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仓储管理的理论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仓储企业 目标管理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9C-0156-02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工商管理、企业管理、物流管理等专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由于教育改革滞后,课程设置缺乏规范、理论与实践相脱节,造成培养出的毕业生不符合企业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本文从目标管理(MBO)的内涵入手,基于仓储管理课程的课程理念和教学目标,分析仓储管理与目标管理的教学结合,提出借鉴目标管理(MBO),改革仓储管理课程的教学模式的实训步骤。
一、目标管理的内涵
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简称为MBO)是1954年被尊为“现代管理之父”的彼得·杜拉克(PeterEmeker)提出的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概念。
目标管理(MBO)理论其基本内容是一种管理程序或过程,它使企业中的上、下级一起协商,根据企业的使命确定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企业总目标,由此决定上、下级的责任和分目标,并把这些目标作为企业经营、评估和奖励每个部门和员工个人贡献的标准。目标管理机制把管理者从繁杂的行为管理中解放出来,强制计划和控制,分清职责,并对下属给予充分授权。
目标管理的思想核心是重视成果,重视人的因素。企业中的每一个人都必须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做贡献,朝着同一方向,融成一体,产生出一种整体的业绩,管理者围绕目标进行管理,而不是对下属行为的监控,其工作由控制下属变成与下属一起设定客观标准和目标,让他们靠自己的积极性去完成。
二、仓储管理课程的课程理念与教学目标
(一)仓储管理课程理念。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就是定位在培养具有适应市场经济能力和竞争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符合地方经济建设与行业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物流管理专业是以现代物流技术和经济管理为基础,熟悉现代企业供应链和商贸流通理论,培养现代物流管理的高级专业人才。
依据教学目标,仓储管理课程要树立以能力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理念,和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模式。在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本课程遵循仓储管理业务的一般程序,从仓储企业的组建、仓库规划与布局、仓库作业流程等核心知识模块,结合创业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及学生职业技能证书要求,由学生分组设立模拟仓储公司,通过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完成仓储企业实施目标管理的(MBO)的整体运作。
(二)仓储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依照仓储管理课程理念,教学大纲的制定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内容要反映时代特征、符合地方物流企业需求,目标具体、成果明确、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并重为原则。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现代仓储发展过程,掌握现代仓储管理的基本知识,明确仓储的发展趋势;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和解决现代仓储管理过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仓储管理课程教学目标具体可分解为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情感目标。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用仓储管理的原理和知识,进行仓储管理实务的操作。具体能力包括:仓储企业的组建、仓库布局规划、仓库作业流程、商品的保管和养护、仓储商务管理、仓储绩效管理。
知识目标:第一,了解组织设计的一般理论及仓储企业人员招聘选拔与培训的一般要求;了解基本的仓储设备种类及功能;了解各种仓库作业表格的形式;了解仓储商务活动的含义与作用。第二,熟悉常见仓储企业组织结构模式;熟悉仓储设备配置的原则;熟悉仓库作业的具体要求;熟悉仓储商务活动的内容与过程;仓储绩效管理的意义。第三,掌握仓储企业设立的要求与步骤;掌握仓库网点布局的原则和内容及仓库选址的方法;掌握仓库的出入库和在库管理的基本流程;各种单据的填写和处理方法;掌握仓储合同的内容及仓单的作用;仓储成本的构成;评价仓储作业情况的指标纬度。
情感目标:第一,不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要贯穿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公平公正的精神;第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精神和道德素养。
三、仓储管理与目标管理的教学结合
按照教学大纲要求,高职院校重在培养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仓储企业管理教学目标主要包括知识、技能、专业能力的培养。在具体的仓储企业管理中,管理范围包括:仓储设施设备的选择、仓库布局、仓储策略、货物入出库管理、货物保管和养护技术选择与管理、货物的装卸搬运、货物库存管理方法的应用、仓储安全管理、仓储信息技术等;管理者的能力要求包括:仓库规划能力、仓储设备操作及使用能力、货物作业、养护及在库管理能力、仓库安全管理能力、仓储信息化管理能力。
目标管理正是将仓储企业的管理范围和管理者的能力纳入目标管理机制中,以目标来激励员工的自我管理意识,激发员工行动的自觉性,充分发挥其智慧和创造力,最后形成员工与企业共命运、同呼吸的共同体;强制计划和控制,分清职责,并对下属给予充分授权。企业中的每一个人都必须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作贡献,朝着同一方向努力,产生出一种整体的业绩,管理者围绕目标进行管理,目标管理既能实现企业发展,又能实现个人发展,提升了仓储企业管理水平。
仓储企业管理遵循这一原则,在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了解仓储企业目标,实现管理对象的上下沟通,把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融为一体,个人目标实现了,总目标才会得以实现;其次,要求同学身临其境,模拟仓储企业中的各个角色,专心致志于自己的目标,激励出更大的工作积极性;再次,要求同学们重视过程管理,投身于检查、考核、评比、奖励的管理全过程;最后,通过目标管理,学会管理仓储企业的能力。
四、借鉴目标管理(MBO)。改革仓储管理课程的教学模式
(一)实训步骤一:确定目标管理(MBO)。目标管理是异常艰巨的系统工程,确定目标管理,就必须要求学生掌握仓储企业基本资料,主要业务,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改善需求与其期望。
(二)实训步骤二:创建目标管理项目小组。在确立目标以后,组织实施是关键。在教学中,让同学们自己组建目标管理项目小组,设组长、副组长、组员若干名。组长是仓储模拟企业的总经理,具有求新、求变、求好的观念,副组长是各部门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负责人,组员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影响力。
目标管理(MBO)项目小组的协调工作:制订计划和预算的时候要与财务部门协调;调整组织架构的时候要与企管人事部门协调;进行发动宣传的时候要与宣传协调;进行考核的时候要与人事、绩考部门协调。
(三)实操步骤三:选择目标管理模式。根据企业的特性、企业领导的管理风格、选择不同的目标管理模式,本研究根据仓储管理教学的实际,采取主动性、业绩型、能力型的目标管理模式:
典型步骤:
1 根据长期经营计划制定并公布公司的年度总目标(见表1)。
2 根据年度总目标制定并公布部门目标。
3 员工根据所属单位目标制定个人目标。
(四)实训步骤四:决定目标管理策略。由于目标管理对企业而言是一场变革,变革总会遇到阻力,所以必须考虑其管理策略。有两种基本的目标管理策略:一步到位策略、分步到位策略。因为本研究是教学研究,所以采取一步到位的目标管理策略。
把所有部门和所有员工都纳入目标管理的范围和对象中来,将目标管理推行到企业的所有单位和人员。
(五)实训步骤五:形成目标管理计划。目标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如果事先没有一个详尽的计划安排的话,很难将各项工作协调向一致的方向。
