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金融学就业情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金融危机;就业指导;就业率
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来势凶猛,对我国经济影响较大,从而直接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2009年高校毕业生人数610万,再加上近几年沉积下来的未就业的毕业生,今年需要就业的大学生人数近千万。而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用人单位缩减招聘计划,同时很多出国留学的中国学生可能会选择回国就业以及由于外企的裁员,有很多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员重返就业市场,有很好技术的农民工可能重新选择岗位,这些人才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造成很大压力。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分析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做出行之有效的对策,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值得探讨。
TheAnalysis andSolution ofUniversityStudents′Employment Situationin theFinancial Crisis
Bo Pang
(Liaoning Medical University, Jinzhou Liaoning, 121001,China)
【Abstract】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has spread to China in 2008, It has a serious blow to China's employment rate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t is benefit to carry out targeted employment guidanc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at the analysis of university students′employment situation in the financial crisis .Changing the employmen concept of university students, doing well university employment guide work , improving the employment rate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s a major social harmony.
【Key words】Financial crisis;Employment guidance:Employment rate
1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情况分析
1.1就业环境不好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整个就业市场不景气。从就业环境角度分析,在上一年,已有7万家出口导向型中小企业倒闭,同时还有很多用人单位缩减招聘计划,企业为了降低用人成本,减少培训费用,特别是出口加工企业回避没有经验的应届毕业生加工产品的不合格风险,而减少对应届毕业生的需求,增加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1]。
1.2大学生就业观不成熟及就业能力不足
从学生本身的就业观念上分析,学生的就业观念相对传统,认为大城市就业机会多,发展空间大,薪水酬劳高,就业地点往往集中选择沿海的发达城市,从而造成就业市场的供求关系呈现区域性的不平衡。从学生本身的就业能力上分析,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不能满足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当前人力资源市场更看重是否有服务意识;是否有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具有沟通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精神以及职业操守和商业道德等。而高校对大学生的教育重视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对学生的适应市场的能力,求职就业的能力,以及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身份转变上都缺乏专业的培训和与就业市场的对接,导致学生在步入社会,开始职业生涯的过程中磨合期延长,从而也降低了学生的一次就业成功率。当前的毕业生大多数为80后或90后,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抗挫折能力较弱,容易遇到困难就轻易丧失自信心,从而对自己在就业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等各方面全盘否定,造成就业成功率降低。
1.3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缺乏主动性
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角度分析,高校对就业指导课的重视不够造成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着就业指导观念陈旧,缺乏时代性,内容单一,缺乏系统性,教师队伍水平不高,缺乏专业性等等问题。高校不能很好的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发挥自身优势,为学生提供很好的就业平台。
2解决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2.1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
高校应帮助大学生树立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多元化的科学的就业观,使他们对自己有准确的定位。在高等教育趋于大众化的今天,大学生已不再是往日的“天之骄子”,也不应该有高高在上的感觉,应该端正就业观念,摆正心态,放下眼光,把自己看作是一名普通的社会就业者[2],从而降低对薪水和职位的要求,以提高就业成功率。主动发挥80后学生思维活跃的特点,鼓励他们勇于开拓,敢于创新,创新才能使社会进步,民族发展,才能增强国家实力,从而增强我国在世界大环境下的竞争力,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只有国家保持经济的良好发展,社会才能为就业者提供更多的岗位和更好就业环境。
2.2高校做好就业指导工作
2.2.1科学构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
在构建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时,应考虑就业指导工作的全程性和系统性,不能只是单纯的针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开展就业指导辅导,而是应该贯穿大学生的整个求学过程,促进其尽早的培养职业意识、职业心理和职业行为等素质。就业指导课、职业生涯规划应尽早开始,在大学生入学伊始就要培养其为就业做准备的就业意识,确立成长发展目标,以此来指导学生的在校学习生活,明确学习目标和专业的重要性,为综合能力培养奠定理论基础,从而将使学生真正理解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增强自己的就业能力,将学习专业知识转化为自身的自觉行为,以提高就业竞争力,从而在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取得成功。
2.2.2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化
提高就业指导教师的专业化,特别要加强对辅导员的专业培训,以保证就业指导课程的质量,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和教学效果,就业指导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以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和竞争力。发挥辅导员了解学生情况的特点,开展一对一的个性化就业指导,将辅导对象分类,使就业指导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政策等方面的指导。
2.2.3完善和改进就业指导内容
就业指导课的内容要系统全面,不断更新。面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国内就业市场的影响,就业指导课要有针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的课程内容,包括全面了解金融危机,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策略及效果,如何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和竞争力,树立学生的就业信心和对就业市场的信心等等。还要包括针对刚入学的大学生在开设就业指导基础内容的同时增加近两年就业情况介绍及分析[3],培养他们成才意识,就业意识及危机意识,使他们懂得珍惜和把握机会,只有增强自身综合素质,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2.4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为大学生就业提供良好的就业平台
当前全国性和区域性的就业网络信息平台已逐渐成熟,高校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高校有良好信誉的优势,加大专项资金的投入,建立高校自身的就业信息网,要注重网络信息技术专业队伍建设,加大对网络信息内容的保护,使网络管理工作专业化,常规化,科学化,资源有效性,真实性,安全性。高校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健康的就业平台,以提高大学生就业率[4]。
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对中国大学生就业情况从多角度,多侧面认真分析,对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开展有指导性的作用。中国大学生在这次金融危机中能否经得起考验,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需要高校在就业指导工作中提高主动性,采取有效的措施,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和及时有效地就业指导,帮助大学生就业,从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凯.金融危机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 2008,6:149-151.
[2]卫荣凡.变革就业观念与转换思维方式―增强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课题[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6:15-18.
在金融学专业中,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但是从目前我国金融学专业的现状来看,依然存在较多的问题,整体师资水平较低,学校的模拟实训课程缺乏专业性,并且给学生提供的校外实习基地不够稳定,为了能够进一步提升金融学实践教学水平,需要良好的解决以上问题,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快的融入社会。
【关键词】
就业能力;金融学;实践教学;改革
一、前言
社会对于金融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高校需要认真审视当前金融学专业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结合社会形势深入研究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正确认识教学工作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法,尝试采用新的教学思路进行教学,培养具有高专业水准的就业人才,这是当前我国各大高校迫切解决的问题。
二、金融学实施实践教学的主要意义
采取实践教学方式可以进一步提升金融学专业的教学水平,在当前的高校教育中主要是以就业为导向,而大学生是否能够在毕业后融入社会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教育指标。在金融学教育中,主要是培养应用型的人才,因此实践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可以使大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更深的理解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还可以激发大学生对金融学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这样可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1]。在实际的教学中,金融学教师可以采取模拟实训、社会实践等新型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分析以及解决问题,使大学生能够快速的掌握基本技能,进一步增强心理素质,从这可以看出开展实践教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大学毕业生具有更好的就业能力[2]。此外,实践教学的开展符合金融市场的需求,金融市场竞争非常的激烈,且在全球化进程加快后,迫切需要金融创新。金融创新主要是指对金融衍生产品、工具等相关要素重新进行组合,这样的创造性变革需要大学毕业生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与能力,才能适应竞争激烈的金融市场。而实践教学就是为了使学生能够自由的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金融学专业中,开展实践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当前我国金融学实践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1.没有给高校生提供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如果高效能够给大学生提供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可以进一步提升实践教学水平。一般来说将学生安排到校外基地进行实习后,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并且还能进一步了解用人单位的招聘标准,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地锻炼自身的能力。这样大学生就可以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有针对性提升自身的能力,不断克服自身的不足,最终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但是用人单位为了能够保证资金安全,或者保证资料数据的保密性,通常都不允许学生接触重要的部门以及科室,特别是在金融机构,这样绝大多数的学生都不能深入的了解金融专业[3]。由于高校不能给学生提供稳定的实习基地,只有一些学生能够有机会到实习基地进行实习,绝大多数的学生基本上都是自己找单位实习,非常的分散,甚至还有一些学生找不到实习单位,根本就没有实习的机会,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实践教学的效果[4]。
