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发展战略理论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大庆油田电力集团SWOT矩阵分析
SWOT分析法最早由Leamed等人于1965年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旧金山大学的威里克教授使之在管理学中得到了系统应用和完善。所谓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或优劣势分析法,是战略规划研究的一种分析技术,是指将与研究对象相关的内部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等,通过调查列举出来,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动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相应带有决策性的结论。其中,S代表内部的优势,W代表劣势,O代表外部的机会,T代表威胁。SO战略:增长型战略,即依靠内部优势,利用外部机会;WO战略:扭转型战略,即利用外部机会,弥补内部劣势;ST战略:多种经营战略,即利用内部优势,规避外部威胁;WT战略:防御型战略,即减少内部劣势,规避外部威胁。
以下为大庆油田电力集团SWOT分析。
(一)机会分析
一是油田发展带来的机遇。大庆油田作为中国最大的陆上油气生产企业,虽然进入高含水开采期,但近年来,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油田确保持续稳产,油田用电负荷将持续增长,油田全面推进实施专业化、一体化管理模式,行业优势、专业优势将更加彰显,油田电力服务保障空间广阔。
二是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随着城市建设进一步发展,经开区、工业园、房产开发的用电用热需求持续增长,为扩大油田热源和电网规模带来了机遇。
三是外拓市场为企业发展带来了机遇。大庆油田已明确提出实施市场开发战略,水、电、信业务要加快“走出去”步伐。近年来,电力集团积极依靠技术和管理闯市场,在国内外电力市场打造了“大庆电力”、“大庆燃机”品牌,赢得了信誉,为集团外拓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是国家能源产业政策带来的机遇。国家鼓励“热电联产”、“上大压小”的能源产业政策,为电力集团扩大电厂装机规模,上马宏伟热电厂“上大压小”工程带来了机遇;夏季油田部分天然气排空,为集团建设燃气分布式能源电站项目带来了机遇;随着近年来新能源的推广和应用,为集团开展风电、太阳能光伏光热开发技术的研究应用带来了机遇。
(二)威胁分析
一是受经济形势和国家政策影响较大。目前,黑龙江省呈经济下行趋势,尤其是工业电量增长乏力,南送电量同比也略有减少,导致全省发电供大于求,以及发电装机容量持续增加,国家鼓励风电水电大上,限发火电等政策影响,争取理想的发电指标难的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将直接影响电力集团发电生产。
二是投资与成本变化影响企业创效能力。因中油集团进一步压缩非油气业务投资,大庆油田电力集团扩大电热生产规模面临着更大的困境。近年来,煤炭、铁路运费、天然气、排污费、外购电及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内部经营成本大幅上升,远高于同期电价上涨增幅,造成企业利润缺口进一步增大,创效能力面临严峻挑战。
三是安全生产风险极高。随着油田厂网长周期运行,部分设备超过了设计使用年限,电网网架结构日趋复杂,配网改造滞后,化工企业用电品质要求极高,极端气候影响以及外力破坏造成输电线路非计划停运屡有发生,厂网运行整体安全形势依然严峻,风险不容忽视。
四是供热风险极大。电力集团承担着对东、西城区30多万户居民的采暖以及大庆石化、大庆炼化等石油化工企业的工业供热,集团所属热电厂均已满负荷运行,且无备用热源,电厂设备的任何波动都会影响供热安全和质量,供热风险居高不下,供热责任和压力十分巨大。
(三)优势分析
一是电热主业协调发展产业链优势。拥有集发电、供电、供热、电力工程设计与施工、电力营销、电器设备修造、生产技术服务上下游一体化的产业链优势。各业务板块相互协调、相互统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较为完善,电热生产能力、安全保障能力和生产效率持续提升。
二是雄厚的科技优势和人才优势。掌握了电网安全经济调度、带电作业、高压设备检修试验等核心技术,特别是在热电联供机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运行管理、检修和调试等方面居于国内前列。初步形成了核心人才队伍,拥有各类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岗位操作人才,培养了一批中油集团、油田公司级的技术专家和技能人才。
三是形成了精细化、标准化的管理优势。经过多年的发展,电力集团建立了具有油田电力特色的“三维节点”精细化管理模式,管理水平持续提高。
四是“星火精神”为品牌的服务优势。形成了诸如“在岗一分钟,负责六十秒”等一大批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优良传统和优秀企业文化,开展“为油保电、优质服务”星火行动,用户综合服务满意度在油田保持较高水平。
(四)弱势分析
一是机组装机容量小、效率低。电力集团现有发电机组与全国发电机组水平相比,电力集团机组装机容量小、效率低。按照国内发电机组高参数、大容量、高效率、低排放的发展趋势,电力集团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位置。
二是行业政策制约始终是困扰大庆油田电力集团的最大问题。电力集团作为企业自备厂网,受行业政策因素制约多,直接影响着集团的权益和效益。比如,配网经营权受到制约,由于没有政策支持,电力集团始终未办理《供电营业许可证》,民用转供电不享受趸售价格,平买平卖,每年政策性亏损上亿元,所以需要与国家行业主管部门积极沟通,力争享受民用电量优惠价格,扭转民用电亏损局面。
三是总体冗员和结构性缺员并存。随着电热业务的不断发展壮大,队伍结构矛盾逐渐凸显,辅助和后勤服务人员多、生产一线人员少,前后线比例失调,特别是主专业人员缺口大,未来难以满足稳内和拓外两个方向的人才需求;员工年龄偏大的多、新生力量少,主要生产单位普遍存在着员工年龄接近、年龄结构不尽合理的问题。
四是环保施工改造带来的影响巨大。根据集团公司《“十二五”污染减排工作方案》,按计划完成电力集团燃煤电厂低氮燃烧改造和脱硫脱硝改造。环保施工直接影响发电生产任务的完成,并容易带来安全隐患,另外,环保设备运行维护也成为集团近几年的难点。
二、大庆油田电力集团发展战略研究
根据上述的SWOT分析,对大庆油田电力集团来说,当前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需要结合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服务油田稳产、区域用电需求等因素,在充分发挥自身所具有优势的基础上,利用好外部的机遇。建议电力集团采用增长型战略,建成国内一流、行业领先的现代电力企业集团。以下为电力集团发展战略内容。
(一)推进厂网升级
充分利用国家“上大压小”节能减排政策,建设大容量、高参数热电联产发电机组,改善电源结构,扩大规模,提高效率。按照油田优化产量结构的总体规划,同步配套供电系统,持续扩大电网覆盖,加强供电网络的新增和扩容,提升电网科技水平,提高安全平稳的供电配套保障能力。
(二)整合业务结构
优化产业布局,坚持集团化运作和集约化发展,持续推进专业重组、资源整合,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企业整体协调发展。“十二五”末期,重点实施“两步走”推进宏伟三期工程,继续争取享用调峰气价政策,以及做大做强厂网技术服务、电力工程施工、电器设备修造等业务。
(三)实施低成本战略
严格成本管理,突出以成本标准化管理为重点,采取优化生产运行、推进技术进步、严格激励约束等综合性措施,实施成本刚性管理,强化过程控制,开展对标管理,加快费用标准化体系建设,严格控制非生产性支出,强化资金集中管理,保证资金运营安全,实现稳健经营。
(四) 加快市场开发
坚持“稳内拓外、进退有序、安全与效益并重”的市场开发原则,继续瞄准三个目标市场,依托油田公司市场平台,抓牢中石油市场疆域主线以及发挥电力特色技术和良好的品牌优势,自主开发优质商务项目“走出去”,拓展新的市场和效益增长点。
(五)加强队伍建设
着力加强具有战略眼光、市场开拓精神、管理创新能力和企业责任感强的经营管理人才、掌握电力发展前沿技术、具有较强科技创新能力和善于解决电热生产技术难题的专业技术领军人才,以及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过硬的高技能生产操作人才“三高”人才队伍建设。建立科学的人次培养选拔机制,强化激励约束,促使各类人才快速成长,为建设一流电网、一流企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保障。
论文关键词:中小企业,物流管理,发展战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物流管理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十二五”期间需要制定合理的中小企业物流管理发展战略,保证中小企业在物流管理方面取得一系列发展。我国中小企业在近年取得一些列发展成果,但是“十二五”期间应该从提高物流增值服务和降低物流成本方面出发,提升中小企业的物流经济效益。我国中小企业近年已经找到第一利润物资资源和第二利润人力资源管理效率,当前需要挖掘第三利润,所以“十二五”期间我国中小物流企业需要从成本角度制定发展战略,从根本上降低中小企业的物流运营成体,帮助中小企业在物流经营过程中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物流论文,企业之间竞争涉及到市场运营和生产成本的方方面面。企业不仅要从人才和技术角度展开工作,同时还需要在供应链和物流方面制定发展策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增强,企业对发展物流越来越重视。“十二五”期间搞好中小企业第三利润关系到企业全面实现自我价值的关键,第三利润的根本是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保证企业获取更多的资源。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物流问题并不是孤立的,需要从治理结构、体制、内部管理、经营规模、市场监管等方面开展工作,保证中小企业物流管理在“十二五”期间获取更大的发展空间核心期刊。
