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共体对口帮扶方案范文

医共体对口帮扶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共体对口帮扶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医共体对口帮扶方案

第1篇:医共体对口帮扶方案范文

一、以开展城乡对口帮扶为核心,组建区域医疗联合体

一是建立区属医院与镇卫生院对口帮扶机制。区人民医院、区妇保院与全区8处镇卫生院全部签署帮扶协议,实施定点综合帮扶;区中医医院和区口腔医院对镇卫生院实施特色专业帮扶。帮扶关系确立后,区属医院安排专家定期到镇卫生院坐诊、查房、授课,镇卫生院派医生到区属医院进修学习。截至目前,区属医院累计派出专家1800余人次。同时,区属医院对镇卫生院在资金设备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为镇卫生院免费配备心电监护除颤仪等医疗器械,有效增强了卫生院的诊断能力。二是强化人才支撑。制定城市医生申报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前到基层服务政策机制,要求区属医院向帮扶的镇卫生院每年至少派驻2名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医师,服务时间不少于半年,医师晋升副高级职称前累计帮扶时间不少于一年。派驻人员帮扶情况记入个人档案,作为职称晋升、聘任的重要依据。三是探索建立医疗联合体。为推进城乡卫生一体化进程,实现区级优质医疗资源延伸下沉到镇卫生院,临淄区于2015年首批确定区人民医院与朱台镇卫生院开展医联体试点。区人民医院派出专业管理团队,对朱台镇卫生院的运行管理、设施设备、功能布局、病人转诊等进行了通盘规划和科学设计。2015年11月,区人民医院朱台分院正式挂牌成立,运行以来,朱台分院日均门诊量较去年同期增长161%,住院人次增长205%;今年1-6月份,该院门诊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160%,住院收入增长210%,出院病人随访满意率达到100%。2016年上半年,区人民医院凤凰分院、南金分院、金岭分院先后成功组建。

二、以实施信息化工程为支撑,组建区域诊断“四个中心”

以医联体建设为契机,依托区属医院信息技术平台,先后建成了4处区域诊断中心,有效发挥了远程会诊和区域诊疗作用。一是远程会诊中心。以区医院远程会诊系统为基础,投资300多万元,建成投用301医院远程会诊、省立医院远程会诊、重症医学远程查房车等项目,上联省市专家会诊系统,下接各镇卫生院,大大提高疑难急危病例的诊疗水平。二是心电图远程会诊中心。该中心与8处镇卫生院、12处社区诊所及136处村卫生室实现联网,实行24小时服务。患者在村卫生室由乡村医生做心电图后,自动上传区心电图会诊中心,由中心医生诊断后将诊断结果通过系统发回,前后不到几分钟,村卫生室的患者就可得到区属医院医生的诊断。中心成立以来,累计传输心电图1.7万余份,发现异常心电图10461份,共有123例急性心脏病人得到及时救治。三是区域影像中心。区影像会诊中心与各镇卫生院CT及DR数字化医学影像检查设备全部联网,镇卫生院医生拍片后,通过网络把影像即时传到区影像会诊中心,十几分钟内就能反馈回诊断结果,实现了“检查镇上做、诊断区里做”,群众在镇卫生院就能享受到三级综合医院的诊断服务。四是区域医学检验中心。以区属医院检验中心为平台,每天由区属医院派车分别到镇卫生院收集标本、化验检测,检查结果通过网络传送回镇卫生院,既最大限度提升了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又为镇卫生院节省了大量的人力与设备投入。截至目前,该中心已与9家基层医疗机构联网,累计接收检验标本5100余份。

三、以“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诊、上下联动”为目标,建立分级诊疗新机制

(一)抓好区、镇、村三级医疗机构建设。一是强化区属医院龙头作用。自2012年被确定为全省首批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综合试点区县以来,临淄区以破除“以药养医”为重点,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完善管理运行机制,公立医院实力有了较大提高。其中,区人民医院与省立医院建立医疗联合体,正式挂牌为“山东省立医院集团临淄医院”,并于2015年成功晋级三级医院;区妇保院与国药集团携手成立了国药集团临淄血液净化中心;区中医医院创建为全省第一批二级甲等中医医院。今年7月,全区4家区属医院全部实施了医疗责任险,实现了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医疗责任险全覆盖。二是增强镇卫生院枢纽作用。区财政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用于镇卫生院医疗设备更新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600多万元,完成金岭卫生院病房楼、朱台卫生院病房楼两处镇卫生院改扩建项目和稷下、雪宫两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同时,从房屋改造、设备更新、人员配备等方面入手,大力开展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三是提升村卫生室网底作用。配合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投入690万元实施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统一配备必需医疗设备设施,全区190处村卫生室通过省级规范化卫生室建设改造验收;投资230万元新上村卫生室信息管理系统,对村卫生室基本药物采购渠道、药品质量等进行全面监控管理,村卫生室服务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二)建立系统性、连续性分级诊疗新模式。制定下发临淄区卫生系统分级诊疗工作方案、督导考核标准等文件,以服务体系、服务能力和信息化建设为依托,以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为突破口,对分级诊疗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一方面,理顺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区属医院主要提供急危重症、疑难复杂疾病和超出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的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服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服务,并为慢性病患者、康复期患者等提供治疗、康复、护理服务;村卫生室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病诊疗。另一方面,规范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制度。明确转诊标准和指导目录,鼓励引导常见病、多发病患者就近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患者经基层医疗机构首诊,符合转诊指征,按规定向上转诊;对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康复期等患者,根据指征和相关规定,向下转诊,由基层医疗机构继续提供康复、护理等服务。目前,依托医联体和对口帮扶工作,区属医院和镇卫生院全部建立了双向转诊绿色通道,患者可享受转诊预留挂号等便捷化转诊服务。

第2篇:医共体对口帮扶方案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卫生健康政策,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度整合优化县域医疗服务资源,重构和升级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健康服务模式转变,构建合理有序的分级诊疗格局,实现发展方式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

二、建设目标

通过整合县域内医疗卫生资源,构建目标明确、权责清晰、公平有效的医疗服务分工协作新机制和权责一致的引导机制,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长效机制,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县域整体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县外住院人次比与上年度比较下降2个百分点,到2020年底,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率提高到65%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乡”目标。

三、组织架构

(一)成立领导组。成立县人民医院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工作领导组和党建工作指导组,承担对本医共体建设工作的领导和党建指导职责。

(二)医共体组成。以县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县医院”)为牵头单位,12家卫生院组建紧密型医共体,同时将各乡镇卫生院所辖198个村卫生室全部纳入医共体一体化管理。县妇幼保健院、县疾控中心在法人资格、工作职能不变的前提下,将承担的预防保健等管理职能纳入本医共体,参与议事决策和任务实施。

(三)法人及命名规则。医共体成员单位保留原有机构设置和机构名称,法定代表人由县医院法人代表担任。牵头单位增挂“县人民医院医共体总院”;成员单位增挂“县人民医院+乡镇名称+分院”。

(四)职责分工。县医院负责医共体内人、财、物统一管理,充分落实事业单位法人自,完善医疗卫生机构改革运行机制,基本建立分级诊疗服务模式;建立重大事项报备制度,按有关组织程序规范人事任免;强化内部管理,加强重点临床专科建设,指导帮扶成员单位,提升医共体整体服务和管理能力;向辖区内城乡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保险结算服务,规范服务行为;承担政府指定的紧急救治、救灾、支农、对口支援、疫病防治等指令性任务。乡镇卫生院承担辖区内基本医疗、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和任务;做好双向转诊和下转病人康复服务;规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升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合理调配乡村服务资源;做好乡村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承担门诊、导诊、签约服务和健康管理,以及疾病防控、健康教育等相关公共卫生工作。

(五)内设职能部门。成立医共体办公室、医保基金审核结算办公室、物资管理办公室、健康服务管理办公室、人力资源管理办公室、财务核算办公室、绩效考核办公室、医共体中心药房(含医疗器械)等部门。主要负责统筹规划,实现体内各机构间行政管理、人员管理、财务管理、绩效考核管理、医疗业务管理、药械业务管理、医保基金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八个统一”,确保在年底前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四、建设内容

以“两包三单六贯通”为路径,从基金打包、清单管理、服务群众三个方面,落实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促进医疗资源共享、服务能力共同提升。严格执行省卫健委编制的县域医共体建设操作指南(试行)要求,切实做到“八个统一”。

(一)统一行政后勤管理

1.加强医共体党建工作

在县卫健委医院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指导下,加强和完善县医院及各医共体成员单位党的建设工作,确保医共体建设正确政治方向。

2.健全完善医共体章程

制定章程,明确医共体及各成员单位的功能定位、办医方向、管理制度以及举办主体、成员单位和职工的权利义务等内容。规范内部治理结构和权力运行规则,实现县医院对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实行一体化管理,提高医共体运行效率。

3.统一医共体议事决策执行

建立医共体议事决策制度,按照医共体章程要求,健全议事决策规则,明确各自决策事项和范围。重要行政、业务工作先由行政办公会讨论通过,再由党委会研究决定,医共体办公室负责督促落实。

4.共享后勤服务资源

依托县医院后勤服务能力,逐步对各成员单位房产物业、车辆、洗衣、餐饮、安保后勤等服务实行统一管理。

5.乡村一体化管理

乡镇卫生院对辖区内村卫生室实行规划建设、人事管理、业务管理、药械管理、财务管理、绩效考核和信息化的统一管理。

(二)统一人才队伍管理

1.统筹医共体人事管理

县医院拥有医共体内部人事管理自,实行编制统筹,逐步推动县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编制“周转池”一体化管理;实行岗位统筹,县管乡用,逐步实行乡聘村用。根据岗位需要,医共体内人员统一调配。县医院拥有人员招聘和人才引进自。

2.建立人才流动机制

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灵活用人机制。县医院应向医共体成员单位派出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医共体成员单位医务人员可到县医院执业;县医院医务人员可在乡镇卫生院低职高聘;对村医技术力量不足的村卫生室,由乡镇卫生院提供延伸服务。

(三)统一财务核算管理

由医共体财务核算办公室负责管理医共体内各医疗机构的会计核算,实行医共体内各医疗机构财务统一管理、独立核算。

加强对医共体成员单位的财务监管,医共体成员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财务会计工作及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财政投入资金由县卫健委拨付,按规定的资金用途安排使用;乡镇卫生院大额资金使用由县医院按规定审批。

