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资经营理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建立宣传教育机制,营造农资市场经营的良好氛围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的政策,充分发挥工商职能作用,切实搞好农资市场监管,*市工商局从建立宣传教育机制入手,开展送法上门、组织农资经营培训等项工作入手,努力营造了农资市场经营的良好氛围。一是开展送法上门宣传活动。利用市场巡查机制,对经营单位上门进行宣传把法律法规送到每一位经营者手中。这样既有利于农资经营者自觉学习工商法律法规,又有效增强了农资经营者的诚信经营和守法意识,形成了农资经营者自我约束、诚信经营和遵纪守法的良好局面。二是组织开展农资经营者培训班。为了增强农资经营者的诚信经营理念,今年*月*日,*市工商局举办了农资经营者培训班既红盾护农启动大会,对全市*家农资经营者进行了培训,重点学习工商法规和诚信经营理念,使农资经营者知法懂法,自觉做到诚信守法经营,有效地提高了农资经营者诚信和行业自律意识,并由工商局副局长宣布*市红盾护农行动开始。三是加大红盾护农宣传力度。通过采取利用电视台举办农民消费维权专栏和利用集市宣传等多种形式,多角度、全方位地加强对农资打假工作的宣传力度,广泛宣传农业方面的法律法规和红盾护农的重点要求,形成社会关注的氛围。
二、严格进货渠道,规范农资商品经营主体
为防止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等扰乱农资市场的经营行为,*市工商局严格审查登记材料,严格掌握前置审批,严格核定登记事项,严格按照登记程序和登记审核责任制办事,严格按照农药、化肥、种子经营的要求,严把农资市场准入关。同时,对无证无照或证照不全、不具备经营资格或超范围经营的门店,坚决予以取缔。今年以来,在执法检查中,先后对*户无照经营或不符合条件的经营户进行了依法取缔。为使全市农资经营门店达到布局合理,方便农民和准确掌握农资经营者情况,*市局对农资经营单位实行一企一档,并编制了全市农资经营业户统计表,以便于统揽全局、准确掌握全市农资市场经营情况、及时协调调度和督促检查。各工商分局、所对经营单位进行登记造册建立台账,有效地掌握了农资经营监管的主动权。
三、建立“两帐、两票、一卡、一书”,切实掌握农资经营监管主动权
为便于准确地掌握农资经营户的进货来源和经营情况,准确掌握农资经营户的底数,切实弄清农资经营户的经营规模、农资产品的来源、品种、数量、价格、去向和有无违法违章等基本情况,*市工商局在统一调查审核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全市各农资经营企业使用了市供销社系统统一的进销、货登记台账,对进、销货情况进行全面详细的登记;农资经营企业使用统一的销货发票,要求农资经营企业向农资生产厂家索要农资商品质量信用卡,农资经营户与农资生产厂家签订了农资商品质量责任书。同时,落实了市场巡查制、市场预警、*投诉举报、市场主办单位和经营者责任制等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农资市场的长效监管机制。这样,使全市农资经营单位的“两帐、两票、一卡、一书”达到了标准统一,设置规范。
四、实行农资商品经营连环承诺,增强农资商品经营者的诚信自律意识
在农资商品经营监管上,*市工商局积极探索农资商品连锁经营新模式。农资主营和连锁经营新模式主要是把国家允许经营的化肥、农药、种子等品种,以*市*农资市场为基点,向农村各销售商店辐射,形成市区大型农资经营单位把住主要经营渠道、工商部门巡查监管农资管理的新模式。*市供销、农业、林业等单位的主体农资单位与各农村销售网点签订连锁经营协议,实行统一经营标准,有效提高了规模农资经营主渠道的信誉。同时,*市工商局探索实行了农资商品经营连环承诺制度,要求供货商对经营者必须签订质量保证责任书,并由经营者及时报工商局备案。目前,在农资市场内经营单位全部与供货商签定了质量保证书,并由经营单位及时报工商局进行备案。这样,有效地增强了农资经营者的诚信经营和自律意识。
实行了农资产品准入备案制。市供销社系统是我市农资商品经营的大户,拥有*家经营企业,为规范其经营行为,*市工商局与市供销社系统积极采纳外地的管理经验,采取各农资经营企业对购进的农资产品除进行详细登记外,还要对其生产企业的营业执照、产品质量报告、生产许可证等证件进行核对,并报*市农资办公室,由农资办统一上报工商局备案,便于实施日常动态监督管理。
五、对农资产品实施抽样检查。*市工商局上半年会同某省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对该市农资市场、城区一社、城区二社、农化总站和中化化肥公司*经销处等*多家批发企业销售的化肥进行了抽查。抽查了*、*集团等*个厂家生产的复合肥、磷酸二氨等*个品种的化肥。化肥样品经*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进行检验,抽查合格率为*%。对销售不合格的化肥企业进行了处罚,并报石家庄市工商局下发了市场监督预警,提示广大消费者避免上当受骗。
为便于增强农村消费者的自我维权意识,在全市实行了农资消费警示制度,主要提醒农民到证照齐全的农资门市购买农资、买到假冒伪劣农资怎么办等,较好地起到了对农资经营者的警示和对农民消费者自我维权的作用。
今年*市工商局市场监督预警和消费警示*期、转发省、市局市场监督预警*期。为便于增强农村消费者的自我维权意识,在全市各乡镇设立了农资消费警示牌,主要提醒农民到证照齐全的农资门市购买农资、买到假冒伪劣农资怎么办等,较好地起到了对农资经营者的警示和对农民消费者自我维权的作用。
说起职工种地找银行贷款,六师一一团职工熊正林感受最深的就是,自从2008年年初距离他家十余公里的五家渠国民村镇银行开业后,自己不仅多了一个贷款的地方,而且银行的服务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熊正林说:“过去是银行选择我,现在我可以选择银行了。大银行办理贷款,审批手续太麻烦,我可以找信用社,如果信用社利息高,我可以选择村镇银行。”和熊正林一样,六师越来越多的职工群众都有这样的感受。
目前,五家渠国民村镇银行营业网点已由最初的1个五家渠营业部扩增到现在的9个营业网点,合作对象从3个团场拓展到14个农牧团场,客户群体从兵团扩展到地方;贷款投放时间从年初春耕集中发放到四季循环投放,业务领域从起初单一的棉花种植逐步覆盖农、林、牧、副、渔及加工等六大类,涵盖产、供、销、贮、农资、用工、机具等多个环节。有效地激活了当地团场金融服务,填补了偏远地区金融服务空白。
今年,该行计划在奇台农场、军户农场、共青团农场、五家渠市再设立5个分支机构,争取实现六师所有农牧团场金融网点全覆盖。
“今年我种植了250亩甜瓜,缺乏购买农资的资金,当时急需用钱,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村镇银行,没想到不到一周,20万元的贷款手续就办理完了。”熊正林说。
“来办理贷款的客户,只要具备合理的贷款用途、一定的还款能力、符合担保方式,就能在3至7天内办理完贷款手续。”五家渠国民村镇银行军垦路支行行长李峰说。
截至今年6月,五家渠国民村镇银行各项存款约11.5亿元,各项贷款约12亿元。
建行初期,五家渠国民村镇银行就明确了服务“三农”的定位,并坚持服务“三农”,坚持小额、分散、流动的经营理念。
五家渠国民村镇银行坚持以农户、个体工商户、市域中小企业特别是产权明晰的民营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坚持服务师、市经济发展大局,积极创新金融产品,优化信贷审批流程,提高支持农户贷款效率。
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五家渠国民村镇银行确定了小额、分散、流动的经营理念,为贷款客户设置“无门槛服务”,将小微业务作为信贷业务的重点,承接大银行一般不愿意承接的小额金融零售业务,形成了独特的经营发展模式。
由于农牧团场职工申请贷款金额普遍较小,五家渠国民村镇银行坚持做小做细。目前,贷款金额从1万元至200万元不等。
第一个盲区,营销战略肤浅。目前大多数农资制造企业的推销观念根深蒂固,仍以生产为中心,没有以市场为中心,经营者只重生产不重营销的现象比比皆是。农资营销对农化服务、市场调查、市场预测、产品决策的要求根高,然而现在许多农资制造企业却还很难达到这一层次。大部分企业还停留在过去那种推销的层面上,农资制造企业营销的手段基本上是低层次的价格战。
第二个盲区,市场调研粗放。为了制定可行的营销战略,高层营销人员需要掌握客观、准确和最新的市场信息,如果不进行仔细的市场调研活动,就很难做出正确的营销决策。营销调研是对那些可用来解决特定营销问题的信息所进行的设计、收集、分析和报告的过程。目前国外农资制造企业的市场调研工作已经开展得如火如荼,但在国内农资制造企业中,大部分企业的市场调研工作还是一个空白,根本没有达到“精、准”水平;那么,由此做出的营销决策基本上还是凭经验、凭感觉、拍脑袋决策。
第三个盲区,服务意识薄弱。欧美等先进国家的农资制造企业不仅重视产品销售,而且特别重视服务营销,即以优质的服务来促进销售,使农民购买了农资后能享受到无微不至的服务。在欧美发达国家,按照平衡施肥要求生产的肥已占施肥总量的80%。而我国除极小部分厂家以及部分地区烟草专用肥开展了一些农化服务外,许多企业连农化服务的意识都没有。农资制造企业必须树立这样一种观念,服务是帮助产品树立品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改变农民的用肥观念,不单单要在质量、成本上做文章,也要把售前服务做到农民的身边。这样,自己的品牌才能在当地叫得响。
