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服装设计基本要素范文

服装设计基本要素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服装设计基本要素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服装设计基本要素

第1篇:服装设计基本要素范文

关键词:技师学校;服装设计教学;品牌设计思维能力

伴随着我国经济地飞速发展,较过去相比人们的生活水平也相应得到了提高,在吃穿住行各个方面均得到较大改善。群众在物质生物得到满足的基础上,又渴望精神生活得到满足,因此购买服装的目的已经不仅仅局限保暖,更多的是为了美观,而绝大部分消费者更青睐品牌服装。而品牌服装的设计少不了设计者的创新思维能力,唯有如此才能设计出迎合受众的品牌服b,因此在服装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品牌设计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品牌设计思维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积极转变学生的服装设计理念

对技师学校而言,教育目的是培养各类具有专业技能的新型人才,而开展服装教学的目的则是我我国的服装领域注入新鲜血液。服装设计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通过服装设计有助于准确把握消费者的需求,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人们的生活质量。服装设计本身属于一项艺术化活动,除了要讲究穿着舒适和保护身体,还应该具有装饰作用,换而言之即通过服装给人视觉享受。所以在服装设计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指导学生寻求传统设计理念和创新设计理念的契合点,正确处理好技术应用和技术展现,唯有如此才能逐步指导学生形成自身服装设计理念。其次,服装设计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积极向学生解读服装设计的本质内涵,从而帮助他们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计划。最后,技师学校在服装设计教学中,还应该鼓励学生树立创新思维,完善其设计理念,提高其设计修养,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踊跃参与各类服装设计比赛,争取通过实践来提高自身对品牌服饰的思维敏感度,帮助学生在服装设计中融合服装实用性、时尚性以及品牌性[1]。

二、培养学生品牌发散性思维

品牌设计能力的核心能力――发散思维,在发散思维驱使下,能够让学生站在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并寻求问题的答案。教师在注重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基础上,还应该肯定发散思维。理性思维作为艺术思维中一类特殊的模式,人类最初感知事务主要是借助感觉器官,然后再由该器官传递大脑皮层上,由此便产生五官感受,由此可见发散性思维集合了形象性、直观性、具体性特征。培养服装设计学生发散性思维,首先需要教师摒弃传统的定向思维模式,鼓励学生换位思考,创新设计[2]。例如:技师学校在服装设计教学中,教师便可以针对“主题设计”这一教学主题,重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具体培养过程如下:让学生在观看了唐代服饰美后进行联想。有的同学便联想到唐代服装造型华丽且开放,沙罗裙落落大方、刺绣精美,常常的披巾用于胸前装饰,可以学习并借鉴创造出品牌晚装造型;而有的同学则将唐代服装的飘逸华丽跟西方晚装的浪漫唯美以及高贵典雅完美地结合起来,实现了中西方文化、古典和现代元素的碰撞,从而激发学生的设计灵感。通过上述方式,能够引导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多维性思维,日积月累便有助于提高学生品牌发散性思维。

三、引导学生树立品牌意识,设计专属服装品牌

众所周知,服装的销售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服装的品牌,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品牌是某一特定群体、年龄阶段以及职业的标志,通过品牌服装不仅能够张扬个性,还能表达情感。因此在技师学校的服装设计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树立品牌意识,并适当地将自身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有机地融入到服装设计中,利用具有审美价值的元素创新服装设计,鼓励每一位学生拥有自身特有的服装设计风格。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怎样才能设计出吸引消费者眼球的服装已经成为各个服装设计师研究的重大课题,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树立品牌意识,可以让学生学习并借鉴全球一线品牌服装作品,学习这些作品的设计理念,去糟留精,再融合自身的思维能力,逐渐设计出自身专属性品牌服装。

四、按照品牌服装设计要点,合理制定教学任务

对服装设计而言,三大基本要素为色彩、款式以及质感,这三大要素均决定着品牌服装的品味高低。1件款式新颖、色彩适中且质感柔顺的品牌服装会让穿着的人放松身心,心情愉快,相反,假若1件服装款式陈旧、颜色搭配不佳品牌服装即便价格低廉依然无法得到消费者的青睐。因此,技师学校教师在服装设计教学中要提醒学生注意把握好服装设计的三大基本要素,要求学生必须保证服装颜色搭配合理、材质绵软、款式新颖,如此才能设计出一件完美的服装。例如:在服装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如何正确搭配色彩,让学生对各种颜色进行识别,掌握不同颜色的搭配技巧,并深入分析一些品牌服装的色彩打牌,总结出其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对其进行分析。在衣服质地方面,可以让学生借鉴中国画的笔墨技巧,争取通过不同的技巧把握不同物象的真实感[3]。

综上所述,技师学校在服装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品牌设计思维能力是一项长久性、持久性工程,并非一朝一夕便可实现的,这需要学校、教师以及学生三者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本文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认为培养学生的品牌设计思维能力首先要积极转变学生的服装设计理念;其次培养学生品牌发散性思维;然后引导学生树立品牌意识,设计专属服装品牌;最后要按照品牌服装设计要点,合理制定教学任务。希望能够不断的帮助学生正确设计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培养,为以后服装设计行业发展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王晓英.服装设计教学中如何提升对学生品牌设计思维能力培养[J].电子制作,2014,(05):96.

第2篇:服装设计基本要素范文

关键词:服装面料;再造艺术;设计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对服装的要求不断提升,单纯的从服装款式进行设计已不能满足人们对的个性化需求。于是,追求服装面料的创新,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生理、心理需求,显得大有潜力可挖。面料的变革与创新为服装设计的发展带来新的生命力,对于服装设计而言,款式变化受到服装功能性需求的控制,而材料上的再创造则正好丰富与拓展了服装设计思路,使服装更具新意。通过对面料的不断创新,在提高服装的服用性能的同时,又带给人们新的审美感受,面料再造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应从面料再造艺术的概念和设计原则着手,为艺术的应用提供支持。

1面料再造艺术概述

面料作为服装三要素之一,面料不仅可以诠释服装的风格和特性,而且直接影响着服装的颜色和造型的表达效果。所谓面料再造艺术,主要是指在面料原有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二次设计,旨在通过改变面料自身的协调性和艺术性,为服装设计增添新元素,提高服装设计的艺术价值[1]。它不能脱离服装设计去进行,因此,面料再造艺术又是在了解面料的性能和特点,并且保证其具有舒适性、功能性、安全性、美化性等特征的基础上,将服装设计的基本要素考虑在其中,结合多种工艺手段,强调服装的艺术性、美感和装饰内涵的一种设计艺术[2]。服装面料的再造艺术不仅改变了面料本身的特性,提升了面料本身的创造空间,而且能很好的展现设计师的创作理念,带来最好的视觉盛宴。

