,发达国家市场复苏迟缓,使依靠向发达国家出口产品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开始注重开发其国内市场,提升内需,刺激消费。这也在客观上使美国的出口到这些市场有了更大的空间。
二、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变革
(一)国际区域一体化的新理念
1.自由贸易协定促进WTO进程。长期以来,认为自由贸易协定阻碍WTO进程的一直处于主流观点。2008年以来,随着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持续增加,一些经济学家开始重新审视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一些经济学家对这种形式开始持肯定态度。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现在发达国家之间的自由贸易网络已经建立的比较完善。而发展中国家为了被世界贸易组织(WTO)体系所接纳,只能通过和发达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形式参与到WTO中来。新理念还认为,南南国家以及南北国家的贸易结盟是北方国家多边贸易蓬勃发展带动的结果。现实中这两种模式的共存并竞争性运行,最终能够实现贸易自由化。
2.在区内不确立主导国家。在区内不确立主导国家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TFA)的理论创新。这是与现行区域组织的常规做法有所不同的。从世界区域组织的发展来看,一般而言,区域经济区域内,都有一个或两个国家为主导国家,引领和带动区域内的经贸与投资活动和发展趋势。由于东亚国家大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相近,自贸区的建立应是促进合作,而不是合并控制。中国是东亚地区的一员,是域内和世界的经济大国,但却无意谋求地区合作的主导权,奉行“区内成员有平等的话语权,平等合作,共同决策,从而实现共同利益”。这种理论与实践确保了CAFTA内部的团结、合作;是国际区域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取得的一条重要经验。
(二)欧盟进行制度改革
2009年12月1日开始生效的《里斯本条约》将为欧盟的政治、经济一体化提供了重要的新动力。它为欧盟确立了新的条约基础,并使之更加民主、透明和高效。条约对欧盟进行了深刻的变革。例如,在将来,在许多情况下一致表决制将被取消,特定多数表决制被扩大应用到数十个新的领域,这将使欧盟更加容易作出决议。
(三)新国际区域货币的成长
人民币成为跨境货物贸易结算货币。此次金融危机暴露了国际货币体系以美元为中心的弱点。为促进国际货币体系多极化发展,提升人民币国际地位,中国政府适时作出重大金融政策决策,从2009年7月起,在上海等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在CAFTA域内使用。尽管人民币境外结算目前仍然处在初级阶段,对人民币作为贸易结算货币的需求主要也来自东盟各国和其他新兴市场国家而非发达经济体,但人民币从国际区域性市场走向世界市场的潮流涌动。2011年7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已经在144个国家和地区布局,2011年,全国一季度银行累计办理跨境结算3603亿元,也显示了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业务进入了几何式爆发增长的阶段。
(四)自贸协定数量持续增加,“南北”型、“南南”型成为主流
为尽快地走出金融危机的低谷,恢复本国经济活力,并保持对外部市场供求的可持续性,多个国家积极展开区域合作。根据WTO的数据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的2006年新生效的区域贸易协定数量为15个,2007年为10个;危机爆发后的2008年略有增加,达11个—2009年截至6月有5个。而在金融危机爆发后的2008年10月至2010年4月生效的区域贸易协定数目多达10个。协定主体以“南北”型和“南南”型为主。
“南南”合作协定更是层出不穷。以中国为例,2008年以来中国共签署了6个国际区域合作协定,其中有4个是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签订的。”北北”间或与新兴工业国之间的强强联盟可是双边商品结构更加高级化。如,日本与瑞士自贸协定(2009年2月签署),欧盟与韩国自贸协定(2011年7月生效)。
(五)区域一体化协定的涵盖领域有扩展
多年来,区域自贸协定的签署的内容,往往陆续签订若干个相关领域的协议,如,货物贸易协议,服务贸易协议,投资协议等。而近几年,有越来越多的区域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是以涵盖“一揽子”条款的而达成的。此类协定涵盖领域基本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促进、知识产权保护、贸易救济、争端解决机制、甚至有的区域协定还包括文化、教育、科技、环保、社会劳动保障等等。这是涵盖领域广泛、开放水平高的高质量区域自贸协定。在亚太地区,由智利、新西兰、新加坡和文莱四国组成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的内容不但包括上述各项内容,还包含有劳工、环境和金融服务等领域。