2.金融专业实践教师的整体水平不高大多数高校在对教师进行年终考核的过程中,主要是根据教师的科研成果进行考核,或者是根据教师的理论教学时数进行考核,在职称晋升上同样如此,因此绝大部分教师并不重视实践教学的开展,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主要是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同时一部分高校经常缺乏师资,教师在日常工作中的教学任务非常重,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根本就没有时间到有关单位进行业务培训,这样就大大减少了教师的学习机会,因此在校的金融教师除了具有高学历,以及扎实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依然有所欠缺。当然也有部分学校在聘请教师的时候,也聘用了金融机构的专业人才对学生进行教学,但是这部分教师又没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在实际的实践教学工作中,效果也不显著。
3.学校的模拟实训内容缺乏多样化大部分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模拟实训教学的时候,主要是单一的训练学生的基础操作程序。真正的实训需要使学生自主操作金融业务软件,比如让学生操作证券交易软件,又或者让学生自主操作保险业务软件。这样才能使学生灵活的将基础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快速提升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如果在实训的时候,仅仅要求学生模仿教师进行操作,这样的一种机械式操作训练,将会使学生的思维限制在一个狭窄的范围内,有碍于学生发挥自身丰富的想象力,使学生失去自主思考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这种形式的模拟实训基本上不可能达到最终的教学目标[5]。作为一个合格的管理者,不仅需要具备概念技能,还需要具备专业的技术与交际能力,这不仅是高层管理者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基层的管理者也要具备这样的能力,只有具备了这些技能还能良好的处理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但是绝大部分高校在设计模拟实训内容的时候,并不注重培养学生人际交往、创新思维等相关的能力,在模拟实训内容缺乏多样性的情况下,很难将学生培养成为专业的金融学人才,因此学校的模拟实训内容需要进行适当的改革,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四、针对金融学实践教学问题提出的改革对策
1.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专业实习基地在大幅度扩招金融学专业学生的情况下,学校需要寻求与更多的用人单位合作,不仅只是将合作目标停留于银行、证券以及保险等相关单位,否则将会有大部分的学生没有实习单位,从而降低学生的实习热情。所以高校应当想方设法寻求更多的合作单位,从而给大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实习单位,这样才能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够得到实习机会。这就需要适当转变观念,在寻求合作的用人单位时不能只将眼光放在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等相关单位,而是应当扩充视野,可以适当与小额贷款公司等进行合作,或者与期货公司等企业进行合作。而为了使学生能进入保密性较高的金融机构岗位进行实习,学校应当在学生实习前加强诚信教育,使学生了解诚信在岗位中的重要性,强化双方的合作关系,增加彼此的信任感。同时保险公司等用人单位在不断完善体制后,采取相关的安全保障措施的情况下,可以给学生增加一定的重要岗位,使学生接触到实际性金融岗位。同时学校也要投入足够的资金建设模拟实验室,给学生提供专业的业务操作软件,这样在平时的学习中就可以接触到相关的金融操作,使学生能够尽快熟悉银行、证券以及保险等工作,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有利于毕业生尽快的融入社会[6]。
2.提升金融学实践教师的综合素质只有提高高效金融学教师的整体水平,使教师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最终达成教学目标。分批安排金融学教师到相关的金融机构中进行业务培训,这样才能使教学内容不脱离实际,如果教师有足够的能力并且金融机构许可的情况下,可安排一部分实践课的教师到相应的岗位中从事实际性的工作,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强教师实践操作能力,而且还可以强化彼此之间的合作关系。此外学校应当聘请实践操作技能过硬,且金融基础知识扎实的相关金融机构人员到本校担任教师,当然大部分的金融机构人员一般都缺乏扎实的理论知识,因此学校可以提供给这些人员相关的理论知识培训机会,使他们熟练地掌握金融学科的理论知识,最终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7]。
3.适当增加校内模拟实训的教学内容在金融学专业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学科理论知识,而且需要掌握熟练地掌握金融业务操作程序,因此校内模拟实训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当然使学生掌握金融业务操作技能也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如果在实践教学中,只是机械式的要求学生进行程序化的操作训练,剥夺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将会使学生失去创造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样的一种教学方式,要求学生模仿单一跟着教师操作,完全与教学理念相违背,因为当前主要是坚持鼓励学生自主思考、敢于创新的教学理念。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的时候,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设计出多样化的模拟实训内容,逐渐摆脱单一性的实训课程,最终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专业性金融人才,符合用人单位的标准。结束语在金融学专业的教学中,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使教学内容与用人单位的需求相符,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金融专业水平,使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尽快的适应工作岗位,而这需要学校重视实践教学,引领教师针对当前存在的实践教学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最终提升学校的教学水平,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张亚欧.深化高校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J].成功(教育),2011,08(07):50-55.
[2]刘国买,谭轶群.基于提高就业能力的实践教学综合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2,04(12):163-165.
[3]饶育蕾.金融学专业全方位教学改革方案设计与实践[J].现代大学教育,2013,05(04):240-243.
[4]李琴英.金融业发展趋势与金融学本科生培养模式改革探讨[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4,12(10):66-70.
[5]刘祥伟.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07(11):180-183.
[6]刘国买,谭轶群.基于提高就业能力的实践教学综合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3,12(15):74-76.
大多数考研学生选择金融学专业的原因在于金融学专业较好的就业前景。他们当中的很多人都以为,在一个名校读几年金融,毕业后一年就可以拿几十万的年薪。这种想法就是孤立地看待金融的就业问题了。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待金融学硕士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因为这是一个系统性问题,脱离具体的环境而纯粹地看待就业问题是没有多少意义的。金融学专业的就业好坏并不是一个简单的“YES”或“NO”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一系列因素叠加影响的结果,例如学校名气、导师情况、个人经历等。本文将从不同的影响因素来分析金融学专业的硕士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决定了大多数金融学专业硕士毕业生的就业去向。
TOP1:学校名气
2013年4月,教育部出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文件――《关于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严禁含有限定“985”高校“211”高校等字样的招聘信息。文件出台以后,确实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在随后的招聘会上,企业、单位的招聘简章中对应聘者学校“出身”的要求还真是不见了。按理说,这个文件的出台是好事,特别是对本科和硕士学历非“211”“985”的学生,这个文件等于给了他们一个与重点院校的学生同台PK的机会。但事实上,这个文件可能只是让非名校的学生多“浪费”了一份简历而已――相同条件下,用人单位依然会优先考虑名牌大学的学生。毕竟教育部的文件不是法律,纸上不写明的“歧视”并不代表用人单位在操作上不存在。
本文无意辩论名校与非名校的学生究竟是否存在差别,只想告诉大家一个客观事实:就业时名校学子确实占有优势,不管是起点还是平台,差距在你踏进校门的第一步就拉开了。那么,对于金融学来说,学校名气究竟是如何影响就业的?
开设财经类专业的院校基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985”院校和“211”院校中的财经院校,如上海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第二层次是其他“211”院校和地方性财经院校,如云南财经大学、南京财经大学等;其他本科院校则属于第三层次。这里不讨论专科和职业学校。
由于金融学专业就业的主要方向是银行,因此下面以银行为例来说明用人单位是如何招聘的。
银行一般分为总行、省行、地市支行以及县级支行,在具体工作岗位上又可简单分为管理岗和业务岗。在教育部“严禁就业歧视”文件出台前,银行的招聘简章上通常会明确说明:总行招聘要求应聘者国家重点院校毕业,甚至直指清北复交;省行的招聘条件在总行的基础上适当放宽到“211”院校和地方财经大学;地市支行和县级支行会在省行的基础上适当放宽到普通综合院校。需要注意的是,仅仅是条件放宽了,并不代表在招聘时用人单位会一视同仁。例如,山东的银行在招聘时出于各方面考虑会给山东大学和山东财经大学的学生同等的应聘机会,但这并不代表给了他们同等的录取机会。
重点院校、专业型财经院校还有一个巨大的优势,就是校友资源。重点院校的校友在财政部、银监会这样机构任职的不在少数,左图给出了在金融业比较知名的人士及其毕业的学校。另外一方面,负责企业招聘的人员一般也是名校毕业,因为他们代表着一个企业的形象和档次。当你去应聘时,考官是你的校友甚至有可能是你同专业的学长,那效果就真是事半功倍了。
TOP2:导师
研究生阶段学生接触最多的老师只有两个:研究生秘书和自己的导师。研究生秘书有点类似于本科的辅导员,专门负责处理院里各种繁杂事务,至于导师,那具体情况就因人而异了。
研究生导师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科研型和实业型。
科研型的导师一般每天沉醉于最前沿的科研问题,手里一般都有一两个比较大的科研项目,在科研上对学生要求比较严格,会定期(每周或每月等)开一次“研讨会”,要求自己的学生在会上报告自己这段时间的科研心得;到了研二会要求学生每周报告毕业论文的相关情况;到了研三,对于立志考博的学生,科研型导师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他会作为你的推荐人,甚至可以让你继续做他的博士生,但对于选择就业的学生,这类导师往往就“爱莫能助”了,除非导师的科研项目与企业有合作,有一定的社会关系,才能在学生就业时说得上话。
实业型导师不同于科研型导师,这从年龄就可以区别出来,搞科研的导师基本上可以分为年轻的和年长的,实业型导师一般都处在这两个年龄段中间。他们或者在学术上已早有建树,从而能够走出学校,为企业或者政府部门出谋划策,或者是学校在大型企业外聘的客座导师,例如不少银行的行长,上市公司的董事长等。遇上这类导师,想考博就只能靠自己的努力了,但是对于想就业的学生而言就好处多多,有银行行长或者公司董事长的推荐,找工作会轻松很多。
TOP3:实习经历
说到实习,可能读者感觉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不就实习嘛,随便找家单位待两个月不就行了?有这种想法的同学,我只能说你有那两个月的时间还如不去做做研究。
研究生的实习不同于本科生的实习,本科生不管是学习还是实习都以基础性的居多,但研究生不一样,它针对性很强,尤其是实习。那么,研究生怎样实习才能对就业最有利呢?