一、中小企业物流管理发展问题分析
物流从概念角度看,具有广泛性特点。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主要解决空间和时间问题,从管理学角度研究主要解决供应链问题。“十二五”期间需要按照现代物流管理的策略解决问题,必须从传统物流管理中摆脱出来,运用高科技手段提升物流管理水平。通过网络获取企业物流有价值的信息,提高物流管理的科学水平,最终达到物流管理多样化,从根本上提高物流管理效率、减少库存、提高准确度。传统物流管理效率低下,现代物流管理需要对传统物流管理策略进行完善,需要从供应链管理角度出发,与物流企业建立长期合作模式,需要提供优质服务的内容包括信息咨询、质量保证、时间安排、库存量、年度结算等。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模式基本相似,但是服务内容发生很大变化。对消费者服务需要突出多样化、个性化特点,通过多批次、小批量的模式以更好的适应物流市场发展需要。
物流行业发展已经从传统的货运方式转变成第三方物流模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流论文,第三方物流得到很好的发展。但是现代科技手段在物流管理中运用较少,这与时展存在不对称性。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一些外企进入中国市场,对物流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内物流企业在内外环境影响下面临激烈的竞争。因此“十二五”物流管理需要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法,按照现代物流管理理论要求,积极开展多层次工作,保证现代物流得到快速发展。当前我国物流管理企业供应链服务意识不强,导致物流管理效率很难提高,物流成本很难得到有效控制。中小企业物流管理过程中缺乏物流管理理论的指导,当前很多中小企业对物流管理理论重视不够,第三方物流管理公司与供应链管理部门对接不够顺畅,导致采购、营运、配送等环节不协调。我国中小企业传统物流管理思想与现代物流管理技术手段存在不协调性,导致管理技术、管理模式、管理理念有很大的差异,因此产生的矛盾相对较多。我国中小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水平低是影响物流现代化的一个重要问题,建立完善的物流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提高物流管理效率减少物流库存率,提高物流管理现代化水平。
二、“十二五”中小企业物流管理理念转变和系统化战略
“十二五”期间中小企业需要改变物流管理理念,中小企业需要导入现代物流管理的思想,保证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拥有先进的物流管理方法。“十二五”期间我国中小企业必须制定合理有效的长期物流发展战略和实施规划,需要从组织机构、业务流程、企业资源管理等方面开展工作核心期刊。“十二五”期间我国中小企业物流管理需要实现供应链管理纵向一体化战略物流论文,中小企业物流管理只有从供应链管理出发,需要降低库存、运输、生产等方面的成本,保证中小企业物流管理成本最小化,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十二五”期间中小企业融入先进物流管理理念,需要把各种驱动方法综合起来,保证拥有足够的驱动力,让中小企业更好的把现代物流管理思想运用到具体工作中去。主要从市场运作、资金运作、物流运作等方面面实施战略。“十二五”期间我国中小企业物流运作需要从速度上下功夫,保证物流各个环节提高运转速度,从而保证整个物流效率的提高。最终实现从原材料采购到运输加工形成产品所需要的时间最低,只有这样客户拥有产品的时间才能达到最小。“十二五”期间提高物流运转速度的方法主要包括完善物流销售、采购流程;通过合理的预测,保证准确有效的预测,减少库存堆积实现零库存目标。物流环节运转速度的加快,可以解决很多方面的问题。通过改善物流运行模式,可以提高资金利用率降低成本,最终实现减少成本增加收益的目标。中小企业物流管理过程中资金运转速度加快,运营成本会大大降低,企业产品的竞争力会大大增强。通过合理有效的市场运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会得到很大的提高,企业会获取很好的收益。
“十二五”期间我国中小企业物流管理需要坚持系统化方针,物流系统化管理主要从企业物流系统化目标出发物流论文,不断提高用户和消费者供应商品效率。需要从物流系统的组织、计划、监督、指挥、调节等当面开展工作。物流管理系统化目标主要从物流综合管理出发,实现物流管理合理化,商品从供应地到消费地运动过程中达到成本最低化要求。“十二五”对物流系统总体设计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物流管理过程中各种问题,实现科学有效的管理。物流系统投资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综合规模,从周围环境、地理位置、服务对象等方面分析策略,对物流量多少需要综合考虑,从货物的流量、品名、数量等方面进行预测和调查。通过综合性分析得出物流系统化的规模。如果物流系统建设过程中没有考虑规模流量因素,建造的过大而物流量太少,必然会造成部分物流系统和技术闲置起来,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反之,如果物流系统建造的过小,导致系统不够适应,无法满足物流量的需要,导致客户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核心期刊。
运送及时性问题是“十二五”期间我国中小企业物流管理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物流系统主要功能就是及时性。物流管理过程中必须按照货主的要求,把物品及时送往客户手中。货物发送过程中必须按照时间和地点要求,及时处理才能保证物流管理的科学性、实效性。把货物及时有效的送往客户手中是衡量物流管理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准。物流系统管理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配送和运输功能,比如运输路线的选择、运输环节的安排、运输工具的配备等。保持合理的库存是“十二五”期间中小企业物流管理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物流论文,库存问题对企业物流管理的成本影响很大,主要控制好库存才能把企业的物流成本控制在一个适当的水平。从生产物流的角度看,如果不库存一定量的原材料,生产过程中原材料供应很难满足生产需要。如果原材料在库存中积压过大,会造成原材料库存浪费,增加企业的物流成本,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从销售物流角度看,物流中心和批发企业必须保持一定的库存量,如果仓库商品积压过多,会造成仓库资源紧张,资金造成浪费。如果仓库商品库存不够,会产生脱销现象,对物流企业来说会产生严重问题,因此只有在此类问题中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保证各项工作合理开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十二五”我国中小企业物流管理必须注重费用合理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物流技术不断发展,物流行业的竞争不断增强,物流系统设计过程中只有从整体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策略物流论文,保证物流管理更加科学、及时、有效,为企业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
三、“十二五”我国中小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和第三方管理战略
“十二五”期间我国中小企业物流管理只有提高战略发展水平,才能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平台。从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物流管理的现状分析,很多企业还没有真正意识到物流管理战略的重要程度,没有把物流成本控制放在战略发展的位置。企业的发展单靠领导个人的问题分析和判断是不够的,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企业才能获取长足的发展。科学有效的发展战略对中小企业来说意义重大,企业需要制定短、中、长期发展战略和计划,明确发展的战略目标,为获取更好的经济效益创造条件。
物流信息化战略是“十二五”期间中小企业物流管理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通过信息化战略可以实现物流信息资源共享,保持物流信息传递的高效性、可靠性、完整性。物流管理只有达到信息化水平,物流系统的经济效益才能更好的体现。现代中小企业物流管理需要在信息系统的支持下,通过运输、储运等系统的共同参与,最终形成一个纵横交叉的综合管理系统核心期刊。物流系统在发展过程需要四通八达的网络环境,物流系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覆盖面需要不断的扩大,物流管理只有实现规模化模式,整体经济效益才能达到最大化,达到物流管理的成本降低的目标。
