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社区护理的认识范文

对社区护理的认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社区护理的认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社区护理的认识

第1篇:对社区护理的认识范文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4208(2011)02―0069―03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日益加剧,大众对护理的需求已从对疾病的防治服务扩大到了社区的健康护理服务。家庭结构的小型化使家庭作为基本照顾者的能力降低,随着老年人对医疗保健需求的增加,对护理机构提供的社区家庭护理服务的需求也逐渐扩大。为了调查实习护生对社区护理的认知和职业态度,了解社区护理教育的现状,为今后的社区护理改革提供依据,于2010年3月对天津市高等院校全日制护理专业毕业实习护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2010年3月整群抽取天津市2010年高等院校全日制护理专业毕业实习护生390名。

1.2 调查方法(1)问卷设计:采用问卷调查法,“社区护理职业认知情况调查问卷”为自编问卷,Cronbach'sα系数为0.748。问卷分为三部分,含14个条目。第一部分为护生的一般情况调查,含3个条目,内容涉及专业方向、毕业学历及是否已进行社区护理实习;第二部分为社区护理知识调查,内容涉及社区护理的服务对象、目的、工作方法、工作时间等7个条目;第三部分为护生对社区护理职业的认知,有7个条目,内容涉及对社区护理的就业意愿及就业前景、劳动强度、社会支持、待遇、工作环境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等。调查问卷按照目的性、反向性和实用性的原则进行设计。(2)问卷调查:先讲解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然后下发问卷,集中填写,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390份,实际回收366份,回收率93.8%。剔除8份无效问卷,最后保留358份,有效问卷为91.8%。

1.3 统计方法运用SPSS 11.5统计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差异的比较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358名毕业实习护生中,社区护理专业方向15人,护理专业方向190人,涉外护理专业方向117人,助产专业方向36人;本科学历280人,专科学历78人;其中103人已完成社区护理的实习。

2.2 对社区护理的认知情况 (1)对社区护理工作的整体认知情况:67.9%的护生知道社区护理的服务类型为长期的终身性健康服务,65.4%的护生知道其工作方式,62.0%护生知道其工作方法。按认知得分的高低排名,前三位是“工作目的”(2.85分)、“在医疗卫生系统中的地位”(2.84分)和“服务对象”(2.78分)。护生的整体认知情况见表1。(2)不同学历护生的认知情况:专科学历护生得(2.54+0.32)分,本科学历护生得(2.64±0.26)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1,P0.05)。

2.3 就业意愿情况护生中对毕业后是否愿意从事社区护理工作选择“不确定”的人数最多,比例达到了56.1%。不同学历护生毕业就职于社区护理的意愿见表2。实习与否护生毕业就职于社区护理的意愿见表3。

2.4 对社区护理职业的态度按护生对职业因素“同意”的人数比例从高到低排序,认为社区护理“能发挥更大的主观能动性”、“发展前景好”的比例均达到50%以上,见表4。

3 讨论

据报道,国外已经有社区护士工作团队使用自评的方式对她们与居民的关系和目标地区所需改进进行了评价。国内朱腊荣等研究发现,当地的护生在社区护理知识掌握方面存在不少问题。

在本次调查中,护生对社区护理的“工作目的”、“在医疗卫生系统中的地位”、“服务对象”的了解分别排在前三位,由此可见,这些方面在教学中已经涉及,护生已基本了解。分别有67.9%、65.4%和62.0%的护生了解社区护理的服务类型为长期的终身性健康服务、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护生们不能确定社区护理的工作方式是否具有独立性和自主性;护生们也不能确定医护协作是否是社区护士的工作方法。这可能与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中均未注重此部分的内容有关。仅有少数护生了解社区护理的工作时间为轮班制,大部分的护生不清楚,这在实习组与未实习组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表明虽然护生进行了社区护理实习,但是对基本的排班情况尚不能了解,所以,社区护理实习的方式是否需要改进,以获得更加满意的实习效果,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调查发现,本科生对社区护理工作的认知水平高于专科生,这可能是由于护理专科和本科在学制、课程设置、学时、教学内容上有比较明显的差别,本科生接受的教育更广泛、更深入,因此本科生对社区护理工作的理解与认识水平高于专科生。而不同的认知程度对于今后护生从事社区护理工作也会产生影响,如果要提高社区护理的质量,则应对护生进行长期、专业的培养。

从调查结果还看出,目前社区护理实习并不能使护生的社区护理知识水平得到提高,这与邹德风等的研究不一致。可能的原因是,目前的社区护理实习质量还有待提高,教学环境和带教老师的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对护生毕业后就职于社区护理的意愿调查发现,由于生源不同及面临就业压力不同,护生对社区护理就业意向也不同。本科生毕业后有从事社区护理工作愿望的仅占所有本科生的16.1%,专科生有53.8%毕业后愿从事社区护理工作,出现此情况的原因可能与本科生就业优势相对明显有关。本科生多数人不愿意选择社区护理,而专科护生就业压力大,较多人愿意选择社区护理岗位。由此可见,不同学历的护生在职业定位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而是否已实习过社区护理对护生就业的影响不大,这可能与护生对社区护理的定位比较准确有关。

在我国致力于发展社区护理的背景下,大部分护生认为社区护理的前景比较乐观,本次调查结果与胡蓉芳的调查结果一致。护生们也认为,在社区工作可以更大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但对目前社区护理工作的开展情况,在劳动强度、社会支持、工作环境方面却存在疑虑,最不理想的境况是工资待遇,仅33名护生认为社区护理工资待遇较高,占受调查总体的9.2%。大部分的护生(57.3%)在这个项目上选择了观望态度。纠其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大众对社区护理的认识还不够,社会支持系统不完善,资金投入不足;二是社区护士待遇低,工作环境差,体制滞后;三是社区护士人力资源不足,劳动强度高,社区护士专业水平欠佳,自身素质提高意识不够;四是护理服务方式单一,质量有待提高。

通过本次调查研究,对社区护理教育及发展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职业情感教育,培养积极的职

业态度:建议不仅要加强职业情感教育,提高护生对护理职业的认同感,同时应适当进行职业指导,根据护生的能力、社会支持系统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职业定位,帮助护生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针对培养目标不同,鼓励护生树立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的信心,介绍国内外社区护理的成功先例,使护生认识到社区护理的意义和发展前景,认识到潜在的社区护理市场,从而促进社区护理的长期发展。(2)改善社区护理教学环境,提高带教质量:目前的社区护理还刚起步,社区护士的角色尚不能真正在社区中体现出来,因此社区护理的工作内容和任务只体现出最基础的对病人的护理以及建立健康档案,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相对不高;而社区人群对社区护理这一新生事物也还需要时间去认识和接受,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短时间内尚不能显现出来。多种原因导致一些单位在选派护士时没有经过严格挑选,把年资和经验都相对较低的护士派到社区,延缓了社区护理的发展。另外,社区护理在实践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如资源严重不足,工作条件简陋,护理服务质量不良,教学环境不佳,带教老师教学意识和水平欠佳。实习中护生将带教老师当作一面镜子,从他们身上寻找自己的未来。所以,重视社区护理教学环境的建设、加强师资力量是当务之急。(3)通过自身努力,提高社区护士的社会形象:提高护生社区护理专业知识,加强对社区护理工作的理解,鼓励护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形象,获得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居民的信任,为社区护理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娟,李继平我国社区护理的现状及其对策[J]护理研究,2007,21(9):2279-2281