2面料再造的表现手法

面料再造的表现手法大致可归纳为加法、减法、变形法、综合法。

2.1加法

将相同的一种或多种材料运用排列、组合、叠加、堆积等添饰手段而形成立体的、和谐的、有层次的、有节奏的、富有创意的服装面料的再造手法[3]。

2.2减法

将原有面料经过抽、镂、剪、烧、烙、撕、磨、腐蚀等手段除去或破坏局部,使其达到一种特殊肌理效果的再造手法。

2.3变形法

将原来的面料经过抽褶、皱缩、捏缝、拧结、挤压等变形处理,使面料具有丰富变化的浮雕效果的再造手法。

2.4综合法

同时采用加法、减法、变形法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再造手法。

3面料再造艺术的设计原则

3.1功能性

功能性是服装面料再造艺术的重要的设计原则。面料再造艺术应以功能性为主要设计原则,充分体现服装设计对人们体感的影响,根据服装本身的实用功能、穿着对象、适应环境、款式风格等因素考虑其中,并在整个设计过程中都应以体现或强调服装的功能性为设计原则[4]。

3.2艺术性

面料再造设计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其能给人很好的精神享受和无尽的想象空间,令人在气质上得到很好的提升,视觉上也更和谐。艺术性是面料设计最为本质和灵魂的原则,只有将艺术性贯穿到面料设计中,才能使服装更具精神内涵,传递更为深刻的思想价值[5]。3.3协调性服装面料不仅是服装造型的物质基础,也是造型艺术重要的表现形式。但若两者配合不当,那么看上去就无主次和个性而言,无法达到在形式和风格上的统一[6]。因此,面料再造艺术应结合面料和整体风格特点相统一,使服装达到最好的表现效果。

4面料再造艺术的发展前景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人们对衣着的要求也越来越强调独特性、优越性和重要性。从一定意义上来讲这些审美心理和消费观念无疑影响着服装设计师的设计方向,使设计师开始把设计关注的重点放在了服装面料再造中,通过材料与整体工艺的完美结合来体现设计的理念和创作灵感。那些服装设计大师的作品充分的说明了探寻发现和巧妙运用独特材料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力。对面料的适时改变为服装设计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在这潮流瞬息万变的时代,设计师要想脱颖而出,在其他设计因素相同的情况下那么面料的再设计就形成了新的突破。更需要结合面料本身的质感和材质等方面来进行艺术创作,因此在现代服装设计中面料再造就显得尤为重要,也会是未来服装设计的变化趋势。

5结语

本文通过对面料再造艺术的概述、面料再造的表现手法、面料再造艺术的设计原则和发展前景进行了介绍,充分的体现出面料再造艺术是设计领域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要想达到理想的设计效果,同时又保留适宜的面料特性,设计师们应勇于创新实践突破传统,把面料再造艺术推向一个更广阔的天空。

作者:张宇 杜兴研 单位:大连工业大学服装学院

参考文献:

[1]雷兴武.服装设计中面料再造艺术的运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17):54.

[2]吴晓菁,温金.服装设计中面料再造艺术的运用[J].纺织科技进展,2007,1:84.

[3]邓玉萍.服装设计中的面料再造[M].南京市:广西美术出版社,2006:8.

[4]龚建培.现代服装面料的开发与设计[M].成都: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4.

第3篇:服装设计基本要素范文

论文摘要:随在现代服装设计中,流行色的应用极为重要,新潮款式和流行色彩的结合日益密切。因此,设计师仔细分析研究流行色的特点及其周期规律,并在设计中加以运用,及时推出符合人们审美需求的新型服装产品,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并成为市场的占领者。

一、色彩与服装设计

服装设计是诸多应用艺术之一,是设计要素、服用材料、服用功能的统一体,是创造服装的思维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设计师必须考虑到周围的现实状况——市场的定位、加工的手段、面料的色彩肌理、流行趋势等各方面元素。它是体现科学与美学、技术与艺术的统一体。服装设计的主要任务常表现为对形式(款式、色彩、材料)的构建和创造,其研究和设计对象既包含了设计的主体——人、设计的对象——服装、也包括服装品牌与流行、设计师自身风格等设计思想和设计语言的表达。服装设计的要素是由造型设计和色彩设计两大部分构成,造型与色彩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服装最显著的外观特征,而色彩是服装外观最引人注意的因素。

二、服装设计中色彩的合理运用

服装设计中流行色应用的关键在于把握主色调。所谓主色调,即是占统治地位的色彩倾向。这里有以色相为区分对象的不同主色调,也有以人们的白理感受为依据而形成的各种深浅不同、对比不同的主色调。同时还要考虑到人们有各自的个性与爱好,为满足多种穿着层次的消费需要,就要采用与之相适应的多种设计应用形式,具体地说有如下几种方法及形式。

1.单色的选择和应用

流行色谱中的每位色均可单独使用,以此构成服装色调,无论是冬装、夏装、男装、女装,都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2.单色分离层次的组合和应用

这是一种同种色构成法。这种在色相保持不变的前提下所组合构成的服装色彩最能取得协调效果,但一定要密切注意明度的级差层次给服装带来的艺术效果。明度级差大的则对比强,明度级差小则对比弱。

3.同色组各色的组合和应用

这是一种邻近色构成法,也是最能把握流行主色调的配色方法。在同色组内,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颜色灵活组合,可以构成既统一协调又丰富多变的色彩效果。除各色相配合外,还可以进一步变化各色相的明度关系,使两个以上的色与其变化出来的不同明度色的配合显得更加丰富多彩!

4.各组色彩的穿插组合与应用

这是一种多色构成法。全部流行色彩组合,是一种最为普遍、也容易见效果的方法,各色组色彩的穿插是多色的对比统一,因而统一调和就成为我们考虑的主要内容。一般来说,采用以一种色为主调,其他各组合色有选择的穿插应用,这是变化最丰富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既可以有中差色的对比,又能出现对比色对比和补色对比,但各色间的面积比及形象的视觉中心位置要妥善安排。

5.流行色与常用色的组合和应用

这也是服装色彩设计中最常用的组合手法。有时上衣为流行色,下衣为常用色,或者反之,有时是外衣为流行色,内衣为常用色,或者反之等。

一这种设计方法,可以引起更多的消费者的共鸣,这样既能体现一定的流行感,又能为相对保守的人们所接受,从而使流行色的穿着范围得以扩展。

6.流行色与点缀色的组合和应用

在服装色彩设计中,任何一组流行色的应用都不排除点缀色的加入,因为,点缀色不仅不会影响大的服装转色调变化,而且还会起活跃气氛,增加层次和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点缀色其面积虽属少量,但它能对流行色产生对比、补充的作用,从而使服装流行色更加醒目、清晰。点缀色可以是色卡上的,也包括流行色谱以外的任何色彩,这可以根据各地不同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三、结束语

