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税务会计综合实训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税收课程;会计专业;教学研究;高职院校
随着法制社会的规范化进程的深入发展和税务部门征收管理力度的加强,税务行为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关系将日趋密切,社会对能独立处理各种涉税事物的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同时税务咨询、税务等涉税服务将成为未来社会服务行业发展的一个趋势。
一、市场需求和教学现状
(一)市场需求。首先,在会计专业人才市场需求的现场问卷和网络调查中发现,16家企业中要求“熟悉国家和地方税收法律法规”的有9家,占58.33%;要求“熟悉各项税收业务的工作流程”的有12家,占73%;要求“具有较强的纳税筹划能力或擅长纳税筹划”的有10家,占63.69%。由此可见,企业对既懂会计实务又熟悉税收法规和纳税业务的会计人才是有较大需求空间]。此外,根据我国人事部披露的一份人才需求预测显示,会计类中的税务会计师将成为需求最大的职业之一。其次,根据工商部门提供的各类企业数量统计表反映:现代企业仍以中小型企业占较大比重,为节约企业运营成本,其财务部门一般只设置会计和出纳各一名,其实企业设置会计的真正目的正如美国著名会计学专家亨德里克森在《会计理论》一书中写的“很多小企业,会计的目的是为了编制所得税申报表,甚至不少企业若不是为了纳税根本不会记账。即使对大公司来说,纳税也是会计师们的一个主要问题。”因此是否具备税务知识已经成为各用人单位衡量会计类专业人才素质的重要参考标准。会计岗位的综合化也使得会计人员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会计理论知识和操作核算技能,还要具备全面的税务专业理论知识和综合的涉税事物处理能力。
(二)教学现状。近年来,部分高职院校根据就业市场需求在培养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方面做了些改革。但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育仍拘泥于传统会计岗位人才的培养,普遍存在“重会计类课程,轻税务课程”的现象,造成会计专业毕业生大多数会计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扎实,税务理论和税务操作技能欠缺、匮乏。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多岗位性、综合性理念缺乏。首先在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方向上缺乏对税收相关知识和技能的重视。殊不知会计专业主要面向的岗位群,税费计算、纳税申报及涉税会计处理也其主要的职业岗位能力之一。其次是不了解在经济、法制社会下,市场对会计综合人才需求。部分高职院校在对会计人才培养的方向上还局限于传统的核算岗位,人才培养定位于完成经济业务的分类、归集,整理、核算。只把税收教学相关课程作为会计专业选修课,甚至认为税收相关教学课程可有可无。 2)税收教学课程开设不足、设置不甚合理。笔者在对重庆市26所开设会计专业的高职院校进行问卷调查后,发现各个院校开设的税收教学课程不尽相同,有“税收会计”、“税法”“企业税务筹划”“税法与税务会计”“税务实务”等等,大部分院校仅开设其中一门课程,这样导致所开设的的课程在内容上比较混乱,专业性不足,缺乏系统性;在税收课程安排方面缺乏按照知识的递进性开设课程,课程设置片面为满足招生和就业需要而开设的热门课程。存在没有任何税收基础理论知识情况下开设纳税筹划课程情况等等不合理情况。税收课程本身知识点多,学生掌握慢,遗忘快,税收教学课时又严重不足,大部分高职院校仅安排一个学期,课时安排在30学时左右,税收课时间紧张税收知识老师讲解起来只能一带而过,学生学起来也是略知皮毛。3)税收实践教学环节仍然薄弱。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备受企业欢迎的是他们实践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这是高职与普通高校学生竞争的最大优势,在税收教学方面,教学形式已经由传统“粉笔+黑板+教案+教材+嘴巴”的教学模式逐渐向多媒体教学等多元化教学转变,单一的教材教学逐渐转向老师的案例教学和互动式教学,但陈旧的教学思想还根深蒂固的影响着部分教育者,任然存在着理论教学占到80%以上,实践环节很少,课堂上教师讲的多,学生练得少,知识训练量总体偏小,教学效率低下。有的毕业生工作后,甚至最基本的税务登记、发票领购、填开都不会。4) 考试考核方法单一,有待改进。税收课程在课程教学结束后考核方式较多还是采用卷面考试,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记忆程度,虽然考试也是一种培养学生能力的途径,可是多方位、多角度、灵活的考核方式也可以促进人才多方面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改革建议
(一)创新教学理念。一方面,在人才培养理念方面要将市场需求和学生的专业知识理论体系有机的结合,准确定位会计专业所面向的岗位群,深入分析岗位工作任务,全面认识会计专业面对的多岗位和综合性岗位的适应力,创新教学理念。另一方面,从税收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角度,从会计专业的职业规划以及社会需求等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科学设计教学课程和组织教学内容。对于税收课程的设计总体思路必须以办税员岗位工作任务为依据,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根据税务机关的要求、企业要求和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学内容;根据工作程序和事物认知的规律组织教学内容。1)根据税法相关课程特点,科学课时安排,递进知识掌握。根据税收课程本身知识点多,学生掌握慢,遗忘快特点按照专业方向科学设置课程内容,合理课时安排。如:会计专业(会计学方向)应开设《税务会计》课程至少60学时,作为必修课程,课程开设层次由《基础会计》到《财务会计》递进到《税收会计》,《税收筹划》作为选修课程,安排30学时;《国际税收》课程安排28学时,作为选修课程。另外增加《税务会计》实训课程。会计专业(注册会计师方向)依然开设《税法》必修课程,50学时;《税务实务》40学时,必修课;《国际税收》安排28学时,作为选修课程。同时增加《税务实务》实训课程。2)根据高职教育特点,按照岗位工作过程组织教学内容。把课程内容的组织直接与工作过程衔接,打破单一的按税种分类的教学方法,采取分行业、分经营业务大类设置专题方式,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方便学生进行多税种有机联系的学习,提高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对于与制造业、流通业联系紧密的增值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资源税等的计算与会计处理,以购销业务为专题串联讲授实践、操作;房地产开发、销售业务通常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土地增值税、契税、耕地占用税等相联系,可将相关税种的学习以房地产开发为专题串联学习。又如《税务筹划》可以以企业投资、筹资、日常经营以及资产重组等各主要经营活动类别为主线排列知识,会让学生更容易形成清晰的思路,也可以更贴近工作实际、更能满足高职学生实践应用的需要。 3) 规范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由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普遍存在缺少系统教学大纲,因此实践教学环节实施过程中随意性较大,为了防止税收实践流于形式,高职院校应明确实践教学的内容、组织方式和方法,制定系统的实施方案,加强对实践教学的有效监控。实践教学内容的设置要具有层次性、渐进性和可操作性。同时,还要注重按照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就业素质的要求、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及时调整和拓展实践教学内容。
(三)跟进市场,发挥优势,深度推进实践教学。1)整合资源,有效利用。利用现有的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在财务会计模拟实验中增加税务会计的实训内容,具体可以是依据同一套业务资料,增加全面的涉税业务,要求学生同时做两套账,一套是依据会计准则提供反映投资、融资和经营活动信息的账簿,一套是以税法为准绳的,反映纳税义务的账簿,并且填制配套的纳税申报表,模拟办理纳税申报、税款缴纳等业务,以此保证学生锻炼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2)加大投入,缩短适岗期。首先要加大税收实训经费投入,建立仿真性强,能全方位模拟税务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职能岗位的税收模拟实验室,税务会计课增加模拟电子报税训练,购买仿真电子报税软件,建立电子报税实验室,由学生独立完成电子报税业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让学生熟悉电子报税的流程,增强动手能力,缩短就业适岗期。3)真刀实枪顶岗实践,满足多方需求,把税收工作有创新、有成果的注册税务师事务所、民营企业作为首选目标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走出校门在企业办税员或税务师事务所和会计师事务所的税务岗位上进行的半年顶岗实习,真项目真做。由于周边地区规定报送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的同时必须附送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查账报告,周边的事务所在每年的1-5月人手非常紧张,学生实习的及时加入,既为事务所及时补充了人力资源,也让学生们真实的体会到了现代化企业的职业要求,实现了税收实务操作与企业的零距离。
(四)改革考试方法,完善评价体系。考试内容的变化,可以起到导向教学的作用,促进在一般课堂教学中贯彻实践性教学的思想,重视技能教学,改进考试模式和方法。改变常规卷面考试内容,加大对技能的考核。课程结束后考核方式可采用理论与实践结合比例考核方式,对基础的理论知识采用试卷考试为主,对技能考核方面,采用随机抽取税收工作任务,通过纳税申报表填报、纳税筹划方案的设计等涉税工作项目的完成情况,考核学生,从而完善评价体系,全面灵活评定学生成绩。
总之,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我们需要采取做好毕业生跟踪调查,对反馈会的信息科学分析等方式,掌握市场需求,了解人才培养的大体结果,发现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及教学过程及考核评价中的缺陷和问题,积极思考,探索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税收课程教学的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费兰玲 .高职会计专业税收教学改革初探 合肥学院学报[J] 2010(5)
[2] 何晓岚. 会计专业税收课程教学探讨 时代教育 2011(8)
Key words: independent college;tax accounting;course;reform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0-0212-02
0 引言
结合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按照“对准岗位设课程,对准实践抓教学”的原则。独立院校《税务会计》课程需要构建符合岗位需求的课程体系,进一步制定符合工作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选定课程,修订课程标准、选用或编写符合岗位需求的教材和采取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培养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能处理会计业务、熟练计税报税、熟悉税务和纳税筹划,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专门人才。
1 国内外会计专业课程对比
1.1 国外高职教育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分析
1.1.1 澳大利亚会计教育
澳大利亚的会计专业教学与职业资格考试直接挂钩,所设置的课程体系注重会计知识的应用性,以满足岗位需求,因此获得了澳大利亚及英国会计职业组织的一致认可。
1.1.2 德国“双元制”课程模式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授课形式、教学方法等都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努力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马格德堡―施滕达尔应用科技大学“双元制”本科专业的授课形式是3个月在校学习,3个月在企业实习,互相交错。每次实习结束,学生都会提交相应的实习报告,内容包括实习情况的阐述、还欠缺哪些理论知识等。此外,学生毕业前还需在国外企业实习12周,出国实习的申请和所有手续都须自行完成。
1.1.3 加拿大会计教育
终身教育是加拿大职业教育模式的一大特色。加拿大会计职业教育基于终身教育理念,课程设计强调能力本位,即以培养职业技能为目的来规划课程体系,按照1∶1的比例安排理论课和实践课,重点锻炼实操能力。教学大多采用学生自我学习和评估教学等教学方法。
1.2 国内高职教育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分析
现阶段,国内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仍沿袭传统“三段式”课程模式,主要由普通文化课、专业课、实践课三部分组成,偏重理论授课,不太重视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自教学改革实行以来,高校的确增加了一部分实训课程,但是大多数院校往往只做表面功夫,并为将实操课程落实到位。
2 独立院校税务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研究
2.1 确立“六个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确立“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相融合、专业教师与兼职教师相融合、素质教育与技能培养相融合、教学内容与工作岗位相融合、知识考核与技能考核相融合、实训基地与实训课程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2.2 构建基于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
结合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和《精品课程建设评审管理办法》以及“对准岗位设课程”的原则,进行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整合,构建课程体系“两大系统”(文化素养和职业能力两个培养系统)和“一线二点三领域”的课程体系,将《纳税会计》作为专业核心课程,《税务实务》和《纳税筹划》作为职业拓展课程,并打造《税务实务》院级精品课程,将《税费计算与申报实训》作为实训课。把注册税务师考试和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最新相关内容纳入《税法》《税务实务》《税收相关法律》《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力争毕业生取得“双证书” 的人数达到60%以上。
2.3 进一步完善教材建设,优先选用高职规划教材
