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务共享价值范文

财务共享价值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共享价值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财务共享价值

第1篇:财务共享价值范文

【关键词】公允价值财务信息

一、公允价值会计是历史发展的产物

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和虚拟化对传统的受托责任会计观提出了挑战,因为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会计信息日益失去其相关性。葛家澍(2001)认为,重成本而轻价值、重历史而轻未来、重利润而轻现金流量是现行财务报告的局限性。同时,传统财务会计提供的信息相关性和及时性不足的问题一直以来都为各界所诟病。

面对这样的经济环境,决策有用观已经得到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认可;而20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存款储蓄行业金融危机的爆发及其所引起的公允价值会计实践要求与热潮,就是公允价值对不稳定经营环境有较强适应能力的最好例证。

二、公允价值会计下财务信息的特点

公允价值,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对于公允价值的定义,不同的组织机构有不同的解释,但综合这些定义,可以得出以下几个要点:(1)当事人无关联关系,交易是自愿、公平的;(2)是缺少真实交易下的一种估计价格,使买卖双方意欲成交的现行交易达成的金额。可以这样认为,公允价值不是价值,而是价格,是对价值在某一时点的估计。虽然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都是基于交易价格和市场价格,但历史成本是以实际交易的价格确定的,而公允价值是以假设的交易及预期所能达到的交易价格确定的,在完全有效的市场中,公允价值就是资产或负债的内在价值。公允价值的本质属性使它能更好地克服传统会计的一些局限,而它所提供的财务信息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具体体现在:

第一,公允价值的计量依赖于公开有效的市场或完善的估值技术,因此一般来说,相同或相同的项目得出的结果大体一致。这就避免了以历史成本计量时不同项目可能产生相同的结果、相同或相似的项目产生不同的结果的现象,增强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第二,能反映预期经济利益的流入与流出,因此不止反映了继续持有决策对业绩的影响,也能反映资产取得或处置决策对业绩的影响,从而如实反映期间损益,也更好地反映了市场价格变动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

第三,引入风险管理战略,注重资本的保全,着眼于企业长期的发展,克服了历史成本注重过去的经营结果而不关注未来经营利得的缺点。

三、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后对财务信息的影响

财务会计为公司利益相关者提供可靠、相关的财务信息是非常必要的,但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预测并提供相关的信息不是财务会计的任务,而应该是公司理财等其他学科的任务或使命。但是,如果仅仅保持财务会计的传统特色,显然不能顺应会计发展的趋势,也不符合理论应该不断与时俱进从而逼近真理的内在发展逻辑,更不能满足外部投资者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公允价值会计代表了财务会计未来的发展方向,它将起到连接财务会计过去和未来的桥梁作用。

公允价值计量的最大优势在于,它能及时反映发生因市场风险所产生的利得和损失以及因信用质量发生变动所产生的影响,能更加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减少不稳定性事件的发生及其严重性。引入公允价值后对公司财务信息的影响主要有以下方面:

1.收益决定模式由净收益向全面收益转变。经济学中的收益除包括净收益之外,还包括一切预计或已经发生的利得和损失。全面收益虽然未达到经济学所说的“收益”的全部标准,但在全面收益的所有计量属性中,公允价值是最能接近如实反映经济学收益本质的一个属性。公允价值会计主要对历史成本会计下的某些资产持有利得和损失进行表内确认与计量, 因此并没有否定历史成本会计下初始交易所取得的一些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而只是根据时间的推移和市场价格的变化进行调整。这些确认、计量所依据的主要是相同资产或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在各要素和产品市场发达的情况下,这些市场价格还是比较可靠的。只有在缺乏可比价格的市场下, 才运用各种估计、判断,但应该承认:只要评估机构从客观、独立的角度出发,做出各自的判断,那么他们的专业判断结果是相对可靠的,也是应该认可的。

2.收益计量由收入费用观向资产负债观转变或回归。在20世纪以前,企业只编制资产负债表,而不编制收益表,因此资产计价处于第一性的地位。其原因主要有3个方面:(1)企业规模小;(2)融资方式单一;(3)税收主要依靠资产。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除了上述3种局限被打破以外,企业产权趋于社会化和分散化,每一位股东在公司股份总额中所占有的比例较小,这决定了他们在主观上没有欲望参与直接控制公司,他们的主要目标是使自身短期收益最大化,包括股利收益和买卖股票所获取的差价收入。他们客观上无力对公司及其管理阶层施加直接的控制,也迫使其在主观上不去关心公司的长远发展。因此这些投资者对企业的利润信息尤其关注。收入费用观能恰当地反映企业的盈利情况,并能详细说明利润的来源,有助于预测未来的利润。但由于其没有关注交易和事项的实质,而是仅仅考虑与某类交易相关的收入和能与之相配比的费用,不能确保企业在各时点上资产和负债存量的真实准确,导致大量性质不明的待摊费用、预提费用等进入资产负债表中,而这些“费用”一旦发生即属于沉没成本不可收回,只是为了遵循配比原则需要分若干次在不同期间分摊计入收益表,将之列进资产负债表作为过渡,而其本身并不符合资产的定义。

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出现了波及世界范围的通货膨胀,对会计长期以来赖以生存的币值稳定假设、历史成本原则等提出了严重挑战,致使会计信息前后各期没有可比性,财务报表不能反映出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对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产生了很大影响。并且,随着金融衍生工具、股份支付管理人员薪酬等新生事物(特点是价值变动大,以历史成本计价不能反映其真实信息)的出现,人们开始关注资产的质量。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美国作为全球经济制度较完善、会计规范最系统的会计大国相继出现了安然公司、世界通信公司等利润操纵事件。为此各会计团体也纷纷改用或采用资产负债观,认为资产和负债的定义是核心,其他要素都取决于它们,收益是期初资产负债表中的净资产和期末资产负债表中的净资产之间的差额。资产负债观的采用,突破了在传统的历史成本模式下受实现原则和配比原则限制而不能进行确认的多个内容,如物价变动或者自创商誉而导致企业资产或盈利能力实际上发生的变化都可以作为收益,进而使会计收益的概念更接近真实收益,所反映出来的信息也更有用。

第2篇:财务共享价值范文

关键词: EVA公司财务管理

传统上,我们对企业财务管理的考量,通常是以若干个涉及到资产规模和利润规模的财务指标如总资产、净资产、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甚至应收账款周转率等进行组合,并选取适当的财务数据作为评价的标准值,建立一个针对企业财务管理状况的评价体系,最后企业的实际财务数据与这样指标值进行比较,得出对企业财务管理的最终评价。这种评价体系,对于企业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在这种评价体系中,传统的会计利润无疑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指标。

近几年来,EVA成为财务管理和绩效考核中炙手可热的一个概念,并成为衡量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和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

一、EVA的基本概念

EVA理论认为,企业在评价其经营状况时通常采用的传统会计利润指标存在缺陷,难以正确反映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因为忽视了股东资本的机会成本,企业赢利只有在高于其全部资本成本时才为股东创造价值。因此, EVA考虑了带来企业利润的所有资金成本。

EVA的基本计算公式为:EVA=NOPAT-C%×TC

其中,NOPAT是税后净经营利润, C%是加权资本成本,TC是占用的资本 (包括股权资本和债务资本),上式中的NOPAT以会计净利润为基础进行调整得到的。

二、EVA与传统会计利润

(一)EVA与传统会计利润的区别

会计收益是按公认会计原则(GAAP)计算出的归属于企业所有者的剩余。站在企业所有者的角度,GAAP要求从收入中扣除支付给比股东具有优先权的其他相关者(供应商、债权人、员工等)的费用,得出会计收益用以衡量收入中属于所有者的部分。EVA是公司扣除了包括股权在内的所有资本成本之后的沉淀利润(residual income),而会计利润没有扣除资本成本。股权资本成本是机会成本,而并非会计成本。

与传统会计计算剩余收益不同,EVA在计算过程中,对传统会计中因谨慎性原则和权责发生制的运用而对经济实质有所扭曲的会计处理进行了调整,包括对资本的调整和对经营利润的调整两个方面。对资本的调整主要针对出于谨慎性原则,将一些实质上的资本支出予以费用化处理的项目由费用向资本的调整,使企业管理者更注重长期业绩,从而真正做到从股东的利益出发。对于基于权责发生制基础的会计利润的调整,能防止管理者出于个人利益或者公司的融资需要而进行各种盈余管理,从权责发生制向现金制的调整能从一定程度上控制利润的人为操纵。

相对传统会计利润,EVA具有理论内涵上的优越性和现实指导意义。“作为一种度量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指标, EVA 反映了管理价值的所有方面……”。在我国目前的经济环境中,许多公司具有很强的规模膨胀动机,通过资本市场“圈钱”盲目进行各种投资,只考虑了经营多元化可能会带来的利润和风险的降低,却对资源的使用成本重视不够,从而使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导致股东财富的大量流失。

(二)EVA在传统会计利润的基础上进行调整

1、调整的原则

由于会计准则将太多项目作为本期费用处理,调整的目的与意义在于:去处不恰当的会计准则和会计政策选择所带来的影响,使数据更真实的反映公司情况。

研究表明,这样的调整理论上总共有一百多个项目,但一般只作主要项目的调整,通常是否应作会计调整的4个评价标准是:

这项调整是否基于一个正确的财务理论?

这项调整是否对激励性计划中采用的EVA衡量标准产生重大影响?

这项调整是否显著地提高EVA对回报和市值的诠释力?

这项调整是否对经营决策的制定产生重大影响?