第四个盲区,促销方式务虚。许多农资制造企业都开展过各种各样的农资促销活动,但效果不明显。主要原因是有些农资制造企业本身促销目的就不明确,有些企业觉得农民文化程度低、好蒙骗,故意制造一些花里花哨的炒作题材,说自己是什么什么高科技肥料,增产效果如何如何的好,实际上全部都是些“假大空”。农民发现上当后,就再也不相信了。还有些企业开着辆宣传车,上面放一个高音喇叭,到一个地方,看见农民,就发几张宣传纸,农民瞅一眼,就把它随手丢进了垃圾箱。这种促销方式,看起来声势浩大,实际上什么作用也没有,纯粹是在搞形式主义。
第五个盲区,品牌意识不强。市场经济是名牌经济,名牌由于拥有巨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因而成为消费者购买的首选,名牌产品无论是在销售量上还是销售价格上都是要比非名牌产品胜出一筹。遗憾的是,由于农资制造企业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品牌意识普遍不强,至今尚无几个在全国叫得响的名牌产品,只有一些在某个市场区域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地域名牌”产品。做品牌,绝不是自吹自擂,也不是简单地做广告;需要一丝不苟地做产品,认认真真的抓质量;需要绞尽脑汁地分析市场,策略正确、措施到位地占领市场;更需要千方百计、精心策划的活动以及细心周到的农化服务。
1.1 管理体制不完善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的经营理念和管理体制已经在诸多市场主体中建立起来,然而农村对这些市场理念、制度敏感性不强,难以很好地适应这种市场经济体制,相应的管理制度与市场经济存在着较大的出入,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当前农村社会正在快速发展,农村的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民的利益结构复杂化,农民收入来源也逐渐多元化,这需要有效的经济管理措施来协调各种问题。此外,在协调利益关系、维护农民权益、纠纷调解等方面,管理体制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农村经济管理的发展。
1.2 农村土地制度有待完善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土地制度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包括土地产权不明晰,土地使用权有期限限制,土地流转经营权也缺乏市场机制。农村土地承包制度不完善限制了农民对土地的投入,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土地经营的短期行为。
1.3 资金投入量不足,管理工作混乱
我国一直以来实行的政策是农业带动工业发展,因此国家对于农村建设和农业发展的资金投入长期不足。虽然近几年国家出台一系列措施来发展农业,并采取各项补贴的形式来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但是长期以来的落后发展,使得我国农业发展较为缓慢,农民的生活水平在短期内无法得到明显的提高。首先,从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来看,长期以来,我国财政部用于农业的支出偏低,虽然近几年现象有所改善,但是仍无法缓解农业、农民长期以来的低收入现象。其次,在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资金使用和管理方面,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渠道多,资金分散,难以形成合力。再次,支农资金挤、占、挪用现象较为严重,资金到位率低。支农资金有相当一部分用于各级农口的事业单位自身的各项支出,大部分资金并没有实际运用到农业、农村和农民上。
2 加强农村经济管理的有效措施
2.1 完善和创新农村行政管理体制
政府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地区的自治制度,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大力推进乡镇机构改革,逐步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农村行政管理新体制。坚持“小政府、大社会”的改革方向,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精简机构和人员,逐步实现农村经济的规范化管理。让从事经营性业务的乡镇站、所完全脱离行政管理体系和财政供养方式,使其按照市场竞争环境的经济规则独立地经营。
2.2 改善城乡经济和社会管理体制
政府部门要大力推进制度创新,逐步建立完善的、城乡一体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放宽农民进城就业和定居的政策条件,促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拓展和延伸,促进社会保障体系在农村地区的全面覆盖,不断改善农村经济和社会管理的相关制度和体制框架。在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方面,要在稳定联产承包制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土地承包制,为农户出外打工打造出坚强的后盾和保障。同时,要切实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管理制度,实行规范化城乡一体的就业、失业登记制度,清理和取消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相关歧视性规定,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农民进城就业的服务保障体系。
2.3 广开渠道筹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
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融资力度,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从政策、行政、社会秩序和人文条件上优化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根据市场经济下资本的流向规律,采用市场手段按照投资主体利益化的要求,积极创造条件,将供水、供气、供热、污水处理、市政管网、公交、路桥、公共广场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推向市场,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收益”的原则,积极鼓励社会资金、民间资金及外资参与建设经营,形成多元化主体结构。对于土地收入、财政性投入、银行贷款、社会捐助等渠道筹集的资金要进行有效的社会监督,合理使用于最需要的项目上,争取较好的经济效益。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推行其他金融投资模式和政府特许专营的方式,突破传统的体制与模式,探索适合地方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
3 结语
关键词:农产品;农资;连锁经营;前景;政策支持
Abstract: China’s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agricultural chain is a new thing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on China’s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agricultural chain operation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carry out the analysis on China’s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agricultural prospec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ain operation, and speed up China’s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agricultural policies to support the chain’s direction.
