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会计实训报告范文

企业会计实训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会计实训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会计实训报告

第1篇:企业会计实训报告范文

一、课程定位与实训条件

(一)课程定位本课程是在学生完成原教学计划中全部课程、临近毕业走上实际工作岗位前进行的实战训练的一门综合性的实践教学课程。该课程将企业实际会计工作的内容和形式引入课堂,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下,按照规范的流程处理企业各项会计事务,进行有效的会计监督和控制,正确地进行会计核算,实施必要的财务管理,合理地预测决策,照章纳税,及时对外提供各项财务会计信息,使学生进入真正的职业工作状态,履行其职业岗位责任,从而将学生在前期课程中学习的各项知识、方法和技能,按照企业实际会计工作岗位需求进行综合运用、融汇贯通,提升其综合职业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和后继发展能力,实现教学与实践的零距离对接。

(二)实训条件 为了体现实训课程工学结合特点,在设计课程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训条件建设等方面都体现了工学结合的特点。学院为了给本课程建设提供坚实和强大的支持,专门设立了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见图1)。该基地直接为本课程商业会计真实实训项目服务。本课程以该基地为支撑,实现了课程内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实训项目“实训即工作、课堂即基地、学员即职员”工学结合的零距离。

根据真实企业会计各种岗位工作任务和职责的分析,业务流程的梳理与分析,会计岗位及工作领域确定,设计确定了本课程能力、素质和知识目标,选取了相关的内容进行实训。在本课程内,学生通过对不同行业和类型的企业进行模拟和真实项目会计核算,了解不同行业或企业的业务流程、会计核算流程;掌握不同行业或类型企业的会计核算;培养会计职业道德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形成能力、知识和素质在本课程内三位一体高度融合,充分满足学生毕业后就业岗位的需要。

二、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基本原则 根据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内容。企业会计实训是信息化专业的一门工学结合综合实践课程。其培养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是会计信息化专业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所面向的岗位和工作领域具有广泛性和可持续性。根据课程特点,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体现以下几点:(1)以行业为载体,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即单项基本技能实训先行,行业会计实训顺序来序化教学内容。(2)模拟实训与真实项目实训交替进行,深度融合。(3)体现创新的教学模式:工学交替、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和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4)体现创造性的学习方式。(5)体现科学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采用任务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6)体现科学的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实物展示台、实物教具、虚拟企业、虚拟车间、虚拟实验和财会专业网站等。

(二)课程实训项目 课程内容分为三个实训项目:会计单项基本技能实训项目、制造业企业会计模拟实训项目和商品流通企业真实会计实训项目。

(1)会计单项基本技能实训项目先行,侧重会计基本技能的培养。一个任务对应一项基本技能,会计单项基本技能实训作为模拟实训和真实工作实践的基础,所有参加实训的学生统一时间先进行一周实训。共分6个任务:点钞验钞、会计数字书写、认识与填制原始凭证、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财簿登记、认识与编制简单报表。教学场地:会计手工实训室。

(2)制造业企业会计模拟项目实训混岗,侧重会计综合核算能力,培养全面性和综合性。模拟实训要求学生对一个制造业企业的全盘账务进行全面核算和处理,每一个学生要完成全部岗位任务的处理。模拟实训内容全面,涉及具体会计准则多。除了金融工具和企业合并等少数复杂和较难的账务处理外,基本涉及到所有类型业务的账务处理。共分5类16个任务进行3周实训。教学场地:手工电算一体化实训室。

(3)商品流通企业会计真实项目实训分岗、轮岗,侧重真实会计岗位工作综合能力的培养。学院建设了专门为会计专业生产性实训服务的生产性实训基地。超市员工全部来自会计专业学生,由会计专业老师指导进行经营活动,全面真实锻炼学生商务经营以及会计处理能力。超市共设置岗位14个,除超市经理一职由教师担任外,其它13个岗位为:收银、仓管、理货、采购、出纳、制单、记账、复核、报表、会计主管、统计、档案管理、纳税申报全部由学生担任。13个岗位分为四大类:收银部、会计部;采购部;仓管部。每类岗位每个学生实训一周,共四周。在一周内,每个学生分别轮岗该类不同岗位。不同周,学生分别轮训不同类别的岗位。生产性工作实训共分15个任务,13个岗位分别对应13个任务;另外,为增强学生的商务能力,增加了两个任务:了解商业企业行业和认识企业设立注册登记程序与内容。教学场地: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4)模拟实训与真实工作实训分组交替进行。这一项目共4周。由1个班的学生先一起完成1周单项基本实训后分成2个大组。2组分别进入制造业企业模拟会计实训和商品流通企业真实会计实训同时完成。每个大组完成实训项目后交替进入另一个项目进行实训。

三、教学过程组织

(一)教学组织 教学组织充分考虑课程建设目标、学生能力培养目标和教学资源的支持。如表1:

(二)教学过程设计 按照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如表2。

四、教学特点与课程作用

(一)教学特点 一是以真实工作过程序化每个项目的教学内容。企业会计实训是会计信息化专业一门主要综合实训课程,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必须与企业实践紧密结合。以企业会计核算与管理的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学生能够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二是以生产性教学企业为背景,最大化融合真实项目组织教学内容。为了实现构建课堂与合作企业实习基地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学校专业建设了由学生经营的教学企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根据岗位能力的要求,以真实的任务为驱动,将课堂与实习地点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突出体现深度融合。三是真实项目与模拟项目深度融合,重点突出培养学生会计专业技能。本实训的直接内容来源有两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以及校外实训基地(包括事务所)真实项目和由课程开发团队开发的模拟项目。模拟项目和真实项目对教学而言各有优缺点,目前还难以互相完全替代。如,模拟项目是由真实项目经过加工整理而来的,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完整性、稳定性、重复性等特点,但也有滞后性、职业氛围不强等缺点;而真实项目具有职业环境真实,项目具体,程序明确,工作过程清晰,但也有偶然性、非持续性、不全面、不可重复等缺点。将真实项目与模拟项目深度融合,可以克服单一项目实施缺点,扬长避短,达到最佳的内容组织效果。这种融合有两个方面:(1)模拟项目来源于真实项目经加工整理而成,并根据实务发展持续更新,模拟项目本身就是与真实项目深度融合的结果;(2)本课程实训过程中,根据真实项目与模拟项目的特点,模拟项目作为全体学生均要完成的任务,包含全面系统完整的项目内容;而真实项目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不定时不定人组织项目小组完成单一项目,项目的内容具有特定性、单一性和随机性。模拟项目与真实项目交替进行,以满足真实项目需要调整模拟项目实施的进度与时间。四是商务经营管理与项目实训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学生商务经营能力。在模拟项目内专门设置了企业管理的内容。根据实训的表现及往届毕业生的调查,主要在于对企业的治理结构、组织架构、业务范围和流程,岗位核算流程了解不够而导致会计处理失误或无所适从。因此,本课程在内容选取上将“行业特点、企业的治理结构、组织架构、业务范围和流程,岗位核算流程”作为一个重点内容。在组织该内容时,根据重要性及真实工作过程的考虑,将它设置为每个项目的基础任务。在生产性教学企业进行真实项目实训时,还专门设置了任务“认识新企业设立与登记”。并将会计工作岗位与超市其它经营管理岗位融为一体,以体现真实工作环境为背景,达到更有效培养学生会计职业道德、技能和知识素养的目标,全面提升学生的商务经营能力。

根据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及本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学习本课程的学生首次就业目标为助理会计,但同时本课程提供学生在未来1~3年可持续发展岗位――主管会计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素质。

高职会计信息化专业学生大多在企事业单位特别是中小型企业从事出纳、会计、审计和记账等岗位的工作。这些岗位可以概括成两类岗位,即助理会计岗位和会计主管岗位。本实训课程的工作领域涉及到这两类岗位的工作领域。培养的能力和思维不仅着眼于助理会计人员进行会计核算的需要,同时还考虑到学生岗位晋升和继续深造的需要,即培养学生能够从事比较复杂的会计业务处理和企业商务管理方面的能力和自我学习的能力。