2、调整的内容

1.研发费用。这一调整的基本原理是,将用于创造未来收入而不是用于创造当期收入的营业费用资本化。将研发费用资本化的另一个理由是,研发费用的收益在未来取得,如果不将其资本化,就会使得短期利润降低,由此可能导致研发投资不足。

第3篇:财务共享价值范文

一、公允价值的涵义、特征及其应用原则

(一)公允价值的涵义和特征

1、公允价值的涵义。公允价值的英文解释是“正直的,公平的,公正的”,中文将其翻译成“公允”,则包含了公正、允当的意思。作为一种全新的计量概念,公允价值可以为知识经济时代大量涌现的商誉、衍生金融工具等“软资产”提供更为相关实用的会计信息。在会计学界,各个国家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不尽相同。

我国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

2、公允价值的特征。(1)交易的公允性。公允价值是在熟悉情况的自愿双方之间进行的交易中形成的,不是在强迫或清算的过程中形成的;(2)交易市场的兼容性。活跃市场和非活跃市场都可以形成公允价值。在存在公开活跃的市场,且存在相同或类似交易的情况下,市场价格是公允价值的最好依据;如果不存在适用的市场价格,则以适当估值技术确定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作为公允价值金额;(3)价值的公认性。公允价值代表在一定的时间内市场公认的市场价值,不是个别的和特殊的价值,而是被普遍认同的;(4)计量的全面性。公允价值既包括资产的公允价值,还包括负债的公允价值。对于负债的公允价值,一直被人们所忽略。

(二)公允价值应用的原则。在引入公允价值过程中,我国充分考虑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公允价值应用的三个级次:第一,存在活跃市场的资产或负债,活跃市场中的报价应当用于确定其公允价值;第二,不存在活跃市场的,参考熟悉情况并且自愿交易的各方最近进行的市场交易中使用的价格或参照实质上相同的其他资产或负债的当前公允价值;第三,不存在活跃市场,且不满足上诉两个条件的,应当采用估值技术等确定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引入公允价值是适度、谨慎和有条件的。例如,在投资性房地产和生物资产等具体准则中规定,只有存在活跃市场、公允价值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的情况下,才能采用公允价值。也因此,公允价值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中普遍而具体的运用,势必会对会计计量、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产生重大影响。

二、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计量的影响

公允价值是一个很广的概念范畴,而不仅仅是与其他计量属性相并列的一个概念。实际上,公允价值是可以被用来作为衡量所有计量属性内在统一公允价值理论与我国运用问题研究性的质量特征,即是否公允地表达了计量对象的价值特征。公允价值应该作为会计计量属性体系的一个总称,它涵盖了历史成本、现行市价、现行成本、可变现净值和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这几个计量属性。

之所以包括历史成本,是因为在公平的市场环境下,历史成本其实反映的是初始交易或事项的公允价值,也就是面向过去的公允价值。现行市价和现行成本都是可以观察的市场确定金额,因此它们都符合公允价值的定义。可变现净值是未折现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似乎与公允价值概念不符,但对短期应收应付项目来说,由于其货币的时间价值可以忽略不计,故其可变现净值也可以近似地代表这些项目的公允价值。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包含两种类型:以公允价值为计量目的的现值和以特定目的实体为计量目的的现值。由于不同主体(如市场和不同企业)对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间、折现率有不同的预期,对于同一项资产或负债将产生不同的估计未来现金流量,虽然二者都具有合理性,但金额上会产生差异,所以目前的公允价值概念只包括了以公允价值为计量目的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

三、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核算以及企业财务报表的影响

(一)会计核算列举

1、债务重组中公允价值应用对会计核算的影响。《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规范了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债务重组》准则的修订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具有重大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并不是来自于计量属性的变化。按照新准则规定,对于债务人而言,在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情况下,债务重组所产生的收益将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另一部分是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两者均计入损益。在能够确认债务重组收益的条件下,即使按照历史成本计量,重组债务与非现金资产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也将全部计入损益。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上的债务重组主要以债务减免和非流动资产清偿为主,极少涉及用存货方式清偿债务,但由于《应用指南》中,将以存货清偿债务视为一种销售行为,按公允价值确认销售收入并结转相应成本,这在无形中提升了企业的营运能力,使得存货清偿受企业、特别是那些急需提升营运能力以获得金融机构贷款的企业的欢迎。

2、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公允价值应用对会计核算的影响。《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规定,在满足一定条件下,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应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与历史成本法相比,公允价值的引入一方面还原了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另一方面确认了换出资产公允价值的损益。虽然这种损益只是历史成本法下被掩盖的潜在损益的释放与体现,但是由此所带来的利润的巨大波动将不可避免。当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大于其账面价值时,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将增加企业的利润;相反,当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小于其账面价值时,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将对企业的利润造成负面影响。

例:中鼎股份(S*ST飞彩)资产置换案。2009年12月13日,S*ST飞彩《董事会关于重大资产置换及关联交易实施结果的公告》。公告中指出,2009年11月16日该公司与安徽宁国中鼎密封件有限公司按照《资产置换协议》,分别以皖国信评报字[2009]第147、148号《资产评估报告书》为基础进行资产置换。飞彩公司置出净资产账面价值36,530.73万元,公允价值40,261.11万元;调整后中鼎密封件置入上市公司净资产价值40,632.14万元,置出资产的净值与置入资产的净值的差额371.03万元由置入方与置出方以往来账形式先挂账处理。在不考虑交易损益的情况下,历史成本法与公允价值法下的会计处理分别如表1所示。(表1)可见,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3730.38万元被记入损益。

从上面例子中可以看出,由于公允价值的应用,确认了换出资产的潜在损益,使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更为真实的反映了该资产的内在价值,显现了公允价值变动对企业利润的巨大影响,提高了财务报告的相关性。

(二)公允价值应用对会计列报的影响

第一,在资产负债表上资产、负债项目的披露上,相应调整或增加了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或负债项目。主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

第二,由于公允价值的引入,对企业会计报表项目的披露上发生了一些变化。利润表列报的重要变化是:在利润表上出现了一项“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净损失以“-”列示),用来单独反映因公允价值变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主要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以及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投资性房地产、衍生工具、套期保值业务等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损益。

第三,由于会计报表编报理念的变化以及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引入,新准则规定:将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作为企业编报的一张主表。在该报表具体项目的列示上,在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项目中单独披露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净额和现金流量套期工具公允价值变动净额。

第四,采用间接法在现金流量表附注中披露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信息时,对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调整也进行了单独的反映。

四、公允价值计量应用对上市公司投资者的影响

由于实施新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上市公司年报的影响越来越大。

(一)债务重组中公允价值的应用极大地影响重组当年业绩。新会计准则规定公司进行债务重组不仅支付的对价与债务的差额可以计入当期损益,而且所支付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也计入损益。这样,绩差公司或债务重组负担严重的公司可能通过债务重组行为增加当期利润。

投资者分析年报时,如果发现存在上述情况的公司业绩大幅改观,那就要关注是否存在债务重组等因素的影响了。需要提醒投资者注意的是,债务重组收益具有一次性的特点,属于非经常性损益,并不具有持续性。

(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也能带来利润。上市公司进行资产交换时,如果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应将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不符合条件的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计量。这与原准则均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计量存在较大区别。投资者可参照债务重组对上市公司的影响进行分析。

总的说来,投资者在分析年报时需要重点关注公允价值的应用对年报信息的影响,公允价值的应用提高了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相关性,反映了公司资产及负债在某个时点的价值;但另一方面,由于外部金融环境、行业政策等因素的变化,公允价值的波动性又使年报财务信息的可靠性降低。而且对于某些具体事项,如债务重组、非货币易而言,又具有一次性,属于非经常性损益的范畴,不具有持续性,对此投资者也应该看到。

第4篇:财务共享价值范文

关键词:公允价值;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会计准则

中图分类号:F27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1―0199-02

1 公允价值涵义及其特征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对公允价值描述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结算的金额”。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对公允价值定义为“在交易双方自愿的前提下(排除强迫或清算的情况),对当前资产(或负债)的购置(或发生)或出售(或清偿)金额”。而我国财政部在2006年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允价值的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尽管在形式上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有所不同,但在其本质上却有共同之处。从其涵义上看,以公允价值交易的双方必须是无关联交易的交易方,否则交易方很可能利用公允价值为其操纵企业利润;公允价值的交易必须是自愿的,在强迫交易或者被迫进行资产清算时,公允价值也就失去了其意义;公允价值必须是双方熟悉情况的,这要以完善的市场环境和专业的技术水平为基础。因而我国在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中也充分考虑到了公允价值的三个应用层次,即存在活跃市场报价的(如证券交易市场),按市场报价作为公允价值;没有活跃市场报价的,参照最近的交易价格或同质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不符合以上两种情况的,采用专业的估值技术来确定公允价值。

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中有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五种计量属性。会计的计量属性要求能够正确反映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提高会计质量,为投资者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而可靠性和相关性是会计原则的重中之重。历史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但历史成本是一种过去时态,适用在初始计量和各期进行摊销或折旧,但不能反映资产或负债的市场价格的波动性,也就难以达到相关性原则的要求了。公允价值是以市场价格信息为基础,能够反映物价、利率、汇率变动及科技进步引起的贬值等因素对资产负债价值的影响,可以说公允价值是对资产负债价值的动态反映。公允价值有时又不是一种单一的计量模式,以其他模式为参照基础,例如采用估值技术进行公允价值计量时,可变现净值现值等折现方法往往又成为确定公允价值的参照价格。因此公允价值是基于市场的一种对资产或负债确定的综合计量属性。

由于金融危机的爆发,公允价值计量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质疑,公允价值究竟是引发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还是帮手不做深入的研究。分析公允价值如何在会计准则中得到应用以及其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2 公允价值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影响

我国新颁发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金融工具的确认与计量、投资性房地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资产减值以及债务重组。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主要体现在商誉、资本公积、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营业外收入(支出)、资产减值等方面得到体现。

