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财务共享的认识范文

对财务共享的认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财务共享的认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财务共享的认识

第1篇:对财务共享的认识范文

中药的有毒无毒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原始社会,先祖通过生产和生活医疗实践,对药物的有毒无毒已有了初步了解。在《周礼・天宫冢宰》中就有“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之说。到战国时期,《黄帝内经》中有关于药物“有毒无毒”的专论,这时的医学家已经进一步认识到了药物分为有毒无毒两类。汉代开始,药物的有毒无毒理论,同四气五味一样,已成为临床用药的基本原则。在《神农本草经》中就论述了毒药的配伍、炮制及使用方法;并按其有毒无毒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无毒”,大多为补虚扶正之品;中品“有毒或无毒”,为补虚扶正弱或祛邪抗病之品;下品多“毒”,为祛邪攻积之品。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药物有毒无毒的认识有了进一步加深。

从古到今,药物的有毒无毒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所谓狭义的“有毒”,即单指药物对人体的伤害,一般来说,凡有毒的药物,大多性质强烈,作用峻猛,极易毒害人体,常用治疗量幅度较小,安全性低,治疗量与中毒量非常接近,用之不当,药量稍有超过常用治疗量,即可对人体造成伤害,轻者损伤人体,重者毙命。

所谓广义的“有毒”,具有二:一是药物的总称,即指凡药物可谓之“毒药”。药即“毒”,“毒”即药。古本草中常见的说法是:“毒药者,总括药饵而言,凡能除病者,皆可称之为毒药”;又云:“凡可避邪安正者,皆可称之为毒药”,这是广义药物“有毒”的论述。二是药物的“有毒”,是指药物的偏性。是指药物对人体的某种偏性。中医药学认为,药物之所以能治疗疾病,就在于它具有某种或某些特定的、有别于其他药物的偏性。临床医生每取其偏性,以祛除病邪,调节脏腑功能,从而纠正阴阳之盛衰,调整气血之紊乱,最终达到愈病蠲疾、强身健体之目的。古人常将这种偏性称之为“有毒”。如金代《儒门事亲・卷二》云:“凡药有毒也,非止大毒小毒为之毒,甘草、苦参不可不谓之毒,久服必有偏性”。明代《类经・卷十四》云:“药以治病,因毒为能。所谓毒者,以气味之有偏也。盖气味之正者,谷食之属是也,所以养人正气。气味之偏者,药饵之属是也,所以去人邪气。其为故也,正以人之为病,病在阴阳偏胜尔。欲救其偏,则惟气味之偏者能之,正者不及也。”可见,每种药物都具有各自的偏性,或散或收,或升或降,或寒或热,或补或泄,或润或燥等,广义上统称为“有毒”。

从某种意义上说,广义的“有毒”虽在表述上有药物的总称与药物的偏性之分,而实际上却很难分割。因为从理论上说,凡药物必有偏性,有偏性才能称其为药。故也有人据此将药物的总称与药物的偏性概括为药物偏性的总称。药物或药物的偏性,对人体有双重作用,既能祛邪疗疾,又能造成伤害。如:黄芩、黄连苦寒清泄,既可清热泻火,治热性病,又能伤阳败胃,引发寒邪内生或脾胃被伤等。干姜、附子辛热,既可散寒温阳,治阳虚里寒,又能伤阴助火,引发火邪内生或津液被伤等。凡此种种,皆谓之“有毒”。

药物的“无毒”,即指单用某药在不超过常用量时,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古今中药学专著中所说的某药无毒多指此。一般说,凡无毒的药物,性质均比较平和,常用治疗量幅度较大,安全系数较高,临床应用时,只要合理对证,就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然而这部分药也不是绝对无“毒”,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其中一部分偏性较突出,作用较强,当常用量或稍大常用量时,虽不会损害人体,而大量应用则可对人体造成伤害,如大黄苦寒,功能泻热通肠,若常量应用时可治火热上攻或热结便秘,而大量或超量应用则伤阳败胃;人参味甘而微温,功能补气生津、益智安神,若常量应用可治气虚欲脱及气津两伤等证,而大量或超量应用则可引发滥用人参综合证,轻则火热上炎、口鼻出血,重则兴奋狂躁,乃至死亡等。另一部分则偏性甚弱,作用平和,即使大量或超量应用,也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如粳米、浮小麦、山药、薏苡仁等药食两用之品。也就是说被中医列无毒的中药。

综上所述,药物的有毒无毒除表示其能否对人体造成伤害外,还表示了其对人体治疗作用的强弱,一般说,有毒者力强,无毒者力弱。药物的有毒无毒是辩证的,除药食两用的品种外,其他药品的有毒无毒,关键在于应用,辩证明确、用药合理、层次掌握好,则能除病祛疾,否则就象广义的“有毒”之说:“凡可避邪安正者,皆可称之为毒药。”都能对人体造成伤害。

中药的有毒与无毒,主要由其是否含毒性成份、整体是否有毒、用量是否适当所决定,而这三种要素又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药物及采集加工等因素来分析,影响药物的有毒无毒,其中有以下几方面:

1 品种与部位

中药有毒无毒有时受品种影响很大。有些中药来源繁多,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这些来源不同的中药,虽都叫做此名,但有毒与无毒、毒性的大小是不同的,如五加皮,有南北之分,南五加皮来源属五加科,不含强心苷而无毒;北五加皮来源属萝科,含强心苷有毒。有些药即使来源于同一种,因药用部位不同,各部位成分的含量不同,也常显示出不同的性效和毒性。如全蝎,有毒物质集中在尾部毒腺中,故蝎尾比蝎身毒性大。

2 产地与来源

中药的产地来源,常影响其有毒与无毒。许多中药,尤其是植物类药所含成分质和量,包括对人本发挥治疗作用或产生毒副作用的成分,均因产地或来源的不同而相异。如乌头中含的乌头碱,产于四川的含0526%,产于北京的含0205%,产于甘肃的只有016%。可以看出产于四川的乌头毒性最强。

3 采集时间

药物的采集时间对来源于植物类中药的成分与性效影响较大。古人就有“采之有时”之说。因为植物药材都有一定的生长期,故采集时间直接影响药物的有毒无毒。如苦楝皮的有效成分是川楝素,其含量以春、夏、秋季为高,此时采集虽驱虫效果隹,但毒性也大。

4 贮存条件

古人云:“凡药藏贮,宜常提防。倘阴干、、烘干,未尽去湿,则蛀蚀、霉垢、朽烂,不免为殃。”说明贮藏药材的条件与方法适当与否,对中药的质量与有毒无毒影响重大。

5 炮制方法

中药材通过炮制,内部的各种成分即发生一系列复杂变化。不少中药,通过合理的炮制,其毒性减少或消除。如生半夏有毒,能戟人咽喉导致失音,通过加热或白矾水浸泡,这种毒害即可消除。

6 剂型

中药的剂型有汤、丸、散、酊、注射剂等。不同的剂型同样影响药物的有毒无毒。如乌头类药物有大毒,如入汤剂煎煮时间长些,其有毒成份分解怠尽,服之不会中毒,若要生用入丸、散等剂型,则易中毒。

7 制剂工艺

中药各种剂型的生产工艺过程,对中药的有毒无毒亦有影响。同一处方,即使剂量、剂型相同,也会由于生产工艺的差异,导致所含各种成分发生极其复杂的理化变化,产生相异的性效或不同程度的毒性。如大黄,若生用后下少煎,其呈现较强的泻下作用;若生下久煎,则泻下作用减弱。