如今,人们在着装时不只是要表现一种视觉效果,还要表现一种生活态度、一种观念和情绪。因此作为流行时尚的诠释者,优秀的服装设计师,应该具备广博的艺术修养,善于从姊妹艺术中汲取养分,更擅长于在服装设计中灵活运用色彩,使其与款式、材质巧妙结合,共同塑造一种全新的服饰格调,在达到最佳视觉效果的同时并赋予服装新的文化内涵,从而在第一时间有效的占领市场。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现代人需要更具文化内涵的服饰来满足他们不同的精神文化需要,服装是一种物质产品,也是一种精神文化产品。作为设计师,培养多方面的艺术文化修养,将流行色与服装设计艺术巧妙的结合,才能发挥服装独特的功能性和精神文化性。

参考文献:

[1]赵雪玉.浅析服装设计的基本要素与原则[J].中国科技信息.2005

[2]孔祥梅,斯日古楞.流行色在服装上的应用[J].东北电力学院学报.2005

第4篇:服装设计基本要素范文

【关键词】 传统文化;教学改革;服装设计

在整个20世纪以及至今的近100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着世界服装的发展。服装设计大师伊夫・圣・洛朗说过:“我们西方艺术受中国之思想可谓多矣,那影响是多方面的而且是显而易见的,没有中国,我们的艺术绝不会达到今日之境地。”

一、民族性已经成为服装设计的精神和灵魂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浪潮中,国际间服装产业的竞争,加快了我国服装业的发展及演变。国外的众多的设计大师吸收和借鉴中国传统服饰文化而产生的优秀作品,引发我们深刻思考。服装设计教育必须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得以传承和创新,在理解的基础上取其“形”、延其“意”传其“神”,使民族的文化精神融入现代服装设计主流。

二、在继承中发展中华文化

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在服装设计中给予了我们很多的启示。在如今全球化风潮扑面而来时,创造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服装,应该是在世界性、时代性这个前提下,立足于中国风格,即“世界之精神,中国之本质”。中西服装文化观念虽然存在差异,但二者并不是格格不入,相反进行一定的吸收和借鉴能够增强服装的生命力和时代感。

“只有最民族的,才会成为最全世界的”。世界正在成为一个不断融合的大家庭,通过各种现代化的信息工具,差异越来越小,人们越来越近。而我们的服装行业仍是一个“超大的加工厂”,没有创新,只有模仿。因此,作为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体会和感受中华民族艺术的巨大魅力。本民族的文化是我们自身发展的基础,也是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区别于其他民族,被其他民族认可的标志。

三、教学改革思路

民族服饰文化继承需服装教育注重传统文化的教学。服装是一个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的综合体,体现着人的价值观、伦理观、审美观、民族风貌和时代精神,浓缩了人类发展史和文明史,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我国的传统文化往往被忽视, 导致学生的设计作品沦为无根之木,无水之源,失去设计的魅力。服装设计教学应体现出本民族的独特性、哲学思想及人文精神,通过科学的设计方法,在服装设计教学中对传统文化的延承与创新,建立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服装设计教学体系成为服装设计教育改革的必经之路。

建立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服装设计教学体系,主要思路体现在下面四个方面: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改革、人才培养目标改革。

1、课程体系改革:将本土传统文化知识融入服装设计课程体系之中,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拓宽和增强学生服装设计的创意能力,。

2、教学模式改革:建立校内实训管理平台,开设校园服装品牌店,成立或成立虚拟传统服装高级定制公司,用企业管理模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团队协作的能力也可以得到提高。这非常有利于学生踏入社会之后更快地进入工作状态。

3、师资队伍建设改革: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过程中起着根本性的主导作用, 而一个优秀的教学团队则是服装设计专业发展的根本保证。这个教学团队必须有“双师”型教师和服装企业一线工作人员,一线工作人员包括服装设计师、服装制版师、服装车版师等。

4、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传统文化的传承必须要创新的传承,这就要求服装专业设计培养创新型人才。服装设计专业培养的创新型人才需要具备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下图为教学改革思路示意图:

我国的本土传统文化的创新性传承在服装设计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服装设计教学应立足于民族文化,体现出本民族的独特性。只有如此,才能在未来的国际格局中,与世界各国之间实现平等的资源和成果的交流、共享、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王维英.高校服装专业教育基本要素融合探析.纺织教育,2007

[2]阿尔巴赫(美),陈舜芬,21世纪美国高等教育―社会、政治、经济的挑战[M ]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3]寻胜兰.源与流: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M] .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 2007

[4]程艺.加快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增强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J].中国高等教育,2007

[5]杨源.来自田野的报告 民族田野调查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中国博物馆, 2006

[6]胡梅芳.民族服饰要素与创意[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第5篇:服装设计基本要素范文

关键词 优秀服装设计师 素质

中图分类号:J03 文献标识码:A

Concerning the Necessary Quality of Excellent Fashion Designer

TAN Yike(Engineering School,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81)

AbstractThis research mainly discusses the 7 qualifications for an excellent fashion designer, which includes imagination ,drawing skills and so on.

Key wordsexcellent fashion designer; qualification

在新的时代下,特别是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优秀的服装设计师标准比过去更高了。要想在服装领域有所作为,就必须具备以下素质。

1 扎实的素描绘画功底

素描是造型艺术领域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造型素描基础训练之一。它的作用及目的是通过系统的训练使学生掌握一整套的针对物体的观察与结构剖析。其实,素描绘画是服装设计师最基本的能力。虽然在很早以前少数西方服装设计师的绘画功底不算精湛,但他们在后来的实践工作中得到了提高。所以,我们要注重绘画能力的练习。

2 创新与想象能力

想象力是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因此,想象一般是在掌握一定的知识面的基础上完成的。 想象力是在你头脑中创造一个念头或思想画面的能力。或为了艺术的或知识的创造的目的,而形成有意识的观念或心理意象的能力。创新与想象能力是成为一名优秀的服装设计师重要的条件之一。首先要积累丰富的知识和生存经验;其次要保持和发展自己的好奇心;再次,应善于捕捉创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思维的产物,进行思维加工,使之变成有价值的成果。服装设计的构思是一种十分活跃的思维活动,构思通常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思想酝酿而逐渐形成,也可能由某一方面的触发激起灵感而突然产生。自然界的花草虫鱼、高山流水、历史古迹、文艺领域的绘画雕塑,舞蹈音乐以及民族风情等社会生活中的一切都可给设计者以无穷的灵感来源。新的材质不断涌现,不断丰富着设计师的表现风格。大千世界为服装设计构思提供了无限宽广的素材,设计师可以从过去、现在到将来的各个方面挖掘题材。在构思过程中设计者可通过勾勒服装草图借以表达思维过程,通过修改补充,