[2]刘则杨,王春生,孙学平,对需求变化条件下社区护理人力资源开发的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01,2l(4):32-33

[3]李惠娟,季正明社区卫生服务实用手册[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3-4,17

[4]朱腊荣,护生实习前对社区护理的认知调查及对策[J],内蒙古中医药,2009,28(5):101―103

[5]邹德凤,张红星,毛祚燕,本科护生社区护理而阶段实践教学的效果[J],中华护理教育,2008,5(4):185

第2篇:对社区护理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社区老年人;痰湿质体质;中医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248.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6)11-0106-02

体质是个体生命活动过程中,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状态等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质[1],同时也受后天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的影响。痰湿质是中医9种常见的体质类型之一,在老年人体质中占了一定的比例。许多现代研究表明,在老年人中,异常体质与年龄基本呈正相关[2],通过对社区目标人群进行筛查,用中医体质辨识,筛出痰湿质体质的老年人,给予相应的中医护理干预,能使偏颇体质有效改善,降低风险性疾病对他们健康的危害,使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得到改善。基于此,笔者于2014年07月、2015年09月,2次对昆明市吴井社区居民中60 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了中医体质辨识调查,并进行相应的中医护理干预,取得很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筛出方法

1.1对象选择2014年、2015年昆明市吴井社区2次参加健康体检的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为调查对象,共计289例,其中男101例,女138例;年龄60~69岁118例,70~79岁92例,80以上29例。

1.2筛出方法中医体质诊断标准:依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3],运用中医体质辨识表对体检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由一名中医正高级职称和一名中医中级职称的在职执业医师对参加体检的社区老年人进行《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记录表》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身高、体重,体质指数,腰围,血压,并填写基本资料,包括血型、文化程度、既往史、家族史、生活环境、情感状态、体育锻炼、饮食习惯、饮酒情况及常规生化检查、B超、心电图、X光胸片。

1.3筛出结果参加体检的社区老年人偏颇体质所占比例较高,其中居于前五位的体质类型分别是:平和质79例,为27.54%;8种偏颇体质210例,为72.46%,依次为:阳虚质21.26%、气虚质18.20%、瘀血质7.0%、阴虚质6.5%、痰湿质6.1%、特禀质5.1%、气郁质3.6%、湿热质4.7%。

2健康干预方法

2.1方法在2014、2015年体检筛查出痰湿质体质者,相应的给他们建立了家庭健康档案,每月对老年痰湿质体质者随访一次,动态地了解健康干预情况的落实,并间断性按中医的整体观念对个体施行中医体质护理,至2016年体检复查时老年痰湿质体质各项评分已降低,痰湿质体质为3.4%,有效率为50%。

2.2健康干预

2.2.1饮食痰湿质体质常喜食肥甘厚腻食物,如肉类,糯食,甜食,油炸类食物;五谷蔬菜类食物摄取量不够,饮水较少,男士多有嗜烟、饮酒习惯,这些饮食习惯在体检问卷调查时就可看出有很大的共性,在做健康指导时首先要改变不适宜的饮食习惯,指导老年人多吃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诸如牛奶、鱼肉,对猪肉、牛肉、羊肉的摄入量要控制,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建议肥胖者(多为痰湿质体型特质)的油脂每日摄入不超过25 g[4],以免助湿生痰,应以清淡为原则,戒除烟酒,饮食应有节制,不可过饱或过饥,过饱伤脾胃之气,过饥致气血来源不足。喜饮茶者适宜多饮乌龙茶、普洱茶[5]。据报道称饮茶和太极运动结合可以改善老年人体质和血脂异常[6],对痰湿质有较好调适作用。

2.2.2运动与锻炼痰湿质体质者大多懒动喜静,动则汗出,自觉气不够用。调查对象都是60岁以上老年人,体检结果显示90%以上有不同程度的骨质退行性改变,如骨质疏松、骨质增生、颈椎病等,锻炼选择的方式很关键,不恰当的运动无益且可能导致机体意外伤害,老年人的运动方式以散步首选,其次可以练习太极拳,每天定时锻炼1 h,自觉微微出汗即可,运动时间尽量选择下午5~6点,不建议做登山、跑步、骑自行车等对膝关节磨损较大的运动,坚决避免踢球、打篮球等激烈运动,关键是要养成定时运动的习惯。

2.2.3药膳痰湿体质的特点为头昏脘闷、身重乏力,汗出困倦,久睡不醒、口中黏腻、大便不爽。常见于居住地潮湿,喜食肥腻食品之人。除改变饮食习惯外,日常饮食以芡实、莲子、薏苡仁、怀山药、赤小豆、冬瓜等利湿健脾药材为主,可做成芡实莲子粥、薏米怀山粥、薏米冬瓜汤、陈皮薏米粥日常服用以祛逐痰湿。

2.2.4情志调理中医强调整体观,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是神的外在反映,而神是形之主宰,《素问・举痛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情志刺激可影响五脏六腑之功能,七情内伤导致脏腑气机阻滞,情绪与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指导老年人精神要保持淡泊宁静,起居规律,避免欲求过多、思虑过甚,自我调控情绪,适应社会环境,鼓励老年人多与外界交流,可以寄情琴棋书画,听音乐,游览青山绿水,陶冶情绪,振奋精神,做到静神少虑、处世豁达、平静生活,达到“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

2.2.5中药汤足浴温胆汤:茯苓30 g,陈皮20 g,法夏10 g,枳实10 g,竹茹10 g,炙甘草10 g。这个温胆汤是罗大伦博士经常用于泡脚的方子(当然也可以服用)。其认为一般体内有痰湿的人,脾胃吸收的能力还不如脚底经络吸收的好,增加新陈代谢,加强脂肪燃烧。每晚用热水泡脚,相当于人为地给身体加热,加速血液循环和身体代谢,这样不但可以有助睡眠,而且也能较好的代谢水湿,燃烧脂肪。

3讨论

中医体质辨识应用于健康体检中,可根据个人体质分为正常体质和偏颇体质。正常体质相当于健康人群,偏颇体质相当于亚健康人群。健康人群和亚健康人群,一般没有异常指标,或者某些指标仅有轻微的变化,但又尚未达到临床疾病的诊断标准。中医体质学认为,痰湿体质是由于津液运化失司而痰湿凝聚表现出的以黏滞重浊为主的体质状态,形态特征为体型肥胖,腹部肥满松软,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喜食肥甘厚腻之食,舌苔白腻、脉滑等,易患消渴、中风、胸痹等病症[7]。老年人具有正气内虚、肺脾气弱的体质特点,这是老年人容易形成痰湿质体质的原因。有资料显示,痰湿体质较容易发展演变为代谢综合征、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对痰湿质体质老年人及时给予中医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变偏颇体质,可以做到“未病先防、欲病早治、既病防变”,有效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在临床工作中,痰湿质体质者对中医护理干预依从性较好,只要多和其交流,耐心宣教,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我国现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促进老年人的健康对社会和谐发展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琦.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及其诊断表述依据[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4):1-5.