Key words: agricultural products; agricultural materials; chain; prospects; policy support
前言
连锁经营是一种先进的经营形式,它把大规模工业生产追求规模经济效益的 思想引入零售业,通过规模经营和资源共享来降低企业经营的平均成本和每一单 位的边际成本来提高市场绩效。农产品与农资的连锁经营就是要在农产品与农资流通中引入这一先进的经营方式。一是利用核心零售企业的无形资产、现代化的管理水平和良好的商业信誉和高度的资源共享性,降低农产品与农资进入市场的成本,节省经营费用;二是通过企业的批量采购,统一配送,连锁网点销售的方法,降低农产品的采购成本、库存成本和流通资金占用,从而以最低的流通费用、最少的流通环节,加快农 产品流通,降低销售成本;三是连锁门店良好的购物环境、可靠的商品质量和低廉 的价格吸引起来越多的消费者。
加入WTO后,农村流通体制向社会化、市场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农村市场已呈现出多条经营渠道、多种经济成份、多种经营形式的新格局。农村市场迫切需要提高商品流通的组织化程度,引入现代流通方式来促进农村流通的现代化[1]。农产品与农资的连锁经营有利于摆脱目前我国农产品流通困境,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推进农业产业的发展。用现代流通方式,走连锁经营之路,无疑是新时期开拓农村市场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一、中国农产品和农资连锁经营的现状
1、农产品连锁经营情况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正在我国各地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地迅速兴起:如南京市去年开办了首家“生鲜超市”,超大现代农业集团利用自己雄厚的基地实力,正着手在全国各地设立农产品超市,苏州南环桥、无锡朝阳等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开始向加工配送延伸……
前欧美等发达国家连锁经营的生鲜食品已占总消费的80%%,美国更是高达95%%以上[2]。21世纪初我国已经总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居民生活水平较高,工作和生活节奏快,对方便、快捷食品的需求日益扩大,客观上具备了推行农产品大规模连锁经营的条件。同时,近年来无公害、标准化、品牌化农产品比重的不断增加,也为连锁经营统一进行商品化处理、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奠定了基础。与传统的农产品营销业态相比,连锁经营在经营环境、经营理念、质量控制、管理服务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有利于实现生产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成本。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有一些大型超市如“苏果”陆续进入农产品销售领域,涌现出一些比较成功的连锁经营模式:一是“连锁超市+批发市场+基地+保险承诺”,二是“连锁超市+基地”,三是“放心粮油专卖连锁店+加工企业+基地”。三种模式各有其独到之处,但有一个共同点是,均以超市、连锁店为销售终端,以基地为供货源,中间或与加工企业合作,或与批发市场、配送中心合作,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如无锡由朝阳蔬菜批发市场牵头,将锡山、惠山等近郊的种植大户组成无公害蔬菜产销合作社,批发市场下辖的配送中心对来自放心菜基地、经检测合格的蔬菜进行加工整理、定量包装、定牌管理,每天配送至33家天惠连锁超市,实行优质优价,同时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无锡分公司承担产品责任险,保险期限一年。消费者一旦发生食用意外,每次事故每人最高赔偿额为10万元,事前质量控制加上事后意外保险,让消费者吃了“定心丸”。盐城有12家粮油店、10家食品店和12个生产加工企业主动加盟“放心粮油”连锁经营,自去年1月正式开业以来,销售量稳步上升。
上述三种连锁经营模式之所以获得成功,我们认为,一是拥有稳定可靠的供货源。连锁经营需要大批量采购,统一配送,必然要有规模化的供货源。目前国内的一些大型农产品加工营销企业如“超大”集团等,租用土地自己生产,不仅可以保证货源供应,而且便于控制产品质量。但作为刚起步的连锁经营企业,囿于实力,可与规模基地紧密合作。如无锡的朝阳蔬菜批发市场、镇江的万方超市等,都是通过这种方式,赢得稳定巩固的“大后方”。二是具有良好的品牌形象。镇江的“万方”超市一方面设专柜经营基地的名特品牌产品,如七里科技示范园的“嫩绿牌”系列蔬菜,江心洲的“滩八样”野生系列蔬菜,另一方面创立自己的品牌,如“龙脑牌”豆腐等,在节假日还推出品种多样的“万方礼品菜”,不仅吸引了消费者的认同,而且迅速树立了企业的知名度。三是政府部门服务到位。如盐城的“放心粮油”连锁经营就是由该市农业质量标准办公室牵头,将当地的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和分散的粮油销售店有机整合起来。
2、农资连锁经营的情况
2000年5月,我国现代农资超市的始作俑者、北京金色谷超市管理公司在位于北京西单的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办公大楼成立。该公司主要发起股东是北京东方渴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东方海体置业有限公司和中华供销合作总社机关报——《中华合作时报》。该公司已在全国8个省(市)建立县级超市30多家,乡级网点350个,2002年销售额超过了20亿元[3]。
2002年3月19日,由红太阳集团下属的上市公司——南京红太阳股份有限公司(股权98.75%)和南京天和化学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投资8000万元人民币共同组建南京红太阳农资商贸连锁有限公司,并启动了“千县万乡十万村”的农资连销网络工程。目前已在江苏、安徽、江西、广西、重庆等地投资设立连锁公司30多家,形成了覆盖5省30多个地市区县380多个乡镇的“红太阳农资连锁”经营网络。该公司同样宣称,将“红太阳农资连锁”建设为中国农资流通领域中的第一品
牌。
农资网络的建设,2003年已经开始筹备,2003年正式启动了以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公司为核心企业的全国供销社农资连锁配送为农服务工程。中农集团计划到年底,与国内相当一部分省级农资公司建立合作关系,使加盟的配送中心和连锁店达到300个左右;同时,加快对公司直营网络体系的改造步伐,力争对现有的480多个直销网点的60%进行规范改造。全国供销社总社的期望是,“我们共用的‘中国农资’品牌,要遍布农村市场,目标是要占领70%的农村。”
地方尤其是省级供销社对建立属于自己的农资连锁公司也表示出极大的兴趣,相当一些省、市供销社都正式注册成立了农资连锁经营企业:四川省农资集团有限公司组建了四川邦立达农资连锁有限公司,并逐步发展到在四川省内和省外长江以南的13个省、市(区)的农资商品集散地建立了60多个一级连锁配送中心,连锁经营门店达2000家左右,深入到农村的连锁网点实行24小时服务。新疆奥环公司则把眼光瞄准了西部畜牧业农资连锁经营,欲打造中国畜牧业的沃尔玛;江苏苏农农资连锁有限责任公司、山西省供销社、福建省“龙得宝”、新疆供销社等以供销社系统为主的传统农村流通组织,正在重新整合,力求抓住机遇再创辉煌;各类民间资本,正在强力扩张农村流通市场。一系列迹象表明,与农村生活生产有关的连锁经营,作为一个新的商业投资机会,正受到各类资本的强力追捧。专家认为,从品牌农业到品牌农村流通业,再到品牌农产品消费,是未来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思路;考虑到国家正在全力提高农民收入扩大农村消费,在农村建超市其实商机无限。
3、农产品与农资连锁经营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农产品;农资;连锁经营;前景;政策支持
连锁经营是一种先进的经营形式,它把大规模工业生产追求规模经济效益的思想引入零售业,通过规模经营和资源共享来降低企业经营的平均成本和每一单位的边际成本来提高市场绩效。农产品与农资的连锁经营就是要在农产品与农资流通中引入这一先进的经营方式。一是利用核心零售企业的无形资产、现代化的管理水平和良好的商业信誉和高度的资源共享性,降低农产品与农资进入市场的成本,节省经营费用;二是通过企业的批量采购,统一配送,连锁网点销售的方法,降低农产品的采购成本、库存成本和流通资金占用,从而以最低的流通费用、最少的流通环节,加快农产品流通,降低销售成本;三是连锁门店良好的购物环境、可靠的商品质量和低廉的价格吸引起来越多的消费者。