(四)统一绩效分配管理

县医院制定并落实医共体内统一的医疗服务收入结算与分配办法,建立健全有利于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体现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薪酬分配制度,允许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

乡镇卫生院实行“事业一类保障、二类绩效管理”。对县医院下沉医务人员开展诊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合理切块用于下沉医务人员的补助、奖励;或将乡镇卫生院业务增量部分的3-5%用于县医院下沉医务人员的补助、奖励。

(五)统一医卫服务管理

1.统一技术规范

(1)统一技术标准。制定医疗、护理、检查检验、院内感染、公共卫生服务等业务规范,统一医共体各成员单位业务技术标准,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

(2)规范临床路径管理。选择有代表性的病种,制定临床路径表单,优化诊疗流程,明确检查项目和治疗药物,限定使用的耗材,逐步增加纳入临床路径管理的病种。

(3)建立质量监控指标体系。建立健全医共体内质控网络,完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诊疗规范,开展质量控制,保障医疗服务质量。

2.统一人员培训

(1)专家下沉帮扶。根据医共体各成员单位发展情况,县医院选派技术骨干中长期派驻,加强临床专科建设。根据业务需要,县医院统一安排医务人员到医共体成员单位流动执业。组织医务人员定期到成员单位坐诊、巡诊,开展常规手术等。

(2)强化基层能力。县医院在负责“100+N”病种及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的同时,要制定培训规划,统筹安排成员单位医务人员轮流进修、学习。根据成员单位“50+N”病种“短板”情况,有针对性安排基层医务人员短期进修,逐步解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能收治50种以上常见病、多发病病种问题,并逐步扩大病种范围。帮助成员单位开展等级医院创建工作,使其逐步达到二级医院水平。

3.统一双向转诊

(1)制定双向转诊标准。医共体各成员单位建立严格转诊病种目录,严格执行分级诊疗病种、常见病出入院标准和双向转诊标准,加强转诊质量管理。

(2)畅通双向转诊通道。医共体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和转诊平台,转诊医院有专人跟踪对接,信息畅通。

(3)健全家庭医生服务。建立“1+1+1”工作机制,由县、乡、村三级医生组成家庭医生签约履约服务团队,规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内涵和服务标准,提高服务质量。

4.统一公卫服务

在县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参与下,县医院指导、督促各成员单位规范开展各项公共卫生服务。

(六)统一药械业务管理

1.建立中心药房

县医院组建医共体中心药房,负责医共体药械采购配送和药事管理等,指导检查成员单位药事管理、合理用药等制度执行。医共体内统一用药范围、统一网上采购、统一集中配送、统一药款支付。全面配备、优先使用国家基本药物。根据双向转诊患者就医需求,通过延伸处方、集中配送等形式加强用药衔接,方便患者就近就医取药。

2.共享检验检查资源

县医院建立消毒供应、心电诊断、临床检验、医学影像、病理检验等中心,实行大型设备统一管理,为医共体内各医疗机构提供一体化服务。在统一质控标准、确保医疗安全前提下,推进医共体内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减少重复检验检查。

3.完善基层药品配备

完善成员单位药房(库)建设,满足药品配备需要,保障下沉专家开展工作有药可用,保障群众用药需求,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经济、便捷。

4.加强临床药事管理

加强医共体成员单位临床合理用药知识培训与教育,加强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检查,加强临床用药评价,定期开展处方点评。

(七)统一医保基金管理

县医院负责各成员单位医保基金预算、拨付、考核、分配,做好医共体之间和县域外转诊病人费用结算,推进按病种付费、DRGs等支付方式。

严格执行医保政策,规范诊疗行为,控制医保基金不合理支出,防控欺诈骗保行为。乡镇卫生院住院实际补偿比不低于80%。

(八)统一信息系统建设

在县委县政府及县卫健委支持下,县医院负责医共体内部行政办公、基本医疗(如HIS、LIS、PACS、EMR等)、公共卫生、运营管理等信息系统建设与互联互通,逐步实现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的连续记录和信息共享,建立远程会诊和影像、心电等远程诊断中心,远程协作、资源共享。

五、管理体制

(一)实行党委领导下院长负责制

县人民医院紧密型医共体党建指导组指导医共体党的建设工作和实行医共体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医共体成员单位负责人由县医院党委提名,报县卫健委备案,县医院任命。县医院设立医共体相关工作机构,统筹协调医共体发展规划、运行方针、资产调配、财务预决算、收入分配、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医德医风建设等重大事项的决策管理。

(二)落实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监管制

接受县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的管理。县医院整合医共体内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按照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要求,制定相关方案及配套制度,报县医管会审批。

六、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9年6月)。调研起草县人民医院紧密型医共体组建实施方案,明确职责分工和重点任务。

(二)实施阶段(2019年7至11月)。筹建成立医共体,确定运行机制、保障制度等各项配套政策措施,推进医共体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三)自评阶段(2019年12月至2020年2月)。对医共体“两包三单六贯通”建设路径进行自评总结,对包干资金运行情况进行全面核算和绩效考核,总结工作进展,形成阶段性报告,推动工作落实。

(四)完善阶段(2020年3月至12月)。根据医共体工作阶段性报告,研究完善深化运行、长效运行体制机制,推进医共体向纵深发展。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人民医院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工作领导组统筹负责医共体建设推进工作。

第3篇:医共体对口帮扶方案范文

全县有各类注册医疗卫生机构158个,其中有2家二级以上县级综合医院,8个乡镇卫生院(其中中心卫生院为二级医院)和2个分院,1家社区服务中心,10家社会办医院(医院为二级医院)。全县共有村卫生室96所。

二、工作开展情况

2019年,卫健委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按照健康中国战略的总体部署,围绕保障民生,坚持改革与改善并重,强化大卫生观念,持续推进“健康”建设,着力提升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居民健康水平,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着力推动医改综深发展。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以增强群众获得感为目标,持续推进综合医改。综合医改成效明显。两所县级公立医院医疗收入20357万元,较去年增长11.2%;药品耗材全部实行网上采购,药占比28.9%,控制在30%以内,耗占比下降到23.7%,较去年下降0.14个百分点;医疗服务收入(不含药品、耗材、检查化验收入)占业务收入34.8%,上升0.21百分点;县域内住院率67.4%,县域医共体牵头医院Ⅲ级及以上手术占比49.8%。县域医共体建设持续推进。组建2个县域医共体,覆盖参合人口35.12万人。对口支援帮扶镇卫生院派驻专家计684人次,对口支援村卫生室“师带徒”540人次,门诊诊疗人次1305人次;双向转诊县内上转2554人次,县内下转112人次,县外转诊3335人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得到提升。全县组建106个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共签约11.9万人,签约率30.4%,其中有偿签约49563人,有偿签约率12.6%,重点人群签约72178人,重点人群签约率61.4%。5月19日,在铜闸镇太湖村成功举办了“世界家庭医生日”大型宣传义诊活动启动仪式。

(二)着力提高医疗服务能力。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医技能力提升、强化宣传培训等措施,大幅度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加大建设项目争取力度。争取县中医院中医康复大楼建设工程纳入到中央预算资金投入,项目总投资6700万元,其中预算内投资资金4000万元,近期即将开工建设。积极将县人民医院林头分院建设项目纳入到2020年预算内投资计划,总投资约2200万元。医疗服务综合能力得到提升。两所县级公立医院顺利通过省二级等级医院复审。县中医院实施医疗综合能力提升工程,采取“请进来、送出去”方式,长期聘请江苏省人民医院、安医大一附院等专家坐诊,着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开展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示范县创建活动。出台实施方案,建立健全适应全科医学人才发展的激励机制,目前我县已提前完成2020年每万人2名全科医生的服务指标,并超出0.23个百分点。完成各项培训任务。落实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2人、助理全科医生培训2人,全科医生转岗培训2人、紧缺性人才培养1人、县级骨干1人。13名镇卫生院院长、26名计划生育转岗人员参加省卫健委举办的全省基层健康促进与教育能力提升培训班。启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两卡制”试点。完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分值制定及医疗卫生人员身份识别编码,完成系统升级改造及健康一体机招标采购并投入使用。

(三)着力开展疾病防控。采取多种措施,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全县广大群众身体健康得到有效保障。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深入推进全县医疗卫生机构“厕所革命”暨环境卫生整治百日行动,全县医疗机构146个厕所完善了卫生设施,86个厕所完成了升级改造,2个新建镇卫生院公厕建筑主体已完工。开展第31个爱国卫生月集中宣传活动和第10个爱国卫生法制宣传周”集中宣传暨义诊活动。组织县卫健委和农业农村局开展全域村庄“五清一改”工作。加强妇幼保健服务。完成宫颈癌普查6079人,乳腺癌检查1783人,均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孕产妇保健覆盖率90.1%,系统管理率85%,孕产妇产后率89.8%,住院分娩率100%,全县剖宫产率31%,辖区内7岁以下保健覆盖24148人,保健覆盖率90%。免费婚前检查人数3029对,婚检率91.9%;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2692对,完成任务的101.4%;完成叶酸发放2374名。加强慢病管理。共建立电子居民健康档案34万份,建档率为86.95%;分别完成65岁及以上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和重性精神病规范健康管理36335人、42357人、10719人和1533人,传染病报告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时率达100%。加强职业健康管理。组织开展矿山、冶金、化工行业领域尘毒危害专项治理的前期调查摸底工作。职业病监测信息上报282条,完成任务的141%。启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制定试点工作方案和2019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成立领导小组,召开启动工作动员会,开展社会心理服务活动进学校进村社区活动,全面落实试点工作。

(四)着力开展健康脱贫问题整改。全力抓好中央、省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和省考核反馈问题整改,围绕脱贫攻坚工作任务,全面落实健康脱贫“保、治、防、提”各项措施。完善健康脱贫政策。制定了全县健康脱贫整改和“讲强促”集中行动实施方案和《县健康脱贫综合医疗保障实施细则》,全面实施“三保障一兜底一补充”综合医保政策;落实“三个一批”工程。大病救治一批,完成大病专项救治839人次,大病救治率100%。慢病签约一批,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应签尽签”,签约率85.5%。兜底保障一批,贫困人口的实际补偿比达92.2%,比普通人群提高近42个百分点,降低“因病返贫”风险。

