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区护理年度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考核内容与方法
本次考核依据《市2013年度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标准》,采取现场考核记录、事后评估打分的形式开展考核工作。现场考核主要为查阅资料、电话核实、问卷调查等形式。
二、总体情况
目前,我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管理稳步执行,提档升级工程有序推进,积极开展国家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工作,坚持做好迎接国家中医药特色示范先进区复核等。
三、突出表现
此次考核发现,各中心都能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努力将全年工作在考核中充分呈现。其中,社区的台账资料较为统一、规范;社区的住院病人逐月增加,医疗收入不断增加,医疗质量管理到位;社区、社区的中医药工作开展较好;社区的家庭病床管理规范;社区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开展较好。
四、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要求
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病历封面有空项;检查申请单书写简单,无症状描述;输液皮条处理不规范,治疗室的物品放置不合理;临床路径管理缺少具体病种,无实施病例。公卫医师只有1人,不能达到1名/万人口;中心副主任未取得省级以上管理培训合格证书;支援社区的专家姓名和专长没有公示;居民对全科团队、家庭医生制度知晓率偏低。
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心面积局限,未开设病房;心电图、超声等相关辅助检查在市中医院进行,本中心没有开展;未实行基本药品零差价;未开展家庭病房;缺少临床路径管理病历的资料。缺少服务差错及事故防范制度;无医德医风管理档案、检查记录和总结;全科医生4人、注册护士11人,均不能达到3名/万人口,无公卫医师;中心副主任未取得省级以上管理培训合格证书;信息化平台未投入使用;居民对全科团队、家庭医生制度知晓率偏低。
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查申请单书写简单,无症状描述;门诊病历中就诊时间、医院、科室等项目书写不齐全;未开展家庭病床;临床路径管理有台账资料,制度健全,但缺少实施病例;对于今年和去年的费用统计应按照检查标准制作一份对照表。公卫医师只有2人,不能达到1名/万人口;中心主任未取得省级以上管理培训合格证书;缺少中长期培训规划;信息化平台未投入使用;因内部装修,中心信息公开各项内容不能正常公示。
4.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无住院病房,相关工作未能开展;门诊日志登记本上不应记录所用药品;家庭病房管理不符合要求,只是家访;未实行基本药物零差价;门诊病人处方抗生素使用比例高于50%,采用静脉滴注方式比例高于50%;临床路径管理无实施病例;输液室流程不合理。缺少①人员聘用、培训、管理、考核与奖惩制度②服务差错及事故防范制度③财务、药品、固定资产、档案、信息管理制度④社区协作与民主监督制度;公卫医师只有1人,不能达到1名/万人口;中心主任、副主任未取得省级以上管理培训合格证书;缺少中长期培训规划,继续教育学分不够;人员使用缺少聘用制度、绩效考核制度;信息化平台未投入使用;居民对全科团队、家庭医生制度知晓率偏低。
5.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病床使用率未达到60%;病历质量有4份病历缺少医患沟通签字,诊断依据不充分,症状描述不明确;临床路径管理台账资料不完整;护理院感台账资料欠完整;医德医风培训资料不规范;无公卫医师;缺少人员培训中长期培训规划;因内部装修,中心信息公开各项内容不能正常公示。
5.12护士节历年主题20xx年--反对歧视AIDS-关爱全人类(Nurses:Fighting-AIDS-Stigma,Caring-for-All.)。
20xx年--无论何时何地-护士永远为你服务:关爱家庭(Nurses-Always-There-for-You:Caring-for-Families)。
20xx年--无论何时何地-护士永远为你服务:联合反对暴力(Nurses,Always-There-for-You:United-Against-Violence)。
20xx年--无论何时何地-护士永远为你服务(Nurses---Always-there-for-you)。
20xx年国际护士节活动主题——“护士:变革力,高效护理与医疗成本”
20xx年国际护士节活动主题——“护士:变革的力量,重要的健康资源”(Nurses:A-Force-for-Change-A-vital-resource-for-health)20xx最新护士节主题20xx最新护士节主题。
20xx年国际护士节活动主题——“缩小差距:千年发展目标”
20xx年国际护士节活动主题——“营造优良执业环境,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20xx年国际护士节活动主题——“缩小差距:增加收入和公平”(Closing-The-Gap:Increasing-Access-and-Equity.)
20xx年国际护士节活动主题——优质护理,服务社区:护士引领长期护理(Delivering-Quality,-Serving-Communities:Nurses-Leading-Care-Innovation)。
20xx年国际护士节活动主题订为:提供高品质的产品,服务社区:护士创新领导关怀(Delivering-Quality,Serving-Communities:Nurses-Leading-Care-Innovation)。
20xx年5.12”国际护士节主题——提高社区护理品质,引领初级卫生保健“(-Delivering-Quality,Serving-communities.Nurse-Leading-Primary-Health-Care.)
20xx年国际护士节“主题为”营造优良执业环境-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20xx年国际护士节的主题确定为“SAFE-STAFFING-SAVES-LIVES”,中文译为“护士的合理配置对拯救生命至关重要”。
20xx年5·12国际护士节“主题主题”为了病人安全,抵制伪劣药品
20xx年5·12国际护士节“主题”护士:携手战胜贫困。
20xx年5·12国际护士节“主题”护士:反对歧视AIDS-关爱全人类(Nurses:Fighting-AIDS-Stigma,Caring-for-All)20xx最新护士节主题演讲稿。
20xx年5·12国际护士节“主题”无论何时何地-护士永远为你服务:关爱家庭(Nurses-Always-There-for-You:Caring-for-Families)。
20xx年5·12国际护士节“主题”无论何时何地-护士永远为你服务:联合反对暴力(Nurses,-Always-There-for-You:United-Against-Violence)。
20xx年5·12国际护士节“主题”无论何时何地-护士永远为你服务(Nurses---Always-there-for-you)。
5.12护士节主题活动总结今年,我院举行系列活动纪念20xx年国际护士节,包括护士换位就医体验活动,微电影、摄影、征文比赛,优秀护士、护士长评选、三十年护龄表彰等。
5月9日下午,我院在多功能会议厅举行隆重而简朴的“护士梦·天使情”20xx年国际护士节纪念大会。梁伯进院长、左万里书记等院领导出席会议,行政职能、临床医、技、护等中层干部、医疗同仁、护士代表共400余人参加大会。会议由护理部副主任黄静主持。
会上,龙晚生副院长宣读表彰决定,对50名医院优秀护士、3名优秀护士长、26名三十年护龄护士进行表彰。陈玉珍主任致辞,总结回顾上年度护理工作,内容包括队伍建设、护理质量、服务品质、专科创新、科研教学等5个方面,并提出将围绕“重临床,建机制,抓服务”的思路开展下步护理工作。
大会播放了护理部组织拍摄《爱的变奏曲》微电影,以及临床科室自编自导自演的微电影作品:重症医学科《我相信》、神经外科《爱在心间》、耳鼻喉科《爱的延续》、人工肾《天使style》。充分展现了我院护士的靓丽风采、精神风貌,以及医护间亲密合作和无限创意。
为优化护理服务流程,改善患者就医感受,今年护理部举办了护士换位就医体验式活动。内分泌科张敏、心血管内科罗静娟、神经三区舒细娥通过换位思考与体验,从门诊患者、住院患者、采访住院的同事三个角度,让我们护理人员切身认识到自己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而改进工作方式,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水平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
个体诊所2016年度工作总结一
我诊所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一年来认真做到依法执业,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方便的医疗服务。现工作总结如下:
一、我诊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核准的执业科目是中医科、内科和口腔科,在开展诊疗活动中,能够严格按照核准的诊疗科目执业,没有超范围开展诊疗活动。
二、诊所现有主治医生xxx人,执业医师xxx人,执业助理医生xx人,执业护士xx人,已经办理执业注册手续,取得相应的执业证书。
三、诊所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完善,并按照要求上墙公布。制定有医师和护士岗位职责,制定有诊疗、护理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等相关制度。
四、热情周到为病人服务,关心病人疾苦,耐心细致询问病情,认真进行检查、诊断和治疗。全年诊疗患者xxxx人次,没有发生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
五、能够按照规定使用医疗文书,配备有门诊日志、处方、门诊病历、转诊登记本、传染病登记本、消毒登记本、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毁形登记本和收费票据等,对就诊病人进行登记,书写门诊病历,用药开具有处方。
六、加强自身药品采购和保管工作,使用的药品全部从具有药品经营资质的企业购进,购进药品有票据。不向非法企业和个人购买药品,不使用假冒伪劣药品和过期、变质药品,确保临床医疗用药安全。
七、医疗废物交与xxxx医疗废物处理有限公司处理,双方签订有《医疗废物处置服务合同》,每两天交接一次医疗废物),有医疗废物处理登记本,对医疗废物处理情况进行登记。
八、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开展重点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在疫情防控期间对重点发热病人及时转诊上级医院;在诊疗工作中,没有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
九、能够按照上级要求开展卫生知识宣教活动,结合日常诊疗工作,向患者宣传卫生防病知识;上级下发的卫生知识宣传资料,能够张贴在诊所进行宣传。积极参与白马凼社区居委组织的卫生活动,平时做到经常打扫诊所内外环境卫生,保持诊所环境整洁。
个体诊所2016年度工作总结二
我诊所在卫生局、卫生监督所的领导下,认真做到依法执业,为群众提供优良的医疗服务,紧紧围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扎实做好诊所的各项工作,积极参加卫生部门的各种岗位培训,努力发扬特长,为老区的卫生事业作出了贡献。将诊所年度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思想教育,提高服务质量。在市县卫生局及有关部门的领导下,积极参加学习各种卫生系统政治思想教育,认真学习执业医师法的有关内容,高度重视个体医疗在医疗活动中出现的医疗纠纷问题,按医师法的规定的范围进行行医,不超范围行医。全面按照市县卫生局的精神进行各项工作。在工作中视患者为亲人,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 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这几年来无一例医疗纠纷发生,并且受到患者的一致好评。
