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区护理方向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老龄化人口的快速增长以及人们对健康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社区护理已成为21世纪护理的发展方向,中国将有大部分护士走出医院进入社区开展社区护理[1],因此,培养合格的社区护理人才是护理教育面临的新课题。社区护理学是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非常强的学科,面对社区护理实践教学时间短、带教师资力量薄弱、社区护理实践资源较少的特点[2],为了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更趋于合理,培养适应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发展的应用型护理人才,笔者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将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应用于社区护理的教学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教师素质,深受学生欢迎。
现报道如下:
1教师讲授法
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口头语言为主要手段,向学生传授知识,启发学生思维,表达教学情感,完成一定教学任务的教学行为方式。这种教学方式能照顾教材的全面性和系统性,抓住重点、难点,关键之处,把要传授的知识讲清楚,有利于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可以控制整个教学过程,实施自己的教学内容,实现自己的教学目的,有利于节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针对本门课程中理论性强的教学内容如社区护理概论,使用教师讲授为主的方法。
2体验式教学
本课程在教学中适当安排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社区参观、社区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根据不同班级学生实践主题不同,安排学生到西来寺社区、南街社区、东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地进行社区实践。通过亲身体验,让学生了解社区的组织结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布局、服务内容和工作方法,培养学生的社区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病案教学法
社区护理中居家病人的护理、社区灾害及其护理管理部分内容多,涉及面广,不仅包括内外妇儿知识,还包括家庭护理、康复护理的知识。在讲这部分内容时,结合学生已有的基础医学知识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学中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的领悟,根据临床资料选择既遵循教学指导思想,又符合教学要求和学生认知能力,并体现该系统疾病特征的典型案例,运用临床病案的导入引出本次教学内容,通过案例教学不但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而且对以后的临床工作也有借鉴意义[3]。
4PBL教学法
为突出社区护理岗位能力的实用性和灵活性,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作为激发护生学习的动力,突破传统的教学思想及模式,突出知识应用能力的训练。如社区慢性病病人的护理,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将学生6-8人分为一组,每一组以一种社区常见慢性病典型案例展开学习,动态评估护生知识学习的关注点,在点评时以案例为主线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把握护理专业学习的侧重点,结合案例突出系统疾病护理的共性和不同,总结归纳各种社区常见慢性病的三级预防健康教育技术,使实践教学更突出实用性。根据每次讨论会学生发言的次数、质量及资料复习书面报告进行综合评估,从基本概念、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思路等方面进行客观性考核。PBL教学法的开展使学生善于探索、概括,能娴熟应用现代图书网络信息,具备较强的沟通技巧和人际交流能力; 学生可在讨论中分享他人的意见和见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自我的胆量。除此之外,PBL教学使学生更易形成正确的专业思想和择业意识。
关键词:高血压 社区护理干预 血压控制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303-02
高血压称为社区居民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行。在我国此病的治疗水平还处于较低水平,存在高患病、高增长、高危害的三高现象;及低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的三低现象;还普遍存在长期不规律服药、血压测量不坚持、非药物治疗不重视的三不现象。为了讨论高血压患者的有效预防及治疗措施,对我社区34例高血压患者进行1年的社区护理及干预。现报告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所选对象均为此社区长期居住居民,根据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规定标准,选取符合规定的34例高血压病人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34例,男20例,女14例,平均年龄53.2岁;对照组34例男17例,女17例,平均年龄49.7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血压水平等各个方面经统计学检验P>0.05,说明两组患者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对观察组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干预,登记观察组患者的姓名,性别等记录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各自制定相应的干预计划,选择各自适合的方法进行干预。