在考虑较成熟后,再绘制出详细的服装设计图。

3 对款式、色彩和面料的掌握

服装的款式、色彩和面料是服装设计的三大基本要素。 服装的款式是服装的外部轮廓造型和部件细节造型,是设计变化的基础。外部轮廓造型由服装的长度和纬度构成,包括腰线、衣裙长度、肩部宽窄、下摆松度等要素。最常见的轮廓造型有“A”型、“X”型、T型、H型、O型等。服装的外部轮廓造型形成了服装的线条,并直接决定了款式的流行与否。部件细节的造型是指领型、袖型、口袋、裁剪结构甚至衣褶、拉练、扣子的设计。 服装的色彩变化是设计中最醒目的部分。服装的色彩最容易表达设计情怀,同时易于被消费者接受。火热的红、爽朗的黄、沉静的蓝、圣洁的摆、平实的灰、坚硬的黑,服装的每一种色彩都有着丰富的情感表征,给人以丰富的内涵联想。除此之外,色彩还有轻重、强弱、冷暖和软硬之感等,当然,色彩还可以让我们在味觉和嗅觉上浮想联翩。 熟练掌握和运用服装面料特质是以未成熟的设计师所应具备的重要条件,设计师首先要体会面料的厚薄、软硬、光滑粗涩、立体平滑之间的差异,通过面料不同的悬垂感、光泽感、清透感、厚重感和不同的弹力、垂感等,来悉心体会其间风格和品牌的迥异,并在设计中加以灵活运用。不同质地、肌理的面料完美搭配,更能显现设计师的艺术功底和品位。服装款式上的各种造型并不仅仅表现在设计图纸上,而是用各种不同的面料和裁剪技术共同达成的,熟练地掌握和运用面料设计才会得心应手。 服装的款式、色彩和面料这三部分缺一不可,是设计师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对款式、色彩、面料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也一定程度能反映出一个设计师的审美情趣、品位和艺术功底。

4 对结构设计、裁剪和缝制的理解

对结构设计、裁剪技术的学习,也是服装设计师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结构设计是款式设计的一部分,服装的各种造型其实就是通过裁剪和尺寸本身的变化来完成的。如果不懂面料、结构和裁剪,设计只能是“纸上谈兵”。不要以为在公司里结构设计、裁剪是打版师傅的事情,只会画图、不懂打版的设计师肯定不是一个完美、成熟的设计师。不懂纸样和结构变化,设计就会不合理、不成熟,甚至无法实现。 学校里的学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由于自己还不会打版,参加大赛的服装只能请师傅打版,但自己画的是一种效果,做出(下转第252页)(上接第240页)来完全走了型,没有达到想要的效果。由此可见,打板本身直接决定了服装的造型和整体效果。

5 对服装设计理论及历史的了解

服装设计的初级阶段是对一些基础技法和技能的掌握,而成功的服装设计师更重要的是应具备设计的头脑和敏锐的创作思维。只掌握基础技能、能画漂亮的效果图是远远不够的,现在的艺术院校服装设计专业都开设有服饰理论课程,学生通过这些课程可以了解中外艺术史、设计史、服装史和服饰美学等理论知识,同时还能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宽设计思路,启发他们的设计灵感。 特别是学习中外服装发展史,其源远流长的服饰演变能为我们提供诸多的设计灵感,古埃及风格、古希腊风格、哥特风格、巴洛克、洛可可风格这些在现代服装大师的作品中随处可见。只有了解中西服装发展的历史,理解现代服饰的演变,才能在设计史立足于现代并预测未来。了解中西服装发展史的变化,也会使你更深地体会中西服饰的差异,使自己明白身为东方的服装设计师应该如何面对西方服饰、如何在设计中体现民族风格、如何在世界服饰舞台中赢得一席之地。

6 电脑运用能力

随着电脑技术在设计领域的不断渗透,无论在设计思维和创作的过程中,电脑已经成为服装设计师手中最有效、最快捷的设计工具,特别是在一些较正规的服装企业中对服装设计CAD、服装设计CAM等设计、打版、推版软件的运用十分普及,绣花纹样、印花纹样等也是靠计算机来完成。 服装设计师要能熟练地运用PHOTOSHOP、COREDRAW和PAINTER等绘图软件,他们可以方便地编辑、修改和绘制你的图形,拓宽你的设计表现方式、加快设计速度。特别是PAINTER,其庞大的绘图工具箱、种类繁多的画笔、极具感染力的着色效果和滤色效果可以使你的计算机设计作品魅力非凡、效果更加逼真。看看这张图你能看出是电脑绘制的吗?计算机作为一种先进、现代的绘图工具,有其丰富的表现力和非凡的潜力,掌握和运用计算机的绘图软件在服装设计和面料、图案设计中,不仅是日常设计工作中的需要,你还可以体会到做一名“现代设计师”的滋味和乐趣。

7 观察力和敬业精神

作为一名服装设计师,对服装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在服装设计教育中,过多地强调基础技能和技法训练,学生往往市场意识淡薄,缺乏明晰的思路、敏锐的观察力以及整体的思维能力,毕业后经常不能很快适应设计师的工作。怎样去主持一个品牌设计,要靠设计师较强的综合能力和对服装敏锐的观察力,这不仅需要技术上的创意,还需要用理性的思维,去分析市场,找准定位,有计划地操作、有目的地推广品牌。所以,如何做出你的品牌风格,使目标消费者穿得时尚;如何吸引你的顾客,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品牌的品味,增加设计含量,获得更大附加值,创造品牌效应,是服装设计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与技能。 从事服装设计行业还需要有敬业精神,不仅仅把它当成一个谋生的饭碗,更应看作一种事业来追求和热爱它。“热爱”这个词其实一点都不过分,只有你全身心地投入,努力地去付出,才能最终获得丰厚的回报。

参考文献

第6篇:服装设计基本要素范文

关键词:服装;非对称;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4-0147-02

1 中国古代服饰中非对称设计手法的起源与发展

在中国历史中,自从奴隶主阶级把服饰作为“礼”的内容,服装的装饰功能被当作“分贵贱、别等威”的工具有了新的含义。服饰便开始从款式、图案到做工,不断推陈出新,极尽华丽之能,非对称式设计在服装的制作中也应运而生。

黄帝垂衣裳而治天下,经历了周朝代的改良规范,到了汉朝已全面的完善普及。在汉代服饰中,交领右衽无疑是它最明显的特征。交领右衽这一服装外观形态,正是非对称形态的突出体现,可以说这是非对称式服装的经典鼻祖。

汉服的基本款式大约九类,在基本款式中又因服装的各个部位不同变化演绎出近百种款式,但它的基本特征仍然是不对称式的外观――交领右衽。湖南长沙马王堆1号西汉墓出土的素纱蝉衣,便真实的再现了这种非对称式的右衽服装,而西汉酱红色印彩直裾深衣,则更加形象的表现了这种非对称式服装的外形轮廓与形制,它除了交领右衽的不对称式外观,在腰带以下的曲裾形式更是形象的传达了不对称式的服装外形。在我国政治、经济高度发展,文化艺术繁荣昌盛的唐代,交领右衽这种非对称式服装外观被兴起的圆领衫压住了风头,而交领右衽在外观形制上也发生了改变,如经过改良的交领大袖袍、翻领袍和云肩式大翻领右衽袍等。

宋代服饰崇尚简朴,重视沿袭传统,非对称式的交领右衽又回到大众的主流视线中。在各种常服中,男子的右衽广袖袍、直裰、女子穿着的左衽衫、右衽衫等都鲜明的体现了传统的非对称式美。

