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产统计制度范文

生产统计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产统计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生产统计制度

第1篇:生产统计制度范文

为贯彻落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刺五加注射液不良事件处置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我省中药注射剂生产监管和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现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切实加强中

药注射剂生产全过程的监督检查,及时消除质量安全隐患

(一)各地要敦促药品生产企业进一步提高风险意识,吸取刺五加注射液不良事件的深刻教训,对本企业生产的注射剂品种逐一排查,切实加强生产全过程的管理,严格按照药品GMP组织生产。重点针对原辅料采购检验、提取纯化生产工艺、灭菌工艺、生产工艺验证和成品检验、产品放行等关键环节展开排查。

督促辖区药品生产企业还要对近年来生产品种的生产质量情况进行全面自查,要注重收集并及时分析上报本企业产品的不良反应情况,对不良反应报告较多、质量原因退货频发的品种,要深刻分析原因,对存在质量安全隐患的品种,要立即停止生产,并报告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二)各市局要加大中药注射液生产的监督管理力度,要结合正在开展的注射剂处方和工艺核查等项工作,针对上述关键环节,再次进行现场核查,进一步排除质量安全隐患。要选派业务熟悉、责任心强的人员进行核查,要细化工作要求,落实核查责任制,防止流于形式走过场。对核查中发现的质量安全隐患,应要求企业采取立即暂停生产等有效措施。

省局将于近期组织专家对各市初审上报的处方工艺核查资料进行评审。

(三)各地要以此次中药注射剂专项监督检查为契机,全面加强药品生产企业特别是高风险药品生产企业的监督管理。各地派驻企业监督员要加大工作力度,增加对注射剂类药品生产企业巡检次数,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监督企业整改到位。要加大对中药注射剂的监督抽验力度,及时汇总上报抽验结果,并将有关信息反馈给药品生产企业。对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要及时会同稽查部门坚决依法查处。

二、加大不良反应监测力度,建立健全信息反馈制度

各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要严格落实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制度,进一步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严密监测刺五加注射液等中药注射剂的药品不良反应,保证监测信息及时畅通,一旦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必须立即报告,依法采取果断措施,防止严重不良事件重复发生。

各市局要加强对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在药品安全监管中的作用,切实加强对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分析评价力度,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为监管工作提供技术支撑。要定期对我省药品生产企业品种不良反应报告进行汇总和分析,及时反馈给相关药品生产企业,为企业排查安全隐患提供服务。

三、加大GMP跟踪检查工作力度,提高药品生产监管水平

省药品审评认证中心要对GMP认证企业进行跟踪检查,制订有关计划,进一步加大药品生产跟踪和飞行检查工作实施力度,制定检查方案,抽调精干人员,实行监督检查责任制,确保监督检查取得实效。

四、全面落实“问题药品”监督召回的各项要求

各市要立即对黑龙江省完达山制药厂(黑龙江省完达山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所有注射剂产品监督召回工作进行再落实、再检查。要求辖区内所有药品经营和使用单位暂停销售、使用标示为黑龙江省完达山制药厂生产的所有注射剂产品,配合做好黑龙江省完达山制药厂所有注射剂产品的监督召回工作。要制定出细致的工作方案,对广大基层、农村的查控情况进行拉网式检查,确保黑龙江省完达山制药厂所有注射剂产品停止销售和使用,避免发生新的不良事件。

第2篇:生产统计制度范文

D. Kaviani, SPE, U. of Calgary; P.P. Valkó, SPE, Texas A&M U.; and J.L. Jensen, SPE, U. of Calgary

Numerous studies have concluded that connectivity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controlling success of improved oil recovery processes. Interwell connectivity evaluation can help identify flow barriers and conduits and provide tools for reservoir management and production optimization. The multiwell productivity index (MPI)-based method provides the connectivity indices between well pairs based on injection/production data. By decoupling the effects of well locations, skin factors, injection rates, and the producers’ bottomhole pressures from the calculated connectivity, the heterogeneity matrix obtained by this method solely represents the heterogeneity and possible anisotropy of the formation. Previously, the MPI method was developed for bounded reservoirs with limited numbers of wells. In this paper, we extend the MPI method to deal with cases of large numbers of wells and open reservoirs. To handle open reservoirs, we applied some modifications to the MPI method by adding a virtual well to the system and by modifying the pore volume. We applied the modifications in two nonvolumetric systems where there was either a leaking zone or an isolated zone, and found the approaches using the virtual well could predict the reservoir performance accurately. In cases with large numbers of wells, the required computational time to calculate the heterogeneity matrix may make the problem intractable. Therefore, we applied a model reduction strategy based on the location of the wells, called windowing. This technique ignores the parameters that have smaller effects on reservoir performance. We applied windowing to two cases with large numbers of wells (16 and 41 wells). We observed that, by selecting the proper window size, we can predict the reservoir performance accurately (R2 values greater than 99%) and decrease the CPU time up to a factor of 20 for the studied cases. The approaches described enabled us to provide realistic interpretations of interwell connectivity for complex cases where the simple MPI method would be difficult to apply. Integration of these approaches with the MPI method can quickly and efficiently model field data to optimize well patterns and flood parameters.

大量研究已经证实,连通度是影响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评价井间连通度有助于识别原油流动隔层和原油流动管道,为油藏管理和开采最优化提供了手段。基于多井生产指数(MPI)的方法提供了基于注水/生产数据的井对之间的连通度指数。通过消除井眼位置、表皮系数、注水率、计算的连通度得出的井底压力等因素的影响,这样得到的非均匀性模型就可反映地层的非均匀性和各向异性。以前,针对封闭储层根据少数井的数据就得出多井生产指数(MPI)。本文中,我们扩展了MPI方法,处理了数目很多的井和不封闭油层。为了处理不封闭油层数据,我们通过把一个模拟井加入系统并修改孔隙体积,对MPI方法作了修正。我们在要么是漏失区或者是封闭区的两个没有测定体积的系统应用这一修正,发现使用了虚拟井的方法能够精确预测油藏特性。在数目很多的井的实例中,通过调整计算非均匀性所要求的计算次数可以解决难以处理的问题。因此,我们应用了一个基于井眼位置的模型规约策略,叫做开窗术。这个方法忽略了对油藏特性影响小的参数。我们把开窗术应用于数目很多的井(16口井和41口井)的两个实例。针对所研究的实例,通过选择合适的油井最佳工作范围,我们就可精确地预测油藏性能,降低计算机处理时间。相对于简单的MPI方法很难应用的复杂实例,上述方法使我们能够逼真地解释井间连通度。综合使用MPI方法能够快速和有效地模拟现场数据,优化井网及注水参数。

第3篇:生产统计制度范文

关键词:实时监控;生产调度;支持系统设计与实现

中图分类号:TE8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2)05-0014-02

油轮实时监控及生产调度决策支持系统设计与实现实际上包含两个系统,即油轮实时监控系统和生产调度系统。通过这两个系统的协调配合工作,能够顺利的运用油轮准确的进行石油的开采和运输,该支持系统在海洋石油的开采以及调度领域运用非常广泛,在系统中运用了很多高科技计算机电子通讯技术。例如有GPS卫星定位系统与GIS地理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通信与数据处理技术和GSM全球移动通讯技术等。