二、加强理论学习工作,充分发挥服务作用。自己在工作中,不断的研究医学理论,并且与实践相结合.在近45年的医疗工作中,强调的是增强免疫力,削弱和排除致病的不利因素。消除疾病,保持健康。努力为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并在工作中也感到了医学博大精深,自己深深的体会要为患者更好的服务就要不断的加强医疗理论的学习。
三、加强继续教育工作,严格依法行医。本人持证上岗,按执业范围行医,并根据继续教育相关规定及要求,执业医师执业范围管理办法,各人员定期参加上级医院的各种培训工作,并
得了良好效果,诊断治疗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并且按照规定使用医疗文书,配备门诊日志、处方、门诊病历、转诊登记本、传染病登记本、消毒登记本、一次性医疗器械、药品购进登记本等,对就诊病人进行登记,书写门诊病历,用药开具处方等。
四、加强自身药品采购和保管工作,使用的药品全部从具有药品经营资质的企业购进,购进药品有票据。不向非法企业和个人购买药品,不使用假冒伪劣药品和过期、变质药品,确保临床医疗用药安全。
五、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开展重点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在疫情防控期间对重点发热病人能够及转诊上级医院;在诊疗工作中,没有发现传染病人?一但发现传染病例,按照规定向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1 CNS的角色功能
CNS是指在护理专业的某一特殊领域内,通过学习和实践达到硕士或博士水平,具有较高水平的专门护理知识和技能、丰富的临床实际经验的专家型临床护理人员。CNS通常有5个传统角色:临床专家、教育者、顾问、研究者、管理者或临床领导者。Scott对724名不同领域的CNS进行了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CNS的工作时间分配具有广泛不统一性。用于临床护理的时间占29~91% ,教育占24~89%,作顾问的时间占18~96%,研究占15~93%,管理占34~85%。
1.1 临床专家角色:CNS参与病人的直接护理。他们的活动包括评估、诊断病人对当前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映,并通过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取得最佳的护理结果;为需要高技能和知识的病人提供护理;为有复杂的、多学科交叉问题的病人与家庭提供直接的护理;安排实验室和诊断检查;在临床上对注册护士进行辅导等。
1.2 教育者角色:作为教育者,CNS的具体实践包括向学生提供教育,向其他护理同行、技术人员、医生助手提供教育;评估病人和家庭的教育资源;提供社区教育计划等。
1.3 顾问角色:Scott的研究表明,CNS顾问角色的活动包括为护理程序规范、护理标准等提供指导;与护理管理者协调,共同处理临件;促进护理人员的职业发展等。
1.4 研究者角色:CNS研究提高护理质量的对策,对护理实践中的问题进行研究。由于护理与许多不同学科有交叉,CNS也注重边缘问题的研究和探索,指导护理革新,同时CNS有责任推广和运用研究结果,在研究与临床之间架起桥梁。
1.5 管理者角色:管理者的职责包括对护理结果和护理质量给予评估;财政计划;年度预算;监督护理工作的执行和护理研究的进行情况;协助病房的护理管理,协调与其他部门及医院管理层之间的工作等。此外,CNS的工作场所不仅限于临床,也在门诊、社区广泛开展工作。
2 CNS的教育、培养及资格认证
2.1 CNS的学历及课程设置:CNS课程有广泛的基础专业课程软件,理论核心和研究课程,为CNS的多种作用提供基础。就日本的专科护士所接受护理教育课程来说,分为精神病护理、感染护理、老年护理、社区护理、小儿护理等共10门。
2.2 CNS的培养领域及培养制度:CNS以专科或专业作为培养领域,CNS培养扩展到临床的许多专业,包括ICU护理、急救护理、糖尿病护理、瘘口护理、癌症护理、临终护理、感染控制、感染管理、社区护理、精神护理等多个护理专科领域培养的专科护士。
2.3 CNS的资格认定:CNS的认定,是指对特定护理领域中从业人员个人资格的认定。为确保这种资格认定的质量,必须首先对从业个体所接受的护理教育课程做出认定。日本护理协会已与护理教育专门机构达成协议:关于为专科护士教育开设课程的门类以及接受教育资格的认定由护理教育专门机构负责;而专业领域的设置以及个人资格的认定由护理协会负责。受教育者达到认定基本条件并通过专科护士资格认定考试,再提出申请,经评审委员会评审合格后即可得到资格认定证书。专科护士认定的考核程序,一是资格审查,二是口试及笔试,每年举行一次。得到资格认定的专科护士,以后每五年须接受一次资格的再审,包括资格审查以及五年内在实践、教育、咨询、协调以及研究等方面做出的成绩。经重新认定不合格者,则取消其认定资格,以确保认定质量。美国护士协会要求CNS的资格认定是必须是注册护士,并具备以下条件:①通过硕士、博士学位学习获得与某个护理领域相关的科学知识和高级临床实践训练,具有分析复杂的临床问题的能力,具有广博的理论知识并能恰当地应用,并能预见护理措施的短期和长期效果;②以病人/顾客/家庭为专业服务对象;③获得专业资格和证书。
3 我国CNS发展现状
我国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原因,护理大学本科教育停滞了近30年,护理事业的发展受到了严重阻碍。我国CNS的培养和使用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CNS学历层次参差不齐。教育课程以短期在职培训为主。近两年,北京、江苏、广东等地已经开始在ICU护理,糖尿病护理,造口护理等领域开展专科护士的培训。CNS培训与资格认定仅在ICU、造口专业开始起步。2003年初,为最大限度地降低医疗风险,保证病人医疗护理安全,克服医院用人的随意性,北京市卫生局参照国际ICU专科护士资格准入制度,开展北京市ICU专科护士资格的认证工作,以期规范ICU护士的资格管理。其培训课程包括ICU相关疾病生理、病理改变及监护技术。通过ICU专科护士培训,临床技能与理论考核均合格者,将获得北京市卫生局和ICU资格认证委员会共同签章的《ICU专科护士执业资格证书》。
4 CNS面临的问题与展望
实践表明,CNS在卫生保健系统中的角色和地位的形成不是一帆风顺的,CNS的成长和成熟需要时间并得到广泛的支持,CNS专长的形成需要大量的临床实践加上专业教育。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快推进我养老服务事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和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意见的通知》(〔2006〕6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意见》(政办发〔2010〕85号),经人民政府同意,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2009年末,我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已达53万多人,占全人口的12.29%,早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并将于本世纪中叶进入老龄化高峰期。人口老龄化涉及到老年人的养老、医疗、康复、教育、文体等诸多方面,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一个重大问题,对我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将产生深刻的影响。目前,我不同程度地存在对发展养老服务事业的紧迫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社会养老服务能力薄弱,养老服务事业市场化程度低、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特别是在养老机构建设方面,截至2009年底,全有81所养老机构、床位3824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的床位数仅为7张,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而且大多养老机构设施陈旧、功能单一,远远不能满足养老工作的需要。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事业,是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健全老年福利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必然要求,是改善民生、服务大局、促进和谐的重要举措。各县市、各部门要从战略高度来充分认识加快养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意义,真正把他作为民生工程、德政工程,切实抓紧抓好。
二、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积极开展为老服务活动,让老年人安享晚年。坚持城乡统筹的原则,促进城乡之间相互协调,整体推进养老服务事业发展。坚持分步实施的原则,根据需要与可能,有重点、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养老服务事业发展。
(二)目标任务。通过政府主导,积极探索公办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购买服务的新路子,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覆盖全的养老服务体系,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服务主体多元化、服务类型多样化和服务队伍专业化。力争到2015年末,全养老机构数量进一步增加,实现每千名老年人拥有25张床位。
三、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主要内容
(一)积极发展养老机构。养老机构是指为老年人提供住养、生活护理等综合机构。在城市,力争到2015年前,建成一个级养老服务示范基地,每个县市拥有1所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国办养老机构,给予适当资金补助。通过政策扶持,引导兴办一批民办养老机构。农村敬老院的建设要严格按照《省加强农村敬老院建设实施意见》的要求,保质保量完成。
(二)完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是指在社区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等服务设施。整合现有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资源,依托社区“星光老年之家”,到2015年末,力争全部城市社区和有条件的农村社区都建成一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各部门、各单位设在乡镇(街道)和社区的各类生活服务、文化体育设施要向老年人开放,同时不断拓展服务项目,完善服务功能,满足老年人需求。充分发挥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作用,为老年人提供便捷、价廉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加快社区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步伐,逐步建立、县市、乡镇养老服务信息系统。
(三)拓展居家养老服务。居家养老是指在社会保障制度下,老年人仍然生活在自己的家中,由社会力量向老年人家庭提供必要的专业化服务。把孤老、独居老人、高龄老人、失能或半失能老人、经济困难老人作为居家养老服务的重点对象,进一步做好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精神慰藉、医疗保健、应急救助等工作。积极探索政府为特困老人购买服务、服务机构提供服务、老年群众组织或中介组织监督评估的新型服务模式,逐步建立志愿者公益服务、政府购买服务和市场化有偿服务相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四)开发老年颐养新村。结合老年人特点,充分考虑老年人生活、医疗护理、生活娱乐的需求,以经济条件和身体状况较好的老年人为主要服务对象,重点选择交通、旅游、文化环境条件较好的地方,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开发各类老年人颐养新村。