(五)着力提升计生服务水平。通过不断完善计生利益导向机制,实施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加强和提升老龄健康服务,营造健康和谐的人口发展环境。加强计划生育服务管理。计生指标达到预期,统计年度末,全县共出生4622人。全县政策符合率为97.14%,政策外多孩出生比例为2.19%,统计准确率100%,综合避孕措施落实率98.54%,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6.8。推行“一次登记全程服务”,已为3680人发放服务手册,通过一卡通系统为服务对象申请办理生育登记2891人,申请办理生育审批118人。提前打卡发放奖特资金616.6万元,发放特殊困难家庭老年护理补贴、养老保险计生优待和长效节育手术奖励等资金136万元。加强老龄健康服务。深入推进“银龄安康行动”,投入资金20.4万元为5087名五保低保户办理意外保险,全县参保率60.2%。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今年新建医养结合单位两家,床位430张,一期工程220张床位年内投入运营。开展首届“老年健康宣传周”活动。全县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都开通了老年人就诊绿色通道,为老年人群优先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开展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依据〔2019〕15号文件要求,对县内各类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开展摸底登记。推进县级医院、体育馆等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和母婴室建设。开展流动人口协会工作。“7.11”期间,在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等地开展以“送健康、送政策、送温暖”为内容的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活动。我县驻苏州市计生协会被批准为省驻苏州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会联合会常务理事单位并予以授牌。

三、2020年工作计划

2020年,县卫健委将结合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全县卫生健康工作实际,围绕一条主线,突出七个“聚焦”,全力抓细抓实卫生健康和计划生育工作。

(一)围绕一条主线

始终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抓重点、补短板、建高地、促健康,为推进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卫生健康保障。

第4篇:医共体对口帮扶方案范文

一、门诊患者满意度调查中存在问题及整改情况

(一)测评样本不达标。自2018年开展公立医院满意度调查工作以来,我县共完成门诊患者满意度测评1098人,截至2019年年底,我县县人民医院、县妇计中心测评样本量基本达标。县藏医院由于医务人员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评测样本数量上未能达标,下一步我县将加强对县藏医院满意度测评工作的监督管理,强化医院满意度调查工作重视力度。(二)患者满意度较低。经门诊患者反馈,我县门诊患者满意度较低主要原因为门诊医务人员与就诊患者之间语言沟通不畅;办理相关手续及进行检查等流程不够了解,导致排队时间长、多跑路等不好体验;对门诊收费存在质疑和个别医务人员服务态度冷漠。收到上诉群众反馈后,我县高度重视,一是立即组织全县医务人员,开展向抗击病毒战斗的逆行者钟南山等典型人物的学习,弘扬职业道德行为作风建设,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加强医患沟通技巧,门诊各科室在工作中注意服务态度,在工作中履行“热心接、细心问、耐心讲、精心做、主动帮、亲切送”,对工作中存在语言沟通不便,通过导医及懂藏语本地医生翻译,加强医患沟通。二是加强医院标识制作,使患者熟悉医院环境,作为藏区医院设立藏汉双语标识,减少患者的就医流程。安装的指示灯,楼梯灯要保证夜晚通明,切实方便患者出入安全。三是按照国家医疗服务收费标准,进一步完善我院医疗服务收费项目和医疗服务,在门诊大厅的led大屏幕及门诊展板公式宣传栏,定期向公开医保患者的总费用及费用清单,让病人在医疗过程中感受到公开、透明。进一步杜绝出现违规设立新的收费项目、超标收费、分解收费、重复收费等违规收费现象。确保各单位在检查中做到合理诊疗、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四是在执行诊疗的过程中,注意保护好患者的隐私,尊重藏区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让患者获得尊重感,进一步提高我县门诊患者就医满意度。

二、住院患者满意度工作中存在问题及整改情况

(一)检测样本不达标。2018年开展公立医院满意度调查工作以来,我县共完成住院患者满意度测评1082人,截至2019年年底,我县县人民医院、县妇计中心测评样本量基本达标。县藏医院由于住院患者人数极少,且多为牧区群众,医护人员在沟通和交流上存在一定障碍,患者配合度不高,导致住院患者满意度测评样本不达标。我县将进一步完善满意度调查渠道,创新满意度调查方式,通过线下藏文调查经患者本人同意后代为线上填报的方式解决因上诉问题导致的样本量不达标问题。(二)患者满意度较低。影响我县住院患者满意度因素有医患沟通不畅、病房环境条件较差及个别医务人员业水平差。针对以上问题,我县认真开展整改,一是强化医患沟通技巧。要求各单位各科室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多与住院患者交流,多倾听患者的诉求、在告知各种医疗文书时,要做到细心、耐心,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工作中存在语言沟通不便,通过导医及懂藏语本地医生翻译,加强医患沟通。二是为患者营造舒适的就医环境。通过改进病房设施,改善患者公共区用水、用电的设施,加强对病房卫生打扫,做到厕所无异味,垃圾分类处置,为患者在住院期间提供良好就生活环境。三是通过引进优质医务人才、对口帮扶、派出医务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加强与三级医院远程医疗服务、加强重点专科建设、完善一二级诊疗科室等,提升医院服务能力,提升业务能力,解决看病难的问题。四是加强投诉管理,实行首诉负责制、开展院领导接待日活动。针对患者反馈合理的意见、建议,医院进行整改,并落实。同时住院病人医疗服务实行一日一清单。

第5篇:医共体对口帮扶方案范文

一、总体进展情况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启动以来,三盟市高度重视医改工作,积极探索,坚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基本理念,秉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积极推进医疗、医药、医保“三医联动”。以公立医院改革、全民医疗保险体系建设、推进社会办医、药品流通领域改革和巩固完善基层综合改革等为重点,加快改革步伐,创新管理方式,统筹协调推进各项改革任务。

(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情况

三盟市所有旗县均开展了旗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各地积极贯彻落实自治区决策部署,因地制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一是多渠道补偿初步健立。全部取消药品加成政策(蒙药、中药饮片除外)并同步推进医疗价格调整。在经济压力下行普遍增加的情况下,各地加大取消药品加成后的补助力度,将补助资金列入年度预算。二是不断完善药品采购机制。所有旗县级公立医院在自治区药品集中采购平台采购药品。网采率、基本药物使用率均达到或超过自治区指标任务。三是不断健全旗县级公立医院管理体制。三盟市均成立了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理事会),推进旗县级公立医院去行政化,部分地区开始探索执行医院总会计师制度。四是不断完善人事分配制度。对编内、编外人员在岗位设置,收入分配制度、职称评定等方面统筹考虑。对紧缺人才,各地均建立了人才引进“绿色通道”。五是不断提升医院服务能力与效率。通过加强旗县公立医院基础设施和重点科室建设,提高诊疗质量,旗县域内就诊率均高于上年同期水平。药占比、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也均较上年同期有所降低和缩短。

2015年通辽市被确立为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自治区级试点地区。在破除以药补医方面,科尔沁区第一人民医院、通辽市中医院开始实施药品零差率。按照《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试行)2012版》要求,通辽市开展了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宣传、测算、人员培训工作。在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市政府成立了通辽市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强化医院精细化管理,科尔沁区第一人民医院聘用总会计师,全市二级以上医院全面开展全成本核算工作。

(二)全民医保体系建设情况

三盟市基本医保参保(合)率均稳定在95%以上,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要求。城镇居民和新农合医保政府补助均达到380元。全面实施大病保险政策,各地均印发了大病保险实施方案,并且实现大病保险全覆盖,减轻患者负担。城镇居民和新农合大病保险实际报销比例均高于50%。去年,三地共补助25474人次。逐步扩大城乡医疗救助范围,救助人数逐年上升。民政救助和疾病应急救助顺利开展,三盟市去年民政救助人数40.13万人,疾病应急救助1199人。

(三)发展社会办医情况

三盟市落实鼓励和支持社会办医的政策,资源规划中给社会办医留足发展空间,放宽准入条件,满足群众多样化的医疗服务需求。在简化办医审批手续,土地使用、投融资方面给予支持。在定点报销、职称评定、等级评审等方面与公立医疗机构享受同等待遇。截至目前,三盟市社会资本举办的医疗机构中,非公立医疗机构2487家,其中民营医院90家。呼伦贝尔市简化对康复医院、老年病医院、儿童医院、护理院等紧缺型医疗机构的设置和执业等审批手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的医疗服务需求。满洲里市华颐老年病防治院,将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融入到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中,满足社会发展需求。通辽市将一级医疗机构的准入和新农合定点机构审批权限下放到旗县卫生(计生)行政部门,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各地积极发挥医疗保险对医保定点医疗机构的激励约束作用,促进非公立医疗机构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服务成本。此外,三盟市还加大对非公立医疗机构的监管,严禁非公立医疗机构超范围服务,依法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和医疗欺诈行为。

(四)药品供应保障情况

一是积极开展常用低价药品的议价、采购工作。组织医疗机构遴选常用低价药品配送企业,对常用低价药品开展联合议价工作,形成了统一采购价格。二是基本药物制度得到巩固。各地认真落实自治区政策要求,一律实行零差率销售。截至二季度,三盟市共采购基本药物23531.41万元。三是高值医用耗材顺利开展。将群众反映强烈,手术风险较大,价格相对较高的心脏介入类、起搏器类、电生理类、神经外科类及眼科类等五大类纳入采购范围并在自治区药材平台统一采购。截至二季度,共采购高值医用耗材3735.68万元。四是加强药品监督检查工作。呼伦贝尔市加大对常用低价药品的督导检查,针对部分医疗机构网外采购现象提出整改意见,并限期整改。通辽市按月对全市各级医疗机构药械采购情况进行通报,对采购异常,配送、结算不及时等情况进行调查解决。

(五)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情况

三盟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持续深化,群众看病难得到一定缓解。一是不断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按照事业单位标准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工资,并对基本运转给予保障。根河市还对基层医疗机构冬季采暖按照50元/每平方米的标准给予补助。全面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工作,标准化建设率逐年提高,特别是 “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各地嘎查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率达到90%以上。各地积极开展“群众满意卫生院建设活动”。二是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开展绩效考核工作,拉大绩效考核工资比例,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差别化的医疗服务,增加基层工作人员收入。科左后旗积极开展“医养一体”家庭病床服务模式,将“家庭病床”纳入新农合报销范围,解决农村牧区卧床老年人不能享受合作医疗待遇问题。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实施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免费定向培养医学生、基层医务人员继续教育等工作。各地加大对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投入,积极落实村医各项补助经费,乡村医生收入稳中有升。四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各地均实现了人均基本公共卫生补助经费40元标准,大部分地区能够新增5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用于支持乡村医生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新一轮医改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改革的红利得到持续释放。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引起重视。