1 目标管理计划的准备。一个典型的目标管理计划由4个主要部分构成,本研究的MBO计划的格式包括:目的界定、基本计划、控制体系、变革管理。
2 目标管理的项目分解。由于目标管理的工作十分繁杂,因而前期准备工作,非常重要。如:宣传发动工作、培训工作、推行规划、任务分工、执行工作、指导各单位目标管理开展工作并汇总形成目标体系图、规定目标管理工具(如目标卡)的填写和使用办法、目标执行过程的控制方法、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方法及激励措施。
3 目标管理的进程安排。制定目标管理的整体进程,总目标、单位目标、个人目标的目标完成时间、质量、效率等。
【关键词】 仓储管理 案例教学法 传统教学法
一、引言
仓储管理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主要研究仓库的规划与布局、仓储商务管理、仓储作业管理、仓储安全管理、库存管理与控制、仓储成本与经济效益分析等内容,它注重加强学生的核心知识与职业能力的培养,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对于物流专业的本科学生来说,除了要全面系统掌握仓储管理相关基础理论,还必须具有较强的操作能力和设计运作能力。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学校的物流专业本科生实践机会并不多,这样,他们虽然从教科书上系统地学到了理论知识,但到了具体的企业、具体的工作情境下,由于仓储管理实践往往比教科书上的内容要具体,他们往往会感到无从下手。如何能使学生在学习仓储管理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能尽可能多地了解实际,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增加对实践的认知,进而提高他们的操作和设计运用能力呢?笔者的做法是在课堂上引入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和讨论有关案例,增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领会。
二、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区别
传统教学法一般是较正式地阐明基本概念和理论,讲授过程中辅之以提问和例子来启发思考和帮助理解,通过课上练习和课后习题作业的形式来巩固知识的一种方法。案例教学法则在教学模式上有所创新,它通过对具体情境下事件的分析来促进学习,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新型教学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高度投入到案例讨论中,表现出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法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入我国以来,越来越受到我国教育界的重视。它与传统教学法有很大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
传统教学法使用的是多年一贯制的固定教科书;而案例教学法使用的是对特定教育情景和实际教育活动过程的描述。
2、授课方式
传统教学法是教师讲,学生听,课堂讲授是教学的重点和中心;案例教学法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共同参与对实际案例的讨论和分析。案例构成课堂讨论的基础,通常是在课前把书面形式的案例报告交给学生阅读,然后再在课堂上讨论。因此组织好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中的中心环节。
3、教师的角色和责任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其角色定位是把自己知道的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只要教材熟悉,表述清楚,就算尽到了教师的职责。在案例教学法中,教师的角色是指导者和推动者,其角色定位是要领导案例教学的全过程。
4、学生的角色和责任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角色是听讲者和知识的接受者,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必须扮演一个积极的参与者的角色。课前必须仔细阅读教师指定的案例材料,进行认真分析和思考,据以做出自己对真实生活的决策和选择,并得出现实而有用的结论。在课堂上,必须积极发言,讲出自己的思考和结论,并与他人展开争辩。学生是教学的主角,既可以从自己和他人的正确决策和选择中学习,也可以从承受的错误中学习,即从模拟的决策过程中得到训练,增长才干。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就不再是本本上的教条,而是活的知识以及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通过以上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案例教学法比传统教学法具有优势,因此,结合仓储管理课程的性质,在教学过程中有效组织实施案例教学,可以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案例教学法的作用
1、使理论知识得到强化
任何案例都或多或少蕴藏着相关的理论。分析案例就是为了阐发事理,从具体的案例中推导出一般的原理,揭示案例蕴含的丰富思想及实践方法,探究某一仓储管理理论或实务的普遍意义,这是分析案例的根本目的之所在。
2、对类似问题的解决有示范作用
选取一些经典的仓储管理案例,具有示范的功能。从这些案例中总结出的仓储管理的原理与方法、经验与教训,能反映出仓储管理活动的规律,这些规律与方法,对其他仓储管理实务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3、架起理论与实际之间的桥梁
仓储管理案例是理论与实际联系的桥梁。研究仓储管理案例首先是采集大量的案例然后进行精选。优秀的案例,往往以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以事实和数据为根据,并将理论知识寓于其中。通过对各种类型案例的剖析,运用创造性思维,将大量的感性体验升华到理性认识的高度,从而进一步指导实践活动。
4、将知识转为能力
仓储管理案例是提供仓储管理知识的,其根本目的是要使学习研究者将知识转化为技能,通过启发和暗示,使学生逐步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获得新的知识和培养新的能力。
四、仓储管理课程中案例教学的组织过程
在仓储管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引用典型的仓储管理实践案例,师生双方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探讨,能够揭示仓储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总结相关理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因此,合适案例的选取与课程上具体环节的组织就显得非常重要。通过笔者五年的仓储管理课程教学实践,总结了在组织仓储管理案例教学时应遵循的几个步骤。
关键词:仓储管理物资验收物资入库物资出库物资保管保养
仓储管理是研究仓储活动规律、方法和手段的科学,是指为服务于生产而进行的一系列有关仓储活动的管理和技术工作中所实施的计划、组织、监督、协调等各项活动的总称。仓储管理并非与生产管理同时产生,它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从生产中分离出来的一项专门的管理活动,因此仓储管理活动也具有生产性。
仓储管理属于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企业生产过程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是保持物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重要手段,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依据仓储管理在企业中所处的地位及所起的作用,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好仓储管理工作。
1加强仓储管理各个基本环节
仓储活动虽服务于生产,但又与生产活动不同,有它独特的劳动对象和方式。在仓储活动过程中,物资验收、入库、出库等一些基本环节,是仓储业务活动的主要内容,这些基本环节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仓储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直接影响整个仓储工作质量的好坏。因此,加强各个基本环节的管理,是搞好仓储工作的前提。
⑴物资验收。物资验收是仓储管理工作的开始,通常有两种含义:一种是对物资进行一般性的检查,简称验收;另一种是指对物资的内在质量和物理、化学性质进行检查化验,简称检验或商检。
首先,物资到库后,必须经过保管员的严格验收才能入库。为保证验收工作及时、准确地进行,提高验收工作效率,必须做好验收的准备工作;
其次,核对物资部门提供的入库通知单、订货合同或协议书等,供货单位提供的质量证明书、产品合格证、装箱单、磅码单、发货明细表等;
第三,要做好实物的质量和数量验收工作。