(五)建立高龄津贴制度。各县市要对具有我户籍无离退休金的80周岁至99周岁、100周岁以上老年人,分别按照人均每月不低于20元、50元的标准发放高龄津贴,上级财政给予适当补助。同时,逐步提高高龄老人的医疗报销比例,降低自费比例。
四、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措施
(一)加大对养老机构的政策支持。采取积极措施,大力支持发展各类养老机构,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等形式,新建、扩建或在原有其他设施基础上改建适宜老年人集中居住、生活、护理的养老机构。经民政部门批准和登记管理部门依法登记,符合民政部颁发的《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的养老机构,享受相应扶持政策:
1.床位建设补助和运营补贴。对按标准建设、依规定经营的新建民办养老机构,由各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或从本级社会福利彩票公益金中给予适当床位建设和运营补贴。新建的民办养老机构,按其投资总额的1%给予床位建设补助。对床位数在50张以上且老人连续入住6个月以上的国办、民办和公建民营养老服务机构,给予每床每月不低于20元的营运补贴。级视财力情况,对县市养老机构建设和运营给予适当补助,具体补助办法另行制定。
2.就业专项资金补助。养老机构及从业人员可以按《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就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社〔2008〕369号)的有关规定,申请就业专项资金补助。
3.小额担保贷款和贴息支持。兴办养老机构,可按有关规定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并按规定享受财政贴息。
4.定点医疗管理。由养老机构开办并取得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内设医疗机构,经审核批准后,纳入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范围,其收养的参保老年人在机构内所发生的医疗费用,按照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关规定支付,并对符合条件的贫困老年人实行城乡医疗救助。
5.税费优惠。经民政部门审批认定的养老机构所涉及的税收,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对老年服务机构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0〕9号)的有关规定执行。养老机构用电、用水、用气等费用,按居民使用价格标准收取。养老机构建设项目的征地管理费、市政基础配套费、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发展应用新型墙体材料专项费用、工程定额测定费、工程质量监督费等一律免收;对涉及的人防工程易地建设费实行减半征收。
(二)鼓励扶持居家养老服务。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开展老年人日间照料、家政服务、精神慰藉、康复保健等居家养老服务,为居家老年人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1.各级人民政府要为特殊困难、需要生活照料的老年人提供购买服务,并随着财力增加,逐步扩大服务对象范围,提高购买服务补贴标准。
2.政府购买服务的标准,按照轻度、中度、重度照料等级别划分。享有政府购买服务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其享有的政府购买服务可在养老机构使用。
3.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设立养老服务公益性岗位,符合我公益性岗位补贴条件的服务人员,按照《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就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社〔2008〕269号)的有关规定,享受公益性岗位补贴。
4.支持兴办老年病院、老人护理院、临终关怀性质的医疗机构。其开展老年病治疗、护理、临终关怀服务的有关费用,按照医疗保险有关政策执行。
(三)支持开发各类经营性老年人颐养新村。建立和完善老年人颐养新村建设管理制度,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开发各类经营性老年人颐养新村。
1.对老年人颐养新村采取公开招标或挂牌方式出让土地,出让底价根据市场评估确定。
2.老年人颐养新村按照“依法自主经营,照章纳税”的原则,运营并实行完全,产权归投资者,收费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
3.老年人颐养新村根据市场需求自主确定服务项目,政府有供养任务时,实行政府购买服务。
4.老年人颐养新村财务管理参照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执行。
(四)保障养老服务建设项目用地。政府规划主管部门审批旧城区、城中村改造和住宅小区新建项目的规划方案时,要把养老服务建设项目纳入规划及设计方案一并审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国土资源部门在制定年度土地利用计划和土地供应计划时,要根据当地住房年度建设规划,统筹安排养老服务项目建设用地,用地规模不得低于当地居住用地供应总量的1%。不论是使用原有建设用地还是新增建设用地,都要纳入年度土地供应计划;对现有养老服务项目,不得挤占或者擅自改变使用性质;乡镇、村(社区)养老服务建设项目用地,经批准可以依法使用集体所有土地。
(五)培育老年服务组织和队伍。通过降低门槛、简化审批程序等方式,积极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兴办为老年服务的企业、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通过开展各类为老服务培训,不断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到2015年末,全养老机构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率要达到50%以上。大力发展养老服务社工人才队伍,开发社工人才岗位,聘用具有专业资格的人员从事养老服务。
(六)加强监督管理。制定和完善养老服务事业的行业规范和质量标准,建立资质评估、认证、管理体系。加强对政府投资兴办的养老服务项目和资金使用情况的跟踪检查,对设计和施工等建设项目实行公开招标,严格工程建设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建设资金安全有效运行,国办养老机构和社区服务中心购置设施设备要按规定纳入政府采购。加强对已建成投入使用的养老机构的管理,促进养老机构健康发展。
(七)加强舆论宣传。加强养老服务事业的宣传报道,采取新闻报道、信息交流、经验介绍等方式,不断形成共同关心支持和广泛参与养老服务事业的良好氛围。
五、保障养老服务事业发展各项工作的落实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人民政府要抓紧组织制定符合实际的养老服务事业发展实施意见和规划,切实把养老服务事业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经常听取工作情况汇报,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并在人、财、物等方面予以保障,确保养老服务事业健康顺利发展。有关部门要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养老服务事业纳入本部门工作计划和工作重点,认真履行职责,密切协作配合,增强工作合力,共同推进养老服务事业加快发展。
论文关键词:香港社区卫生服务启示
一、香港老年人口社区卫生服务起因
1.严峻的老龄化趋势对卫生资源耗费提出挑战
香港是目前世界上最长寿的地区之一,人均预期寿命已经超过80岁。香港政府统计处公布的1996年、2001年、2006年香港65岁以上老人总数分别为62.9万、74,7万、85.2万,从这组数据来看,每5年香港65岁以上的老人就增加10万多人。到2006年,65岁以上的老人已占总人口的12.4%。据预测,到2033年,香港65岁以上老人将达到223万,占总人口的26.8%。因此,如此严峻的老龄化趋势为香港老年人卫生服务带来了难题。
2.社会保障的缺陷使老年保健面临难题
在香港,老年人的保障问题是社会福利工作的一个重点问题,也是香港诸多社会问题中的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香港享有退休保障的主要限于公务员和专业人士,近百万制造业、建筑业以及其它产业的职工,大部分退休后是不能保障享有退休金的。同时,香港老年人还缺乏一些如医疗保障等重要的社会保障计划。
3,卫生工作前移(重视预防)和下移(重在社区)是健康低投入高产出的必然选择
香港身处中外文化混合的位置,服务发展亦夹杂着新旧经济的体系。在香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分为公立和私营两个部分,社区预防保健服务主要由政府开办和补助的卫生机构提供,而私营诊所主要开展社区医疗服务。随着人口老年化进程,社会的卫生服务需求量愈来愈大,在社会保障系统尚不完善的情况下,香港转换医学模式,来保障老年人口的卫生服务需求,因为再富有的国家也支付不起日益昂贵的医疗费用,因此关口前移(重视预防)、重心下沉(重在社区)是政府的一种必然选择。
二、香港的老年人口社区卫生服务内容及成效
1.老年人口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
(1)社区支持服务提供的社区卫生服务
社区支持服务依托社区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暂托、家居照顾等一系列服务和支持,这些支持由香港政府提供,包括中心服务和家居服务两大类,它们之间相互承接,成为保障老年人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的手段之一。
中心服务包括长者地区中心、长者邻舍中心、长者活动中心和长者日间护理中心提供的四类服务。其中,长者地区中心与长者邻舍中心为老年人提供了一系列的社区支持服务。而长者活动中心和长者日间护理中心则为保持老年人的健康提供了一定的卫生服务。
长者活动中心为老年人提供健康而有意义的社交活动,以促进老年人身体和心理的健康。中心鼓励老年人利用空余时间,不断的通过学习来发展自己,从而扩大自己的社交网络,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这种社区、居家照顾和服务,不仅能为长者解决生活上的困难,让他们更有尊严、更自信地生活,更重要的是,上门为长者提供服务的不同人员,会让长者特别是独居长者增加与外界、与人接触和沟通的机会,减少他们的社会隔离感和孤独感,有助于他们走出家门,融入社会。
长者日间护理服务是介于家居照顾和院舍照顾之间的一种服务,主要的服务对象是那些日间家中无人照顾并且身体状况较为衰弱的老人。中心提供的服务包括个人照顾、护理、复康训练、健康教育、护老者支持、暂托服务、辅导及转介服务、社交及康乐活动、膳食及往返中心的接载服务等。老人在中心进行日常生活护理、复康活动以及社交活动。这一服务旨在通过提供以中心为本的日间照顾和支持服务,帮助身体机能中度或严重受损的体弱和痴呆症老年人维持最高程度的活动能力,发展他们的潜能并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以协助他们在可能的情况下在社区内安享晚年。
家居服务只包括综合家居照顾服务和改善家居及社区照顾服务两类服务。
综合家居照顾服务因应服务对象的不同需要,为两种不同健康程度的老年人提供服务。体弱老年人主要是指受损程度为中度至严重及需要一系列护理服务的老年人,而普通老年人则是没有或轻度受损的老年人。针对体弱老年人的需要,服务队会采用多专业的模式,向他们提供护理、个人照顾、康复服务及社工服务等。服务队会考虑服务使用者的受损程度,为他们设计并提供一套有计划、完整的家居及社区支持服务。而对于需要较少服务的普通老年人,服务队将提供个人照顾、简单护理、家居清洁、护送服务、日间到户看顾、家居安全及健康评估服务、购物及送递服务、膳食及洗衣等服务。