(一)城市公立医院改革步伐滞后

通辽市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尚属起步阶段,改革时间短,配套政策不完善,改革成效尚未充分体现。受制于地方财力影响,财政投入不足,导致改革缺少缓冲期,推动改革压力较大。从人事制度改革来看,仅成立了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深层次的人事、管理等方面改革相对滞后。

(二)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进展缓慢

三盟市在完善全民医保体系方面建立了稳定可持续的筹资保障水平,大病保险全覆盖让更多患者减轻了就医负担。从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来看,在总额控制基础上,各地推进按病种、按人头等多种付费方式并存的复合式付费方式改革。但总体改革缓慢,医疗服务行为的规范性有待提高,医务人员按照临床路径开展诊疗缺乏激励约束机制。

(三)社会办医仍然面临巨大困难

各地都能按照自治区要求,出台鼓励引导社会力量举办医疗机构的政策,但民办医院人才不足,影响长足发展。虽然当前政策允许公立医院医师多点执业,但受制于公立医院规章制度影响,医师流动性较低。此外,民办医院在医保、职称评定、人才引进和科研经费等方面,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难与公立医院享受同等待遇。

(四)药品采购配送不足问题仍然存在

一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配送不及时情况依然存在。三盟市中,除通辽市对配送工作较为满意,其余地区均出现配送积极性不强,配送不到位现象。二是旗县级公立医院低价药品采购议价存在困难。呼伦贝尔市和兴安盟一些旗县反映对低价药品二次议价,出现了拒绝议价和议价不降反升现象。部分药品采购困难,只能通过在大网采购其它功能相似的药品满足基层需求。

(五)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

苏木乡镇卫生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各地政府对其实行在“核定收支”后“保工资、保运转”,因大部分乡镇卫生院的绩效工资差距不大,使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有所下降,与此同时,以前能够开展的业务也出现了逐步萎缩现象。目前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更倾向于积极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所触及的深层次矛盾越来越多、难度也越来越大,医改深水区复杂性集中体现,亟待解决的问题会越来越多,对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切实加强统筹协调

各地区、各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医改的整体协调性,统筹推进各项改革工作。加强对各地政策落地实施和拨付资金到位情况的考核。对改革开展科学补偿,避免“一刀切”出现的改与不改都给予补助资金情况,使补助真正发挥使用效益。

(二)提高旗县医院服务能力建设

将旗县外转率较高的薄弱科室作为旗县医院重点建设内容,通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对口帮扶、远程指导教学等方式加强科室建设。积极开展付费方式改革,规范医疗行为。制定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逐步加强紧缺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

(三)巩固完善基层综合改革

根据地域特殊情况,分类建设苏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对服务人口急剧下降地区的苏木乡镇卫生院,合理核编定岗。不断调动医技人员积极性,避免“大锅饭”现象出现。此外,加大基层人员培训力度,制定优惠政策,吸引高技术人员下沉基层、服务基层。

(四)做好医改宣传和培训

第6篇:医共体对口帮扶方案范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为依据,以解决群众提出的突出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创新,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卫生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解决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有利于卫生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提高领导卫生科学发展、推动社会和谐的能力,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卫生工作的各个方面,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二、整改目标

通过落实整改,达到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深度和广度上有新突破;在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上有新举措;在推动本地本单位的科学发展上有新成果。通过整改进一步解放思想,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统一思想,明确方向,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卫生工作。

三、主要存在问题

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活动分析评议阶段中,我局广泛征求干部、职工以及相关单位对局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意见。据统计,共发出征求意见表200份,收回154份,建议征求到意见、建议十二个方面,共178条。意见和建议集中反映了我州卫生工作存在的八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在促进卫生事业科学发展的观念、体制、机制、政策、作风等方面还存在不足;二是工作作风需要改进;三是医疗服务质量不高,医患关系不够和谐;四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五是卫生行政执法监督不到位;六是农村卫生及社区卫生服务有待加强;七是传染病防治形势严峻,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不高;八是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不完善;九是卫生工作宣传报道力度不够。

???四、整改内容

(一)加强学习,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

整改目标:通过不断加强理论学习,使全体党员干部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的认识,并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改进工作作风,深入研究新医改方案,健全体制机制,促进卫生事业科学发展。

整改措施:

1、加强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坚持并完善理论学习和干部职工集中理论学习制度,坚持每两个月集中学习一次,重点学习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现代管理知识。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用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解放思想,勇于创新,不断加深对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认识,努力提高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素质。不断提高做好卫生工作的能力。

2、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强化把握卫生事业发展规律,坚持思想与形势的紧密结合,要紧跟形势任务的变化,把握工作特点和规律,坚持与时俱进。要认真向书本学习,增强工作的系统性。要虚心向基层和群众学习,做好调查研究,认真总结群众的新创造、新经验指导新的实践。

责任领导:*、*

责任部门:办公室(*)

整改时限:持续开展,争取今年内取得实质性进展。

(二)加强党的建设,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

整改目标:坚持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不断完善领导班子组织建设,改进领导作风及机关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

整改措施:

1、切实加强领导班子组织建设,完善和落实民主集中制。健全和完善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的工作制度;修订完善党组议事规则,凡属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建设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的使用,都要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实行正确的集中,增强班子的凝聚力、执行力和战斗力。

责任领导:*、*

责任部门:办公室(*)

整改期限:2009年下半年

2、切实转变领导作风。切实加强领导班子作风建设,牢固树立求真务实、勤奋高效的工作作风。

责任领导:*、*

责任部门:办公室(*)

整改期限:2009年下半年

3、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开展创建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机关活动,深入开展调研,进一步树立求真务实、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

责任领导:*、*

责任部门:办公室(*)

整改期限:2009年下半年

4、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把反腐倡廉建设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大力推行卫生廉政文化建设。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长效机制,坚持和完善院务公开、医务公示制度、药品采购及使用制度等制度,继续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加大纠风工作源头治理力度。

责任领导:*、刘明

责任部门:办公室(*)、医政科教科(*)

整改期限:持续开展,争取两年内取得明显成效。

(三)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善医患关系

整改目标:进一步把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引向深入,探索各项管理制度,探索医院科学管理的长效机制,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改善医疗服务态度,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整改措施:

1、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深入开展职业道德、医学伦理、人文素养教育,引导医务人员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患者至上的服务理念。实行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制度,建立与医德医风直接挂钩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广泛开展卫生行风评议活动,全面推行院务公开。

责任领导:*

责任部门:医政科教科(*)

整改期限:持续开展,争取两年内取得明显成效。

2、切实改善医疗服务。优化就医流程,增设服务窗口,推行弹性派班,缓解收费、取药等候时间长,看病时间短等问题;对急救绿色通道抢救病人做到“三先一后”,即先检查、先诊断、先抢救治疗,后办入院手续及交费,保证患者在第一时间得到抢救治疗;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特别是在贵重药品的使用、医用高值耗材的选择等方面履行告知义务。

责任领导:*

责任部门:医政科教科(*)

整改期限:持续开展,争取两年内取得明显成效

3、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医患纠纷。积极组织开展“改善服务态度,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活动。建立健全医患纠纷调解机制、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和医患纠纷处置机制,妥善处理医患纠纷,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医疗服务秩序。

责任领导:*

责任部门:医政科教科(*)

整改期限:持续开展,争取两年内取得明显成效

(四)加强卫生队伍人才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

整改目标:牢固树立科学人才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树立人才兴医、人才强卫的观念,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卫生队伍人才建设,提高医务人员整体素质和诊疗水平。

整改措施:一是加强卫生人才培养,采取学历教育、培训、进修等方式,使卫生技术人员具有胜任岗位要求的专业学历或相关证书;二是调整卫生人才结构,重点加强农村、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农村卫生人员培训,对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轮训,加强全科医师培训,同时通过“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项目及“对口帮扶”项目,提高基层医务人员诊疗水平;三是加强人才引进,逐步提高人才引进标准,引进高素质、高学历的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四是加强高层次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选拔一批高层次卫生专家,尤其要在疾病预防领域及妇幼卫生工作领域培养一批以中青年为主体的学术技术带头人,避免出现人才队伍“断层”的现象;五是加强卫生管理干部选拔及后备人才储备工作,强化岗位培训,提高卫生管理干部的医院管理水平,建设一支适应卫生改革与发展的职业化卫生管理干部队伍。

责任领导:*、*

责任部门:医政科教科(*)

整改期限:持续开展,争取两年内取得明显成效

(五)深入推进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加强卫生执法监管

整改目标:进一步加强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尤其是根据《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做好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工作及监管职能移交、衔接工作;进一步提高卫生行政执法水平和能力,加大监管力度。

整改措施:一是加强卫生监督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卫生监督人员思想素质、法律素质和技术业务素质,增强依法行政意识和依法办事能力;二是建立健全卫生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卫生监督稽查,规范执法行为,增强服务意识,切实提高卫生执法的能力和水平;三是加强卫生法制宣传工作,提高人民群众知法、守法、维护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四是加强教育、改进、行政处罚的综合措施,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行为;五是提高卫生监督人员的服务意识,主动开展宣传教育,帮助被检查单位和个人提高依法管理水平。六是根据《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及上级部门的安排部署,认真履行食品卫生监管职能,切实做好职能的移交、衔接工作,确保食品卫生监管工作不缺位。

责任领导:刘明

责任部门:医政科教科(*)、州卫生监督所(*)

整改期限:持续开展,争取两年内取得明显成效

(六)加强农村及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整改目标:以“双百工程”和扩大内需项目建设为契机,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积极争取各级财政投入,充分利用好中央和各级财政资金,强力推进全州卫生基础设施的改造建设和设备更新,逐步缩小城乡、区域卫生发展不协调,农村与城市以及不同人群之间的卫生服务质量、水平可及性差距加大的问题,缓解广大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难的问题。

整改措施:

1、进一步加强农村及社区卫生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对已建设完成的11个村卫生室要充分发挥作用;对正在建设的景洪市人民医院、勐腊县妇幼保健院以及勐养镇卫生院等11个卫生院建设项目,要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按时按质竣工;对正在筹备的建设的州傣医院新址建设、曼阁卫生服务中心等项目要积极筹备,及早开工建设。下一步将继续争取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勐混乡卫生院、勐海县人民医院、勐腊县人民医院等建设项目。

