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基础建设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工程建设;地基基础施工;技术手段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工程建设数量的不断增加,工程建设的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将会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最终的质量,只有控制好地基基础的施工,才能使我国建筑施工的质量问题得到更有效的保障,本文将会对工程建设中的地基基础施工技术进行探讨。
一、地基基础施工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
1、地基基础施工的重要性
作为工程建设的第一步重要工序,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是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的基础,同时也是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的关键。整个工程建设的质量往往就是由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来决定的,特别是我国作为一个土地面积辽阔的国家,工程所在地的地质情况往往会随着地域条件的不同而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就对工程建设中的地基施工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同时对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当前我国的工程施工特别是建筑施工中,地基基础施工问题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没有被很好的解决。总体而言,我国工程建设中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控制任重而道远,只有加强了工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的管理,才能切实的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要想建设高质量的工程项目,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控制是核心。
2、当前我国工程建设地基基础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地基基础施工对于整个工程项目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但是,我们目前的工程建设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2.1地基建设中的塌方问题
在工程项目的地基建设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地基的塌方。在工程的地基建设过程中,如果出现了塌方问题,必然会使地基土受到扰动,进而影响到地基的整体承载力,不仅会对自身的工程建设造成危害,同时还会严重影响周围建筑物的安全,甚至会造成安全事故,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特别是在基坑开挖深度较深并穿过不同的土层时,施工方如果不去根据不同土层的工程特性(地基土的内摩擦角、粘聚力、湿度、重度等)来确定地基基坑的边坡开挖坡度和支护方法,就会使得边坡顶部受到堆载或外力的振动产生变形,由此引发塌方问题。或者是因为工程施工方在开挖土方时施工不当,在应该作支护的时候没有去做应有的保护,也会造成塌方。
2.2地基缺乏保护
工程项目的地基建设中另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地基缺乏足够的保护,特别是在长江以南多雨地区进行工程施工,如果不能解决好地下水的问题,就会对地基建设带来严重的危害。如果地基的基础缺乏足够的保护,或者是防水、排水措施不到位,就可能会造成地基进水,这样就不仅会造成地基基础施工困难,同时对于地基的质量也会造成损害。特别是在多雨季节,一定要保证地基建设的基坑没有积水,对于被水浸泡的地基表层土要将其松软部分清除。
2.3地基建设中的管理不善
在地基建设中,由于管理方的疏忽也可能会对地基质量造成影响。如果管理人员管理疏造成基坑开挖与设计不符,就会引起基坑的抗剪切力度不够,从而造成基坑的变形,影响地基建设的质量。
二、地基基础建设的施工技术
工程建设的地基基础施工质量受到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与所在地区的地质条件、水文条件等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要想保证地基基础的施工质量,就需要在综合考虑影响地基基础建设的各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全面的分析来找出最合理的施工方案。除此之外,要想保证地基基础建设的质量,技术因素也是必不可少的,一般地基基础施工有如下几点技术规范。
1、桩基施工技术
在现代工程项目的建设中,桩基础施工技术不断的得到改善和进步,在地基建设施工中,桩基是应用最广的一种基础形式,分为现浇灌注桩、混凝土预制桩和钢桩三种基本的形式。
在这三种基本的桩基建设形式中,现浇灌注桩因为其具有承载力大、适应范围广、施工对环境影响小等技术优势而得到建筑施工单位的青睐,在工程建设的实际应用中现浇灌注桩所占的比重日益提高。其成桩工艺主要是采用带有护壁套筒的钻机,在实际的施工中由泥浆护壁,通过水下来浇灌混凝土。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推广和应用桩基技术,可以有效的克服桩底虚土和缩颈的缺陷。
相比较而言,混凝土预制桩技术因为存在着振动、噪声和挤土效应等缺点,其在具体的施工中使用量已经逐步减少,并且随着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普通的混凝土桩已经开始逐步的被预应力管桩所取代。而钢桩的造价非常高,绝非一般的工程建筑所需要的,只能在特殊情况下使用。为检验桩基承载力,除静载试验外,用计算机控制的桩基动测技术已在工程中应用。
我国的工程地基建设与国外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是这种差距也在不断的缩小,随着我国的桩基动力检测技术软、硬件系统的不断完善,我国正在这方面的技术上努力的赶超国际先进水平。当前我国已经编制完善了"锤击贯入试桩法规程"、"高应变动力试桩法规程"和"基桩低应变动力检测规程"等相关的技术标准,这对于提高和控制地基建设的质量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2、地基加固技术
在过去的工程地基建设中,我国传统的地基加固由于技术单一而存在很多问题。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在我国已经具备了一套完善的地基加固技术系统。首先就是压密固结加固法,该种方法适用于土质松软的工地上,通过采取强夯、降水压密、真空预压、堆截预压、吹填早地等等措施来加固地基。其次就是加筋体复合地基处理,这种处理方法存在普遍性,对于各种地质条件都可以进行一定的处理,这种加固处理的方法可以通过砂桩、碎石桩、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水泥土搅拌桩等方法来实现。最后就是换填垫层法,通过砂石垫层、灰土垫层等措施来实现,但是其使用的范围比较小,不适宜大规模的推广应用。
3、深基础施工
随着建筑施工技术的不断完善,深基础施工逐步得到发展。所谓深基坑技术,就是通过其侧向支撑由桩墙和内撑组成复合的桩撑体系,这种深基础施工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地基的施工质量。
4、智能优化处理
针对工程质量而依然,技术处理、施工技术是一种互相促进的关系。在处理地基工程时,施工人员需掌握地质勘查资料,在施工时,比较分析地质状况,若发现地址报告与地基施工技术不相符,需及时向甲方单位汇报,实施施工技术优化。随着科技水平不断提升,针对建筑施工,施工技术日趋复杂,在组织施工过程中,邀请专家评审方案,避免工程出现不必要事故,最小化施工风险。
三、结论
地基基础的施工对于工程建设来讲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工程建设中要充分的重视地基基础的施工。当前我国的地基基础施工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只要坚持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地基基础施工的技术,对地基基础施工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就可以有效地提高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黄海宏.高层建筑上部结构与地基基础共同工作分析的研究进展[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2]王恒林.福建沿海高速公路软土地基的基本特性及处理方法[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05.