首先,看实习单位的知名度,能去总行实习的不要去省行,能去国有银行的不要去不知名的小银行。实习也是一种工作经历,这对于你很重要,在好的单位实习也是一种资本,因为不是谁能都去的。
其次,看实习的方向和自己的就业方向是否对口。如果你没有做老师的打算,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不要再做什么家教了,这是本科生做的事。
最后,看实习的期限。实习期限在两个月内的基本就是做后勤工作,学不到东西,要想确实掌握一些知识,实习期至少要在一学期左右。
TOP4:过硬证书
提到证书,可能每个人在简历上都会写上那么一两本。遗憾的是,大多数情况下,这些证书就像你大学拿过的各种获奖证明一样――没有,万万不行;有了,也未必行。没有这些证书、证明,用人单位会怀疑你在上学期间忙的是什么,但有了这些也没用,因为大家都有,用人单位更多的时候关注的是这些证书的含金量和实用性。
只要不是用人单位明确要求的,像那种自己都感觉可有可无的证书在应聘的时候就别拿出来了,如人力资源管理师、物流规划师、普通话证书之类的,自己留着纪念吧。但有一些证书是用人单位要求的而且非常容易考过的,这类证书一般就是“从业资格证书”,有了证才有“资格”做这个事。比如,证券业要求“证券从业资格证”,银行业要求“银行从业资格证”,做会计要求“会计从业资格证”。对于研究生而言,用人单位可能会适当放宽条件,比如许多银行都是录用之后统一要求员工参加从业考试,所以这类证书是可以拿出手的,但很难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那什么是过硬的证书呢?如CPA(注册会计师)、CFA(特许金融分析师)等。哪些证书在金融学专业领域内含金量比较高?比如CFA、CIIA(注册国际投资分析师)等。但这些证书大都需要分级考试,并且对工作经验也有要求,考试费用不菲。拿考试费相对比较便宜的CFA来说,每次考试的报名费和书籍的费用大概要花费到1200美元。对于在校生而言,考证一定要和自己的职业规划相关,若从事投资领域,可以考CIIA,从事金融分析领域可以考CFA,从事保险行业可以考保险精算师。最后再说一下CPA,这是我国的财务、会计、金融类较高级别的考试,但费用很低,报名费一般不会超过200元。如果打算去会计事务所,这个证原则上是必须的,并且从工资上看这个证是有附加的绩效工资的。从招聘情况来看,不少单位的财务岗和投资岗都会标明“有CPA证书者优先考虑录用”的字样,这个证是加分项。除了以上所述的证书,较好的托福、雅思成绩也属于“加分项”。至于四六级证书,在研究生阶段的价值和从业资格证差不多。如果研究生毕业时,连六级甚至四级证书都没有,那你找工作首先需要的是勇气。
小贴士
1.在研究生阶段,许多导师都会给学生引荐实习单位,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大多数导师引荐的单位都不错,而且在就业时应聘该单位成功的概率会很大,特别是有些单位在招人之前会专门询问实习的学生是否愿意留下来。
2.实习不要计较工资。实习是一种经历,这种经历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
小贴士
问题一:金融专业硕士在就业上是否会受到歧视?
答:不会。从培养方式来看,学术型硕士是研究型,专业硕士是实践型;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专业型研究生所占有的比例越来越大,这一部分研究生培养的目标就是能够在毕业后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在培养的过程中,其导师一般都是企业家或商界人士,在完成基础课程之后学生会被要求参加实习,会以实习报告的形式代替毕业论文;而学术型研究生在学完基础课程之后会就自己的所学进行创新性研究。因此,定位的不同决定了金融学专业硕士在就业上的优势。
问题二:研究生的毕业论文与就业的关联?
答:没有绝对的关联,研究的方向不会决定你的就业方向,但若能和自己的职业规划有所联系,对于自己的职业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问题三:作为学术型研究生,该把主要精力用在科研上还是实习、考证上?
答:如果想考博,更多的精力可放在前者;如果想就业,尽量抽出时间来考证、实习。
问题四:研究生在就业上是否比本科生有优势?
答:总体来看,金融学硕士与金融学本科相比是有一定优势的,特别是从长远职业发展来看。但优势是相对的,提高自身水平才是硬道理。
问题五:金融行业的薪酬水平大概是多少?是否真是“传说”中的高工资水平?
答:以行业来比较,金融的薪酬水平是仅次于软件行业的,但值得注意的是,金融行业也是“贫富差距”比较大的一个行业。对于刚入职的来说,基本上年薪都在6~10万元,外加约工资一半水平的年终奖,但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不确定因素就多了,收入也会出现分化。表1是科锐国际人力资源中心的2012年《行业雇佣市场与薪酬分析研究报告》中关于金融典型职位的薪酬水平,可以作为参考。
[关键词]产业金融 立体化 实训内容
[作者简介]廖霄梅(1977- ),女,甘肃天水人,广西科技大学财经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区域金融理论与实践。(广西 柳州 545006)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金融学本科人才立体化实训内容开发与教学效果评价研究”(项目编号:2014JGB186)和2013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以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为导向的地方本科院校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研究”(项目编号:2013JGB19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5-0171-02
一、地方本科院校金融学专业实训的意义
相比于其他应用经济学的二级学科,金融学更贴近产业的要求。对于主要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的本科院校金融学专业学生而言,不仅要求其掌握理论知识和前沿知识,而且要求其具有综合实践能力。构建内容全面、结构合理、强化实训和提升综合素质的实训教学体系及其实施建设,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有深远的意义和作用。
(一)适应金融学科和行业发展的根本要求
金融理论从宏观的理论分析转向了市场化的研究,现代金融学越来越多地从微观方面对金融行为进行研究,微观金融本身具有应用性和操作性强的特点,因而在教学中应强调理论和实际的有机结合,通过不同实训课程群所形成的实训平台,增强学生理论学习的目的性和方向感,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另外,金融业发展态势较快,同时伴随而来的是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这些都迫使金融行业展开对人才的竞争。这些人才既包括高端的金融产品设计人才,也包括基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人员。为此,迫切需要高校构建和实施能与就业岗位有效对接、适应社会需要的金融学专业实训,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金融学专业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具备跨学科知识体系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的金融管理人才。通过开设专业实训教学体系,学生在校内就可以模拟到实务工作情景,既训练了学生操作的基本技能,也加深了学生对金融理论知识的理解,形成与课堂理论教学的互补,还可弥补金融机构因业务资料保密性造成的校外实习效果不佳情况,最终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实际需求的“无缝”对接。
(三)彰显地方院校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特色的重要窗口
全国已有一千多所高等院校开设了金融学专业。面对激烈的竞争,地方院校金融学本科专业在办学历史、学科建设、师资力量、生源层次等方面与研究型大学存在差距,其人才定位应该是“立足中上端的经营管理人才,兼顾少数高端精英人才,拓展中端和中下端的金融服务人才”。人才培养过程中应突出应用性,应用性就是要强化实训教学,通过完善教学体系内的实训项目的层次、结构、内容设计,彰显地方院校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
二、金融学专业实训内容体系构建的原则
(一)校内教学与行业需求实际结合原则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和就业面临着两个大的变化,一是随着经济形态产业的升级,规划的多个区域经济圈逐渐形成了自己区域的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二是在产业升级过程中,对劳动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对金融学本科人才来说,不仅需要其具备较强的金融专业核心能力,而且要系统掌握产业投融资的知识和技能,熟悉产业运行、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地方本科院校要构建适合学校定位、彰显产业金融特色的本科人才实训教学内容体系,探索校内实训与金融行业发展需求“无缝对接”的方式、方法,这样才能使培养出的学生适应未来充满变化的经济环境,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
(二)立体化原则
金融行业分布主要是银行业、基金和证券业、保险业,因此在设计金融学专业实训教学内容时,可以分为银行实训模块、证券实训模块和保险实训模块。对于每一个模块的设计可以将相关的课程整合起来,做到“能力分层,课程分群”,构建一套以产业金融为特色的,与理论教学相对独立而又密切联系的多层次、立体化的实训内容体系,促进各个实训环节的对接和协作,提升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该体系融合“一个理念”(创新能力培养与基础理论教学并重)、“二个训练阶段”(课程实验和课程群实训、专业综合实训和校外实践)、“三个能力提升”(业务操作能力、金融分析能力、综合管理能力)、“四个设计维度”(认知与操作、分析与判断、风险与检测、协调与管控)、“五个保障措施”(设计开发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建立专责实践教学指导队伍、以实践化的理念指导教学实验室建设、实践教学质量评价考核机制建立)的构建原则(如图1所示)。
三、金融学专业立体化实训内容体系的具体构建
(一)能力分层,建立动态课程调整模式
以经济和产业需求为导向,以“适应地方需要、完善课程体系、强化专业基础、拓宽专业视角、提升实践能力、培养应用人才”为思路,不断调整、改革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按照课程的开设进展和相应课程的内在逻辑联系,合理地设计课程教学顺序和实训学时,形成“课程实验―课程群实训―金融学专业综合实训―跨专业综合仿真实训”四个层次的实训体系。前两年着重开设公共基础课和学科基础课,主要目的是为后续课程和更深入的知识学习打好理论、方法及技术基础。因此,学科基础课的实训主要凸显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教会学生正确使用相关实验软件和一些数据处理的方法。目前这类实训课程主要是“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原理”“统计学”等。后两年开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强调对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获得专业技能和专业工作能力。专业课的实训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专业综合技能的训练,教会学生金融业务处理、投资分析、投资理财咨询和综合管理能力,主要在应用性、实务性较强的“证券投资学”“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保险学”“个人理财学”等课程开设实训环节(如图2所示)。
