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安全工程基础知识范文

安全工程基础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安全工程基础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安全工程基础知识

第1篇:安全工程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质量管理

建筑企业包含许多危险的因素,但是近年来屡屡发生不少施工事故,给国家和人们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安全问题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对于生命来说,在生命消逝后才来后悔和补救,是完全没有意义的,建筑企业要做好预防工作,提高施工进程的安全性和保障性,防止类似的事故重复发生。

1 影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的主要因素

1.1 没有建立健全有力的监督体系

建筑企业风险高,但利润大,不少企业受利润的驱使,没有建立健全有力的监督机制。有的企业本身安全意识就淡薄又落后,对企业的监督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因此监督工作很难做到位。政府对建筑企业的监管能力有限,企业自身又没有加大监督的力度,靠市场的调节时间长而且往往很难收取到想要的效果,因此建筑施工安全情况难以好转。

1.2 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薄弱

员工是企业的血脉,没有员工的辛勤工作,也就没有企业的蓬勃发展,因此员工的对企业的影响甚大。然而大部分的建筑工程员工的安全意识淡薄,对自身的安全保障能力有限。同时建筑企业的领导者也没有建立很好的安全意识,企业领导者不能以身作则,也就很难把安全意识灌输给手下的员工。领导者对安全工作不重视,也就没有办法在企业建立完善的安全体系。人是经济活动的承担者,不从思维意识上转变理念,也就没有办法改变企业上下员工对施工安全的行为。

1.3 施工的机械或者工具不及格

工程建筑施工离不开施工材料和施工机械,但是劣质的施工材料会在无形中增大施工的风险。在工程施工前期,有的材料承包商为了谋取私利,以次充好,加上材料的抽检不能保证全部材料都及格,这些都会导致假冒伪劣的材料参与到建筑施工的环节,增大建筑施工的安全隐患。施工机械作为大型的工具,本身就具备一定的危险性,操作技术不当或者机械老化维护不当,都会增加施工过程中的风险。

1.4 违反安全操作规程

建筑工程的施工会制定严密的施工方案,包括在建设时采用的技术方案,施工设计等等,但有的施工单位虽然有施工的方案,但是没有严格执行,甚至有违规操作的行为,例如随便串联电线导致短路、高空作业把拆模和支架往下扔、工人疲劳作业等等,这些都容易导致施工事故的产生,影响了工程的施工安全。同时建筑企业也有自身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但有的员工没有遵守规章制度开展施工工作,因此导致施工事故的产生。

2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

2.1 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加强法制管理

建筑企业要建立健全有力的监督机制,才能对建筑企业有一定的约束力。对于建筑工程中有可能出现违章现象的环境进行监管,监督企业的工作人员,防止,私相授受的现象出现。政府要加强法制管理,完善安全法规,建筑企业要完善企业的规章制度,保障员工和工人的劳动权益,提高他们的安全保障。建筑企业也要加强日常的监督工作,在法律的监管下,对于有出现违规作业的建筑企业要进行长期监督和举报,对于屡次出现违章的建筑企业要进行惩处,甚至让该企业退出建筑市场。做好企业监督工作,有利于提高建筑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降低施工风险,保证施工安全。

2.2 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建筑企业要进行定期培训,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素质,培养职业道德,加强他们的安全教育管理。建筑企业要扩大人才招聘的渠道,不断吸收高素质人才,高素质的管理人员能降低企业的施工风险,加强企业的质量管理。对于已招聘的员工,要灌输安全意识,做好员工培训工作,对于工地施工的工人更加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对于违章操作的员工要进行处罚,建筑企业只有做到赏罚分明,才能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对于在施工现场的农民工,建筑企业也要做到一视同仁。由于农民工文化水平较低,企业甚至要更加注重对农民工技术的培养。建筑企业要统一对农民工进行培训,理论结合实际,采用浅显易懂的方式,对农民工灌输安全意识,提高他们的技能,只有具备安全意识和受过技能岗位培训的农民工,才能持证上岗。而且建筑企业要不定期对农民工的证件进行检查,防止有人造假,对于出现伪造证件或者技术不过关的员工,一定要及时停工,并且给予一定处罚,以儆效尤。施工单位要确保每一个进入施工现场的员工和民工,都是具有安全意识和专业技能的。

2.3 加强企业建筑材料和机械的管理

造成施工事故的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施工的材料和施工器械不过关,因此建筑企业要建立健全完善的设备管理体系,加强对施工设备的管理,对于建筑材料,要首先保证材料购入的渠道合法。建筑企业要挑选责任心强,工作能力强的正直员工来把好采购的关卡,要广泛地收集建筑材料的信息,做到货比三家,择优录取。建筑企业要定期对供货商进行突击检查,防止供货商们以次充好,鱼目混珠。施工企业要定期对建筑材料进行抽样调查,检查材料的说明书和检测报告等资料,保证材料质量安全,再由监理工作人员进行验收,只有合格的材料才能为施工单位所用。

大型机械是施工中最常见的工具,对于施工用的机械,要做好维护和保养,延长机械的使用寿命,对于部分损耗严重的机械,要进行及时的更换,破格使用只会增加安全隐患,为工人施工增加使用风险。对于施工机械的验收同样要把好质量的关卡,只有经过检测的良好的施工材料和机械,才能提高施工的质量,好的质量自然会为企业带来好的收益。

2.4 不断开发新设备,提高技术

21世纪是快速发展的世纪,一切都在不断地推陈出新。创造比制造更加重要,因此建筑企业要不断优化自身的产业结构,做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同时拨款作为研究经费,对施工的设备和技术进行研究,做好安全科学研究工作,有条件的还可以成立设备研究机构,不断开发出新的设备和新的技术,提高建筑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扩大企业经济效益,降低企业施工风险,做好企业质量管理工作,同时也为建筑企业提供安全咨询的渠道。建筑企业要做好成本控制,减少成本支出,提高施工技术才能减少施工事故,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5 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管理

建筑企业要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管理,落实员工和工人的安全责任,保证当每个环节出现问题的时候都可以找到人来承担责任。同时企业要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每一次的施工事故对企业来说就会带来一次负面的影响,因此企业要尽量减少施工事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建筑企业要做好安全检查工作,当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不安全行为的时候,要及时指出并制止,从而消除施工事故隐患。施工事故是难以避免的,当施工过程中真的出现了事故时,企业不能逃避,要以认真严肃的态度对待,做到不隐瞒不谎报,有人员伤亡的时候要积极抢救伤员,安抚伤员家人情绪,事后要分析事故形成的原因,作出深刻检讨,防止下一次类似事故的产生。

我国建筑业正处于上升阶段,为了让企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要求建筑企业要做好产业升级调整,把好施工安全的关卡,提高建筑企业质量管理,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扩大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又快又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钟炳芬.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与质量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1).