第四,在验收过程中对证件不全、质量、包装不符合要求时,应将不符合物资单独存放并妥善保管,同时积极与相关单位部门取得联系,力争尽快处理完毕。在物资验收过程中要求保管员树立高度的责任心,精心核对,认真检查。验收要及时准确并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同时,对物资的配套做全面检查,为保管、保养
打好基础。
⑵物资入库。
物资经验收合格后应办理入库手续,保管员在入库时要把好数量、质量、单据填制关,严格管理确保入库物资的准确、及时、安全。建立健全物资保管账、材料卡片、物资技术档案,做到账、卡、物三相符。物资保管账应随收、发业务活动的发生而及时进行记账,在登销账料时,必须以正式收发凭证为依据。材料卡片应标明物资的名称、规格、型号、级别、入库日期及实存数量、储备定额等,一般直接挂在货位上,有变动时,应随时登记,以防事后漏记,以便于查对和管理。物资技术档案,可准确地了解物资在入库前和在保管期间以及出库业务活动中的数量、质量变化情况,管理措施、方法及效果,有利于积累仓储管理经验,提高管理质量,物资档案应一物一档,专人管理,统一编号,便于查阅。建帐立卡,及时正确地反映仓库物资收、发、存数量动态,这是加强仓储管理的重要工作。
⑶物资出库。物资的发放是仓库管理工作的最后阶段。将物资及时准确地发放是物资仓库管理的最终任务,也是物资部门监督用料部门按定额用料、节约用料的第一道关口,这项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企业生产和经济效益。因此,在物资发放时,保管员要加强责任心,必须坚持按质按量迅速及时,严格执行限额发料制度,发料依据完整,认真贯彻“先进先出”、“存新发旧”“三检查”、“四核对”、“六不发”的原则。
⑷物资盘点。制定盘点程序和盘点制度,依据盘点程序和盘点制度对仓库的物资进行数量和质量的检查,做到账、物、卡三方面的数字都相符合;查明呆废物资的规格和数量;检查库存物资盈亏数量及其原因等,将盘点结果上报相关部门及负责人并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2物资保管、保养是仓储管理的中心内容
物资在入库验收时进行了一次严格的检查后,就进入了储存阶段,因此物资入库后必须实行“四号定位”、“五五摆放”,标识清楚,合理堆放,做好“三化”、“五防”、“5S”等工作,以上工作都是使物资在储存中不受损失的必要措施,但是因物资本身性质,自然条件的影响或人为的原因,易造成物资数量的损失。物资损耗有可以避免的,也有难以完全避免的,一般将难以完全避免的称为自然损耗。因此要求从事储存工作人员就需要能掌握和运用所储存货物的性质及受到各种自然因素影响而发生的质量变化规律,从根本上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做到早防早
治,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货物损失。
⑴合理存放。根据物资的类别和特点,结合仓库内各库房、货场的容量及建筑结构情况等具体条件,对不同品种、规格、型号、牌号、等级、批次的物资应分开堆码,为了确保存放和便于保管,能上架的物资尽量上架,同时应对货位按“四号定位”法进行统一编号。对于灭火方法、温湿度要求不同的物资,不能放在一起。
⑵物资的堆码、苫垫。物资在堆码时应堆码整齐美观,便于检查、盘点,做到过目成数,尽量采用“五五化”堆码方法,同时必须保证物资的质量不受损失、包装不受损坏、装卸搬运方便、安全,力求达到合理、牢固、整齐、方便,尽量节省劳动力和保管费用。为保证存放在露天货场的物资不受露水、雨雪、日光的侵蚀照射,不受潮气、水的侵入,必须对物资加以苫盖和在垛底放上适当的衬垫物。常用衬垫物有枕木、垫板、水泥块、石块等。一般露天货物的垫垛要高出地面300~500mm,库房为200~300mm,具体高度,要视地势的高低、排水能力的大小、地面载荷程
度等而定。
⑶物资的维护保养。仓储物资的养护是一项综合性应用科学技术工作,是来源于实践,通过实验研究成果上升到理论,再用理论指导实践,从而使养护技术不断地得到提高、创新和发展。库存物资质量发生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有人为的造成的,有自然灾害造成的,有物资内在的因素也有外在的因素。
一般按照物资的物理、化学性质,结合物质储存的自然环境(如温度、湿度、空气、日光、雨露、尘土、杂物、虫害等)及其储存期限,掌握各类物资的防护要求,搞好仓库清洁卫生,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和不同的维护、保养手段,同时加强物资的质量检查,达到防潮、防虫、防变形、防盗、防火等目的。对于质量有变化迹象时,应按物资的维护要求进行紧急处理。
3建立健全仓库质量保证体系
关键词:VMI 冷链物流 优点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鹤: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3-268-02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对鲜活农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更加注重生活的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反季节果蔬和水产品为代表的高价值量农产品冷链迅速兴起。农产品及水产品具有的鲜活性、易腐性、易损耗性的特点,决定了其物流过程中的实效性和保质性等方面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本文基于这种背景下提出了基于VMI管理的冷链物流模式。
一、冷链物流简介
所谓冷链物流是指易腐食品从产地收获(采摘或捕捞)之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直到消费者手中,其各个环节始终处于产品保质所必需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品质和安全.防止污染。减少损耗的特殊供应链系统。它由冷冻(预冷)加工、冷冻贮藏、冷藏运输及配送、冷冻销售四个方面构成冷链物流系统(图1所示)。
根据储存温度的不同,可将冷链物流产品分为三种:分为冷冻产品,如冰棒、冰淇淋和速冻饺子和包子之类的温度要求在-10度以下保存的产品;冷藏产品.如鲜奶、酸奶、果冻、奶油等温度要求在2-80度保存的产品;恒温产品,如巧克力、糖果类的温度要求在10-15度恒温保存的产品。根据产品的性质不同也可以将冷链物流产品分为三种:初级农产品,如蔬菜水果、肉禽蛋类等;加工食品,如速冻食品、奶制品等;药品,如疫苗等。本文主要以农产品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和零售为例。农产品冷链物流管理模式的研究对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民增收具有重大意义。
二、我国冷链物流的现状及其滞后的原因
1.我国冷链物流的现状。据了解,目前我国每年约有4亿吨生鲜产品进入流通领域,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达到5%、15%、23%,冷藏运输率分别达到15%、30%、40%,流通腐损率分别达到20%-30%、12%、15%.仅果蔬这一类每年损失就达1000亿元以上。而发达国家蔬果流通率达到95%以上。肉禽类和水产品流通率均达到100%,流通中的损失率不到4%。按照国际标准,易腐物品物流成本最高不超过其总成本的50%,而我国冷链物流食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巨大.就整个物流费用就占到易腐食品成本的60%,有的易腐食品售价中甚至有高达70%是用来补偿物流过程中损失的货物价值。
我国各类食品的年产量达lO亿吨。占世界食品总量的16%,肉类、水果类、水产类的产量均占世界第一位。而用于冷链配送的车辆严重不足。目前我国汽车冷藏车辆约3万辆,只是美国的1/7,日本的1/4。冷藏保温汽车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为0.3%左右。铁路冷藏车辆只有6900辆。占全国总运行车辆2%,而且大多数是陈旧的机械式速冻车辆。规范的、保温式的保温冷藏车辆更少。我国的冷库容量及低,很多的冷库仅限于肉类、鱼类的冷冻储藏。
2.我国冷链物流滞后的原因。冷链物流的硬件设施相当落后。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大多数的农产品并未实现冷链运输。配送中心多数是常温仓储,没有专业的冷链物流配送中心,空间利用率和年利用率均不高。布局不合理,设施陈旧,部分冷库属于无证设计与安装.设计不尽规范,缺乏统一标准,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冷链运输能力相对于发达国家太落后,大多数属于机械运输式配送。导致流通过程中损耗巨大。
冷链物流的软实力跟不上。我国的冷链物流体系尚未形成,第三方物流发展缓慢,大多数的冷链产品物流配送都是由经销商或零售商自己实施的,冷链产品的物流还处于自营式物流为主导。冷链物流系统的各个环节和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产业化程度和产供销一体化水平不高,"缺乏有效的资源整合和总体规划,造成冷链产品物漉的横向合作和纵向协调不够,没有建立战略技术联盟。无法实现上下企业的互利共赢。冷链技术人才缺乏,导致冷藏专业技术落后,而已掌握的冷链技术由于各种原因在目前还得不到很完全的应用,致使冷链成本居高不下。信息网络和服务网络不健全,无法保证供应链上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顺畅传递。
三、基于VMI管理的冷链物流模式探讨
