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务共享价值范文

财务共享价值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共享价值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财务共享价值

第1篇:财务共享价值范文

【关键词】公允价值财务信息

一、公允价值会计是历史发展的产物

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和虚拟化对传统的受托责任会计观提出了挑战,因为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会计信息日益失去其相关性。葛家澍(2001)认为,重成本而轻价值、重历史而轻未来、重利润而轻现金流量是现行财务报告的局限性。同时,传统财务会计提供的信息相关性和及时性不足的问题一直以来都为各界所诟病。

面对这样的经济环境,决策有用观已经得到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认可;而20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存款储蓄行业金融危机的爆发及其所引起的公允价值会计实践要求与热潮,就是公允价值对不稳定经营环境有较强适应能力的最好例证。

二、公允价值会计下财务信息的特点

公允价值,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对于公允价值的定义,不同的组织机构有不同的解释,但综合这些定义,可以得出以下几个要点:(1)当事人无关联关系,交易是自愿、公平的;(2)是缺少真实交易下的一种估计价格,使买卖双方意欲成交的现行交易达成的金额。可以这样认为,公允价值不是价值,而是价格,是对价值在某一时点的估计。虽然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都是基于交易价格和市场价格,但历史成本是以实际交易的价格确定的,而公允价值是以假设的交易及预期所能达到的交易价格确定的,在完全有效的市场中,公允价值就是资产或负债的内在价值。公允价值的本质属性使它能更好地克服传统会计的一些局限,而它所提供的财务信息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具体体现在:

第一,公允价值的计量依赖于公开有效的市场或完善的估值技术,因此一般来说,相同或相同的项目得出的结果大体一致。这就避免了以历史成本计量时不同项目可能产生相同的结果、相同或相似的项目产生不同的结果的现象,增强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第二,能反映预期经济利益的流入与流出,因此不止反映了继续持有决策对业绩的影响,也能反映资产取得或处置决策对业绩的影响,从而如实反映期间损益,也更好地反映了市场价格变动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

第三,引入风险管理战略,注重资本的保全,着眼于企业长期的发展,克服了历史成本注重过去的经营结果而不关注未来经营利得的缺点。

三、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后对财务信息的影响

财务会计为公司利益相关者提供可靠、相关的财务信息是非常必要的,但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预测并提供相关的信息不是财务会计的任务,而应该是公司理财等其他学科的任务或使命。但是,如果仅仅保持财务会计的传统特色,显然不能顺应会计发展的趋势,也不符合理论应该不断与时俱进从而逼近真理的内在发展逻辑,更不能满足外部投资者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公允价值会计代表了财务会计未来的发展方向,它将起到连接财务会计过去和未来的桥梁作用。

公允价值计量的最大优势在于,它能及时反映发生因市场风险所产生的利得和损失以及因信用质量发生变动所产生的影响,能更加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减少不稳定性事件的发生及其严重性。引入公允价值后对公司财务信息的影响主要有以下方面:

1.收益决定模式由净收益向全面收益转变。经济学中的收益除包括净收益之外,还包括一切预计或已经发生的利得和损失。全面收益虽然未达到经济学所说的“收益”的全部标准,但在全面收益的所有计量属性中,公允价值是最能接近如实反映经济学收益本质的一个属性。公允价值会计主要对历史成本会计下的某些资产持有利得和损失进行表内确认与计量, 因此并没有否定历史成本会计下初始交易所取得的一些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而只是根据时间的推移和市场价格的变化进行调整。这些确认、计量所依据的主要是相同资产或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在各要素和产品市场发达的情况下,这些市场价格还是比较可靠的。只有在缺乏可比价格的市场下, 才运用各种估计、判断,但应该承认:只要评估机构从客观、独立的角度出发,做出各自的判断,那么他们的专业判断结果是相对可靠的,也是应该认可的。

2.收益计量由收入费用观向资产负债观转变或回归。在20世纪以前,企业只编制资产负债表,而不编制收益表,因此资产计价处于第一性的地位。其原因主要有3个方面:(1)企业规模小;(2)融资方式单一;(3)税收主要依靠资产。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除了上述3种局限被打破以外,企业产权趋于社会化和分散化,每一位股东在公司股份总额中所占有的比例较小,这决定了他们在主观上没有欲望参与直接控制公司,他们的主要目标是使自身短期收益最大化,包括股利收益和买卖股票所获取的差价收入。他们客观上无力对公司及其管理阶层施加直接的控制,也迫使其在主观上不去关心公司的长远发展。因此这些投资者对企业的利润信息尤其关注。收入费用观能恰当地反映企业的盈利情况,并能详细说明利润的来源,有助于预测未来的利润。但由于其没有关注交易和事项的实质,而是仅仅考虑与某类交易相关的收入和能与之相配比的费用,不能确保企业在各时点上资产和负债存量的真实准确,导致大量性质不明的待摊费用、预提费用等进入资产负债表中,而这些“费用”一旦发生即属于沉没成本不可收回,只是为了遵循配比原则需要分若干次在不同期间分摊计入收益表,将之列进资产负债表作为过渡,而其本身并不符合资产的定义。

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出现了波及世界范围的通货膨胀,对会计长期以来赖以生存的币值稳定假设、历史成本原则等提出了严重挑战,致使会计信息前后各期没有可比性,财务报表不能反映出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对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产生了很大影响。并且,随着金融衍生工具、股份支付管理人员薪酬等新生事物(特点是价值变动大,以历史成本计价不能反映其真实信息)的出现,人们开始关注资产的质量。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美国作为全球经济制度较完善、会计规范最系统的会计大国相继出现了安然公司、世界通信公司等利润操纵事件。为此各会计团体也纷纷改用或采用资产负债观,认为资产和负债的定义是核心,其他要素都取决于它们,收益是期初资产负债表中的净资产和期末资产负债表中的净资产之间的差额。资产负债观的采用,突破了在传统的历史成本模式下受实现原则和配比原则限制而不能进行确认的多个内容,如物价变动或者自创商誉而导致企业资产或盈利能力实际上发生的变化都可以作为收益,进而使会计收益的概念更接近真实收益,所反映出来的信息也更有用。

第2篇:财务共享价值范文

摘要:本文通过比较公允价值会计和传统会计在具体的操作方法和考量范围方面的不同之处,来探讨使用公允价值会计后对财务报告的影响,并对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如何更有效地利用财务报告提出了一些探索性的建议。

关键词:公允价值会计影响建议

Abstract:This paper studies the impact of fair value accounting on financial statement,and also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more effective utilization of the financial statement in enterprise management.

Keywords:fair value accounting;impact;suggestions

Fair valueaccounting was recommended to apply again in our country since 2006,which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demand of economic development.However,as it's operating method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traditional cost accounting,it has not only brought great changes to our traditional operating practice,but has also extended our field of views in making better utilization of the financial statement today.

The aim of our traditionalcost accounting is chiefly to find out the detailed financial data or information of an enterprise.So,the reliability is more concerned about and is regarded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various data and information.However,as the traditional cost accounting pays chief attentions to cost and history,and ignores value and future,its defects in completion and comprehensiveness have become more and more obvious.

As fair value is a sort of amount for debts liquidation or property exchangefixed by both buyers and sellers voluntarily in the case of fair transaction,we could look upon fair value as a sort of price instead of value,or as an estimated amount of value at a certain point of time.Though fair value accounting and traditional cost accounting are all based on the price in transactions,traditional cost accounting is only based on the actual price in actual transactions.However,fair value accounting is also based on the estimated and expected price before actual transactions instead.The advantages of fair value accounting could overcome the shortcomings and limitations in the traditional cost accounting.Thus,the financial statement will be impacted greatly when the fair value accounting method is applied,and details as below :

The inaccuracyin accounting data and information will be reduced to a maximum extent,and the reliability of financial statement will be enhanced accordingly.

The profit and loss will be reflected more truthfully and completely.

Thekey point in income counting will be changed from income expenditures into the balance concept of assets.And so,the income information in financial statement will be closer to the reality of the assets.

The function of financialstatement will be changed from merely recording operating performance of the enterprise into providing proofs and evidences for decision makers before making decisions as well,as the changes in market value of an enterprise will also be reflected dynamically and simultaneously.

Hereby,I would like to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s below :

1) As fair value can be taken as a sort of price which fluctuates around the actual value in a certain range,it's the financial information at a certain point of time.So,this point must also be considered by decision makers,besides considering market status,economic environment,government policy,etc.

2) As the final motivation of enhancing correlation is to make the financial information more comprehensive and more reliable,no financial data is allowed to be amended or adjusted manually at anyone's option or will at any time.

3) The decision makers should check and see whether the evidence is ample,whether the logic is reasonable,and whether the assumption are convincing firstly,before making decisions based on the financial statement under fair value accounting.

In short,fair valueaccounting is not only the consequence of improvement in accounting technology,but also the active reflection of economical development.So,we should always cherish its essence,but never stop the step of improving it,in order to make our financial statement more reliable and more helpful to decision makers of enterprises.