[2]朱秉臣.1075例老年人体型与体质关系的分析[J].湖南中医杂志,1988,3(5),5.

[3]王琦.中医体质学2008[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452-466.

[4]陈君石.黄建始.健康管理[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333.

[5]邹磊.饮茶与体质的关系[J].茶博览,2011:63.

[6]窦├.饮茶与参加太极运动对老年人体成分和血脂水平的影响[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2,27(3):113-114.

第3篇:对社区护理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 男护生 社区护理 就业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5.03.167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强烈,社区护理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特别是随着我国步人老龄化社会,社区护理在预防保健、促进与维护居民健康、缓解国民“看病难、看病贵”等工作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社区护理人员数量的匮乏及学历与素质较低仍是阻碍其快速发展的瓶颈之一。我国目前注册社区护士不足10万人;而学历结构以中专为主(约70%),全日制本科、专科学历不足10%。由此可见,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发展的重点是人力资源的培养。目前,国家高度重视高职高专教育,作为护理队伍新生力量的高职男护生,正逐渐充实到护理队伍,男护生选择从事社区护理也是当前形势下补充社区护士队伍的重要途径。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取随机抽样与方便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选择陕西省两所高职院校即将进入临床实习的二年级护生338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163人,女生175人。平均年龄16~ 22岁。

1.2 研究方法

1.2.1 研究工具

在阅读大量文献基础之上,结合专家访谈、现场调查、个案分析等方法,参考国家教育部“关于高校毕业生择业行为及其意向的调查”问卷及《社区护理》教材自行设计的护理学生社区护理就业意向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①护生基本情况,如年龄、性别、生源地等②对社区护理的了解程度与途径、认可度,对社区护士及从事社区护理工作能力要求的看法,对社区护理发展前景的看法等③社区护理就业意向态度,是否愿意从事社区护理,影响自身决策因素、期望的待遇水平等共25个题目。

1.2.2 研究方法

本研究属于描述性研究中的现况调查法,收集资料的方法为问卷调查法。选择已完成所有理论课程,即将进入临床实习的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取得知情同意后于2014年5月由研究者担任主试,对所有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统一指导语,统一发放问卷,当场回收,共发放问卷338份,全部回收,有效问卷338份,有效回收率100%。

1.2.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基本资料用百分比描述,不同学校、性别护生就业意向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护生从事社区护理的意向

由表1可见,338名护生中有248人(73.4%)愿意从事社区护理工作,其中男护生121人(48.8%)。男护生、女护生的社区护理就业意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表2可知,愿意从事社区护理护生中有196人( 79.0%)愿意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有52.3%护生的择业决策不受任何人影响;35.9%护生期望的社区护理工资水平为2000元~ 3000元。

2.2 护生对社区护理认可度

对社区护理发展趋势的态度:非常乐观196人(5 8.0%)其中男护生102人( 62.6%);一般乐观102人(30.2%),其中男护生45人(27.6%);不乐观32人( 0.095%)其中男护生16人(0.098%);不清楚8人( 0.024%),无男护生。男、女护生对社区卫生服务于专业方向联系程度认知比较见表3,其中男、女护生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男、女护生对社区卫生服务了解比较见表4,其了解程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3 影响男护生社区护理就业意向的因素

2.3.1 影响护生就业意向的原因

通过调查发现,男护生愿意从事社区护理的首位原因是认为我国社区护理的发展前景好,政策支持下比较稳定;其次为与医院相比可获得提升的机会比较多;工作强度低,工作压力小,相对比较轻松等。而不愿从事社区护理工作首要原因为觉得工作虽然重要但是简单没有挑战性,对男生来说发展空间小;后依次为经济与福利待遇低;社区护士地位不如临床护士地位高;对社区护理工作不感兴趣等。

2.3.2 社区护理认可度与就业意向的关系

根据男护生的社区护理就业意向,将其分为愿意与不愿意两组。分析两组护生就业意向与其对社区护理的认可度之间关系。结果发现,两组护生在对社区护理发展趋势以及对社区护士地位认可两个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10.95和12.97,P值均

3 讨论

3.1 男护生社区护理就业意向率较高,多为自主性决策

随着医学学科进步,我国护理事业正向着逐渐完善的方向快速发展,人们对护理专业的观念也在更新,其中一个重要的体现就是临床对男性护士的需求在逐渐增加,越来越多的男性选择护理专业【3】。随着我国卫生服务改革的不断深入,社区护理为居民提供有效、经济、便捷、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已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社区护理作为21世纪护理发展的主要方向和新的热点,正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目前社区护理人才相对匮乏,社区护理要进一步发展,新生力量的补充是促进其发展的关键环节。男护生护生作为未来护理工作的生力军,其从事社区护理就业意向非常重要。本研究研究发现163名男护生中有121人( 47.6%)愿意从事社区护理工作,就业意向率较高。男、女护生就业意向之间差异无统计学。说明目前护生对社区护理认识比较全面,对其发展前景看好,大部分男护生愿意从事社区护理服务工作。

同时研究显示,愿意从事社区护理248名护生中有113(45.6%)人自主决策不受任何影响,后依次为受父母,教师观念影响。说明护生自我意识较强,这可能与护生学习背景有一定关系。本次研究对象均学习过社区护理,对社区护理发展现状以及发展前景,工作内容与方法等方面有了较全面的了解,正因为了解社区护理,所以自主决策意识较强。

3.2 男护生社区护理就业意向的影响因素分析

研究显示,男护生愿意从事社区护理工作主要的原因是我国社区护理发展前景好,政策支持下比较稳定,而且与医院相比可以获得更多的提升机会,有利于自我价值实现。说明男护生能充分正确认识到社区护理在我国医疗卫生体系内重要地位,能认可社区护理良好的发展前景,也能改变传统的观念,在就业选择时,更关注自身的发展,以及该行业的发展前景。护生能多考虑选择就业的环境是否有利于自身发展、施展个人才华、体现自我价值,说明其就业观比较科学。