1.2.1 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可以采取讲座、宣传板报、电视节目等多种形式向患者介绍高血压病的成因,危险因素,常见症状,常见并发症,治疗原则,预防方法,血压的监测以及如何规律用药等,语言要简单明了,通俗易懂,争取全部患者接受。
1.2.2 生活方式:高血压患者非药物治疗非常重要且有效,要对患者的膳食进行有效干预,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人发给2g限盐勺,还有加强体育锻炼,戒烟限酒,有效的控制体重,保证睡眠,防止便秘等。
1.3 要给对照组相同的药物治疗,并嘱其日常应注意的方法,必要措施。对两组患者血压进行定期测量,并同时做好数据的记录,整理。
1.4 统计学方法。根据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均数±标准差,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用药情况和非药物治疗的接受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在服药和非药物治疗的接受情况其遵医嘱明显好于对照组,见表1。
2.2 观察组和对照组降压效果的比较。观察组的血压控制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见表2。
3 讨论
众所周知,高血压是一个慢性须需终身服药的疾病,住院治疗对每位患者而言只会增加经济负担,当然对国家的有限的卫生资源和医院的病床数而言也不实际,因此主要靠社区的医务工作人员,通过本次社区实验的研究表明,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护理干预管理,能有效降低血压值,能使大多数患者正规服药,改善生活质量,使血压控制在正常水平,或由较高级别将到较低级别。
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受神经体液调节和体内外环境的多重影响,有研究表明,长期的单纯的药物治疗尽管能降低血压,但还应结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才能维持稳定有效的降压,而且还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所谓护理干预就是通过护理措施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非药物治疗手段,护理措施包括健康教育等让患者进行自我护理。药物治疗加上护理干预可以使患者全面认识疾病,通过纠正不良生活习惯,保证患者遵医嘱科学治疗,只有如此才能达到满意的降压效果。
非药物干预是治疗高血压的基础,应终生持续进行。社区护理干预为期主要形式,对高血压病情恶化,并发症发生的预防,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实行定期、规划、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可使患者逐步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和方式,使其有自我保健意识,能够有效控制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超重、肥胖和不良生活习惯都可引起高血压的发生,因此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对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等一类慢性病都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要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的有利条件,做好对高血压及易感人群的防治工作,也是减轻家庭、社会经济负担有效的方法。
医务人员应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充当教育者的身份,针对不同的患者,患病的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和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了解患者的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通过示范、讲解等多种方式对患者进行教育。从而提高患者与医务人员的配合效率,收到满意的治疗,形成对高血压患者治疗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修订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62,134
[3]张朝珍.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疗效的影响[J].河北医药,2008,30(5):712-713
[4]王倩,周娴.浅读老年性高血压患者的护理[J].中华临床医药与护理,2007(12):40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4208(2011)02―0069―03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日益加剧,大众对护理的需求已从对疾病的防治服务扩大到了社区的健康护理服务。家庭结构的小型化使家庭作为基本照顾者的能力降低,随着老年人对医疗保健需求的增加,对护理机构提供的社区家庭护理服务的需求也逐渐扩大。为了调查实习护生对社区护理的认知和职业态度,了解社区护理教育的现状,为今后的社区护理改革提供依据,于2010年3月对天津市高等院校全日制护理专业毕业实习护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2010年3月整群抽取天津市2010年高等院校全日制护理专业毕业实习护生390名。
1.2 调查方法(1)问卷设计:采用问卷调查法,“社区护理职业认知情况调查问卷”为自编问卷,Cronbach'sα系数为0.748。问卷分为三部分,含14个条目。第一部分为护生的一般情况调查,含3个条目,内容涉及专业方向、毕业学历及是否已进行社区护理实习;第二部分为社区护理知识调查,内容涉及社区护理的服务对象、目的、工作方法、工作时间等7个条目;第三部分为护生对社区护理职业的认知,有7个条目,内容涉及对社区护理的就业意愿及就业前景、劳动强度、社会支持、待遇、工作环境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等。调查问卷按照目的性、反向性和实用性的原则进行设计。(2)问卷调查:先讲解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然后下发问卷,集中填写,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390份,实际回收366份,回收率93.8%。剔除8份无效问卷,最后保留358份,有效问卷为91.8%。