1油轮实时监控系统及生产调度系统

1.1油轮实时监控系统

油轮实时监控系统就是采用一系列先进的计算机电子通信技术,如GPS卫星定位系统与GIS地理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通信与数据处理技术和GSM全球移动通讯技术等,主要的还是GPS卫星定位系统,开发的一套远程监控定位管理系统。

GPS定位系统在油轮监控系统中拥有一定的主体地位,GPS卫星定位系统的应用非常广泛,它利用设置在空中的导航卫星进行全球时间和距离的测量。GPS定位系统工程非常巨大,也很复杂。利用GPS的用户可以根据分布在空间轨道上的24颗卫星发射出的信号频率来测量信号电磁波传播的时间因此求解出接收机天线到卫星的距离,再利用空间三个球相较于一点的原理求出接收机的具置,同时从这一点我们也可以知道,要求出接收机的具置,不需要知道24颗卫星的信号而是知道三个卫星的信号就可以了。这一伟大的工程解决了人类在地球上的定位问题。在海洋石油开采上更是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它可以在石油开采的同时同步实现海洋深度及海平面到石油层的探测,以及对油轮的管理,实现高效,经济,节能的作业,降低成本。GPS定位系统工程本身造价也很昂贵,它需要建立相应的差分基准站和检测站来协调工作。总的来说,GPS定位系统对于人类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2生产调度系统

生产调度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不只在海洋石油开采问题上,还有其它的一些工业生产上。生产调度是利用生产进展的速度作为根据,用来对生产进展的速度计划所实施的工作。它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静态调度,一种是动态调度。静态调度是在任务执行前根据要求,采用一些特定的算法对布置的任务在每个工作单元上的加工顺序进行适当的安排。这种调度方法非常简单,它不需要考虑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意料之外的状况。动态调度相对来说就非常复杂了,相反的它要求考虑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意料之外的状况,动态调度的灵活性很强,它要求能随加工能力的变化而相应的变化,在事故发生以后,能快速的根据当前的能力资源制定出新的生产调度计划,保证车间生产顺利进行。嵌入式RAM可以为单口RAM、双端口RAM、伪双端口RAM、CAM、FIFO等常用存储结构进行灵活配置,且都配置有一个CAM即content addressable memory,内容地址储存器。其内部一般都有内嵌的比较逻辑装置,对于写入CAM的数据会和其内部存储的每一个数据进行比较,并且对于内部已经存在的数据地址进行返回和剔除,为下一个步骤提供了较好的基础。由于内嵌块RAM的结构非常多样,每一个供应商和供应元件的不同就会令其结构发生很大的差异。xilinx常见的块RAM大小是4kbit和18kbit,Lattice常用的块RAM大小是9kbit,altera的块RAM最为灵活,一些高端器件内部同时含有3种块RAM结构,分辨是M512 RAM(512bit),M4K RAM(4kbit),M-RAM(512kbit)。

2油轮实时监控及生产调度决策支持系统设计过

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因为油轮实时监控及生产调度决策支持系统研发的项目比较大,所以为了使成本减少,在研发的过程中降低损失,前期的调研工作是必不可少的,通过现有的一些石油开采单位的油轮监控与调度系统,在设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也有很多,比如在泊油时,监控系统无法覆盖到码头,因此,码头安全问题存在很大隐患,也可能由于在油轮方案的调度上不够完善,且适应性不强以致在出现问题时无法及时解决,随着调度系统的复杂化,油轮实时监控系统可能水平不高,不够完善,在设计的前期可能由于调研不够深入,使油轮无法得到合理的运用,造成损失。对于这些在油轮实时监控及生产调度决策支持系统设计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予以重视,在决策系统成立前应该做好准备工作,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同时对于生产调度方案通过以往的经验应尽量完善。比如每一艘油轮都应有一个明确的码头来完成运输工作,在同一时刻一个码头只能停泊一艘油轮等。

3油轮实时监控及生产调度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

实现

油轮实时监控系统及生产调度决策支持系统摒弃了过去的手工操作,实现了精确的计算机自动控制,主要运用于四个模块,有油轮监控模块,油轮的生产调度模块,油轮及油罐等设备的管理模块以及用户管理模块。油轮监控模块是对整个决策支持系统进行监控管理,油轮的生产调度模块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它的步骤比较复杂,通过一系列的参数再经过计算机自动生成调度方案,而油轮及油罐设备的管理模块及用户管理模块协助工作共同完成任务,通过这一系列的调查研究,油轮实时监控及生产调度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是可以实现的。

总而言之,通过这些技术设计一整套的油轮远程监控及调度决策支持系统,并全方位完善对该支持系统的设计。希望通过对该支持系统的研究,能够让油轮更好的解决在海洋石油开采以及石油运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贾银山,贾传荧,魏海平,等.基于GPS和电子海图的船舶导

航系统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2003,(1).

[2] 何玮玮,张维竞,刘晓伟,等.嵌入式系统在船舶监控系统中

的应用研究[J].造船技术,2007,(1).

第4篇:生产统计制度范文

*年统计制度方法改革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是:认真实施新修订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方案;实行新的工、农业生产发展速度的计算方法;继续完善现行统计指标体系;深化抽样调查方法改革;配合国家制定和实施重要统计标准;进一步强化对部门统计工作的管理。

一、认真组织实施新修订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

从*年开始,根据国家正式出台的《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方案(修改本)》,逐步进一步规范完善省的国民经济核算统计制度。

(一)国内生产总值核算。要改进和完善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测算方法;在工业、投资等专业当季统计的基础上,研究当季生产法、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规范省和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进一步改善省与市国内生产总值数据间的衔接状况。

(二)投入产出核算。配合国家改进投入产出调查方法,参与修订和完善*年全国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方案,进一步提高国民经济核算各部分的衔接与协调。

(三)拓展和规范国民核算的资料来源,搞好与专业统计的衔接与配套,加强同部门统计的衔接。

(四)继续加强对地区GDP数据质量的评估工作。

二、深化统计方法改革,充实统计调查内容

(一)工业。从*年开始,在全省范围内试用价格指数缩减法计算工业生产发展速度,与不变价计算方法并行一年。大中型工业企业需根据本企业产品的不同属性,将工业总产值按工业行业中类进行分组;在联网直报的588家工业企业调查制度中,增加主要工业产品综合能源消耗的统计内容。完善规模以下抽样调查,加强样本单位的事后抽查。

(二)农业。进一步完善农村抽样调查工作,省、市、县三级建立农村抽样调查网点,加快MPPS方法的推广应用;省级试行用价格指数缩减法计算农业发展速度;继续围绕3—5年建立起农业经济核算完整体系的目标,在总结试行经验的基础上,改进完善农业生产帐户,开展收入分配帐户的试编工作;研究建立市、县两级农村经济核算体系方案,改进符合我省实际的省、市、县三级核算方法以及农产品价格调查、农业生产中间消耗调查办法。