责任领导:*

责任部门:医政科教科(*)、规财科(*)

整改期限:2009年下半年

2、逐步改善农村及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工作条件、薪酬待遇等,为其提供更好的学习、培训机会,稳定农村及社区卫生服务队伍。

责任领导:*

责任部门:医政科教科(*)、规财科(*)

整改期限:从现在开始,逐步完善,长期执行。

3、通过多渠道选聘有资质、素质高、技术好、能吃苦的人员到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提高诊疗水平和服务质量。今年,通过全省招聘执业医师到乡镇卫生院工作将招聘两名执业医师到我州乡镇卫生院工作。

责任领导:*

责任部门:医政科教科(*)

整改期限:从现在开始,逐步完善,长期执行。

(七)加强传染病防治,提高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整改目标:加强传染病防治工作,有效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发展。

整改措施:免费提供艾滋病咨询检测,为艾滋病患者提供免费抗病毒治疗;为肺结核病人免费提供诊断和抗结核药物治疗。加强卫生应急工作。建立健全卫生应急处置指挥制度,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强化规范管理,完善预案,组织综合演练;严密防控甲型h1n1流感、鼠疫、疟疾、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责任领导:*、盘有明

责任部门:基妇科(阳文耀)、防艾办(*)

整改期限:从现在开始,逐步完善,长期执行。

(八)推进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工程

整改措施: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工程,积极配合其他部门,推进建设城乡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加快建立和完善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其他多种形式为补充,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借助商业健康保险,满足群众不同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同时进一步加强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管理,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效率。

责任领导:*

责任部门:基妇科(阳文耀)

整改期限:从现在开始,逐步完善,长期执行。

(九)加强宣传报道,树立卫生良好形象

整改目标:通过加强宣传报道,树立医疗卫生良好形象。

整改措施:进一步加强与电视台、报社等媒体的联系,加大社会、媒体对医疗卫生的正面宣传,弘扬正气,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医学、尊重医务人员的良好氛围。

责任领导:*、*

责任部门:局机关各科室(各科室负责人)

整改时限:从现在开始,逐步完善,长期执行。

四、工作要求

这次科学发展观活动整改工作任务重、要求严、标准高,事关活动成果的实现和巩固,事关全州卫生事业发展大局,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对我局卫生工作的一次重大考验,必须切实加强领导,强化措施,抓出成效。

第一,坚持思想领先,通过理论学习强化思想武装。领导班子成员要进一步增强党性观念和大局意识,以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为契机,高度重视这次整改措施的落实。引导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进一步深化认识、统一思想,不断加深对中央、省、州有关科学发展的精神的学习和领会,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把握,做到活动每推进一步,学习就更深入一层,切实提高对搞好这次学习整改活动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积极主动地投身于这次活动中来。

第7篇:医共体对口帮扶方案范文

历史悠久 资质显赫

医院学科齐全,特色专科突出,拥有临床和医技科室119个,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10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15个,泰山学者岗位13个,省医药卫生重点学科9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7个,省级医学中心14个,省级临床质控中心9个,省级医学研究中心18个,成立了13个专业的临床医学研究所和1个基础医学研究所,并建有省内规模最大、条件最好的SPF级动物实验室。成功实施世界第十七例双手十指离断再植手术,成功救治世界罕见畸形胸腹连体儿,多项医疗技术达国内、省内领先甚至国际领先水平。

医院现拥有双聘院士4名,山东省“泰山学者”岗位特聘专家13名(海外“泰山学者”3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专家2名,省部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5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47名,高级专业技术人员800余名,博士研究生导师104名,硕士导师229名,担任中华医学会理事1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4人,常委9人,省医学会主任委员20人,副主任委员111人。

医院获国家发明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14项。近5年来,共承担省部级以上课题440项,国家级项目140项,省部级项目300项,共获批科研经费1亿余元,其中2011年,突破4000万元。独立承担国家 “863”计划、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973”计划课题、卫生部公益性行业专项、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各1项。近5年来在统计源期刊3314篇,2013年SCI收录论文数全国医疗机构排名第27名,其中在影响因子前1/10的SCI期刊收录论文数全国医疗机构排名第12名。

在刚刚过去的2013年,省医人在百年复兴的奋进历史中已书写下新的辉煌。医院以现场评价得分第一的优异成绩,高质量、高标准通过三甲复审;医院承担了公益性、开展惠民工作、志愿者服务、新农合即时结报、远程医疗、特色优势专科、医疗联合体、对口帮扶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医院先后荣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十佳文明服务示范医院”、“全国百佳医院”、“全国创建文明行业先进单位”、“全国首批管理创新单位”、“全国改革创新人物”等荣誉称号。

创新网络平台

建设全方位新型数字院区

省立医院信息化建设和发展总体规划历经10年,第二阶段构建的医院集成业务平台面临诸多局限性,对信息化基础设施提出了更多新的挑战:

山东省立医院总院建院历史悠久,现有网络设备较为老旧或已停产,导致网络设备故障频发,影响现网业务运行。核心设备存在单点故障,内网带宽严重不足。而集成化信息平台迫切要求提升信息交互效率、加强数据整合,全院网络面临全面升级改造。

2013年,省立医院迫切需要上线无线查房系统,全面提升业务效率,新建无线网络要满足病区无缝覆盖、安全可控、承载丰富的医疗应用,为移动医疗的业务顺利开展提供有力支撑,并希望实现全院海量的有线、无线网元统一的、简单高效的运维管理。

通过对山东省立医院业务需求的详细了解,信息中心基于创新的敏捷网络,为医院规划了一张高效、可靠、融合的新型数字院区网络系统,支撑业务高效运行。

1、二代集群 打造坚固网络核心

面对现网设备老旧带来的核心单点故障,内网带宽不足、网络设备故障频发等问题,省立医院采用了敏捷交换机S12700打造总院的新一代网络核心。通过专用交换网板的第二代集群技术,不仅实现了核心性能升级,更是通过独家的主控1+N备份,最大程度上提升了核心网络可靠性,确保省立医院HIS、PACS、远程医疗等实时业务质量。

2、无线医疗营造新体验,敏捷网络运维极致简化

针对移动医疗、远程医疗等多样化的业务部署,信息中心设计的规划打造了一张全面融合的网络服务于省立医院。无线接入设备主要选用室内放装型AP6010DN,该产品曾获德国IFS设计大奖,满足内网终端随时随地接入的同时,符合舒适的环境需求。AP6010DN为802.11n双频AP, 2.4G和5G频段同时入室,可扩展带宽资源,实现高价值业务(如移动查房)对5G频段资源的高效利用;每射频300Mbps无线高速接入,带宽动态共享,可满足对PACS影像等大带宽应用的实时查阅。无线网络与物联网终端结合,配合病人床边系统、手术麻醉及重症监护信息管理系统上线实施,全面提升省立医院的诊疗效率、业务质量及品牌竞争力。

信息中心部署的WLAN产品满足完备的医疗行业认证测试、严格的辐射安全标准,专业的网络规划和智能的射频管理技术保证网络无干扰;灵活的部署架构、实用的PoE受电设计、可视化网管平台,使得无线网络部署省心省力。

考虑到未来3~5年的业务扩容,有线无线深度融合是在部署解决方案的一大潜在优势。核心敏捷交换机支持随板AC,用户无论基于有线还是无线接入,都会进行统一认证,统一策略控制,整网无缝融合,有线无线统一管理,用户不再受位置和接入方式的限制。无线转发性能不再是问题,可以与有线转发性能相媲美,甚至实现PACS影像、视频会诊等业务的移动化体验。

创新敏捷网络

第8篇:医共体对口帮扶方案范文

【关键词】 邵武市 盲和低视力 眼病 流行病学调查

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十一五”发展规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推进防盲治盲工作的战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福建省眼科研究所于2006年6月―8月在邵武市开展眼病流行病学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 调查背景:

1.邵武市概况:邵武市位于福建省西北部,总面积2837平方公里,大部分区域为山区,中部为峡谷、盆地相间的丘陵地带,年平均气温17.7℃。邵武市总人口30万,其中城区人口12万。现辖12镇3乡4个街道,134个行政村,43个居委会。经济居全省中等水平。

2.调查目的:调查福建省邵武市盲和低视力的患病率及白内障、角膜病、沙眼、屈光不正和儿童盲等常见眼病在人群中的患病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为我省防盲治盲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及实现“视觉第一,中国行动,2020人人享有看得见的权利”。为根治白内障、沙眼、眼底病、角膜病、儿童盲、低视力与屈光不正等可避免盲提供科学可靠依据,为建设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努力。

二 调查工作的实施步骤

1.抽样方法和样本量计算:这次调查的对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在被抽中的抽样基本单位(basic sample unit,BSU)内常住的自然人,具体包括:①户口属本BSU,且长期居住本地;②户口不属本BSU,但居住在本地半年以上。

本调查采用分层-分级-整群随机抽样,具体方法如下:根据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化因素并结合行政区划把邵武市域划分为四层:城区、邵东区、邵南区和邵中区(详见表1)。以行政村或居民委员会作为BSU。根据先遣预调查显示,行政村平均人口1400人,居委会平均人口3500人。因此,将整个行政村作为一个BSU进行全面调查,对居委会则进行二级抽样,抽取单数门牌号居民组成一个BSU进行调查。

2.调查的前期准备:

①调查工作的组织:在省政府和各级卫生主管部门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由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建省眼科研究所派遣《福建省邵武市眼病流行病学调查》课题组长担任本次调查工作的总负责,领导调查工作的全面部署和实施。于2006年6月底派调查先谴队赴邵武市与调查点所属乡镇卫生院负责人和村医进行协调沟通,取得居委会和村委会干部的支持,由其对调查点居民进行前期的宣传、发动和组织工作;并获取调查所需的人口健康状况、经济、社会和交通情况等基本资料,为调查工作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现场调查工作于2006年7月-8月全面展开,由3个调查队同时进行。每个调查队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福建省眼科研究所专家为主,包括邵武市立医院、邵武市二医院(原铁路医院)眼科医师和各乡村社区医生。

②乡村医生培训:现场调查启动前先由本次调查工作的总负责人亲自带领有关专家,对受调查乡镇的乡村医生进行培训, 统一标准。培训教材以《卫生部“视觉第一 中国行动”乡村卫生人员培训教材》为蓝本,根据本次调查的目的和邵武市乡村医生的具体情况,制定邵武市眼病流行病学调查的实施步骤与方案。