本次调查还发现,护生不愿从事的首要因素为觉得工作虽然重要,但是简单没有挑战性,对男生来说发展空间小,还有一部分护生认为社区护士地位低于临床护士地位,因此不愿从事。这说明还是有一部分护生对社区护理存在认识误区,也提示在社区护理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引导护生正确认识社区护理工作的内容和意义。

综上所述,男护生对社区护理认可度较高,其社区护理就业意向率较高,就业决策自主性较强,在进行就业选择时更关注自身的发展、自我价值的实现以及该行业的发展前景。但是还存在部分护生不能正确认识社区护理工作的重要意义,还需要教师在讲授某些内容过程中将社区作为教学场所,将理论教学与实践联系起来,增加护生对社区护理的兴趣,以及对社区护理工作内容的认识,为社区护理工作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谈学灵.护生从事社区护理的意向调查及影响因素【J】.护理研究,2011,11(25):2857-2859.

【2】艾艳,陈婷.我国社区护理人力资源现状分析与开发策略研究【J】.医学与社会,2010,2-3(6):58- 60.

【3】管惠娟,尹娜,梁万年.我国社区护理队伍的现状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4A):1064-1067.

第4篇:对社区护理的认识范文

高职 护理 社区 教育 对策

随着社区卫生服务的开展,社会对社区护理人才的需求在质和量上都表现出重大变化。培养社区护士是高职护理教育的重要任务和职责,能否培养出真正适应社会需求的社区护理人才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一、社区护理教育的研究背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学模式的转变,人口构成、疾病构成的变化,人们对健康的需要已逐步趋向于集宣教、预防、治疗、护理、康复于一体化的综合。医疗保健服务模式正在由医院延伸到社会,服务对象也正在由患病的个体逐渐向家庭、社区的方向发展,社区和家庭已经成为护理人员重要的工作场所。因此,社区护理教育将成为21世纪护理教育的发展方向。

但是,由于我国社区服务尚处在试点阶段,社区护理工作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现实的问题是:现有社区护理人员教育层次、人员数量、知识储备不能适应社会需求[1]。2006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 在意见中明确指出“教育部门负责全科医学和社区护理学科教育,将社区卫生服务技能作为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2]。该意见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要求加强医学院校的全科医学、社区护理的学科教育,积极为社会培育全科医师、护士。

二、社区护理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传统观念制约社区护理教育的发展

长期以来,受传统医学模式的影响,以临床护理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在多数教师心目中已根深蒂固。其结果是:一方面,从事高职护理专业教学的教师观念不能或不能完全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整体健康为中心,以临床护理向基层、社区护理方向转变,对社区护理的价值和信念的认识比较肤浅;另一方面,高职护士专业的学生也不能充分认识社区护理的特点和重要性,并且存在着某些偏见,更为不利的是,大部分护生对毕业后从事社区护理工作持否定态度[3]。绝大多数的护生认为社区护理的内容只是预防接种、健康宣教、打针输液等工作,在实习、择业时大都把目标定位在各级各类医院的临床护理,很少有社区护理的意向。有些护生虽然从事社区护理工作,但由于对社区服务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没有充分的认识,他们工作的热情、自觉性、主动性及工作的效果都是不尽人意的。这也是目前影响和制约社区护理发展的重要因素[4]。

2.现有课程体系不足已满足社区护理教育的需要

社区护理专业开设的课程大多是围绕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护理技能,虽然在课程设置中增加了社会护理学、预防医学、健康教育、社区护理、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等有关课程,但是社区护理的内容只占了很小比例,学科特色不足,给学习者造成了学习内容不明确、任务不清楚的印象,所涉及的知识面、知识结构不能满足社区护理的需要[5]。更不能体现社区护理本身所具有的高度的独立性、知识结构的特殊性。目前,各大专院校还没有统一的社区护理专业规范教材,对内容的选取没有统一的标准,更没有建立统一的知识评价体系[6]。

三、对社区护理教育的建议

1.更新观念,加强对社区护理的职业认知

社区护理人才的培养目标一方面要具有独立观察、分析判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还必须具有熟练的护理操作技能及综合实践技能。因此,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教学内容要仅仅围绕社区护理工作的特点、需求合理安排。在教学过程中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将有关社区发展的政策,可通过主题讨论、问卷调查、专题讲座、社区参观等方式,引导学生就整体护理与社区护理的意义和发展趋势开展讨论,逐步树立现代护理观,帮助护生进一步加深对社区护理理念的理解,使学生深刻意识到开展集预防、保健、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社区护理已势在必行。

2.以任务为导向,改进社区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按照“突出护理、注重整体、加强人文、体现社区”的新型护理理念,围绕社区护理岗位的实际需求制定专业培养目标,合理整合课程结构。公共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以“必须、够用”为度,进行适当的精简。增设人文、社会科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内容,开设如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护理心理学、护理管理学、社区护理学、康复护理、护理美学等具有社区护理特色的课程,结合社区护理的特点,探索更适合社区护理的人才培养模式,使社区护理教育不断完善,最终走向成熟,从而开创社区护理教育的新体系。

总之,高职护理教育作为护理人才培养的基地,承担着培养护生社区护理能力的重任,对发展中国社区护理事业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社区护理作为护理专业中的一个新课题,它是医学模式转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产物,是促进健康、保持健康、预防疾病和恢复健康的重要途径;也是解决一些实际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的有效途径。高职高专护理教育应加大专业建设的投入和规划,不断地改革与完善,以培养出更符合人民健康需求、社会满意的专业社区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周久红.目前我国社区护理的困扰与对策[J].中国全科医学,2004, 7(11):805-806.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EB/OL].[2006-02-23].志,2009,26(3):34-35.

[3]贾长宽,黄晓燕,黄桂开.238名护理毕业生择业心态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2,17(7):726-728.

[4]阎红,朱丹.社区护士专业教育现状及其培养途径[J].护理研究,2006,20(19):1700-1703.

