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网络教学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网络化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
21世纪是高度信息化的社会。随着以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现代社会对人才质与量的高要求,信息技术逐步走入了传统课堂。传统课堂作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主要阵地,能否与信息技术有机整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信息化成败的关键,也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和素质教育具体实施的突破口。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而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和落实素质教育必须对传统课堂教学进行全面改革。如何在传统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引入信息技术,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主体性作用,通过实际教学实验,我们认为需要一种新的教学形式,这就是网络化课堂教学。
一、网络化课堂教学概念的界定
网络化课堂教学这一形式是适应信息社会、为满足人才需求、在传统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课堂教学形式,所以我们有必要先对网络化课堂教学概念进行界定。
1.两种教学方式的互补性
众所周知,传统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各自都有很强的优势 ,但自身也有相当的局限性,因此,无论是传统课堂教学还是网络教学,都表现出了一些难以满足素质教育对人才培养要求的不完美性。因此,要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就必须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而在现阶段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必须要认识到以下两点:第一,课堂教学仍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现阶段摆脱作为学校教学活动中主要形式的课堂来谈教改是不现实的;第二,由于网络教学自身存在的不足(如情感因素、评价实施等),加之网络教学对教学环境的高要求,在现阶段完全替代传统课堂教学是不可行的。因此,我们在综合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优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课堂教学形式──网络化课堂教学。这种课堂教学形式不仅改革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也弥补了网络教学的不足。
2.概念界定
网络化课堂教学形式的出现,没有完全抛开传统课堂教学另起炉灶,也没有完全吸收网络教学的全开放性,是在传统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的基础上萌生的一种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它吸收了二者的优点,克服了二者的局限性,在先进教育观念、教育理论的指引下,对“传统”进行扬弃,对信息技术进行“整合”。
从字面上看,网络化课堂教学就是把传统课堂教学的“传统”改为“网络化”;但是,从内涵来看,我们认为包含两层含义,引入“网络化”一词,一是引入新的教与学观念和教与学理论,使教师由教学活动的主体,转变成为整个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学生逐渐成为学习过程的积极参与者、主动探索者。二是引入信息技术,通过信息技术加强教师在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把信息技术真正整合到课堂教学中去,而不是辅助、强化传统课堂。在此需要指出一点,网络化并不是仅指网络这一种媒体,也不是说认为网络可以替代其他传统教学媒体,比如课本。我们提的“网络化”不仅包含传统媒体,也包含以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媒体。
二、网络化课堂教学的特点
网络化课堂教学吸纳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优点,具体表现为:
具有丰富的多媒体形式的学习资源。
双向交互方式的建构,多种交流手段的运用,促进了师生间、学生间的问题解惑以及情感因素的形成。
易于组织、管理,并可以做到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同时由于教师的直接参与,避免了学生偏离教学目标。
易于开展各种教学活动,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按照其认知特点,主动完成意义建构,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个体化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综合网络化课堂教学的概念界定及其特点的分析,说明:第一,网络化课堂教学是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理论为指导,体现了它的先进进。第二,网络化课堂教学是以信息技术为重要手段的新的教学形式,顺应时代之趋势,改革之潮流。第三,新的教学形式的整合性,信息技术与传统课堂教学的整合要求教师的教学策略和学生的学习策略发生改变,要求教学目标的设置以及评价方法发生变革等。第四,网络化课堂教学活动的丰富性,在课堂和网络双重环境下设计教学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第五,网络化课堂教学的“双主”性,即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教育思想为指导,它既重视“教”,也重视“学”,以优化教学效果为最终目的。
三、网络化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网络化课堂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在这种教学形式中,教学设计起什么样的作用,以什么样的理论为指导,如何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对它进行具体设计,成为目前素质教育实施当中的一个突破点。
网络化课堂教学设计是为学习而创造环境,是根据学习者的需要设计不同的教学计划,在充分发挥学生潜力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而学习理论是探究人类学习的本质及其形成机制的心理学理论。所以网络化课堂教学设计必须要广泛了解学生的学习行为,以学习理论作为其理论基础。
目前,有关学习理论的研究有三种流派,即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每一种流派从不同的特定角度对人类的学习现象都有贡献,网络化课堂教学设计具有开放性,它可以容纳所有流派的理论和方法,但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之所以成为网络化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理论基础,是因为: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着网络化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改革
作为教学改革实践的一种新的教学形式,网络化课堂教学需要强有力的理论予以指导。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可以得到对学生及学习过程有如下要求:学生要识别信息,加工信息,对知识进行主动建构,建立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同时还要与他人进行合作学习,针对某些问题相互交流与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而这些观点正好与网络化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不谋而合,体现出个体自我发展、协作能力培养的要求。因此,以建构主义作为网络化课堂教学的理论基础,就可以帮助其最终目的的实现。此外,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如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等,也都体现出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意义。