(1)公允价值对金融资产计量的影响。

公允价值在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时得到的应用最广,因为证券市场上存在活跃的市场报价,以公允价值计量能够使财务报表使用者对公司财务信息的把握和风险的控制,能够很好地反映金融工具的市值对净利润或净资产的影响。但随着金融工具按不同种类的划分,具体的影响也就不同。《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一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定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负债(与套期保值有关的除外)形成的利得或损失计入当期损益。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又可进一步区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和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人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其相关的交易费用确定为当期损益,支付价款中包含的应收未收的现金股利或债券利息单独确定为应收项目。在出售或处置该金融资产或负债时,出售或处置的公允价值与初始入账金额之间的差额确认为投资收益;同时调整期间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对于作为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初始计量时的入账金额包括相关的交易费用和其公允价值。而在资产负债表里,其变动损益不计人当期损益,而是计人资本公积。这点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人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不同,其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影响也就不同了。

若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的金融资产初始计量时,入账金额也包括公允价值和相关的交易费用。在持有期间按实际利率法,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确认利息收入,计人投资收益,在处置该资产时,应将所取得价款与其账面价值相对比,差额计人当期损益。贷款和应收款项也做相似的会计处理。

由于以上几种金融资产在一定程度上有着相似之处,在划分上也没有一成不变的界限。所以怎样划分取决于企业管理层对投资决策、风险管理的看法,因此应该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保证金融资产的良好运作。

(2)投资性房地产。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指出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为了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者两者兼备而持有的房地产。准则规定投资性房地产通常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但有确凿证据表明所持有的投资性的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取得,也可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两种不同的计量模式对财务报表的影响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影响。采用成本模式计量,将投资性房地产看做类似于固定资产或者无形资产处理,按期进行折旧或摊销,通过“其他业务成本”科目反映在利润表上,在资产负债表上确认投资性房地产的折旧或摊销。而取得的租金收入通过银行存款或应收账款科目在资产负债表上得到反映,而在利润表上则通过“其他业务收入”得到体现。

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投资性房地产则不计提折旧或摊销,以资产负债表日的公允价值入账。通过“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两个科目分别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上体现。这样一来,将会使各期的费用减少,利润增加。在房地产价格处于持续上涨的经济环境下。对于拥有出租的建筑物或拥有有待升值的土地使用权的房地产企业往往是利好的影响,相反在房价回落,则是利空的影响。

在后续计量中,成本模式计量下的投资性房地产在有确凿的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地取得的,且满足公允价值模式计量条件的可以转化为以公允价值计量,其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调整期初的留存收益。但已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不得转化为以成本模式计量。这样,计量模式转换采用的重新估值技术就至关重要了,若实际价值与成本存在较大的差异,由此引起的

账面净资产可能大幅度增加。一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资产的升值状况,但一方面也可能使企业在初始计量时采用计量模式的区别来隐藏资产,到达操作利润的目的,因此必修加强企业的审计力度,加强监督体系的职能。

(3)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指出,非货币资产交换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①该项交换具有商业性质;②换入资产或者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不符合上述条件的,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费用作为换人资产的成本,不确定损益。而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和相关的税费作为换人资产的成本,除非有确凿的证据表明换人资产的公允价值比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更加可靠的。

所以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的不同,公允价值计量适用与否对财务报表的影响也就不同。其中换出资产不同也通过不同的会计科目来记账。如换出资产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时,以其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或者营业外支出影响利润表。换出资产为长期股权投资、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时,其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为投资收益来影响利润表。若上述资产以账面价值计量时则基本上不影响利润。

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时,若没有活跃市场报价的,上市公司往往采用估值价格作为公允价值。这样公允价值的估计正确与否就至关重要了。若存在关联交易其公允价值可能会成为交易方通过法律上的漏洞来粉刷财务报表,伪造公司良好业绩表象的手段。

(4)资产减值。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规定为了防止资产虚增和利润虚增,企业应当进行资产减值测试,当企业资产的可回收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时,企业应当确认资产减值损失,并把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回收金额。

资产可回收金额的估计是根据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择高而选择。再根据资产可回收金额与其账面价值比较,以确定资产是否发生了减值,若发生则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并确认相关的减值损失。这样在减值测试过程中,是采用公允价值和现值两种计量属性相结合的方法。公允价值如何衡量、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预计和现金折现所采用的折现率对资产减值测试就无比重要了。

在确定其公允价值过程中有些资产往往不具有活跃的市场价格也没有相类似可以参考的价格,这要采用估值技术的方法进行估计。如何衡量估值的准确性并没有明确的说法。而在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时候要求最多涵盖5年,企业管理层如能够证明更长的期间是合理的,可以涵盖更长时间。但企业往往受到客观政治经济环境、科技进步的影响,给预计带来了较大的不确定性。过度自信乐观的管理层往往会高估企业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率是要求能够反映货币的时间价值和资产的特定风险的税前利率。在会计实务中采用市场利率为依据,若没有市场利率则采用替代利率估计。这样替代利率又能否正确反映货币的时间价值和资产的特定风险又具有不确定性。所以在资产减值测试过程中,计量属性要慎用。

在资产减值的会计原则中,确认资产减值损失,计人当期损益,反映在利润表上,同时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从而避免资产利润虚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5)债务重组。

在债务重组中,根据不同的重组方式会计操作也不同。以现金清偿债务的。账面价值与支付现金之间的差额作为营业外收入,计人当期损益。而以费现金清偿时,债务的账面价值与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之问的差额作为营业外收入,确认当期损益。债务转化为资本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股份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计人当期损益。这样一些本无清偿能力的公司,一旦经过债务重组可能减少债务,增加权益,同时增加当期利润,并极大地提高EPS。经营业绩较差的公司可能会利用这种方式来操纵利润,蒙蔽投资者,所谓的“麻雀飞上枝头变凤凰”。

3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的应用环境及其相关建议

(1)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提高财会人员的从业素质。

任何一种计量模式都要求有与之适应的内外部环境。鉴于我国市场经济的特殊情况,正处于转轨型经济时代,我国的上市公司大部分是经过股份制改造的国有企业,经过股权分置改革也没有改变国有股、法人股所占股份比例过高的局面。上市的民营企业中经常存在一股独大的现象。这样的经济环境下,大股东很可能会利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来达到内部人控制的目的,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因此关键要完善我国公司的治理结构,让投资者参与市场,弱化内部人控制。充分发挥监事会和独立董事对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的监督权。同时提高财会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和专业水平,使他们能够利用公允价值来把握市场信息,紧跟市场,为企业的投资融资决策提供可靠真实的依据。

(2)孕育公允价值所需的市场条件。

证券市场存在着活跃的市场报价,但对我国证券市场是否到达有效性并没有统一的意见。采用估计技术进行公允价值计量时也需要市场信息。所以要努力培育各级市场的发展,特别是生产资料市场,使公允价值更加客观、直观。同时加强市场的信息化建设,促进市场的发展,同时也为企业迅速获得可靠的市场数据提供便利。

(3)加快会计的审计监督建设,规范财务信息的披露。

注册会计师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时,必须尽职履行审计义务,作出公正合理的判断。这需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还有敏锐、准确的职业判断。同时要加强审计届和评估届的合作力度。使审计人员能够充分考虑到公允价值评估时的假设和估计。这对于完善企业财务信息的规范披露,加强审计监督,维护市场稳定和投资者利益有着重大意义。

4 结论

公允价值的运用和研究在我国尚在初步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宏观经济的完善,公允价值的使用范围将会越来越广。正确地运用公允价值将会极大地促进我国企业财务操作的规范化和有效性,促进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3]王史,公允价值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影响[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8,(6)

第5篇:财务共享价值范文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类工程项目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兴起。各企业部门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很多企业把大量精力放在了市场竞争之上,而忽略了工程项目造价本身涉及的问题,尤其是对物资采购成本的控制相当不规范,并没有一些统一的原则或管理办法,同时物资采购成本的控制问题又是棘手的。因此,我们将对工程项目造价中的物资采购成本的控制进行探讨。

影响物资采购成本的因素

对于工程来讲,采购成本是指与工程采购活动有关的成本性态。广义的采购成本包括物资的取得成本(包括订货成本与购置成本)、储存成本(包括固定和变动储存成本)以及缺货成本。习惯上又可以把采购成本分为可见成本和隐性成本,大多数企业以此为基础进行成本的衡量与控制。1.可见成本的影响因素影响可见成本的主要是采购价格,即日常中通常说的成本,主要与物资本身的价值、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和采购价格的底线有关。其中经常着手把控的是市场上的供求关系,通过多年累积的经验或者对价格走势的长期观察来进行判断并作出最终决定。另外,可见成本还与交易成本、质量成本、运输成本以及运营和物流方面的成本有密切关系。2.隐性成本的影响因素通常所说的隐性成本,就是指与人力、财力、物力、信息等不易衡量的资源。如果在造价中对这些细节估计得较准确或者控制得比较严格,同样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项目成本。首先,人力资源包括人的数量和相关人员的素质,倘若能从整体上提高员工采购能力,这无疑是一项重要的降低人力资源成本的措施。总之,原则上就是用更少的人力达到尽可能成功的效益。人员数量也不宜过多,这样一方面直接增加了薪资金额,同时可能出现人满为患的现象。其次,企业资金周转的成本,比如,采购资金的来源为何处,是企业常用的周转资金还是贷款等。最后,对工程信息的了解也能影响采购成本,比如对工程原料的需求是否了解以及对工程进度掌握或控制得是否到位。