第5篇:对社区护理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309―01

目前,开展护理健康教育主要是在医院,少量在社区。在医院,护理健康教育主要是围绕与个体疾病有关的健康问题,体现个体化的特点;在社区,护理健康教育更多侧重在疾病的康复、预防和建立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方面,体现一定的普遍性。社区健康教育是以社区人群为教育对象,以促进全面的健康为目标,有组织、有计划、有评价的健康教育活动。它作为初级卫生保健的第一要素,是社区护理的工作重点,是护士必须掌握的工作。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健康教育作为社区护理的重要措施,其影响超过疾病预防或治疗性干预。社区护理健康教育虽未广泛开展,但这是护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广泛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一种较好途径。

1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现状

1.1社区护理健康教育职能

据常亚萍等调查显示,北京市某社区人群的人均医疗时间为5.3 min,人均护理时间是31.5min。这说明,在社区护理中,护士与社区人群的联系最为密切,这一特点决定了护士应该成为社区健康教育的主要承担者。然而,目前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生和护士的工作职责不够明确,许多护士能够完成并且适宜由护理人员来承担的项目(健康教育)是由医生来承担的。

1.2 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由于我国的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晚,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系统。而且理论和体制方面又不够完善,可参考的护理文献及书籍又少,使得社区护理健康教育仅仅停留在卫生宣传的层面,很难深入。据统计资料表明,目前有84%护士对护理健康教育程序的基本内容了解肤浅或认识不足,80.5%对最佳的健康教育方法选择能力缺乏,80%对护士在健康教育中承担的角色不够明确。

1.3 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技术规范以及考核评价体系

目前,我国社区护理健康教育没有专门的结构,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也没有较成型的健康教育程序及职业规范。总之,我国的护理健康教育仍围绕着慢性病进行,多属于二级预防水平,与国外已达到的三级预防水平相比存在着差距。另外,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由于缺乏严格系统的考核管理体系,对社区护士的健康教育资格准入与审核制度及监控机制尚不完善,严重制约了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2 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对策

2.1 将健康教育纳入社区护士的服务项目中

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起步较晚,社区护理教育更是十分欠缺,在健康教育培训方面整体水平不高。目前绝大多数社区护士没有接受过较系统、规范的有关健康教育方面的课程训练,在实践中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因而采用的方法较简单,停留在一般性的卫生宣传上,且内容泛化,难以满足不同人群对健康的关注和需求。抓健康教育人才培养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2.2 将社区健康教育融入护理实践和公共卫生实践中

社区护理是由护理实践和公共卫生实践综合而成的。护士在对居民护理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将健康知识传输给他们,在向居民进行健康教育的同时,也是护理的过程。事实证明,凡是健康教育能够融入社区卫生服务各项工作之中,社区健康教育就能够发展,就能够取得很好的成效。社区护士把健康教育贯穿于三级预防的始终,与预防、治疗、保健、康复结合起来,提高居民自我保健、自我预防、自我护理的意识和技能。社区卫生服务为护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极大的发展空间。健康教育的出发点和着眼点是使受教育对象通过知识改变、态度改变并逐步实现行为改变。

2.3 多途径与多层次地培养社区护士的健康教育能力

社区护理工作要求从事社区工作的护士努力通过各种渠道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未来的大部分初级卫生保健任务将由护士来承担,因此培养社区护理人才是护理教育事业的当务之急。当前,社区护士的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可分在校、在职和岗前培训3种:一是在护理学院的课程设置中增加社区健康教育课程;二是对已取得中专、大专文凭的护士进行再培训;三是建立社区护士健康教育岗前培训制度,学习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理论,锻炼社区护理健康教育能力。

3 讨论

社区卫生服务是把保持和促进社区居民的健康作为目标而提供的全方位服务,其内容涉及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及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而完成每一项服务内容都离不开健康教育。护士是社区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社区护士要根据不同个体和群体的特点而采用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来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从某种程度上讲,社区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决定着整个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因此,社区护理人员应将护理健康教育列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总之,社区护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新的应用性科学,社区护理人员一方面应充分认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做好护理健康教育工作;另一方面应加强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理论研究方面涉及健康教育的内容、范围、组织、规划、运作和评价体系,健康教育处方的使用,有关的伦理、法规等,形成能真正指导护理实践的有中国特色的社区健康教育理论。在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尽快研究建立更适用的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形式、指导、评价及评价测量工具等,使社区健康教育不断提高层次和水平,真正达到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的目的。社区护理是21世纪护理的发展方向,社区居民的健康教育需求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更高的要求。如何创造条件和利用现有的条件,广泛深入地开展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每个护理人员的职责与挑战。

参考文献:

[1] 朱晓芳;社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的护理效果评价[J];中外医疗;2011年31期

[2] 龚燕娟;翟惠敏;我国社区护理教育的现状与进展[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年18期

第6篇:对社区护理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社区护理;教育;教学改革

【中国分类号】R4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462-01

【Abstract】The article analysed the status quo of community nursing,existing problems,and the necessity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nursing and explored the teaching reform of community nursing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nursing in china.

【Key words】 community nursing;education,;teaching reform

社区护理是一种能适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发展需要的新的护理模式,它增添了新的护理工作内容,扩大了护理工作职责,实现了以护理疾病为中心向以人群整体健康为中心的转变,使服务从医院走向社会、走向家庭,变封闭式服务为开放式社会化服务。它预示着全球卫生服务的发展趋势。我国社区护理始于2O世纪8O年代,起步较晚,缺乏健全的组织管理机构及专业人才,目前社区护理在我国的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存在着许多影响社区护理发展的重要问题亟待解决。本文针对我国社区护理的现状,探讨社区护理教育改革,从而推进社区护理的发展。

1.我国社区护理现状

1.1 社区护理人员人力资源配置严重不足。就我国而言[1],截至2005年底,共有注册护士134.96万人,其中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仅10 972人,不到护理人员总数的1% ,并且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丰富的社区护理经验的高素质社区护理人才更是缺乏。据调查[2],一般一个社区护理站服务一条街道,一个街道通常有3 000人~5 000人,而护士只有1名~3名。过少的人力使社区护士忙于应付大量的护理常规工作,没有足够的精力从事健康教育活动,这严重影响了社区护理工作的内容和质量。

1.2 社区护理人员学历及综合素质不高,护理观念未根本转变。据国内多项社区护士基本情况调查资料显示[3]: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的社区护士学历结构以中专为主,占52.6%~76.9%,大专学历占7.2%~41.6%,无专业学历的护理人员占3%~15.9%,本科学历的护理人员仅为1%,其中80%以上的社区护士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和教育,普遍存在知识老化,知识面窄,护理观念还停留在"以疾病为中心"的院内服务而不是"以病人为中心"的社区家庭护理。提高社区护理人员的学历及综合素质,转变护理观念是当今社区护理教育迫在眉睫的任务。

1.3 社区护理教育体系不完善。我国的社区护理教育系统尚不完善,至今没有完整的社区护理人才培养体系。

1.3.1 各高等院校社区护理专业设置太少。国内只有很少医学院、护理院校开设社区护理专业,难以满足社区卫生服务的需要[4]。即使部分医学院、护理院校在高等护理教育课程中开设了社区护理及与社区护理相关的一些课程,但由于我国社区护理教育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起步较晚,经验不足,在学时安排,教材建设、教学内容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1.3.2 社区护士继续教育培训存在问题。椐统计[5,6],至2005年全国已有近8万名护士从事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在这8万人中,不足一半的社区护士参加了短期岗位培训,还有一半社区护士没有受到相关职业培训。国家要求从事社区护理的护士必须接受专科培训,并要求到2010年80%以上的社区护士接受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可的岗位培训。 闫红[7]等调查表明,短期和不脱产的培训所能学习到的社区护理知识非常有限,且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能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或为了达标,只是走形式,培训质量得不到保障,内容仍强调基础护理操作,让参加培训的护士感到茫然,不知社区护理工作的重点在哪里,这成为制约社区护理发展的瓶颈。

