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目前经济状况范文

目前经济状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目前经济状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目前经济状况范文

关键词:银行 银行资本 经济资本 建议

一、引言

通常,银行自己拥有、可以长期或永久性自行支配和使用的资金被称为银行资本。银行资本是银行维持正常运营活动所必须投入的资本金。银行资本包括两部分:其一,银行的借入资本,其目的是吸收存款,该资本部分占据银行资本的绝大多数;其二,银行资本家用于投办银行的创建资本。银行资本具有两方面特点。倘若从借贷资本的角度出发,银行资本隶属于借贷资本的范畴;然而,倘若从银行利用资本并获利的角度来看,银行资本还具有职能资本的特点。

除了银行资本之外,经济资本是银行的另一资本。经济资本还可称为风险资本。我国银监会对其的定义为银行持有的用于支持自身业务发展和防范风险,以及保障债权人权益的资本。近年来,我国银行越来越意识到经济资本的重要作用,并不断探索,一步步令经济资本从抽象变为可操作的一种管理工具。

通过对自有资本和经济资本的掌握,可以对经营风险,以及自身资本的充足状况进行评价,以保证银行的战略方针理性进行。通过对银行资本和经济资本的优化管理和调整,还能够更加合理的配置银行有限资源,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

二、银行资本与经济资本目前的国内状况分析

(一)关于银行资本

1、银行资本存在较大缺口

我国银行业在传统的增长方式模式下,形成了巨大的资本缺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详见表2—1。

表2—1 当前我国银行资本存在较大缺口

2、银行资本未来压力巨大

倘若站在未来发展趋势的角度,在我国,银行还要面对较长时期的资本压力。首先,是因为我国的经济体系较大程度的依赖于银行资本。经济的增长需要银行贷款的大幅增长作为保证和依赖。而与此同时,资本市场目前在我国的发展程度还欠缺,无法实现以低成本实现对资金需求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因此,银行贷款仍然是国内经济实体的融资主渠道。此外,我国目前无论在消费、城市化建设,还是产业结构升级方面都处于起步阶段。在此阶段的未来百年时间内经济增长速度仍然较快。而经济的增长速度离不开银行贷款的高增长,因此,银行资本也需要保持相同比率的增长。唯有如此,方能维持一定的资本充足率。银行在未来时期还将面临巨大的资本压力。

(二)关于经济资本

1、“经济资本占用系数”的设定存在一定问题

当前,银行在计算经济资本时,多是采用“经济资本占用系数”进行计算。该系数是巴塞尔协议(1988年)对原有系数法的一种细化。虽然相较于原有系数法,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细化,但是在确定系数时,判断方法并不精确,还是停留在“粗线条”的判断层面。此外,在实际中,“经济资本占用系数”在设定上,仍有许多不完善之处。比如,系数设定的精细程度欠缺;分行业设定“经济资本占用系数”时尚存在较大难度。

2、经济资本的管理尚不完善

虽然当前很多银行都已经实行经济资本管理模式,但是其实质仍然与传统的“以存定贷”模式没有本质差别。该模式过于注重结果,对“过程”的管理情况重视不足,使得经济资本管理基本流于形式。然而,目前阶段,在我国实施全面的银行经济资本管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实际的银行内外部经济环境与经济资本的管理要求不相符合;业务营销与经济资本管理“两张皮”现象未得到彻底解决;银行对经济资本的计量并不能完全反应银行实际业务的风险情况。另外,当前,是我国银行业实行经济资本管理的初期阶段,管理手段尚不完备。总行在向分行下达信贷计划和经济资本管理要求时,基本为同时进行。但是实绩考核时却是主要考核经济资本计划,而对信贷计划的考核仅为次要。

三、对我国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的建议

(一)将资本配置的流程和目标分别落实到制度与战略的高度

作为银行的管理者,应当结合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风险偏好,制定发展战略与配套的战略目标和资本配置约束要求。并且要站在制度的高度落实资本配置的流程和管理方法,根据资源配置中各个部门与岗位的不同设置,分别落实其在资本预算、监控、配置、绩效考核等诸多方面的具体要求,使各部门各岗位的实际工作有章可循。

(二)建立银行经济资本管理文化,以经济资本为经营管理理念的核心

意识和文化的形成往往需要较长时间,也正是因为这种长时间的深化,使得意识和文化的影响最为根本。因此,银行应在注重外延式的资本管理的同时,关注内涵式发展理念的建立,建立银行经济资本管理文化,树立以经济资本为核心的经营管理理念。此外,银行资本与经济资本管理是要求较高的专业化体系,我国银行唯有牢固树立以经济资本为重的管理理念,方能走资本节约型之路。也唯有如此,银行才能在资源有限之下把握自身发展与风险的平衡之路,应对激烈竞争。

(三)加强银行自身建设,开发内部评级体系和风险计量模型

根据《新巴赛尔资本协议》,目前国际上已经有很多适合银行业的风险计量模型和内部评级方法。但是,由于我国银行业发展较晚,尚不具备这类模型和方法的实施条件。因此,在我国目前阶段,银行业应加强自身建设,开发内部评级体系和风险计量模型。以提高评级的准确性和覆盖率,优化各类评级模型,并将风险控制在合规范围内。然而,无论是银行内部评级体系,还是风险计量模型,其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处理系统是否完善,以及良好的数据积累。因此,在开发内部评级体系和风险计量模型的同时,还应尽快建立全面综合的数据系统,以方便银行集中管理信息,完善风险损失数据。另外,还应尽快掌握风险管理模型。在参照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寻找适合我国银行实际情况的经济资本管理和资源配置方法。

(四)合理评价与分析银行资本与经济资本

银行风险管理的界限就是经济资本。因此,也可以说,经济资本是银行业用于风险防范的最后手段。由于资本的自身属性,使得银行的风险偏好和资本金总量直接决定其资产规模的大小。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说,银行应对账面资本进行合理安排与筹集。充分考虑风险偏好之后,将银行所经营的产品范围、种类、总量进行合理确定。倘若在数量上,经济资本接近或者超过银行资本,表明银行此时的风险水平已经接近或者已经超过其风险承受能力范围。这种情况下,银行应采取措施补充自有资本和调整业务结构,将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以保证整个银行的“安全性”。