2.网络化课堂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创设提供了用武之地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转贴于 由于信息技术整合于传统课堂,因此在学校教学中出现了网络、课堂两种环境。网络环境可以向学生呈现出真实的问题情境,弥补在传统教学中表现出的难以向学生创设真实情境的缺陷,同时提供的大量学习资源,而不再是局限于几本教科书和教参。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又可以通过交流、协商来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如课堂讨论(可分小组进行)造成活跃的课堂气氛,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达到学生对知识意义建构的目的。但是,这种交流又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果在45分钟内,即使是一个同学发表一分钟的见解,这一堂课原定的教学目标几乎就很难完成,另外,讨论进程往往也难以控制。此时,网络环境又显示出独特的魅力,就一个主题,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合作,经过思考通过文字输入到教学网络系统中,并且在教学网络系统中同时可以共享到别人的研究成果,达到进一步丰富自己认知的目的。网络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究,完成自我反馈和学习结果的自我评价。但是,若仅让学生就在网络环境下学习,缺乏传统课堂中与教师的直接交流,学生则易于偏离学习目标,这时传统课堂又显示出它的魅力。网络化课堂环境是一个理想的学习环境。
3.二者可以相互影响,共同发展
网络化课堂教学是一种还在实践、摸索阶段的新教学形式,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引入我国基础教育领域中也是近些年的事情。二者相结合共同为教育教学改革铺路更是新之又新。因此,相互磨合、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是必须要经历的阶段,这样才能完成二者的“意义建构”。
四、网络化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
我们认为,网络化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充分体现现代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指导思想。
2.把课堂教学的特点与网络教学的特点有机结合。
3.重视学习者分析,把学习者分析放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的第一个环节。既体现出它是整个教学设计的基础,也体现它在网络化课堂教学设计中的重要性。
4.在教学活动设计中,既有对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又有对学生学习支持的设计。对学生学习支持的设计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说明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种既重视学生主体,又重视教师主导的设计,充分体现出“双主”的教育思想。
5.网络化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既应体现网络教学设计的特点,又应体现传统课堂教学设计的特点,但又区别于两种不同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6.网络化课堂教学设计应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在对教学活动设计时,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班里同学的实际情况等,从任意一个环节开始着手。
7.重视评价设计这一环节。既有学习支持设计中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设计,又有对学生自主学习活动设计中的自我评价方法的设计,同时还有对整个教学设计过程的评价与修改的设计。
因此,我们认为,网络化课堂教学设计应包括六个环节,即学习者分析、教学目标确定、学习任务分析、教学策略制定、教学活动设计和评价与修改。其中教学活动的设计是核心。
学习者分析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设计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学习者的学,学习的结果应该在学习者自身的认识和发展的学习活动中体现出来,而作为学习主主体的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又是以自己的特点来学习的。因此,要取得教学设计的成功,必须重视对学习者的分析。在网络化课堂教学中,要真正发挥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就更需要关注学习者。
教学目标确定 教学目标是教师和学生从事教学活动的指南和出发点,也是评价教学活动过程的依据。可以说,教学目标的确定既是时代对人才培养要求这一总目标的具体表现,又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是教师和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所要达到的要求和或标准。由于信息技术的整合,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资源丰富的网络环境,因此,对网络化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
学习任务分析 在网络化课堂教学设计中,学习任务分析就是通过对学习者分析、把确定的教学目标具体化的体现。学习任务分析是整个网络化课堂教学设计模式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它为学生提供了明确的目标、任务,使得教学目标更加明确具体,使得学习更加有效,使得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确定能够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因此,明确了学习任务,就可以为教学顺序或步骤的安排奠定基础。
教学策略制定 由于“课堂”仍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因此,根据网络化课堂环境的特点,我们认识到原有的课堂形式没有变,原有的教学组织形式还存在,全班教学、小组教学、个人教学仍是网络化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策略应从讲授、指导、管理、评价等几个方面来考虑。
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活动设计是以上各个环节设计的落脚点,它使网络化课堂教学设计得以实现。教学活动设计环节是网络化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环节”,此环节既体现了网络的特点,又体现了课堂的特点;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我们把教学活动设计分为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并行的两个设计,即学生自主活动设计和学习支持设计。通过对学生自主活动的设计体现出学生在网络化课堂教学环境下的主体地位,通过对学生学习支持的设计体现出教师在网络化课堂教学环境下的主导地位。
评价与修改 网络化课堂教学设计的评价与修改,不但是教学设计流程中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新一轮教学设计的起点。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反思、总结、改进,逐步完善教学设计,提高网络化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
网络化课堂教学设计中的评价与修改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既有形成性评价,也有总结性评价。由于网络化课堂教学设计的方案是开放的,因此,评价、修改与测试、改进也是开放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是否接受教学设计方案是设计成功的关键,因此要重视学生的评价。只有经过不断测试、评价与修改,才可能进一步完善网络化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
网络化课堂教学作为以信息技术为重要手段的新的教学形式,整合了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成为当前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和素质教育具体实施的突破口。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 《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 教育技术通讯(网上资料)
[2] 吴军其 赵呈领 许雄 《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业的比较分析》 《中国电化教育》 2000.6