“十二五”期间中小企业物流管理需要走第三方物流管理的道路。相对我国中小物流管理企业资金少、规模小的特点物流论文,外部竞争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很大。中小企业需要针对当前的发展战略制定科学的方针,需要走联合发展之路,形成稳定的发展动力,保持企业稳定发展。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转型,根据自身核心竞争力的状况,向第三方物流管理企业转变。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找准自身的竞争力比较强的方面去承担大企业的非核心业务,一方面可以把自身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另一方面为大企业发展创造了更广阔的空间。因此中小企业在承担第三方物流任务的同时,自身的收益得到很大的提高。中小企业通过第三方业务实现了资源信息的共享,达到与大企业共赢的目标。中小企业在市场发展过程中只有找准自己的位置,按照市场规律要求出发,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战略目标,最终实现全面发展。“十二五”期间是我国中小物流企业发展的关键,中小物流企业需要转变经营思维方式,充分运用现代物流管理策略和管理方法,把竞争力转化为发展的动力,最终实现我国中小物流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彭红广编著,物流企业发展战略[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90-97
[2]、高广明编著,物流企业管理策略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77-78
[3]、毛明现编著,物流企业发展目标分析[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66-69
[4]、邵军编著,中小企业物流管理方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55-59
[5]、张风编著,中小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9,32-38
关键词:企业管理;企业发展战略;企业管理制度;企业文化有效融合
Abstract: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enterprises, maintain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we must realize the effective integration between business management system and enterprise culture, to achieve symbiosis and interaction. A realization of the modern enterprise management system to continuously update and the creation of new cultural concepts,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uitable enterprise of its own enterprise culture; on the other hand, the new enterprise culture also affect th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people-oriented business management system.
Key words: enterprise management; enterprise development strategy; enterprise management; enterprise culture fusion
中图分类号:C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企业管理制度与企业文化概述
企业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环节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以期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笔者认为要实现对企业的管理,应该重点从企业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两个方面着手,首先应对这两个方面有个整体的了解。
1.企业管理制度。企业管理制度是对企业管理活动的制度安排,包括公司经营目的和观念,公司目标与战略,公司的管理组织以及各业务职能领域活动的规定。包括企业的人事制度、生产管理制度、民主管理制度等一切规章制度。它以制度的形式来实现对企业中人的约束进而实现对企业的管理,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而改变的硬性约束,是企业和劳动者共同遵守的准则与约束,是企业进行正常经营管理所必需的,是实现企业目标的有力措施和手段。它作为员工行为规范的模式,能使员工个人的活动得以合理进行,同时又成为维护员工共同利益的一种强制手段。如果没有统一的规范性的企业管理制度,企业就不可能在企业管理制度体系正常运行下,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
2.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全体员工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培育形成的并被全体员工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体系、基本信念及行为规范的总和。通俗地讲,就是每一位员工都明白怎样做是对企业有利的,而且都自觉自愿地这样做,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习惯;再经过一定时间的积淀,习惯成了自然,成了人们头脑里一种牢固的“观念”,而这种“观念”一旦形成,又会反作用于(约束)大家的行为,逐渐以规章制度、道德公允的形式成为众人的“行为规范”。企业文化依附于企业,随企业产生,随企业消亡而消亡。即使没有总结或提出外在表现形式,企业文化依然是存在的。也就是说,企业文化是一种软性约束,不具有强制性。企业的兴衰在管理,管理的活力来自于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就是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充分挖掘、发挥、调动人的积极因素。使人成为企业管理的主体并发挥主导作用,促进人在组织管理中实现人生价值,并得到全面发展。
二、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制度之间的关系
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制度并存,共同作用于企业中的人,它们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两者之间有着辩证统一的关系,企业管理制度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企业文化又反过来影响和丰富企业管理制度。二者内部和二者之间的协调,决定了企业的兴衰与存亡。
1.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制度是相互包涵、相互联系的。两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首先,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文化的构成部分。企业文化涵盖了企业的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不管是企业的外在表现,还是内在精神,都是企业文化的构成部分。企业管理制度不仅是企业文化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而且体现着企业的内在精神。其次,企业管理制度本身能体现出企业文化。由于企业管理制度中规定了企业整体以及员工个体遵循的行为规范,从中我们不仅能看出企业信奉的价值理念,而且可以看出这个企业的做事方式与风格,所以企业管理制度本身能体现企业文化。
2.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制度之间是相互促进的。首先,企业管理制度化过程是推动企业文化发展的重要手段。如何让员工认同公司的文化,并转化为自己的工作行为,是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关键。体现企业核心理念的企业制度可以强化企业文化,经过长期反复的实践与完善,最终使企业文化扎根于企业,成为员工共同认可的思想。相反,不适宜的管理制度则会使企业偏离其核心,与企业文化建设方向背道而驰。其次,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制度的有效实施和不断创新。企业文化形成之前,制度的执行只能靠外在的监督进行约束,一旦监督不力员工就极有可能不按要求去做,管理成本很高;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员工的行动就会变成一种自愿的行为,无须加强监管。可见,企业文化可以激发员工的“自律意识”,从而降低管理成本。当一些有形的制度真正变成员工的自觉行动,那么它的使命也就完成了。可以说,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制度长期坚持和积累的结果。然而企业所处的环境是不断变化的,这样或那样的新问题会出现,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要根据新环境创造出更好的保存企业核心理念的管理制度。