(五)以经济资本管理代替传统经营理念

传统的经营理念是追求发展速度、扩大业务规模、抢占市场份额,甚至不计后果。这种情况在我国银行业十分常见。传统的这种经营理念方法被称为 “业务驱动型”的经营理念。该理念下,容易造成资本积累与资产增长不成比例,资本充足率严重不足,不良资产高居不下,造成银行的可持续发展被严重削弱。而良好的经济资本管理,不仅能将资本约束性的经营理念植入企业管理中,适时的调节资产业务规模,优化产业结构,建立坚实的企业资本基础。

参考文献:

[1]彭建刚.现代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48

[2]Ryan S G.Financial Instruments and Institutions:Accountingand Disclosure Rules[M].ohn Willey&Sons,NewYork,2010:152—168

[3]张新.中国经济的增长和价值创造[M].上海三联书店,2011:90—115

第2篇:目前经济状况范文

从近期市场回调所引发的事件来看,市场可能是对IPO开闸和未来信贷规模存在担忧,但随着有关主管部门的澄清,股市仍不见有明显的好转。所以,我们判断市场目前的主要焦点是对4月份部分经济数据的担忧。我们认为这种担忧仍将持续一段时间,在经济状况没有明朗之前,股市仍将震荡调整,但调整过后仍可看高一线。

短期风险仍有放大可能

上证综指自2050点的第三波反弹以来,已经累计了近25%的涨幅,面对如此丰厚的获利,投资者的情绪也开始发生变化,这个时候的市场会随心理变化有偏向性的选择信息,进而负面消息的影响被放大,正面消息将被淡化。回顾去年11月以来的前两波反弹行情,市场均在25%-30%的获利区间内选择规避风险,引发市场的短期回调。

我们上周判断该获利区间已经基本达到了可以触发市场风险厌恶情绪的位置,市场将面临调整,现在来看风险面因素还没有被消化,预计市场将在震荡中等待经济的明朗。在4月份经济数据没有明朗之前,投资者仍需保持高度谨慎。

推动股市基础没变

我国经济正在向好的方面发展,基于对投资拉动效果将在下半年体现、和去年的基数效应,以及美国经济二、三季度见底的判断,我们估算09年GDP增速将达到6.0%、6.5%、7.5%、和9.0%左右的水平。同时,我们也看到与指数关联度非常大的指标-企业存款和储蓄存款余额增速差正在受投资拉动、宽松信贷政策、和消费刺激政策的影响,逐步回升;如果这些影响因素在下半年变得更好,股市仍然具备动力突破前期高点。

除了宏观方面外,微观方面也有一些起色。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虽然1季度国有企业利润增速同比下降36.8%,但环比来看增长了1.2倍,其中80%的增长是在3月份贡献的,这与宏观数据较为吻合;从目前已公布的675家上市公司的1季报的盈利状况来看,同比下滑17%,但与08年可比公司同比下滑36%的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环比来看,也从08年4季度的亏损状况转为盈利。所以,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来看,政府前期的一篮子政策正在发生作用,而且还会在接下来的几个季度产生积极的影响。

目前市场最为担心的就是经济有可能呈W型筑底,我们也不排除这种可能,毕竟历史曾经发生过这种情况:1998政府为应对东南亚金融危机加快固定资产投资,经济在投资拉动的作用下恢复高增长,但随着投资的回落,经济于1999年底再次筑底。根据我们对这次投资拉动的效果和美国经济的判断来看,W型筑底在09年发生的概率不大。就经济的可预见性来说,半年内的可预计度较高,这也是为什么股市会提前半年反应经济状况的原因。如果未来内需没有被有效带动起来、经济又不能持续好转,经济很可能在2010年下半年再次筑底,那么市场在今年3季度会有所预期,所以我们乐观的态度至少适用于2季度。

第3篇:目前经济状况范文

但那也是微软和苹果相继创立的时候。

如这些例子所示,对于创业而言,经济状况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我们也已经投资了那么多新创公司,如果我们可以从中学到点什么,那就是公司的成败取决于创业者本身的特质。作为衡量一家公司能否成功的指标,创业者自身最能说明一切,相较之下经济因素则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成功的关键在于“你是谁”,而不是“我在什么时候做”。如果你是“正确”的人,你就可以成功――即使是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如果你不是那种人,那么再好的经济状况也帮不了你。一些人认为“现在经济状况太糟了,我最好还是别在这个时候创业。”他们的这种错误和经济经济泡沫时期的那些人一样。在那时,人们的想法是:要创业,就有钱。

所以如果你想提高自己成功的机会,你就应该多想想你应该有怎样的合作者,而不只是关注现在的经济状况。想知道哪些因素会威胁到公司的生存吗々答案不在新闻里,去照照镜子。

但对于所有创业者来说,在大刀阔斧之前先观望一番是否会更好呢?如果你想开一家饭店,嗯,这样想没错。但如果你专注于技术领域,答案就不是这样了。技术进步本身并不太受股票行情影响。所以对于任何想法,迅速行动的回报远高于观望不前。微软做的第一个产品是Altaif系统的Basic解释器。那就是1975年的世界所需要的产品,如果当时Gates和Allen多等了几年才行动,一切就太晚了。

当然你现在的想法绝不是你最后一个想法。新想法总会有的,但如果你已经有了明确的想法,现在就去做吧。

这也不意味着你可以忽略经济因素的影响。消费者和投资者现在都会感到囊中羞涩。不过消费者的这种状况并不是什么大问题,你甚至可以从中获益。你可以为他们做出更便宜的东西。新创公司的东西一般都比较便宜。从这一角度看,新创公司比大公司更适于在经济衰退时期生存。

投资者就是更大的麻烦了。新公司一般都要筹集一些外部资金,但投资者却不大愿意在不景气时期投钱。这样实在不好。人人都知道低价买进,高价卖出的道理。但在股权市场,投资行为多少就变得有悖常理了:所谓经济景气却是人人都想买进的时候。这是个可疑的想法,不过意识到这点的投资者不多。

