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经营制度范文

企业经营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经营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经营制度

第1篇:企业经营制度范文

关键词:PE支持企业;管理层激励;经营绩效

中图分类号:F8;C931.2文献标识码:A

加快中小企业发展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日益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焦点问题。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rivate equity fund,PE)作为集合财富投资的工具,在给被投资企业注入发展所需资金的同时,还带来相关的管理经验和客户网络,成为引导社会流动性向实体经济转移的一个重要桥梁。近几年随着国内资本市场扩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支持企业上市速度加快,使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高额收益,私募股权投资由此成为一个热点领域。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作为其投资支持企业的非控股股东之一,通常会派遣董事,参与支持企业的重大决策,包括对支持企业管理层的激励制度设计。通过有效率的激励制度安排,使得管理层和企业股东之间的利益尽量保持一致,最大限度地解决股东(含PE)和管理层之间的委托问题,从而提升管理层的努力水平,最终实现企业经营绩效目标。因此,在PE投资过程中,存在“PE投资(依靠其持股比例,对支持企业的贡献度以及参与董事会决策等途径)——支持企业管理层激励——企业经营绩效”这样一种传导机制。本文的目的就在于以具有PE投资背景的企业(或称PE支持企业)为对象,研究其管理层激励与企业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而探讨这些关系背后的深层原因,并阐述这对于PE支持企业、PE机构本身以及政府政策意味着什么。显然,这不仅有理论上的研究价值,更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文献综述

对于PE支持企业管理层激励制度设计与企业经营绩效的关系,国外早期的研究集中在对不同激励手段的激励效果的探讨。Robert Butler Wilson[1]认为,对创业者赠送普通股,并不能激励创业者为PE基金带来额外的投资收益,原因在于赠送普通股使创业者在初始阶段即成为普通股东,从而将创业者和资本投资人置于同样的角色地位,创业者的激励并没有到位。Michael J Brennan和Alan Kraus[2]则提出使用可转换债券或可转换优先股这类激励方式,可以降低信息不对称情况下PE的投资成本,起到较好的激励效用。在PE进入对支持企业公司治理和企业绩效的影响方面, Steve Kaplan等[3]认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发展不仅对其支持企业管理层实施激励性的管理措施以确保较高的公司治理水准,而且PE也持有较大的股份,确保在董事会中具有较强的地位,这有利于PE更紧密地监督和治理其投资的公司。

国内对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相关理论研究文献并不多,对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支持企业管理层激励的文献更少,而且在研究方法上,侧重于描述性和案例性研究。周仁俊等[4]从国有与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产权基础不同的视角,分别对管理层货币薪酬、持股比例和在职消费与企业经营业绩的相关性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论显示:管理层货币薪酬与企业经营业绩呈正相关关系,管理层持股比例与企业经营业绩呈正相关关系,管理层在职消费程度与企业经营业绩呈负相关关系。

向群[5]在采取中小板上市公司数据的研究中,认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有助于提升公司价值和公司绩效,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股权投资行为带来公司融资结构的优化。朱静[6]的研究是在同时控制了公司规模和财务杠杆度两个变量后,发现私募股权投资与公司价值和公司经营绩效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国内学者的研究,或者在分析管理层激励手段与激励效果之间的关系时不考虑PE投资因素;或者考虑PE投资时局限于PE投资与公司价值二者之间的关系,并没有深入揭示PE投资背景下通过激励管理层以实现企业经营绩效的整个传导机制。国外学者分析了不同激励方式的激励效果以及PE基金通过实施激励影响公司治理水平,为PE支持企业的激励制度研究指明了方向,但是这些研究缺乏中国经验数据的验证。本文克服了已有文献的局限,采用中小板上市公司数据,对PE支持企业管理层激励和企业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关的传导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并由此对中国PE支持企业的管理层激励制度设计提出了相关建议。

二、模型构建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的主题是PE投资背景下上市公司管理层激励及其效果,目的在于验证PE投资—被投资企业管理层激励—激励效果(公司经营绩效)这一传导机制,因此选择的样本公司必须具备三个标准:上市前均引进了财务投资者——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E);上市时高管人员持有股权;净利润均为正(即不存在亏损)①。

根据中小板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自2004年中国资本市场推出中小板到2009年12月31日止,具有PE投资背景且实施管理层股权激励的公司共有69家,通过筛选,最后确定48家上市公司作为本文的研究样本,研究样本占比为70%;如果剔除扰动因素引起的不符合选择标准的样本公司后,比例更高,因此样本数量和标准完全满足本文研究的需要。

需要指出的是,本文所采集的原始数据均采用样本公司上市后至少运行了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年报数据,即上市之后第二个年度报告数据。这样做的目的在于给予这些样本公司以足够长的时间的经营和财务表现,从而消除由于时间短而产生的偶然性现象和扰动影响。本文所采用的所有样本数据均来自于Wind咨询公司数据库。

(二)检验模型与变量定义

为了研究PE支持企业激励制度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本文选择净资产收益率作为因变量,表示企业绩效,这样可以消除样本企业的规模差异。同时,对企业激励制度的刻画,分为股权激励和非股权激励两类,股权激励类的变量为高管持股比例(即管理层总的持股规模),高管平均持股比例(即管理层人均持股大小),董事长持股比例(代表性高管的持股大小);而非股权激励在中国主要有两种:一是奖金,一是职务消费。鉴于职务消费(没有独立的统计数据和公开信息)归属于管理费用这一会计科目,因而本文以高管总薪酬(含奖金)和管理费用来量化描述对管理层的非股权激励。另外,本文选择PE持股比例和企业市值作为控制变量,刻画企业的PE投资特征和企业规模特征。

因此,本文设置原始模型如下。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一方面管理层的职务消费包含的具体项目很多,难以获取真实、准确的数据(企业不会详细披露该类信息,有些信息甚至为企业的商业秘密);另一方面,即使是按公允价值交易的职务消费,事实上它内在地反映了管理层拥有的一种权利,这种权利能够让交易的另一方至少可以获得市场平均利润,因此可以将所有管理费用均列为职务消费范畴。同时为了消除企业规模的影响,本文采用管理费用除以企业营业收入这一指标,衡量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支持企业管理层的职务消费水平。

三、实证分析

(一)因子分析

由于自变量数目较多,进行变量全回归容易引起多重共线性问题,简单剔除变量则会遗漏重要信息,破坏模型的完整性。因此本文拟运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公共因子,用较少并且相互独立的因子作为新的自变量。

采用SPSS19.0进行计算,得到的KMO统计量为0.506,Bartlett球度检验结果的统计值为58.852,p值为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1。KMO统计量偏低,但Bartlett球度检验说明原有变量适合作因子分析,因此只要提取的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一定水平就可以采用因子分析方法。经过分析,得到各因子的特征值、方差贡献率和累计方差贡献率。见表2。