[3] 李瑾瑜 《网络教学优势何在》 《中国教育报》 2001.12
[4] 唐智松 《论现代教学手段的负面影响》 《电化教育研究》 1998.4
【关键词】 网络化 网络课程 信息化教学
引言:人类社会生产力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影响下获得了空前发展,随之而来的是人们行为和思维方式的改变。人们借助于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开始不断拓宽自我,在生产和生活方面有了全新变革,使足不出户就了解世界成为现实。信息化的发展影响领域很广,已经影响到了教学领域,传统教学手段被信息化教学方式取而代之。
一、网络教学发展现状评价
网络教学的发展具有深刻现实意义,不仅推动了学习理念的变革和课程资源的数字化,而且加快了计算机课程的网络化进程。最近几年,在计算机相关专业硬件条件日趋完备的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实行网络教学成为可能。很多学校也开始进行网络课程建设,并且进行了不断探索,在探索过程中不断加快建设进程,还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策略,比如行政推动、平台建设和完善制度等。笔者结合网络教学理论,借助于本文详细阐述了计算机网路课程信息化教学平台系统,主要分成四个模块进行阐述,教学资源管理模块、学生学习模块、教师教学模块和学习成果评价模块。
二、计算机网络课程信息化平台
2.1教学资源管理模块
①资源统一管理。资源统一管理是是系统比较重要的功能,主要方便资源上传者和资源审核者使用,主要作用是上传、修改、删除和审核等,资源上传者者的主体是多元的,比如系统管理员、教师用户和学生用户,资源审核者主要有系统管理员和教师用户。
②资源检索。由于每个用户需求不同,因此需求会导致不同的检索,系统根据不同用户的使用权权限,可以给出准确应答。
③资源分类。资源分类功能可以对教学资源进行分类,以便满足不同层次学习者的需求。
④用户管理。用户信息是一种特殊的系统资源,也需要给予特别关注。教师、学生所拥有的使用权限不同,对系统的使用程度也不同。
2.2学生学习模块
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将网络化教育与自主学习理念相结合,使得通过网络渠道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成为可能。网络化自主教学的突出优点是打破了地域和时间限制,大大提高了学习的自主性,学生在登录系统之后可以进行的操作很多,比如自己设计教学目标、自己安排学习时间、自己选择学习内容、自己提交作业等,系统则会根据学生的操作给出相应反馈。学生学习模块的设计是在全面考虑学生学习特点学习层次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设定自己的学习目标,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学生的使用权限允许学生自己设计教学计划,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教师教学模块
计算机网络课程实施信息化教学促进了教师的角色转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在单纯充当知识传授者,更多地充当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促进者和指导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的主要作用是向学生提供信息和资源,向学生传授学习方法。网络信息化教学环境下,教师的行为发生了很大变化。具体现在: ①任务的变化。传统教学方法,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课堂上大部分时间用来讲授知识,向学生提供学习所必要知识和信息资源。但是在网络化环境下,教师虽然依然为学生提供相关指导,但是重在启发和服务,最终帮助学生提高创造力。②授课方式变化。教师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使用的授课方式为集中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的内容比较统一,但是教学方式网络信息化之后,教师因材施教成为可能,这使得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设计教学方案,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③教师地位的变化。以往教学活动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有绝对权威,然而网络信息化环境下,教师的绝对权威地位被打破,教师成为动态、可变角色。
2.4学习成果评估模块
教师教学活动进行完之后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测评,系统专门设置了学习成果测评模块。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别为学习结果、学习过程和学习表现。学生完成作业或者作品之后上传至系统教师模块供教师检查,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或者作品情况给出正确评分。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网络化背景下,计算机网络课程的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从根本上打破传统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师教学效率和质量,提高了学生学习成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更多新型教学平台将会出现,计算机网络教学会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 考 文 献
[1]南国农.信息化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课程 现状分析 教学方法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的教学现状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正在给人类带来一场新的产业革命,信息已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资源。而信息的社会化、网络化、全球经济的一体化,都受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巨大影响,这对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信息技术通信领域的重要支柱,然而,调查发现目前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中,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与师资老化的矛盾日益严重,这将从根本上制约教育质量的发展。另外,一些学校的现行教材中教学内容滞后,以学科为体系的痕迹明显,教学内容偏多偏深,实践与能力培养不够突出,教学要求与培养“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目标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专业实习、实训的设备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有一定的差距,学生实验教学往往不能按要求进行,从而对教学改革的进程起到消极影响。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的优化
1.优化课程体系
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应当坚持应用能力“宽窄”结合的方针,使学生逐步深人全面地掌握网络知识,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网络应用能力,同时适当兼顾计算机其它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毕业后能适应多种职业岗位群的需要,按照网络集成、网络管理和网络软件开发三个方向成组设课,强化这三个方面的应用能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发展方向和接受能力自主选择相应课程。学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安排四大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时比例。技术基础课以教会学生掌握从事职业岗位所必须的科学原理、方法和使用这些原理和方法去分析、判断、解决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技术技能课是以行业的职业技能为目标,将职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岗位操作能力的训练,这两类科目的学时数可以适当减少;公共基础课应满足学生学习和应用职业岗位技能所必备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需要,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思维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课程的学时数比例可以适当加大;而选修课是以跨专业或高新技术等课程为主,以培养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专业技能综合能力,门数尽可能多、范围要广些。