关键词:市政工程;造价控制;加强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工程造价的控制与审核是一项系统工程,集管理、技术、质量、施工、经济、法规等知识技能相结合的工作。需要在事前、事中、事后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动态管理,加强工程造价控制可发现投资管理上存在的薄弱环节,促使工程投资管理不断完善。在管理中应充分发挥激励和约束两种机制的功能,并不断进行投资管理体制的改革,实行建设项目的法人制度。实行量价分离,形成以量为主的企业定额系统,建立以市场形成价格的价格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为国家节约大量的建设资金,造福更多的百姓。
一、造价控制原则概述
首先就是自主控制原则,人们在其思维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一种思维定势,即凡事都习惯在事后进行处理,缺少未雨绸缪的意识。也正是因为这种思维定势使得在工程施工中,对于造价的控制方法通常是将实际的结算结果与先前所制定的控制标准相对比。如果两者之间存在的差距较大,则开始进行相关原因的找寻指出,制定解决对策。在整个过程中可以看出,人们始终缺乏一定的主动预防意识。尽管此种造价控制方式所获取到的最终效果并不算太差,但是依旧不可否认会对控制效果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所以,在工程的造价控制中应始终坚持自主预防性的原则,尽可能地对可能出现问题的隐患进行彻底排除,从而有效避免不必要的资金损耗。
另外就是经济与技术相融合,在造价控制中将技术与经济进行完美的融合能够促使企业在保障工程项目整体质量的同时获取到较为优良的经济效益。而降工程质量与经济相对比,质量的重要度要更大一些。所以,在对工程施工中造价进行科学控制时,务必要将保证整个工程质量作为前提,之后再对所获取到的经济效益进行考量,对施工技术方法进行科学选取。
二、市政工程造价的控制
1、项目决策阶段
市政工程的项目决策阶段,主要指的就是从最初的可行性研究到完成最初的设计这一个过程。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面,大家都非常重视在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但实际上,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项目的决策做得好不好也会跟整个工程造价相挂钩的,一般情况下它对整个工程的成本也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必须要加大力度对项目的决策进行研究,还需要建立项目优化评选,尽最大的能力把投资概算的工作做好,这是需要用到科学的估算方法的、只有这样才可以做得更加的细致。
2、加强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
(1)推行设计招标,使技术和经济有机地结合。长期以来,设计人员缺乏经济意识,设计思想保守,把如何降低工程造价看成是与己无关的事;概预算人员也只管算数,不管设计技术问题,使技术和经济严重脱节,难以从根本上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无论多大规模的工程都应进行设计招标,通过招标进行多种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优选设计方案。(2)推行限额设计,按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和投资估算,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施工图设计,利用价值工程的原理对工程造价进行分解,合理地确定设计方案。当然限额设计不能一味地考虑节省投资,应尊重科学、尊重实际。在实行限额设计的同时注重优化设计,兼顾功能提高。
3、加强招标阶段的投资控制
(1)工程招标包括设备、材料采购招标和施工招标两个方面。招标文件的编制应当非常严密而准确,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及争议,也可有效地避免过多索赔事件的发生。对于市政工程,由于工程材料所占投资比例较大,不可预见因素较多,所以编制招标文件及签订施工合同尤为重要。(2)施工合同是工程决算、拨付工程款及处理索赔的直接依据,也是工程建设质量控制、进度控制、费用控制的主要依据。因此,在签订合同时应谨慎,特别是采用费率招标时,更应弄清业主与施工单位各方的责、权、利。对于其中的包干风险费,必须把握其费用的内涵。这对于市政工程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4、加强施工阶段的投资控制
(1)严格控制工程变更。施工前,要组织施工人员到现场踏勘,并对图纸进行会审和技术交底,避免施工中出现不应有的返工;对于通过设计变更扩大建设规模和提高建设标准的情况,看是否有原审批部门的批准;尽量减少合同外费用。对不符合程序的口头变更的工程量应不予认可。(2)严格现场签证管理。现场签证是工程建设中经常性的工作,若管理不到位,就可能给工程带来不必要的损失。这就要求驻地监理及甲方代表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好施工现场记录,同时要经常到工地,做到“随做随签”,避免“一揽子”及日后签证。众所周知,市政工程合同外费用所占比例较高,所以要严格加强现场签证的管理,制定现场签订管理程序。
5、加强结算工作
目前,许多城市的市政工程项目结算仍采用定额计价;因此,在结算时应重点做好工程量和定额套用的审查。结算的工程量应以招标文件和承包合同中的工程量为依据,考虑变更工程量,特别要考虑对施工签证单的符合性和合理性进行详细的审查。审查时要熟悉图纸,掌握工程量计算规则,并对整个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有系统的认识定额的套用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因为在结算审查时经常会出现定额错套、高套,定额换算错误等情况,而这些都对造价造成重大的影响。因此,把好工程结算关对于合理地定价和减少不必要的投资具有重大的意义。
三、加强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的措施
1、建设健全的审计管理体系
在市政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中要想做好审计工作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市政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应当依据我国相关的法律规定,并对国内外市政工程成功的审计工作案例加以借鉴,制定出一套健全、合理的工程造价审计制度。利用制度对市政工程造价审计工作进行合理的管理。第二,开展市政工程造价审计中,应当制定合理的工程造价审计方案,针对市政工程造价审计部门和其它部门工作之间的协调性进行详细规定,提升市政工程造价审计的可操作性。第三,针对市政工程造价审计工作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通过监督制度,确保工程造价审计部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监督部门需要对审计工作进行重点监督,以便及时发现在市政工程造价审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所出现的问题制定合理的措施,提高审计效果,实现对工程造价的合理控制。
2、做好跟踪审计
市政工程跟踪造价审计指的是从市政工程的计划施工直至竣工之间的审计工作,采用跟踪的审计模式,对市政工程项目的建设效率、技术经济性等进行全面的审计,为了达到对市政工程造价进行合理化控制的目的。跟踪审计可以实现对市政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全面审查,对市政工程造价控制管理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处理。最理想的跟踪审计应当在市政工程施工前开始,要掌握市政工程的规模、施工内容、工程技术、资金渠道等与市政工程相关的资料,从而制定详细的跟踪审计计划。除此之外,审计部门的工作人员需要同市政工程建设单位的施工人员进行必要的工作交流,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实现对市政工程的动态审计管理,使工程造价审计工作的实时性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从而使市政工程造价管理变得更加合理。
3、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
工程造价审计人员是工程造价审计工作的执行者,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对审计水平有着直接影响。因此,工程造价审计部门应当不断的提高审计工作队伍中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当合理的增加注册造价师在审计部门中的比例。为了提升审计人员对各类工程的熟悉程度,审计部门应当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经常组织审计人员到施工现场,了解施工现场、施工工艺、施工材料,借助先进的审计理念对审计人员进行培训,从而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工作水平及审计质量。
4、制定完善的审计方案
市政工程造价审计涉及的内容较多,而市政工程建设方案又十分复杂,不同的市政工程项目都具有较强的独立性。要想提高市政工程造价审计水平,必须要将审计工作同市政工程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制定出完善的审计计划,在选择审计方法上应当依据市政工程的实际状况,采用分组计算审核法、对比审核法、重点审核法中的一种或几种,确保市政工程审计工作的客观性。在市政工程审计过程中应当依据市政工程的变化对审计方法进行调整,不断提高审计的水平,从而使市政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变得更加合理。
结束语
市场竞争的激烈性不断增加,迫使市政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的方式也必须要进行改革。在改革的过程中,要以科学合理的方法对控制与管理方式进行调整。在造价控制中的审计工作要从招标、施工、竣工、后期索赔等方面进行全面管控,合理的调整审计方式将会使我国市政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的水平得到提高,为促进我国市政工程建设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徐慧光,张海红.对建筑工程造价审计若干问题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0,6(8):12-14.