(六)“金砖国家“成为世界和地区经济拉动的中坚力量
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的迅速崛起,这些国家的内部经济更加活跃,金砖国家或新兴市场国家相互之间的经贸互动在加深。实际上,金砖国家的发展最突出的特征之一就是,它们的经济影响力在其所在区域内形成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辐射力,有效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在区域内新兴市场国家之间形成了联动效应。这一点,在中国周边国家表现得最为明显。中国经济目前已经成为带动周边国家,特别是东南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作为金砖国家,俄罗斯与白俄罗斯及哈萨克斯坦三国成立关税同盟在2011年7月正式取消关境,对外设置统一关税,绝大多数产品关税水平主要参照俄罗斯关税水平制定。在整个非洲,经济实力最为强大的国家是南非。南非早在1994年加入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后,以自己在金融、基础设施、制造技术和科技的优势,带动了共同体11国的经济。在非洲大自由贸易区组建的过程中及成立后,南非仍是带动大非洲自由贸易区域内的经济发展的领头羊。
三、未来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
(一)国家间经济互动合作
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多年实践证明:南、北成员方在一体化中均获得相应的经济贸易利益。发展中国家要借助发达国家的力量提升自己的经济实力;发达国家更看重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尤其是新兴经济体。如,欧盟与海合会2009年4月重新启动了自贸区谈判;2009年12月22日,欧盟理事会批准欧委会与东盟的单个成员国开始进行自贸谈判;2011年7月欧盟与印度的自贸区谈判又有新进展。目前,欧盟正在推行与乌克兰等6个国家的“东部伙伴计划”。除了欧盟以外,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也将继续与发展中国家建立双边自贸区。“南南合作”还将持续发展。
(二)走向有制度保障的区域“开放性”
1997至1998年,APEC(亚太经合组织)推出的部门提前自愿自由化计划遭到彻底失败,这意味着在非制度约束下使某些行业(部门)先行自由化,然后推动全盘自由化的途径是行不通的。实现贸物宣言提出的贸易自由化目标的路径亟待破解。笔者认为,APEC一小部分成员方进行了制度创新的实践,破解了“无制度”开放性的自由化无法实施的难题。与APEC的部门自愿实现自由化的原则相比,2006年5月实施由APEC成员智利、新西兰、新加坡和文莱组成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通过制度保障达到多领域的自由化:甚至还含有对劳工、环境两个敏感领域,而劳工和环境问题正是许多FTA设法避免的领域。TPP的开放性表现为对新成员的加入敞开着大门。TPP规定,APEC成员和“其他国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随时加入TPP。由于PPT框架下的自由化的实现是由制度来保障的,这对有条件参与其中的经济体有较大的吸引力。目前,有5个APEC国家就加入TPP已经进行了6轮自贸协定谈判。各方对在2011年年内达成自贸框架协议抱有信心。
(三)自贸区协定涵盖范围走向“高质量”
越来越多的的FTA更愿意将开放的领域扩大, 除了具备传统自由贸易协定的关税减让内容外,还将出现与国际贸易和经济一体化深层次的经济和社会方面的议题,如环境标准、食品安全、竞争政策、劳工合作等等,既可从经济与社会发展融合在一起,又可获得更多的贸易与投资合作的机会,使区域市场的融合度更高,落实协定的成本更低。新兴经济体的数量增加,经济实力增强,具备与发达国家共同在此类问题上的探讨并达成共识的实力。
(四)人民币将成为国际货币
2010年,中国跃升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及最大出口国。尽管目前中国对外贸易多以美元结算,但是由于美元币值的颓势及美国将长期处于巨额债务国地位,中国必将逐步降低使用美元结算的规模,更多地使用人民币及其他国际货币进行贸易结算,这将更有利于中国长远的经济发展。而且人民币日益升值也吸引国际社会将人民币作为保值、升值的外汇储备货币。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可以三个阶段进行;中国早于2009年6月推行人民币结算试点措施,涵盖中国55%的贸易额;2010年7月,以北京为海外银行及结算银行(Clearing Bank)成立在岸人民币债券市场;2012年,在东亚,人民币已经超过美元和欧元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参考货币。 韩国、印尼 马来、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的货币汇率跟随人民币变动的紧密程度超过美元。人民币影响力的提升主要是因为中国与其他国家贸易关联度增强。人民币有望在未来10~15年跃升为国际货币。
参考文献:
[1] 陆建人.美国加入TPP的动因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1(4).