三、实现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制度融合的建议
通过深入探讨企业管理制度与企业文化理念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制定相应的企业管理体系,从而更好地促进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制度的有效融合。
1. 创造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制度良好的共生环境。在企业中,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制度的存在有以下几种情况: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制度不一致,即是二者方向不一致,相互冲突,根本没有处于共生的状态;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制度一致,即处于共生状态,但也有高度一致和低度一致的区别。当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制度较为一致时,二者处于共生的状态,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制度良好的共生是企业所追求和应该实现的,不良的企业文化和制度则诱使企业不当行为,最终导致企业的衰败乃至破产。所以,必须为两者创造良好的共生环境。方法如下:第一,选择符合企业文化的高素质人才。高素质的员工有利于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制度共生,且能推进二者共生,从而更加有力地推进企业的发展。第二,用企业文化和管理制度培育员工。企业如果能够选择到符合企业要求的员工,是非常有利的。但多数情况下,是很难的。所以企业更应该用良好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制度培育出企业所需要的员工,并保留这些员工。
2. 在企业管理的实践活动中培育企业文化、丰富企业管理体制的内涵。企业文化只有建立在企业管理制度的基础上,与企业实践活动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制定的,带有强制性的行为规范。一个企业把自己倡导的理念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持之以恒,积淀成一种特定的文化。但要使这种文化成为企业所需要的企业文化,还必须把它制度化,使企业的企业精神、管理理念及员工的价值观等都充分地体现在企业的各项活动中。鉴于此,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建立管理体制,引导实践活动。企业的生命在于管理,管理的核心是文化,培育企业文化,需要企业员工共同实施,形成统一的思想认识和思想行为。企业要采取多样的形式,提高广大员工参与和实施企业文化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能动性,从而建立一整套企业的管理体制,并用管理的竞争力推动企业文化在企业中落实。其次,在实践管理中培育共同的企业价值观,形成团队精神。企业的价值观不是自发形成的,是在企业管理的实践活动中,通过员工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提升而形成的。努力的方向就是通过实践活动形成“自我行为与集体行为结合、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并重”的企业价值观理念,引导员工认同团队,在团队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和职责。
四、结束语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知识经济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企业要想在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文化与管理体制一定要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在建立并完善各种管理制度的同时,能够注重优秀企业文化的建设,用企业的核心精神理念统一员工的利益观和价值观。要将企业的管理制度与优秀的企业文化紧密结合,人性化地激发企业员工的行为动力,从而使员工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自觉自愿地在日常工作中始终以企业利益为重。只有用优秀的企业文化使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良性地激励员工的自我行为动力,才能真正使员工自我行为指针始终指向员工个体目标与企业组织目标,并在企业员工中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员工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一朝着企业既定的宏伟目标前进。
参考文献:
1.焦峰峰.试述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5(15)
2.任相文.试论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制度之间的关系. 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4(9)
“人”是企业生产力中最为活跃的因素,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要素资源,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企业做好人力资源规划就是要保证企业的人力资源在结构、流动、数量与质量等方面都符合企业的发展方向与目标,从而促进企业内部与外部的共同发展。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
对于企业而言,人力资源是指具有智力劳动或体力劳动能力的人们的总和。人力资源是生产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一切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1]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影响员工的行为、态度以及绩效的各种政策、管理实践以及制度,是指为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组织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理论,通过不断的获得人力资源,和对能获得的人力资源的整合、调控及开发,并给予他们报偿而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之。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是实现组织目标的一种手段。在管理领域中,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是以人的价值观为中心,为处理人与工作、人与人、人与组织的互动关系而采取的一系列的开发与管理活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结果,就组织而言是组织的生产率提高和组织竞争力的增加,就员工而言则是工作生活质量的提高与工作满意感的增加。
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人力资源管理得不到足够的重视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很多的管理者认为只要做好了企业的战略管理、财务管理和运营管理就能够促使企业得到很好的发展,至于是否需要做好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工作并不重要,因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个过程并不直接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相挂钩。所以他们认为,并不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资源到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对于企业管理者的这一观点是非常错误的,因为现在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管理对象主要是企业的员工,而员工是企业最大的财富,如果企业的员工得不到很好的管理,其特长和潜能得不到很好的展现,那么不仅对其个人是有害的,最为主要的是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作为企业的管理者,需要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发展所表现出来的重要意义,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给予足够的重视,使其能够促使企业更好的发展。
(二)人力资源管理规划配置不合理