References:

[1]Xiaoyan,Lu 2006,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Fair Value Accounting,Accounting Research,2006 (4)

第3篇:财务共享价值范文

一、公允价值的涵义、特征及其应用原则

(一)公允价值的涵义和特征

1、公允价值的涵义。公允价值的英文解释是“正直的,公平的,公正的”,中文将其翻译成“公允”,则包含了公正、允当的意思。作为一种全新的计量概念,公允价值可以为知识经济时代大量涌现的商誉、衍生金融工具等“软资产”提供更为相关实用的会计信息。在会计学界,各个国家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不尽相同。

我国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

2、公允价值的特征。(1)交易的公允性。公允价值是在熟悉情况的自愿双方之间进行的交易中形成的,不是在强迫或清算的过程中形成的;(2)交易市场的兼容性。活跃市场和非活跃市场都可以形成公允价值。在存在公开活跃的市场,且存在相同或类似交易的情况下,市场价格是公允价值的最好依据;如果不存在适用的市场价格,则以适当估值技术确定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作为公允价值金额;(3)价值的公认性。公允价值代表在一定的时间内市场公认的市场价值,不是个别的和特殊的价值,而是被普遍认同的;(4)计量的全面性。公允价值既包括资产的公允价值,还包括负债的公允价值。对于负债的公允价值,一直被人们所忽略。

(二)公允价值应用的原则。在引入公允价值过程中,我国充分考虑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公允价值应用的三个级次:第一,存在活跃市场的资产或负债,活跃市场中的报价应当用于确定其公允价值;第二,不存在活跃市场的,参考熟悉情况并且自愿交易的各方最近进行的市场交易中使用的价格或参照实质上相同的其他资产或负债的当前公允价值;第三,不存在活跃市场,且不满足上诉两个条件的,应当采用估值技术等确定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引入公允价值是适度、谨慎和有条件的。例如,在投资性房地产和生物资产等具体准则中规定,只有存在活跃市场、公允价值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的情况下,才能采用公允价值。也因此,公允价值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中普遍而具体的运用,势必会对会计计量、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产生重大影响。

二、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计量的影响

公允价值是一个很广的概念范畴,而不仅仅是与其他计量属性相并列的一个概念。实际上,公允价值是可以被用来作为衡量所有计量属性内在统一公允价值理论与我国运用问题研究性的质量特征,即是否公允地表达了计量对象的价值特征。公允价值应该作为会计计量属性体系的一个总称,它涵盖了历史成本、现行市价、现行成本、可变现净值和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这几个计量属性。

之所以包括历史成本,是因为在公平的市场环境下,历史成本其实反映的是初始交易或事项的公允价值,也就是面向过去的公允价值。现行市价和现行成本都是可以观察的市场确定金额,因此它们都符合公允价值的定义。可变现净值是未折现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似乎与公允价值概念不符,但对短期应收应付项目来说,由于其货币的时间价值可以忽略不计,故其可变现净值也可以近似地代表这些项目的公允价值。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包含两种类型:以公允价值为计量目的的现值和以特定目的实体为计量目的的现值。由于不同主体(如市场和不同企业)对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间、折现率有不同的预期,对于同一项资产或负债将产生不同的估计未来现金流量,虽然二者都具有合理性,但金额上会产生差异,所以目前的公允价值概念只包括了以公允价值为计量目的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

三、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核算以及企业财务报表的影响

(一)会计核算列举

1、债务重组中公允价值应用对会计核算的影响。《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规范了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债务重组》准则的修订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具有重大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并不是来自于计量属性的变化。按照新准则规定,对于债务人而言,在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情况下,债务重组所产生的收益将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另一部分是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两者均计入损益。在能够确认债务重组收益的条件下,即使按照历史成本计量,重组债务与非现金资产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也将全部计入损益。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上的债务重组主要以债务减免和非流动资产清偿为主,极少涉及用存货方式清偿债务,但由于《应用指南》中,将以存货清偿债务视为一种销售行为,按公允价值确认销售收入并结转相应成本,这在无形中提升了企业的营运能力,使得存货清偿受企业、特别是那些急需提升营运能力以获得金融机构贷款的企业的欢迎。

2、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公允价值应用对会计核算的影响。《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规定,在满足一定条件下,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应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与历史成本法相比,公允价值的引入一方面还原了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另一方面确认了换出资产公允价值的损益。虽然这种损益只是历史成本法下被掩盖的潜在损益的释放与体现,但是由此所带来的利润的巨大波动将不可避免。当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大于其账面价值时,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将增加企业的利润;相反,当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小于其账面价值时,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将对企业的利润造成负面影响。

例:中鼎股份(S*ST飞彩)资产置换案。2009年12月13日,S*ST飞彩《董事会关于重大资产置换及关联交易实施结果的公告》。公告中指出,2009年11月16日该公司与安徽宁国中鼎密封件有限公司按照《资产置换协议》,分别以皖国信评报字[2009]第147、148号《资产评估报告书》为基础进行资产置换。飞彩公司置出净资产账面价值36,530.73万元,公允价值40,261.11万元;调整后中鼎密封件置入上市公司净资产价值40,632.14万元,置出资产的净值与置入资产的净值的差额371.03万元由置入方与置出方以往来账形式先挂账处理。在不考虑交易损益的情况下,历史成本法与公允价值法下的会计处理分别如表1所示。(表1)可见,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3730.38万元被记入损益。

从上面例子中可以看出,由于公允价值的应用,确认了换出资产的潜在损益,使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更为真实的反映了该资产的内在价值,显现了公允价值变动对企业利润的巨大影响,提高了财务报告的相关性。

(二)公允价值应用对会计列报的影响

第一,在资产负债表上资产、负债项目的披露上,相应调整或增加了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或负债项目。主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

第二,由于公允价值的引入,对企业会计报表项目的披露上发生了一些变化。利润表列报的重要变化是:在利润表上出现了一项“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净损失以“-”列示),用来单独反映因公允价值变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主要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以及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投资性房地产、衍生工具、套期保值业务等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损益。

第三,由于会计报表编报理念的变化以及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引入,新准则规定:将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作为企业编报的一张主表。在该报表具体项目的列示上,在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项目中单独披露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净额和现金流量套期工具公允价值变动净额。

第四,采用间接法在现金流量表附注中披露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信息时,对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调整也进行了单独的反映。

四、公允价值计量应用对上市公司投资者的影响

由于实施新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上市公司年报的影响越来越大。

(一)债务重组中公允价值的应用极大地影响重组当年业绩。新会计准则规定公司进行债务重组不仅支付的对价与债务的差额可以计入当期损益,而且所支付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也计入损益。这样,绩差公司或债务重组负担严重的公司可能通过债务重组行为增加当期利润。

投资者分析年报时,如果发现存在上述情况的公司业绩大幅改观,那就要关注是否存在债务重组等因素的影响了。需要提醒投资者注意的是,债务重组收益具有一次性的特点,属于非经常性损益,并不具有持续性。

(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也能带来利润。上市公司进行资产交换时,如果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应将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不符合条件的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计量。这与原准则均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计量存在较大区别。投资者可参照债务重组对上市公司的影响进行分析。

总的说来,投资者在分析年报时需要重点关注公允价值的应用对年报信息的影响,公允价值的应用提高了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相关性,反映了公司资产及负债在某个时点的价值;但另一方面,由于外部金融环境、行业政策等因素的变化,公允价值的波动性又使年报财务信息的可靠性降低。而且对于某些具体事项,如债务重组、非货币易而言,又具有一次性,属于非经常性损益的范畴,不具有持续性,对此投资者也应该看到。

第4篇:财务共享价值范文

关键词:工程施工项目 外省 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7-109-02

江苏海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通建设”)是隶属于江苏省连云港市海通集团的一家国有企业,也是连云港市交通系统唯一的集公路工程、市政工程、港口与航道工程、混凝土预制构件、土石方工程、高速公路养护和商品沥青混凝土为一体的交通工程施工企业。近年来,海通建设为实现主营业务的外部拓展战略,在参与江苏省境内工程竞标的同时,还面向全国积极参与外省区工程竞标。目前外省区中标工程已经遍布浙江、山东、安徽、湖南、河南、吉林、广东、福建、甘肃和新疆等省区。近三年外省区工程中标额分别为1.3亿元、2.5亿元和3.9亿元,呈逐年上升势头。

随着在外省区中标工程的逐年增加,海通建设近年来的工程中标额、营业收入也同步呈现逐年上升的可喜局面。与此同时,伴随外省区工程项目部的不断增多,一些工程项目财务管理上的隐形漏洞和潜在弊端也渐渐暴露出来。那么,针对这些逐步暴露出来的漏洞和弊端及时进行清理,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加以规避和改善,并形成内部控制制度,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一、项目部财务管理存在的实际问题

笔者通过对海通建设近年来外省区工程项目部财务管理情况的实地考察、调研,结合内部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并经过归纳整理,认为外省区项目部财务管理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1.会计岗位。由于外省区项目的不断增多,为了及时组织项目部的财务核算,派出的项目主管会计和出纳会计大多是匆促上阵,缺少必要的岗前系统培训,有时考虑财务人员人手不够,甚至还发生个别项目部主管会计和出纳会计由一人兼任的情况。存在上述情况,一方面影响到财务核算的质量,另一方面由于没有遵守“不相容职务岗位相分离”的原则也容易发生舞弊现象。

2.材料管理。材料费用一般占到工程成本的60%左右,有效控制材料费用对于降低工程成本至关重要。但是在外省区项目部的实际材料采购过程中,考虑到材料运输费用的节约,工程施工所需材料一般都是尽可能在工程所在地采购,就是所谓的“就地取材”。但是由于项目部对外省区材料市场行情不够了解,难以掌握相对合理的材料价格信息,为了保证材料的质量以及赶工期的需要,往往不去计算采购材料的资金成本,而是以较高的采购价格在当地购买所需材料。其次在材料的收发、保管和期末盘存等环节上,也存在管理松散和制度执行不力等情况,致使存在不同程度的材料浪费现象。另外对可以回收的废料和可以二次利用的周转材料缺乏管理,也形成一定的浪费。材料管理存在的漏洞不仅会增加工程的材料成本,同时也相应减少了项目的利润空间。

3.固定资产管理。为了施工和管理工作的需要,项目部往往需要购置车辆、办公设备、生活电器等固定资产,或者构建临时设施。项目会计在财务核算时往往对有些小额固定资产采取直接计入施工成本的办法,导致许多固定资产在项目完工后无法按账面记录办理移交。加之项目部疏于管理,没有建立固定资产台账,也没有对固定资产进行正常维护,导致一些原来应该可以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提前报废。对于工程项目周转性使用的临时设施,如活动房屋等也没有建立台账,不利于加强实物管理和继续利用。

4.成本预算管理。工程成本由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费、间接费用、分包工程支出等组成。其中,“其他直接费用”包括临时设施摊销费、施工工具费、项目设备与物资的进退场费等。间接费用包括项目部日常的管理费用、生活费用等。上述成本费用及其明细在项目中标后就应该及时编制预算,以便于在后续的工程施工中实施预算管理和成本控制。但是实际上项目部大多缺少详细的预算管理和成本控制,施工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跑、冒、滴、漏”现象,因而难免导致成本上升,费用失控,直接影响项目的盈利水平和经济效益。

5.分包合同管理。外省区工程项目一般难以依靠项目部自身的力量全部独立完成,因此往往会发生主体结构以外部分的分包工程,一般情况下分包比例不超过30%。海通建设为此还专门制作了一个工程分包合同范本,便于在与分包方签订工程分包合同时统一使用。

