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力公司的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独立学院公共组织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现状
公共组织财务管理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较为重要的主干专业课,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之前的教学中它存在的普遍问题是理论脱离实际,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热情。由于传统课堂教学以教材为中心、以理论讲授为主,使学生面对工作实务毫无办法、束手无策,认为学习公共组织财务管理没有什么用。对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研究方向和就职方向多为公共事业单位,因此,公共组织财务管理的学习对本专业的学生来讲就显得尤为重要。独立学院的学生相对一本二本的学生普遍基础比较薄弱,如何在保证学生所学知识实用,够用的前提条件下,降低课程的理解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性,使学生能学通、学懂、学好并会用公共组织财务管理的理论知识,能够具备相应岗位要求的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这是我们独立学院教师值得探讨的问题。
独立学院公共组织财务管理课程的特点决定了该门课程的教学方法必须灵活多样,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但目前独立学院公共组织财务管理课堂教学的现状是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教课以传授为主。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其主要不足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着重知识的传授,轻视知识的灵活运用,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以教师为中心的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的教学方法,注重财务管理内容的讲解与呈现。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更不利学生具有公共组织财务管理实务的思维方式。这种教学方法最大弊端是师生之间缺少互动、轻视学习情境和学习任务的创设,所以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重视理论知识灌输,忽视财务实践活动。
只单一的重视理论知识灌输,忽视财务实践活动。很难让学生体验现代的公共组织财务活动信息,公共组织财务管理是一项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其教学必须与当前公共组织财务管理实践有机结合,但传统的公共组织财务管理教学是面向课件也就是黑板和电脑的讲授法,偏重于概念、原理、公式等的灌输,学生缺少走入现实公共组织财务实践活动的机会,甚至有些教师也是纸上谈兵,并没有太多的相关实践经验。因而仍然是从书本到书本的灌输过程,这样培养出的学生不具公共组织财务管理相关的预决策等的基本能力,对公共组织财务活动分析一筹莫展,学生体会不到现代公共组织财务活动信息,很难具备现代的公共组织要求的基本职业素养。
二、独立学院公共组织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进措施
1、转变独立学院教师的教育观念
公共组织财务管理任课教师的观念要尽快地实现两大转变:一是立足实际,结合独立学院的学生现状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设定。二是要努力从学术教育像灵活教育转变。要改革传统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增强独立学院教育观念,提高对实践应用能力的重视程度,创建适合独立学院发展的教育新体系
2、改进公共组织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教育的核心目标是技能和能力的双重培养,因此,需要对传统的公共组织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改进,这对提高学生公共组织财务管理的实务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财务管理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要采用案例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公共组织财务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可以应用案例教学。通过对案例教学法的灵活运用,可以使学生由被动听讲转为主动参与,通过实际的讨论、参与和思考,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极大地提高学生对公共组织财务管理知识的理解,让学生感受到他所学的知识对以后的工作是有很大的意义的。二是采用同学之间的互相协作教学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根据课程任务的要求对班级进行分组,然后按照课程内容收集资料,分小组讨论,最后展示成果和质量评价。全班的学生自由组合分成若干个小组,小组成员是经常性在一起的群体,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公共组织财务管理实践课程的模拟演习。进一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良好教学效果。三是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把文字、声音、图片、影像等有机地整合于一体,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突出重点、难点,使得形象生动、图文并茂,增加了互动性和形象性。
关键词:集团化公司;内控制度;货币资金内控管理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集团公司与旗下各子公司的业务往来也日益增多,随着各项业务的经济往来,财务管理的统一性和一致性尤为重要。随着经济业务的广泛开展,加强内控制度迫在眉睫。本文从内控制度加强的必要性出发,阐述会计制度和管理模式的内控管理以及货币资金的内控管理,为集团化公司内控制度的加强提供一些建议。
一、集团化公司加强内控制度的必要性
在集团化公司中,随着各级子公司业务的广泛开展,为维护集团总体利益,进一步避免财务管理中各项问题的发生,对内控制度的加强迫在眉睫。加强财务方面的内控管理,这既是维护集团公司和子公司利益的需要,也是公司长远发展的正确方针。现有形势下,公司内部管理逐渐跟不上公司日趋发展的脚步,这对于财务管理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尤其是作为其中具有显著作用的货币资金管理而言,形势非常严峻。因此,集团化公司应当注重内控的管理,从自身会计制度和管理模式出发,做到制定严谨、控制得当,进一步加强对货币资金的内控管理,逐渐制定适合企业的、完善的内控管理体系。
二、建立起与集团化公司适应的会计制度和管理模式
内控制度的加强,必须根据适当的会计制度和管理模式进行,在制定时一定要符合国家现有法律法规和相应会计准则的要求,制定出一套严格适宜的会计体系。
(一)内控制度在加强时,首先应建立符合集团化公司的会计政策,明确好各部门职责以及与子公司的对应关系。在会计政策方面,一定要制定明确、正确划分,要严格区分集团化公司和子公司的相应联系,制定好上下级财务方面的相关政策,上下级、同级的会计业务符合规避原则,做到明确划分,为财务内控监督的加强做好基础。
(二)在具体的审核监督的管理模式中,要加强审批信息的有效沟通,各部门的审核工作要进一步明确, 建立高效、严谨的监督信息体系,明确各项工作流程的监督责任部门和监督人,对于内部监督的管理做到有效沟通和进一步的优化,提高监督的力度,高效管理和监督,从而做好财务的内部控制.
