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脱贫攻坚工作成果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基本情况
县花园口镇村位于县东部,距离县城60公里,与抚松县毗邻,为县东部门户,与抚松县一江之隔。辖区3个自然屯,幅员面积5.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50亩,人均耕地2亩,全村总人口294户587人,村党支部共有党员21人。
目前在册81户142人,现已全体脱贫。其中,适龄儿童5人,危房改造13户。总人口294户587人,2015年脱贫15户35人,2017年脱贫10户16人,2018年脱贫15户26人,2019年脱贫41户65人。
二、工作内容
(一)广泛组织动员,巩固帮扶力量。县司法局高度重视消费扶贫工作,将此项工作作为局2020年包保帮扶计划中的一项重要目标,明确了消费扶贫工作的任务与要求。同时,定期召开村三委班子成员会议,研究落实关于脱贫攻坚工作中消费扶贫工作任务及措施,为村消费扶贫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2020年,局领导班子针对消费扶贫工作召开会议6次,就村消费扶贫工作制定年度任务目标,同时对帮扶责任人结对帮扶提出要求,必须重视消费扶贫工作,并抓好后期跟进和落实。
(二)瞄准突出短板,解决“瓶颈”问题。屯灵芝种植及榆树林子屯蔬菜大棚是村目前比较成熟的集体项目,但灵芝孢子粉缺乏销售渠道、蔬菜大棚种植技术不成熟阻碍了产业的发展。今年,县司法局全体帮扶干部通过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等自媒体平台对屯灵芝孢子粉进行宣传推广,驻村工作队还联系厂家为产品设计包装,使其焕然一新;同时,局领导请来专家为村民讲解蔬菜大棚支架、扣膜及选种、种植经验,解决了老百姓的难题,蔬菜成熟后,帮扶责任人还帮忙联系销售渠道,确保实现稳定增收。
(三)注重宣传引导,凝聚全社会消费扶贫合力。2020年,县司法局在中国网、日报、平安、白山政法等各大平台上发表脱贫攻坚新闻信息共五十余篇,起到了良好的宣传作用。通过宣传脱贫攻坚优秀工作经验及典型事迹,积极弘扬脱贫攻坚正能量,激励全社会齐心协力、攻坚克难,进一步推进消费扶贫工作,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正当其时。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宣传“四不摘”政策巩固脱贫成果。为了稳定和巩固脱贫成果,根据国家关于脱贫不脱政策等系列政策,我局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加大力度开展宣传工作,在走访过程中,各帮扶责任人积极了解群众家中真实困难诉求,为老百姓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始终坚持鼓励农牧民群众自力更生,鼓励农牧民群众送子女入学,让牧民群众真正从思想上脱贫,从行动上脱贫,争取靠双手创造财富。
(二)根据每月工作清单,总结和查看不足。就2020年半年工作总结进行交流,,听取上半年驻村工作情况,就驻村工作中的相关工作和实际困难进行了交流,肯定了上半年在脱贫攻坚的工作成绩,对帮扶力量提出的工作和生活上的难题都给予了积极的表态与回应;三是了解帮扶对象的实际需求,针对2020年的帮扶工作与帮扶村村“两委”进行对接沟通。
(三)亲身示范,带头督促环境卫生工作。每位帮扶责任人到每户群众家中亲身示范引导,目的是为了督促群众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根据乡党委政府提供的群众家庭环境卫生、村容村貌等方面的突出问题,集中商量对策坚持积极引导。
二、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强化扶贫组织领导。把精准脱贫成效巩固工作的宣传报道摆上重要工作日程,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安排、同部署、同推进,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分管领导重点审核,经常进村入户采集精准扶贫工作最近动态。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如风二十六”为你整理了这篇乡镇信息公开工作问题整改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冉庙乡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全力做好政务网站建设维护工作,完善栏目设置,丰富信息内容,不断巩固提升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成果。
深化认识抓整改。把问题整改作为提升政府信息公开质量、拓宽群众的知情和监督渠道、打造“透明政务”“阳光政务”的重要抓手,逐条逐项认领问题,深刻反思问题成因,细化实化整改措施,推动问题整改工作不折不扣落实到位。
明确责任抓整改。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分管领导盯紧盯住,安排专人人员,限期逐条进行整改。关于信息不及时问题,明确具体经办人员集中时间进行整改,并要求今后主动公开的所有信息必须按照上级规定时间和程序进行,避免信息积压、间歇停顿、不及时等现象发生。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liugangzz”为你整理了这篇落实“以案促改”整改工作主要举措汇报主要举措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落实“以案促改”整改工作主要举措汇报 为进一步培养党员干部廉洁从政意识,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切实防范化解履职风险,汉中市审计局立足岗位职责,践行初心使命,细化责任分工,采取十条整改措施着力推动“以案促改”工作常态化、制度化。
一是局党组将开展“六个查一查”及整改工作与各项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督查。局党组书记亲自督查督办,不定期召开以案促改工作进展情况会,逐项听取汇报,逐条进行研究,逐件完成销号。同时,按时间要求向市委、市政府党组上报局党组问题整改落实情况。
二是做好三个专班配合部门的工作责任落实,局投资科、农业科、行政事业科负责配合其他牵头单位落实3项整改任务,截至目前,3项工作任务已顺利完成。
三是按照专题民主生活会班子及个人查找问题上报清单,根据时间节点抓好落实。坚持把“坚守为民服务”作为以案促改的根本标准,坚持把“干事创业担当”作为以案促改工作不懈追求,坚持把“永葆清廉本色”作为以案促改工作的重要保障,坚持把“强化整改落实”作为以案促改的检验成果。同时,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持续巩固以案促改工作成果。
四是针对市委反馈市审计局2019年目标责任考核问题整改以及人大审议涉及局里的工作抓落实整改要求,细化整改措施,明确责任科室,确保整改效果。
五是针对市政府党组反馈以案促改查找问题整改落实情况台账,加大对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工作督导力度,并推进审计整改制度建设,推进政策落实落地,推进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提高,推进体制机制建立完善。
六是针对扶贫审计反馈问题,逐项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效果清单“四个清单”,精准发力,强力整改。目前,审计发现的31个问题,已经整改到位25个,尚有6个问题正在整改。落实驻村帮扶责任,通过明确细化职能职责、加强日常管理、规范资料归档等举措,进一步把驻村帮扶工作责任压紧、工作举措做实,确保帮扶力量作用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发挥生力军作用。
七是针对机关管理制度不健全问题、管理方式粗放、简单、不精准,执行力弱等问题现象,建立内控制度,规范资产管理,真正做到制度管人、管事,提升了单位内部治理水平、规范了内部权力运行、促进了依法审计、推动了单位规范高效管理。
八是针对机关党建工作、党建品牌建设及审计特色不鲜明,党员队伍建设滞后的问题,局党组坚持把创建党建品牌作为党建工作的总抓手,在全面总结党建工作创新实践的基础上,从解决党建工作中一个个具体问题入手,深入挖掘品牌主题,切实找准品牌定位,丰富完善品牌理念,深化拓展品牌内涵。
一、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百日攻坚专项整治活动,实现蓝色彩钢棚增量完全遏制,存量基本消化,长效管控机制基本建立,市容环境质量显著提升,城市面貌明显改善的目标。
二、整治范围及时间安排
(一)整治范围
井冈山经开区、各县(市、区)、庐陵新区城市建成区。
(二)时间安排
整治时间为3月5日至6月15日,万安县、永新县因脱贫攻坚任务可延期至7月底完成,其他县(市、区)必须在本方案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整治工作。
专项整治工作分两阶段:第一阶段(3月20日前),吉州区、青原区、庐陵新区率先完成3个城中村专项整治工作,总结和推广经验;其他各县(市、区)要积极行动,制定实施方案,加强工作力度,为全市顺利开展整治工作开好局。第二阶段(5月31日前),基本完成城区内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城区主次干道、住宅小区、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内的整治工作,并形成长效管控机制。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属地管理与部门联动相结合。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要求,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由属地具体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市直相关部门要加强协调联动,同步实施,形成合力,确保专项整治行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二)坚持杜绝增量与整治存量相统一。坚持整治工工作“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坚决杜绝增量,对顶风搭建实行“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加大对存量部分的整治力度,倒排时间表,推进整治工作如期完成。
(三)坚持依法治理与公平公正相兼顾。专项整治工作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惩、执法必严,明确违章搭建认定标准,规范整治程序;所有违章搭建一经查实,坚决查处,不开后门、不留死角,确保公平公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四、工作措施
(一)迅速摸清底数。除吉州区、青原区、庐陵新区外,经开区、各县(市)要迅速组织力量对城市建成区现有违章搭建蓝色彩钢棚进行全面摸底排查,通过无人机航拍等方式,认真统计汇总相关情况并建立台账,明确整治目标,限期销账。
(二)依法严厉查处。根据实际情况,准确认定各类违章搭建,分类施策,依法给予“责令停工、限期改正、限期拆除”等处罚;党员领导干部、公职人员要带头执行,率先垂范,对参与或包庇违章搭建的单位和公职人员,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三)定期反馈情况。各地整治牵头部门每月要向市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城管局,联系电话:8239930,邮箱:jxjacg@163.com)报送治理进展情况,包括既有和新增违章搭建查处情况、拆除宗数和面积、累计进度等指标。(见附件1、附件2)
(四)健全举报机制。健全违章搭建投诉、举报处理机制,畅通举报途径,公布举报电话和信箱,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举报和投诉,要做好举报记录,认真查处举报问题,办理情况及时反馈举报人。市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工作举报电话:12319;电子邮箱jxjacg@163.com。井冈山经开区、各县(市、区)、庐陵新区也要公布举报电话及邮箱,定期向公众公开举报及处理情况。
五、实施步骤
(一)筹备动员阶段(3月20日前)
各地结合实际制定蓝色彩钢棚专项整治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落实责任单位、细化进度安排,及时部署。在网站、报纸、电视、微信等媒体广泛进行宣传动员,争取群众支持。中心城区要示范带头,先行先试,吉州区、庐陵新区要在螺川村、阳明山村、新丰村等地建立专项整治示范点,探索整治工作的成功经验,为其他县(市、区)提供经验借鉴。
(二)集中整治阶段(3月21日—6月15日)
各地要集中力量对城区蓝色彩钢棚进行集中整治,责令相关单位和个人限期自行整改,未整改到位的将由相关部门进行强制拆除;要进一步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的长效管控机制,加强日常监管,强化重要区域、核心部位和重点路段的巡查防控。市直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加强指导和协调,确保各地按时完成整治任务。
(三)总结验收阶段(6月16日-6月25日)
各地、各单位要加强督促整改,切实做到整治活动“无死角、无盲区”,确保整治质量,强化整治效果,建立常态管控机制。在集中整治完成后,市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将组织城管、规建等相关单位对各地专项整治情况进行验收,整治情况全市通报。
