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智慧消防的必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物联网 高校安全管理 安全教育 智慧化
高校安全管理和教育好坏是衡量高校安全环境的重要标准,对于日益多元复杂的高校安全环境来说,发展和应用物联网技术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物联网以及智慧化趋势、物联网的概念
中国物联网校企联盟将物联网的定义为当下几乎所有技术与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结合,实现物体与物体之间:环境以及状态信息实时的实时共享以及智能化的收集、传递、处理、执行。广义上说,当下涉及到信息技术的应用,都可以纳入物联网的范畴。通过互联网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以及中心计算机群也能对整合网络内的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进行实时的管理和控制。通过这样一种技术手段,人类就能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达到“智慧”状态,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间的关系。
二、物联网在高校安全管理与教育中应用的前提条件
物联网时代到来,给高校安全管理与教育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物联网可以将各种事物处于其智能状态下,实现智慧互联,本文讨论的就是高校安全管理和教育如何更好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紧跟时代,实现智慧化管理和教育工作。
客观方面,首先,高校规模的扩大给安全带来新的压力,校区规模不管扩大,贵重器材、财务增多;社会考生及其培训课程的增多;新建校区位置偏远,周边环境复杂。其次,高校内部改革、后勤社会化,校内人员成分复杂,矛盾激增。再次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缺失,独生子女自我意识比较严重,抗挫能力欠佳;社会负面网络传播给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带来冲击。
主观方面,大学作为年轻人密集的地方,高级知识人才聚集,在高校安全管理和教育中运用物联网技术,能迅速被师生广泛接受和运用。且目前很多高校都拥有多年的校园安全管理和教育网络建设,已拥有校园网及校园无线网络。这些都为物联网在高校安全管理和教育中的运用提供了前提条件。
三、基于物联网的高校安全管理与教育中应用
(一)应用于校园治安管理方面
可以借助物联网技术对高校校园的安全管理实时进行监控,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全天候、全地域智能保卫。在校园安全预防措施方面,引进物联网技术带来了安防方法的改变,通过射频识别、图像识别、GPS、无线传导网络、遥感技术,结合日常视频监控的系统,全面的校园环境感知、人与物的变化,计算机系统将总结这些感觉信息,处理和及时的提示或报警。例如:将分散在整个校园独立的图像收集点网络,实时远程监控,尤其学生安全全方位监管,实现统一的校园安全监控、存储和管理;在一些特殊校园区域,如湖边、楼顶、校园施工工地等或者校园的一些治安防范盲区设RFID阅读器,当学生进入这些特殊地区时对学生身份进行识别并及时自动发出声音警报,并反应在校园监控系统通知安保人员及时处理;在高校的教学区、学生公寓等限制外来人员进出的地区安装多个感应器,当不能识别人员进入时会实时语音报警并通知校园保卫活公寓管理人员及时处理;这将使得高校的安防管理轻松不少,提高校园安全管理水平,加快突发事故的反应和处理速度。
(二)校园交通管理方面
在学校内部的机动车上安装RFID阅读器,在校园的门口进行识别并控制车辆的进出,将停靠时间、准确停靠地点等信息与管理平台及个人手机绑定;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校区内车位利用率及车位使用状态的动态管理,对进出学校的所有车辆信息进行综合调度管理。整个校园的车辆进出管理系统实行中央电脑集中监控,并采用红外检测器检测车辆的进出,使用无线发射器和接收器识别登记过车辆的进出信号,使停车管理建成方便,安全,高效的控制体系,还可以通过主机实行联网控制多个门口的车辆统一进出管理情况。
(三)应用于消防安全方面
物联网技术能够全面了解使用单位消防系统的运行状况,实时反馈火灾报警信息,它为消防管理、器材监督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高校里大量的教学仪器和设备存在着分布离散、管理难度大、无专人管理和保养等情况。通过给各类设备粘贴RFID标签或安装传感器,分配专人管理,可以进行统一管理和调度,有效防止仪器设备的丢失及使用率低下等问题。当仪器出现高温、断电等问题时,传感器可以自动报警通知专人处理。在学校人员比较集中的区域安装密集的传感器节点,监测自身周围温度和烟雾浓度等参数变化,通过状态感知模块,采集火灾报警系统运行状况、火灾报警信息及建筑消防设施运行状态等,经传输模块,将信号上传至数据中心,数据服务器对所采集的信息进行归类和处理。一旦出现异常,即可启动喷淋系统,并将所处位置的信息和火势等相关参数传送到管理控制中心,实现火灾的实时报警、准确定位和及时控制。
(四)应用在安全教育方面
改变过去被动、灌输形式的安全教育方式,建立一种智能化、宽松、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即泛在学习。这种方式与以前的传统授课不同,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需要,根据自己时间、空间的需要,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学习,学生通过自己手持或者电脑终端设备,在任何时间、空间范围内学习下载安全知识,与高校安全管理人员互动等。
四、结束语
以上是阐述物联网在高校安全管理和教育中的应用,实际上物联网在高校安全的应用还有很多。笔者认为,物联网技术与高校的安全管理和教育的应用场景及需求不谋而合。应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集成信息系统,可以帮助高校建立起无线巡防预警体系,实现对校园 “智能、高效、精确、安全”的一体化管理和控制。可以预见,物联网技术将会在高校安全管理和教育中发挥越来越显著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运行分析《科技与企业》,2013年 韦一凡
【摘要】文章阐述了文物保护单位建立健全消防档案的必要性,建立健全消防档案是法律法规赋予文物保护单位的一项义务,是文物保护单位强化消防安全管理的重要举措,是考核文物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力度的原始依据,是实现消防安全管理规范化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消防档案;建立;必要性;作用
消防档案是文物保护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各个方面工作的详细记录,是单位消防工作实际状况的真实反映,也是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强化有效管理、防止火灾事故发生的一道屏障,更是上级对单位落实防火安全管理工作考核考评中的一大重要依据,是确保文物古建筑安全、提升单位消防安全工作规范管理的重要保证。
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就健全消防档案是文物保护单位之必然简单加以阐述,以望对同仁有所启发。
一、文物保护单位建立健全消防档案的必要性