加入WTO后,农村流通体制向社会化、市场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农村市场已呈现出多条经营渠道、多种经济成份、多种经营形式的新格局。农村市场迫切需要提高商品流通的组织化程度,引入现代流通方式来促进农村流通的现代化[1]。农产品与农资的连锁经营有利于摆脱目前我国农产品流通困境,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推进农业产业的发展。用现代流通方式,走连锁经营之路,无疑是新时期开拓农村市场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一、中国农产品和农资连锁经营的现状
1、农产品连锁经营情况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正在我国各地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地迅速兴起:如南京市去年开办了首家“生鲜超市”,超大现代农业集团利用自己雄厚的基地实力,正着手在全国各地设立农产品超市,苏州南环桥、无锡朝阳等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开始向加工配送延伸……
前欧美等发达国家连锁经营的生鲜食品已占总消费的80%%,美国更是高达95%%以上[2]。21世纪初我国已经总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居民生活水平较高,工作和生活节奏快,对方便、快捷食品的需求日益扩大,客观上具备了推行农产品大规模连锁经营的条件。同时,近年来无公害、标准化、品牌化农产品比重的不断增加,也为连锁经营统一进行商品化处理、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奠定了基础。与传统的农产品营销业态相比,连锁经营在经营环境、经营理念、质量控制、管理服务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有利于实现生产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成本。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有一些大型超市如“苏果”陆续进入农产品销售领域,涌现出一些比较成功的连锁经营模式:一是“连锁超市+批发市场+基地+保险承诺”,二是“连锁超市+基地”,三是“放心粮油专卖连锁店+加工企业+基地”。三种模式各有其独到之处,但有一个共同点是,均以超市、连锁店为销售终端,以基地为供货源,中间或与加工企业合作,或与批发市场、配送中心合作,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如无锡由朝阳蔬菜批发市场牵头,将锡山、惠山等近郊的种植大户组成无公害蔬菜产销合作社,批发市场下辖的配送中心对来自放心菜基地、经检测合格的蔬菜进行加工整理、定量包装、定牌管理,每天配送至33家天惠连锁超市,实行优质优价,同时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无锡分公司承担产品责任险,保险期限一年。消费者一旦发生食用意外,每次事故每人最高赔偿额为10万元,事前质量控制加上事后意外保险,让消费者吃了“定心丸”。盐城有12家粮油店、10家食品店和12个生产加工企业主动加盟“放心粮油”连锁经营,自去年1月正式开业以来,销售量稳步上升。
上述三种连锁经营模式之所以获得成功,我们认为,一是拥有稳定可靠的供货源。连锁经营需要大批量采购,统一配送,必然要有规模化的供货源。目前国内的一些大型农产品加工营销企业如“超大”集团等,租用土地自己生产,不仅可以保证货源供应,而且便于控制产品质量。但作为刚起步的连锁经营企业,囿于实力,可与规模基地紧密合作。如无锡的朝阳蔬菜批发市场、镇江的万方超市等,都是通过这种方式,赢得稳定巩固的“大后方”。二是具有良好的品牌形象。镇江的“万方”超市一方面设专柜经营基地的名特品牌产品,如七里科技示范园的“嫩绿牌”系列蔬菜,江心洲的“滩八样”野生系列蔬菜,另一方面创立自己的品牌,如“龙脑牌”豆腐等,在节假日还推出品种多样的“万方礼品菜”,不仅吸引了消费者的认同,而且迅速树立了企业的知名度。三是政府部门服务到位。如盐城的“放心粮油”连锁经营就是由该市农业质量标准办公室牵头,将当地的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和分散的粮油销售店有机整合起来。
2、农资连锁经营的情况
2000年5月,我国现代农资超市的始作俑者、北京金色谷超市管理公司在位于北京西单的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办公大楼成立。该公司主要发起股东是北京东方渴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东方海体置业有限公司和中华供销合作总社机关报——《中华合作时报》。该公司已在全国8个省(市)建立县级超市30多家,乡级网点350个,2002年销售额超过了20亿元[3]。
2002年3月19日,由红太阳集团下属的上市公司——南京红太阳股份有限公司(股权98.75%)和南京天和化学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投资8000万元人民币共同组建南京红太阳农资商贸连锁有限公司,并启动了“千县万乡十万村”的农资连销网络工程。目前已在江苏、安徽、江西、广西、重庆等地投资设立连锁公司30多家,形成了覆盖5省30多个地市区县380多个乡镇的“红太阳农资连锁”经营网络。该公司同样宣称,将“红太阳农资连锁”建设为中国农资流通领域中的第一品牌。
农资网络的建设,2003年已经开始筹备,2003年正式启动了以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公司为核心企业的全国供销社农资连锁配送为农服务工程。中农集团计划到年底,与国内相当一部分省级农资公司建立合作关系,使加盟的配送中心和连锁店达到300个左右;同时,加快对公司直营网络体系的改造步伐,力争对现有的480多个直销网点的60%进行规范改造。全国供销社总社的期望是,“我们共用的‘中国农资’品牌,要遍布农村市场,目标是要占领70%的农村。”
地方尤其是省级供销社对建立属于自己的农资连锁公司也表示出极大的兴趣,相当一些省、市供销社都正式注册成立了农资连锁经营企业:四川省农资集团有限公司组建了四川邦立达农资连锁有限公司,并逐步发展到在四川省内和省外长江以南的13个省、市(区)的农资商品集散地建立了60多个一级连锁配送中心,连锁经营门店达2000家左右,深入到农村的连锁网点实行24小时服务。新疆奥环公司则把眼光瞄准了西部畜牧业农资连锁经营,欲打造中国畜牧业的沃尔玛;江苏苏农农资连锁有限责任公司、山西省供销社、福建省“龙得宝”、新疆供销社等以供销社系统为主的传统农村流通组织,正在重新整合,力求抓住机遇再创辉煌;各类民间资本,正在强力扩张农村流通市场。一系列迹象表明,与农村生活生产有关的连锁经营,作为一个新的商业投资机会,正受到各类资本的强力追捧。专家认为,从品牌农业到品牌农村流通业,再到品牌农产品消费,是未来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思路;考虑到国家正在全力提高农民收入扩大农村消费,在农村建超市其实商机无限。
3、农产品与农资连锁经营存在的问题
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连锁经营必将成为农产品零售的主渠道。如美国,78.5%的农产品通过生产基地——配送中心——超市、连锁店——消费者的方式完成其销售,只有20%的农产品通过生产者——批发市场等销售渠道完成销售过程。从我国农产品连锁经营现状看,由于绝大多数连锁企业没有自己的生产基地,专业的农产品物流配送组织建设滞后,所经营的农产品基本上是各连锁网点直接从农产品批发市场采购,然后转手销售的方式来经营的。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1)规模经济效益不明显。降低经营成本,实现规模经济效益是连锁经营的主要目的之一。以农贸市场采购方式配送农产品,由于各网点独自采购,没有形成规模优势,在降低农产品采购成本,从而降低经营成本方面的作用十分有限。由于存在众多中介主体,中间流通环节复杂众多,经过反复落地倒运,市场运行过程承负过高的交易费用和社会交易成本,造成农产品采购价格不断提高。据有关资料显示,未经加工的蔬菜从生产者、消费者、产地中间商、市场批发商、市场中间商、连锁店等一系列中间过程到消费者,价格要增加3-10倍,农产品的经营管理成本、分装费用也提高,损耗增加。
(2)难以实现标准化经营。目前的农产品配送方式,一方面各连锁企业难以提供相同的产品与服务,就连价格也难以统一,失去了连锁经营共享品牌资源的意义;另一方面不利于农业产业的规模化经营。没有成规模的生产基地,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的标准化只能是一句空话。
(3)农产品的质量难以保证。消费者到连锁网点购买农产品在很大程度上是信赖它的质量安全和品牌信誉,因此连锁企业应注重商誉,应该有更强的自律性。但当前连锁企业零星采购农产品的方式,使得农产品供应链过长,农产品在供应链的众多中间环节被反复倒手,产品质量(特别是生鲜产品的新鲜程度)下降,迫使许多消费者放弃连锁网点而转向农贸市场购买农产品。这种现象不仅仅影响了连锁企业对农产品的销售,对企业的信誉也造成不好的影响。
二、中国农产品和农资连锁经营的发展前景
(一)形势喜人,形势逼人
当前我国农产品物流的数量大、品种多。2003年,粮食产量43067万吨,糖料9670万吨,棉花487万吨,油料2805万吨,蔬菜53960万吨,烤烟201万吨,茶叶78万吨,水果14470万吨,肉类总产量6920万吨,水产品4690万吨[4]。这些商品除部分农民自用外,大都成为商品需要物流,数量之大,品种之多,都是世界罕见,形成了巨大的农产品物流。