由表2可见,从7个测试变量中可以提取出4个因子,因子累计可以解释原有变量总方差的78.72%,使原有变量信息丢失较少,因子分析效果较为理想。由于初始因子载荷矩阵中各因子对测试变量的载荷比较分散,因子的实际含义不够清晰,为了使因子载荷矩阵系数向0和1分化,一个变量值在尽可能少的因子上有比较高的载荷,从而因子的实际意义更加明显,对初始因子载荷矩阵按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法进行旋转,得到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见表3。

由表3可见,第一个因子在高管持股比例(MSR)、董事长持股比例(DSR)、高管平均持股比例(AMSR)有较大载荷,这些变量主要反映了公司对高管的股权激励情况,可以命名为股权激励因子(F1);第二个因子在企业市值(AMV)方面有较大载荷,命名为企业规模因子(F2);第三个因子在高管薪酬利润比(MWPR)和管理费用收入比(AERR)上有较大载荷,这两个变量反映了管理层控制的非股权激励因素,因此命名为非股权激励因子(F3);第四个因子在PE持股比例(PESR)上有较大载荷,就用PE持股比例因子(F4)来衡量。

因此,上述四个因子可以反映激励管理层因素的四个不同方面,而且经过正交旋转,四个因子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将上述四个因子采用回归方法求出因子得分矩阵,将四个因子的得分F1、F2、F3、F4作为新的变量,用于和因变量进行回归。

(二)回归分析

通过因子分析将原模型自变量转化成新的因子变量后,有效地解决了原模型自变量过多可能产生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因此,原模型转化为:

ROE=α+α1F1+α2F2+α3F3+α4F4+ε

根据构造的回归方程,采用SPSS19.0进行多元统计分析处理后,发现第一个模型中调整的R2为0.225,第二个模型中调整的R2为0.435,两个模型的回归效果均一般,但第二个模型优于第一个模型,见表4。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R2和调整的R2都只能说明在给定的样本条件下,回归方程与样本观测值的拟合优度,并不能对总体模型做出推测。因此,不能单凭二者的大小来选择模型,必须对回归方程和回归系数做显著性检验。

在采取逐步筛选法(stepwise)对解释变量进行筛选后,在模型1中,非股权激励因子(F3)进入了模型,且非股权激励因子与企业净资产收益率呈现正相关关系;在模型2中,非股权激励因子(F3)和企业规模因子(F2)均进入了模型,且非股权激励因子与企业净资产收益率呈现正相关关系,而企业规模与净资产收益率呈现负相关关系。见表5。

四、研究结论及其解释

本文在对影响中小板上市公司中PE支持企业经营绩效的相关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后发现:其一,企业经营绩效与管理层的非股权激励程度正相关,且显著;其二,企业经营绩效与企业规模负相关;其三,企业经营绩效与管理层的股权激励和PE持股比例不相关。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事实研究表明,这一结果是符合当前中国PE支持企业的实际情况的。

首先,PE支持企业的股权激励方式单一,不利用调动企业高管的积极性。通常采用直接赠与企业高管普通股票或由高管以较低价格购买企业普通股票等方式。这在技术层面上并没有将激励性的股票与公司未来经营业绩挂钩,因此无论获得股票的高管们是否努力,他们都能得到公司股票上市带来的巨额收益,根本起不到激励作用。与中国不同,国际上对PE支持企业管理层的激励措施主要为可转换证券和股票期权,VC基金还使用了分阶段投资的约束方式。这些方式较好地解决了股东与PE支持企业管理层之间的委托问题,最大程度地保证了双方利益的一致性,从而获得了较好的激励效果。可见,仅仅使用普通股激励的单一方式,导致了企业绩效与PE支持企业管理层股权激励的无关性。

其次,PE在其支持企业的股权激励方案上不能实施有效的作为。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僧多粥少”,即PE投资者太多而适合PE投资的拟上市公司或优秀的目标公司又太少,恶性竞争非常严重,在股权激励制度设计方面PE没有足够的话语权;二是中国PE市场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专业人才缺乏,为PE支持企业提供专业服务的能力很弱。特别要指出的是,PE对其支持企业业绩的提升作用并不是靠直接的持股比例来实现的,而是通过额外的增值服务来实现的,比如优化企业治理结构和资本结构,协助企业改进管理流程,企业公共关系服务,等等。但这些增值目前还无法量化,不能引入到本文的模型分析中,这是本文模型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总之,上述原因导致PE支持企业的经营业绩与PE直接的持股比例无关。

再次,非股权激励对中国上市公司管理层的激励效果十分明显。非股权激励包括两类:一是高管薪酬;一是高管的职务消费。一方面企业管理层非常在意自己获得的现金报酬和职位,高职位意味着拥有更大的权力,能够合法地利用企业资源进行职务消费;另一方面,高管层的薪酬和职位具有信号机制,即在经理人市场中,经理人已有的高薪酬和高职位向市场发出了强烈的信号——该经理人拥有很高的人力资本,具备很强的管理才能。因此,经理人具有强烈的动机,要求不断提高薪酬水平和管理职位,通过高薪酬和高职位提高自己的市场声誉,抬高自己的市场身价,实现自己长期收益的最大化。换言之,高薪酬和高职位对经理人的激励作用非常大,激励效果更加明显。

最后,企业经营绩效与企业规模负相关,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经理人的管理能力并不会必然地随公司规模扩大而增强,反而由于公司规模扩大,产生的管理事务和问题会更多,加大了经理人的工作难度和劳动强度,从而给予经理人一种“负激励”,最终降低了公司的经营绩效。此外,公司越大,PE持股比例会越低,话语权也会越小,难以对管理层形成有效约束,激励不明显;公司越大,PE对其支持企业进行改革的难度也会越大,付出的努力和服务也会越多,必然会带来效率上的损失。

五、对策建议

本文的结论对于PE基金、PE支持企业以及政府政策均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有利于PE优化投资协议,提高投资成功率

作为财务投资者的PE而言,其投资不是为了长期持有,而是为了以一个合理的价格出售,并获得相应的收益。而PE收益与否及收益多少很大程度上与PE支持企业管理层努力程度有关,因此在投资协议条款和相关的激励约束制度设计中,必须建立对支持企业管理层的严格约束机制,通过有效的法律手段,对管理层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实施严惩。目前可以采取包括对赌协议、第三方担保、资金使用监管和公司接管等多种激励约束方式。

(二)有利于优化PE支持企业激励制度设计,实现有效激励

对于PE支持企业来说,必须消除管理层激励方式的单一性,建立激励相容的激励机制。由于管理层特别在意薪酬水平,热衷于职务消费,因此就需要削减管理层的薪酬,限制其职务消费,转而用股票期权和可转换证券等更多有效的激励方式将管理层的个人收入与公司利润严格挂钩。只有公司利润增长了,管理层的收入才能增长,并且尽量做到同比例增长。这样既有激励也有约束,才能真正实现有效激励。

(三)有利于政策监管部门改善PE运行环境,加快创新型社会的推进

目前国内中小企业急需资金,而社会热钱大量流入非实体经济,如何引导热钱进入急需资金的中小实体企业成为监管层关注的重点,大力发展PE,无疑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在这方面,管理层可以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有所作为:

1.培育真正的市场主体。包括培育PE基金及其支持企业,消除国有垄断,鼓励PE市场公平竞争。

2.培育新兴产业和关乎民生的战略性产业。引导PE基金投资相关产业的小企业,增加PE投资对象的供给量,改变PE市场“僧多粥少”的格局,从而彻底扭转PE缺乏话语权的局面。

3.加快制度创新步伐。不断完善有关企业股权激励的法律法规,强化企业经理人的信托责任意识,以法制手段消除PE支持企业对管理层进行利益输送,严惩管理层的寻租行为和损害股东利益的行为。

4.以政策引导和鼓励金融创新,特别是针对证券市场股权激励工具的创新。可供选择的激励工具多了,PE才有更大的参与空间,才能充分细化和优化投资激励合约,进而对其支持企业管理层实施灵活、有效的激励。

注释:

①如果存在亏损,实际上并不是由于PE投资和管理层激励引致的一个必然结果,而是由其他的包括系统性和非系统性风险在内的扰动因素所导致的,不符合本文的研究逻辑,应该在样本中予以剔除。

[参考文献]

[1]Robert Butler Wilson.Incentive efficiency of double Auction[J].Econometrica,1985,53 :1101-1115.

[2]Michael J Brennan,Alan Kraus.Efficient financing under asymmetric information[J].Journal of Finance,1987,42(5):1225-1243.

[3]Steve N.Kaplan,Antoinette Schoar.Private equity performance: returns、 persistence and capital flows[J].Journal of Finance,2005(4):1791-1823.

[4]周仁俊,杨战兵,李礼.管理层激励与企业经营业绩的相关性-国有与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比较[J].会计研究.2010(12):69-75.

第2篇:企业经营制度范文

【关键词】 企业管理 内控制度 风险防范

当今社会企业在生存发展过程中,随着所涉及的领域及业务项目不断扩展,企业所面临的经营风险也逐渐增多,对企业的实际危害也在不断增大。所以如何通过有效措施进行风险防范、确保企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就成为了当前许多企业经营者与领导者所非常关心的实际问题。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工作的最重要内容之一,积极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及执行能够为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服务水平、风险防控等能力的提升做出积极贡献。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建设能够极大地防范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经营风险发生几率,因此为了最大限度防范企业经营风险,提升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与服务质量就必须加大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及执行的工作力度。

一、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随着现代企业资产所有权者与资产经营权者的相分离,为了确保企业资产的管理使用效率及安全性,维护企业股东及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与完善就显得尤为重要。法人治理结构的有效确立包括了资产所有权者也就是股东、董事会与资产经营权者也就是企业经理层之间的相互制约与均衡,能够确保企业财产在生产经营及运作过程中的利益分配公平合理,能够通过所有权者对经营权者的有效监督促使其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更积极主动,从而让两者形成相互激励、相互监督相互制衡的良好机制,从而为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有效推行奠定良好基础。

二、加强监督审计工作建设

内部控制管理制度能够有效推进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有序开展,但是在具体工作中仍然会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如果缺少了必要的监督审计环节,则会直接影响到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效率以及企业的生产经营稳定性。因此必须加强监督审计工作建设力度。在监督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企业要进行自己的内部审计机构建设,内部审计能够通过全方位立体化的监管来实现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与执行的有效控制。内部审计机构应该独立于其他内部其他机构而存在,只对董事会和其他企业资产所有权者负责,同时对企业经理层与其他部门实行有效监管。企业应该以制度的形式将内部审计机构的工作独立性、严肃性与权威性固定下来,制定相应的内部审计工作条例与规范,同时为了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机构监管作用,在人员选择上可以采用内外结合的方式。所谓内,就是指调任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人员来担任内部审计机构工作人员;所谓外,就是聘请社会审计机构的专门审计人员也参与到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具体开展当中。这样一方面能够利用内部人员更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实际状况的特点让内部审计工作更贴合企业的生产发展实际,同时也能更大程度提升内部审计机构对于企业的忠诚程度,另一方面又能够利用社会上的职业审计专家来为企业设计更为高效、合理的内部审计工作流程及具体细节,真正确保审计工作对企业生存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与此同时还要进行与内部审计机构工作相关的人员绩效考评机制及激励约束机制建设,提升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约束他们的个人行为,从而让内部审计机构的效用得到最大限度发挥,切实起到促进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与具体执行、切实防范企业生产经营风险的实际作用。

三、加强企业人员素质建设

对于提升内部控制管理水平的人员素质建设来说,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要提升财务管理具体工作人员的总体素质,因为不论再好的制度、再严格的管理程序,最终的具体操作都要落到工作人员身上。如果工作人员自身水平较低,那么必然直接影响制度的执行与推进,所以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建设至关重要。企业首先必须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财会人员加强持证上岗的严格把关,杜绝滥竽充数之辈混迹管理人员队伍当中,其次在录用合格人员之后,为了能够使其更快更好地进入工作状态,适应企业的实际发展需要,还必须进行严格的岗前培训,培训合格方可正式上岗。同时企业还要加强对兼具财会管理知识、企业管理知识、资源管理知识以及计算机软件操作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引进力度,因为当今社会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多,单一化的财会知识已经无法适应企业的现实需求与未来发展,所以多元化知识结构的财会人员才是企业所真正需要的。除了财会人员素质建设之外,企业还要加强对企业内部所有员工的素质有效提升,因为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不是财务管理部门的一家职责,想要切实提升内部管理工作质量,切实防范企业经营风险就必须上下齐心,内外合力,所以提升全体员工的素质水平能够有效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良好推行。在素质提升方面企业应该加强对企业员工的培训工作力度,在培训工作开展过程中切忌不可盲目追求规模与深度,要根据企业实际需要与员工总体水平来制定积极有效的培训项目及具体内容,而且在培训方式上也要采取更灵活多变的形式,尽量避免大规模授课等过场形式。同时企业还应该进行企业人员数据库建设,在人才数据库建设工作中,既要关注企业现役工作人员的能力、特点与发展潜力,同时也要加强与相关院校的联系与合作,实现订单式人才培养,为企业储备更多后续力量。总之,当今社会是知识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只有不断提升人才队伍的总体素质才能够有效推行各项利于其他长远发展的积极制度,才能够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得发展的可能。

四、加强制度联动机制建设

内部控制制度不是独立于企业其他管理制度而单独存在的个体,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制定与执行都必须依托于企业实际发展与其他方面的数据信息。内部控制制度是建立在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目标的基础之上,通过有效管控来让控制目标、发展目标得以发成。所以在大力建设内部控制制度的同时还必须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而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全面开展的基础则是企业的成本管控,只有根据企业的实际成本管控需要建立起来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才是符合企业实际需要及未来发展的。然后在科学合理的全面预算管理目标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够切实推进各方面工作积极开展,才能够发挥内部控制的积极作用。所以制度联动机制的建设至关重要,制度与制度之间的互为表里、相互促进才能形成制度的一张大网,让企业生产经营的所有环节都井然有序,而不会出现为控制而控制、本末倒置的错误问题发生。