(2)长者医疗服务
在香港,除住院服务外,卫生署及医院管理局还针对长者的特殊需要推出了基层医疗服务、长者健康服务和社区康复服务等系列服务。
基层医疗服务包括了基本保健和医疗以及老年专科医疗服务。
基本保健和医疗是基层医疗服务中很重要的一环,因为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老人专科医生人数很少,大部分老人都由第一线的普通科与私家医生诊治照顾,他们需要具备实用的老人健康与疾病的认识,从而及早检查出病因,减少并发症和因延误治理而引发的伤残,并减低不必要的入院的长期护理。同时,医生也要加强与病者及其亲友的沟通,提供基本的健康教育,使病人康复能够事半功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医生必须要让病人尽量保持活动能力,因为长期卧床会使病者失去自我照顾与行动自由的机会。
老年专科则是提供高一层次的医疗服务,病者经由急症室或任何医生转接。老人科医生以专业的知识去处理解决较为困难和复杂的诊治问题,并可在老人医学教学和研究上做出贡献。
长者健康服务由老年人健康中心提供,在香港的18个区,每一区都设立一个长者健康中心,凡年满65岁的人士,都在老年人健康中心登记成为会员。登记及缴纳年费(低收入者也可以减免费用)。老年人健康中心为会员提供身体检查、健康评估、辅导、治疗和健康教育的服务。
香港医院管理局推出社区康复专职医疗服务、社区康复护理服务、社区老人评估小组服务、社区老人精神科小组服务和老人日间医院等5项社区康复服务计划。
考虑到老年人生理、心理功能的特殊性与复杂性,香港老年社区服务除了常见的护理和医疗治疗项目外,还提供职业治疗、物理治疗、言语治疗及怀旧治疗等多种形式的康复护理服务,力求在各个环节促进老年人的功能恢复。
香港对安老服务实行统一评估机制,以国际认可的“长者健康及家居护理评估”工具为标准,通过评估员对老人身体状况、自理能力、行为及认知能力,情绪稳定状况、家庭状况等各方面进行一些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决定老人应接受何种类型的服务,确定老人对住宿照顾和社区照顾服务的护理需求,并实施了长期护理服务中央轮候册,集中处理为长者而设的受资助长期护理服务的申请和服务编配。
另外,老年人日间医院在为市民提供全面的住院、普通科门诊及专科门诊的同时,也为老年病患者提供日间综合性的诊断和治疗。病人无需留宿就可以得到适宜的康复活动、合适护理及心理照顾。从而使病者能够重投社会,同时在家庭也能正常生活。医院由专科医生、护士及经过特别培训的专职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等组成。为患者提供一站式全科医疗及专科康复评估服务。
2.老年人口社区卫生服务成效
(1)老年健康状况改善
人口老龄化造成的“银发社会”,对世界各国和地区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在香港,无论是在南丫岛榕树湾天后庙休憩处,还是香港耆康会怀熙荃湾长者地区中心,或者是北角城市花园小区内活动场地,都能够看到的香港长者都散发出积极乐观的气息,即使是行动不便、卧床的长者,也是安详而淡定的。
(2)卫生经费及资源节约
香港越来越多的人士认识到居家养老、社区照顾可以为政府节省部分社会福利经费,故这种理念普遍受到政府决策者和社会各界人士推崇和欢迎。从香港社会福利署了解到,2006-2007年度,香港政府在老人社区照顾上的投入为10.6亿港元.安老院舍的投入为20亿港元。利用这30.6亿港元,香港政府向各个社会服务机构购买了一年的服务,满足长者社区照顾服务和安老院舍需求。在各种福利服务中,政府采取了谨慎的、不过多的实际介入的方式,主要依赖于社会团体和志愿机构的力量。提供适当的老人医疗服务,实有政府、专业人员、民间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与互相配合。政府(卫生署、医院事务署、社会福利署)可以妥善地安排资源,设立较完善的医疗卫生系统。
三、对内地的启示
香港的养老服务已走过50年历程,其水平可与世界许多经济发达国家媲美。香港与内地,虽然体制不同,但在对老年人的照顾服务上是相通的。对比香港地区,内地也存在类似的困难和窘境,甚而情况更加严峻。
1.我们面临相似的状况
(1)老龄化日趋严重
民政部最新统计显示,截至目前,全国老年人口有1,62亿,占总人口的12.79%,中国已经跑步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在人口逐渐老去之后,中国经济增长倚靠的劳动力优势将消失,现收现付的养老保障体制也面临更大挑战。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中国人口生育的高峰期,从2010年开始这些人将开始进入退休年龄,中国的人口老龄化趋势将进一步提速。民政部表示,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以800万人至900万人的年均速度递增,预计到2020年,中国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将达到17%,剧2050年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口占比将达到30%以上,这意味着每3-4个中国人中就有1个老年人。
(2)卫生资源更加紧缺
相比香港地区,内地的卫生资源更加紧缺。我国投入的卫生经费总量虽逐年上升,但卫生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低,占政府卫生支出的比例也很低。根据2003年联合国《人类发展报告》显示,中国卫生费用占GDP的比重为5.52%-6%,在175个国家和地区中位居第81位。国家卫生部的统计数据显示,从2003年到2005年,我国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由6.56%下降到了4.73%。从卫生总费用的构成来看,1980年,政府、社会、个人卫生支出的比例分别是36.2%、42.6%、21.2%;而到了2005年,三者的比例变成了17.9%、29.9%、52.2%。很明显,在卫生总费用中,政府和社会卫生支出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
(3)经济支撑更加困难
我国由于劳动年龄人口出大于进,劳动力不足,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因此供养系数上升,劳动力成本提高,退休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支出加大。据专家预测,这部分支出1997年为2068.3亿元,2030年将达73219.5亿元,2050年将达182195,2亿元。同时,老年人问题中最重要和最迫切的就是健康问题。2002年统筹基金支付总额中,退休人员人均医疗费用是在职职工的4.9倍;退休人员平均住院率为3.86%,比在职职工1.05%高出2.81个百分点。2003年统筹基金支付总额中,退休人员人均医疗费用是在职职工的5.2倍;退休人员平均住院率为4.60%,比在职职工1.28%高出3.32个百分点。可以看出,退休人员的各项发生额均高于在职职工并且呈持续增长趋势。
(4)相同的文化背景
大陆与香港地区有着相同的文化背景,传统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等是一致的。如:中国老人好热闹、怕孤独的心理以及难以接受儿女将他们送入养老中心等想法。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国情和社区建设有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我国社区照顾养老必须体现中国化,即在供养方式上坚持以居家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以社会福利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模式。从历史发展和中西比较两个角度进行文化伦理分析,部分养老职能虽然已从家庭组织中分离出来,但家庭作为养老职能的最主要承担者的作用并未降低,在某些方面还有所加强。家庭养老有着很高的财政贡献度、传统伦理支持度和社会和谐贡献度。基于以上原因,要提高内地老年人口社区卫生服务,就应当向香港进行适当的借鉴学习。
2.对借鉴香港经验的几点建议
(1)充分利用社区力量健全社区卫生服务
香港利用社会支持系统为老年人提供了一系列的社区卫生服务,而这些服务却并不是全部依靠卫生工作者完成的。如家居服务中的综合家居照顾服务队和改善家居及社区照顾服务队中,很多成员都是社区的志愿者,他们可以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通过一定的培训,就可以很好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护理、个人照顾、护送服务等对卫生、医疗专业要求不是那么高的服务。这样的人员的加入,为社区卫生服务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降低了卫生服务机构的压力,保证社区老年人的卫生服务需求可以得到满足。
(2)设立多样化的服务内容,满足不同卫生服务需求的老年人
观察香港老年人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可以发现,从预防到治疗,从护理到康复、从生理到心理,香港老年人口社区卫生服务可以说是面面俱到,多方位、多角度保障着各种健康状况老年人的卫生服务需求。无论是健康、患病、残疾、卧床或需要康复的老年人,都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社区卫生服务。通过多样化的社区卫生服务内容,保证了老年人生活的质量,让他们能够更加健康的安度晚年。
内容摘要 面对我国的快速老龄化,必须构建包括养老保险和养老服务在内的老年保障体系。从老人居住方式来划分,养老只有居家养老和机构照料两种方式;社区作为平台和纽带,可以将家庭和机构有机地衔接起来,将居家养老和机构照料都转变成社会化养老服务。这种以居家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为主要形式,并引入养老机构专业化服务的社会化养老模式,可称之为“社区居家养老”。社区居家养老要超越社区本身的狭小空间,充分利用社区外的资源为社区内的居家老人服务,就必须走“互联网+”的道路。为了助推“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应当发挥政府、市场、社会“三管齐下”的作用,建立健全社区组织、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三社联动”的机制。
关键词 养老服务 居家养老 机构养老 社区居家养老 “互联网+” 三社联动
作 者 童星,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210093)
“2014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其中第八个就是“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服务体系优化”,其入选的理由在于,2014年度有数以千计的论文、评论和报道关注养老服务问题。相关的研究议题主要有四:一是澄清对养老服务的认识误区。学者们主要澄清了“将居家养老等同于家庭养老”、“将社区养老等同于机构养老”、“将机构养老等同于市场化养老”等误区。二是考察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国际经验和教训,重点总结了美国、英国、德国、瑞典、荷兰、加拿大等国家养老服务构建的经验与教训。三是完善养老服务结构体系,重点探讨了三类养老服务方式的功能定位、互动配合、协同推进等内容。四是优化养老服务责任体系,以传统“孝道”文化为基础,着眼于政府、社会、国民个人等主体在养老服务体系改革与发展中的责任分割,具体勾勒了政府财政、社会组织、民间资本、家庭与个人的责任内容、承责路径和方式。然而,现有研究在澄清一系列认识误区的同时,仍然把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机构养老视为三类并列的基本养老服务方式;在总结国际经验教训的时候侧重于欧美,忽视了与中国国情、历史、文化较为接近的日韩和东南亚各国;在探讨养老服务体系时,尚未直面绝大多数社区在资源匮乏、人才短缺、所得政策扶持不力等方面的现实困境,有必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问题:老龄化,抑或对老龄化准备不足?