第2篇:对财务共享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财务 共享服务中心 建设

一、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概述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Financial Shared Service Center,简称FSSC)是将集团企业内部各子企业分散进行的、某些重复性的会计业务在共享服务中心内统一进行流程化、规范化地集中财务核算和报告,以达到企业整合资源、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保证工作质量的目的,促进财务人员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的一种新型财务管理模式。

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的主要优势

(1)财务管理效率和规范化水平得到提高。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对集团内部所有子企业或同类型子企业采用相同的标准作业流程,改变了以往各子企业处理同样业务标准不同、时间不同、质量不同的状况,优化和消除了子企业冗余的、不规范的处理流程,使集团整体财务管理效率和规范化水平得到提高。

(2)企业管理成本得到相对降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将各子企业不同财务岗位分散处理的业务统一流程化处理,减少了人员数量和中间管理审批环节,相对降低了管理成本。

(3)企业整合能力得到提高。随着经营战略和内部改革改制需求的不断扩大,企业间或企业内部各子企业兼并、重组、新设的工作任务越发繁重。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可以快速地将这些繁杂的工作统一进行处理,提供辅助服务,将管理人员的精力放在企业核心业务中去,从而提高企业快速整合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

三、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存在的主要风险

(1)认识理念上存在误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并不是所有企业都适用,也不是所有企业通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就可以实现企业所有财务数据标准化和流程化操作。另外,受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设置的城市地点和其他因素所致,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也不一定就能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2)企业信息化建设运维成本上升较快。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必须有一套强大的信息系统和专门的运维人员作为支撑,这需要企业较大的信息化投入,容易增加企业的负担。

(3)财务人员队伍可能出现流失。实施财务共享服务后,基层单位财务人员面临工作地点调动、业务转型、沦为“辅助岗位”、工作兴趣降低等多重困难,容易造成部分财务人员离职,财务队伍出现不稳定的现象。

(4)业务部门的满意程度可能会降低。实施财务共享服务后,财务的报销流程及报销要求发生了较大变化,财务部门对业务部门的服务将从面对面变成了异地服务,可能会增加传递链条和传递时间,一旦管理不当,容易出现业务部门不满意的风险。

四、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议

构建财务共享中心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统一规划原则。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集团企业集中化、精益化管理在财务方面的一个体现,是集团企业管理的重大变革,必须按照统一规划的原则,做好顶层设计,使集团企业各级管理者深刻了解和认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工作职能、工作定位,平衡好各方利益关系,尽量减少实施过程的阻力,提高各类人员参与变革和接受变革的主动性,确保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构建初期就具备一个良好的实施环境。

(2)分步实施原则。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必须有相应的管理基础和信息化基础,不可能在短期内一蹴而就。要认真评估企业自身管理和信息化现状,分步骤、有计划地解决多系统“孤岛”问题,以业务财务驱动为基础,加强业财系统间的集成和数据共享,提高企业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搭建业财一体化管理平台,合理确定和优化业财处理流程,明确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业务流程和业务范围,为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奠定坚实基础。

(3)人才储备原则。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除了需要处理基础业务的大量员工外,还要有一批精通业务的财务人员梳理相应的流程和架构。这些人员对内可以对基层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指导,对外要能与业务部门进行沟通和协调。所以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构建时,就必须考虑相应的人才储备和选拔,加强对基层财务人员转型,实施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人员的激励绩效机制,确保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人员稳定,运转高效。

参考文献:

[1]李嘉.集团企业实施财务共享服务路径探讨[J].财会通讯,2009(23).

第3篇:对财务共享的认识范文

(一)依据的规范不同产生的问题

管理会计是以满足管理人员要求为主,受到经济理论以及企业价值规律的影响,例如它可以根据管理会计的特点对企业成本费用重新整合,并采用一定的方法针对企业的财务情况进行预算,但是它所考虑的主要是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实现效益所制定的计划,所以会计准则对于管理会计的要求较为宽松,而对财务会计的要求则是较为严格的,财务会计需要严格的安装会计准则以及会计法,并且在我国的相关法律中,已经明确要求在企业的财务工作中必须依照会计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会计活动。财务会计需要根据企业经济情况以及管理的要求,分类整理会计的相关内容,制定企业一段时间内的经营情况以及财务情况,处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费用信息,核对企业的财产情况,并严格依照相关规定对会计报表等相关资料进行综合整理,由此可以看出,与管理会计相比,财务会计的严格与规范性。

(二)会计人员素质问题

企业的会计人员对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产生一定的影响,我国企业的会计人员整体专业水平以及素质有待提高,虽然我国很多高校以及职业院校都开设的会计专业,可以为社会提供大量的会计人员,基本上满足社会对会计人员的数量要求,但是会计人员的素质还未能满足企业的真正要求,会计人员的理论水平以及实际动手操作能力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尤其是对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需要有其正确的理解和认识,能够为二者的融合作出努力,这就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会计人员需要拥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处理相关业务的能力,会计凭证的制作、信息的记录以及报表的制作等内容要熟悉,财务人员的法律素质也需要过硬,而管理会计不仅要具备基本的财务会计知识,还要熟悉统计运筹学和数据分析的内容,能够分析问题和解决会计的相关问题,因此,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是不同,这也给二者的融合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另外,虽然我国有注册会计师制度,但是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还需进一步的完善,使得企业的会计人员通过考试接触到国内外先进的会计理论,逐渐完善会计人员的理论素养。

(三)会计信息数据共享问题

财务会计需要严格按照我国会计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相应的活动,并且会计信息应该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公正性、透明性,信息的确认与计量也要严格执行有关规定,财务会计最后是以财务报表的形式向企业的相关利益人员提供企业的经营信息,而管理会计本身并不受会计制度相关规定的制约,它的应用也更加的方便灵活,因此提供的会计信息也就没有形式的制约,格式的束缚,只需要根据所需要的提供会计信息即可,信息的提供方式更加快捷方便,信息量丰富,但这也给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信息对接造成了不便,不利于基础信息数据的共享,增加了会计工作量。

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问题的对策

(一)完善企业会计制度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需要有专门的制度为会计工作提供约束与依据,从而使企业的会计工作能够顺利的开展。目前,我国的企业虽然已经制定了相关的会计制度,会计信息的核算以及信息的公开等会计相关工作能够按照规定进行,而管理会计制度在企业中还存在不足,专门针对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过程中的制度还没有确定,这就为企业的会计工作埋下了隐患,因此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以及国家的基本法律,不断完善企业自身的会计制度,规范会计人员的行为,明确会计工作人员的职责范围以及工作内容,使得资源能够充分的利用起来,避免资源的浪费,根据制定的相关制度调整企业的财务工作,提供准确客观的数据信息保障企业的决策。另外,企业应该在管理制度上也要作出相应的调整,由于我国企业没有专门的管理会计部门,财务会计工作中混杂着管理会计的工作,这就模糊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业务范围的界限,使得企业的财务工作不能有效的开展起来。因此,企业应细化管理制度,逐渐组建管理会计部门,将职能从财务会计部门中剥离出来,建立起独立的管理会计体系,之后再将二者有机的融合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