以课程为单位编写系列教材,教材内容涵盖工作过程,教材的编写可以与行业企业的相关人员共同完成。针对我国税收法规变化快的特点,实行教材动态更新机制,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便于学生尽快适应工作。摆脱课程教材原体系框架,加大力度引进企业原始财务凭证资料,开发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教材,工学结合,理实融合,使课堂所学与将来工作的行业、工作的区域、工作的环境和工作的岗位相对接。例如:将利用实训基地的工作资料编写集凭证编制、账簿登记、纳税申报、纳税审查为一体的模拟实训教材《税费计算与申报》。
2.4 转变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分析能力为本引入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适用于会计教学全过程,包括授课前、授课中以及课后练习。授课前的应用通常是借助描述型案例推导出一个结论,即要讲授的理论知识。学生通过案例一步步接触到理论知识,无形中对其产生了感性认识,并且想知道更多关于该知识点的内容,这就是双边教学的特点。譬如,在讲授营业税会计时,可以线引入某个教学案例:一家位于某市的建筑单位前进建筑工程公司,主营建筑、装饰、修缮等工程业务,具备主管部门批准的建筑企业资质。2008年,该公司承包了该市三环某标段高速公路3000万元的工程建造业务,继而将土石方路基、路面等业务以800万元的总价分包给鸿达建筑公司。前进建筑工程公司(总承包企业)在工程所在地开具了建筑业发票,并如数缴纳了税款。按实际业务收入缴纳的营业税及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为72.6万元[(3000-800)3%(1+7%+3%)];对分包给鸿达公司的工程,前进建筑工程公司代扣代缴了鸿达建筑公司应纳的营业税及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为26.4万元[8003%(1+7%+3%)]。并根据分包合同,以分包合同作为付款和入账依据,同时将自己已开具的建筑业发票记账联和完税联作为分包企业入账的依据复印给分包企业鸿达公司。介绍完案例,教师适时提出问题:前进建筑工程公司的经济行为是否符合会计法规?学生则根据案例,主动分析该承包公司需要缴纳哪类税款,并计算税额,然后思考该如何进行会计处理。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开始结合所学的会计知识主动分析和探讨,无形中培养了学习兴趣,也锻炼了自身独立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5 转变传统的考核观念,以“能力培养”为中心制定多样化的考核方式。
①在考核方法方面,将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成绩、期末考核成绩分别占30%、30%和40%。
②在考核内容方面,适当增加案例分析等实操试题,减少一部分理论性试题,重点考核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财务管理》中对现金、存货管理内容考试可以使用案例分析题。《税务会计》课程中的账务处理可以采用相关财务软件进行模拟记账和申报,最终形成一定的财务数据结果,根据此数据进行成绩评定。
③在考核形式上采取多样化的考核形式,包括卷面、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调研小论文等。尤其是实训课考核要将学生在课堂上的回答问题等表现情况、平时完成调研小论文等情况以及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作为重要的依据纳入到综合考评之中,既要反映学生课程学习情况,又要反映学生活动参与情况。设计一套多样化考核方式的题库,将重结果的考核方式改为重过程。
通过上述措施,而且通过对教学方法的改革,我校改革后的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学生上课监控数据:①学生的上课出席率90%以上;②考试环节无违纪;③奖学金的覆盖率45%以上;④初次就业率91%以上;⑤年底就业率92%以上;⑥企业满意度、学生满意度达到90%。
关键词: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实践教学
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是以培养技能应用型的会计专门人才为目标的。会计是一门集理论性与技术性于一体的应用型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目前,虽然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在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已开始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实践教学仍然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
一、当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一)会计实践性教学中职业岗位意识不强
目前,理论教学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思想仍影响着高职会计教育,表现在无论课程设置、教学课时安排,还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都与本科的会计专业的教学计划设置类似。由于在会计实践性教学中职业岗位意识不强,往往不重视出纳岗位、审计岗位和税务会计岗位等,对于其工作职责、工作内容不明确,学生实习后仍然不知道出纳人员的工作流程,审计人员怎样审计,单位办税人员如何进行纳税申报、缴纳税款等,很难适应毕业后的实际工作岗位。
(二)手工会计模拟实践与电算化模拟实践互相独立,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目前,会计模拟实践包括手工模拟实践和电算化模拟实践。手工模拟实践主要是模仿制造企业日常的会计业务,用手工来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登记各种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电算化模拟实践是借助现代化工具、利用各种财务软件来模仿制造企业的会计业务操作。通常手工模拟实践和电算化模拟实践通过开设《会计模拟实训》和《会计电算化》两门课程来完成。实际教学中,这两门课程的实践教学学时并不是很多,相对自身应讲授内容也显得少,达不到实践课应有的效果。同时,手工模拟实践和电算化模拟实践相互独立,互不关联,也影响到实践课的教学效果。
(三)实践教师普遍缺乏会计实践经验和实践锻炼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力量,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其自身一定要有实践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组织、指导学生实践。然而现在的实际情况是,我们的老师往往都是从学校毕业之后,就直接走到工作的学校,其理论功底较深,但缺乏足够的会计实践经验和实践锻炼,很难把会计理论知识与会计实务有机紧密地结合起来。很多学校把教师的社会实践纳入到教学管理的计划,但是在时间、经费等方面都没有具体的保障,使得教师的挂职锻炼只是流于形式。因此,校内的实践课就会由于教师缺乏实践经验而难以保证教学效果。
二、加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建设的思路
(一)加强对实践课的研究,建立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
针对传统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单一的缺点,建立包括演示教学、案例教学、单元练习、模拟实训、校外生产实习、社会调查、毕业论文等全新的会计实践性教学形式。同时建立包括基本技能训练、专业单项技能训练、综合能力技能训练、企业顶岗实习四个部分构成的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改变目前高校会计实践教学项目单一的现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实践性教学中专门设置出纳岗位、会计核算岗位、审计岗位、税务会计岗位等职业岗位,分别让一部分学生担任出纳人员、审计人员和办税人员,进行职业岗位模拟实践操作,并实行岗位轮换制度,强调学生在实践中应注意的各种问题,解决学生对这些工作岗位的模糊认识,能够熟练掌握这些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及其操作方法和技巧。进一步明确“会计”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强调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注重操作的规范性,同时让学生们相互检查、监督,共同促进,以此达到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的目的,达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加强会计模拟实验室建设,将手工模拟实践和电算化模拟实践有机结合
会计模拟实验室是学生校内的实训基地,是学生一边学理论一边从事应用实践,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必不可少的场所。学生通过校内实训,能受到最基本的专业技术和专业技能方面的训练。根据会计专业的特点,学校应建立手工模拟实验室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两个实验室。手工模拟实验室主要用于手工会计的实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主要用于财务软件的演示应用与练习。采取手工模拟实践和电算化模拟实践并行的做法,就是把从建立账套、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填制凭证、登记账簿至编制报表的一整套流程,用手工和电脑同时进行操作。通过并行操作实训,可以互相检查核对,及时发现手工或电算化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既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锻炼学生的动手操做能力。
(三)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资水平
强化会计实践教学,必须培养一支师德好、教育观念新、创新意识强、理论与实践水平高的“双师型”队伍。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与企业联合。第一,多渠道引进人才,优先引进具有企业会计工作经历和较强综合素质的专业人才。第二,以校外实训基地为主要对象,聘请企业的高级会计师、企业财务总监、审计经理等中高层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第三,定期派专任教师到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顶岗锻炼,鼓励教师与企业建立长期联系,经常深入企业调研,或利用假期在企业兼职。这样,既可以为教学积累宝贵的实践经验,同时教师的业务水平也可以在教与学中得到提高,由此建立一支具有过硬实践经验和较高理论水平的会计教师队伍。
(四)加强对实践教学的考评,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实践性教学的内容丰富、环节多,采取科学的方式方法对实践性教学进行考评,是加强实践性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为此,有必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易于操作的实训考核评价体系。具体考核项目应包括实训日记、实训纪律、实训技能、实训报告等。针对不同考核项目还应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考核标准。将实训要求与实训项目完成的质量进行指标量化,按量化指标和规定的评分程序,对每一个学生实训的全过程进行考核并评定成绩。考核方式可以采用操作考试和口试相结合、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评方式。
(五)加强有高职特色的实训教材建设
开发适应高职会计实践教学的教材是进行实践教学的基础。专业教师在对不同类型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归类、筛选和提炼的基础上,编制成会计实训教材。实训教材内容应紧随企业会计实务的发展,紧随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现行会计制度和税务法规等规章制度的规范,跟随新会计准则、新形势的变化,把新方法、新理论及时地编制到教材中去。实训教材建设既要简明实用,让学生易于理解、掌握和实践,又要科学合理,从会计专业岗位能力培养和循序渐进掌握会计知识的规律出发设置实训课程,配备实训教材,使学生的技能操作符合职业技能鉴定的规范。同时教材的形式要多样,内容要灵活,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讲义、实训指导书、音像材料、多媒体软件等教学资料。
(六)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开展校外学习
由于会计信息保密性的要求,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目前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建立校外实习基地,需要学校与企业有一个良好的合作关系,必须从校企双方长期利益考虑,立足于高职院校所依托的行业优势、区域位置及专业特性等。会计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要尽量涵盖生产制造、商品流通、服务等不同行业,也要包括能提供较多实习岗位的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等。学校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学生到企业的财务部门及其他业务部门实习,请企业会计人员讲解企业里发生的各项业务。这种实习组织方式,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理论知识。通过校外实习,让学生有机会到实际工作中去演练,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不仅可以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检验,而且有助于进一步帮助学生对会计工作的整体环境和整个工作过程有一个更为深刻的印象。通过校外实习基地,学校可以为企业输送优秀的人才,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有关理论问题,还可以作为企业财会人员的后续教育基地,提高企业财会人才素质;企业可以为学校提供一个真实的实践环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与此同时,会计专业教师要发挥自身科研优势,服务于合作企业,建立与企业的长效共赢机制。
综上所述,为了适应高职高专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高职会计实践教学应当不断进行改革和完善。会计实践教学环节应当成为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活动的核心,以增强学生对各会计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和应用能力,真正培养出既有一定理论基础更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会计人才,为社会输送合格、适用的毕业生,提高学生就业后的适应、生存能力。
参考文献
[1] 谷新民.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会计之友,2009,(7:中).