1 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必须要安全、规范、合理
实验室里的基础设施无外乎水和电以及实验台、通风设备等,尤其水、电,几乎所有的实验必须是在有水、电的保障下才能进行。特别是一些综合制备实验,没有水、电就根本无法完成。试想,在实验教学或实验过程中,一断电或停水,实验都无法正常进行,还何谈所谓的实验教学质量?所以,为了有一个正常的实验教学环境,水、电的通畅以及安装的位置,是否是安全用电,还有通风设备、实验台的设计是否合理等,都显得特别重要。
水、电安装要规范合理
1)水龙头安装的位置必须符合方便使用的原则;每一间实验室都必须安装总水阀和分水阀;进水管和排污管的质量必须要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要保证进水和排水都要通畅;地面必须要有地漏装置;水池必须有渗水装置;排污设施必须符合环保要求。
2)插座安装的位置要符合使用方便、安全的原则,必须带漏电保护装置(这点很重要,因在实验中往往用到大量的水,所以环境比较潮湿,容易发生导电的情况)。电线的负荷及质量、保险闸等都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安全供电的标准。
3)修建蓄水池。为了实验教学计划能顺利正常进行,最好能在实验教学楼建一个装有循环装置的蓄水池,以应对因突发状况造成的停水而影响到实验教学的计划。
通风设备的安装 实验室的环境建设很重要,它关乎着师生的安全和健康。在实验中会常常用到一些有毒有害的试剂,为了营造一个安全的实验室教学环境,实验室必须安装通风设备。而且,通风设备的开关最好能分别、分级设置,这样既可以根据需要使用,又可以节电。可实际上实验室的通风设备在安装的时候往往只设置一个开关,没有充分考虑到它的合理性,不能够满足按需要使用,既费电,也影响到通风设备的使用寿命。此外,实验室里必须要设一个专用通风橱来摆放有刺激气味的药品。
学生实验台、公用实验台的设置
1)学生实验台是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地方,它的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实验操作。基础实验室的实验仪器多为玻璃制品,因此,实验台的设计应以方便保管、取用为前提。再根据各实验室仪器的特点来设计实验台。比如有机化学实验室实验用的玻璃仪器形状各异,种类多、规格多、数量多且易损。根据这一特点,有机化学实验室学生实验台应为多层设计的柜式实验台,每一层不仅可以随意推拉,还可以按仪器的形状、体积大小来设置一些隔断,这样便于仪器的放置、管理及取用。可实际上只是按常规来设计,没有考虑到各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只有隔层,没有隔断。由于没有隔断,许多仪器只能混着堆放,学生稍不注意仪器就损坏,造成不必要的损耗。
2)公用实验台,主要是用来摆放药品、公用仪器的。因此,它的摆放位置以方便取用和操作为原则。
3)实验室里在安装水管的时候,为了美观,通常会将水管掩藏在实验台的背面。为了将来便于检修水管,实验台的背板最好设计成活动的。可在安装的时候,没有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背板都是固定的,如要检修水管,只能把背板敲掉,这样做很不划算。因此,在实验室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有关部门应加强这方面的沟通和监督,使实验室基础设施的建设更加完善、适用、合理。
2 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
良好的硬件环境是实验教学的基础,完善的管理机制是实验教学正常进行的根本保障。为了使实验室的管理朝着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就必须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措施,比如实验室工作人员守则、实验室教师守则、实验室学生管理条例等,使实验室的各个环节的各个方面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实验仪器的管理 主要采取集中管理和学生自己管理的形式,常用仪器以学生自己保管为主。为了方便学生,按照实验开设的内容给每个实验台都配备了一套仪器,并按实验台的编号给仪器编好号,依照清单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保管,实验结束后再清点交还实验室。实验过程中如损坏仪器,视情况按照一定的比例赔偿。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仪器的损耗。以前,有的学生做完实验后,仪器到处乱放,有的甚至不清洗,仪器损坏也不报损补充,直接影响到下一组学生的实验,学生之间也容易产生矛盾。管理措施的出台,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来管理仪器,不仅降低了仪器的损耗,也降低了实验教学成本的支出,学生的素养也得到了提升。而对于不常用的仪器,如分水器、分馏头等,则由实验室集中保管,需用时再发放。
实验药品的管理 实验中严格控制学生实验所需药品的量。一些学生做实验只片面地追求产品的量,不按实验要求,总是超量取用药品;而有的学生却不按操作步骤,实验失败了,不找原因,不报告实验教师,而是把反应物随便倒掉,又重来。这不仅污染了环境,而且增加了实验教学的成本。因此,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对药品的监督和管理,做好巡回指导。要培养学生以严谨、科学的态度来正确对待每一次实验和实验的结果。对具有强腐蚀性的药品比如硫酸等采用滴瓶分装,以方便学生取用;对有强刺激气味的药品,提醒学生在通风橱里取用,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实验药品的回收再利用 在实验中,常常有一些制备实验的产品是可以回收后再利用的。如基础有机化学实验中“乙酰苯胺的制备”的乙酰苯胺、“苯甲醇和苯甲酸的制备”的苯甲酸等,回收后都可以用做重结晶实验的原料。一些萃取剂如乙醚、乙醇等,回收后,经过干燥、蒸馏等手段处理,可再次用于实验。在化学教学法实验“氢气的制备”中,锌粒和硫酸也可以回收后再用于同一个实验。对于不能回收的,要让学生倒在指定的地方统一处理,告诫学生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这既节约了实验教学成本,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还培养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公德。
3 加强自身专业素养,搞好实验教学服务
实验室工作是融服务、技术为一体的工作,对人的综 合素质要求较高,不但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还要有过硬的实验技能。作为实验室的管理者,只有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加强自身的综合素养,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适应新的实验教学改革体系。要想搞好实验室的工作,更好地为实验教学服务,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研读实验教材 只有认真仔细地研读实验教材,才能熟悉和掌握每一次实验的内容,根据实验的内容、要求,准备好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和药品。