六、组织保障
为加强蓝色彩钢棚专项整治活动组织领导,成立市专项整治活动领导小组,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市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市城管局、市规建局、市国土局、各县(市、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城管局,由市城管局主要负责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井冈山经开区管委会、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庐陵新区管委会是本辖区整治活动的责任主体,负责本辖区内整治行动宣传引导、集中整治和长效管理等工作。市直相关单位要根据本单位职责积极协调配合,共同推动专项整治顺利开展。
七、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落实整治责任。开展蓝色彩钢棚专项整治是践行“三个走在前列”“两大战略任务”的必然要求,是提升城市品位、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的重要抓手。各地、各单位要提高站位,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坚持高位推动,加强组织领导,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精心安排部署,做到层层传导压力、层层分解责任,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整治工作格局。
(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各地、各单位要加强城乡规划、城市管理等法规政策的宣讲,使专项整治工作成为各级干部群众的共识;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充分利用各类宣传载体,广泛宣传开展蓝色彩钢棚整治工作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城乡面貌改善的重大意义;要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力量,对推诿扯皮、整治不力、阻碍执法等问题予以曝光,为专项整治营造强大的舆论声势。
(三)强化部门联动,形成整治合力。蓝色彩钢棚专项整治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各地、各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强化担当,主动作为,合力推进专项整治工作;要充分调动各种资源,强化人员、资金保障,集中时间、集中精力抓整治;要加强协调配合,进一步完善网格化巡查机制,建立信息共享、案件通报、共同预防和监管等机制,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措施,及时排查和化解矛盾纠纷,提高整治效果。
(四)坚持整治标准,确保完成质量。这次整治,要求对城区所有违章蓝色彩钢棚彻底拆除,即使经过合法审批的,也要补偿到位后予以拆除;决不允许搞变通、打折扣,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将蓝色彩钢棚改头换面,改色处理以应付检查。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团结一心攻坚克难
过去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在砥砺前行中实现稳步发展
县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全县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我们承受巨大压力和严峻考验,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发展、重点领域取得较好成效的五年。五年来,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紧紧依靠全县人民,团结一心,攻坚克难,推动经济社会实现了稳步发展。
一、过去的五年,我们坚持发展为要、实干为先,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五年来,我们面对经济下行巨大压力、支柱产业陷入困境、财政收入异常艰难等诸多因素,积极应对,迎难而上,全县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运行。2017年本年度,预计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09.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1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7.8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2050元。
二、过去的五年,我们坚持外向牵动、务实招商,发展态势持续向好
——“五个一工程”取得积极进展。将新市镇和农产品加工园区调整到新城区,“五个一工程”与城市的有效融合,使城市规划面积由原来的40平方公里扩大到90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产业集聚效应愈加明显,经济开发区、服务业集聚区双双晋升为省级园区。
——项目建设取得良好成效。深入实施“项目立县”战略,强化“五个一工程”项目集聚功能,发挥朱碌科杂粮工业园区、黑水现代生态科技园区、三家商贸物流园区、沙海膨润土园区的平台吸纳作用,推动实施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入驻建平,项目建设数量、质量均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招商引资取得较好成果。依托县域资源优势,重点着眼京津冀产业转移,坚持领导招商、专业招商、小分队招商多措并举,招商引资重视程度提升,工作力度逐步加大,推动实施招商引资项目242个,实际到位资金132亿元,利用外资1.1亿美元,外贸出口1.2亿美元。
三、过去的五年,我们坚持结构优化、转型升级,产业布局愈加清晰
——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全县杂粮面积发展到110万亩,其中有机认证32万亩。发展节水灌溉85万亩。建平小米、红小豆、荞麦、苦参晋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名录。温氏、牧原、正邦三大生猪养殖企业落户建平,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42家。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97个,带动农户6000户,土地集约化利用水平得到提升。
——工业经济平稳向好。积极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以盛德日新、隆新矿业为代表的铁选企业,以唯科东明、慧营化工为代表的膨润土加工企业,以金正、联合利华为代表的陶瓷企业,以华润雪花、智慧沙棘为代表的轻工企业稳步发展,新引进的家居、新型建材企业高标准建设、快速度推进。全县工业企业达到313家,其中规模以上43家。
——服务产业加快成长。会通物流、杂粮批发等物流产业健康发展。大槐树农村电商、“建平千佳购”等平台有序运转。牛河梁、燕长城、天秀山等景区提升工程加速推进。朝阳智慧沙棘、建平正信新材料实现挂牌上市。农商行改制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盛京银行、锦州银行进驻建平,建设银行恢复设立。服务业增加值累计完成260亿元。
四、过去的五年,我们坚持整体联动、功能提升,城乡面貌逐年改观
——城乡基础建设力度加大。按照产城融合、多规合一要求,聘请上海同济规划设计院编制了建平县城市总体规划。加快推进城市路网建设,启动实施“一河三园”建设工程。完成城区房屋开发311万平方米,小城镇开发144万平方米。改造老旧小区36个、48万平方米。实施村级道路硬化318公里,维修改造农村公路453公里,新建垃圾池1500个、垃圾箱6000个,修建村级文化广场191个。积极争取赤峰至京沈高铁连接线在我县建站,推动我县有序融入高铁经济。
——城乡综合管理不断加强。开展城乡卫生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公益广告、占道经营、露天烧烤等专项治理,城乡卫生环境和公共秩序得到有效改善。建设美丽乡村43个。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成效显著,即将跨入省级文明城市行列。
——生态环境质量逐步改善。完成矿山治理1870亩,造林绿化64万亩,草原沙化治理33万亩,水土保持治理50万亩,生态环境开始逐步改善。强化大气污染治理,大力整治秸秆露天焚烧,取缔10吨及以下燃煤锅炉122台,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2564辆。提标改造城市污水处理厂,全面落实河长制,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
五、过去的五年,我们坚持深化改革、推进创新,发展动力得到增强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序推进。积极调减玉米种植面积,杂粮、蔬菜等特色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加快资源整合,骨干企业发展优势更加明显。规范房地产开发,商品房去库存超过100万平方米。取消和停征48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消减机关公务用车272辆。
——“放管服”改革稳步展开。成立行政审批局,依法取消83项行政职权,将24个部门、188项行政职权集中划转。启动行政监管体制改革,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收回事业编661个。农村土地确权及不动产登记工作有序开展。国有林场改革全部完成。认真开展专项整治,营商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财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组建建平城市发展集团,7家子公司完成注册登记。深化政府采购改革,累计完成采购项目455个,节约资金4420万元。惠民补助资金全部实行“一卡通”。健全国库管理制度,部门预算管理覆盖城乡。
六、过去的五年,我们坚持执政为民、共建共享,人民生活有效改善
——脱贫攻坚扎实推进。创新实施杂粮种植、生猪养殖、肉羊养殖、就业安置和低保兜底、扶贫产业园“五个全覆盖”,积极推进金融、健康、教育等行业扶贫,加大驻村扶贫工作力度。累计投入资金5.9亿元,实施移民搬迁542户,全县70个贫困村、20116人实现稳定脱贫。
——社会事业稳步发展。累计投资1.1亿元,改造、新建校舍4.7万平方米。职教中心整体搬迁至富山新市镇,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同时移址扩建第五小学和第二中学,城区大班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医疗联合体建设分级诊疗制度全面实施。投资2.2亿元,加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实施县医院新建病房楼和一体化健康体检中心建设。实施体育场升级改造工程,启动了全民健身中心建设项目。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545处,修建“一事一议”村内户外道路723公里。发放各类就业补助1.6亿元,城镇新增就业2.9万人。投资9760万元,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348户,建设保障性住房564套。
——社会管理全面加强。积极推进平安建设,全面加强公共安全管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社会治安持续改善。积极回应群众合理诉求,工作扎实开展。普法工作成效明显。落实安全生产措施有力,形势持续好转。
七、过去的五年,我们坚持科学施政、担当有为,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依法行政更加规范。始终坚持县委的坚强领导,自觉接受县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履行职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320件、政协委员提案535件,办结率均达100%,满意率均在98%以上。
——廉政建设不断加强。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切实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促进政府部门廉洁施政。深入整治行业不正之风,严厉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规范公务接待活动,“三公”经费支出大幅下降。
——工作作风持续转变。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坚持忠诚、干净、担当,在困境中谋发展,在实干中求突破,在服务中转作风,推动政府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此外,科技、物价、史志、人防、残联、兵役、民族宗教、妇女儿童、应急保障、侨务外事等工作持续加强,取得了新成效,实现了新发展!