(二)课程作用 首先,本课程所培养的能力对会计信息化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起重要支撑作用。会计信息化专业职业核心能力包括:会计核算能力、ERP应用能力、财务报告分析能力、财务管理能力。而企业会计核算能力、财务报告编制与分析能力和基础财务管理能力是企业会计实训课程所培养的。其次,本课程所培养的素质对会计信息化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起重要支撑作用。再次,实现了真正工学结合和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与创业能力。本课程为学生搭建一个真实的综合性实训平台,真正实现“工学交替”和“教、学、做”一体化,实践教学提供一个全真的教学环境,真正实现项目教学、任务驱动和“教、学、做”一体化。有了超市的支撑,“工学交替”落到了实处,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创业能力。本课程的建设,打破了传统的实训教学模式,使实践教学工作得以在全真的企业环境下进行,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学生在真实企业实习能全面了解企业的各项经营运作,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实现实践教学与企业岗位要求的零对接,从而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企业会计实训课程是高职类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重中之重,也是高职教育的特色所在,其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从而决定了学校能否向社会输送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会计人才。基于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企业会计实训课程的设计和教学实践正是为了此目的。当然继续教学实践改革并走向深入,还要解决实训内容与真实的工作如何更完美的融合,进一步理顺工作的随机性、不可重复性与教学的需要、学生整体能力提高的关系,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岗位设置、工作量的大小、不同工作岗位不同能力的需求与学生需要培养的工作能力如何更相一致。目前采取交替轮岗、完善岗位设置与能力匹配、工作量任务与实训内容融合等方式;同时进行真实项目实训,也坚持模拟项目实训,使模拟项目的全面性、综合性与真实项目的真实性起到互补的作用,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第2篇:企业会计实训报告范文

会计学是一门操作性、实践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围绕独立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实践性教学就成为会计学科教学不可缺甚至无法跳过去的重要环节。为此,独立院校必须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原则。将实践教学有机的融入到理论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实践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离开了实践,什么技能、技巧、运用能力、操作能力等都无从谈起。

面对新的会计环境,必须高度重视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加强专业技能训练,加大实践性教学的课时比重,边教边学边做,使每一个学生都掌握多个职业、若干工作岗位所需的本领。根据社会实际工作对专业人员的职业能力的要求,独立院校应整合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单项技能训练与分岗综合实训相结合、校内教学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新体系,夯实会计职业能力。将实践教学环节的功能发挥到最佳效果。以完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与宗旨。为此,我们应将会计实践教学分为认识实习、单项实训、分岗综合实训、毕业实习四个循序渐进、相互依存的部分。

一、认识实习,重内涵

首先,由专业教师进行实习动员,激发同学们热爱会计这个职业。其次,外出参观制造企业、商品流通企业、物业管理企业等,使同学们了解各类型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工艺流程、资金循环、企业组织结构和内部制度,为后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奠定良好的基础。再次,还可以聘请专家举办讲座,让同学们全面了解会计的内涵,树立做会计职业人的目标。

二、单项实训,重基础

会计单项技能训练,可细分企业会计核算及投资理财等主要技能,根据培养计划将会计单项技能分散到会计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中,其中核心的实践课程集中一周或两周专门训练,其余的可穿插在相关专业课程中。

1、初级财务会计手工实训

通过实训,学生能规范地书写阿拉伯数字、中文大写数字、汉字;熟悉各种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基本要素、各种账页、报表的格式与用途;掌握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方法、传递程序、整理与装订;掌握账簿的启用、建立、登记、更正、结账、对账等方法;熟悉会计报表的格式、内容,掌握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熟悉并掌握会计流程;掌握简单会计业务的处理。为学习专业会计和综合实训打基础。

2、中级财务会计实训

通过模拟实践的学习和实际操作,使学生能够较系统、全面地掌握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具体方法;熟悉各类会计业务,加强学生对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的理解、对会计基本方法的运用及对会计基本技能的进一步训练;加深学生对会计工作的认识。为综合实训及今后从事会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成本会计实训

使学生了解制造业的生产特点、工艺流程;掌握制造业的成本费用账户设置原则,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方法,计算技巧;熟悉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的具体计算程序,结转方法、会计处理,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具备成本会计的能力要求,为综合实训打好基础。

4、税法实训

通过实训,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对各税种的具体应用有一个系统的、全面的认识。掌握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城市建设维护税、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等税费的申报。将学生所学的税法知识转化为税收实务的基本操作技能,为学生全面掌握税法知识、为综合实训打基础打下坚实的基础。

5、财务管理实训

以案例贯穿整个环节,学习、运用典型案例。掌握资金筹集方式;杠杆原理的运用;投资的预测与决策,资金的营运;收入的管理和分配政策;财务预算的编制方法、控制方法、考核方法、分析方法。具备财务管理工作能力,为综合实训打基础。

6、审计实训

选用中外资本市场上审计成功与失败的案例。从案例中吸取精髓,掌握审计的程序、方法、技术;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审计证据与审计质量;审计工作底稿与审计报告。具备审计的工作能力,为综合实训打基础。实践课程如表1所示。

三、分岗综合实训,重岗位

1、分岗模拟综合实训

会计分岗模拟综合实训是在会计相关专业课程结束之后进行的独立开设的会计专业实践性课程,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手工(计算机)操作手段,对模拟会计资料进行分岗位综合实训,增强对会计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感性认识,提高会计业务综合处理能力,树立分工协作意识和培养良好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企业会计核算的全过程,熟悉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及各财务岗位责任制度,从而提高会计业务综合实践能力。

在会计分岗综合实训过程中,以企业真实情况为背景,以典型经济业务为主线,通过从建账到日常会计核算、期末会计事项处理,再到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全过程的模拟操作,按岗位设置职能,按职能安排实训流程,学生模拟企业中会计人员的人事安排和实务传递,能够亲身体验会计主管、稽核、出纳、会计核算等各会计工作岗位之间的业务传递及内部控制环节,更接近于财务的实际操作。以此补充理论教学上没有讲到的实践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主要培养学生会计岗位职业能力。

2、分岗实岗综合实训

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实训,主要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流程,企业各个部门(生产、供应、销售等)与财务工作的相互联系与协作,真正感受会计实岗的财务工作流程和财务技能。

第3篇:企业会计实训报告范文

论文关键词:金融企业会计 实践教学 问题 对策 

 

一、金融企业会计的特点及教学改革必要性 

金融企业会计是一门特殊的专业会计,是把会计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运用到金融企业这一特定部门的行业会计。该课程属于专业课程,专业技术性较强,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性,又涉及相关金融业务知识,应在学完基础会计、财务会计、金融学及相关金融实务课程之后开设。与一般工商企业会计相比,金融企业会计不但在核算内容上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在核算方法上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其业务处理与会计核算具有高度统一性,而且,还具有社会服务与监督的双重性特征。这些要求我们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不能沿用传统工商企业会计教学模式,而应建立以金融企业会计仿真实验为主,加大实训教学的新型金融企业会计教学模式。 

二、金融企业会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对实践性教学在思想上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实践性教学设备缺乏,教学时间保证不够。尽管近几年高职教育发展迅速,但由于时间短,缺乏相应的办学及教学经验,高职教育教学模式还处在摸索阶段,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模式还有一定的市场。目前高职教育中有些教学工作者对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还没有引起高度重视,甚至认为实践性教学可有可无。在金融企业会计教学中,同样存在着重视理论而轻视实践教学的现象,再加上有些院校实践设备设施短缺、教学时间安排不足等原因造成实践性教学有名无实。有些院校就是开设了少量的实践课,也仅仅是在教室或实训做一下单项基本的练习,很少进行全套、综合、仿真金融会计练习。 