(三)在具体的内部控制中,要建立一套与企业相适应的管控模式。在具体的监督管理过程中,建立严格的会计核算体系、绩效考核体系等相关的管控模式,对于集团化公司和子公司的财务管理中,要使用一致的监督体系,对集团公司和子公司的业务要做到统一监督但可以清晰划分,防范各部分的财务风险,由此有利于监督过程中各类财务问题的查找、控制和纠正。
三、加强集团货币资金内控管理
(一)建立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内部控制制度合理的设置会计及相关岗位并且明确各岗位的职责所在,但凡是涉及与资金有关的工作,就必须由两人或者两人以上分工进行,形成相互制约的机制,来避免或减少差错,以便起到相互制约相互分离的作用,还可以互相监督。
(二)提高财会人员的整体素质
财会人员在企业的内部控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加强对职工的
企业文化的熏陶是刻不容缓的,职工素质的高低可以决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成效,只有真正的让从业的财会人员融入他们的工作,引导他们忠于职守,廉洁从业,遵纪守法,才能使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得以有效的执行。企业一定要定期加强对财会人员的培训,提升他们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
(三)控制现金收支审批权
在企业中的资金业务大多都涉及到现金收支的问题,支付控制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关键点,为此,企业应该要加强对授权批准制度的控制,可以从源头上防止问题的发生。企业假使需要要用到资金,那么就要提出支付申请,并要在申请中详细说明申请款的金额、用途及支付方式,审批人则对支付申请进行一定的检查,主要是检查申请金额是否超出预算、支付方式是否合理等等,严格按照审批程序进行审批,一旦发现不符合要求的申请必须要驳回。
(四)建立货币资金内部审计监督机制
过提高内部审计监督在一些非法支付的货币资金可以及时发现。机构的设置、人T配备以确保内部审计和工作的独立性。定期进行内部审计,以改善内部财务控制和合理化建议效益的企业货币体系的合法性。审查和评估,以防止滥用权力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造成了审计结论,以防止内部审计监督机制形同虚设。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作为货币资金管理的一部分,也是企业实现货币的内部财务控制监督部门系统的特殊组成部分。
电力企业在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为满足时代对电力企业提出的新要求,针对电力企业运行采取一定的改革措施,以促进电力企业的安全稳定发展。其中电力企业实行的电力调控运行系统,对实现区域间均衡用电,同时满足工业和家庭用电产生重要意义。
1 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现状
电力公司针对电力调控运行系统实行分级管理和统一调度的管理模式,两者相互补充相互完善,是电力公司主要的管理模式[1]。电力公司实现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管理模式,有利于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工作,但是对于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正常工作,因为管理制度不够健全、操作人员技术不精和社会关注度不够等因素的影响,也容易造成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暂时失效。
1.1 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电力调控运行系统,是新时期电力公司改革的新举措,是在电力管理系统中的新的管理模式,虽然极大的促进电力企业的发展,但是随着电力调控系统逐步运行,因为管理制度不够健全造成电力调控运行系统作用受限也是非常明显。电力公司针对调控系统,缺乏全面性和具体的认识,因此在制定管理制度过程中,大体沿用相关行业的管理经验,对电力企业运行中产生的问题并不适用,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也阻碍电力调控系统的更新和发展。
1.2 操作人员技术不精
电力调控运行系统在电力企业实际的电力管理工作中,需要专业的工作人员对电力调控运行系统进行操作,但是由于电力调控系统是在发展中完善的新型管理措施,相应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对实际的操作能力和工作能力都有所欠缺,不能全面掌握电力调控系统的关键技术和应用措施,严重制约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1.3 关注力度不够
电力调控运行系统属于电力公司的管理系统,相应的缺少社会等舆论方面的指导,不能进行有效制定整改措施。电力调控运行系统在运行过程中,遇到工作能力不当,业主不能及时根据发现的问题进行反应,客观上对电力调控系统吸收建议和综合整改产生严重的副作用,不利于电力调控系统的综合发展。
2 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作用
电力公司实行电力调控运行系统,有利实现对电力的科学管理,从而实现区域间平衡用电,同时针对电力运行中的电路故障,有利及时发现,制定整改措施,及时修复故障电路,确保输电线路的正常运行[2]。加强对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管理,客观上满足新时期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对电力的需求,通过自动化的调控方式,也有利于减少电力运行过程中的人工值班及产生的误差和影响,达到节约电力企业经济成本的目的。另外通过对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管理,能够及时发现电路故障,减少阴雨等天气人工监测的危险系数,提高电力维护人员的安全管理,从而维护电力企业的正常运行和发展。
3 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优化方法
3.1 完善管理制度