[2] 陈爱蓓.WTO与区域经济集团之经合关系探析[J].南京社会科学,2009(11).
[3] 赵 颖.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及其影响.榆林学院学报,2010(1).
艺术内在的结构性传播取向分析
论文化与科技融合的经济自觉
区域中心城市文化消费比较研究
安徽省文化产业的关联效应研究
我国文化消费水平评价及提升对策
转型与挑战:信息时代的出版业发展
文化科技融合下的文化品牌建设
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的五大关键问题
创意众筹融资模式的动力机制研究
作为文化议题的创意经济与创意城市
最美乡村空间开发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文化资本对居民文化消费行为的影响
城市居民本土戏曲文化消费提升研究
消费社会学视域中的动漫景观解析
农业创意品的价值估计及其产业前景
当代大众文化产品的生产特点及发展趋势
沿海城市邮轮旅游产业的发展前景与对策
推进江苏文化科技融合的路径与政策举措
中国省级旅游产业效率现状及其经济效应分析
高校在文化产业发展新时期的路径选择
财政补贴对我国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的影响
长三角区域文化市场融合及一体化发展研究
城市群文化产业非均衡增长与区域协同研究
电视与新媒体融合背景下城市形象传播研究
文化折扣对我国文化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
日本创意产业贸易结构与竞争力演变研究
网络视频版权资源的增值模式——以乐视网为例
产业价值链视角下的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GRA视角下文化产业的财政支持效应研究
国际镜鉴中我国文化产业财政支持理念革新思辨
中国对外文化产品出口结构研究与调整策略
江苏对外文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文化财产返还诉讼中的法律适用规则探析
从艺术税法视角剖析中国画廊业困境及解决之道
大数据时代创意设计服务平台建设研究
机制与模式:电影艺术如何影响城市创意产业
甘肃省区域文化产业效率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基于DEA-Malmuqist的广西文化产业发展效率研究
国际文化贸易制度环境研究:宏观政策与微观态度
应用型本科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中国电影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提升与全球化战略路径研究
融合:制造业与文化产业高质快速发展的可行路径
上海自贸区制度创新与我国文化产业开放发展对策研究
安徽省文化产业竞争力分析与提升——兼与中部省域比较
国外文化产业发展的财政金融政策特征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文化资源、文化势能及我国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误区探析
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三大表征”与“五大关系”
关键词:民族贷款;利差补贴;民族贸易
文章编号:1003-4625(2011)07-0104-04
中图分类号:F832.4
文献标识码:A
2011年5月3日,国务院已正式同意国家民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四部委《关于“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完善扶持民族贸易和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优惠政策的请示》,这进一步加大了“十二五”期间扶持民族贸易和民族特需商品生产企业优惠政策的力度。笔者通过对南阳市近年来民族贷款利差补贴开展情况的实证分析,研究民族用品贷款优惠利率政策对民族特需用品定点生产企业的支持作用,探讨民族贴息贷款的发展瓶颈和对策。
一、南阳市民族贷款补贴现状
(一)基本情况