物资采购成本控制的措施

如上述,已把影响物资采购成本的各类因素阐述出来,对于企业负责人或者相关管理人员需要关注的就是具体采用哪些措施去控制去控制采购成本。总结起来,可通过如下几个方面来具体控制:1.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采购制度,对审批权限严加控制明确的规章制度是任何单位或企业运营的基本保障,“无规矩不成方圆”,企业领导层必须严加管理,制定详细且严格的采购流程,并对相关人员就行定期培训,提高采购人员的采购能力。需要提醒的是,采购部门内部最好分权运作,这样工作内容泾渭分明,不容易出现的现象,具体问题责任追究到个人,改善了工作风气,另外,这样可以使各小部门之间相互制约,避免公饱私囊现象的出现。审批部门是用来把关的,他们的工作要定期检查,高层领导要时常巡视。2.合理控制物资采购的数量采购之前,采购部门要熟练掌握相关工程的进度以及当前市场上该物资的流通情况,制定当前和长期的采购计划,使采购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这些同时也涉及到管理成本和储存成本的问题,采购人员要熟悉并灵活地掌握这些因素,对采购有系统的目标和计划。在这些方面,河北迁钢就做的尤为出色。采购人员还要与设计部门联系,优化设计、优化施工方式对成本的影响也较大,争取多部门合作共同促成物资采购的效益/成本比最高。3.尝试使用创新的物资采购方式首先,可以采用逐一采购,统一配送的方式,这样从各个环节上争取做到所采购物资的最优化,避免供应商浑水摸鱼,最后采用统一配送的方法,使采购回来的物资能及时入库,被合理的储存和管理。其次,择优选择供应商,对各个供应商的供货情况做出详细记录,包括入库的数量、使用质量等,并与供货稳定且制定价格合理的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并对其供货来源、应急库存等情况作出进一步了解。最后,与供应商的合作需要采购人员具有较高的合同谈判能力,因为即使是与长期合作且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之间的谈判也时常存在矛盾,谈判人员要知己知彼,尽可能多的去获得对方的信息,并且对己方的情况要更加熟练,争取在谈判桌上占得先机。4.物资运输成本的控制采购人员要根据物资的性质和数量采取合理的运输方式,经过多年的运作,最终最好长期与一家物流公司建立合作,双方彼此信赖。而针对物资在运输过程中质量能否保证的问题双方要达成并签署协议,以免最终出现问题责任无从追究。采购人员要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做出效益/成本比,最终决定与哪一家物流公司合作,怎样建立稳定的物资运输线。5.物资储存费用的控制物资到货验收入库是物资采购的最后一个环节,每个物资库至少要由两班人同时管理,需要有共同的签字,并与施工连队一起验收,必要的时候要请相关技术人员参与验收,尤其是对物资的质量要进行严格把关,以免出现问题给企业与个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另外,出库更要做好详细记录,走出的物资种类与数量要一丝不苟的进行登记,要根据工程进度和需求量适度发放,以免造成库外堆积,这样对物资的质量也有及其不良的影响。需要格外注意的是,出库的物资尽量不要再重复入库,这很不利于库存的管理。6.商业信用在与其他企业的往来过程中,企业要逐渐建立起商业信用,这属于从微观角度来控制成本。企业可以在规定的折扣期内获取免费的信用,这些无形之中是企业的一种资本,但是企业由于在实际工程项目中可能存在资金紧缺的时候,需要考虑对放弃部分商业信用而付出的代价,确保缺货成本与放弃商业信用而付出代价之和最小。物资采购成本控制的意义目前,各企业在工程项目投标方面竞争极为激烈,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显得尤为重要,其中对物资采购成本的控制占相当重要的一部分。有效控制工程项目物资采购成本,可保障工程项目顺利开展,确保工程项目质量和工程工期,以及对企业获得最大化盈利和增强竞争实力等都具有实质性意义。因此,对物资采购成本的控制,是一切获利的前提。

结论

第6篇:财务共享价值范文

一、上市公司重大财务指标概述

1.每股收益

每股收益是指普通股股东每持有一股所能享有的企业利润或需承担的企业亏损,又称每股税后利润,是税后利润与股本总数的比率,反映了公司每一股所具有的当前获利能力,包括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两类。每股收益仅仅代表的是某年每股的收益情况,基本不具备延续性,因此不能够将它单独作为判断公司成长性的指标。分析每股收益,还必须同时参照其利润总值与总股本的变化情况。由于不少公司都有股本扩张的经历,因此还必须注意每个时期每股收益数字的可比性。

2.每股净资产

每股净资产是指股东权益与总股数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每股净资产=股东权益÷总股数。这一指标反映每股股票所拥有的资产现值。每股净资产越高,股东拥有的资产现值越多;每股净资产越少,股东拥有的资产现值越少。一般来说,每股净资产越高越好。它反映了会计期末每一股份在公司账面上到底值多少现金。每股净资产越高,该公司的发展潜力与其股票的投资价值就越大,投资者所承担的投资风险也相对越小。

股票投资不同于银行储蓄,股票投资的收益只与所持股票的数量相关,并不是投入得多收获就大,即使股民投入的资金量相同,但由于所购股票数量不等,其投资收益数也可能差异很大。由于决定股票收益的是股票的数量而不是股票的价格,且每股股票所包含的净资产决定着上市公司的经营实力,决定着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故而每股股票所包含的净资产对股价起决定性的影响。

3.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又称股东权益收益率,是净利润与平均股东权益的百分比,是公司税后利润除以净资产得到的百分比率,该指标反映股东权益的收益水平,用以衡量公司运用自有资本的效率。指标值越高,说明投资带来的收益越高。一般而言,持续提高净资产收益率是不太现实的。因为竞争的存在,高净资产收益率会吸引更多的竞争者,从而降低净资产收益率,促使其趋于市场平均水准,而且随着企业经营规模增加,通常也需要有新的资金投入。

如果净资产收益率保持不变,利润增长就要靠净资产规模的增加。企业利润的长期内在增长率,是不可能超过其净资产收益率的。一些所谓高增长的公司,其风险在于,净资产收益率的提高很可能是暂时的。通过新资金投入,可能维持一段时间的高增长的外表,并享受高市盈率,但是一旦行业周期变化,净资产收益率回复到长期的平均水平,再加上不景气时的大投入往往效率会不高,很可能导致利润增幅绝对值的下降。

二、分析与讨论

根据2007年上市公司执行新的会计准则,考虑2008年金融危机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及证监会对ST公司的股票的年报公布要求等因素,以煤炭业上市公司,以2010,2011年净利润增长率为正的18家煤炭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对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净资产收益率等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

1.描述性分析

鉴于我国证券市场的特殊性,尽管影响上市公司股价波动的财务因素很多,但其中最直接的因素有两个:盈利能力和公开发行流通股本规模,首先对上市公司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对比2010年与2009年年报可知,2010年公司逐渐从经济危机中恢复,三项指数标逐渐升高。但是对比2011年与2010年半年报,公司的三项指数并无大的增长,净资产收益率的最大值小幅小降,从16.723下降到15.994。

2010年年报中,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净资产收益率三项指数的最大值分属于三家不同的公司,分别为,潞安环能,恒源煤电,国际实业。相较于2009年,每股收益与每股净资产的最大值为兰花科创,净资产收益率的最大值为阳泉煤业。由此可知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并不稳定。并且,每股净资产最大值的恒源煤电,其净资产收益率仅为17.362不到最大值国际实业37.77的一半;同时,最为净资产收益率最大值所得者的国际实业,其每股净资产为3.58仅为最大值12.49的1/4。单一财务指标并不能反应上市公司的经营情况。相对于最大值所得者的分散,最小值所得者集中在新大洲A与郑州煤电。

2.相关性分析

考虑到市场对业绩上升和业绩下降的股票反映方式可能不一致,判断股价波动大小以上证指数为标准。样本公司的2010年财报公布与三四月份,上证指数在三四月维持在3000点左右,于4月9号达到最高的3170点。18家样本公司,仅6家股票在公布日三日后有小幅升高,其中三家业绩低于预期,长期发展受困。在股价下降的12家中,有6家公司成长明显,且未来发展势头良好。年报公布后,业绩好的公司并未如预期股价上升。

其中:Pi(t+3)表示第i家上市公司第t+3日的股票价格;Pit表示第i家上市公司第t日的股票价格。

由于18家上市公司中多数公司的2010年年报公布时间和2011年季度报告公布时间过于接近(在同一天公布),所以股价可能更多的是受到2011年第一季数据的影响。

第7篇:财务共享价值范文

关键词:财务会计 税务会计 公允价值 对比与借鉴

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的运用,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并能够为国家的财政收入的稳定性提供良好的保障。但是当前很多企业对公允价值的使用中,还存在一定的质疑,一些学者也针对这一问题,对公允价值在财务会计、税务会计相关计算工作中的运用,也进行了研究分析,以深入探究二者之间的差异性以及可借鉴性。

一、公允价值简述

公允价值又可以称为公允市价、价格等。主要是指在买卖双方秉持着公平自愿原则,且对实际市场状态十分了解的前提下,确定的交易价格。为了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在我国会计准则中,也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充分考量,要求会计人员能够在计算中引入公允价值,并严格遵照这一要求计算税额,从而确保纳税人能够合理纳税。虽然当前会计人员在会计实务中,都运用了公允价值,但是也应认识到其在财务会计、税务会计运用中的差异性,并找出能够借鉴的部分,从而进一步提升我国会计工作质量。

二、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公允价值的对比

(一)适用范围对比

在适用范围上,公允价值在二者中的运用存在一定的差别。在财务会计方面,公允价值同时属于资产类、负债类,其计量属性也属于初期、后期计量两种。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主要是为了能够帮助企业管理者及时了解企业实际财务情况,并未企业未来发展提供可借鉴依据,对企业未来情况进行准确预测,充分满足企业管理人员使用需求。公允价值计量方法,能够使无形资产在财务报表中得以体现,并进行合理估值,从而反映出当前企业实际经营状况。因而,在财务会计中,公允价值的使用主要运用与财务报告的制作、反映企业当前财务情况以及企业未来发展预测。