文物保护单位所保护的文物古建筑是国家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国家文明的重要标志,它们不仅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也是研究古代社会的宝贵历史资料,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具有不可再生性。古往今来,我国大量的文物古建筑毁灭无存的历史事实证明,火灾是文物古建筑的大敌,尤其对于木结构的建筑来说,火灾的危害是毁灭性的。根据2014 年的统计,全国的123 座历史文化名城、252 个名镇、276 个名村、8630 家文物保护单位,3744 个古村寨,基本都是木结构建筑。2009 年以来,全国文物古建筑发生火灾1343 起,仅2014 年发生重大文物古建火灾事故10 起,比如2014 年1 月11 日凌晨,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县独克宗古城发生火灾,有1300 年历史的古城核心区变成废墟,烧毁242 栋房屋,古城历史风貌严重破坏,部分文物建筑也不同程度受损,财产损失上亿。2014 年3 月31 日,山西千年古刹圆智寺发生火灾,一场大火将距今千年的唐代古刹圆智寺千佛殿的屋顶几近烧毁,殿内壁画也有些许脱落,大火燃烧1 个多小时才被当地消防部门熄灭。最近一次古建筑火灾发生在2015年1 月3 日凌晨,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县南诏镇拱辰楼发生火灾,拱辰楼木构部分基本烧毁,烧毁面积约765 平方米,拥有600 多年历史的古城拱辰楼,在一场大火中化为废墟。这些火灾事故均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失和影响,火灾频发严重危及文物古建筑安全,已成为目前文物安全中“第一大险情”。而建立健全消防档案是保障文物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各项措施落实到位的基础工作,是做好消防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消防档案在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位置,故此,建好消防档案非常必要。
二、建立健全消防档案是法律法规赋予文物保护单位的一项义务
目前,在消防安全法规体系中,有关健全消防档案的条款见于《消防法》《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法规中,即:2009 年5 月1 日起施行的新《消防法》第十七条规定“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建立消防档案,确定消防安全重点部位;实行每日防火巡查,并建立巡查记录”;特别是公安部61 号令,2002 年5 月1 日开始实施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中第八章专门把消防档案作为独立的一章,要求“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建立健全消防档案,消防档案应当包括消防安全基本情况和消防安全管理情况;单位应当对消防档案统一保管、备查”,并对消防档案包括的具体内容、收集范围、归档要求等作了详细的明确规定。同时,地方消防部门也组织专职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对单位消防档案建档类别作了详细的规定。综上所述,健全消防档案是国家法律法规赋予文物保护单位的一项义务,必须将它作为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好管好。
三、健全消防档案是文物保护单位强化消防安全管理的重要举措
本文所谈的消防档案是指根据公安部第61 号令规定建立的消防专业档案,其内容主要包括消防安全基本情况和消防安全管理情况。建立消防档案是保障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以及各项消防安全措施落实到位的最重要的基础工作,能督促单位领导干部把消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重中之重工作来抓,牢固树立“损害文物安全罪不可赦”的理念,时时刻刻、随时随地抓消防安全,履行好消防安全职责,提高他们的责任感和工作主动性。运用消防档案,便于单位领导、消防管理职能部门和有关人员熟悉本单位消防安全管理情况,通过查阅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并根据不同时期出现的新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有效地指导工作,为领导决策提供信息,如:在每年的春节、清明节、“五一”“十一”“冬春防”等特殊时期,单位领导根据上级指示精神,结合单位工作实际,及时召开动员会,安排部署具体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防火方案、灭火处置预案,下发做好文物消防安全工作的通知,从上至下层层签订消防安全责任状,强化全员消防安全责任防范意识;安排好昼夜人员值班,组织各部门联查,落实消防巡查、检查、隐患整改工作措施等。以及为了避免因雷击造成火灾事故,在进入雷雨季节前,及时做好避雷检测工作,雷雨天气及时切断所有用电设施电源;为了防止因用火、用电不慎发生火灾事故,各用火、用电部位设专人负责,将人名单上墙;进入各寺庙施工人员进场前必须进行消防安全培训、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场地用电设专人管理;各寺庙作为“专题展”展览场地的殿堂,在陈展、布展前对殿堂内的装饰品幡条等进行阻燃处理;在冬春季防火期间,各寺庙清理防火隔离带,寺庙内、外重点部位设专职防火员、制高点设瞭望哨死看死守。强化制度制定到位、人员执行到位、岗位值守到位、巡查检查到位、隐患整改到位,夯实各时期安全防线,切实预防各类火灾事故的发生,增强了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水平。
四、消防档案是考核文物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力度的原始依据
消防档案内容直接反映了单位对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对单位及单位主要负责人消防安全履职情况的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消防安全工作是一个动态过程,时时刻刻都在做,只有将消防安全工作的基本情况和运作过程通过档案的文字图片以及台账的表格和簿册来进行详细反映,才能再现消防安全工作的具体情况,因此,在对单位消防安全工作的评价中,仅仅靠现场是不能够完整地反映出来的,只能由消防档案和现场相结合来反映。如:为了督导本单位消防管理工作落实情况,公安消防机构和上级主管部门经常对单位进行消防安全督查,年底进行考核考评,消防档案是每年必查的软件材料,借助档案资料与现场检查相结合来评价单位抓消防安全工作力度的大小是每年度主要的检查方式。特别是在火灾事故调查中,消防档案是最重要的原始依据之一,也是责任认定最有力的依据。一旦发生火灾事故,调查手段之一就是查阅消防档案资料,通过查阅档案中的历史记录,了解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和单位负责人履行消防安全职责的情况,相关原始记载的文件、各种记录、当事人的签字、照片等等,都是法律认责证据的基本要素,为火灾事故原因分析和事故责任的界定提供依据。在很多火灾事故的调查中,单位及单位主要负责人因为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缺乏记载而被追究行政责任、经济责任乃至法律责任的例子屡见不鲜。同时,它也是考核专、兼职防火干部、档案管理人员工作情况,业务水平,工作能力,工作态度的依据。
五、建立健全消防档案是实现消防安全管理规范化的有效途径
建立健全消防档案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文物单位消防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确保文物古建筑安全无事故。随着社会对文物保护单位消防问题关注程度的提高,各单位都加强了对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并逐步使之走上了科学化、制度化的轨道,而建立规范的消防档案在文物保护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中的作用也愈显突出。通过建立健全消防档案制度,将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工作与单位日常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有机结合,可以对单位消防安全管理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进行一次全面的梳理,进而有针对地制定各类规范、具体、有效的消防安全管理表格和簿册,并促使各级管理者按照既定要求落实,最终实现消防安全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如:以建立消防设施台账为例,在建立时,不仅要有消防设施编号、具置、消防管理责任人,还要有设备检查表,包括检查日期、检查情况、检查人员、检查出的问题和隐患、整改情况等。