清朝服饰对近世纪的中国服饰影响较大,特别是女旗袍对现代中国女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清代,服装外形中最突出的是各色领子的设计与搭配,特别是在女装款式中:如斜襟、大襟、琵琶襟坎肩、大镶边左衽女马褂等各种款式的旗袍都展现了非对称理念不可抵挡的魅力。旗袍到了民国时期已经成为当时妇女的时装,进入30年代后造型日趋完美成熟,堪称一绝。直至今日旗袍中经典不变的非对称立领大襟形象,甚至成为了中国女性传统服装的代名词。

2 非对称式服装设计元素综合运用原则

均衡又称平衡,在造型方面是指画面上的形形所形成的重量感,经过相互协调所形成的禁止、安定现象。在服装设计中通过视觉观察的线条、形状、大小、方向、颜色等因素呈现出对称平衡与不对称平衡两种视觉效果,因为人体是对称的,所以服装设计也以对称居多,但非对称服装更容易去表现设计师的能力和服装的外观效果及创意。

2.1 从款式不对称中寻找平衡

不对称应用于服饰设计之中主要表现在款式造型上,讲造型就是讲比例、平衡、统一、对称、节奏等等美的法则,非对称打破了平衡的状态从一种新的角度诠释了美的法则,服装款式的不对称方法有结构分割法和混搭法。分割法可以用于全身,进行有比例的分割或者在几个基本要素如领、袖、门襟、摆处加以变化,领口斜挖、摆线斜裁成不规则形,偏襟、琵琶襟都是结构分割的一种。混搭法则是将不同的设计要素相对和谐的组合在一起,在非对称中达到相对协调,但是又能明显的表现出非对称的特点,在视觉平衡的界限外展现它的魅力。

2.2 从色彩不对称中寻找平衡

色彩是服装设计的基本要素之一,色彩不对称主要体现在其物理量的不均等。在一般情况下不论色彩在服装上的面积、位置怎样不均等,但是它在视觉效果上必须是平衡的,不平衡的色彩会把服装的美破坏殆尽,因此不对称的色彩设计多用于对称的服装中,并使用互补、对比、调和等手段使色彩在整体上统一。一般来说,在一件服装中的某部分有超出30%的异色,是非常显眼的,这就需要其它地方的相互协调补充,起到呼应作用,让服装在色彩让突出但又不过分夸张,整体上达到了一种微妙的平衡。

2.3从面料不对称中寻找平衡

面料在不对称设计中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通过对局部面料的扎染,褶皱等处理使服装呈现出不同的效果,使用不同花形的面料混搭,突出材质的对比等几种方法,多是在某一主打面料中添加部分与其风格背道而驰的面料,产生独特的艺术效果,使人们的目光焦点于这个不同的部分,从而使服装整体产生亮点。这种方法多用于款式简单的服装中,让迥异的各种要素组合在一起形成明显的对比和差异感,再通过相互关联、呼应达到整体关系的协调,使相互之间的对立从属于有秩序的关系之中,从而形成统一。

3 非对称设计手法在服装中的应用

3.1 日常服装款式外形中的应用

非对称设计手法应用于服装之中,主要表现在款式造型、色彩、和面料上。在平淡的日常女装中,每一件服装都应该有一个突出的吸引点,这个点应该是服装整体中最醒目的部分,它的面积不必大,但却应具有画龙点睛的功效。

从款式外形上看,中国古典非对称式服装如交领右衽、曲裾、斜襟、琵琶襟等明显带有中国特色的外形就极具吸引人注意力的优势。我们可以经过重新设计,取其精华、摒弃糟粕,发掘原创之美。以特有的中式的大襟或斜襟褂子为例,这种服装在清代和民国时期是妇女最常穿着的服装之一,在中国的一些偏远农村地区依旧有中老年妇女穿着。这种服装在当今都市已濒临绝迹。由于过于肥大的外形,复杂的盘扣和不方便的穿脱性,已经不再适应生活在忙碌的都市中的现代女性,因此在保持其原有特色的前提下使服装年轻化、方便化、时尚化是一大设计方向。我个人认为,可以在服装的外轮廓、穿脱形式、面料和装饰上进行再设计,如老式的大襟褂子,我们可以放弃原有的宽大外形,通过西式剪裁和省道的设计,适度的强调胸、臀和腰线,以造型的自然简约风格格调体现女性的曲线美,在富有特色但穿脱困难的斜襟上,可以保留斜襟优雅的曲线造型和复杂华丽的盘扣,改革它的穿脱功能,在腰侧使用隐形拉链代替纽扣,这样既能保留服装原有的外观特色和视觉效果,又能使服装穿脱方便,一举两得。此外,也可以适当的加长或减短服装的长度、门襟的大小,使服装跟随着时尚的潮流。带有中国特色的门襟可以成为时装设计中重要元素,大而长的S形门襟可以用于礼服和连衣裙中,小而巧的门襟可以运用于外套和衬衫中,从高到低,从正到偏,从S形到半圆形,中式门襟的艺术值得我们更过的挖掘和创造。

3.2 日常服装中门襟的应用

相较于复杂的门襟改良设计,交领右衽非对称式形式能更容易的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交领在女装中出现的较多,无论是小V形交领,还是大V形的交领都能很好的运用到上衣中,倾斜于某一边的带有滚边设计可以应用于服装的领口、袖口、下摆处,配以精美的图案,简单的变化就使服装富有民族格调,透露出精致优雅来。如果是外形简单的衬衫或外套,那么将其下摆镶以细边,可以改变服装原有的感觉,让服装变得活泼、动感起来。而在裙装的设计中,直裾和曲裾可以单层的应用于裙子的下摆中,也可以多层次性运用,镶边也可以根据服装的特色随意的改变,或宽或窄、图案或复杂华丽或古朴雅致,让服装在细节上个性化、趣味化,产生新卖点,让追求个性的现代化女性也爱不释手,让古典的中非对称式服饰再次赋予激情与活力。

结论

非对称设计手法是众多艺术设计手法中的一种,它有着悠久的历史,被广泛的应用于服装设计中,现代的审美意识与快速的生活节奏决定了中式服装必须具有时代感和个性色彩,在此情形之下,我认为将经典的古代非对称式设计点通过款式的改进,制作手法的改变、面料的选用,使服装符合现代女性的审美关和穿着要求,使服装既不失中式服装经典典雅之美,又能凝聚现代的热烈、开放之韵,成为现代女性的衣橱必备品,再次展示它独特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沈丛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第一版 香港:商务书馆香港分馆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