2.教学规划不足,现有资源没有充分利用。目前开办会计电算化专业的高职院校基本上都有一定的实践教学条件,书面上说实践教学可利用校内电算化会计手工实习室、电教室、模拟银行以及校外实习基地等。可现实利用怎样呢?笔者调查得知,将近有一半院校,由于规划不到位、管理没到位,不但造成教学实践资源的闲置、浪费,也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没有达到教学目标。 

3.实践性教学方法与手段落后。首先,从教学方法上来看,金融企业会计教学普遍采用的还是“填鸭式”的课堂讲授形式,这种方法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思维能动性。对此,虽然教师们曾尝试过如设计案例、设计问题等方法来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动性,但对于技能性要求很高的金融企业会计来讲,这些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动性仍显得力度不足。因而,针对如何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于金融会计的学习主动性,切实提高学生金融企业会计的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还有待我们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更多地实践、思考、创新。 

其次,从教学工具上来说,金融企业会计教材,一般是以选用高校编写的教材为主,其缺点是内容雷同,精品太少,缺少适合学院教学情况的自编教材。再者,金融企业会计教学大多选用普通教室上课,很少利用多媒体、模拟实习室进行仿真训练。而教师所用教案也大多是授课老师结合教材自行编写教案,如果授课教师对于银行、证券、保险等专业业务不够熟悉,就很难把握金融企业会计的重点技能、技巧,因而也难以把那些学生上岗后马上能真正用到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 

最后,从考核方式来看,随着职业教育目标的转变,课程考核方式也应当随之变化。许多院校在这方面已有所探索,但仅有方式的转变还不够,我们在设计考试方式时还应以导向性考试目标为原则,重点考查学生对金融企业会计基本专业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4.教学实习基地缺乏,理论与实践联系不够紧密。目前,有些高职电会专业名义上说是有几个校外实习基地,而实际上,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或者说在2+1教学模式中的前两年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根本就没去过基地,不知道实习基地在哪里;实习基地与学院的联系相当松散,没有一个固定长期的合作关系和联系机制,根本没有发挥实习基地应有的基地作用。再加上个别院校经费紧张、环境因素的限制等,使学院也很难建立自己的实习实训基地,从而使会计专业的金融会计实践性教学环节难以完整形成,也影响了日常教学中的实践性教学的有效实施,致使理论联系实践不够紧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甚至脱离实践教学只讲理论。 

5.实践性教学师资力量缺乏,教材建设落后,无法满足实践教学需要。近几年来,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发展,高职电会专业在校生规模不断扩大,而高职院校专业任课教师的数量和质量上的增长显得有些滞后,致使现有专任教师无力拿出更多时间从事实践性教学研究,部分专业课程仍由缺乏实践经验的授课教师担任,他们日常忙于课堂理论教学,很少到金融企业一线体验实践要求,很少结合当前金融保险实践情况,研究编写适合本院校需要的金融会计实践教学教材,影响了实践性教学的有效展开。 

三、对金融企业会计实践教学现行模式的改革方案 

根据高职电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目前高职院校教学现状,笔者提出金融企业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方案如下: 

1.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实践性教学,加大实践性教学的投入。高职院校在做好电会专业设置的同时,应高度重视课程体系的调整,应在打破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的同时,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及顺序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建立以会计职业综合能力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具体讲,电会专业的金融企业会计课程,应在结束基础会计、财务会计、金融基础、银行实务等相关基础理论课程的讲授,学生具备了相应的基础理论知识之后开课,以使学生顺利理解、接受课程内容。提高课程实践课教学占教学计划总课时的比例,课程实践课教学所占比例在40%左右,必须安排相应的基础技能训练和仿真模拟操作。金融会计理论教学也应以应用为目的,以金融企业会计实践必须、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围绕培养学生能力来展开,配合会计技能训练进行。 

高职院校应加大对金融企业会计实践教学软件投资力度,建立、升级金融实务及会计操作仿真模拟系统,真正让学生按照现代金融业会计职业岗位的要求进行仿真训练,增强学生对业务主管、会计、出纳、复核及库房管理等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和应用能力,真正培养出既有理论基础,更有金融会计实践能力的高等金融会计应用型人才。 

2.改革实践教学形式、内容和方法,采用新的实践教学手段。首先,在教学形式上,针对当前金融企业会计实践教学不足的缺点,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多形式、多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的形式,包括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教学、课堂案例教学,利用实习室进行单项练习及综合仿真训练,利用实习基地进行顶岗实习,利用实习基地作课堂强化技能练习等。 

其次,在教学内容上,应按照现代金融业对会计职业岗位的要求来开展实践教学。比如银行业务应设置业务主管、会计、出纳收款、出纳付款、复核及库房管理等职业岗位,分别让学生仿真训练各岗位的实践操作,强调学生在各岗位应注意的问题,解决学生对这些岗位的模糊认识,从而熟悉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及操作方法和技巧。培养其成为名副其实的现代金融会计人才。 

再次,在教学工具选择上,金融企业会计在选用理论教材上应结合各自情况,减少人力投入,选择具有通用性和前瞻性的高职精品教材;而模拟核算资料、实践案例等这些资料可根据教学实际需要自行编制或收集,最好建立高职院校统一的案例库、题库、老师教案库,以积累优化资料,实现优质教学资料共享。 

最后,在考核方式上,应注意考核方式是由新型教学方式决定的;随着教学方式多样化及实践教学比重加大的变化,考核方式应从期末一卷考核中解脱出来,将平时案例报告、案例讨论的课堂发言,仿真操作计分,顶岗实践表现等各种考核方式组合起来,综合评价,以引导和促进学生的自我培养能力。 

3.充分运用教学基地,促进理论教学和实践运用的紧密结合。高职院校背靠金融业在校外一般都建立有多个实践基地,为学生实习提供了诸多方便,但相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学要求,实习基地还可发挥更大的作用。金融企业会计教学要培养的是一批应用性人才,这些学生来自高中的课堂,没有对金融业的感性认识,没有对金融实务的切身体验,更没有对各会计岗位职能职责的切身感受,平时教学中我们老师课堂理论说教太多、还嫌空洞,远不如提前把他们带到实习基地的职业现场感受感受效果来得更好。或者,也可以让基地专家工作者到课堂给予现身说法或专题讲座。同时,也可以利用院校的各种关系让我们的教师、学生多与基地联系交流,互利互惠,资源共享,建立一到两个相对稳定的、关系密切的实习基地,切实有效地促进金融会计理论教学与实践运用的紧密结合。 

4.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着力提高专业教师素质。课程教学的主要参与者是教师,课程教学水平由教师水平决定,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提高金融企业会计教师的素质。根据高职院校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可采取如下措施:(1)在选择课程授课教师时,应注意选择有在金融业工作背景的教师任课,实践课教师最好从学院实习基地选取。(2)通过顶岗实习提高现有会计专业授课教师金融会计实践教学能力。顶岗锻炼的时间可根据需要灵活确定。(3)应定期组织专业教师交流、考查、学习先进院校金融企业会计教学的教改经验与成果,为我所用。(4)高职院校应不惜代价,主动出击,深入到金融企业招贤纳士,将那些既有一定理论水平,更有熟练操作技能的“会计高手”充实到学院教学岗位上。 

第4篇:企业会计实训报告范文

 

会计是随着人类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发展并不断完善起来的。到了20世纪初,近代会计进入现代会计阶段,公认会计原则和执业会计师制度是现代会计最基本的特征,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渗透到会计领域,使传统会计分化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其中财务会计是以会计标准为依据,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程序,对企业的资金及其运动进行反映和控制,旨在为企业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的对外报告会计。其实质是一套信息系统,也是一种管理活动,管理是信息提供的目的。财务会计同旨在为企业内部管理当局提供经营决策所需的管理会计相配合,共同服务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企业。正是由于财务会计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就使得职业院校的会计专业也相应地将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一体化教学作为课改、教研的重要课题,力求通过理论与实训教学的有机结合,实现教学大纲规定的课程人才培养目标。

 

一、职业院校中级财务会计一体化教学的意义

 

1.适应新规则的需要

 