第一,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在进行员工招聘的时候,对于招聘过程非常的严格,以为只要在面试过程中表现最好的人才能最适合企业的岗位,其实事实并非如此。此外,在员工入职之后,并没有对员工做更多的培训以及后续培训,这样员工的潜力就很难的挖掘出来,这不仅使得员工的今后发展受到了限制,同时还使得企业的发展受到了相应的影响。第二,很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进行人事分配的时候,并没有按照人尽其才来进行分配,而是出现了很多裙带关系的分配现象。这样往往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现象,比如做事最多的员工工资反而最低,而做事最少的员工反而享有很高的工资。这样久而久之,员工们的工作热情以及积极性必将大打折扣,从而影响到企业的运行效率。最后,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制度不够完善。这主要体现在员工在入职之后,其基本工资在很长时间内不会有上涨的机会,并且在工作的过程中表现得很好、很积极也得不到相应的岗位升迁和物质奖励,这样会使得企业的员工积极性锐减,势必会影响到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四、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发展
(一)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安排的运作
在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安排的运作过程中,要遵循岗位与人员的高匹配性、岗位人员的高素质及工作的高效性等原则,要保证工作安排的合理性与规范性。企业对人力资源规划工作的安排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其一,分析企业内部结构与人员结构的分配。企业要制定合理的人力资源规划,就需要对企业的内部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与合理的布置,同时制定各个职位的相关说明书,为企业招聘提供总的方向与招录标准。在掌握了企业内部结构信息以后,企业要对内外部人员进行全面的分析,如人力资源的数量、知识层次、能力层次、综合素质等,通过全面分析人力资源的各个方面,一方面为企业现有人才的分配提供方案,另一方面对企业未来招聘人才提供借鉴。其二,采取多元化的人力资源规划。企业的成长与发展如同人的生命一样,要经历从出生到成熟直至死亡的过程,在不同的生命周期,人会面临不同的发展危机与任务,同样,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也需要不同的人力资源规划。在创立初期,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重点在于增员,主要工作为拓宽招聘渠道,实行具有开放性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引导员工建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促进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建立;在发展期,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对于人才的需求,尤其是中高端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人力资源部门要积极配合企业的迅速发展,及时为企业发展储备高素质的人才,并制定激励措施与晋升机制,促进人力资源规划的逐步成熟;在成熟期,企业发展的成长性、灵活性与竞争性达到了平衡的状态,人力资源运作方面也比较成熟,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从关注员工的数量转向重视员工的质量,促进人力资源规划的不断完善。
(二)创新管理理念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很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已经过时,这些传统的管理理念不仅不能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做好,同时还会影响到企业整体的运行状况。因此,首先需要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进行相应的创新。这就需要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时候,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并且要充分认识到这种管理理念的重要性所在,从而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去落实,以促进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与此同时,还需要将这种管理理念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结合,这样能够有利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长远的规划和实施,从而确保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不会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悖,以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
(三)创新人才选拔制度
现如今,企业之间最大的竞争就是人才之间的竞争。所以,人力资源管理还需要对人才选拔制度进行相应的创新。具体体现在留住企业现有人才的同时,做好企业人力资源的储备工作。主要方式可以实现校企联合,让各大高校能够按照企业的实际需求来对这些高材生进行针对性的培训,让他们的自身综合素质得到提升的同时,还具有与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相一致的专业素质。
五、结语
1.不完善的资本结构。不完善的资本结构对企业造成的主要影响是使企业背负巨大的财务压力,偿付能力较低,从而给企业带来潜在的经济风险。企业在运营过程中需要自身资金积累,部分资金来自于银行等信贷机构。对于很多中小企业来说,资本结构不完善,使其负债率较高。一旦销售策略出现问题导致产品滞销时,资金周转就会出现问题,影响企业发展。
2.投资缺乏科学性。企业为了获得流动资金而争取外资加入,但很多企业对外资过于乐观,未考虑其存在的风险,很容易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企业内部资产投资决策同样存在问题,主要体现为:企业对其可行性分析不周全,无法获得全面的正确的信息,出现错误投资,从而带来经济风险。
3.不合理的资金回收策略。不合理的资金回收主要体现为企业为了扩大产品销量而采取的错误的营销战略,此时企业往往盲目的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允许客户赊销产品。但最终导致企业呆账、坏账过多,不但没有提高企业利润,反而使企业投资成本无法收回。企业在销售过程中由于急于获取利润而忽视了对经销商的信用度和发展前景的衡量,很多经销商在经营过程中倒闭导致企业无法收回成本。这对企业的资金流动性和安全性造成严重的影响,破坏了企业的正常运营模式。
二、符合市场发展的企业营销策略
1.快速降价式营销策略。价格决定了商品的价值,其又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当企业出现供大于求现象时,应及时采取有效策略防止产品积压。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企业要难免处于产品滞销的危机之中。此时,只有及时降价以激发客户的购买欲望才能短期内为企业收回成本,防止损失过大。符合市场规律的薄利多销模式是企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策略之一,通过降低产品的毛利率,可促进资金回收率,增加产品销售量,从而增加企业的现金流动,保证企业具有足够的资金维持其发展。但对于这种营销模式,企业要注意拿捏,以免过度降价导致的不良发展。快速降价营销模式要符合市场发展的规律,并且只能作为一种短期的销售模式。企业应尽快提高产品质量,构建完善的服务体系。
2.以利润为中心的营销策略。从财务管理角度分析,利润是企业得以正常运行和发展所追求的根本目标。这要求企业决策者要具有先进的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并将利润的获得作为企业营销战略和基本经营理念。以利润为中心的营销模式,不仅仅是依靠产品销售量的增加,而更应该通过谋求产品结构的某种最佳组合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实现资源的合理配比,提高企业资金的利用率。基于此,企业发展应以提高市场份额、提高客户满意率和获取率为核心,采取合理的营销策略来实现利润最大化。
3.节约式营销策略。节约式营销策略主要应用于企业出现内部危机或者外界环境发展巨大变化时。如经济危机时代,消费者的购买能力下降,产品供应出现过剩,社会事业问题严重,处于经济危机下的企业同样面临裁员问题。此时,企业市场需求总量处于绝对萎缩状态,这要求其采取收缩市场战线的策略。多数企业在面临巨大经济危机式会采取该策略,要求不能盈利的市场战线下线,关闭盈利较少的分公司,并且要对企业营销结构进行重新调整。从管理角度分析,企业管理人员应分析市场所处位置的发展趋势和客户需求,对其进行重新排序,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企业利润的正增长。尤其是对于发展状况较差的地区,管理人员应具有长远的眼光,不断通过发现潜在的客户以维持其发展。这种细致的分析模式可获取商的同意,并帮助其整理相关地区资源,促进销售资源集中。从财务管理角度分析,此方法可降低企业一定时期内的运营成本,实现有效的经营模式,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循环经济;人力资源管理;挑战及发展策略