第2篇:安全工程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工程机械;安全管理;处理机制

保证安全是工程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工程机械使用不当,很容易引发安全事故,特别是随着建筑工程中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机械设备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工程机械的安全直接影响到工人的生命安全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因此,加强施工过程中工程机械的安全管理,建立工程机械安全事故处理机制,及时有效的控制危险因素,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工程机械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作业操作

工程机械的作业属于特种作业,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门的培训,具备相应特种作业的安全技术知识,经考核合格并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质证书,方可上岗作业。在工程机械安全管理中,作业员是关键环节。很多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人员操作不当,表现在无证或假证上岗,缺乏安全常识,不了解操作规程;另外即便通过培训取得特种作业上岗证,仍有作业人员责任心不强,没有意识到危险源、信息沟通问题、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等,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1.2作业条件

不良的作业条件导致事故发生,例如起重机的“十不吊”;淤泥地带的挖掘机操作;高温、严寒、夜间、坡道环境下的作业,这些都容易造成设备事故和人员的安全事故。因此,机械操作人员一定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遇到问题冷静处理。

1.3机械故障、拆装运输、维修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设备的技术、安装、配件、材料的使用等等都会对设备安全运行造成影响。首先,不安全的机械设计给施工安全带来威胁。因此,在采购设备时要谨慎小心,选择大品牌的设备生产厂家;其次,不合格的设备配件存在安全隐患。一颗螺丝钉松懈,也可能导致部件散落,设备无法运转,因此,配件的选择也是很重要的,在设备运转之前也要仔细检查,以免事故的发生。

2、工程机械安全事故处理机制

2.1现有的事故处理模式(如图2.1)

图2.1现有的事故处理模式

由上图可见,现有模式注重于事故发生后的报告、追责,而对于前期的防患于未然、提前应急并无提及,因此导致安全管理工作滞后,安全事故层出。

2.2工程机械安全事故处理机制

2.2.1事故处理原则分析

(1)预防为主,把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放在安全生产工作的首位;

(2)系统协调,各方面有机配合、协调一致、环环相扣 ,才能有效提高事故处理效率;

(3)有效组织,高效的团队对于要达到的目标有清晰的了解,并能够齐心合力为达到该目标而努力;

(4)规范管理,明确分工、责权,流程畅通、通过建立科学的业务流程和完善的规章制度,明确行为规范和协调关系,确保安全事故能够责任到人;

(5)快速反应,在事故发生后,能够快速做出回应,使问题得以尽快解决。

2.2.2工程机械安全事故处理机制(如图2.2)

图2.2工程机械安全事故处理机制

2.3保障机制

2.3.1制度保障

在企业层面,需建立《企业规章制度》,明确工程机械安全管理目标;在项目层面,建立健全《项目规章制度》,明确施工中的工程机械安全管理目标;制定严格的奖惩措施,严格考核,确保管理层和作业层人员都能够按照制度完成安全管理目标。

2.3.2组织保障

建立事故处理组织,明确分工,合理授权。与应急救援小组不同的是,该组织自工程项目开始之时便成立,以“工班长”为核心,随时发现并及时处理安全事故。

2.3.3资金保障

要有足够的储备保证在事故处理构成中各环节需要的资金、为保障处理顺利进行而提前花费的资金以及事故处理导致后期施工额外增加的其他费用

2.3.4技术保障

工程机械安全施工中,我们要首先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和技术培训。对机械的操作一定要严格培训,必须坚持持证上岗,以保证安全操作。大型机械除了要操作熟练,也要有专业的维修人员。在施工现场,一定有相应的设备维修人员,当设备出现故障的时候,及时修理,以免发生事故。

2.3.5物资保障

定期对机械进行检查、保养、修理。操作人员要严格按照操作制度和章程进行操作。在施工之前,先检查机械是否正常,施工后再检查机械有没有损坏,要做到防患于未然,确保机械设备设施本身的安全。

按照4M1E分析原则,将这五方面的保障措施运用于人、机械、材料、方法、环境,具体关系见图2.3

图2.3 4M1E分析表

2.4 反馈机制

2.4.1发现问题,主要为两方面,一是处理过程本身存在的问题,二是处理过程中发现的安全隐患。

2.4.2 分析问题,安全事故发生后,要分析如何消除安全隐患以及如何弥补处理缺陷。

2.4.3 解决问题,制定消除安全隐患的整改措施,以及事故处理过程缺陷的改进措施。

3、结语

工程机械安全管理是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中的重点。我们从机械的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出发,通过分析建筑工程中工程机械安全事故处理的原则和目标,建立了工程机械安全事故处理机制,并从运行、保障、反馈等方面进行了说明。同时,从事故处理的具体流程出发,建立了工程机械安全事故处理机制的运行模式,为项目管理者在实际处理安全事故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1]曹平.浅谈建筑安全监督机构安全管理制度建设[J].建筑安全,2011.

[2]韩利钧,张优,姚军.浅议塔式起重机安全监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建筑安全,2011.

[3]GB6067.1-2010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第1部分》,2010.

第3篇:安全工程基础知识范文

>> 谈市政工程质量管理的现状及相应措施 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相应措施 工程建设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相应措施分析 刍议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存在问题及相应措施 刍议建筑工程安全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措施 刍议建设工程造价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措施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措施 刍议市政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市政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浅析市政工程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探讨 公路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相应措施 建筑施工企业在建设工程项目投标管理过程存在的问题及相应措施 市政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管理问题探讨 建设工程招投标存在问题及相应措施的探究 刍议市政工程建设中的安全与质量管理 市政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管理常见问题与解决措施 建筑工程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相应措施 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措施分析 市政工程建设的安全管理措施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经济法律 > 刍议市政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相应措施 刍议市政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相应措施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 随着市政工程建设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各方面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封闭式工程建设管理方式由于受管理体制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已很难适应当前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需要。

关键词:市政工程管理 问题 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本文以如何提高市政工程的管理水平给出了一些建议。然后简述了市政工程质量管理与安全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措施。

一、市政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导致工程质量和安全问题的原因很多,在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都存在着影响质量和安全的因素,如施工材料的质量和安全差异、施工工艺的改变、天气环境的变化、施工设备的磨损等,都会产生质量和安全变异,造成质量和安全事故。因而,分析市政工程项目质量和安全控制因素,把握市政工程项目质量和安全控制方法,对加强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提高工程质量和安全水平极其重要。