(二)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首先是观念的转变,因此树立正确的会计观是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的前提条件,首先应该明确对会计的认识,目前,在我国大多数的企业对会计的认识仍然停留在财务工作的确认、计量以及报告的层面上,传统会计工作的管理职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因此,企业应该积极扭转对会计的认识,提高对会计工作的认识水平,认识到会计是企业提高效益的有力保障,其次提高会计人员的认识以及业务素质,会计人员在企业中长期扮演记账员的角色,使得会计工作在企业中不受重视,而会计人员也不能端正自身的态度,会计工作变成了写写算算的工作,所以,会计人员自身要有良好的工作态度,摆正自己的认识,以严格的要求约束自己,努力熟悉企业的规章制度,熟练的处理企业的相关财务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认识到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是需要复合型的会计人才,另外企业可以通过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培养企业的会计团队,或是通过企业内部的挖掘,积极培养企业的员工,打造业务水平高的团队。

(三)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交流共享

第4篇:对财务共享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企业集团 财务共享 服务模式 比较

财务共享服务作为一种新型的资源整合财务管理模式,利用财务业务一体化的信息技术基础,对企业集团内部各核算主体分散处理的财务业务,通过建立财务业务共享中心,将财务业务处理进行流程再造与标准化,实现降低管理成本、提升工作质量、提高业务处理效率、控制管理风险和集团发展战略支持之目的,是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的最新成果和重要内容。如今,财务共享服务已被国外跨国公司广泛应用,并被证实效果显著。尽管我国引入该模式较晚,但是目前己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集团在逐步尝试并推广应用。

一、财务共享服务简介

服务共享中心(Shared Service Center,SSC)于20世纪80年代起源于美国,主要是为财务部门处理大量低附加值的交易活动。在一些企业集团和跨国公司中,对如差旅费、应付账款等日常事务处理,可以通过业务整合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继而可以将一些内部管理职能合并到一个中心进行标准化和专业化处理,提供高附加值的服务(如提供财务报告等),而这种整合和合并,在节省成本的同时还能给公司创造价值。“共享服务”这一术语,普遍被认可为,它起源于1990年科尔尼咨询公司的一份包括IBM公司、杜邦公司、Nynex、福特公司、Digltal、强生集团、壳牌石油和惠普公司等多家著名大型企业集团在内的关于企业最佳经营方式的研究报告。报告指出,上述公司在管理中有一个共同之处,即内部共享服务(林倪滨,2009)。

共享服务是管理领域的变革和创新。通过选择营运成本较低,人员素质较高,信息技术基础发达等条件合适的地区,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可以较低的薪资支出录用精于数据输入和处理日常事务的人员,通过业务和资源的集中和整合,在减少管理总量的同时,实施标准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向公司内外提供高质量的信息和服务,并按照一定的标准结算或收取费用,以高性价比的服务吸引客户。同时各分、子公司财务向管理转型,更好地支持公司其他经营部门业务的发展,使公司更专注于自身的核心业务及寻求新的发展机遇。

二、财务共享服务的发展及趋势

美国福特(Ford)汽车公司是公认的第一家建立SSC的企业,20世纪80年代,通用电气、新加坡百特医疗用品公司(Baxter Healthcare)在美国建立了自己的SSC,1988年,通用汽车公司将其100个分散的机构合并为统一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英特尔、惠而浦和眼力健(Allergan)发起了泛欧洲SSC,此后,美国运通(American Express)、百时美施贵宝(Bristol Myers Squibb)建立了全球SSC。截至2008年,80%以上美国《财富》500强企业和50%的日本大型企业成立共享服务中心,而且经历了成本降低、服务质量提高和企业集团战略支持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实施服务共享最主要的驱动力是成本节约,并且大多数公司将这些成本节约视为巨大的投资回报。

现在,越来越多的公司正借助于SSC重构其商业模式和经营方式。Oracle公司在都柏林、悉尼和加州的Rocklin建立了3个全球性的服务共享网络,其中都柏林的SSC为40个国家的分公司提供一系列服务,在提高效率,降低财务和行政管理成本的同时,实现了流程标准化,通过使用标准应用程序和模块结构,降低了IT支持和开发成本,统一了分散在各地的管理报告,更快地吸纳新技术,迅速采用最佳实践效果的服务,提供一流的甲骨文财务应用标准,创建了与内部客户和外部客户新型商业伙伴关系。作为Oracle公司战略的一部分,可以预见SSC的未来发展趋势,共享服务将企业战略、技术、流程和人员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在电子商务的驱动下,员工、供应商、客户以及其他商业伙伴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合作关系。

财务共享服务正在我国兴起和发展。当今新兴市场经济体正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中国作为新兴市场国家经济高速增长,潜力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成本优势正吸引越来越多跨国公司投资中国市场,设立分支机构,从经济全球一体化角度配置资源,许多跨国企业将全球或地区性共享中心设立在中国,如惠普、摩托罗拉、马士基、麦当劳、通用电气、拜耳、强生、辉瑞、诺华、陶氏化学、科勒、巴斯夫等等。2011年4月安永的调查报告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境内设立规模以上共享服务中心近四百家。从行业应用来看,各行业在共享服务的应用差异较大,金融业在共享服务的应用上较为超前。规模以上共享服务中心中,金融业占45%,其次为服务、交通运输、电信和制造业。从服务覆盖区域来看,目前国内的共享服务中心服务地域主要为亚太区内,其中超过60%的共享服务中心主要服务中国本地的业务,24%服务于全亚太区,另有15%共享服务中心服务于全球①。

在这些跨国公司财务共享的示范效应下,本土领先的部分企业也陆续开始走上了财务共享之路,我国一些大型企业集团已经或正在建设自己的财务共享中心。例如中兴、华为、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宝钢集团、海尔、长虹等。但总体而言,财务共享服务在中国还处于发展阶段,无论是对财务共享服务的认识、管理模式、人才培养,还是实践过程中的经验、困惑和思考的总结,都远远不够,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和不断尝试,应用推进还有个过程。

三、财务共享与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的比较

现代财务共享服务相对于传统财务管理模式而言,无论是管理的方法和手段,还是管理的体制和内容,都具有颠覆性的创新和发展。

(一)财务核算和处理集中化

企业集团为了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做大做强,提升在行业或国内外的影响,获得规模优势,或者利用区位或政策优势降低成本,贴近市场,提高竞争力,大都跨地域甚至跨国界在总部以外设立多家分、子公司。在传统财务模式下,这些分散的、大大小小的公司各自都配备了一整套财务人员,由于信息技术支持基础不同,以及财务人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存在差异,往往存在财务数据处理效率低下,信息反馈不及时,无法在集团内实现信息共享,甚至可能导致一些子公司存在信息孤岛。同时,各地子公司为了自身利益的考虑,在财务数据的处理上采取不一致的标准,更有甚者,还可能编造虚假财务信息,产生误导,对企业集团的经营和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在财务共享中心模式下,各地财务人员被集中到人力、税收等成本较低的某一地域进行统一的财务核算,在核算集中化的过程中需要对业务处理进行标准化,从而保持核算口径的一致性,使得财务核算结果更加可靠、更具可比性,业务处理效率也大大提高,因减少了岗位重复,业务处理成本就大大降低;而且,由于各分、子公司无法直接进行财务信息的干预,财务数据收集和反馈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得到增强,从而大大提高了财务信息的质量。财务集中核算,将处理具体业务的财务人员置于统一的管理环境,集团对财务核算的规范性要求更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落实,这也为业务流程的再造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二)财务业务一体化