3.现场调查阶段:组织调查队入户进行现场调查登记工作。调查队分为三组,分别在熟悉当地情况、责任心强的基层组织干部的陪同下,入户调查,积极动员被调查人如实填报眼病流行病学调查需求的一般资料,认真进行眼科检查、记录和评定。

4.质量控制: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调查误差,保证调查结果真实可靠的反映总体情况,我们制定了严格的检查和诊断标准,通过培训和在小范围人群中的预试验确保每个调查员都能严格、准确地按照标准执行。

①眼科检查标准:眼科检查以中华医学会编著的《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疾病分册》为依据〔3〕。全部检查包括远视力检查均由眼科医师进行,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悬挂高度使1.0行视标与被检查眼在同一水平线上,检查距离5m。将受检者全部看对或只看错1个视力表字母符号的最小1行记录为视力结果。若视力

②诊断标准:盲和低视力的标准根据1973年WHO制定的盲标准,即较好眼的最好矫正视力不足0.05或视野

三 结果

1.抽样结果:本次调查抽取12个行政村或居委会,共调查15411人。其中城区3个单位,4411人,占样本总量的28.6%;山区5个单位,5142人,占样本总量的33.4%;近郊4个,5858人,占38.0%。其地理分布见图1。

实际抽取样本量15411例,抽样比例占总人口的5.14%;实际受检例数14118例,受检率91.6%。其中男性6914人,女性7204人,男女比例1:1.04。男、女平均年龄分别为35.6和37.1岁。年龄构成见图2。

2.盲和低视力患病率:

①根据小孔视力按前述标准确定诊断,在14118例受检者中,双眼盲52例,患病率0.37%;双眼低视力84例,患病率0.59%;单眼盲117例,患病率0.83%;单眼低视力183例,患病率1.30%。其中,双眼盲患病率略低于文献报道的我国平均患病率(0.4%),而双眼低视力患病率与文献报道的我国平均患病率0.6%接近。

②不同年龄段盲和低视力患病率:由表3可见,0-19岁年龄段视力严重损害包括单、双眼盲和低视力共26例(0.82%);20-39岁年龄段视力严重损害包括单、双眼盲和低视力的例数共39例(0.70%);40-59岁单、双眼盲及低视力共41例(1.19%);60岁以上年龄段视力严重损害包括单、双眼盲和低视力共330例(17.1%)。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15582.11, p

③不同性别盲和低视力患病率:由表4可见,男性视力严重损害217例,患病率3.14%;女性视力严重损害219例,患病率3.04%。两者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2=0.11, p>0.05)。

④不同地区盲和低视力患病率:由表5可见,城区视力严重损害包括单、双眼盲和低视力共62例,患病率1.47%;农村视力严重损害包括单、双眼盲和低视力共374例,患病率3.78%。两者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7.98,

3.盲和低视力的致病原因(表6/图3):

在14118例受检者中,视力严重损害者共436例,624只眼。其中,白内障415只眼,占66.51%。其它依次为:角膜病(6.09%)、眼底病(5.93%)、青光眼(5.13%)、屈光不正和弱视(4.65%)、眼外伤(4.49%)和翼状胬肉(2.88%)。

四 讨论

1.开展眼病流行病学调查的重要性

开展眼病流行病学调查是防盲治盲的重要工作之一,它必将为我省防盲治盲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及实现“视觉第一,中国行动,视觉2020人人享有看得见的权利”,为根治白内障、角膜病、眼底病、青光眼、屈光不正和弱视、眼外伤、沙眼、儿童盲、低视力等导致的可避免盲的伟大目标提供科学可靠依据。然而,长期以来我省眼病流行病学调查尚属空白。随着我省工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经济发展和人口老龄化日趋增多,我省的致盲眼病谱逐渐发生改变。因此调查当前我省眼病流行病学不但有助于了解我省致盲疾病谱的实际状况,而且有助于实施防盲治盲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为实现“十一五”规划战略目标提供防盲治盲对策,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做努力。

2.眼病流行病学调查的质量控制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调查误差和偏性,保证调查结果真实可靠地反映总体客观情况,我们制定了严格的眼病流行病学调查的质量控制标准。

我们针对邵武市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人口分布状况的不均衡采用分层-分级-整群随机抽样;在理论估算最少样本量为6802例的基础上,在实际抽样中,我们抽取样本量15411例,抽样比例达总人口的5.14%。在当前人口流动性大的情况下实际受检例数14118例,受检率达91.6%。我们在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调查点政府的协助,确保调查的顺利进行,严格控制漏检率。确定一致的检查和诊断标准:按照中华医学会主编的《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疾病分册》,按眼科规范进行临床操作,制定严格的检查和诊断标准,通过培训和在小范围人群中的预试验确保每个调查员都能严格、准确地按照标准执行。

3.盲及低视力的患病率与病因分析

本次调查邵武市盲患病率为0.37%,略低于文献文献报道的我国平均患病率(0.4%);低视力患病率为0.59%,与文献报道的我国平均患病率0.6%接近。其中,经济较差的山区农村较高,而经济较发达、医疗条件较好的城区则较低。说明盲及低视力的患病率与地区经济状况有密切关系,在经济落后的地区,医疗卫生条件相对滞后,群众眼保健意识差,有病不能及时医治或放弃治疗有关。另一主要的因素是基层眼科服务水平较低、防盲人才缺乏、防盲服务体系不完善和防盲治盲宣传不够有关。在本次调查中,盲及低视力的患病率与性别无显著差异。盲及低视力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尤以60岁以上者明显,视力损害的患病率达17.1%,明显高于3.09%的总体水平。这与老年人白内障、青光眼及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疾病的发病率较高有关,其中部分年长患者因为年轻时经济和医疗条件较差未能及时就医,造成盲及低视力患者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多趋势。

本调查结果显示,在14118例受检者中,视力严重损害者共436例,624只眼。其中,白内障415只眼,占66.51%。其它依次为:角膜病(6.09%)、眼底病(5.93%)、青光眼(5.13%)、屈光不正和弱视(4.65%)、眼外伤(4.49%)和翼状胬肉(2.88%)。白内障415例居首位,占全部致盲眼病的66.50%,高于全国平均致盲率(41.06%)。其次为角膜病(6.09%),而沙眼致盲已极为少见,故列入其他项目中。根据全国1998年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角膜病和沙眼占致盲眼病的26.25%。说明随着国家对沙眼致盲的高度重视以及沙眼及其相关卫生知识的普及,沙眼已不是主要致盲眼病。应注意的是,翼状胬肉造成的盲和低视力达2.88%,其原因可能与长期户外劳动致使结膜暴露于日光、风尘、烟雾中,使结膜组织异常增殖有关。

4. 防盲治盲对策

WHO在20世纪末向各国政府提出“视觉2020"行动,其目标是在2020年前在世界范围内消除可避免盲,WHO认为75%的盲是可以避免的,80%的盲发生在贫穷及发展中国家,中国是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所以倍受国际关注。WHO将眼病进行分类,制定了优先的发展战略。盲分为两大类,可避免盲及不可避免盲(如常见的老年性黄斑病变、视网膜色素变性),可避免盲又分为可治愈盲(如常见的白内障、沙眼)和可预防盲(青光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觉2020”行动分4期,每期5年,一期以可治愈盲为目标,即白内障、沙眼的防盲。目前我省的防盲的主要问题是农村及社区白内障手术量低,分析原因除了费用高难负担外,主要原因是农村及社区没有建立初级眼保健体系,难以进行有效的白内障筛查、宣教及转诊。2005年国际权威杂志Lancet以“网络为基础的眼保健与视觉2020”为题,阐述了眼科网络、信息化建设可降低医疗成本,是解决农村、边远地区防盲的技术关键。

加拿大国家对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研究也证实,降低这些疾病的并发症及死亡率,不是依靠昂贵的药物及设备的投入,而是依靠社区的初级健康保健(健康教育、高危人群筛查及其早期预防干预)。我们对邵武市眼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由于农村及社区缺乏初级医疗保健系统,该市白内障占全部致盲眼病的66.50%,高于北京抽样调查的占全部致盲眼病的致盲率(41.06%)。世界卫生组织列出的可避免盲包括:白内障、沙眼、河盲(盘尾丝虫病)、儿童盲、屈光不正与低视力。目前我国约有视力残疾患者近1300万。500万盲人,占全世界盲人总数的18%。致盲原因前4位分别为:白内障(41.06%)、角膜病(15.38%)、沙眼(10.87%)和青光眼(8.80%)〔1〕。其中超过80%的盲人是可以避免的。由于人口老龄化等原因,我国每年新增盲人45万-120万〔5〕,这意味着几乎每分钟就会出现一例新的盲人。其中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还将逐年升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防盲及防聋规划主任Thylefors的估计,如果任由这个速度发展而不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到2020年预计盲人数将增加4倍,达到2000万人,盲会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及社会问题。

2006年始“视觉2020”行动进入第二期,面临最大的挑战是可预防盲(即青光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防治,这类眼病虽然不能治愈,但只要早期发现可以控制病情进展。亚洲地区几个流调均发现人群中约90%的青光眼尚未发现,而有症状到医院主动就诊的青光眼患者多数为晚期者;80%的糖尿病患者不曾做过眼底检查,因此可预防盲防治的关键在于青光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社区筛查。面向社区的远程眼科及其社区筛查模式的建立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国外已建立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社区筛查模式及规范,但对青光眼的社区筛查是否可行还在争论。在发达国家眼科开展远程眼科最广泛的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筛查,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眼底照相最广泛的不是眼科,而是糖尿病专科及社区全科医生,由他们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数码眼底照像,其数字影像传输给眼科医生会诊或进一步检查。由此可见我国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模式尚需改变。通过数码眼底照像、专家远程会诊,进行视网膜微血管改变对全身健康的评估,实现了从疾病治疗到健康预防的转变;从大医院集中诊治到专科高技术辐射进入社区的转换;从局部眼病诊治向全身健康状况评估的转变,将是防盲治盲信息数字化高科技引领未来的新挑战。

五 结论

本调查研究结果提示:邵武市白内障致盲率0.25%,按此推算全省因白内障致盲的人数达73800人。按目前的发展速度,预计2020年我省白内障盲人数将达15万人,白内障盲的积存量将比目前增加近1倍。因此,我省防盲治盲工作的重点应以治疗白内障为主,以及青光眼、眼底病等我省致盲率较高的眼病和儿童盲及低视力与屈光不正等世界卫生组织所列举的可避免盲。白内障盲的防治任重道远,我国沙眼防治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政府的高度重视是实现“视觉2020人人享有看得见的权利”伟大目标的基础,只有在眼病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我省防盲治盲规划是消除可避免盲的关键。根据国家卫生部"视觉第一,中国行动"实施方案的安排,积极响应福建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对口帮扶乡镇卫生院的号召,积极开展白内障复明手术及其他可避免盲的及早发现与干预和治疗,广泛开展乡村卫生人员培训、疾病普查和减免可避免盲的治疗费用等工作,为我省防盲治盲事业作出不懈努力。防盲治盲任重道远,要实现"视觉2020"的战略目标,不仅需要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努力,还要新闻媒体积极广泛宣传眼保健和防盲治盲知识,提高公众防盲治盲意识和爱眼护眼的自我保健能力。呼唤全社会共同参与到防盲治盲的事业中来,使眼疾患者早日重见光明,享有看见的权利并获得幸福生活,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做努力。

参考文献

〔1〕《全国防盲治盲工作规划(2006-2010年)》[M],卫生部医政司,2006年3月第一版。

〔2〕李凤鸣主编,《中华眼科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第二版,P801-802.