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等38个具体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并于2007年1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开始实施,随后其他企业跟进实施。确立了以基本准则为主导、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为具体规范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创造了一个既坚持中国特色又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会计准则制定实施模式,这一切都对会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

 

2.激发学习兴趣

 

职校由于受到高中、大学扩招的影响,其生源素质逐年降低。不少来自偏远农村、山区的学生并未接受完整、系统的素质教育。他们选择会计专业,往往只是看到社会上会计人才的高薪与高待遇。但随着理论教学的深入,很多学生越来越难以理解课堂教学内容,进而从丧失学习兴趣发展到厌学、逃课。

 

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自觉地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成为提高会计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

 

3.专业发展的需要

 

职业院校的会计专业一度曾是学校招生的“金牌”专业,每年的招生人数都位居各专业招生人数之首。但近几年会计专业建设却进入了发展的瓶颈期。

 

一方面由于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导致职业院校师资流失严重;另一方面职业院校待遇偏低,难以招聘到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来任教。这就要求专业建设要转变传统理念,加大课程建设力度,以适应当前的形势与环境。

 

二、职业院校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一体化教学的实践

 

1.明确培养目标

 

职业院校办学层次的特殊性,决定了人才培养目标的特殊性。以往我们的专业课程培养目标许多都与市场、企业脱节,导致我们培养的毕业生学无所用。因此我们把《中级财务会计》一体化教学的培养目标定位于以市场为导向,以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为准绳,培养高级应用型会计人才。

 

2.明确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择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过去笔者学校选择的教材大多已是20世纪90年代的老课本,许多内容远远滞后于当前会计专业发展。为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坚持引进最新观点、最新成果,以最新的会计法律法规、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为指导,汲取、借鉴近年来我国财会研究的最新成果和中外著作的精华,并结合企业一线财会人员从事会计实务的经验,力争教学内容具有新颖性、前瞻性、实用性。

 

3.明确教学重点

 

职业院校学制较短,学生真正在校学习时间只有2年左右,在此期间还要接受大量的基础素质教育及相关专业课程教育。因此在讲授中级财务会计课程过程中,如果片面追求面面俱到,往往会适得其反,学生囫囵吞枣,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针对这种状况应以市场为导向,紧密结合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突出会计专业素质和操作技能的培养,将理论与实务紧密结合在一起,将专业素质、操作技能的培养融合在各章节的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进行能力的培养,从而创建起立体会计知识实训体系。

 

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力争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条理化,简单问题通俗化、直观化,让每位学生都尽可能地理解、吃透讲课内容。

 

总之,职业院校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职校生的实际学情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为学生专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第5篇:企业会计实训报告范文

【关键词】连锁企业会计原理与实务;课程;调研报告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兴起的一个新兴专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该专业已在全国将近150所高职院校相继开设。《连锁企业会计原理与实务》课程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为了更好的体现高职教育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向社会输送适应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我们分别从兄弟院校、本校学生、连锁企业三个不同角度对该课程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研。调查结果如下:

1.相关院校方面

笔者对20所开设连锁专业的高职院校进行了调研。调研内容包括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课时安排和教材选用三个方面的内容。

1.1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调查显示95%的高职院校都开设了会计课程,但其课程名称有所不同,教学内容相差不大,教学模块基本围绕会计核算的方法、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法的理论,接下来讲会计凭证、会计账户和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会计核算、财务报表等内容。在讲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会计核算时,70%的院校是以工业企业为例来进行讲解的,没有结合连锁专业的专业特点进行。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所教授的对象是连锁专业而非会计专业学生,在授课时应侧重会计信息的使用而非会计核算,即使在对会计核算进行讲解时,应该以连锁企业而非工业企业为背景。

1.2课时的安排

高职院校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培养实践能力强的、动手能力强的高技能人才。为了解其他院校的实践教学的情况,借鉴其实践教学的经验,我们对实践教学的开展情况进行了调查。该课程课时安排在60-72课时之间。实训课时占总课时的30%-50%。实习实训课程10%的学校以学生练习的方式代替了实习实训,40%的学校是在普通教室进行账套模拟,35%的学校采用了电算化模拟的实训方式,部分学校在进行软件模拟的同时也进行了专业技能大赛和企业参观的实训方式,但校企合作的实训方式在多数院校利用率较低,实训环境不够完善。这就说明我们已经注重了实践环节的模拟,但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有待建立和完善。当问到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是80%的老师认为能使学生对专业核心技能有所了解,但不能熟练掌握,20%的老师认为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不理想。在实践性教学方式中,我们应加强模拟训练和企业的顶岗实践,充实我们的实训内容。

1.3教材的选用

教育模式改革的核心和抓手是教材。教材是知识传授活动中的主要信息媒介,是学生了解知识的主要窗口。教材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职业教育的发展及教学质量。75%的学校所用的教材多为《基础会计》教材,是以工业企业为背景,与连锁企业不相符,在教学过程中不便于根据连锁专业的特点展开教学。25%的学校选用了与连锁企业相关的会计教材如《连锁企业会计核算》、《连锁企业会计实务》等,但这些教材缺乏对会计基础知识的讲解。

2.用人单位方面的调研

笔者对10家校企合作的连锁企业进行了调研。类型主要包括直营连锁、加盟连锁,所涉及的而服务类别主要为大型综合超市、便利店、电器连锁店。主要从连锁专业开设会计课程的必要性和财务知识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及课程教学内容侧重点等方面进行调研。

2.1开设连锁企业会计课程的必要性

被调查的企业都认为非常有必要在该专业中开设连锁企业会计课程。这与我们培养能胜任在连锁超市、便利店、连锁餐饮企业、连锁酒店等连锁企业加盟与调度管理,连锁店的商品采购、物流配送、信息管理、门店经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岗位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是一致的。

2.2财务知识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

企业认为收银员、采购和店长是应该具备一定的财务知识的。作为收银员熟悉收银业务运作,熟练各种收银设备的操作技能,具备基本财务知识、 具有识别假钞和鉴别支票真伪的能力。采购人员能够全面理解企业财务管理的知识,了解供应商定价方法及如何从中寻找到降价的空间,了解付款期及交货期对采购价格的影响。店长应具备财务基础能力、财务控制能力和财务分析能力。80%的企业认为岗位与员工具备一定的财务知识是有一定关系的。

2.3教学内容的侧重点

70%的企业认为该专业的教学内容应该有别与会计专业的教学内容。其教学内容不应该侧重于会计核算。而应注重学生对原始凭证如发票等的填制的练习。学生实习多是从收银岗位开始,从目前学生实习的情况来看,学习对从事该岗位有种恐惧感。这就要求认可老师在授课时重新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添加如假币识别、点钞技术、POS机的使用等与连锁专业关系的密切教学内容。

3.连锁专业学生方面的调研

笔者对09、10、11级连锁专业的100名学生就对开设该课程的认同度,教学现状、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教学效果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调研。

3.1课程的认同度

在“你认为是都必要开设《连锁企业会计原理与实务》课程”这一题时,74%的同学认为“有必要开”,8%的同学认为“没有必要开”,18%的同学选择了“无所谓”。在问及“对该课程是否有学习兴趣时”20%的同学选择了“很有兴趣”并打算考会计从业资格证,以后想从事会计工作,46%的同学选择了“比较感兴趣”,24%的同学选择了“一般”,10%的同学选择了“无兴趣”。通过调研说明大多数同学对该课程的开设还是非常认同的。

3.2课程的教学现状和学生的学习态度

大多数学生认为该门课程的课程设置应该在60课时,这与我们实际的课时安排是相符的。在“你认为本课程的实践教学是否可以满足学生的培养要求”时,14%的同学选择了“无法满足”,50%同学选择了“满足基本要求”,36%同学选择“完全满足”。部分学生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对于理论知识的讲解过多,而实践环节缺乏,即使有,也是对会计核算内容的实践。这与我们的注重会计信息运用的培养目标是有偏差的。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结合专业自身特点,有针对性的展开教学。