在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下,财务与业务数据有着不同的录入终端,两者之间的沟通往往也存在着一定的障碍,此外,财务人员深陷自身的日常性数据处理工作,对业务部门的支持往往显得力不从心。然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引入的ERP系统后,使得原来需要财务人员录入的大量数据分散到各大业务部门,实现了数据资源共享,不仅减少了重复工作,而且增强了财务数据的可靠性。

在财务共享中心模式下,财务与业务的联系更加紧密,具体表现为财务业务一体化,财务核算的集中处理,使得各子公司的财务不再处理某些基础性的财务日常数据,而可将精力放在为公司提供更高的决策支持、财务分析及业务管理等关键性工作上。因此,财务管理成为各分、子公司财务工作的重点。此时,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精通财务知识,还需要更多、更深入地了解企业的业务情况及发展战略,更好地为公司业务管理和发展服务。

(三)业务和流程标准化

财务核算的集中化是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第一步,共享服务更加关注集中后的业务流程优化,后者对提高业务处理效率和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

财务核算的集中化使得部分会计核算从各具体的公司组织中分离出来,共享服务中心的核算人员由于地域的限制和效率的要求,与业务人员难以直接的沟通,同时对各公司的具体业务也就缺乏一定的感性认识,这就需要共享服务中心建立标准的业务流程。

所谓标准业务流程,就是对所有财务业务处理流程进行梳理研究,并进行相应的流程重组和再造,减少重复和浪费,以简洁高效为原则,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制定细化的操作程序和步骤,并通过标准化的专业文档记载实现流程的固化。

虽然,各企业经营的业务千差万别,但财务核算和处理程序经过经验传承和不断改进和优化,具备标准化的条件,共享服务自身特点就已经决定纳入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是可标准化的业务。只有标准化操作,才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由于标准化业务更加重视操作技能和处理效率,因此对具体操作人员综合业务素质要求不高,并且人员的可替代性强,这样就可大大节约人力成本和减少人员变动的影响。另外,业务和流程标准化也有利于集团企业信息资源的统一整合和分析共享,发挥信息资源的最大价值。

(四)技术手段的高度信息化

科技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在企业的广泛应用,包括工作流技术、ERP、电子支付、数据分析和报告工具、供应链管理系统、影像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等,不仅改变了传统手工数据处理方式,而且触发了企业管理模式、信息交流方式、作业流程的变革,为财务共享服务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财务共享中心很好地整合了这些信息技术,而在整个信息化平台中,ERP、影像管理系统、网络报销系统和银企直联等系统及技术是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贡献尤为突出。传统财务核算和管理虽然从手工已经逐步发展到用财务核算和管理软件来处理,但总体上传统财务管理模式对企业信息系统要求不高,受企业规模、业务复杂程度以及成本效益等因素的影响,对企业信息化依赖程度也各不相同,一些超大规模的企业集团不断应用和上线各种管理软件,信息化程度较高,正是借助于这些高度电子化和网络化手段,这些公司逐步发展或率先引入的财务共享服务,这说明财务共享对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高度依赖,同时也是获得共享服务收益的必要投入。

(五)业务处理的高效化

在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下,企业集团在各地分、子公司都设有财务部门和配备财务人员,由于各企业财务管理水平、风险控制要求和业务处理流程等各不相同,同时受业务量规模大小和财务人员业务水平和操作技能的影响,各企业业务处理效率差异较大,但总体效率不高。

在共享服务中心模式下,各企业可以将集中处理的业务都集中到共享服务中心,又可以每个业务处理人员只负责具体某一项或几个环节的账务处理,操作简单,熟练程度高,业务处理能力和速度远非分散处理可比,如此既可以消除重复的业务处理岗位,又可大大减少业务处理人员的数量,再加上业务处理流程的标准化和简单化,缩短了具体作业处理的时间,财务业务处理的工作效率也大大提高。同时,在当前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和各行业竞争激烈的经济大背景下,业务集中带来的规模效应,使得财务共享服务的成本优势和竞争优势更加突出。

(六)内部服务外部化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并不像传统财务一样作为公司内部的一个管理部门,而纯粹是一个对企业内外提供账务处理、资金支付、费用报销等共享服务的组织,其经营准则是独立核算、服务客户,以客户需求和满意度为导向,无论是内部客户还是外部客户,通过事先签订服务协议结算或收取费用,其目的是以优质高效的服务取得经营成功。

由主持的“来自服务共享中的成本节约”研究表明,作为一个独立运营的职能机构,并对内和对外提供服务的共享中心必须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否则就会失去竞争力,他们既要接受内部客户的选择,因为内部客户有权根据服务的种类、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决定选择服务提供商以及愿意支付的价格,又要面临外部同行的挑战,如同其他外部经营者一样,比质量、比服务,还要比价格,从而不断推动共享服务中心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通过向客户提供财务服务获取相应报酬,其利润主要来自于三个领域:(1)与人员有关的利润,来自于职员总数的减少及其他中间操作成本的降低;(2)与流程有关的利润,来自于规模经济、降低流程开支以及实施最好的开发方案;(3)与技术有关的利润,来自于操作成本的降低、全球范围的技术安排以及更好、更快地存取数据。

随着科技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财务共享中心规模将会越来越大,财务共享服务的内容也会不断丰富,功能不断扩展。现在,共享服务几乎已成为大型集团企业财务管理发展的一种自然选择和必然趋势,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集团需要建立自己的财务共享中心或借鉴共享服务的管理模式。因此进行集团企业财务共享服务应用研究,既具有财务管理新方法、新理论的探索意义,又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作用。

(作者为公司副总经理兼财务总监、全国会计领军人才、高级会计师)

参考文献

[1] Barbara Quinn,Robert Cooke,Andrew kris.郭蓓,译.公司的金矿――共享服务[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

[2] [比利时]安德鲁・克里斯(Andrew Kris),马丁・费伊(Martin Fahy).服务共享[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3] 陈虎.论会计信息化与网上报销[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0.

[4] 联合国贸发会议.冼国明,译.世界投资报告――2009跨国公司和研发国际化[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5] 陈虎,董皓.财务共享服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6] 安永咨询.中国共享中心研究[EB/OL].[2011-04-16].http://tech. .cn/it/2011-04-16/16485414015.shtml.

第5篇:对财务共享的认识范文

一、财务共享模式的认识

跨国、跨地区或分支机构较多的大型企业集团,面临着低附加值的财务工作占用大量人员、财务与企业发展战略协同度较低、会计处理缺乏统一标准及口径、信息质量低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企业的风险和财务管控能力,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应运而生。

财务共享模式是把整个财务职能做一个切分,把会计基础核算等低附加值的事务性作业剥离出来,运用计算机、网络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在一个或多个地点对人员、流程和技术等核心要素进行整合,将具有规模经济属性和范围经济属性的财务业务集中在一块进行处理,实现优化流程,规范管理,降成增效等目标。其本质不是简单的财务人员和帐套的集中,而是将经营活动数据转化为信息,变成财务服务产品,提高企业整体效率,实现信息的共享,让企业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根据自己的需求及时、准确的使用系统,获取信息。

企业在财务共享模式的实施中不应该仅仅着眼于降低费用报销、财务核算等的简单的人工成本,应该更多的关注信息流的整合与共享,利用经营大数据,算大帐,对公司的各个产品经营情况、业务开展情况、项目成本收益情况、设置人员和部门组织的效益情况进行事中的控制和事后分析。实现业务驱动财务,财务控制业务、评估业务、指导业务,真正做到业务财务融合,提高企业的整体经济利益。