冷链产品的物流配送一直是导致我国冷链产品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同时因为关系到冷链产品的质量与食品安全问题。配送模式的研究对于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VMI是指供应商库存管理。在供应链环境下,由供应链上的供应商、制造商等上游企业对众多分销商和零售商等下游企业的流通库存进行统一管理和控制的一种新型的管理方式:其主要思想是实施供需一体化。
1.基于VMI管理的冷链物流配送管理模式。我国目前冷链物流的配送模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以第三方物流公司主导运输的物流配送,此种方式中生产者、经销商和分销商之间只是普通商家与客户关系,冷链产品需要的特殊保存环境也得不到保证,基本都是常温保存与常温配送,供应链环节之间没有分销商的销售与库存信息共享,仅仅是简单的订单与发货信息传递;还有一种是自营式物流配送,经销商和分销商(超市)自己实施物流配送,此种方式中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要求生产者、经销商和分销商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都要有一定的的库存产品(多数都是在常温仓库或机械式冷冻仓库中保存)以备销售,冷链成本居高不下。供应链环节之间缺乏衔接.企业之间无法实现互利共赢。
本文设计一种以专业仓储配送中心为核心的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式(如2图所示):冷链食品的生产者(农民)将取消自己的初级产品库存,只负责生产,预冷机构或加工机构只负责中转,可增加部分初级产品库存用于当前的加工成为半成品(农产品具有特殊性,消费者对于初级农产品、半成品、库存产品都有需求,购买之后都可以直接或是加工后食用,因此此处的半成品,主要指已经加工一半或已经加工好的但未放人专业仓储配送中心的产品);仓储配送中心可以作为经销商的角色,担任供应链上的蓄水池重任,负责整个供应链上产品的库存仓储,并联合物流运输中心负责为分销商调拨配送;超市和菜市场只作为分销商的角色,保持较底水平的库存以备流通。生产者、加工机构、仓储配送中心和分销商共同分享消费者的需求信息。
2.基于VMI的冷链物流运作流程。基于VMI管理的冷链物流运作流程如图3所示。(1)分销商(超市)将库存余量与每日销售量等信息传递给仓储配送中心;(2)酉己送中心将(1)中的信息及自己的库存信息与生产商共享;(3)仓储配送中心利用VMI系统对分销商的需求量进行预测;(4)配送中心根据VMI系统预测的需求量预先为分销商确定补充库存策略及生产商的生产策略性评估建议,计算出原始订单,并将原始订
单传送给生产商安排生产计划;(5)生产商对分销商的需求量进行策略性的评估,评估供给的增加与减少,并对自己生产、加工的产量进行调节;(6)配送中心根据原始订单和实际库存量修正形成仓储配送订单.然后根据物流管理系统计算出经济的运输安排,并将此订单和运输安排传送给分销商;(7)分销商队仓储配送订单的核对和确认,并将正式订单传递给经销商;(8)仓储配送中心根据正式订单,安排配送作业,并通知分销商已发货通知;(9)分销商依据仓储配送中心的发运信息,对产品进行验收入库;(10)配送中心根据发货后的库存水平和生产商生产的产品来安排车辆补充自己的库存。
3.基于VMI的冷链物流管理模式的优点。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1)从供应链的全过程来看,降低了供应链系统的整体费用。集中仓储,集中配送。能减少冷库节点和仓储费用,集合有限冷藏车配送的能力.配送更多的冷链产品,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2)使整个供应链系统更加具协调性与敏捷性。基于VMI的冷链物流运作模式增强供应链结点(农民。加工机构、仓储配送机构、分销商)间的紧密性。同时也提高了其整体供应链的敏捷性与协调性,对市场需求具有更快速的响应力。(3)供应链结点企业间衔接更加紧密,加强生产商(农民)和分销商间信息的共享与实时传递。有利于为“三农”问题的解决,农民通过分销商了解每日销售信息和当前市场需求是什么,可以进行更为准确的生产和供应计划,从而降低了牛鞭效应的影响。(4)生产商(农民)的产品库存都转移到了专业的仓储配送中心,减少了仓储物流过程中的损耗.让农民能专心于生产而不用愁仓储和销售,使得原本由生产商库存控制与管理问题实际上就转化成了经销商的专业化库存控制问题;对于食品安全问题也能得到更好的控制。(5)经销商(以及生产商)对分销商的库存进行管理,降低了分销商的平均库存量,使分销商专业于销售而不用愁冷链仓储技术,并且使得有计划的小批量、多批次配送模式得以实现。
在伟创力担任仓库主管期间,主要负责仓储、物料的管理,对库存进行管控,组织仓库的盘点工作,合理规划仓库,节约仓储空间和成本,制定货仓的管理制度,参加公司内部和外部的审核,定期培训下属员工,组建团队等工作。这此期间本人带领的团队最多超过80人。使我深刻的认识到了团队建设的重要作用,团队精神在企业中的意义。
同时参与了伟创力公司每月的改善活动。主要参加的改善项目有,降低生产制造前置时间,提高库存周转率,仓库超市的流程改善,优化供应链管理,收货、来料检料流程改善,优化包装材料在产线的库存,降低过期物料的库存等。通过这些改善活动,一方面使我认识到改善在企业中是永无止境,改善活动在不断的提升企业的效率。另一方面,通过每个月五个工作日的亲自参与,提升了个人管理能力,并接触了许多新的工作领域,增加个人的工作经验。
在工作实践方面,伟创力公司有先进erp系统,十分注重物料、仓储、库存的管理,同时物料种类多,库存量大,仓储空间不足影响了企业的生产经营,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采取了增加物料超市和物料补充频率,增加供应商送料上线的数量,实行供应商管理库存的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另外还外租仓库由第三方物流公司进行管理,在缓解仓储空间压力和降低仓储成本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另一方面加强对贵重物料管理,专门建立贵重仓在保证物料安全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推行了日循环盘点,保证了库存的准确性。通过这些管理实践,为公司仓储和库存管理作陈出了努力,贡献了个人力量,也使我认识到了伟创力公司在追求零库存和物资保管安全性方面不遗余力。
在人员管理方面,仓储部是服务性质工作单位,所以团队建设尤其重要。我带领的团队不论在工作绩效,工作质量,团队融洽度,合作性,员工稳定性方面都有良好的表现。这主要得益于对赫茨伯格的双因素激励理论的运用和个人的敬业、民主、亲和的领导风格。双因素理论使我认识到作为管理者不光要关注激励因素,适时激励员工,提高效率,同时也要关注保健因素,经常和员工沟通,解决他们的困难,更有利于增加员工的满意度和凝聚力。
省物资供应公司接受物资部的业务管理,承担委托范围内物资供应服务工作。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公司需求物资的催交催运、配送仓储、移交验收、现场服务等工作;负责与物资需求部门、单位核对物资调拨接收情况,开展物资核算工作,配合物资结算工作;负责公司仓储配送网络建设,库存物资和应急储备物资的日常管理,定期编制储备情况报表报送有关部门;负责办理所辖仓库仓储物资的出入库手续和库存储备物资的配送。
2电力公司物资管理具体内容分类
1)物资整体计划管理。物资计划管理是通过建立全面和全过程物资计划管控机制,以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综合计划和财务预算为基础,对物资需求部门申报的物资需求计划进行汇总、分析和库存资源利用,编制物资采购计划,提高物资采购效率,保证物资计划准确执行。
2)物资采购管理。物资采购管理包括了:招投标管理、合同管理、供应商管理、采购资金管理、产品质量监督管理以及配送和验收管理等。物资采购管理是物资管理的重要内容,在物资采购管理当中,应该按照统一、全面、高效的原则,加强物资采购管理。要利用好采购资金,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避免资金的浪费。
3)物资采购后的管理。物资采购后要进入仓储和使用阶段,这个阶段的管理主要包括了仓储管理、废旧物资报废管理、应急物资管理。其中仓储管理要做到按照“统一管理、统一作业”和“统一管理、属地作业”的原则,建设以虚拟仓库为信息中心,区域库为枢纽、周转库为支撑的两级仓储网络。废旧物资处置管理包括可再利用旧物资的仓储保管和报废物资处置管理等。报废物资处置实行“统一管理、集中处置”的原则,由省物资供应公司统一组织。应急物资管理遵循“统筹管理、科学分布、综合储备、统一调配、实时信息”的原则。物资部是应急物资采购的归口管理部门,物资供应公司是应急物资配送、储备的具体实施单位。
4)物资标准化及信息化管理、档案管理物资标准化管理是指依据公司技术标准和标准化建设成果,统一技术规范,统一产品标准,推进物资采购标准化管理工作。物资信息化管理包括物资管理过程中的信息采集、信息交换、信息共享、信息查询、信息处理、分析决策等内容。物资集约化管理信息系统以ERP系统、电子商务平台为基础,结合专业分析工具,实现物资管理信息共享,强化物资管理流程标准化,为公司物资集约化管理提供信息技术支持。物资档案资料管理包括物资计划、采购、合同、配送、验收、结算、仓储、废旧物资处置等全过程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保存。
3电力物资管理考核与评价
物资(招投标)监察为物资(招投标)专业内部监察,遵循“统一部署、分级实施、全程监察、及时反馈”的原则,监察事项包括物资供应链管理及非物资招标采购相关业务。物资监察采用日常监察、专项监察、定期监察三种方式,及时发现物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反馈监察对象,提出整改建议,督促问题整改,完善防范措施。物资管理考核主要通过公司同业对标和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等方式实施。