在1999年的时候,投资者们一家一家地购入糟糕的新公司,而在2009年,投资者则裹足不前――即使他们面对的是一家有潜力的公司。

你必须接受这个事实。不过这个道理也不新鲜了:新创公司永远得适应投资者一时兴起的想法。

幸运的是,抵御经济衰退的最好方式恰好就是你在任何经济状况下都应该做到的事:尽可能地降低公司的运营成本。这么多年以来我一直告诫创业者-要想成功,最明确的方向就是成为企业界中的小强(蟑螂)。新公司关门倒闭的直接原因就是花光了所有的钱。所以公司花在运营上的钱越少,就越不容易挂掉。很幸运,运营一家新公司也花不了多少钱,而经济衰退只会让你花更少。

如果冬天已经到来,那么当小强甚至比保住饭碗更安全。可能有一些顾客会因为无力继续负担你的东西而离开,但你绝不会在同一时间损失所有的客户。市场不会炒你鱿鱼。

第4篇:目前经济状况范文

【关键词】住房公积金 住房保障 区域性

一、住房公积金住房保障水平预算模型的构建

目前,国内外对住房保障水平的测定多来自社会保障水平理论,国际上通常借助社会支出额度占全国生产总值的比例进行测定。调查结果显示[1],我国研究学者根据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提出了和保障水平测定相关的模型S=・=Q・H,其中,S表示的是社会保障水平,W表示的是工资收入额度,G表示的是GDP,Q表示的是社会保障支出额度占全部工资额度比例,H表示的是工资额度占生产总值的比例,Sa表示的是社会保证支出额度。在合理测定社会保障水平的情况下,通过对住房保障水平的进一步的测定,来测定住房保障占GDP的比例。

住房公积金是国家为解决居民居住的主要渠道,是保证城镇居民住房的重要成分。所谓的住房保障水平概念上是在社会保障水平上演变来的,并通过对保障水平测定模型的构建,测定公积金额度占据GDP的比例H=,其中,H表示的是住房保障水平,G表示的是GDP,Ha表示的是公积金总额。

二、住房公积金住房保障水平测定

(一)指标的选择、数据来源

借助住房公积金住房保障水平,对我国的省、市进行公积金数据的分析,其数据多来源于全国的住房公积金报告。

(二)住房保障水平的测定结果

通过对我国住房公积金进行分析、统计得知,排名前10的省中,东部地区3个,中部地区1个,西部地区6个,该现象说明:西部地区借助公积金的筹集来改善居民居住情况难度相对较大。由此可见,我国东部、西部、中部地区的住房保障水平差异显著。出于对该现象的考虑,本文再次对上述三个地区的住房保障水平进行测定,最终结果显示:东部地区的住房保障水平占据第一位,其次为西部地区,最后为中部地区[2]。

(三)住房保障水平比较

1.各省住房保障水平的区域划分。通过对我国省、市的住房保障水平进行分析得知,虽能宏观的反映出住房保障水平,但并不适应相应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同时,充分结合各地区住房保障水平、GDP,考察各地区保障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的适应情况,以更好分析各地区的住房保障水平。另外,对各省人均GDP、住房保障水平的针对性处理,以清晰、直观的反映各省的经济水平、住房保障水平。用各省的人均GDP除全国公众的人均GDP,将结果定位为G;用各省的住房保障水平除全国公众的住房保障水平,将结果定位为H。随后再将各省的G作为模型横轴,该省的H作为模型纵轴,并将其详细绘制在相同的散点图中,用来反映各省住房保障水平、经济水平之间的关系。

调查结果表明[3],借助G=1、H=1直线将图分为四个区域,其中,G=1表示某省的人均GDP和全国人均GDP等额,若结果显示大于1,表明人均GDP高于全国人均GDP;若结果显示小于1,则表明人均GDP低于全国人均GDP。H=1表示某省住房保障水平等同于全国的住房保障水平,若结果显示大于1,表明住房保障水平明显高于全国的住房保障水平;若结果显示小于1,表明住房保障水平低于全国的住房保障水平。故而,可将四个区域所表示的含义定义为:第一个区域,经济状况好,住房保障水平高。表明分布在该省的住房保障水平高于全国的平均住房保障水平,且该保障水平基本类似于当地经济水平,是比较合理的类型;第二个区域,经济状况相对较差,但住房保障水平高。表明分布在该省的人均GDP低于全国人均水平,住房保障水平则高于全国的平均住房保障水平,明显超越着当地的经济水平;第三个区域,经济状况、住房保障水平均比较差。表明分布在该省的人均GDP低于全国的人均水平,住房保障水平低。该地区的住房保障水平、经济水平比较低;第四个区域,经济状况好,住房保障水平低。表明给省人均GDP高于全国水平,住房保障水平低于全国水平,当地住房保障水平和经济水平存在明显性差异[4-5]。

2.住房保障水平的分布特征。调查结果显示,住房保障水平有着显著性的地域特征,经济状况好、住房保障水平高的区域,6个省均归属于东部地区,且东部地区将近一半左右属于该类型,该现象说明:在东部地区经济水平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住房保障水平位居世界前列;经济状况差、住房保障水平的高^域,11个省中的8-9个均来自西部地区,80.08%以上的省分布在该区域,由此可见:西部地区的住房保障水平高,位居世界第二,且该地区的住房保障水平也高于经济水平;经济状况差、住房保障水平高的区域,6个省中的5个都来自中部地区,属于住房保障水平低、积极状况差的地区;经济状况良好、住房保障水平低的区域,将近80.0%的左右中部地区住房保障水平低,50.0%省的住房保障水平和经济状况基本相似,但属于住房保障水平、经济状况均提高的类型。

三、小结

综上所述,通过对我国住房公积金的住房保障水平进行测定,发现住房保障水平并不均衡,存在显著性的地域性特征。从住房保障水平的整体上来看,东部地区的住房保障水平比较高,且经济水平提高的过程中也提高着住房保障水平;虽西部地区住房保障水平高,但并不符合当地的经济状况,远远超过经济发展中的承受能力;中部地区的住房保障水平、经济水平均较低,需同时提高。总之,要想促进国民经济水平的进一步的提高,需根据住房公积金的住房保障水平,适当完善当前的住房公积制度,并借鉴成功经验,以在大范围提高住房保障水平的情况下,为居民住房的改善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李燕,刘传哲.住房公积金的住房保障水平测定及其比较研究[J].兰州学刊,2016,(8):203-208.