〔3〕《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疾病分册》[M],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

〔4〕赵家良,睢瑞芳,贾丽君等。北京市顺义区白内障患病和手术状况的调查[J],。中华眼科杂志,2001,37:3-8.

第9篇:医共体对口帮扶方案范文

一、2016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1.全面推进分级诊疗制度。进一步规范分级诊疗服务,县域就诊率90%以上;上半年乡镇卫生院门诊服务量较2015年同期有明显增幅,住院诊疗量和病床使用率较去年同期持平;县级医院门诊服务量、住院诊疗量涨幅平均数达到5%和持平;医院开展远程会诊占院外会诊比基本达到40%。县、乡、村双向转诊通道畅通,运行正常。县级医疗单位与乡镇卫生院全面建立松散型医疗联合体,医师多点执业较2015年增长50%。

2.强化公立医院改革。草拟了《巩固完善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意见》,继续巩固了取消“药品加成”改革全覆盖,全面深化了管理体制、财政补偿机制、价格机制等综合改革;开展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效果评价,建立健全医院绩效评价机制,100%的公立医院实行了院长任期目标管理和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

3.巩固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和药械保障机制改革。继续巩固基层医疗机构和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成果。上半年,县级公立医院基药采购占药品采购总额的57.54%,全县网采药品金额比例县级达103.8%、乡镇达93.55%,平均阳光积分98.68。全县所有网采单位均能按省、市要求进行网上集中采购,采购药品、耗材采购率达100%;全县总药品、医用耗材阳光采购平均积分达到90分以上;以县为单位实行了基药采购金按月支付,集中支付率达100%。截止5月,全县药品采购成交金额1523万元,其中基药1004万元,耗材采购成交金额140.95万元。

4.完善医改推进机制。建立健全医改领导小组,医改办编制人员全部到位,医改工作纳入了党委政府目标绩效管理,按期召开了医改工作推进会。我县“7个中心建设”稳步推进,医学影像、消毒供应、医学检验中心运行正常,心电中心正在建设中。

(二)坚持依法行政,规范行政运行。

1.加强法制宣传。制定“七五”普法工作计划,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建立机关干部学法、领导讲法,深入开展“法律七进”活动,半年开展专题法制宣传教育活动5次,在医院、公共场所建立法治宣传栏14处,做好了12356阳光计生服务热线管理。

2.加强行政审批。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所有审批程序严格把关,切实做到了人员落实、责任到位、程序规范、限时办结,行政审批按时办结率达100%,群众满意率100%,无违法、违规办理现象发生。

3.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建立完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促进行政权利公开运行;上半年共录入行政确认类15例、行政处罚类尚未查处违反卫生计生法律法规相关案例。坚持重大行政决策“五大程序”,强化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无行政行为被依法撤销、变更、确认违法、责任改正或者履行法定职责。

4.强化卫生计生综合执法监督。完成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并及时上报相关数据和总结。对辖区各级各类学校22家,托幼机构13家进行了学校卫生监督检查。组织开展了住宿场所、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执法专项检查,半年共检查住宿场所30家、市政供水单位1家、乡镇集中式供水单位9家,监督覆盖率100%。认真加强卫生计生监督执法队伍建设,努力提高队伍整体素质。积极组织执法人员参加省、市、县举办的各类培训活动,提高监督员综合执法能力,树立良好的卫生计生执法队伍形象。

(三)维护促进群众身心健康,推进健康服务业发展。

1.卫生计生服务体系建设进展顺利。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达标率达100%。督促落实县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项目顺利推进,目前正进行装修工程及总平施工,预计2016年10月底前完成整体搬迁。县中医医院新建业务用房项目已通过省卫计委医疗流线审查和县规委会方案审查,地勘已完成,正进行施工图设计,预计2016年8月底前开工建设。县人民医院的建设用地已落实,正完善各项前期工作。截止目前,完成对上争取1316万元,占目标任务的53%,完成固定资产投入3900万元,占目标任务的65%。

2.大力发展民营医疗。实施社会资本办医促进工程,社会办医疗机构诊疗量(不含村卫生室)较2015年有所提高,社会办医疗机构床位数和服务量占比均达25%以上。

3.发展新型健康业态。建立健全健康服务业发展推进工作机制,信息报送及时准确率达100%。实施重点项目带动战略,全方位推动医养融合健康发展,在县人民医院设立老年病科、精神病医院开展托养服务、东城医院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县中医医院养生康复中心纳入“十三五”项目储备。

(四)优化配置资源,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稳步推进。规范项目资金管理,项目经费及时、足额到位,落实了一定比例的资金到村卫生室。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电子建档率62.22%,动态使用率45.5%;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率分别为34.75%、21.7%;按时报送信息8条。召开了3次基本公共卫生知识培训会,组织了2次对项目实施单位的工作督查指导和半年绩效考核,项目工作规范有序。

2.传染病和慢病防控工作进一步加强。

一是全面落实了传染病防控管理制度和防控措施。重点抓好了全县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管理及学校传染病防控,无暴发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并切实提高了全县法定传染病网络质量。加强常规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与预测预警,每月对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风险评估,对主要传染病进行预测预报,并每月开展疫情简报分析和舆情监测。截止5月,法定传染病准确报告率达100%。启动了疾控机构等级评审工作。2015年全县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抽样调查,全县基免儿童建表率、建证率、表证符合率均100%。县级医疗机构产科于4月开展了预防接种信息录入。深入开展结核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创建,力争今年通过省级验收。积极开展血防消除工作。正在完成自评及资料收集整理。疟疾消除工作,现已完成自评,已申请市级验收。强化全县饮用水监测,覆盖率达100%。二是加强慢病防控。提高健康教育工作质量,全县死因监测粗死亡率≥6‰,达国家监测标准。强化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全县共计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筛查核实780人,检出率达4.59‰,管理率81.6%,规范管理率69.4%,在管患者治疗率36.15%。

3.妇幼保健工作不断加强。一是加强妇幼服务能力建设,健全完善妇幼急救转诊体系,不断提高妇幼健康服务能力。二是强化妇幼健康管理服务管理,孕产妇住院分娩率100%,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8.96%,儿童系统管理率为98.45%;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0、4.4‰、5.87‰;有效降低剖宫产率,剖宫产率44.07%;规范《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废证率为0.24%。三是规范实施“七免一补”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婚检率96.33%,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城乡目标人群覆盖率77.13%,妇女常见病普查率80.02%,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率97.63%,新生儿听力筛查率95.09%;HIV感染、孕产妇及其所生婴儿抗病毒药物应用比、梅毒感染孕产妇梅毒治疗率、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预防性治疗率均达100%;免费计划生育基本技术服务落实率100%。

4.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以爱卫月、春季爱国卫生运动为契机,大力开展病媒生物防制、控烟和健康教育工作。由县爱卫办统一组织,5月聘请专业消杀公司对中心城区5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机关单位、企业、学校、广场等所有公共场所统一实施除“四害”。据统计,共对6所学校,6个广场,60多家机关单位,400多家企业,5000多家商店,实施了除“四害”活动,受益人群达6万多人,保障了群众的身体健康。巩固省级卫生县城,全力推进创建国家级卫生乡镇和省级卫生乡镇工作。整合资金强化农村改厕工作,卫生厕所普及率较去年增长了3个百分点。加强控烟工作,开展“青春无烟,人生无悔”为主题的控烟宣传健康科普活动,开展医疗卫生系统和公共场所禁烟工作督导暗访,取得了良好效果。

5.巩固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创建成果。一是强化应急体系建设,县成立了卫生应急管理办公室,县、乡医疗卫生机构100%建立了卫生应急管理科室,落实了专兼职人员负责。修订了2016年鼠疫控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县级预案。二是深入巩固省级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成果,开展医院应急规范化建设,目前已有3家通过市政府应急办考核评估,其余正在等待评估。三是圆满完成2016年山洪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救灾医疗救援演练任务。四是每月开展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关注传染病风险评估和舆情监测,卫生应急信息报送准确率、及时率100%。

6.强化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数量及指标完成率100%;加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提高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的分析水平,积极参与食品安全专项治理和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置,落实县医院、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为食源性哨点医院,覆盖率100%。

(五)推进管理创新,强化医疗服务管理。

1.医疗服务不断改善。强化控费管理,上半年县域内门诊、住院次均费用增幅控制在5%以内,二级公立医院药品占比基本控制在30%左右,每百元医疗收入(不含药品收入)中消耗的卫生材料费用正逐步控制在20元以下;县域分级分类医疗机构出院病人平均住院日为7.3天左右;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逐步下降。二级医疗机构推进预约诊疗服务,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任务稳步推进。