1.3 统计方法运用SPSS 11.5统计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差异的比较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358名毕业实习护生中,社区护理专业方向15人,护理专业方向190人,涉外护理专业方向117人,助产专业方向36人;本科学历280人,专科学历78人;其中103人已完成社区护理的实习。
2.2 对社区护理的认知情况 (1)对社区护理工作的整体认知情况:67.9%的护生知道社区护理的服务类型为长期的终身性健康服务,65.4%的护生知道其工作方式,62.0%护生知道其工作方法。按认知得分的高低排名,前三位是“工作目的”(2.85分)、“在医疗卫生系统中的地位”(2.84分)和“服务对象”(2.78分)。护生的整体认知情况见表1。(2)不同学历护生的认知情况:专科学历护生得(2.54+0.32)分,本科学历护生得(2.64±0.26)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1,P0.05)。
2.3 就业意愿情况护生中对毕业后是否愿意从事社区护理工作选择“不确定”的人数最多,比例达到了56.1%。不同学历护生毕业就职于社区护理的意愿见表2。实习与否护生毕业就职于社区护理的意愿见表3。
2.4 对社区护理职业的态度按护生对职业因素“同意”的人数比例从高到低排序,认为社区护理“能发挥更大的主观能动性”、“发展前景好”的比例均达到50%以上,见表4。
3 讨论
据报道,国外已经有社区护士工作团队使用自评的方式对她们与居民的关系和目标地区所需改进进行了评价。国内朱腊荣等研究发现,当地的护生在社区护理知识掌握方面存在不少问题。
在本次调查中,护生对社区护理的“工作目的”、“在医疗卫生系统中的地位”、“服务对象”的了解分别排在前三位,由此可见,这些方面在教学中已经涉及,护生已基本了解。分别有67.9%、65.4%和62.0%的护生了解社区护理的服务类型为长期的终身性健康服务、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护生们不能确定社区护理的工作方式是否具有独立性和自主性;护生们也不能确定医护协作是否是社区护士的工作方法。这可能与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中均未注重此部分的内容有关。仅有少数护生了解社区护理的工作时间为轮班制,大部分的护生不清楚,这在实习组与未实习组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表明虽然护生进行了社区护理实习,但是对基本的排班情况尚不能了解,所以,社区护理实习的方式是否需要改进,以获得更加满意的实习效果,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调查发现,本科生对社区护理工作的认知水平高于专科生,这可能是由于护理专科和本科在学制、课程设置、学时、教学内容上有比较明显的差别,本科生接受的教育更广泛、更深入,因此本科生对社区护理工作的理解与认识水平高于专科生。而不同的认知程度对于今后护生从事社区护理工作也会产生影响,如果要提高社区护理的质量,则应对护生进行长期、专业的培养。
从调查结果还看出,目前社区护理实习并不能使护生的社区护理知识水平得到提高,这与邹德风等的研究不一致。可能的原因是,目前的社区护理实习质量还有待提高,教学环境和带教老师的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对护生毕业后就职于社区护理的意愿调查发现,由于生源不同及面临就业压力不同,护生对社区护理就业意向也不同。本科生毕业后有从事社区护理工作愿望的仅占所有本科生的16.1%,专科生有53.8%毕业后愿从事社区护理工作,出现此情况的原因可能与本科生就业优势相对明显有关。本科生多数人不愿意选择社区护理,而专科护生就业压力大,较多人愿意选择社区护理岗位。由此可见,不同学历的护生在职业定位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而是否已实习过社区护理对护生就业的影响不大,这可能与护生对社区护理的定位比较准确有关。
在我国致力于发展社区护理的背景下,大部分护生认为社区护理的前景比较乐观,本次调查结果与胡蓉芳的调查结果一致。护生们也认为,在社区工作可以更大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但对目前社区护理工作的开展情况,在劳动强度、社会支持、工作环境方面却存在疑虑,最不理想的境况是工资待遇,仅33名护生认为社区护理工资待遇较高,占受调查总体的9.2%。大部分的护生(57.3%)在这个项目上选择了观望态度。纠其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大众对社区护理的认识还不够,社会支持系统不完善,资金投入不足;二是社区护士待遇低,工作环境差,体制滞后;三是社区护士人力资源不足,劳动强度高,社区护士专业水平欠佳,自身素质提高意识不够;四是护理服务方式单一,质量有待提高。
通过本次调查研究,对社区护理教育及发展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职业情感教育,培养积极的职
业态度:建议不仅要加强职业情感教育,提高护生对护理职业的认同感,同时应适当进行职业指导,根据护生的能力、社会支持系统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职业定位,帮助护生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针对培养目标不同,鼓励护生树立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的信心,介绍国内外社区护理的成功先例,使护生认识到社区护理的意义和发展前景,认识到潜在的社区护理市场,从而促进社区护理的长期发展。(2)改善社区护理教学环境,提高带教质量:目前的社区护理还刚起步,社区护士的角色尚不能真正在社区中体现出来,因此社区护理的工作内容和任务只体现出最基础的对病人的护理以及建立健康档案,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相对不高;而社区人群对社区护理这一新生事物也还需要时间去认识和接受,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短时间内尚不能显现出来。多种原因导致一些单位在选派护士时没有经过严格挑选,把年资和经验都相对较低的护士派到社区,延缓了社区护理的发展。另外,社区护理在实践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如资源严重不足,工作条件简陋,护理服务质量不良,教学环境不佳,带教老师教学意识和水平欠佳。实习中护生将带教老师当作一面镜子,从他们身上寻找自己的未来。所以,重视社区护理教学环境的建设、加强师资力量是当务之急。(3)通过自身努力,提高社区护士的社会形象:提高护生社区护理专业知识,加强对社区护理工作的理解,鼓励护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形象,获得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居民的信任,为社区护理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娟,李继平我国社区护理的现状及其对策[J]护理研究,2007,21(9):2279-2281