在税务会计中,公允价值的适用范围既要考虑财务会计核算职能,也要考虑历史成本优势。也就是需要考量材料的真实性、公允价值的历史成本。若是历史成本不能核算,才会运用公允价值,但是这一情况下,公允价值的运用仅仅能够在资产方面的计算中进行应用,无法运用在负债方面。纳税人所获取收入的方式无论是产品还是非货币,在税务会计中,都需要采用公允价值,且其只涉及初期计量,与财务会计不同,对信息真实性的要求更高。因此,公允价值在税务会计中的应用范围相对较少,税务会计计算中,更多的还是运用历史成本。

(二)确定方法对比

在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上,财务会计以及税务会计也存在一定的差别。财务会计中,公允价值计量主要包含对债务清偿金额、资产等的计量,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也会运用估值的方式进行公允价值确定。财务会计中公允价值的确定主要包括三种方式,第一种是市场报价法,就是以当前市场上存在的相同报价对公允价值进行估计。第二种是类似市场报价法,就是在无法找到相同资产、或是负债进行借鉴时,以类似的市场报价对公允价值进行估计。第三种是现值法,就是在当前市场上相同与类似的报价都无法找到的情况下,采用市场法、成本法等方法对未来现金流量进行明确,并运用适当的折现率对公允价值进行确定。

税务会计方面,公允价值的确定有两种方式,但是确定方式的运用,需要结合税机关要求进行明确。例如税务机关以及货物出口,都需要依据实际情况对公允价值进行明确。在视同销售中,若是没有获取销售额、不动产销售价格较低,且无正当理由,则应按照规定要求进行销售额核定。核定过程包含明确纳税人同类获取的当月平均售价、近期平均售价以及组成计税价格。若计税价格为同期消费税,则纳税人的成本利润率等,都需要依靠国家税务局来进行明确。

三、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公允价值的借鉴

在公允价值的适用范围上,双方能够进行一定的借鉴。税务会计在其运用中,主要将其运用在具体经济中。而财务会计则突破了这一局限性,并未将其运用在实体经济方面。因而,税务会计在公允价值的运用中,也应注重其在资本市场方面的运用,从而保证公平征纳税款。当前交易市场的整体情况较为活跃,很多财务人员在财务会计中也开始主动引入公允价值,但是由于一些企业还无法接受尚未上市交易的金融工具,例如非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无法获取公允价值等情况,因而,税务会计也仅能够基于其净资产对实际纳税金额进行确定。

在信息披露方面,双方也能够得以相互借鉴。财务会计中,可以借鉴公允价值确定方式的信息披露,采取税务会计中,近期信息披露方法,从而进一步凸显非市场因素。税务会计则应借鉴财务会计的披露制度,消除缺乏计算过程、披露信息透明度低等问题,增加披露信息数量,从而转变当前局限于基本纳税数据披露的局面。

四、结束语

以上只是对税务会计以及财务会计中公允价值的简单比较及借鉴分析,二者在表现形式、时间概念等也存在一定的差别,同时在确定技术、内外部监督以及操作指引上,都能够实现相互借鉴。因而,还需要相关人员能够加强对这一方面的深入探究,灵活运用,从而实现二者的共同发展,以提升我国会计管理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周梦宇.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计量属性的异同及协调机理研究[J].财政研究,2015,4(4):109-111

第8篇:财务共享价值范文

关键词:共同会计价值观 全球财务报告 美国公认会计原则

一、引言

在全球经济―体化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建立全球统一的财务报告体系已成不可逆转的趋势。作为拥有全球最大资本市场的美国,自然在建立全球统一财务报告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财务报告体系是否能从根本上在全球统一,全球共同会计价值观对其的导向是关键所在。在此过程中,美国的会计教育和学术研究必将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2007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就“是否可以允许非美国公司根据IFRs编制财务报表,而无需按照美国GAAPP调整净收入和权益的账面价值”向公众征求意见,这让美国资本市场大为吃惊。更出人意料的是。它还就“美国公司是否可以按照IFRS编制财务报表”向公众征求意见。接着,sEc分别于2007年7月2日和8日,了“关于非美国公司(财务报表)的提议”(SEC2007a)及“关于美国公司(财务报表)的提议”(SEC2007b)。11月15日,SEC决定取消“要求非美国公司调整根据IFRs编制的财务报表”的规定(sEC2007e)。SEC的这些行动标志着全球财务报告已进入全新的阶段。此外,美国还积极参与了许多其他活动:(1)IAsB及其前身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的创立;(2)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和IASB的全面趋同行动;(3)强化证券委员会国际组织(IOSCO)的地位;(4)参与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IAAsB]国际审计准则的制定。早在SEC于2005年的“路线图”中,就已针对取消“2009年之前要求采用IFRS编制财务报表的非美国公司调整报表”的规定,提出了应采取的系列步骤(Nicolaisen,2005)。因此,SEC近期针对非美国公司展开的行动并不完全出乎意料,取消对非美国公司的调整要求后,取消对美国公司的调整要求是自然的事。因为,如果根据IFRS编制的财务报表能够保护美国投资者对非美国公司的投资,那么就也能保护对美国公司的投资。我们为什么需要全球财务报告?一般认为,全球财务报告能够为投资者及其他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更相关的信息,从而提高资本市场的效率。本文将首先阐述全球财务报告与美国公认会计原则的关系,包括介绍IASB的使命、IASB为完成使命所采取的措施、IASB在全球财务报告方面的进展现状以及IASBNFASB的关系及双方在趋同方面所做的努力;紧接着讨论了美国会计教育界应如何应对全球财务报告,包括关于全球财务报告的教育内容、对财务报告概念普遍存在的很多误解,最后明确应从全球化的角度开展全球财务报告教学,以培养学生适应全球化工作的能力;最后讨论了与全球财务报告相关的研究课题,如会计理论研究为准则制定提供指导的途径及其原因,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技术议程以及财务报告全球化有关的研究课题。

二、全球财务报告准则与美国公认会计原则(GAAP)

IASB的使命是制定一套能在世界范围内被接受的高质量的垒球会计准则:“一套”意味着全球仅制定一套会计准则,全球所有公司都必须遵循;“高质量”?说明不是制定一套低质量的准则;“全球”意味着世界范围内的公司都接受并运用该准则,全球会计准则是实现全球统一财务报告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一套统一的准则,在全球范围内的实现财务报告一致将是无稽之谈;但准则并不是全球财务报告的充分条件,因为准则的应用效果还取决于诸如执行力、立法和审计等财务报告体制的其他方面,而这些方面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全球共同会计价值观的导向。因此,IAsB要推动准则在全球的一致运用,最根本的是要确立全球共同的会计价值观。目前,在现实操作层面,IASB采用“两条腿”走路的方式:采用和趋同。就采用而言,有一百多个国家允许或要求部分或者全部公司采用IFRS,如欧盟、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都要求所有公开上市的公司或者部分非上市公司采用IFRS;还有一些国家已经公布了拟采用的计划,如加拿大要求其上市公司从2011年1月1日采用IFRS。在趋同方面,IASB与有趋同意愿的国家密切合作,以使双方准则最终一致。美国、日本和中国是趋同的典型。目前,在趋同方面,FASB与IASB的合作最为积极。首先,双方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相似;其次,有人将IFRS视为“原则导向”,而将GAAP视为“规则导向”,但是,“原则导向”与“规则导向”之间的区别是相对的。一般而言,FASB比IASB提供更为详尽的会计原则应用指南。但是IFRs和GAAP都既包括原则也包括规则,只是对原则或规则的侧重不同而已(schipper2003)。在所有的重大技术项目上,IASB和FASB都紧密合作。2002年,双方共同“诺沃克协议”(NorwalkAgreement),同意寻求有关财务报告问题的共同解决方案。虽然该协议没有涉及太多细节,但是这是双方建立趋同关系的第一步,此后,双方的关系不断发展、巩固。目前,FASB~ilIASB就议程中的大多数都展开了合作,相关人员同时为IASB和FAsB工作,双方用同样的报告在相同的时间内分析相关问题。双方在趋同方面所做的努力的最终目标是使其颁布的准则一致,因为他们认为,即使解决方案在技术方面达成一致,而未能在准则中使用相同的术语,使用准则的人仍会认为其中存在差异。IFRS3(修订稿)和SFAS第141号(R)(IASB2007;FASB2007)是IASB和FASB共同颁布的第一个准则,除由于遗留问题产生的少量差异外,其他的文字表述都完全相同。

美国CAAP和IFRs要实现趋同还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一是双方需要保留其现有的准则,由于许多旧准则不完全一致,保留“遗留”准则就会导致更多的差异,而不是趋同。二是双方面临不同的政治压力,这些压力有时相互抵消,而有时彼此强化。三是各自工作主次有别。在某一特定时刻,一方认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另一方并不这样认为,如此,如果一方解决了该问题,而另一方没有,就会影响趋同。例如,FASB在IASB之前了关于公允价值计量的SFASl57号准则(FASB2006),但两套准则中关于如何确定公允价值就存在差异。四是准则形式不同,尤其是指南的详细程度不同。FASB的准则采用规则导向,而IASB的准则采用原则导向,应用时更多地依赖职业判断。这些挑战使得一些业界人士认为,要想实现全球采用一套会计准则的目标、效果最好的方法是美国全面采用IFRS,而非趋同。然而,即使美国采用了IFRS,要想使相同的会计准则得到等效运用,还必须在共同会计价值观的导向下才能实现a

三、全球财务报告对美国会计教育的挑战

学生是会计行业的未来,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会计教育也应面向全球。这就意味着会计教育界需要改变现行关于全球财务报告的