(三)批发零售贸易业。加强批发零售贸易业企业商品销售额统计;完善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商品分类销售额统计内容;完善商品交易市场统计报表制度;研究批发零售贸易业的现代化流通组织形式和营销方式,完善连锁企业的调查制度;增加外经贸旅游综合报表制度;批零重点企业由原来的企业直报改为核转上报。规范限额以下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抽样调查方案,加快向抽样调查方法替代全面报表的过渡。

(四)固定资产投资。为满足国民经济核算的需要,建立固定资产投资的当季统计;着手研究如何反映技术创新、技术进步和高技术产业的投资统计问题。房地产开发着手研究建立物业管理服务统计指标体系及其统计方法。建筑业统计按建设部提出的新的资质管理办法实现转轨,以保证建筑业统计的稳步过渡。为了形成对全省房地产开发活动的整体动态监测,将推进建立省级“国房景气指数”体系框架的工作。进一步加强投资规模以上项目超级汇总和重点房地产企业联网直报工作。

(五)社会与科技和劳动。在有关的专业统计中增加性别统计分组,建立地区社会发展评价的相关统计制度。在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统计报表中增加新产品转产及推向市场的有关指标。将科技综合年报有关R&D指标的统计范围扩大到全社会。完善公务员工资水平调查和非农从业人员综合统计调查。提出反映广东电子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的高技术产业统计试行方案。改革现有的劳动统计方法制度,把劳动统计范围扩大到全社会。开展从业人员和劳动报酬季度抽样调查的试点工作。

(六)价格统计。进一步改进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的编制方法,逐步扩大中类行业的覆盖和地区覆盖,使其与计算工业生产发展速度的新方法相衔接配套;建立和完善固定资产投资价格统计制度;整合居民消费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的价格采集、整理和录入工作,规范居民消费、商品零售和农业生产资料三者价格指数的计算方法;完善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编制方法;正式试编农业生产者价格指数。

(七)企业调查。将广东省50家工业龙头企业、中央企业工作委员会管理的企业集团纳入《企业集团统计制度》范围。将广东省实施债转股的20家企业、中央企业工作委员会管理企业中除企业集团以外的企业纳入《重点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跟踪监测统计制度》范围。企业景气调查样本量由1700家扩充到2000家。增设“广东省属资产经营公司授权经营企业集团统计制度”。

(八)城市住户调查。在地级以上市铺开城市住户调查,对现有城市住户调查的样本进行必要的扩充。

三、完善统计调查标准

(一)研究完善基本单位划分标准,确定统计基本单位(包括法人、产业活动单位、公司或集团总部、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社会团体等单位)的划分界限,逐步统一各部门和局内各专业的单位划分标准。

(二)配合国家开展服务业抽样调查方案的设计和试点工作。

(三)实施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配合国家完成产品统计分类标准的编制工作。

(四)按照国家统计局新制定的《统计上使用的县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要求,完成并建立本地区县以下行政区划代码库;编制统一的行政区划代码管理查询系统。

(五)配合国家完成《高技术产业分类标准》的制定,并积极开展试行工作。

四、加强对部门统计工作的管理

按照“科学分工,密切协作”和“协力、互补、共享、集中管理、分散实施”的原则,切实加强对部门统计工作的领导与协调,承担起政府综合统计部门的管理职能,搞好与部门的合作。

根据《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严格执行统计调查项目公告制度。

研究有关部门向统计部门报送数据信息的内容、方式、期限等问题,建立起部门数据报送制度。

统一协调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强化对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的管理,制定《广东省统计调查项目管理暂行办法》,规范政府统计调查行为,协助部门统计人员建立和完善本部门的统计工作。

年广东省统计制度方法改革要点

根据《国家统计制度方法改革三年滚动计划》和《广东省统计制度方法改革“十五”规划》提出的任务和要求,结合实际,提出《*年广东省统计制度方法改革要点》。

*年统计制度方法改革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是:认真实施新修订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方案;实行新的工、农业生产发展速度的计算方法;继续完善现行统计指标体系;深化抽样调查方法改革;配合国家制定和实施重要统计标准;进一步强化对部门统计工作的管理。

一、认真组织实施新修订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

从*年开始,根据国家正式出台的《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方案(修改本)》,逐步进一步规范完善省的国民经济核算统计制度。

(一)国内生产总值核算。要改进和完善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测算方法;在工业、投资等专业当季统计的基础上,研究当季生产法、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规范省和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进一步改善省与市国内生产总值数据间的衔接状况。

(二)投入产出核算。配合国家改进投入产出调查方法,参与修订和完善*年全国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方案,进一步提高国民经济核算各部分的衔接与协调。

(三)拓展和规范国民核算的资料来源,搞好与专业统计的衔接与配套,加强同部门统计的衔接。

(四)继续加强对地区GDP数据质量的评估工作。

二、深化统计方法改革,充实统计调查内容

(一)工业。从*年开始,在全省范围内试用价格指数缩减法计算工业生产发展速度,与不变价计算方法并行一年。大中型工业企业需根据本企业产品的不同属性,将工业总产值按工业行业中类进行分组;在联网直报的588家工业企业调查制度中,增加主要工业产品综合能源消耗的统计内容。完善规模以下抽样调查,加强样本单位的事后抽查。

(二)农业。进一步完善农村抽样调查工作,省、市、县三级建立农村抽样调查网点,加快MPPS方法的推广应用;省级试行用价格指数缩减法计算农业发展速度;继续围绕3—5年建立起农业经济核算完整体系的目标,在总结试行经验的基础上,改进完善农业生产帐户,开展收入分配帐户的试编工作;研究建立市、县两级农村经济核算体系方案,改进符合我省实际的省、市、县三级核算方法以及农产品价格调查、农业生产中间消耗调查办法。

(三)批发零售贸易业。加强批发零售贸易业企业商品销售额统计;完善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商品分类销售额统计内容;完善商品交易市场统计报表制度;研究批发零售贸易业的现代化流通组织形式和营销方式,完善连锁企业的调查制度;增加外经贸旅游综合报表制度;批零重点企业由原来的企业直报改为核转上报。规范限额以下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抽样调查方案,加快向抽样调查方法替代全面报表的过渡。

(四)固定资产投资。为满足国民经济核算的需要,建立固定资产投资的当季统计;着手研究如何反映技术创新、技术进步和高技术产业的投资统计问题。房地产开发着手研究建立物业管理服务统计指标体系及其统计方法。建筑业统计按建设部提出的新的资质管理办法实现转轨,以保证建筑业统计的稳步过渡。为了形成对全省房地产开发活动的整体动态监测,将推进建立省级“国房景气指数”体系框架的工作。进一步加强投资规模以上项目超级汇总和重点房地产企业联网直报工作。

(五)社会与科技和劳动。在有关的专业统计中增加性别统计分组,建立地区社会发展评价的相关统计制度。在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统计报表中增加新产品转产及推向市场的有关指标。将科技综合年报有关R&D指标的统计范围扩大到全社会。完善公务员工资水平调查和非农从业人员综合统计调查。提出反映广东电子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的高技术产业统计试行方案。改革现有的劳动统计方法制度,把劳动统计范围扩大到全社会。开展从业人员和劳动报酬季度抽样调查的试点工作。