2.丰富教学内容
计算机网络技术主要是关于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比如有网络的拓扑结构、网络体系、网络设备以及网络应用等,重点是相关内容的理论阐述,网络设备中的网卡主要介绍网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分类情况以及性能指标等纯理论的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互相结合,可以结合网卡的性能指标以及分类情况介绍网卡的选型以及网卡的安装等实用知识,将网卡相关的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网络应用技术主要介绍电子邮件系统的工作原理、使用的协议等枯燥难懂的内容,教师则可以结合电子邮件的收发工具进行教学,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提高对实际应用的认识,又能结合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验、实训教学中,教学目的是验证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这就更需要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培养学生面对具体问题独立分析、解决的能力,教师应该适当增加专业基础课的实验比例,加强学生的职业技术、技能培养,加强技能实验和设计型实验,扩充专业实训科目,使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要求学生独立理解实验、实训任务,自选仪器材料,自行设计方案,独立完成,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优化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往往是以教师为主,学生则是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为学生听、老师讲的单方面交流,学生的认知主要表现为记忆的形成,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交流。这种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是一种静态的教学方式,阻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激情和创造,而使授课平淡、乏味、呆板,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因此,现在应采取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交互式的教学,采用项目设计制作、现场模拟、社会调查、案例分析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比如组建网络教室的组建、建设小型校园网的建设、改造小型办公室网络改造等等实践活动,从而丰富整个教学过程,发挥网络通信及网络资源共享的特征,进行网上教育,包括电子教案、电子阅览、电子作业,这将有效缩短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加强教学交流,提高教学效果。
4.改革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应该可以充分发挥考试的教学功能、教育功能、督促和引导功能、检测、鉴定与评价功能等,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人才培养模式相一致,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可以沿用传统的试卷考核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完成社会调研报告、市场调研分析等。在考核内容上,要坚持以知识的应用、技能与能力的掌握为主,注重检测学生创新意识和思维水平。确立考试是重要教学环节,充分发挥考试的多种功能,摒弃一次考试下定论的不科学做法,坚持平时考核与期末的总结性、鉴定性考试相结合。而且对于不同的课程可以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如采用职业技能鉴定、完成课程项目、编写项目计划等形式代替课程的考核。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又可以培养学生适应不同的需求,增加工作经验。比如程序设计课,可以要求学生既熟练掌握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知识与使用方法,又具有熟练使用一种中文平台及相应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工作的能力,采用平时考核(如作业与实习报告、阶段测验、课程设计等)和鉴定性考试并用,主要考核基本知识、概念的掌握程度和简单的应用能力等。总之,要改变单一指标评价学习效果为多次考核综合评定成绩,树立高职高专实用型人才的素质教育思想,树立全面考核的思想,构建考核方式多样化。
参考文献
[1]蔡开裕.计算机网络[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2]翟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概述[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关键词:高职教育; 教学模式; 理实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2-136-001
一、“理实一体化”的意义
1.“理实一体化”的背景
“理实一体化”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完美融合,是一项计算机教学模式创新工程。高职教育不断完善提升“理实一体化”建设意见,是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经营发展成果,也是高职教育工作者不断进行自我完善、自我进步的重要考量。
2.为什么要做好计算机网络课程“理实一体化”工作
2.1对价值规律的不懈追求要求高职教育必须进行“理实一体化”的反复实践。计算机网络课程若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则必须利用“理实一体化”这个杠杆不断进行自我提升。
2.2从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来看,我国的计算机网络课程需要加快“理实一体化”进程。进行“理实一体化”的有效实践,有利于推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有利于减少计算机教学发展中的瓶颈。
2.3计算机网络课程“理实一体化”,有利于考核高职计算机网络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有利于促进两个效益即社会效益和教育效益的逐步提高。
3.计算机网络课程“理实一体化”工作现状
历经二十多年的发展衍变,我国的计算机专业高等职业教育业已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升,但是相比较其他发达国家而言,相应的发展内涵却十分欠缺,现有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培养专业人才的需要,已经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最近几年,计算机网络课程在“理实一体化”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各高职院校纷纷采取了很多举措,教育意识也得到了强化,但在制度上仍旧有不符合实际需要的现象发生。有鉴于此,必须进行计算机网络课程“理实一体化”的研究和探索,借以提升高职计算机教学水平和专业人才培训质量,借以满足信息化产业发展的需求。
二、做好“理实一体化”工作的主要举措
鉴于计算机网络课程“理实一体化”工作中所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必须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严密地做好对“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监督和管控。所谓“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监督和管控,是高职计算机教学工作得以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障。现将做好“理实一体化”工作的主要措施罗列如下:
1.培养相关人员的责任意识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一门对应用、实践要求很高的课程。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实践环节是理论教学的延伸和实施,同时对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现场综合实践的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责任意识作为一种思想、观念一旦形成,就会普遍影响人的行为。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理实一体化”工作,是一项系统的教学工程,相关人员的责任意识和主动参与至关重要,对“理实一体化”建设影响最大。因此,高职计算机教学的“理实一体化”工作,需要相关人员的共同协调、共同努力才能完成预期的目标。
2.健全建立“理实一体化”监督工作机制
建立完善而又符合实际的“理实一体化”监督工作机制,是实现“理实一体化”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条件。因此,应该有步骤地推进“理实一体化”监督机制的制定和实施,确保制度的有效性、可操作性、易理解性,无论是监督制度的最初规划,还是最终各项制度的落实,都应该做到有较强的可循性和透明性,使得领导的思想能够贯彻下去,员工也具备贯彻落实相关制度的足够意志。
3.施行轮训轮巡制度相结合的举措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唯有老师和学生之间互帮互协、互通有无,才能真正实现跨越式发展。因此,必须加强监督工作力度,应始终将计算机教育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训作为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来抓。有鉴于此,应有机地将轮巡轮训制度有效相结合,从工作的各个源头深度发掘监督效能改进潜力,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定期对教育人员进行各方面的专业培训,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以学生的学习进步为本,保持“理实一体化”的新鲜发展效力和动力;在日常工作中,加大对相关人员的轮巡监督机制,遇到问题及时开展小组讨论,集思广益、聚沙成塔,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在加强对相关成员有效监管和督察的同时,还要帮助他们启动个人增长计划,进一步强化“理实一体化”监督建设的整体凝聚力。
4.制定科学的监督体系,加强监督力度
对于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理实一体化”发展,高职院校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义务。有鉴于此,做好监督控制这一环节至关重要。为此,高职院校应充分结合各自的发展实际,严密做好监督工作的管理和控制,并做到严格执行预算指标。在针对学校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际制定出科学监督体系的同时,还应该真正做到科学性、合理性和创新性,增强实践操作的趣味性,增强理论教学的完备性,消除学生们学习理论知识的惰性和消极性,做好同一时间段内的理论和实践两块教学。
5.加强实际操作力度,切实优化教学过程。
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优化计算机课程学习的层次。无论是前期的教学信息发出,还是中期的教学方式运用,再到最后的教学效果反馈,都要真正做好理实并肩一体,相互渗透,而不是理先践后或者践先理后。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理实一体化过程中,一定要严格遵循技能形成规律,让学生能够自然接受并乐于接受,而不是相反。
对于我国现代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育来说,“理实一体化“是一项细致繁复而又极其重要的工作。研究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有助于提升计算机教学发展的有效阈值,有助于提升教师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稳固积累。
参考文献:
[1]韩芳,赵德群.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摘 要: 校园网络文化是高校师生共同创造和拥有的群体文化。文章分析了高职校园网络文化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提出了新的教学法。把新的教学法引入课堂,建立新的教学机制,促进教学管理与教学质量提升,创建一个与时俱进的校园网络文化。
关健词: 高职; 网络文化; 新教学法; 推广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6)07-69-04
Analysis of network cultur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the promotion
of new teaching methods
Ye Huixian, Wu Rongzhen
(Fuji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Agricultur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epartment, Fuzhou, Fujian 350007, China)
Abstract: The campus network culture is the group culture that the college teachers and students work together to create and ow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ampus network culture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discusses the methods to solve the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a new teaching method.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new teaching method into the classroom, a new teaching mechanism is established to promote the teaching management and teaching quality, and to create an advance with the times campus network culture.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network culture; new teaching method; promotion
0 引言
高职教育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对于传统的教育观念、管理体制、教学方式等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要求。进入“互联网+”时代,各国的现代化教育进程明显加快,重视教学理念创新,重视多元学习、注重个体化、采用现代教学技术以及资源共享。尽管各国的文化背景、教育传统有所不同,其教学改革都各具特色,但面对相同的时代背景和挑战,在教学方法改革上呈现出一些共同点:优秀的校园文化机制,需学院,教师与学生三方面的参与才能达到较好的成效。好的制度,常常因为环境、文化及个人因素而影响参与者意愿,可能导致执行者积极参与,却面临应用者与学习者不愿意开口或不欲参与的学习困境。
1 国内外高职教育校园网络文化现状
高职校园网络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承载着校园文化的发展与创新。信息传播超越了国界的限制,国家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并借鉴彼此经验将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发达国家教育网络化起步较早,经过较长时间的规划和建设,教育网络化政策体系完备,教学制度比校健全,基础设施已经比较完备,网络化教学应用比较普及,校园文化投资机制已经形成,网络建设和应用整体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广大发展中国家,教育网络化整体处于较低水平,其教育网络化重点多是如何消除区域差异,缩小数字鸿沟,促进区域之间、民族之间及种族之间的教育公平。
2 高职教育文化体制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普遍末设立长期性及自主性的研究发展机制部门,多数是临时性地为各类评估而成立临时评监委员会,即便是有些学校有这样的机制部门,但也较少从长期系统性的资料去分析学校发展前景,并结合社会发展趋势及产业人才结构变化进行系统分析,从而规划出学院与专业的发展前景。有些院校主管部门为达到教育评估的各项指标,对于评估计划的延伸性,仅依赖于教育部的行文指标,而忽略了教育的教学品质提升这一本质。评估人员多以完成各项指标检查为主要任务,较少了解评估的意义及各种能促进学生能力增长的意义,从表面上看重视提升效益,而实际上更加忽略了提升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抗压能力,以及道德伦理、责任心和决策能力的培养。