在学生的学习态度问题上,46%的同学是想学习知识为以后就业打基础,54%的同学是为了通过期末考试,顺利毕业而学习。多数同学没有预习和复习的习惯,只是在考试前为了通过期末考试而进行考前突击,还有少部分同学出现过旷课现象。说明学生对该门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或者是老师在上课时对学生的注意力吸引程度不够。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3.3教学效果

多数同学表示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熟悉会计的工作流程,掌握了基础的会计知识,能填制简单的会计凭证,能看懂简单的财务报表,并进行简单的财务分析,对教学效果比较满意。也有少部分同学反映课程比较忙,对于借贷记账法难以理解,会计科目的内容也不熟悉。认为该课程有难度。

总之,经过本次调查从相关院校、企业和学生三方面了解了课程设置的情况,也发现了本专业在教学过程中的系列问题,这对于我们在完善该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研究上提供了很多可供参考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第6篇:企业会计实训报告范文

对会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我国高职院校主要采用文字描述实训模式和仿真原始凭证实训模式。其共同的缺点是不利于学生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培养、综合会计技能检验和实践对理论的反思改进。为切实提高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应发挥优势加强校企深入合作,探索全真型会计专业实训模式,进一步提高会计实训效果。

关键词: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全真型;实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

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4-0137-01

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是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大多数专业特别是如会计等应用型强的专业急需通过校企合作等形式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但是,不少高职院校往往在校企合作方面建设乏力,因长效实训基地缺乏等原因而以手工模拟实习代替校外会计实务的真正有效实习,甚至干脆取消专业教学实习。作为高职院校,应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不仅不能取消或减少会计实训,更应积极加强校企深入合作,创新全真型会计专业实训模式,不断提高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本文拟对此进行探讨。

1 会计实训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

知识产生于实践,能力形成于实践,素质在实践中养成。会计专业比其它社会科学更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因此,会计实训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其重要性主要体现:一是通过会计实训此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点,能够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知识整合能力;二是通过会计实训能增强学生的技能操作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独立反思、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通过会计实训能增加学生自信,培养学生应对压力,增强毅力的能力,并强化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四是通过会计实训能培养学生自我完善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其科研创新和创业能力。

当前,在会计专业人员就业方面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一是会计专业应届学生经验不足,上岗适应期太长,难以找到理想工作;二是企业急缺经验丰富的会计专业人员,即使是高薪也难以找到。这充分反映了搞好会计实训教学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

2 会计实训通常模式存在的问题

在大多数高职院校,在会计实训方面多采用文字描述实训模式和仿真原始凭证实训模式。

文字描述实训模式要求教师用文字或语言设定并描述各项经济业务事项发生的时间、内容和金额等前提资料,再推出相关原始凭证要求学生进行实训的模式。其优点是学生可比较快熟悉会计实务操作的流程,但其缺点是这种实训场景与企业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有很大差距,只比较适合会计专业初学者学习。

仿真原始凭证实训模式是指只对仿真原始凭证进行实训,而没有上述的文字或语言描述。此种实训模式虽然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原始凭证的识别和操作能力,但是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比前面的文字描述实训模式更加割裂了原始凭证与企事业单位经济业务事项的联系,只能培养学生的某项单一技能。

在本质上,文字描述实训模式和仿真原始凭证实训模式与日常会计教学中文字叙述的会计业务事项还是具有近似性,其共同的缺点是忽视学习者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学生难以把原始凭证与日常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紧密联系起来,也无法感觉到会计工作在企事业单位运行中的具体作用。学生按照实训大纲的操作要点就能够很容易的完成各项会计模拟实训任务并取得好成绩。当学生就业后到了实际会计工作岗位就会发现很多的知识和能力在学校没有学到,尤其是难以辨别真实企业所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的原始凭证所反映的内容,无法对经济业务事项进行准确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导致学生上岗适应期被迫延长,也影响学生的职业后续发展。

3 加强校企深入合作,探索全真型会计专业实训模式之思考

3.1 “全真型”会计实训模式内涵与核心

“全真型”会计实训模式即是指立足校企合作平台,真账实作,并由校外会计实践专家亲自指导学生进行进行会计实训。

“全真型”会计实训模式的核心:走进会计专业学生实训的第一现场,将真实企业所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的原始凭证搬进课堂,实现会计实训与会计实务工作的直接对接,切实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会计实践动手能力,特别是增强会计专业学生根据真实原始凭证对经济业务事项所做出的职业判断能力。

3.2 “全真型”会计实训模式建设要点

(1)争取企业支持,严守商业秘密。“全真型”会计实训所需要的原始凭证及所反映的有关企业经济业务运行信息属于企业的商业秘密范畴。为此,院校首先要积极获得企业自愿、真心、真诚的支持。同时,院校也要采取以下措施严守商业秘密:一是院校与企业要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并明确保护商业秘密的责任;二是可以对真实经济业务事项的原始凭证等相关会计资料进行复印或扫描、打印,并实行封闭管理,确保商业秘密不泄露、不外传。

(2)优选企业,分类选择代表。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适合建设成“全真型”会计实训基地。院校必须在深入调研基础上,根据具体培养目标选择各方面有代表性的企业作为合作对象。既可以是工业、房地产、银行等各具特色的企业,也可以是会计记账机构。

(3)注意企业经济业务事项原始凭证的典型性。及对真实企业的真实经济业务事项原始凭证应当有所取舍,避免重复,不能照搬照套,而是应选择一些不重复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的原始凭证进行会计实训,所选择企业的真实经济业务事项的原始凭证必须具有典型性。

(4)关注连续进行的企业会计业务实训。既要考虑“本月合计”之类的通常实训,又要考虑“上年结转”、“本年累计”、“结转下年”等会计实训项目,使会计实训在时间上有一定的连续性。为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会计的连续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所必备的会计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和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争取让学生对企业3-5月经济业务运行原始凭证进行连续实训。

(5)加强校外会计实践专家全程指导工作。高职院校教师的优势是理论知识扎实,但比较缺少经验。企业会计骨干的优势是经验丰富,但理论可能不够系统。在会计实训工作中,要切实发挥校外会计实践专家的积极作用,提高会计实训的针对性,弥补校内教学的短板。为此,高职院校要积极聘请企业会计实践专家担任学生会计实训的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真账实做。当然,他们应具备比较熟悉企业工作流程和会计处理程序,具有较丰富的会计实践经验和较强的指导分析能力。高职院校会计教师要积极当好配角,协助校外会计实践专家开展会计实训教学组织工作,并把握机会学习体验交流会计知识、技能和技巧。

3.3 校内模拟会计实训与“全真型”会计实训模式的有效衔接

要真正建设好“全真型”会计实训模式需得到企业的大力支持,非常不易。同时,重视“全真型”会计实训也不意味着不再需要校内其它模拟实训。根据专业技能形成规律,我们不仅不能忽视校内其它模拟实训,反而要更加重视两者的衔接。其目的是通过两者的衔接,构成一个技能训练循序渐进的递进体系。当然,校内其它模拟实训的重点应是会计专业的基本技能培养。而“全真型”会计实训应着重于实践对理论的反思、综合技能的检验和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锻炼。为切实让“全真型”会计实训取得更好的效果,在“全真型”会计实训前,可以聘请退休会计师提前指导学生校内其它模拟实训,以便更好的做好两者的衔接。

3.4 “全真型”会计实训模式教学质量考核

“全真型”会计实训模式要取得更好的效果,建立和落实“全真型”会计实训质量考评体系是关键。此体系应遵循“过程+结果”原则和企业院校共同评价原则。具体指标可从综合会计专业技能、职业习惯养成、职业判断能力、团队协作、沟通协调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

参考文献

[1]郑维.校企合作下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训项目研究[J].科技信息,2012,(27).