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国际财务报告课程通常侧重讲述各国在会计观念和财务报告方面的差异,这些内容能加深对学生会计发展过程的理解。但如前所述,已有100多个国家允许或者要求部分或者所有的公司采用IFRS。在这种背景下,现行的财务报告课程的内容已落后于时代。此外,在全球财务报告的教学中,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理解财务报告背后的概念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概念进行职业判断。同时,帮助他们逐步确立全球共同的会计价值观,以使他们将来能适应全球眭的会计工作。为此,在全球财务报告课程的内容和方法上,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重大改革:

(一)概念剖析以及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编报并理解财务报告的基础,故财务报告的讲授应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人手。虽然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也会发生变化,但其变化频率要比准则低得多。因此,如果学生能够理解概念框架,学生掌握的知识就更有生命力。在现行的IFRS和美国GAAP中,都既包括原则性的规定,也包括规则性的规定,但是二者的功能不同:原则性的规定用于解释如何运用框架概念来解决具体问题。而规则性的规定通过解释让公司理解应该如何满足原则,是对原则的补充,并使其可操作,因此,规则不仅反映了概念和原则,还结合实际情况,提供了具体的处理方法。如果学生理解这一点,就不会对“即使在相同的概念希口原则指导下,不同国家(地区)的准则仍然不同”感到诧异了。反之,如果会计教学只关注规则,学生将无法理解这一点,并且他们的知识也会在短期内过时。以IFRS3和SFASl41(R)中规定的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为例,在一起企业合并中,需要确定一方为并购方,即取得被并购方的控制权的公司,该原则性的规定源自概念框架中“公司的财务状况表应该反映其控制的经济资源以及对这些资源的所有权”的理念。如果两家企业合并,拥有控制权的一方需确认因并购而获得的资产或承担的负债,而规则性的规定则进一步详细说明如何确定一家公司是否拥有另一家公司的控制权。根据IFRS3,会计主体根据国际会计准则(IAS)第27号中的控制权标准判断是否有控制权;SFASl41(R)也采用同样标准,即如果一家公司拥有另一家公司50%以上的投票权,就认为它就拥有另一个公司的控制权。在概念层面,IFRS和美国GAAP基本没有差异;而在原则层面,仍有一些差异,如资产价值重估。两者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规则层面,如金融工具的计量,尤其是与套期保值、利息资本化和减值有关的计量问题。学生应该了解这些差异,惟有如此,才能理解当前与金融工具有关的问题。但随着CAAP要么与IFRS趋同,要么美国公司采用IFRS,这些差异很可能在短期内消除。会计教育工作者应该确保学生理解财务报告背后的基本理论,包括微观和宏观经济学、财务学、信息经济学、激励的作用和效应、理性预期理论、组合定价理论等。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指出,“财务报告的目标是提供用以经济决策的信息”(IASB2001,12段)。显而易见,掌握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是理解财务报告的基础t这些基本理论明确了资本供给者需要哪些信息以及财务报告信息对他们决策的影响。随着会计准则制定者在准则中更全面运用概念框架,掌握这些理论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应该明白财务报告的主要职责是向外部资本供给者提供信息,而不仅仅是记账那么简单。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应该学习估价理论以及如何审计对资产和负债的估值,因为目前财务报表中的许多数据都是现值的某种形式的估计值,如金融工具、并购获得的资产或承担的负债、减值的资产以及一些非金融负债。尽管公允价值是否应该作为某些特定资产和负债的计量基础仍存在众多争议(后文将详述),但IASB和FASB还是将公允价值视为一种重要的计量属性,这是因为IASB和FASB均认为,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能够满足概念框架所要求的财务报告目标及信息质量特征。因此,如果财务报告课程不把估值概念和技能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学生将缺乏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关于信息质量特征,Barth(2007)曾指出,公允价值具有相关性,能够如实反映资产和负债的价值,有预测价值,具有及时性、中立性和可比性。公允价值具有相关性是因为其反映了与经济资源和义务相关的现实状况,而这是财务报表使用者做决策的基础;公允价值能够如实反映资产和负债的状况:是因为其反映了风险,并对预期现金流入、流出进行了合理估计;公允价值具有预测价值,是因为其有助于预测未来现金流,而现金流是投资者在评估权益时所感兴趣的问题;公允价值信息2-N以具有及时性,是因为其及时地反映了经济环境所发生的变化;公允价值之所以中立在于其无偏性;公允价值之所以具有可比性,是因为其取决于计量时的资产和负责的特征,而不是资产取得时或承担负债时的特征;因为公允价值在每个时期都反映了同一类型信息,也增强了一致性(可比性的一个方面)。在共同会计价值观导向下的全球统一财务报告体系中,教育学生如何进行专业判断是会计教育的重点之一。必须使学生明白,虽然财务报表表中的数字具有精确性,但是这些数字是无数专业判断后的结果。学生通常对许多情况下都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感到惊讶,随着“原则导向”准则的广泛应用,没有唯一正确答案的情况会越来越多;即使通常看来明确的规则,在实际运用中也需要职业判断。掌握概念框架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财务报告中的职业判断,因为他们将清楚财务报告的目标是什么以及如何实现。准则的“结论”部分解释了准则制定者是如何思考问题、如何应用概念框架、如何权衡不同解决方案的利弊以及最终如何形成准则的,所以它能很好的帮助学生进行职业判断。另外,会计主体披露的会计政策及对资产和负债有重大影响的风险,会帮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职业判断。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在培养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同时,必须注重会计价值观的教育,否则,学生在今后的实务工作中进行职业判断时将缺乏正确的导向,势必造成不良影响,如会计舞弊等。此外,还应教育学生具有全球化视角的会计价值观,这也是推动全球统一财务报告体系的必经之路。

(二)消除普遍存在的误解 在与会计准则制定者、会计教育工作者及其他业界人士的沟通中,我们发现,人们对IASB和FASB的概念框架中的一些会计概念存在诸多误解。同时,因为许多会计师,包括教育工作者都忽略了财务报告在过去二、三十年的发展,从而加深了这些误解。由于会计课程设置更加具体化,且侧重于交易的处理,这导致有些教育工作者似乎已经游离出了会计理论。教育工作者应该将框架中的概念作为会计理论中的重点内容来研读和讲解,但是,目前,许多会计教育工作者花在这个上面的时间和精力是远远不够的,反而使得学生不得不从准则条款中反向推导相关概念,造成了本末倒置。本文认为,目前大众对财务会计的基本概念在以下九大方面存在误解:第一,不存在“配比原则”。配比本身不是目的,也不是资产或负债确认或计量的依据。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指出,配比是指对同一交易或者其他业务直接和共同产生的收入和费用同时或者共同确认(FASB 1985,14段,IASB2001,95段)。如果会计准则要求会计信息满足质量特征和概念框架中的其他标准,配比就是应用准则的一个结果。但是,概念框架中的配比概念不允许在财务状况

报表中确认那些不满足资产或负债定义的项目(IASB200l,95段),这样,对不能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支出,就不能确认为递延费用,对不会导致未来经济利益损失的现金流入,也不能确认为递延收益。第二,财务报表中很少有数据按历史成本计量。资产和负债最初通常是按交易确定的价值,即历史成本计量。但是,随着其他一些计量方式在财务报表中的广泛运用,按照历史成本计量的通常只有现金以及通过现金交易的土地,而所有其他数据实质上都反映了自交易日以来的时间、事件或者环境的变化。短期资产或负债的金额。如存货、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如果没有减值,都是按历史成本计量的,但是,一旦公司确认了存货的减值,或者计提了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就不再是历史成本了。同样,公司也会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或者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并在减值时进行重估或者抵消,摊销长期负债的溢价或者折价。因此,事实上,经过减值、摊销、重估或者其他方式重新计量的数据都不是历史成本。因此,将计量之争归结为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之争是完全是一种误解。第三,谨慎性不是会计信息的一个质量特征。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指出,会计信息应该是不偏不倚的,因为这是可靠性和中立性必须具备的特征(1ASB200I,31段和36段)。概念框架将谨慎性解释为“在存在不确定性的环境下,进行估计判断时的小心程度,以避免高估资产或收入或者低估负债或费用”,其强调谨慎性并不意味着可以故意低估资产或收入,或者高估负债和费用。但是,如果会计处理不保持应有的谨慎性,财务报表将失去中立性和可靠性。第四,可靠性不是精确性或者可验征性。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认为,当信息不存在重大错误或者偏见,能够被使用者所依赖,如实反映了它想表达的或者合理预期可表达的财务状况表的内容时,信息就是可靠的(1ASB2001,第31段)。据此,可靠性主要指如实反映,而不是精确性,一个精确的数据不一定是现实经济现象的真实情况。由于普遍存在的误解,在IASB和FASB共同修改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时,双方用如实反映取代了可靠性这一术语(见IASB2006a,BC2,26-BC228段)。第五,财务状况表比收益表变得更加重要。其原因是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对财务报表要素的定义是以资产为中心展开的,并且收入和费用也是根据资产和负债的变化进行定义的。重点关注财务状况表中的资产和负债,并不是因为资产和负债比收入和费用重要,而是因为会计准则制定者还不能在不参照资产和负债的情况下,形成一个在概念上连贯且可操作的方式来定义和计量收入与费用、利润与损失。第六,财务报告的目标不是向根据公司信息进行决策的所有利益相关者提供信息。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明确指出,外部资本供给者是财务报告的主要使用者(1ASB2001,第6段),这并不意味着其他利益相关者认为财务报告不重要,他们也需要利用会计信息进行相关决策。但是,IASB和FASB共同修改的概念框架的讨论稿明确指出,这些利益集团不是财务报告的主要需求者,他们认为财务报告的主要需求者应是那些不能从公司获得所需信息的外部资本供给者,包括潜在的和现有的债权人(IASB2006a,OBll段)。第七,“规则导向”的会计准则不一定比“原则导向”的准则严格。有人认为原则导向下的会计准则缺乏严格的规则,会给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另一些人则认为原则比准确的规则更难传播,规则更经得起交易结果的检验(如Breedenl994,FASB2002,Nelson'2002),“原则导向”的准则能产生更高质量的会计数据(Webster和Thomton2004)。准则到底是“原则导向”还是“规则导向”?这只是―个程度问题,并没有明确的界限。第八,“规则导向”下的会计准则不一定能增强可比性。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讨论稿认为,可比性是能够使使用者辨认两种经济现象的异同的信息质量特征(IASB2006,QC35段),换言之,可比性意味着相同的经济业务会得到相同的会计信息,不同经济业务得出的会计信息不同。讨论稿指出,可比性已经和一致性混淆到一起了(也可参见Zeff2007)。同时还认为,过分强调一致性会使不同的经济业务得到相同的会计结果(IASB2006a),这不是可比性。此外,规则并不能考虑到所有情况,通常会有例外,这也会降低可比性。第九,其他综合收益(OCI)确认的不完整性。虽然大多数与价值变化相关的项目都在其他综合收益中确认,但是并不是所有项目都在OCI中确认。例如,所有的衍生工具,无论它们是否是套期保值的一部分,最初都是按照公允价值确认的。同样地,即使收入和费用的其他项目很可能受相同经济现象的影响而导致价值增值,但该增值也没有被确认。