针对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电力公司应完善电力调控的管理制度,针对电力调控系统的运行,从根本上制定有利措施,完善管理,加强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心。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完善,需要针对电力公司调控运行系统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分析,结合相关单位管理的先进经验和方法,进行综合整改措施,以确保电力调控运行系统在电力公司中的运行和地位。针对电力调控运行系统,应首先科学制定电力调控总目标,实行目标化的责任管理制度,加强电力系统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工作制度的了解情况,确保在实际的工作中,工作人员切实针对电力调控运行工作,能够发挥作用和提出针对性改进措施。另外对电力调控运行系统更要注意科学化的管理,从实际出发,制定工作管理目标,切实起到推动电力企业发展的作用。
3.2 加强实用建设
电力调控运行系统在电力公司管理中有重要作用,针对其优化改进办法,应坚持从实际出发,制定符合实际发展的战略规划和发展目标。电力调控运行系统,应坚持实用性的根本要求,制定相应的电力调控运行系统优化措施,可以实行网络框架化的管理模式[3]。针对电力公司管理区域内的电力线路,通过建设网络化的管理模式,加强区域内的输电线路的综合科学指导,同时也便于通过计算机的及时快速高效特点及时找到电路故障,并结合相关参数指定维修措施和维修方案,更有利提高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安全性、科学性和稳定性。
3.3 优化系统
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优化方法,应针对系统本身进行创新和优化,切实提高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实用性和适用性,以便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准确操纵电力调控运行系统,同时满足电力调控运行系统不受学历等限制因素的影响,适用程度广泛便于掌握的特点。针对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优化,可以早日促使电力调控运行系统无人化自动值班的特点,满足新时期要求下的全能型自动化建设方针。针对电力调控运行系统实行自动化管理的特点,不但减少人工值班造成的经济成本和误差等客观不利因素,同时通过对危险情报采用不同的警报方式,更有利于提高经济建设时期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完善和发展。例如针对电力调控运行系统报警信号的设置,在输电线路发生故障过程中,电力调控运行系统可以及时针对电路故障反应的相关参数,自主判定情报等级,并及时上传到电力调度中心,由电力调度中心确定电路维修工作。
[关键词]电力公司;财务集约化管理;基层会计人员
[DOI]10.13939/ki.zgsc.2016.01.054
1 电力公司财务集约化管理的内涵
现代企业集团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升效益,对财务集约化管理是发展趋势。所谓的财务集约化管理中的“集”是对生存要素中财力物力、人员管理以及生产要素进行统一整合,合理配置。“约”就是要达到简约、高效的成本管理,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使得企业用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竞争优势。概括来说,财务集约化管理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一套业务流程优化、核算标准统一、预算编制科学、资金集中、财务监控强化的财务管理体制,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的目标。这一点在电力公司表现尤为明显。原来的电力公司资金过于分散,县级和市级供电企业有大量的资金沉淀,而同时省级部门还要为资金融资。通过资金的集约化管理,一年可以为公司节约上百万元的融资费用,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财务集约化管理能够使企业集中力量对抗外部风险,提升公司的风险防范能力。
财务集约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必经之路,通过集约创造更大的效益,使财务管理更精细、更严谨。财务人员集约化的目的就是更好地为公司服务,例如,在电力公司的售电服务上设立大客户中心,解决这些客户的各种困难,满足大客户的供电需求。与此同时,财务集约化管理还应该将核算与生产有机融合,财务人员通过提高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在保证严格遵守国家相关规定以及电力公司财务管理制度,为电力公司提供准确、真实的财务信息供领导决策。电力公司财务集约化管理应对财务管理实行扁平化管理,减少会计主体切入,构建适合电力公司实际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使创效空间进一步延伸。创效空间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税收筹划和融资效益可以归类于直接创效空间,管理效益、决策效益、监控效益可以归类于间接创效空间。
2 电力公司财务集约化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电力公司财务集约化管理现状
首先,内部财务控制监督有待加强。我国电力公司在职能部门上分别设计了财务部和审计部,但两个部门的职能划分不明确,在内部监督管理方面两个部门似乎都有介入,但没有具体的管理内容。
其次,内部会计基础工作有待提高。财务集约化管理是要建成“六统一”、“五集中”的财务管理体系。会计基础工作是实施财务集约化管理的关键,没有可靠的会计基础工作做保障,财务集约化管理就只能是一个空架子,起不到任何作用。从电力公司目前的情况来看,存在会计科目统一规范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固定资产划分标准不明确、应收应付款账实不符等问题。这些现象都是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的表现,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最后,财务信息化系统不能满足公司发展的需要。随着公司业务的发展和扩大,原有的单一的财务软件已经不能满足公司财务管理的需要,单纯的财务处理也不能满足公司发展所需要的管理信息,公司急需一种新的集成信息系统。ERP信息系统是将企业各部门的资源进行整合,由前端对业务发起和管理,经过固定程序流转到财务部,取消了中间烦琐的流程,将业务处理过程标准化和规范化,降低人为犯错的概率,保证了整个经济业务的及时、可靠。