1 少数民族概况。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河南常住人口9402万人,其中少数民族112.83万人,占总人口的1.2%。南阳总人口1026万人,共有少数民族25.5万人,其中回族15.5万人,蒙古族6万人,满族3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少数民族总人口的五分之一还多。
2 民族企业生产概况。由于南阳市地处中部地区,是全省的农业大市,有6个县市区是国家商品粮、棉基地,3个县区为国家优质棉基地,纺织业是南阳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南阳市“十一五”期间共有六家企业为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均为纺织品企业。2010年南阳市共有五家企业获得优惠贷款利差补贴,所涉及的产品主要有白棉布、少数民族彩条布、民族毛蓝布、民族红蓝布、腊羽纱、朝拜巾、真丝交织绸、烂花乔期纱、古香缎、寿字缎、织锦绸、光霞羽纱、少数民族头巾、少数民族服装以及清真肉制品等。以南阳市两大纺织集团南阳棉纺集团、新野棉纺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自2006年来,两企业每年共生产少数民族特需用品价值年均约为10亿元,占两企业年产值的45%左右。
(二)民族特需商品生产贷款贴息概况
“十一五”以来,南阳市民族贷款企业享受优惠贷款补贴的规模有较快增长。2006年有3.48亿元的流动资金贷款享受补贴1036万元;2007年对4.09亿元贷款补贴1209万元;2008年对7.95亿元贷款补贴2318万元;2009年对76.11亿元贷款补贴3604万元;2010年对69.32亿元贷款补贴5194万元。今年一季度因“十二五”补贴政策未出台而没有补。
二、贴息贷款推动了民族用品生产企业的成长和发展
近年来南阳市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补贴(下称民族贷款补贴)企业得到了发展。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和近年来人民币的持续升值,给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导的纺织业带来了极大的外贸压力,多数中小企业举步维艰,生存压力巨大,为此多数纺织企业只能从对国内生产和贸易中挖掘生存之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地广人稀,居住分散,运距长、费用高,如果没有国家对民族贸易的扶持,就无法保证少数民族各种生活必需品和特需商品的正常供应,也就无法保障少数民族同胞的正常生活。因此,民族贷款利差补贴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提高了企业为少数民族地区生产特需产品的积极性
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多处在偏远和艰苦地域,加上少数民族用品的特殊性和微利性,使得许多企业不愿意去进行生产和组织贸易。正是国家对民族贷款的优惠补贴政策,才使得一些企业有了生产和贸易的愿望,加之辅以税收、财政等优惠措施,从政策上鼓励了部分企业的生产贸易积极性。
(二)补充了企业的流动资金,降低了民族企业的生产成本
按照民族贷款补贴政策的规定,企业收到的补贴的70%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如南阳市某上市纺织企业2010年收到近2200多万元的补贴,按规定将给企业注入1500多万元的可用流动资金,弥补了企业流动资金不足,缓解了当前企业资金紧张的压力。另外,由于2.88%的补贴利息,使得企业在法定利率下少付出了利息,如当前一年内流动资金贷款法定利率为6.31%,扣除补贴息,企业只需支付3.43%的利息,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了企业的收益。
(三)规避了金融危机给我国劳动密集型企业带来的生存压力,促使企业经营思路的转型
金融危机爆发3年多来,欧美尚未从其巨大阴影中走出,西方国家正经历着纠结的“后危机”时期,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在这次金融危机中经受了极大的冲击,起初沿海将近一半的企业关门停业或破产,至今也没有完全恢复。南阳市劳动密集型企业主要集中在纺织企业,由于一些企业意识到打开国内市场来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性;同时,生产少数民族特需用品享有优惠政策,且无技术门槛,因此在利差补贴政策的有效引导下,企业转变经营思路,不仅大力支持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生产和生活,更救活了企业自身。据南阳市民委统计,截至2011年初,全市有19家企业正在申请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是当前享受利差补贴企业的3倍多。