[2]刘则杨,王春生,孙学平,对需求变化条件下社区护理人力资源开发的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01,2l(4):32-33
[3]李惠娟,季正明社区卫生服务实用手册[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3-4,17
[4]朱腊荣,护生实习前对社区护理的认知调查及对策[J],内蒙古中医药,2009,28(5):101―103
[5]邹德凤,张红星,毛祚燕,本科护生社区护理而阶段实践教学的效果[J],中华护理教育,2008,5(4):185
关键词:社区护士;营养健康教育;能力
中图分类号: E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4(c)-0000-0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营养与健康成为大家重视的问题,普及营养知识,让更多的社区居民认识其重要性已经成为社区护士的工作内容之一。营养健康教育就是通过教育者通过有目的的组织各种教育活动,让被教育者获得营养知识,端正营养态度,建立营养行为,从而有效降低了影响健康的各种危险因素,促进健康,提升生活质量,同时评价教育的效果。社区护士具有了这种教育能力,才能够满足社区护理发展所需,才能够真正为社区居民服务。因此,探究怎样提升营养健康教育能力具有现实意义。
1 营养健康教育中社区护士的必要性
首先社区护士要评估营养健康教育,收集好健康教育对象的资料,包括每一个教育对象的基本信息、身心状况及生物遗传因素等,了解社区居民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营养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有效掌握被教育对象的平常生活习惯,包含吸烟喝酒、饮食以及性生活等各方面习惯,掌握生活、工作环境及经济收入等。掌握了基本情况之后,为开展教育提供依据,当然教育对象可以是小孩、大人及老人,可以是久病卧床的病患者,也可是健康人群。在开展教育时,就要针对不同对象制定不同评估方式,可采用直接评估,可以采用间接评估;并要对资料进行探讨与分析,依据制定教育对象的诊断方式,并从中探讨出教育对象存在或者潜在的营养健康问题,为了更好的预防或改善这些问题,有针对性制定教育措施。通过这种教育方式,就能够让社区护士干预被教育者因不良饮食行为方式造成的各种慢性疾病,而且这种方式是投入少且健康收益最高的一种活动。在社区中开展营养健康教育,能够预防各类疾病、促进身体健康等。从现状来看,许多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度并不高,在健康问题上只重视医生的相关解释,自然也就不重视护士的各种营养健康宣导,甚至还有一些人持怀疑态度,这些都会影响对营养健康知识的理解与接受。一旦护士和医生间的解释存在一定差异,患者就会认为护士是在糊弄人,因此社区护士在社区开展营养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了。
2 提高营养健康教育能力的措施
从社区护士营养健康教育能力现状来看,教育效果和预期目标还具有一定差距,就需要针对社区护士实况采取合理的提升措施。
2.1 提升社区护士的知识水平,为教育埋下夯实的理论基础;从现实来看,许多学校也在逐渐设置社区护理专业,因此大部分社区护理均是从临床护士转型后成为社区护理人员。这些人员除了具有临床护理知识外,还要针对社区护理特征,不管拓展知识面、不断学习,通过多种途径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才能更好开展营养健康教育。
首先如今各个行业都是开展网络化管理,自然社区卫生也必须要重视网络化管理,要构建卫生服务的微信群、QQ群,社区护士均应该全力参与这进去。要按照月份、季节居民比较容易接受的内容,而且每周组织1次以上的营养健康教育培训活动。社区护士应该定期进群共享中下载健康教育相关资料,通过这些方式让护士更加灵活的接受信息,内容也就更加全面。并且参与社区护士不再受地点、时间的限制,同时也节约了纸张。每个月按照邮件、文档的形式进行考试。
其次依据社区实况,社区护士要从各种信息中筛选有意义、有价值的资料,并从网络、各种书籍中搜索有益的内容,及时整理、上传,以供大家共同学习。
2.2 培养制定营养教育计划,提升组织协调能力;把试听光盘传播、营养健康教育栏、营养健康知识讲座等各种宣传模式,还必须要分配到每个人头,确保每项工作连续性。针对每一次活动,科室都要进行总结评价,提出意见与建议,这些都有利于提高社区护士的教育能力。并且所有的营养健康活动都要装订存档,以备核查。还要组织相关人员开展营养健康相关的交流活动,便于协调工作。
2.3 社区护士要提高指导以及培训能力;走访时还必须要给居民提出合理建议;从慢性病的管理过程中来看,糖尿病、高血压等各个患者对相关知识了解甚少,因此在进行营养健康教育中,就要指导患者依据血压以及血糖值合理用药,教会患者测血压及血糖,学会注射胰岛素能力。
2.4 总结整理每次活动的调查问卷,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要定期或不定期进行问卷调查或电话回访,并对这些满意度实施评分,这个分值作为考核社区护士的一项绩效,并依据考核结果进行表扬与奖励。让社区护士从精神与物质上得到收获,有效激发护士的学习动力与热情。
2.5 通过营养健康教育增加社区护士和居民间的距离;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就能够让社区护士和居民关系从过去的主动型服务和被动型接受服务,逐渐朝着指导合作型与共同参与型方向转变。社区护理服务要从社区居民需求上入手,不断满足他们的营养健康需求。提高居民对社区护士的信任度与满意度。也提升了社区护士的服务意识,通过营养健康教育体现护士的自身价值,提升社区护士的荣誉感。
3 总结
随着我国社区护理工作不断深入发展,社区护理也得到了高度重视。因此护士不仅仅要对社区居民提供护理技能服务,还必须要加强营养健康的教育工作,不仅要传授营养相关知识,还需改变居民的不良饮食习惯。为了更好的实现此目标,就需要结合各社区实况,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社区护士的教育能力,对提高整体护理层次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白亚丽.浅谈护士在护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现代保健,2011,3(5):75.
[2]刘志萍.护士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现代保健杂志,2013,5(4):1671-1672.
[3]刘玉含,王梅英.浅谈护士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0,(7):32.