第7篇:企业会计实训报告范文

关键词: 中职 会计 实训基地建设 企业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近些年来财经会计类人才需求量较大,财经会计类人才在推动企事业单位现代化管理、提升企事业单位核心竞争力、引导社会资源合理配置、保障社会公众利益、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市场经济秩序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实训基地是完成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因此,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是办好会计专业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虽说各个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共同性,但是大多情况下针对不同专业所对应的不同工作岗位,多会显现出不同的特点。会计专业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学科,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而出现实训材料仿真性不强,校外实训基地建立困难重重,校外顶岗实习流于形式等问题。

一、中职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现状

(一)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经费投入有限,实训基地设置单一。

会计实训室资金投入不足,实训室数量少,实训设备更新不快等问题大多存在。很多中职院校会计专业招生人数也在逐年增加,但是相对的校内实训室建设经费并没有随之增加,实训室数量和设备明显不足。很多中职院校只建有手工模拟实训室和会计电算化实训室,手工实训室的布置也是相对简单,一般只有几张桌子,所以完全起不到任何模拟仿真的效果。

(二)实训教材与实际工作脱节。

近些年市场上各种各样的实训教材虽说不少,但却大多存在材料仿真性不强、内容单一,多只侧重会计核算、与企业会计实务对接不及时等一系列问题;一些过于繁琐复杂的实训材料,重复性工作量较大。从而导致很多学生在财务管理、税收、审计等方面的操作技能难以得到锻炼。

(三)实训师资队伍缺乏经验,有待进一步改善。

很多会计专业的教师大部分来自于高校,因此对于企业的会计流程并不熟悉,缺乏这方面的实践经验。教师们因为平时教学任务繁重,很难抽出时间到一些企业或事务所参加专业的培训和实践,所以直接制约了校内实训的效果。

(四)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会计专业学生到企业进行校外实训是比较理想的途径,能够融入真实的场景中,感受到真实的职业环境、获取真实的职业资料。但是,对于企业来说会计岗位容纳的人员有限、会计职业涉及商业秘密以及企业会计人员自身业务繁忙,无暇也不愿指导学生操作会计业务等,自然大大降低了企业参与到职业教育中来的积极性。

一些建成的校外实习基地,现实中并没有让实习学生参与具体的业务,只是安排一些简单的办公室工作,做不到真正意义的顶岗实习,没有发挥实质作用,校外实习往往只是流于形式。

二、中职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改进意见

(一)以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为主。

由于岗位和办公场所的限制,一个企业财务部门只能接纳几个学生实习,做不到像基层生产部门或销售部门那样能接纳大量的实习学生,所以,要实现会计学生大批量地到某一个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实习是很难完成的。对学校而言,要联系大量的企业让全部学生进行校外实训并对其进行指导可行性更是很小,所以,对于中职会计专业来说应该着重的建设好校内实训基地,安排合理的教学,会计实训教学活动更是应该有组织、有步骤、有计划地合理开展,保证每一名学生都有机会进行全过程的模拟实习。

校内实训基地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第一实训效率高。在校内实训,学生集中管理容易安排组织,实训内容可以按照日常计划进行,可操作性大大提高、实训效率自然明显提高;第二管理成本低。校内实训有效的减少了学生校外实训的补贴和实训指导教师在校外实训基地的交通等相关费用开销。

1、加大校内实训室建设,提升经费投入。

校方应着重建设校内会计实训室,提升资金投入,保证实训室的充足,在其基础上还应增加会计岗位实训室、审计实训室、综合仿真实训室等。校内实训以会计职业能力提升为实训重点,实训既可以分会计主管、成本会计、出纳等岗位进行演练,还可以让学生以供应商、采购商、仓库保管员、企业经理、税务、银行、审计等不同的身份进行模拟训练,全方位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会计职业能力。

2、在校内,以学校为主体依托成立记账公司。

近年来有不少中职院校尝试联系会计师事务所和会计记账公司来校设点办公,校方免费提供办公场地,并组织学生参与其公司业务,从而提高学生处理会计业务的能力。这种双赢的合作,因为一些管理上的等等原因没有很好的得到推行。

学校很多教师都具有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等资格证书,可立足这一点在校内设立起会计师事务所、记账公司或财务咨询公司,建立企业化的运作机制,把教学与经营服务紧密结合,发挥实训教学功能。指导教师和记账人员要根据委托公司提供的原始凭证和其他资料,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进行会计核算;按照国家的税收法规规定,客户填报日常的纳税申报表、日常申报工作。这样一方面增加了教师的收入,另一方面更是提高了教师的实践水平,最终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长期稳定的实习场所。

3、加强实训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为了让实训基地的运行效果得到保障,应重点加强实训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建立“会计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企业会计能手到学院任教”的双向交流机制。要求教师定期到对口企业顶岗实训,挂职锻炼,积累实际工作经验,为自己的科研和教学提供服务;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根据实训项目需要,请企业会计能手来学院现场指导实践教学,结合工作实际详细讲解企业发生的各项业务,这样能使学生们身临其境,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过硬的会计操作技能;学校应制订实训基地实践教学管理办法和能力考核办法,加强兼职教师和校内骨干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力度,使实训课堂与岗位实现无缝对接。

(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为辅。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主要的合作对象是会计师事务所和记账公司,这种类型的公司业务量大、季节性比较强,因此对会计实习人员的需求量较大,所以应重点关注这类公司,与其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定期组织实习小组让学生参加校外实习。在实训基地,学生可以对企事业单位会计科目的设置情况,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告等情况进行了解,通过实习可以加强学生对会计工作岗位、会计工作流程的感性认识,提高会计工作的实际动手能力。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则需要我们校方依靠自身人才、资源优势,服务于合作企业,建立与企业的长效共赢机制。

三、总结

第8篇:企业会计实训报告范文

论文关键词:就业导向;高职;会计专业;实践课程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是: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专业人才。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管系深入分析高职培养目标的内涵,在实践中开发出富有成效的就业导向会计专业实践课程体系,为地方企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会计人才。

一、就业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构建

(一)进行会计专业调研,确定实践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

进行会计专业调研,不仅能掌握学生未来就业方向,还能根据调研资料确定有效的实践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我院每年利用暑假组织教师对地方企业的发展现状、企业会计岗位分工情况、企业对会计人才技能的需求、毕业生去向及用人单位情况、毕业生会计技能不足之处以及会计行业的发展趋势等众多问题进行调研。调研获取的大量信息成为调整会计专业教学计划,尤其是调整专业实践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可靠依据,并由此形成动态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体现了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如通过调研我们发现浙江省税务申报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就及时整合课程,将中国税收分为税法及税务法规与税务会计实务,同时增设了税务会计实训项目,使毕业生的纳税申报能力进一步增强;发现企业需要大量的出纳人员,就将出纳知识单独辟出,专设出纳技能实训项目等。

(二)根据会计岗位分工,设计实训项目

每种职业都有其特定的工作任务逻辑,会计职业是典型的以岗位工作任务逻辑展开的。我院在构建会计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时,充分考虑会计工作任务的特点,结合地方企业的会计岗位分工情况,设计专业实训项目。如先进行会计基础技能、出纳技能及财会手工账模拟实训等,然后,展开会计专门化方向训练,如税务会计实训、电算会计实训、外贸会计实训、小企业ERP实施实训等训练,最后安排学生顶岗实习。根据会计岗位分工情况,分阶段设计实训项目不仅能培养学生技能,而且能满足企业一人一岗、一人多岗、一岗多人的需要。具体实践课程体系,如图1。

(三)理论课程设置为实践课程体系服务

学院经管系的课程设置,充分体现了会计职业能力的要求,理论课程设置为实践课程体系服务,理论课程以“必须、够用”为度。为培养会计职业岗位能力服务;理论课程主要为培养学生会计职业能力提供必须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同时强调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的关系,见下表。

二、就业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实施

(一)以会计岗位工作任务为逻辑线索,展开阶梯式实践训练

实践课程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即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技能应用。三部分实训内容并不是并列的,而是由简单技能逐渐过渡到复杂技能.呈阶梯式上升,基本技能是基础,专业技能是专门化方向,技能应用是实践课程最终目标的实现.三者相辅相成。