有些院校对教学策略改善有具体的政策与计划,但与教师自主教学形成差距。如依赖学生的学习满意度来评价教师的教学品质与教学改善成效[1]。重视学生意见,其本质是为提升教学策略,改善的具体政策与讨论风气[2]。教育本质是成功塑造学生,让他们成为有基础、有知识,有自主判断能力和专业能力的人才。
3 解决高职教育文化问题的方法
3.1 建立特色专业
建设具有学校特色发展的专业实验室,依据学院办学特色,开发符合产业发展的实践课程。完善课程管理,确保学生获得核心能力的训练。进行课程分流,做好实习规划。引导企业与学校共同建立学科及课程典型范例,并将这种模式扩大并转移提升到机制。
3.2 改善教学方法
研究如何有效利用、选择和开发教学资源以充实教学内容,激活课堂活力;培养学生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增加或改善现有教学资源环境;引用现代教学方法,建立起以培养人才为目标的学习成果评价机制。
在学期初,教师说明上课规范,创意教学法,与学生在学期初讨论可行性。促进学生的学习模式多元化,例如,到企业参观学习、到海外实习、通过网络课程学习,参加专业技能证考取等。强调产学合一,将学习更贴近企业需求,培养更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团队合作和与人相处的能力,即生活教育比知识教育更重要体现在道德方面[3]。
3.3 建立长期评建制度
建立教学评估及完善的教务行政功能和课程规划制度,建立教师评估与教学职能制度以提升教师教学水平。落实学生学习机制,提升学校教学资源建设,分享网络资源平台。促进产学合作等其他有助于提升教学成果的创新做法。建立教学资源中心,建立专业性的教学资源共享平台[4]。共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高级职称教师既要有高质量的论文,又能受到学生好评,也是中低职称同事的好友。改进课程和教学策略,提升学生学习成绩与学习效率。推动教师到企业研究学习,将产学合作成果关联到相关课程及教学。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各种技能竞赛,辅导学生考取多种职业资格证,设定明确的自我定位。建设具有学校特色发展的专业实验室。推动教学品质制度。
3.4 一校带一校,一区带一区,先行带动全局
整合与分享区域性的教学资源,推动高职院校的发展,通过教育政策的执行,让各大高校重视教师的成长。启动跨院校,跨区域的团队合作和教学研发团队合作的模式。构建起网络平台的合作开发与机制分享。促进网络教学“线下到线上、由物理空间向网络空间迁移”。最终实现一校带一校,一区带一区,先行带动全局。
4 高职教育网络文化推广模式
在“互联网+”时代,各大高校有了自己新的教学方式,但涉面不广。从教育的角度来看:互联网+学校=网络校园,是大势所趋;互联网+课堂=网络大课堂,教学资源异常丰富;互联网+教师=师资共享,使平等教育成为可能。互联网+学生=碎片化的知识整合成有用的知识体系,学习无所不在。传统课堂的更新落后于社会需求,保守的教育方式难以适应现代教学形势。
目前高职校中的教师教学经验和科研水平差别较大,教师即使资历较深,知识也在不断更新,而陈旧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吸引力大打折扣,与年轻人难免有代沟,以致难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致使教学效率不高。现在大学生在信息化时代的熏陶下,都是一个个独立的学习体,他们对专业课程学习有更强的自主性与独立性,灵活多样的网络课程吸引着他们。
高职校园网络文化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4.1 倡导远程课堂,实现均衡发展
倡导网络化远程传递课堂,对薄弱学校因缺师少教而无法开齐国家规定课程的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可能,帮助偏远地区和落后学校的学生享受优质教师资源。
4.2 师生共主教学模式
由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改变为教师的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结构,在此基础上逐步展开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使素质教育的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4.3 对调课堂
对调课堂就是把学校上课改为在家里上课,而回家作业改为学校作业,采取与教师讨论的方式。回家看视频,自学新知识点,在学校则不讲新课而是直接讨论,把教学由“教-学”模式变成了“学-教”模式。这时的教师不以讲课为主,而是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讨论学习内容,让学生之间相互探讨,相互启发,使学生不但能够学到知识而且还能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这种方法或许短期效果不是很明显,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4 在线课堂
学校通过开发或选用符合本校传统和优势的、学生感兴趣的和符合需求的在线课程,并将这些在线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数字化学习体验。
4.5 教师拍“微课”,相互切磋教学方法,传授精彩的教学技艺
微课即微型课程,因为微课有图像、声音、文字等内容,可让一个知识点由无声变有声,由理论变动画,知识点完整,内容丰富、短小精悍,由于这些特点,让微课深受欢迎[5]。教师将某一个知识点的教学片段或教学流程中的某一个环节拍成教学视频,同时配以教学设计思路、多媒体教学课件、课后分析讲解等内容,形成一个“微课”资源包,放在学校内部资源网共享。建设一个区域“微课库”,通过推进基于“微课”的校本研修或区域网上教研新模式促进师生的学习和交流。
4.6 慕课网络空间教学
所谓“慕课(MOOCs)”,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英文缩写,意为“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时空限制,将线上学习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并利用碎片时间,促进教与学、教与教、学与学的互补。慕课是一个以个人学习为中心的平台,以用户为中心来组织内容,具有向巨量用户提供服务的能力。慕课平台的资源包括数字教材、图书馆、导师系统、教育游戏、网络实验室等。网络学习社区则使教育者能够与学生合作,借助专家的力量来改善学生的学习。
因材施教最重要的是要有选择。现在学生是没有选择的,学校有哪些专业教师,就只能上那些教师的课。一位教师要教上百个学生,很难做到因材施教。而用了慕课后,同一门微积分课,就可能由几十个学校不同的教授讲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与兴趣来选一位最适合他的教授,以他自己的节奏来学习。而学校教师也可有针对性地辅导学生,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对于农村地区、贫困地区的学校来说,因资源有限,师资不足,更需要用慕课的方式使学生、教师与城市学校在同一条起跑线上[6]。新高考要考察综合素质和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等,这对于基础建设较弱的高校来说是弱项。把国内最好的课“慕课化”,可让教育公平在新的校园网络文化中孕育。
4.7 基于校园工作室的学习
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工作室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设计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在老师协作模拟企业项目过程中,体验创业与创新的工作模式,促进高阶认知能力的培养。
4.8 探讨游戏式学习
在一些实验或文化课中,支持学生通过移动设备在课堂上开展内容探究,也支持学生在非正式学习情境(如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生态园等)中开展探究学习。通过游戏式学习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与探索能力。
互联网+教育,将会使未来的一切教与学活动都围绕互联网进行,老师在互联网上教,学生在互联网上学,信息在互联网上流动,知识在互联网上成型,线下的活动成为线上活动的补充与拓展。每一次评价与反馈、每一次提问与质疑,都可以作为数据转化为信息,并作为个性化学习与评价的依据。
5 结束语
教育制度影响并制约着校园文化,在不断更新与变革的信息时代,高职校园文化也必然随之变化。新的校园制度的建立及教学模式的推广,解决了当前校园文化存在的不足。在网络媒介的推动下,新教学法给不同地区、不同程度的教育资源薄弱的课堂,提供了平等教学与多元化教学的可能。开发和创造更多的恰切的高职教育机制及课堂模式,以完善校园文化,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也是教育者需长期思考与关注的课题。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巫铭昌,曾国鸿,刘威德. 我国技职学院校务经营之分析研究[J].
教育研究集刊,2006.52(2).