1.3.3 社区护理实践少。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还刚刚起步,且普遍存在数量不足、服务质量不高、功能不全的问题。在学习《社区护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社区护理实践少,大部分学校没有社区护理实践基地。学校安排护生实习或见习,多数是倾向于到大的综合性医院,只有少数学校在社区护理授课的过程中,安排护生去社区做一些问卷调查或者访谈。这样,培养出的护生对社区护理的内涵认识不清楚,不了解社区护士的工作内容,护生毕业后进入社区工作,往往需要较长时间的适应期[4]。

2 发展社区护理的必要性

社区卫生服务是经济发达国家探索研究的一种最佳卫生保健服务模式,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防病治病、卫生保健的要求也日益增高,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社区护理教育是实现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加强社区卫生人才培养是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的重要措施[8]。

3 社区护理教育的建议

3.1 广泛宣传,转变观念,实现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社区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服务模式,高等院校要加强对护生的宣传,让护士转变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到护理专业的发展趋势,社区护理的重要性及美好的发展前景,对社区护理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与大力支持。同时也要增加社会宣传力度,通过多媒体宣传卫生保健知识及社区护理保健的重要性,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及对社区护理的认识,让人们认识到社区医疗护理是一种经济的康复途径。使广大居民从心里接受和欢迎社区护士的护理服务。

3.2 加速我国社区护理人员的培养。我国社区护理人员数量很少且缺乏社区护理专科教育,远远不能满足社区的健康需求。因此,我们要加强社区护士的培养。首先,在高等护理教育和大、中专护理继续教育中,增设社区护理课程;加大社区护理临床护理实践的比例,给同学动手的机会,培训其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加强社区护士的培训,举办社区护理培训班。第三,选派人员出国考察、进修,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社区护理经验。

3.3 健全并完善社区护理教育体系。

3.3.1 在各层次护理教育中开设社区护理专业,重视各学历层次社区护理知识的普及及实践教育。逐步在我国高等医学院校护理学院设置社区护理学系和社区护理学教研室。

3.3.2 加强社区护理实践,规范实习基地。社区实习是护生从学校走向社区的重要职业训练阶段,也是护生综合素质培养及技能培养的关键时期,具有重要意义。重视实践基地的建设,安排多种实践场所,包括卫生中心、护理站、学校、家庭、社区养老机构等,把一批有意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的实习生的实习重点从医院转向社区,社区护理实习安排可占到整个实习的50%[4]。

3.3.3 重视社区护理教材建设。 组织有丰富教学经验、一直奋斗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和行业专家编写一批主要专业的教材, 特别要编写一批实践教学辅助教材, 以推动实践教学创新, 促进实践能力培养。同时, 要加强教材的评估、推荐、推广应用工作和教材研究工作, 不断提高教材编写质量[9]。

3.3.4 加强社区护士的继续教育培训。我国社区护理起步较晚,社区护理人才培养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高等护理教育体系,社区护理人才远远满足不了社区人群的需求和社区卫生服务的快速发展。专业社区护士紧缺,而院校培养的专业人才需几年时间,不能满足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迫切需求。因此,对在职护士进行短期培训,将其转型为合格的社区护士是一个有效途径[10]。如果能够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的教学资源,建立社区护理培训中心,设置社区护理专业的学历教育,通过短期社区护士资格培训,半脱产、全脱产和函授等学历教育方式,就能有计划地在数年内培养出一批具有一定社区护理技能,具有专科、本科学历的社区护理专门人才,使我国的社区护理教育与国际接轨,从而推动我国社区护理事业快速发展。

3.3.5 加强师资力量培养 师资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的核心,高等院校应制定建设规划,通过学历教育、在职培训、进修、学术会议、与国外交流学习等方式培养教师,并对人员编制、职称评定、工作量考核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尽快培养具有先进教育理念的社区护理教育师。

参考文献

[1]国家卫生部.2006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M].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6:36.

[2]余虹,徐珊.我国社区护理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61-62.

[3]刘秀娜,张翠华,罗羽.中国社区护理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发展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9):1118-1119.

[4]吴晓琴.我国社区护理教育发展现状及建议[J].护理研究,2008,22(2):387.

[5]郭燕红.发展护理事业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健康[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5):223.

[6]包家明,曹梅娟.社区护理人才队伍建设现状与思索[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7):795.

[7]闫红,刘书文,宋永慧.成都市社区护士专业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5):1402-1404.

[8]翟忠美,韩昌洪,田维珍.国内外社区护理现状对我国护理教育的启示[J] 医学教育探索,2010,9(1):123-124.

第7篇:对社区护理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 糖尿病;老年糖尿病;社区护理

糖尿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其患病率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由于糖尿病只能控制,不能根治,一经确诊,往往需要终生治疗,要想全面有效的控制糖尿病,既需要医生的正确诊断和全面治疗,更需要患者的积极配合,具有良好的遵医行为。

目前,大部分患者在社区通过门诊长期治疗,只有出现并发症或因其他原因需要住院治疗外,社区的护理显得非常重要。对社区糖尿病老年患者的护理已逐渐引起广大护理人员的重视,我中心于2006年9月为我县某小区内298人中60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时,检出有52人血糖指数超过正常范围,其中46人被进一步确诊为糖尿病患者。经中心同意开始对46名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社区护理服务,收到效果满意,现就对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社区护理干预措施阐述如下: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对我县某小区被确诊为糖尿病患者的46名60岁以上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措施,其中男30名,女16名,均为Ⅱ型老年患者。

1.2 方法 由我中心护理部抽出护理人员组成护理小组,以该小区为单位,定期进行社区护理。2 护理具体措施

2.1 前期规划 与该小区的工作人员取得联系,对患者进行逐一的家庭随访,建立健康档案,针对其不同特点,制定社区护理计划,有目的、有计划的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追踪和监测,有条不紊地展开社区家庭护理。

2.2 落实的护理内容 建立健全家庭护理记录单,通过对患者的评估列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和实施护理措施,护士定期上门服务,主要实施:卫生宣教及健康教育、基础护理、饮食调节及运动疗法、心理护理等方面内容。

2.2.1 健康教育及宣教 定期举办健康教育讲座,参加人员包括患者及家属和养老院的相关工作人员等。全面讲解有关糖尿病的基本知识,治疗措施。使患者认识到疾病的严重性,认识到自己的日常生活方式和对疾病的认识态度,这次均对糖尿病的治疗和控制有很大影响。