2.医疗质量管理进一步加强。按市医疗质量控制中心设置规划(2015-2017)要求,我县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目前已建成13个并逐步开展工作,另7个正在筹备建立中;建立完善住院总医师和专科护士管理制度,推广护士分级管理和绩效考核。100%的二级以上医院实行电子病历,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和单病种医疗质量控制,二级综合医院不少于15个专业60个病种,二级专科医院不少于10个病种;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标100%达到国家要求。建立和严格执行处方、医嘱、检查检验单动态监测等制度,实行“三类”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指标控制和动态监测;优先使用基本药物,医疗机构使用专利药等高价药品占采购总额比例控制在规定范围内。建立大型医疗设备论证使用专家库,对民营医疗机构大型医用设备使用实行备案制管理。推广适宜技术,推进同级医疗机构临床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加强院感管理,规范医疗废弃物处置。规范院前急救管理,提高急救急诊服务能力。

3.加强平安医院建设。推行医疗责任保险,县乡公立医疗单位和康达骨科医院均参加了医疗责任保险,并积极鼓励和引导其他民营医疗机构参保;疾病应急救助基金及时报销率近100%;强化医疗纠纷责任追究,医疗机构均成立了医疗纠纷处理领导小组,与县司法局建立了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半年无大型、伤医事件和事件发生。

4.强化城乡对口支援。医学影像、消毒供应、医学检验三个中心的逐步建成,DR在三个乡镇的投放,依托松散型医联体的建设,优质医疗资源正逐步下沉,对口支援任务正逐步完成。

5.基层服务能力得到提升。加强基层服务能力建设,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和住院诊疗量增幅达4%以上;推进“建设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活动,推荐比例达45%。及时兑现乡村医生各项政策性补助,稳定乡村医生队伍。

6.积极开展契约式服务。推进乡村(社区)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已签约36570户,签约率为92.64%。

(六)积极推进中医事业发展。

继续巩固和推进了“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承诺指标工作,各项指标均完成。全县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设置了中医科、中药房,各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少配置了1名中医或能中会西的医生,100%能运用至少6项中医药技术方法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全县基层中医药服务量达45%。2015年西龙镇中心卫生院标准化中医科项目建设全面完成。县中医医院新建业务用房项目,力争8月底前开工建设。中医数字化诊疗平台建设完毕,待市卫计委考核验收。全县采购优质中药饮片合理配伍用药有大幅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健康管理覆盖率达50%以上。截止5月,开展基层中医药业务培训2次,中医药文化宣传6次。

(七)调整完善计划生育政策。

1.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

一是做好各项统计指标工作。截止3月31日(2015年10月1日至2016年3月31日),全县半年出生人口1125人,符合政策生育率91.73%,人口自然增长率1.52‰,人口出生、死亡统计误差率在1%以内。

二是认真抓好统计质量。推进卫计系统内部信息共享,建立了“报送内容时间方式三统一、人员固定”的卫计系统信息报送模式,实现了县域内个案信息交换;与公安、民政、人社等部门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全面完成了PIP系统与公安数据信息比对工作,比对数据9264条,完成率100%。对省级监测点工作加强督促与指导,确保每季度省级数据17项指标达标;开展了村居手持移动终端使用培训,使用覆率100%;接受了全市半年目标考核工作,各项指标顺利通过。

三是平稳有序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推进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截止5月,共办理证件1438本,其中一孩生育登记436人,二孩生育登记254人,独生子女光荣证748人,群众满意度100%。目前暂无特殊情形类的再生育审批的案例,省内异地协查及时回复率达100%。

四是认真落实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严格执行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工作征收标准、程序、结果“三公开”和“征缴分离”管理规定,严肃查处违法生育行为,截止目前,全县无违法生育对象,无行政侵权案件。

2.计划生育奖特扶工作。一是全面完成了“两奖一助”对象资格确认及信息录入工作,全县奖扶9007人,特扶572人(其中市特56人),独生子女父母奖励13162户。经测算,今年全县奖特扶对象将享受惠民资金约1223万余元。二是建立了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一对一、多对一联系人制度和免费体检制度,每户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至少有1名固定联系人,建立了计划生育特殊关怀户168户,卫计系统的党政领导干部已走访慰问了16户特殊家庭,并发放慰问品。

3.性别比治理工作。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开展打击“两非”综合治理工作。提高出生人口性别比统计数据质量,每周至少登录“两非”信息系统1次,共登录25次,半年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8。

4.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深化网格化管理,健全乡镇一村居一网格员管理服务网络,建立流动人口信息采集数量补助经费工作机制。强化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查验率90%以上,流动人口重点信息反馈率、接收率、及时率100%。

5.药具服务管理工作。全面落实免费计划生育基本技术服务和避孕节育知情选择,完善避孕药具管理与发放服务,药具应用率、有效率、随访率、知情满意率均达95%以上。科学规范编制计划,计划执行率100%。药具业务购调存管理信息系统报表管理数据“零”误差,发放网点药具保障率100%。

(八)强化综合保障能力建设。

1.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注重人才引进,加大公开招聘力度,补足配齐基层卫计人员,目前已录取10名卫生专技人员充实到县级医疗卫生单位,县人民医院引进了一名研究生人才,全县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空编率控制在15%以内。全面推进乡村卫生计生人员一体化改革试点工作,目前我县正在调查研究中。激励引导卫生人才服务基层,落实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晋升职称前服务基层制度,积极探索符合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全面完成了工调、岗位设置等人事工作,全科医生特设岗位试点任务正在开展中。充分调动干部工作积极性,在“5.12”国际护士节评选和表扬了一批优秀护士和30年护龄工作者。

2.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基本医疗功能模块和医保接口软件对接,已完成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基础网络部署,预计9月底前完成全县信息系统实施工作。推进数字化医院建设,县人民医院成功创建数字化医院,县中医医院正积极申报创建。二级医疗机构100%建立标准化电子病历。

3.促进科技创新发展。积极开展实施卫生计生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县人医院拟引进128排螺旋CT新项目,正在开展论证。推进重点专科建设,省级重点专科重点打造了县医院泌尿外科、县中医医院康复科,市级重点专科重点打造县医院肛肠外科和呼吸内科、县中医医院康复科、骨伤科。推进“四个职业素质”提升,鼓励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学历教育和职称晋升考试,继续医学教育覆盖率100%,达标率95%以上,新进医学专业毕业生100%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4.强化卫计宣传工作。建立健全新闻发言制度、新闻发言人队伍,建立以局宣教股、各医疗卫生机构、各乡镇为成员的通讯员和网评员队伍。通过各类重大节日契机,上街道、进社区,进农村、入农户,发放宣传品、进行免费义诊等活动,半年开展各类宣传活动12次。4月省卫计委宣传教育中心在我县中医医院拍摄一部以反映优秀医生为题材的专题片,在省电视台进行了专题播放。完成了西龙镇鹰台村人口与健康文化示范基地的打造工作。加强外宣工作,与省市相关媒体加强联系,截止5月,市级上稿33篇、省级19篇。全面开通官方微信,及时更新信息。加强舆情监测,目前我县无涉及卫生计生重大负面舆情。

5.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暨行风建设工作。加强党务公开和基层党建,深入推进“挂、包、帮”和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投入8000元对三清寺村结对帮扶群众进行了慰问。100%的单位落实党委(组)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书。认真开展“从严治党责任在肩”和“两学一做”主题教育活动,学习、重温党的誓词,开展坚持理想信念、明确政治方向“两学一做”专题讨论会和知识竞赛活动。依法加强医疗行业行风建设,制定卫计系统纪检工作要点,按要求推行公立医院医德医风考评制度,每月不定时对系统作风情况开展暗访检查;对财务规范、“三公”经费使用等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情况进行了检查,全系统无重大违规违纪案件发生。通过集中学习、典型教育座谈、观看警示片、廉政谈话等形式开展廉政警示教育专题活动,开展警示教育活动3次,实现了系统教育全覆盖。

(九)统筹抓好其他工作。

1.狠抓稳定工作。坚持排查、接访、稳控多项措施并行,圆满实现了“零进京、零到省、零到市集访、不出事”的目标,群众来信来访处理率、案件办结率100%,总量呈同比下降。

2.无偿献血工作。强化无偿献血宣传教育活动,开展新闻媒体公益宣传12次,发放宣传单2000余份,医疗机构、公共场所设立宣传栏14个。自愿无偿献血比例保持100%。严格执行血费报销规定,上半年报销66人次,报销金额50400元。辖区内无非法采、供、用血情况发生,无因临床用血而发生的医疗事故。

3.统计财务工作。全力抓好卫生计生统计,按时保质报送卫生统计报表,人力个案上报与月报在岗职工数一致率98%以上;辖区机构双向转诊个案上报与月报转诊数一致率100%;对“统计数据质量监测系统”问题处理率100%,数据现场质控准确率90%以上。规范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认真做好项目资金管理与成本预算,为领导决策做好参谋作用,及时上报各种财务报表。提升卫生计生财会工作水平,强化了各医疗单位财务监管和指导,规范资金管理与使用,乡镇卫生院严格实行了报账制。

4.医疗卫生扶贫工作。按照《县医疗卫生扶贫专项方案》大力开展卫生扶贫工作,贫困地区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达标率100%,个人医疗费用支出控制在10%以内。一是严格落实分级诊疗制度,有效改善了患者“因病致贫、因病致困”。二是开展精准医疗救治。依托医疗联合体建设,建立一支多学科专家组成的精准扶贫专科专家队伍,对帮扶村贫困对象制定一对一疾病救治名册和爱心联系卡,开放与该村委会联动的就医绿色通道,对贫困户实行优先就诊、医院先垫付治疗、优先请上级专家会诊、上门医疗服务等举措。三是精准医疗救助。与村委会、相关部门协同配合,帮助贫困户大病救助申请医院能力范围内的医疗费用减免,开展“志愿者服务在医院”活动,志愿者爱心捐助或住院陪护等。四是医疗行业扶贫。结合医院党团员志愿者活动,对在家有治疗条件的,志愿者实行上门服务;对无条件在家中治疗的困难户,采取联系人与贫困户对接模式,使他们不再因病返贫。

5.安全生产工作。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体系,明确了各医疗单位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每月定期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及时上报隐患排查治理月报表,半年已开展专项检查3次,目前无重大、特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发生。

二、2016年下半年工作安排

(一)不折不扣地完成市、县各级部门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

(二)完成县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项目,加快推进县中医医院扩建项目,大力争取县人民医院项目;

(三)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医疗质量中心,推进重点专科建设,完善医疗联合体,全面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四)抓实基层基础工作,做好计划生育服务管理;

(五)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管理水平,创建结核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完成省血吸虫消除县目标任务;

(六)深入开展卫生计生扶贫“五大行动”,建立健全贫困地区基层卫生计生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