四、全球财务报告研究展望

会计学术研究对准则制定有指导意义吗?这是大家长期以来争执的焦点。有些学者认为没有意义,因为会计准则是公共物品,准则制定者只有站在监管者的角度才会权衡社会的整体福利,所以,任何单一的学术研究不足以明确某一具体准则应该是怎样的;而有些学者认为学术研究对准则制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因为学术界的研究能为准则制定者提供理论支撑,从而使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具有可操作性。本文研究经验表明,学术研究对准则制定是有指导意义的。IASB的工作人员面临着许多问题,他们通常求助于学术界,希望学者们能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虽然TASB的工作人员并非专业的研究人员,但他们能够理解相关问题以及学术界的研究结论。具体而言,学术研究对准则制定的指导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学术研究能将财务报告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乃至经济学理论联系起来,为准则制定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第二,学术研究能帮助准则制定者明确他们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第三,学术界人士不是准则制定过程中的利益团体,所以他们能始终站在中立的角度研究问题。

(一)技术议程中的议题学术研究对准则制定提供指导的途径之―是研究与IASB的技术议程相关的问题,尤其是收入的确认和计量、财务报表列报、租赁、公允价值、保险合同、企业合并、非金融负债、负债和权益、概念框架等,这些问题也是FASB的技术议程中的问题,所以美国的学术界对这些问题并不陌生。但是准则制定者和学者考虑问题的出发点通常不一样,准则制定者从议程本身思考问题,而学术界更多的关注跨领域的问题,如公允价值是否能作为计量基础、相关性和如实反映的相对重要性、不确定性和风险如何确定并处理、确认和披露的相关事宜、管理层的动机和判断如何影响会计数据、如何区分负债和权益、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有哪些信息需求、准则制定的成本和效益等。首先,公允价值是否能作为计量基础,这不仅涉及到收入、租赁、保险合同、非金融负债、负债和权益等具体准则,还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密切相关。会计准则制定者最为关心的可能是我们能得到如实反映的公允价值吗?或者至少我们能通过现行的计量方式得到尽可能如实反映的数据吗?虽然IAsB和FASB都认为,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能满足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所描述的财务报告的目标和财务报告信息的质量,但他们不确定我们是否在所有情况下都能得到公允价值。如果得不到,是在什么情况下得不到?原因是什么?如果能得到,

能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所有的资产和负债吗?有人认为,经营性资产不能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而金融性资产可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这个观点正确吗?为什么?这个观点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的标准有什么关系?随着公允价值的逐步运用,会引发新的问题――投资者需要关于公允价值的什么信息?SFASl57号(FASB2006)要求扩大关于公允价值的披露范围,这能满足投资者的需求吗?其次,公允价值还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如有人认为公允价值量适用于披露,但不适用于确认,有道理吗?为什么?也有人认为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会增加收益的波动性,是这样吗?如果是,是什么使收益的波动性增加了?是公司基本面的变动还是会计人员操纵的结果?还有人担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会给管理层提供更多操纵数据的机会,是这样吗?如果大多数的资产和负债都按照公允价值计量,那利润和损失代表什么?这种情况下的利润和损失能与财务报告的其他信息―起作为投资者决策的基础吗?再次,收入何时确认以及如何计量?IAsB和FAsB目前都在研究收入计量模型。他们所提出的模型都是以资产负债法为基础的,这与概念框架是―致的。IASB和FASB的模型的共同点在于都没有附加标准,差异在于它们关于公司对客户义务的计量方式不同,%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另―个采用分摊顾客所得计量。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是基于市场参与视角,在合约发生时即确认收入;采用分摊法计量是基于合同执行视角,只有在合同明确指出存在可交付的款项时才能确认收入。第四,IASB和FASB共同关心的问题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应是怎样的?应该将资产和负债分为长期和短期的吗?应该将财务报表中的所有项目都划分为经营性、投资性和融资性项目吗?如果应该这样,如何定义这些类别?采用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提供了更多的有用信息吗?财务报表各种项目的分类标准是什么?投资者希望得到关于确认的金额的什么信息?第五,IAsB和FAsB都在考虑采用资产负债法处理由于租赁所产生的权利和义务。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是什么样的权利和义务应该被确认,何时确认?每一项权利和义务都应单独确认吗?有的权利和义务能合并当作一项资产和负债处理吗?不同国家不同形式的租赁会影响处理方式吗?需要解决的另―个重点问题是如何计是权利和义务。租赁所产生的权利和义务能像其他资产和负债一样处理吗?能用其他资产和负债的计量方式计量这些权利和义务吗?如房屋、厂房、设备的使用权能与自己拥有的房屋、厂房、设备采用相同的计量方式吗?如上所述,公允价值是―个跨领域的问题,它与租赁也有关。如保险合约中―个重要问题是如何计量负债,是采用公允价值、现值还是其他计量方式?为什么?最后,由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IASB和FASB制定会计准则的基础,所以关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例如,概念框架指出,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外部资本供给者提供有用的信息,这是最恰当的财务报告目标吗?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也会给财务报表的其他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吗?投资者如何使用财务报表的信息?财务报表应包括哪些信息?这些信息的结构是什么样的?会计信息应该具备哪些特征才能达到财务报告的目标?修改后的概念框槊将相关性和如实反映作为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特征,合适吗?如何定义财务报表的要素?计量这些要素时,应采用什么样的记账单位?如何处理不确定性?选择计量基础的标准是什么?

(二)财务报告的垒球化会计学术研究对全球财务报告提供指导的另―途径是研究与全球化本身相关的问题,如不同国家会计的差异比较、全球化给资本市场带来的影响、根据不同会计准则得到的会计数据的质量比较、除了准则以外其他可能对会计信息造成影响的因素分析。(1)国别差异分析。不同国家会计的差异比较一直是国际会计的研究重点,如不同国家对同一交易会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哪个国家的处理方式能提供更好的信息?什么样的信息是更好的信息?各国的制度、法律等环境有什么影响?其影响效应如何在财务报告中体现出来?通过研究国际会计差异,能使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有关全球财务报告的问题。首先,这类研究为全球性的问题提供了国际化的视角。如各国关于应采用历史成本还是公允价值计量的争论一直都很激烈,但各国的争论重点和视角是不完全一样的。其次,有些研究置于国际环境才具备研究基础。如如果你对资产重估感兴趣,并想做实证研究,就必须从允许资产重估的国家获取数据;如果你对后进先出发计量存货感兴趣,可能就只能从美国获取相关数据,因为后进先出法在其他国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第三,通过这些研究能加深我们对不同制度环境下某一问题的理解,如我们可以通过不同国家的养老金计划学习有关养老金的会计处理。第四,这类研究能够指出全球会计准则制定者在制定全球会计准则时需要考虑各国不同的特征,准则制定者一般会将经济学作为全球的平衡器。国际会计研究给了我们许多启示,例如,研究发现,没有一个国家能够为所有交易都提供完美的解决方案。虽然很多人认为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完善和质量最高的财务报告,但它也不是完美的,其他国家对某些情况的处理可能更好。(2)根据不同准则得到的会计质量比较。比较根据不同国家(地区)会计准则生成的会计信息的质量是国际会计研究的另一重点。Alfowl等(1993)、Lang(2002)、Leuz等(2003)比较了美国公司根据美国GAAP年口其他国家的公司根据其自己国内的准则得出的会计信息质量,发现美国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更高。Barth Landsman,和Williams(下称BulW,2007)研究发现,根据美国GAAP进行处理的美国公司得到的会计信息比根据IFRS行处理的非美国公司得到的会计信息质量更高。就交叉上市的公司根据国内会计准则编报的20-F而言,BLLW发现非美国公司根据ⅢRS和根据美国GAAP得到的会计信息质量没有显著不同。关于会计信息质量比较,还有大量研究空间和机会。如采用不同的衡量财务报告质量的方法、检验更近年代的会计质量的差异,因为2005年才开始广泛运用IFRS,对根据IFRS编报的财务报告的质量可能受转换或者学习效应的影响。此外,在现有研究的样本期间内,又有更多的国家采用了IFRS或者在近几年内将采用球RS。为此,今后的研究可以将样本扩大到这些国家的公司,以提高检验力度,增强结论的普遍性。(3)全球资本市场效应。不少实证研究都发现,更高质量的披露和更透明的财务报表能降低资本成本(Botosan,1997;Botosan和Plumlee,2002;Barth等2003;Barth、Konchitchki和Indsman,2007)。如euz和Verrecchia(2000)研究发现,采用IAS或者美国GAAP的公司比采用德国会计准则的公司的买卖差价低,股票换手率高。Banh等(2008)用盈余管理、及时的损失确认以及价值相关性等维度衡量会计质量,发现根据IAs得到的会计数据质量比根据非美国的其他国内会计准则得到的会计数据质量高。Ashbaugh和Pincus(2001)发现分析师对采用IAs的公司的盈利预测错误比采用非美国的国内会计准则的错误低,这也是其会计质量更高的体现。(4)