采取双向交流的咨询方式,针对患者病情的轻重不同,帮助患者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鼓励患者参加体育锻炼,在巡视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耐心地解答。鼓励患者提问,针对老年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耳聋、眼花、思维迟钝等,应反复多次简明洪亮地回答问题,尽量不用眼神和手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2.2.2 了解糖尿病基础知识 讲解糖尿病的病因、临床症状、血糖正常值及波动范围,饮食、运动、心理与病情控制的关系。

2.2.3 基础护理方法 家庭的支持对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控制非常重要,家庭护理是社区护理中重要的一个环节,社区护士除要认真耐心地教会患者做简易尿糖、血糖测定及胰岛素注射技术。

2.2.4 护理技术指导 指导患者把血糖维持到正常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减缓糖尿病的发展,延迟并发症的发生。教会患者低血糖的防止:糖尿病患者应归纳出定量按时进餐、按时用药和定时监测的规律性,不要过于饥饿,也不要过饱,外出时必须随身携带面包、饼干、糖块以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2.2.5 饮食及运动疗法与护理 应向病人讲解饮食控制的目的。饮食控制是糖尿病的最基础治疗措施。鼓励适合运动的病人选择一种或几种运动项目,如散步、慢跑、游泳、跳舞或球类活动等。

2.2.6 实施心理指导 糖尿病是内分泌障碍引起的代谢性疾病,随着病程的迁延,患者会出现心理问题,产生焦虑、恐惧的现象,这些不良心理因素和精神刺激都可加重糖尿病病情。老年糖尿病患者病程长,治疗效果一般较慢或不明显,尤其是患病初期,易紧张、焦虑甚至绝望,这种种矛盾心理可促使患者病情加重,不利于糖尿病的控制,也易促进并发症的发生。恰当的心理指导,可使患者心态平和,正确的面对疾病,增强自我管理意识,积极配合治疗。

2.3 收集反馈意见,提高护理技术 定期收集反馈意见。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走进社区已成为趋势,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身、心两方面的需要,使患者早日回归正常的社会生活。3 讨 论

糖尿病患者在社区治疗时,对疾病的治疗和监测均有较大的随意性,社区护士对其进行连续的疾病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促使患者能坚持正确的治疗方法,获取有效的治疗效果。我们对社区糖尿病老年患者的社区护理正处于起步阶段,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认为社区护理有利于患者的长期规范治疗和心理健康。社区护理就是社会医学所赋予护士的而且应该由护士完成的为健康服务的工作。社区护士不但要有全面的医学知识,而且要学会与人交流,学会倾听、观察、咨询等各种技能,要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和慎独的工作态度,要善于利用家庭现有条件正确判断和预防处理突发的健康问题。

社区护士在访视时给患者以安慰并给予传授有关疾病治疗的各种知识,护士的解释或鼓励,使患者从精神上增强对疾病的治疗信心,和对生活的希望,通过对社区不同情况的患者进行护理有助于密切护患关系,是否遵医嘱治疗直接影响其治疗效果。社区护士坚持定期的家访,加强患者参与的自主性和自信心,保证用药的正确性和有效性。通过对社区老年糖尿病病人进行自我护理内容与方法的指导,病人能够掌握自我监测和自我管理的方法,能够安排一日三餐及必要的点心,能够有规则地进行运动并陈述运动时的注意事项;能够及时正确服药,能够自行监测尿糖,酮症酸中毒的表现及处理,为控制病情创造了有利条件,提高了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糖尿病患者在社区的治疗中,应在社区护士的正确指导下实施有效的治疗措施,同时应根据血糖控制情况定期到医院进行复诊,确定治疗的有效性,及时进行相关治疗方案的调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能力。

对糖尿病老年患者的护理有利于减轻患者家庭劳务和经济负担,有利于老年人的心身健康,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为人类健康及提高人类生命质量提供了保证,得到了广大糖尿病患者的欢迎及其家属的好评。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87.

[2] 钟华荪,邝星驰,王良珊.广州城区老年人社区护理研究.实用护理杂志,1999,15(5):46.

[3] 范丽风,朱筠菌,张小群.糖尿病患者对疾病知识了解状况调查.实用护理杂志,1999,15(3):52.

第8篇:对社区护理的认识范文

【关键字】社区护理干预;孕产妇围产期;保健

社区护理干预是社区为单位,由指经过严格培训的,具有专业技术和知识的社区护理人员对社区内的居民提供各种互利服务,以保证居民的身体健康,预防各种疾病[1]。近些年来,人们日益认识到孕产妇围产期保健的重要性,社区护理干预也开始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孕产妇围产期保健中。本研究中,我们即从2012年8月~2013年8月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辖的孕产妇中随机选择100例进行研究,分析社区护理干预对孕产妇围产期保健质量的影响。现将具体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2年8月~2013年8月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辖的孕产妇中随机选择100例进行研究,设为观察组,这100例研究对象均为妊娠满28 周~产后7 d 的围产期孕产妇。从我社区5年前已婚育龄妇女中随机选择100 例,设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为21~42岁,且身体健康,没有其他基础疾病。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观察组:实行社区护理干预。(1)参与护理的工作人员均要经过严格的培训和考核,确保具有母婴保健资格证。(2)由护理人员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每月1 次的集体干预,并随机进行个体干预。然后按照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对保健意识不强的研究对象增加干预次数。(3)健康教育。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专门的护理,指导孕产妇进行自身各方面的调节,孕妇要做好产前检查工作。并组织大家观看各种孕育方面的短片,指导孕妇学习分娩相关知识。对产褥期研究对象,要最好产褥期保健教育,并为其介绍产后健康检查以及婴儿保健等方面的相关知识。

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无干预因素。

1.3统计学方法

对本研究中统计得到的所有数据,均采用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统一的录入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若P

2结果

第9篇:对社区护理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 青光眼;社区护理;社区卫生服务

[中图分类号] R473.77[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7(a)-145-02

青光眼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眼病,也是眼科最主要的致盲疾病之一。同时,它也是一种终身性疾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才能保护视功能[1]。由于部分青光眼患者缺乏对疾病的过程和治疗的认识,忽视对自身疾病的治疗和保健,致使青光眼进一步发展,损坏视神经,最终导致患者失明。所以,通过加强青光眼患者的护理指导,可以使患者对自身疾病的防治和康复知识有更针对性的了解,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如焦急、恐惧、抗药等心理反应,对患者家庭、社会生活方式、健康锻炼、情绪状态的调整以及康复治疗进行科学的指导和监督,从而有利于患者的预后,最大限度减少视残的发生。让青光眼患者了解,一旦确诊就须不间断地观察治疗和终生护理,与医护人员共同有效地预防发病和有效控制眼压,对保护患者视力,提高青光眼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传统的护理模式也在发生转变,护理服务对象从个体扩展到家庭、社区和群体,服务内容从疾病治疗和护理扩展到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服务范围包括医院以及社区。如何根据国情并学习国外社区护理的先进经验,做好青光眼社区护理已成为眼科护理工作者思考的重要问题。