励志图强加压奋起
强力推动2017年重点领域工作取得新突破
各位代表,2017年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年初以来,面对去年我县“五个一工程”等重点领域工作在全市排名整体靠后的不利局面,政府一班人坚决贯彻县委的决策部署,积极争得县人大、县政协的有力支持,知耻后勇、迎难而上,精诚团结、加压奋起,横下一条心、誓打翻身仗。一年来,与广大干部群众一起,埋头苦干,合力攻坚,推动“五个一工程”及重点领域工作实现了新的突破。
一、致力于推动发展,政府系统干事创业氛围愈加浓厚
围绕县域经济振兴发展,政府系统广大干部心无旁骛、主动作为,面对困难不退缩,破解瓶颈敢担当,抓落实的能力明显提升,干事创业氛围愈加浓厚,推动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更加坚定。特别是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各部门之间精诚团结、密切配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只有份内事、没有局外人,形成了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为“五个一工程”顺利实施、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和全县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二、致力于整体晋位,“五个一工程”建设成效明显
以京津冀产业转移为主攻方向,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推动项目建设加速集聚。经济开发区6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建设年底交工,新型建材产业园7条保温材料生产线项目快速启动,服务业集聚区红山物流商贸城项目开工建设,牛河梁红山文化研究中心项目主体完工,富山新市镇职教中心实训基地一期工程进展顺利。一批重大项目的相继入驻,推动“五个一工程”迈出了新步伐、开创了新局面、取得了新成绩。
三、致力于补齐短板,城市基础建设全面提升
投资12.8亿元,启动建设城市道路22条、41公里,县城区“一环五横八纵”路网骨架基本形成。投资4.3亿元,强力推进“一河三园”建设,??:映乔?涡钏?こ炭焖偻平??仙健⒈鄙缴?止?俺醪较蚴忻窨?牛??厣???罢?诩咏羰┕ぁH鹦舜笄沤ǔ赏ǔ担?行舜笄偶唇?度胧褂茫?∑椒看笄耪?谇澜?仁┕ぃ?鬯??沓?岜旮脑煊行蛲平??逵?√嵘?こ袒?就瓿伞3鞘谢?〗ㄉ枇Χ鹊牟欢霞哟螅?贫?鞘姓?逍蜗蟮玫饺?嫣嵘??钅咳胱さ某性啬芰Φ玫饺?婕忧俊?/p> 四、致力于破解瓶颈,要素保障支持更加有力
全年争取上级各类专项建设资金17亿元,用于民生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积极破解资金瓶颈,采取PPP运作模式,筹措资金14.9亿元,实施了经济开发区标准化厂房、城区路网和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努力争取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完成土地调规240公顷,批准新增建设用地111公顷,完成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完善工作。征收房屋1510户、25.6万平方米,拆除违章建筑47户、1.1万平方米,为棚户区改造和城市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五、致力于大局稳定,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化解
积极回应群众合理诉求,稳妥解决维稳热点难点问题。积极筹措资金3亿元,使新市镇东西安置区1148户居民多年未能回迁的诉求得到解决。坚持分期分批、先易后难原则,有序推动困扰住宅小区业户多年的不动产登记证办理发放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提高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分流人员工资待遇,对符合条件的乡企定向委培生及统招统分毕业生实施就业援助。圆满完成党的期间维稳工作任务,切实维护了全县大局的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收获伴随艰辛,发展凝结智慧。回首过去的奋斗历程,我们用改革的气魄、创业的激情、务实的工作,谱写了建平发展的新篇章。五年的发展实践,使我们对县域经济发展思路的认识更加清晰,从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和启示值得我们认真总结。这些经验和启示是:
——必须对党忠诚、依法履职。只有始终坚持县委的坚强领导,坚决落实县委决策,才能保证政府工作不偏离正确的前进方向;只有自觉接受县人大、县政协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监督,才能保证政府工作有序高效,形成忠诚履职、共谋发展的新局面。
——必须抢抓机遇、推动发展。只有始终坚持发展、抢抓机遇,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主动;只有始终坚持用发展的眼光和改革的思维来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才能不断战胜各种风险考验,实现县域经济的新跨越。
——必须大胆实践、开拓创新。只有始终坚持大胆实践、锐意进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只有始终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充分激发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才能不断增创建平跨越发展的新优势。
——必须担当尽责、奋发有为。只有始终坚持在困难面前勇挑重担、敢于担当,才能在全县营造积极向上、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只有始终坚持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工作作风,才能不断取得各项重点工作的新突破。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县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得益于全县各级干部的辛勤付出,更与全县60万人民的共同努力密不可分。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和所有关心、支持建平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稳增长压力较大。虽然我们全力推进发展,但是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规模以上企业开工率不足,支撑经济回升的基础还很薄弱,经济增长不快、财政增幅较小的问题依然突出,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的压力仍然很大。
——调结构步伐缓慢。针对“一铁独大、低端主导”的产业结构不优问题,虽然我们引进了一批家居制造、保温材料和资源深加工企业,但是尚未形成有效支撑,转型升级步伐不快,强一产、优二产、兴三产的任务依然艰巨。
——惠民生任重道远。虽然我们全力以赴推进民生改善,实施了一批群众关注的惠民工程,但是部分惠民实事尚未达到预期目标,特别是在加强城乡管理、促进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还没有达到理想效果,仍需在今后的工作中坚定不移地加以推进。
——强作风仍需加强。虽然我们注重提高执政能力,不断加强作风建设,但是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还有一些差距和不足,特别是在新的形势任务面前,部分干部的担当精神不足,破解难题的能力和本领仍需进一步提升。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坚定信心务实进取
全面推进今后五年县域经济社会实现振兴发展
党的为今后五年确定了新目标,开启了新征程。今后五年,是建平立足新起点、谋求新发展、实现新跨越的五年;是做优发展空间、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功能的五年;是综合实力稳步提升、社会事业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的五年。党的对今后五年的战略部署,为建平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突破辽西北、推进县域经济发展三年攻坚计划和市委、市政府持续推进的“五个一工程”发展战略,为建平县域经济发展明确了奋斗目标;刚刚闭幕的县十五届二次党代会,对全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为建平振兴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新起点开启新征程,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我们必须切实肩负起历史责任和发展重任,以饱满的工作激情、务实的工作作风、崭新的工作姿态,全面推进县域经济社会实现振兴发展。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精神,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委决策部署,以突破辽西北和推进县域经济发展三年攻坚计划为契机,以决胜脱贫攻坚为根本,以“五个一工程”为重点,深入实施“项目立县、产业牵动、城乡统筹、绿色发展”四大战略,加快壮大“矿业加工、家居建材、现代农业、特色旅游”四大产业,扎实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切实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全力推动建平县域经济社会实现振兴发展。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奋斗目标是:统筹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排在辽西北各县市前列。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实现县域经济三年攻坚计划目标。到2022年,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
实现上述奋斗目标,要求我们必须紧密结合建平实际,立足当前,谋划长远,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县域经济振兴发展的新突破。
——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实力建平。坚持把产业转型升级作为提高经济竞争力的关键举措,紧紧抓住突破辽西北和县域经济三年攻坚计划两大战略机遇,以“五个一工程”为引领,推进三次产业相互支撑、融合发展。突出抓好杂粮和畜牧产业,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实现农业持续增效、农民稳定增收。重点抓好矿产品精深加工,大力培育家居和新型建材产业,尽快形成集聚效应,拉动经济稳步增长。积极推进电商物流和特色旅游产业,支持特色小城镇建设,不断提升城乡总体发展水平,着力建设实力建平。
——推动改革创新,建设活力建平。稳步推进行政审批、市场监管、财税金融等领域改革,以改革增活力、促发展。强化对外开放,积极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增强经济发展动力。注重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向上争取支持,推动建平加快发展。搭建政策平台,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注重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完善考核激励机制,有效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实推动干部作风持续转变,发展环境更加优良、氛围更加浓厚,着力建设活力建平。