我国社会当前正在快速老龄化。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14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达21242万人,占总人口的15.5%;65周岁及以上人口达13755万人,占总人口的10.1%;失能半失能老人达3750万人,占总人口的2.80/0。预计2025年前,高龄老年人口将保持年均100万的增长态势,他们从失能半失能到离世往生,平均时长3.3年;到2050年,60周岁及以上人口将达到4亿,几乎每四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可见,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养老服务的对象将激增,需求会出现“浪涌”。
自1980年以来,独生子女政策持续实施了35年,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口流动也不断加剧,导致家庭小型化、空巢化,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难以为继;原本许多单位提供的具有福利性质的养老服务,随着市场经济大潮中单位制的解体,基本上不复存在;专门的养老机构则总量不足,结构失衡,公办的人满为患,申请入住者往往排队要等数年,民营的则入住率不高,许多床位空置,并由此导致老人护理占用了大量的公共医疗资源。老年服务业发展滞后,加上与子女教育相比,公众对老年照料问题的关注和认知度比较低,又使得许多老人的养老金成为年轻人“啃老”的对象,严重影响了老人的生活质量。
现在讨论养老服务乃至老年保障问题时,似乎给人一种感觉:问题就出在老龄化,而且是快速老龄化、未老先富的老龄化。其实.老龄化本身并不是社会问题,健康长寿乃是每一个人的美好向往,也是国家公共政策的伦理指向。老龄化社会有何不好?!对快速老龄化准备不足,社会养老保障跟不上,才是问题之真正所在。公共政策不是要阻止老龄化,而是要寻找最佳的老龄化应对之策。应对老龄化之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只是重点讨论其中的养老服务体系优化,不涵盖养老服务体系优化的全部,侧重讨论养老服务体系优化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即大力发展社会化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老年保障:养老保险,抑或“养老保险+养老服务”?
长期以来,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关注点一直集中在经济保障即社会保险上,忽视了服务保障,甚至政府主管社会保险的部门就直接以社会保障部(厅、局)来命名。相应地,在养老保障领域,就表现为养老保险不断扩大覆盖范围(如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持续扩面,农村居民新型养老保险由试点到全覆盖等)、提高待遇标准(如城镇职工养老保险金10年连续10次、每次上调10%,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并轨、将农民的养老保险待遇提高到城市居民的水平等),却忽视了发展养老服务;相对于养老金的发放数量,投在老年服务上的财政支出明显偏少。
这在由贫穷走向温饱、由温饱走向小康的历史阶段,既可以理解,也情有可原。然而,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现在政府“不差钱”,许多家庭和老人也“不差钱”,但有钱却不一定就能购买或享受到养老服务。一方面是养老服务需求的浪涌式增长,另一方面是养老服务供给的相对滞后乃至萎缩,这就迫切要求我们调整思路,在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构建“养老保险+养老服务”的老年保障体系。
早在2000年,国务院办公厅就转发了民政部等十部委《关于加快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意见》,明确提出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的社会机构”的目标和设想,制定了社会力量举办社会机构的优惠政策,标志着我国包含养老服务在内的社会福利事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特别是在2013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出台,要求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发挥社会力量作用,着力保障特殊困难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确保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的原则;明确规定了六个方面的主要任务,即统筹规划发展城市养老服务设施、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大力加强养老机构建设、切实加强农村养老服务、繁荣养老服务消费市场、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当前,我国发展养老服务恰逢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宏观背景,其为养老服务的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遇和外部条件,养老服务本身也成了现代服务业新的增长点,养老服务消费市场也成了扩大内需、促经济增长新的着力点。也就是说,养老服务既属于改善民生之举,又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社区养老:其与居家养老、机构养老是并列关系,抑或统摄关系?
现在许多地方都将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视为三个相互独立、平行运作的养老服务模式,以它们各自所占的百分比确定本地养老服务业发展规划,如上海市的“9073”(即居家养老占90%、社区养老占7%、机构养老占3%,下同)、北京市的“9064”、武汉市的“9055”等,并对社区养老提出了一系列量化考核指标,如服务用房面积、康复场所建成率、服务设施开放率、床位数、从业人员数等。这岂不是在助推“社区办机构”?!
其实,将社区养老视为与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并列的第三种养老模式,这也是一种认识的误区。从老人居住方式来划分,养老只有居家养老和机构照料两种方式,当然机构可以是公立的、私营的,也可以是社区办的,但它们都属于机构照料。
纯粹的居家养老并不具备社会性,只是传统的家庭养老,不属于社会化养老。社会化养老也不排斥居家方式,在可以预见到的相当长时期内,绝大多数老人还会以“居家”的形式养老,子女还要承担赡养老人的义务;不仅世界各国如此,东亚社会(包括中、日、韩以及东南亚各国)更是如此,这是由东亚各国(和地区)的现实国情、历史传统和文化习俗决定的。社会保障学界有一种流行的说法,“远学德国,近学日本”。具体到老年保障,则可以表述为:养老保险主要学德国,养老服务则主要学日本。
纯粹的机构照料如果不和面广量大的居家老人相联系,不仅发挥不出白身的示范和引领作用,而且必然陷入或高收费、仅满足少数高端老人之养老需求(现在绝大多数私营养老机构即如此),或低收费、仅能满足少数老人甚至是关系户老人之养老需求(现在许多公立养老机构即如此)。这样的机构养老也不具备社会性,不能满足浪涌式增长着的社会养老服务需求。
社会化养老超越家庭养老之处在于,在家庭成员老人自养、老伴互养、晚辈赡养的同时,还有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和全民关怀。社会化养老超越机构照料之处则在于,通过社会网络可以发挥机构照料专业化服务的示范和引领作用。社会化养老服务的落脚点只能是社区,即以居家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为主要形式,并引入养老机构专业化服务的社会化养老模式,可称之为“社区居家养老”。社区作为平台和纽带,可以将家庭和机构有机地衔接起来,将居家养老和机构照料都转变成社会化养老服务。这是一种“不离家的社会养老”,或者是一种“没有围墙的养老院”。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统摄下,居家老人不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家庭养老,而是通过社区被纳入进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机构照料也有了新的功能定位,公立养老、护理、医疗、康复机构着重承担失能半失能老人和低收入困难老人的基本养老服务,私营养老、护理、医疗、康复机构则负责高端老人多样化的养老服务,同时它们都还要通过社区,将自身的专业化养老、护理、医疗、康复服务辐射到有需要的居家老人。
当然,社区也可以在居家与机构之间独立承接一些临时性、过渡性的服务工作,如“助餐中心”、“日托中心”等。这样做的目的不是模仿、复制机构,而是方便居家老人;因此,主管该项工作的民政部门也不应简单参照对机构的考评指标和优惠政策来要求、扶持社区,而应探索一套适合于社区的新的考核指标办法和优惠扶持政策。
社区居家养老:自成体系,抑或“互联网+”?