可见,在农产品相对过剩的大背景下,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是调整结构、增加农民加入。而调整农业结构的基础和启动点,首先不是“产”,而是“销”,不是看你种什么,养什么,能不能把东西生产出来,而是看你能不能销得出去,赢得市场,使农产品的价值得以实现,取得合理的收益。当今市场流通产业已成为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成为农业扩大再生产的决定性环节。可以说,各级政府对农产品市场流通的关注程度,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候。因此,对从事农产品市场流通的企业来说,确实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喜人形势。
就农资而言,一些经济专家基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而做出农民购买力不足、农村消费疲软的判断是笼统的,也不够准确。根据寿光农业部门的统计,该市农民人均农资消费量为2700元,接近山东省平均水平的3倍,净消费量达16亿元。而且随着寿光花卉等高效农业的发展,消费量逐年增长。据市场调查,寿光市农民的农资消费量为户均9000元,农田亩均3000元。而每亩大棚蔬菜的农业生产资料消费量为亩均5000元。寿光市大棚蔬菜面积共80万亩,以此计算,毛消费量为40亿元。而且随着高效农业的发展,消费量呈逐年增长的势头。这些数字表明,农资市场的容量和潜力十分巨大。
(二)把握机遇,发挥优势
当前,农产品与农资批发市场就是要抓准我国市场流通行业大发展、大调整、大推进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从根本上改变设施简陋、管理粗放、交易方式落后和“脏乱差”的形象,采取综合措施,加快与批发市场有着天然的优势:一是货源集中、充足,品种齐全;二是靠“买全国、卖全国”,货源稳定不断档,这是靠建立一个或若干个生产供货基地无法以做到的办法,其成本和价格相对较低。因此,农产品批发市场在发展配送和连锁经营方面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事实上,许多批发市场早就给大专院校、机关团体和宾馆酒楼等大单位按需按时配送农产品。不过这类配送的动作比较初级、简单。现在已涌现了象深圳布吉、天津金钟、无锡朝阳等批发市场在发展配送和连锁经营领域的成功探索和实践的典型,它们的经验很值得借鉴和推广。
(三)积极创新,稳步推进
面对新、新任务,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和管理工作要在新的起点上创造新业绩。首先,要强化创新和开拓意识。多年来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对解决农产品卖难和保障城市供应方面作出的巨大贡献,是有目共睹、为世人公认的。但是,不能仅仅满足于过去,更不能集贸在管理收费、日子过得“蛮不错”的状态。要更新观念,与时俱进。要以观念创新带动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通过锲而不舍,扎扎实实的工作,使批发市场实现全面的提档升级。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配送和连锁经营,在决策步骤和具体操作上,既要大胆探索,又要坚持从现实基础出发,量力而行,稳步推进。根据我们对各地的调查与思考,觉得有以下几点请大家考虑。
第一,如上所述,批发市场在货源供应和供货渠道的选择上确有优势,集中批量采购的成本低,在市场建立配送中心、发展配送业务,不会有多大风险,可以放手发展。
第二,有条件的市场或者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发展连锁经营。因为连锁经营与传统批发交易是两个不同的领域,在经营理念、营销模式、管理方式和盈利点上,二者全然不同。发展连锁经营,一是要有相当的资产规模和资金实力,开三、五个连锁店,形不成规模,就不会有多大效益;二是要有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和技术硬性能力,有一支懂经营、会管理的中高级人才队伍;三是要拥有一定的经营资源。除商品货源外,还要有知名度、美誉度较高的企业品牌;四是每一个连锁店的方位、地址的选择,目标市场和消费者群体的锁定,经济学上叫做“市场细分”,对无自下而上发展空间至关紧要,这又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要充分考虑到原有商业网点布局及其经营特点、居民消费水平与购买习惯、培育集聚人气的预期等因素,权衡利弊,慎审决策。
第三,连锁经营取得成功的关键,是实行“五统一”。即统一采购配送、统一经营管理、统一财务、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服务规范。只有这样,才能在人、财、物的实际动作中体现出连锁经营的优势。如果仅仅统一了店名、店貌,而没有统一采购配送、统一商品价格和服务规范,那是“连”而不“锁”,徒有虚名,最终效益也上不去。
第四,连锁经营不是唯一,更不能完全等同于超市,据美国商务部的资料,美国的连锁商店至今已有140多年历史,至1992年共有连锁店(2包括店及2店以上)52万家,占全国零售店总数总数的20%。我国国家经贸委提出,至2005年,全国连锁店数达到10万个,年销售额占当年社会产销品零售总额的20%。应当说这个发展速度很可观了。即便如此,也还是超市、大卖场、百货商店、零售经营门店(包括便民店、专场店、专业店)、农贸市场(至少在中小城市和集镇如此)等,多路型态并存,一个都不能少。考虑到生鲜农产品销售和顾客的需求特点与家电、服装、日用小面货等不同,农贸市场毕竟也有优点,即方便、东西全、新鲜,还可以讨价还价,符合一些人长期以来形成的消费心理。因此,可以也应当对农贸市场进行改造、完善与规范,以方便社区居民生活。如北京、上海、广州等正在搞“退路进厅”,不失为良策。
三、中国农产品和农资连锁经营的政策支持
我国连锁经营企业保持年增长50%的发展速度,远远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的年增长水平。配送和连锁经营成为当今市场流通行业发展的新潮流、新趋势。但总的看,我国发展水平还很低,突出表现在连锁经营企业少、规模小、规范化程度低。因此需要相应的政策支持,我们认为,政策支持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政策支持对象必须以乡镇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技术部门所办的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主体
发展连锁经营是企业为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而选择的一种营销组织形式,必须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坚持以市场为取向,由企业自主决策和运作。在推进企业发展连锁经营中,要注意把握好几个条件:一是企业要有相当的经济实力。连锁经营依靠规模效益盈利,没有大量的资金投入,开设的连锁店数量达不到一定规模,经营总额和效益很难上去。二是要有先进的管理模式、管理手段和过硬的管理队伍。连锁经营实行集中配送、分散销售,在人、财、物、信息管理等方面对企业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必须要有全新的管理模式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特别是要有一支懂经营、会管理的中高级管理人才队伍。三是要有一定知名度、信誉度的企业品牌。连锁经营在相当程度上是品牌经营,既靠品牌吸引消费者,打开市场,也靠品牌吸引供货商提供质优、价廉的商品,没有品牌难以做大做强连锁经营。四是每一个连锁店的开设,在方位、地址的选择,目标市场和消费者群体的锁定方面,要慎重决策,充分考虑到原有商业网点布局及其经营特点、消费水平和购买习惯等因素,权衡利弊,充分论证,避免盲目投资。
2、政策支持必须分类指导,促进农产品和农资连锁经营健康发展
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引导和推动各类企业发展农产品和农资连锁经营。从连锁经营的概念与类型看,有直营直销式、自愿加盟式、特许加盟式、委托加盟式等不同连锁经营方式。对这些不同方式,既不能完全照搬“城市超市连锁店”、“各类批发市场”等经营模式,也不能对各种模式进行简单叠加去应用。所以,在发展农资连锁经营的过程中,必须有其独到的特点和特色。发展连锁经营,首先要创办好原型标准店。不管是转型于连锁经营,还是改制重新创办农资连锁经营企业,亦或借用、嫁接连锁经营模式,首先必须选择一个合适的区域创办“原型标准店”或“样板推广店”。
3、要支持农产品和农资连锁经营的管理与技术培训