——塑造文化品牌,建设文化建平。深入挖掘独特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资源,坚持保护与开发并举,推动形成具有建平特色的文化名片。以牛河梁红山文化为根脉,以景区功能提升为重点,全力打造建平历史文化品牌,彰显建平对外影响力。加大对建平剪纸、绒绣等文化产业的培育和扶持力度,强化对外宣传推介,不断提高建平文化软实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提倡全民阅读,着力建设文化建平。
——打造宜居城市,建设美丽建平。坚持城乡统筹,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扎实开展森林城市、卫生城市等创建活动。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整治,逐步建立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切实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实施以绿化、亮化、美化、净化、文化、智能化为主要内容的城市建设“六化”工程,以城带乡,城乡互动,使全县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着力建设美丽建平。
——强化规范行政,建设法治建平。自觉接受县人大法律监督和县政协民主监督,使政府行为始终在法治框架下规范运行。坚持不懈地推进平安建设,强化社会管理创新,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保障人民安居乐业。进一步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下大力气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积极营造平安稳定的社会发展环境。切实加强法治宣传教育,认真落实普法规划,在全社会推动形成遵守法律、弘扬法治的浓厚氛围,着力建设法治建平。
——突出共建共享,建设幸福建平。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不断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社会充分就业。优化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健全完善城乡医疗卫生体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到2020年与全省一道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真正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着力建设幸福建平。
明确目标真抓实干
奋力开创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2018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圆满完成明年的各项工作任务,对于实现建平经济社会振兴发展至关重要。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精神,深入实施县域经济发展三年攻坚计划,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五个一工程”项目建设年要求,坚定信心,满怀激情,真抓实干,努力实现本届政府工作的良好开局。2018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达到11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达到34.1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达到7.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达到71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达到13014元。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七项工作:
一、统筹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坚定不移地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大胆创新破瓶颈,全力抓好“五个一工程”这个经济发展“主阵地”。继续强化“五个一工程”平台支撑产业、牵动项目的重要作用,加快推进路网工程及绿化亮化等配套设施建设,提升“五个一工程”整体形象和对外吸引力。经济开发区要加快推进家居产业园、新型建材产业园建设,推动企业入驻达产,形成产业集聚效应。牛河梁红山文化产业开发区要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更多地植入人性化旅游元素,实现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有机结合,使景区整体提升,尽快打造国家4A级景区。红山中心商贸集聚区要突出产城融合,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发展电商物流和商贸休闲等服务产业。农产品加工园区要围绕全县种植、养殖等丰富的农业资源,以系列农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加快项目的谋划和引进,实现整体工作的突破性进展。富山新市镇要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盘活闲置资产,利用高铁即将开通的有利契机,全力打造高铁经济商业圈和宜居宜业居住区。“五个一工程”各园景区要在加快自身发展的同时,注重融合发展、形成合力,引领带动县域经济整体提升。
——盯住重点寻突破,切实抓住项目建设这个经济发展“强引擎”。深入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要倒排工期,强化服务,确保项目建设在层层推进中取得突破性进展。要围绕县域经济转型升级,把家居产业、新型建材、新能源产业、现代服务业、矿产资源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作为项目建设的主攻方向,着力引进和建设一批接长产业链条、促进转型升级、带动致富增收的大项目、好项目,为县域经济振兴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主动出击求实效,突出抓好招商引资这条经济发展“生命线”。要把招商引资作为重点工作强力推进,紧紧盯住京津冀产业转移,拿出主要精力,抽调骨干力量,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引资。要充分发挥“五个一工程”园景区和招商部门的主体作用,县直相关部门和乡镇场街要自我加压、主动上手,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创新招商方式,拓宽招商渠道,努力实现招商引资有成果、项目建设有成效。
二、统筹抓好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坚定不移地提高工业运行质量
——立足提质增效,在盘活存量上狠下功夫。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加快铁精粉、膨润土等传统产业战略重组,支持重点企业做大做强。加大陶瓷产业改造升级力度,打造建平陶瓷品牌。强化对现有存量企业的保障服务,帮助企业融资金、解难题、破瓶颈,减负担、降成本、增效益。
——围绕增强后劲,在做优增量上持续加力。依托家居产业园,着力引进大型家居制造和配套企业,建设功能完备的家居产业制造基地。依托新型建材产业园,全力推进新型保温材料项目建设,打造东北地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新型保温材料产销基地。积极扶持多彩耐压地砖等废渣综合利用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已经开工的风电项目要按期投产,光伏发电项目要快速推进,促进战略新兴产业发展。
——依托优势产业,在转型升级上做好文章。鼓励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开发优质高端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突出抓好产业集群建设,发展壮大矿产品精深加工、家居及新型建材等重点产业集群,推动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支持创新型、创业型、成长型中小微企业发展,加快“小升规”步伐,壮大规模以上企业群体。
三、统筹抓好特色农业和精深加工,坚定不移地加快现代农业步伐
——放大品牌效应,积极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加快发展绿色、有机、无公害杂粮产业,扩大建平小米、红小豆、荞麦、苦参等地理标志产品的影响力,坚决叫响“中国杂粮之乡”品牌。逐步引导培育壮大新型特色产业,着力打造具有建平特色的生态农业板块。继续加大节水滴灌推广力度。扎实推进农业共营制改革。
——注重规模扩张,实现畜牧业发展新突破。积极推进牧原、温氏、正邦等生猪养殖及深加工项目,加快建设东北地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全产业链生猪养殖基地。加强养殖小区、大场大户和经纪人队伍建设,在抓好生猪养殖的同时,稳步壮大肉羊、肉驴养殖规模,带动农户持续增收。
——接长产业链条,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依托全县丰富的农业资源,积极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落户农产品加工园区。充分利用三家、黑水、朱碌科等园区的发展平台,鼓励引导农业合作社及小型农事企业进入园区、投资兴业,实现企业和农户双赢,推动园区发展。
四、统筹抓好服务产业和旅游开发,坚定不移地发展壮大第三产业
——加快改造提升,做强传统服务业。积极推进红山物流商贸城、南外环仓储物流园区建设进程,壮大物流市场,构建方便快捷的物流配送格局。加快朱碌科杂粮批发市场建设,确保明年投入使用。有序推进粮食协会和服务业商会建设,带动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健康发展。
——强化市场培育,做优新兴服务业。依托电子商务产业园,加快与国内知名电商的合作,搭建支撑力强、辐射面广、体现建平特色的电商平台,推动建平杂粮等优势品牌走向市场。加快推进大槐树农村电商网点建设,推动形成覆盖全县的农副产品网上购销体系。
——突出区域优势,做精特色旅游业。坚持以城带乡,启动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加快推进牛河梁景区封闭、展陈提升和景观打造,努力争创国家4A级景区。积极推进天秀山、燕长城等景区规划设计和提升改造工作。深度挖掘建平剪纸、绒绣、民俗等文化旅游产品资源,精心包装并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提升辐射面和影响力,让建平特色旅游在拉动三产上发挥重要作用。
五、统筹抓好基础建设和产城融合,坚定不移地推进城乡协调发展
——坚持建管并举,提升县城城市品位。扎实推进城区路网建设,实施北外环、南滨河路、东滨河路等建设工程,形成“一环五横八纵”的城市路网体系。继续推进??:映乔?沃卫聿⒂诿髂瓿晒π钏??晟铺嵘?仙健⒈鄙缴?止?埃?涌焓?厣???敖ㄉ璨⑹适毕蚴忻窨?牛?帕Υ蛟?ldquo;一河三带九园”生态景观体系。加快中兴大桥、小平房大桥建设工程,确保早日建成通车。在去库存的基础上,科学有序推进和规范房地产业发展。积极探索城市管理体制创新,建立部门、街道、社区联动机制,实施城市网格化管理。巩固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推进省级森林城市、卫生城市等创建工作。
——完善功能配套,提升小城镇建设水平。按照党的要求,启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盘活闲置资源,加快推进富山新市镇建设。按照省级创建标准,扎实推进黑水黑毛驴文化特色乡镇建设。在此基础上,以宜居宜业为目标,继续谋划包装各具特色的小城镇。加大小城镇开发力度,提升整体发展形象。继续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完善农村公路体系,强化卫生环境综合整治,着力改善村容村貌。