(四)提高了企业支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动性,促进了民族地区的和谐发展
由于民族贷款补贴的政策优惠吸引,以及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有的企业开始主动在少数民族地区投资设厂,为当地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持,促进了当地少数民族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如新野纺织股份公司近年来组织员工到新疆承包、租赁棉花加工厂,大量收购和加工棉花,2010年达到5万吨左右,解决了一些少数民族棉花销售问题。同时该企业于2008年在新疆阿瓦提县投资建成5万锭的纺纱厂,吸收当地少数民族员工500多人,每年解决当地1万多吨的棉花销售问题,受到当地少数民族的欢迎,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今年4月该公司又在拉拉尔市开工建设20万锭的纺纱厂,预计建成后可吸收当地少数民族员工2000多人,销售当地棉花近4万吨。
三、民族用品贴息贷款实施中的不足有待完善
(一)民族贷款补贴政策方面
1 特需目录变更慢。民贸企业和生产定点企业生产的品种、范围与市场经济发展不相适合,如民贸贷款优惠政策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制定出台,一直到“十一五”政策的核心内容未做大的改变。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国有商业、医药公司、书店已退出
市场或进行股份制改造,民贸贷款的主体也发生了较大变化。民族特需品生产限于按《少数民族特需用品目录》的产品,有些适应市场需求的新的民族地区产品未能列入目录,不能享受优惠政策。
2 有些银行不能享受优惠政策。当前民族贷款主办行只有工、农、中、建、农发、城商行和农信社享受优惠贷款补贴,邮储银行、民生、中信、广发、浦发、交行等没有被列入主办行,不利于这些银行与享受优惠政策银行的公平竞争,使这些股份制银行不能享受平等的待遇。此外不允许商业银行发放民族贷款执行浮动利率,形成了有资金规模的股份制银行因管理体制原因不能给急需贷款的民族企业发放贷款,而有资格发放贷款的银行却因没有资金规模无法发放的局面。
3 补贴利率不灵活,难以发挥其支持民族企业的最大效用。我们知道民族贷款从一开始就执行2.88%的补贴利率,尚未考虑宏观经济的发展形势,如在经济过热时对企业的补贴将显得微不足道(如1996年5月一年期贷款利率13.14%),而低迷时则显得特别丰厚(2008年金融危机严重时为5.31%),对于当前6.31%的基准利率来说也还可以。另外国家根据宏观经济具体情况随时调整基准利率,但2.88%的补贴利率并未随之变化,因此不能灵活区分经济形势,更合理地支持民族企业发展。
(二)相关银行方面
1 对办理民族贷款缺少积极性。民贸、民品贷款银行经营的商业性与民贸、民品贷款政策性的矛盾,使得贷款主办行的积极性不高,影响业务的拓展。虽然2009年3月1日后把农发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发放的民贸贷款也给以优惠利息补贴,但补贴政策仍规定民贸贷款必须执行基准利率。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贷款利率上浮已成为各商业性金融机构的普遍做法,而这一规定降低了金融机构的收益,商业银行对发放此类贷款根本没有积极性。
2 承办贷款银行执行“先收后返”操作。人民银行有关文件规定利息补贴的具体程序是:承办贷款行按低于正常一年期流动资金贷款基准利率2.88%的优惠利率与企业签订贷款合同,经办行按季向当地人民银行分支行申报贴息,人民银行当地分支行审批后,直接将贴息款项划给经办行。然而从执行情况来看,南阳市各承贷行均是在与企业签订贷款合同时,按正常流动资金贷款基准利率收取利息,由企业按季向人民银行申请贴息,承办银行得到人民银行贴息后,再将贴息返还给企业,实行“先收后返”的程序。这样的补贴程序导致了优惠政策的滞后,间接增加了企业的财务费用,没有实现优惠利率政策效应最大化。