目前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普遍存在如下一些缺陷:供求信息不对称,社区服务内容有限,导致老人许多需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满足,现有的服务项目和内容并非社区老人之真正所需;政府支持力度不够,资金来源渠道单一,未能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积极性;服务资源分散,缺乏有效整合,各个养老服务主体之间的互动、沟通、配合不够;服务人员素质不高,缺乏专业技能,以及不怕脏和累、甘愿受委屈的心理准备等。
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来自涉及社区的体制、机制、法制不完善,关键在于社区所能掌握和调动的资源太少。精英云集、资源丰厚的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不归任何社区管辖;并行的三部法律法规《城市街道办事处工作条例》、《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物业管理条例》分别出台于计划经济时期、改革开放初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期,其立法背景、理念、宗旨各不相同;涉及到的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工作站)、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等主体的职责既交叉重叠,又矛盾冲突;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工作站所遵循的行政逻辑、社区居委会所遵循的自治逻辑、业主委员会和物业管理公司所遵循的市场逻辑常常“打架”;在强大的行政和市场逻辑面前,真正代表社区自治的居委会手中几乎没有任何资源。在这样的背景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要么体现出追求政绩、做表面文章的行政色彩,要么迎合追逐利润、借养老服务来“圈地”要优惠的资本的胃口。
当然,在相关体制、机制、法制以及资源配置方式没有作出重大调整之前,社区并非完全无能为力。事实上,许多社区也在积极开动脑筋,想方设法引入社区外资源为社区内老人服务,如搭建平台引入社会组织开展服务,与驻区单位搞好关系、签订互助合作协议等。其实,社区居家养老要超越社区本身的狭小空间,真正彰显社会化的本质,就必须走“互联网+”的道路,充分利用现成的互联网、物联网和移动通信网。互联网的本质特征就是其开放性、平等性、兼容性,信奉“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互联网技术具有创新性、扩散性、即时性,追求“服务极致,客户满意”;物联网的加盟,使互联网的信息联通功能进一步扩展为信息流和物流的联通互融;移动通信网则进一步推动了互联网的空间拓展和运用普及,密切了互联网与人民日常生活的联系。总之,“三网合一”大大加强了互联网的集成和优化作用。“互联网+”就是充分发挥互联网的集成和优化作用,将互联网技术的创新成果深度融人经济社会生活中,从而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服务管理方式。“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可以促使社会各方面资源进入社区为居家老人服务。比如,社区借助于互联网,加强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信息资料库建设,内联辖区内各个老人家庭的实时需求,外引驻区单位资源、机构照料技术和志愿者服务,提供丰富多彩、讲求实效的中介服务;政府从政策扶持、标准规范、监管保障等方面鼓励社会养老机构、护理机构、医疗机构、康复机构,以各种行之有效、机构社区双赢的方式进入社区为居家老人服务,充分发挥社区连接家庭和机构的纽带作用。又如,为了实现社区作为政府、市场、社会、家庭多元合作的平台功能,可以立足于互联网、物联网和移动通信网,本着服务管理科学透明的原则,建立健全社区管理网;本着供求信息有效衔接的原则,建立健全社会服务网;本着多方资源合理配置的原则,建立健全社会参与网。
实际上,近年来各地都已开始了这方面的实践探索,空间范围有的已超越社区,服务内容也不仅限于养老服务。早在2006年,北京市东城区就依托大数据技术,建立了社区卫生服务系统,实现了对医疗卫生资源、居民健康和疾病预防的综合管理。该系统承载的大数据,涵盖3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约100万人(其中相当比例的是老年人)的个人医疗档案和220多万份的电子病历档案,以每天新增3000多条记录的速度更新;正是这些医疗档案和电子病历,为大数据挖掘提供了基础。在慢性病的防治中,东城区组建团队把慢性病的患病和发病情况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建立模型,进行相关性分析,挖掘出某些日常生活习惯如饮食结构、饮酒量、睡眠习惯等与慢性病之间的关联性,给社区医生的诊治提供决策依据;大数据技术还为季节性流行病和突发性传染病的预警和应急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如果再运用上最新的高科技产品如“体况智慧腕表”,就可以在医疗机构和居家老人之间建立起直接且快捷的联系,进一步提升老人医疗服务的质量。
助推社区居家养老:三管齐下,三社联动
为了助推“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须三管齐下,充分发挥政府、市场、社会三方面的积极性。
第一,作为政府来说,一是要制定并落实养老服务信息化规划。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要求“做好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试点工作,并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国家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也强调,“加强养老信息化建设,依托现代技术手段,为老年人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规范行业管理,不断提高养老服务水平”。今年是“十二五”收官、“十i五”即将开局之年,需要认真总结前五年、精心谋划后五年。二是要制定并落实相关扶持政策,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和支持不同所有制性质的单位和个人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等方式兴建适宜老年人集中居住、生活、学习、娱乐、健身的老年公寓、养老院、敬老院等,并与社区订立互助合作协议,为协议社区的老人提供良好的养老服务,吸引市场力量和社会力量投入到“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来。三是要制定准入标准,加强规制监管,以法治来保障“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并且发挥“托底”作用,以公办养老机构或低保救助等方式,保障困难老人(尤其是失能半失能老人)群体的基本养老服务需求。
第二,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来说,一是要积极介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领域,寻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佳结合点。不少介入养老服务业的企业热衷于办高档老年公寓和大型养老城,其实是把成千上万的老人集中在一起,使其离开家庭、邻里、社区,既不符合老人的意愿,也有碍于老人的身心健康。可以考虑连锁经营的形式,以老年公寓、养老机构为枢纽,以社区养老(助餐、日托)中心为节点,辐射更多的居家老人。二是要积极开发、运用智慧养老系统。建立养老电子服务平台,开发便携式养老服务软件,完善养老服务热线、养老服务求助系统和救援系统、养老服务反馈评估系统。例如,可以对老人家庭设施进行无障碍改造;开发助便、助浴器械以及各种类型机器人;在家中台阶或者床边安装压力传感器,检测老人是否摔倒并发出警报;用联通到定点医疗机构的“体况智慧腕表”等对老人的生命体征进行远程监测,帮助老人提早发现疾病并进行治疗;通过安装烟雾探测器、可燃气探测器等,防止老人在家中出现安全事故。
第三,作为社会来说,要实施“三社联动”(即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联动)。其中,社区是平台,社会组织是载体,社会工作人才是队伍。如前所述,社区是社会化养老的平台,它要引入社区外资源来为社区内居家老人服务,而资源中的第一要素就是人才,特别是社会工作人才。社会工作者既是一类特殊的志愿者,又优于一般的志愿者,他们往往都具备某项特殊的专业技能,以及“助人自助”的理念。社工人才不是一个个独立的“原子”,往往需要加入某个社会组织,特别是社区福利服务类社会组织,通过社会组织进入社区、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当务之急是,要培养和吸引专门从事养老服务的专业社工人才,创新激励机制,加强职业操守培训,提升服务者的业务素质和职业水平。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这既说明养老服务人力资源的培养任重道远,又提示我们要充分发挥家庭成员赡养照料老人的责任和义务,并考虑建立照料者津贴制度,以激励家庭成员和社会人员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挥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的合力。此外,还要向老人普及网络知识和操作技能,任何能够得到广泛运用的科技成果一定兼具“技术高新化”和“操作傻瓜化”,以便让更多的老年人分享到“互联网+养老服务”。
注释:
①浙江省是一个例外,他们的“9732”计划是指97%的老人居家养老,3%的老人入住机构养老,至少2%的老人享受养老服务补贴,即养老服务由政府出钱购买。笔者比较赞同这一计划。
参考文献:
[1]学术月刊编辑部、光明日报理论部、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14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学术月刊,2015(1).
[2]杨翠迎.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的政府行为与责任,中国社会保障30人论坛年会(2014)论文集,2014.