——强化综合治理,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大力推进矿山植被恢复及生态治理,重点抓好城市周边综合环境整治。积极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有序整合城区热源,鼓励使用清洁能源。持续加大源头治理和保护力度,深入落实河长制及“一河一策”治理方案,不断提升水环境质量。
六、统筹抓好深化改革和鼓励创新,坚定不移地激发内生发展动力
——聚焦降本增效,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城区商品房去库存力度,盘活土地资源,促进城市开发。持续推进“营改增”工作。着力在增强公共服务能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补短板”,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于民。
——聚焦职能转变,继续推进“放管服”改革。适时开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工作,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和涉企检查备案制度。积极推行网上审批,推进“多规合一”“多证合一”“一照通”改革,不断提高审批效率。深化财政预算制度改革,强化预算管理监督。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继续加大专项整治力度,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聚焦产业发展,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延伸矿产品和农副产品加工链条,培育壮大风电、光伏发电、家居及新型建材等战略新兴产业。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着力培育创新型企业群体。
七、统筹抓好民生改善和社会管理,坚定不移地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加快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继续推行“五个全覆盖”扶贫模式,严格对照贫困村、贫困户退出标准,及时做好动态调整工作,实现有进有出、长效帮扶、动态管理。加大扶贫资金投入,严格扶贫资金监管,坚决完成69个贫困村销号、11501人脱贫及贫困县“摘帽”的任务目标。
——全面抓好民生保障,推动社会事业健康发展。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民生政策全部落实。强化社保基金征缴,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和受益面。加大基础教育投入力度,完成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工作。推进乡镇卫生院规范化建设。实施农村文化惠民工程。启动并推进全国第三次土地大调查工作。扎实推进平安建设,切实抓好稳定和安全生产工作,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全力实施惠民工程,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指数。1.继续推进??:映乔?涡钏?こ蹋?繁C髂瓿晒π钏??.继续完善提升南山、北山森林公园,加快湿地生态公园建设,适时向市民开放。3.继续加大老旧小区、城市路网等提升改造力度,推进城市管理创新,不断提升城市品位;4.积极争取并适时启动燕山湖引水工程,解决城区供水不足问题;5.在打通南外环路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并适时启动总长度17公里的北外环道路建设工程;6.积极争取并适时启动总长度81公里的“大三线”道路建设工程,进一步提升东北部5个乡镇公路标准;7.积极争取并适时启动我县应急指挥中心及城市规划展示馆建设;8.启动高铁站公路连接线及站房和站前广场建设;9.修建“一事一议”村内户外道路100公里;10.完成500户城市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
勤勉从政勇于担当
着力塑造新一届政府锐意进取廉洁高效的新形象
发展需要勇担当,打铁必须自身硬。面对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推进县域经济三年攻坚计划的重大使命,我们必须忠诚履职、勇挑重担,务实进取、廉洁从政,全面提升执政能力和服务水平。
一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决做到依法行政。认真学习贯彻党的新思想、新理念、新部署,切实强化“四个意识”,坚持党的领导,维护县委权威,确保政府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扎实推进。切实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至上理念,自觉接受县人大法律监督和县政协民主监督,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定方式履行职责、推动工作,让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在法治的约束下规范运行。
二要忠诚履职惠民生,坚决做到为民理政。坚持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办民之所需,始终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注重多下基层、广接地气、善听民意,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要认真谋划、敢于决策,定一件干一件、干一件成一件。少求面上光、多务民生事,少说不能办、多想怎么干,团结和带领全县60万人民,?哿ν?模?袷到?。??殴餐?辉5哪勘攴苡孪蚯啊?/p> 三要转变作风求实效,坚决做到务实从政。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对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工作要真抓实干、务求实效,不能只开会、不推动,不能只行文、不落实,更不能推三阻四、回避矛盾、半途而废。严格执行政府工作规则,特别是对重点工作、重要任务,要拧紧螺丝、盯住不放,明晰工作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干到底,真正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确保各项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
四要攻坚克难敢担当,坚决做到高效执政。面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敢于直面问题,敢于动真碰硬,敢于担当负责,一步一个脚印地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坚持以上率下、领导带头,盯人、盯事、盯结果,干练、快速、求实效,凡事定了就办、承诺了就干,做就做实、干就干好,进一步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执行力和战斗力,使政府工作一直释放活力、时刻充满激情。
五要以身作则严要求,坚决做到清廉为政。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进一步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自觉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大力加强政府系统廉政建设,强化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廉政风险防控,以正面典型为激励,以反面案例为警醒,教育引导政府系统干部从严要求、清廉为政,少做任性事、多怀律己心,切实在推动发展上真付出、真努力、真投入,全力打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政务环境,进一步树立新一届政府锐意进取、廉洁高效的新形象。
一、多点发力,全面提升文化工作质量
1、全面开展文化惠民工程。我区文化惠民工程免费开放公共文化场馆8个,各场馆开展舞蹈、器乐、美术、书法、戏曲等免费艺术培训,提供基本文化服务和公共设施用地。举办“送戏进万村”农村演出活动98场、“戏曲进校园”演出活动30场,农村电影放映1176场,多渠道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补充更新农家书屋出版物6948册,对部分破损书柜进行更换,督促各文化站维护管理,确保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5天。对各级应急广播平台和485个终端设备进行升级改造,改造后系统与省平台对接,便于操作和管理,有效地发挥了应急广播的宣传阵地作用。
2、积极举办各项文艺活动。鼓励本地艺术院团开展艺术创作,结合党的四中全会精神、扫黑除恶、脱贫攻坚等主题,自编自演文艺节目,在新春来临之际开展乡村春晚7场。积极组织“迎新春·送春联”、广场舞大赛、“庆八一·翰墨寄情怀”双拥书画展、重阳节诗词雅集联欢等活动,给社会各界人士提供了展示才能的舞台,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选拔节目参加市第三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邮政储蓄杯”广场舞大赛,舞蹈节目《花鼓情韵》在比赛中获得二等奖。
3、着力完善文化设施建设。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成率达到96.1%,处在全市领先地位,建成后的文化服务中心具备多个功能室,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8月,通过发行专项债,解决了区文化中心项目装修布展的资金问题。积极组建工作小组,赴、亳州、合肥、上海、黄山等地外出考察场馆建设情况,学习好的经验和做法。多次召开讨论会修改展陈大纲,并同步进行史料征集。
二、固本培元,完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1、精心谋划,夯实基础工作。区文旅体局高度重视体育工作,先后开展了篮球、足球裁判员教练员培训、广场舞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体育运动应急救护培训,采用理论和实操相结合的方式,增强了运动员们科学训练的意识和正确处理体育伤害的应急能力。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工作,为800余名群众提供免费体质监测,让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2、补齐短板,狠抓基础建设。区全民健身中心7月1日投入运营,总建筑面积达4557平方米,可承担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项目的竞技比赛、群众健身和各类大型活动。认真加强社会足球场地建设,共建成一块民强公园7人制足球场,一块体育中心11人制标准足球场,一块姚李镇11人制足球场。积极推进乡镇体育“三个一”建设,已建成姚李镇、三元镇、孙岗乡室内健身场所、室外健身广场和多功能球场,有效满足了全区人民健身运动新需求。
3、成果丰硕,办活体育赛事。按照省市县三级业余联赛要求,区文旅体局7月组织了区级业余联赛,包括羽毛球、篮球、乒乓球、足球、广场舞等项目,近千名运动员参赛。市级联赛中区广场舞比赛获三等奖、乒乓球比赛获第三名、篮球比赛获第四名、羽毛球运动员代表赴省参赛。8月我区选拔8名跆拳道运动员,参加省青少年跆拳道锦标赛,获得一金三银。10月组建了男子640公斤级、女子580公斤级拔河队伍参加省第五届全民健身运动会,获得女子亚军、男子第五、混合第四名的成绩,区获得道德风尚奖。11月带队参加市青少年未来之星阳光体育大会,获得了体育竞赛第三名、活动展示第三名、团体总分第三名、体育道德风尚奖四个奖项。
三、提标扩面,推动旅游发展提质增效
1、整合资源,夯实旅游项目建设基础。对照《全市重点旅游项目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9年—2021年)》,2020年区重点旅游项目新建、续建项目5个,年度计划投资0.45亿元,实际完成投资0.43亿元。推进旅游强省“五个一批”项目建设,实施续建项目4个,总投资概算24.1亿元,年计划投资0.75亿元。截至12月底,实际完成投资0.8亿元。开展乡村旅游四级联建创建,以“江淮果岭”生态旅游项目为依托,指导平岗街道、三元镇搞好特色旅游乡镇创建,推进旅游扶贫重点村和平村、尧岭村A级旅游村创建。完成了果岭山庄及金蓼葉农庄三星级农家乐评定,以及兰园酒店、果岭山庄县级休闲旅游示范点创建。