二、目前财务共享模式的不足

财务共享模式有诸多显而易见的优点,但也存在不足,特别是目前的财务共享中心模式。对于优点,本文不做过多的累述,主要分析几点不足:

一是信息沟通风险,目前的财务共享模式多采用的是远程集中服务,各分支机构处在不同地区,财务信息在由各分支结构传递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时,存在沟通不畅,信息理解不对称,不完整等现象,以及由于信息系统本身的缺陷,造成数据丢失等信息安全问题。

二是企业文化风险,财务共享中心将打破原有的组织结构,带来人动和权责的重新划分,存在内部分支机构管理层认可度低以及抵触情绪,业务推广困难。业务模式由从前分支机构的财务部门自行处理全部业务,改为财务共享中心与分支机构共同承担,两者权责难以分清,相互推诿扯皮,影响整体工作效率。

三是管理脱节风险,财务共享中心的财务人员多采用标准化、流程化的业务处理方式,难以满足分支机构的个性化需求,企业实际业务活动会为了满足财务共享中心标准化的流程而调整变通,扭曲业务实质,造成业务数据不真实,影响最终决策。同时,财务共享模式不直接接触分支机构所在地的税务机关、政府部门,不便于及时了解地方性的?收优惠政策和地方法规要求,使企业增加没有享受到税收优惠政策的机会成本和违反地方法规的违规风险。

四是人才建设风险,财务共享模式将财务业务流程细化分解,程式化、机械化的工作内容多,好比财务数据流水生产线,每天重复相同的工作,从业人员业务能力提升与职位晋升空间十分有限,导致新进员工任职时间短,离职率高,流动性大。同时,从业人员不能深入了解企业的业务及情况,进而造成企业高级财务管理人员缺失。

三、人工智能与财务共享模式的融合

人工智能是使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的某些思维过程和智能行为的学科,具有感知能力、记忆与思维能力、归纳与演绎能力、学习能力以及行为能力的特点,应用范围广泛。就该技术目前的发展状况来说,其在财务管理领域的应用,完全可以取代一部分程序性、模式化的会计工作,自动识别成本费用的合理性、合规性,选择会计核算要素,整理分析数据,也就是取代目前财务共享中心的主要工作。

第6篇:对财务共享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管理会计;财务会计;融合发展;策略

1.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

管理会计也叫做“内部报告会计”,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会计人员则运用一系列专门的方法,对财务会计提供的资料和其他相关的资料进行加工、整理与报告,从而能够使企业各级管理人员了解企业的经济活动和经济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规划控制各项经济活动,帮助决策者作出正确的决策。财务会计主要是通过计量、记录、确认与报告等方式,对企业已经完成的资金运动进行全面系统的核算与监督,财务会计的主要目标是借助各种财务报告形式,为与企业有经济利益关系的债权人、投资人及有关的政府部门,提供企业的各种经济信息,如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财务状况等。财务会计提供的各种经济信息能够反映企业的资金运动情况及各种经济活动,为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2.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融合发展的意义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都是会计学科的一个分支,二者是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二者的融合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现代企业的飞速发展,企业中会计的职能和工作方式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新形势下,传统单一的财务会计已经不能适应企业更好地发展的需要。现代企业发展的目的就是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只有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相融合,发挥各自的作用和优势,优化企业的资金流通和使用的状况,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融合发展,是现代企业和时展的要求,现代企业在市场中进行的各种经济活动以及在各个流程上产生的相应经济信息,都应该通过财务会计记录下来,并管理会计对数据和各种经济信息进行认真的分析,得出企业资金运行的状况和经济效益,从而为企业的决策者提供更好的发展策略。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相融合有利于会计人员丰富会计知识,适应时代的发展,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和自身的会计水平,更好地为企业服务。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相融合有利于共享企业内部的经济信息,提高企业处理经济信息的效率,优化企业资源的配置,节约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3.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发展的策略

3.1提高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融合的认识

首先,要树立正确、科学的会计理念,提高对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融合的正确认识,认识到提高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融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企业的领导和会计工作人员都要树立正确的会计理念,提高对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融合的正确认识,要经常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使其与时俱进,树立正确的会计理念,更新认识,丰富相关的专业知识,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企业要树立正确合理的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融合的目标,使二者朝着共同的目标,共同努力,推动会计工作的高效发展,更好地发挥会计的职能。

3.2加强对会计人员进行教育和培养

企业会计职能的充分发挥要依靠会计人才,只有优秀的会计工作人员才能使会计工作更好地完成,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现代企业的发展也为会计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会计人员要根据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融合,更新相应的知识和理念,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企业要定期为会计人员提供培训的机会,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养,使其适应企业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融合的趋势,配备相应的技能。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融合,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教育和管理,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技能。此外,企业还应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奖励表现突出的会计人员,激发会计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3.3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会计信息的共享

目前许多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较少,部门之间的资源和信息的共享程度较低,不利于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因此企业要学会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企业内部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信息的共享。信息技术使得资料、数据和各种信息的传播速度提高,处理信息也更加高效、准确,因此,企业应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信息的共享提供便利的条件。在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部门中间建立统一的信息化网络系统,将各个部门统一起来,方便会计信息的传递和处理,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都是现代会计系统的一个分支,都是现代企业会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都是以企业的各种经济活动和经济信息为基础,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并且相互制约,互为补充。管理会计所分析的经济信息正是来自财务会计的内容,管理会计会对财务会计的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从而正确地分析企业的经营情况和经济活动,为企业的决策者提供正确的决策。此外,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目标是一致的,无论是管理会计还是财务会计,都是为了更好地管理企业的经济活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姜海平.试论新形势下财务会计同管理会计的相互融合[J].全国商情,2014,18:75-76.

[2]李晨斌,李晓敏.新形势下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融合探析[J].财会学习,2015,10:114.

[3]张雪岩.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发展问题[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22:102.

[4]宋英楠,武铜.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J].现代商贸工业,2015,04:107-108.

第7篇:对财务共享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共享服务;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财务集中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5-000-01

一、财务共享服务的发展

财务共享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出现,经过第一代和第二代共享的研发运用体验,时至今日它已经悄然走过了三十多年的历程。第一代阶段财务共享具有标准化的操作、灵活的组织结构和明确的分工等特点。第二代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相比一代有了质的改变,特别是在流程设置、人员选择、技术要求上,对中心人员进行培训,增强他们的专业技能,建立一套完善的激励机制。财务共享中心在企业集团内作用主要是财务质询和战略支持,使企业集团的整体战略和财务共享模式进一步的融合。企业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之后,首要问题就是哪些业务可以直接放入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进行处理,哪些需要整合之后再纳入财务共享中心进行处理,下文就以H公司为例详细说明。

二、H公司传统财务核算管理模式的整体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H 公司的财务组织采用中心集权制,按照公司制度的要求,财务管理在公司内部实行统一领导,对不同级别进行授权和管理的体制。公司的全部会计、财务工作有总公司专门的计划财务部门负责,而对经过上级公司授权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分公司及中心支公司可以成立自己的计财部门进行管理。但是中心支公司级别以下的机构都不能进行单独的会计核算。

H公司一直采用的分权为主与集权相结合财务核算管理模式,这种模式能够灵活的掌控整个公司,具有统筹兼顾的特点,但是在某些方面也有局限性,比如在目标不统一、资源利用效率低下、财务核算制度不统一、记账规则不统一、财务报表管理不统一五个方面。