1.基本技能实训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会计基础技能实训、出纳技能实训与财会手工账模拟实训。会计基础技能实训,训练学生系统地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基本方法,具备编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基本会计核算的技能。出纳是最基础的财会工作岗位,且实践性较强。因此.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珠算、点钞、票据填开、小键盘录入、数码字书写、计算器应用、真假币鉴别的方法与技巧。学生能形成快速准确地核算企业货币资金业务、处理出纳相应业务的能力。财会手工账模拟实训是对前面所学技能、知识的系统总结、巩固,让学生体会企业完整的会计核算一般程序和流程,目的是培养学生面对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能独立地判断经济业务的类型,完成凭证编制、账簿登记和报表编制的工作,能对模拟企业进行简单的财务分析的能力。

2.专业技能实训

专业技能实训实质上是专门化方向训练,是指学生在学习基本会计技能基础之上,再学习较复杂的专业技能.主要包括成本会计、税务会计、电算会计、小企业ERP实施、商业企业会计与外贸会计等。

成本会计实训主要是让学生将所学的成本会计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从成本核算的基本流程和方法人手,训练其成本计算、成本管理的能力;税务会计实训主要是在模拟企业真实环境的基础上,学生将所学的税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运用到实际经济业务的税务核算中去,锻炼学生从事企业税务核算,进行纳税申报的能力:电算会计实训主要以财务软件为依托,训练学生掌握财务软件操作方法和技巧,具备运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能力;小企业ERP实施实训,使学生能够更加熟练地运用所学的小企业ERP软件实施的相关知识,对小企业销与会计核算进行电算化管理,掌握ERP系统实施的流程、基本方法和技能,具备初步的系统实施能力;商业企业会计实训,则要求学生进一步掌握商品流通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理解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核算与工业企业会计核算的异同,具备商业企业的会计核算能力;外贸会计实训,要求学生理解外贸企业的会计工作特点,掌握出口退税、进口业务、出口业务、外币业务的核算与管理方法.具备从事外贸业务的会计核算工作的能力。

3.技能应用

技能应用就是安排学生进有关公司、企业的财务部门、仓库、车间班组等实际会计工作环境.从最基本的会计岗位做起,运用所学的会计知识与技能。实习时,要求每一个参加的学生都必须按所在单位会计部门的要求.在各会计岗位以跟随或以助理角色或以正式顶岗等工作方式.完成实习过程;并要求学生以所在单位的工作标准和要求及学校所学的理论,遵守操作规程,在所在部门领导或其指定人员的支持、指导下开展工作。实习结束后,每个学生要根据实习过程写出自我评估报告。

学生进行顶岗实习,能真正走进企业.参与企业的会计核算,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技术的融合.并具备从事相关领域会计核算工作的能力。学生进企业、公司顶岗实习.使学生的会计职业能力和关键能力两个方面都得到锻炼.为未来顺利过渡到就业岗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根据会计职业特点,独创“教、把、放”实训方法

我院根据会计职业特点,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独创“教、把、放”实训方法,即:根据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三阶段实训内容(基本技能、专业技能、技能应用),把实践课程体系分为“教、把、放”三个层次。“教”为第一层次.主要由各课程的实验课组成,体现“验证式”教学的特点,介绍各项技能的原理与方法,多以教师“教”为主;“把”为第二层次,主要由各实训课程组成,强调各种会计岗位的职业能力训练,以学生动手为主,教师适当点评,体现学生主导式学习的特点;“放”为第三层次,即经过系统实训后,组织学生去公司、企业顶岗实习,放手让学生做,学生能运用基本的会计技能,并逐步过渡到分析、处理复杂的会计事务。学生通过亲自体会会计工作的环境和特点,积累实践经验,进而提高从业能力。

(三)专业实践课程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

近年来,学院经管系积极落实“双证书”制度.把国家职业能力标准融入课程标准中,使专业实践课程与会计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相衔接,突出课程目标的职业化方向。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性。学生在校期间就取得进入劳动力市场的“通行证’职业资格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珠算证书、电算化证书及初等会计专业技术证书等),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专业实践课程与职业技能鉴定衔接.见图2。

(四)校内实践与校外实习相结合

校内实训场所与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进行技术训练、发挥其聪明才智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1.校内实训设备建设情况

我院按照实践课程的内容。将会计专业的实验实训室构建成三个技能培养平台:即基本技能训练平台,包括手工账会计实训室3个;专项能力实践平台,包括电算会计实训室1个、税务实训室1个,审计实训室1个;综合实践能力应用平台。即进行财会综合模拟实训的场所。目前,这些实训室能够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完成对学生会计技能的培养任务。

我院在重视硬件设施投入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实讯室管理的制度建设,制定了相关规章制度,规范了实验(实训)室的使用。专业实验(实训)项目按教学计划安排,有相应的实验(实训)大纲,并制定了严格的课程考核细则。

2.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管理

我院先后与多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成立了校外实习基地,并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建设与管理校外实习基地的经验,为学生进入企业、工厂等真实的会计环境中的顶岗实习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为加快对校外实习基地的建立和加强管理,首先,要对拟建立的实习基地的企业进行考查评估,选择技术构成较高、管理规范的企业。校企双方在协商一致的条件下签订合作协议书,规定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并举行基地的成立挂牌仪式;实习基地成立管理组织机构,制定实习基地的管理制度和保障正常运行的措施。其次.要重视与实训基地的协调与沟通,积极创造条件,使每个校外实习基地都能为学生提供顶岗操作。在技术方面由企业工作人员实地指导,真正做到教学内容与实习、实训内容的衔接,起到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作用。第三,加强与校外实训基地的合作。我们与校外实训基地确立了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合作形式。一方面,学校为企业职工提供多层次的在职培训;另一方面,积极鼓励教师与企业共建学校科研与生产联合体,使企业成为学校科技项目的来源地、科技成果的转化地、学生进行生产实践的基地,真正发挥校外实训基地在实践教学和科研中的作用。

(五)注重教师专业发展,保障实践教学质量

众所周知,专业教师素质高低是高职院校健康发展的核心因素,是保障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技能人才,学院采用了多种措施。如大力引进高级职称教师;对中青年骨干教师进行重点培养.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定期选派教师到校企合作的单位挂职锻炼,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选派教师进行短期进修.提高师资队伍的业务水平和能力,以实现企业与教师及专业建设的有机结合,取得三赢的良好局面。

此外,学院还有一支来源和数量稳定、生产实践经验丰富、素质较高的兼职教师队伍。兼职教师均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以上职称,主要参与本专业的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指导工作。由于兼职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指导过程中能够紧密结合工程实际学生在接受指导过程中收获很大,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更好胜任岗位工作创造了条件。

三、就业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实施效果

(一)学生专业知识、技能扎实,满足企业需求

专业技能是高职教育的特色与生命力所在,学院自实施就业导向的会计专业实践课程模式以来,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得到增强,历届毕业生珠算(普通五级)、会计电算化合格证(初级)、用友软件应用证书(能手级)及会计从业资格证书通过率都为100%;在历年竞赛中也取得较好的成绩。2004年,在浙江省首届财会信息化竞赛中,会计专业选手荣获三等奖和优胜奖;2005年,在浙江省第二届财会信息化竞赛中,选手一举夺得全省12个一等奖中的个,另有两个组得二等奖;2006年,在浙江省第三届财会信息化竞赛中,本专业选手一举夺得四个一等奖。另有两个组得二等奖,再次获得全省最佳成绩。毕业生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赢得得了企业的青睐,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学生动手能力强、知识结构较为完善、综合素质较高,能适应企业的要求。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

第9篇:企业会计实训报告范文

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实验;实训;实作

自1999年扩招以来,全国600多所高等院校中有500多所开设了会计及其相关专业。伴随着会计学专业的蓬勃发展,其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也逐渐凸现出来。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完成的《普通高等学校经济学、工商管理类本科人才社会需求和培养现状调研报告》来看,人才培养中突出问题就是培养出来的本科毕业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创新能力较差,不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意见看,他们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尤为不满。