[2] 周美容.浅谈高职高专会计模拟实践教学[J].经济师,2010,(2).
关键词:财会信息化竞赛;会计模拟实训;综合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10.81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10-176-03
《中级财务会计》是会计学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是学习会计核算知识的最主要课程,是培养学生会计职业关键能力――核算能力,包括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核心课程,学生只有从根本上掌握该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才能胜任会计职业岗位的实际工作;其他的如《财务管理》、《税务会计》、《审计》等其他专业技术课程,只有在学生掌握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核心知识和操作能力之后,才能全面展开,这些后续课程重在讲述会计信息的利用、分析与检查。
与此同时,《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它是围绕会计职业岗位展开教学,建立与会计岗位相互对应的实务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块。因此,为完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应用能力,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从编制记账凭证开始,到登记明细账簿,最后编制会计报表这一会计核算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必要安排会计手工/上机综合模拟实训。
一、浙江省会计信息化比赛概述
为响应《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为促进财会类专业教学改革,加强财会专业大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大学生将来从事财会职业的综合能力,锻炼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与创业能力,培养、发掘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同时为企业选拔人才提供实践能力的考查依据,浙江省教育厅倡导、浙江省大学生科技竞赛委员会主办,自2004始开始举办浙江省大学生财会信息化竞赛,这是一项面向浙江省经济、管理类专业在校大学生十分重要的经管类学科竞赛。该项竞赛每年举行一次,自2004年举办首届竞赛以来,至今已经举办了八届,参赛高校数由2004年的近30所,发展至2011年的63所,参赛人数每年有上万人,成为浙江省大学生科技竞赛委员会主办的规模最大、参与面最广的一项赛事。
1.竞赛程序。浙江省大学生会计信息化竞赛分为“本科组”和“高职高专组”两个组,采用初赛(笔试)和决赛(答辩)两个阶段进行。初赛由各高校自行组织,竞赛委员会派人监考,时间为一天,竞赛采用封闭式考场,初赛试题由竞赛办公室在竞赛开始前在竞赛网站上公布。竞赛决赛采用答辩形式,每个参赛队伍直接进行答辩。
2.竞赛形式。初赛阶段以开卷形式,采取案例分析方式,通过每组内三位成员集体协作来完成,旨在考查会计实际操作能力,特别是对所提供的有关背景资料进行分析、判断和处理业务的综合能力;决赛阶段以综合分析题为主,考察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该项竞赛的目的在于提高大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团体协作能力。
3.命题方式。本科组竞赛初赛试题,以一家上市公司资料为基础,内容涵盖战略与风险管理、会计、财务管理、成本管理、内部控制、审计、ERP、金融、法律等知识,出题五到六道,每一题中包含1-2个方面的知识点,相当于将学生在大学四年所学的知识作了一个系统的梳理,这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是很有帮助的。在命题上需要多个专业方向的教师协作来完成,这种命题方式在国内尚属首创。
4.竞赛内容。高职高专组竞赛的内容主要为会计、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税务会计等实用性较强的知识。试题综合性强,通过竞赛对提高职业技能有较大帮助。竞赛获奖的同学已经具备了担任会计师所需要的专业知识要求。
本科组竞赛内容为战略与风险管理、会计、财务管理、成本管理、内部控制、审计、ERP、金融、法律等知识。高职高专组竞赛的内容主要为会计、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税务会计等实用性强的知识。
5.命题方式。初赛试题全为案例题,委托省内外高校有丰富经验的老师命题,也邀请著名企业参与命题,以使竞赛更好地与实践相结合。竞赛决赛采用答辩形式,每个参赛队伍直接进行答辩。主要考察学生对企业实际业务流程分析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二、传统会计模拟实训瓶颈
在传统的会计模拟实训模式下,作为学习者的个人没有多少选择的余地,“一颗红心,两种准备”,在强化服从与忠诚的年代,灌输式的教育是能够被学生接受的。然而,正处于青春期的在校大学生,生活方式的变化促使其个人主体性不断增强,对于知识的接受和对事物的评判不再是不予异议的唯唯诺诺。再加上20世纪末期进入了信息时代,丰富的域外文化和大量信息蜂拥而至,因特网使得信息的采集、传播的速度和规模达到空前的水平,实现了全球的信息共享与交互,它已经成为信息社会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现代通信和传播技术,大大提高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由广播、电视、卫星通信、电子计算机通信等技术手段形成了微波、光纤通信网络,克服了传统的时间和空间障碍,将世界更进一步地联结为一体。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新的科技知识和信息量迅猛增加。英国学者詹姆斯・马丁统计,人类知识的倍增周期,在19世纪为50年,20世纪前半叶为10年左右,到了70年代,缩短为5年,80年代末几乎已到了每3年翻一番的程度。近年来,全世界每天发表的论文达13000-14000篇,每年登记的新专利达70万项,每年出版的图书达50多万种。新理论、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的不断出现,使知识老化的速度加快。据统计,一个人所掌握的知识半衰期在18世纪为80-90年,19-20世纪为30年,本世纪60年代为15年,进入80年代,缩短为5年左右。还有报告说,全球印刷信息的生产量每5年翻一番,《纽约时报》一周的信息量即相当于17世纪学者毕生所能接触到的信息量的总和。近30年来,人类生产的信息已超过过去5000年信息生产的总和。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头脑变得“复杂”起来,权利意识、法律观念和选择的愿望使得当代大学生与传统教育模式填鸭式的“灌输”特性必然形成抵牾,甚至形成某种潜在的逆反心理。
总之,方法的陈旧落伍与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形成鲜明的对照,灌输教育的实际效果被削弱。依靠传统的思想灌输和学习很难提升学生的综合专业素养,具体的会计实务应用能力也不是只靠传统模拟实训模式就可以培养形成的。灌输式教育方法面临的挑战意味着更新传统模式的紧迫性。
三、中级财务会计模拟实训优化方向――“综合性教学”
鉴于省财会信息化竞赛活动的办赛宗旨,在于激发大学生学习财会知识的兴趣和激情,提升大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实际应用。加强学生对企业信息化管理软件的认识,锻炼学生对管理信息化软件的操作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企业管理信息化实际业务处理能力,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为国内企业选拔优秀人才。综合性教学理念和办法就是在该竞赛引导下,对中级财务会计模拟实训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财务会计的综合性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并用以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是形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它强调学科内外的联系、重在学习过程,更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尤其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互助合作和团队精神等等。
(一)综合性教学与会计专业素养的关系
综合性教学是提高在校大学生会计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它源于会计,又高于会计,宽于会计,倡导多学科的整合,多能力的运用。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会计素质,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专业素养的提高。
对于学生而言,综合性教学还是一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它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能较好地整合知识和能力,尤其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互助合作和团队精神等等。最终通过这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培养提高在校大学生的会计专业素养。
(二)综合性教学方案
综合性教学方案大致上有两种类型:第一类是任务驱动型。这类方案适合让学生在密切联系社会实际的有意义的“任务”情境中,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内化伦理。例如:如中级财务会计自身的会计核算任务,包括从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明细账簿、编制财务报告的整个流程。这类活动因为有明确的任务,要求具体,故比较适用于中低年级。
第二类是问题驱动型。这类主题来源于学生的问题,学生自己提问,并围绕问题主动寻求解决方案,自主选择研究方向,从而确定研究主题,这样的主题更具自主性,更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例如:对于账务处理程序的选择,以及该选择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这类活动具有探究、研究性,对参与活动的学生能力要求较高,故较适用于高年级。
(三)综合性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为达成课程目标而采取的一套特定的方式或方法。教学策略要根据教学情境的要求和学生的需要随时发生变化。我们认为,提高在校大学生综合专业素养的综合性教学策略包括:多元目标导向策略、主题探究策略和多元评价三大教学策略。
1.多元目标导向策略。多元目标指的是以提高学生记账、算账、报账和用账过程中综合运用会计和财务知识的能力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搜集处理信息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为外延的目标体系,它讲求目标确定和达成的多元化。多元目标能有效促进学生专业素养综合发展。
综合性学习的目标是多元的,但我们必须要认识到在这些多元目标中,始终要把财务管理素养的提高作为根本目标。中级财务会计只是要求掌握基本的会计核算能力,具备基本的会计岗位任职技能。但我们的主要目标不是让学生单纯机械地掌握这些基础知识,而是学生在开展模拟实训时,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会计知识、能力对会计要素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将具体知识内化而成主动的直觉反应。
2.主题探究策略。综合性学习方式以主题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为主,它是通过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来达成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主题探究是指导学生以其感兴趣的问题或主题为中心,遵循科学研究的基本规范和步骤,展开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教学方法。在中级财务会计模拟实训的综合性活动中,从学生的需求、兴趣和实际出发,围绕学生喜欢和感兴趣的主题,指导他们综合运用已有知识、技能与方法,开展资料积累与处理、社会考察、实验操作、交流反馈等实践活动。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习和运用相关会计知识,增强探究能力以及相互合作、共同分享的意识和能力,从而不断提高会计专业综合素养。现代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杜威依据思维的五个阶段提出了教学过程的五个步骤,即设置情境、确定问题、提出假设、推理假设、验证假设。我们以此为基础通过理论学习和大量的课例研究,提炼出在会计综合性教学中实施主题探究策略时的五个步骤:确定主题――搜集信息――处理信息――成果展示――拓展与延伸。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以及探究主题的难易程度灵活地调整教学方式。如在低年段,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低、自制能力差等特点,就需要教师的指导探究的方式多一点。而在高年段,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探究的能力,教师就应该放手多一些,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或自主探究。注意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扬长避短。
总之,会不会学习?换言之,自主学习意识的养成,自主学习方法的科学化,对广大在校大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将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在中级财务会计模拟实训综合性教学中,重点要让学生掌握的方法有:各相关知识点“结合”,课内外学习的“结合”,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结合”,会计课程与财务课程的“结合”等。在整个教与学活动中,学生掌握这些方法的途径除了有教师的点拨、示例,还应适当融合有关方法的讲授,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更好地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更好地、系统地掌握会计专业的系统知识,形成综合能力,提高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 邓杰.史地学科综合性教学的理性思考[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1,(09).