(六)价格统计。进一步改进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的编制方法,逐步扩大中类行业的覆盖和地区覆盖,使其与计算工业生产发展速度的新方法相衔接配套;建立和完善固定资产投资价格统计制度;整合居民消费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的价格采集、整理和录入工作,规范居民消费、商品零售和农业生产资料三者价格指数的计算方法;完善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编制方法;正式试编农业生产者价格指数。

(七)企业调查。将广东省50家工业龙头企业、中央企业工作委员会管理的企业集团纳入《企业集团统计制度》范围。将广东省实施债转股的20家企业、中央企业工作委员会管理企业中除企业集团以外的企业纳入《重点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跟踪监测统计制度》范围。企业景气调查样本量由1700家扩充到2000家。增设“广东省属资产经营公司授权经营企业集团统计制度”。

(八)城市住户调查。在地级以上市铺开城市住户调查,对现有城市住户调查的样本进行必要的扩充。

三、完善统计调查标准

(一)研究完善基本单位划分标准,确定统计基本单位(包括法人、产业活动单位、公司或集团总部、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社会团体等单位)的划分界限,逐步统一各部门和局内各专业的单位划分标准。

(二)配合国家开展服务业抽样调查方案的设计和试点工作。

(三)实施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配合国家完成产品统计分类标准的编制工作。

(四)按照国家统计局新制定的《统计上使用的县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要求,完成并建立本地区县以下行政区划代码库;编制统一的行政区划代码管理查询系统。

(五)配合国家完成《高技术产业分类标准》的制定,并积极开展试行工作。

四、加强对部门统计工作的管理

按照“科学分工,密切协作”和“协力、互补、共享、集中管理、分散实施”的原则,切实加强对部门统计工作的领导与协调,承担起政府综合统计部门的管理职能,搞好与部门的合作。

根据《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严格执行统计调查项目公告制度。

第5篇:生产统计制度范文

论文关键词:有效统计;部门职责;制度建立

论文摘要:以中小企业统计制度建立的过程为背景,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统计工作对企业的重要性,通过建立统计制度,实施有效统计,使统计、数据准确可靠,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使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统计工作涉及到供、产、销,人、财、物,生产、经营、分配等多环节、多领域。通过统计信息,可以了解到企业的机构、人员、资产、负债、生产发展情况、产品质量状况,以及科研开发、经营销售、财务盈亏等方面的情况,还可以预测未来、企业的规划和结构、企业的发展速度、效益与效率等。就企业统计本身而言一般具有两个特点:一是数量性。即通过数字揭示企业在特定时间内生产经营的数量特征,对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情况进行定性乃至定量分析,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二是综合性。统计人员收集到的统计信息从整体上看,涉及企业的原料入厂、加工及产品销售等各个方面;也涉及其他与其相关的各个领域和环节。所以,统计工作既可以反映企业在某一时点的现状,特定时期内的动态,也可以反映企业的规模、结构、速度、收益与效率等诸多数量特征质量特性。

企业统计工作的重要性有目共睹,但因各种原因,部分中小企业统计数据的虚假成分比较高。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各级统计部门与中小企业的统计重点不统一,部分中小企业往往采取虚报数字以应付各种检查;二是部分中小企业为了保密或某些既得利益,不愿如实提供统计资料,统计数据的随意性较大且缺少依据;三是企业内部不重视,统计专职人员配备不够或专业素养比较低,无法适应新时期的企业统计工作。因此,建立有效的统计制度,充分发挥统计制度的有效职能,是保证企业有效统计的基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规定:“企业事业组织根据统计任务的需要设立统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统计人员,并指定统计负责人。”首先,设立综合统计部门并明确其职责,使其保持相对独立性,保证统计岗位及时、全面的掌握企业生产、经营动态。根据企业情况设计报表形式,并制定本企业的统计指标体系及统计信息的报送要求。充分考虑企业经营与管理的需要,考虑企业面向市场、参与竞争的需要,把政府统计部门、企业主管部门的要求同本企业的实际相结合,提出完整的指标体系并分解到各个生产管理部门,明确其报送或提供信息的时间、内容及方式,明确各部门的统计责任;收集、审核、汇总、提供各种统计信息,并对各基层单位层层上报的信息进行审核后加以汇总;搜集分析相关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提出有参考价值的各种统计信息。利用各种统计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对企业在某一方面或多方面的发展前景进行预测,将分析结果形式统计分析报告,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新晨

其次,明确各职能部门的统计职责。在现代企业中,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统计信息决不仅限于计划统计部门内部。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中相应的统计责任,要求其按统一确定的口径、范围及时间提供相应的统计资料及分析报告,充分发挥各个部门的信息汇总职能。将统计信息自下而上的单向运行变为上下左右之间的多向运行,满足其综合对比及分析研究的需要。

健全统计报表制度,加强统计分析职能。引入考核机制,将基层的统计质量纳入考核,以获取更准确的统计数据。对于统计报表制度,一般企业一直沿用国家统计报表制度中对统计报表的内容要求,这主要是因为国家基层报表制度所要求企业填报的内容,包括了企业的基本情况,企业主营业务的生产经营,财务报表、员工及工资变动,能源和原材料消耗,科技开发及附营业务情况。指标体系虽然已经比较简要地反映出企业产供销、人财物、投入与产出的基本情况,但对企业深入分析研究生产经营中的问题,还不够准确。建立有效的统计制度,满足企业的发展要求,是保证统计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如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已成为了全球经济的发展趋势,各个企业间的竞争何其激烈,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充分了解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而这一切离不开统计部门收集、整理的数字信息,建立健全统计制度,提高统计数据的分析职能,才能保证企业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参考文献:

第6篇:生产统计制度范文

关健词: 化工企业;企业统计;存在问题;制度改革

1 企业统计工作的重要意义

统计工作是一种对客观现象总体数量方面进行数据的收集、处理、分析的调查研究活动,通过汇总、计算统计数据来反映事物的面貌与发展规律。在企业的经济运行中发挥着信息、咨询与监督三大职能。

统计信息具有数量性、综合性与客观性。对企业来说,建立与完善一套既科学合理又行之有效的统计工作制度,从动态看,可以反映企业的生产发展情况,可预测未来的趋势;从结构上,可以反映企业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等;在速度方面,可以反映生产产值产量的发展与增长情况;在效益与效率方面,可以反映以人财物时间诸方面的投入与生产的方方面面的产出成果。

做好企业统计工作,可以帮助我们准确掌握企业在生存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运营数据,明确原材料与物料消耗成本与效益,发现各方面内在联系,找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问题,为企业制定战略、改善生产经营管理、探索节能降耗途径、提高效益提供可靠依据。

在现实的石油化工企业经营运行中,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企业有何种管理体制、经营方式、组织形式、运行机制,才能效益好等,而统计的重要性往往被企业管理者所忽视。如果没有科学的统计依据,石油化工企业如何掌握石油的产量、成本高低、效益如何、资产多少、人员结构是否合理、生产进度快慢,没有这些详细的统计数字进行分析、总结、管理者就不会做出科学的决策、合理的计划,也就谈不上科学的管理、飞速的发展。

石油化工企业每个单位每天的生产经营就是靠每个基层单位统计上报的真实可靠的统计数字来进行科学的分析、决策,制定合理科学的日计划、月计划、年计划进行全盘科学合理有效的监督与促进每个单位的生产进度、经营管理,提高效率与效益。