2.2 电力公司财务集约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1)会计队伍建设与集约化管理脱节。电力公司的会计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比如,某供电公司共有会计人员42名,大专毕业生为16人,都是公司的老员工,资历较深,职位有的也比较高,所以公司的财务部门人员整体年龄老化,缺乏具有综合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另外,有些电力公司基层会计人员甚至不知道集约化这个概念。很多会计人员认为集约化会计核算只是简单地将工作量上移,不以经济业务的横向融合为支撑,只是纵向集约,这使得集约化会计核算对前端业务的管控能力弱化。
(2)会计核算模式比较分散。一些电力公司对于统一会计组织的工作还未彻底执行,比如,某供电公司会计机构的设置如下:市、县级供电公司总部下设审计部、资产部、农电工作部、基建部等;市、县级供电公司下属的每个变电检修工区、城区供电分局等也有各自的会计机构。因此电网财务管理横向会计主体多,财务管控力度比较薄弱,与财务集约化管理所要求的扁平化管理、会计集中核算相冲突。该供电公司的会计信息上报流程依然是以“以表汇表”的方式层层上报,各县级供电公司编表完成后上报给市级供电公司进行合并汇总。各市级供电公司最后编制合并报表再上报给网省公司,造成财务管理效率低下,与集约化管理的思想相冲突。
(3)财务信息化平台建设缺陷问题。电力公司当前的技术条件下,整个一体化平台不能充分发挥出对于电力公司财务集约化管理落实的支持作用:一是财务风险在线监控的信息化程度不高。比如,有些电力公司实际应用性的财务信息系统有待时间考验,还有一些电力公司的资金监控系统才刚刚起步。二是监控岗位的独立性有待改善。从目前来看许多电力公司设置的内部监控岗位独立性不强,其在负责监控岗位的同时还兼职其他岗位,这样就会造成在线监控的实效性比较差。
(4)对资金的监控机制不健全。电力公司监控机制不健全、执行不到位的问题表现在电力营销、项目决策等方面,例如,在对资金监控机制上的审批过程中,引发漏批、错批、重复批等审批问题,导致了有些部门资金沉淀闲置,有些部门资金富足,对电力公司的正常运行造成很大的影响。
3 电力公司财务集约化管理的改进对策
3.1 提升基层会计人员的素质
(1)提升对集约化的认识。首先,公司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设置集约化信息专栏或者以工作会议、宣传册等形式宣传集约化会计核算的基本理念,让公司的会计人员对集约化理念耳熟能详。其次,组织会计人员学习集约化会计核算的工作流程、账务部署处理等工作内容,这部分可以通过竞赛、考试的形式实现。最后,公司可以统一组织各县级会计骨干集中学习,由专家进行统一培训。可以从会计集中核算、财务集约化管理、协同平台、电力公司对账四个方面来进行。
(2)提升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提升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第一,引入高素质的会计专业人员,充实基层供电企业的会计队伍,使会计人员年龄结构合理化。第二,做好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工作,鼓励会计人员参加专业的国家会计考试,并且给予奖励措施,提升财务人员的学习积极性,达到高级职称会计人员逐年增多,初级以下职称人员逐年减少的局面。第三,定期实行岗位轮换,使会计人员能够实现横向、纵向交流,锻炼出一批综合素质好、专业水平高的复合型财务管理工作人员。
3.2 加强集约化会计集中核算管理
(1)账务集中部署,会计核算集成高效。集中部署成熟套装软件和财务管控模块,依托一体化信息平台,建立统一的会计集中核算体系。电力公司所有单位的财务数据集中存储于数据中心,并实现与一级数据中心的纵向级联。在财务系统中固化大量集成业务、凭证单据模板、过账预控程序,确保电力公司会计核算办法和统一会计政策的执行落实,基本实现会计核算标准化。
(2)掌握前端业务。电力公司会计人员需要定期地深入生产一线,通过参加核算单位的相关会议等形式了解核算单位的生产流程、重大经济动态、财产物资、企业价值链等情况。只有充分了解被核算单位的生产情况,会计人员才能更好地参与被核算单位的管理,熟悉收支项目,真正达到对前端业务进行实质监督。
(3)压缩管理层级与会计主体。取消县级电力企业下属供电分局、工区厂队等会计机构,会计职能上移到本公司市级财务部门。将县级电力企业直接纳入网省公司直接管理,不再由市级电力公司代管。
3.3 强化信息化建设及审计监督管理
电力公司要以统一规范的财务业务标准化流程为基础,加快推进基于SAP-ERP系统的业务财务集约化系统建设步伐,构建涵盖会计集中核算、资金集中管理、资产动态监控、财务报表合并、财务分析与决策支持、财务风险管理等子系统的财务信息系统。按照“三级管理、两级财务”模式,部署两级数据中心,逐步过渡到数据大集中模式,实现财务数据由定期集中向实时集中转变,加快财务信息传递速度,提高财务管理和决策的效率。在财务数据集中和共享的基础上,开展财务共享服务,深化财务管控,提高财务价值创造水平。
同时,改革现有的分级管理审计模式,实行县、区审计集中管理,设立电力公司的县、区审计派出机构,集中审计力量,开展县、区审计工作。县、区审计派出机构对电力公司总部负责,贯彻执行电力公司的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要求;根据电力公司下达的审计工作计划,开展审计工作;监督、评价县、区公司及所属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和内部控制风险。拓展审计空间、丰富审计内容,前移审计“关口”,开展事前、事中审计,确保企业的各项业务活动过程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符合电力公司内部管控程序、规范,结果达到预定的目标要求。
3.4 构建资金集中管理模式
(1)建立健全统一的资金管理制度。公司各项资金由财务部归口管理,各部门按规定职责安排项目和控制使用,由公司内审部门负责监督;财务部门负责提出公司预算建议,根据董事会或总经理办公会批准的预算,负责控制公司预算的执行,并组织落实资金;电力公司内各成员单位的直属电厂及分公司负责电费回收和资金的缴纳,按照公司批准的预算,负责拨付资金的管理和使用。
(2)建立有效的资金管理考核、激励机制。发电企业电力公司对所属单位日常货币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管理和监督,以促进资金的合理使用,加速资金周转,盘活资金存量,防止、减少坏账损失。建立货币资金质量管理指标监控、评价体系。根据货币资金流动性、效益性、风险性原则,用量化指标综合评价企业货币资金管理质量水平。同时,结合考核办法制定合理的奖励政策和资金归集不到位的惩罚办法,以此激励下属机构自愿接受集中管理的模式。
(3)加强对资金管理的内部审计。电力公司应建立起规范的资金管理内部审计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对电力公司本部以及下属子(分)公司进行资金使用的内部审计。公司预算安排的电费资金、基本建设、小型基建和技改等项目,必须进行开工审计和执行情况审计。
参考文献:
[1]邹平.一次财务管理的革新――省电力公司财务集约化管理推进纪实[J].湖北电业,2010(4).
[2]李晓慧.省级电力公司资本集中运作的实践与思考[J].能源技术经济,2011(1).