[2]赵乃丽.浅谈住房公积金的住房保障功能[J].人民论坛,2013,(26):152-153.

[3]刘金华,方抒睿.住房公积金的住房保障作用分析[J].现代商业,2016,(9):71-72.

[4]张璞.农民工住房保障问题及策略研究――以住房公积金为视角[J].才智,2014,(28):319-320.

第5篇:目前经济状况范文

关键词:杨浦区;老年人口;经济状况;经济困难老人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5-0133-02

2005年12月底,同济大学法政学院社会学系蔡麟教授和笔者等承担了上海市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科研课题(沪老龄办发[2005]26号)“2004―2005年上海市户籍老年人口的经济状况分析”,课题组以上海市杨浦区部分有代表性的社区、街道为调查对象,设计了“杨浦区老年人口2004―2005年生活状况及需求调查访问表”,进行了2 000份入户问卷调查,问卷有效回收率达95%。调查结果反映了上海市杨浦区老年人口的基本经济情况。

1.老年人月均收入分析

月收入是反映老年人经济状况的核心指标。从表1可以看出,占老年人口比例达近80%的人群,收入区间基本都在500~1 200元之间。500元以下收入的人群占总体老年人群的5.5%左右,比2003年的该人群6.9%下降1.4个百分点,1 200元以上收入的人群占总体老年人群的10%左右,比例都很小。但收入在500元及以下的这些人群都是经济困难群体,需要社会、政府对这些老年人群进行经济帮助。按2006年底杨浦区老年人总体数量21.25万人估算,5.5%的比例折算成具体人数就是1.67万人,也就是说,全区大概有1.67万左右的老人是经济困难老人,从总体上来说,这也是一个庞大的人群,需要我们的政府、社会高度关注,帮助其解决经济困难。

月均收入是从总体上反映所有老年人收入水平的基本指标。对月均收入水平的估算,我们也采用常用的估算方法,即加权平均数法。60岁及以上年龄的老年人群,总体上看月均收入为956.20元。

2.老年人收入来源及收入稳定性分析

收入来源:本人的离退休金、养老金,配偶的离退休金、养老金是老年人收入的主要来源。

从表2中可以看出,84.9%的老年人,其收入来源占第一位的仍然是本人的离退休金或养老金,其次是配偶的离退休金或养老金。配偶的离退休金或养老金在第二位各因素排名中占最大比例,为13.9%。其他各项收入来源因素,如退休后的工作收入、女儿的资助、儿子的资助、政府或社会团体救助,认为是第一位的人群比例很少。因此,本人的离退休金、养老金,配偶的离退休金、养老金是老年人收入的主要来源。这与上海市统计局城乡调查队2002年、2003年调查的情况基本一致。

3.离(退)休后参加工作情况获得经济收入分析

老年人离(退)休后参加工作情况可以反映老年人离(退)休后对工作的价值取向、社会参与情况、通过工作取得收入多少、改善自己经济状况的机会多少等,也是反映老年人收入的重要方面。

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有86.1%的老年人离(退)休后不工作,只有大约3%的老年人在工作。从不工作的原因分析来看,大多数老年人不想工作,只有少数人想工作,但体力不支、照料家务等无法工作。所以,离(退)休后选择在家休闲养老,是绝大多数老年人的愿望和实际选择。

通过调查数据进一步分析,在少数仍参加工作的老年人中,进行的大多数工作是临时性的或兼职性的工作,这些人群大约占工作总人群的71.2%,从事固定工作的人数比例很少,大约占该人群的28.8%。进一步估算,这些从事工作的老年人,从事全职工作老人的月均收入约为1 026.97元,从事非全职工作老人的月均收入为999.54元。

4.老年人收支情况总体分析

表3综合反映了老年人的总体收支情况。

表3是被调查老年人群的月均总收入和月均总支出及分类别支出情况的综合汇总表。总体来看,老年人月均收支是基本平衡的,月均收入减月均支出后略有节余,节余56.26元,总体上说明老年人的经济收支情况基本稳定,收支基本平衡。

根据老龄科研中心的数据,上海全市老年人在2003年上半年平均每月的个人收入为1 014.9元3。而本课题组以上调查结果显示,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期间,杨浦区老年人的月均收入为956.20元,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期间的月均收入与2003年上半年相比下降了58.7元。这说明老年人的总体人均收入呈下降势头,老年人的经济状况变得更加严峻,这个结果与本课题组老年人对目前经济状况满意程度定性调查结果显示下降的结论基本一致。

5.对未来5年老年人经济状况的展望

首先,研究结果表明,从2003年以来,上海市杨浦区老年人的平均月收入有下降势头,这是不好的征兆,当然其中的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但老年人口增加加速可能是主要原因之一。这需要有关部门积极采取对策,遏制这种下降势头,改善老年人的经济状况。

其次,如果政府加大养老金的覆盖范围,使养老金覆盖面增加的比率大于老年人口加速增长的速度,则预计未来近5年内老年人经济收入不会大起大落,或稳中略有上升。

参考文献:

[1]上海市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网站公布的有关老年人口研究统计信息,2006.

[2]上海市统计局网站有关上海人口统计信息,2006.

第6篇:目前经济状况范文

关键词:居民;生活质量;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志码:B

生活质量研究始于上世纪30年代的美国,70年代末进入医学领域,很快成为一个研究热点。目前,WHO生活质量研究组的定义为: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体对他们的目标、期望、标准以及所关心的事情有关的生存状况的体验。国内生活质量研究起步比较晚,但近年进展很快。在各个领域开展了生活质量研究,如李凌江等对社区人群生活质量的研究等。为了解慢性病对社区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2008年我们对上海市长宁区某社区的居民进行了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二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从长宁区某社区13个居委中随机抽取6个居委作为调查居委,再分别从每个居委中随机抽取200名具有上海户籍、居住半年以上的居民为调查样本。

1.2 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的方法,现场发放调查问卷,现场填写后收回,调查员除必要的解释外不给予任何提示。

1.3 生活质量测定工具

采用中文版SF-36量表。SF-36是美国波士顿健康研究所研制的简明健康调查问卷,被广泛应用于普通人群的生存质量测定、临床试验效果评价以及卫生政策评估等领域,它从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以及精神健康等8个方面全面概括了被调查者的生活质量。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分析