做好统计工作不仅能对集团公司利用统计信息进行科学的分析决策,还可以与所搜集的其它石油化工企业的统计信息进行横向对比分析,吸取好的经验。

2 现行化工企业统计制度的不适应性

2.1旧管理体制的不适应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化工企业的经营机制是政府直接经营,并统负盈亏的集权式机制。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是自负盈亏的经营机制,根据政企分开的原则,已不再行使政府赋予的综合统计管理职能;其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管理重心下移的客观要求与化工企业改制后大量民营企业的涌现,政府宏观调控部门的管理体制也发生着变革。原有的“条条框框”统计管理体制已不适应社会经济体制管理变化的要求。

2.2统计报表制度的不适应

分专业实施的统计报表制度已不适应企业经营方向多元化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也不适应社会经济组织形式多元化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化工企业摆脱了政府制定单一行业计划确定经营目标的计划经济模式,根据国际国内市场的要求,组建起跨行业、跨地区运作的化工企业集团,从事诸多行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目前,我国统计制度规定的分专业实施以主营业务为主的统计“一套表”制度已不能适应化工企业经营方向多元化的需要。

2.3 统计调查方法体系的不适应

传统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已不适应统计调查任务日益加重的发展趋势,更难以保证统计数据质量。传统的统计调查方法是以全面调查为主,非全面调查为辅;统计数据上报方式以统计报表为主,其他方式为辅。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与社会各界信息需求量的增加,各级统计力量与统计任务的矛盾越发突出,即使近年来统计网络化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但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仍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受单一调查方法技术性的影响,基层统计力量仍然难以适应,统计数据质量也难以得到保证。

3 化工企业统计存在的问题

3.1 化工企业统计基础工作明显减弱,我国的国有化工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自上世纪50年代起,逐步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正规的统计制度与指标体系。在化工生产企业,以产值、产量、质量统计为核心。但近年来,在调查研究与统计检查工作中发现,化工企业统计基础工作明显减弱。

3.2 统计制度管理指标不能满足化工企业需要

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以来,化工企业的统计制度管理指标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与完善,现行的化工企业统计指标体系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指标含义陈旧。

在职很大程度上企业仍以搜集、整理传统的成果统计、条件统计、流量统计以及投人产出统计内容为主,只搞单纯的事后统计,统计分析也是单纯的数字说明,缺乏对外部市场信息的搜集、整理与加工分析。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呼声也始终不绝于耳,且日渐强烈。

3.3现有化工企业统计制度滞后于当今快速的经济发展的步伐

3.3.1不能适应统计对象的频繁变动

当今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了日新月异的信息需求,统计范围日益扩大,在不同的时期,化工企业所关心的统计内容不断更新,几个单一产品产量的“同比”、“环比”已难以适应当今经济发展的需要,因为化工企业在关心生产产量、质量、指标的同时,更加注重技术经济、销售、价格等指标的统计。

3.3.2不能适应市场服务对象的变化

过去,化工企业统计人员主要是为企业外部服务;而今天,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要求企业尽快进人角色,就企业自己的指标做出统计与分析,统计的服务对象更应该是企业自己。

3.4 企业统计台帐与记录不健全,填报统计指标的迟报、错报统计数据的现象时有发生,统计数据质量下降。随着市场经济的深人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经营方式与管理模式也日益多样化。有相当一部分化工企业没有建立规范、有序的企业统计台帐,并且统计记录不建全,甚至没有明确设立统计职能部门与统计工作岗位。

3.5加强统计队伍建设,提高统计人员素质

加强统计人员业务学习、提高业务水平是当务之急。“工欲善其事,心先利其器”,统计工作人员首先要积极学习计算机知识,提高驾驭和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公司领导和有关部门要为统计人员创造机会,组织统计人员到外地学习,加强培训现有统计人员的专业、统计法律、法规等知识,培养统计人员执法、懂法并具有超前、开发、自觉的意识。

领导还要支持统计人员多参加统计工作会议,鼓励统计人员参加统计职称考试,对统计工作实行评比制度,对统计报表质量、分析质量、工作效率等内容进行评比,对成绩突出的给予奖励。对任意涂改数字或工作失职人员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纪律处分。提高统计人员的素质,充分发挥统计在企业中的作用。

3.6统计意识薄弱,统计工作得不到企业领导重视,统计人员变动频繁

现在仍有不少化工企业领导及统计人员对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其认知程度很多时候是停留在传统的层面上,对现代企业统计的信息咨询与监督功能的认知很少,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统计的地位与作用认识不到位。

4 对现行化工企业统计制度改革的措施

只有对现行统计体制与统计制度中的“不适应性”与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驶,化工企业统计事业才能具有活力,才能较好地反映客观实际的生产运行情况,反映化工企业的发展变化规律,才能更好地为化工企业经营决策,实现统计的服务、咨询、监督职能。

4.1实行企业“一张表”制度

实行化工企业“一张表”制度,可以适应企业经营方向多元化的需要与减轻企业的负担。化工企业应以基本单位调查报表为基础,在反映化工企业以基本单位调查报表为基础,增加相当数量的经济指标、从业人员及劳动报酬指标、能源实物量消耗指标、能源实物量库存指标、固定资产投资指标、反映高科技水平统计,产品升级换代周期等。从一张表上掌握化工企业更多的经济信息。

4.2建立有效的统计体系

长期以来,化工企业主营业务统计大都由计划部门兼职负责,统计信息运行方式都是从下至上的单向纵向运行,即统计数据由班组到车间到有关部门,有关部门汇总后再呈企业领导,并对外报出。

这种管理体制及运行方式有很多弊端,必须进行改革,即建立健全统计制度,设立一个专职的统计部门,保证统计工作的有序进行。

4.2.1从化工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的多侧面、多角度,从经营管理的全方位来综合考虑企业需要的各种统计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统计。

4.2.2对化工企业目前收集汇总的各种统计信息进行更高层次的配套综合分析,使统计信息的利用得到提高;

4.2.3加快化工企业各部门之间有效信息的交换与共享,使信息的可利用范围及程度进一步扩大。

4.3强化统计工作的地位

化工统计工作在服务科学发展、与谐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重要。化工企业领导不仅要关注统计数据,更要关注统计工作。同时也要对化工企业统计工作给予充分重视。

支持统计部门依法履行统计职责,依法开展统计工作,尤其不能人为地干预统计数据的独立核算与上报。要学会并善于利用统计工作成果。对统计部门做出的统计分析、统计咨询、统计监测,要予以高度重视,使之成为实施科学正确决策的重要依据。

4.4强化统计基层基础建设

抓好化工企业统计的基层基础建设,是加强统计工作、推动统计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统计是需要投人的,各部门要重点支持统计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在软件开发与应用、设备更新与维护、网络建设与使用等方面增加投人,以提升统计数据处理水平与抗干扰能力。

4.5科学设置与完善指标体系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所有制形式不断丰富,原有的统计指标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已不能适应企业自身的发展要求。科学设置与完善指标体系,已成为企业统计工作的当务之急。在具体设置与完善指标体系时,应既满足国家宏观的要求,也要满足企业微观的要求。