【关键词】护理;学生;中医;实践
随着现代医学内涵的延伸,护理工作的职能不断拓展,其服务已跨出了医院,社区和家庭成为了护理工作的重要场所[1]。在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建设之中,中医药的优势和作用不容忽视。赣州卫生学校自2005年开设《社区护理》课程,积极开展学生社区实践项目,以配合教学,努力提高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学生理论与操作的社区实践能力,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赣州卫生学校2003级100名护理专业专科生。
1.2方法
1.2.1内容选择赣州市南外社区作为学生社区实践基地。2005年5月12日进行社区中医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包括免费发放常见慢性病健康教育处方及由教师和学生自行设计的“社区居民中医健康服务方式的需求调查”问卷,提供中医常见病保健咨询、中医按摩及八段锦体操表演等服务。
1.2.2评价方法活动结束后由2003级100名学生自行填写对社区中医实践活动的反馈评价表,内容包括是否有利于专业业务学习及项目可行性。评价等级分为非常有必要、有必要、无所谓、没必要;并随机抽取其中50名2004级学生,由带教教师测评并填写学生“社区实践业务及心理素质调查表”进行评价,内容包括业务素质(理论应用、健康教育、工作能力)、心理素质(人际沟通、社会适应能力、学习态度),评价等级为优(9~10分)、良(7~8分)、中(5~6分)、差(
2结果
对社区中医实践活动的反馈评价内容中,76.78%同学认为社区中医实践对于理解中医理论知识与提高中医操作能力非常有必要,93.11%同学认为对于《社区护理》课程学习的扩展非常有必要,80%同学认为有利于训练培养科研意识的能力,89.89%同学认为此活动有利于社区居民对中医护理专业的认识,80%同学认为该活动对增加专业自信心非常有必要。在开放式问题如:“本次社区实践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的回答中,按照感受深度排序为居民信任中医、中医护理在社区的发展前景可观、社区护理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方向、在准备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温故知新及集体配合协作精神的重要;在“你对本次社区中医实践有何建议”中,学生认为今后应扩大社区中医实践宣传力度与范围,希望有更多的社区亲身体验及动手机会,同时,因为学生临床治疗、护理知识有限,所以希望多开展针对某个特定专题的社区中医实践活动,并建议在各年级中增加不同方式的有关中医护理内容方面的社区实践等内容。
“学生社区实践业务及心理素质调查”采用《社区学生素质调查表》[2]部分内容进行测评,结果见表1。
3讨论
社区护理是21世纪的护理发展方向,也是适应我国卫生事业改革的需要[3]。在社区人群保健服务中,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发挥“简、便、效、廉”与灵活多样的护理方法优势,运用通俗易懂、简便易行的中医护理技术,可指导社区居民健身祛病、保健抗衰,提高他们的健康素质和生活质量。
3.1中西医护理知识、技术的运用以往学生临床操作技术动手能力的实践主要依靠毕业实习得以实现,而在医院的毕业实习中经常运用的是现代护理技术,真正实践中医操作的机会很少。社区护理实践中的健康教育、保健咨询、中医保健技术操作(如按摩、拔罐、刮痧等)等内容,需要学生有扎实的中西医基础知识、熟练的操作能力及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社区实践,给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锻炼机会,提高了学生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水平,也培养了一定的科研意识。同时,绝大多数学生都感到自身知识不足或欠缺,面对社区居民提出的实际问题产生压力与危机感,急需加强临床实践,扩大知识领域,不断完善自我,以适应新时期护理学发展的需要,从而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2学生素质与能力的锻炼“学习社会”是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4]。社区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的缩影,通过社区实践活动,学生可了解自己的专业学习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有助于预测日后的就业方向和社会发展趋势,锻炼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与交流的技巧,增强了学生对护士职业的热爱。从对社区实践业务及心理素质调查结果来看,学生的理论应用、人际沟通、社会适应能力指标得分相对较低,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加强学生以上能力的实际锻炼。
参考文献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国民经济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的医疔卫生体系不断完善。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医疔体制的变革、老龄化社会的来临、疾病多样化的改变、慢性病患者的增加等等问题,给家庭、社会和国家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社区护理服务将在提高国民健康中承担更重要的责任,社区护理也将成为社区卫生服务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疔护理地点更多地从医院病房移向社区和家庭;未来的护理人才也将由在医院工作的专科护士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社区护理人员共同组成。因此,相应的社区护理学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革新也势在必行;中高职护理专业的社区护理课程教学改革也巳成为关注的焦点。如何开展社区护理教育,特别是如何进一步加强与完善社区护理的教学实训和实习环节,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培养出适应社区服务体系发展的高技能型护理人才,使护生毕业后很快找到工作,安心的在社区护理基层岗位上为民服务,则是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2.核心概念界定
2.1 社区护理学
社区护理学是在护理学、临床医学、社会学、公共卫生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等相关学科理论基础上,为适应公众的健康需求,在护理实践过程中综合发展而成的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的新兴学科课程。主要目标是使护生掌握为促进和维护人群健康,为目标人群提供连续性的、动态的、全科性的服务方法和手段。具体内容包括社区护理程序、家庭健康护理、社区疾病预防与控制、社区老年人保健、社区常见慢性病病人的保健护理等。