做好预备实验 通过预备实验,了解实验过程中哪些地方还需要注意和改进,即使做过的,也要认真对待,把每一次预实验都当成是第一次来做,并做好记录。这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保持与任课教师的沟通 通过与任课教师的沟通,了解其对该实验的想法和要达到的实验目的,及时调整实验准备方案。
对一些实验进行微量或半微量改进 在不影响实验效果和实验目的的前提下,把药品的原始用量减少到一半及一半以上,比如正溴丁烷的制备、苯甲醇和苯甲酸的制备等。通过对实验药品用量的改进,既降低实验成本,又减少废弃物的排放。
仪器设备 要充分了解实验室里各种仪器设备的性能、特点,并且要会熟练操作,对出现的小问题能应对解决。加强对各种常用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如电热干燥箱、电热套等,发现问题及时报修,让常用仪器设备的完好率保持恒定。
设置小药箱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被玻璃划伤是常有的事。因此,常备一些外伤用药比如创可贴、消毒液等,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工业厂房 施工测量 基础建设
一、工业厂房基础建设施工测量的构成
工业厂房不同于普通民众居住的楼房,它的特点是跨度大、柱子多、轴线多、施工的精确度要比普通民众居住的房子要求高。因而,工业厂房的基础建设的施工测量便显现出了它的重要性。只有做好工业厂房的基础建设的施工测量,才能保证工业厂房的顺利建设,才能做到优质的施工。通过笔者自身的经历加上仔细的研究发现,工业厂房基础设施的施工测量大体有一下五个部分的测量。
1.1、混凝土杯形基础建设施工测量
混凝土杯形基础建设施工测量主要包括柱基础定位、深坑抄平、基础模板的定位测量以及杯口中线投点与抄平这四个方面。所谓的柱基础定位的测量主要是为满足厂房矩形控制网的需求,建立方格网,作为厂房施工的最基本的控制点。这一步是基础中的基础,只有柱基础定位的测量准确无误,才能为以后的施工做好奠基。
第二个基础设施施工中必须要测量的是深坑抄平,这个相对而言比较简单,就是在基坑挖开后,当这个基础坑的高度快要达到图纸要求的高度时,在基坑的周边、壁身、坑的中央以及坑底周边等地方打上小木桩,在其上引上标点,为拉线抄平坑做准备。
基础模版的定位测量,对于整个基础来说是重中之重,在柱基础定位测量完成、深坑抄平垫层完成以后,根据柱基础定位桩在垫层上的位置,标出基础中心线,作为支立模板的依据,用各种相关方法如掉球法等对其进行测量,找出准确位置。然后在立杯底模板时,一定要注意保持3-5cm的尺寸,以便拆卸模具后,填平杯底。
所谓厂房基础建设施工测量中的杯口中线投点与抄平,这一点主要是在柱基拆模后,根据矩形控制网进行点桩,然后进行中线投点,一种方法是中心线的端点对准另一个端点进行投点,另一种方法是利用仪器采用正倒镜法进行投点。最后再把杯底修平,在杯口内壁划线,比基础顶端略微低3-5cm,为修平杯底做准备。
1.2、钢柱基础的施工测量
钢柱基础的施工测量,作为厂房建设中的一重要的框架,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钢柱基础的施工测量方法主要有以下两大部分:一是垫层中线投点和抄平,二是固定架的中线投点与抄平。垫层中线投点与抄平主要是等垫层混凝土凝固之后,在垫层上面找寻中心点,并根据中心点位置找准固定地脚螺栓的位置,为下面的施工做好准备。固定架的中线投点与抄平主要有固定架的按住、固定架的抄平和中线投点。其中固定架的抄平施工测量中允许的误差是上下5cm左右,中线投点中测量允许的误差是上下1-2cm左右。
1.3、地脚螺栓的安装与标高测量
这一基础建设的施工测量相对简单,主要是根据垫层上和固定架上两个位置的投测的中心点,确定地脚螺栓的位置。在测定地脚螺栓的标高中,可在固定架的斜对角处焊接上两根小钢筋,以便进行测量,定出地脚螺栓的高度,此过程中地脚螺栓的高度不应该低于设计图纸上的标高,允许的误差为偏高5-25cm左右。这样,才能使得地脚螺栓的安装更符合施工建设,有利于下一步施工的顺利进行。
1.4、支立模板与浇筑混凝土的测量
在支立模板和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为保证地脚螺栓的位置准确、高度准确,一定要对整个支立模板和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进行观测,如果有任何的变动,都要及时进行调整。这是这一施工测量必须注意的一点,其他的程序,支立模板与浇筑混凝土的测量过程与钢基础支模阶段的测量相似,可以借鉴,在此不再赘述。
1.5、木架安装地脚螺栓的定位测量
在工业厂房基础建设施工过程中,需要用到一些小型的钢架地脚螺栓,而这些小型地脚螺栓使用起来并不方便,因而,在施工过程中,为节约钢材、为方便,通常都选择使用木架进行安装地脚螺栓。把这种木架和基础模板连接起来,在确认其支架牢固后,在其上进行投点测量的一种方式。由于这种木架的稳定性比较差,因而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观测,及时调整,防备不良事故的发生。
二、工业厂房基础建设施工测量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工业厂房基础建设的施工测量在整个施工中作用非凡,意义重大,在测量过程中,一定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注意,笔者经过自己的亲身体会,得出了以下值得注意的几点。
2.1、保证测量数据的精确度
在施工测量中,数据的精确是首要,只有精确的数据,才能保证其他的施工环节不如正规。在工业厂房的基础建设施工测量中,很多要求比较精确,误差3cm或者5cm,这就要求施工测量者在测量过程中本着认真仔细的原则,保持数据的精准。
2.2、测量工具的科学合理使用
工业厂房建设有着自己的特点,那就是柱子多、轴线多、跨度大等,由此可见,这许多的特点给施工测量带来了诸多不便,单靠我们普通的测量方法是不够的,因而在测量过程中要学会巧妙的使用测量方法和工具。比如利用经纬仪、利用激光等等通过时间、速度测量出长短,或者通过简单的物理原理如镜面反射等等小方法进行测量,这样可以使我们的施工测量事半功倍。
2.3、安全是第一要素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保证做到安全第一。工业厂房的基础建设施工测量中更要遵循这一原则。首先要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这一点是尤为重要的。其次是要保证工程质量的安全,也就是施工测量的精准度。做到施工人员安全和工程质量高的双赢。
三、结语
工业厂房的基础建设的施工测量在整个工程施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而,值得我们注意。本文就工业厂房基础建设的施工测量的构成以及在施工测量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阐述,藉以此望得到更多人的关注,让更多的人了解工业厂房基础建设施工测量的重要性,更好的关注工业厂房的施工工程质量问题。
参考文献:
[1]韦辉宁.建筑施工测量放线技术初探[J].中国科技信息,2007.19.