1、部分市政项目隐蔽工程和附属工程质量不高

软土地基和回填土处理不到位,致使地面出现纵向裂缝和破损;混凝土路面施工养护不到位,路面成型后出现起砂和脱皮,甚至钻芯取样试件出现蜂窝现象。同时,由于对市政工程的附属工程不够重视,人行道基础处理到位,致使人行道道砖铺砌块出现松动塌陷。盲道下坡道与路口衔接高差较大,不符合高差小于2cm的设计和规范要求。

2、同步建设施工质量差

位于人行道或慢车道上的同步设施,各类管线检查井标高与路面标高不同程度存在差异,致使路面平整度差。尤其是部分管线基础未按行业标准和道路设计标准进行回填和处理,使地基基础留下质量和安全隐患,造成路面沉陷。

3、施工现场对地下管线设施保护措施不力

一是建设单位提供的管线资料不完整、不准确;二是施工企业对现场未做详细调查或全段面探坑施工;三是管线单位提供的资料与实际情况不相符,使施工现场对地下管线的保护措施难以有效落实。

4、施工机械和施工用电存在安全隐患

少数施工现场尤其是处在城郊结合部的小型施工场地,施工用电极不规范,仍然使用木配电箱,甚至出现闸刀无保险盒的情况;施工机械带病作业现象较为普遍,检修不及时或违规操作,以致酿成安全事故。

综上所述,要提高市政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必须加强质量和安全管理,建立健全质量和安全体系,并且要重视工程建设中质量、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保证工程质量。

二、加强质量和安全管理的相应措施

1、完善质保体系和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是由各参建单位的质量和安全保证体系作保证的,而人是质保体系最基本的要素,是形成工程最终产品的直接因果。因此,市政工程各参建责任主体,应建立健全质保体系,培养一批业务素质高、操作能力强的从业人员,同时做到自控落实、监管到位,使工程质量和安全得到保证。

2、加强市政附属工程精细化施工

附属工程是主体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市政精品工程,就要着重于精细化施工。针对质量和安全通病和容易忽视的质量和安全问题制定相应的对策和技术处理措施,提高附属工程施工技术水平,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以达到市政工程整体性、协调性和实用性之目标。

3、管涵沟槽等施工要作为安全生产自控的重点

对涉及高压电线和煤气管线的地段,施工企业要会同相关单位有针对性地制定专项施工措施和安全应急方案,确保沟槽和基坑施工安全。隧道工程、桥梁工程和地下通道工程施工,施工条件复杂、技术含量高,施工企业就以高空安全作业和吊、安装运输安全,以及机械操作和桩基础施工安全为自控重点。对于结构工程,施工企业应制定详细的安全生产施工方案,保证构筑物结构安全,确保桥梁和通道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和施工安全。

4、强化市政工程检测手段

市政工程的原材料抽检、半成品检测及技术制定是实施市政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督的重要手段。因此,对市政工程的原材料和半成品检测,不仅要严格要求施工单位按项目的数量和批次进行自检,而且监理单位要严格要求进行见证取样,确保市政工程原材料、构配件质量和市政工程的使用安全。实施建设监理的关键就是要落实旁站监理。在施工企业自控的基础上,现场监理机构除了按监理规划和有关法规要求进行巡视和平行检验外,要切实做到跟踪旁站监督,对关键工序、重要部位进行严格的工序验收,确保市政工程工序质量。   三、加强市政工程管理的办法

1、强化工程质量意识

首先应该增强工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每一项市政设施都是城市整个系统的一个零件,若缺了它,城市就像少了一条腿,若质量上出现问题,也将给国家和群众的财产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二是要学习和运用抓工程质量的先进经验,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质量水平。三是要用反面教材,给建设者们敲质量的警钟,“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口号应化为参与市政工程建设者们抓质量的自觉行动。

2、坚持落实质量责任制

多年的实践证明,提高工程质量必须建立层层负责的质量责任制,说到底,就是工程不论大小,政府和职能部门必须指派专人负责,对工程质量负领导责任。实施项目法人责任制。勘探、设计、施工、材料设备供应、监理等要按照分工,对工程涉及的各个环节负责,并将责任分解落实到具体人的头上,出了质量问题,要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3、加强诚信建设,加大市场信誉对质量责任主体的约束力

第4篇:安全工程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核安全工程;人才培养;高校

2010年,南华大学发挥自身几十年为我国核工业事业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的优势和特色,凭借扎实的专业建设基础,积极申报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专业———核安全工程,并获得教育部批准设置。2010年即从新生中通过转专业的方式转入一个自然班开始培养工作,该专业2011年获批湖南省特色建设本科专业,2012年获批湖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目录修订后,原“核安全工程”与“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专业调整为“辐射防护与核安全”。2013年经湖南省教育厅批准,南华大学以“核安全工程(专业方向)”继续招收本科学生,也是迄今唯一批准设置该专业的高校。本文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阐述南华大学核安全工程专业建设,以期为核安全领域本科层次人才培养提供借鉴与参考。

一、核安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制定的思考

随着我国环境压力日益突出,核能作为一种几乎是零排放的清洁能源,在我国的能源结构调整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保证我国核电建设的安全、高效发展,国家环保部核安全局已在国内实施注册核安全工程师制度。为了适应核安全人才的强大的需求现状,南华大学于2007年率先在安全工程专业下设置了核电安全工程和铀矿冶安全工程两个专业方向,并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1]。为了制定核安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学科建设团队首先以需求为导向,先后调研了中核福清核电站、中核三门核电站、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二二厂)、中核锦原铀业有限公司等十多个核工业企事业单位,获得了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秦山核电有限公司、西安中核蓝天铀业有限公司等单位的信函回执反馈意见,并利用南华大学为中核集团开办的安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班学生来校学习的机会,分企业类别(核电企业、研究院所、铀矿冶企业、核燃料加工企业、核废物处理企业等)召开学员座谈会,听取意见与建议。同时,组织南华大学相关专业(特别是核类专业)教师多次研讨核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最终确定以“核安全工程师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办学宗旨,主要参照国家《注册核安全工程师》、《注册安全评价师》和《安全工程专业中、高级技术资格评审条件》的知识要求,根据“基础厚、口径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原则制定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分别于2012年和2014年进行了两次修改。