1当前我国青光眼社区护理研究现状

对青光眼患者进行社区护理主要以开展“青光眼病友俱乐部”的形式进行,是现阶段开展社区护理的典型模式[2-3]。其通过成立“青光眼病友俱乐部”,并以此开展青光眼患者的社区护理,预防保健,健康咨询等工作。并通过开展“青光眼病友俱乐部”活动,提高患者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患者及亲属积极与医护人员一道参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降低青光眼患者再次发病率和致盲率,共同保护了患者的视力,取得了良好效果。具体方法是:①由青光眼科医师、护士长和高年资护理人员组成健康教育队伍,并由科主任负责总体安排,确定授课内容和人员,由护士长负责组织协调并制定了相应职责。②在门诊和病房派发邀请函,并向在住院和门诊治疗及治疗过的青光眼患者及其亲属,宣传俱乐部的目的,提倡自愿参加,并建立档案,成为“青光眼病友俱乐部”成员。③医师进行青光眼发病机理、临床表现、临床诊断和治疗专题讲座,并讲授青光眼常用药物作用机制、用法和注意事项。护士长和护理人员参与授课,主要内容是关于青光眼患者生活上应注意的问题,和青光眼诱发因素和心理调节及保健知识[4]。④集中组织观看预防青光眼常识录像,现场回答患者的提问,病友亲属相互交流座谈,对患者及其亲属,尤其有家族史的亲属进行专科检查,赠送宣教资料,并听取患者及家属对“青光眼病友俱乐部”活动的形式和内容的意见和建议,以利于下一次活动的顺利开展。“青光眼病友俱乐部”的形式对于现阶段是一种很好的社区护理模式,其能够根据青光眼的发病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社区护理,能够迅速得到社区人群的支持和配合,但其由于规模条件限制,只能够在医院内部开展,要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社区护理还需要更大的努力。

2对青光眼社区护理的思考

由于青光眼的发病及治疗后需要不断追踪护理,开展“青光眼病友俱乐部”活动确实能够进行比较好的青光眼社区护理的效果,但是由于活动是局限的,仅仅由医院组织范围有限,而许多医院医务人员青光眼的专业知识有限等等因素制约了开展社区护理。要做好青光眼社区护理工作必须考虑以下工作:

2.1在成熟的社区卫生服务的基础上建立青光眼社区护理体系

社区卫生服务是在当地卫生局领导下,以医院为主、居委会为辅来实施的。总的经费来源较为有限,并且公费医疗基本限于医院,不包括社区服务,这影响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同时也阻碍了社区护理事业的发展。据侯淑肖等的调查,在120个被调查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87.5%的单位经费来源为政府差额拨款或自负盈亏。这也说明在我国尚未形成成型的社区服务包括社区护理体系。社区护理管理体制中的问题也比较突出:一是对社区护理管理不到位,导致社区护理的有关政策不能很好地被落实;二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尚未建立社区护理管理体系,据有关调查中仅有38.6%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理管理工作由专门的护士长负责,导致社区护士执业准入把关不严、护理管理的规章制度不健全等。

只有重视办好社区卫生服务事业,才能够在此基础上建立起青光眼专科的社区护理体系。制订一系列规则用于指导社区青光眼护理管理工作和建立社区护理组织机构。在医院和社区建立切实、有效的双向转诊制度,彼此衔接,使患者转诊顺利。医院的医生和护士在患者的病历上详细记录病情、治疗和护理经过,方便社区开展切实、有效的社区护理工作,使患者真正得到人性化的护理,这样不仅方便和解决了居民就医难、护理不便等问题,也拓展了社区护理的服务范围,增强了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同时也减轻了医院的工作负担,使医院能够集中精力做好疑难病症的诊断、治疗及科研工作。

2.2在高素质的社区护理队伍中加强青光眼知识培训

在新的医学模式中,护理工作者的任务和职责不断拓展,在护理实践中承担多种角色,未来大部分的初级保健任务将由护士承担,社区护理是未来护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护理队伍应该是同时负责几个专科的护理,具备全面掌握各科的护理知识和技能;而患者在院内治疗接受的各种诊断、治疗和护理措施,由专科医生、专科护士和其他技术人员负责处理,能够做到比较专业的服务。而在社区医疗服务过程中就不可能分工过细,社区护士必须了解相关知识和技术,才能更好地提供全面的服务。因此,青光眼社区护理作为专科护理,势必在社区护理队伍具有比较高的基础上再进行青光眼知识培训。

在青光眼知识培训中,需要有经验的专家编写以社区护理为内容的实用教材,并在各层次社区护理教育中增设青光眼社区护理的相关课程,运用讲座与实例的方法加快对高素质社区护理人才的培养,从而有力地推动我国青光眼社区护理工作的发展。作为社区护理工作者,要不断根据社区护理的经验,提高社区护理的技巧、知识、管理等方面的素质,提高青光眼社区护理水平,促进社区护理工作不断发展。

2.3加强社会宣教,转变社区群众的青光眼护理观念

目前我国医疗卫生改革现状,各级卫生部门都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发展社区护理已成为世界性的大趋势。因此,在政府高度重视社区护理工作,加大了对社区护理的支持和关注的同时,需要通过多方宣传青光眼社区护理的重要性,逐步转变社区居民的观念,提高保健意识及对社区护理工作的认识,消除其不信任感,让人们认识到社区医疗与护理是一种方便、经济的就医、治疗及康复途径,对青光眼能够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效保护视功能。作为社区护理人员,则可利用随访等途径加强沟通,这样不仅可增进护患关系,也会对社区护理的整体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2.4循序渐进,逐步健全青光眼社区护理事业

在青光眼社区护理的发展中,没有可能做到一步到位,尤其是作为专科护理内容的青光眼护理,必须做到循序渐进。首先可以通过开展“青光眼病友俱乐部”的形式把青光眼患者纳入社区护理,逐渐通过患者联系再将患者家属纳入青光眼社区护理体系,最后通过家属再扩展到整个社区。以点带面,全面铺开。最后在成熟的社区医疗服务体系的基础上形成比较成熟的青光眼社区护理体系。

[参考文献]

[1]葛坚.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唐锦珠,蔡立君.开展“青光眼病友俱乐部”的体会[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3,9(4):79.

[3]张绍荣,贺翔鸽.青光眼患者社区护理及模式的探讨[J].实用护理杂志,1998,14(9):489-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