2、立足实际,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加强旅游厕所建设,新建2座旅游厕所,设置专人管理,并在百度地图完成厕所标注工作。同时加强标识标牌建设,计划投入资金30万元,在平岗街道新建一组旅游标识标牌,目前已完成摸排布点。积极推进智慧旅游服务建设,组织辖区内文旅企业及乡镇街道搜集相关图文数据资料,完善全市文旅平台数据采集系统填报,做好智慧旅游线上营销。
3、精准施策,抓好乡村旅游产业扶贫。投入资金57400元用于旅游扶贫重点村实施旅游环境提升工程,带动22户贫困人口减贫。以奖代补支持10家旅游企业结对帮扶贫困户,投入资金51000元,带动51户贫困户增收。鼓励支持企业推出优惠措施,借助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做好乡村旅游宣传,帮助解决乡村旅游企业农副产品销售难题。发挥结对共建作用,积极动员干部职工开展消费扶贫,共计投入7133元用于购买扶贫产品。组织参加全市首届文化旅游美食大赛,共有4道菜品分别荣获全市“十大金牌特色菜”、“十大金牌创新菜”等荣誉,全市旅游商品大赛中,印象礼盒、豆油皮礼盒分别荣获金奖和铜奖。积极参加(上海)文化旅游推介会,推动旅游商品走出去,提升旅游知名度。
四、多措并举,高效开展其他重点工作
1、切实提高文物保护力度。加强对文物点的日常管理,共开展文物全面检查1次,文物专项检查4次,文物协管员每周至少巡查文物单位1-2次,确保文物安全。配合市文物局对平岗街道沿岗河生态修复工程项目处发现的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清理,发掘出土石佣一个。认真做好芮家祠堂的修缮工作,做到了文物的有效传承和保护。
2、充分挖掘非遗资源。为挖掘区非遗保护传承技艺,区文旅体局组织开展非遗普查摸底工作,共有皮影戏、根雕、羊肉等11项非遗项目申报,有效的扩充了非遗资源库。充分利用桃花节、农耕节等特色活动开展非遗展演,组织参加市首届民俗文化展演、小小传承人展演、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旅游推介会,把区非遗成果宣传出去,让非遗文化走进大众视野,充分调动了社会各界投身非遗保护传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严肃管理文化旅游市场。对全区网吧、KTV、旅行社、健身会所、电影院等娱乐场所开展常规执法检查90余次,出动检查人员180余人次,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6份,收缴各类非法盗版图书600余册,收缴未经批准擅自使用娱乐场所点播系统1套。积极参与联合执法检查,开展“护苗”、“剑网”等专项执法活动,有力维护了市场秩序。
4、扎实推进文明创建工作。对区文化馆、图书馆进行服务提升,成立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志愿服务系统机关人员注册率100%,活动记录时长超过20小时,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9次,参与人数200余人次。组织开展“中国旅游日”宣传、“文明健康有你有我”、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等活动,发放宣传资料上千份。在人民广场、未名广场、民强公园及未名湖公园安装文明旅游标识牌33块。
5、征迁工作凸显组织有力。积极落实区征迁工作部署,全局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认真学习征迁补偿安置政策,全力配合征迁工作。及时完成4月13户拆迁户征迁补偿安置任务,在10月份二道河征迁工作中,加班加点,死看硬守,取得全区第四名(前三名均为2户,我局为7户)的好成绩。
五、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打算
2020年,区文旅体局积极开展各项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有需要加强的薄弱环节。一是旅游业发展缺少依托。对本地特色文化挖掘不够,缺乏依托本地特色资源开发的文化创意、旅游演艺、红色研学等旅游新业态。二是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不强。乡镇文化站存在不同程度的“专干不专”现象,基层文化队伍多为村干部兼职,工作积极性不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长期稳定开展。
2021年,区文旅体局将以要求的“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目标,继续做好职能工作和区级中心工作,在巩固前期工作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努力,主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1、全面开展文化人才培育。实施“乡村文化带头人”、“文化旅游能人”、“三区文化人才”等人才支持工程,培养一批爱家乡、有专长的文艺人才。坚持举办全区性文化旅游体育活动,继续推进文化中心项目和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提升文化设施服务效能。
2、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将民强公园改造成体育公园,增设门球场、篮球场、儿童活动场地、羽毛球场、网球场等体育设置。十四五期间对体育中心进行规划设计,在江淮果岭或姚李镇建设30公里骑行道线路。推进行政村体育器材全覆盖。
《领导文萃》: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多次讲,“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那么农民究竟要达到什么样的收入水平,才算实现全面小康?
张红宇: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919元,2020年翻一番就要按照可比价格,至少达到11838元。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刚刚过去的2015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422元,收入增幅连续第6年超过国内生产总值和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09年的3.33∶1降至2.73∶1。应该说近年来农民增收的势头是好的,今后需要下大力气保持住这种良好的态势,才能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据国内外研究机构预测,“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增长率为6~7%;国内生产总值要翻一番,年均增速需保持在6.5%以上。总的看,到2020年农民人均收入要比2010年翻一番,今后5年农民人均收入增速不能低于5%;要继续实现农民收入增速快于经济增长,增速更不能低于6.5%。
《领导文萃》:目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2015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这样的宏观经济背景下,应如何观察农民收入?
张红宇: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影响农民收入的外部环境和内生机制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农民收入越来越受到宏观经济环境和国际市场环境的影响。
第一,农民收入与国民经济的联系日趋紧密,必须把农民收入置于宏观经济背景下进行分析,这是第一个大的视角。大量实证研究表明,农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相关性,经济增长速度快,农民收入增长就快;反之,农民收入也相应减缓。1986~1990年,GDP实际年均增速7.9%,农民收入年均增速近2.7%;1997~2002年,GDP实际年均增速8.4%,农民收入年均增速为3.9%。近年来,农民收入能够保持较快增长的好势头,城乡收入差距能够持续6年缩小,与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是分不开的。但也要看到,新常态下国民经济发展正在经历深刻调整,经济增速已回落到中高速区间。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5年我国GDP增速为6.9%,低于2014年7.3%的增速,更低于1979~2013年9.8%的平均增速;财政收入为15.2万亿元,比2014年增长8.4%,增速创下1992年以来新低,连续4年低于1979~2013年14.5%的平均增速。因此,在农民收入增长问题上,必须要有历史的耐心,密切关注国民经济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
第二,值得关注的是,在全球农业一体化背景下,农民收入与国际市场联系越来越密切。今天,国际市场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比十年前要深刻得多、广泛得多。这是我们当前观察农民收入的第二个大视角。
《领导文萃》:您刚才提到,在全球农业一体化背景下,农民收入与国际市场联系越来越密切。当前全球农业一体化对农民收入到底有哪些影响?
张红宇:我国农业在入世过程中做出了重大承诺,取消了数量配额、许可证等所有非关税措施,关税和关税配额制度成为调控农产品贸易的唯一手段。农产品平均关税水平仅15.2%,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 1/4;关税形式单一,实施税率与约束税率同一;粮棉糖配额外关税最高也只有 65%,除一些岛国和个别农业规模大竞争力很强的国家外,其他国家农产品关税水平都比我国高。总体上看,我国已经是世界上农产品贸易开放度最高的国家之一,面临的竞争压力正在不断加大。
农产品价格方面,由于关税门槛低、贸易调控手段缺乏,加上国际农产品价格目前处于低位,部分国内农产品市场价低于国外产品配额内进口到岸税后价,差距也逐步扩大。大米、小麦、玉米三大谷物2014年11月价差分别高达每公斤1.08元、0.58元、0.52元,均比2013年有所扩大。大豆、糖料、猪肉、牛肉、羊肉等进口敏感产品,价差问题表现得更为突出。大量进口国外低价农产品,使国内价格既不能随需求的拉动而相应提高,也不能随着生产成本的上升而相应上升,进口价格形成了国内农产品价格上升的“天花板”。一些产业的比较效益因此不断下降,农民通过价格获得的收入受到影响。
农业补贴方面,我们在加入WTO时承诺“黄箱”补贴上限不超过农业产值的8.5%,现在对棉花等产品的特定补贴已经逼近黄线。因此,通过补贴增加农民收入特别是种粮农民的收入,也遇到了一个政策的“天花板”。此外,我们还面临资源环境和生产成本这“两个地板”的约束。随着农业生产要素特别是土地流转费用、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我国农业已全面进入高成本时代。据农业部市场司数据,2006~2013年我国稻谷、小麦、玉米、棉花、大豆生产成本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1.0%、11.6%、11.6%、13.1%、12.0%。同时,资源环境约束也日益趋紧。人均耕地和淡水资源分别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和1/4,不仅先天不足,还面临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中挤占和污染的威胁。在“天花板”和“地板”的双重挤压下,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的空间受到挤压,这是我们面临的现实挑战。因此,在全球一体化的过程中,必须更加重视对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合理利用,提升我国农业竞争力,实现产业健康发展和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领导文萃》:根据有关信息,家庭经营性收入,特别是工资性收入已经成为农民收入中的大头。最近有新闻报道说不少地方出现了农民工返乡情况,这是否会对农民收入带来不利影响?