【关键词】健康教育 整体护理 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1-251-02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目的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1]。临床健康教育(病人教育)是指以医学为基础,以病人及其家属为对象,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评价的教育过程,使病人了解增进健康的知识,改变不健康的行为,使病人的行为向有利于康复的方向发展[2]。随着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和人们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临床健康教育面临着更高质量更高要求的挑战,分析我院临床健康教育现状,结果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资料:抽取我院27个临床科室2008-2009年临床健康教育质量检查、督查结果及健康教育质量控制小质量分析意见汇总。
1.2 方法:总结归纳2008-2009年临床健康教育质量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和持续改进方法。
2 结果
2.1 健康教育存在问题:根据问题存在频率由大到小依次排序:检查、治疗、用药、护理教育欠规范;疾病知识教育不够理想;安全教育不够重视;五方面指导不具体、不量化重症病房护士与病人沟通不够;术前、术后教育有待加强;心理教育效果欠佳;入院教育不到位;出院教育不够仔细。
2.2 健康教育效果不理想原因分析
2.2.1 护理人员因素:占40%
2.2.1.1 责任护士护理程序应用不到位;忙于治疗、护理,未能进行全面、有效的护理评估;评估工作机械、生硬,连续评估不到位,对分管病人病情了解不到位,不清楚病人治疗、护理,不能及时发现病人的护理问题或缺少对已采取的治疗、护理、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未进行相应指导。
2.2.1.2 重视疾病相关问题评估、忽略病人五方面内容评估,未发现病人存在问题,未进行相关指导。
2.2.1.3 护士专科知识薄弱,不能及时发现发现病人存在的问题;或虽能发现问题但不能给予正确、有效的指导;或不能发现病人存在的危险因素和潜在性问题,不能做好遇见性护理,不能指导病人进行自我护理。
2.2.1.4 缺乏必要的健康教育技巧,健教工作片面机械,未考虑病人实际需要;未评估病人的实际情况,健康教育时机不正确、方法不合理、内容不明确,要求不具体、未量化、缺乏针对性、可行性。
2.2.2 病人及(或)家属因素:占35%
2.2.2.1 病人及(或)家属认识不足,认为只要配合治疗,治好病就行了,没有必要学习医学知识;或不理解健康教育的目的、意义,被动接受,甚至表现为厌烦、抵触。
2.2.2.2 病人病情重,家属没精神、没兴趣学习。
2.2.2.3 病人及(或)家属因文化水平、接受能力差,不能正确理解和接受健康教育内容;健康教育内容多,病人及(或)家属记不住,效果不理想。
2.2.2.4 病人及(或)家属对护理人员缺乏信任,对健康教育依从性较差。
2.2.3 条件及制度因素:占25%
2.2.3.1 以口头讲解为主,缺乏足够的辅助资料。
2.2.3.2 重形式、轻内涵;重记录,轻效果。
2.2.3.3 重督察、轻培训、重考核、轻提高。
3 健康教育改进措施
3.1 护理部成立健康教育质量控制小组,修订健康教育质量管理方案,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小组工作计划。
3. 2 建立与落实专科疾病标准健康教育计划 护理部与各临床专科合作修订常见病、多发病标准健康教育计划、建立健康教育临床路径,结合医生诊疗计划或医疗临床路径,实施同步健康教育,提高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
3.3 形式多样、便捷、高效的健康教育模式
3.3.1 专人负责与团队管理相结合落实责任护士―高级责任护士―护士长分层管理、层层负责,加强临床质量控制,纳入质量考核:规范责任护士工作标准,要求责任护士充分利用与病人接触机会如晨间护理、交接班、护理操作等,及时了解病情,落实健康教育规定内容;进行高级责任护士护嘱干预,强化重点教育内容;落实护士长“首尾负责制”(晨晚间),新病人、手术病人、危重病人 “即日沟通制”, 全面监控护理质量。
3.3.2 即时教育与专门教育相结合执行专科疾病健康教育计划,做到全面评估病人,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做到一般问题及时指导,如执行治疗、护理操作时,认真履行告知制度,介绍操作目的及注意事项;复杂问题专门指导,如特殊饮食、功能锻炼指导等。
3.3.3 口头讲解与书面教育等相结合针对个体情况,采用适宜的教育方式,根据临床实际中健康教育薄弱环节,制作相应的书面材料。质控小组与专科护士及临床专科合作制作治疗饮食、专科常用药物、专病教育处方、手术前后、功能锻炼教育及专科出院指导手册、DVD宣教片、患者告知书、温馨提示,制作压疮护理、预防跌倒、防止管道滑脱安全标识等。
3.3.4 个别教育与团体教育相结合评估病人知识结构、知识需求、学习能力和求知欲望,进行针对性、个性化健康教育,及时进行效果评价,调整健教计划; 鼓励、指导相关科室进行团体卫教如孕妇学校、造口之家、糖尿病自我管理学校,手术前后,门诊候诊病人集中教育等,采用讲座、录像、座谈会等形式进行团体卫教,质控小组全程参与并给予点评与指导。
3.3.5 临床教育与模拟活动相结合组织临床护士座谈会,了解临床实际工作存在困难及需要解决的问题,及时调整工作计划;要求重症病房加强健康教育意识,保持与意识障碍病人的沟通,实行呼唤式护理;组织健康教育情景比赛;分别组织内、外科整体护理研讨会;组织临床性质相似专科联合查房,达到相互交流、相互补充、共同提高的目的。
3.3.6 质量要求与业务培训相结合实施护士分层培训,对年轻护士、责任护士、高级责任护士、护士长进行不同形式、不同内容、不同水平的知识培训,提升健康教育技巧及能力。护理部负责对基础理论及共性内容的培训,护士长进行专科知识及技能的培训。
3.3.7 医院教育与社区教育相结合参与妇女节、青年节、世界艾滋病日等活动,根据社区人群健康状况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功能,有计划地开展进社区、进校园进行健康教育,同时积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培训,实行医院、社区、家庭联动护理新模式,发挥专科护士及社区护士各自优势,延伸医院护理服务,有效开展家庭教育及社区护理支持。
3.4 改进健康教育质量考核模式
3.4.1 有计划安排全年质量监控计划每季度进行一项专题活动,加强内涵质量控制。做到调研与考核相结合、检查与培训相结合,全面检查与专项检查(如饮食指导、临床告知、安全教育、药物指导)相结合。
3.4.2 切实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引入护理质量病人评价机制,制作健康教育病人评价表,告知健康教育规定内容、规范要求,根据质控重点和专科特点进行全面或专项检查,方便病人自我对照、自我调整,提高对医疗护理依从性,同时接受病人及家属的质量监督,病人评价结果纳入科室质量考核。
3.4.3 及时召开质量分析会,运用图片、图表等直观形式记录质量问题,进行月、季、年度护理质量客观数据统计及评价,布置下一步工作重点。
3.4.4 对共性质量问题实行专项攻关,通过主题质量月活动,细化质量标准、强化规范要求、进行专题培训,确保改进成效。
临床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临床护理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健康教育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和患者的生存质量[3],做好临床健康教育工作不仅增强了医患交流,密切了医患关系,而且能让患者了解相关医学知识,也是降低医疗纠纷的重要措施之一[4]。护理部应高度重视临床健康教育,认真分析临床实际存在问题,积极探索改进策略,不断完善临床健康教育质量标准,为临床护士提供便捷、高效的支持条件,努力提高临床健康教育效果,促进患者掌握必要的自我管理知识和技能。
参考文献
[1]唐维新,实用临床护理「三基理论篇.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4..3:24
[2]唐维新,实用临床护理「三基理论篇.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4..3:24
【20xx国际护士节活动总结一】繁花似锦,绽放在如歌的五月;激情飞扬,飘荡在如火的五月。为了庆祝第105个国际护士节,丰富职工生活,衢州市人民医院举行了一系列庆祝活动,不仅更好的诠释了“南丁格尔”精神,更充分展现了新时期护理工作者健康向上、团结协作的精神。
活动之一:“与天使携手 与健康同行”联谊活动
在5.12护士节来临之际,为了让更多的人走近护士,了解护士,从而感知护士和护理工作在保护生命,减轻痛苦,增进健康过程中的作用, 5月7日、8日两天时间,在太阳岛,来自衢州日报社、红五环集团的35位小伙子,与我院的42名白衣天使们一起相约春天,举行联谊,共同庆祝第103个护士节的到来。
活动之二:唱响中国护士之歌 推行优质服务工程
5月12日是第105个国际护士节。当天下午两点,在我院学术报告厅,全市各家医院的300余名护士代表共同唱响《中国护士之歌》。同时,衢州市护理学会、衢州市护理质控中心向全市护理同仁发出“推广优质护理服务”的倡议,倡议要把护理工作做到“四个满意”,即让患者满意、让社会满意、让政府满意、让自己满意。全市各家医院护理部主任在优质护理服务倡议书上签下了名字。
活动之三:表彰优秀护士
5月12日下午,继唱响“中国护士之歌”、倡议“推广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之后,市护理学会、市护理质控中心分别对各分学会及市本级医院推荐、选举出的8名优秀护士进行了表彰、颁奖。希望全体护理人员以先进为榜样,热爱护理专业、刻苦专研业务,不断提高护理队伍素质,展示护士队伍救死扶伤、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文明执业的精神面貌。
活动之四:健康教育进社区
5月1日—30日作为义务护理服务周,组织成立护士志愿者队伍到进社区、农村进行义诊,为广大群众提供医疗咨询、专科健康知识宣教、测量血压等服务。
活动之五:送鲜花,致慰问
5月12日当天,医院准备了30多束鲜花,分科室逐一相赠并祝护士们节日快乐。院长徐周佳代表院党政领导班子致每位护士及家属一封感谢信,信中徐院长对护士在医院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对护士家属们在护理工作背后的付出和支持表示了由衷的感谢。希望全院护士继续发扬“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南丁格尔精神,以护士特有的爱心、细心,爱岗敬业,努力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再创佳绩。护士们表示,“感觉我们在护士的岗位上有价值。