二、核安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

专业培养目标是各个高等学校根据自身办学特点和服务对象所确定对所培养人才的特殊要求。培养目标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满足国家或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体现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方法,实现学校培养目标。南华大学核安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为:适应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现代化核工业发展需要,培养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较好的人文知识和文化素质,掌握安全科学与工程、核与辐射安全、安全应急管理和职业健康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专门从事核安全与辐射防护工程设计、研究、检测、评价、监察和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工程技术人才。为了实现这一专业培养目标,南华大学提出了核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本专业学生在学习工程专业基础、人文社科知识的基础上,主要学习安全科学和核物理基础理论、核与辐射安全工程技术及安全应急管理相关课程,接受校内外实践环节、专业相关课程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的基本训练,具备注册核安全工程师所需的基础知识、专业能力和素质,具备服务于核工业各个领域的核与辐射安全研究、设计与监管的技能,并具有在核与辐射安全行政管理、核环境与核安全中介等机构中工作的能力。

三、核安全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

南华大学核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重在体现核工业对核安全工程师基础知识、专业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以注册核安全工程师的核安全综合知识、核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核安全案例分析、核安全专业实务四大专业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为导向,建立适应核安全工程领域专业人才需求的课程体系。整个课程体系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选修课、实践性教学和第二课堂,共计183学分。核心知识领域有工程理化基础、原子核物理、安全人机工程、事故致因理论、安全应急管理及其系统方法、核与辐射安全。核心课程包括“原子核物理”、“安全学原理”、“安全人机工程”、“安全系统工程”“、核与辐射安全”、“防火防爆技术”、“安全检测及监控技术”、“核电安全工程”、“核通风与空气净化”、“锅炉压力容器安全工程”、“铀矿开采安全技术”。实践性教学环节有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及安全评价课程设计、核安全设施课程设计、辐射防护课程设计、核通风与防护课程设计、防火防爆课程设计。第二课堂包括各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社会调查报告、各类竞赛活动获奖、发表的学术论文以及全校性的素质选修课程等。

四、核安全工程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人才培养的主体,南华大学核安全工程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利用多年的积累与沉淀。学校合并前的原中南工学院和原核工业第六研究所隶属于原核工业部,有多年从事核工程与核技术、铀矿开采等方面教学研究工作积累;学校现有核反应堆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核物理、辐射防护、采矿工程、放射医学等多个涉核专业。核类学科专业建设为我校核安全工程师资队伍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由此,核安全工程师资队伍建设围绕组建“核电安全专业课程教学团队”和“铀矿冶安全专业课程教学团队”两个核心教学团队开展工作。教学团队成员由校内教师和校外实习基地研究人员或工程师组成。对校内教师鼓励中青年骨干去企业锻炼或攻读博士学位及出国进修学习,派出年轻教师参加注册核安全工程师的培训和考试,重视“传帮带”“、老带新”的措施落实到位。校外教师,我们主要聘请有一定工作经验或成绩的专业技术人员,他们既是学生实践教学环节的指导教师,有时也被请进校园课堂给学生讲课。这一系列的举措使得核安全工程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五、核安全工程专业的实验室建设

专业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实验室建设是专业建设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南华大学核安全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思路是:充分利用学校相关专业的已有资源,重点建设特色实验项目。经过几年的建设,现已建有辐射安全监测实验室、核通风与空气净化实验室、核应急救援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有:用于核环境安全监测分析的EQF3220结合态/未结合态氡子体及氡/钍测量仪、用于核通风与空气净化实验的粒子图像速度分析系统(PIV)、APS-3321空气动力学粒径谱仪以及正在建设的环境模拟风洞实验室。

六、核安全工程专业的实习基地建设

校外实习基地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场所,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纽带[2]。核安全工程实习基地建设时采用两条途径,一是充分利用南华大学现有实践教学资源。学校已有的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南华大学—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省“十二五”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尾矿库退役治理技术中心研究生实践中心”和“核测控与核安全防护基地”,都已经成为了核安全工程的实习基地。另一条途径是新建校外基地。由于核安全工程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为此,我们以国家核电产业链为导向,补充完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先后与中核韶关锦原铀业有限公司、中核通辽铀业有限公司、中核二七二铀业有限公司、中核四四有限公司、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签订了实习基地协议。我们与这些基地间采取顶班替岗、校企科研协同、为企业选拔后备人才等多种互惠的合作模式,基地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这些基地在满足了学生认识实习1周、生产实习4周和毕业实习2周的要求的基础上,我们还在开展部分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在基地完成的教学改革。南华大学核安全工程是目前唯一批准设置的本科专业(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没有现存的参照模式。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在培养目标与要求、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条件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今后,还需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知识点要求等诸多方面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与实践,也希望各相关用人单位提出宝贵的意见与建议。

作者:刘迎云 蒋复量 王淑云 单位:南华大学

参考文献:

第5篇:安全工程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专业认证;安全工程;毕业要求;达成度

0、引言

目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高等教育评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明确给出了参加认证的专业必须对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进行评价的要求。安全工程专业在中国正处于逐步发展的过程,但是该专业的教育方案尚未成熟,在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方面也缺乏足够的量化证据的支撑。同时,民航安全工程专业同其他院校的安全工程专业存在着较大差异,中国民航大学作为中国民航首个安全工程本科专业所在院校,其在民航安全领域发挥着先锋作用。因此,本研究以中国民航大学安全工程专业为例,研究民航安全工程毕业要求的达成度评价,对提高民航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民航安全工程专业毕业要求达成度调查

依据民航安全工程专业思想道德素质、专业基础知识、国际视野、计算机能力、文献检索与信息获取能力、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专业工作能力、综合分析和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危机/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等10条毕业要求设计此次调查问卷,考虑到民航安全工程的第一届毕业生毕业于2007年,此次调查选取2007年-2016年已毕业的学生,以及在校的大四学生为调查对象,用以调查毕业要求达成度,此次调查通过“问卷星”网站进行。