五、切实进行信息化管理水平升级

现代企业所面临的市场是一个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高速发展的市场,是一个与国际接轨的全球性综合市场。在市场竞争中必须不断提升企业对各方面信息的收集处理与分析能力,从而捕捉各种有利于效益提升与风险防范的有效信息。信息大爆炸的今天,仅仅依靠过去那种人工操作的模式已经难以适应企业当前快速发展的实际需要,所以信息化管理水平提升势在必行。所谓信息化管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办公自动化与会计电算化。目前我国国内企业也都开始关注这方面的工作加强,但是在实际工作当中仍然存在着提升力度不够、发展水平欠缺的主要问题。归根到底是没有真正领会何为信息化管理水平升级,许多领导者与经营者只是简单地将电脑办公等同于信息化管理,这种认识虽不是完全错误但也是比较片面与简单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提升不仅在于添置必要的自动化办公设备,如电脑、打印机、传真机等,还需要从软件方面切实加强,如采用现代化财务管理工作软件进行办公,让企业的工作流程向着数字化、网络化方面发展,建立电子化会计档案及数据库等等。同时还要根据信息化管理建设的实际特点进行相应的制度改革的管控侧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信息化管理水平升级,而不仅仅只是停留在用电脑代替纸笔的信息化建设初级阶段。只有这样才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企业内部信息共享与捕捉外界有效信息,为企业风险管理工作提供可靠数据,最大限度发挥内部控制的积极作用,避免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风险发生几率。

六、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建设

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数据基础来源于财务会计信息,而财会信息是否能够保持及时性、科学性与可靠性就得归结到会计基础工作是否得到有效开展。会计基础工作包括数据的有效收集、整理、分析及各种记录报表的编制,同时还要括了对各种原始凭证的验证、管理等。会计基础工作质量提升一方面要加强财会人员专业素质,另一方面要加强会计电算化建设水平,同时还需要针对会计基础工作具体特点进行相关绩效考评机制与激励约束机制建设,从而切实提升会计基础工作总体质量,为内部控制的具体执行提供可靠依据。

七、加强风险预警机制建设

风险预警是企业经营风险管控工作的重点,也是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风险预警机制的有效建设能够最大限度防范生产经营风险或将已发生风险对企业的实际危害降到最低,实现企业的平稳风险过度。风险预警机制的建设工作首先要进行风险类型及数据库建设,要认真分析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可能遭遇的常规风险类型、大小、时期及损害程度,并根据各种风险的特点进行相应的应对措施及管理措施制定。同时要加强对突发性风险的应急预案建设,要通过内控管理中的全程监控力量加强来随时关注可能发生的风险及发生时间,努力做到在最短的时间内察觉风险、分析原因、找出应对措施,从而将风险的危害降到最低。风险预警机制也应该将具体工作落实到各个内部单位、组织及个人身上,发动全员参与风险预警管理,全方位监控风险发生。

【参考文献】

[1] 吴群:内部控制是防范企业风险的必要环节[J].中外管理导报,2011(5).

[2] 胡继荣: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与对策[J].福州大学学报,2012(1).

[3] 王光远、刘秋明:公司治理下的内部控制与审计[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9(2).

第3篇:企业经营制度范文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寻求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经营者人力资本激励和监督机制,无论是改革初期的放权让利、利改税阶段,还是以后的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以及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效果始终差强人意。企业经营者的激励和监督机制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还相去甚远。因此,完善企业经营者人力资本激励和监督机制,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经营者的作用,对推动我国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字:企业经营者    激励机制     监督机制

Abstract

It is known to all that a enterprise operator is all playing all-important role to entire enterprise life and death ,therefore the excitation to enterprise operator is a topic of conversation that managing boundary always discussing , simultaneous supervision for avoiding sepsis , to enterprise operator is a problem of equal importance 

    Since reform and opening-up, our country has been seeking to set up the enterprise operator's manpower capital incentive mechanism in conformity with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all the time,no matter reform granting power and allowing keep a bigger share of profits,stage of switching from profit delivery to tax payment in  initial  stage,or the  contract managerial responsibility system of enterprises for the future and modern enterprise system are reformed, the result is barely satisfactory all the time.

    Enterprise operator, salary mechanism, state-owned  enterprise  of

operator especially greatly differ from each other from the demand for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even.

    So, perfect enterprise's operator's manpower capital salary incentive mechanism and arouse the enthusiasm of operator,fully give play to the role of operator, have important realistic meanings in promoting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of our country.

Keywords:Enterprise operator    Encouraging mechanism   

Supervising Mechanism.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是现代经济的基础。日前我国改革的重点是企业改革,企业改革的成败事关中国经济改革的大局。考察我国企业现状,其最需要的但又最缺乏的,不是物质资源,不是资金,不是技术,而是高素质的人才,尤其是高素质的企业经营者及企业经营者队伍。因而,培育和造就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的企业经营者,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企业经营者队伍己经成为目前深化改革的当务之急,迫在眉睫。

 

一、建立企业经营者激励和监督制度的必要性

现代企业制度,即现代公司制与近代传统的公司制相区别的根本特征在于由“经理革命”产生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公司、企业的最高经营管理决策权由经理、厂长、人员(即所有者委托的人)掌握。

由于现代公司、企业所具有的这一特征,才导致现代公司在运营中产生了传统公司所不曾有的问题——经营者利用手中的权利,为实现个人效用最大化而损害所有者利益。因为在两权分离的情况下,经营者的目标函数与所有者虽高度正相关,但有差距,甚至完全背离。对于企业所有者来说,其利益主要是由剩余索取权带来的以投资收益形式对企业利润的最终占有。因此,所有者所追求的个人效用最大化目标可以简化为企业利润最大化;而经营者不是企业所有者,没有剩余索取权,企业利润最大化并不意味着经营者个人效用最大化。因此,经营者没有足够的动力追求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他所追求的企业经营目标,往往是能使个人效用达到最大化的目标。加之企业经营者掌握着企业的控制权,具体负责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因此,他们拥有企业经营过程中各种收人和费用的真实信息,这种信息能被经营者据为私有信息;而所有者由于不直接参与实际经营,除非付出很高成本,一般无法获得或验证相应的信息,这就使经营者有可能为了获取自已的经济利益而向所有者隐瞒或谎报信息,采取各种对自己有利的机会主义行为而不易被察觉。正因为这种信息的不对称,使所有者无法掌握足够信息,“即使管理者不百分之百地按所有者利益行事,要抓住管理者把柄也很困难。”

此外,由于经营者不是企业所有者,对于企业经营不善导致的亏损或破产,经营者所能承担的责任是有限的,最多不过是个人信誉、地位和财产的丧失,这与所有者的资产损失相比十分不对称。这种责任的不对称,可能使经营者为了个人利益而过度冒险,或偷懒怠慢职务,或滥用交际费侵蚀企业利润。为防止经营权侵犯所有权,就有必要在现代企业制度中建立有效的使经营者真正为所有者效力的激励和监督约束机制。 