在实际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其实就是消防设施“三定一表”工作法,即:对单位的所有建筑消防设施实行定编号、定位置、定责任人员和在设备上悬挂放置检查表的工作方法。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迫使各级管理人员必须一环扣一环认认真真地去落实消防设施检查和管理工作,达到规范管理的目的。只有建好、管好消防档案,才有利于强化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推动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朝着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总之,建立健全文物保护单位消防档案,是推进文物保护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化建设,进一步规范消防安全管理行为,提升单位消防管理水平,实现单位消防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的一项重要工作。只有建好管好消防档案,充分发挥消防档案在文物保护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才能强化消防安全管理力度,有效控制火灾事故的发生,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提升单位的整体形象、促进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让古老神奇的文物古建筑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参考文献;
关键字:智能建筑住宅园区智能化
1建筑的智能化
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Computer)、现代控制技术(Control)、现代通信技术(Communication)和现代管理技术(Conduct)所谓4C等高科技技术在城市建筑中的突破性应用与发展,出现了“智能建筑”(IB)的概念。我国从93年开始,智能建筑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智能建筑使建筑物在使用的功能和性能上发生了深刻变革,综合高科技性能的建筑物已成为现代化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
自从1984年世界上第一座智能建筑CityPlace智能大厦在美国康涅格犹州建成后,智能建筑工程实践主要是应用在办公楼和商用写字楼。智能化系统包含了办公自动化(OA)、通信自动化(CA)、楼宇自动化(BA),即所谓3A智能化。有的建筑商为了宣传,标榜建筑物智能化达到7A、8A,实际上是将自动化系统细化的结果,如将BA分成楼宇管理自动化、楼宇控制自动化、楼宇消防自动化、楼宇安全监控自动化,楼宇空调自动控制等。虽然,这些建立在建筑物综合布线系统上的自动化设备的集成,形成了建筑物在结构、系统、管理和服务以及它们之间关联的优化,提供了高效、便捷、舒适和安全的环境与条件,使业主和用户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但也使智能建筑刻上了硬化的标准,好象智能建筑只是多个自动化子系统的合成,其实自动化系统只是建筑智能化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建筑的智能化最基本的是要具备:“对环境和使用功能变化的感知能力;将数据讯号传递到主控制设备的能力;综合分析数据信息的能力;作出决定和响应,并发出指令的能力”[1]。这就要求各子系统在高度自动化的同时,还要求各自动化子系统的高度集成,不然就达不到智慧型的要求。一定要避免子系统自动化中的“植物化”现象,例如刷卡出入系统,如果在系统设计中只考虑防盗问题,不考虑防火问题,当火灾发生时,该系统就会成为逃生的障碍,所以,要提出智能化IC识别系统。另外,各自动化子系统在集成时,如果达不到协调和响应的能力,那么,就会出现部分系统设置无效的局面,使设备闲置,浪费极大。所以,必须从系统控制理论的角度,分析研究子系统的必要性和集成中的作为。在建筑智能化问题中,还要考虑的是智能化投入的效益问题。例如,为了达到智能化的目的,要在建筑物中导入许多设备和传感器、控制器,这些设备都是要耗能耗电的。一般智能建筑比普通建筑
耗能大,而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在空调和照明等方面的节省电量大概是30%左右。所以,只能源这一项,就会加大用户的使用费用,更不用说还有其他的设备费用和服务维护费用。当然是否有效益,还要看用户在建筑物智能化所提供的高效、便捷、舒适和安全的环境和条件下的工作效益。虽然一些统计结果表明,“用于智能建筑的附加投资低于基本投资的3%,而建筑物的价值可以提高15%。在美国,智能建筑的空房率通常低于1%”[1]。但是,这一问题依然是导致一些智能大楼空房率比较高的关键,用户很难评估自动化设备会带来多大的效益。在台湾,“根据调查,智慧型大楼、尤其是等级较高者,其空房率达25%,约占四分之一,其中有些是刚盖好的,但这不是主要原因,大楼智慧化的效益还有待进一步评估”[2]。我们常说,智能建筑导入设备不难、设计不难,使用和管理才难。虽然美国在智能大楼推广中,提出“租户共享”观点,由业主收取房租,由共享服务公司收取自动化服务费用。
但这种方式在我国还难以实行,业主不投入,就很难建成智能建筑。如果考虑自动化设备、综合布线系统和控制总线的前瞻性、扩展性和协议的兼容性,真的是“二十年不落后”,那建设和维护的投入还得加大。
因而,“智能建筑”不应只是一个诱惑人的口号,一个物业的卖点。应该根据本地经济发展的需求,作好设计方案的可行性研究和系统集成标准的研究,在自动化的基础上,突出智能化的特点,而不是追逐大量自动化设备的导入和自动化子系统的多少。一般城市中的办公大楼和商用写字楼,由于用户密度大、布线和系统集成容易,以及使用性质等原因,智能化产生的效益比较明显,所以,应用也比30较广泛,称为智能大楼或智能大厦。
2住宅园区的智能化
住宅园区与办公楼和商用写字楼不同。住宅园区以居家生活为主,办公楼、写字楼是以办公为主。对自动化要求的层次、功能、技术性能等各不相同。在建筑上,办公楼、写字楼是建筑空间垂直分布,平面层大都为开放型空间,用灵活轻便的墙体隔断,大楼所属的平面区域小,这些特点都利于布线、监控和管理。住宅园区则是大面积区域内的公寓楼群和别墅群组合,建筑空间相对分散,户间隔断要求高,市政区域的面积大、内容多。另外,还要考虑住户在生活习惯、文化素质、年龄、对自动化的要求等差异,以及物业管理水平问题。这些因素都会降低住宅园区建筑智能化的高度自动化和系统高度集成的程度。因此,住宅区智能化投入的效益比较办公楼和写字楼投入效益更加不明朗。
住宅园区的智能化,应该体现普及、适用、实用、低成本的特点,突出园区环境安全和物业管理温馨快捷的优质服务。根据具体情况,在住宅园区的智能化设计中,分普通型、先进型和领先型考虑智能化标准。2000年国家建设部等部门的《住宅小区智能化技术标准(试行)》中,对智能园区的技术含量进行了大致规定。
笔者认为,住宅园区的智能化概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物业管理办公智能化。包括员工管理系统、费用结算系统、信息查询系统、三表出户系统、巡更管理系统、会所服务系统等;②园区自动化控制。包括入园识别、停车场管理、门禁控制、周界报警、家居安防、保安监控、紧急呼救、公共照明、绿化喷洒、园区消防、水网电网、办公室及会所的空调等自动化控制系统;③园区和楼宇宽带网络系统。包括宽带光纤局域网线、主干网接入、网站建设(通信服务、网络社区、内容提供)
等。
这些方面的功能实现和集成是通过园区物理平台(结构化综合布线)、园区技术平台(计算机网络)和园区操作平台(现场控制总线)来完成的。针对计算机、电话、设备终端、数据信号的连接传输而设计的综合布线系统,应采用拓扑结构模块设计,具有灵活、易于管理的特点。网络结构的变更、终端设备的更改和重新布置,通过系统管理,经简单配置就可以实现。对于现场信号的实时检测和控制应选择性能价格比相适宜的、开放性较好的现场总线。
至于住宅户内活动的自动化智能化(智能化公寓、家居自动化),除宽带网入户和紧急呼叫系统外,家庭自动化控制系统现在还无法普及,户内家庭总线系统还没有条件统一考虑,但住宅园区的智能化扩展到家庭,是必然的趋势。
3住宅园区智能化过程中的问题
⑴智能化只停留在园区主题和概念的宣传上。住宅园区的智能化不能只停留在园区主题和概念的宣传上,而应该切实完成基本标准的若干智能型自动化子系统和提高系统的集成度。有些园区只建成了园区局域网、办公文件电子化、可视单元对讲系统、IC卡识别系统等一些通讯网线和独立的出入系统,就宣传为智能小区,以此为小区的主题和卖点。有些园区则相反,开发商在导入自动化设备,以及在综合布线和现场总线配线系统上,搞高标准、高规格、高投入,突出领先性和前瞻性,企图“一劳永逸”,却不考虑使用和维护的费用,不考虑使用者和操控者的能力,致使在使用时因费用问题和操控问题,让部分设备和线路关闭闲置,浪费极大,使住宅园区智能化概念成为“硬件空壳”。