1.是目标不统一。公司设置总体目标,要求下级的市县支公司共同完成,但有些分公司为了自身的利益和特定指标违背上级的指示,导致目标上的不统一,从而影响了总体目标的完成。

2.是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由于公司的实行分权制度,下级的市县公司有很大自由支配资源的使用、调动、处理的权利,从而造成资源的不均衡,在各分公司之间的配比调动难以达到统一,这就导致了公司整体资源利用率低下。

3.是财务核算制度不统一。总公司对整体的财务核算制度、规章作了相关规定,各分公司的具体制度可以参照省公司制定。但是因为各级财务部门的能力有高低导致对总公司的财务制度理解有偏差,从而制定出的核算制度有一定程度的差别。

4.不一致的记账制度。各分公司按照自己的方法进行记账,填制会计凭证,收发票据,没有统一的记账规则。

5.不统一的财务报表管理规则。由于各分公司的工作效率不同,完成月度报表、中期报表及年度报表的时间有早有晚,省公司在月末关账、合并报表的操作和时间上无法达到统一,这会导致总公司报表和保险行业监管数据报送延误,不以利于公司的整体运作。

三、H公司财务共享服务实施的保障措施

1.获得最高管理者的绝对支持

财务共享牵制着内部权力和组织变革。由于财务一旦共享,信息开始公开透明化,各级分公司的财务信息必然裸的暴露在总公司的监控下,因此共享财务信息势必受到各级分公司的阻挠。作为公司的管理层,首先会考虑这种变革所带来的期望值,即这种变革所带来的效益是否高于投入的成本。其次,来自各个层级的舆论压力也使得变革更难以进行。当出现这些不可避免的阻力时,领导层坚定变革、坚定实施财务共享的信念决定了这项变革能否顺利进行,进而更好地落实财务共享计划。

2.获得分公司员工的理解支持

没有人是愿意主动改变的,除非你愿意改变。人都有一种自然的抵触变化、恐惧和风险。财务共享服务运行在早期阶段,需要延长工作时间,以保证工作质量。FSSC的实施对于原来的公司财务人员来说,以前的身份有“管理和监督”的功能,必定会有一种优越感,进行财务模式变革之后,基层财务人员很有可能成为财务操作的会计工作生产线上面的流水线工人在心里必定会存在强大的担忧和不满。面对这种情况,要加强员工知识培训,让人们充分认识到财务共享服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多沟通,积极引导,使财务服务人员保持一种主人翁意识。

3.搭建安全、有效的信息系统平台

财务共享服务一般都是针对于跨地区、跨行业的业务处理,这是一项远程提供的服务,需要一个完善、恒定的信息系统的网络支持。目前,公司实施了办公自动化平台,应用于CIMS平台的生产控制,和服务的采购,销售,物流,财务共享服务也要对ERP平台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人力资源进行影像采集系统,在线报纸销系统,银行和直接连接的系统,系统的建设是在部分最大的投资,和高层次的复杂性,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也需要人力资源的支持。在实施前,现对系统进行一个预先的评估,了解系统不完善的地方进行优化,从而借助安全、有效的信息系统平台为集团的提供更好的服务。

4.建立统一标准的流程

流程是一个项目实施的关键环节,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设计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就是统一化的操作步骤,该步骤是否合理,决定了效率和中心工作的影响,H公司的共享服务中心是一个虚拟的共享服务中心,通过网络将分公司的财务人员纳入共享服务中心管理,建立统一标准的流程,为整个集团提供服务。

四、结论与展望

通过结合H公司的特点,本文研究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运行和实施问题,但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和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只有将实际情况联系到先进的管理概念融入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发展中,才能保持旺盛顽强的生命力,为企业组织创造超出预期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陈虎,孙苗.以共享服务为基础的创造价值的财务管理体系[J].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11(7):52-54.

第8篇:对财务共享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创新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对企业会计工作要求也越来越要,而会计作为一种管理活动,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会计职能重心也在不断变化,以往,会计职能主要是反映和监督,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里,企业会计职能也逐渐朝着管理与服务方面发展,传统的财务会计已经不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了。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已成为必然,企业应当重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结合,把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在一起更好地运用到企业会计管理中,从而更好发挥会计作用,推动企业的良性发展。

一、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意义

所谓的财务会计就是对企业已经完成的资金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最终形成能够反映企财务信息的财务报表。财务会计是现代企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通过一系列的会计程序,向企业提供科学、合理的财务会计信息,从而企业带来好的经济效益。而管理会计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对财务会计提供的资料进行整理、加工,提高财务会计的科学性、合理性,从而确保企业经济效益。财务会计与管理管理作为会计学科的分支,其在企业管理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企业获得良好经济效益的保障。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企业会计职能也在发生变化,新形势下,传统的财务会计已经不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而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如果企业一味强调财务会计,而管理会计的作用,使得就会造成企业会计职能的失衡,影响企业自身的发展。现代企业会计体系中,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有着其必然性,是企业会计作用有效、全面发挥的关键,只有促进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才能确保财务会计信息质量,避免、以假乱真的现象发生,同时,通过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对财务会计信息进行整顿,可以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为企业提供科学的信息依据,从而确保会计作用的发挥,推动企业的更好发展。

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关系

1.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关联性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均属于会计学科,是现代会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最终目的都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同时,管理会计是根据财务会计信息来进行管理的,从某种程度上将,财务会计是管理会计工作开展的依据,而管理会计工作的好坏有关系到了财务会计质量,两者之间紧密相连。

2.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差异性

尽管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均属于现代会计系统的一部分,但是两者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首先,对会计人员的要去不同。财务会计的工作重点是反映企业财务信息,注重的是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要求财务会计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业务基础和财务会计操作能力,如账单的填写必须规范。同时,财务会计要求会计人员熟悉会计制度和法律知识,一切财务会计工作都必须按照会计制度和法律相关要求来执行;而管理会计只要求会计人员具备丰富的知识水平,能够满足管理会计工作的需要,能够熟练掌握统计学、计算机方面的内容;其次,信息质量特征不同。在财务会计工作中,需要按照会计原则来进行工作,财务跨级信息要求真实、真确,要求按照一定程序来进行会计工作,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较高;而管理会计工作中,信息处理工作更加灵活,受规章制度的约束力较小,会计工作人员结合管理会计方法对会计信息内容进行调整、选择、加工后输出信息,然后传递给管理者。

三、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策略

1.树立正确的会计思想观念

科学、合理、正确的会计思想观是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前提。就目前来看,企业还没有认识到财务会计与管理管理融合的必要向,对会计职能的认识一直停留在经济业务的,没有认识到管理职能的重要性,从而制约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为了促进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企业应当树立正确的会计思想观念,要加强对财务会计以及管理管理的认识,要树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目标,从而有条不紊的进行会计工作,提高会计质量,发挥会计作用,推动企业的发展。

2.健全会计制度

制度是一切工作开展的依据和保障,对于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工作而言,没有健全的会计制度,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就难以顺利的融合。故此,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健全的会计制度,既要明确会计相关职责,明确财务人员的分工和权限,是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能够根据企业的发展需要来进行管理,从而选出最优、科学的决策信息;同时又要完善会计监督制度,对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进行全方位的监督,通过监督,确保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工作质量,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