二、企业经营者激励手段

2.1薪酬激励及设计原则

现代理论的研究表明,在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的情况下,企业经营者对企业经营成败负有主要责任,而经营者薪酬机制的设计对他们的行为有直接的影响。而且两权分离的程度越高,激励性薪酬在缩小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差异(成本)并降低监督成本方面的作用就越重要。因而,经营者的薪酬机制,是整个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良好运行的关键。

第4篇:企业经营制度范文

关键词:家族企业 投资者保护 法律环境

中图分类号:F27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6—066—03

家族企业有优点,也有不足,家族企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取决于特定的条件,包括家族企业内部体制的效率以及家族企业外部经济制度环境的作用。我们认为企业发展的外部制度制约条件对企业在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可能比内部机制更重要,即家族企业的存在和演进路径内生于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现阶段民营企业发展的问题与制约,其实可以归结为金融环境、法制环境这两个因素,它们是影响企业经营绩效与组织演变的重要变量。

一般学界公认的是,现阶段中国家族企业成长所面临的外部市场环境,处在转型时期法制环境对于投资者保护较弱,外部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严重滞后,同时大多数企业处于创业期或成长期,企业创办者创新精神不足、创新能力递减,导致现阶段我国家族企业两权合一的古典式家族企业居多。

现阶段广东民营家族企业的控制权集中、管理封闭,所有权开放度不高。即便有少数民营家族企业雇佣职业经理人来管理企业,但大都以失败而告终。笔者认为,广东民营家族企业的组织演进当然不可能脱离整个国家的大环境,但相对全国而言,广东家族企业社会化的趋势应该显得更强一些。实际情况是否如此?本文将借鉴投资者保护理论中法律金融论的代表人物LLSV等观点,根据近年广东省工商联对省内私营企业主的调查数据,对此进行分析。

一、广东民营家族企业所有权安排的现状

根据2004年(2006年)广东省工商联对全省181家私营企业发展的基本情况进行的抽样调查数据,现阶段广东民营企业的家族经营特点明显,虽然过半数的企业成立了股东会、董事会和工会,但是仍然是企业主主导企业经营。创办人多集所有权和经营权于一身,在企业的重大决策上,由企业主本人作出决定的占36.46%;约95.30%的企业主同时担任企业总裁、(总)经理职务,企业主的父母、配偶、兄弟姐妹或子女占董事会成员总数的36.01%。这说明私营企业主,集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于一身,家族经营特点明显;企业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等组织在企业治理中处于从属角色。

广东省工商联的调研数据显示,广东民营家族企业的控制权集中、管理封闭,企业至今大都采取家族管理的经营方式,所有权开放度不高。即便有少数民营家族企业雇佣职业经理人来管理企业,但大都以失败而告终。广东民营企业主不积极引入职业经理人,是否说明在既存的制度环境中,与其他形式的企业组织相比,家族企业更有效率?

法律金融论的代表人物LLSV等观点,主张法律渊源的不同会导致投资者保护程度的差别,进而在微观层面上出现不同的公司治理结构、在宏观层面上出现不同的金融市场监管模式和程度,从而影响国家公共金融市场的发展,乃至经济的增长。鉴于以上的考虑,本文将集中探讨法制环境对于广东省民营家族企业所有权安排的影响与作用。

二、法律环境影响投资者保护的分析框架

法律因素是指东道国或地区为调整投资关系而制订并实施的各项与国际投资相关的法律、法规、条例以及有关政策和措施等。投资者保护源于公司治理中的委托问题。除契约论外,另一派是法律论。其观点以La Porta等人(简称LLSV)为代表,他们以全球的视角在国家层面(country—level)上分析比较各国的投资者保护现状,研究公司治理的外部法律环境(法律渊源和执法质量)对投资者保护的影响。

LLSV(1998)以49个样本国家作为研究对象,按法律渊源(普通法系、法国法系、德国法系和斯堪的纳维亚法系)分类比较了这些国家的投资者权利(股东和债权人)。LLSV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英美法系下的国家,一股一票方面的平均分值是与抗董事权的平均分值远大于法国大陆法系下的国家、德国大陆法系下的国家和斯堪的纳维亚法系下的国家,而强制股利只存在于法国民法系下的国家。他们发现,普通法系的国家较之民法系的国家能提供更强有力的投资者保护,因此法系根源是一个强有力的决定投资者保护的解释因素,而有效的法律法规能有效能提高投资者保护的程度,提高投资者信心,增加了公司的融资能力。

另外,法律制定确实能弥补不完备契约的缺陷,但是仅仅只有法律制度就可以实现投资者保护了吗?LLSV(1999)分类衡量了49个国家的法治化程度(主要从司法效率、腐败程度、掠夺风险和会计准则评级等方面进行考察)。他们发现,在很多方面普通法系国家较之民法系国家具有更高的执法质量,因此,他们指出较高的执法质量和效率能弥补法律制定本身的缺陷。

三、投资者保护法律环境的实证分析

下面将分别从中国的投资者保护法律环境分析、到广东投资者保护的法律环境分析,逐一展开对广东民营家族企业法律环境的探讨。

1.对中国的投资者保护法律环境的实证分析。我国的投资者法律保护经历了从弱到强,逐步健全的历史过程。本文将在LLSV(1998)和沈艺峰等(2004)研究的基础上,合理利用他们权威的研究指标,以更全面地衡量我国自1995年以来投资者法律保护的历史实践进程。参照沈艺峰等(2004)的研究方法,根据中国证券会的《投资者维权教育手册》中的“维护证券投资者权益的主要法律、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目录索引”以及其他有关的法律法规,选取1992年5月至2005年12月实施的78部法律文件。

为了分析我国投资者法律保护在世界上所处的位置,表2统计了中国的投资者法律保护情况与世界其他国家进行的比较。

从表中的数据来看,中国的债权人权利指数和反董事权利指数落入了拥有最好保护措施和最差保护措施的国家之间,但却略低于转轨经济国家和部分新兴市场国家,这两个指标是来自于文件的法律,而非执行中的法律,不过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以文件法律而言,中国投资者法律保护状况处于中等水平。

其中,法治、腐败和司法体系指数的数据资料给出了中国所有的法律执行指标,中国的法治和腐败两类指标的数值明显低于发达国家、大部分新兴国家和La Porta等人样本国家的世界平均水平,表明中国的法律权利只有形式的规定而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实施,中国的投资者法律保护状况在整体上仍处于世界较低水平。

2.对广东投资者保护法律环境的实证分析。在一个国家内部其法律基本是一致的,不存在地区差异。但是在法律的执行质量上有差别是肯定的。而法律的执行质量从本质上表现了法律对投资者保护的程度。因此,第二层次我们主要从法律的执行质量上来体现广东省各地区的投资者保护差距。

本文重点分析2000年以后广东省的投资者保护法律环境,笔者借助了近几年广东省工商联对私营企业主的调查数据,以及广东省内学者近年的调研结论,并结合广东省各市的民商案件结案率来反映广东各地区在法律执行方面对投资者的保护程度。