带着这些无尽的思索,在阿克苏这个西北小城还有几分寒冷的春天,赵华华来到了农一师电力公司,担任该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
当“新兵”,他与职工面对面掌握基本情况
按照农一师电力公司党委的分工,赵华华被安排负责火电厂的生产管理。
作为一个电力生产管理的老工作者,赵华华很快转变工作角色,将自己融入新环境。在电力公司正式上班的第二个星期,赵华华便前往基层电厂进行调研,了解掌握电厂生产管理现状。电厂是一个没有节假日的特殊生产单位,常年都有管理干部和一线职工工作在岗位上。为了尽快掌握分管电厂的具体情况,赵华华放弃周末休息时间,到电厂了解生产运行模式。在机声轰轰的火电厂运行车间,赵华华与运行值班长、值班员面对面交流,从生产一线人员的口中了解生产实际。
支实招,他为企业科学发展献计献策
这一年来,赵华华把工作重心放在了深入调研,积极为火电厂尤其是阿拉尔新沪热电公司的管理机制改革献计献策上,逐步推动了新沪热电公司走向行业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轨道。
刚到农一师电力公司不久,新沪热电公司就发生#2机组汽轮机叶片损坏事故。形势相当严峻,赵华华多次参与事故分析会,针对检修方面存在的问题,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为事故的正确处理提出了合适的解决办法,使机组提前完成检修发电。
新沪热电公司的原管理机制,是电力系统较原始的管理办法。公司党委考虑2×350兆瓦机组筹建且即将投产,必须对新沪的管理机制进行改革。2011年6月到7月,赵华华多次前往阿拉尔新沪热电调研,与电厂负责人进行沟通,掌握第一手资料,并结合东部先进的电力管理理念、机制与经验,编写了《农一师电力公司的现状及今后如何发展的一些想法》的文章,提出了新沪热电管理机制改革的具体做法,这些建议受到了公司领导的一致好评。
近半年来,赵华华根据自己认真调研取得的资料,指导帮助新沪热电建立了三项重要的生产管理制度,使新沪的日常生产更加科学规范。
一是建立日常生产管理标准。赵华华结合实际,将成熟的电力日常生产管理标准直接移植到新沪电厂。现在,每天早晨上班半小时后召开十五分钟的“碰头会”,协调、布置设备消缺事宜,下班前半小时汇报当天的消缺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同时布置安排当天晚上必做的工作,这些都已形成制度。通过下半年以来的运行来看,效果很好,受到了管理干部与职工的欢迎。
二是建立规范的月度工作(计划)的平衡及月度工作(计划)的讲评制度。在年度工作(计划)总体安排下,把计划分解到月度中,督促各部门月度工作落实且严格考评,使新沪的月度工作逐步走上有条不紊的管理。
三是建立机组小修大修标准项目管理及非标项目管理制度。对于从东部大型电力能源企业来的赵华华来说,他深知这是开展机组计划检修的基础工作。他积极向公司领导阐明此项工作的重要性。目前,此项制度正在新沪热电有序开展。
谋大局,他设身处地为企业着想
赵华华来到农一师电力公司时,是浙江对口援疆的第二个年头,正值公司进入“跨越式”发展的大好时期。然而,2×350兆瓦热电机组的筹建、电网的升级改造、电厂的安全生产等需要大量的技术、资金、管理、劳力的投入,困难重重,形势严峻。
在电力公司党委的分工下,赵华华全身心投入筹建2×350兆瓦机组的工作,多次参与有关的技术谈判,与设计院、制造厂和总承包商对机组筹建过程中的技术要求、合理施工安排和合理工程进度磋商。
2011年4月,赵华华在乌鲁木齐参加2×350兆瓦机组初步设计评审。他根据多年从事电力生产的经验,极力阐明增设备用锅炉给水泵等主要辅机的重要性,设身处地从长远考虑增加备用给水泵的经济性,并且据理相争,获得了极大多数专家的认同,为日后机组的安全运行提供了保障。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电力建设改革的不断深化,公司系统电力建设投标管理制度日趋完善,电力建设项目普遍实行招投标制度,维护了招标方与投标方的合法权益,保证了电力建设市场的健康发展,巩固了电力建设改革成果,促进了电力建设整体水平的稳步提高。
在积极开展招标投标活动的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招投标工作的健康发展,这些问题主要有:1、《招投标法》及由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建设部等行政管理部门的一系列行政法规还没有得到全面贯彻、落实;2、对公司系统电力建设招投标行为的监督管理体系及管理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健全与完善;3、有些项目或个别建设环节,还存在着规避招标的现象;4、施工招标中,在设置招标方案、执行招投标程序、制定评标办法及定标等方面有不规范的现象,也存在不合理地压低标价的现象;5、有些施工单位投标中,有违反投标纪律的现象;6、有些项目在评标过程中,存在不公平、不公正评标和地区保护的现象;7、项目法人作为招标主体的地位未能得到充分保障。
根据国家电力公司“两型、两化、创建国际一流”的经营发展战略,为重点保证“西电东送”电源项目的顺利建设,严肃招投标的法律行为,不断规范公司系统电力建设市场秩序,提高公司系统水电、火电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国家电力公司决定进一步加强对公司系统水电、火电建设项目招投标活动的监督、检查和管理,经研究,现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公司系统控股、参股的所有水电、火电项目建设必须严格执行《招投标法》、国家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及国家电力公司关于招投标工作的有关规定。设备及材料采购、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选择等环节必须严格实行招标。
二、准确区分项目法人单位及控股投资方在招投标活动中的职责,要维护项目法人在招投标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要制定合理的招标方案,严格履行招投标程序,严肃招投标纪律,坚决打破形形的地区和部门保护,确保公开、公平、公正地开展招投标工作,切实维护招标方和投标方的合法利益。
三、为加强对招投标活动的监督、检查,国家电力公司直接投资及公司系统控股的水电、火电建设项目,在主体工程(主厂房及主体建筑、主机设备安装)施工招标过程中,就以下内容实行备案制:
1、对于所有的水电项目、安装60万千瓦级机组的火电项目及运用洁净煤燃烧技术的示范电站工程,在招标文件前,必须将招标方案报国家电力公司电源建设部备案;
2、对于所有水电项目、安装3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的火电项目,在定标前,将评标结果报国家电力公司电源建设部备案。
工程其它有关招标活动由项目法人依照有关规定办理。
四、应依照《火力发电工程施工招标程序及招标文件范本》、《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合同和招标文件示范文本》编制施工招投标文件,合同中“通用合同条款”部分原则上不得更改。
五、在招标过程中,招标方不得随意压低标价,要充分考虑社会平均成本因素,保证投标方的合理收益。安全措施费不进入投标报价,单独计列,专款专用。坚决防止投标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发生。