[2] 梁艳萍,刘芳.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体系建立探析[J].人力资源
管理,2010.1:75-77
[3] 林腾蛟.高等技职院校的特色发展[J].技职及职业教育双月
刊,2004:40-46
[4] 郑蒙.基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浅析
――以校园舍区文化、网络文化、制度文化建设为例[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28(8):7-12
[5] 张扬.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探索[J].科技
展望,2015.34:268-272
1、加强学习课标,掌握正确的教育观点。
2、了解当今教育工作的新规律和新方法,为新一学期进行教育实践做好准备。
3、了解学科的发展动向和最新的研究成果。
4、所掌握的教育理论转变成教育教学的实际能力。
5、了解国内外大事新闻,结合教学,教会孩子从小做起,关心国家大事树立远大理想。
二、学习内容:
根据自身情况,我主要将学习内容分为教育教学技能、教育科学研究、个人修养三大板块。教学方面将围绕课题”提高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性“开展自学,而在教育科学研究、个人修养方面,重点通过网
络,对新知识、素质教育也要有一些有益的自学活动。
三、具体措施:
1、制定个人学习的计划。
所谓的理实一体化,主要是指讲解理论知识和训练实践技能的一种教学模式,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将传统理论课、实验课与实训课之间的界限打破,实现生产、实践与理论教学的有机统一,集中教学环节,并安排同一个教师来专门负责完成一个教学任务,安排实训课为教学场所,以此确保师生能够进行双边的交流与互动,交替进行理论与实践、交错出现直观与抽象,以此可以将广大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起来。实践证明,理实一体化教学有助于实现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但是需要对下面几个问题进行重点把握与科学处理。
1 问题
1.1 理论和实践脱节严重,知识更新速度慢
在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中不难发现,专业教师基于自身知识更新速度较慢,相应的就很难跟上计算机网络发展的步伐,一些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即先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后展开实践操作,相应的便很难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或因讲解内容过于陈旧,在衔接课程内容方面相应的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致使理论与实践教学出现脱节严重的情况,从而这对于培养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和教?W质量的提高造成严重影响。
1.2 缺乏相应的教材
学生获取专业知识和教师进行课程讲解的主要来源、依据主要是教材,而在预定教材的过程中,却很难将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理实一体化教材相适应的教材找出来。同时,诸多内容很难有效的衔接实训课题,致使经常需要将理论与实践教学两本书同时预订下来。如本专业的专业骨干课为《网络综合布线技术》,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尤其是网络综合布线工程就业方向的学生。
1.3 不完善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理论与实践教学在某种程度上彼此相互独立,严格意义上是分开进行的,因此教学方法相对比较简单,实施起来比较容易。在理论教学中经常用到的方法主要是提问法、讨论法、实验法和讲授法,而实践教学则使用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主要是“教师演示学生练习”。以本专业的知识特点为依据,为促进教学效率的显著提高,需要做出适当的改变,实现一体化教学,但是这并不是简单的结合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而是由师生双方严格按照教学方法紧紧围绕课题来同时完成“教、学、做”。
2 对策
2.1 培养双师型教师
所谓的双师型教师主要是指能够有效结合理论教学与实习操作 ,又能够对自身知识进行更新的教师队伍,具体的培养途径主要有:
第一,确保青年教师在传、带和帮的方式进行一体化教学。对于青年教师而言,尽管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但是在大学阶段的实际应用少之又少,所具备的实践能力并不强,为此可以专门安排一名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做指导,确保青年教师在专业的辅导和协助下上将每一节课都上好。
第二,促进校外校内培训的进一步强化。学校需要定期将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教师组织起来,专门到师资培训机构开展学习与实际训练,通过教学理论的强化教育与学习,来确保他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能够将理论与实践更好、更系统的结合起来。为有效的提升开展一体化课程的教师素质,还需要借助多种形式,如微课教学、邀请知名专门开展面对面专题讲座、一体化教学讲课比赛等。
第三,将教师组织起来,深入到企业生产一线定岗进行实习。将课余时间充分利用起来 ,节假日安排教师到企业参与具体的定岗技能训练,虚心向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请教,尤其需要对应用计算机网络新技术与产学研实践探索进行重点提升。
2.2 一体化的专业课程
按照课程一体化的要求,需要事先有机统一和组合本专业课程的实践内容与理论知识,在此基础上将模块教学计划制定下来,对教学进度进行合理安排,并完成教学案例的编制。严格按照学生会用与适用的原则,以本专业培养方案和知识螺旋式上升规律为依据,对顺序教学和教学环节的一体化进行科学且合理的安排。
2.3 一体化的专业教材
一体化教学顺利开展的基础在于配套一体化教材的编写。第一,严格按照国家技能鉴定与教学纲要的规范来完成不同课程一体化教材的编写,确保其有效性、合理性、准确性与适用性;第二,严格按照学生的就业导向与企业的用人规范,专业知识的数量要始终坚持适用和够用的原则;在表达方式与结构布置上,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依据,本着从易到难和由浅入深的原则;第三,将社会与企业的用人趋向充分反映出来,为保证教材能够更好地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需要将网络的新知识、新技术与新工艺尽可能地引进来。
2.4 一体化的教学方法
理实一体化教学作为复合型教学形式的一种,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本专业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进行充分掌握,对全新的教学模式与方法进行应用。
第一,教、学、做合一。立足于“技能是练与学出来的“基础之上,在技能实训室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摒弃教师传统的教学方法,即教师主动讲和学生被动听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和做实验的老套路,根据实际情况来促进师生交流互动新模式的形成,教师在讲授理论的过程中可以将一定的技能演示巧妙的穿来,实现学生理论学习、技能模仿与强化的有机结合。如在学习“办公室内信息点的布线施工”中,在一体化教学实训室内,教师可以对施工流程和相应技能规范进行边讲解与边操作,在此基础上有助于学生在边练习施工的过程中对它们具体的工作流程进行深入思考。只有将实际应用结合起来,才有助于师生展开互动式学习,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的显著提高,在短时间内更加牢固的掌握相关的知识。
第二,“项目探究法”教学的开展。在项目的完成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自身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采用分工合作的形式开展。如以“某企业园区网综合布线工程”为设计项目,模拟实际工作场景,学生主要被划分为三个小组,任务的完成均以组为单位,对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即分别负责资料的查找、调研、施工、材料的记录和材料的预算,在此基础上借助计算机有助于项目任务的完成,如讨论、实施与评价等。通过学生们的动手、动脑和动口能力可以生动形象的结合理论和实践,以此可以将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团队合作精神充分调动起来,这对于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
关键词:职业教育 教学网络化 教学模式
教学网络化是指老师和学生以计算机为媒介,实现教与学的过程。这个教学模式和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很大的区别,但在学习中又有很大的联系。它并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在教学的过程中由教师占据主体地位转变为学生为主体地位,这种模式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一、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网络化教学模式的优点