[2] 白波.论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理性思考[J].理论与改革,2013,(07).
[3] 王晶、方坤.采用综合性教学方法 形象化阐述问题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文坛,2013,(08).
第一周
随着会计制度的日臻完善,社会对会计人员的高度重视和严格要求,我们作为未来社会的会计专业人员,为了顺应社会的要求,加强社会竞争力,也应该严于自身的素质,培养较强的会计工作的操作能力。于是,本学期初,我们参加了学校为我们提供的会计实习。
刚进入公司的第一天,一切都很陌生,也很新鲜。一张张陌生的面孔,不认识但是都面带微笑很友善。有一位很热心的同事,带着我逛这逛那,带我参观了一下公司的整体结构和各个部门,还给我介绍了几个同事给我认识。
第一天的快中午时,我被公司的领导带到财务科经理那,并被告知我以后就跟着她学,我很乐意,因为很热情地接待了我,还带着我和她一起吃了午饭,下午财务经理给我谈了一下她的工作概况和她的主要职责,我都记在了心里,因为这可能就是我将来要承担的职责。
一周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在这一周里,我尽量让自己更快地去适应环境,更快地融入这个大集体中,因为只有和上司、同事都处理好关系,才能有利于自己工作的展开。
第二周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第二周已经结束了,因为刚进公司的缘故,一些重要的事情我都没有涉及,但是我并没有灰心,也没有觉得大材小用。我想只有从最基本的开始干起,一点一滴地积累,做好我负责的每一件小事,让领导和同事放心,将来才能成就一番大事业。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江海不拒细流,方能成其大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早上,我基本能保证提前到公司,在开始工作的前一段时间,帮老师的桌子收拾一下,然后再拖一下办公室,让老师工作得更舒适,心情更愉快,也能多教我一些东西啊。
中午的时候,我会帮同事一起订饭,按他们各自的口味叫了不同的饭菜,同事也对我订的饭菜挺满意。下午,公司有快递发的时候,我会负责联系快递,并填写快递单后及时发件,受到了领导的好评。
这一周基本是在忙碌和琐碎中度过的,不过虽然是一些琐碎的小事,却和学校里一直和书打交道很不一样,我感觉有一种新鲜感,每一件小事都需要我亲历亲为,通过付出自己的劳动换来的成果很有价值,也很值得。
第三周
1、对公司的财务情况以及人员设置进行了解
2、了解公司的财务规程以及财务制度
我们单位设置了一个现金出纳会计,一个银行出纳会计,四个材料会计,一个成本会计,一个税务会计,一个总账会计。
我们单位是以erp系统,采用的是用友财务软件,一切都是用电脑系统来完成的。
初步接触会计工作和工商注册工作。熟悉会计工作作流程。学习报税,缴税,银行外汇开户,外汇许可证申请,开增值税发票,申购发票及税控机,原始凭证分类及简单凭证的填制等内容。简单了解会计电算化。
1。通过专业实习,使自己深入社会实践,接触实际工作,了解企业现实状况,加深对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把握现代企业管理,特别是现代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的发展趋势。2。通过专业实习,将学校所学同实际所用结合起来,理论联系实际,以巩固并加深所学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3。通过专业实习,基本掌握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的组织形式和基本方法,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调查斫究,分析判断,以培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通过撰写实习报告,培养自己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第四周
熟悉会计凭证的编制
我认真学习了正规而标准的公司会计流程,真正从课本中走到了现实中,细致地了解了公司会计工作的全部过程,掌握了金蝶财务的操作。实习期间我努力将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向实践方面转化,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习期间我遵守了工作纪律,不迟到,不早退,认真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
刚到会计部财务经理就叫我先看她们以往所制的会计凭证和附在会计凭证上的原始凭证。由于以前在学校做过会计凭证的手工模拟,所以对于会计凭证不是太陌生,因此以为凭着记忆加上学校里所学过的理论对于区区会计凭证完全可以熟练掌握。但也就是这种浮躁的态度让我忽视了会计循环的基石会计分录,以至于后来经理让我尝试制单的时候感觉到有些困难。于是我只能加班补课了,把公司日常较多使用的会计业务认真读透。
毕竟会计分录在书本上可以学习,可一些银行帐单,汇票,发票联等就要靠实习时才能真正接触,从而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别以为光是认识就行了,还要把所有的单据按月按日分门别类,并把每笔业务的单据整理好,用图钉装订好,才能为编制会计凭证做好准备。
第五周
练习编制记账凭证。
实习了一段时间,经理给了我一些原始凭证,让我审核原始凭证后编制记账凭证。我根据原始凭证所必需的要素认认真真审核了原始凭证后,进入用友会计的录入记帐凭证的界面,先按此笔业务录入简明而清楚的摘要,然后按会计分录选会计科目,并在相应的会计科目的借方和贷方录入金额,最后在检查各个要素准确无误后,按下保存并打印出记帐凭证和相应的原始凭证钉在一起。刚开始我制作的速度比较慢,而且在张经理审核凭证时能发现一些错误的凭证。
但是通过几天的联系后在速度和准确度上都提高了不少。通过一周多的编制记帐凭证工作,对于各个会计科目有了更加深刻而全面的了解,并且对于我把书本知识和实践的结合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除了编制记帐凭证,经理很有耐心地给我讲解了每一种原始凭证的样式和填写方式以及用途,而且教我记帐,打印所需要的帐簿以及查询凭证等财务的一些常用的操作。有了这些基本认识并熟练了财务的操作以后学习起来就会更加得心应手了。从制单到记帐的整个过程基本上了解了个大概后,就要认真结合书本的知识总结一下手工做帐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第六周
我除了做好经理所安排的各项工作后,我也会和出纳学学知识。别人一提起出纳就想到是跑银行的。其实跑银行只是出纳的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在和出纳聊天的时候得知原来跑银行也不是件容易的事,除了熟知每项业务要怎么和银行打交道以外还要有吃苦的精神。想想寒冷的冬天或者是酷暑,谁不想呆在办公室舒舒服服的,可我们单位的出纳就是每天都要往银行跑,那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了,而且是现金出纳和银行出纳每天都要去银行。有时候每天还不止去一趟。
出纳的业务比较繁琐,还要保管现金,支票和收据等等,所以需要非常细心,对于比较粗心的我来说,这也是非常有必要学习的。
跟着现金出纳和银行出纳到银行去存款取款,然后还有办汇票、本票、支票等等。
第七周
在慢慢的学习与进步中,我的实习周期也已经一段时间了。在这一周里,我收获颇丰,不但把以前所干的事情干得越来越好,越来越熟练,和同事之间的关系也相处的越来越融洽了,另外,带我的老师还带着我跑了银行,教我支票的填写规范,现金日记账,银行日记账的登记方式,填错后如何更正等等。虽然这些大学里的老师都有教过我们,但经过老师边讲解边操作给我看之后,我掌握的更好,理解得更深刻了。
这一周开始,我慢慢开始接触了一些真正意义上的会计知识,并将其转化到时间中去。我接触了现金日记账,银行日积账以及红字更正法的实际操作,但都是老师在做,我在旁边慢慢地学。下周老师说会让我实际操作。这周我还帮公司收发了很多快递,由于我及时地联系快递,正确地填写单子,为公司提高了办事效率,也受到了公司同事的赞许。
这一周又是这么快过去了,每天忙忙碌碌却很开心。大家各忙各的,互相合作,每一个都是不可缺少的,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相处得也很融洽,我觉得很有收获。
第八周
除了跑银行出纳还负责日常的现金库,日常现金的保管与开支,以及开支票和操作税控机。说起税控机还是近几年推广会计电算化的成果,什么都要电脑化了。税控机就是打印出发票联,金额和税额分开两栏,是要一起整理在原始凭证里的。其实它的操作也并不难,只要稍微懂office办公软件的操作就很容易掌握它了。可是其中的原理要完全掌握就不是那么简单了。于是我便在闲余时间与出纳聊聊税控机的使用,学会了基本的操作,以后走上工作岗位也不会无所适从,因为在学校学的课本上根本就没提过这种新的机器。
第九周
对于办理现金支票业务,首先是要审核,看出票人的印鉴是否与银行预留印鉴相符,方式就是通过电脑验印,或者是手工核对;再看大小写金额是否一致,出票金额、出票日期、收款人要素等有无涂改,支票是否已经超过提示付款期限,支票是否透支,如果有背书,则背书人签章是否相符,值得注意的是大写金额到元为整,到分则不能在记整。
对于现金支票,会计记帐员审核无误后记帐,然后传递给会计复核员,会计复核员确认为无误后,就传递给出纳,由出纳人员加盖现金付讫章,收款人就可出纳处领取现金(出纳与收款人口头对帐后)。转帐支票的审核内容同现金支票相同,在处理上是由会计记帐员审核记帐,会计复核员复核。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一个入帐时间的问题。
现金支票以及付款行为本行的转帐支票都是要直接入帐的。而对于收款人、出票人不在同一家行开户的情况下,如一些委托收款等的转帐支票,经过票据交换后才能入帐,由于县级支行未在当地人民银行开户,在会计账上就反映在存放系统内款项科目,而与央行直接接触的省级分行才使用存放中央银行款项科目。
一天之际在于晨,会计部门也是如此。负责记帐的会计每天早上的工作就是对昨天的帐务进行核对,如打印工前准备,科目日结单,日总帐表,对昨日发生的所有业务的记帐凭证进行平衡检查等,一一对应。然后才开始一天的日常业务,主要有支票,电汇等。在中午之前,有票据交换提入,根据交换轧差单编制特种转帐借、贷方凭证等,检查是否有退票。下午,将其他工作人员上门收款提入的支票进行审核,加盖收妥抵用章,交予复核员录入计算机交换系统。
第十周
这个星期我们财务经理让我跟着我们这的材料会计做做材料的账。
我们这的材料有很多种,每个材料会计做的账都有很多个品种。而且我们的材料会计下面还设有记账班,专门输入凭证和发票。
按记帐规则结算、记帐,做到数字准确、上报及时。
负责外调材料的划价及积压物资的调整。接受各单位材料计划要有记录,要整理存档,汇总各项材料的需用量要注明需用时间,建立需用量台帐;要掌握资源及平衡情况,及时提报缺口材料计划的申请计划表,并提供和注明各项技术要求;整个工程的材料计划要求一个星期内,零星及增补、变更材料要在两天内做好以上工作,并立即向科长书面汇报有关情况。
填写到货物资的验收单,要详细检查合同号、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单价、总价是否相符;里程表、磅码单、检尺单、合格证、质量证明书、托运单、保险单、收货条等凭据是否齐全,并与库房联系核对验收情况,有问题拒付款,同时马上与供货方联系解决,货物未到,不能付款。只有各项指标验收全部合格后,方能填制验收单据,报帐付款。
根据工程项目的材料计划,按工程进度,限额开单发料;若需要计划变更、代用要经技术部门及工程主管人员签字认可。除基建工程项目领料外,其他不论生产、维修,单位和个人调拨材料,都必须经科长审批签字;基建内部领料,需经处长签字。
每月26日至次月3日,将库房报来的验收单、领料单、调拨单等单据输入到计算机中,并统计材料收入、消费及库存情况报表,上报学校财务。各项统计报表要在每月3日前报出,数字要准确,时间要及时,统计报表要留底存档。每月10前,将上月财务报表及时报到学校财务科及供应科长。
使用计算机建立各项单项工程材料消耗台帐及库存动态表,单项工程竣工后,要及时统计、打印出该项工程的材料消耗情况表,报预算科;库存动态表每月5日前报给供应科长、库房。
完成处、科领导交办的其他临时性工作。
第十一周
1、辅助公司财务门进行存货实地盘点
2、辅助公司的会计人员进行电算化会计的操作,其中包括凭证的录入 、审核,各种明细账的登记。
按照物资分类办法进行物资总帐和分账的设置,严格按照物资分类办法对物资进行分类汇总统计。并对材料员所统计的材料认真核对,票据是否齐全,收发是否一致。及时了解材料员收到材料的进场工作情况,及时催促材料收、发是否及时。并对所进材料进行汇总,外协队伍的调拨材料是否相对应,以便对调拨数量的统计。供应商的结算,检查票据是否齐全,数量与发票是否一致,有无白条出现,应及时通知供应商到材料员处换取票据。以防收料员少计或多计,引起不必要的对材料混乱和错误的记账。每天做好供应商预付款的登记,并及时与财务沟通,掌握并了解供应商余额情况。负责各种材料的原始凭证记录,核算依据,并准确及时地传递和反馈信息,及时分类保管好管理资料。按时按月向财务传送材料入帐与消耗等的资料汇总情况,做到盈亏有原因,损坏有报告,记账有凭证,调整有依据。忠于职守,实事求是,全面、准确、及时上报统计资料。