(二)课程分群,搭建综合性实践教学平台
课程分群是指将课程内容紧密相关又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课程编排到一起,构成一个“群”,系统地进行设计项目实训。如金融学专业本科毕业学生需具备宏观经济综合分析能力,可将开设的“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货币金融学”“计量经济学”等课程整合为理论金融经济学课程群,基于课程群设计开发实训项目――金融与经济环境分析。针对资本运作能力的要求,可将开设的“金融实务课程投资学”“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证券投资分析”等课程整合为产业金融课程群,来建立金融模拟试验和金融市场投融资分析与决策实训项目。基于课程群实训项目,将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有机结合起来,既可以夯实学生的银行业务操作与经营管理能力、公司财务分析能力、投资项目评价能力、金融风险分析与防控能力等专业核心能力,又可以拓展学生适应产业金融投资业务发展与创新的能力、管理沟通与协调能力等。在课程群实训项目的基础之上,可以搭建以产业投融资为特色的金融学专业综合实训――产业投融资综合能力实训。该实训包括筹资决策平台、投资决策平台、直接融资平台、中小企业产业金融平台。
[参考文献]
【关键词】 财务管理; 会计学; 金融学; 培养方案; 专业特色
目前,人们对财务管理专业的认识持有不同的观点:有的认为财务管理专业是区别于会计学、金融学等专业的一个特色鲜明的专业;有的认为财务管理专业特色不明显,应该作为会计学专业或金融学专业的一个方向。各高等院校在专业和院系机构设置上也体现了这种认识上的差异,有的院校单独设置财务管理专业并归属于会计学院,有的院校则将财务管理专业归属于金融学院,有的只是在会计学或金融学专业下设财务管理专业方向。对财务管理专业认识上的偏差必然影响到本专业的特色教育,很多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也认识模糊,导致学习目标不明确,感觉前途迷茫。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明确财务管理专业特色。
凌婕、徐文佳(2007)曾撰文指出,财务管理专业没有必要单独设立,应并入会计学专业或金融学专业。他们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实证分析:其一是从同一院校来看,历届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录取分数低于会计学和金融学专业,故认为社会对财务管理专业的认可度不高;其二是从三个专业近几年毕业生的去向来看,就业结构相似,均有进入大型企业、中小企业、政府机关、金融机构等单位的,具体岗位也有相同的;其三是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方面与会计学或金融学相似课程较多,专业定位有共性,培养的学生规格没有本质区别。
笔者认为,上述实证研究的结论比较牵强附会。首先,从高考录取分数来看,分数的高低的确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对该专业的认可度,社会认可度高的专业,报名人数多,录取分数高。尽管财务管理专业的录取分数略低于会计学、金融学专业,但在大多数院校仍然属于较热门的专业,第一自愿录取率在90%以上,录取分数远高于旅游管理、工商管理、行政管理、法学、经济学及其他经济管理类专业,难道这些录取分数低的专业都没有独立设置的必要吗?这个结论显然有些荒唐。其次,从毕业生就业走向来看,仅凭就业机构的相似性就认为财务管理专业无特色也是站不住脚的,每一个单位都需要吸纳各方面的专业人才,除了上述三个专业外,同一单位还要吸纳其他许多专业的学生。当然,这三个专业毕业生的初步就业岗位的确很相似,大多数是会计核算岗位和金融业务岗位,但如果按照财务管理因此可取消的逻辑思路,会计学或金融学也可以取消了,应该合三为一,因为会计学专业毕业生有做金融业务的,金融学毕业生也有做会计实务的。
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初步就业岗位是会计核算或金融业务岗位,几乎没有直接进入财务管理岗位的,这一方面是因为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掌握了会计学和金融学的相关知识,完全能胜任这两个岗位的工作;另一方面是因为财务管理属于企业较高层次的管理工作岗位,刚出大学校门的学生不可能一步迈入,只能从基础的会计实务做起,以后随着实践工作经验的积累和财务管理才能逐步走上重要的财务管理岗位。就如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企业培养中高层经营管理人才的,该专业毕业生也不可能刚进入企业就当中高层管理人员是同样的道理。
至于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金融学专业课程设置相似的问题,笔者下面主要从各专业培养方案入手进行比较分析,因为专业培养方案比较详细地反映了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学生知识结构,是最能体现专业特色的教学资料。
一、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金融学专业培养方案的相似之处
各专业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的总体框架相似。各高等院校各专业培养方案中开设的具体课程及各课程的课时不完全相同,但总体框架基本上是相似的,通常都包括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或专业主干课)、专业选修课、科学人文素质选修课和实践教学环节等六大模块。其中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科学人文素质选修课模块中的课程体系和内容也很相似。
公共基础课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外语课、计算机课程、体育课等,是培养大学生基本素质和最基本技能的教学模块,是所有本科生都应掌握的基础知识,三个专业在该模块课程设置上几乎没有差异。
学科基础课是培养学生专业思想意识和专业学习基础的教学模块,通过本学科基础知识的教学,将学生引入专业学习之门,为进一步的专业学习打好基础。财务管理与会计学、金融学同属经济管理类学科,都需要掌握数学、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管理学等学科基础知识,因此该模块课程设置上也大同小异。
科学人文素质课是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教学模块,该课程设置的课程门类多,包括培养法律意识、营销能力、理财能力、文化素养、文体艺术能力的各类课程数十种,不分专业在全校通开,各专业的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进行选修。
二、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金融学专业培养方案的特色比较
(一)专业培养目标不同
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金融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要求学生掌握经济学、管理学、财务会计学和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及财务分析方法,具有较强的信息获取以及分析和解决财务管理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会计学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审计实务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要求学生掌握会计学、审计学、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国内外与会计、审计相关的方针、政策、法规和国际会计惯例;熟练掌握会计核算、会计检查和会计分析的方法,能够独立分析和解决较复杂的会计专业问题。
金融学专业培养目标:能在银行、证券、投资、保险、经济管理部门、工商企业等单位从事金融管理实务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要求学生掌握经济、金融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处理银行、证券、投资与保险等方面的业务能力。
由此可见,三个专业培养人才的定位是不同的。财务管理专业侧重于培养能为企事业单位进行财务规划和财务控制的财务管理人才;会计学专业侧重于培养能为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会计管理人才;金融学专业侧重于为金融机构培养金融管理人才。
(二)专业课程设置不同
各专业培养方案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模块,它们是构建人才主体知识结构,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专业人才的教学模块,在专业教学中处于核心地位,各专业的教学特色也由此凸现。财务管理学、会计学、金融学三个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设置情况如表1所示。
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呼应,三个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各有特色。财务管理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以财务管理知识为主,如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税法、财务分析、国际财务管理、财务理论、资产评估学等;会计学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以会计、审计知识为主,如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学、会计电算化、审计学、计算机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金融学开设的专业课程以金融、保险、证券投资等金融知识为主,如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央银行学、金融学、保险学、证券投资学、国际结算、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等。