2.2 社区护理
将公共卫生学及护理学等理论和技术相结合,以人的健康为中心,需求为导向,服务对象为个人、家庭和社区,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重点,融预防、保健、医疔护理、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护理服务。
社区护理是一种适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新型护理服务模式,它实现了以疾病护理为中心向以人群健康为中心的转变,增添了新的工作内容,扩大了护理工作范畴,使护理服务从医院走向家庭、走向社会,变封闭式的服务为开放式的社会化服务。
社区护理的特点是:以健康为中心;以人群为主体;服务综合性;服务连续性;服务可及性;服务协调性;服务分散性;服务自主与独立性。
3.社区护理教学和社区护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006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的文件。该文件明确指出教育部门应着力负责全科医学及社区护理学科教育,将学生的社区卫生服务技能作为医学教育的重点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向。该文件的颁布,对社区护理的教学和社区护理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对照该文件的要求,结合笔者多年的社区护理教学和实践经验体会,归纳出以下存在问题和差距。
3.1 社区护理教学起步较晚;实践教学体系滞后;教材难以体现社区护理的特点;课堂理论授课学生参与性不强;教学师资力量薄弱。
美国早在20世纪初就巳经开始将社区护理课程纳入护理教育大纲中。东南亚等国家的社区护理和社区服务从法律制度的制定及具体的工作实施,也早巳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相比之下,我国的社区护理起步较晚,开设此课程历史短暂,至今还没有一所学校单独设置社区护理的专业。从事社区护理教育工作的双师型专职教师极其缺乏,多为从事护理学其他课程的教师兼任。目前使用的教材也多为国外教材的翻译版本,部分章节理论性很强,内容却空洞。案例大多是国外所开展的社区护理工作,很多护理服务项目在国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尚未开式,使得多数学生认为这些社区护理工作在我国还遥不可及,以后干这行了再学也为时不晚。另外,社区护理学课程中的一些章节和内容与临床护理、老年护理课程重复,学生对于这些知识巳经有所掌握,因缺乏新鲜感而造成学习兴趣不高,而教师也认为社区护理学的课程难讲。这种不完善的教学体系导致了不同程度的教学内容与实际脱离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3.2 社会和各级政府对社区护理认识不足;政策及财政支持不够;社区护理服务普及率偏低;社区护理人才严重缺乏;社区护士角色功能单一;社区护理服务缺少专业特色;社区的卫生服务现状也给社区教学实训和实习以及学生的就业带来很大困难。
目前我国社区护理的组织及管理工作基本上是由各个医院或当地的社区卫生机构承担。各级政府尚无具体的社区护理规章制度和实施计划。社区护理机构均没有形成独立的社区护理管理体系。社区护理工作的开展没有充分的法律保障。政府和社会对社区护理的宣传、提倡力度不够;有关政策及财力方面支持不够;这些都严重制约着社区护理的发展。另外,社区护士角色单一,主要承担起了照顾者角色。而健康教育者、健康咨询者、健康协调者、康复训练者、研究角色者等社区护理的功能较少。再加之社区护理人员素质偏低,社区护理服务又缺少专业特色,使得社区的特色护理开展举步维艰,社区护理工作只能求生存,不能求发展。
4.建议和对策
4.1 重视并切实加强社区护理人才的培养;加强社区护理教育的研究;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护理教材和课程体糸;建立以全科护士为主体的社区护理服务专业技术队伍,推动社区护理教育的健康发展;在护理教学中把培养适应未来的社区护理人才作为长远的培养目标,在中高职院校开办社区护理专业,以提高社区护理人员的学历层次。
4.2 建立校内社区护理实训场地和校外社区护理实习基地。大力改进教学方法,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区、家庭,直接参与社区护理工作的设计、实施,加深学生对社区护理教学内容的理解,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社区护理素质。使护生真正做到四个转变:服务功能从医疔护理向健康促进、疾病预防、基本医疗和身心康复转变;服务对象从为病人服务向为群体(家庭、社区)服务转变;人才培养、岗位培训从临床护理向社区护理、老年护理等边缘性学科转变;工作方式从医院院内护理转向院外、社区、家庭服务的转变。
【关键词】社区护理;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630-01
引言
社区护理是以社区为基础,把公共卫生学及护理学的知识与技能结合起来的一种护理途径。它主要以人群为对象,以服务为中心,对个人、家庭及社区提供连续、动态的和综合的服务。作为公共卫生服务网络体系中的网底,社区护理在公共卫生服务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但是在实际的社区护理工作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本论文就某社区的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进行探讨。
1 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选取某社区的老年人、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弱势群体作为重点的研究对象,对他们进行社区的护理。其中老年人40例,妇女儿童各15例,残疾人30例,都对这些弱势群体进行社区的护理工作,从中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措施。
1.2方法
在对社区弱势群体进行护理的过程中,结合以往对社区护理的参考文献,把重点放在护士的护理理念、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社会对社会护理的认可和理解上,来对应的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在问题的基础上找出解决的措施。
2 结果
通过对此社区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社区在进行护理时,存在的问题比较集中,通过不断地努力,便可以改变现状,让社区护理的工作被更多的人所认可,同时能够使其工作开展的更加顺利。存在的主要问题具体如下:
社区的护理人员缺乏社区护理的理念。社区护理的工作在将那些年才逐渐的发展起来,护理工作还不被人们所熟识。例如:护理人员对社区护理的观念还不够完善,不能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以院内护理向社区家庭护理方向的转变。因此在工作的过程中就缺乏相应的自觉性、责任心和紧迫感。
社区的护理人员专业知识不够全面。在对此社区的护理过程中进行调查后,我们发现实际上的社区护理与社区护理的要求还相差一段差距。主要变现在,由于社区护理的范围小,对象少,因此,社区的护理人员便与医院的专业护士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些社区的护理人员在专业知识上不能够达到要求,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上还不够全面,因此就难以承担起保护社区的健康和保健的责任。
在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也存在着问题,社区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不够全面,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导致社区的护理不被社会所认可和理解。护理人才的短缺也是影响社区护理开展的一个重要原因,社区护理工作辛苦,待遇也不能够提高低,这样就容易挫伤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只有留住人才,提高待遇,重视社区护理,才能保证社区工作的顺利开展。
3 讨论
针对所调查的社区护理工组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也制定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措施,具体如下:
转变护理人员的思想观念,把社区护理的重要性推广起来,把社区护理的服务功能从医疗护理向健康促进,服务对象逐渐扩大,把从患者服务转向群体服务,把临床护理向社会医学、心理学转变等等,加强社区护理人员的观念意识。
加强对社区护理人员的培训和学习,不断完善他们的专业知识,能够对社区成员进行全面的护理。加强临床护理、预防医学、保健医学、康复医学的学习和培训,还要会使用相关的仪器。社区护理人员只有接受正规的社区护理训练,才能在开展社区护理工作,缩小难度,适应社会的社区护理需求。培养和管理社区的护理人员,使其能够在人际沟通、健康教育、康复护理等发面适应社区的需要,为社区的弱势群体打造一个舒适的护理环境。
广泛地开展社区护理工作,需要国家及地方政府政策上和经济上的支持政府要支持社区护理工作的开展,为社区护理的开展做出物质上的支持,并引导更多相关专业的护理人员投身于社区护理工作当中来,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工作环境,壮大社区护理的队伍,不断完善社区护理工作。通过制定社区护理质量控制标准,来提高社区护理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让老百姓接受社区护理,适应社区护理,相信社区护理。
我国社区护理工作尚处在探索和发展阶段,由于条件的不同,使得各地社区护理的发展也不平衡,各种服务和技术操作质量标准不一致,例如:基础设施的建设,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就有明显的差距。在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需要引入更多的资金,把社区护理在工作中所需要的仪器或设施不断的完善,当护理人员和百姓需要的时候能够给予最好的服务。
4 总结
通过对此社区的护理工作的调查研究,发现了在社区护理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亟待解决。社区护理这个新事物被人们所接受还需要一段的时间,再其发展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许多的困难或问题,但是只有认识到存在的问题,还能更好地解决问题。本论文对社区的护理工作进行了深刻的探讨,也具体的把存在的问题叙述了出来,并针对所出现的问题找出了解决的措施,为社区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端香 段秀卿 《社区护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社区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2
[2] 井亚茹;吴晓秋;;加强规范精神科护理记录的书写[A];中华护理学会2009全国护理管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中华护理学会2009全国护理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杨雅娜 罗羽 刘秀娜 何孝崇 《我国社区护理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护理管理杂志》 2008年12期
[4] 秦双林 杨映玲 《我国社区护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疗养康复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中国康复医学会第21届疗养康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0年
目前,我国存在人口老龄化、慢性病、传染病患病率不断升高,家庭结构的改变及医疗费用的增长,看病难、看病贵已成为当前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矛盾之一。我国政府把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举措。因此,更多的病人将向社区转移,城市居民80%以上的医疗问题应在社区解决,社区护理将成为21世纪护理事业的发展方向。然而,由于我国社区护理的发展起步较晚,存在着许多影响社区护理发展的因素:
一社区护理人员匮乏
在对社区护理进行调查的过程中发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基本上以医疗服务为主,康复护理、保健内容较少,不能充分体现社区护理的特色。一个社区服务站服务一条街,护士平均1――2名左右,社区服务只有初步的治疗,社区保健知识宣教,自我保健,疾病预防等工作难以开展,长久以来,社区护理服务十分薄弱。人才匮乏:在对社区护理进行调查过程中发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基本上以医疗、预防为主,康复护理、保健内容较少,不能充分体现社区护理的特色。
二缺乏成套的科学规范的社区护理管理办法
由于管理组织和管理制度尚未完善,社区护理的目标和任务也欠明确,因此,护理工作走出医院,面向社会的问题尚未很好的解决。不少社区卫生服务站与管辖的上级医院脱钩,再加上社区卫生服务站医护比例不合理,社区护士的超负荷工作,还因其经济待遇、学习机会等与医院护士不能等同,致使多数年轻护士不愿去社区工作。
三社区护理人员缺乏规范化培训