广东省工商联近年的调查显示,从私营企业主的角度,广东民营企业家一致反映:要不断完善法律的保障措施,增加私营企业家的安全感;要不断完善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地方性法规和政策;要不断完善信息网络,政府提供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给予法律投资指引、行业规章、情报等信息服务。被访者虽然认同近几年来在落实保护私人财产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提高私营企业家的社会政治地位方面有改进,但对优化法制环境和政务环境的要求强烈。

另外,中山大学“民营经济研究”课题组在2006年《民营企业成长报告——基于广东民营企业的调研分析》一书中,对广东民营经济体制保障的问卷调研结果,也表明虽然中央和地方对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法律制度供给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了,但是“法律法规的执行不能令广东民企满意”。

然而从国家立法机关的法律实践看,自1988年中央颁布实施《民营企业管理暂行条例》到2005年的“非公36”条出台,有关私营经济和民营经济有关的法律法规接近40部,而且个省市都自行制定了地方性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管理办法和政策措施,应该说法法律制度的供给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了。从这个角度理解,可能说明样本企业的回答更多地是针对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而言的,因此,法律权利只有形式的规定而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实施。

广东经济发展具有很大的不平衡性。珠江三角洲地理优势明显,基础设施齐全,经济势力雄厚,经济发展快速;东西两翼虽然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良好,投资力度继续加大,但是相比珠江三角洲明显不足;山区地处交通闭塞,相比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缓慢。经济的发展虽系于投资,受投资环境之影响,但制度差异的反作用不可低估。制度差异将直接表现为市场化进程的差异,而在市场化进程发展迅速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不仅市场体系健全,而且市场的运行机制也相对完善,市场关系比较规范,市场竞争相对有序,因此,可以在相对公平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比较完全的市场信息,以此来配置生产资源、获得资金和销售产品,从而降低市场风险,吸引国内、国外资金投资,促进其经济的发展。在市场化进程缓慢的北部山区和东西两翼地区,由于市场信息失灵,往往要承受巨大的市场风险,许多投资者不愿冒此风险,吸引资金明显不足,从而影响其经济发展。

从结案率的角度,从2002年广东省21个市的执法情况来看,三个区域的总案件结案率和民商案件结案率均没有明显差距,除了缺失的数据之外,只有云浮的总结案率低于90%,其他市的总结案率和民商案件结案率均在90%以上,湛江的两个指标都居全省首位。这表明广东省各地区在法律执行方面对投资者的保护程度不存在明显差距。

我们对于广东省民营企业产权情况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一是企业产权结构稳定,投资者构成和所有者权益构成都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二是投资者在企业主要扮演所有者、管理者、技术开发者的角色,特别是所有者、管理者互相交叉的情况较为普遍;三是企业投资者合作关系相对稳定,投资主体略有扩充的趋势。因此,对于广东民营企业而言,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企业的比例不高。

四、主要结论

家族所有权是创办人对既存的经济制度环境的一种制度适应。表面上看,似乎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实则是基于理性算计而做出的选择。从这个层面说,家族企业的制度安排的决定及效率是状态依赖的,但当外部约束条件改变时,最优的制度安排可能也会随之改变。

国内(当然包括广东地区)的股东法律制度,表面看来比较完备,但是法律执行效率很低,这使法律对投资者提供的保护大大折扣,这种法律制度深刻影响着我国的家族企业所有权安排。

1.据中国的投资者法律保护情况与世界其他国家进行的比较,我国还属于在法律对少数股东的保护程度非常弱的国家。虽然就文件法律而言,处于中等水平,但是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实施。鉴于此,现阶段家族企业的所有权和管理权不会分离,创始人家族必须保留对企业的控制,并且自己进行管理。

2.在广东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随着民营家族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一些企业在规模化和多元化发展过程中开始遇到管理瓶颈,从而感受到了对职业经理人的需求,已有相当部分企业引入了、引进过、或计划引入职业经理人,但受制于整个国家的法律制度环境,故成功的案例不多。

3.为了促使广东家族上市公司向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模式转变,提高我国的投资者保护水平和国家、地区的执法力度以达到有效保护投资者的目的是一条必行之路。

[基金项目:2010年广州市属高校科研项目“广州外贸企业国际贸易结算多元化战略研究”(108071)]

第5篇:企业经营制度范文

一、药品招标制度分析

1.药品招标制度的制定背景。自上个世纪末期至今,我国经济体制发生改革的同时,药品销售也由传统的商业包销转变为工业生产,自由销售。由于当时我国经济体制的不完善、管理制度的欠缺,多数制药企业存在着资质低、技术落后、设备欠缺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造成经济效益低下、劳动力浪费严重的现象。同时,许多企业为了加大药物销量在全国各地建立了定点供应关系,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来保证销量,继而导致药品销售费用的上升,这使得昂贵的药物价格变得更加离谱。尤其是在近年来,这种现象愈演愈烈,随着经济制度的改革传统药物销售方法逐渐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这就迫切的需要一种新制度、新方法来打破僵局,降低药价、保证市场流通,药品招标制度便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产生的。

2.药物招标制度内容。药品招标采购是目前制药企业药品销售的主要方式,是政府单位、事业单位采购药物的主要方法。这种药物销售方式是通过以省政府采购中心为基础,参与的单位包含了药物生产企业、药物配送企业以及药物使用企业。通过分析,这一采购工作的持续时间较长,经常都是一两年不等,实施范围包含了医院、药房、政府等多个部门。在目前的药物招标制度中,常见的药物招标方式主要有:挂网采购、双信封采购等。

二、药物招标采购制度对医药企业的影响

1.药品招标目录对企业造成的影响。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是目前国内主要的药品采购方式,也是唯一的采购通道,在招标之前应当对各医疗机构、制药企业的药品名称、大概数量进行深入总结和统计。根据这些资料和内容制定出合理、科学、完善的药品招标目录。

对于制药企业来说,药品招标目录是衡量制药企业是否具有参加招标的基准线,如果招标目录中没有该企业生产的药品,那么企业就无法参加此次招标,更不要说参与到其中进行销售。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通常都会千方百计的做好招标品种的目录增补工作,否则必然会导致1~2年的销量受到影响。这也是做好投标工作的基础环节和最为关键的环节。

2.双信封招标制度对企业产生的影响。建立完善、科学、可靠的招投标制度是我国卫生部门的工作重点,是惠及民生的重大制度创新,它的出现旨在保障群众基本药品使用情况,避免药价变异。这种制度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它在实际实施中必然会产生一些新问题,主要表现在集中招标采购制度不够规范、工作效果不明显、药价虚高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等。

双信封作为药物招标制度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它是招标制度发展的高级阶段,实现了我国招标制度与国际招标制度接轨。就双信封招标制度分析,它是比较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它在推动招投标制度的改革、创新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有效的对药品市场进行了规范。在双信封招标制度中,商务招标的影响较大,它通常都是以最低价者的中标为基础,使得每一个投标工作人员能够根据市场同类竞争提出最低报价,从而降低药物价格、提高药物质量。