为了有利于工程施工,寻找分包合作方的工作一般都由项目部自己负责。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很多项目部为了尽快找到合适的分包合作方,按期完成施工作业,有时没有对分包人的能力、信用和资质等情况经过充分摸底和了解,便匆促签订工程分包合同。一旦发生分包方违约情况,项目部包括总包人常常束手无策,不可避免要付出一定代价。

分包合同范本中有一条“风险抵押金”条款专门规定分包方在签订分包合同的同时应承担向项目部交存一定比例风险金的义务。但是,在有些项目部对分包合同的实际管理中,我们发现虽然都约定了风险金条款,但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坚持要求分包方一定做出风险金的实际交存。项目部的初衷是减轻分包方资金压力,以避免工期的延误。但当分包方发生违约时,项目部因为没有预先收取风险金而在处理纠纷时常常陷于被动。

在实际分包工程中,分包方会在购买材料时以项目部的名义向销售商索取材料发票,并与项目部协商用材料发票抵充部分分包发票,以达到减少分包营业税的目的。当分包方与销售商发生债务纠纷时,项目部作为名义上的材料采购方自然就会被牵连进去,不知不觉中成为了替分包方承担支付货款责任的债务人。有的甚至在采购合同中使用了项目部的印章,导致项目部和总包人在诉讼案中败诉而承担付款责任。

二、加强项目部财务管理的措施和对策

外省区项目部由于各种原因存在诸多管理上的问题和弊端,有的已经产生危害,有的才刚刚萌芽,必须尽快采取措施和对策加以解决,否则假以时日形成顽疾,将会影响项目部的正常管理和运转,并最终侵蚀工程项目的利润。笔者认为,鉴于海通建设上述外省区项目部财务管理方面呈现的带有普遍共性和典型意义的问题,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采取相应措施和对策,达到加强管理、健全内控、规避风险、增加效益的目的。

1.财务管理首先是人的管理,人的因素是管理水平好坏的决定因素。第一,挑选能够胜任外省区项目部会计岗位的项目会计,把好用人关;第二,应该制定项目会计岗前培训制度,加强对项目会计的业务指导;第三,推进实施项目会计委派制度,采用总部直接委派的方式,强化对项目部的财务监督和控制,有利于将事后监督变为事前预防、事中控制。第四,按后续教育制度要求,保证项目会计每年有足够的时间参加会计人员后续教育;第五,对于部分外省区项目部项目会计人手不够问题,可以利用企业网上银行结合银行卡的使用来控制货币资金的收付,减少现金的使用;第六,总部财务部应定期和不定期深入项目部检查、督促和指导财务工作,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加强材料管理,切实控制和降低工程施工的材料成本。第一,应进一步补充完善材料的预算、采购、收发、保管、盘存、回收等相关制度。第二,由总部经营部牵头,尽快建立材料价格信息中心,以便及时各种常用大宗建材的价格信息,根据材料价格波动分析价格走势,据以指导项目部的材料采购工作。第三,由总部尽快制定竞价制度,包括“材料采购竞价制度”“机械设备竞价制度”“劳务供应竞价制度”和“分包工程竞价制度”等,规范竞价的程序和行为。第四,继续完善材料采购合同(包括机械设备采购、租赁及劳务合同等)评审制度,加快评审流程,避免时间延误。

3.进一步补充、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第一,加强对固定资产的集中管理,一般情况下购建固定资产均由总部或分(子)公司按照固定资产投资预算统一办理,根据施工需要由总部资产部或分(子)公司向项目部办理调拨手续。第二,根据施工需要由项目部购置的各种小额固定资产,需依据预算经申请、报批后购买,并建立台账与总部和分(子)公司调拨的固定资产一并进行实物管理。第三,对所有固定资产,项目部只有使用、管理权,没有所有权,不得擅自出租、出借或用于抵押和经济担保;第四,工程完工后项目部应根据台账记录向资产部办理移交手续。第五,对于使用到期需要报废的固定资产,项目部应通过资产部办理逐级报批手续。

4.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构建成本控制网络。预算作为一种控制机制和制度化的程序,是实施财务管理的有效模式。建议对原有预算制度进行必要完善,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机制,对项目部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实施预算的编制、分析、考核制度,把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资金收支纳入严格的预算管理程序之中,把各项成本和费用的定额纳入对项目部领导和员工的考核和奖惩机制中,彻底改变目前财务预算形同虚设的状况,促进预算管理水平的提升,发挥预算管理节约和控制成本的作用。在实际操作上,可充分利用集团公司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平台,以资产为纽带,实行分级预算。总部作为第一级,侧重搞好投融资预算,以资本经营预算为主,实行资金的统一筹划,集中管理;下属分(子)公司作为第二级以生产经营预算为主,加强成本费用和资金流量预算;项目部作为第三级主要负责对具体工程项目成本和费用的明细子目制定预算并实施定额管理。

5.完善分包管理制度,实施全方位监督管理。第一,应严格对分包方的评价制度。评价内容应包括:(1)经营许可和资质证明;(2)专业能力;(3)人员结构和素质;(4)机具装备;(5)技术、质量、安全、施工管理的保障能力;(6)工程业绩和信誉。第二,按照总部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要求的程序进行筛选,以综合实力的强弱作为选择的标准,避免外部因素和人情关系的干扰。第三,严格按约定的权利和义务履行分包合同,规避发生经济纠纷和履约风险。第四,不断完善合同范本,在格式条款之外增加机动条款,以便针对不同分包方的不同特点单独约定格式条款以外的权利和义务。

综上所述,在交通工程施工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加强作为企业管理核心内容的财务管理,有利于促进企业提升综合经营能力,有利于企业从粗放的管理模式转向内涵发展的道路。而由于财务管理的重点在基层生产单位,因此从加强对逐个项目部的财务管理着手,尤其是对管理难度较大的外省区项目部实行精细化管理,建立健全并不断完善各项内控制度,可以积极促进企业整体经营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相信海通建设通过加强基层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以及持之以恒地不懈努力,一定能在竞争中求得生存,赢得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浪.论施工项目财务管理现状及对策.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12)

2.秦旭,孙长河.施工企业工程项目部的财务管理初探.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6)

3.张君宏.浅谈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科技与企业,2011(7)

4.马晓慧.浅论企业集团如何有效实现资金集中管理.现代经济信息,2010(18)

第5篇:财务共享价值范文

【关键词】 股权分置改革;支付对价;股权结构;财务目标

一、对价支付方式述评

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采用了多种方式:派现、送股、转增股、送权证等,同时辅之以股票回购、缩股、资产重组、资产置换、注资、承债等手段。这些方式和手段中,既有投资大众熟悉的,也有投资大众不熟悉的。

派现就是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以现金的方式支付对价。其优点在于:流通股股东相当于获得了现金股利,收到了现金。但非流通股股东必须有足够的现金,否则会造成现金的捉襟见肘,甚至导致上市公司现金短缺,可能给生产经营活动带来不利影响。

送股就是非流通股股东以其股份免费送给流通股股东的方式支付对价。转增股就是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以资本公积转增股本的方式支付对价。两种方式的共同优点在于:流通股股东免费获得了可上市流通的股票,如果除权后股价上涨就能获得价差收益;非流通股股东无需支付现金,不必设法筹措大量现金和担心由此造成的现金短缺。但送股改变了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的持股比例,转增股则改变了公司净资产内部项目之间的结构。

送权证就是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以权证的方式支付对价。权证是指标的证券发行人或其以外的第三人发行的,约定持有人在规定期间内或特定到期日,有权按约定价格向发行人购买或出售标的证券,或以现金结算方式收取结算差价的有价证券。有权购买股票的权证称为认购权证,有权出售股票的权证称作认沽权证。权证又分为欧式权证和美式权证两种。欧式权证就是只有到了到期日才能行权的权证。美式权证则是在到期日之前随时都可以行权的权证。现在送出的大都是欧式权证。送权证的优势在于:流通股股东免费获得非流通股股东送出的认购权证或认沽权证,权证可以在市场上流通出售,从而获得价差收益;如果持有到行权日,持有人可以按约定价格向权证发行人购买或出售相应比例的股票,如果股票市场上标的股票价格高于行权买价或低于行权售价,持有人便可获得价差收益(反之则会产生价差损失);非流通股股东无需立即支付现金或送出股票,有较长的缓冲期而赢得回旋余地;权证的推出还创新了我国大陆证券市场的金融衍生产品,丰富了交易制度。但权证的市场风险大,在牛市中由于标的股票的市价往往高于权证的行权价,使得认沽权证的内在价值为零,而在熊市中由于标的股票的市价可能低于权证的行权价,使得认购权证的内在价值也可能为零。

股票回购、缩股、资产重组、资产置换、注资、承债等手段实质上并不是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而是非流通股股东通过采取这些措施,优化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注入优质资产、盘活存量资产和减轻流通股股东债务负担,以达到改善上市公司经营条件、提高经营效率、提升企业价值的目的,间接给予流通股股东回报。这些手段是常见的资本运营方式,在此不再赘述。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非流通股股东实际支付对价时并不一定只采用单一的对价方式,而是根据自身的情况同时使用几种方式和手段,使支付对价的综合效果更佳,使股权分置改革进程更为顺利。

二、支付对价与股权结构变动探析

无论非流通股股东采用哪种对价支付方式,都将改变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一是支付对价可使公司所有者权益的内部构成发生结构变化。二是大多数对价支付方式会改变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之间的持股比例。具体探析如下:

以现金方式支付对价,一方面使公司的现金资产减少,另一方面也使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减少,其结果是现金流出企业,所有者权益内部各项目之间发生结构变化。但它不会改变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之间的持股比例,仍然维持非流通股股东的原有控股权。

以送股方式支付对价,非流通股股东持股数减少,流通股股东持股数增加,改变了两类股东持股比例,非流通股股东的控股权有所稀释。同时,按市场交易规则,送股部分也随即上市流通,扩大了流通股的比例,这实际上是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第一批转为流通的非流通股。由于送股方式只涉及股本内部非流通股与流通股的结构比例变化,总股本并未改变,也不涉及所有者权益其他项目的变动,因此,不会引起所有者权益内部结构发生变动。