3.加强会计人员的教育与培养

在会计职能不断变化的同时,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会计从业人员作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工作的主体,会计从业人员职业素养的高度直接影响到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而要想促进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就必须加强从业会计人员的教育与管理。首先,要加强从业会计人员的教育,提高从业会计人员整体素质;其次,要加强从业会计人员对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认识,加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专业知识的教育,让他们了解最新的会计准则和规范,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水平。同时要加强从业会计人员业务技能的培训。另外,为了更好地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企业还应当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如物质激、精神激烈,给员工在生活上一些帮助,通过奖励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从而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来。

4.加大会计理论的研究

对于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工作而言,它们作为现代会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工作他们,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都是按照会计理论来进行的,可以说会计理论是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基础。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职能也在不断变化,加大会计理论的研究可以促进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快速融合。在现代社会里,增值会计模式的产生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创造了前提条件,在增值会计模式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目标以及服务对象都已确认,会计信息可以得到更好的共享。同时,在会计理论中,现金流动快计法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提供了科学的方法,使得企业的业绩评级和投资决策紧密的集合在一起,有助于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另外,随着会计理论研究的深入,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提供了技术保障,如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可以将财务会计系统与管理会计系统的数据进行共享,从而促进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由此可见,加大会计理论研究十分重要。

5.加大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认识

在新形势下,我国现代化的企业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进行融合已经成为时展的必然要求,财务会计与财务管理融合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在我国现阶段,由于企业对会计职能的认识不足,认为会计就是对企业的业务进行记录、报告,这种错误的认识是的会计的管理职能得不到有效的发挥,甚至还有许多企的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分工协作。随着知识时代的发展,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我国现代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求得生存,就必须认识到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重要性,加强对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认识,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来提高企业内部职员对财务会计以及管理财务的认识,从而将企业管理会计的职能充分的发挥出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6.设置独立部门负责管理会计工作

管理会计是从传统会计中分离出来与财务会计并存,着重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而服务的一个会计分支,而管理会计又包括成本会计和管理控制系统两部分。以往,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职能都被企业财政部门所接管,容易造成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职能混乱,从而不利于企业会计职能的发展。为了更好地促进企业自身的发展,在财务会计与管理管理融合中,企业可以适当的将现有的财务管理与预算等职能从财政部门里计中分离出来,并设立独立的部门负责这些工作。通过单独设立管理会计部门,可以有效地避免财务管理与预算混乱,从而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完美的融合,并运用到企业生产经营中去,为企业带来好的经济效益。

7.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信息的共享

就当前企业管理工作来看,各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的现象较为严重,由于各部门各自为政,使得信息难以共享,给会计工作带来了巨大的难度,不利于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而在信息化时代里,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在信息技术的依托下,信息交流更加便捷,信息传播速度更加快速,在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中,利用信息技术,建立统一的信息化网络系统,一方面可以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保证会计工作质量,另一方面可以将各部门之间统一起来,促使企业会计信息的贡献,从而更好地促进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

作者:谢悦 单位:长江师范学院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宋英楠,武铜.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J].现代商贸工业,2015,04:107-108.

[2]金璐迪.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J].商,2015,12:175.

[3]张雪岩.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发展问题[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22:102.

[4]孙英娜.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解析[J].品牌(下半月),2015,09:165+167.

[5]李晨斌,李晓敏.新形势下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融合探析[J].财会学习,2015,10:114.

[6]许滢滢.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J].财经界(学术版),2014,07:208.

[7]梁原.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探讨[J].新经济,2016,21:77.

[8]张志军.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J].现代经济信息,2016,12:175.

第9篇:对财务共享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资源共享;现状;解决方法

信息技术是当代最具潜力的新的生产力,信息资源己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信息化水平己成为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企业信息化就是围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充分利用电子信息技术,不断扩大信息技术在企业经营中的应用和服务,提高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

在新世纪之初,人类正走进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资源已成为与材料和能源同等重要的战略资源;信息产业已发展为世界范围内的朝阳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信息化成为了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助力器,信息化水平则成为企业管理水平及在市场竞争中综合实力表现的重要标志。早在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就明确提出“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全国各地的各行各业都在加紧制定自己的信息化发展战略。近年来,很多企业都相继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企业的信息化基础建设上,主要是建立了以财务管理为主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了部分资源的共享。那么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由于受行业自身特点影响,信息化发展程度相对较其他行业低一些,但在当前经济发展情形下,信息化的发展水平也决定着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存发展,尤其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环境中,建筑施工企业加强信息化基础建设也是增强企业国际遇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一、加强信息化基础工件的必要性及意义

从施工建筑企业的现状来看,加强信息化基础工作,推行信息资源共享尤为必要。

(一)财务信息失真、严重滞后的问题

集团各下属企业财务人员由于受到内部的控制、部门利益和业务能力局限、未能实现财务信息化管理,为了及时出报表等的影响,常会造成会计核算不准,提前结账、手工及半手工填制报表,难免不出现这样和那样的疏漏,造成报表不真实,如果集团各下属企业之间的往来业务频繁、内部交易量大,由于地域分散、入账不及时等问题难以及时的对账,信息不能及时的汇总核销,极大地影响了对外关联交易的披露和合并报表的抵消工作,这样就会让合并会计报表掩盖了下属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账物不符、账表不符;造假账问题也就不同程度存在。而且即便是提前结账报表也很难及时上报,每一个下属报表单位每月少则都要拖个三五天才能上报,集团公司汇总则要推个十天八天数据才能合并汇总,报表汇总、合并、内部交易处理周期长、准确性低,造成提供的财务信息失真及严重滞后。

(二)集团监管乏力

由于目前建筑施工企业集团公司下属各单位在信息系统建设上还存在分散化管理模式,各下属单位自行开发或使用不同的管理软件,集团公司管理层无法实时了解下属企业的信息资源(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工程项目进展情况),对项目的切实监管也就无法实施。

(三)数据的可比性和一致性较差

集团企业信息化建设缺少统一的整体规划,各分子公司采用的财务软件不尽相同,有些集团公司即便是统一了财务信息系统并对会计科目设置和核算原则规定了统一标准,但在下属单位具体应用中自行添加和修改的情况也是普遍存在的。集团难以通过汇总子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和管理,信息没有在整个集团管理范围内共享。

(四)管理模式与信息系统工具的矛盾日益突出及各种管理软件之间的不相容

目前很多财务软件的功能和定位是帮助企业实现会计电算化,以代替手工核算为目的,不能适应财务工作从核算到管理再到决策的趋势,更无法适应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的要求,管理模式与信息系统工具的矛盾日益突出;而且在一个集团公司内部的不同部门使用不同的管理软件,各种软件与企业财务软件不能建立接口实现对接,资源不能共享。

因而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形势下,加强企业信息化基础建设工作,推行信息资源共享,使用企业各职能部门之间信息得以连接,从根本上改变部门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现状成为建筑施工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的首要目标。

二、目前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基础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受行业特点及工作环境的影响,目前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与其他行业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信息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如信息观念滞后,认识不足,信息化投入低,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有限,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欠缺,具体来说就是:“重建轻联、重硬轻软、重投轻用、重有轻管”;从事信息和计算机人才相对缺乏;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这些都制约了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一)对信息化的认识上片面性及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