二、民航安全工程专业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

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是指由专业所有教师和管理人员通过使用一定的评价方法,评价自己负责的毕业要求达成情况,再经过对所有评价数据的分析、比较、综合,得出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方式有直接评价与间接评价两种。本文选取间接评价的方法,通过256名已经毕业民航安全工程专业毕业生与108名在校大四学生的调查结果,了解其毕业要求达成度。民航安全工程专业自成立以来分别按2004、2008、2012版培养方案执行,因此将毕业生按照培养方案的不同划分为三组,通过数据处理,得到已毕业学生以及在校大四学生毕业要求达成度,毕业要求整体达成度存在不均衡性10项毕业要求中,平均达成度超过65%的有3项,平均达成度高于50%的有5项。平均达成度高于65%的要求分别是:思想道德素质,专业基础知识,以及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3项要求;除上述3项,还有专业工作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的达成度均高于50%。(2)毕业要求主要在国际视野(25.27%)、综合分析和创新能力(35.71%)、危机与突发事件的能力(32.69%)等3个方面达成度较低(3)不同分组的学生对计算机能力、文献检索与信息获取能力、专业工作能力、综合分析和创新能力4项毕业要求的达成度评价存在明显差距(a)在计算机能力方面:在校大四学生的达成度(31.48%)明显低于已毕业学生(46.5%);(b)在文献检索与信息获取能力方面:16届毕业生(63.27%)与大四在校学生(59.26%)的达成度明显高于其他学生(38.6%);(c)在专业工作能力、综合分析和创新能力方面:07-11届毕业生的达成度(41.2%,29.4%)明显低于其他学生(55.3%,38.1%),16届毕业生的达成度(61.2%,46.9%)明显高于其他学生(49.8%,34.0%)。

三、结论

通过对民航安全工程专业毕业要求达成度的调查分析发现,其毕业要求整体达成度呈现不均衡现象,但主要在国际视野、综合分析和创新能力、危机与突发事件的能力等3个方面达成度较低,且不同分组的学生对计算机能力、文献检索与信息获取能力、专业工作能力、综合分析和创新能力4项毕业要求的达成度评价存在明显差异。

参考文献:

[1]王世勇,董玮,郑俊生,等.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毕业生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估方法研究与实践[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6(3):15-22.

[2]汪永高,刘开南,牛金成.安全科技人才学历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5,2(3):58-60.

[3]中国民航大学专业自评报告,2015年.

第6篇:安全工程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专业认证;安全工程;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5-0088-02

一、安全工程专业认证现状及标准要求

1.安全工程专业认证现状。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可以增强高等教育与工业生产的紧密联系,可以促使我国工程教育与国际工程教育的互相认可,同时可以提升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国际竞争力,直接影响工程师资格认证的国际互认[2]。因此,我国于2006年开始建立工程教育认证体系,并于当年开始了认证试点工作。2007年,安全工程专业列为新的认证试点专业[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于2008年首先通过安全工程专业认证,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东北大学于2009年第二轮通过专业认证,随后设有安全工程专业的高校相继开展认证工作,截止到2015年,共有15所高校的安全工程专业通过专业认证。

2.安全工程专业认证标准要求。根据《工程教育认证工作指南》,专业认证标准包括通用标准以及专业补充标准。通用标准规定了专业在学生、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持续改进、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支持条件7个方面的要求;专业补充标准规定相应专业领域在上述一个或多个方面的特殊要求和补充。专业认证除满足相应的通用标准之外,必须满足相应的专业补充标准。安全工程专业补充标准在课程体系、师资队伍以及支持条件方面规定了特殊要求[4]。由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在安全工程专业补充标准的课程体系内容中,尤其对于实践教学,包括专业实验、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论文)等方面做了具体要求。

二、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内蒙古科技大学安全工程专业是以博士学位点――矿业工程学科为依托建设起来的,于2004年开始招生,结合我国西北地区矿产资源开采优势,逐渐形成了矿山安全和工业安全两个专业方向,同时该专业于2011年被批准为品牌专业。对照安全工程专业认证通用标准及专业补充标准,在课程设置内容上基本达到认证要求,但在实践环节有所欠缺[1]。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安全工程专业补充标准中实践环节主要包括专业课实验,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论文)。目前,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如下。

1.实践教学设施投入方面不足。专业实验课方面,工业安全之前侧重危险化学品实验,而开设的专业课程中包含消防学、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建筑安全工程、电气安全工程等课程。因此,目前的实验设备不能完全满足实验教学,学校近几年已经对本科实验设备投入资金,但是部分大型仪器设备的配套措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2.缺乏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主要是涉及到安全工程专业的工程教育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目前,学校教务处承担了本科专业的工程教育实习安排,但是学校指定的实习地点和环节,没有专业针对性,而学生在整个实践过程中是被动的,有的学生只是盲目地进行参观,达不到实习目的。而对于安全工程生产实习,由于缺乏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加之实习经费不足,导致教师不愿参与到生产实习环节中。

3.实践教学体系有待改革。目前,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虽然正常运转,但是实践教学的管理监控比较薄弱,实践教学体系还需进行改革,需要建立创新实践教学体系,为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安全技术专业人才提供保障。

三、以专业认证为导向的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1.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随着内蒙古科技大学安全工程专业不断地快速发展,为满足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需求,专业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导向,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过程中,以“基础知识―专业能力―综合素质”为贯穿主线,依据安全工程专业认证补充标准中对于实践环节的要求,构建“专业基础理论培养、专业实验技能训练、工程应用与实践能力培养、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培养”为核心的四级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体系中的四级实践教学层次之间逐层提高,各有不同的侧重点,贯穿专业实践教学各个环节,形成了突出特色、重视实践、强化能力、多元立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2.实践教学体系的组织与实施。以课程体系建设为根本,注重专业基础理论培养。内蒙古科技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在制定培养方案的时候,依据专业认证对实践环节的具体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的,在课程设置方面非常注重实践课程的设置,在专业基础课程实践和专业课程实践方面建立了实践课程教学体系,并分为矿山安全和工业安全方向进行设置。其中主要包括工程教育、金工实习、电子实习、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物理实验、矿井通风与矿井空气检测实验、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设计、矿山安全生产实习、工业安全与危化品实验、工业安全生产实习、安全评价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课程,均为必修,共计40学分,毕业学分要求175学分,占23%,达到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中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论文)至少占总学分的20%的要求。同时,本专业注重对理论课程的建设,其中“矿井通风”课程在2011年被批准为精品课程,为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设计实践课程奠定了理论基础。

2.以安全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为阵地,注重专业实验技能训练。内蒙古科技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实验室按照专业方向已经建立了矿井通风与安全、瓦斯防治、矿井防灭火、粉尘与有毒有害气体防治、工业安全与危化品管理和煤质分析6个实验室,加之学校近两年加大实验室建设力度,引进了新的实验设备,在建的有消防与安防工程和安全人机工程2个实验室。在实验内容的设计上,保证基础实验课程,加深学生对专业理论课程的理解和掌握,在此基础上逐步增加开放性实验项目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通过理论与实践的互补反馈渗透教学,加强实验教学的实践性、创新性,使学生将课程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能力。