以转增股方式支付对价,非流通股股东持股数不变,流通股股东持股数增加,股本总量增加,也改变了两类股东持股比例,非流通股股东的控股权相对有所稀释。按市场交易规则,转增股部分也随即上市流通,扩大了流通股的比例,这实际上也是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第一批转为流通的非流通股。由于该种方式用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从而使所有者权益内部结构相应发生变化,但并未产生现实的现金流出量。

以送权证方式支付对价,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持股数在行权前均不变,认购权证行权后会使非流通股股东持股数减少,流通股股东持股数增加,非流通股股东的控股权有所稀释。反之,认沽权证行权后会使非流通股股东持股数增加,流通股股东持股数减少,非流通股股东的控股权更趋集中。但这种方式不会引起所有者权益内部结构发生任何变化,只有当权证行权时才会产生现金流入量或现金流出量。

股票回购、缩股、资产重组、资产置换、注资、承债等辅助手段的使用,最终都将导致资本内部结构变化,运用得当就有利于资本结构的优化,降低综合资本成本,提高每股收益。若运用不当则其效果会适得其反。

三、股权结构变动对企业财务目标的影响

在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时代,扭曲和阻碍了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目标的正确定位与顺利实现。由于股权分置状况下,流通股股东关注的利益焦点是证券市场上股票价格,非流通股股东因其不能在证券市场上出售非流通股票,只能在场外协议转让,协议价格与市场价格之间的关联度极低,不会随股票市价上涨而增加收益,也不会随股票市价下跌而产生直接损失,客观上形成了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分置”。利益分置导致公司治理缺乏共同的利益基础,财务目标扭曲,财务治理不完善。如控股股东将上市公司作为“摇钱树”,大肆违规占用控股上市公司资金,免费使用上市公司优质资产,强令上市公司为其提供借款担保等。于是导致了财务管理目标名义上是企业价值最大化,而实质上是非流通股股东利益最大化。此外,由于非流通股不能交易,上市公司流通股本大约只有总股本的1/3,流通规模较小,股市投机性强,价格发现不充分,使得股价不能真实反映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难以用股价和流通市值对上市公司管理层进行业绩考核与评价,往往只能用传统方式进行考评。而用传统的财务指标对上市公司管理层进行业绩考评,缺乏市场化的客观标准,对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十分有限,难以充分调动他们提升公司价值的内在冲动,不利于公司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

通过前面的研究发现,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以多种方式支付对价,大都会从非流通股与流通股比例和所有者权益结构两个方面改变原有的股权结构,而股权结构变动又对上市公司财务目标的定位产生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如何演绎的呢?下面作具体的探讨:

(一)非流通股与流通股比例变化乃至非流通股消亡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影响

股权分置改革后非流通股所占比例逐渐降低乃至最终消亡,上市公司股权进入全流通时代,“利益分置”状态也随之变为“利益趋同”,所有股权价值直接与股票市场价格息息相关,都可以通过公司股价上涨而增加收益,也会随股票市价下跌而产生直接损失,真正实现同股同权,同股同利,巩固全体股东的共同利益。利益趋同必然目标一致,全体股东都会迫切要求加强公司治理,逐步形成上市公司多角度、全方位的内外部约束和监督机制,关注资本运营和财务效益,关注公司股票价格,努力提升公司价值,从而消除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名不副实的状况,使大小股东的财务目标统一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上来。

(二)所有者权益内部结构变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影响

股权分置改革支付对价后,一方面所有者权益中的股本结构随之改变,即股本中国有股、法人股、个人股之间的比例改变,大股东要巩固或扩大自己的控股权,就必须通过市场运作方式才能实现,即适量买入本公司股票;另一方面所有者权益中股本、资本公积、未分配利润之间的比例关系也随之变化,进而改变总资本中权益资本与债务资本之间的比例关系,使公司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发生改变,财务杠杆效应也相应变动。实践证明,如果支付对价方案论证科学,对价方式优化组合,对价标准适当,能够得到投资大众认可和接受,就会产生极好的市场效应,公司股票价格上涨,公司价值提升,从而更好地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如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在股权分置改革支付对价时,按10送10股后每10股派现20.66元加送1.2股及16份欧式认沽权证,该公司股票“贵州茅台(600519)”2005年6月30日的收盘价为53.65元/股,2007年6月29日的收盘价为119.68元/股,上涨66.03元/股,涨幅123.08%;假如按复权价计算,2007年6月29日的收盘价为426.07元/股,上涨372.42元/股,涨幅694.17%,两年中该公司的市值大幅提高。

(三)股权激励措施更好地促进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

为规范股权激励的管理,中国证监会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并于2006年1月1日起施行,这也为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提供了法规依据。实际上一些上市公司伴随股权分置改革,在上述“管理办法”出台之前就已经推出了股权激励方案,不过这些方案五花八门。如中信证券用于股权激励的股票来源于全体非流通股股东,带有明显的股权分置改革烙印。“管理办法”出台后,中捷股份、广州国光、苏泊尔等公司的股权激励方案都是按相关规定制定的,用于股权激励的股票来源于向激励对象定向发行的新股。总之,股权激励在我国是新生事物,上市公司推出具有“组合拳”作用的股权激励方案,改革传统意义上对公司管理层进行考核的财务指标体系,融入市场化的客观评价标准,强化对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促使他们关注公司的股价,调动他们提升公司价值的内在积极性,从而促进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顺利实现。股权激励作为一种已经在国际上被证明行之有效的长期激励方式,经过我国上市公司的借鉴和消化,将来一定会被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运用,逐步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 何丽梅,刘晓春. 《股权分置改革下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 财会月刊,2006.6.

[2] 曾爱军. 《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影响》. 财会月刊,2006.8.

[3] 罗俊晖. 《从财务视角看待股权分置改革中的对价问题》. 会计之友,2006.7.

[4] 周勤业,王啸. 《股权分置改革中的若干会计与财务问题研究》. 证券市场导报, 2006.1.

第6篇:财务共享价值范文

近年来,中国证券市场的规模日益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投资于证券市场。但中国目前大部分股民入市还是基于“赌博”和投机的心态,而这样的心态显然不利于中国股市的长足发展。决定股票价格的最终因素还是上市公司的经济基本面,财务信息是反映上市公司经济基本面的重要指标,其对于股价的影响一直是西方学术界致力于研究的重大课题。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指标对股价的影响进行研究,以有色金属行业作为具体的研究对象,通过对该行业股价和财务指标之间的实证分析,揭示有色金属行业中会计信息如何影响股价,并甄别不同指标对于股价的不同影响程度。

一、理论分析与假设

反映公司财务信息的有诸多指标,这里仅挑选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现金流量能力和成长能力这五类指标。上市公司高盈利能力和较好的偿债能力都预示着公司未来会计盈余的增加,并且为未来股利的发放提供了基础,所以有利于公司股价的上升。偿债能力是指企业用其资产偿还长期债务和短期债务的能力,是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承受能力或保证程度;营运能力是企业运用各项资产赚取利润的能力,良好的营运能力预示着企业未来收益的能力。这两个指标在一定范围内有利于公司经营的稳定,但是一旦超过一定范围则表明公司资金利用效率低,无益于股价的上升。现金流量是反映企业在会计期间内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对现金及其现金等价物产生影响的会计报表。企业只有持有足够的现金,才能从市场上获得生产资料、劳动力,为价值创造提供必要条件。基于这样的理论分析,我们得到以下的5点假设:

假设一:股价与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正相关;假设二:股价与公司偿债能力呈适度正相关;假设三:股价与公司营运能力呈适度正相关;假设四:股价与公司现金流量能力正相关;假设五:股价与公司成长能力正相关。

二、实证分析

(一)样本选取和数据说明

1.模型设定

根据剩余收益定价模型,在一定条件下,股票价格和会计信息之间存在线性关系,根据这一点,本文建立以下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P=β+β1X1+β2X2+β3X3+…+βnXn+e

P为股票价格;X1、X2…Xn为会计信息指标;e为干扰项,表明偶然因素的影响。

2.变量说明

因变量:本文选取财务报表公布的截止日4月30日作为临界点,选取4月30日前一周和后一周的收盘价的平均值作为本文的因变量。

自变量:本文选取了反映公司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现金流量能力和成长能力五类指标,并选取了净资产收益率(X1)、销售净利率(X2)、流动比率(X3)、资产负债率(X4)、应收账款周转率(X5)、流动资产周转率(X6)、固定资产周转率(X7)、每股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X8)、营业利润增长率(X9)、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增长率(X10)10个财务指标作为自变量。

3.样本选取

本文数据来源于choice数据库,以申万行业分类作为标准选取了全部上市A股有色金属行业,并根据以下原则对样本进行筛选:(1)剔除ST股票。本文选取的有色金属行业没有ST股票,无需剔除。(2)剔除停牌公司股票。根据股价数据,将焦作万方、中钢国际等10家停牌公司剔除。(3)剔除上市不足半年的公司。将上市不足半年的菲利华公司剔除。(4)剔除财务缺失及异常的公司。通过以上剔除,本文最终得出有色金属行业的65家公司作为样本。本文运用SPSS19软件,对影响有色金属行业上市公司股价的财务指标进行因子分析。

(二)因子分析结果

1.因子分析检验及因子识别

本文主要采用巴特利球形检验与 KMO 检验来检测原始变量指标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在进行巴特利球形检验时,若统计量的值较大,且其对应的相伴概率值小于显著性水平 0.05,说明可以做因子分析;在进行 KMO 检验时,变量的 KMO 值大于 0.5,说明原始变量适合做因子分析。表1为样本数据因子检验结果。

从表 1我们可以看出,本文中KMO 的值为0.595,大于 0.5,巴特利球形检验的显著性水平为Sig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 0.05,适合做因子分析。

根据因子分析的步骤,需要确定公因子的个数及各个公因子分别代表何种类型指标。本文根据方差累计贡献率确定了4个公因子。F1在净资产收益率、营业利润同比增长率、销售净利率和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增长率因子载荷值比较大,主要反映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F2在流动资产周转率、应收账周转率和固定资产周转率上的因子载荷值比较大,主要反映上市公司的营运能力;F3在流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上的因子载荷较大,而其在流动比率上的因子载荷要明显大于资产负债率,所以它反映了上市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F4在每股经营净现金流量上的因子载荷值较大,反映了上市公司现金流量状况。