[2]刘志鹏.浅谈建筑施工测量的基本方法[J].商情(财经研究),2008.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重心要下沉,基础要夯实,管理要严格,机制要创新,执法要规范,素质要提高,人民要满意”的总要求,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交通运输基层基础建设的新思路、新办法,全面加强交通运输系统基层基础建设。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为期三年的“三基”建设年活动,力争全面提升全市交通运输系统基层基础建设水平。
“抓基层”要实现交通运输工作重心下移、保障下倾、人力下沉,增强基层一线的活力、实力和战斗力;“打基础”要抓住站点建设、台账档案管理、信息化应用等关键环节,全面带动基础工作,做到基础牢、底数清、情况明、管理规范;“苦练基本功”,要求每一名交通干部职工立足本职、勤学苦练,具备胜任岗位所必需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三、组织领导
市交通运输局“三基”建设工作在局党委的统一领导下进行。成立市交通运输局“三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三基”建设的指导、协调以及考核验收等工作。组成人员如下:
局属各单位相应成立“三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指定一名负责人分管“三基”工作,结合本单位实际,确定每一年度“三基”建设工作的具体工作目标,精心组织实施。并指定一名信息员为“三基”工作联络员,每月报送4篇以上有关“三基”工作的信息。
四、目标和基本任务
(一)总体目标
市交通运输局“三基”建设按照三年规划,分年度分步骤扎实推进,务求实效。要通过三年扎实有效的基层基础建设,努力实现“重心要下沉,基础要夯实,管理要严格,机制要创新,执法要规范,素质要提高,人民要满意”的总体目标。
(二)年度目标
2010年为“三基”建设启动年。以制定岗位标准为重点,以岗位练兵为切入点,梳理“三基”建设内容,规范岗位要求,任务分解,明确责任,打好基础,步入轨道。
2011年为“三基”建设推进年。以强化“三基”建设为重点,以建立工作运行机制为切入点,完善制度,突出创新,加快推进,抓好落实。
2012年为“三基”建设提高年。以建立健全运行有效的工作机制为重点,以加强考核监督为切入点,深化提高,发挥功效,促进巩固,求得发展。
(三)基本任务
1、加强岗位、管理制度建设。按照“按需设岗、以岗定责、目标管理、严格考核”的原则,根据不同职能、不同工作,制定部门职责、岗位职责、岗位标准以及岗位考核办法,逐步建立规范高效的岗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全面推行岗位管理做好基础性准备工作。
2、按照交通运输工作重心下移、保障下倾的要求,加强站点建设、台账档案管理、信息化应用等基础工作,进一步打牢交通运输工作根基,切实增强基层实力。
3.苦练基本功,开展岗位练兵活动。按照“干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落实“每天半小时、双月一本书”的要求,以基本政策法规、专业知识与技能为主要内容,从职工政治思想、精神面貌、工作态度、业务能力、工作效率、纪律作风以及办公环境和工作秩序等基本环节入手,积极开展岗位练兵活动,重点加强政策法规执行和应用、执法办案、业务办理、计算机及网络应用等方面的训练。
五、工作方法与步骤
(一)工作方法
1、坚持“三基”建设与日常工作、重点工作相结合,以基层基础建设带动日常工作和重点工作,增强基层实力,强化基层基础建设。
2、坚持立足基础岗位,从应知、应会、应有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抓起,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总体目标任务与各单位、各岗位具体情况相结合,有针对性地破解工作中的难题。
3、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抓实队伍建设。逐步建立干部干事,职工办事,制度管事的工作机制,形成全局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二)工作步骤
1、发动阶段(2010年4月至5月)。研究制定“三基”建设工作方案和专项岗位练兵计划。市交通运输局召开动员大会,对开展“三基”建设工作进行全面动员部署。
2、学习阶段(2010年6月至7月)。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刻认识抓好“三基”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广大干部职工开展“三基”建设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各基层单位要在调研摸底的基础上,研究制定本单位开展“三基”建设工作具体岗位职责、岗位标准及岗位考核要求。
3、落实阶段(2010年8月至11月)。局属各单位按照“三基”建设工作的总体目标和任务安排,多种形式开展工作,抓住基层一线站点建设、台账档案管理、信息化应用等关键环节,全面带动基础工作。职工要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座谈会、培训班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有计划、分步骤、有重点地开展苦练基本功活动,确保每一名职工立足本职,勤学苦练,具备胜任岗位所必需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4、考评阶段(2010年12月)。“三基”建设考评采取自评自查、检查抽查、考核评比等多种形式进行。市交通运输局“三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安排专人根据“三基”建设启动年的工作要求,对局属各单位“三基”建设情况进行考评。
六、工作要求
(一)认识要到位
基层基础是交通运输工作的根基,开展“三基”建设年活动,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市交通运输系统重要的工作任务,是贯穿交通运输工作的一条主线。各单位要从全局的、战略的高度来看待基层基础工作,深刻认识抓好“三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实施“三基”建设年活动为平台,推动交通基层基础工作和队伍建设再上新水平。
正确处理抓好“三基”工作与各项日常工作之间的关系,通过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带动各项日常工作,在做好各项日常工作中进一步强化基层基础建设,既要防止出现“两张皮”,又要防止将基层基础建设等同于正常业务工作,努力实现二者相互促进、全面提高、取得实效。
(二)工作要突出重点
交通运输系统基层基础建设内容繁多,为期三年的“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三基”建设年活动必须科学规划,统筹安排,突出重点,有序推进。相关业务部门要及时开展调研,找准基层基础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明确基层基础建设的重点,研究推动基层基础建设深入开展的对策措施。市交通运输局领导班子成员将定期深入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全面了解掌握基层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在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按照突出重点、循序渐进、分类指导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各单位基层基础建设的目标要求,明确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工作重点和内容,力争在内容上有针对性,在措施上有可操作性,在工作上有实效性,真正做到定位准确、内涵清晰、目标明确、措施具体。
(三)责任要落实
“三基”建设工作要坚持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局属各单位要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建立健全“三基”建设工作目标责任制,分别制定部门、岗位以及个人的工作任务和目标,加强目标管理,细化任务分解,强化监督检查。要加强对“三基”建设工作的过程控制,采取定期检查或不定期抽查等方式,对各项工作指标完成情况实行跟踪监控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三基”建设工作情况要记录在案,规范管理,定期通报,并把“三基”建设力度和成效纳入年度工作综合考评和岗位绩效考评的范畴。对在“三基”建设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对“三基”建设效果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通报。
(四)宣传要加强
为深入推进“三基”建设提供强大动力和舆论支持。对外,要充分借助各种宣传媒介,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向市委、市政府,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宣传交通运输系统“三基”建设工作的意义和成效,积极争取各方面的强力支持,尽可能帮助解决制约交通基层基础建设的困难和问题。对内,要进一步层层搞好宣传发动,最大限度地把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调动起来,激励广大干部职工投身于基层基础建设中有所作为,真正做到人人参与、人人关心“三基”建设工作。要坚持典型引路,注意总结、发现、培育各单位开展“三基”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通过对身边典型的宣传,树立榜样,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引领全局。