六、项目评标时,必须按《招投标法》和国家电力公司的有关规定组织评标委员会,聘请专家人数至少占委员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所聘专家原则上应从国家电力公司所推荐的专家名单中选取。
关键词:电力安全;存在问题;对策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3.151
0 引言
电力产业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保障行业,国家电网的建立加快实现经济强国的目标,但如今的安全管理水平与国家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国在“十二五”建设中不断地完善电力网络的规划,大力构建与时代要求相符合的发展前景,同时积极建设用电安全管理条例,加强电力安全意识培训,确保人民群众用电安全。
1 供电公司建设电力安全管理制度的重大意义
目前,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社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电力产业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电力安全作为我国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严格践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方针,力求确保人身安全、电网安全、设备安全三者协调统一运作,以保障电力工业长足稳定发展。致力于电力工业安全建设不仅是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的体现,同时也是构建国民经济和绿色企业的重要保障,我国的电力安全管理具有高度严格的发电、输电、配电、供电系统,一旦某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整个系统都会受到影响,严重的事故则直接导致电网崩溃,如果电力系统长时间没有修复,工业、农业、居民等正常生产活动都会殃及,长此以往影响社会稳定,损害党和政府企业的形象,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电力公司责任和义务十分重大,既需要管理企业走安全、高效、和谐、绿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又需要统筹认识到电力安全管理直接或间接对社会的影响。因此,贯彻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地协调发展策略,为我国电力企业日后长期发展保驾护航。
2 新时期电力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2.1 电力安全管理意识薄弱
近几年来,电力发展逐渐遍布偏远农村,但是电力公司的电力设备经常出现盗窃事件,给居民和电力企业都带来一定的损失。形成该情况的原由有以下几点:相关部门对电力安全管理方面意识淡薄,保护电力设备机制不够完善,没有成形的警示和法律法规,出现问题只停留在开会讨论层面,缺少实质性的措施;主管部门没有深入调查取证,尤其是小范围电力设备缺失更加不受重视,管理部门没有将实际情况反映给上级或选择直接忽视,采取不作为的态度。
2.2 公司员工缺乏专业素质
如今,部分地区由于缺少标准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部分员工对用电安全意识匮乏,长期自由散漫、态度轻浮,对长期的标准化作业感到厌烦,现场操作不够规范,因此在工作上消O怠工,存在抵触情绪,本应该严格执行的标准作业流程偷工减料,形式主义之风盛行,违章违规操作,如配电修理人员没有充分检查就开始检修,结果导致人身触电死亡,处理变压器二次刀闸接触不良问题时,因没有断电、未挂地线等违章操作造成一系列的伤亡。
3 促进新时期电力安全管理制度的对策
3.1 完善电力机制安全管理的科学水平
要确保电力体制安全绿色地进行,就要严格依照科学管理制度运行。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管理机制,切实从落后闭塞的传统供电模式中走出来,建立起计划、执行、检测、巩固于一体的新时期发展政策,先进的科学技术为电力安全管理提供了动力,完善的法律法规为电力安全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电力企业要认真履行社会给予的义务,承担起自身的社会责任,有效提升电力行业的服务水平,提前预防灾难性的事故发生,保证电力基本的运行速率,使电网输送电能力达到规定的安全水平,确保供电系统的稳固性。
3.2 规定专门人员定期检查电力设施
电力工作人员人身安全最基本的要求即电力设施有保障,一个不易察觉的零件损坏都可能引起异常重大的事故,因此,必须建立条理清晰的电力安全设备管理。首先加强设备的管理与监督,企业对设备的寿命与损耗程度建立完整的备案,如自然灾害过后的设备、老化、反应迟缓的配电设备要时时更新,一些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对其进行跟踪和监督,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针对特殊地区的设备采取紧急措施,杜绝存在侥幸无所谓的心理,将危机隐患扼杀在摇篮里;其次,更换性能强的科技设备,增加数字化高科技电力设备,减少陈旧不符规格的残次设备,提高每次出动人力检修设备的质量,稳步促进输变配电设备工作时产生的检修;最后,电力器具操作人员检修电路时,时刻面临着人身安全问题,通过实行合理有效的安全电器分配方法,确保管理电器的各个人员定期清理检测,发现毁坏、破损、过期工具一律替换,不放过一丝一毫的潜在危险,切实保障电力检修人员的生命安全。
3.3 建立严格的电力安全管理工作体系
根据我国颁布的《电力监管条例》《电力法》等法律法规制定公司管理条例,坚持走科学发展的道路,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安全管理工作体系制度,如工作会议制度、奖惩制度、考察制度、职业素质检测制度、检查制度等一系列管理体系,优化整个过程当中的服务质量,对客户反应的问题及时进行追踪调查。加强对员工安全管理知识培训,定期测试工作人员的能力水平,通过学习、考察相结合的方式,夯实电力安全方面的知识技能。利用宣传作用,结合网络媒体公众号,工作时可能出现的普遍问题,避免同样的错误出现两次,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并组织企业员工系统的学习,做到奖惩制度及时通报。只有制定了相对全面的监管机制,在面对突发状况时才会有据可依。充分意识到电力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意义,将新时期体制落实到基层,使电力安全管理体系上升到一个全新的台阶。
4 结语
目前,电力系统遍布全球,它的安全生产系统复杂而庞大,电力的稳定决定了国家与社会发展的进程。未来需要监管部门加强管理力度,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科学文化素质,严格遵守电力安全管理等相关规定,为创建和谐健康的用电机制、安全的电力系统而奋斗。
参考文献:
[1]陈燕琴.新时期供电公司电力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展望,2016(24):19-23.