采用Epidata 3.1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录入过程中设置逻辑校验,剔除不合格的问卷。录入完成后,抽取5.0%(60份)的调查问卷进行复查,确保数据录入的质量。使用SPSS 13.5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统计方法包括t检验、多元回归分析等。

2 结果

2.1 人口学特征

本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 201份,其中男498人(41.5%),女703人(58.5%);年龄最小36岁,最大78岁,平均年龄55.91岁;婚姻状况以已婚为主,共1 080人,占总人数的89.9%;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460人(38.3%),高中或中专562人(46.8%),大学专科128人(10.7%),大学本科及以上51人(4.2%);离休或退休763人(63.5%),在职275人(22.9%),下岗人员142人(11.8%),其他21人(1.7%)。

2.2 慢性病患病情况

656名(54.6%)被调查居民患难有至少1种慢性病,545名(45.4%)居民没有确诊慢性病。高血压患病率最高,为39.1%;慢性病病程最短1年,最长60年(表1)。

2.3 生活质量得分情况

健康居民的总分及各维度得分都显著高于慢性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2)。

2.4 生活质量相关因素分析

以生活质量各维度的分值为因变量,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就业状况、家庭经济状况、睡眠质量和是否患慢性病为自变量分别进行最优尺度回归分析,各因素的赋值见表3。结果除性别和文化程度外,其他各因素对生活质量均有影响(表4)。

3 讨论

生活质量作为一种评价指标,综合了生理、心理和社会各方面状况,已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日益重视,目前广泛应用于各种慢性疾病和肿瘤的防治工作。SF-36生活质量调查量表因其短小、灵活、易于操作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生活质量的研究之中,成为使用最广泛的生活质量研究工具之一。

一般认为,影响个人生活质量的因素包括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贾云等研究表明,即使客观状况相同.情绪越稳定,个性偏向外者,生活质量越高。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在不考虑客观状况的情况下,社区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低于健康居民,特别是一般健康状况的得分较低,说明慢性病不但对调查对象的生理影响巨大,而且对他们心理方面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因此,对社区慢性病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疏导、支持和认知疗法等干预措施,对提高他们的心理应激能力,控制情绪,稳定病情,促进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对本社区居民生活质量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年龄、婚姻状况、家庭经济状况、睡眠质量和患慢性病是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的最主要因素,但影响不同维度得分的因素相差很大。年龄是影响社区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们身体器官的功能逐渐衰退,身体抵抗力下降,慢性病患病率逐渐增高,生活质量逐渐降低。因此,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最大限度地减少居民慢性病的发生,对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婚姻状况对居民的生活质量产生显著影响,对丧偶、离异的居民(特别是老年居民)要提供更多的心理和社会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与社会沟通、融合,以提高生活质量。经济是人们生活的物质基础,家庭经济状况直接影响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家庭经济状况好的居民生活质量明显好于经济状况差的居民,与国内其他报道的结果一致。因此,要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就必须重视社会经济的发展问题,建立和完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和养老体系。

4 参考文献

[1]WH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HO quality of life assessment instrument[R]. Geneva,WHO, 1993.

[2]李凌江,张亚林,杨德森,等.社区人群生活质量研究-Ⅱ方法学及社区人群的总体生活质量[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5,9(4):186-190.

[3]Arnold SB, Birren JE, Fisher LM, et al. The concept and measurement of quality of life in the frail elderly [ M]. California: Academic Press lnc, 1991:50-74.

[4]pitzer WO, Dobaon Aj. Measuring the quality of life of cancer pa-tients: A concise QL - index for use by physicians[ J]. J Chron Dis,1981,34:585-597.

第7篇:目前经济状况范文

【关键词】 癫痫;生活质量;横断面研究

doi:10.3969/j.issn.1000-6729.2009.02.004

中图分类号: R742.省略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quality of life (QOL) inpatients with epilepsy in northern China.Methods:A total of 293out-patients with epilepsy were selocted with strict procedure of diagnosis by using continuous sampling method,and 131 healthywere adopted as a control group, and then the QOL in all subjects were evaluated with the Quality of Life in Epilepsy Inventory-89 (QOL -89, Chinese version). The contents of evaluation were involved in many aspects of quality of life and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quality of life.Results: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the total score and sub-scores of QOL (except for effects of medication and worry about seizure) for epilepsy patients decreased [e.g. health perceptions (64.9±22.2) vs. (91.8±7.2),P

【Key words】 epilepsy; quality of life; cross-sectional study

近几十年来,癫痫的治疗不仅以控制发作为目的,而同时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终点,为此,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评估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国外学者开始研究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活质量评估成为临床研究、判断药物或手术治疗效果的一个有效和重要的指标。生活质量内容逐渐采用量表量化的形式进行评定。近20年来,国外学者先后建立了适合儿童、青春期、成人等不同年龄和手术、非手术、抗癫痫药物疗效判断等不同需要的专门量表,采用量表的方法来判定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发现[1-7],癫痫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低于正常人群,且受发病年龄、病程、发作频率、教育、职业等多种因素影响。目前国内用来评定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专用量表少见。癫痫患者生活质量问卷-89英文版(Quality of Life in Epilepsy Inventory-89,QOLIE-89)由于内容全面,且信度和效度高而被广泛应用于评定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是目前癫痫的临床前瞻性研究中应用最多的专用量表[8]。国内研究表明,修订后的癫痫患者生活质量问卷-89中文版,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适合中国国情[9-10]。本研究采用修订的癫痫患者生活质量问卷-89中文版分析我国北方地区成年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探讨影响成年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今后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客观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均来自2005年6月至2006年8月在北京天坛医院癫痫中心连续性就诊的北方地区的癫痫患者,所有患者根据1981年和1989年国际抗癫痫联盟癫痫分类草案明确诊断[11-12]。入选标准:①受教育程度在初中或以上;②病程至少1年以上;③ 无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其他系统疾病;④性别不限;⑤来自黄河以北的北方地区;⑥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不具备一般阅读理解能力;②认知障碍(IQ