张红宇:农民收入由家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这四大来源构成。新形势下国民经济的发展变化,对这四个方面都有深刻影响。
一是家庭经营性收入增长难度加大。家庭经营性收入主要取决于农产品数量和价格两个方面。一方面,土地流转和新型经营主体的发育,以及节本降耗等技术的应用,由此带来规模化产生的规模收入、结构调整产生的效益收入、成本降低而增加的收入等,将有利于家庭经营性收入的增长;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增速回落到中高速增长区间,农产品市场需求减少,价格对农民收入的拉动作用有所减弱。2015年玉米、肉牛、肉羊价格总体走弱,全年农产品价格总体上持续低位运行。受成本“地板”和价格“天花板”的双重挤压,农户务农种粮收益有限,比较效益较低的问题仍比较突出。
二是工资性收入增幅趋缓。去年我国城镇化水平达到56.1%,其中,农民工外出数量增加352万,总量达到2.77亿人。工资性收入首次超过家庭经营收入,成为农民收入的第一大来源,占农民收入的40.3%。但也要看到,农民工数量增长的速度在减缓,工资增长的幅度在下调。从数量增长看,2011-2015年,农民工外出数量分别增长1055万、983万、633万、501万和352万,增幅逐年下降;从工资增幅看,1994~2003年间,农民工资性收入年均名义增速达到18.8%,2004~2013年,工资性收入年均实际增速为17.8%,近几年增幅下降表现得更为明显,2012~2015年工资性收入名义增长分别为16.3%、16.8%、9.8%和7.2%。今后,随着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速度进一步放缓,在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农民工就业和工资水平增长也将受到一定影响。
三是转移性收入增长面临挑战。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加大了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力度,不断出台各种农业补贴等优惠政策,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带动了转移性收入快速增长。2004~2014年,转移性收入从96.8元增加到1877.2元,占农民收入的比重从3.7%上升到17.9%。随着国家财力增长,农民转移性收入下一步仍有很大潜力可挖。但也要看到,近年来国民经济增速特别是财政收入增速有所放缓。2001~2014年,全国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8.3%,2015年全年增长仅8.4%,其中中央财政收入增长为7.4%。在这种背景下,继续以直接补贴等形式增加农民的转移性收入面临较大压力,如何进一步完善对农民收入的直接支持,也是我们面临的重大政策问题。
四是财产性收入增长潜力较大。近年来,受农村土地征收补偿水平提高、农民土地流转和房屋出租增多、参加入股投资分红人数增加等因素影响,农民的财产性收入不断增长,已经成为农民收入特别是局部地区农民收入的重要增长源。2014年,农民收入构成中财产性收入占2.1%,但在不同区域财产性收入的比重非常悬殊。在中西部地区和传统农区,由于土地租金较低,集体资产较为薄弱,财产性收入对农民收入的贡献仍然不高,甘肃、四川、重庆等省份农民收入构成中来自财产性收入的比重只占1~3%。但在上海、温州、深圳、广州等局部地区,农民收入构成中来自财产性收入的比重大约可占20%以上,财产性收入越来越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源泉。从长远来看,随着今后农村产权市场不断完善,农民财产性收入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领导文萃》:看来农民增收的确面临比较大的挑战,那么,农民收入增长又面临哪些有利条件?
张红宇:分析农民增收,要有系统的思维、辩证的思维,才能看得全面一些。农民增收除面临挑战外,还面临政策机遇、开放机遇和农业农村发展带来的产业机遇。
一是政策机遇。第一,中央对三农工作高度重视。在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2014年在福建考察时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能丢了农村这一头,并就如何抓好“农村这一头”,提出了“五新”要求:要努力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在建设新农村上迈出新步伐。这些要求与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一脉相承,丰富了党的“三农”理论思想库,为做好“三农”工作提供了强大保障。第二,各地政府把强农惠农富农作为自觉行动。各地把扶持“三农”作为自觉行动,特别是新常态下以GDP为主要考核指标的政绩考核方式逐步转变,为各地政府重农抓粮促增收营造了更加良好的外部环境。第三,多个地方制定了农民收入增长目标。党的十以后,多个省份出台了农民增收的具体目标。江苏提出了到2020年实现农民收入翻番的实施方案,提出了苏南地区五年时间翻一番、苏中地区六年时间翻一番、苏北地区七年时间翻一番、全省七年实现农民收入翻番的目标。湖南、海南、湖北、四川等地都制定了农民收入倍增计划,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对政府的硬性要求,为农民收入增长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是开放机遇。在全球一体化不断加深的背景下,作为走向农业现代化的大国,中国必须在开放环境下加快提升农业的国际竞争力。2015年,我国蔬菜、水果、水产品出口分别达到133亿美元、69亿美元和203亿美元,顺差分别为127亿美元、10亿美元和114亿美元,在农产品贸易中保持了一定的竞争优势。尽管当前我国农业竞争力总体水平仍然不高,但从长期趋势来看,随着需求结构升级、农业技术进步、产业结构优化和经营规模逐步扩大,我国农业竞争力正处于发展提升的长期过程中,这也将为农民收入增长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三是产业机遇。现代农业不仅为数以亿计的农户提供了从业的保障,也为新型经营主体从事农业提供了发展的契机,自身也从集聚资源要素的角度在非农传统产业转型提质中迎来了新的机遇。从横向角度来看,现代农业的内涵已经大大拓展,农业既包括农林牧渔等产业,也涵盖生态环境保护、观光旅游休闲、文化传承等多重功能,农业边界的拓展将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从纵向角度看,农业产业链条接二连三的趋势日益显现,可以用“四个链条”来理解和把握。第一是全产业链,即从种到收,从田间到餐桌,全程接二连三,延长产业链条;第二是全价值链,即人无我有,人有我多,人多我优,提升价值链,增加附加收入;第三是供给链条,即从农业的季节性生产向产后的储藏、加工、营销延伸,缩短供给链条从而使农民和消费者受益;第四是生态链条,即改善生态链,使农业从生产到营销的全过程实现可持续,循环发展,维持生命力。其中,联想佳沃集团提出的“三全”发展战略即全程可追溯、全产业链运营、全球化布局就很有代表性。今后,现代农业的发展将吸引越来越多的工商资本等新型主体投入农业,这既是对产业链整合创新实现产业发展的过程,也通过产业链条的延伸为农民增收开拓了新的空间。
《领导文萃》: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发展理念,要求构建发展新体制。面对新挑战和新机遇,对于农民增收而言,应如何着力,才能应对挑战、把握机遇,从体制机制层面为农民增收提供强劲动力?