2.模型回归分析

根据因子识别结果我们得到4个公因子,将这4个公因子对股价的影响进行回归分析。

根据上面模型回归结果我们可以得出,公因子F1、F3、F4均在10%的水平上通过了t检验,说明我国有色金属行业上市公司股价受到公司盈利能力、成长能力、偿债能力和现金流量能力的显著影响,符合前文的假设。F2未通过t检验,说明对于我国有色金属行业而言,公司的营运能力并不能显著影响公司的股价。

第7篇:财务共享价值范文

关键词:财务会计 税务会计 公允价值 对比与借鉴

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的运用,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并能够为国家的财政收入的稳定性提供良好的保障。但是当前很多企业对公允价值的使用中,还存在一定的质疑,一些学者也针对这一问题,对公允价值在财务会计、税务会计相关计算工作中的运用,也进行了研究分析,以深入探究二者之间的差异性以及可借鉴性。

一、公允价值简述

公允价值又可以称为公允市价、价格等。主要是指在买卖双方秉持着公平自愿原则,且对实际市场状态十分了解的前提下,确定的交易价格。为了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在我国会计准则中,也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充分考量,要求会计人员能够在计算中引入公允价值,并严格遵照这一要求计算税额,从而确保纳税人能够合理纳税。虽然当前会计人员在会计实务中,都运用了公允价值,但是也应认识到其在财务会计、税务会计运用中的差异性,并找出能够借鉴的部分,从而进一步提升我国会计工作质量。

二、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公允价值的对比

(一)适用范围对比

在适用范围上,公允价值在二者中的运用存在一定的差别。在财务会计方面,公允价值同时属于资产类、负债类,其计量属性也属于初期、后期计量两种。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主要是为了能够帮助企业管理者及时了解企业实际财务情况,并未企业未来发展提供可借鉴依据,对企业未来情况进行准确预测,充分满足企业管理人员使用需求。公允价值计量方法,能够使无形资产在财务报表中得以体现,并进行合理估值,从而反映出当前企业实际经营状况。因而,在财务会计中,公允价值的使用主要运用与财务报告的制作、反映企业当前财务情况以及企业未来发展预测。

在税务会计中,公允价值的适用范围既要考虑财务会计核算职能,也要考虑历史成本优势。也就是需要考量材料的真实性、公允价值的历史成本。若是历史成本不能核算,才会运用公允价值,但是这一情况下,公允价值的运用仅仅能够在资产方面的计算中进行应用,无法运用在负债方面。纳税人所获取收入的方式无论是产品还是非货币,在税务会计中,都需要采用公允价值,且其只涉及初期计量,与财务会计不同,对信息真实性的要求更高。因此,公允价值在税务会计中的应用范围相对较少,税务会计计算中,更多的还是运用历史成本。

(二)确定方法对比

在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上,财务会计以及税务会计也存在一定的差别。财务会计中,公允价值计量主要包含对债务清偿金额、资产等的计量,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也会运用估值的方式进行公允价值确定。财务会计中公允价值的确定主要包括三种方式,第一种是市场报价法,就是以当前市场上存在的相同报价对公允价值进行估计。第二种是类似市场报价法,就是在无法找到相同资产、或是负债进行借鉴时,以类似的市场报价对公允价值进行估计。第三种是现值法,就是在当前市场上相同与类似的报价都无法找到的情况下,采用市场法、成本法等方法对未来现金流量进行明确,并运用适当的折现率对公允价值进行确定。

税务会计方面,公允价值的确定有两种方式,但是确定方式的运用,需要结合税机关要求进行明确。例如税务机关以及货物出口,都需要依据实际情况对公允价值进行明确。在视同销售中,若是没有获取销售额、不动产销售价格较低,且无正当理由,则应按照规定要求进行销售额核定。核定过程包含明确纳税人同类获取的当月平均售价、近期平均售价以及组成计税价格。若计税价格为同期消费税,则纳税人的成本利润率等,都需要依靠国家税务局来进行明确。

三、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公允价值的借鉴

在公允价值的适用范围上,双方能够进行一定的借鉴。税务会计在其运用中,主要将其运用在具体经济中。而财务会计则突破了这一局限性,并未将其运用在实体经济方面。因而,税务会计在公允价值的运用中,也应注重其在资本市场方面的运用,从而保证公平征纳税款。当前交易市场的整体情况较为活跃,很多财务人员在财务会计中也开始主动引入公允价值,但是由于一些企业还无法接受尚未上市交易的金融工具,例如非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无法获取公允价值等情况,因而,税务会计也仅能够基于其净资产对实际纳税金额进行确定。

在信息披露方面,双方也能够得以相互借鉴。财务会计中,可以借鉴公允价值确定方式的信息披露,采取税务会计中,近期信息披露方法,从而进一步凸显非市场因素。税务会计则应借鉴财务会计的披露制度,消除缺乏计算过程、披露信息透明度低等问题,增加披露信息数量,从而转变当前局限于基本纳税数据披露的局面。

四、结束语

以上只是对税务会计以及财务会计中公允价值的简单比较及借鉴分析,二者在表现形式、时间概念等也存在一定的差别,同时在确定技术、内外部监督以及操作指引上,都能够实现相互借鉴。因而,还需要相关人员能够加强对这一方面的深入探究,灵活运用,从而实现二者的共同发展,以提升我国会计管理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周梦宇.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计量属性的异同及协调机理研究[J].财政研究,2015,4(4):109-111

第8篇:财务共享价值范文

关键词:共同会计价值观 全球财务报告 美国公认会计原则

一、引言

在全球经济―体化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建立全球统一的财务报告体系已成不可逆转的趋势。作为拥有全球最大资本市场的美国,自然在建立全球统一财务报告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财务报告体系是否能从根本上在全球统一,全球共同会计价值观对其的导向是关键所在。在此过程中,美国的会计教育和学术研究必将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2007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就“是否可以允许非美国公司根据IFRs编制财务报表,而无需按照美国GAAPP调整净收入和权益的账面价值”向公众征求意见,这让美国资本市场大为吃惊。更出人意料的是。它还就“美国公司是否可以按照IFRS编制财务报表”向公众征求意见。接着,sEc分别于2007年7月2日和8日,了“关于非美国公司(财务报表)的提议”(SEC2007a)及“关于美国公司(财务报表)的提议”(SEC2007b)。11月15日,SEC决定取消“要求非美国公司调整根据IFRs编制的财务报表”的规定(sEC2007e)。SEC的这些行动标志着全球财务报告已进入全新的阶段。此外,美国还积极参与了许多其他活动:(1)IAsB及其前身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的创立;(2)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和IASB的全面趋同行动;(3)强化证券委员会国际组织(IOSCO)的地位;(4)参与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IAAsB]国际审计准则的制定。早在SEC于2005年的“路线图”中,就已针对取消“2009年之前要求采用IFRS编制财务报表的非美国公司调整报表”的规定,提出了应采取的系列步骤(Nicolaisen,2005)。因此,SEC近期针对非美国公司展开的行动并不完全出乎意料,取消对非美国公司的调整要求后,取消对美国公司的调整要求是自然的事。因为,如果根据IFRS编制的财务报表能够保护美国投资者对非美国公司的投资,那么就也能保护对美国公司的投资。我们为什么需要全球财务报告?一般认为,全球财务报告能够为投资者及其他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更相关的信息,从而提高资本市场的效率。本文将首先阐述全球财务报告与美国公认会计原则的关系,包括介绍IASB的使命、IASB为完成使命所采取的措施、IASB在全球财务报告方面的进展现状以及IASBNFASB的关系及双方在趋同方面所做的努力;紧接着讨论了美国会计教育界应如何应对全球财务报告,包括关于全球财务报告的教育内容、对财务报告概念普遍存在的很多误解,最后明确应从全球化的角度开展全球财务报告教学,以培养学生适应全球化工作的能力;最后讨论了与全球财务报告相关的研究课题,如会计理论研究为准则制定提供指导的途径及其原因,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技术议程以及财务报告全球化有关的研究课题。

二、全球财务报告准则与美国公认会计原则(GAAP)

IASB的使命是制定一套能在世界范围内被接受的高质量的垒球会计准则:“一套”意味着全球仅制定一套会计准则,全球所有公司都必须遵循;“高质量”?说明不是制定一套低质量的准则;“全球”意味着世界范围内的公司都接受并运用该准则,全球会计准则是实现全球统一财务报告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一套统一的准则,在全球范围内的实现财务报告一致将是无稽之谈;但准则并不是全球财务报告的充分条件,因为准则的应用效果还取决于诸如执行力、立法和审计等财务报告体制的其他方面,而这些方面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全球共同会计价值观的导向。因此,IAsB要推动准则在全球的一致运用,最根本的是要确立全球共同的会计价值观。目前,在现实操作层面,IASB采用“两条腿”走路的方式:采用和趋同。就采用而言,有一百多个国家允许或要求部分或者全部公司采用IFRS,如欧盟、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都要求所有公开上市的公司或者部分非上市公司采用IFRS;还有一些国家已经公布了拟采用的计划,如加拿大要求其上市公司从2011年1月1日采用IFRS。在趋同方面,IASB与有趋同意愿的国家密切合作,以使双方准则最终一致。美国、日本和中国是趋同的典型。目前,在趋同方面,FASB与IASB的合作最为积极。首先,双方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相似;其次,有人将IFRS视为“原则导向”,而将GAAP视为“规则导向”,但是,“原则导向”与“规则导向”之间的区别是相对的。一般而言,FASB比IASB提供更为详尽的会计原则应用指南。但是IFRs和GAAP都既包括原则也包括规则,只是对原则或规则的侧重不同而已(schipper2003)。在所有的重大技术项目上,IASB和FASB都紧密合作。2002年,双方共同“诺沃克协议”(NorwalkAgreement),同意寻求有关财务报告问题的共同解决方案。虽然该协议没有涉及太多细节,但是这是双方建立趋同关系的第一步,此后,双方的关系不断发展、巩固。目前,FASB~ilIASB就议程中的大多数都展开了合作,相关人员同时为IASB和FAsB工作,双方用同样的报告在相同的时间内分析相关问题。双方在趋同方面所做的努力的最终目标是使其颁布的准则一致,因为他们认为,即使解决方案在技术方面达成一致,而未能在准则中使用相同的术语,使用准则的人仍会认为其中存在差异。IFRS3(修订稿)和SFAS第141号(R)(IASB2007;FASB2007)是IASB和FASB共同颁布的第一个准则,除由于遗留问题产生的少量差异外,其他的文字表述都完全相同。