⑵在配线系统上容易进入产品宣传的误区。某些产品供应商和系统集成商,为了追求自身的经济效益,扩大建筑物综合布线的用途,把综合布线等同为“建筑神经系统”,从而等同为“智能建筑”。而大多数系统集成商,是由电脑、电信等方面的公司转化的,缺乏建筑和园区电气工程的认识和经验。在他们的引导下,业主往往过于追求高标准,要求将所有弱电系统的配线用同一套配线系统,并且以为有了建筑物综合布线系统,就可以解决现在和将来所有弱电系统的配线要求。而很多弱电系统终端设备的位置较固定,网络结构也简单,无法充分利用综合布线灵活而便于管理的特性,还可能要附加许多适配器,使信号因流程不合理而损耗,造成园区智能化建设的成本居高不下。所以,一定要认清建筑物综合布线系统的特点,了解产品性能的标准、产品的兼容性、产品换代速率、产品设计结构的适宜性和产品使用的经济性等问题。
⑶系统集成的问题。系统集成是一个在多层次的体系结构上展开的工作,对设备接口、子网和通信技术的选择不仅要考虑具体应用的服务器类型及要求的各不同,还应考虑每个层次上的通信联网模式和技术选用的不同。在系统集成中,产品的选择是多种多样的,技术标准和通信协议也不同,如LonWork、CEBUS、BatiBus、EIB、BACnet等,虽然在理论上讲这些设备在统一的标准下实现互连对接是可能的,但从实施的角度看,则造成成本过高。所以,对于智能园区最好采用低成本、有限度的混合布线比较合理。
园区现场总线的选择,对系统集成水平的高低、系统集成的成本和智能化系统功能的扩展性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选择一种通用、简单、可靠、成本低、适合于智能园区的现场总线是很有必要的。笔者在实践中认识到,EW现场总线就是一种适合智能园区自动控制系统集成的现场总线技术。另外,系统集成商的选择也要慎重,除了要考察系统集成商的技术实力和工程资质外,还应该考察和评估系统集成商的持久维护能力和远程维护能力。
摘 要 林场是林业系统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林业部门中最为艰苦的一线基层单位。为了更好地发展林业,必须采取措施提高林业工作者素质,将思想政治工作和林场的发展结合在一起。本文结合实际,就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做好林业职工干部思想政治方面工作进行探讨。
关键词 林场 工会 思想政治工作
林业是个特殊的行业,它既是一个战略产业,又是一个弱质产业。怎样更好的在新的形势下做好林业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很多林业部门都面临的重要问题,而提高政工干部的素质是林业部门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一个重要前提。
一、在基层林业部门中,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林场也在不断的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改革,林业工作者本身的生活方式、工作环境以及利益方面的需求也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以往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些措施已经很难真正的满足当前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需要,这便给基层林业部门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务。
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和林业建设的需要,大部分林业建设者们长期在交通不便、工作条件艰苦、信息较闭塞的山区林业积极工作,做着默默无闻的不懈努力。在新形势下,一方面,作为民生问题突出、处于弱势地位的林场职工而言,工会所承担的维权任务很重。另一方面,面对思想观念亟待更新、职工素质普遍较低、职工思想日益复杂多变等的情况,做好工会的思想政治工作尤显重要。
二、做好基层林业工作者思想政治工作的措施
(一)完善制度机制,促进林场和谐
建立和落实职工大会制度,程序规范,各项职权落实。建立和推行形式多样的事务公开制度,对林场规章制度、工程建设、生产等重大事项以及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国有林场改革、工程建设、工资和奖金分配、中层干部竟聘、职工缴纳“五险一金”情况、木材采伐与销售的招投标、困难职工帮扶、业务招待费及公车改革和职工车贴等工作,及时在场务公开栏予以公布,接受职工群众的监督。建立和落实会务公开和会员评家制度。建立职工素质提升、职工医疗互助、会员意外伤害保险、困难职工动态管理和帮扶救助等服务职工长效机制。围绕深化改革,组织广大职工支持和参与改革,调动职工投身经济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围绕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深入开展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技术协作、发明创造等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深入开展“五水共治”、“发展创新型经济、发挥主力军作用”、“我为节能减排作贡献”等建功立业活动,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履行维护职责,维权帮扶到位
严格执行《工会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和等法律法规,加强维权机制建设。帮助指导职工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落实职工各项社会保障措施,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促进职工体面劳动。积极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和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工作,实现劳动关系双方互利共赢。坚持和完善以职工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不断探索职工民主管理新的实现形式。积极推行场务公开,切实落实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加强群众性安全卫生监督检查,广泛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促进和保障职工身心健康。关心职工生活,倾听职工呼声,反映职工要求,不断提升职工生活后勤保障水平。做好“春风行动”、医疗互助、会员意外伤害保险、女职工关爱行动等工会各项政策措施的宣传,做好困难职工的帮扶和慰问工作。
(三)深化服务职工,提高职工素质
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重视职工政治思想建设,深入开展“中国梦 劳动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题教育系列活动,有载体、有内容、有成效。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职工群众,引导职工群众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把个人梦与中国梦结合起来,弘扬中国工人阶级伟大品格,培育“四有”职工队伍;围绕单位中心工作,组织开展政治理论和文化、业务学习、合理化建议、技能培训、岗位练兵、劳动竞赛等活动。做好先进模范的选树、宣传和管理工作。组织职工开展岗位成才,岗位练功活动,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完善职工宣传、文化、教育阵地,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职工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活动,满足职工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推动职工文化和企业文化建设,进一步巩固和不断增强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四)加强自身建设,经常开展活动