5结语

由统计的特性所决定,如果一个企业建立或完善了统计工作制度,形成了一套合理有效的统计流程管理模式,提高了统计人员的素质,强化了统计管理,对企业发展而言,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7篇:生产统计制度范文

【关键词】 企业统计; 统计体系; 构建

企业统计体系是企业反映其特定历史时期运行的结构、功能、行为等统计实践活动的形式,是按照企业统计实践的一定特征对统计所作的描述。一定时期统计体系的产生与发展是以该时期的统计环境为前提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企业内部来看,企业实行现代企业制度,既给企业管理创造了较好的条件,也给企业搞好经营管理带来了许多新的课题、增加了搞好企业管理的压力与难度;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企业与国家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企业与企业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企业面对的是一个开放的、供大于求的充满激烈竞争的市场等。面对上述变化,作为企业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企业统计必须变革,才能适应新形势下企业科学管理与科学决策对统计的需求。本文就我国现代企业统计新体系构建的有关问题作一研究探讨。

一、我国现行的企业统计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现行的企业统计制度体系不健全,不能全方位地对企业统计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指导

企业统计制度是企业统计工作的指南,是规范与搞好企业统计工作的关键,而现行许多企业特别是新建企业由于统计制度体系不健全,使得许多企业出现统计基础工作薄弱,统计工作难以有效开展,统计整体功能难以发挥等问题。所以建立健全完整、科学的统计制度体系是当前企业统计改革的关键。

(二)现行的企业统计体系没有将企业统计工作作为一个系统性的工作来抓,而是条块分割、彼此独立,统计整体功能与作用难以发挥

目前在我国企业统计工作中,较普遍地存在着专业统计与综合统计、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统计工作独立性有余而合作性不足的现象,统计工作的整体功能与作用难以发挥,影响了统计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三)现行的企业统计指标体系不完整,不能涵盖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对信息与指标的需求

具体表现为对企业外部资料的严重缺乏,以及企业内部有关知识经济、网络经济、无形资产、资源配置、技术创新、可持续发展及综合评价等方面的信息及指标的不足。

(四)现行的企业统计调查体系单一,难以满足企业多级、多目标、多决策的需要

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组织形式、生产经营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信息进行搜集、加工、处理、传递等过程的时间性和准确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我国企业统计调查方式主要是以统计报表为主,其他统计调查方式很少开展,对新情况、新问题不能做到及时调查、准确反映、及时分析,对企业非常规决策所需信息难以准确、及时提供,因而影响了决策的时效性,进而影响了企业统计形象及地位。

(五)现行的企业统计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企业统计决策支持体系与企业统计管理体系

现行企业统计在参与企业管理、发挥决策参谋作用上做得不尽如人意,这其中既有企业领导者的责任,也有企业统计工作者自身的原因,企业统计要想在企业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参与企业决策与管理。为此,需要设计一套行之有效的企业统计决策支持体系与企业统计管理体系,实现企业统计参与管理与决策的目标。

二、构建现代企业统计新体系的原则

现代企业统计新体系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以更好地发挥企业统计整体功能,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决策需要以及完成国家、部门、地方政府的统计调查任务为目标进行构建。构建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现行企业统计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企业统计数据质量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虚报、瞒报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企业统计形象及统计工作地位。现代企业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要求新的企业统计体系,一方面必须对各种经济利益主体负责,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另一方面企业统计体系的设计必须以企业客观实际为基础,来自于企业,又服务于企业。

(二)整体性原则

现代企业统计体系是以发挥统计整体功能为目标,从系统的角度反映、分析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将专业统计与综合统计,各统计工作环节很好地结合,达到统计体系最优化。

(三)目标一致性原则

现代企业统计新体系的设置,一方面要以满足企业经营形式多样化,经济决策多层次,经济利益主体多元化的需要为宗旨,使企业统计新体系更好地为经济利益主体服务,把企业统计新体系建立在适应企业经营管理机制的基础上;另一方面要从市场经济运行和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实际出发,确定企业统计新体系的基本结构与具体内容,其目标是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充分发挥统计的整体功能。

(四)动态性原则

一方面,现代企业统计新体系的方式、方法、内容不是固定不变的,要随着企业管理体制及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进行调整,使其更具前瞻性、实用性;另一方面,现代企业统计体系具有板块结构,各企业可以根据企业内部生产经营及外部环境的特点,选取总体系中的部分子体系进行优化组合,重新组合成一个新体系,以实现企业统计功能的最大化。

(五)开放性原则

现代企业统计新体系一方面要适应我国加入WTO的需要,按照国际统计标准,建立企业统计新体系,实现国际、国内统计核算的协调统一,增强统计资料的可比性;另一方面要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面向市场,加强企业统计与政府统计、民间统计、市场的联系,通过现代化的传输手段,既能向各利益主体及时提供本企业的有关信息,又能及时获得有利于企业科学管理与决策所需的其他信息。

三、现代企业统计新体系的构建

遵循构建现代企业统计新体系的各项原则,现代企业统计新体系应该包括现代企业统计制度体系、现代企业统计调查体系、现代企业统计指标体系、现代企业统计决策支持体系、现代企业统计管理体系等。

(一)现代企业统计制度体系

企业统计制度是现代企业统计工作的指南,是保障现代企业统计管理体制创新的前提,是搞好企业统计工作的关键。为了规范企业统计信息业务流程和各类统计信息报送程序,推进企业统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为国家宏观管理、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提供高效、优质和全面的统计信息资料,需制定详细而周密的统计制度。企业统计制度应涉及企业统计组织、企业统计行为、企业统计与政府统计的关系、企业内部综合统计与专业统计的关系、企业统计的发展等诸多方面的规定,由这些有关规定构成企业统计制度体系,并成为企业统计规范运作的理论依据。一个科学、完整的企业统计制度体系是由若干个子制度构成的。

企业统计制度除了国家统一规定的有关法律法规外,企业应根据自己的管理体制与生产经营特点,围绕统计的工作环节、统计信息的生产、加工、传输、存储、应用等所涉及的统计准则、统计内容、统计标准、统计方法、质量监控等问题制定相应的企业统计制度。

(二)现代企业统计调查体系

企业统计调查是根据统计调查的任务与要求,采取科学的调查方法,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满足企业科学管理与决策所需要的信息。现代企业统计调查体系应从调查组织、调查工作程序、调查方式方法、调查报告及形式等方面来进行重新设计。

从企业统计调查组织的设置来看,可以在企业统计信息中心部门下设两支调查组织,工作内容既相互独立,又分工合作,一支是统计报表组,主要负责完成国家、上级主管部门以及企业内部日常管理所需要的报表;另一支是信息调查组,主要负责企业内部非常规信息及企业外部信息的搜集、存储、加工、处理及分析,提供分析报告,为企业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从企业调查的工作程序来看,可按所需搜集的不同类型的信息特点,采用不同的工作程序。一方面是为企业编制上报的统计报表及企业的日常管理服务所进行的调查,该调查主要搜集描述企业生产经营中各生产要素及使用情况的资料,可以采用由原始记录、统计台账、统计报表的调查工作程序进行;对于企业外部信息,如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客户对产品的满意程度及其他行业等相关信息,可由企业内部信息调查组或企业外部信息调查咨询机构来搜集并加以综合分析,同时参考公开出版的各类经济信息与统计报刊杂志间接获得所需要的信息资料。