4结语
【关键词】海洋石油;港口;物流;标准化;供应链;节点
1 概述
海洋石油工程岸基支持物流不同于一般的陆域物流,他所服务的对象要么是不规则的大型石油设备,要么是船舶种类众多的生产生活物资。大型石油设备无论是直接从码头吊装至船舶运输还是装卸存于堆场(由于需要大型吊车起吊,库房高度受限,无法实现库房仓储),都涉及到吊装过程的标准化和仓储标准化。同样,船舶物资在实现物资仓储的过程中,无论是按照物权所有单位来规划还是按照物资类别来划分,都无法实现整齐垛码,库房形象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2 包装标准化
物流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是物资的管理,对于实体的管理,主要考虑其在每个节点移动所需要的机具、人力、以及物资物理移动后形体改变、节点交接所带来的种种成本。下面以某海洋石油岸基支持公司(下面简称A公司)为例来说明包装标准化的意义。
2.1 物流标准化的推进将加大物流管理的成本。为了提高库房空间利用率,库房物资管理一般采用货架、托盘存放,由于服务对象是种类众多的零散物资,而且物资管理模式又区别于传统的库房管理,按照物权所有单位进行分类可以提高物资出库效率,这样一来,形象管理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为了兼顾利用率和出库效率的双重利益,在配备传统货架的同时,还需要根据大部分物资种类配备某一通用物流箱体。如下图所示:
这一箱体适用于放置轻便、人力方便上下货架的情况,相对应的货架也可以为轻型实底货架类型。物流标准化操作流程为:
入库:按照物权所有单位进行物资的验收入库工作,将种类众多的小件物资放置于物流箱内,并采用标识标注需求单位。
仓储:人力行为将其物流箱放置于货架摆放。
出库:按照物权使用单位进行物流箱装卸搬运,配送至使用地,交接物资后物流箱统一回收,循环使用。
2.2 包装标准化的推进需要物资服务商的协同标准化。当物资装卸搬运非人力所为时,需要装卸机具来配合完成,物资包装标准化就显得尤为重要(符合装卸要求),下面从整体包装和小件包装比较一下进口备件和国产备件的区别:
2.2.1 进口备件
外包装:
正面
侧面
内包装:有名称,备件号,小塑料包装,标识清晰
(2)国产配件
外包装:
内包装:小件物资无小包装,大件、精密物资无固定装置
通过进口配件与国产配件外包装和内包装的比较可以发现:进口配件在外包装上实现了密封标准,开启方便,而且做到了四面叉,考虑到了装卸作业的方便性和高效性。内包装又采用了小标准袋包装,明确标识(标明物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在物流信息化方面准确的传递了实体的各项参数。
3 配送标准化
物资配送在物流(资)管理的过程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物资从生产服务商到物流管理部门进行仓储、包装、最后到达客户手中,是配送这一物流动作实现物资物理和所有权的转移,满足了客户的需求。而物资配送又受物资本身、运输工作、运输路线及路况、天气以及人员素质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面还是以A公司为例来说明:
3.1 物资本身形态:长短不一、形状各异
3.2 运输工具:皮卡作为最主要的物资配送工具,在大多数情况下很难实现大批量物资的集中配送和长、宽、重物资的配送工作。
3.3 仓储与配送中心地理位置、客户理念与状态:
在上图中,只有库房(仓储配送中心)是固定的,作为物资的集散地,当物资进入库房进行仓储和包装后,出库的时间完全取决于客户(船舶)停靠的状态,这时就会产生一种明显的物流运作模式与实际操作间的矛盾。为了降低物流配送成本,对于同一地理位置作业的客户,最好的办法就是采用集中配送的操作模式,而实际情况在于这些客户不会随着物流管理者的意识来决定自身的状态,所以在很大程度上集中配送减少物流运作成本的理念很难实施,并且在少量或者个别客户急需物资的同时而又无法兼顾大多数客户时候,物流管理者不得不变集中配送为分散零星配送,首先满足个别客户的需求,物流成本就会不断的增加,如此恶性循环。
4 装卸搬运标准化
港口物流装卸搬运在物流操作的各节点处,对装卸要求最高的一个环节就是从码头前沿至船舶的过程,叉车装运将不能满足作业要求,唯一的吊装作业又需要配套的吊装工具和作业标准,码头交货和甲板交货的矛盾也时常产生,在此不做详细阐述。
5 案例分析
本文以某海洋石油公司船舶用油(200L/桶)入库、仓储、配送供应过程为例,来阐述港口物流系列标准化操作的意义。
5.1 入库环节:油品供应商为了降低供应配送成本,在入库油时采用的是油直接装运卡车进行运输。
5.2 仓储环节:船舶未停靠码头时油需存放于库房或堆场,对于此类油桶装卸一般采用的是鹰嘴式油桶夹叉车装卸或者普通油桶钳吊车装卸,为了节省成本,未装入标准吊篮,将油桶直接存放于库场地面。
5.3 配送供应环节:船舶停靠码头时,再次采用平板拖车将油桶拉至停靠码头,采用吊车吊装至需求船舶,但是,部分港口码头规定,对于油桶类易出现污染海洋环境的物资必须装入吊篮进行起吊作业,因此油桶吊装作业不得不停止操作或采用其他方法,严重影响了港口作业效率和物流标准化运作进程。
6 总结与展望
物流(资)管理涉及采购、仓储、包装、装卸搬运、配送、流通加工、物流信息处理7个方面,要实现物流标准化现场、标准化管理和标准化操作,要兼顾物流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的协调配合,单纯从某一环节上实现标准化很难提高整个物流的作业效率,由于本人理论知识水平有限,本文所述内容也较为狭隘,标准化前后物流成本的变化需要大量的数据来支持才能说明物流标准化的意义。从目前海洋石油岸基支持物流发展情况来看,物流标准化和高效化运作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企业高层管理者的“先物流”意识、一体化整合程度、后勤保障的提前计划性、物流供应链的组织结构设置、港口设备支持、专业化管理等。因此物流标准化的推进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来完成,我们要吸取其他各国物流标准化的经验,根据自己的港口和行业特点,逐渐实现我们港口物流的标准化。
参考文献:
[1] 王俭廷.仓储物流运营实务.中国物资出版社.2009
[2] 闫秀霞.殷秀清.供应链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5月12日四川省发生强烈地震以后,国家粮食局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成立了以聂振邦局长为组长的抗震救灾领导小组。之后,我们采取一系列措施,千方百计地对四川灾区进行支援。当灾区提出需求后,陕西、湖北、青海、甘肃、河北、云南等6个省粮食局很快为灾区筹备了100万条麻袋,随时准备调用,在此特别予以表扬。5月13日国家粮食局军粮中心派人到灾区,现场协调解决10余万救灾部队、武警、预备役人员和专业救援队伍等的军粮供应问题。粮食工作是抗震救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国家粮食局党组研究决定,一方面抓抗震救灾,保证灾区粮食供应,尽快恢复生产,减少灾害损失;另一方面要继续推动全国的粮食流通工作,为抗震救灾和经济建设提供支持。做好本职工作,就是对抗震救灾的支持。因此确定原来已经布置的各项工作,只要不和救灾矛盾,就按原计划向前推进。在此背景下,我们按计划组织了粮食科技周活动、仓储工作会议以及最低收购价预案启动会议等重大活动。从今天开始,是三天全国哀悼日,我们的会议取消正常工作以外的所有安排,以表示对灾区的支持、对逝者的哀悼。在这样一个时刻,更希望大家集中精力开好会。
从1999年原国家粮食储备局在南京召开全国粮食仓储工作会议以来,已经近10年了。十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粮食仓储工作的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主要是:十年来,以市场化为取向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全国粮食储备体系基本建成;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进展顺利,“三老”问题基本解决;粮食仓储设施建设快速发展,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得到加强;粮食仓储技术不断创新,新理论、新设备、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凝结仓储工作实践经验而制(修)订的一系列新标准、新规范颁布实施;一批专业人员进入仓储行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上述变化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分析粮食仓储工作的新形势,研究粮食仓储工作的新问题,提出对粮食仓储工作的新要求。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就是认真总结近年来仓储工作的成绩,分析当前仓储工作形势,交流工作经验,宣传贯彻新颁布粮食储藏技术标准,推进仓储规范化管理进程,开创粮食仓储工作新局面。
一、十年来仓储工作的主要成绩
十年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带领广大粮食战线职工,开拓创新,锐意进取,认真落实国家粮食流通政策,强化粮食仓储基础地位,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取得了一些成绩,主要表现在:
(一)粮食仓容总量有了显著增加。1999年,我国共有粮食仓储企业5.4万户,仓容2.05亿吨。到2007年,我国粮食仓储企业因体制改革等因素减少到1.8万户,而仓容增加了1.15亿吨,达到3.2亿吨,增长了56.1%,基本消除了露天储粮的情况,解决了仓容不足的问题。另外,粮食仓储配套设施也得到改善。到2007年,全国粮食烘干能力达到5.08万吨/小时,地坪1.7亿平方米,罩棚1206万平方米,铁路专用线1207条、1491.7公里,码头泊位2113座。在总量增加的同时,粮食仓储设施布局也得到了改善,形成了大连北良、辽宁营口、辽宁锦州、广东新沙港、广东东莞、上海外高桥、江苏张家港、浙江舟山等一系列重要粮食物流枢纽,它们在促进粮食流通、保障粮食安全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仓容总量的增加和基础设施的改善,除得益于国家三次大规模粮库建设外,各地也利用地方财政资金、银行贷款和企业自有资金等建设了一大批粮库,其中,地方投资比较多的省份主要有福建、广东、江苏、浙江、河南等。
(二)粮食仓储技术水平明显提高。一是仓型结构更加合理。到2007年,全国总仓容中约80%的仓房已经实现散装储存。浅园仓、立筒仓等便于散粮装卸周转的仓容已经达到3410.7万吨,占有效仓容的11.9%。平房仓的整体质量也显著提高,仓房的密闭、保温、隔热性能大大改善,仓房完好率达到90%以上。二是仓储装备水平显著提高。2007年底,全行业共配备散粮运输火车2966辆,散粮运输汽车6798辆,运输船舶84艘。各企业共装备粮食输送设备11.7亿台,清理设备3亿台、汽车衡1.35万台。目前,大中型粮库基本实现机械化进出仓作业,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善了工作条件。三是储粮新技术广泛应用。机械通风、粮情检测、环流熏蒸、谷物冷却等4项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使我国粮食储藏技术实现突破。目前全国装备机械通风系统的仓容为1.98亿吨,占有效仓容的68.9%;装备环流熏蒸系统的仓容为1.08亿吨,占有效仓容的37.6%;装备粮情测控系统的仓容为1.45亿吨,占有效仓容的50.5%;装备谷物冷却机835台,为粮食储存安全提供了技术保障。
(三)粮食储藏理论和技术研究取得进展。近年来,我国粮食储藏专家提出了粮食储藏生态理论,并在粮库建设和粮食储藏活动中得到广泛应用。科研院所组织开展了低温储藏、气调储藏、低氧储藏等技术的机理研究,并建立了相关的数学模型;组织开展了粮食储藏品质、真菌毒素、害虫抗药性等方面的研究,并创新了相应的检测方法。
另外,在3批国债项目建设中,我们还组织开展了气调储粮试点项目、低温储粮试点项目、粮食输送减少破碎试点项目、烘干机自动控制试点项目、就仓干燥试点项目、散粮汽车试点项目、312专项等项目,这些试点项目都取得了重要进展,有些技术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为今后粮食仓储行业发展做了大量的技术储备。
(四)粮食仓储管理制度框架初步形成。《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的实施,为仓储管理制度框架的建立提供了重要依据。两个条例之后,我局会同有关部门了《中央储备粮代储资格认定办法》、《粮食流通监督检查暂行办法》、《粮食收购资格审核管理暂行办法》、《粮食质量监管实施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办法、规定和规范性文件,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对粮食仓储工作提出了相关要求。同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陆续出台了地方储备粮管理办法、粮食仓储设施管理制度、示范库站建设制度、规范化管理评价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这些制度对粮食仓储工作提出了更加明确、更加具体、更有针对性的要求。另外,《粮食仓库管理办法》已经纳入国家发改委08年立法计划,我们将积极努力,争取年内出台。
这些规章、制度、办法和规范性文件涵盖了储备粮、政策性粮食、商品粮的收购、运输、库存、轮换、质量管理等各个环节,对于提高流通效率、保证粮食质量、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制度保障,也促进了粮食仓储工作水平的逐步提高。
(五)粮食仓储技术标准体系初步建立。2004年,我们委托有关单位编制了《粮油储藏技术标准体系》。根据体系的规划,粮食仓储行业需要编制138项行业标准,其中约50项为行业核心标准。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粮油储藏技术规范》、《储粮机械通风技术规程》、《磷化氢环流熏蒸技术规程》等37项重要标准的编制任务,还有《粮食仓储规范化管理评定》等16项标准正在编制中。已经和即将的标准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全面总结吸纳了近年来粮食储藏技术与管理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比如生态储藏理论、低温储藏技术、电子测温技术等;二是适应粮食仓储形势变化的要求,强化了绿色储粮技术、成品粮储存、安全生产、农户储粮等内容;三是标准内容更加严谨科学,通过复核、验证,对相关数据进行了调整;四是吸取了国际成熟做法和先进经验,逐步与国际接轨,采纳了国际标准相关原则,国际化程度更高。这些标准的实施,进一步推动了粮食仓储规范化管理的进程。
(六)粮食仓储规范化管理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过去,粮食仓储行业创造了辉煌的历史。1953年,浙江余杭县仓前粮库创造了影响深远的“四无”经验,“四无”活动在粮食行业一直持续开展了半个世纪,至今仍有现实意义。1966年,河北玉田县粮库提出了“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的口号,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粮食人,已经成为粮食仓储行业的精神,该库代表也曾3次受到主席的接见。
近年来,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粮食仓储设施水平不断改善,粮食仓储工作基础、管理方式、管理手段、管理目标都发生了根本变化。面对新形势,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和粮食企业积极探索,在仓储管理方面又取得了新的成绩。北京、中粮集团开展了规范化管理“千分制”评价活动,天津、河北、江苏、安徽、山东、河南、四川、宁夏等地开展了规范化管理活动,山西、云南等地开展了示范(达标)粮库建设活动,浙江开展了“星级粮库”评比活动,中储粮总公司开展了“精细化管理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收到很好的效果。粮食仓储企业库区干净整洁、设施设备配套完好、粮情安全稳定、职工精神面貌良好、档案资料齐全、经济效益逐步好转。一些企业还通过了ISO质量体系认证,管理水平逐步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目前,在粮食仓储企业中,奋发向上、努力创新的氛围正在逐步形成。
(七)农户储粮项目取得进展。2004年,我局与有关部门启动了“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重大项目,按照“技术、装具、方法、药剂、培训、服务体系”六位一体的基本思路,开展了农户储粮技术研究,并取得重大突破。研究定型了10种适合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农户储粮仓型,成功开发了3种高效低毒储粮药剂,形成了6套农户储粮技术模式;在互联网上成功开通了“农村储粮专家咨询系统”,为农民提供全面的粮食储藏知识查询和技术咨询服务;组织编写了《农户安全储粮技术手册》,制作了《农户安全储粮实用技术》VCD;在11个省进行了技术示范,并通过“粮食科技周”等活动,在全国范围进行了宣传推广,取得了良好效果。安徽省粮食局从省财政筹措资金,每年逐渐把工作推向深入。新疆粮食局也结合新疆特点,利用省财政资金独立开发了适合新疆地区的农户储粮装具。另外,2007年,国家粮食局在国家发改委的支持下,在辽宁、山东、四川三省启动了“农户储粮试点项目”,项目得到了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项目进展顺利。目前,我们正在与发改委协调,力争今年能够适当扩大试点的范围,全面推动农户储粮安全。
二、粮食仓储工作面临的形势、问题和我们的工作目标
(一)粮食仓储工作面临的形势。目前,我国粮食供求和市场形势十分复杂,保持国内粮食市场和价格基本稳定的难度加大,需要我们在粮食安全问题上始终保持清醒头脑,进一步加强对粮食的宏观调控。从国际粮食供求形势和价格走势看,全球粮食供需形势复杂多变,国际市场粮价扑朔迷离。去年以来,由于欧佩克石油限产和世界主要粮食生产国粮食减产、生物质燃料生产快速增长对粮食需求增加,国际市场粮食供求趋紧。在美元贬值、石油价格大幅上涨、粮食生产成本增加和国际投机资金炒作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国际市场粮价居高不下。随着国内态势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的程度加深,国际市场对国内粮食供求和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保持国内粮食市场和价格的基本稳定的难度加大。特别是最近国际市场大米价格爆涨,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引起社会动乱,再次为我国粮食安全敲响警钟。