社区护理是一项范围较广,所需知识面较宽的工作,其服务不同于临床,因为病种多,涉及范围广,要求社区护士要有较全面的护理知识和人文知识。而目前的社区护士普遍学历层次不高,学校培养的社区护理专业毕业的护士更少,再加上缺乏规范化培训,继续教育也未受到社区护士的足够重视,致使社区护理队伍整体素质较低,无法提供高素质深层次的护理服务。
四对社区护理工作缺乏信任和理解
目前,社会上对社区护理工作仍有偏见,有些人对护士的价值并不真正理解,部分人群对社区护士独立自主的护理服务持怀疑态度,这样,病人的医从性也低,护理效果自然受影响,反过来又制约社区护理的发展。公众的卫生意识滞后也是影响社区护理工作的一个方面。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医疗机构对防病保健工作投入少,宣传少,现在社会中的大多数老人文化程度低,卫生保健意识欠缺,另外,一些人下岗,收入低,他们的钱只能用在有病治病上,谈不上无病防病。
鉴于以上几点,笔者对加强社区护理服务工作提出几点思考意见:
一、改变认识,加强管理
社区护理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卫生部门要充分认识社区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从根本上改变“重医轻护”的观点,加强社区护理的组织管理,建立社区护理规范化管理制度、准入标准、质量标准,建立健全独立,完善的社区护理管理体系;各地应该因地制宜,对社区护理管理机构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设置,统一管理,以社区卫生服务中的社区护理为重点,逐步开展多形式全方位的社区护理服务,促进社区护理健康发展。
二、抓紧人才培养,努力壮大社区护理队伍
教育卫生部门等应从社会需求出发,拓宽人才来源渠道,教育目标首先要定位于社区护理的范围,应以对家庭、群体和社区护理的整体服务及所需的卫生知识、护理技能为目标。明确以社区为中心,以慢性病防治管理为主的业务内容,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学习后,掌握社区护理技术和工作办法,能运用现代护理技术为社区的不同人群提供多元化、多层次、全方位的健康服务。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7-0023-02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到:调整优化适应健康服务产业发展的医学教育专业结构,加大养老护理员、康复治疗师、心理咨询师等健康人才培养培训力度。《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指出各地各高校要从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大局出发,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部分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不断完善促进转型发展的政策体系,推动学科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等重点难点领域的改革。使转型高校的教育目标和更加对接社会需求、更加符合应用型高校的办学定位。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问题是入学率逐年升高,毕业生就业困难,地方院校学生的就业方向已经转向基层和社区。[1]本科层次的护生的自身定位和择业期望值较高,更倾向于去大城市、大医院工作,对社区和基层医疗机构的就业意向不强。[2]本研究通过对西安市某民办医学院校本科和专科护生在社区就业方面意愿的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民办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提供参考。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对象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西安市某民办医学院校本科生和专科生390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16人,女生374人,所有护生均开设《社区护理》理论课程,且在医院已经实习结束。通过签订知情同意书,并自愿参加本项目研究者的护生。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工具
调查问卷在孙晓嘉对社区护理工作职业吸引力的调查研究[3]所采用的问卷基础上,设计出适合民办高校护理学生的调查问卷,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并邀请社区护理及就业指导方面的专家对问卷的内容、题目的形式等是否合适进行审核评定,按照专家的意见对测试题进行必要的修改,然后对20名本科和专科的护生进行预调查。问卷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护生的基本情况、社区护理认识程度、社区就业意愿态度、行业前景了解程度。
2.资料收集方法
由调查员统一告知调查对象研究的目的,签订知情同意书后发放问卷,统一讲解填写的要求和注意事项,并当场收回问卷,问卷的回收率和有效率均达到100% 。
3.统计学方法
对所有回收的问卷进行统一编号,并录入系统,用 SPSS20.0 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分析。
二、结果
(一)西安市某民办医学院校不同教育层次护生在社区护理就业方面的意愿比较
不同教育层次护生社区护理就业的意愿的比较差异(P
表1 不同教育层次护生的社区就业意向情况比[n(%)]
(二)影响西安市某民办医学院校护生社区就业意向的因素
西安市某民办医学院校本科护生愿意从事社区工作的主要原因是工作自由度大、发展空间大,不愿意从事社区工作的主要原因是福利待遇低;专科愿意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的主要原因是工作稳定、压力小,不愿意从事社区工作的主要原因是工作环境差。(详见表2)
表2 不同教育层次护生社区就业意愿影响因素对比比
[n(%)]
三、讨论
(一)不同教育层次护生社区就业意愿比较分析
选取西安市某民办医学院校本科和专科的护生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其中专科和本科护生社区护理就业总体意愿比较差异(P
(二)目前社区护理工作的现状成为护生选择社区就业的阻力
专科和本科护生的社区就业意愿相对都比较低,这个原因也不能单方面的归因于护生本身,这和我国目前社区护理现状也有非常大的关系。目前我国社区护理正处于发展阶段,受地域和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各方面发展差异较大;另外,有研究表明护生不愿意选择社区护理工作的原因还包括社区护理工作量大、繁杂,突发事件较多,同时工资待遇较低,体系和制度不健全,社会认同度较低,在个人发展上也不利于价值的实现等[3]因素。多项研究结果均表明我国社区护理工作的就业吸引力不足,发展不容乐观亟待政府部门加强对社区的政策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