3 信贷风险存隐患。民贸、民品企业贷款过渡集中,企业获利同时,信贷资金也存在较多风险隐患。近年来,欠发达地区商业银行民贸民品贷款的投放相对集中到少数大的民贸、民品企业。一方面,小型民贸企业很难获得贷款,另一方面对较大规模的民贸民品企业,贷款额度大,较为集中。
4 人民银行办理补贴的时间过于紧张。多数企业反映人民银行每季办理利息补贴的时间限制在季后24日前,如果错过这一时间,本季补贴就不再补报了。于是这些企业在每季结息日后动用大部分财务人员从事这项工作,造成非常大的人力资源浪费。
5 经办银行审核补贴手续把关不严。在人民银行对贷款补贴手续进行审核时,经常发生因经办银行审核把关不严而造成企业财务人员往返补办手续的现象。有时等企业财务人员找相关银行补全手续后,人民银行已经结账了,影响了资金周转效率,也加大了企业经营成本。
(三)民族用品生产企业方面
1 有些符合民族用品生产和贸易的企业不了解这项政策。据南阳市民委不完全统计,全市各类所有制性质的企业1100多家从事民族产品生产或经营。一些中小企业特别是“九五”以后注册的企业很多不了解这项政策,因此到目前南阳市仅有五家企业享受这一优惠政策。
2 有些产品缺乏竞争力。由于民族用品的特殊性,一些名录中的产品工艺和技术含量低,很多个私企业均可生产,严重冲击了民贸和民族用品生产企业。
(四)审核监管方面
1 人民银行会计财务部门审核内容不明确。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规范优惠贷款利差补贴工作的通知》(银办发[2001]216号)规定:“货币信贷部门负责审查贷款是否符合补贴范围,会计财务部门负责利差补贴审核工作,营业部门负责利差补贴上划工作。”会计财务部门审核哪些内容、如何审核,均没有明确的文件规范。因此,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会计部门仅核对申请表、附表内容是否完整,计息积数是否计算正确,计息传票复印件与原件是否一致。而这些内容信贷部门和营业部门均需核对,造成了重复劳动。
2 补贴资金的发放与监管存在脱节。就河南的情况而言,按照《河南省民委、河南省财政厅、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关于规范少数民族特需用品定点生产企业贷款贴息工作的通知》(豫族[2004]23号)和《河南省民委关于进一步规范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办理优惠利率贷款贴息审批手续的通知》(豫族[2007]11号)规定,民族工作部门负责审查企业享受优惠贷款的合规性、补贴的资金用途是否正确、是否按规定补充自由流动资金,人民银行配合民族工作部门做好流动资金利差补贴工作。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人民银行作为补贴资金的发放单位,却没有对补贴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权,造成资金发放与监管的脱节。
四、完善民族贷款补贴政策,推动企业快速成长
(一)扩大优惠政策的受惠面
各级民委要积极开展优惠政策的宣传,向全社会宣传落实优惠政策的重大意义,特别要突出宣传对民族经济发展做出较大贡献的企业,推广经验,以点带面,扩大优惠政策的受惠面,力争将所有的民族中小企业都纳入支持范围。
(二)允许商业银行实行浮动利率
一味地强调必须执行基准利率使一些有钱的银行不愿贷款,而一些急需用钱的民族企业又贷不到款,企业和银行由此丧失了不少商机。因此建议修改此项规定,允许商业银行实行浮动利率,但应在合理区间,利率浮动的大小由市场来决定,最终达到银企双赢,又能有效地支持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目的。
(三)及时调整和完善少数民族特需目录
建议国家民委加强调研,对当前民族地区商品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及时更新和明确民贸、民品贷款范围,适当扩大扶持对象。特别在“十一五”时期,应考虑民族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后,贷款的主体发生变化,特别是一些新兴的中小民贸企业,以个体私营和股份制形式在市场定位,对符合条件的可以纳入民贸贷款扶持范围,同时重新规范民贸贷款申报程序,民委、金融、税务和企业协调配合,确保优惠政策传导畅通。
(四)给予经办民族贷款的银行平等待遇
在中国经营的金融机构只要经过市场准入,按国际惯例均应享受国民待遇,更何况那些国内的各股份制商业银行呢?因此建议对经办民族贷款的银行放开限制,实行谁放贷就给谁补贴的普及政策。
(五)对补贴率实行合理浮动政策