美国CAAP和IFRs要实现趋同还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一是双方需要保留其现有的准则,由于许多旧准则不完全一致,保留“遗留”准则就会导致更多的差异,而不是趋同。二是双方面临不同的政治压力,这些压力有时相互抵消,而有时彼此强化。三是各自工作主次有别。在某一特定时刻,一方认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另一方并不这样认为,如此,如果一方解决了该问题,而另一方没有,就会影响趋同。例如,FASB在IASB之前了关于公允价值计量的SFASl57号准则(FASB2006),但两套准则中关于如何确定公允价值就存在差异。四是准则形式不同,尤其是指南的详细程度不同。FASB的准则采用规则导向,而IASB的准则采用原则导向,应用时更多地依赖职业判断。这些挑战使得一些业界人士认为,要想实现全球采用一套会计准则的目标、效果最好的方法是美国全面采用IFRS,而非趋同。然而,即使美国采用了IFRS,要想使相同的会计准则得到等效运用,还必须在共同会计价值观的导向下才能实现a

三、全球财务报告对美国会计教育的挑战

学生是会计行业的未来,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会计教育也应面向全球。这就意味着会计教育界需要改变现行关于全球财务报告的

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国际财务报告课程通常侧重讲述各国在会计观念和财务报告方面的差异,这些内容能加深对学生会计发展过程的理解。但如前所述,已有100多个国家允许或者要求部分或者所有的公司采用IFRS。在这种背景下,现行的财务报告课程的内容已落后于时代。此外,在全球财务报告的教学中,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理解财务报告背后的概念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概念进行职业判断。同时,帮助他们逐步确立全球共同的会计价值观,以使他们将来能适应全球眭的会计工作。为此,在全球财务报告课程的内容和方法上,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重大改革:

(一)概念剖析以及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编报并理解财务报告的基础,故财务报告的讲授应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人手。虽然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也会发生变化,但其变化频率要比准则低得多。因此,如果学生能够理解概念框架,学生掌握的知识就更有生命力。在现行的IFRS和美国GAAP中,都既包括原则性的规定,也包括规则性的规定,但是二者的功能不同:原则性的规定用于解释如何运用框架概念来解决具体问题。而规则性的规定通过解释让公司理解应该如何满足原则,是对原则的补充,并使其可操作,因此,规则不仅反映了概念和原则,还结合实际情况,提供了具体的处理方法。如果学生理解这一点,就不会对“即使在相同的概念希口原则指导下,不同国家(地区)的准则仍然不同”感到诧异了。反之,如果会计教学只关注规则,学生将无法理解这一点,并且他们的知识也会在短期内过时。以IFRS3和SFASl41(R)中规定的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为例,在一起企业合并中,需要确定一方为并购方,即取得被并购方的控制权的公司,该原则性的规定源自概念框架中“公司的财务状况表应该反映其控制的经济资源以及对这些资源的所有权”的理念。如果两家企业合并,拥有控制权的一方需确认因并购而获得的资产或承担的负债,而规则性的规定则进一步详细说明如何确定一家公司是否拥有另一家公司的控制权。根据IFRS3,会计主体根据国际会计准则(IAS)第27号中的控制权标准判断是否有控制权;SFASl41(R)也采用同样标准,即如果一家公司拥有另一家公司50%以上的投票权,就认为它就拥有另一个公司的控制权。在概念层面,IFRS和美国GAAP基本没有差异;而在原则层面,仍有一些差异,如资产价值重估。两者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规则层面,如金融工具的计量,尤其是与套期保值、利息资本化和减值有关的计量问题。学生应该了解这些差异,惟有如此,才能理解当前与金融工具有关的问题。但随着CAAP要么与IFRS趋同,要么美国公司采用IFRS,这些差异很可能在短期内消除。会计教育工作者应该确保学生理解财务报告背后的基本理论,包括微观和宏观经济学、财务学、信息经济学、激励的作用和效应、理性预期理论、组合定价理论等。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指出,“财务报告的目标是提供用以经济决策的信息”(IASB2001,12段)。显而易见,掌握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是理解财务报告的基础t这些基本理论明确了资本供给者需要哪些信息以及财务报告信息对他们决策的影响。随着会计准则制定者在准则中更全面运用概念框架,掌握这些理论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应该明白财务报告的主要职责是向外部资本供给者提供信息,而不仅仅是记账那么简单。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应该学习估价理论以及如何审计对资产和负债的估值,因为目前财务报表中的许多数据都是现值的某种形式的估计值,如金融工具、并购获得的资产或承担的负债、减值的资产以及一些非金融负债。尽管公允价值是否应该作为某些特定资产和负债的计量基础仍存在众多争议(后文将详述),但IASB和FASB还是将公允价值视为一种重要的计量属性,这是因为IASB和FASB均认为,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能够满足概念框架所要求的财务报告目标及信息质量特征。因此,如果财务报告课程不把估值概念和技能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学生将缺乏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关于信息质量特征,Barth(2007)曾指出,公允价值具有相关性,能够如实反映资产和负债的价值,有预测价值,具有及时性、中立性和可比性。公允价值具有相关性是因为其反映了与经济资源和义务相关的现实状况,而这是财务报表使用者做决策的基础;公允价值能够如实反映资产和负债的状况:是因为其反映了风险,并对预期现金流入、流出进行了合理估计;公允价值具有预测价值,是因为其有助于预测未来现金流,而现金流是投资者在评估权益时所感兴趣的问题;公允价值信息2-N以具有及时性,是因为其及时地反映了经济环境所发生的变化;公允价值之所以中立在于其无偏性;公允价值之所以具有可比性,是因为其取决于计量时的资产和负责的特征,而不是资产取得时或承担负债时的特征;因为公允价值在每个时期都反映了同一类型信息,也增强了一致性(可比性的一个方面)。在共同会计价值观导向下的全球统一财务报告体系中,教育学生如何进行专业判断是会计教育的重点之一。必须使学生明白,虽然财务报表表中的数字具有精确性,但是这些数字是无数专业判断后的结果。学生通常对许多情况下都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感到惊讶,随着“原则导向”准则的广泛应用,没有唯一正确答案的情况会越来越多;即使通常看来明确的规则,在实际运用中也需要职业判断。掌握概念框架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财务报告中的职业判断,因为他们将清楚财务报告的目标是什么以及如何实现。准则的“结论”部分解释了准则制定者是如何思考问题、如何应用概念框架、如何权衡不同解决方案的利弊以及最终如何形成准则的,所以它能很好的帮助学生进行职业判断。另外,会计主体披露的会计政策及对资产和负债有重大影响的风险,会帮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职业判断。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在培养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同时,必须注重会计价值观的教育,否则,学生在今后的实务工作中进行职业判断时将缺乏正确的导向,势必造成不良影响,如会计舞弊等。此外,还应教育学生具有全球化视角的会计价值观,这也是推动全球统一财务报告体系的必经之路。

(二)消除普遍存在的误解 在与会计准则制定者、会计教育工作者及其他业界人士的沟通中,我们发现,人们对IASB和FASB的概念框架中的一些会计概念存在诸多误解。同时,因为许多会计师,包括教育工作者都忽略了财务报告在过去二、三十年的发展,从而加深了这些误解。由于会计课程设置更加具体化,且侧重于交易的处理,这导致有些教育工作者似乎已经游离出了会计理论。教育工作者应该将框架中的概念作为会计理论中的重点内容来研读和讲解,但是,目前,许多会计教育工作者花在这个上面的时间和精力是远远不够的,反而使得学生不得不从准则条款中反向推导相关概念,造成了本末倒置。本文认为,目前大众对财务会计的基本概念在以下九大方面存在误解:第一,不存在“配比原则”。配比本身不是目的,也不是资产或负债确认或计量的依据。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指出,配比是指对同一交易或者其他业务直接和共同产生的收入和费用同时或者共同确认(FASB 1985,14段,IASB2001,95段)。如果会计准则要求会计信息满足质量特征和概念框架中的其他标准,配比就是应用准则的一个结果。但是,概念框架中的配比概念不允许在财务状况