摘要: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电力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其电力网络的建设数量及建设规模在不断的增大,在此基础上,保证电力网络的运行安全是非常必要的,这就需要在日常的电力网络管理工作中,加强电力信息安全的管理,本文就主要结合相关的实例,对电力信息安全标准体系的建设进行简单分析探讨,对于保证电力信息安全具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电力信息安全;标准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国家“十二五”规划期间,对于电力行业的建设给予了更大的支持,这使得我国的电力行业进入到高速发展的时期,随着电力市场的变革,我国的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更多的机遇与挑战,随着电网建设工作的深入,我国电网在建设的过程中,逐渐朝着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但是对其信息安全现状进行简单分析,发展其中还存在较多的不足之处,本文就结合某电力公司的信息安全发展现状,对其信息安全标准体系的建设进行简单分析。
一、电力信息安全发展现状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电力需求不断增大,在其发展过程中,国家对于电力信息安全防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应用更好的电力信息安全防护策略,建立其完善的电力信息安全标准体系,保证电力网络的安全运行,但是对我国目前的电力系统信息安全现状进行简单分析,其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需要解决,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病毒木马所导致的安全隐患,这会对电力网络中的设备及相关配置造成严重影响,对其具体原因进行简单分析,主要表现为:(1)电力系统中的安全设施配置不完善,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相关的安全设施在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在实际的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由于安全设施配置不完善,导致相关电力设备的安全检查不到位,很难及时发现电力系统中潜在的安全问题,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2)电力企业运行过程中没有制定出完善的信息安全标准规范体系,特别是在其运行过程中,如果缺乏统一的信息安全加固标准及信息安全策略,就很难实现电力系统信息化建设的规范化操作,并且由于监督管理制度的缺乏,相关的标准也难以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实施,导致管理效率不高;(3)电力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中,技术型人才队伍的缺乏导致其管理效率不高,由于没有专业的知识及操作技术作为支持,是很难对电力信息系统及电力信息安全产品实施有效的管理的;(4)电力企业中的相关工作人员没有对电力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予以应有的重视,这也是导致电力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的主要原因。
针对以上分析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次研究中,选取某电力公司作为工程实例,从起安全管理、技术规范、评价考核等方面出发,结合其电力信息安全管理现状,对其电力信息安全标准体系建设工作进行简单分析,对于该电力公司电力系统信息安全运行水平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就针对此予以简单分析研究。
二、电力信息安全标准体系架构
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电力信息安全标准体系的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作,在该标准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应该充分的考虑各方面的因素,首先,对其信息安全标准体系的建设原则进行简单分析,主要表现为:(1)在信息安全标准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应该坚持落实上级精神与提升自身管理水平相结合的基本原则,从企业信息安全的管理现状出发,有效的结合自身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需求,采用针对性的技术手段与管理措施,使国家及企业自身的各项制度落到实处,使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2)坚持信息安全标准体系建设与企业信息化建设同步的基本原则,在实际的体系建设工作中,从相关设备的入网环节抓起,对相关设备的账号授权管理、口令安全、安全补丁、端口服务、日志审计等进行有效的管理,加强入网测试工作,避免不具备相关安全功能的设备进入到电力系统网络中,保证电力信息安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具有充分的主动性与防御功能。(3)坚持动态性与系统性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在电力信息安全标准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应该充分的考虑安全威胁等级及系统脆弱性之间的差异,随着威胁程度的提升、系统环境变化的加剧,相关的安全保护措施及保护方案应该适当的调整,保证电力信息安全标准体系具有一定的时效性,使得其在实际的电力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中发挥良好作用。
结合该电力公司发展现状及以上的基本原则,本次研究中的电力信息安全标准体系建设过程中,其主要的组成部分为:人员体系、管理体系、技术体系及指标体系,下面对这几个基本的组成体系进行简单分析。
人员体系,该部分的主要功能是进行相关人才队伍的培养与建设,主要是针对相关工作人员开展电力信息安全专业知识的教育,保证电力信息安全的持续培训。
管理体系,管理系统是电力信息安全标准体系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建设内容,其中包含的内容众多,主要是信息安全的相关规章制度以及信息安全规章管理的制度,其制度所包含的内容涉及到建设管理、运行维护管理、安全管理、人员管理、组织机构等各个方面,通过对人员、电力系统、工作流程、设备管理等各个方面进行统一的、制度化的管理,对于电力信息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利于电力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流程化与制度化。
技术体系是保证相关安全措施实施的最基本的保证,如果在实际的应用当中,相关设备的安全配置不足,将很难保证电力信息安全,这就需要建立起完善的技术体系,解决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的设备安全配置不到位的问题。
指标体系中包含:桌面终端管理率、信息网络可用率、电力系统自动监控率、信息设备、信息安全事件数等方面的内容,这对于电力信息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作用。
在电力信息安全标准体系建设过程中,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技术体系,对其集成系统进行简单分析,其主要包含安全平台、主机安全、数据库安全、应用安全、网络安全、物理安全等方面的内容,这就需要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对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及安全运行的薄弱环节进行简单分析,对电力信息系统各个部门的安全等级进行评定,并根据其安全等级的不同,选择合适的安全保护措施,并对其给予有效的技术支持,使相关的安全防护措施能够有效的实现,并在实际应用发挥良好作用。
三、电力信息安全标准体系的建设及相关的应用效果
在实际的电力信息安全标准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的基本内容:(1)标准体系的构建过程中,需要进行测评表及指导书的编制,在其编制的过程中,要参照国内外的相关信息安全标准,编写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及实际需求的电力信息安全标准及作业指导书。(2)加强电力信息安全的宣传工作,保证所有工作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对电力信息安全予以足够的重视,并在实际的行动中严格按照相关的操作规范,保证电力信息安全。(3)建立完善的电力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并使电力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检查实现常态化,制定完善的管理措施,并通过常态化的检查,保证相关管理制度得到有效实施,在基线测评、安全加固、复查等工作中,都需要由相关的检查人进行签字确认,有效避免这些信息系统管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只流于形式。对于实际运行过程中的,一些与信息安全有着重大联系的重要内容,在实际的工作中,应该予以详细的检查,对其展开初查之后,要对检查结果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讨论,对于初查时发现的相关安全隐患,应该及时的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处理,并在复查工作中,对其落实情况进行有效的审核。(4)从体系架构上进行有效的分析,保证电力信息安全监督工作的规范化,从端口、服务、安全配置、安全漏洞等角度对信息安全配置核查策略库、系统状态信息库等进行有效的研究,做好电力信息安全的监督工作,这对于电力信息安全管理效率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作用。
本次研究中所选择的电力公司,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将本次研究中的电力信息安全标准应用了一年的时间,对其实际的应用效果进行简单分析,发现应用该电力信息安全标准体系之后,对其各个分公司的电力信息安全达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实施该信息安全标准体系之后,各个分公司的信息安全达标情况有了显著提升,对各个主机及相关的网络设备进行加固之后,信息系统设备安全配置不足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有效消除了电力信息系统运行过程中由于安全设施配置不到位所导致的安全隐患,并且随着管理的规范化,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得到了有效增强,其总体的信息安全管理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结语
电力信息系统运行过程中,保证其电力信息安全是至关重要的内容,本文就结合某电力公司的运行实例,结合电力信息安全管理现状,对电力信息安全标准体系的建设进行了简单分析,对于其信息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甜,徐晖,魏理豪,杨浩.电力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研究[J].广东电力,2010(05).