合理实行浮动补贴利率,可以在动态的经济形势下更好地支持民族企业的发展,如前例若一年期贷款利率为13.14%,则说明通胀明显,企业财务成本大为提高,因此应给以4%-5%甚至更高的补贴;而当年利率为6.31%的情况下,结以2%左右的补贴即可。
(六)放宽放长补贴手续办理时间
建议人民银行放宽民族贷款补贴的办理时间由现在每季未月24日前放宽到28日;或者变更为在季后此月的第一周内办理补贴业务。
(七)加强信贷风险监控,确保民族贷款的安全
建议修改民族贸易贷款优惠利率政策有关内容,明确监管主体,规范审批程序,细化审批内容,建立健全完善的监督管理办法和运作机制,如:明确人民银行与民族工作部门共同享有对补贴资金的监督检查权限、细化各职能部门办理优惠贷款补贴的职责以及具体工作内容。重新准确定位贷款对象,充分考虑少数民族地区的现实,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对确定享受民族贸易和民族用品生产优惠利率贷款政策的企业给予重点支持,真正发挥扶持作用,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八)提高民族用品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民族贸易和民族用品生产企业应抓住改革机遇,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强化自我约束机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产品档次,努力开拓市场,提升市场竞争力,增强还贷能力,提高诚信意识。
“1月进口、出口同时下降,这是多年来没有过的情况。”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在例行新闻会上表示,“目前,商务部正会同有关部门研究保持外贸稳定增长的具体的政策措施,从缓解企业的资金压力、减轻企业的负担、帮助企业应对贸易摩擦、完善出口信用风险保障机制以及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等多个方面,支持企业度过难关。”
由于近期商务部连续表示将研究出台稳定出口的相关政策措施,2月20日~21日在江西南昌召开的全国进出口工作会议受到广泛关注。
商务部副部长钟山在会议上表示将在财税、金融政策等方面优化外贸环境,“千方百计促进出口成交”被重提。市场人士分析,这番表态意味着困扰我国外贸企业的资金紧张态势,在未来数月内有望好转。
在今年中国外贸稳出口的“主基调”下,具体政策措施令人期待。
信贷支持小微企业
2月22日,汇丰公布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2月初值为49.7,仍处于50的荣枯分水岭下方,其中,本月新出口订单量的骤然下降尤为受关注。数据显示,2月新出口订单指数从上月的50.4骤降至47.4,创下了8个月来的最低水平。
在外贸企业扎堆的温州,当地中小企业协会会长周德文称:“2月份,几乎每天都有企业来诉苦,说生意差、资金紧。随之而来上半年3月份、6月份都是传统的企业还贷期,到时候企业的压力会更大。”
在20日召开的全国进出口工作会议上,钟山表示,货币金融政策方面,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同时,引导企业采取积极措施应对汇率波动;完善贸易融资业务差异化监管政策,支持商业银行增加对小微企业贷款,鼓 励商业银行适当提高对小微企业的风险容忍度,缓解企业资金紧张压力;提高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降低费率水平等。
眼下,第一波微调已经开始了。中国人民银行2月18日宣布,从2012年2月24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次下调可以释放4000亿元左右的资金 。
“希望监管层能把控银行,使这4000亿元资金能实质性地流向中小企业,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周德文说。
在记者近日对多家银行进行调查发现,由于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部分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扶持举措已有实质性行动。2月21日华夏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部一位经理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总行的安排,优先贷给资产规模在500万元以下的中小企业,并且现在的绍兴分行和常州分行在资金获得总部支持下已实施该举措了。”