组织职工开展 “春风行动”捐款,做好困难职工摸底调查,开展春节慰问困难职工、帮困结对扶助工作。完成县总工会部署的建档困难职工家庭核查工作;为帮助解决困难职工家庭子女上学难的实际问题,按照“金秋助学”活动要求,对已建档困难职工家庭进行排查,并上报有关材料。关心职工健康。组织职工体检。加强职工食堂监督管理,为职工营造和谐、温馨、卫生、整洁、的就餐环境和提供可口的工作餐。组织职工正常开展工间操活动,制定工间操管理制度,建立长效机制。加强文体设施建设,积极组织职工开展业余文体活动。投入资金近万元,购置篮球、羽毛球架等器材。同时制定职工俱乐部管理办法,规范职工开展活动;组织全体女职工参与林业局女职委组织的妇女登山活动;利用午休等业余时间开展乒乓球等活动。组织职工开展劳动竞赛活动。 4月30日秀水广场绿化修剪劳动竞赛,5月17日文昌苗木基地的修剪、除草诙竞赛等活动,以提高职工的业务技能。开展中国梦・劳动美活动,组织职工参加义务劳动。在双休日、节假日,组织职工在牧心谷清理垃圾、森林消防巡护、国卫复评等工作。做好职工疗休养、生日慰问。积极参政议政,发挥民主管理和监督作用。推行场务公开,积极参与林场各项工作和职工奖金、中层干部竞聘上岗、一般人员岗位调整、规章制度完善修订等工作。抓好安全生产监督,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安全检查,排查安全隐患4个,整改率达100%;组织职工积极参加安全生产有关活动。6月12日,邀请县安全专家授课,开展安全生产专题培训;开展地质灾害、办公场所预案演练及森林消防应急演练各一次。
(五)发挥职工智慧,促进科学发展
建立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并取得杭州市国有林场首家企业三级认证。实行“智慧护林”新模式,减轻工作压力。一是投资3万元,给每位护林员配备GPS定位手机,建立巡查考勤、实时实地信息传送;二是投入3000元,率先在我县安装护林防火太阳能语音提示器,在“浙江最美森林”牧心谷入口处向人们即时发出警示。积极开展职工体能训练,增加职工体质。开展夏季森林消防体能训练及应急演练;组织森林消防队员,前往界首乡里童村的杭州尚行拓展训练基地举行了森林消防野外拓展体能训练。加强文化建设,提升单位形象。征求、设计、制作林场场徽,在林场主要位置、森林消防服装等加入应用,提升单位影响力。
古建筑起火,造成的火灾损失是无法以金钱来计算的。除建筑物本身的价值以外,在建筑物内一般都藏有大量文物和珍贵的艺术品。这些文物和艺术品对研究历史、宗教、天文、星算、医学、文化、艺术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古建筑是某一地区、某一时代文化发展的标志,代表了当地特有的奇迹。它能反映文化发展的延续性,形象地说明历史的渊源和脉流。古建筑作为一种精神象征,能给予后人精神上的鼓舞和激励。
古建筑凝聚着古代先民和匠师的智慧,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文化艺术、科学技术水平和政治、经济、社会、宗教、民俗等形态,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极好见证。古建筑及其独特的几何形体,具有一种整体的美感,有人把它喻为“凝固的音乐”。我国古建筑除了自身的建筑艺术价值以外,还往往是文物荟萃之所,保存着大量的历史雕塑、绘画,还有大批瓷器、漆器、玉器等摆件,同时还保存着大量的古代碑刻,具有极强的文化欣赏价值。
古建筑还是我国发展旅游业的重要资源。许多古建筑现已被作为博物馆、旅游点,同各地的自然风光融为一体,成为风景名胜,吸引着大量的中外游客,给国家增添了大量的旅游收入。古建筑为城市的社会生活提供了良好的文化环境,是爱国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古建筑的火灾危险性
(一)火灾荷载大,耐火等级低
我国古建筑绝大多数以木材为主要材料,以木构架为主要结构形式,其耐火等级低。古建筑中的木材,经过多年的干燥,成了“全干材”,含水量很低,因此极易燃烧,特别是一些枯朽的木材,由于质地疏松,在干燥的季节,遇到火星也会起火。我国古建筑多采用松、柏、杉、楠等木材,火灾荷载远远高于现行的国家标准所规定的火灾负荷量,火灾危险性极大。
古建筑中的各种木材构件,具有特别良好的燃烧和传播火焰的条件。古建筑起火后,犹如架满了干柴的炉膛,而屋顶严实紧密,在发生火灾时,屋顶内部的烟热不易散发,温度容易积聚,迅速导致“轰燃”。古建筑的梁、柱、椽等构件,表面积大,木材的裂缝和拼接的缝隙多,再加上大多数通风条件比较好,有的古建筑更是建在高山之巅,发生火灾后火势蔓延快,燃烧猛烈,极易形成立体燃烧。
(二)无防火间距,容易出现“火烧连营”
我国的古建筑多数是以各式各样的单体建筑为基础,组成各种庭院。在庭院布局中,基本采用“四合院”和“廊院”的形式。这两种布局形式都缺少防火分隔和安全空间,如果其中一处起火,一时得不到有效控制,毗连的木结构建筑很快就会出现大面积燃烧,形成火烧连营的局面。
(三)火灾扑救难度大
我国的古建筑分布在全国各地,且大多数远离城镇,建于环境幽静的高山深谷之中。这些古建筑普遍缺乏自防自救能力,既没有足够的训练有素的专职消防队员,也没有配备安装有效的消防设施,一旦发生火灾,位于城镇的消防队鞭长莫及。只有任其燃烧,直至烧完为止。大多数古建筑都缺乏消防水源,而对于一些高大的古建筑更是有水难攻,再加上古建筑周围的道路大多狭窄,有的还设有门槛、台阶,消防车根本无法通行,这些都给火灾扑救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四)古建筑的管理和使用中问题较多
许多古建筑的主管部门分工不明确、职责不清,往往为了追逐经济利益而忽视了消防安全管理。在古建筑的使用中,一些地方利用古建筑开设旅馆、饭店、招待所、工厂、仓库等,火源管理不严,电线乱拉乱接,线路开关随意乱设,消防设施配备数量不足,消防水源缺乏。有的古建筑的周围大量开店,火灾危险因素大量增多。这些管理和使用方面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给古建筑的消防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三、古建筑诱发火灾的主要原因
建国前,我国古建筑起火多数是雷击和战争引起的。建国后,一些古建筑被随意改变其使用性质,火灾时有发生,原因也大不相同,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生活用火不慎。主要是炊煮、取暖和照明用火,不慎引发火灾。1990年1月25日,青海海南州石藏寺特大火灾就是哈达落到酥油灯上而引发的。
2.电线电器设备起火。主要是由于电线陈旧老化、绝缘损坏、发生短路引发火灾;还有的是大功率灯泡紧靠可燃物,长时间烘烤而起火。
3.乱扔烟头起火。1992年9月19日,扬州市旌忠寺藏经楼就曾因遗留烟头引发火灾。
4.小孩玩火。1982年2月,北京市万寿寺西路行宫被烧毁,就是小孩玩火造成的。
5.宗教活动。1984年4月,云南筇竹寺华严阁发生火灾,直接原因是两位信女进阁烧“头柱香”不慎引起的。
6.雷击起火。1969年9月,河北省避暑山庄的普佑寺,因未安装避雷设备,遭雷击起火。
7.生产用火。1981年9月20日,扬州市“卢宅”火灾,就是由于古建筑中生产工人违章作业所酿成的。
四、古建筑的防范措施
古建筑的火灾危险性及其诸多消防安全隐患问题,应当引起主管部门和古建筑使用单位的高度重视,特别是这些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和消防安全管理人应当重视和加强古建筑的消防工作,落实各项消防措施,确保古建筑的安全。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古建筑管理与使用单位应认真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古建筑消防管理规则》和《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公安部第61号令),确定一名行政领导为该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全面负责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认真落实逐级的消防责任制和岗位防火安全责任制;严格各项防火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人,负责本单位日常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夜间巡查制度,定期组织防火安全检查,及时整改火灾隐患;建立防火档案;组织开展防火宣传教育;制订灭火应急方案,并组织、灭火疏散演练。
(二)严格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消防巡查措施