3.以实验、实习、设计环节为依托,注重工程应用与实践能力培养。实验教学鼓励在保证基础实验课程的基础上逐步增加开放性实验项目内容,使实验教学由传统的验证性实验逐步向综合性、创新性的实验靠近,并且逐渐加大此类实验的比例[1]。同时,结合专业理论知识,充分利用校园环境,开展安全人机工程实验、校园环境噪声监测与评价、宿舍消防疏散模拟实验等综合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与实践能力。学生通过实习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起来,通过实习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根据安全工程专业方向分矿山安全和工业安全,实习基地可按专业方向进行建设,比如建立矿山实习基地、化工园区实习基地、建筑施工实习基地等。在保障原有实习基地建设的基础上,加强校企合作、产学研教育,为学生创造工程实践应用的机会,为企业培养合适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实践环节分为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专业技术、设计与思考能力的重要途径。安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包括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设计、安全评价课程设计,可在对应的理论课程开课之初告知学生课程设计任务,让学生提前对课程设计有所认识,并自主选择设计任务,让学生在该课程教学中理解课程设计的重点。毕业设计与毕业实习一体化,鼓励学生在就业单位进行毕业实习,在实习过程中确定毕业设计内容,或者以老师的科研项目为基础确定毕业设计内容,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以科技创新活动为载体,注重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培养。让学生积极申报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对于安全工程专业的学生,鼓励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安全工程专业实践作品大赛,同时学校还对本科生设立了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也可以根据所学专业课程进行相关的科技创新项目,比如工业防火防爆安全装置设计、煤矿“一通三防”安全装置设计等,通过这些活动,将学过的专业理论知识进行再次理解与应用,从而锻炼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除此之外,还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专业老师的科研项目,可以进行基础数据的收集,进行前期研究,也可以作为毕业设计的方向,通过参与科研项目,让学生学习撰写科研论文,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四、结语

总之,内蒙古科技大学安全工程专业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导向,通过构建四级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并从四个方面展开实践教学体系的组织与实施,对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与研究。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专业基础理论、专业实验技能训练、工程应用与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为核心,为培养应用创新复合型人才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彭燕,王筱虹,张发根.以专业认证为导向的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探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2,(10):215-216.

[2]李颖.工程认证背景下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研究与实践[J].河南化工,2014,31(8):59-61.

第7篇:安全工程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CDIO;教育模式;安全工程;理念;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6-0308-02

工程教育改革项目CDIO自2000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工程院校发起[1]以来,在全世界得到传播和推广,对国际高等工程教育界产生了重要的冲击和影响,为工程教育从以往注重专业理论教育,轻视实践能力和应用性教育,转向较高专业理论水平和符合产业需求的综合性应用能力并重的高等工程教育,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国外受到产业界的好评,在国内也逐渐受到了充分重视[2][3],有不少工程类院校和高校中的工程学科都开始关注、学习和实践CDIO工程教育模式,借鉴CDIO的先进理念和教学方法。但在安全工程专业领域中CDIO教育模式的探讨尚未充分展开。

一、CDIO的内涵

CDIO的名字来源于对产品、工程和系统生命周期的强调,是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的简称。CDIO计划强调学生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运行(Operate)现实世界的系统和产品过程中,来学习工程的理论和实践[4][5]。具体包含四个阶段:第一是“构思”,包括定义需求与技术,考虑战略与规章制度,开发概念、构架与商业案例;第二是“设计”,主要关注于创建设计,即描述将被实现的计划、草案和运算法则;第三是“实现”,指的是把设计阶段的计划等转化成真正的产品,包括制造、编译、测试和验证;最后一个阶段是“运行”,即使用实现的产品来达到想要的价值,包括维护、演进和报废系统[6]。

二、CDIO对安全工程教育的启示

CDIO工程教育模式虽然在不同的工科学科中,有不同的适应性,并不能说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育模式,但是对于安全工程专业的教育也能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某种程度上可以成为安全工程专业未来教学深化改革的借鉴之一。当前我国的安全工程学科逐渐受到重视,已经获得了长足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培养了一批优秀高等安全工程人才。但是如果用CDIO理念来衡量,我们当前安全工程人才培养还存在着过分偏重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缺乏在系统性视角下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等不足之处。

从安全工程专业本身特征来看,扎实精深的专业知识是安全事业的可靠保证,安全工作本身对专业知识的较高要求,是以往课程设置和教学重视理论知识的原因之一,这是无可厚非的,安全工程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往往也能很大程度上推动学科本身以及安全事业的发展与完善。但是安全工程本身所具有的实践性指向,要求我们的理论知识必须服务于各个领域中的安全工作实际,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使基础知识的学习真正地、更好地落到实处,才能更好促进我国安全事业的发展。

和纯粹理论研究的教学相比,安全工程的实践主要包括安全工程设计、安全评价、安全问题改良和解决等环节,这些环节中无疑对专业基础理论的要求是较高的,但是CDIO理念中所提出的包括人际交往、团队合作、与社会背景环境、企业与商业环境的配合等领域在实践中仍然是不可忽视的。如何根据安全工作实际运行的要求,拓展安全工作的观照视野,切实做好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一定意义上讲是安全工程学科教学科研发展的重要思路之一。

针对CDIO理念对工程学科教学改革的要求,笔者认为安全工程学科的改革和发展,在当前条件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推进。

1.结合安全工程实际工作中的要求,加强CDIO理念所提出的个人能力和态度、人际交往能力、与社会、商业环境的配合等方面能力的培养。要结合这种要求,改良教材和教法,在理论教学中补充和丰富模拟性场景和现实的案例。如果将来条件成熟,应该将课程设置进行丰富和完善,增加符合安全工程实际工作要求的人际交往、团队合作、商业运作等领域的相关课程,使整个安全工程教育体系在CDIO理念指导下逐渐趋于合理和完善。增加实践性课程与环节的学分比例,以提高师生对这一领域的关注度。目前来讲,如果不能在较短时间内在本学院开设相关课程,较为实际的做法是可以让学生在已经开设相关课程的其他学院或者其他学校选修相关课程,但是需要在培养计划和学分分配上予以倾斜和照顾。

2.积极扩充实践性教学平台,推进产学结合。争取校内外资金建立安全工程实践基地,并与有合作意向和要求的企事业单位进行产学研战略合作,把课程教学与具体安全工作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产学双赢。积极争取安全工程横向课题和资金支持,促进安全工程专业的良性循环和纵深发展。比如南京工业大学安全工程学科现有的产学结合平台有南京消防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化学工业公司化工机械厂、南京化学工业公司氮肥运行部、中石化扬子石化公司烯烃厂、储运码头及罐区等,这虽然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CDIO理念实践教学的需要,但是从CDIO理念的要求来看,实践性教学平台还可以在通盘考虑的前提下,系统地进行规划,从而实现全面发展。