一、循环经济与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1)循环经济。循环经济的全称为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它的使用特征是物质能量是梯次的,并闭路循环的,并运用生态学的规律来指导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因此,循环经济本质上是生态经济的一种,是按照生态规律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它是实施可持续战略必然的选择和重要保障。它具有减量化、再利用与再循环的实际操作原则。
(2)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的总和,它是生产要素的一种,是生产要素中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要素。它可以增强人类挖掘自然资源的能力,开发出更多的自然资源。具有基础性、重复性、通用性。因此,人力资源的开发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替代自然资源,挽救自然资源短缺所带来的危机。
二、循环经济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具体表现
循环经济中所指的资源不单单指物质资源,它强调的是再生资源。经济活动实施的前提条件与物质基础少不了物质资源,而人类作为创造与使用信息资源的主导因素,成了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可以从企业职工个体和企业班组两个角度总结分析循环经济在企业人资源管理中的具体表现。
(1)从企业职工个体角度分析,沟通与生成形成了人力资源开发。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是沟通与生成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被管理者之间处理于相对平等的沟通与交流的主体,彼此在信息交流过程形成沟通,企业自行开发人力资源的力度有时比管理者还要强大,通过职员之间的合作,共同参与,取长补短,彼此能够获得更多集体智慧的结晶。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模式,使企业职工成为经营管理的主体,职工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使之拥有了更大的责任心与学习能力。企业职工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使人力资源在不同的空间与时间范围内得到更充分的利用与反复利用,这也就体现了循环经济中再利用的原则。
(2)从企业班组角度分析人力资源与循环经济问题。优秀的企业班组可以使社会形成良好的企业竞争风气。在班组管理中,通常是由优秀的班组长首先培养班组干部集体,再由班组干部集体管理各班组。这样,既锻炼了班组里的干部又提高了管理班组的效率,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班组循环风气,同时也使班组管理资源得到再利用。除此之外,企业职工的培训与管理也存在着人力资源管理循环问题。班组培训与管理模式是以企业未来发展为前提进行的培训,从管理理念更新到管理方法,系统化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提高企业职工综合素质,形成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动力,推动企业再一次改革前行,也能够充分挖掘企业职工丰富的经验资源,使人力资源得到合理的再利用。
三、循环经济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将要面临的挑战
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企业的经营管理将会受到循环经济的全面影响,其中,人力资源管理将会面临更多的挑战。
(1)我国制定和推行的《循环经济法》,使废弃物品的产生量、排放量得到了控制,并引导和鼓励公民使用环境保护产品和再生产品,节约资源、水源、能源。公民有权举报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等行为;公民也有权对政府发展循环经济信息提出个人建议和意见。无形中可以提高社会公众自觉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构建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循环经济文化。
(2)《循环经济法》的颁布直接制约企业产品的导向、生产工艺流程的选择、废弃物的处理和排放,建立健全循环经济统计制度,从而加强资源消耗、废物再生产和综合利用方面的统计管理,同时,为达到透明化管理目标,定期公布企业主要统计指标。除此之外,国家会推行一些支持性政策,鼓励那些符合循环经济政策的企业,使这样的企业有效降低制度成本。为了不断提高企业人力资源方面的社会责任感和环境保护意识,必须调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3)循环经济实施的区域内,以物质闭路循环为线索的产业链将逐步形成,上游企业所排出的废弃物将成为下游企业的原材料,并通过产业链创造出社会价值,最终在一种新型的循环经济产业结构中得以体现,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企业在制定人力资源发展战略时,必须先扩大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管辖范围。
(4)国家相关的鼓励性政策将会不断出台,实施循环经济的区域,创新的循环经济技术将会逐步完善,以循环经济为前提的技术改造和项目开发将会得到政府部门的优先支持。同时,陈旧的生产技术和工艺将会被淘汰。
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在循环经济下的发展策略
(1)人力资源发展策略与循环经济相适应。《循环经济法》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企业经营环境,也改变了企业人力资源以往所拥有的优势和挑战。因此,循环经济下企业需要重新评价经营环境中的机遇与挑战,并据此制定出企业新的发展战略。首先,企业的新发展战略要与循环经济发展的特点相适应,将政府部门与行业协会作为投资的主体,通过区域人力资源投资提高循环经济区域内专业人力资源的存量,提高该区域内的社会公众节约资源意识、保护环境意识以及创造可持续发展意识,为企业引进专业的循环经济管理人才和技术创新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为了在循环经济中获得有力的竞争优势,企业应该设置专项资金投资于循环经济型人力资源和完善企业创新型机制,并鼓励企业提高资源循环和生产清洁方面的创新技术。
(2)公司制定的政策和制度要能够实施循环经济。企业提高战略实施效果的关键在于保持企业政策与环境特征相一致。因此,企业需要构建相对畅通的循环经济体系沟通渠道,以便于企业及时了解国家和行业的关于循环经济的政策、条例以及法规,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专业性强的循环经济人力资源管理政策。这也就要求新的战略组织结构要适应新的企业战略环境,强化人力资源管理在变革中的协调职能。
(一)战略成本管理的内涵
对于企业来讲,制定长远的战略目标,是企业实现整体发展目标的重要工作。而企业长远战略目标的制定,需要进行很多工作,并将其作为决策的依据,收集有价值的信息就是主要工作之一。如果此项工作无法有效完成,则会造成企业无法了解自身与市场竞争企业的优劣,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标,这样就更不必说长远战略目标了。那么,战略成本管理到底指的是什么呢?实际上是指企业运用成本管理技术,提高企业战略地位,同时降低企业成本的管理过程。具体而言,战略成本管理其实就是一个通过对投资立项、研发与设计、生产环节和销售环节等整个链条进行全方位监控管理的过程,其重点是从战略的视角对影响成本的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从而进一步发现能够有效降低成本的途径,最终目标是以此来营造企业的持久竞争优势。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企业的实际需求是企业能否实现最终战略目标的决定性因素。21世纪是信息时代,战略成本管理工作无法脱离成本管理信息,而信息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所以,制造企业战略成本管理也会随之不断变化。
(二)战略成本管理的作用
从企业的角度出发,战略成本管理的作用很大。
首先,战略成本管理工作涉及的内容比较全面,可以说对企业实际运营中的方方面面均有所涉及,而且企业内部组织管理无法限制,能够从全局的角度掌控整个公司的运行。
其次,战略成本管理工作可以动态地掌控企业的实际运行。在进行战略目标制定的过程中,内外部环境因素都会被考虑,但是这部分因素并不可控,所以为了更好地保证战略目标制定的准确性,应当实时且充分地掌握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战略成本管理工作可以很好地解决这方面的问题,从这个角度看,作用很大。
二、战略成本管理与传统成本管理的比较分析
(一)传统成本管理存在局限性
首先,对于传统成本管理来讲,其主要关注的内容是如何降低企业内部成本,而并没有考虑保证企业运转的供应商和顾客。传统成本管理主要通过压低材料采购价格降低成本,这样只会造成与供应商之间关系的僵化,很容易失去供应商,同时也会失去向前整合的机会,进而失去获得进一步降低成本的机会。另外,传统成本管理一般将产品销售至消费者作为成本管理的最后环节,无法获取精准的产品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增加分销和售后成本。