现实中的农产品与农资市场是一个非常分散的、地域性极强、有着明显的季节性,交通通信落后的市场。农资产品包括的范围很广,不仅是种子、化肥和农药,还有农机具、农膜等其它农用生产资料,具有明显的品种多、规格多、占地大、不易陈列和摆放、技术含量高、季节性强、地域性强、易损易坏、售后服务麻烦等特点。这些与众不同的特点将给连锁经营中的货品管理、仓储、运输、陈列、销售、服务等业务环节带来很多挑战,如果不能进行恰当高效的管理,也将会出人意料地加大经营成本增加经营风险。经销商的文化素质是信息系统建立和使用的最大障碍,必须先期进行必要的技能培训,使其掌握必要的技能同时接受你的企业文化。
4、支持制订农产品与农资系列标准
农副产品进入大都市菜场首要是确保农产品质量,提高产品信誉度。为此,作为农业科技部门必须编制各类农产品地方标准,并在种苗选良、栽培技术和质量要求上制订可操作标准。与此同时,建立无公害配药网络,做到统一供药、统一配方、统一防治时间,杜绝高毒、高残留农药在我市使用。积极推广应用生物肥药和物理防治,推广使用有机肥,减少化肥用量,减轻硝酸盐、亚硝酸盐在农产品中的污染和土地中的残留量。此外,要加大无公害监督力度。由于无公害建设涉及千家万户,为了提高生产者素质,还必须建立镇村两级的培训机制,分级培训种植大户和农业负责人及农户。并加大对基地无公害建设的检测和监督力度,成立农产品农残检测中心,组织实施无公害农产品的认定工作。
5、支持创品牌,让更多的农产品走进连锁超市
连锁超市和集贸市场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卖场。集贸市场是传统意义上的农业生产销售方式,从生产、流通到销售环节都没有十分严格的标准,商家可以随行就市,见利叫价,生产者则由于无人管理,质量无标准,产量受市场因素影响较大。而连锁超市同样卖农副产品,但一个“连”字,使得“销售”的意义发生了根本变化。各类卷心菜、辣椒、黄瓜等蔬菜走进连锁超市后,质量已不单是农产品的品种问题,而是该品种的整体品牌、连锁超市的企业形象连在一起。在超市,经营者必须把农产品的安全性作为自己的“卖”点,采取一系列质量保证措施以吸引顾客。当然超市需拥有稳定的货源,而我们有丰富的蔬菜供应基地。超市农产品优质优价也对促进农产品增效和农产品结构调整产生较大意义。实践证明,连锁超市中“安全农产品”的走俏,说明传统的“提篮叫卖”的销售方式和临街设摊的市场环境,已不能适应现代优质安全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实行农产品超市连锁经营,是现代零售业的发展趋势,也是农业商品化生产成熟的标志。
6、支持农产品的深度加工开发,提升农产品的档次
目前,我国外销的农副产品90%是末加工或经冷冻保鲜处理的初加工产品,如沿海等地虽具备较丰富的海淡水产品资源,但大都以中低档大路货出售,时鲜蔬菜、瓜果虽有较好的内在质量,但外包装没能跟上等等。这些产品档次低,市场竞争力差,市场面狭窄,效益低下。如果农副产品经过深度加工,既可提升档次,拓宽销售渠道,大大提高其经济效益,又可促进当前劳动力的转移,增加农民收入。
7、扶持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培育壮大连锁经营队伍
一是支持和鼓励发展农民自办购销组织;二是支持农民合资、合股兴办中介组织(自愿为原则),开展农产品加工销售服务,参与农产品流通;三是促进国有流通企业(粮食、供销)深化改革,利用其原有农产品加工、流通方面优势,努力开拓城乡市场,强化为农民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其在流通领域作用,依托当地资源和主导产品,把产加销联成一体,带动农民走向市场。
8、建立全国联网的“绿色通道”
进一步疏通和建设好农产品与农资运销的“绿色通道”,落实搞活农产品流通的有关政策,清理和取消农产品流通中的不合理收费,降低农产品运销成本。
9、加强信息网络建设
在信息时代,信息是市场流通的命脉。政府已有农业信息网络工程帮助连锁企业、物流配送组织和农户建立一体化的信息网,收集、汇总、分析农产品销售信息,提高企业市场需求的快速反应能力,指导农业生产,尽量避免因市场信息匮乏而造成生产和销售脱节,盲目生产而造成农产品滞销,给农民带来增产不增收结局,提高整个供应链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提高农产品配送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保证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畅通无阻。
参考文献
[1]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农业部等.《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商品流通工作的意见》,2002年9月。
[2]任鸣鸣.物流是农产品连锁经营的关键环节[J],经济论坛,2004(08):98-99。
[3]郑少明.农资流通的新模式——连锁经营,农民日报,2003年3月12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实施5年来,我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大了种子市场监督管理力度,使我县种子市场进一步向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主要体现在:一是种子市场进一步放开,地区垄断被打破,技术型、资本型龙头企业正在主导杂交水稻、杂交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种子市场;二是种子经营者的守法意识逐步增强,无证经营和大案要案明显减少;三是种子质量大幅度提高;四是种子包装、标签逐步规范;五是种子经营正在由过去的单纯买卖向种子与技术的配套服务发展。但是,我县种子市场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品种多而杂,未审先推、种子标签不合规定、经营档案不健全等。针对这些情况,对今后我县种子市场监督管理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1加大培训宣传力度,强化种子市场管理
种子是全国农资市场治理整顿的重点内容,要加强对《种子法》、《贵州省种子管理条例》以及省、市农资市场治理整顿的有关精神。不断提高执法管理人员、经营者、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从源头上防止违法经营现象的发生。同时,要充分发挥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专业优势,进一步加大种子管理工作力度,切实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一要深入调查市场,掌握种子市场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二要严厉打击违法经营行为,严格依法查处违法经营行为,严惩制假、售假者,查办大案要案,加大执法力度;三要认真对待农民举报和社会各界反映,使农民树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信心,达到全社会共同维护种子市场正常秩序的目的。
2加强种子备案登记工作
凡是在我县销售种子的经销商,先到当地工商所办理营业执照后,依法即时到种子管理站备案登记,备案人员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对备案者提供的资料进行审查,确定其经营品种范围、地点,对包装及标签的说明与审定公告不一致的,一律不予备案。要求备案登记证明悬挂在委托经营场所的显眼位置。
3禁止未经审定品种进入,确保农业生产安全
凡是进入我县的种子,对即将审定或认定的品种,在未公告前销售,一律按经营未经审定(认定)的种子处罚,严禁未审先推。对省审品种中,明确规定不适宜遵义市生态区域种植的品种,将严格按照经营未经审定或认定的种子查处。
4规范品种名称和品种说明,加强品种管理
已经审定通过并公告的品种名称属法定名称,未经法定程序审批不得更改,凡申请注册商标、广告宣传和销售的农作物种子的品种名称,必须是审定公告的名称。种子企业销售的农作物种子标签,其品种介绍内容应无歧义地与审定公告内容一致,不得断章取义,不得夸大宣传,不得使用误导种子使用者的词汇,应标注该品种两年区试的平均产量,品种的适应性、抗逆性等特殊性状。禁止标注“该品种其遗传因子复杂,且易受气候、土壤、栽培条件影响,若造成减产,本公司概不负责。”等字样。
5规范种子包装标识,净化种子市场
执法人员严格按照《种子法》第三十五条、第三十六条,《农作物种子标签管理办法》第四条、第五条、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的规定执行,严格规范种子标签。禁止使用不干胶在种子外包装上覆盖原生产年月和其它内容,外省种子进入我县必须标注贵州省审定号或引种号,不允许以次充好。否则,按照《种子法》第六十二条规定予以处罚。
6完善种子经营档案,认真出具售种凭证
严格要求各商按统一发放的种子经营档案认真填写;对每一批次种子的植物检疫证书必须妥善保管,便于执法人员检查。各种子经营者不得以任何借口不给种子使用者出具售种凭证。销售的种子必须是审定名,不得使用企业自行命名的商品名,若在售种凭证上使用商品名,将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关键词:农村 正规金融 信用
一、我国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的组成与现状