3.在安全工程领域深化对CDIO理念的系统性的研究和认识,避免由于对CDIO理念认识的片面、肤浅和偏颇,所导致的实践中的跑题和脱轨,从而使整个安全工程教育改革受到影响和拖累。当前我国的CDIO理念在应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片面化、简俗化、功利化的倾向,其具体表现是:其一,把CDIO工程教育简化为问题教学;其二,把CDIO工程教育等同于项目教学;其三,把CDIO工程教育曲解为典型产品组织教学;其四,把工程教育视为“做中学”等[1]。这些倾向对CDIO理念的推广和应用都不同程度上产生了消极影响,这是我们在实践中需要警惕的。要避免这一点,需要强化在CDIO领域的师资培训和继续教育,积极开展各种类型的学术交流和调查研究,加深教师对CDIO理念的重视和理解。目前来看,在本校和本学院开展相关专题的研讨是较为务实的做法,比如可以开展专题座谈会、论文评比等活动,以加深本校师生对CDIO理念的认知。

4.CDIO理念在安全工程专业中的推广和应用,不能简单化和标签化,应该在深入对CDIO和安全工程本质和特殊性的认识基础上,找到两者结合的着力点和合理的模式,这样才能使在安全工程专业中实现CDIO理念真正落到实处。另外,CDIO理念在安全工程专业中的推广还必须考虑到CDIO理念对中国文化的适应性问题,CDIO理念产生于西方文化,建立在西方产业文化需求之上,面对中国的特殊制度和文化,肯定存在水土不服的问题,比如海归人士常发现在国外所学的知识,在国内实际运用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在落实人际交往、团队合作、产学合作等环节时必须认识到这种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并在实践中做出相应调整,这是工科中一些与实践关系紧密学科普遍会遇到的困境。如何进一步深入认识这些困境的内在规律,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实际模式和办法,是该领域需要做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三、结论

CDIO模式提倡培养具有较高专业理论水平和符合产业需求的综合性应用能力并重的高等工程教育专业的学生,这种模式在安全工程专业领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在安全工程学科中推进CDIO理念的教学改革可以从以下四点着手:加强CDIO理念所提出的个人能力和态度、人际交往能力、与社会、商业环境的配合等方面能力的培养;积极扩充实践性教学平台,推进产学结合;深化对CDIO理念的系统性地研究和认识,避免由于对CDIO理念认识的片面、肤浅和偏颇,所导致的实践中的跑题和脱轨;在深入对CDIO和安全工程本质和特殊性的认识基础上,找到两者结合的着力点和合理的模式,使在安全工程专业中实现CDIO理念真正落到实处。

在我国经济文化腾飞的当今时代,安全工程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在国际经济一体化、国家人才战略这样一个制高点上,从战略角度考虑研究型高校安全工程专业的应用性转型,尤其显得迫在眉睫。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对安全工程和CDIO理念结合的重要性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笔者希望有更多研究者重视并介入此领域的研究,为我国安全工程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插上飞翔的翅膀。

参考文献:

[1]张凤娥.CDIO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12)

[2]王刚.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解读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9,(5).

[3]陶勇芳.CDIO大纲对高等工科教育创新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06,(11)

[4]胡志刚.工程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及其优化——基于CDIO-CMM的理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6).

第8篇:安全工程基础知识范文

1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

由于安全工程专业面向行业多、就业面广,很多高校将安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具有坚实基础和宽广知识面的、能满足不同行业需要的通用安全人才。综观各高校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大体可将安全工程专业的专业课划分为工程技术基础课、通用安全课、行业安全课三大类。为实现培养通用安全人才的目标,高校在安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过程中,大多以电工电子技术、流体力学、工程力学等工科专业通用的基础课为平台,将安全系统工程、安全人机工程、安全管理学等通用型安全类课程的作为专业课程体系的主体。为保证以上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一些具有行业特色的专业课程的学时、学分被不断压缩甚至取消。这就导致安全工程专业毕业生虽然具有宽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宽广的专业知识面,却往往因为缺乏具体的行业安全知识而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为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需要各高校不断强化自己的专业特色,根据自身特点,结合地方工业实际,建立以行业为依托的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另一方面更需要在安全工程专业课教学过程中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加强工程技术基础课和通用安全课两类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工业实际的结合,在保证理论知识教学效果的同时,使学生更多的接触工业实际,以弥补学生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

2项目教学法在安全工程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

2.1项目教学法及其特点

项目教学法(projectteaching)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其核心思想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实施或完成一个项目,并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相应的理论教学内容。项目教学法的特点在于[6]:

(1)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项目教学法要求学生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项目的实施过程,通过独立或分工合作的形式完成项目,从而使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发掘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还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交流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从而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

(2)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际项目紧密结合,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将生产或生活实际中的项目作为理论教学内容的载体,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学生既可以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又能接触实际问题,从而避免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达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的目的。基于以上特点,将项目式教学法应用于安全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可以有效缓解由于行业安全课比例偏少,实践环节薄弱导致的学生对工业实际了解不足的问题[7]。同时,“以学生为主体”的项目式教学还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2.2安全工程专业课项目式教学设计

安全系统工程、安全人机工程、安全管理学、安全学原理四门课程通常合称安全工程专业四大主干课,在各高校安全工程专业普遍开设。其中,安全系统工程课程开设尤为广泛。据统计,在我国开设有安全工程本科专业的院校中,86.2%的院校将安全系统工程设置为专业必修课;而在安全工程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中,超过70%的院校将安全系统工程设置为初试专业课;同时,安全系统工程的知识体系在注册安全工程师和安全评价师执业资格考试中也占有重要比例。因此,本文以安全系统工程为例,探讨项目式教学法在安全工程专业课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实施方案。安全系统工程课程的核心内容是各种安全分析、安全评价方法,要求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掌握使用适当的方法对工程、系统进行安全分析和安全评价的能力。该课程的项目式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方案。通过以上教学环节的实施,学生可以充分参与到每一步的教学活动中,从而达到让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此外,从资料的搜集、分析,到评价过程的实施和评价报告的撰写,学生的研究对象均为真实的工业生产过程。因此,在目前学生进入企业生产一线实习越来越困难的情况下,通过项目的实施来学习工业实例并模拟真实的安全评价过程,可以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方面有利于加强学生对真实生产过程的理解,另一方面更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实施项目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虽然通过教学环节的合理设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项目式教学的实施效果,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受教师的知识和能力、学生的素质和学习态度等各种因素影响,可能导致项目的完成质量低于预期。为避免这一问题,在实施项目式教学过程中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项目设计合理。实施项目式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是让学生接触和了解工业实际,因此,首先应保证项目必须来源于企业的生产实际。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受学时和学生知识水平限制,如果直接将某个完整的工艺过程作为项目进行分析,则很难保证分析的质量。因此教师应在真实工业生产过程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简化,使项目的规模和难易程度更适合学生进行分析。