古建筑管理与使用单位应严格古建筑内火源、电源和各种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
古建筑内的用火、照明用电、包括香火炉的设置必须符合防火安全规定,不得使用液化石油气和煤气管道。在重点要害部位,应设置“禁止烟火”的明显标志。古建筑内点蜡烛应尽量改用小功率灯泡代替,烧香、焚纸应在室外避风处进行,并设置专门的香炉。
古建筑内电灯和其他电器设备的安装须经文物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并严格执行电气安全技术规程。古建筑还应尽可能都安装防雷装置,落实防雷措施。
古建筑范围内堆放有柴草、木材及易燃易爆化学危险物品的应尽早将其搬迁。古建筑内或是毗连古建筑的范围,搭有临时建筑,破坏原有防火分隔和防火间距的,应坚决拆除。古建筑中重要的木构件部分、重点保护部位与古建筑内悬挂的各种棉、麻、丝、毛纺织品饰物和帐幔、伞盖等,应进行防火阻燃处理。
除此之外,古建筑还应加强24小时值班和防火巡查,发现情况,及时处置。
(三)完善消防设施,提高自防自救能力
由于大多数古建筑受地理位置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发生火灾后,不能完全依靠消防队赶来扑救,还必须完善自身的消防设施,以使火灾在初起阶段得到有效控制,减少人员的伤亡和财产损失。
城市中的古建筑应利用市政供水管网,在古建筑内安装消火栓,配置消防灭火器材。郊野、山区中的古建筑应修建消防水塔、消防水缸,保证消防应急用水,以便发生火灾时使用。天然水源旁的古建筑还应修建消防码头,供消防车停靠汲水。
[关键词]宗教文物;保护;必要性;建议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历史的演绎过程中,文化传承从未中断。文物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同时也是文化传承与弘扬的重要载体,在众多传世及考古发掘的文物中,宗教文物无疑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其在我国现存文物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据统计:截至2013年,在我国共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45处文物古迹中,涉及宗教类的就达10余处。这些宗教文物不仅记录着宗教的发展历程及当时社会的发展状况,同时也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然而,由于现阶段社会上存在对宗教文物开发利用不合理的活动,无疑将给宗教文物的保护与修复带来诸多不便。鉴于此,笔者对于宗教文物的保护,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宗教文物的重要性
在封建社会,宗教因统治者的推崇及宣扬而倍加繁荣,与此相伴,宗教文物也因时代的繁盛而变得更加精美与气派,单就现存的大型宗教建筑群而言,其多数代表着当时社会最先进技术水平,武当山金殿就是极好的例子。永乐皇帝―朱棣在登基后,北建故宫的同时,花巨资南修武当山古建筑群。金殿作为武当建筑群的标志,其独特的建造工艺,在反映明代皇家建筑结构造型的同时也为我们研究明朝高超的金属加工制造业提供了重要资料。
保存至今的大量宗教石窟造像及寺院宫观等艺术作品,对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也产生着重要影响。例如,河南嵩山少林寺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地,其优美的风景及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无数海内外游客来此进行参观朝拜,游客在旅游的同时,其消费活动在无形中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2],并在潜移默化中将少林武术及深厚的佛教文化传送到异国他乡,促进着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在中国,佛教、道教的宗教文化历史悠远、源远流长。在发展过程中,其宗教文化所蕴含的哲学思想、伦理道德、以及生活习俗早已默默的融入社会的各个领域和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现阶段,此种优秀文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着重要的指引作用。作为宗教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我们在对宗教文物保护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对其本身所蕴含文化精华的继承与弘扬。
二、宗教文物保护现状
就宗教文物的保护而言,其远远落后于火热的旅游热潮。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以牺牲文化遗产来获取经济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究其原因,在于宗教人士自身及游客对宗教文物自身价值认识不足所致。比如,在一些宗教遗迹中存在的对佛像文物表面机械清尘、重新彩绘等现象,严重影响着文物自身价值。更有甚者,部分地区宗教活动造成火灾的事件,频有发生,对文物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庙会期间寺院、道观因信徒大量焚烧纸钱、香烛等,导致空气中有害气体含量急剧增加,这就使得文物对于急剧变化的环境难以适应,让本处于稳定状态下的文物不堪重负。此外,广大信徒不合理的香火焚烧行为,极易导致火灾的发生[3],进一步对文物本身构成威胁。每年举办诸多法会,然而对活动内容及参与人员缺少管理控制,导致活动期间宗教文物往往都会受到负面影响。节日、法事等活动因当天参与者数量众多且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游客随手攀摸、损坏文物等现象屡见不鲜。
同时,对于宗教建筑的恢复修建也是宗教文物保护的主要弊端,为了发展当地经济,迎合现阶段流行的旅游热潮,部分地区当地政府完全以经济为主,全然不顾文物保护“最小干预”的原则,大肆复原、改修、复建、翻新古殿庙宇。更有甚者,出现对寺观壁画进行重绘等恶劣行径,如此种种行为都会对宗教文物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三、关于宗教文物保护的几点建议
结合当前宗教文物保护的现状,为了更好的保护宗教文物,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提高宗教人员保护意识,避免自身破坏
作为在宗教场所长期居住的宗教人员,首先应该提高自身文物保护意识,深入了解文物价值,发挥“主人翁”精神,对宗教文物进行日常的监护,一切以文物安全为前提,尽量避免损害文物安全的宗教活动。其次,作为宗教团体的道教协会、佛教协会及国家宗教局等,应该深入开展文物保护知识普及活动,加强教职人员对宗教文物价值及文物保护原则的了解,坚决抵制以牺牲文物为代价的宗教活动,更好的发挥宗教人员在宗教文物保护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二)增强游客保护意识,抵制人为破坏
游客在参观及朝拜过程中对宗教文物的破坏也是不容忽视的。笔者建议,游客在进行涉及具有宗教文物的景点参观时,一方面,应该加强导游及相关组织对宗教文物保护知识的宣传,提高游客自身参观素质,倡导文明旅游;另一方面,对宗教文物安全保护构成威胁的隐患行为(如:过度烧香、放鞭炮等),应该予以疏导,引导游客形成“理性朝拜”的观念,共同保护宗教文物的安全。
(三)严厉打击非法宗教文物再复制
面对部分地区宗教场所建筑复原、翻修及改建现象,作为社会普通的一份子,绝大多数人没有能力去制止这些不法行为的发生。因此,当地文博单位应该充分发挥其在文物保护上的潜在作用,严厉打击各种非法修复及造像活动,从根本上对其进行控制,遏制以牺牲文物为代价来换取地方经济发展的不正之风,竭尽还原古代文物的原始风貌。
宗教文物对于整个社会而言无疑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对于其长久保存也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参与,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使这些珍贵的文物能够长久保存,不致于给后世子孙留下遗憾。
参考文献:
[1]戴继诚.宗教文物的特点和价值[J].中国宗教,2007,(08):45-47.
[2]詹长法.我国宗教文物保护的特殊性初探[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3,(03):49-51.