从企业统计调查方式方法来看,不能仅局限于逐级汇总的统计报表方式及单一的登记法的使用,必须按照不同的调查对象、不同的调查内容建立一个由统计报表制度及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等多种调查方式相结合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并在调查中除了运用传统的登记法、采访法、问卷调查外,在现代企业要大力推广现代统计资料搜集方法的运用,如网络调查、计算机辅助调查等方式。

从调查结果来看,调查结果的提供要改变以往重报表、轻分析的做法,统计调查报告不仅要反映事实经过,而且还要对事实进行分析与议论,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即以事实为基础和依据,及时、准确地反映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三)现代企业统计指标体系

要全面评价企业经营业绩,核算企业经济效益,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满足企业科学管理与科学决策需要的目的,需要设立一套完整的,能正确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全貌的企业统计指标体系。根据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企业统计指标体系应具有描述、评价、分析、预测和监督企业发展的功能,全面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即建立一套以市场为导向、以经营为中心、以技术创新为重点、以经济效益为目标、重视投入产出、生产营销、市场开拓、资金周转、资本保值增值、技术创新、人力资源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较为全面的企业统计指标体系。现代企业统计指标体系的设计必须从综合的、多维的角度,系统地对现有企业统计指标体系进行不同程度的扬弃,通过完善和强化指标群体之间的关系,来设计指标体系。

现代企业统计指标体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设计:1.建立反映企业生产要素等各项资源的占有和使用情况的统计指标体系;2.建立反映企业生产成果和价值实现程度的指标体系;3.建立企业综合评价统计指标体系;4.建立和健全企业生产经营收益分配统计指标体系;5.设置企业质量控制统计指标体系;6.建立反映企业产品市场需求和供给能力的统计指标体系;7.建立反映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统计指标体系;8.建立企业科技创新统计指标体系等。

(四)现代企业统计决策支持体系

现代企业统计决策支持体系是为企业生产经营分析、决策服务的。它的基本特点是运用现代统计分析方法、经济分析方法和企业经营管理分析方法等,结合计算机软件,在企业内部、外部统计信息、统计指标体系和企业三大核算体系基础上进行定期的分析、预测或模拟等的决策咨询研究。主要内容包括现代企业统计分析体系和现代企业统计评价体系。

(五)现代企业统计管理体系

现代企业统计管理体系主要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整个过程中统计如何自始至终地参与全过程管理与调控。现代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大体可分为三个基本阶段:一是事前管理阶段;二是事中管理阶段;三是事后管理阶段。为此统计全过程管理也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经济活动的统计预测阶段。统计工作着重放在借助利用有关历史资料、企业生产经营现有资料及市场状况,对生产经营、成本、利润、产品市场潜力等总体目标进行预测和决策,拟定和分析可供选择的决策方案。第二阶段为生产经营活动的统计调控阶段。统计围绕着企业总体目标,通过对产、供、销各环节及市场信息的采集加工,及时提供调整产品产量、产品结构的信息,尽早发现成本控制和生产经营目标的偏差,以便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生产经营目标的实现。第三阶段为经济活动的统计分析评价、统计资料的开发利用阶段。统计通过对企业全部生产经营活动基本信息的加工、整理、分析,找出管理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意见或建议,使下一经济循环工作开展得更好。

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事前控制,其主要工作是做好企业经营决策的统计信息支持。因为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要有科学合理的方向和目标,这就要求必须有科学正确的决策。企业决策的正确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决策者所能利用的信息数量和质量。

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事中统计控制,主要是及时对企业生产经营状态进行统计跟踪检测,随时把握生产经营的运行状态,并与生产经营目标相比较,及时发现其偏差,以便及时对其进行校正,保证系统维持正常的状态。

企业生产经营的一个过程结束后,应该进行事后统计控制,即对生产经营结果进行统计核算、统计分析和统计反馈调节与控制。对企业生产经营进行事后统计调控的目的,就是要使企业经营系统成为一种闭环控制系统,改善系统运行的动态特征。同时,为确保企业各级核算单位能够自觉地进行统计反馈与控制,应引入利益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以激励每个部门、单位和个人在下一经营过程的积极性。

现代企业统计体系中的现代企业统计制度体系、现代企业统计调查体系、现代企业统计指标体系、现代企业统计决策支持体系、现代企业统计管理体系等各子体系,既互相独立,又互相联系,具体操作上可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性质、规模、特点建立板块式的子体系,并在各子体系的基础上,进行优化组合,以满足企业科学管理与决策的需要,实现现代企业统计体系的构建目标。

现代企业统计新体系的构建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对于广大统计理论工作者与实际工作者要有科学的指导思想和现代统计意识,从实际出发,有重点、有步骤地研究现实统计问题,逐步建立新的统计体系。同时还应看到,企业因行业、规模、生产等特点和差异,统计体系不可能完全相同,而是根据客观条件和需要建立科学、实用的企业统计新体系。

【参考文献】

[1] 崔瑛.论企业统计的生存与发展[J].统计与决策,2001(9).

[2] 李晓冀.市场经济背景下的现代企业统计改革[J].统计与决策,2008(15).

[3] 张文杰.新形势下企业统计创新的思考[J].生产力研究,2007(13).

[4] 袁卫秋.企业统计的改革方向[J].统计与决策,2006(19).

[5] 李茂春.浅谈统计管理体制与企业统计创新[J].现代商业,2008(14).

[6] 黄磊.试论企业统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措施[J].中国市场,2008(1).

第8篇:生产统计制度范文

一、规模以下工业抽样调查制度

(一)调查目的:

反映规模以下工业的基本总量,为国民经济核算提供基础数据。

(二)调查范围:

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下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和全部个体经营工业单位。

(三)调查内容:

包括500万元以下的非国有工业企业的基本情况,如:企业详细名称、地址、企业法人代码、登记注册类型、人员及生产经营状况等;个体经营工业单位的基本情况、人员及生产经营状况等。

(四)调查方式:

采用抽样调查方法。根据国民经济核算要求,将规模以下工业总体划分成两个子总体,即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下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和全部个体经营工业单位。对调查总体中有企业名录库的部分采用目录抽样,没有企业名录库的部分采用整群抽样。

(五)调查频率:

规模以下工业抽样调查制度分为年报和定期报表。

二、企业集团统计报表制度

(一)调查目的:

全面反映企业集团发展情况,为国家组织与指导企业集团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与咨询建议,满足国家宏观管理需要。

(二)统计范围:

1.由国务院批准的国家试点企业集团;

2.由国务院主管部门批准的企业集团;

3.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的企业集团。

4.中央企业工作委员会管理的企业集团;

5.年营业收入和资产总计均在5亿元以上的其他各类企业集团。

企业集团内部统计范围包括企业集团的母公司、在中国境内和境外的全资子公司、绝对控股子公司和相对控股子公司。

(三)调查内容:

包括统计报表和调查问卷两部分。统计报表内容分为五类:一是反映企业集团概况和母公司情况的基本属性指标;二是反映企业集团财务状况的指标;三是反映企业集团劳动工资的指标;四是反映特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业务指标;五是反映企业集团成员企业基本情况的主要指标。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是反映企业集团不能用统计指标量化的改革和发展情况与问题。

(四)报送渠道与方式:

国务院批准的国家试点企业集团,由母公司统一编制报表,直接上报国家统计局企业调查队;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各省(区、市)人民政府批准的企业集团,中央企工委管理企业集团中的非国家试点企业集团,以及年营业收入和资产总计均在5亿元以上的其他各类企业集团,统一由母公司编制报表,直接上报企业集团所在省(区、市)统计局企业调查队,再由各省(区、市)企业调查队审核、录入后,以电子邮件远程传输方式上报国家统计局企业调查总队。

(五)调查频率:

企业集团统计报表制度分为年报和半年报。

三、重点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跟踪监测统计报表制度

(一)调查目的:

系统反映和深入研究我国重点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情况。

(二)统计范围:

1.国家重点企业(包括520户和重组为集团公司的原512户国家重点企业);

2.中央企业工作委员会管理的企业;

3.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主管部门确定的重点企业;

4.国务院确定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原百户试点企业;

5.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主管部门确定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原试点企业;

6.国家试点企业集团的母公司(即核心企业)。

(三)调查内容:

包括统计报表和调查问卷两部分。统计报表的内容分为四类:一是反映企业概况的基本属性指标;二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指标;三是反映企业劳动工资的指标;四是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业务指标。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是反映企业改革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有关情况和问题。

(四)报送渠道与方式:

被调查企业直接报送所在省(区、市)的企业调查队,各省(区、市)的企业调查队负责审核、录入,并以OPENMAIL或远程传输方式上报国家统计局企业调查总队。

(五)调查频率:

重点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跟踪监测统计报表制度分为年报和半年报。

四、全国企业景气调查方案

(一)调查目的:

编制景气指数;及时、准确反映宏观经济运行和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为各级党政领导宏观管理和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及时反映企业的要求和建议,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

(二)调查范围:

包括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

(三)调查对象:

上述调查范围内被抽中的法人企业及其负责人以及依照法人单位进行统计的产业活动单位及其负责人。

(四)调查内容:

1.企业基本情况,包括法人单位名称、法人单位代码、法定代表人、联系电话、详细地址、企业规模、所在行业代码、上年主营业务收入等;

2.企业家对本行业景气状况的判断与预计;

第9篇:生产统计制度范文

(一)工业统计方法制度改革不断深化。随着工业对我区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断提高,工业统计在加强工业经济运行调控和管理的基础性作用日益增大,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公众对工业统计数据更加关注,对工业统计信息咨询服务需求不断增强。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影响工业经济运行质量的各种因素越来越多。为了适应形势变化,国家统计局加大了工业统计方法制度改革的力度,开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成本费用调查、工业生产指数编制试点、工业环比增长速度试算,《工业统计主要数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和《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协调性评估办法(试行)》的施行,以及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标准、扩大联网直报企业范围等,工业统计制度和方法改革不断完善和深化。

(二)进一步提高对工业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由于我区工业统计基础薄弱,统计工作条件、统计调查环境还不是很好,与统计工作任务日益繁重,工作技术精度不断提高的要求不相适应,使得提高工业统计数据质量特别是源头数据质量难度越来越大。全区工业统计服务水平与各级各部门的决策需求、与社会各界的服务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各级统计部门要进一步认清形势,不断提高对工业统计工作重要性认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切实加强对工业统计工作的领导,切实加强工业统计基础建设,努力改进工业统计工作方法,依法开展工业统计工作,为我区经济发展提供科学、准确、及时、便捷的统计服务。

二、求真务实,努力提高工业统计数据质量

(一)抓住工业统计数据质量控制的重点内容和关键环节。工业总产值增速高、经济总量大的企业以及新建投产企业是控制基础统计数据质量的重点。工业企业产值与主要经济指标(包括销售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应交增值税、主要产品产量、企业用电量等)的总量、增长速度之间的逻辑性、匹配性审核是数据质量的关键。

(二)加强对部门工业统计工作的指导。各级部门统计的主要指标(如企业税收、工业用电量、货物运输量等)数据,与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等主要指标增长速度高度相关,是评估判断统计数据协调性、匹配性、合理性等的依据。各级统计部门要按照《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国民经济核算部门统计工作的通知》(政办发〔〕64号)的精神,切实做好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与配合,切实加强对部门统计工作的指导,明确对部门统计工作的要求,规范部门统计、会计、业务资料等信息报送机制,做好工业主要统计数据质量的全程监控和评估工作,确保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统计数据的真实可信。

(三)严格执行工业统计数据质量抽查制度。强化工业统计机构与统计执法部门的配合机制,加大经常性统计执法检查力度,严格实施工业统计基础数据质量抽查制度,特别是对月(季)度工业统计数据上报后的质量抽查制度。对月(季)度抽查发现的问题,要限期整改更正;情节严重的单位和个人,要按照有关规定严肃查处,并对典型案件通过新闻媒体予以曝光。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阻挠统计执法检查。

(四)高度重视成本费用调查。国家统计局已经连续两年使用成本费用调查所得的“收入法”工业增加值率,计算下一年度的月度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从全区来看,每降低工业增加值率1个百分点,就要减少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0亿元左右,影响增长速度0.8—1.2个百分点。为此,各地要高度重视对企业生产经营费用与构成“收入法”增加值的劳动者报酬、生产税、折旧、营业盈余等指标数据进行甄别和审核。要重视本地重点企业、重点行业调查数据的审核、查询和评估,确保数据质量。

三、夯实基础,不断提高工业统计能力

(一)加强工业统计队伍建设。随着工业统计工作规模不断扩大,统计内容不断增加,统计频率不断加快,市、县两级工业统计直接面对工业企业采集原始统计数据,是各类原始数据的汇集点,事关源头数据质量。针对目前我区基层(包括企业)工业统计工作仍比较薄弱,大多数为兼职人员,而且变动频繁,业务素质难以保证等诸多困难和问题,要严格按照《统计法》和《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通知》(政发〔〕19号)精神,加强各级工业统计队伍建设。要根据工业发展的管理需要,合理配置工业统计业务人员,认真履行工业统计工作职能,确保工业统计工作正常开展。要认真执行统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保证统计人员相应的工作待遇和基本权益,保持工业统计队伍稳定。

(二)要提高基层工作规范化水平。要按照的统一部署,努力完善统计调查网络,严格执行工业企业的生产统计、效益统计、联网直报,工业生产指数、生产经营状况及趋势调查,重点工业园区统计等统计调查制度。要把加强工业企业统计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作为工作的重要抓手,规范企业统计工作流程。要进一步强化制度建设和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度,统计报表报送制度,数据采集、审核、质量评估制度;建立健全和严格执行统计台帐和原始资料记录等资料管理制度,确保统计数据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三)要加强统计业务培训。各级统计部门要以提高源头数据质量为出发点,加强对辖区内统计系统、相关部门及企业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基层统计调查水平和数据采集能力,全面提高工业统计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