1.2 工具

癫痫患者生活质量问卷-89中文版(Quality of Life in Epilepsy Inventory-89,QOLIE-89) [9]。共包含17个方面 :(1)对健康的认识;(2)总体生活质量;(3)身体健康;(4)身体原因引起的角色限制;(5)情绪原因引起的角色限制;(6)疼痛;(7)工作/驾驶/社会活动;(8)精力/疲劳;(9)情绪健康;(10)注意力;(11)对健康不满意;(12)发作担忧;(13)记忆;(14)语言交流;(15)药物影响;(16)社会支持;(17)社会隔离。问卷的计分方法:首先将各条目粗分转换成0~100分, 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再将每方面所包含条目的转换分相加后除以条目数, 即得每个方面的总分。如果有一个条目没有填写, 则所除的条目数相应减少。每个方面的总分在0~100之间,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最后将17个方面的总分分别乘以权重后再相加即得生活质量总分。

1.3 统计方法

用Excel建库,SPSS12.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两个样本均数之间的比较采用t检查,多个样本均数之间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q 检验,生活质量相关因素采用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

2结果

2.1 癫痫患者的一般情况

治疗情况:293名患者中,有25例(8.5%)患者患病后一直未接受治疗,68例(23.2%)患者服用1种抗癫痫药物治疗,200例(68.3%)患者同时接受2种或2种以上的抗癫痫药物治疗。在接受治疗的268例患者中,62例(23.1%)患者接受规范治疗,206例患者存在诊疗不规范现象,即癫痫发作及癫痫综合征分类不明确,治疗方面存在选药错误(西药、中药、偏方/验方等)、自行换药、撤停药及药物剂量不足等。

癫痫发作类型:30例(10.24%)患者表现为1种发作形式,263例(89.78%)患者表现为两种及两种以上发作形式。最常见的发作形式为复杂部分性发作195(66.67%),伴有或不伴有继发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

癫痫和癫痫综合征:全面性癫痫7例(2.39%),均为特发性癫痫; 部分性癫痫286例(97.61%),其中颞叶癫痫76例(25.94%),包括隐源性30例,症状性46例;额叶癫痫27例(9.44%),包括隐源性12例,症状性15例;枕叶癫痫4例,均为症状性;顶叶癫痫3例,为症状性;不能定位的176例( 60.06%),其中隐源性82例,症状性94例。

病因:特发性或隐源性癫痫131例(44.71%),症状性癫痫162例(55.29%)。

2.2 癫痫组与对照组、美国癫痫样本、挪威癫痫样本生活质量问卷-89中文版评分比较

表2显示:成年癫痫人群生活质量总分及各因素得分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其中以药物影响及对发作的担忧得分最低,分别为(46.4±17.1)和(51.8±13.1)。采用多个样本均数间的两两比较q检验,将本研究的测量结果与美国原量表[8]和挪威修订版的测量结果[13]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中国成年癫痫人群在对健康的认识、身体功能、注意力和社会隔离4个方面得分与美国成年癫痫人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 癫痫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

婚姻对癫痫患者生活质量影响采用两个样本均数之间的比较t检验,结果显示,未婚患者生活质量总分高于已婚患者[(70.9±15.7)vs.(57.1±15.3),t=6.315,P

癫痫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单因素相关分析见表3。表3结果显示,生活质量总分与多种因素相关,其中与年龄、病程、发作严重程度、药物副作用、发作类型得分呈负相关,与受教育程度、经济状况发作频率得分呈正相关。

2.4 癫痫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以癫痫患者生活质量总分为因变量(Y),选取以上各变量中与因变量有显著意义的相关变量为自变量(X),作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进入回归方程的是发作年龄、发病年龄、发作严重程度、经济状况、教育程度(见表4)。

3讨论

近年来国外许多研究资料表明[1-7],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活质量的多个方面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而明显下降,其中包括疾病本身、抗癫痫药物、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等。本研究采用修订的癫痫患者生活质量问卷-89中文版对我国北方地区成年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定,与上述结果一致,说明我国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亦明显低于正常人群。同时与美国和挪威同类资料比较发现,我国北方地区成年癫痫人群总的生活质量低于美国和挪威的成年癫痫人群[8,13]。在对健康的认识、身体功能、注意力和社会隔离等四个方面与美国成年癫痫人群接近,而在痛疼、精力/疲劳、记忆和社会支持四个方面高于美国成年癫痫人群。生活质量的各方面与挪威成年癫痫人群比较发现仅痛疼高于挪威癫痫人群,其余各方面均低于挪威癫痫人群。本研究结果提示我国成年癫痫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降低,且低于发达国家的癫痫人群的生活质量。分析认为首先可能与癫痫人群的来源不同有关。我国癫痫患者发作严重程度较重,大部分癫痫患者的发作程度为重度,且一年以内均有发作,而美国和挪威的癫痫人群在1年内无发作者占多数。其次,由于国情不同,癫痫人群对生活质量各方面的理解不同可能亦是造成生活质量及多个方面有差异的原因之一。目前国内尚无此方面的资料进行比较研究,今后可通过评估国内不同地区癫痫人群或不同癫痫亚群生活质量来大规模探讨我国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与其他国家同类资料进行比较分析,进一步探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癫痫人群和癫痫亚群生活质量的差异,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可靠资料。

本研究发现几乎所有的癫痫患者不同程度地担心抗癫痫药物对自已身体和/或心理带来负面影响,担心再次发作、发作期受到伤害、发作造成自已的窘困或影响社交问题等。这一结果说明癫痫患者对有关癫痫的基础知识和抗癫痫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缺乏了解。同时本研究结果与国外同类资料对比分析发现,生活质量各个方面得分的排序与美国和挪威的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趋同性,均以药物副作用和发作的担忧降低最为明显。说明在普及科普知识、提高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方面,面临着共同的困难和问题。

本研究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发作频率、发作严重程度、受教育程度、职业、经济状况、服用抗癫痫药物数量、发作类型以及药物副作用等均可不同程度的影响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某些方面或/和总的生活质量。 抗癫痫药物控制痫性发作是提高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最主要的手段。但长期的服药以及药物本身的副作用可直接导致生活质量的恶化,有时药物带来的心理、行为和情绪等方面的负面影响甚至可能超过发作本身,给患者带来难以承受的痛苦[14-15]。本研究结果显示,有头晕、嗜睡、记忆力下降等神经毒性副作用的癫痫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低于无神经毒性副作用者,这一结果提示,选择抗癫痫药物不仅以控制发作为首选,且应尽量个体化,选择副作用小的药物,同时当出现神经毒性副作用时应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副作用小的药物。