关键词:基建工程;安全分析;管理内容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经济飞腾发展,我国的基建工程得到迅速的发展。基本建设实际上是指我国的社会主义基础建设,对于我国经济的布局、整体结构形式和资源配置有着重要意义。基础建设工程的安全性直接将制约我国经济的发展,实施安全化的管理施工对于基建工程至关重要。加强基础建设管理的工作,保证基础建设工程的安全,最终实现我国经济的稳定繁荣发展[1]。
一、 基建工程安全性的意义
基建工程的安全性是我国基础建设工程的根基,只有保证所施工的安全性,我国的基建工程才能获得进一步发展[2]。基础建设工程安全性意义主要包括如下:
(1)安全性是基建工程施工的最基本原则。对于基础建设施工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其中的施工人员的安全是管理最优考虑因素。只有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所建设基础工程才能为人们服务。安全性是一般工程建设管理的重要方面,保证安全的施工才能说明所建筑的工程符合施工基本要求。若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必然会引起人们对所建筑工程的质疑。
(2)安全性是保证基建工程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安全性对于基建工程施工有着重要的意义,制定详细安全施工计划,详细考虑企业的安全因素的施工方才能按部就班的开展工作。当施工的安全性收到破坏时,企业的其他因素都将围绕这一破坏展开工作,造成施工延误。
(3)安全性是评价施工方施工的最根本指标。对于进行基础建设的施工方,要想得到政府和人民对于其工作的充分认可,首先就是要保证施工的安全性。与基本的工程施工比较,基础工程建设往往需要施工方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这就导致了施工方的责任加重,容易疏忽的地方增多,出现安全事故的可能性增大。因此,安全性是评价施工方综合能力的根本指标。
二、基建工程安全管理
在基础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明确安全管理的内容才能进行施工。安全管理的内容也就是保证施工单位按照既定的规定进行作业,尽可能的约束施工方的行为主动性[3]。其中,安全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如下:
1、 施工前的安全性分析
对于基建工程的安全性,应该坚持以预防为主。在施工前,应组织工程领导进行整个施工的安全性分析。具体内容包括:(1)综合评估施工的设计方案。在某些基础建设工程的设计方案中,存在着违反安全操作规定的设计成分,就应该与设计部门沟通进行修改设计方案。对于高危险性的施工工程,应组织专家进行安全可行性测试,待确定所设计的工程完全不存在安全隐患方可施工(2)测评施工方安全管理体制的完整性。若施工方不能组织完整的安全管理体制,就会导致工程出现诸多失误,并且发生事故后也不能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这就要求施工方必须拥有健全的安全管理体制。在施工前,测评施工方的安全管理水平有利于掌握施工放的总体预防和处理安全事故的能力,及时发现施工方存在安全隐患。
2、 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分析
由于基建工程中涉及大量的劳动力,施工人员的素质将直接影响到施工的安全性。施工人员必须具备最基本的施工操作安全规范知识,能够应对突发安全事故,具体内容包括:(1)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测评。对于基础建筑施工,在某些施工范围中存在由于缺乏施工专业知识可能引发事故的安全隐患。所以,必须组织测评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2)考核施工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水平。施工管理人员是基建工程中最根本的管理执行者,具有优良经验的管理队伍能够最大程度保证施工安全。施工人员能够指出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事故发生点,将危险遏止在萌芽状态。
3、 施工过程中安全分析
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分析主要是分析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不合理施工。安全管理的具体内容包括:(1)通过建筑专业知识实施技术上的监管,努力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每一细节。在专业知识的指导下,所采取的施工方式才能满足安全性的要求。(2)强化现场管理水平,加大现场监管力度。通过建立一支具有丰富经验的现场监管队伍,能够保证施工现场的正常有序,防止施工过程出现安全性事故。(3)安全综合管理。通过分析事故发生原因,利用综合管理切断事故“发生链”,最有效的减少现场施工事故。
总之,基建工程的安全性必须引起施工单位的足够重视。做到管理层和工人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和风险识别的能力,及时的控制基建工程中出现的不安全因素,保证施工过程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 李建国.我国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生产基本状况及今后深化改革重点[J]. 建筑安全. 2005(12)
[2] 陈章奇.探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防范措施[J]. 建筑安全. 2012(01)
【关键词】农业;农村;基础建设;日本
一、日本农业和农村基础建设概况
日本通过其特有的农村基础设施的发展路径,在资源并不充足的基础上,在农村改善和农业振兴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日本的农村建设,主要由20世纪50年代中期、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末期的三次次大力推进的“新农村建设”而推进。
由于战后需要,日本农林大臣于1956年开始至1962开始了第一次的“新农村建设构想”。在7年的时间内,日本的农村基础建设由最初的一片废墟,建成了基本的水利、电力、公共设施、村镇通信等基础服务设施。日本政府还在1961年制订了《农业基本法》,通过财政预算为农业提供大量投资、贷款和补贴。这一期间,日本政府的主要工作包括:制定新的区域划分政策,对全国的行政区域进行了重新定位和细致划分;对农村建设的地位进行战略定义,确定了农业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并且对农业和农村建设初步进行了体制安排;确定了相应的法律和法规准则,利用法律来对引导对农业的支持,以及通过引导和鼓励,来加强农业和农村建设的资金扶持力度。在这七年的时间当中,日本农业经济发展良好,农业总产值由1955年的16617亿元增至1962年的24381亿日元,农户平均年纯收入也增长了47%。
经过第一次的建设推进,日本农业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仍然面临着农业总体规模较小,农业与其他行业差距较大等问题。为此,日本在1967年,制定了“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目的在于经济产业均衡发展、区域均衡发展、适应国际化经济发展趋势、缩小城乡差距和消除环境污染,即第二次“新农村建设”。这次建设运动的成绩也很显著:到70年代初,日本农业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化肥化、水利化和良种化。农业生产总值由1967年的41661亿日元增至1979年的115640亿日元,增幅高达177.6%。农民人均收入从1973年起就超过了城市居民,及至1979年,农户平均纯收入已达3313万日元,比城市工薪家庭高出12.7%。
20世纪70年代末期,面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农业生产面临衰退的危机,日本发起了第三次的新农村建设,又被称为“造村运动”。日本政府通过挖掘农业自身特点,对农业和农村进行产业化和特殊化的经营,如“一村一品”运动等,使逐渐衰败的农业经济重新振作。
二、日本农业和农村基础建设特点
(一)完备而有效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
日本为适应农业与农村形势的变化和开发建设的需要,制定了许多与农村规划有关的法律和制度,包括1949年制定的《土地改良法》、1965年制定的《山村振兴法》、1969年制定的《农业振兴地域整备法》、1971年制定的《农村地域引进工业促进法》以及1970年制定,2000年修订的《过疏地域振兴特别措施法》等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从立法的层面规范了农业和农村建设的方方面面,为日本农业基础建设制定了框架。而且,所有这些法律法规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为农村农业的发展及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提供了法律与制度上的保障。
(二)政府高度重视且积极参与
从上文的研究可以看出,日本政府对于农业和农村的发展高度重视,主导和参与了一系列建设的方方面面。不论是从政府对农村乡镇的规划、对农业基础建设的资金扶持以及鼓励农民生产建设积极性等各个方面,都表明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基础建设重视的关心。
(三)调动社会建设的积极性