对企业而言,信息化不单纯指是实现网络化办公以及电脑的普及。确切地讲,信息化不仅是一次技术革命,更是一次深刻的认识革命。信息化就是信息资源与信息技术,是同企业提高经济发展需求相互联系、相互结合的过程,这种联系和结合越紧密,信息化水平就越高。总而言之,信息化是一个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管理理念、模式、资金运作、工程项目管理实施等诸多方面的变革,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分阶段地逐步实现。但在现实工作中,企业领导虽然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加大了对信息化基础建设的投资,但并未改变企业的管理模式,对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情况及发展战略并未给予更多的关注,让有些信息系统的建立只流于一种形式,并未增强企业的管理水平。目前我国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只能说是实现的财务电算化,并且是单机核算,即便使用ERP管理信息系统也只是应用了简单的财务核算工作,仅仅是利用了计算机计算速度快的特点。

由于认识上的不足及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造成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基础建设现状可以用16个字代替,也就是“重建轻联、重硬轻软、重投轻用、重有轻管”。主要表现是: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技术开发上的盲目性,未能使正在使用软件从局域网向广域网的方向直接转化;虽重视服务器等硬件设备的投资,却忽略了信息系统的整体开发,造成各部门重复开发,加大资本耗费;虽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搞信息化建设,但实际工作中却未真正的使用,依然按照传统模式进行工作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有些单位虽然建立了信息化系统,但却没有安排专业的信息系统管理人员对系统进行管理,或者信息系统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偏低。

(二)精通信息化系统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的缺乏及系统应用的人员相关培训的不足

一方面,由于管理模式的制约,建筑施工企业长期以来,对计算机知识及专业管理知识的培训是相互脱钩的,缺乏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过于单一化,造成懂计算机的不懂企业的业务操作及其适用的管理方法。不能把优秀的管理方法应用在信息管理系统中。

另一方面,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上财务人员受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及局部利益的考虑,对信息化系统的使用抵触,主观上不愿意使用信息管理系统。计算机相关知识培训的缺乏。目前有些工程项目上的财务人员对计算机应用的水平有限,对网络知识掌握得也比较少,只限于单机操作和简单的编辑工作,虽然经过短期的系统使用培训,但由于思想未能转变及培训时间较短,具体应用时的效果并不理想,还存在问题,也造成信息管理系统在整个集团的全面应用的有效实施。

(三)个别地区信息系统所依附的网络基础设施的不畅通

由于建筑施工行业的特点,有些工程项目建在比较偏僻的地方,这些地方网络基础设施没有建立,政府在通讯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支持力度不够。如果为了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使用集团信息化系统,就必须专门从网络开通的地方拉一条专线,此项投资费用可能会超出其为企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从企业经济效益战略管理角度来看,就为实现信息化建设带来的困难。由于网络流量的限制,影响工作效率,长期发展,使用者就会对其的失去兴趣不再使用,这也是加强信息化基础工作的主要问题。另一方面,政府信息化程度不高,没能为企业信息化提供良好的支持环境和对接方式,未发挥对企业信息化的推动作用。

三、加强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作推进信息资源共享

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发展滞后于其他行业,因此,现阶段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的投资发展策略,主要应该是

对信息化建设有个正确的认识,根据自身财力、技术、发展战略、市场核心竞争力等,研究介入信息化建设的时机、投资的力度、建设信息化的模式等。

(一)提高认识,加强重视,结合各集团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战略

建筑企业促进信息化建设的战略实现信息化是建筑企业生存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所以加强信息化基础工作,推进信息资源共享首要任务就是,建筑企业必须深刻地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而加大这一方面产品的应用工作。而且信息化建设一定要从企业的本身条件出发,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来推进。为此,建筑企业必须准确理解和应用信息化管理,对信息化管理进行评价,制定并实施有效的信息化发展战略:

企业内部进行资源整合、准确定位。尽管在企业制度、管理模式、发展阶段、经营规模等方面具有共性的企业,可以相互借鉴信息化建设的经验教训,但是,任何企业信息化模式(即使是非常成功的)都是不能完全照抄照搬的。

明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由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动态、长期的过程,因此,企业首先应制定总体目标,同时,根据企业本身的经营方式、产品特点、管理流程来规划信息化发展的阶段目标。一般来说,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目标有:加强企业各层人员(部门)之间、企业与各合作单位之间的沟通;加强客户关系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和优化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等。只有逐次实现阶段目标才能不断推进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如建立企业内部网络,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计算机系统、数据库系统、网络系统、信息应用系统等;加快信息流通,实现内部资源共享;连接企业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充分利用企业网和互联网,建立网上招标及采购系统,积极推进企业电子商务,实现公司经营信息化,实现经营信息系统辅助决策智能化,建立工程项目管理信息中心系统;利用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先进管理理念,调整企业管理与组织模式,使之与信息化系统相配套的,逐步实现企业各项工作的信息化管理等。

确定启动信息化建设的时机及投资力度。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启动涉及到企业管理理念的变革、流程的新建、重组与再造及企业资源的整合;关系到人员的工作方式、思想观念等。因此,启动时机和投资力度的选择就变得至关重要,企业应全面、客观地分析国家对信息化建设和企业自身对信息化建设的关系,蓄积动力,克服阻力,积极地、有计划地准备信息化实施所需的条件,并由此确定启动信息化建设的最佳时机和最佳投资额。建立信息化建设的总体预算,并形成基金式管理,以加强对后期升级及维护提供有效的资金保障。

(二)加大培训力度,包括信息化专业治理人才的培训及全体信息系统应用人员的培训

由于信息化管理是一种技术上的变革,也是一种认识上的变革,同时更是一种管理模式上的变革,这就要求加强信息化基础工作。推进信息资源共享的次要任务就是:应加强对既熟悉信息化系统又了解企业业务及管理方法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同时还应加强对信息管理系统应用人员管理思想及系统应用的培训工作。培训的重点对象应该是具备较高的计算机技术和财务管理知识、将来充实到企业管理战线来实施和应用这一系统的主要力量。一个企业应该拥有自己信息化治理专业人才(包括专业治理人才、系统配置人才、系统维护人才、网络安全管理人才等)并设置专岗管理。企业应该在内部发掘一些有潜力的人员,并实施严格的培训,使他们达到专业化水准,这样不但减少了对外部专业技术人员的长期依靠,而且也实现了内部人员的优化配置。对企业财务人员及其他系统的应用人员而言,应在信息系统建立初期就对其对信息系统的认识和应用加以培训,提高对信息化管理的认识以及应用水平的同时加强其对使用企业信息化系统时对标准化方案及政策的贯彻和执行,让其能主动和自觉地使用信息化管理系统。

(三)政府加大通信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支持建筑行业信息化建设或是寻求开发一种能适时或不定期与信息化管理网络系统实现对接的其他替代软件

通信系统的不畅通也是影响建筑施工加强企业信息化基础工作、推进信息资源共享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为了减少企业投资,降低风险,应寻求政府对建筑施工行业的支持,加大对通信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或者是寻求开发一种可以适时或是不定期能与企业信息系统实现对接的单机版软件替代,以消除网络不畅通给集团公司信息共享带来的影响。

四、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已经认识到企业信息化管理是一个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建筑施工企业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出发,加强信息化基础工作、推进信息资源共享,必须提高认识,领导加强重视,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及寻求政府的支持。遵循着以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开发和应用,逐步到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与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溶合,从而实现整个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的建立、改进和不断地完善,使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尽快真正地实现信息化管理,信息资源达企业中达到真正地共享,方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情况下,能适时地改进企业的管理模式,最终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申伦.加快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EB/OL].毫文企业信息化研究中心,2007-12-19.

2、武红雁,张延峰.当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经济,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