双信封招标制度的落实有效的控制了药物价格,使得药价再一次的降低,百姓常用药物不断实惠的同时,药物质量还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用药安全,促进了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为基本药物制度的大范围推广奠定了积极作用。

3.技术标对企业的影响。经过几年的应用实践得出,技术标对药物综合评价、药物质量检验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它还有着提高市场信誉度、提高企业排名的优势,使得药物市场的百分制得到有效的落实。在技术标的选用中,对企业的规模、信誉度要求严格,实行百分制积分制度对于企业药物质量的评价十分关键。经过工作实践分析,药品评价指标和药物质量息息相关,是技术标主要的考虑因素,同时也是企业规模、信誉度以及药物质量的综合体现。

4.商务标对企业的影响。商务标在药物招标采购制度发挥重要的作用,在药物投标采购工作中,由于商务标过于注重价格,使得部分数企业的质量关无法达到预计要求,从而给用药企业经济造成损失。在药品评价方面,最为重要的是药品的质量和价格,而药物价格可谓是商务标的唯一参考因素,这也是影响企业生产和生存的主要因素。因此,企业要想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就必要在药物价格上下苦功夫,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投入成本。

第6篇:企业经营制度范文

关键词:烟草 经营管理 内控制度 应用

工程投资、物资采购、服务项目涉及资金大,管理幅度、管理难度大,程序多又复杂,是烟草行业规范建设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开展内控制度体系建设,建全和完善“制度、决策、运作、监督”的长效机制,有利于保证经营管理规范运作,企业健康发展。建立健全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的内控机制,有利于加强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防范廉政风险,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1.保山烟草内控制度体系建设现状分析

1.1保山烟草现行内控制度体系的主要特点

内控组织完善,监管体系健全。以三项工作管理委员会作为决策机构,建立完善了“三项工作”组织架构、议事决策机制。对工程招标、物资采购等重大经营行为,全程参与到“三项工作”各个环节的监督,出具审计意见书、纪检监督报告以及内部整顿督查报告。全面推行企业办事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规范公开项目和内容,规范办事程序、办事结果,接受职工群众监督。

运作程序规范,风险防范到位。物资采购严格遵循“需求的不询价、询价的不谈判、谈判的不签约、签约的不付款”原则,实行采购合同汇审制,严格采购程序和审批制度,采购结果每半年在公司管理体系平台上公示,推行阳光采购。工程投资项目实行履约保证金制度,在施工合同中约定设立“共管帐户”,作为投资项目的结算账户,单独核算,重点监管。

制度文化并举,软硬件同步建设。项目管理运作方面,修订完善了投资项目管理、物资采购管理、服务项目管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涵盖了项目分类、前期准备、审批、实施与调整、招投标及合同管理等管理环节。在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保山烟草坚持秉承“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行业共同价值观和“利国惠民、至爱大成”的价值理念,大力推进“大成.永子”文化建设。致力于打造以“国家、社会、员工、烟农、零售户、工业企业”为服务对象的“七彩.永子”服务品牌。企业文化建设深入人心,广大干部职工自律意识和规范意识不断增强。

推行现代企业管理,实施目标管理和流程化控制。建立了以流程为基础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标一体”管理体系,建立起烟叶生产、卷烟营销、专卖管理“十大管理体系”及其支持性流程526个,修改完善涵盖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各个方面的制度文件424份,把制度管理转变为流程管理,把工作流程作为制度执行的关键,实现了同步控制向事前控制转变,为实施流程内部控制奠定了基础。

1.2保山烟草现行内控制度体系存在的问题

综合问卷调查、访谈调研和资料研究情况。保山烟草现行内控制度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内控制度设计缺乏科学统筹和不规范。由于缺少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有的制度相互交叉,甚至矛盾。二是内控组织架构不尽合理。“三项工作”管理委员会机构人员配置没有体现监督、决策和执行相分离的原则。监察、审计、整顿办等部门相互间职责权限划分界定不够明确,一定程度存在交叉错位和重复监督的情况。三是制度执行过程走样。程序执行不严格,有的虽然有程序性要求,但先做再补手续的情况时有发生。有规不依、有令不行、随意变通的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存在。四是监督运作机制有待完善。权力点和廉政风险点还缺乏系统的识别和控制措施。监督的力量不足,过程控制、程序监督等监督手段综合应用的力度不够,影响了监督的效率、效果。五是内控目标有所偏离。从调查情况看,公司内部控制偏向于监督和控制,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有利于企业效率提高和价值增值的服务功能。六是风险识别和控制还不够充分有效。调查显示,公司内部控制体系风险识别和评估环节薄弱有可能造成潜在的管理风险。七是物资采购内部控制还存在薄弱环节。供应商评价管理措施不够有效,对供应商评价的认识理解和运用还存在差距,供应商的评价管理一定程度存在简单化、形式化。五种采购方式适用范围界定还不够清晰。八是外部干扰不同程度存在。领导干部对工程项目、物资采购招投标活动或明或暗插手干预的现象仍然存在,致使招标单位不能独立自主地进行工程项目或物资采购招投标活动,破坏了招投标工作正常秩序。

2.健全完善保山烟草内控制度体系的对策和建议

2.1构建内控制度体系的基本思路和框架

内控制度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管理理念、机制、制度、手段等方面加以创新和改进,才能真正形成“制度程序完备、权力规范运行、操作公开透明、监督管理到位”的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内控制度体系,通过构建“1552”内控制度框架,即:明确一个目标;坚持五个原则;实施五个步骤;打造两个平台,实现对“三项工作”经营管理活动的实质性的有效控制。

明确一个目标。以规范权力运行,操作公开透明,确保监管到位,打造阳光烟草作为内控工作目标。

坚持五个原则。内控制度体系建设,应遵循五个基本原则,从而达到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目的。五个原则即:全面性原则;关键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制衡性原则;成本效益原则。

实施五个步骤。运用内部控制的理论和方法,实现保山烟草企业工程投资、物资采购和服务项目管理体系的内控化。一是开展风险识别和评估。辩识权力运行中各个环节、各个岗位风险点。二是制定防范措施。风险点排查工作结束后,按照“有风险点必有防范措施”的要求,针对每个风险点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三是完善制度规范,健全内控长效机制。既制定管理办法、控制程序,又完善监督办法。四是完善岗责体系,明确权责分配。五是构建内控制度评价机制,从内控环境、风险识别与评估、内控措施、监督评价与纠正、信息交流与反馈等方面分别进行规定,科学评估,严格考核,促进内控机制不断完善。

打造两个平台。一是打造办事公开民主管理信息平台。把公开作为监督的重要方式,以办事公开民主管理信息平台为载体,在工程投资、物资采购、服务项目系统增设公开节点,实现与办事公开民主管理网站的自动实时对接。二是打造信息化监管平台。借助信息技术的程序性和控制性,使规章制度具体化、程序要求流程化、操作权限固定化,使规范管理、透明操作和严格监管统一于信息系统之中。开发和运用好惩防体系信息监管平台,发挥信息监管平台实时监控、预警纠错等功能,实现监督的常态化。