从我国粮食供求总量看,当年粮食产需基本平衡,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基础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在国家惠农政策的支持下,我国粮食生产连续4年丰收,2007年总产量达到10030亿斤。粮食消费平稳增长,当年产需基本平衡。国家粮食库存充裕,粮食供应是完全有保证的。但是我国植物油产不足需,对外依存度超过60%,而且短时间内难以改变。从长远看,耕地减少、淡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粮食稳定增产的难度加大。从粮食品种和区域结构看,我国粮食生产与消费还存在一些结构性矛盾,小麦、玉米和稻谷产销基本平衡,但玉米工业消费快速增长,大豆产不足需,缺口较大;13个主产区粮食产大于需,11个产销平衡区的缺口有所扩大,7个主销区的粮食自给率进一步下降。我国粮食库存主要集中在粮食产区,主销区的库存比较薄弱。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和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这些矛盾将更加突出。
在这种形势下,我国粮食仓储工作体现出以下四个特点:
——我国粮食库存总量将长期保持较大规模。受全球粮食供求多变,国内粮食增产难度加大,城市化水平提高,农户储粮减少等因素影响,我国的粮食库存总量将长期保持较大规模,这是对粮食仓储工作提出新的挑战。
——我国粮食物流总量将进一步扩大。我国粮食生产和消费存在品种、区域不平衡的状况,而且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农村消费习惯的改变,今后农户自产自用的粮食总量逐步减少,进入社会流通的粮食总量将逐步增加,如何做好粮食仓储工作,提高粮食物流效率,是我们下一步面临的重要课题。
——粮食仓储企业多元化增加了监管难度。据统计,2007年全国粮食仓储企业中非国有企业已占17%。另外,粮食加工运输企业及非粮食行业的仓储企业也开始进入粮食仓储市场,给传统粮食仓储企业带来冲击。由于多元所有制企业中的大多数企业仓储条件较差,仓储设备不足,专业人员缺少而且游离在现有管理体系之外,加大了行业监管的难度。
——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居民消费结构升级,食品安全意识增强,对粮食质量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民将更加关注主食食品的营养、卫生和安全,这对粮食储藏期间的品质保证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粮食仓储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尽管近十年来我国粮食仓储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
一是仓储设施还不能满足粮食储存的要求。一些地区的仓容总量偏少,不能满足粮食收购、储存的需要;需大修、待报废的仓容比例偏高,储粮安全存在隐患;现有仓储设施还存在布局、仓型不合理问题;另外,一些仓储设备还存在工作效率不高,粮食破碎率增加较多以及能耗较大等问题。
二是先进粮食仓储技术创新不足。生态储粮理论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粮食基础参数体系尚未建立。熏蒸剂替代技术、绿色储粮技术、节能技术、粮食减损技术等关键技术创新不足,有待取得突破性进展。粮食仓储技术推广体系尚未建立,一些成熟技术推广不够广泛,科技对粮食仓储行业的贡献率偏低。
三是现行的仓储管理机制还不能适应行业发展要求。现行仓储管理机制还不适应仓储企业多元化发展趋势,在监管范围、监管手段、监管方法和监管目标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差距。仓储管理还存在体制、机制不顺和管理粗放等问题,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企业技术标准、地方技术标准体系的创建工作刚刚起步,行业技术标准的应用水平总体不高,阻碍了企业发展。
四是现有的仓储管理队伍整体素质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总体上看,现有仓储管理人员在知识结构、年龄结构、技能素质、职业素养、管理水平等方面还存在差距。仓储企业对职工的在职教育投入不足,在职培训、在职教育总体水平不高。仓储企业的绩效评价体系还不健全,企业职工的创新能力和工作热情需要进一步调动和激发。
(三)粮食仓储工作的总体目标。近几年,我国粮食仓储工作的总体目标是:进一步加快仓储设施建设步伐,不断改善粮食仓储设施的基础条件。以生态储藏理论为指导,加大粮食储藏技术创新和推广力度,提高粮食仓储技术应用水平。以贯彻新标准为契机,规范粮食仓储管理行为,降低粮食损失损耗、降低能耗和费用,保持库存粮食品质。以规范化管理为目标,创新管理模式,完善管理机制,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经营效益,提升粮食仓储企业从业人员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三、扎实工作,努力开创粮食仓储工作的新局面
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总理在全国农业和粮食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进一步加强农业和粮食生产,是保证市场供给、抑制通货膨胀、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迫切要求,是应对国际农产品市场变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是顺利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所在。当前,粮食安全已经成为社会稳定和宏观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影响因素,中央指出“粮食安全的警钟要始终长鸣,巩固农业基础的弦要始终绷紧,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要求要始终坚持”。我们要深刻领会中央的一系列指示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全国粮食局长会议的要求,切实做好粮食流通工作。以学习贯彻粮食储藏技术标准为契机,全面推进仓储规范化管理活动,努力开创粮食仓储工作的新局面。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维修工作。要以企业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对粮食仓储设施建设投入的力度。要通过规划引导、重点扶持等方式,进一步优化粮食仓储设施的区域布局,建设和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粮食物流中心,适应粮食流通形势的变化要求。要利用部分企业退城进郊的机会,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粮食仓储设施功能,提高粮食流通效率。要科学论证、精心设计、精心施工、严格管理,保证仓储设施建设质量。在做好新仓建设的同时,也要重视旧仓的维修改造工作。旧仓改造一方面可以增加有效仓容数量,改善粮食仓储条件,还可以消除安全隐患,避免生产事故发生。旧仓改造的重点是仓房密闭改造、保温隔热改造以及其他影响粮食储存安全的改造。各地要加强对旧仓改造工作的指导,对本地区旧仓改造工作一是要有一个总体部署和战略安排;二是要对本省仓容调查研究后有个改造的技术指导意见,如密闭、隔热、测温、通风等要有个改造规划;三是要有个很好的旧仓改造管理办法。湖北、江西旧仓改造做得比较好。各地要扩大旧仓改造资金来源,提高改造资金使用效率,完善旧仓改造标准,保证旧仓改造质量。另外,3批国债建设项目已经全面投入使用,并成为承储各级储备粮的中坚力量。各地要加强国债项目的维护工作,定期对仓房门窗进行检修,保证仓房密闭性能。定期检查仓房的防水防潮情况,及时修复出现的损伤,保证仓房始终处于良好状态。在仓房建设和维修中,要注意先进适用技术和成熟产品的推广应用。如粮情测控系统中的数字传感器技术、仓房门窗密闭技术等。
(二)推进粮食储藏技术开发创新和推广应用。粮食科研院所要加强粮食基础参数和粮食储藏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为粮食储藏技术创新提供支撑。要加大粮食储存品质控制、节能降耗技术、数字化管理技术、绿色环保杀虫技术、气调储粮技术等前沿技术的研究,力争有所突破,为行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各地要全面总结机械通风、粮情检测、环流熏蒸、谷物冷却等4项新技术使用经验,提高4项新技术应用水平。要积极推动成品粮储藏保管技术、控温储粮技术、密闭储粮技术、节能通风技术、就仓干燥技术、散粮装卸运输技术、防破碎技术等先进实用储粮技术的研究应用,提升粮食仓储技术应用水平。要通过技术示范、政策引导、经验交流、会议研讨、人员培训等方式,建立健全粮食储藏技术推广应用体系,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速度,把科研成果形成现实的生产力。要鼓励企业职工立足岗位,广泛开展小发明、小创造活动,切实解决仓储管理中的实际问题。鼓励“产学研”相结合的研究模式,促进企业和研究机构、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提高研究效率,加快研究速度,提高研究质量。