从课程设置来看,财务管理专业也开设了不少会计学和金融学的课程,这是因为财务管理是组织资金运动、协调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由于资金运动涉及到企业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包括筹资活动、投资活动和收益分配活动,企业在组织资金运动的过程中必然与各方面发生较复杂的财务关系,还会受到经济、法律、金融等环境因素的影响,由此给财务管理人员知识结构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基础扎实、精通专业、知识广博,不仅要精通财务管理知识,还必须熟知经济学、会计学、金融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经济学为财务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会计学是财务管理的专业基础,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分析的依据都是会计信息,财务管理的效果也是通过一系列会计信息反映出来的,不懂会计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财务管理人员;金融学为财务管理提供了理财环境知识,企业筹资管理、投资管理都离不开金融市场,财务管理人员还必须掌握金融学知识,熟悉资本市场,善于运用资本市场为企业寻找低成本的融资方式和高收益的投资项目。财务管理人员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必须融会贯通各学科知识,才能真正成为高素质的人才,把财务管理工作做到最好。
(三)实践教学内容与方式不同
实践性教学模块是为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而设置的。该模块以专业理论知识为基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三个专业实践性教学模块设置的项目基本相同,均包括认识实习、社会调查、专业实习、模拟实习、毕业实习、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项目。但各项目具体内容和方式是各有特色的,其中社会调查报告、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的差异主要表现在选题和文章内容上,应侧重于各自专业领域的内容。而在各种类型的实习中,除了实习内容不同外,财务管理的实习方式也有别于其他专业。
模拟实习是模拟实际业务发生情况,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解决其中涉及的各种专业问题,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从模拟实习的内容来看,财务管理专业除了会计核算外,还应包括大量的财务管理案例分析;会计学专业以会计核算和审计为主;金融学专业则以证券投资操作和银行业务为主。
毕业实习一般是在实际工作岗位进行的。相对而言,会计学专业和金融学专业比较容易找到对口的实习岗位,会计专业学生一般可到各单位的会计核算岗位实习会计业务;金融专业学生一般可到银行、保险、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实习金融业务。而财务管理属于企业较高层次的管理工作岗位,并且可能涉及到企业的一些财务机密问题,不可能让实习生参与企业财务决策过程。因此,大多数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只能找到会计核算的实习岗位,学生难以接触到实际工作中的财务管理问题,必须通过加强在校期间的模拟实习来弥补该环节的缺陷,具体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案例教学,一种是ERP沙盘仿真实验。这两种方式都与参与企业财务管理实践活动极为相近,实施得好完全能达到实地实习的效果。
案例教学可让学生接触大量的各种类型企业的实际财务管理案例,学生自己扮演财务经理角色对案例进行分析,作出判断,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通过相互间的案例讨论,发现自己的不足,补充修正自己的判断和决策。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锻炼学生面对复杂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作出财务决策的能力。大量的案例教学还能使学生从失败案例中分析失败的根源,避免将来重蹈覆辙,并能从成功案例中学到先进的财务管理经验,逐渐成熟起来。
ERP沙盘仿真实验主要是构建仿真企业环境,模拟真实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并将实物沙盘和ERP管理软件的全面运用相结合。在ERP实验教学中,让学生直接利用ERP企业管理软件对仿真企业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全面控制和管理,利用ERP管理软件将模拟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部经济业务融为一体,实现动态管理、实时控制,实现财务与业务一体化,实现企业资源(资金流、物流、人才流和信息流)的有效配置与协调。整个实验从财务角度透视了仿真企业的整体运营过程。
【参考文献】
关键词:综合性大学;金融本科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学作为高等学校经济类核心课程、金融学专业主干课程,在各高校都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金融实践和金融学理论的迅速发展对金融学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人才是金融发展中的关键。当今时代背景下金融业发展所需求的人才,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具有卓越的创新意识和娴熟的实践技能。鉴于此,高等院校的金融专业教学应该实施教育改革,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真正符合社会需求的新型金融专业性人才。
一、 金融学科实践性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 实践性教学改革是金融人才培养定位的要求
金融人才培养的定位是决定金融实践性教学改革方向的关键因素。高校在确定改革方向的时候应该基于自身的具体条件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来决定。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类型和层面是多样化的,无论哪种类型的人才都能找到与之相对应的市场。因此各个高校应该树立培养宽口径、稳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实践性金融人才的教育目标,从教育质量、办学基础、办学条件和办学层次出发,把实验和实践性教学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二) 金融学科实践性教学改革能有效解决教学目标与就业环境不协调的矛盾
1、 金融本科专业的应用性特征需要注重实践性培养。
当今社会在金融人才方面的需要主要是通过两点为主要目标一是实际操作能力,二是开拓意识。所以,金融教学应该以社会和企业的管理实践为首要,除了要教导学生专业知识以外,实用技术和操作技能也相当的重要,并且应该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此来综合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去分析并解决我们在生活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实践性教学方式在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方面具有非常重要作用。金融学科也比其他社会学科更具有较强的社会实践性,因此要求金融学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较强的金融实践运作技能。
2、 金融实践性教学改革是培养学生实践性的有效途径
高校对金融学专业的学生进行实践性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操作的能力。通过建立学校的金融模拟实验室,模拟商业银行、保险和证券公司的业务流程,让学生在学习金融理论的基础之上,对金融行业的业务流程有了宏观的理解和把握,成为既具备丰富理论基础,又具备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金融人才。这对于我国综合型高校金融实践性改革来说是一条必经之路。
二、中国综合性大学金融学科实践性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 课程设计不尽合理
经过近年来坚持不懈的教学改革,中国高校在金融学专业的课程设计上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从宏观上看,一些高校的金融学专业课程设计体系还不是很完善,学科特色也不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微观金融课程和实践性课程比较欠缺、教学内容与课程名称不够匹配;没有系统性考量专业课的设置,课程之间没有必要的协调与衔接,这会使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完整;引进国外金融理论或实务课程时,没有和中国国情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脱离了实际。因此,我国高校应该进一步完善金融学科实践性教学的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保证高质量高水平的金融学教学。
(二) 专业性教学与实践性教学发展不平衡
从传统意义上来看,金融学如同历史、文学等学科被划分到文科性质的科学中,但从当代现实意义上来看,金融学的应用性决定其实践性,应当属于实践科学的范畴。中国高校的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就应当理论与操作并重,专业性教学与实践性教学共同发展。但从我国高校金融专业的教育现状来看,还远远没有实现这种共同发展,这源于认识上的一种误差。具体体现在:一方面,金融学专业的实践性教学并非像自然科学一样,在专业培养方案中得到足够的重视,充其量,只是作为让学生了解金融理论而附加的教学活动。另一方面,金融学专业的实践性教学投入很少。
(三) 人才培养难与社会需求接轨
作为热门专业,目前我国已有304所大学或学院设立了金融学专业,它在每年的招生工作中规模是不断壮大的,但是从毕业后的就业方面以及社会需求的匹配来看,其实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乐观。从毕业生的总数来看,高等院校金融专业毕业生仍不能满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开放的需要。同时,各个高校金融学专业的教学水平差距较大,发展很不平衡。一边是众多金融机构、工商企业和政府部门招聘不到其所需求的金融人才,另一边有相当数量的金融专业毕业生面临就业困难。归根结底,都是由于未能及时调整金融学教学方法和加强实践性教学以适应社会需求导致的。
三、 进一步完善金融学科实践性教学的建议
(一)转变教育观念,明确培养目标
金融学专业应培养出既掌握金融基础知识,又具备金融业务技能,同时熟练驾驭外语和计算机工具,能在银行、证券、投资、保险及经济和企业从事相关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学生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系统掌握经济学和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外语、计算机技能;熟练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总起来说,金融教育的目标应当是培养出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有道德、有知识、有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二)设计一套适应新形势下金融学人才培养要求的课程体系