在日本的农业和农村基础建设中,政府虽然作为建设的主导力量,担任了建设的很大一部分责任,但是日本政府注重鼓励和引导社会其他力量来对农村进行建设。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建设提供了很高的税收优惠,以鼓励民间资本进行投资。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实践中,日本政府认识到农村振兴不能仅靠政府单边努力,它还需要作为直接受益者的农民自主参与,所以必须设法调动其积极性、创造性,培养其自立性,使其成为农村建设发展的真正主体。并且,日本政府特别看中对农民劳动技能和素质的培训。政府组织动员各界力量构成了一个相补的教育体系,有计划、分层次、有重点地开展对农民的免费培训活动,教授农业技术等实用性强的课程。
(四)拓宽渠道,提供多方面的投融资模式
农村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日本政府在投入大量自有资金的同时,对农业和农村基础建设提供多方位投融资支持。日本政府认为,只要某一部门具备了从民间金融市场筹集资金的能力,就应毫不犹豫地把该部门推向市场。政府主要提供以下扶持性措施。
提供财政和政策性金融担保。为了降低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领域的风险,日本政府提供财政和政策性金融担保。
长期金融债。日本是高储蓄率国家,储备资源相当丰富。由于战后日本资本市场不发达,迫切需要将储蓄转化为投资的金融创新。于是,日本长期信用银行依法向商业银行发行长期金融债券,由商业银行用吸收的居民储蓄认购。当商业银行需要现金时,可以将长期金融债券转让出去,也可以以金融债券抵押向日本银行贷款。从而开创了居民储蓄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转化渠道。
直接引导投资。日本政府主要以自身投资的两种方式引导民间资本投资:一种是引导方式,即利用政府的少量投资为民间资本创造投资条件,吸引民间资本;另一种是联合方式,即将民间资本和经营能力引入政府的投资事业,由中央政府、地方公共团体和民间企业共同投资建设基础设施。
三、日本农业和农村基础建设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与我国作为同在东亚发展的国家,两国在地理位置、战后发展起步以及发展期初面临困境等许多方面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因此,日本在农业和农村的发展的经验,对于我国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具体来说,日本农业和农村基础建设对我国的启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重视农业和农村发展,加大投入力度
由于我国在长期以来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较少,过去的欠账太多,至今我国在这一方面的投入一直不足。农村建设中需要关注与投入的许多方面,如教育培训、社会保障、文卫体等社会事业,供水供电等公共基础设施,以及生态环境建设等等,都具有很强的公共产品属性。因此,政府予以相应的资金投入是其责无旁贷的责任。另外,从国外经验来看,我国也应依实情适时调整政府参与的力度和广度,不能盲目投入,应在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对策,灵活应对农村和农业发展的需要。
(二)对农业和农村建设进行合理规划
我国应加强对农业和农村基础建设的重视程度,并对农村发展进行合理有效的长期发展规划。我国可借鉴日本农业规划方式,细化编制内容和项目实施规划。综合建设规划包括:农业现状、农村未来前景的展望、产业的振兴、生活环境建设、社会组织以及地区经营等;项目实施规划中应明确的内容包括工程实施地区范围、建设目标、施工计划、实施主体、实施费用、费用负担方式、预订设施管理单位和管理方式、资金计划等。
(三)完善农业和农村基础建设的相关法律制度,提供完善的制度保障
政府在主导村镇建设的同时,应该加强相应的法制建设,依法调整参与各方的经济利益关系,通过法律来规范农业和农村基础建设行为。在目前的条件下,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如管理体制、投融资体制、资金来源、农村维护建设税制管理等,都应纳入法制化轨道,依靠法律调整其各方面的关系,促进其建设的稳定发展。
(四)拓宽农业和农村建设投融资渠道
一直以来,县、乡政府,特别是乡镇一级,在提供农村公共物品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各级财政投入来看,县乡财政始终是农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投资的主体。但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在我国总体财政形势日益好转的背景下,县乡财政形势却令人担忧。分税制改革使得各级财政的收入分享方式重新确定而事权支出基本没有重新划分,造成乡镇一级政府在财力减少的情况下必须承担原有甚至更多的职能。
在这样的情况下,拓宽农业和农村建设投融资渠道就显得十分的必要和紧迫。一方面,农村和农业建设需要巨额资金,而另一方面,我国金融系统中尚有大量资金闲置得不到有效利用。因此,我国农业建设可以采用多种投融资方式,如利用资本市场(债券、股票)、保险市场、产权交易市场,设立农村和农业发展基金等方法,拓宽投融资渠道。在投融资模式多元化的同时,政府应积极鼓励其他市场主体对农业建设进行投资,使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成为投资的主体,且非政府投资的比重应处于一个较高比例上。政府的投资方式变为引导为主,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资金引擎”作用,提高其他投资主体对农业投资的积极性,依靠较少的财政资金,调动更多的金融资本、个人资本和其他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形成农业建设投资的合力。
参考文献:
[1]吴宇,李巧莎.日本、印度金融至此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经验及启示[J].日本问题研究,2009(1).
[2]叶兴庆.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改革[J].经济研究,1997(6).
关键词:水利基础处理;施工管理;控制
中图分类号: TU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水利工程的基础设施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地基基础设施的主要功能是为了改善水利工程主体建筑物的安全施工和运行问题。
一、加强水利工程基础建设的重要性
水利工程是一项完全公益性的工程。水利工程的建设目的主要是为了更好的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所服务。近些年来,国家已经逐渐加大了对水利工程的管理力度。一些有关水利工程管理的体系也不断进行着改进与完善。由此可以看出,国家已经对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越来越重视。因此,为了确保水利工程高质量的完成,就必须在进行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来进行建设。其中,由于水利工程基础建设对整个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那么必须采取一些先进的处理技术运用到水利工程的基础建设过程中。因此,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水利工程基础建设的重要性,以此来提高水利工程的基础建设质量。
二、水利工程的基本状况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需求,水利水电项目也需要不断地开发、建设,在对水利建设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不能满足基础建设的问题,例如不良地基等问题。不良地基,主要是指地基的天然状况不好,存在很多先天不足,如地质硬度、承载力问题,不能够满足上部构筑物稳定性问题等。水利工程构筑物的不良问题主要表现在,地质条件不是很好,抗滑能力比较差,地质稳定性和安全反应系数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岩石和混凝土,由于不同倾角的断层带、节理裂隙带、软弱夹层、破碎带、古风化壳、溶蚀带等抗压强度低,无法满足上部的建筑物抗滑和稳定的要求。由于不均匀性产生或是沉陷过大,地基基础也有可能局部或是整体受到一定影响。此外,岩层本身是无法承受建筑的基本需要,加之强度不一,分布不均匀,在荷载不断作用下,出现超过容许值的沉陷现象。比如说地基中软弱岩石、带淤泥的软土,或是一些断层破碎带、膨胀土等,就很容易导致建筑物变形,破坏。基础的渗水量或是超过容许值的主要原因是空隙比较大,存在一些松散砂,导致水库中的水大量漏失,压力超限,渗透出现变形等状态。
三、水利工程地基处理技术措施
1、桩施工应用
水利工程中桩施工应用主体应选用水泥与粉煤灰以及碎石构成的高性能桩CFG,同时由桩体以及土质与褥垫层形成复合地基。其处理对象为粉土、粘土以及填土、砂土等。
1.1 桩基中,较多从上部体系结构传入,桩体荷载则由垫层与桩体一并承担。垫层之上基础传入的压力主体基于一定变形实现同步受力,在桩挤密影响下,应持续提升其承载作用。为优化水利工程桩施工基础处理,我们应深入明晰该桩体加固作用及机理,进而优化施工处置。CFG桩应发挥对地基土的挤密效应,对各类不良地质基础,可体现桩体振动及侧向挤压功能,令桩间土存在的孔隙比显著下降,进而减少含水量,并令土质内摩擦角度与干密程度有效提升,进而合理改善其物理属性并优化其承载效能。
1.2 另外,我们应充分利用桩体优质排水功能,基于桩孔与桩周填充了具有良好过滤功能的粗粒径料,进而构成了具有优质渗透水平的竖向排水以及降压通路,可令孔隙中的水顺着桩体往上排,进而全面降低与预防振冲作用形成的水压增加现象,令水利工程基础施工中,地基排水效能显著增加。该类排水也不会影响到桩体的总强度,还会令土体承载性能显著提升。