其次,传统成本管理仅仅是单纯的为了降低成本而降低成本,并没有过多地考虑企业降低成本的根本目的。制造企业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绝大多数环节都会产生成本支出,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环节成本都可以降低。比如,通过盲目缩减企业的研发开支,在很大程度上都会造成企业产品和技术缺乏先进性,无法进行同行业竞争,从而失去市场。还有,通过降低企业质量管控成本,极有可能发生产品质量不过关,造成企业整体形象受损,这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企业的工作重点必须向制定和贯彻竞争战略方面转移。传统成本管理片面追求成本节约,重视短期效益,这将大大削弱企业的长远发展能力。
最后,企业创造价值的表现是能够为顾客提供必要的便利需求,而企业的全部业务并不都可以创造价值,如生产出来的废品,只会减少价值。企业成本管理需要对内部价值链进行分析。市场经济时代,企业面临的是开放的、有竞争的市场环境,通过了解行业价值链等因素可以更好地实施成本管理,做到“知己知彼”,这样才能够更加有效地实现企业的长远战略目标。同时,了解并分析竞争对手的成本管理也是很重要的。企业内部的生产过程是传统成本管理的主要对象,供应和销售很少考虑,而战略成本管理对象则不同,涉及产品生产的整个生命周期。
(二)战略成本管理较传统成本管理优势明显
相较于传统成本管理,战略成本管理优势明显,主要体现在成本优势上,这也是其和传统成本管理的主要区别。市场竞争的法则就是优胜劣汰,制造企业要想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通过加强成本管理,有效地降低成本。
首先,对于我国航空发动机制造企业来讲,通过实施战略成本管理,可以更加有效地促进企业进行统筹兼顾管理工作,在保证整体利益的基础上调整局部利益,保证长远利益的基础上调整短期利益,同时可以通过改善实际运营状况,提高企业的实际竞争优势。
其次,通过进一步实施战略成本管理,可以提升企业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通过不断适应外部环境,可以更多地获取竞争对手的信息,做到知己知彼,另外,通过运用价值链分析法对目标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之间关系进行研究,可以达到共赢的目的。
最后,战略成本管理的实施,能够有效地更新传统成本管理理念,在保证成本最小化的基础上,提高企业资源的利用率,获得更多的使用价值,使得企业在资源一定的情况下,充分开发和利用这部分资源。当然,对于企业的管理者也是有一定要求的,那就是需要企业管理者从整体角度进行成本管理工作,为实现企业整体战略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
三、实施战略成本管理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从我国航空发动机制造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实施战略成本管理的基础是保证产品的质量需要符合要求,同时企业需要不断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与时俱进,并且需要重点关注以下问题。
(一)需要重点关注企业与上、下游之间的价值链关系
从管理对象来看,管理范围不同,战略成本管理对象涉及范围较广,涉及成本全方位的管理,而传统成本管理对象的范围相对较为狭窄,主要涉及企业内部的生产过程,所以,企业在实施战略成本管理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价值链的开发和运用。那么,如何做到呢?第一,需要企业必须了解自身内部的价值链,将非增值作业和增值作业加以区分,尽最大可能消除非增值作业;第二,需要了解企业自身的位置,然后通过强化上、下游价值链之间的关联和沟通,以保证供应过程与销售过程的成本管理;第三,需要了解竞争对手的价值链,通过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自身的劣势和优势,不断地强化自身。
(二)需要更新成本管理观念,完成由传统成本管理向战略成本管理的过渡
从目前我国航空发动机制造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传统成本管理模式仍然是主要的成本管理方式,而这存在着严重的局限性,仅是为了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而降低成本,并不能达到成本管理的目的。而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成本管理观念不到位造成的,因此,需要我国航空发动机制造企业更新成本管理观念,完成由传统成本管理向战略成本管理的过渡。
(三)进一步加强和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工作
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讲,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延续是企业发展之源,是企业价值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影响各项职能的实现和发挥,同时可以制?s企业的管理措施和政策。因此,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是我国航空发动机制造企业实施战略成本管理工作的重点。这样可以提升员工的工作环境和积极性,促进其自觉节约成本,为企业实施战略成本管理工作打下基础。
(四)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与交流
对于企业的运营来讲,信息的有效传递是企业稳定运行的关键,因此,企业各部门之间应当加强沟通交流,对于主要业务环节建立必要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或平台,保证企业内部信息能够及时且有效地传递到各个部门及各个环节,为企业实施战略成本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信息数据,保证决策的准确性。
关键词:市场 发展 战略
任何企业都希望自身能够不断发展壮大,而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使企业的发展不断面临风险和障碍。企业是为了满足市场需要而存在的,也只有满足了市场需要,既其市场发展了,企业才可能发展壮大。因此,企业发展战略的基本内容是在市场竞争中的发展战略,它是以扩大市场范围,增加市场销量,提高市场覆盖率和占有率,加强企业市场地位为重点的长期目标战略,包括市场发展方向、发展范围、发展方式等战略
1.目前的存在的问题
目前战略问题存在大部分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是一个在上有国际跨国企业、国内大型企业,下有多如牛毛的个体工商业者挤压的夹缝中生存和发展的企业群体。中小企业在经济中独特的位置决定了它在夹缝中生存、发展的艰难。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这二十多年是中小企业发展的黄金时代,但其发展的过程也反映出中小企业是一个缺乏个性的群体。中小企业开办、关停犹如走马灯,当然,由于大势所趋,总体发展势头尚好,此亦是经济势头良好的一大根源。
从中小企业发展的曲折过程剖析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因素,大部分经营者均认为是外部环境因素造成的。一是国家在政策、资金上偏重于大型企业,地方政府为解决城乡大量富余劳动力,则偏重于发展投资更少、见效更快、就业更广的个体工商业;二是技术标准、环保标准等制约;三是市场疲软,消费需求不足,导致竞争白热化,制约了企业扩大再生产。
但是倘若我们作进一步考察将会发现,外部环境制约因素只是对企业的发展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但不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决定因素。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真正瓶颈还是在于企业内部,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在于竞争发展战略的普遍趋同。两个常见表现是:产品开发不够主动,亦步亦趋钻进市场成熟产品的围城得过且过,与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市场不相适应;营销策略不够灵活,抱住拉关系找客户搞回扣的老皇历不放,与现代企业营销信息化网络化步伐不够合拍。这与我国中小经营者素质多半较低密切相关,该问题且不做论。
中小企业的战略趋同造成中小企业这个群体内部行业布局、产品结构严重失衡,产品重合度奇高,造成了目前市场上绝大部分产品供过于求的态势。经营者众口一词的市场疲软、生意难做的真正原因就在此。
同质化是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最大现状,而这却是十分危险的。所以企业就应制定合适的发展战略
2.企业战略如何制定
2.1企业战略的制定
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没有固定顺序。一般而言,它要经过战略调查、战略提出、战略咨询、战略决策等四个阶段。
战略调查与战略思考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战略调查要有宽阔的视野和长远的目光,要善用直觉并灵活思考,要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要抓住企业发展的深层问题和主要问题。战略调查主要搞清以下问题:现实市场需求及潜在市场需求,现实竞争对手及潜在竞争对手,现实生产资源及潜在生产资源,现实自身优势及潜在自身优势,现实核心问题及潜在核心问题。战略调查要搞清有关事物的联系,既包括空间联系,也包括时间联系;既包括有形联系,也包括无形联系。
在战略调查基础上要提出企业发展战略草案。企业发展战略草案不需要很具体、很系统、很严谨,但要把核心内容阐述的淋漓尽致。提出企业发展战略草案对有关人员是一次重大考验,要求提出者富有责任心和事业感,富有新思想和大勇气;要求听者虚怀若谷、深思熟虑,不要墨守成规、排新妒异。