问题出在哪里呢?应该说,致使牛业生实际工作能力与社会需求不对口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教育体制的原因,也有资源配置效率和资金投入能力等方面的原因,但多年来形成的“重理论体系阐述,轻实践体系探索”却是最为直接的原因。现代经济学研究告诉我们,知识是在“干前学”和“干中学”两个环节获得的,实践教学既是课程的延伸,也是使受教育者接受知识、提高能力、体会创新不可或缺的环节。我们在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中,无论是对其体制还是体系研究都缺少理性重视和深入的思考。当前,要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有创新能力的会计人才,与之相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势在必行。

一、当前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会计专业的发展潮流要求教育工作者以人为本,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形成来自于他们亲力亲为的实践感受,来自于模拟现实工作环境场景下手与脑的自如配合以及知识的灵活迁移。这些活动的实现,都要依托于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与安排,而这恰恰是现有会计实践教学体系薄弱之所在。具体表现在:

1 体系中各环节间的逻辑关系不清晰

从现有资料来看,将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理解为由实验、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环节构成已是共识。但是,这些环节之间并非等量并重的处在同一层面上。就社会实践与学年论文、毕业论文而言,三者之间是有逻辑上的先后顺序的:没有实践就难以形成论文,特别是会计学本科论文多要求以当前实际存在的会计问题作依托、体现实际应用价值;而试验与实习、社会实践之间可以并列,属不同的认知途径。由此可见,将实验、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环节简单罗列在一起,是缺少系统性思想作统驭的,逻辑关系不够清晰。

2 学生主体地位不明确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会计学专业也莫不如此。会计学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既要求学生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更注重他们对实际业务的操控能力,而这种实际操控能力来自于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感受和感悟,它不能脱离“干前学”,但它更依赖于“干中学”。它是学生在实践教学中亲力亲为的切身感受,是学生对专业认知的必然阶段和过程,是不能被代替和剥夺的。在实践教学中,应由他们自己来设计“该怎样做?”,他们才是教学的真正主体,这与理论教学中习惯以教师为主导的理念是不同的。然而,目前学生的主体地位尚不明确,教学观念的改变是迫切的。

3 实践教学中资源配置不科学

实践教学中的资源既包括人的因素(如师资情况等),也包括物的因素(如实践场所、业务状况等)。在实践教学思维中,我们往往局限在“高校”层面,而未扩展到整个会计从业环境,都是我们实践教学的资源。然而,也只有将实践教学放在更大的从业背景下,培养的学生才可能更贴近社会所需、满足社会所求。所以,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应将现有高校资源与企业资源尽可能的充分组合,使资源配置更趋科学、合理。

4 忽视会计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

自2007年1月1日起,实施新的会计准则。在新会计准则中,更加强调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和对金融及其衍生品的驾驭能力,对企业合并、债务重组、非货币易等特殊业务事项的掌控能力,对公允价值的灵活运用能力。新准则的出台,是应经济全球化潮流而生,这势必在客观上导致会计学研究对象更加复杂和多变。不仅如此,对一名会计从业人员来说,仅仅将这些复杂多变的经济业务作出专业处理还是不够的,还要善于与环境沟通:与工商税务保持良好的沟通界面,与会计师事务所等审计监督部门交流顺畅,与生产销售部门分工协作等。我们相信高质量的会计人才不是在书斋中长大的,也不是通过完善的理论逻辑训练达成的。从学生成长为一名高质量的会计人才,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安排是重要保证。学生只有身临其境才能真正形成自己的体会和认知,才有可能激发出灵感,创新也就水到渠成了。这也正是社会所期望的。

二、会计学实践教学体系创新探索

由以上分析可见,实践环节间逻辑关系的捋顺,学生主体地位的凸现,在更宽视角下进行教学资源的配置,用好、用足企业资源,以及重新审视和看待会计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与动态性是当前实践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鉴于此,我们用实验、实训、实作三大模块作主干,以专题写作和毕业设计为输出形式来构建新的会计学实践教学体系,如图。

1 实验模块

该模块是针对会计学专业主干课程(如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单科结束后,在校内实验室进行的基础性试验。在实验资料的选择上,应首选企业真实业务和数据,尽量减少验证性实验的数量。同时,注意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积极推广运用虚拟、仿真等技术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广泛运用计算机等现代工具,提高实践教学含金量。

为了更好地熟悉会计准则中有关金融业务与产品的规范,应增加适当比例的金融专业实验课。在实验中应引导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培养沟通能力,使其尽量适应会计研究对象的复杂性。

2 实训模块

在专业主干课程的理论教学基本完成之后进行的综合性实验。此时,学生已将升入大四,一方面应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另一方面也应重视学生与企业的交流,并积极搭建两者沟通的平台。在实训阶段,应尽量以企业真实业务为依托,保证实验资料的鲜活。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地进行试验程序的设计。针对具体业务处理,要求学生充分发挥其“会计职业判断”能力,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形成开放式的答案和个人见解。

在实训阶段虽然还要依托学校的综合实验室,但在指导教师的配备上,应优先选择有科研项目以及具有双师背景的教师,同时还应邀请相当比例的企业会计实务专家来共同完成,这也是优化资源配置的内在要求。

通过实训教学模块的训练,学生已基本具备独立完

成企业一般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能力,为下一步进入企业开展实作做好铺垫。

3 实作模块

经过在校的基础性试验和综合实训后,学生对一般会计操作流程已较为熟悉了,具备了一定的专业水准。为了增强学生的综合业务处理能力,以及体验真实的会计工作界面与场景,就必须将其放在更大的专业背景中。因此,在教学实践中需要安排最重要的环节――实作模块训练。

实作,即在真实的专业场所进行实际工作的训练。学生对特殊业务的处理,与工商税务界面的沟通,与会计师事务所等审计监督部门的交流,以及与企业内其他部门的协调等工作能力的培养,均是通过实作教学环节来实现的。实作教学模块的目标决定了该环节只能在校外的专业场所进行,利于学生的实战锻炼。

实作教学模块能否达到预定目标,至少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首先,高校要主动与企业建立起合作平台。高校应在与企业沟通中阐明这种合作平台的搭建,是以双赢为基础的,是双方共建共享的资源。高校对企业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向企业提供受过良好教育的毕业生。为了适应企业需求,高校应主动与企业建立联系,对专业方向、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做出调整,为企业培养高质量人才。同时,高校提供多种形式的短期培训和在职教育机会,为企业举办员工培训班,做专题学术讲座,以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相对应的,企业接纳学生参与企业会计实作,为高校学生提供实作场所、资料、场景,增强学生的综合业务处理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协调和沟通能力,使学校教育与岗位需要为零距离。该合作平台的建立,一方面,高校提高了实践教学质量,能够为社会培养所需专业人才:另一方面,企业可以较低的成本拥有高质量的人力资源储备。

其次,在导师的配备上,要有一定比例的企业会计事务专家与高校教师共同构成。在校实训期间,要有企业会计事务专家入校对学生进行实践辅导;在入企实作期间,要由企业会计事务专家与高校教师共同组成实作导师组,共同负责实作环节指导,随时把握实作新变化。同时,专家与导师之间应加强联系与沟通,培养友谊,更大限度地产生协同效应,可充分发挥和利用高校教师的特长为企业服务,同时也使高校教师更多地了解企业实际,更好地为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服务,使学生、企业、学校均受益。

再次,企业与高校在科研上要合力协作、谦虚互补。单纯的高校研究容易脱离实际,单纯的企业研究容易就事论事,而双方结合,可以互补互利,形成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共同承担课题研究,实作教学基地为高校教师承担科研课题提供了条件,为科研数据的取得提供便利:企业在与高校的科研合作中,利用高校科技资源,增强了企业会计人员的科研能力。

4 专题写作与毕业设计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