张红宇:新时期推动农民收入增长,必须在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发挥市场机制基础作用的前提下,着力强化制度创新,建立起有利于农民增收的制度环境和内生机制。总的来看,在制度创新层面,实现农民增收新突破主要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农业经营制度、人力资本创新和农村产权制度等四个方面改革。
一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2014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中办发〔2014〕61号)明确提出,要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的基础上,引导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可以扩大土地经营规模,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为农民带来规模效益,但也不能过大,否则既会出现规模报酬递减,也可能引发土地过度集中,不利于兼顾效率与公平。《意见》为此强调,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要与城镇化进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相适应,与农业科技进步和生产手段改进程度相适应,与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提高相适应,并在这一前提下,提出了适度的两个具体表现:一是务农收入相当于当地二三产业务工收入,二是土地经营规模相当于当地户均承包地面积10至15倍。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对增加农民收入意义重大,一个重要前提是做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做好这项工作,可以给农民吃上“定心丸”,让农民放心大胆流转土地,提高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同时增加来自土地的财产性收入。
二是农业经营制度创新。在坚持农户家庭承包的基础上,发展家庭农场、合作社和各种各样的产业化经营组织,这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专业化水平,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成本、提高资源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增加务农的主业收入。要坚持农户家庭经营的基础地位。目前全国有2.3亿户承包农户,其中60~80%是自给型、生存型。这部分农户即使只能解决自身温饱问题,也是对国家粮食安全作出的贡献。要继续加大扶持力度,帮助小规模农户解决实际困难,引导他们通过共同使用农业机械、开展联合营销等方式发展联户经营,增加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提高经营效益。发展多元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商品性农产品的主要提供者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引领力量。截至目前,平均规模在200亩的家庭农场达87万家,平均规模在50亩以上的专业大户达317万户,家庭经营模式下的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在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各类农民合作社达到153万家,在生产合作和服务合作方面具有显著而难以替代的规模效益;产业化经营组织33万个,其中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万家,在高端农产品生产方面有显著的引导示范效应。此外,还包括各类公益性和市场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115万家。各类新型经营主体都有独到的功能和比较优势,有各自的适应性和发展空间,需要促进多元主体共同发展,让农民自主选择适合的经营方式。完善不同主体间的利益分配机制。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间是相互关联、互为补充的关系。家庭经营类组织是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原子”,既可以发起组织或参加合作社,也可以将一部分生产外包给合作社或涉农企业。龙头企业可以直接创办或者加入合作组织,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经营组织”“龙头企业+基地+家庭经营组织”“龙头企业+家庭经营组织”等形式,实现农业的纵向一体化。合作经营类组织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还可以参与创办涉农企业,进一步向农业产业链条纵深延伸。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相互交织、良性互动,构建起紧密、平衡的利益联结和分配机制,共同组成立体式复合型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增加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收入。
三是人力资本创新。职业化农民的培养,核心是要培养一批有文化、懂科技、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让职业化的农民获得人力资本溢出的收入效应。加强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围绕主导产业开展农业技能和经营能力培养培训,扩大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示范培养培训规模,把青年农民纳入国家实用人才培养计划。要以生产经营类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为重点,对农业基础经营者、获证农民、农业后继者和农业服务人员实行分层培养。实行职业农民准入制度。采取相应措施,使农业成为进入有要求、经营有收益、收入有保障、职业有尊严的行业。坚持政府主导和农民自愿的原则,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职业农民,实施差异化的认定标准,积极探索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制度和农业行业准入制度。建立高素质人才回流机制。加快制定和完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到农村务农的激励政策,鼓励吸引毕业生兴办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争取将骨干务农农民的农科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纳入国家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范围,吸引农村有志青年学习农业、投身农业。从政府补贴、项目扶持、金融服务、土地流转、职称评定等方面创新制度和政策,吸引大中专毕业生和专业技术人员从事农业,并在户籍、社会保障等方面给予城镇居民同等待遇。
四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意义重大。改革的目标是边界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运转流畅,改革的范围是资产、资源、资金,包括经营性资产、公益性资产和资源性资产。总的来看,有四个方面的途径可循:通过股份合作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可以通过土地入股、农户入社组建股份合作社的形式,解决土地细碎化和产出能力低下等问题,发展规模经营。通过农民经营权入股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探索集体经济组织以集体拥有的林场、土地、水塘等资源性资产,与闲置房屋、设备等经营性资产作为出资,引导和吸引农民投入土地经营权,社区外经济主体投入资金、技术等多种资源,共同发展农村混合所有制经济,在盘活集体资源资产的过程中促进农民增收。通过国家对集体的投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国家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投资形成的生产性设施和公益性设施属于集体资产的范畴,重点是探索集体统一运营管理的有效机制,更好地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及社区居民提供服务。通过重构集体经济积累新机制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探索拓宽集体积累的新途径,合理确定资产经营管理模式,充分运用现代经营管理方式,规范集体“三资”管理,使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获得更加充分的财产性收入。
《领导文萃》:2016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研究出善农民收入增长支持政策体系的指导意见。从政府行为方面看,在新形势下应如何调整,更好为农民增收加油助力?
张红宇:在政策创设层面,主要涉及农业投入、农产品价格、农业补贴、农村金融、农业保险以及城镇化六个方面的政策内容。
一是投入政策。加大农业投入既是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有效举措,也是化解建材、装备等行业过剩生产能力最大的潜力所在。一方面,要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增收。重点是加强农田水利、农业科技和设施装备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技术、信息等先进生产要素进入农业提供基础平台,不断提高农业的产出效率。另一方面,要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增收。通过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显著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减少旱涝灾害等风险损失,降低农业投入品的流通成本和农产品的物流成本,通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实现农民增收。
二是价格政策。核心是理顺农产品价格的市场形成机制,为保供给促增收提供有效支撑。应坚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改革方向不动摇,继续执行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完善重要农产品临时收储政策,总结棉花、大豆目标价格改革试点经验,积极开展农产品价格保险试点。前年中央已安排新疆棉花和东北、内蒙古大豆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取得初步成果,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效果评估总结,研究改进操作方式方法。粮食等农产品价格保险试点,农民参加保险、财政适当补贴保费,当农产品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由保险公司赔付,是防范价格风险、保障农业收益的新路子。
三是补贴政策。要下决心研究出台针对农民收入的专项政策。可借鉴发达国家的有效做法,探索完善农产品价格支持、直接补贴等保障农民收入的政策工具。加大对生态脆弱地区的生态补偿力度,通过专项支持和财政转移支付等方式,对耕地和草原保护、生态环境治理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等给予补贴,补偿农民因生态保护产生的机会成本损失,提高生态脆弱地区农民的收入水平。针对贫困地区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在完善普适性政策措施的同时,加大对贫困地区农民增收的专项扶持措施,解决特殊群体的增收困难问题。
四是金融政策。重点是要推进农村金融的机构创新、产品创新、服务方式创新。推进机构创新,关键是要坚持严格规范、强化监督的原则,创设更多面向农民的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组织、社会性金融组织,形成商业性金融、合作金融、政策性金融一体的农村金融体系。推进产品创新,核心是搭建交易平台,创新抵押产品。立足各地实际,培育中介服务组织、建立产权交易市场,探索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农村住房财产权、大型农机具、林权、农产品等抵押模式。推进服务创新,重点在于加快建设信用体系,开展信用评级,发展信用贷款。对信用评级高的农户给予贷款优先、额度优厚、利率优惠等政策支持。鼓励金融机构运用移动互联、云计算等技术,为农户提供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
五是保险政策。首要的是加大中央、省级财政对主要粮食作物保险的保费补贴力度,逐步扩大农业保险补贴覆盖范围,稳步提高农业保险风险保障水平,为广大的小规模农户提供基本的收入保障。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适应规模化、产业化所带来的高投入、高风险需求,提供多种档次的保费保额选择,探索开展产量保险、价格保险、收入保险等新型保险产品试点,为新型经营主体提供收入的“保险包”“安全伞”。此外,要建立和完善农业再保险体系,探索建立财政支持的农业大灾风险分散机制,鼓励地方开展特色产品、农业设施等方面的保险。
六是城镇化政策。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快速推进,农民分工分业呈现加快发展的趋势。2亿多农村劳动力已经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与此同时,农村务农农民的分工分业也呈加快发展趋势。因此,要适应这一发展趋势,对各类群体的主业收入进行有针对性的政策扶持。一方面,继续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让更多的人进入城市,分享工业化、城镇化的好处,增加务工收入。对已经转移到非农就业领域的农民,重点是完善农民工工资增长与保障机制,把农民工的住房、教育、卫生、养老等方面需求纳入城镇发展规划统筹考虑,有效降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成本。另一方面,让更少的人留在农业,通过规模经营,增加农业收入。对于农业领域的各类从业人员,要在推动生产环节专业化的同时,引导支持农业生产向加工、仓储、物流、营销等环节延伸,不断创造相关就业岗位,在产业提质增效的过程中促进农民增收。
《领导文萃》:您刚才提到贫困地区农民增收,这的确是一个热点难点问题。中央去年下发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今年还印发了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办法,这方面的力度应该说比较大。在促进贫困地区农民增收方面,您认为应该采取哪些有效举措?
张红宇: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不一,资源禀赋不同,农民收入的着力点也应有所区别。应坚持因地制宜,一省一策,甚至一县一策,解决农民增收的短板问题。粮食主产区既要聚焦劳动力转移,增加工资性收入,更应聚焦于现代农业发展,大大提升农业的专业化、社会化、规模化水平,增加农业收入。发达地区则要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在增加财产性收入方面做文章。特别要看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贫困地区要瞄准产业脱贫,在农业结构调整、效益农业、特色产业、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方面,在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和利益联结机制方面有所作为,增加农民的产业收入;同时,要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增加农民的转移性收入。可以从四个方面具体分析:
一是加快开发特色优势资源。树立大资源观,特色产品、田园风光、绿水青山、民居村落、民俗民风、乡愁乡韵,都可以成为农村贫困人口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通过宣传、教育、谈心等方式,激发农村贫困人口增收致富的动力,并给予外部智力和技术支持,自下而上与自外而内相结合,寻求适合的资源和产业。加大金融机构支持贫困农户力度,加快贫困地区扶贫互助资金组织发展,宣传推广众筹、P2P等新型融资方式,拓宽农村贫困人口发展产业资金来源渠道。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电商等业态,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拓宽家庭经营空间。
二是为农村贫困人口就业提供支持。加大技能培训、就业信息提供等方面的服务,建立和完善贫困地区与劳务输入地对接机制,引导农村贫困人口到家政服务、物流配送、养老看护、医疗陪护等领域就业。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或设立公益性岗位等方式,对贫困人口就业提供定向支持。对于吸纳农村贫困人口就业达到一定规模的合作社或企业,给予一定的税费减免、财政性信贷担保优先等优惠。对到贫困地区创业投资的返乡农民工、大学生、工商企业等,优先提供便利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