(三)创新粮食仓储企业的管理模式。上个世纪50年代,原粮食部在全国推广了浙江余杭的“四无粮仓”经验,后经多次修改完善,形成了“一符四无”管理模式,为推动我国粮食仓储企业管理进步做出巨大贡献。当前,“一符四无”管理模式仍有现实意义,各地要继续坚持开展“一符四无”活动。在活动中要结合粮食仓储形势变化趋势,创新活动形式、调整活动内容、改进评价方法,提高“一符四无”活动的水平,扩大“一符四无”活动的影响力。另外,各地要借鉴本次会议交流的典型经验,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现有工作基础,进一步梳理本地区、本单位的规范化管理工作思路,明确规范化管理工作目标,拓展活动范围,提高规范化管理活动水平,促进仓储行业发展。开展粮食仓储规范化管理工作的要求是:仓储管理业务流程规范,设施管理规范,设备管理规范,工作制度规范,岗位职责规范,工作要求规范,文件档案规范。企业仓储规范化管理的总体目标是:职工队伍稳定,设施设备完善,库存粮食安全,管理效率提高,管理成本降低,企业效益增加,发展后劲增强,社会影响扩大。下一步,国家粮食局将抓紧出台《粮食仓储规范化管理评价》等技术标准,为各地开展规范化管理活动提供技术支持。要逐步推广各地规范化管理的经验,促进整个行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有条件的企业要积极开展ISO质量体系认证工作,切实提高企业规范化管理水平。
(四)完善地方和企业的标准制度。国家粮食局已经了《粮油储藏技术规范》、《储粮化学药剂管理与使用规范》等一系列技术标准,正在组织力量制订《粮食仓库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国家力争再通过两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立比较完善的行业标准体系和制度体系。
各地要根据已经和即将的技术标准和规章制度,结合本地粮食仓储工作特点,抓紧修订、编制本地区粮食仓储技术标准和管理制度,形成本地区粮食仓储技术标准和制度框架,规范本地区粮食仓储管理行为。在编制本地区粮食仓储技术标准和规章制度时,要坚持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要立足实现对全社会粮食仓储企业的监督管理,要力争实现粮食品质、粮食数量、经济价值等目标协调统一,要贯彻节能减排绿色储粮技术的推广,实现粮食资源合理利用。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指导企业逐步建立企业自身的标准框架,完善企业的管理制度。企业标准是规范化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向社会提供优质仓储服务的重要条件。仓储企业要重视企业标准建设工作,通过企业标准的制订,形成企业的管理特色。同时,企业要逐步完善自身的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业务流程,细化工作要求,明确岗位职责,提高仓储工作质量;要强化企业的战略管理,增强企业发展后劲;要建立健全企业的创新机制,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规范评价行为,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五)进一步强化专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国家粮食局已经委托成都所撰写了《粮油储藏重要标准理解与实施》培训教材,并计划举办一次培训示范班。请各地区、各单位要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的工作安排,认真做好新标准的宣传贯彻和人员培训规划,力争通过2年左右的时间,把骨干仓储管理人员轮训一遍,让各级粮食仓储管理人员、粮食企业仓储工作人员了解、熟悉并能灵活掌握这些标准。要尽快培养一支训练有素、精通业务、勇于创新、认真负责的仓储队伍。在培训工作中,要注意形式的创新,可以请专家讲课、可以搞知识竞赛、可以组织技能比武、可以由省里统一组织,也可以由各地区、各企业自行组织。国家粮食局将做好教材、师资等方面的服务工作。在学习贯彻标准过程中,要注意发挥领导的表率作用,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分管仓储工作的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标准、讲标准、用标准,在行业内形成人人懂标准、开展工作靠标准、监督检查看标准的新局面。
关键词:仓储管理;配送管理;现代物流设备
本文就某电力公司仓储配送系统的实际业务和管理情况进行分析,找出仓储配送体系在业务上和信息化建设的不足,并结合国家电网公司“五大”体系建设要求,从构建科学合理的仓储配送网络、仓储业务精细化管理、配送业务精细化管理几个方面,为省级电力公司在新形势下构建现代仓储配送体系建设做了有益的尝试,为之后电网的发展以及其他公司仓储配送体系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一、电力公司物资仓储配送工作现状
电网企业的行业特性决定了电网企业物资种类繁多,且具有不同程度危险性和复杂性。按照采购的物资用途,可将其划分为两大类:项目物资和应急物资。项目物资重点包括:基建类和生产运行类物资、营销计量类物资、办公用品等,目前辽宁电力公司对其配送方式主要采用由供应商直接配送到使用现场或终端库。因此,项目物资的合理配送,主要是项目单位在申报物资采购申请时,合理选择交货方式和交货时问,确保项目物资按时、准确送达。应急物资要求自然灾害发生时,能够将救灾物资方便、迅速、安全的送达救灾现场,使抢险人员方便使用应急物资,及时有效开展抢险救灾工作。由于应急物资使用时间、地点、物资类别、数量等的不确定性,要求应急物资储备库必须进行合理的规划,对应急物资的储存、保养、分拣、配送等要事先做好方案,以应不时之需。其库存物资是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应急物资综合储备分配方案》进行储备,包括:电网抢修设备、电网抢修材料、应急抢修工器具、应急救灾物资、应急移动发电车等。
二、电力物资仓储利库效率过程中存在问题
对于物资需求部门来说,能够影响其库存物资使用积极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从整体上来看,主要是时间、质量以及成本三项内容。如果这三项内容可以很好地达到需求部门的要求,那么势必会极大地提升它们利用库存物资的积极性,最终提升库存物资的使用效率。从当前形势来看,在完成清仓利库以及库存“一本账”等工作内容之后,便已经处理了库存物资账实不符以及存放地点散乱的难题,然而物资储备的定额管理工作才刚刚开始。下一环节进行利库工作,则应该建立起一整套的标准,这也是提高库存物资利用效率的重点。怎样制定出一整套切实可行的库存管理策略,找出库存结构、库存水平和提升供应效率的平衡点,成为了当前衡量仓储精细化管理水平的关键因素所在。利用一定规模物资储备,进一步明确库存物资的分类标准,确定出应该使用定额管理的物资类别和定额储备方法,进而制定出库存控制的方法,诸如库存控制模型、库存管理方式和方法、补货方法与补货数量等等,最终势必会提高库存利库的效果和水平。对于仓库物资管理来说,物资质量通常直接影响着需求部门使用之后的评价,所以工作人员一定要确保所有仓库物资能用、可用、好用。怎样从持续轮换、日常保养、质量抽检与监督以及报废处置等多个方面开始进行管理,以确保库存物资能够实现真正的维护,产品质量可以完全满足于安装和使用需要;确保超期储备物资实现及时的轮换;确保物资可以及时处置等,这些都是衡量物资实用性的关键因素。
三、电力仓储配送体系建设规划思路
(一)构建信息集中物理分散的虚拟一级仓
根据电网公司的要求,沈阳供电局仅能保留一个一级仓,这种情形与沈阳市主要城市中心和周边城市中心的发展趋势不甚匹配。从理论上讲,在信息层面进行集中但在物理层面分离,已经成为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领域的创新发展思路之一。为此,沈阳供电局可以考虑在高速路网发达的地区规划一个现代化的、代表沈阳供电局物流管理水平的一级仓库,在老城区组成的传统城市中心和新城市中心各设置一个或几个虚拟一级仓,作为实际一级仓的补充并同时满足两个交通和人流最为拥挤的主要城市中心电力物资应急仓储和配送的需求。同时,在一级仓库中构建一体化的物流信息中心或平台,实现一个实体一级仓和几个虚拟一级仓的信息集中。
(二)优化急救包的布局需要
急救包的建设工作大多处于开展状态中.采取的是自下向上申请,电网集中审批的模式。从“北方电网公司一级仓(区域)布点规划”中。笔者感觉到现有的急救包布局缺乏必要的规划和指导。有“满山放羊”的发展趋势。从前述沈阳市的城市和交通发展规划的应急物资配送分析可以看出,急救包应该相对集中地分布在核心城区或镇区所在的区域。人口和产业不是很集中的地区.急救包的布局密度要相对低一些。因此,沈阳供电局有必要对辖区内急救包的系统规划做专题研究。
(三)重核急救物资的定额需要
急救包是一个新生事物,打破了传统的从一级仓、二级仓直送应急现场的配送模式,其设置必然导致急救物资的分类管理以及定额的重新确定。有必要根据事故的等级和发生频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和现代化的库存管理理论.在满足响应服务水平的前提下,合理确定并规划应急物资的定额和库存分布。否则。必然导致应急物资库存水平的大幅攀升,不利于物资的周转和效用的发挥。与一级仓和急救包的建设相对应,应急物资的配送模式也需要做根本性调整。常规事故的应急物资可以从急救包就近调拨;而非常规类事故的物资通常需要存放在一级仓,仍然需要从一级仓向事故现场紧急配送;此外,还需要安排一级仓到各基层单位和急救包的日常配送。
四、结束语
文章对新形式下现代电力仓储配送体系建设提出了建设思路与探索方法,主要包括仓储配送网络规划、仓储精细化管理、配送精细化管理和现代物流设备应用几个方面,为提高仓储配送体系建设提供了一些借鉴。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