[2]吴卫刚.服装美学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

第7篇:服装设计基本要素范文

用帕帕奈克“为真实的世界设计”的思想来指导我们的服装设计,就要求设计者在工作的过程中综合考虑多方因素,仔细推敲设计的尺度,最大限度做到适度设计。然而,放眼当前的服装市场,一边是服装款式快速的推陈出新,一边是消费者选购服装时的无所适从;一边是堆积如山的服装库存,一边是贫困地区孩子的衣不遮体;一边是质量低劣地摊货的无人问津,一边是奢侈品抢购的趋之若鹜。类似这种奇怪的现象在服装圈里还有很多。从表面上看,这些现象似乎相互矛盾,并给我们带来困惑。深入分析却也不难发现,之所以出现如此怪相,归根结底,是脱离“真实世界”的设计不足和过度设计所造成的服装设计严重“失度”。服装设计在满足少部分人“欲求”的时候脱离了多数人对服装的真实“需求”,忽视了其应当面向的“真实世界”的实际情况。

1.1服装设计的不足

服装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在此无须赘述。当我们的身体受到所穿的服装伤害、当我们还在为每天穿什么苦恼时,问题的焦点就集中在服装设计的不足上来。服装中的设计不足虽然表现形式多样,带来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归结起来可以分为服装产品本身的设计缺陷导致的功能不足和产品满足的对象不足两大类型。由于服装产品本身的设计缺陷导致功能不足的案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打开百度搜索引擎,输入“童装甲醛超标”,有63万条相关搜索结果,如果直接输入“服装甲醛超标”,相关搜索结果则高达176万条。2013年2月,上海市质监局对学生服产品进行质量检查,有6批次产品存在质量问题,上海欧霞时装有限公司生产的摇粒绒冬装甚至还被检出具有致癌威胁,“毒校服事件”也一度被炒得沸沸扬扬。类似这种服装产品安全事件在众多国际知名品牌中也时有发生。据《人民网》财经版2012年11月21日报道,国际环保机构“绿色和平国际”2012年从全球29个国家和地区采购了141件不同国家生产的各个款式的服装样品进行检测。知名品牌Armani、CalvinKlein、凡客诚品、Vero-moda、Zara等都在被检测之列。检测结果显示,有4件样品中被检测出高浓度的有毒有害物质——邻苯二甲酸酯,2件样品中被检测出致癌芳香胺,89件样品中被检测出环境激素NPE,另外,大多数样品上都被检测出了多种不同种类的、具有潜在危害的工业化学品。相对于有毒有害物质造成的产品缺陷,服装色彩、款式及版型等方面的设计缺陷导致的功能不足更是司空见惯。例如,很多公司都要求员工在上班期间必须穿工作服,为了应对穿着工作服时的各种不适,很多人都会选择随身带一套衣服,下班之后立刻换掉工作服。多数工作服单调的色彩、呆板的款式及令人备受束缚的版型是造成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安全和舒适是服装应当具备的最基本功能。部分功能不足的服装已经或即将对人体造成伤害,部分则成为滞销品造成资源的浪费,还有一部分被销毁,在造成资源浪费的同时还导致了环境的污染。舒适和安全是进行服装设计时应当考虑的基本要素,也是我们穿着服装时的基本“需求”。正是在商业利益挟持和经验不足双重作用下的、脱离“真实世界”的蹩脚设计催生了这些功能不足的服装产品。“赚女人跟小孩的钱最容易。”据说这句话最早出自聪明的犹太人之口。就是这样一句话,被很多的商家,特别是从事服装经营的商家奉为圭臬。也因此,女装和童装市场成了服装行业最为活跃的两大市场。当商家把大量的注意力集中在有消费能力的年轻女性和有经济实力的父母身上时,还有很多对服装有着各种需求的群体却被我们无情地忽略了。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多数人都已远离了节衣缩食的处境,然而,在全球范围内的一些欠发达地区还有一个相当大的群体依然过着衣不遮体的生活。他们所穿的衣服只能靠公益组织和爱心人士的捐助。优质廉价、满足基本穿着需求的服装就是这部分人对服装的“真实需求”。有多少服装是适合他们的?又有多少设计师在为这样一个群体服务呢?由于笔者本人也从事服装设计相关工作,在日常工作中也经常会接到一些人关于服装方面的求助。大部分的求助都有一个共同点:这些人的体型已经脱离正常人体的尺寸,很难在市场上买到合适的服装。其实,他们中的很多人对服装的要求非常简单,只要穿着合体舒服就行。他们已经放弃了对服装审美的要求。然而,就是这样最基本的需求有时却成为一种奢望。随着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老年人服装的需求呈日趋增长的态势。令人遗憾的是,由于老年人服装的利润相对较低,我们在满大街的服装店里很难找到专门针对老年人设计制作的服装。

1.2服装设计的过度

相对于上文所述的设计不足,过度设计是服装设计“失度”更为明显的表现形式。笔者以为,当前服装中的过度设计大致可以归为两大类:“有计划废止”导致的过度设计和为满足消费者“欲求”进行的过度设计。衣橱里各式各样“过时的”服装该如何处理呢?很多人可能都遇到这样的难题。直接把这些“过时的”旧衣服当垃圾扔掉无疑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近年来,废旧衣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已经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据《中国新闻网》2013年4月19的报道,广州海关4月以来连续查获2宗走私进口“洋垃圾”旧衣服案件,共查扣旧衣服230吨。另据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报道,广东汕尾市碣石镇有上千家经营“洋垃圾衣服”的店面。这些未经消毒,甚至没有清洗过的废旧服装一旦流向市场势必会给人们健康带来极大危害。然而,所有这些报道也只是暴露了废旧衣物危害性的冰山一角。服装行业的“有计划废止”是这类现象的罪魁祸首。“有计划废止制”或者叫“样式废止制”最早起源于美国汽车工业,其定义是:逐步灌输给消费者希望占有一些更新、更好、更快速的物品而不是必需品的观念[2]。如今,这种“有计划废止制”几乎盛行于所有行业,在服装行业,称之为“样式废止制”似乎更为贴切。每年两度的服装流行趋势在为我们定义“时尚”的同时也无形中成了“样式废止制”最有力的推手。大量的服装设计师为了能追上所谓时尚的脚步,不遗余力地变换着花样进行设计。这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当属以ZARA为代表的一大批“快时尚”服装品牌。据ZARA官方网站介绍,该品牌每年平均推出新款达12000款之多。快速的产品更新配合强有力的营销策略,消费者在商家的操控怂恿下买下很多他们本来并不需要的服装。这些服装很快成为衣橱里“过时的”旧衣服。这种为了商业利益而实施的服装产品过度开发在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的同时,还会在更深层次上引发社会的奢靡、攀比之风,进而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同样是脱离“真实世界”的设计行为。“市场细分”是近年来服装行业比较流行的用语,其目的是让服装企业更准确地抓住目标消费群。然而,如果我们对“市场细分”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就不难发现,对于绝大多数细分出来的目标市场人群来说,服装已经不是简单的生活必需品,更多的是要满足其某些方面的欲望。不同于“有计划废止”所带来的过度设计,“市场细分”环境下为满足“欲望”进行设计的动力主要来自消费者一方。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奢侈品消费已经变得司空见惯,据世界奢侈品协会2012年1月11日的报告显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国。服装是奢侈品消费的重要内容,为了满足少部分人对奢侈品服装的狂热追求,世界各国的设计者穷其所能创作了各种拥有“限量款”、“独家定制”名号的服装。中国消费者的奢侈品消费动机主要包括:炫耀、从众、自我享乐等方面[3]。服装在这里成了“欲望”的代名词。与奢侈品服装消费相类似的是,一些经济条件较弱的群体对奢侈品“仿制品”的追捧。在很多地方,模仿名牌服装俨然成为一种产业。这类现象同样是追求享乐的虚荣心在作怪。至于专门针对“非主流”群体进行的“非主流样式”服装设计,及近期出现的“男士胸罩”,这些为满足近乎“病态欲望”所进行的设计行为也充分证明当前服装领域的过度设计已经到了病态的地步。为满足人的“欲求”而进行的过度设计,在助涨社会不良风气的同时也进一步引发了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均,进而给社会稳定带来威胁。此外,模仿“名牌”的设计行为在侵犯知识产权的同时也无助于设计创新能力的提升。