[3]王红备.扎什伦布寺消防安全现状及防火对策[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
关键词: 德育实践 活动内容 多样化
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于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之中。德育实践又是学生道德生成的基础,离开了德育实践,学生的品德修养就不可能得到情感支持,很难纳入学生的情感价值体系,无法转化为学生内在的道德素养。因此要以少先队组织为主体,以少先队阵地建设为依托,与少先队大队主题实践活动相结合,推出多种形式的德育实践活动,突出学生在活动中成长、在快乐中学习的特色,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爱国主义教育,注重民族精神培养。
结合每学期开学典礼、新生入校军训、重大节庆日、每周一次的升国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爱国主义影片放映时机,以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集中开展宣传教育和主题实践活动。通过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正确的国家意识,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弘扬民族精神。
二、集体主义教育,注重合作意识培养。
集体主义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正确处理社会、集体和个人利益的关系,逐步强化学生的奉献精神和集体意识。学校利用班(队)会活动、春季越野、夏秋两季运动会、冬季拔河比赛,落实班主任和少先队大队辅导员职责,确定相关主题实践活动内容,加大表彰和宣传力度,及时总结交流,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强化合作意识,发扬奉献精神。
三、日常养成教育,内化自我道德修养。
以《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则,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班级手抄报等载体,全面宣传养成教育的必要性,开展“我为校园增光彩”、“丢掉的是垃圾,捡起的是品质”、“课间我文明”等主题的实践活动。通过活动从学习、纪律、仪表、卫生等方面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生的自主管理制度化、自觉化、经常化,从而有效保障学生自我道德修养的提升。
四、法制安全教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常年聘任校外兼职法制副校长,每学期至少开展两次法制宣传报告会,培养师生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当自身权利受到侵犯时,能有效使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每学期进行两次安全应急疏散和消防灭火演练,提高师生自救、防火的自我保护能力;确定全校安全教育月,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落实到(离)校交通安全,课(间)外活动安全,增强学生安全意识,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五、心理健康教育,直面儿童心理问题。
随着独生子女的普及,进城务工子女的流动,学生的心理问题日趋突出,而洁净舒适的校园环境,优雅健康的人文环境,能给学生良好的心理暗示。学校通过开展经典诵读、写读书笔记、办校报、设置心理咨询室、开设图书阅览室、悬挂校风校训和名人名言等活动,让学生内心产生“我有三个家:家庭、学校和祖国”的心理共鸣,触动他们的内心世界,使之受到积极的心理暗示和道德感染,在愉悦的氛围中自觉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六、感恩环保教育,道德洗礼回馈社会。
我国自古就有“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泉相报”的训诫,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善待自然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学校结合每年的“三八妇女节”、“感恩节”、“父亲节”、“母亲节”、“教师节”、“植树节”和“国际环境日”等节日,开展感恩系列活动,从中感受亲情的温暖,自然的美好。让学生在活动中识恩、知恩,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进而引导学生在个人和社会许可的范围内进行回报。还可以让学生回归田野,亲近自然与之和谐相处,再次穿越心灵,在鸟语花香中陶冶性情,力求从内心深处自发产生对美好自然的向往。班主任要结合学校活动,想方设法创造机会和条件,使学生尽可能多地感受恩情和超越自我,提高学生的道德情商。
七、自信自强教育,重塑自我超越梦想。
罗素说:“爱是一缕金色的阳光,凡是缺乏爱的地方,孩子的品格和智慧都不能充分或自由地发展。”一个人的成功是离不开鼓励和赞美的,赏识性评价是一种鼓励,也是一种肯定,一种爱的教育。赏识可以让平凡的生活变得美丽,自然而然地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上进心。特别是后进生,没有了鼓励和赞美,他们会在精神上产生失落感,适时地给予鼓励和赞美,能使他们重新获得战胜困难的力量和渴望成功的激情。谁都不能否认“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和“失败是成功之母”的事实。因此教师组织的每一个活动,都要有利于学生自我激励,运用理想、信念、榜样的力量,开阔学生的视野,触动他们的心灵,为他们提供不断进步和成长的内在动力,使他们自信豁达,自强不息。
八、课堂教学渗透,学科优势润物无声。
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提高德育工作实效的有力保证。教师首先要发掘教材的德育教育点,充分驾驭教材,领悟育人的真谛,发挥学科优势,注重德育渗透的生动性和主动性。事实证明,课堂中伴随优美的音乐,生动的讲解,和谐的互动,平等的对话,悠远的联想,德育教育总会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得以实现。把整体育人视为教学的总目的,把教学过程视为德育教育的全过程,课堂教学必将成为德育教育的主载体。
一、德育工作要明确主体,适应学生的身心特征
要做好德育工作,首先要做到了解学生。据统计,现在学生大多数是留守儿童少年和独生子女,从小就缺少父爱母爱,年迈的爷爷奶奶对他们娇惯放纵,让其唯我独尊的想法“根深蒂固”。再之,同学间的激烈竞争,老师的严厉要求,家长的过高期望,使他们精神压力加大,有些人便会产生自卑感、挫折感、无助感。心理调节能力差的学生出现自我封闭,形成孤僻任性的性格。
针对学生中的问题,我们采用了一些手段和方式,教学生做“心理按摩”。
1.帮助学生在现实环境中学会选择和适应。对于学校班级的规章制度,要让学生明白制订规章制度的缘由与违反规章制度的后果。用事实引导学生,让其从生活实践中悟出为人处世的一些道理。如果学生能有勇气以自己的付出证明自己,向各种压力和不公平挑战,那么他们就从中得到了精神上的升华。
2.指导学生学会自我宣泄。鼓励学生多找老师或好友进行交谈或书面交流。老师对于自己学生的性格、家庭情况、各科成绩要做到心中有数。当学生的情绪出现波动时,要及时地找其交心谈心,帮助其出谋划策。这些沟通会在潜移默化中减轻学生的压力。自我宣泄的方式很多。
3.指导学生学会稳定情绪。我们虽不能减少教学内容,但可以改变教学方式,如快乐教学,在活动中学,劳逸结合等。劝导学生不必过分关注家长的期望、老师的评价、班级的排名,相信自己只要尽力了,付出了,努力过,就应无怨无悔,坦然面对各种结果;再者,不必总以己之短比他人之长,还可以己之长比他人之短,或者少“横比”多“纵比”,以此消除紧张、焦虑、自卑情绪,保持平和、积极的心态。
4.指导学生学会调整目标。当个人前进的目标与现实状况有差距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目标,使之既有一定的难度,又不是高不可攀。目标的调整有个前提,就是自己必须接纳自己。接纳自己就是无条件地接受自己的一切现状,不焦虑、不自责、不压抑,认输而不服输,这样才会有来自心灵深处而非他人强迫的前进力量。
二、德育工作要关注细节,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无论是衡水中学,还是洋思中学,他们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模式都体现了一个“细”字。两所中学的生活纪律和卫生制度都有类似的规定:进餐厅随便讲话,见一人次扣0.5分;进宿舍上下楼狂奔一人次扣1分;脏袜子及内裤不及时洗干净,见一人次扣1分等等。对此,我校老师和领导开始不相信或不以为然,但是听取参观过洋思的老师介绍和经过系统学习经验材料后,师生达成了共识。只有制度先行,学生有章可循,教师才好管,学生才服管。只有持之以恒,好的行为才能成为好的习惯。想一想,学生由于平时在家庭中缺乏系统的生活常识教育,对有些问题认识模糊,不知道为什么做和怎么做,故不能形成自觉性。我们不能把学生看得过“高”!
于是,学校把过去有认识,不屑做的事做起来,把有些小事当大事来抓。
1.对每一项新制度、新措施的出台,先到班级征求意见,再在每周一的晨会上进行宣讲、说明,使制度的执行有了充分的思想保证。
2.在文化氛围上造声势。学生公寓前书写了“安居利学业,文明树新风”的标语;学生餐厅的墙面上有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洗碗池旁,挂上了“节约用水,人人有责”“相互谦让,是文明人的表现”宣传牌。将过去警戒性的语气,变成了人性化的提示!橱窗、黑板报要求一周更新一次内容,除对好人好事、检查考评及时进行公榜外,更多刊发的是美文赏析、交际技巧、人生感悟等方面的文章。
3.落实一些具体措施,变管理为服务。
三、德育工作要与时俱进,提高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
现在是数字化时代,学生通过各种媒体接收大量的信息。由于学生心理和生理的不成熟,很难区分信息的真伪,辨别其善恶。兼收并蓄,形成了多样的人格,增加了德育工作的难度。作为管理者的家长和老师有时面对学生的诡辩也“哑口无言”,或横加训斥,或拳脚相加!而这些作法更加剧了学生的逆反心理,也违反教育法规的要求,只能是手痛医手,脚疼医脚,治标不治本。责任心差一点的管理者,只能是放任自流!