金融学专业应该培养金融基础知识及金融业务技能都具备的人才,同时熟练驾驭计算机工具和外语,能在银行、投资、证券、保险及经济和企业从事相关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学生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系统掌握经济学和金融学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具有较强的外语、计算机技能;熟练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总体来说,金融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出相对完全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有知识、有能力、有道德的复合型人才。
(三)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金融学实验教学专任教师队伍
金融学实践性教学效果如何,最终都要取决于是否有合格的实践指导老师。选拔理论功底扎实而且具有博士学历的年轻教师到金融行业进行为期1~2年的实践锻炼,再进行相对系统的实践教学培训。或是外部引进,即从金融行业直接引进具有博士学位的实践性人才,对其进行一段时期的教育学与实践学的培训。
(四)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提高实践性教学效果
首先,要加强学校实习基地的建设,不仅要使之成为紧密结合教材,巩固教学成果的实习地点,还要成为具备企业化管理水平的经济实体,更要成为把科学知识转化成生产力,面向社会进行推广的窗口,为社会得等经济发展和学校的教学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其次要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并深化校企合作。企业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指导和实践场所, 学校也应该利用自身的优势和智力的资源, 为企业提供职业培训、咨询等专业服务, 同时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而制定相应的招生计划, 并实现定单式培养, 定单培养的学生可以随时到的企业上岗实践。(作者单位:湘潭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唐 勇,刘康华,卢 豫. 金融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 科教导刊,2012,(1)
[2]丁述军,沈 丽. 《金融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 中国证券期货,2011,(7)
[3]赵洪丹,邹之坤. 我国高校金融学专业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J].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05)
软件模拟模式主要是指通过专业实践室平台,借助各种计算机应用软件来完成银行业务、证券业务、保险业务等具体操作环节的模拟。从而使学生对金融业的具体工作从直观上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对金融工具的运用能力。如银行业务软件模拟可以涵盖银行信贷业务、中间业务、银行会计业务等实际业务的模拟操作。保险业务软件可以通过软件系统的应用模拟保险公司从投保、承包、索赔到给付的全部环节,使学生亲身经历整个保险业务的过程。软件模拟的实践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但该模式也存在一些弊端,如软件的升级与实际金融业发展是否能够同步更新?教师对金融软件使用的熟练程度、对金融业发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都将直接影响该模式预期达到的效果。所以该模式的使用必须要对教师队伍的知识水平不断提高,软件升级要及时与行业发展同步。
基地实训模式是指通过和金融企业签订协议,定期安排学生到金融企业基地进行参观和实地实习,直接了解金融企业工作环节和工作流程的方法。该模式是金融学专业学生最认可的实践模式,也是未来应用型金融学专业最需要发展的实践模式。通过在基地实习,学生能够充分认识金融行业的发展现状,了解自己和用人单位的要求之间的差距。在基地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为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推广基地实训模式,在理论上可以实现教学与市场需求的有效结合,但很多普通高校在执行该模式过程中流于形式。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基地协议单位的性质决定了实习内容不能够深入和全面。如银行很多工作涉及了大量资金和商业机密,不能够给实习学生提供直接操作或者协助操作的机会;二是学校实习安排时间和就业冲突,导致学生无法真正参与。很多高校将基地实习安排到大四,学生进入就业期,放弃了真正实习的机会,将实习流于形式。以上两个原因导致部分高校金融学专业的基地实训环节无法达到最优效果,致使目标和结果反差较大。
2特色应用型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
针对目前普通高校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结合金融界人才需求的现状,拟建立特色应用型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新模式。旨在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实现普通高等学校金融学人才培养与金融企业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高校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采取课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产学研结合的特色应用型模式改革。
2.1课内外结合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金融学专业教学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缺一不可。课内外结合充分说明了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课内理论教学是金融学专业基础奠定的过程,课外实践教学是促进理论知识升华的重要环节。课内外结合实施的具体措施有以下几方面:
2.1.1合理设置金融学专业课程结构紧随金融行业发展需要,合理设置金融学专业课程结构。调整课内实践教学所占比重,将实践教学理念、方法贯穿在课堂之中,增加实践课程的学时。增设金融软件操作方面的课程。如Eviews,加大对金融市场学、证券投资学、国际金融实务、外汇交易、金融工程等课程的学时,为全面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软件应用能力服务。增设金融专业证书考试培训课程。为学生通过考试提供支持。在开设的专业课程中聘请金融业的工作人员进行具体业务的讲解,使学生了解最前沿的专业知识。
2.1.2增设课外实践教学网站增设金融学专业课外实践教学网站,将课堂理论教学案例及教学软件等教学资源共享,为学生搭建金融专业课外实践平台,使其能够在课外实现网上选课、网上预习、网上复习、网上实践,为其提供充足的网络共享资源。实践教学网站上设立若干模块,如校外实习,毕业设计、实验教学、知识竞赛、课程设计等。金融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全部实践活动都能够完整地呈现在网站上,有利于高校金融学专业有效安排实践环节和评价实践结果。
2.2校内外结合
特色应用型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要做到校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是指校内仿真实践平台实习与校外基地实践相结合。丰富校内仿真实践的内容,奠定学生校外实习的理论基础和操作技能。金融学专业实习可以主要划分为三个模块。即银行实习模块、保险实习模块、证券实习模块,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技术水平。实现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校内外结合,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2.1搭建校内仿真实践平台特色应用型金融学专业校内实习、实践主要依托仿真实验室平台,软件应用必不可少。仿真平台用以缩小学校理论教育和金融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差距。例如,商业银行业务仿真实验室,能够提供仿真的商业银行存贷款业务、银行卡业务、票据交换业务等具体业务的真实训练。证券仿真模拟实验室能够提供实盘联网操作。通过仿真实践操作,增强学生的实际业务操作能力,为校外实习奠定基础,缩小其与职业人的差距,同时为就业打下根基。
2.2.2夯实校外基地建设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加强学校与实践基地的合作交流,充分利用校外实践基地的资源,达到师生共享。校外基地要涵盖银行、保险、证券公司等众多金融企业,使教师可以通过挂职锻炼等方式了解行业发展前景及前沿的金融问题。使学生可以通过社会调查、咨询服务、实地工作等方式直接接触行业的发展情况,从而实现理论知识的升华和操作能力的提高。
2.3产学研结合
产学研结合是指生产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相互合作,建立一体化系统,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共赢的一种合作模式。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模式是推动应用型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使高校完成从人才培养到服务金融业的延伸,产学研结合有利于资源的聚集,能够充分发挥大学、科研机构的优势,促使其将成果直接转化,从而满足金融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使金融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应用型金融学专业可以将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在服务地方金融企业,为地方金融企业输送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的角度。为此,需要充分发挥产学研结合的模式达到实践教学的改革的目的。产学研结合的具体类型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地发展,金融业高素质人才需求量大,而金融行业如银行、证券等收入较高的现状,让无数考生的眼神紧盯金融学,挤破了头也要冲一冲金融学。于是,金融学不但成为关注度最高的专业,同时也成为录取分数水涨船高的专业。