2如何实现服装的适度设计

如前文所述,服装中的设计不足和过度设计都是脱离“真实世界”的设计行为,并且都将带来一系列不良后果。在当前全球一体化、人类共同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服装的适度设计显得尤为重要。笔者以为,实现服装的适度设计,我们应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设计师应当增强社会责任意识。要实现服装的适度设计,设计师必须充分意识到,他不仅仅是在为自己的老板工作,他要为自己的设计行为可能带来的结果负责。“在他开始设计之前很长的时间时,他的社会和道德判断就必须起作用……他的设计是不是站在社会利益这一边[4]。”在分析消费者真实需求的基础上,本着环保设计的理念,创作服用性能更好、搭配方式更多的服装是未来服装设计应当努力的方向。在这方面,瑞典时装设计师蒂尔达•温德尔伯创作的可完全回收利用时装,以及部分意识觉醒设计师倡导的“慢时尚”理念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服装设计师要真正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就“必须把服装设计放到合人类发展目的性的过程中看待,用生态学的观点使其既合规律性,又要合目的性,从社会伦理的意义中去体察服装设计的善与美。”[5]其次,服装设计教育应当充分发挥引导职能。对于当前服装设计领域出现的设计“失度”现象,服装设计教育难咎其责。放眼望去,我们几乎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如何扩充学生的专业知识、提升其专业技能。设计的产品是否迎合市场需求、创造经济利润成了评价学生设计水平的唯一标准。30多年前,维克多•帕帕奈克就曾提出“设计学校的主要问题似乎是它们对设计技巧教得太多了,而与设计紧密相关的生态、社会、经济和政治环境有关的学问又教得太少。”然而,今天的我们却在这条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发挥教育的引导职能,去除急功近利式的浮躁,从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视角为服装设计教育注入更多的人文内容,培养具有真正创新精神的设计人才,服装设计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第三,服装企业、行业及相关职能部门应当共同努力,为服装的适度设计营造良好的环境。服装设计师的工作无法脱离服装企业的经营目标独立存在,设计师的设计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企业决策者的制约。决策者无形中便履行了设计师的部分职能。因此,决策者在制定经营方案时要能充分考虑设计师的设计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对于服装行业来说,行业成员应当充分认识自身所应担当的社会责任,倡导适度设计的理念,为行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氛围。对于相关职能部门来说,应进一步强化对危害环境的服装企业的监管,加大对为人类健康、文明进步作出突出贡献的服装企业和设计行为的奖励力度。

3结语

第8篇:服装设计基本要素范文

关键词:模糊性;服装设计;审美追求

1、前言

非物质社会,在一切转瞬即逝、欲望一浪高过一浪的今天,我们需要更混杂、更虚幻、更强烈、更另类的刺激与惊喜,服装物品的精神审美功能则更加为服装艺术所强调,而模糊理论在服装中的设计来表达出设计者创新的理念和穿着者的个性恰恰符合了人们的审美倾向。当下的流行时尚特征是边界的消失,各种新与旧、男与女、老与少、藏与露、世俗与崇高、边缘与主流等等都彼此交合互渗,混杂共生,失去了既往的边界,一切都在打破重组、更新,一切又都彼此混合,接近雷同,迫使一切重新定义。一种前所未有的混杂成为时尚的象征。①

2、服装的审美与时尚

追求时尚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代汉语词典》对时尚的解释为当时社会上普遍流行的风气和习惯。时尚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在服装设计中,设计的各种手法理念都嫁接于时尚,不同的是形式,相同的是那种虚拟、混合的不明性质和新鲜、神秘的意趣。设计师通过对时尚和大众审美趣味的正确把握将有利于设计上的不断创新,从而创造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

人类审美意识是随着人类的诞生和自身的发展而相继产生发展的。审美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人与世界(社会和自然)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服装的审美包括服装本身、服装着装状态、受众的理解等。人们对服饰的审美活动的意识包含在人们对服饰的选择、试穿和评议等一系列的活动中,从而得出审美的结果。审美是一种主观的心理活动的过程,使人们根据自身对某事物的要求所作出的一种对事物的看法,具有直接性和直观性,因此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本身是无法精确的控制、分析。②审美心理是各个要素是综合,互相交织的过程,审美要素包括注意、感知、联想、想象、情感等基本要素。这些因素属于精神层面,精神意识的情感因素自身具有模糊的特性,而且这些心理因素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互相影响、互相渗透。黑格尔曾经说过:“情感是心灵中的不确定的模糊隐约的部分。”因此,人们审美时的心理现象是高度整合综合模糊运用的过程,具有“模糊性”的特点。③

审美受制于客观因素,人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会对人们的评判标准起到很大的影响,尤其是流行时尚,审美时尚是一种给追随者以情感上的愉悦和精神上的满足并具有价值判断和审美导向的时尚。人类审美共通感的存在,使“时尚”成为人们竞相摹仿、追逐的消费浪潮。④大众的审美价值取向造就了这样的时尚,这样的服装也包容了群体的审美心理,它体现了着民众的审美倾向。

3、服饰审美中的理解模糊

服装审美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服装以其神秘的、朦胧的、含而不露、引而不发的艺术特质传达着视觉张力,激发观众的想象力和审美意识。审美受到审美者文化素养、经济、年龄、受教育程度、、习俗、价值观、感知能力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感知服装美是重要的,它依赖于人们对服装的审美态度。审美个体有差异,使人对服装兴趣的大小,对服装美的注意程度和对服装行为所抱有的审美期望不同,所以,对服装感知的程度也不同,产生的想象和情感以及对服装的理解就不一样,美的感受程度也就不一样。审美过程其实就是服装与人之间的一座桥梁,服装是具有想象力的,是供人欣赏的而不是推理,是领悟而非说教,人能够最大可能地参与其中,从而实现服装作品的“二度”创作。人的内心世界是及其复杂多变的,客观世界也是丰富多样性的,审美在模糊不定中彰显多种可能,这使服装设计作品得到多维理解。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艺术本文的理解,审美理解需要的不是一种复制态度,而是一种生产性态度,一个开放性过程,我们要从心底出发理解服装审美。审美理解具有无限多样性,其包含“解释性循环”:根据细节来理解整体,又必须根据整体来理解细节。审美理解过程就是在服装的整体和部分之间不断地往返过程。审美理解的关键步骤是“视界融合”。⑤服装设计作品除了承载服装设计师本人的思想理念,还应该更多地在欣赏群体中获得“再生”。因此说,作家艺术家的审美创造,接受者的审美理解有者模糊的难以表达的一面。4、服装的产品意境生成