1.3 水利工程基础处理阶段中,我们还应科学利用CFG预震作用,通过振冲器的的快速激振,立管填料与工程地基土显著提升相对密实水平,并获取明显预震,进而有效提升砂土液化效能。水利工程基础处理阶段中,还应科学利用桩置换效能,基于其中水泥水解及形成的水化作用、粉煤灰凝硬变化形成不溶性结晶体,该物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能,可显著提升桩体变形模量与抗剪水平,并基于荷载影响,令桩压缩变化低于桩间土。在附加应力影响下,伴随地层的变更将令其反映集中于桩体,形成集中应力,较多荷载会分担至桩周与端部,进而令桩间土的影响应力降低,可利用该类功能,令水利工程符合地基提升承载性能,进而改善施工处置效果。
2、预应力管桩
施工工地用的预应力管桩多为先张法预应力的管桩,先张法预应力的管桩是采用先张法预应力的工艺制作的混凝土预制构件,主要施工方法为沉入法。现在,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大推动了预应力管桩的应用和发展,我国相应出台了预应力管桩加工制作的相关规定,和对预应力管桩勘探、设计、施工的相关规范。
2.1 预应力沉入桩施工方法
预应力沉入桩施工方法主要有:锤击沉桩、静压沉桩、震动沉桩,施工方法的不同适应的地质也不一样。锤击沉桩适应于砂类土、黏性土地质,桩锤的选用也应根据地质条件、桩型、桩的密集程度,单桩承载力等因素确定;静压沉桩主要适应于淤泥质土、软黏土、标准贯入度N≤20的黏性土地质;振动沉桩适应于锤击效果较差的密实性黏土、砾石、风化岩地质。
2.2 沉桩的顺序
对于密集管桩群,自中间向两边或四周对称施打;根据基础设计的标高,宜先深后浅;根据桩的规格,可先大后小、先长后短。预应力管桩的接桩,可采用焊接、法兰连接和机械连接,接桩材料工艺应满足设计要求和有关规范规定。近年来,由于预应力管桩质量稳定可靠、强度高、施工方便快捷、工期短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工程的基础处理和加固。
四、加强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措施
1、实施施工质量责任制
实施施工质量责任制,将施工质量的责任明确到个人或部门,有利于加强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增强监理单位对水利工程施工的监督力度。建立完善的监理工作体系,施工监督的责任落实到具体的监理人;规范和健全设计图纸的审核批准程序;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对水利工程进行验收,并做好相关的质量验收报告等都能从根本上落实施工质量责任制,有利于保证施工的质量和进度,提升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2、完善施工安全生产制度
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建立完善的施工安全生产制度和教育培训制度,以保证水利工程施工的安全性。为了提高水利工程的施工安全,施工企业要建立关于施工安全生产制度的公告栏,便于施工人员熟悉并掌握其制度;要公开施工单位的违章行为,并对其进行相应的行政处罚等通过这些措施以保证施工行为的规范性和安全性,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不断的加强和完善施工安全生产制度。
3、加强施工合同管理
加强施工合同的管理,要坚持严谨、公平,整体规划可靠的原则;要严格的按照程序签订施工合同;要坚持以法律为依据,以合同为核心来进行施工管理;要及时完善合同的清算工作。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除了加强其成本和合同管理之外,还要规范其施工程序,明确各方的责任与义务,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4、完善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是施工的一项重要内容,其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只有进行完善的成本控制,才能实现业主的投资目标。为此,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4.1 科学招投标
招投标是决定成本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以往很多单位都没有进行好招投标工作,导致成本的增加。为此,在招投标过程中,应该避免出现内外传统、明招暗投等情况,只有规范招投标工作,这样更好地进行成本管理。
4.2 制定细化目标
为了实现对成本的进一步控制,管理者应该将施工成本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身上,这样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实现成本的最优化使用,从而降低水利工程的施工成本。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的基础建设质量高低与整个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紧密相连。因此,为了确保水利工程的基础建设质量,作为水利工程的研究人员,对于水利工程地基技术的研究要不断地创新,以满足如今越来越复杂的施工条件要求。
参考文献
[1]刘伟,金涛,杨晓娟.浅议大坝基础灌浆设计思想[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1(03):151 -152.
作为一名基层文化工作者,深感农村文化建设任重道远,为此本人就存在的问题结合工作实际做了一些思考,下面谈几点粗浅的意见。
一、制约文化馆站功能建设的主要因素
1.文艺人才少,岗位编制缺
综观大部分山区县乡文化馆站,几十年来人员编制没有得到增加,从业人员普遍存在年龄老化、专业性不强、旧的出不去新的专业人才进不来、专业岗位人员设置不齐等现象。文化站编制已不能适应农村文化发展要求,也不能确保专职专用,而且有的乡镇还多年缺编,存在有站无人、有人无站、无人无站等现象。
2.建设无机制,作用不凸显
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普遍存在发展不均、建设无序、缺乏监管的问题。县级文化馆舍达标较少,设施跟不上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符合标准的新建馆舍又偏离县城人口中心地带,作用发挥不明显,造成“应景工程”。乡镇文化站建设因缺乏监管机制,配套资金跟不上,同时还存在人员、经费后续匮乏等问题,从而导致设施蒙尘、场所长期关闭,真正发挥作用的寥寥无几。
3.经费缺保障,机制欠活力
文化馆站具有多年从事开展农村文化工作的经验与基础。改革开放前,就我县而言,人均工资30元,文化馆财政业务经费1.2万元,不包括文化活动的专项补助,乡镇文化站人员统归县文化馆管理,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而改革开放至今,人均工资已达2000多元,文化馆业务经费却有减无增,活动专项很难申请,这种现象在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县是普遍存在的。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村文化建设的加强,“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使文化馆站承担的工作量明显繁重,既要负责具体业务工作的开展,又要负责业务经费的筹集,深感力不从心。文化站人员工资、人事关系从属乡镇管理,服从乡镇工作的统一安排,有的地区甚至一年难得开展一次群文活动。
二、切实加强对农村文化馆站的功能建设
1.求真务实,健全文化馆站功能建设的管理体系
建立有效遏制文化馆站基础建设滑坡现象的体制,在人力、财力、设施的配置上根据地方的经济、人口总量的发展而发展,将建设成效纳入各级地方领导政绩的考评体系,完善严格的督查制度,杜绝以各种手段变更或出让公共文化设施产权的行为。使各级决策者和基层文化从业人员充分认识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文化工作不是“务虚”,而应真抓实干,真正把文化这“虚工”实做起来。
2.结合实际,扎实推进农村文化基础建设
地域经济、人口、文化发展各有不同,文化政策不应搞“一刀切”,要结合实际完善县乡文化基础建设,允许村级文化建设的多样性。村级文化协管员的聘任可实行动态管理,对人口不多、条件不成熟的行政村,可暂缓设立协管员或文化室,集中有限财力、实实在在做好文化馆站的基础建设,使其功能作用得以发挥,带动村级文化活动的开展。
3.因地制宜,有效整合农村文化资源
文化馆站开展并且做好农村文化工作,很多地方存在人力、财力、设施建设上的不足,可根据各地具体实际对文化资源进行统筹规划、综合利用、有效整合。如文化部门专业或非专业文艺团体,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等文化事业单位,以及工青妇、文联、科协等群团组织,把这些相关单位的人力、财力、设施进行有机整合,与文化馆站形成资源共享、力量互补、相互关联的农村文化建设服务中心。这在经济文化欠发达地区可有效节约建设成本,避免资源浪费。
4.理顺关系,发挥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的功能作用
县乡村三级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人员应建立严格的准入制度。特别是文化馆作为农村文化事业的龙头机构,要切实遵守《文化馆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负责乡村文化站、文化室的业务指导,实行岗位责任制和馆长负责制,让职称和职务与业绩挂钩,实行能上能下制度。理顺县乡村三级文化事业服务网络的从属关系,建立人事、经费、设施管理和事业开展的相关制度和措施,使各自的功能作用得以发挥,彰显政府的公益性文化服务网络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主导地位与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