对此,学校要求老师落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念,不断学习,加强师德修养,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不求一劳永逸,只求真心换真情。具体措施有:
1.加强班主任队伍培训,提高科学民主管理的意识。一个学期初请优秀班主任介绍班级管理经验,对各项规章制度的制订、落实教给具体的方法。通过周五的政治学习时间,同老师一起学习德育工作方面的小论文和经验文章,开展讨论和交流活动。对学生中违纪现象如何处理(方法和途径),都作了较为明确的要求。
2.开展了走出去、请进来的交流活动。请法律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普法教育,请优秀学生家长谈对学生的期待和教育心得,派老师到先进的兄弟学校开展交流活动。本学期,我校五名教师到洋思参观学习了五天,拍摄了大量的图片,带回一些文字资料。回校后,办了专栏,召开了师生大会,请他们谈感想,让全校师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
3.进行了“走进学生心灵”专题演讲和“老师,我想对您说”的作文大赛,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了解。让老师们明白:每个孩子的笑容都那么灿烂,每个学生的举动都那么可爱,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充满智慧。只要我们善于引导,充分利用他们的优势,即使是块破碎的玻璃,它的尖角也会折射出七色阳光。让学生明白:“老师的爱是无私的”“教师虽不是父母,却胜是父母”。
4.组织青年教师,观看“焦点访谈・关注未成年人成长”的系列节目和上网收集“攻克网瘾秘诀”的信息。与班级的后进生结成帮扶对子,开展转化工作。
一、开辟“新、奇、特”的家长园地
多样化的家园联系栏是家园互动非常有效的一种形式。为了吸引更多的家长浏览,我们可以创新并规划不同的栏目和内容,让家园联系栏体现出新、奇、特的园本特色。“新”是内容要新颖,“奇”是形式要出奇,“特”是方法要体现特色。如设计“家园智慧树”的小区块,根据幼儿园课程实施进度,让家长与孩子在家寻找资料,将与主题相关的知识写在纸树叶上,使“智慧树”不断茁壮,使家庭资源成为班级资源。像“家园互联网”,只要在家园联系栏旁边放一个简单的信插,家长就能随时写信反馈孩子的学习与生活情况,成为一条教师与家长互通信息密切联系的渠道。开创出这样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具有班级特色的家园联系栏,能使家长之间、家园之间相互交流的机会更多,并成为家长与教师沟通的重要窗口。
二、举办具有研讨氛围的家长会
在课程实施中,开展教学活动要为孩子创设适宜的教学环境,像利用活动室墙面创设新奇、有趣、寓意鲜明的墙饰,以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并且环境创设还要根据不同主题活动的教育内容不断更新,在这上面所需的时间与资源的收集就占据了教师很大的工作量。家长是幼儿教育中重要的资源,是促进幼儿发展的积极合作者,同时家长具有不同的知识与职业背景,可以为幼儿园提供丰富的信息来源,而且家长具有自身的教育优势,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和在家庭中的情况,可以为幼儿园提供有关幼儿发展的丰富信息。因此我们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定期召开家长会,创设家园之间共同研讨的机会,推进幼儿园课程的实施。在进行新一个教学主题前期,通过家长会,让家长了解这个教学主题的目标和主要教学活动,并且以互动研讨的方式,让教师和家长共同探讨如何有效利用家庭资源,以使孩子的教学活动更好地开展。我们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更好地发展,因此等家长真正理解了教育的意图,也就会心悦诚服、积极主动地帮助教师共同收集材料,使班级环境布置得丰富多彩,让教师和幼儿顺利完成教学活动。通过这种研讨式的家长会,不仅能发动家长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家庭物品资源,也利用了家长在知识技能、情感、社会人际关系上的精神资源。大家通过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不仅学到了理论、经验和方法,提高了自身的家庭教育能力,而且对于教师来说,对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和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教育也有很大的帮助。
三、适时组织家长助教活动
幼儿园课程即活动,而以主题活动为特色的课程内容是幼儿园教育整合的主要表现,是促进幼儿整体、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如果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家长资源,通过家园互动,使家长成为课程的实施伙伴,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育者,就能更好地促进课程建设和推动课程实施。我们的家长来自各行各业,有着不同的专业特长,比如与行业有关的主题活动,像理发师、厨师等,我们就可以充分挖掘家长资源,在幼儿园课程中开展家长助教活动,我们就能利用家长的工作岗位、技能等特长,将家长请进课堂参与教学。像交警爸爸给孩子们组织了交通安全模拟演练,理发师爸爸给孩子进行现场理发,医生妈妈生动地讲解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等等,通过与课程结合的各种家长助教活动,家长可以协助教师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活动的意识。
四、提升家长参与亲子活动的积极性
亲子活动是幼儿园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活动与指导的融合,是教师、家长、孩子之间的亲密合作,也是教学成果展示性的精彩环节。亲子活动有着生动活泼、别具一格的形式,是幼儿园和家庭之间建立的一种特殊的互动与合作的方式,为孩子、家长和教师创造了共同活动的空间。在幼儿园课程的实施中,要充分发掘和利用家庭资源,让家长成为亲子活动材料的提供者、组织者,教师与孩子们的合作者。教师必须要尊重家长,以平等合作的态度对待家长,同家长共同商量,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如在活动前通过小型亲子会或发放通知等途径,向家长介绍在这个主题教学中开展亲子活动的必要性及目的、意义,让家长了解在活动中应承担的角色以及需要配合和注意的事项等内容,并请家长与幼儿做好活动资料的收集与准备工作,能充分调动家长的合作积极性。在亲子活动中,教师及时将主题教学内容、教育形式做时间上和空间上的迁移,加强对家长和幼儿的指导,在活动结束后通过分析与交流,使家长在活动中获得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充分得到合作的快乐。家长积极、主动参与的亲子活动,缩短了教师与家长的距离,切实推进幼儿园课程的有效实施。
五、利用好家长的社会实践资源
“实践出真知”,社会实践活动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延伸,也是幼儿园课程中不可缺少的活动,它让幼儿走出园门,在广泛接触社会的同时,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获得了体验,使幼儿的综合能力得到更为全面的发展。而开发家庭资源为实践活动所用,就是幼儿园与家庭、社区之间密切配合、互相支持、步调一致的活动实施过程,它需要建立在家长与幼儿园的互相信任基础上,即幼儿园对于家长提供资源的信任、家长对幼儿园课程有效性的信任。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前,我们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向家长宣传实践活动的目的和需要家长配合的地方,一方面,利用家长资源为幼儿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便利;另一方面,家长们明白了孩子经验的积累对发展的综合影响,就会有意识地带孩子走向大自然、大社会。像结合主题的实施,利用家长的工作便利与单位资源,让孩子亲身到消防队、邮局、诊所、超市等地方参观实践,走进花棚、蔬菜大棚、果园,在亲自观察实践的同时听听农艺师的讲解。在家园互相信任与配合下,开展这些社会实践活动既丰富了孩子的知识、经验,又有效地促进了孩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