为防止战略失误、提高战略水平,企业在提出发展战略草案之后、确定发展战略之前,需要就整个战略或其中部分问题征求社会有关方面的意见,特别是业内人士和战略专家的意见。鉴于内部能力有限,有些企业委托咨询机构研究企业发展战略。采取这种方式,一定要选好咨询机构。选择咨询机构要不唯名、不唯大、只唯能。即使采取这种方式,在他们提交研究报告之后,除了内部充分讨论,也要再适当征求外部有关方面的意见。
发展战略决策对企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为了企业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在决策企业发展战略时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各部门意见,尤其是不同意见。企业发展战略应该由企业领导集体决策。
3.结论
然而,现代市场竞争中,已不再是一味的、无条件的进行“小并大、大吃小”的资本和生产、经营集中,而是以少数大企业与小企业实行稳定的专业化分工、配套协作、系列化生产经营以求互补互利、共存共荣的格局。所以企业要选择和实施水平一体化战略还要考虑以下情况:
*希望在某一地区或市场中减少竞争,获得某种程度的垄断,以提高进入障碍。
*企业在一个成长着的行业中竞争。
*需要扩大规模经济效益以获得竞争优势。当竞争是因为整个行业销售量下降而经营不善时,不适用于水平一体化战略。
*企业具有成功管理更大的组织所需要的资本和人类资源,而竞争者由于缺乏管理经营或特定资源停滞不前。
*企业需要从购买对象上得到某种特别的资源。
综合上面所述,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企业谋求发展的方向、范围和方式对企业能否成功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企业只有充分认识到自身的特点,选择切合实际的发展战略,才能不断提升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真正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变迁及发展趋势求索,2008年07期
近年来,有相关研究与资料显示,财务战略矩阵理论能够直接的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战略提供重要有效的依据,因此,在民营企业的发展战略制定过程中应当对财务战略矩阵的理论进行深刻的理解,并将其应用于企业的发展状况中,其意义重大。
一、财务战略矩阵探索
1.财务战略矩阵概述
所谓财务战略矩阵,其指的是以业务单元能否创造价值,其创造的价值(现金流量)是否能够以支持自身企业发展为基础建立,最主要为了制定和评价战略。
财务战略矩阵将企业的发展利用象限图的方式分为图1中的四象限。如下图所示,纵坐标所代表的是价值创造率即经济增加值 EVA,进而对企业的价值增长状态进行评价。横坐标则表示的是销售增长率与可持续增长率间的差额,进而对企业的现金流状况进行具体的评价。
2.财务战略矩阵分析
在财务战略矩阵的分析中,主要根据图1中所划分的四象限具体指标特征,将企业分为成长期(第Ⅰ象限)、成熟期(第Ⅱ象限)、衰退期(第Ⅲ象限)以及撤退期(第Ⅳ象限)四种类型。由此可知,企业不管任意处于哪一时期,其发展的特点所代表的均是四象限之一,以此将企业的特点、阶段进行具体的分析,以便更加完善的掌握企业的发展状况,为制定发展战略提供一定的参考,以下为四个时期指标特征的具体阐述。
(1)成长期:当企业处于成长期,其业务在增值企业价值的同时,现金流量出现不足支持企业业务增长的现象发生,进而企业现金短缺。其主要财务特征为现金投入增加、投资加大、进而企业的价值也随之增加,但现金流量逐渐处于负值的状态。在该时期,企业逐渐被市场所接受,进而生产规模在随之不断地扩大,但由于现金短缺严重,企业各方面的不确定性也逐渐增大。
(2)成熟期:当企业处于成熟期,企业业务在增值企业价值的同时,现金流量已经足以支持企业业务发展的需求。该时期企业的财务特征主要表现为企业现金出现剩余,现金流量充足,进而企业的价值在持续的增加,财务的资本结构构建合理,企业发展风险降低。企业在逐渐发展中达到成熟期的指标,其产品在行业中有了较大的竞争能力,活动也相对稳定,企业目标明确,但新产品的研发能力逐渐降低。
(3)衰退期: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步入衰退期,在该时期企业的现金流量虽然能够持续维持发展,但是企业的价值反而随着业务的增大而降低。处于衰退期的企业,投资逐渐减少,价值也在不断的开始降低。这一时期,企业的发展已经处于一个后退的节奏,企业的发展能力降低,市场占有率也在不断的下降当中。对于这一时期,企业应当尽快对企业业务进行重新评估,优化结构。
(4)撤退期:撤退期的企业,发展趋势已经明显降低,企业价值既不能够出现增值,企业自身发展也得不到保障。该时期的现金流量已经接近于零或已经成为负值,企业管理人员开始变卖资产。
二、民营企业发展战略分析
1.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概述
所谓企业发展战略即指的是关于企业在整体行业中的发展规划以及如何提高自身存在感以及竞争力的计划。民营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如何选择正确的企业发展战略直接影响到了该企业在社会市场中的生死存亡,就企业的发展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的改革开放初期,民营企业逐渐兴起并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其迅速在市场上形成一定的规模,占据市场的地位。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民营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其逐渐陷入发展和萎缩的矛盾之中,民营企业的缺点随着不断暴露,并且不断出现民营企业在发展战略的选择上出现了严重的失误,进而导致不少民营企业的寿命缩短。由此可见企业发展战略选择在民营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2.民营企业发展战略误区
根据相关的研究资料得知,民营企业在长久的发展以来,其凭借着灵活的市场机制以及敢于拼搏、不怕苦不怕累的创业精神,在不断优胜劣汰的市场中,对自身的产品质量以及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行不断的提高,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发展等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尽管如此,民营企业其发展过程中仍然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比如:抗风险能力弱、发展趋势浮动较大等,最重要的民营企业在发展战略的选择上过于落后,并不能够科学、理性的看待问题,进而导致企业的困境。其主要方面如下。
(1)缺乏战略性思维,民营企业起步于改革开放初期,因此科学的发展观念上较为缺乏,造成企业内部在整体的知识水平上较为缺乏,并且民营企业在整体思维素质上也较为缺乏。进而导致企业发展战略的规划与选择难以被纳入重要的会议讨论中;除此之外,民营企业在管理机制上,尚未形成科学化的现代管理制度,多数企业仍然以企业家的个人意图与意见作为企业的决策;民营企业在利益面前仅仅看到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了长久的考虑,因此在企业整体的发展中缺乏整体性的规划。
(2)决策随意性大,在目前的大多数民营企业中存在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即企业决策随意性较大,并没有很好地集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盲目的对部分企业战略规划进行决策,缺乏科学眼睛的态度。并且部分企业管理者在对投资以及投到哪里等重大的决策时,没有准确的多投资风险做一个评估,仅仅依靠自我感觉或随大流,便对企业的问题进行决策,严重增加了企业发展的不确定性。
三、民营企业发展战略选择的对策
1.坚持持续健康发展的理念
民营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只有将健康发展的理念坚持持续的融入到企业的发展当中,企业才能够更加健康、长久的发展下去。就我国庞大的社会市场来说,民营企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自身实力与体制环境等,均是影响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其抗风险能力较弱,在发展的过程中常常存在许多突发的危险,基于此企业管理人员通过财务战略矩阵理论,了解大企业在各个发展阶段所面临的财务以及投资等方面问题。因此,民营企业在坚持持续的健康发展理念过程中,懂得规避风险才是企业制定发展战略的关键之处。
2.把握发展战略决策的时机
无论是哪个行业,把握正确的时机一定是发展的关键。就民营企业发展而言,正确的时机做出正确的事情,才能将之称之为正确的发展战略。民营企业在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的过程中,所需要评估和考虑的因素较多,比如:企业目前所处的阶段、人才、资金以及管理能否支持企业的发展等。在企业将问题进行科学的正确判断后,应当抓住时机、在机遇面前进退得当,以此才能使企业发展能够长久、稳当。
3.学会优胜劣汰的经营方式
优胜劣汰在社会长久的发展以来,一直贯穿于社会的各行各业,对于民营企业的发展,同样应当利用优胜劣汰的方式进而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基于此,企?I在发展的过程中,应当定时对自身的产业及产品进行考核,对部分存在落后或停滞不前的产业或产品进行停产或下线。当评估企业已经步入撤退期时,企业应当迅速对自身产业进行转型或重新规划,进而保证企业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