1.实现资源共享,打破地域限制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学生集中在一个教室,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上课有时间限制,学生只能在学校学到知识,受到地域的限制。现在的网络化教育模式打破了这一地域限制,现在学习不仅仅限于学校,只要有时间学习、愿意学习,随时可以利用互联网学习。
2.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要在有限的时间里传授无限的知识给学生,无论学生有没有兴趣,有没有容纳知识点,老师要在规定的课堂时间讲完知识。在固定的时间里学生只听老师讲,上课时间较长,学生注意力不易集中,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而计算机网络化教学模式突破了这个缺点。老师讲解知识点不仅形声兼备,还附有图文解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眼脑耳交替使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审美疲劳,这样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3.实现了因材施教和个别教育
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注重学生的个性特点,没有遵循学生个人的发展规律,只是从整体出发,并没有考虑局部因素。网络化教育模式跳出了这一模式,注重学生的差异。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只能从侧面反映学生整体掌握知识点的程度,并不能全面了解,这样容易误导老师的判断力。而网络化教学教师则可以传授完知识,随时对学生进行测评,了解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从而找出学生的知识盲点,根据学生的差异,对学生因材施教,循循善诱,进行个别指导。
4.网络化教学模式具有超前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创新精神
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主要是跟随老师的步伐来学习,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网络化教育模式的知识有超前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提前学习知识点。对于求知欲比较强的学生,提前学习要学的内容,可以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同时在解题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开拓思维,选择独特的解题思路,学会举一反三,由传统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如果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学生不再局限于依靠老师,而可以依据多媒体提供的资源,自主学习,主动探究。
二、影响计算机网络教学化模式的因素
1.专业团队
在相对落后的地区,学校老师不具备专业的计算机能力,老师也没有进行相关技术的培训,就开始使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在传授学生计算机使用知识时,学生也没有全面掌握,从而导致学生不会运用网络资源来学习。学生了解知识不全面,理解能力有困难,这样循环往复,导致不同地域的学生聚在一起学习有明显的偏差。因此,具备专业的知识,是老师应有的素养。
2.网络资源
网络资源是社会上的学者根据自己的经验,传递出的自己对教学的看法。同时在操作过程中带有自己主观想法,而有些老师主动思考不够、备课准备不足,甚至简单地复制照搬。老师没有适当地使用网络资源,这样会给学生带来学习上的偏差,增加学生学习的负担。因此教师学会正确的运用资源,并教会学生合理利用资源,是老师的职责,也是当前一个重要的课题,值得教师深思。
三、小结
综上所述,计算机网络教学模式是时展的需求,也是现在教育中应提倡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不仅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在教学方式有了新的思考。在教学模式上应该侧重学生的主动性,如何更好地利用计算机网络化教学,这是我们应该积极思考探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郑寿乐.中职教育中计算机网络化教学模式探究[J].科教文汇,2014(9).
[2]朱智清.“双主型”教学模式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1(4).
【关键词】高中化学;多媒体技术;应用;探讨
在化学世界中,许多化学反应瞬间便可完成,即使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学生也很难逐步观察实验现象、推断出正确的实验结论。而通过多媒体网络技术,教师既可以模拟整个实验进程,动态地、对比地演示一些化学现象,又可以通过暂停键,随时控制反应变化的速度,调节反应变化的快慢,达到能随意调整教学进度,更便于学生观察和思维的效果。本文就多媒体教学在化学课中应用的优势进行阐述。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模拟演示实验,给化学实验带来的优势。
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部分,既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态度,又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一些学校要么苦于资金匮乏没有标准的实验室,要么人数太多,很多演示实验,一般老师只能在讲台上演示。这样,只有讲台前面几排的学生才看得清楚实验现象,后面很多学生都看不清楚。也有一些危险性较大的实验,或一些无法实际操作的实验,在课堂上都不能很好地演示。如果运用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就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如模拟错误实验造成的后果:在试管加热时,试管口向上倾斜,加热后生成的水倒流回试管,使试管炸裂;启谱发生器被堵塞引起的爆炸;氢气点燃爆炸等等。通过演示模拟实验,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达到了教育教学的目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需要注意的是模拟实验是绝对不能代替实验操作的,还是应该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在操作过程中获得直接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多媒体技术给化学教学带来的优势
多媒体技术使化学教学的抽象内容更加具体。传统的化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借助于语言、模型等以分解的形式来描述某一事物的内部结构或其变化过程,学生在接受中处于被动地位,并且对于那些复杂事物的分子、原子、离子的运动过程更难以理解。而计算机多媒体本身则具有整合功能,把各种媒体信息进行整合,反映到教学中使其具有直观形象、化繁为简的功能。它逼真的画面、动态的过程,配以声音、颜色等,能够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主动观察、分析、理解、想象,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便于强化刺激,提高学生记忆。记忆是学习的必要条件,是学习知识、应用知识、拓展知识的基础。正是因为记忆,使学生的知识得到不断的积累。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有助于提高识记的效率。就视听而言,视觉识记优于听觉识记,视听识记优于单纯的视觉识记或听觉识记。多媒体课件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随着优美的音乐、抑扬顿挫的声音,化静为动,动静结合,直观生动形象地展示图形的变化过程。它恰恰是强化了这种视听刺激,以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表现的方式,把一个个活生生的画面展示在学生面前,通过多重刺激同时发生,从而提高学生的记忆水平。
多媒体可以优化教学过程。化学的新课,不容置疑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许多化学现象、化学概念、化学反应、化学规律都要求学生在学习新课时有一个正确的第一印象,这样可以避免在以后的学习中造成认识理解上的模糊或错误。在讲授新课时,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运用文字、声音、图像来刺激学生和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以多种方式、不同的表现手法对新授课的内容进行加工,生动、有趣地展现于学生面前,让学生充分认识化学现象、化学反应及规律。同时,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还可以加大传输的信息量和信息传输的质量,实现课堂的优化组合。实践证明,正确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使课堂生动形象,学生普遍感兴趣,学生在活泼轻松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接受得快,课堂效益好。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多媒体教学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容易掌握,可将教师从烦琐的教案中解放出来,用于扩充自身的知识,充分适应新时代的挑战,对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着不可估量的间接推动作用。
三、模拟化学微观世界,激发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