金融学是以融通货币和货币资金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个人、机构、政府如何获取、支出以及管理资金以及其他金融资产的专业,一般为银行、证券、保险、信投、投资等行业培养既具有金融理论基础知识和掌握金融业务技术,又能够运用经济学一般方法分析金融活动、处理金融业务,有一定综合判断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金融学以经济学为主干学科,主要学习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货币金融学、银行学等课程。
金融学涉及许多数学知识,如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等,数学成绩好的学生学起来更游刃有余。而且金融行业注重学历与经验,如果要成为该行业的精英,仅靠四年本科的学习是不够的,如果考研的话,数学成绩好优势更为明显。所以,如果您高中阶段数学学得很困难,那么金融学不是您最佳的选择。
目前开设金融学的高校多,拥有金融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的院校有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暨南大学和西南财经大学等。各高校虽均以金融学招生,但学科特色仍各有偏重。其中,复旦大学是国内最早成立的金融学科系之一,主要涉及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保险的教学和科研,只招英语语种考生。而武汉大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外语能力与实践能力,并从2005年开始与法国鲁昂高商合作中法金融班,部分优秀学生可辅修相关课程并同时获得经济学和文学双学士学位。暨南大学金融学系前身为是1925年成立于上海的暨南学校商科大学部银行理财学系,因此该专业在银行方面多有建树,“货币银行学”为省级精品课程,并与广东省银行同业公会长期合作定期举办“金融家论坛”。
金融学专业的就业,理想状态就是进入银行业、证券业,工资待遇比较好,但目前金融行业的普通人才趋于饱合,但高级人才却难求,因此也形成了金融行业更倾向于招收学历层次更高、专业素养能力更强的高级人才。
关注理由―― “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国民经济迈上新的台阶。国内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再加上金融行业的迅速发展,让人们对经济、金融行业的前景看好。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地发展,金融业高素质人才需求量大,而金融行业如银行、证券等收入较高的现状,让无数考生的眼神紧盯金融学,挤破了头也要冲一冲金融学。于是,金融学不但成为关注度最高的专业,同时也成为录取分数水涨船高的专业。
金融学是以融通货币和货币资金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个人、机构、政府如何获取、支出以及管理资金以及其他金融资产的专业,一般为银行、证券、保险、信投、投资等行业培养既具有金融理论基础知识和掌握金融业务技术,又能够运用经济学一般方法分析金融活动、处理金融业务,有一定综合判断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金融学以经济学为主干学科,主要学习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货币金融学、银行学等课程。
金融学涉及许多数学知识,如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等,数学成绩好的学生学起来更游刃有余。而且金融行业注重学历与经验,如果要成为该行业的精英,仅靠四年本科的学习是不够的,如果考研的话,数学成绩好优势更为明显。所以,如果您高中阶段数学学得很困难,那么金融学不是您最佳的选择。
目前开设金融学的高校多,拥有金融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的院校有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暨南大学和西南财经大学等。各高校虽均以金融学招生,但学科特色仍各有偏重。其中,复旦大学是国内最早成立的金融学科系之一,主要涉及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保险的教学和科研,只招英语语种考生。而武汉大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外语能力与实践能力,并从2005年开始与法国鲁昂高商合作中法金融班,部分优秀学生可辅修相关课程并同时获得经济学和文学双学士学位。暨南大学金融学系前身为是1925年成立于上海的暨南学校商科大学部银行理财学系,因此该专业在银行方面多有建树,“货币银行学”为省级精品课程,并与广东省银行同业公会长期合作定期举办“金融家论坛”。
金融学专业的就业,理想状态就是进入银行业、证券业,工资待遇比较好,但目前金融行业的普通人才趋于饱合,但高级人才却难求,因此也形成了金融行业更倾向于招收学历层次更高、专业素养能力更强的高级人才。
国际经济与贸易
关注理由――我国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近些年,我国进出口总额仍保持15%左右的增长,使人们对对外贸易行业的未来信心十足。
从宏观层面讲,国际经贸培养的学生应系统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了解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具有从事对外经济贸易工作的基本技能。从目前的情况看,学习国际经济与贸易的人多,但专业素质强的人却比较少,甚至很多学习该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并未从事有关国贸的工作,因为他们并不具备从事国贸工作的实力。
从能力方面讲,学习国际经贸首先要具备语言(外语)能力,不懂外语,怎么走出国门与外国人沟通,那就更谈不上从事贸易工作了,所以许多院校较多采用专业学习与外语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正在创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汉语、英语和一门第二外语(法语、西班牙语、日语)复合专业。其次是沟通交流能力,贸易相关行业,常常涉及到谈判、协商,所以就需要一定的沟通、谈判技巧,性格内向、不善交际的学生就不太适合,这也是许多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院校设有礼仪课程的原因。
本专业的课程分为理论性与实务类两种,进校前两年,学的基本上都是理论,而且基本上都是初级理论,多且杂,包括宏观、微观经济学原理,会计学原理,管理学原理,市场营销学原理,微积分,统计学,概率统计,国际经济学等。理论多、课程多,一度会让学生认为本专业针对性不强,但这些基本理论正是奠定该专业能力的基础。到了大三、大四,会增加一些实务课程,如国际贸易实务。在这个阶段中,部分同学慢慢会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会根据是直接就业,还是继续深造;是从事外贸交易工作,还是管理工作,从而培养其他方面的特长,如阅读一些管理方面的书、营销方面的书,从中提升自己的营销与管理能力,又如一些知名人物传记,特别是与本行业相关的知名人士的从业经验,丰富自己的视野。
拥有国际经济与贸易国家特色专业的高校包括对外经贸大学、厦门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厦门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和市场营销跨专业大类招生,培养既具有国际经贸理论基础,又具有市场推广能力的学生;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以“主体突出”“两翼丰满”为特色,专业知识结构与能力突出、外语能力和实践能力强。
学习国际经济与贸易,对口的专业包括到外贸行业从事对外贸易工作,到政府对外经济贸易管理部门从事对外贸易管理工作,到一些科研院所从事研究工作。针对最后一种,一般需要深造,在理论水平上更上一层楼才可以。
土木工程
关注理由――国家对土木相关的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大力投入,使该行业人才需求量大。
走进一座城市,满眼皆是轰轰隆隆得热火朝天的施工场所:混泥土搅拌机欢快地转动着,吊臂机忙碌地上上下下,施工工人忙进忙出……从拔地而起的高楼,到掘地三尺的地铁轨道,再到高速公路、高铁、高架桥,无一不告诉人们国家正在大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于是,对土木工程专业关注也不出意料之外。
土木工程是以培养掌握各类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在房屋建筑、地下建筑(含矿井建筑)、道路、隧道、桥梁建筑、水电站、港口及近海结构与设施、给水排水和地基处理等领域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研究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根据开设专业院校特色的不同,有的偏向民工建,有的偏向道路、桥梁,还有的偏向轨道、隧道。所以在不同的高校,有的以土木工程专业招生,有的按大类招生。如哈尔滨工业大学按土木工程大类招生,设有建筑工程、岩土与地下工程、土木工程材料三个专业方向和一个土木工程力学精英班(按4+2目标培养),而同济大学虽设有土木工程学院,却是以建筑工程系、桥梁工程系、地下建筑与工程系、测量与国土信息工程系、水利工程系等招生,并不直接以土木工程专业招生。
学习土木工程,首先得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基本的就是掌握开设的各门课程。由于本专业以力学和土木工程为主干学科,因此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岩石力学等力学课程和地基与基础、工程地质学、工程水文学等为专业必修课。此外,有一些看似很枯燥的理论课程也很重要,比如施工管理、施工法律法规等上课时听得很没意思,在施工中却是和开发商、监理打交道所要知道的常识。
如今,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都进入电子绘图的时代,如PKPM、SAP2000、鲁班算量、天正建筑、3DS MAX等都是土木学子耳熟能详的软件。很多学子认为只要掌握几种专业的设计软件,就可以在以后的工作中如鱼得水。但目前的设计软件多,各自适合的行业不一样,最好是根据长远的职业发展规划,有针对性地学习目标行业常用的软件,并努力成为使用该软件的专家。
总的来说,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后,可到施工工地、设计院、房产公司基建处等从事相关工作。施工工地注意实践能力,但比较苦、比较累,而且还要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到设计院工作是许多学习土木工程学子的目标之一,但目前来说,普通本科生进入设计院的几率比较小,设计院的招人起点都是研究生;有的同学对房产公司的基建处比较感兴趣,认为工资高,工作相对清闲,但对于刚刚进入基建行业的学子来说,从事的大多为一些无关紧要的工作,专业能力较难得到提升。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关注理由――电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物质资源,在多领域的广泛运用,使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就业率高。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所属的电气工程是一门强弱电结合、机电结合、软硬件结合,注重实践,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可以说,所有与电相关的专业、课程都可以涵盖在其中。