仓库和财务部都有材料明细账,各自登记和维护自己的材料明细账。但仓库明细账是只有数量没有金额的。仓库根据入库和出口单记账,财务是根据出入库数量加权平均计算出库金额的。
第十二周
1、熟悉会计账簿的登记
2、对现金日记账和银行日记账熟练掌握
这是手工记账的,我们单位用的是会计电算化,所以手工记账在我们单位是不用的,但是财务经理还是让我看了他们以前做过的手工记账的记账凭证,来熟悉最基本的手工记账的一套流程。毕竟以前没有电算化的时候都是用手工记账的,因此手工记账还是不能少的,还是要会的。
制好凭证就进入记帐程序了。虽说记帐看上去有点象小学生都会做的事,可重复量如此大的工作如果没有一定的耐心和细心是很难胜任的。因为一出错并不是随便用笔涂了或是用橡皮檫涂了就算了,每一个步骤会计制度都是有严格的要求的。例如写错数字就要用红笔划横线,再盖上责任人的章,才能作废。而写错摘要栏,则可以用蓝笔划横线并在旁边写上正确的摘要,平常我们写字总觉得写正中点好看,要却不行,一定要靠左写起不能空格,这样做是为了防止摘要栏被人任意篡改。对于数字的书写也有严格要求,字迹一定要清晰清秀,按格填写,不能东倒西歪的。并且记帐时要清楚每一明细分录及总帐名称,不能乱写,否则总长的借贷的就不能结平了。如此繁琐的程序让我不敢有丁点马虎,这并不是做作业时或考试时出错了就扣分而已,这是关乎一个企业的帐务,是一个企业以后制定发展计划的依据。
第十三周
这周我们的财务经理让我们这的税务会计带我做税务方面的事,具体的事我是做不到的,只是跟着我们的税务会计到国税地税跑,然后去拿单子。在我跟着税务会计出去跑的时候他教了我税务会计这个岗们的职责:
在部门经理的领导下,按照规定做好本职工作。每月15日前编制地税申报表(城建税、教育附加、工薪所得税、印花税等)。负责在规定时间内按时交纳各种地方税费,负责登记职工工薪所得税台帐。负责日常开具各种增值税发票、普通发票及其他票据。并保证及时将所开具的发票交到客户手中。每月按时抄报税,按时填制申报表办理国税申报业务。负责地税、国税每年年鉴工作。负责及时购买地税、国税普票、增殖税发票的领取,并严格按照税务发票的管理规定,专人保管好库存未使用的空白发票。负责对已使用的发票进行装订成册入档保管,并认真按照税务规定对填写错的发票,进行冲票或重开具正确的发票。配合完成税务部门安排的各种检查以及其他工作。积极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临时工作。
我在这边只不过开了增值税专用发票,还是税务会计算好了的,然后拿来给我开的。
第十四周
这周我主要做的是跟成本会计做成成本核算:
1、到生产单位了解产品的生产流程 2、了解产品生产的主要原材料及辅助材料 3、了解产品的成本构成 4、对产品的生产材料核算进行实践 5、对产品的成本核算进行实践
成本会计主要是做单位的产成品的成本分配和成本核算,我们单位用的是实际成本核算制度,主要包括销售产品、计提折旧、工人工资的分配、工人的福利费、计提社保费、产品的材料成本、分配制造费用等。
通过实习我知道了其实成本会计的重要性,它不管是对企业还是对一名会计人员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先说企业吧一个企业不能够很好的掌握它自己的成本资料,这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后果,因为只有进行成本核算才能够给企业进行成本控制降低成本指明方向,如果连问题都不知道出在那里又怎么对症下药呢?再来说对我们自己来说吧,如果说作为一名会计人员来说连成本核算都不能做好又怎么在企业之中立足呢?
自从2013年以来,财政部进行了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试改革,考试由原来的纸质考试改为上机考试,考试题型也大幅度变化,尤其是三科一次性全部合格方能通过拿证,从而使众多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学生考证通过率直线下降。同时,由于资金、人才的缺乏和管理理念的滞后,一些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实际岗位需求脱钩现象严重,学生实训、实习亟待加强。文本通过以A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为研究对象,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来进行改革实践,试图解决这两方面的突出问题。
二、改革的意义
1. 会计专业建设与企业紧密联系的需要
高职教育的特点之一是要求工学结合。会计是一个专业知识丰富、实践水平比较高的一项技能和经济管理活动,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建设会计专业的时候,就一定要考虑到企业的实际岗位设置与需要。目前众多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只是根据自身条件设置人才培养方案,而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劣将决定高职高专本专业的成败。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都要与企业实际岗位需要紧密联系起来,根据这些紧缺岗位的需求,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培养企业用得上、留得住的应用型人才。但是目前高职教学与实际岗位需求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使得教学工作的开展显得力不从心,不能成为实训课程知识的有效支撑。课程体系不能完全跟上企业需要的步伐,课程内容不能有效执行,也会给会计专业建设与企业需要的紧密联系带来一定的困难,从而使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难上加难。
2. 专业相关课程理论和实训有效开展的需要
会计专业课程一般包括了基础会计与实务、财经技能、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税法、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纳税实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会计、税务筹划、经济法、审计学原理与实务、综合仿真实训等主干课程。很多课程的实训量大,会计专业学生人数也多,对实训设备的要求也高;同时很多课程的学习、实训与相关会计岗位密切关联。鉴于A学院会计专业实训条件和实训设备不足的实际情况,很多课程的实训项目开展流于形式,不能完全做到一体化教学,更无法模拟实际的企业工作环境。教学效果不理想,培养出来的学生实践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理论与实践不能有效、紧密、及时结合,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就得不到有效提高,无法体现高职教育的优势。
3. 提高学生考证通过率,进而提高学生就业率的需要
2014年度,随着相关财政主管部门加强对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的监管,考证的难度相应加大,全国的考证通过率也降低了很多。为了及时应对这种变化,必须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整合课程资源,合理安排考证课程的时间,提高师资力量配备,发挥老教师的指导经验优势来提高考证通过率。
4. 较高的考证通过率反而会促进学生实训能力的增强
学生通过考证,丰富了理论知识,打好了专业基础,增强了学习本专业的自信心,从而为开展实训实习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这样,实训、见习和实习起来就会游刃有余,少走弯路,提高效率,取得比较好的实习效果。
三、改革的举措与实践
1. 基于工作岗位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下,构建了专业课程设置创新体系
根据基于工作岗位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汇聚行业企业的专家组成的专家建设委员会,凝聚专家们的经验和智慧,结合人才市场对会计相关人才质量的最新需求,讨论确定将相关职业岗位能力与课程设置有机结合,同时兼顾考证的需要。
2. 整合课程资源,服务于考证和实训
在创新课程设置体系的基础上,考虑到本专业现有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只有通过整合课程、精简课时,才能避免教师教学重复和学生学习的内耗,最大限度地利用好现有的课程资源条件。而目标则是有利于学生考证和动手实训,使得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轻松,建设服务于学生考证和实训的人才培养方案。具体措施是调整了A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2013级、2014级和2015级的人才培养方案。同时,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考证的通过率。具体包括:首先,将考证的核心课程之一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进行整合,将原来开设在第一学期每周2学时的财经法规和开设在第二学期每周2学时的税法整合成一门课,开设在第一学期,每周6学时;其次,将原来开设每周4学时的会计电算化增加到每周6学时,加强上机实践的时间;再次,主动联系中华会计网校,利用互联网信息化平台,要求学生利用网络学习加强考题训练;最后,连续三年组织学生开展为期3个月的助理会计师培训工作,提高初级职称的考证通过率。同时,调整旨在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实训课程。例如,一方面通过购买相关实训软件和硬件设备,利用此实训平台,增加了出纳实训纳税申报实训审计学原理与实务综合仿真实训等实训课程。另一方面通过增加基础会计与实务财务会计与实务成本会计实务和税务会计等课程的课时量,从而加大实训的力度。
3. 改变传统教学方法
通过分岗位实训室和财务服务公司的建设,打破了传统教师教、学生听为主的教学模式。通过专业财务软件操作,以学生训练为主、教师督导为辅,对接会计专业工作岗位,以项目为导向、任务为驱动模拟企业工作环境,使学生多去参与动手实践。甚至可以将项目分成若干岗位,形成小组,进行团队协作,推动学生该项目的实训,尤其是体验式的实训和实习。实训结束,指导教师认真检查实训项目完成的效果,要求学生认真填写实训体会和报告,目的是使学生快速上手操作专业技能。这样,既锻炼了他们的专业技能,也增强了他们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组织协调能力。
4. 建立从教、学、做到技能竞赛一体化的校内校外实训基地
教师教好是为了学生学好,学生学好是为了将来工作中能熟练做好,而这个过程能够有效展示的最好平台就是技能竞赛。因此,通过建设从系到院到省的一套完整的技能竞赛系统,应是切实可行的思路。通过改革,首先有针对性地开设财经技能出纳实训和U 8操作应用等课程,为在院系层面开展比赛创造条件。其次,在院系比赛项目内容设计上逐步与省赛衔接。再次,在训练平台上网络化,利用服务器信息共享,让学生走出课室,能够在学院任何一个地方进行训练,从而实现大众化训练,达到以赛带练、以赛促学的目的。最后,建立了几家和本专业亲密合作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分岗位的实习机会,并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督导,要求学生每天认真写好实习和见习日志,实习指导教师认真批阅,检查和处理每个学生实习中发现的问题。
四、改革实践的预期成效
1. 考证情况分析
经过两年的改革实践证明,在会计证考证难度加大的背景下,2013级、2014级学生(两届学生人数基本持平)会计证和助理会计师考证平均通过率相比2012级明显提高,远远超过预期成绩。而考证通过率的提高,增强了学生学习本专业的信心和勇气,为进行专业技能实训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 A校技能大赛获得历史突破
从教、学、做到技能竞赛一体化校内实训基地的建立和学生考证通过率的提高,学生自信心的增强,使得学生学习、实训的热情相比往年明显高涨,课上、课下都能看到学生点钞、传票、模拟报税、账务处理实训的身影,连续两年学院的会计技能大赛专业组和非专业组报名人数大幅度增加,优秀的技能人才越来越多。通过选拔最优秀的学生参加广东省的会计技能大赛,连续两次分别获得三等奖和二等奖的好成绩,取得了本校本专业在广东省同类院校比赛的历史性突破。
3. 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满意度分析
通过走访调研A税务师事务所和B会计事务所的管理人员分析来看,这两家事务所两年共安排了本专业约60名学生实习和部分学生实习结束就地工作,样本有一定的代表性。用人单位对连续两届学生给予的评分具体如下:
从问卷调查结果的总体分析,用人单位对实习生的满意度明显增强。尤其是用人单位对2013级实习生的专业素养、知识结构和工作效率及质量三项指标满意度认可度较高,说明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有明显的提高。
[关键词]任务驱动 实践教学 会计专业 高职院校
[作者简介]史新浩(1970- ),男,山东莱西人,山东经贸职业学院会计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会计理论与实务、高等职业教育;周志红(1975- ),女,山东安丘人,山东经贸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财务管理、高等职业教育。(山东 潍坊 261011)
[课题项目]本文系2009年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立项项目“‘任务驱动’模式下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2009482,课题主持人:史新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5-0124-02
一、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问题分析
1.专业入口教育教学薄弱。大一新生在专业认知、企业认知和职业认知等方面存在认知模糊、过分依赖、择业偏执等问题,究其原因是专业入口教育教学薄弱,入口教育教学未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或进行教学体系设计。有的学校对专业认知教育主要是以集中组织一次专题讲座或者一次主题班会等形式来完成。有的学校的企业认知和职业认知教育要么没有开设相关课程,要么开设时间滞后。专业入口教育教学薄弱致使学生头脑里缺乏对企业和会计工作的整体认知,无从感知专业学习与日后工作的紧密联系。这不利于引导学生尽快进入专业角色,不利于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学习。
2.校内实践能力训练效果不理想。笔者对国家示范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大多数院校会计专业校内实践课时比例不到30%,虽然人才培养方案中整个实践课时比例达到50%,但其中相当一部分课时为第六学期毕业实习环节的课时。校内实践课时安排不足,无法使学生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尽快适应岗位工作要求。
另一方面,校内实践训练多采取先理论课程学习后集中实训的教学模式,割裂了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能力训练的内在联系。其明显弊端是:学生对专业知识理解不透彻,对业务处理掌握不扎实,面对实训业务单据时茫然无措;负责任的教师会分析讲解经济业务内容,指导学生进行账务处理,不负责任的教师会直接告知学生答案,由学生根据答案完成账务处理。
3.专业顶岗实习难以实现。会计职业的特殊性和会计岗位的敏感性,使得企业对接收学生顶岗实习普遍持谨慎或拒绝态度,学生成批量顶岗实习更不现实。当然,也有少数学生利用亲朋好友的关系找到实习单位并得以在会计岗位实习。有的企业利用学校举办招聘会的时机选聘学生实习,以便将来留用,但企业数量和岗位数量极其有限。笔者所在学校2012届毕业生双选会上,招聘会计人员的企业数量占比仅为18.36%,招聘学生数量占比就更低了。如何落实顶岗实习教学环节成为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共同面临的难题之一。
4.毕业论文形式单一、效果不佳。多数高职院校采取了与本科院校相同的论文形式,即让学生撰写纯理论性论文。毕业论文形式单一,内容类同,抄袭严重。这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以及高职学生的特点是极不适应的。高职院校应敢于打破常规,从不同途径,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训练学生撰写毕业论文。
二、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为解决上述问题,笔者构建了由六个模块构成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如下图)。
1.专业入口教育模块。本模块是实践教学体系的起点,更是有效组织实施实践教学的基础。入口教育模块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第一学期完成,可以安排30个学时。项目1主要向学生介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学生对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职业技能要求、三年学习进程等方面有一个全面清晰的认识,增强专业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项目2主要向学生介绍企业类型、治理结构、组织结构等内容以及企业系统中的信息流、控制流、人员流、资金流和物质流等流动规程,使学生了解企业的性质和类型、各类企业的组织机构和内部管理层级、生产经营过程、财务部门和人员的作用,使学生了解将来面临的生存环境,了解企业作为经济体是自己将来工作的依靠。项目3向学生介绍会计职业准入的基本条件、会计岗位设置、会计职称职务系列等级、会计职业能力要求等内容,使学生了解会计职业环境,充分认识当前专业学习与将来进入这一职业的相关性,为将来就业未雨绸缪。
2.“一体化”课程学习模块。“一体化”课程学习模块是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形成的关键。“一体化”课程是指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不仅有专业理论知识的讲授,同时还有实践技能训练的安排,使专业知识及时应用于技能训练,通过技能训练巩固和深化专业知识,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步进行、有效协同。为此,需将原来独立开设的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围绕专业核心能力进行有机整合。
“一体化”课程体系包括:会计基础(含原基础会计和基础会计实训)、初级会计实务(含原初级会计实务和会计分岗位实训)、成本核算与分析(含原成本会计和成本会计实训)、税务核算与申报(含原税法、税务会计和纳税申报实训)、会计电算化(含原会计电算化和财务软件应用)等。以初级会计实务“一体化”课程为例,在讲完“存货”项目后,随即安排“存货岗位”的实训教学,实现“学中有做、做中有学、学做一体”,解决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脱节带来的弊端。
3.手工会计综合训练模块。“一体化”课程体系模块的完成,为本模块的综合训练奠定了基础。本模块培养学生的资料检索阅读能力、会计分析能力和会计判断能力,是对企业会计岗位各项业务技能的一种全面训练。本模块主要训练内容包括设账建账、原始单据经济业务分析、凭证填制、记账、对账、结账、报表编制以及财务分析等。手工会计综合训练需要4个教学周,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在第四学期完成。
4.电算化上机训练模块。除了培养学生手工会计综合处理能力,还应当培养学生熟悉电算化操作流程与基本方法,熟练掌握企业常用财务软件的使用。本模块主要根据手工会计综合训练的资料,训练学生利用财务软件完成电算化账务处理,以电算化处理结果验证手工会计实训结果,实现手工账务处理与电算化账务处理有效结合。本模块需要1个教学周,可安排在第四学期。
5.顶岗实习模块。前面模块的训练采用的是虚拟公司的虚拟业务数据,如何获得企业真实业务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会计工作的真实性是本实践阶段的关键。因此,顶岗实习可考虑通过“校中厂”和紧密合作型实训基地来实现。“校中厂”的建立可以采取两种形式,一是校企双方深度合作,共同出资,以企方代表为法定代表人,利用校内场所建立会计师事务所、会计记账公司等社会中介机构;二是引进社会中介机构在校内落脚办公。紧密合作型实训基地是校企双方具有实质性合作内容和项目的校外基地。“校中厂”和紧密合作型实训基地免费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机会。该模块可安排在第五或第六学期,绝大部分学生在此期间可以轮流、分批次接触到真实会计工作环境和真实环境下的真实会计业务。
6.毕业论文模块。该模块不再要求论文拘泥于一种形式,拘泥于字数和格式的要求。毕业论文可以考虑采用社会调查报告、企业财务问题解决方案等形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实践环节主要考核和观察论文是否体现了一定的专业相关性,是否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该模块安排在第六学期完成。
三、“任务驱动”模式嵌入
在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的基础上,将各模块内容进行细化,分解出若干个项目和任务,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嵌入到每一个模块中,通过实施和评价每项任务的完成情况来实现实践教学目标。
1.专业入口教育模块的任务嵌入。如图1所示,该模块内容分解为3个项目。项目1由专业教研室主任组织实施,依据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每个教学班安排6学时。本项目下安排1项学习任务,即要求学生写出专业认知体会。
项目2由专任教师具体实施,组织形式是讲解企业有关知识,观看知名企业宣传片,观看典型生产营运流程视频,介绍企业成长发展史,进行企业经营ERP沙盘演练,探讨财务问题对企业生存发展的影响等。每个教学班安排18学时,本项目下安排1项任务,要求学生写出企业认知体会。
项目3由兼职教师或兼职教授具体实施,每个教学班安排6学时。本项目组织形式是介绍企业会计机构设置及其人员配备、会计人员职称职务系列及晋升要求,讲解会计职业准入要求、会计人员专业能力、职业资格证书种类及其报考条件,分析我国会计职业环境以及会计工作对企业发展的意义和作用。本项目安排2项学习任务,任务1要求学生写出职业认知体会,任务2要求学生写出三年学习打算和未来工作规划。
2.“一体化”课程模块的任务嵌入。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将每门“一体化”课程内容整合、序化为若干个学习项目,在每个项目中嵌入不同的学习性任务与实训性任务,两类任务在项目学习过程中穿行,通过任务的驱动来开展课程内容的教学。以“一体化”课程“初级会计实务”为例,说明任务驱动的嵌入(如下表),先按照岗位和工作要求将该课程内容整合为12个学习项目,然后依据学生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应达到的工作能力,将每个学习项目分解为若干项任务。
3.手工会计综合训练模块的任务嵌入。本模块以一个虚拟企业为会计主体,以包含各种业务类型和经济内容的虚拟会计单据为资料,以手工处理方式完成一个会计期间的全部账务处理流程,训练学生个体运用“一体化”课程所学知识对各项经济业务的综合处理能力。本模块嵌入9项任务,包括设账建账;原始单据填制、审核与分析;分析经济业务内容,完成相关计算,编制记账凭证;登记日记账等。
4.电算化上机训练模块的任务嵌入。本模块根据第3模块的综合性资料和结果,利用企业常用财务软件,完成从账套建立到报表生成的电算化全过程账务处理,实现手工账与电算账处理结果的相互验证和处理手段的有机结合。本模块嵌入6项任务,包括账套初始化,使用供应链、总账等子系统等。
5.顶岗实习模块的任务嵌入。顶岗实习是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是专业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的必经途径。无论在“校中厂”顶岗实习,还是在校外紧密合作型实训基地实习,学生均需完成两项任务,任务1是根据真实工作环境下的真实业务,完成真实性的会计作品,任务2是撰写顶岗实习心得体会或实习报告。
6.毕业论文模块的任务嵌入。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是对其专业知识综合应用水平和能力的一种检验,也是对其会计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进行综合训练的一种有效途径。毕业论文模块强调论文的实质效果,而不必注重其形式。