(2)确保每个学生都充分参与到项目实施过程。由于采用分组实践的形式,容易使小组中的个别同学出现依赖思想,参与积极性不高,甚至完全不参与。为避免这一现象,首先应明确分组的人数限制,如对于安全评价项目而言,小组人数最多不能超过4人,并要求每个小组成员承担不同的角色(如组长,安全专家、操作人员、技术人员等),每个角色应完成相应的分析任务,从而防止所有工作由组长一人或其中几人承担的情况发生。此外,教师应对项目的实施过程进行全程跟踪和监督,并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以指导,以确保学生的参与程度和项目的完成质量。

(3)建立相适应的课程考核体系。为引起学生的充分重视,应建立与项目式教学相适应的课程考核体系。主要应加大平时成绩的比例,除将出勤、作业、课堂表现等常规内容外,更应将项目的参与程度、项目的完成质量等项目式教学相关的内容作为作为考核平时成绩的重要依据。从而使学生充分意识到参与和完成项目的重要性,提高项目式教学的实施效果。

4结论

第9篇:安全工程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安全工程;农产品安全;检测技术;课程群

1特色方向课程群结构

湖南农业大学农产品安全与检测技术课程群的设置是基于安全工程本科专业培养计划,在保证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的前提下,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开设体现学科优势和行业背景的特色课程群。该课程群的建设从理论到实践、从书本到科学前沿,比较完整地提供了一条特有的深入学习和掌握农产品安全与检测技术技能的平台[4-6]。农产品安全与检测技术课程群依次由理论课程、实验课程、实习课程和业余科研四部分组成。其中,理论课程包含专业必修课“农产品安全与检测技术”和专业选修课“农业安全生产与管理”,作为农业大国,在掌握农产品安全与检测技术的同时,学生获得我国农业安全生产现状及生产管理手段的知识信息是十分必要的,而“农产品安全生产与管理”正是针对我国农业发展现状为学生开设的一门辅助课程;实验课程为专业必修课“农产品安全与检测技术综合实验”;实习课程由农产品安全与检测技术综合实验、生产实习、毕业综合实习组成;业余科研包含学生独立自主申请科创实验项目和学生依托教师科研项目两大部分。

2实践技术

从由浅入深、理论到实践的技术角度分析,农产品安全与检测技术课程群以农产品安全与检测技术理论为基础设置不同深度的实践课程,针对不同层次,采用不同的实验技术方法教学。实践课程分为实验课程、实习课程和业余科研3个层次。1)实验课程为60学时的农产品安全与检测技术综合实验,第5学期开课,实验内容分成基本实验操作训练、农产品仪器分析检测技术、微生物检测基础技术3个单元,设置了滴定法操作、样品前处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气相/液相色谱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凯氏定氮法、微生物菌落测定在内的13个实验内容[7],训练学生针对农产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8-9]。2)实习课程是1周的教学实习、3周的生产实习和12周的毕业实习,依次为第5、7、8学期开课。教学实习围绕农业与农产品安全检测的相关教学内容,实地参观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输送基地、农产品质量监测中心等机构,让学生熟悉生产实践流程。生产实习是安排学生到相关部门的工作岗位实习3周,进一步学习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实践技能。毕业实习则是要求学生进入到实习机构,在实习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围绕选题和开展12周的实验,通过实践完成毕业论文。3)业余科研分为自主性创新性实验项目和依托性教师科研项目。与其他实践课程不同,业余科研主要以希望进一步提升自身科研能力的学生为对象,不单独设置课程时间,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选择指导老师和课题方向。自主性创新实验项目要求学生从课题选择、项目申请书撰写、申报立项、中期答辩、项目结题全程独立完成,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科研思维和科研能力。依托性教师科研项目,则是学生与指导老师双向选择,择优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并承担一定量的科研任务。通过3个层次的锻炼,学生从常规农产品安全与检测技术基础和经典检测技术实验,到生产实践单位参观、实习,再到独立自主或参与性的完成相关项目,在农产品安全检测技术方面的知识、技能、见解和实践等方面都能得到极大的提升,有利于学生在毕业后更好、更快地融入工作和后期科研深造中。

3教学手段

为了实现农产品安全与检测技术课程群的教学效果,建设“理论课—实验课—企事业单位参观、考察—科研项目”的完整过程和有深度的课程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会针对不同过程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10-12]。理论课以教师主讲和学生单元讨论的形式教学,闭卷考核。实验课内容丰富,以计量认证标准教学,针对农产品样品前处理、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真菌毒素、固有有害成分等方面开设对应的检测方法、手段和技术,以12个小组实验+1个独立考核实验的形式教学,小组实验要求将学生分成2人一组的固定小组,协作完成前12个内容的实验,独立实验要求学生在规定的课程时间内单独完成1个实验,在此过程中考核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实验课总成绩由小组实验占60%和独立实验占40%组成。企事业单位参观、考察,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之后,进入农产品生产基地、运输基地、省/市级地方农产品检测部门机构进行短期的实地作业参观和考察的教学手段,将理论课堂融入社会生产中,赋予学生对于农产品安全检测技术更深层次的理解。这种教学模式以现场答疑和撰写实习报告的形式进行考查。科研项目包含学生自主立项和参与教师团队项目,分别由立项部门和指导教师单独对参与学生进行开题、中期汇报、结题等形式的考核及反馈。

4农产品安全动态

为加深学生理解农产品安全检测技术在保障农产品安全中的重要地位,使学生从宏观上把握农产品安全生产过程及发展动态,在特色课程群的应用过程中,针对理论和实践课程教学的进度安排,专业课程任课老师以及业余科研指导老师会从植物源性农产品和动物源性农产品两大范畴中选定追踪目标,从社会热点、新闻动态、前沿科技等方面,查阅文献资料,以两种形式检验学生对动态的掌握情况。其一,课堂中以小组为单位做PPT演讲报告;其二,个人或团队分主题撰写农产品安全动态报告论文。通过这些形式辅助学生获得农产品安全动态信息,分享和追踪前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