我国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包括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等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农村邮政储蓄机构和农业保险机构。
1、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是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一,农业和农民的信贷业务一直是农业银行的业务重点,其分支机构数量众多,几乎遍布中国所有的乡镇。截至2004年底,中国农业银行拥有资产40137.69亿元,雇佣了4万名职工。从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农业银行开始进行商业化改革。在1994年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建立之前,农业银行的业务兼具商业性和政策性。农业发展银行建立后,一部分的政策性业务被划转到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的经营也逐步向商业化发展。商业化改革削弱了农业银行在农村的作用和地位,其发展目标开始定位于城市,原来在农村的经营机构不断向城市收缩和撤并。
2、农村信用社。农村信用社是我国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主要力量。1996年后农村信用社脱离农业银行的领导,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统一监管。截至2003年底,农村信用社有法人机构33 965家,其中省级联社7个,地(市)级联社65个,县(市)级联社2 445个,农村信用社法人31448个。各项存款23850亿元,占全部金融机构存款的10.8%左右;各项贷款17191.40亿元,占全部金融机构贷款的10.1%左右,其中农业贷款占84.1%,是农业金融服务的主力军。此外,农村商业银行均由原来的农村信用社改造而成。
3、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成立于199年,注册资金为200亿元人民币,由国家财政全额拨付,国内设分支机构2276家。到2005年末,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贷款余额7870.73亿元,拥有资产8502.10亿元。农业发展银行是一家为实现农村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相分离而成立的政策性银行。1998年,国务院根据当时粮棉油购销体制改革的需要和农业发展银行的自身经营状况,对农业发展银行的业务经营范围做了重大调整。明确规定粮棉油收购资金全部由农业发展银行负责,资金来源通过人民银行的再贷款。从此,农业发展银行成为了专门服务于粮棉油流通领域的政策性银行。此外,还办理中央和省级政府财政支农资金的拨付,为各级政府设立的粮食风险基金开立专户拨付。
4、银行,通过转存利率与吸储利率之间的差额作为其收入。自1986年开办以来,邮政储蓄业务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已成为仅次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吸储大户。
二、民间信用机制在民间金融活动中的表现及特点
借用沈净在《农村社会民间信用机制的实证分析》中所列示的案例,我们发现农村金融市场的法律环境和传统背景是决定农村金融的重要力量之一,农村的民间借贷有着许多不同于正规金融机构的经营理念、信用环境条件、信用风险防范机制。
1、传统的家庭结构和家庭关系在金融借贷中所提供的连带担保作用不可忽视。在中国传统思想中,当自己家族或宗族中的成员出现困难时,很容易从其他成员中获得帮助。民间金融不单以借款对象的信誉、财产以及资金来源等方面对其进行风险评估的经营方式非常适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因此,这种经营模式非但没有给借贷资金带来更大的回收风险,反而增加了资金的保障系数。
2、传统的精神约束。从民间金融和正规金融在经营理念方面,我们发现二者具有截然相反的认识,民间金融更注重借贷者的未来经济收益和家庭因素,是源于其认为借款者在主观上对于还本付息是善意的,即当借款者具有归还借款和利息能力时会主动地承担本项义务;而正规金融更加注重借款者现有资源的担保,是源于其认为借款者在主观上是恶意的,即借款者即使具有还本付息的能力,也会由于利益驱动而逃避义务。笔者认为,正是这种经营理念上的区别,造成了民间金融和正规金融对借款对象的不同态度,是造成民间金融和正规金融在农村金融市场上发展趋势的根本原因。
3、民间金融组织在决定是否发放贷款和允许借款者继续融资方面,还把借款资金的用途作为一个重要评价标准。即这种资金用途是否符合法律要求,是否符合公序良俗的标准,是否能够为未来获取经济收入提供保障。
三、中国农村金融市场信用体系构建需要的配合与支持
一个金融市场信用体系的构建不仅仅依靠其自身的完善,还需要外部环境的配合,这样才能使信用体系更好地发挥风险控制、信息传输的作用。因此,中国农村金融市场信用体系的构建还需要以下方面的配合与支持:
1、要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宣传、舆论监督等手段,在农村广泛开展诚信教育,宣传普及金融知识,净化农村信用环境,建立完善社会信用正向激励和逆向惩戒机制,降低和减少诚信缺失导致的道德风险由于不可预见性和后续贷款行为对农村金融环境造成的冲击。
2、政府部门应该建立长远的信用环境治理机构,对企业和个人的信用状况评定等级,建立征信系统,向有关部门提供可靠的诚信信息服务,对农村信用环境实行标本兼治,切实推进农村社会整体信用环境的改善。当前,应完善信贷登记咨询管理体系,扩大系统的整体功能,将登记范围扩大到农村所有企业,把乡村企业纳入咨询管理系统,为金融机构贷款、保全金融债权提供服务。健全当地资信认证、会计事务等中介服务机构,协调引导建设征信系统,打造良好健康的社会信用环境。
3、根据农村具体情况,建立适合农村金融发展要求的信用评价机制,达到对贷款风险有效评估。当前,农村征信系统建设严重滞后,社会信用服务市场化程度较低,中介服务极不规范,提供虚假资信证明甚至协同贷款欺诈。由于缺乏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的正常获取和检索渠道,信息不对称,使贷前调查、对企业效益分析、贷款风险预测等无法正常进行。
参考文献:
[1]R.I麦金农著,卢胞译.《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上海三联书店,1988
一、农资流通渠道类型与状况
(一)传统农资流通渠道
传统农资经销商是农资经销商中最大的群体,也是目前农资流通的主渠道,这是由地域广阔、散耕散种为主的农业生产特点决定的。单说种植类农资——农药、种子、化肥,全国按照3000县、区算,每个县、区每个品类按照各有10个经销商计算,全国就有10万个种植类农资经销商。
早期的农资经销商大多以供销社、植保站等部门下岗、停薪留职的职工为主,后期进入者都以“挂靠”形式经营。国务院〔2009〕31号《关于进一步深化化肥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也撕下了大多数农资经销商“伪国字号”的面纱。
最近2~3年内,很多返乡农民工加入农资经销的大军,传统农资经销商队伍越来越庞大,同时,大部分实力弱小的农资经销商生存状态越来越恶劣了。
在小经销商不断涌现和消亡的过程中,一批跨区域、多品类经营的大流通商涌现出来,逐渐成为区域市场流通的主力军。例如,安庆盛丰、河北天强、洛阳雅良等。这些优秀的经销商把传统区域性经销商的地缘背景、贴近区域的推广服务、广而深的客情关系、综合信息反馈能力、多品类分销规模性、渠道融资功能、组合配送与仓储功能等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再加上常年积累的、丰富的行业经营经验,在区域市场的优势越来越明显,经营区域也越来越大。
例如,每年销售旺季时,天强公司都会出动几十辆车,对各县网络渠道、对几个主线品种,在每个乡村发放十几万张宣传资料,分装几十万份样品,赠送给老百姓试用,促进单品上量,效果很好。经过多年的基层网络建设,天强公司的终端网点已经超过了2000多个,基本上实现了核心几个县、区村村覆盖的目标。
(二)农资连锁经营企业
从2003年德隆集团携巨资大举进军农资市场,并声称五年之内要在全国建成一万家连锁店开始,行业内企业对农资连锁的探索就没有停止过。例如,由经销商发起的千村植保、中诚国联(春花益农)等活动,由制造商发起的喜洋洋(安徽华星)、红太阳(南京红太阳)、惠万家(江西正邦)等活动。2009年3月17日,财政部、商务部等八部委联合公布了《关于完善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体系的意见》,提出构建多元化、连锁化的现代农资流通体系,并提出了培育若干家销售额超100亿元的大型农资流通企业等具体目标。虽然,政策是指引性的,但也肯定了农资连锁的经营方向。
时至今日,大多数农资连锁企业仍普遍处于“叫好不叫座”的状态。笔者认为,要建成农资连锁体系,门店经营权、产品控制权、农户话语权必有其一,否则不可行。