在所有的工科类专业当中,其课程难度属于中上等,由于课程类别的跨度较广,有一部分专业课相对较难,如《模拟电子技术》《电磁场》等。对于工科类专业,理和工是相结合的,对数学和物理的要求较高,几乎每一门专业课都要有较好的数学基础,否则学习起来会比较辛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与物理的联系相对较多,如《电磁场》就是高中物理和大学物理关于磁场方面理论的深入研究,专业基础课《电路分析》也与高中物理中电路方面的内容有较多联系。同时学习本专业还需要有较强的计算机能力,一般会开设与软硬件相关的课程有《微机原理》《计算机控制技术》等。
由于这一专业所涉及的范围广,所以不同的大学在课程设置上都会有各自的侧重点。如四川大学侧重发输电领域,《发电厂电气部分》《发电厂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电力市场运营系统》等是必不可少的课程,而西南交通大学侧重轨道交通领域,设置的课程主要面向铁路用电,如《牵引供电系统分析》《牵引供电变技术》《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等,还有一些学校侧重建筑市场领域,即建筑电气,课程又有不同。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这一学科注重实践能力,大部分专业课都同时开设有实验课程,要把书本上的知识在实际中体现出来,一般每个暑假都会有实习安排。以西南交通大学为例,大一暑假有金工实习,大二暑假有电子工艺实习,大三暑假安排专业实习,每次实习一般为一到两周,在学校科技园或者铁路局供电段。金工实习需要学习操作各种设备,如钻车、刨车、铣车、电焊机等;电子工艺实习需要学习相关的电路板设计件,熟悉各种电路的焊接工艺,并按要求完成相应要求的电子产品;到铁路局供电段实习则是对铁路用电有个感性的认识,包括牵引变电所的各种设备,运行状况,以及接触网结构等。
与较难的课程相比,值得一提的是几乎所有的制造类企业都需要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这也是在土机电(土木、机械、电气)三大工科类专业中,电气专业的优势所在。由于每所大学侧重方向不同,所以学生的就业方向也可能不同,如四川大学偏向电力部门,西南交通大学偏向铁路部门。
如果有意继续深造,在研究生阶段,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一级学科下细分为多个二级学科: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高电压、电机与电器等。在二级学科里,强电与弱电专业划分的较为清楚,研究方向也有较大区别。就业形势也相对较好,一般以科研或设计单位为主。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关注理由――制造技术水平的提高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科技、国防实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十分重视装备制造业的规划和发展,在新的五年计划中提出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
一提到机械,也许有些同学的脑海里浮现出的是一幅手执扳手,正在机械前面忙碌,浑身被弄得脏兮兮的画面,于是对该专业不感兴趣。但通过学习该专业的学子感受――“我是学机械的,现在已经毕业了,可以从事的行业很多,是属于难得的好就业的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毕业后很多工作都能做,可以从事设计方面的工作,在汽车、电子、机械行业还是很受欢迎的”,才发现该专业虽然课程多,学起来并不轻松,但就业却相当不错,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涉及机械行业中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诸多的方向,具体研究的内容包括开发低公害汽车发动机、提供机械性能的铝合金和形状记忆合金的新材料、研究提高汽车涡轮增压发动机性能与开发减震降噪的机械等。随着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在航天、造船、采矿等工业领域的发展,机械制造和自动化更加需要长足的发展,并且存在极大的发展空间。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大多以“ 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为培养方向,“宽口径”是指立足机械学科的知识体系,将电子信息、自动化技术和管理技术等相关专业知识纳入课程体系中,使学生适应宽广的工作领域;“厚基础”体现在加重数学、力学等学科基础类课程;“重实践”体现在注重学生的基础技能训练和工程训练。主要课程一般包括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材料力学,机械制图、单片机、电力拖动,液压与气压传动、数控编程与应用、auto CAD、Proe、微型计算机原理应用、机械工程材料、制造技术基础等。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由于专业方向多,有的侧重机电一体化,有的侧重机械设计,有的专攻液压的,还有学工程机械等。不同的专业方向会影响就业的行业选择,一般来说,学机械设计的一般能去设计院或者是工厂做设计员,较多需要深造;学机电一体化的一般都进工厂;液压研究的主要是科研等;学工程机械的能去一些工程机械生产厂家,或者去路桥施工单位等。因此,该专业的选择空间还是比较大的。但需要提醒考生的是,从该专业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环境来讲,比较适合男生,目前就读该专业的女生很少,用人单位在选择时也更倾向于男生。
会计学
关注理由――会计专业人才需求量大,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后待遇好。
会计学是在商品生产的条件下,在取得以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的基础上,研究怎样对再生产过程中的活动进行计量、记录、预测和监督,促使再生产过程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的经济管理专业。作为一门实用型的专业,会计学必须要接触统计学、审计学等与数学相关学科的知识。该专业文理兼收,但各有所长,文科生做事谨慎、记忆力好,理科生对数字敏感,数学基础好。
会计学的主干学科包含经济学,但却是属于工商管理类,在学习中更多涉及管理方面的课程,如管理学、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会计人才将会日趋专业化,特别是计算机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使会计电算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对会计人员这方面的要求也很高。随着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需要,许多高校会计学专业下设CPA(注册会计师)专门化方向和会计国际化专业方向,在课程设置方面增加了CPA鉴证、国际会计、西方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国际金融、跨国公司会计等,培养能在跨国经营企业、涉外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等从事相关工作的人才。
说到会计学就业方向,还是比较广泛的,可以到企业(国企、外资、民营)、事务所从事会计工作,也可以到理财咨询公司从事咨询工作。民营企业需求量大,但空间比较小,平台也不如其他几种就业途径宽阔;外资企业的待遇比较高,而且后续的培养提升机会较多,但入门的要求高,英语水平好的学生比较有竞争力;事务所就是一个字――“累”,但确实能学到很多东西,比如对于一个审计项目,你必须从头跟到尾,包括和送审单位的沟通等,能充分锻炼能力;理财咨询算得上一个新兴的行业,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未来的发展前景看好。
但是,在选择时还应该听听社会对本专业的不同的声音,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社会对会计人才的大量需求,使得会计专业成为“热得烫手”的专业,将来可能和其他热门专业一样,会面临人才饱和的情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关注理由――在信息产业高速发展的时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以其强大的适用性广泛运用于各行业。
眼看微软的Windows从3.X到现在的2007,而中国的软件业还是在原地踏步,难道我们真要每年等微软给他的操作系统换一次名字,给他交一次钱吗?这么大的利润为什么不留给我们自己,为什么不让别的国家给我们交钱呢?这是广大中国计算机人共同的梦,要实现这个梦的人是正在学习计算机的“准程序员”们,他们是中国软件明天的希望!
但原本这样一个朝阳专业,却上了近些年某些就业调查机构公布的“就业红牌榜”,成为就业率低,就业待遇差的一个专业,使无数感兴趣学子最终放弃。是专业不好,还是未学得精髓?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些特点吧!
计算机学科的特色主要体现在理论性强、实践性强、发展迅速。目前大多数院校前两年注意数理基础方面和自然科学基础课的培养,后两年主要是专业课程的设置,增加可选性、多样性、灵活性和方向性,突出学科方向特色,体现最新技术发展动向。本专业既要学习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数值分析等理论课程;又要学习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如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高级语言、汇编语言等;还要学习与数学相关的课程,如离散数学、概率统计等。
文科生最好的六个专业是哪些
1、金融学专业
金融学专业一直以来都在文科生最好专业排名中上榜,报考人数很多,就业前景普遍被看好,毕业生总体上的就业方向有经济分析预测、对外贸易、市场营销、管理等,如果能获得一些资格认证,就业面会更广,就业层次也更高端,待遇也更好。
2、工商管理专业
工商管理专业一直是文科专业排名前十名之一,就业面很广,其中行政管理、工商管理等专业一直是众多跨考的热门专业,这个专业毕业的学生可以从事管理类岗位、市场营销类岗位、人力资源管理类岗位和物流管理类岗位等。总体来说因为工商管理专业学科分类多,适用面广,所以对口行业也比较多,在未来几年中就业形势依旧会保持很好的态势。
3、教育学类专业
教育学类一般都是一个大类,这类专业很适合文科生报考,当然毕业之后当老师的很多,也有一些会到外面的培训学校当老师,选择面还是比较多。
4、小语种专业
德语、意大利语、日语等。小语种专业一直是文科生的热门专业,而且大部分学得好的未来的薪资待遇也很高,当然要选对适合自己的语言类型。
5、税务专业
很多大学都有开设这个专业,就业率来说都是很高的,而且专业本身也是文科生很适合报考的专业。
6、市场营销专业
市场营销专业一直以来都是文科最好就业的专业之一,市场营销已经渗入到各种各样的企业,企业对这方面人才的需求将继续看好,并有继续升温的可能,就业方向一般为企业营销部人员、策划人员、销售人员、公关部人员、咨询公司职员、企业商务代表以及企业营销战略制订人员。
文科生如何选择专业
经济类的专业在文科中也比较热门吃香,从文科生未来毕业以后的就业层面考虑,经济学的专业报考含金量还是比较高的。可以选择金融学专业、会计专业等。文科生填报高考志愿选择大学专业可以考虑语言类的专业,比较热门的语言类文科专业有英语专业、德语专业、俄语专业和日语专业,还有一些小语种的专业目前也的报考人数比较多的热门专业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