报表中确认那些不满足资产或负债定义的项目(IASB200l,95段),这样,对不能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支出,就不能确认为递延费用,对不会导致未来经济利益损失的现金流入,也不能确认为递延收益。第二,财务报表中很少有数据按历史成本计量。资产和负债最初通常是按交易确定的价值,即历史成本计量。但是,随着其他一些计量方式在财务报表中的广泛运用,按照历史成本计量的通常只有现金以及通过现金交易的土地,而所有其他数据实质上都反映了自交易日以来的时间、事件或者环境的变化。短期资产或负债的金额。如存货、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如果没有减值,都是按历史成本计量的,但是,一旦公司确认了存货的减值,或者计提了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就不再是历史成本了。同样,公司也会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或者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并在减值时进行重估或者抵消,摊销长期负债的溢价或者折价。因此,事实上,经过减值、摊销、重估或者其他方式重新计量的数据都不是历史成本。因此,将计量之争归结为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之争是完全是一种误解。第三,谨慎性不是会计信息的一个质量特征。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指出,会计信息应该是不偏不倚的,因为这是可靠性和中立性必须具备的特征(1ASB200I,31段和36段)。概念框架将谨慎性解释为“在存在不确定性的环境下,进行估计判断时的小心程度,以避免高估资产或收入或者低估负债或费用”,其强调谨慎性并不意味着可以故意低估资产或收入,或者高估负债和费用。但是,如果会计处理不保持应有的谨慎性,财务报表将失去中立性和可靠性。第四,可靠性不是精确性或者可验征性。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认为,当信息不存在重大错误或者偏见,能够被使用者所依赖,如实反映了它想表达的或者合理预期可表达的财务状况表的内容时,信息就是可靠的(1ASB2001,第31段)。据此,可靠性主要指如实反映,而不是精确性,一个精确的数据不一定是现实经济现象的真实情况。由于普遍存在的误解,在IASB和FASB共同修改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时,双方用如实反映取代了可靠性这一术语(见IASB2006a,BC2,26-BC228段)。第五,财务状况表比收益表变得更加重要。其原因是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对财务报表要素的定义是以资产为中心展开的,并且收入和费用也是根据资产和负债的变化进行定义的。重点关注财务状况表中的资产和负债,并不是因为资产和负债比收入和费用重要,而是因为会计准则制定者还不能在不参照资产和负债的情况下,形成一个在概念上连贯且可操作的方式来定义和计量收入与费用、利润与损失。第六,财务报告的目标不是向根据公司信息进行决策的所有利益相关者提供信息。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明确指出,外部资本供给者是财务报告的主要使用者(1ASB2001,第6段),这并不意味着其他利益相关者认为财务报告不重要,他们也需要利用会计信息进行相关决策。但是,IASB和FASB共同修改的概念框架的讨论稿明确指出,这些利益集团不是财务报告的主要需求者,他们认为财务报告的主要需求者应是那些不能从公司获得所需信息的外部资本供给者,包括潜在的和现有的债权人(IASB2006a,OBll段)。第七,“规则导向”的会计准则不一定比“原则导向”的准则严格。有人认为原则导向下的会计准则缺乏严格的规则,会给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另一些人则认为原则比准确的规则更难传播,规则更经得起交易结果的检验(如Breedenl994,FASB2002,Nelson'2002),“原则导向”的准则能产生更高质量的会计数据(Webster和Thomton2004)。准则到底是“原则导向”还是“规则导向”?这只是―个程度问题,并没有明确的界限。第八,“规则导向”下的会计准则不一定能增强可比性。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讨论稿认为,可比性是能够使使用者辨认两种经济现象的异同的信息质量特征(IASB2006,QC35段),换言之,可比性意味着相同的经济业务会得到相同的会计信息,不同经济业务得出的会计信息不同。讨论稿指出,可比性已经和一致性混淆到一起了(也可参见Zeff2007)。同时还认为,过分强调一致性会使不同的经济业务得到相同的会计结果(IASB2006a),这不是可比性。此外,规则并不能考虑到所有情况,通常会有例外,这也会降低可比性。第九,其他综合收益(OCI)确认的不完整性。虽然大多数与价值变化相关的项目都在其他综合收益中确认,但是并不是所有项目都在OCI中确认。例如,所有的衍生工具,无论它们是否是套期保值的一部分,最初都是按照公允价值确认的。同样地,即使收入和费用的其他项目很可能受相同经济现象的影响而导致价值增值,但该增值也没有被确认。

四、全球财务报告研究展望

会计学术研究对准则制定有指导意义吗?这是大家长期以来争执的焦点。有些学者认为没有意义,因为会计准则是公共物品,准则制定者只有站在监管者的角度才会权衡社会的整体福利,所以,任何单一的学术研究不足以明确某一具体准则应该是怎样的;而有些学者认为学术研究对准则制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因为学术界的研究能为准则制定者提供理论支撑,从而使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具有可操作性。本文研究经验表明,学术研究对准则制定是有指导意义的。IASB的工作人员面临着许多问题,他们通常求助于学术界,希望学者们能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虽然TASB的工作人员并非专业的研究人员,但他们能够理解相关问题以及学术界的研究结论。具体而言,学术研究对准则制定的指导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学术研究能将财务报告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乃至经济学理论联系起来,为准则制定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第二,学术研究能帮助准则制定者明确他们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第三,学术界人士不是准则制定过程中的利益团体,所以他们能始终站在中立的角度研究问题。

(一)技术议程中的议题学术研究对准则制定提供指导的途径之―是研究与IASB的技术议程相关的问题,尤其是收入的确认和计量、财务报表列报、租赁、公允价值、保险合同、企业合并、非金融负债、负债和权益、概念框架等,这些问题也是FASB的技术议程中的问题,所以美国的学术界对这些问题并不陌生。但是准则制定者和学者考虑问题的出发点通常不一样,准则制定者从议程本身思考问题,而学术界更多的关注跨领域的问题,如公允价值是否能作为计量基础、相关性和如实反映的相对重要性、不确定性和风险如何确定并处理、确认和披露的相关事宜、管理层的动机和判断如何影响会计数据、如何区分负债和权益、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有哪些信息需求、准则制定的成本和效益等。首先,公允价值是否能作为计量基础,这不仅涉及到收入、租赁、保险合同、非金融负债、负债和权益等具体准则,还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密切相关。会计准则制定者最为关心的可能是我们能得到如实反映的公允价值吗?或者至少我们能通过现行的计量方式得到尽可能如实反映的数据吗?虽然IAsB和FASB都认为,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能满足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所描述的财务报告的目标和财务报告信息的质量,但他们不确定我们是否在所有情况下都能得到公允价值。如果得不到,是在什么情况下得不到?原因是什么?如果能得到,

能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所有的资产和负债吗?有人认为,经营性资产不能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而金融性资产可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这个观点正确吗?为什么?这个观点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的标准有什么关系?随着公允价值的逐步运用,会引发新的问题――投资者需要关于公允价值的什么信息?SFASl57号(FASB2006)要求扩大关于公允价值的披露范围,这能满足投资者的需求吗?其次,公允价值还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如有人认为公允价值量适用于披露,但不适用于确认,有道理吗?为什么?也有人认为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会增加收益的波动性,是这样吗?如果是,是什么使收益的波动性增加了?是公司基本面的变动还是会计人员操纵的结果?还有人担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会给管理层提供更多操纵数据的机会,是这样吗?如果大多数的资产和负债都按照公允价值计量,那利润和损失代表什么?这种情况下的利润和损失能与财务报告的其他信息―起作为投资者决策的基础吗?再次,收入何时确认以及如何计量?IAsB和FAsB目前都在研究收入计量模型。他们所提出的模型都是以资产负债法为基础的,这与概念框架是―致的。IASB和FASB的模型的共同点在于都没有附加标准,差异在于它们关于公司对客户义务的计量方式不同,%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另―个采用分摊顾客所得计量。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是基于市场参与视角,在合约发生时即确认收入;采用分摊法计量是基于合同执行视角,只有在合同明确指出存在可交付的款项时才能确认收入。第四,IASB和FASB共同关心的问题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应是怎样的?应该将资产和负债分为长期和短期的吗?应该将财务报表中的所有项目都划分为经营性、投资性和融资性项目吗?如果应该这样,如何定义这些类别?采用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提供了更多的有用信息吗?财务报表各种项目的分类标准是什么?投资者希望得到关于确认的金额的什么信息?第五,IAsB和FAsB都在考虑采用资产负债法处理由于租赁所产生的权利和义务。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是什么样的权利和义务应该被确认,何时确认?每一项权利和义务都应单独确认吗?有的权利和义务能合并当作一项资产和负债处理吗?不同国家不同形式的租赁会影响处理方式吗?需要解决的另―个重点问题是如何计是权利和义务。租赁所产生的权利和义务能像其他资产和负债一样处理吗?能用其他资产和负债的计量方式计量这些权利和义务吗?如房屋、厂房、设备的使用权能与自己拥有的房屋、厂房、设备采用相同的计量方式吗?如上所述,公允价值是―个跨领域的问题,它与租赁也有关。如保险合约中―个重要问题是如何计量负债,是采用公允价值、现值还是其他计量方式?为什么?最后,由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IASB和FASB制定会计准则的基础,所以关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例如,概念框架指出,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外部资本供给者提供有用的信息,这是最恰当的财务报告目标吗?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也会给财务报表的其他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吗?投资者如何使用财务报表的信息?财务报表应包括哪些信息?这些信息的结构是什么样的?会计信息应该具备哪些特征才能达到财务报告的目标?修改后的概念框槊将相关性和如实反映作为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特征,合适吗?如何定义财务报表的要素?计量这些要素时,应采用什么样的记账单位?如何处理不确定性?选择计量基础的标准是什么?

(二)财务报告的垒球化会计学术研究对全球财务报告提供指导的另―途径是研究与全球化本身相关的问题,如不同国家会计的差异比较、全球化给资本市场带来的影响、根据不同会计准则得到的会计数据的质量比较、除了准则以外其他可能对会计信息造成影响的因素分析。(1)国别差异分析。不同国家会计的差异比较一直是国际会计的研究重点,如不同国家对同一交易会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哪个国家的处理方式能提供更好的信息?什么样的信息是更好的信息?各国的制度、法律等环境有什么影响?其影响效应如何在财务报告中体现出来?通过研究国际会计差异,能使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有关全球财务报告的问题。首先,这类研究为全球性的问题提供了国际化的视角。如各国关于应采用历史成本还是公允价值计量的争论一直都很激烈,但各国的争论重点和视角是不完全一样的。其次,有些研究置于国际环境才具备研究基础。如如果你对资产重估感兴趣,并想做实证研究,就必须从允许资产重估的国家获取数据;如果你对后进先出发计量存货感兴趣,可能就只能从美国获取相关数据,因为后进先出法在其他国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第三,通过这些研究能加深我们对不同制度环境下某一问题的理解,如我们可以通过不同国家的养老金计划学习有关养老金的会计处理。第四,这类研究能够指出全球会计准则制定者在制定全球会计准则时需要考虑各国不同的特征,准则制定者一般会将经济学作为全球的平衡器。国际会计研究给了我们许多启示,例如,研究发现,没有一个国家能够为所有交易都提供完美的解决方案。虽然很多人认为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完善和质量最高的财务报告,但它也不是完美的,其他国家对某些情况的处理可能更好。(2)根据不同准则得到的会计质量比较。比较根据不同国家(地区)会计准则生成的会计信息的质量是国际会计研究的另一重点。Alfowl等(1993)、Lang(2002)、Leuz等(2003)比较了美国公司根据美国GAAP年口其他国家的公司根据其自己国内的准则得出的会计信息质量,发现美国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更高。Barth Landsman,和Williams(下称BulW,2007)研究发现,根据美国GAAP进行处理的美国公司得到的会计信息比根据IFRS行处理的非美国公司得到的会计信息质量更高。就交叉上市的公司根据国内会计准则编报的20-F而言,BLLW发现非美国公司根据ⅢRS和根据美国GAAP得到的会计信息质量没有显著不同。关于会计信息质量比较,还有大量研究空间和机会。如采用不同的衡量财务报告质量的方法、检验更近年代的会计质量的差异,因为2005年才开始广泛运用IFRS,对根据IFRS编报的财务报告的质量可能受转换或者学习效应的影响。此外,在现有研究的样本期间内,又有更多的国家采用了IFRS或者在近几年内将采用球RS。为此,今后的研究可以将样本扩大到这些国家的公司,以提高检验力度,增强结论的普遍性。(3)全球资本市场效应。不少实证研究都发现,更高质量的披露和更透明的财务报表能降低资本成本(Botosan,1997;Botosan和Plumlee,2002;Barth等2003;Barth、Konchitchki和Indsman,2007)。如euz和Verrecchia(2000)研究发现,采用IAS或者美国GAAP的公司比采用德国会计准则的公司的买卖差价低,股票换手率高。Banh等(2008)用盈余管理、及时的损失确认以及价值相关性等维度衡量会计质量,发现根据IAs得到的会计数据质量比根据非美国的其他国内会计准则得到的会计数据质量高。Ashbaugh和Pincus(2001)发现分析师对采用IAs的公司的盈利预测错误比采用非美国的国内会计准则的错误低,这也是其会计质量更高的体现。(4)