本模块可提供如下几项任务供学生选择,但不局限于这几种任务形式:任务1是撰写财务报表分析报告,可以是综合性分析报告,也可以是某一方面的分析报告;任务2是撰写社会调查报告,即调查了解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或现象,结合专业知识进行分析;任务3是撰写企业运营问题诊断报告,即以实习企业运营为研究对象,针对某一方面运营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或办法;任务4是撰写企业财务问题解决方案,即以实习企业财务工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某一方面存在的不足和缺陷进行分析,提供几种解决方案,并从中择优。学生只要完成其中一项任务即可。
四、实践教学评价
实践教学评价是指根据实践教学体系中每项任务的完成情况和完成质量,对每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践水平作出客观公正的考核与等级评价,并记入学生实践能力评价档案。
1.建立实践能力评价档案。为每名学生建立会计专业实践能力评价档案,档案中详细记载三年期间每一实践模块中每项任务的考核成绩和评价等级。
2.确定考核成绩和评价等级。根据学生出勤、完成任务的数量和质量、实训作品或成果的数量和质量等方面来确定考核成绩,其中,专业入口教育模块:出勤成绩(10%)+专业认知体会(20%)+企业认知体会(30%)+职业认知体会(20%)+三年学习打算和未来工作规划(20%);“一体化”课程学习模块:出勤成绩(10%)+实训性任务评定成绩(40%)+学习性任务考试成绩(50%);手工会计综合训练模块和电算化上机训练模块:出勤成绩(10%)+学生相互自评(30%)+指导教师评定(60%);顶岗实习模块:出勤成绩(10%)+真实性会计作品(60%)+顶岗实习心得体会或实习报告(30%);毕业论文模块:专业相关性(20%)+有的放矢、言之有物(40%)+所思所想、所感所悟(40%)。依据考核成绩确定评价等级,考核成绩(90—100)为优秀,(70—90)为良好,(60—70)为合格,(0—60)为不合格。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 会计专业 实践教学体系
一、中高职教育会计实践教学衔接现状
(一)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缺乏系统性
中职教育会计实践教学主要有会计基本技能实训、基础会计实训、会计电算化实训、财务会计实训和顶岗实习等,高职教育会计实践教学主要有会计基本技能实训、专项能力实训(包括基础会计、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财务会计、税务会计、财务管理)、岗位能力实训以及会计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等。由于高职的生源主要为普高生,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是以零专业基础为起点,不可避免与中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形成重复,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
(二)升学的中职生专业技能薄弱
由于面向中职的对口招生考试更侧重于文化基础和专业理论的考核,使得升学的中职生对专业技能的学习不重视,会计操作很不规范,但高职的教师认为中职生以前都实训过,忽视对其实践的指导;而学生参加零专业基础的实训会误认为高职的实训都是与中职重复的,感到失望并失去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彼此的不了解会严重影响职业教育的质量。
(三)实践教学资源缺少共享性
中高职学校由于归属部门不同,给师生间的交流带来了很多的障碍,导致很多实践教学资源不能共享,失去了合作提高的空间。譬如实训室的重复建造,而使用率不高;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各自为战,增加了不少困难;实训教学教材的开发,没有共同研讨;实训教师包括兼职指导教师没有流通性,教学经验方法不能及时相互交流切磋。即使有的中高职学校联盟形成“职教集团”,但大多还流于形式,没有形成实质的集约建设与融合共享。
二、实践教学体系不衔接的原因分析
(一)高职院校的观念没有转变
随着高校的扩招,高职院校的主要招收对象为普高生。新的形势下高考人数的下降,高职院校的主要招收对象应该转向数量巨大的中职生,且属于同类型。但很多高职院校没有认清形势,固守着面向普高生的一套人才培养方案,对中职生没有区别对待。
(二)中职学校的应试教育倾向
在办学目标上,中职学校一直存在着就业与升学的矛盾。很多家长非常看重中职的升学率,势必影响到中职学校的教学计划。受功利主义思想的驱动,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中职学校对要求升学的学生强化与高考有关的科目的学习,忽视职业技能的培养。
(三)资源共享的机制没有形成
虽然国家层面出台了中高职协调发展的文件,但没有具体的实施制度,特别是缺少地方政府的中高职衔接机构。由于条块分割,受经济利益的影响,同一地的中高职学校如果没有政府的参与,很难做到实践教学资源的共享。目前的资源共享只局限于职教集团内部或者“3+2”模式的中高职院校之间,难以大规模的集约建设。
三、实践教学体系衔接的构建原则
(一)层次性原则
在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背景下,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与课时大幅增加,中职与高职要显示出明显的层次性区别。要按照区域产业结构对不同会计人才的需求,分析各自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形成技能型与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构建中高职贯通的实践教学体系,避免重复或脱节。
(二)全方位原则
中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衔接不能仅仅考虑实践课程的设置,还需要设计实践教学的教材开发、实践师资的培养、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以及实训基地的建设等,做到全方位的衔接沟通,才能提高教学效果,适应企业会计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
(三)灵活性原则
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要考虑到中职教育升学与就业的两种不同的培养目标,采用选修与必修的方式灵活处理两种不同的实践要求。同样,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也要考虑到高职教育生源的复杂性,针对职业高中、中专生和技校生不同的专业技能基础设置相应的实践课程体系。
四、实践教学体系衔接的构建对策
(一)中高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
从近年来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单位和岗位类型看,中职生主要就业去向为中小型民营企业单位,就业岗位主要为收银、统计、仓管、出纳、辅助会计等,这些岗位需要熟练的动手能力,会计核算报告的要求相对较低。高职生主要就业去向是中小型民营企业、会计中介机构和非营利组织,就业岗位主要是出纳、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税务和会计监督岗位等,这些岗位更注重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会计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衔接的重构
会计岗位的层次递进非常明显,可采用“四段递进式”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按照技能的递进性分为基础能力、专项能力、岗位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四阶段培养过程,整个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校内校外相结合,设计的中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见表1)。
采用选修的方式兼顾了中职升学与就业的不同需求,同时也避免了高职实践课程与中职的重复与脱节。整个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呈现纵横延伸扩展的模式,高职在中职的基础上,既增加了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税费计算与申报等岗位实训,又进行了拓展、加深。如同样是会计分岗位实训,中职与高职的岗位任务内容有明显的层次区分(见表2)。对于升学方向的中职生只要求进行会计分岗位实训1,对于就业方向的中职生,考虑到学生毕业后的发展,可再选修会计分岗位实训2中的模块。
具体操作时,还要注意以下区别:(1)中职要特别重视学生会计操作的规范,否则高职很难纠正,高职在实训中要重视学生的会计职业能力的判断;(2)中职更多的去向是小企业,实训遵循《小企业会计准则》,高职学生实训遵循《企业会计准则》;(3)中职实训可将电算会计与手工会计分开,而高职更多的是将电算会计与手工会计实训相结合;(4)中职的财务会计综合实训设计成工业类型即可,而高职的会计综合实训不仅针对工业企业,还要涉及商业企业、服务业等。
(三)合作编写教材,相互交流师资
以往的实训教材编写虽然都注意了引入企业会计骨干的参与,但仍然是在中高职教育各自内部进行,势必发生实践教学内容的重复或脱节。要做到实践教学内容的衔接,中高职实践指导教师要相互合作,共同分析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合作开发实训教材。在实践指导师资的聘用上,可以柔流,形成开放性的教学实践氛围。
(四)改革教学方法,创新实践考核
中高职教育均要进行项目化实训课程的开发,推行“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采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有利于学生岗位能力的培养。中职的实践教学中,侧重“做中学”;高职的实践教学中,侧重“学中做”。对学生的实践考核采取“过程+结果”的方式,由学生自评、项目小组评分、教师评分综合构成,适当时引入企业师傅的评价。
(五)共建实训基地,深化校企合作
中高职教育校内实训基地可统筹建设和使用,实行资源共享。学生可在中高职之间进行课程互选,所取得的实践技能水平评价和学分能够互通互认。同样,校外实训基地也可实行信息互通,扩大与行业、企业和区域经济的联系,实现优势互补,形成中高职学校、企业的合作共赢的利益融合体。
五、实践教学体系衔接的实施保障
(一)转变职业教育观念
中职学校要改变“应试教育”的做法,着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以“就业为导向”,统筹兼顾就业教育与升学教育。高职院校要对中高职协调发展方向明确,积极与中职学校进行合作,重视中职生源,编制面向中职生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改革招生考试制度
中职升高职的入学考试要符合中职“以就业为方向”的办学目标,同时满足高职教育的入学基础要求。在招生分数的分配上,可实行技能考核与文化考试比例相当。同时将高职的入学考试与中职的考试、证书、社会实践、技能竞赛获奖等结合,促进中职生的学习,完善注册入学制度。
(三)务管理系统
建立不同学校同一课程统一的课程标准和学分标准,中高职学生可与中高职学校间进行课程互选,取得的学分能够互认。中职生进入高职院校可免修中职阶段合格的课程,避免课程的重复,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开发将中高职融入的统一的选课教务管理系统,形成中高职师生信息贯通的集成。
(四)建立资源共享机制
职教集团在中高职衔接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各合作单位独立性较强,合作还不能广泛深入,需要政府出面成立职业教育统筹发展管理委员会,规划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和布局调整工作。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努力实现师资、课程、实验实训条件等教学资源的共享。
参考文献:
【关键词】 高职财会专业; 工学结合; 生产性; 实训室建设
工学结合是近两年来高等职业教育使用频率最高、最热门的话题之一。高职院校实训基地是实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发生器、整合机,反映了高职业院校办学方向、教学资源和核心能力的本质特征。
寻求有效的财会专业实践教学方式、提高财会学生的实践能力,一直是高职财会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中探索的重点和难点;探讨建立高职财会专业生产性实践教学中有效的工学结合模式,也一直是理论研究的热点。