国外文献报道,已婚癫痫患者生活质量高于未婚患者。本研究结果显示已婚癫痫患者生活质量低于未婚患者,与国外文献报道结果有差异。分析认为与我国的国情有关,目前我国癫痫患者为弱势群体,大部分处于无业或收入低下状况,且医疗保险制度不健全,已婚患者将会承担更大的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而未婚癫痫患者可以得到父母或亲戚的关照,家庭方面的负担相对较轻,这种情况下,已婚癫痫患者的总生活质量及生活质量的各个方面均明确低于未婚患者。这一结果提示,我国应该加强医疗保险制度,让更多的癫痫患者受益。

地区、受教育程度、职业、负性情绪、并发症、经济状况和家庭环境等对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亦有重要的影响。任晓琳等[16]采用QOLIE-31中文版(为QOLIE-89简版)对398例成年癫痫患者调查结果显示,学历、经济状况对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不同的影响。经济状况好者在发作担忧和药物副作用两个方面得分高于经济状况差者;不同学历对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个别方面有影响,学历越高,社会功能越好,而对总生活质量影响不明显。而本研究结果显示,经济状况和受教育程度是影响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经济状况对总生活质量及生活质量的各个方面均有明显的影响,经济收入越好,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不同教育程度的患者在发作担心和记忆两个方面无明显的差异,而在总生活质量及其他各个方面均有明显差异,受教育程度高者生活质量好。与国内报道有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与地区不同等因素有关,亦可能与问卷不同有关,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此外,本研究结果亦显示,接受规范化治疗及服用药物数量少的患者总的生活质量及生活质量的多个方面都好于治疗不规范及服用多种药物者。提示加强规范化治疗是提高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

总之,我国北方地区成年癫痫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年龄、病程、发作严重程度、经济状况、教育程度及婚姻是影响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独立的危险因素。患者的年龄越大、病程越长、发作严重程度越重,生活质量越差;而教育程度高、经济状况好是影响生活质量的保护因素。

参考文献

[1]Baker GA, Gagnon D, McNulty P.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izure frequency, seizure type and quality of life: Findings from three European countries[J]. Epilepsy Res,1998,30:231-240.

[2]Hirsch1 E, Schmitz B, Carre M. Epilepsy, antiepileptic drugs and cognition[J]. Acta Neurol Scand,2003,108 (Suppl 180): 23-32.

[3]Kramer U, Kipervasser S, Neufeld MY, et al. Is there any correlation between severity of epilepsy and cognitive abilities in patients with temporal lobe epilepsy[J]? Euro J Neurol,2006, 13: 130-134.

[4]Thompson PJ, Duncan JS .Cognitive Decline in Severe Intractable Epilepsy[J]. Epilepsia, 2005, 46(11):1780-1787 .

[5]Selai CE, Elstner K, Trimble MR. Quality of life pre and post epilepsy surgery[J]. Epilepsy Res,2000,38:67-74.

[6]Bazil CW. Effects of Antiepileptic Drugs on Sleep Structure[J]. CNS Drugs,2003,17 (10): 719-728.

[7]Johnson EK, Jones JE,Seidenberg M,et al. The relative impact of anxiety, depression and clinical seizure features on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epilepsy[J].Epilepsia,2004,45(5):544-550.

[8]Devinsky O, Vickrey BG, Cramer J, et al. Development of an instrument of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for people with epilepsy[J]. Epilepsia,1995,36: 1089-1104.

[9]赵永青,丁成云,王拥军,等.癫痫患者生活质量问卷-89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21:513-516.

[10]Zhao YQ, Ding CY, Wang YJ, et al.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a Chinese version of the Quality of Life in Epilepsy Inventory (QOLIE-89) [J]. Epilepsy Behav,2007,11:53-59.

[11]Commission on Classification and Terminology of the International League Against Epilepsy. Proposal for revised clinical and electroencephalographic classification of epileptic seizures[J].Epilepsia,1981,22:489-501.

[12]Commission on Classification and Terminology of the International League Against Epilepsy. Proposal for revised classification of epilepsies and epileptic syndromes[J]. Epilepsia,1989,30:389-399.

[13]Stavem K, Bjgrnaes F, Lossius MI.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a Norwegian Version of the Quality of Life in Epilepsy Inventory (QOLIE-89) [J]. Epilepsia,2000,41: 91-97.

[14]Hessen E,Lossius MI,Reinvang I,et al. Influence of major antiepileptic drugs on attention, reaction time, and speed of information processing: results from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withdrawal study of seizure-free epilepsy patients receiving monotherapy [J].Epilepsia,2006,47(12):2038-2045.

[15]Campos-Castello J. The neuropsychology of epilepsy: what factors are involved?[J] Rev Neurol,2006,43(Suppl 1):59-70.

第8篇:目前经济状况范文

宋奶奶家庭经济状况不太宽裕,见又要交钱,小声嘀咕着:“一天到晚打这个针交款,打那个针交钱,还有完没完?”

“是啊!我儿子出生后已经打过好多预防针了,什么卡介苗、乙肝……数都数不过来,还口服过小儿麻痹糖丸,怎么还要打流感疫苗?”小班刘强的爸爸说。

“通知上不是写着吗?愿意打就交钱,不打也行。”不知是谁,冒出这么一句。

“可是不打预防针,孩子生病怎么办?”又一个人插言道。

刘奶奶是退休教授,听大家议论纷纷,心里也在想:孙子出生后就严格按照规定免疫接种,现在还有必要接种其他疫苗吗?于是,招呼大家去保健室,向董医生咨询。

董医生热情地接待了大家,她说,为了避免儿童时期常见传染病流行,我国卫生防疫部门规定了几种在小儿出生后必须接种的疫苗,包括卡介苗、乙肝(乙型肝炎)、百白破(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和乙脑(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脑(流行性脑膜炎疫苗)、小儿麻痹(脊髓灰质炎)疫苗等。通过接种疫苗,使孩子体内产生免疫力,从而防止孩子得病。这些疫苗,一般按照当地传染病流行规律,确定接种儿童年龄和接种时间,有计划地进行,称为计划免疫。小黑板上通知的流感疫苗不在这些之内,叫计划外免疫接种。