关键词:供电公司;财务管理;创新思路
公司的财务管理依据主要是会计专业知识和财务报表,对公司的经营管理、投资、偿债能力等通过系统分析的方法,用数据对公司情况进行分析与评价。随着经济的发展,电力行业成为了我国主要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电力是关系国民日常生活的基础能源。这就提高了对供电公司财务管理方面的要求。科学规范的财务管理能降低公司的财务风险,对公司的财务信息及时、准确的反馈,从而确保公司经济稳步发展[1]。
一、供电公司财务管理内容
财务管理主要是对公司的资金及其流向进行管理。供电公司财务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三方面,分别是资金筹集管理、成本管理、以及收入和利润管理。第一,资金管理。财务管理中资金管理是比较复杂的一项工作,管理内容主要包括资金筹集与筹集策略、资金管理。资金的筹集是其流转的前提,资金筹集的数额是根据公司的供电发展需求确定的,财务管理的职能就是以低成本、低风险筹集资金。资产分为固定与流动、有形与无形等类别,财务管理就是对资产使用用途管理。简而言之,为了生产经营的需要筹集资金,并对资产使用进行管理,从而保障债权人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2]。第二,成本管理。供电公司的成本主要包括供电设备、工资福利、税费等。对成本管理,就是节约不必要的开支,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第三,收入和利润管理。对公司资金及时回收,对生产中的消耗进行补偿;以此来增加公司的利润,推动企业不断发展。供电公司资金收入主要是生活用电、工商业用电等。利润的增加能够保障公司的正常运行。
二、供电公司财务管理现状
随着时代的变更,我国供电公司财务管理中,存在纷繁复杂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财务管理意识淡薄。在部分供电公司中,财务部门的管理者与工作人员没有意识到公司发展中财务管理的重要性。部分供电公司没有将财务管理工作置于重要位置,对于复杂的工作简单化处理。导致供电公司员工对财务管理工作从思想上的忽视,进而影响供电公司财务管理制度上的问题。人员缺乏财务管理意识不利于供电公司良好的发展。其次,供电公司财务管理固化。供电公司对资金与财务相关信息进行分析的主要依据是《企业会计准则》,以及供电公司制定财务管理制度。因为财务管理的固化,导致财务系统不能及时生成管理者所需要的财务信息,管理者对公司的资金运营状况不能及时准确的掌握。财务信息的滞后缺乏,使得公司管理层没有足够的时间对公司制定正确的决策,也导致公司在对决策的制定缺乏合理性最后,供电公司财务管理体制不完善。供电公司财务管理体制一直延续以往公司的管理体系,在新时期市场经济环境中,因为财务管理体质不完善不能适应现代市场需求,使得财务管理工作日益困难。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变革,国内外竞争的白热化,供电公司财务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这就要求供电公司完善财务管理体制,对一些复杂的财务活动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三、供电公司财务管理的创新思路
1.提高财务管理意识。为了适应现代市场环境的需求,供电公司经营管理者应加强员工的财务管理意识,改变传统管理理念。在新形势的视角下,考虑财务管理在供电公司中的作用。公司经营管理者应以身作则,树立专业管理理念,提高财务管理意识。可以采取参观、讲座、基层学习等形式,增强财务人员的学习能力,从而提升管理意识,为公司的发展做出贡献。2.完善财务管理制度。首先,成本管理。结合现行供电公司的实际需求,对成本核算做到实时准确。对物资采购、物资利用、电费收取和工程建设等主要业务,设为主要监控对象,对每一项成本使用能够找到源头,做到对成本的有效管理。其次,风险控制。供电公司在内部对财务管理进行审查和分析,结合分析结果将风险控制细化为风险评估、环境控制、活动控制和风险监控。对业务流程进行重新整顿,使每个风险控制点做到专人负责,对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做到严格控制,以此保证资产安全。最后,管理制度的合理构建。在供电公司中,对主要业务绘制流程图,通过流程图的分析,对关键点进行财务管理渗透,确保每个环节有财务人员的参与。另外,利用财务管理软件对财务数据做到实时更新,便于管理层对公司的资金运转做出决策。降低管理风险,提高运用效率,保证财务管理更好的服务于供电公司[3]。3.完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供电公司中建立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是必不可少的。引入信息系统,加强对供电系统中财务数据信息进行有效的整合,提高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同时也加强了企业的运行效率。目前,我国部分电力公司已经引入了先进的ERP财务信息系统,该系统对不仅能将财务信息进行统计分析,自动化处理,还能对资金运用、经费控制和成本控制等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在系统中将账户核算与项目管理联系到一起,使管理层对财务管理更加具有透明性。
四、结语
所谓基于实践的供电公司财务管理创新思路,主要是运用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技术,提升供电公司的财务管理水平。财务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与创新,不可能一蹴而就。应以全新的视角,对供电公司管理体制和信息系统进行完善。整个革新的过程中,需要员工不断的思考、反复的实践,共同创造出科学高效的财务管理体制,从而推进供电公司的更好发展。
作者:戚文利 单位: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阆中市供电分公司
参考文献:
[1]冯志.基于实践的供电公司财务管理创新思路研究[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4):262-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