看看其他行业,苏宁、国美、家乐福、沃尔玛等连锁经营企业控制着门店经营权、产品控制权,并以价格“绑架”了消费者话语权;7—11(7-Eleven)等便利连锁店利用产品特色、便利性、购物环境等因素“掌控”了消费者话语权。
从这个逻辑看现在大多数农资连锁企业,门店经营权属于传统终端,由于产品资源有限,企业的产品控制权比较弱,对终端农户缺乏有效的服务,或者说比不上终端门店“土专家”提供的服务,所以,企业也“掌控”不了农户话语权。如果直营终端,就可以拥有门店经营权、产品控制权,但是,算一下成本,就知道不划算了。
一个面积100平方米以上的乡镇门店,再加上仓库,房租至少1.5~2万元左右;加上两个员工薪酬及其他人员相关费用至少也有10万元;加上配送、工商、税务、办公其他杂费,总计费用至少20万元。如果按照农药25%的毛利(考虑敌敌畏、杀虫双等大路货,这是很难做到的),销售额40万元、毛利10万元,复合肥500吨,每吨毛利200元,毛利10万元(这也是很难做到的),毛利加在一起才20万元。如果做到这些,可以说这个终端非常优秀,几年甚至十几年经营才有少数终端可能做到。
从这个分析结果来看,脱离传统渠道运作农资连锁企业是行不通的!唯一可行的就是以区域优秀经销商为母体,从区域连锁店做起。单独的制造商做不起来,产品资源太少的流通商也做不起来,不能以“产品+服务”的力量“拴住”农户的厂家也做不了,这就是千村植保、中诚国联、喜洋洋、红太阳等连锁企业做了几年仍然没有大的起色的原因。
现在,中农、中化等流通巨头、准确说是贸易巨头开始进入农资连锁领域,并且它们自有和锁定了足够的产品资源,也有这个资金实力,但是,以这些企业的管理成本,很难保持零售价格有竞争力。况且,以这些企业的央企文化,进入竞争激烈的农资零售领域,是很难做好的。还是那句话,“强龙不压地头蛇”,可以想象,在众多终端恶意冲货、砸价的乱拳下,这些企业很难经营下去。
二、传统农资流通渠道特性分析
虽然农资连锁是一条重要的农资流通渠道,但是,大多数农资连锁渠道是依附传统渠道的,或者说由传统渠道改造成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农资连锁也不是现在农资流通的主渠道,因此,下面我们重点研究一下传统农资流通渠道。
(一)传统农资流通渠道的特殊性
第一,渠道价格竞争非常敏感。
由于农民对价格非常敏感,并且,有很强的询价习惯甚至虚低报价,因此,农资产品有一个很明显的螃蟹现象,就是“一红就死”。怎么死的,一火了就乱价了,就没有终端愿意卖产品了。当年,拜耳锐劲特多么有效、多么火,说死就死。杜邦康宽没有重蹈覆辙,一上市终端就平进平出,坚持利润靠零售价格的返利,就是这个道理。
第二,渠道服务功能非常重要。
现在农村主要的农业生产者是留守人口,他们需要农业科技服务,只有终端商能做到,厂家是不可能做到的。
第三,渠道反控能力非常强大。
出于服务、赊销、规避种植风险的考虑,农户一般选择熟悉、临近的终端。农民的潜意识就是“跑了和尚跑不了庙”,这种状况反过来就是终端店、经销商对上游企业具有较强的反控能力。虽然经销商与厂家博弈通常是“竹竿打狼两头害怕”,但是,经销商的选择往往很多,很少有厂家、品牌对渠道拥有绝对话语权。
(二)好渠道的状态和标准
好渠道可以从质量性、可控性、弹性三个维度来评估,具体评价要素和标准如表4-1所示。
表4-1 好渠道的评价要素和标准
评价维度 评价指标 评价标准
渠道质量性 优秀经销商占有率 这是整体评估渠道质量的指标,优秀经销商数量多、所占的比例大,渠道质量就高。具体从经营理念、销售规模、终端网络质量、资金实力、物流配送、队伍能力等六项主要指标评定
终端网络质量 从终端合理覆盖率、优秀终端覆盖率,以及终端主推和专推比例三个层次依次递进评估区域市场网络的质量,这也是网络建设的基本节奏
渠道可控性 价格保护 价格体系维护能力是维系渠道稳定、发展的基础,渠道各环节利润合理性是评价价格保护能力的基本标准
窜货控制 窜货通常伴随着砸价,这是造成价格体系混乱常见的、主要的原因,用良性、恶性和自然窜货三个标准评定
行为协同 它是商家配合厂家市场活动和运作要求的意愿程度,可以从资源投入、积极性两个方面评估
渠道弹性 网络张力和深入能力的平衡 它是兼顾网络有效覆盖和终端质量提升的能力。用局域市场的占有率评估网络有效覆盖,用对终端网络优化调整的可行性评估终端质量提升能力
能及时升级与调整 用时效性评估终端网络优化的能力
三、渠道建设的策略与节奏
建设渠道好比修路,先修土路,再修石子路,最后才能修板油路。没有经历土路、石子路的修建过程一定修不出持久、耐用的板油路。渠道建设也是一样的,从市场空白阶段到市场发展阶段乃至市场深化阶段,都是不断优化提升的过程,有了基本的网络才能精耕细作。这个过程的具体策略和节奏如下。
(一)市场空白阶段——抓机会(区隔铺货)
此阶段渠道运作的关键要点是“产品”、“速度”。利用产品资源本身的能力,诸如品牌、利润、功效等,迅速构建基本的网络,让产品顺利入市。
此阶段渠道运作的典型特征是“快销厚利”、“积累资金”。在这个阶段,渠道大量压货比较难,也没有意义。资金占用量太大,渠道压力就越大,工作配合就越差,经销商为了出货导致价格体系不稳定,渠道成员赚不到钱,产品市场寿命就长不了。终端处于“少进、快销、高利润”的状态,市场就有发展的机会。况且,价格“高开低走”也是合理的,也是市场运作的规律。此阶段终端数量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终端都是活的。
(二)市场发展阶段——抢地盘(优化网络)
此阶段渠道运作的关键要点是“客户”、“广度”。经历了市场空白阶段,有了基本的“活网点”,接下来就要建立基本的网络架构,提高铺货率和市场覆盖率。
此阶段渠道运作的典型特征是“跑马圈地”、“构建网络”。在这个阶段,渠道成员看到了确切的“钱景”,也有了加入的意愿。同时,也能做好扩展渠道的准备工作,诸如,与经销商的磨合、目标终端的选择与评估、合适的产品组合、合理的价格体系等工作。
(三)市场深化阶段——占资源(掌控核心)
此阶段渠道运作的关键要点是“结盟”、“深度”。搭伙做生意是不能长久的,合伙做企业才可能做大,密切合作做事业才能做大。在构建的基本网络的基础上,深化与渠道的合作关系和模式,渠道才会投入更多的资源和精力,市场才能做实、做大。
此阶段渠道运作的关键特征是“战略联盟”、“深化关系”。厂家要与经销商结成“战略联盟”,与终端“深化关系”。
四、深度营销下的渠道模式
从市场发展阶段到市场深化阶段,深度营销实施的深度也是逐步递进的。按照厂商协同的深度,深度营销的渠道模式大体上有“助销体”、“厂商一体化”和“合资公司”三种模式,如图4-1所示。一般来说,三种模式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就像从恋爱到结婚,直接运作“合资公司”成功的概率很低。
图4-1 深度营销的渠道模式演进阶段
(一)“助销体”模式
“助销体”模式是相对于“高端放货”模式而言的,简单地说,“助销体”模式就是协助经销商建网络、协助终端有效出货,这是深度营销最基本的市场运作特点。
模式适用条件:有一定的网络数量和布局,经销商配合意愿高。要说明的是终端数量少也可以做助销,但是,人力、物力利用率低,效果有限。一般来说,“助销体”模式在市场发展阶段才采用。
模式操作要点:一般来说,“助销体”模式操作首先从有效的市场推广和拉动入手,然后才是网络优化。只有有效的市场推广和拉动,终端才能有效出货,才能增强终端合作的信心,才能深化与终端合作的关系,才能识别终端优劣,从而有的放矢地优化和提升终端。
(二)“厂商一体化”模式
在“助销体”模式阶段,一般来说,厂商合作或者说要求经销商配合的方式更多的是“一事一议”,那么,进入“厂商一体化”模式阶段,厂商合作要有长期规划,做长期投入预算,一般以年度为基准。“助销体”模式是交朋友,更多的是谈眼前的事,“厂商一体化”模式是谈恋爱,彼此深入观察和磨合是为了将来更好地发展。农资行业“厂商一体化模式”主要内容如图4-2所示,限于篇幅不具体介绍。
图4-2 “厂商一体化”模式图解
模式适用条件:在“助销体”模式成熟后,可以逐步进入“厂商一体化”模式,换句话说,“厂商一体化”模式是“助销体”模式的升级。就好像从交朋友到谈恋爱的过程没有明确的条件一样,只是双方在心理上、行动上更密切、有所变化。
模式操作要点:如果说“厂商一体化”确切的标志就是“厂商一体化“模式图解的内容,双方的主要责任很明确,双方投入的资源很明确。一般来说,实施“厂商一体化”一定要以厂家主动为主,商家主动为辅,最后大家共同主动,利益均沾。另外,在运作过程中,双方的有效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厂家要建立公司、大区级经理、区域级经理三级有效的、组织化的沟通体系,保证模式内容得到规划、落实和保证。
(三)“合资公司”模式
成立合资公司的目的是让经销商安心做品牌或掌握区域经销权,从而更加放心地运作,使厂家和商家协作更顺畅。
由于工商、税收造成利润损失等原因(农资经销商大都是按照个体户纳税,很少有完全按照公司纳税的),厂家和商家很难成立真正的合资公司运作市场。即使成立了合资公司,实体经营也没有或很少从合资公司过账。因此,可以给予经销商长期品牌经营权、区域经营权,让经销商安心、放心,这就是“类合资公司”模式。
农药行业很多经销商运作很多品牌产品,除了考虑网络合理布局、多品牌组合获得的利润最多外,防止厂家过度挤压利润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在行业内可以看到很多年销售额几千万元的大经销商,某些知名品牌的份额很低,不是这些厂家产品质量不好,主要是有“客大欺主”的经历,不放心让某个品牌“一股独大”。如果能以合资公司形式,依约定利润率(除非经销商自己为了抢市场愿意降低利润率),就有可能让经销商放心地让某个品牌“一股独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