加强会计生产性实践教学,构建相对独立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应用型与技能型人才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近年来,我们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理念,在构建适合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培养目标需要、以会计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上,作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
一、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原则
(一)以实际情况为本,实践教学层次化的原则
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以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为依据,充分考虑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分析不同阶段学生应掌握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根据教学规律和技能层次来安排学生实践活动的内容和时间,以合理、可行的原则编制学生实践性教学的总目标和分阶段目标。
(二)以能力培养为主,实践教学全程化的原则
会计职业能力是会计专业学生的从业之本,执业之基。这一能力的培养包括理论知识能力和技能操作能力两方面。操作能力是学生毕业后胜任工作岗位的支撑,是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实践教学应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由基本技能到综合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采用递进的方式,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通过实践实现理论知识的升华。
(三)以实际应用为先,实践教学角色化的原则
学以致用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以实际应用为宗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是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
二、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内容
(一)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层次化的构建
根据“四段递进式”职业能力培养设计过程,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设置不同层次的实践教学目标进行相应能力的训练:
1.基于职业认知的基础能力训练。一是通过校外企业真实环境进行职业认知训练:从第一学期后半学期开始组织学生轮流到会计师事务所认知实习一周;二是通过校内会计基本技能实训室的模拟环境进行会计基础技能的训练,主要有会计书写技能、珠算技能、计算机操作技能、点钞及假钞识别技能等;三是通过文化基础课程和课外专业兴趣小组活动等形式进行人际沟通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及自我控制能力的训练。
2.基于核心课程的专项能力训练。在专项技能实训室的模拟环境下,通过核心课程的训练项目进行专项能力训练。核心课程为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税务会计、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六门,分别形成六个专项能力,即登账制证能力、业务核算与财务报告能力、税费计算与申报能力、电算化操作能力、成本计算与分析能力、财务管理能力。
3.基于会计岗位的岗位能力训练。在校内分岗位实训室的模拟环境下进行会计岗位能力训练。共分为出纳岗位、往来结算岗位、材料物资岗位、固定资产岗位、成本核算岗位、报税岗位、资本核算岗位、总账报表等八个岗位。同时按相应岗位安排学生到企业实训基地进行岗位能力训练(如到实训基地进行纳税申报岗位的实训等)。
4.基于工作过程的综合能力训练。通过校内会计师事务所的分所和校外企业实训基地等真实环境顶岗实习进行职业能力训练;通过指导、上岗培训、顶岗工作、职业能力展示和毕业设计来训练综合能力。
在“四段递进式”工学结合的职业能力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根据会计职业成长规律,探索使学生职业能力从“职业认知”基本技能向“专项能力”、“岗位能力”,最后到“综合能力”逐级递进的“递进式”层次化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二)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全面化的构建
根据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四段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上作了以下的安排(如图1、表1):
(三)实践教学考评体系科学化的构建
实践教学考评系统科学化,根据不同的实践教学目标,设置不同的评价标准,无论校内实训还是校外实训,既要注重结果考核,更要注重过程考核,从而为学生进行下一目标的学习提供可以参考的评判标准,确定当前阶段的学习已经合格,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奠定基础,否则还应对那些没有通过的项目进行重修。这样以考促学,以评促进,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高职院校财会专业校内生产性仿真实训基地建设方法
在高职院校内建立财会专业教学的生产性仿真实训基地,追求财会专业教学中的真实情境,谋求在学校内部以及财会专业课程教学进程中有效实施工学结合方式,具有多方面的意义:一是在教学过程中能实现学生的仿真生产性实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会计岗位的专业胜任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二是有助于学生对企业全过程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训练,使学生更深刻理解并处理好经济业务与会计核算业务之间的关系;三是有助于提高财会教师的专业技能,使专业教师及时把握财政、税务以及会计核算准则制度方面变化的要求;四是有助于学校与企业之间保持紧密联系。
经过调研和实践,笔者提出采用以下方式具体实施高职财会实践教学中的工学结合:
(一)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应做到如下两个方面:一是利用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已经申请注册具有法人资格的真实企业――丽水佳信会计服务部,开展真实的记账、企业审计、验资或评估等经济业务。二是从熟悉的企业中定期扫描、拍摄经济业务的附件(隐藏企业的账号等需要保密的信息),建立附件贮存库,指导学生操作,使学生熟悉各项经济业务应具有原始附件的种类、格式、颜色、经办的手续等真实内容;然后再根据具体的真实内容让一个班的学生进行仿真实际操作。这样既可以解决学生实训需要很多企业结果,又很难满足学生的实训等情况。
可见,这种生产性仿真实训所提供的凭证、账表、软件、票据,操作办公用品、日常用品、设备齐全,做到尽可能贴近实际的仿真情况或者是真实的情况。但是,在这种生产性仿真实训过程中,对于记账等业务取得是关键,本文采用授权制方式授权会计专业教研室联系会计记账公司。会计教研室在制定计划基础上安排教师负责联系记账公司。本文采用三种方法寻找会计记账公司:一是上网搜索本区域的会计记账公司;二是在电话号码簿上寻找会计记账公司;三是专程到本区域的主管财政部门了解会计记账公司的单位分布;四是利用原来的毕业生资源,根据已经毕业的学生所在单位的实训情况,联系其业务介绍到“丽水佳信会计服务”。在取得了近20家记账公司的电话号码等初步情况后,逐个电话联系,表达我们的愿望和思路。约定记账公司来校实地了解和座谈,在有意来校设点的记账公司中选择规模比较大、记账业务比较多又具有较强责任意识的两家公司作为日后生产性实训的典型例子;然后由学生单独完成经济业务,对所有财会学生进行轮番实训,这样就可以解决会计专业生产性实训单位少而学生多、难以落实的具体情况。记账公司核算会计业务形成的会计凭证和账册又随时可以成为专业课程教学中的核算实例,使理论教学紧密联系实际操作,提高理论教学效果。但这样的结果是开展仿真实训的成本较高(每一个的经济业务均需要重新仿真),为此也采用另一种仿真实训的模式,选用厦门网中网的财会实训软件,在计算机上进行完全的仿真实训,这样就可以大大降低实训成本。
采用该软件进行实训的主要好处有:1.能使学生直观、系统、全面认识会计业务及会计核算程序,强化了学生的动手能力。2.能让学生感受到实际工作中会计机构各岗位的业务分工和会计凭证在各岗位之间的传递过程,增强了学生对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理解。3.学生材料消耗较小,会计实训成本降低。
通过会计实训软件的操作,既能使学生对会计业务相关凭证有良好的感性认识,也能使学生对会计操作过程建立起完整流程概念,起到了良好的实训效果。会计实践基地建设应该是数量和质量并重。在数量上基本满足实习及实训的需要;在质量上达到优质标准。会计实训基地包括校内实训基地、校内生产性实训基础和校外实训基地。
(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主要是建立长期稳定和提供多岗位的实训基地,以满足学生顶岗实习的需要。实习基地可利用会计专业教师和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各位成员联系有意向的单位,同时可以试着开拓其他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建立不同专业实训基地的资源共享,专业教师可以联系以往毕业生等多渠道多方法建立长期而稳定的实训基地。顶岗实习分阶段性顶岗实习和毕业前的顶岗实习,阶段性顶岗实习利用学校建立的实训基地,让每一个单位留有固定岗位给学生进行轮流顶岗实训,实习结束后还需要学生进行总结与相互交流经验,以便更进一步地提高与巩固。毕业前的顶岗实习应考虑到学生就业情况,将实习和就业结合在一起,岗位可以由学校联系提供。学生顶岗实习期间不拿报酬,有的话也只是一点象征性的补贴。这样对于学校来说学生学到了真实的东西,为就业提供了方便,而对于企业来说减少了支出,也有利于实训基地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可谓是双赢的策略。当然,毕业前的顶岗实习也可以由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而进行提前就业。
总之,为适应高职高专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学校应始终坚持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能应用能力为主线,以“基础充实、理论够用、以实为本、以能为主、以用为先”的主体思想为宗旨,努力构建科学、成熟的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教高[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S].
[2] 银样军.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模式的研究[J].经济师,2005(4).
[3] 刘方乐.高职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昆明大学学报,2005(2).
[4] 滕为.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研究[J].会计之友,2006(14).
[5] 刘会卿.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思考[J].太原大学学报,2006.
[6] 黄震.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经济,2009(10):77-78.
[7] 周军.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0):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