除了准则以外的其他影响财务报告质量的因素。即使很多国家同时都采用了1FRS,但由于受到各自文化和历史的影响,其会计信息质量不完全―样。因此,即使制定了全球会计准则,我们可能也无法达到全球财务报告的一致。为此,如能建立全球共同的会计价值观,在其导向下,全球财务报告将距其目标更近。研究还发现,财务报告质量除了受到准则因素影响外,还受到经理层、投资者和审计师的动机等因素的影响(Bau等,2003)。此外,公司治理在财务报告质量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Ashb跏曲和Wanqeld,2003)。研究还发现,会计准则并不能涉及到所有的实务并且通常落后于实务(Ball,2000;Bau等,2003)。如果某些国家缺乏相应的基础设施j全球会计准则可能荆E最优选择(Ecch目和He由,2003)。通过分析性的研究发现,在类似的基本环境下,会计准则会形成不同的均衡状态(Nagar和Petacchi,2005)。但小的制度变化可能使这个均衡状态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结论不禁使我们要问,为什么会呈不同的均衡状态,是否有希望达成一致的均衡状态?(5)未来研究的问题。关于财务报告全球化,还有许多问题亟待研究,诸如:为什么不是所有的国家和公司都采用全球会计准则?如果全球财务报告能产生净收益,为什么有的国家不采用全球会计准则?是因为改变会计体制的转换成本太高还是因为政治压力使得某些国家不能放弃制定国内会计准则?制定出全球通用的会计准则可能吗?很显然,IASB认为是可能的,并且一直在试图这样做。但还没有一个人证明可以这样做。全球制定一套会计财务报告准则是最优的吗?还有一些未知因素使得全球会计准则不是最优的吗?如全球会计准则不能反映公司在某些情况下的经济状况吗?如果是,为什么?很多人认为,IASB和FASB--g~承受着政治压力,这些压力包括各界对政府的游说、政府凌驾于准则之上等。如商业体对IAS39号金融工具御4在欧州引发的争议进行了较为广泛的报道,以至于在欧洲委员会最终的准则中删除了相关段落。紧接着,欧州委员会又恢复了这几段,允许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但没有恢复关于套期保值会计的内容。澳大利亚会计准则娄员会(AustraliaAccountingStandardsBoard,AASB)删除了IFRS中的一些可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它认为,在财务报告准则中提供太多选择会降低可比性。但是,最近,AASB指出,采用IASB制定的1FRS,从而保证世界范围内的可比性,这比保证澳大利亚国内的可比性更为重要。因此,AASB又恢复了之前它删除的内容。与这些议题相关的尚未解决的问题包括:政治在会计准则制定中扮演着什么角色?政治压力是什么?来自不同国家的政治压力是相互抵消还是彼此增强?准则制定过程中的政治压力的存在使准则质量更高还是更低?换言之,政治压力是提供了―个健康的压力,还是降低了结果的质量?

一些研究发现,构成财务务报告全球化的阻力在很大程度上是财务报告的系统性问题,而不是会计准则本身。但是,现有研究很少述及如何排除这些阻力。值得研究的问题包括:哪些机构对财务报告起着关键作用?前面的研究所发现的阻碍因素是由于这些国家和公司在采用国际准则时的转换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还是系统性问题?我们如何实现在全球范围内一致运用和执行会计准则?需要证券监管部门采取更多的监管措施吗?会计事务所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什么角色?我们需要依靠公司的自愿行为吗?什么样的机构和激励措施有助于确保全球财务报告的一致性?信息环境――如分析师、新闻媒体、评级机构、市场微观结构和债权人等扮演着什么角色?更加及时的报告、更高质量的披露、更多的监管、更严格的审计管制、更强的执行力度或者世界范围内采用一致的证券监管方法会有什么样的效应?我们能预测这些效应吗?毫无疑问,财务报告的全球化是有成本的――变革通常需要付出代价。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全球财务报告提供的安全港湾更少了,线条清晰的规则也更少了,因此,相关人员需要更强的专业判断能力,以处理模糊性和不确定性。而要提高会计师的专业判断能力,并使其在全球范围内被一致运用到实务中,建立全球共同的会计价值观是必经之路。虽然很难确定财务报告全球化的收益,但许多人还是坚持认为其收益是超过成本的。如财务报告全球化可能的收益包括全球财务报告准则能降低公司的资本成本吗?全球财务报告准则有利于资本配置和跨国贸易吗?全球财务报告能减少不同国家的投资偏见吗?全球财务报告准则的质量更高吗?有人认为,全球财务报告不仅能增强资本的流动,而且还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学习了全球财务报告语言的学生将能在世界范围内使用这个语言,有证明表明全球财务报告带来的这些收益吗?

第9篇:财务共享价值范文

关键词:中职院校;工作任务导向;人才培养模式

中等职业院校楼宇“工作任务导向”人才培养工作实务模式,是在切实提升中职在校生实践工作本领水平的指导思想下,通过企业与中职院校教学工作主管部门之间的相互合作而建设形成的全新中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学工作开展模式,是智能楼宇建设工程技术发展过程中,中职院校开展教学方式改革工作的重要实践方式。有鉴于此,本文针对中职楼宇“工作任务导向”人才培养模式构架和实践问题展开了简要论述。

一、结合现实就业需求结构确定具体的教学知识内容体系

在建构中职楼宇“工作任务导向”人才队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中职院校教学工作的管理部门要针对现实劳动力市场环境对相关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特征,在与智能楼宇产业相关企业实体做好信息资讯协调互通工作的基础上,做好本校相关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基本教学培养计划的制定工作,意在保证基于中职楼宇“工作任务导向”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输出的毕业生能够相对顺畅地在劳务市场环境中获取良好的就业机会。

现阶段,我国中职院校智能化楼宇设备安装与运行专业毕业生的主要毕业就业去向,包含各种规模的建筑工程企业、集成智能化楼宇设备生产制造企业等。这些岗位是我国中职院校开展智能化楼宇设备安装与运行专业教学培养事业实施过程中,在制定具体的基于中职楼宇“工作任务导向”人才培养模式的学生教学培养方案时的主要目标指向。为了保证中职院校相关专业培养输出的人才群体平均素质水平的不断提升,要求中职院校相关专业教学计划的实际制定者必须做好对口专业企业的动态化信息沟通。

由于我国智能化楼宇设备在近年来始终处于持续性的技术更新发展状态之中,这种情况要求从事物业服务管理公司智能楼宇设备维护与管理岗位的工作人员,必须对智能楼宇设备及其有关技术在近年的发展更新特征形成清晰的认知和把控,客观上要求中职院校在开展有关专业课程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及时将我国智能楼宇设备在技术发展更新过程中产生的特征纳入到课程教学工作体系中,确保有关学生在实际投身物业管理服务公司智能楼宇设备维护与管理岗位之前能够具备良好的职业技能准备状态。

二、立足具体岗位类型制定《人才培养规格书》

通过对我国智能楼宇产业相关企业展开现存岗位类型系统调研工作,可以在充分获取有效调查成果信息的基础上,制定具体的专业化人才培养方案目录文本,并在此基础上形成适合中职院校智能化楼宇设备安装与运行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书》。

通过针对智能楼宇建设产业企业实体展开的具体调研工作,可以发现中等职业院校楼宇类技术专业实际指涉的工作岗位类型主要包含:智能化楼宇设备系统的安装调试与故障检测处理排除、智能化建筑技术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室内安全防护监控设备和通信网络设备的安装调试和运行维护以及智能化楼宇设备的技术升级与改造等。而我国智能化楼宇产业的企业实体对相关专业学生基本素质的要求是:具备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以及高尚的职业道德,在校学习期间充分领会掌握基本的智能化楼宇产业基础技术知识,熟知国家针对智能楼宇产业的规范发展所指定的相关法律法规,并具备基本的与智能楼宇技术设备相关的职业性建筑施工技术作业技能。

中职智能化楼宇设备安装与运行专业毕业生,想要在毕业之后顺利进入智能楼宇产业相关企业,就必须通过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努力,获取充足而实用的技术应用技能,为自身的后续职业生涯的稳定发展做好前期准备。在这里要求中职院校有关专业学生在学好基本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结合用工单位的实际素质要求,积极实施辅助学习资料的查找和学习(如楼宇工程技术领域的法律法规以及行业规范文本等),致力于自身综合素质水平的不断提升。

对于中职智能化楼宇设备安装与运行专业学生而言,基于“工作任务导向”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约制条件,可以积极寻求专业课程导师帮助,从与学校开展合作办学的智能楼宇行业的企业实体中,实际获取真实的技术作业任务项目,并由导师指导带领,在校生积极协作参与,实际完成具体工作任务项目,让学生在实际参与技术实践流程的过程中,实现自身学习水平的有效提升。

针对中职楼宇“工作任务导向”人才培养模式构架和实践问题,本文选取两个具体角度结合实例展开了论述。做好中职楼宇“工作任务导向”人才培养模式构架和实践工作,对于我国中等职业院校相关专业实际教学工作效能水平的提升具备重要的现实促进意义。

参考文献:

[1]章有国,汤海明.中职楼宇“工作任务导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考试周刊,2014(26).

[2]龙德毅.工学结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