活动之六:挑战自我,熔炼团队
为了使护士们抛开工作中的紧张与压力,度过一个轻松、愉快、有意义的节日,医院护理部还协同党、政、工会首次组织了户外团队拓展训练活动以凝炼护理团队的协作精神,同时让护士们在大自然中放松身心。5月14日上午,在碧水蓝天的九龙湖太阳岛训练基地,医院领导与护士们分别组成2支小队,英姿飒爽、整装待发。活动历经“破冰启航”、“动员讲话”、“热身游戏”、“走钢丝”、“信任背摔”、“铿锵大脚板”等六项活动。九龙湖畔,留下了天使们美丽的身影,留下了天使们快乐的笑声,也留下了天使们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心,更留给我们悠长的回忆与无尽的畅想。“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激发潜能,互帮互助,坚诚团结,彼此信任,熔炼团队,是这次拓展训练留给我们的感悟。
“破冰启航”----分队起名
热身游戏
接受惩罚
走钢丝
信任背摔
通过以上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既有助于提高护理工作的服务质量,也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护理水平,增强了护理人员的凝聚力和协作精神,充分展示了护理人员爱工作、爱生活的精神风貌。
【20xx国际护士节活动总结二】为了庆祝“5.12”国际护士节,弘扬南丁格尔精神,增强护理人员争先创优意识,培养优秀护理人才,展示我院护士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在护士节期间护理部组织了系列庆祝活动,总结如下:
(一)评选优秀护士长、优秀护士
“5.12”国际护士节前夕,为展现我院护理专业工作者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职业道德和精神风貌,进一步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全院护理管理水平和护理质量,通过层层推荐选拔,评选出陆静、施景芳、张慧等6名优秀护士长,黄玉华、钮方萍等27名优秀护士和潘春妹“一针准”护士。
(二)组织健康科普宣传咨询活动
5月6日,护理部施景芳主任助理带领8名护士长、护理骨干,来到文峰大世界,为社区居民、过路群众测量血压,进行呼吸、消化、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护理、康复护理、母婴护理、皮肤护理等健康相关知识和技巧的指导,并向他们发放健康宣传资料。这次活动受到了广大市民的肯定和欢迎。从早上八点半开始前来咨询的人群就络绎不绝,短短3个小时共接待150多位群众。
(三)召开护士节表彰大会暨护理服务情景展示比赛
5月11日晚,我院食堂三楼大会议室灯火辉煌、人头攒动,在院领导的关心、大力支持下,“5.12”国际护士节表彰大会暨护理服务情景展示比赛在此隆重举行。卫生局王平局长,、高峰副局长,院领导、全院护士及部分临床医技同仁参加了此次大会。王平局长、吴杰院长分别代表卫生局和医院领导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我院护理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勉励全院护士认清形势、再接再厉,不断改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为医院发展、人民健康做出更大贡献,并祝全院护士节日快乐;陈芷青副院长宣读了优秀护士长、护士以及在4月20日我院举行的“年轻护士操作大比武”中获奖的个人和团体名单,并予以颁奖。
由各科医护人员自编自导的6个护理服务情景剧,则很好地展示了医护人员良好的职业形象、服务态度、沟通技巧和熟练的健康教育、护理专业技能。倡导“以人为本,护理从心开始”的护理服务理念,不断深化“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工作,是我院护理人员的工作宗旨。真实的事例、感人的场面、熟悉的情景、幽默的表演,令在场的观众时而热泪盈眶,时而捧腹大笑,经过1个多小时紧张、激烈的角逐,ICU代表队表演的《因为有爱》脱颖而出,一举夺魁;感染科《一位重型肝炎患者的新生》、骨科《温馨给力,真情人间》分获第二、第三名;儿科病区《理解万岁》、大内科《天使情深》、大外科《我的白衣天使梦》获优秀奖。龚卫东书记宣读比赛结果,并分别为获奖节目代表颁奖。
护理服务情景展示比赛,旨在将日常工作中发现的典型事例、工作难题作为素材,综合运用职业礼仪、护理常规、核心制度、应急预案等,演示医护人员从接待患者入院到出院全过程的规范化护理服务流程,通过比赛,在增强护理队伍服务意识的同时,锻炼了医护人员的组织、创造、协调能力,医护、科室凝聚力也得到了空前的提高。
【20xx国际护士节活动总结三】今年护士节前夕,我院按照《西安市卫生局关于开展20xx年国际护士节纪念活动的通知》,制定周密活动方案,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及相关部门有效配合下,扎实开展了系列活动,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
针对今年特别是近期手足口病多发的情况,我院护理部调整思路,在义诊宣传方面,将降低农村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率作为本次义诊宣传活动的目标及重点内容。经充分调研、积极联系,将长安区大兆乡南章曲幼儿园作为我院义诊宣传点。20xx年4月30日下午14时,我院由护理部权主任带队,带领一名护士长、护理部干事及感染二科科主任等,一行4人准时到达了该幼儿园,大家未经片刻休息,即开始了对90余名幼儿家长及园内工作人员的培训讲座,首先,由李主任就近期我市手足口病的发病情况、手足口病临床表现及诊治等做了详细介绍,随后,申莹护士长就手足口病的预防及隔离消毒等进行了通俗易懂的讲解,家长们个个听得认真,不时点头予以回应;李主任还针对个别患儿家长提出的如何选择患儿食品与水果等问题一一做答。本次培训讲座历时约两小时。在本次活动中,我院还为该幼儿园赠送了部分“84”消毒产品,现场发放及赠送宣传资料共1000余份,通过本次培训,使患儿家长对手足口病有了一定了解,掌握了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此举将对降低幼儿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的手足口病发病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为走进护士,体验护士日常工作,我院护理部精心安排、认真组织,20xx年5月4日上午,护理部安排由病区2名患者家属全程参与、医院政工科1 名工作人员陪同,来到我院肝病四科,对病区护士半天的工作进行了跟班,以实际了解护士的日常工作内容,体验护理工作的辛苦程度。通过半天的跟班,望着护士们一刻也不停歇的步伐,听着护士们亲切耐心解释的声音,目睹护士们认真娴熟的护理操作,患者家属及其他跟班人员深受感动,从而也使他们对护理工作更多了一份理解、更平添了一份敬意。
目前,我院各病区均已规范开展了对出院患者电话回访业务,患者反馈效果普遍良好;鉴于我院的专科性质及诊治病种所限,五一节前夕,我院护理部认真做了前期调研,通过电话征询部分出院患者意见,并走访、听取在院患者及其陪人意见和建议,基于保护出院患者隐私目的,我们充分尊重患者意见和选择,经报院领导同意,决定预约我院10-15名病毒性肝炎出院患者来院,进行面对面集中回访工作。
我院护理部提前一天对会场进行了精心布置,并为当天参加回访的所有患者准备了牛奶、面包、茶水等,以方便部分回访患者化验检查后饮用。20xx 年5月7日上午8时30分,出院患者回访座谈会准时在我院门诊二楼输液室召开,共13名出院患者参加了本次座谈会,会议由我院护理部权主任主持,首先,权主任就13位出院患者对我院工作的支持与配合表示感谢,并简要介绍了开展本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随后,安排我院主治医师尹毅做了丙肝的防治知识讲解,申莹护士长就肝病的预防、肝病患者的休息饮食及消毒隔离等知识做了宣教和指导;在最后征询患者意见和建议环节中,权主任及护理部成员认真听取了患者对我院医护及后勤等部门工作的意见和建议。13名患者对我院护理服务工作给予了一致肯定和高度评价,个别患者对我院进一步改善病室外环境、提供适宜护理服务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如建议医院给院内花园区配备一定坐椅,以方便住院患者散步后休息;建议各病区适当配备一些移动式坐便器,以方便年老体弱住院患者如厕等。护理部针对患者提出的建议,及时向院领导及相关部门做了反映,积极落实问题整改。
在今年的护士节期间,我院肝病四科护士长任艳叶被西安市卫生局评为“西安市护理标兵”,被省卫计委评为“护理之星”;我院按照市卫生局及省卫计委文件通知,分别选派护士代表参加了省市表彰大会。
今年的护士节活动,我院按照市卫生局文件要求,扎实落实并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充分展示了我院护士良好的职业风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院护理部将在院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下,带领全院护理人员,发扬成绩,改正不足,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努力为患者提供更加满意的护理服务。
【20xx国际护士节活动总结四】今年,我院举行系列活动纪念20xx年国际护士节,包括护士换位就医体验活动,微电影、摄影、征文比赛,优秀护士、护士长评选、三十年护龄表彰等。
5月9日下午,我院在多功能会议厅举行隆重而简朴的“护士梦·天使情”20xx年国际护士节纪念大会。梁伯进院长、左万里书记等院领导出席会议,行政职能、临床医、技、护等中层干部、医疗同仁、护士代表共400余人参加大会。会议由护理部副主任黄静主持。
会上,龙晚生副院长宣读表彰决定,对50名医院优秀护士、3名优秀护士长、26名三十年护龄护士进行表彰。陈玉珍主任致辞,总结回顾上年度护理工作,内容包括队伍建设、护理质量、服务品质、专科创新、科研教学等5个方面,并提出将围绕“重临床,建机制,抓服务”的思路开展下步护理工作。
大会播放了护理部组织拍摄《爱的变奏曲》微电影,以及临床科室自编自导自演的微电影作品:重症医学科《我相信》、神经外科《爱在心间》、耳鼻喉科《爱的延续》、人工肾《天使style》。充分展现了我院护士的靓丽风采、精神风貌,以及医护间亲密合作和无限创意。
为优化护理服务流程,改善患者就医感受,今年护理部举办了护士换位就医体验式活动。内分泌科张敏、心血管内科罗静娟、神经三区舒细娥通过换位思考与体验,从门诊患者、住院患者、采访住院的同事三个角度,让我们护理人员切身认识到自己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而改进工作方式,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水平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