随着人类生存需求的发展和对世界不断的感知,在人类的意识中,已不再是仅仅靠知觉来认识和表达世界了,而是用心、用意识去感悟和理解世界,不是单纯的模仿自然,而是通过表现心灵,进而阐述世界和事物的规律,这样服装设计中意境的生成尤为重要。服装意境的创造与表达始终与社会经济、消费群体的审美标准密不可分,消费者根据设计师创造的赋予情调的形态语言和赋予意味的着装表现及特定的衣着情节所传达的信息,加之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在大脑中浮现相应的景,感受设计师所抒发的情,从而领悟到设计师追求的艺术境界,服装设计的意境由此形成。意境包含主体的品格、个性以及审美感情、心态、理解、想象和趣味等多种主观因素,并形成一种综合形态,强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突破具象范围去感受、丰富和联想,追求审美客体的本质特征突破具象范围去感受、丰富和联想犷追求审美客体的本质特征和这些主观因素的和谐一致,以获得最充分的审美满足和快乐。意象的生成是审美的关键。模糊性的开放性、暗喻性是意境本身产生货释放出巨大吸引力之所在。在设计中追求审美意境,以其模糊性创造的模糊美吸引观者的良好途径。吴亮认为“如果他过于理智,过于自觉,他就断不能即兴地创造出一个新的意境”。⑥

5、结论

服装是极具流行性和时间性的产品,它们不时被淘汰翻新,并不时地受时尚、受众的审美理解、产品所表达的意境等的影响,使之演变得更具个性与时代感,从而形成别具一格的风采,这也是服装设计的审美追求所在。

参考文献:

[1]唐玉宏,《艺术审美创造和模糊性思维》,文艺论坛

[2]http:///view/169606.htm

[3]张会锋,《论图形设计的模糊性》:〔硕士学位论文).2005

[4]贺阳,《鞋子的时尚审美》,时尚研究,2005

第9篇:服装设计基本要素范文

关键词:技工学校 服装专业 融合

教育基本要素是构成教育活动必须的、最基本的因素,随着我国服装产业与世界的全面接轨,对技工学校服装专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直接决定着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教学效果,所以,强化技工学校与社会、教育要素之间的融合极为重要,它对促进技工学校服装专业教育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技工学校服装专业教育基本要素融合

教育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与社会不断融合的过程,随着社会发展,它对教育和毕业生的素质有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教育基本要素的融合是把教育活动中分散的要素“统”起来。教育活动有其自身的内容和特点,教育基本要素是构成教育活动这一特定事物的必要因素。

在教育活动中以教为职责的人是教育者,这对教育活动的展开起领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实施者,是科学知识和社会文明的传播者,是社会文化和价值取向的传播者,带有明显的社会价值取向性和目的性;教育过程中“学”的主体是受教育者,它是教育的对象和学习的主体,是学校和教师评价的主体;是教育任务完成的主体,他们是教育者传播传递教育内容的对象;教育内容是师生共同认识的客体,教育内容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中起到纽带作用,是目的性与对象性的统一,是衡量教育活动效果的标准;教育物资是支撑教育活动展开的物质基础,它是教育活动中物的要素,给教育活动带来了新的特点。

教育基本要素融合是为达到某种效果而通过一系列处理方法的调整提高过程。它是以提升教学质量为目标,根据院校教育培养目标和规划和社会需求,对构成教育活动的诸要素实施科学合理的优化、调整的过程,影响和制约教育活动,目的在于满足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对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意义重大。

教育基本要素融合是否合理必须具备融合的必要的基础和条件:教育基本要素的融合从历史发展来说,始终存在,这是教育的本质所决定的。它受社会进步的影响和制约,并通过培养社会需求的人才来服务于社会。教育要素之间所具备融合的条件是内部条件,其社会的外在条件为教育要素间的有机融合创造了良好基础,社会需求促使人们提高对教育要素融合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强化了学校与社会间的交流与沟通,增加了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使企业与院校的依存关系更加密切,提供了教育要素融合的广阔空间。

二、技工学校服装专业教育基本要素融合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教育基本要素的融合是提高技工学校服装专业教学质量的需要,它体现了技工学校服装专业教育者们认识上的深化,是当代企业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是促进我国技工学校服装专业教育改革深入的需要,是整个技工学校服装专业教育的必然选择,是把握技工学校服装专业教育内在规律的需要,是推动教育活动开展的重要因素,强化教育基本要素的融合。教育者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受教育者个性的发展,应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加大对受教育者综合技能训练的力度,在教学中应及时为学生提供服装的最新资讯,允许受教育者走出校门到社会中去学习,更加服从于社会需求的引导,顺应国际社会的发展,对教育实践活动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服装专业教育基本要素融合要在实践中提高对服装艺术的感悟,培养和提高服装审美、设计和创意的实践能力;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间的融合。主要体现在老师是知识讲授者、教学中的组织者,学生参与课题内容设计和实践教学,师生间在互动中完成知识的传递与创新;院校与社会资源间的融合,包括技术资源的融合和物质资源的融;教育物资与教育内容的融合。它是教育内容得以有效传递的有力支撑,突出了教育物资与实际操作技能相关的各种设施的重要性。

教育基本要素融合的原则要把握教育质量与教学效果提高原则,社会需求引导原则,实用性与可操作性统一原则,超前性与现实性相结合原则,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使其在实践中所采取的具体措施更有针对性,使其符合社会发展,并立足服装院校的客观实际,保持理论上的前瞻性和实践上的超前性,这是教育基本要素融合的关键。

强化院校与社会间的有效融合,准确定位培养目标,强化教育者与社会的有效融合,构建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以实训基地为依托,是促进教师艺术与技术结合的主要途径,建立相对稳定的客座教师队伍,是补充和加强师资力量的有效方法,引进与培养相结合,是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得力措施,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促进教师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强化资源间的有效融合,建立校企紧密型合作关系,建立紧密型基地,合作的方式采取多元办学、联合培养、科研合作、师资共享。强化教育者、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间的有效融合,以实例、课题教学为主,加强实践课程体系的建设,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合理配合,强化教育者的综合素质,突出学生在教学实践中的主动性,科学合理的优化教学内容,要充分利用教育物资,强化教育者、教育内容与教育物资间的有效融合,建立与教育内容配套的实训室,加强过程管理,组织好毕业设计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