“‘计划外’就是额外了。咱们完成‘计划’就行了,计划外的就免了吧。”刘强爸爸说。

董医生笑笑说:“‘计划外’不等于额外。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有新的疫苗研制成功。这些疫苗,可以减少许多儿童期传染性疾病发生,对孩子健康发育成长有好处。只是由于各种原因,它们目前没有列入计划免疫,由家长自己决定是否接种。”

“那我们根据什么进行选择呢?”刘奶奶问。

董医生说:“总的说来,可根据孩子体质、疫苗作用、传染病流行状况及家庭经济状况全面衡量决定。拿小黑板上写的流感疫苗来说吧,这是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各国政府使用的预防流感的新疫苗。流感病毒种类很多,而且每年都在变化,所配制的疫苗虽然不断随之改变,但总是跟不上病毒的变化速度。如果接种的疫苗不符合流行的病毒种类,机体便难以产生有效免疫力,当然也就很难起到保护作用。所以,孩子健康,家庭经济不太宽裕的,可以不接种。但对于6个月以上,患有哮喘、先天性心脏病、慢性肾炎、糖尿病等抵抗疾病能力差的孩子,一旦流感流行,容易患病并诱发旧病发作或加重,应考虑接种。”

原来是这么回事,经董医生这么一解释,马上就有人表示要接种,等会去交钱,也有人拿定主意不接种。接着,董医生又介绍了目前常用的几种计划外免疫疫苗。甲肝疫苗:接种后短期内对甲型肝炎有肯定的预防作用。2岁以上幼儿活动范围增加,与甲肝病人接触机会增多,有必要接种甲肝疫苗。但长期效果不清楚,故并非每个孩子都需接种。

腮腺炎疫苗:腮腺炎并发症较多,易并发脑炎、炎和卵巢炎,集体生活的儿童比较易感,没有患过腮腺炎的孩子应该接种。

风疹疫苗:孕妇感染风疹病毒,可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但儿童感染风疹病毒,往往临床症状轻,预后好,不会引起大的并发症,仍可以上幼儿园、上学校。因此,幼儿一般不需要注射。

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是厂商将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风疹病毒配制而成的混合疫苗,打1针可预防3种传染病。该疫苗可以增加机体免疫种类,减少孩子扣豺次数,但价格较贵,可根据经济状况给予接种。

水痘疫苗:水痘属于良性传染病。免疫功能健全的孩子,即使患了水痘,多无严重不良影响,故国家未将此种病列入传染病管理范围。如果孩子健康状况好,不一定接种。

第9篇:目前经济状况范文

青年人的日子过得怎么样?

1994年的经济生活充满着许多喧嚣和不安,特别是持续加重的通货膨胀压力,令相当部分公众的实际生活水平有所下降。国家公布的1994年城乡居民人均年收入依然呈增长趋势,但也承认,在一部分公众中,减收面在扩大。这一事实往往容易被平均数所掩盖。那么,青年对1994年实际生活水平的升降又是怎样一个判断呢?

我们的调查涉及到1994年与1993年的生活水平的比较。结果有7.05%的35岁以下青年认为“增长较快”;有63.29%的青年认为“基本持平”;“略有下降”者占20.31%;“下降较多”者占8.86%。这表明,在青年的主观认定中,大部分人1994年的生活水平处于稳中有降的状态。和前几年各阶层人士的收入增长较显著情况相比,显然由于通货膨胀的原因,收入增长被抵销的程度十分严重,青年也难逃此劫。

问题是,和中年、老年人相比,1994年青年的实际生活水平处在中等状态。调查表明,50岁以上人群的实际生活水平“增长较快”者占8.62%,超过青年1.5个百分点;“略有下降”者占19.53%;“下降较多”者占8.19%,均低于青年的比例。这一群人是1994年实际生活水平最高者,其状态佳于青年。但是,在36~49岁的中年人群那里,情况相当糟糕,1994年实际生活水平“增长较快”者仅占5.43%,低于青年;“略有下降”者占23.26%,“下降较多”者占9.46%,均高于青年比例。这一组调查数据,清楚地描述了目前青年的实际生活状况,透视出了在所有社会一年龄群体的经济地位序列结构中青年所处的地位。这种地位既是特定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也是青年主动参与社会经济生活的产物。因而,它不能不极大地影响到青年对日常生活乃至个人发展前景的预期和行为选择。我们的深入分析还揭示出,不同年龄段的青年在1994年实际生活水平的变化是极不相同的,其间的差距甚至超过青年与中年、老年之间的差距。在收入“增长较快”的青年中,25岁以下的青年占8.17%,26~35岁的青年仅占5.33%,而25岁以下青年与50岁以上老年在收入“增长较快”方面的差距是8.17%比8.62%,仅0.5个百分点,是青年内部差距的近六分之一。类似的差距还反映在收入“下降较多”方面,有7.60%的25岁以下青年认为实际生活水平“下降较多”,有如此境遇的36~49岁中年占9.46%,26~35岁的青年中有10.05%的人认为“下降较多”,甚于总体生活水平评价最低的中年人群体。这部分青年生活水平的下降固然可以归因于他们已经进入抚育幼子的人生阶段,家庭支出压力增大,但也就是这部分人理应是最能熟练应用专业技术知识,在职业生活中最具有竞争力。他们在1994年的生活境况至少表明了两种现实难点:

第一,这部分处在最需要经济支持之人生阶段的青年,因为各种原因,难以如愿;第二,这部分处在最有专业能力的人生阶段的青年,因为各种原因,或是难有发挥能力的机会,或是得不到相应的经济报偿。他们的生活水平状况,反映出我们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还有明显的结构性缺陷。综述起来,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目前青年的经济状况处在总体平稳略有下降阶段;(2)青年的基本经济地位在所有社会一年龄群体中居中;(3)以25岁为界,青年内部依经济状况出现比较明显的分化,25岁以下青年总体上正在成为所有社会一年龄群体中经济状况最好的一群,而25岁以上的青年总体上正在沦为所有社会一年龄群体中经济状况最差的一群。这种分化既反映出社会经济结构方面的某种缺陷,也极可能动摇长期以来我们对青年状况的一贯看法。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