除了准则以外的其他影响财务报告质量的因素。即使很多国家同时都采用了1FRS,但由于受到各自文化和历史的影响,其会计信息质量不完全―样。因此,即使制定了全球会计准则,我们可能也无法达到全球财务报告的一致。为此,如能建立全球共同的会计价值观,在其导向下,全球财务报告将距其目标更近。研究还发现,财务报告质量除了受到准则因素影响外,还受到经理层、投资者和审计师的动机等因素的影响(Bau等,2003)。此外,公司治理在财务报告质量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Ashb跏曲和Wanqeld,2003)。研究还发现,会计准则并不能涉及到所有的实务并且通常落后于实务(Ball,2000;Bau等,2003)。如果某些国家缺乏相应的基础设施j全球会计准则可能荆E最优选择(Ecch目和He由,2003)。通过分析性的研究发现,在类似的基本环境下,会计准则会形成不同的均衡状态(Nagar和Petacchi,2005)。但小的制度变化可能使这个均衡状态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结论不禁使我们要问,为什么会呈不同的均衡状态,是否有希望达成一致的均衡状态?(5)未来研究的问题。关于财务报告全球化,还有许多问题亟待研究,诸如:为什么不是所有的国家和公司都采用全球会计准则?如果全球财务报告能产生净收益,为什么有的国家不采用全球会计准则?是因为改变会计体制的转换成本太高还是因为政治压力使得某些国家不能放弃制定国内会计准则?制定出全球通用的会计准则可能吗?很显然,IASB认为是可能的,并且一直在试图这样做。但还没有一个人证明可以这样做。全球制定一套会计财务报告准则是最优的吗?还有一些未知因素使得全球会计准则不是最优的吗?如全球会计准则不能反映公司在某些情况下的经济状况吗?如果是,为什么?很多人认为,IASB和FASB--g~承受着政治压力,这些压力包括各界对政府的游说、政府凌驾于准则之上等。如商业体对IAS39号金融工具御4在欧州引发的争议进行了较为广泛的报道,以至于在欧洲委员会最终的准则中删除了相关段落。紧接着,欧州委员会又恢复了这几段,允许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但没有恢复关于套期保值会计的内容。澳大利亚会计准则娄员会(AustraliaAccountingStandardsBoard,AASB)删除了IFRS中的一些可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它认为,在财务报告准则中提供太多选择会降低可比性。但是,最近,AASB指出,采用IASB制定的1FRS,从而保证世界范围内的可比性,这比保证澳大利亚国内的可比性更为重要。因此,AASB又恢复了之前它删除的内容。与这些议题相关的尚未解决的问题包括:政治在会计准则制定中扮演着什么角色?政治压力是什么?来自不同国家的政治压力是相互抵消还是彼此增强?准则制定过程中的政治压力的存在使准则质量更高还是更低?换言之,政治压力是提供了―个健康的压力,还是降低了结果的质量?

一些研究发现,构成财务务报告全球化的阻力在很大程度上是财务报告的系统性问题,而不是会计准则本身。但是,现有研究很少述及如何排除这些阻力。值得研究的问题包括:哪些机构对财务报告起着关键作用?前面的研究所发现的阻碍因素是由于这些国家和公司在采用国际准则时的转换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还是系统性问题?我们如何实现在全球范围内一致运用和执行会计准则?需要证券监管部门采取更多的监管措施吗?会计事务所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什么角色?我们需要依靠公司的自愿行为吗?什么样的机构和激励措施有助于确保全球财务报告的一致性?信息环境――如分析师、新闻媒体、评级机构、市场微观结构和债权人等扮演着什么角色?更加及时的报告、更高质量的披露、更多的监管、更严格的审计管制、更强的执行力度或者世界范围内采用一致的证券监管方法会有什么样的效应?我们能预测这些效应吗?毫无疑问,财务报告的全球化是有成本的――变革通常需要付出代价。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全球财务报告提供的安全港湾更少了,线条清晰的规则也更少了,因此,相关人员需要更强的专业判断能力,以处理模糊性和不确定性。而要提高会计师的专业判断能力,并使其在全球范围内被一致运用到实务中,建立全球共同的会计价值观是必经之路。虽然很难确定财务报告全球化的收益,但许多人还是坚持认为其收益是超过成本的。如财务报告全球化可能的收益包括全球财务报告准则能降低公司的资本成本吗?全球财务报告准则有利于资本配置和跨国贸易吗?全球财务报告能减少不同国家的投资偏见吗?全球财务报告准则的质量更高吗?有人认为,全球财务报告不仅能增强资本的流动,而且还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学习了全球财务报告语言的学生将能在世界范围内使用这个语言,有证明表明全球财务报告带来的这些收益吗?

第9篇:财务共享价值范文

【关键词】股票价格 财务指标 相关性分析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财务指标是影响上市公司股票价格的重要因素,比较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差异,提出符合我国股票市场的研究假设如下:H1:财务指标与股票价格之间存在着多元线性关系,财务指标的变动会影响股票价格的变动;H2:每股收益与股票价格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每股收益的变动会影响股票的价格。

一、变量选取与模型构建

(一)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选取股票价格为因变量P,股票价格选取上市公司在2014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这一会计年度的股票价格的年均价。选取财务指标为自变量Xi。基于新会计准则,选取典型的财务指标作为解释变量:每股指标方面选取每股收益X1、每股净资产X2、每股现金流量净额X3;盈利能力方面选取资产收益率X4;资本结构及偿债能力方面选取资产负债率X5、流动比率X6;营运能力方面选取存货周转率X7;成长能力方面选取营业利润同比增长率X8。

(二)模型构建

由于本文研究假设财务指标与股票价格之间具有线性关系,因此以财务指标作为自变量Xi,以股票价格作为因变量P,建立多元线性股价模型如下P=C0+C1X1+C2X2+C3X3+…+C8X8+ε

该式中C0为常数项;Ci(i=1,2,3....8)是待估回归系数;ε是随机误差项。

X1为每股收益,X2为每股净资产,X3为每股现金流量净额,X4为资产收益率,X5为资产负债率,X6为流动比率,X7为存货周转率,X8为营业利润同比增长率。

二、实证分析

(一)相关性分析

运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7.0,基于两行业的财务指标和股票价格的截面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检验结果显示:在能源行业,X1(每股收益)与P的相关系数为0.393,在0.0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X5(资产负债率)与P的相关系数为-0.424,二者存在显著的负相关。X6(流动比率)与P的相关系数为0.332,二者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在运输行业,X1(每股收益)与P的相关系数为0.462,二者在0.01的水平上显著的正相关;X2(每股净资产)与P的相关系数为0.508,二者在0.01的水平上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由上述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能源行业和运输行业得出的结果存在差异性。在两个行业,每股收益这一财务指标均与股票价格显著正相关。但除此外,能源行业资产负债率和流动比率与股票价格的相关性强,而这两个财务指标在运输行业并不显著;运输行业每股净资产与股票价格显著正相关,但在能源行业则不显著。

(二)回归分析

1.多重共线性诊断。由之前的相关性分析可以看出部分财务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问题,可能会存在多重共线性而使模型估计的准确性降低,要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结果显示:能源行业和运输行业的财务指标在7个维度下,特征值都没有接近于0,证明指标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条件索引的值也没有大于10的,也说明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

2.回归分析。以下表1和表2分别为能源行业和运输行业的财务指标与股票价格的回归分析结果。

表1 能源行业回归分析

表2 运输行业回归分析

能源行业回归方程为:P=12.771+6.007X1-0.054X2+2.626 X3-0.023X4-0.075X5+0.682X6-0.094X7。

运输行业回归方程为:P=2.021+1.546X1+1.517X2-3.782X3 +0.055X4-0.034X5+0.694X6-0.001X7

根据回归分析方程可以看出:在能源行业,每股收益对股票价格的影响最为显著,而反映能源行业成长能力的指标营业利润同比增长率对股价的影响较弱。在运输行业,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每股现金净额这三个每股指标与股票价格的影响都很显著,而反映运输行业成长能力的指标营业利润同比增长率对股价的影响较弱。

三、结论及启示

(一)研究结论

1.无论是能源行业还是运输行业,上市公司财务指标与股票价格之间都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每股收益与股票价格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每股收益的变动会影响股票的价格。研究假设H1和H2成立。

2.能源行业和运输行业与股票价格相关的财务指标的种类和程度存在着差异,上市公司财务指标对股票价格的影响程度也不同。可以推论,不同行业的上市公司财务指标与股票价格相关性存在着差别,财务指标对股票价格的影响也不尽相同。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可推测是由于不同行业经营的成本、利润水平、财务状况等存在着差异,其反映在股价上也就会有差异。

3.无论是能源行业还是运输行业,营业利润同比增长率这一反映上市企业成长能力的指标与股票价格的相关性都很弱,这与理论基础产生了差异。说明我国投资者对企业成长能力指标的关注不足,即股票投资者更关注每股收益这种反映投资短期收益的财务指标,忽视了企业的长期发展成长能力这种会影响长期收益的财务指标,反映了我国当前股票市场很多投资者短视近利的行为。另外还反映了了我国的股票市场本身信息传导的有效性较低,导致了企业成长能力指标未能有效反映到股票价格里。

(二)启示

研究上市公司财务指标与股票价格的相关性,对于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股票,规避风险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并且投资者的投资理念和投资行为理性与否也会影响到股票市场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文海涛,倪晓萍.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指标与股价相关性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11):118-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