一位城商行深圳分行行长表示,降准之后,银行流动性增加,贷款头寸缓解,新增的4000亿元资金主要是投向中小企业,准确的说是投向小微企业。
各家银行表示新增信贷基本上要投向小微企业。其原因一方面是宏观导向要求,今年的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扶持小微企业,另一方面则是放贷给小微企业利息较高,银行的议价空间大。
由于机构预测上半年存准率仍有2至3次下调空间,这将为企业注入上万亿元的信贷支持。
出口企业普遍关注的出口退税问题上,钟山提出,将保持出口退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完善出口退税机制,准确、及时退税;继续实施结构性减税,降低企业负担和生产成本。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安体富表示,稳定这项政策将有利于出口企业,尤其是在劳动力、原材料成本高涨的现在就应该用好税收杠杆减轻企业负担。
但在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看来,单纯依靠出口退税政策鼓励出口的做法也并非完全之策。尤其在出口整体环境外需不足、贸易摩擦高发的情况下,把资金有针对性地应用到鼓励企业进行结构性转型的行业或产业升级上,收效或许更明显。
宁波新东方工贸公司外贸经理朱秋成表示从其业务对象的订货变化趋势观察,外需主要“卡”在了贸易商环节。
“欧洲贸易商现在很难从当地银行融资,流动性有限,为了增加资金应用效率,倾向于减少存货。”他说。
同样观察到这一趋势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承惠表示,针对进出口业务的调整,今年预计会加强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作用,发挥信贷的调整作用。“必要时国家应对有明显作用的金融机构注资。”
新兴市场觅出路
此次召开的进出口工作会议同时也是111届春季 广交会的筹备会。让人有些意外的是“千方百计促进出口成交”这个口号被重提。
这个口号最初提出是在广交会举办初期。当时提出的背景是增加出口创汇,但如今已进入平衡顺差的时期,这一口号的重提有怎样的用意?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部主任赵玉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随着中国对外贸易顺差越来越大,人民币升值压力持续增加,通过稳出口、促进口进而平衡对外贸易成为主要工作。
此次南昌会议上,围绕外贸“稳增长、调结构、促平衡”,钟山表示,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外贸结构调整的工作重点是优化外贸“两个布局”,推进外贸“三项建设”,即优化外贸国际市场布局和国内区域布局,推进外贸转型基地、贸易平台和国际营销网络建设。
最新的举措即圈定了30个新兴国家作为重点外贸合作伙伴。主要分布范围在亚洲、欧洲、非洲和美洲,印度、南非、部分阿拉伯国家。根据这些条件,专家判断,巴西、印度、南非、俄罗斯、马来西亚、印尼、越南、阿根廷、墨西哥、沙特等国家极有可能都在这些名单之内。
但是短期内,受访专家均表示,欧债危机的走势仍是最大的影响因素。
记者注意到,由于近期欧债危机效应继续显现,近几个月中国对欧盟的出口增速大幅回落。1月份对欧盟出口出现3.2%的下滑,尽管部分是由季节性因素所致,但欧洲经济衰退风险将明显抑制中国对欧出口扩张。
鲁政委认为,即使2月出口数据有好转,也不代表形势真正变好,上半年出口难达到两位数增长。因为出口与房地产问题正成为日前中国经济最不利因素。
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漫江也认为,由于欧债危机和国内房地产调整的效应将进一步释放,中国出口增长将进一步放缓。
眼下,尽管欧盟和IMF向希腊提供第二轮1300亿元救援贷款计划已经落实,但有券商认为欧债危机仍有风险,下半年及未来几年希腊问题还有反复的可能。
莫尼塔投资公司最近对2月份出口行业进行了调研,其结果显示某些行业的出口企业经营状况不佳。其中,纺织服装行业67%的调研对象表示目前的在手订单环比减少,虽然目前企业产成品库存依然偏高,但企业仍不舍得降价去库存。而由于对2012上半年预期较悲观,原材料库存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