2.2建立完善的供应商、承包商、服务商管理评价体系

推行分类管理、专家评审、动态评价、黑名单制度“四位一体”的供应商、工程承包商、服务商管理评价体系。一是对供应商实行分类管理。对于分类后的供应商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策略进行评价管理。二是建立评审专家库。根据企业现状,先在市级烟草系统层面建立物资采购评审专家库。同时建立相配套的专家队伍建设和管理制度。三是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实行准入资格评审和动态评价。建立供应商、服务商、施工单位动态评价考核体系。在加强对潜在和新进准入资格评审的同时,对入围的供应商、承包商、服务商实行动态评价考核。引导供应商、承包商、服务商公平有序竞争。四是实行“黑名单制度”,完善诚信机制。进一步坚持完善并严格执行公司已建立的“黑名单制度”,把黑名单制度的实施与检察机关犯罪行贿档案查询系统相结合,完善诚信机制。

2.3科学配置权力,优化权力流程,完善运作机制

完善决策运行机制。进一步明确“三项工作”管理委员会工作边际,科学制定工作流程、工作标准、工作责任,围绕审核、计划、论证、评估关键环节,按照“流程顺畅、节点恰当、标准明确、责任清晰”的原则设计管理委员会运行机制,充分发挥管理委员会的作用。

完善工程投资、物资采购、服务项目的执行机制。明确每项工作、每个环节的执行和监督主体、以严格的责任制确保项目实施的严格规范。逐项确认权力行使的依据、程序、时限以及相应责任,编制工作流程图。实施绩效考核,通过过程执行及结果执行进行评价考核,做到持续改进,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突出对采购方式的有效控制,清晰界定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单一来源五种采购方式的适用范围,分别设立不同流程。

完善公开机制和科技手段防腐机制。充分运用和完善现有信息系统,构建办事公开民主管理和工程投资、物资采购、服务项目工作网上运行平台,把内控制度及重要权力节点监控与信息化技术结合,实行业务处理信息化内部控制。对“三项工作”项目运作全过程进行实时动态监测、监督和分析评价。

健全完善权力制约机制。深入推行工程项目、物资采购廉政承诺和廉政合同“双签”制度,逐步完善廉政合同履行考评机制,对重大项目试行 “廉政保证金”制度。实行重大工程和大宗物资采购廉政约谈制度。实行工程项目建设和大宗物资采购回避制度。逐步探索建立物资采购制,实行“采管分离”。 完善监督机制,推进监督要素整合,形成监督合力。

推行管理体系内控化。结合保山烟草企业“十大”管理体系建设要求,把管理体系的职能职责对接,流程优化、部门工作标准、岗位KPI指标设置等方面与内部控制合理授权、岗位分离、风险防范、内控评价等内部控制措施相结合,纳入公司管理体系建设一并运作,对管理风险和廉政风险实施内控。

第7篇:企业经营制度范文

关键词:货币政策民营企业融资困境金融支持宁夏

Abstract:Under the financial crisis influence,the central moderate loose monetary policy has not solved the private enterprise to finance the difficult question.This article take Ningxia as an example,in the inspection private enterprise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the financial backing and in the financing characteristic foundation,the analysis private enterprise finances the difficult reason,proposed the private enterprise goes out the financing difficult position the suggestion.

Keywords:Monetary policy Private enterprise Financing difficult position Financial backing Ningxia

近些年来,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之一,特别是08年下半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内民营企业经营困难,融资难问题进一步凸现。为应对金融危机,中央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确保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从多方面对民营企业融资给予政策支持,拓宽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但由于民营企业总体实力不强,银行对民营企业惜贷现象仍显突出,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依然存在。

1.宁夏民营企业发展现状

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宁夏部分民营企业经营恶化、利润下降。09年一季度停产半停产企业中90%以上为小企业,主要是一些规模;较小的洗煤、碳素、铁合金、电石、梳绒、脱水蔬菜等,普遍技术装备落后、初级产品多、附加值低、企业竞争力弱。但从总体上看,宁夏民营经济逆势快速发展。截止2008年底,全区私营企业达到3万多户,注册资本金624.42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9%和15%;共登记个体工商户16万多户,注册资本金55.54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9%和65%;全区非公有制经济进出口总额11.09亿美元,占全区进出口总额59%,比上年增长34.75%;上述增幅均居全国前列。宁夏民营经济呈现由金融危机导致的部分下滑和基于后发优势的整体迅猛发展的双重特征。无论是哪种特征,都存在共同的发展难点——资金缺口。

2.宁夏民营企业的资金需求未得到满足

一季度,宁夏信贷投放增长强劲,贷款增速达到历史最快增长区间。新增人民币贷款174亿元,是上年同期的3倍。其中,私营企业及个体贷款增加8.5亿元,同比多增9.1亿元。但在信贷快速增长的情况下,民营企业的资金供求缺口仍在扩大。

2.1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民营企业的资金需求扩大。问卷①显示,有70%的民营企业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面临原材料、燃料、动力等购进价格的上涨,企业普遍感受到扩大再生产、购买设备和原材料、支付工人报酬等方面资金支出显著增加,加之利率、税率、汇率变化的叠加效应,企业资金需求明显上升。经营恶化的民营企业面临项目转型和产品改造,需要大量的资金跟进,而新生的民营企业在发展初期更需要资金补充。

2.2信贷投放呈长期化、集中化的特征,导致宁夏贷款总量的提升未能真正满足民营企业不断上升的资金需求。

一季度,宁夏65%的新增贷款投向了采矿业、制造业、电力业、交通运输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业五个行业,60%的新增贷款为中长期贷款,43%的贷款投向了前10大户企业。而大部分民营企业主要分布在轻纺、石化、建材、医药等行业,不属于贷款主要投入的五类行业,而且更需要短期贷款,显然中小民营企业在一季度新增贷款中没有获得更多的实惠。银行信贷重点关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投向的企业和项目,向大企业集中趋势明显,对其他领域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产生更为明显的挤压效应。问卷调查显示,目前宁夏有60%的银行类金融机构(主要是国有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贷款对象以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为主,只有20%的银行贷款对象以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为主。

3.宁夏民营企业融资特点

3.1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狭窄。宁夏民营企业融资以银行贷款为主。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微乎其微,11家上市公司中仅有1家民营企业。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到,有76.9%的民营企业主要依赖银行贷款,21.54%依靠自我融资,有1家民间借贷,仅有1家获得政府扶持。通过银行贷款的企业大部分经营年限都在三年以上,近三年成立的民营企业以自我融资为主。在自我融资中,53%的企业系家族自筹,46%的企业利用赊账等商业信用。而选择民间借贷的主要原因是手续简便及无法取得银行贷款的无奈选择。99%的企业未享受政府贷款扶持。

3.2民营企业融资方式单一。宁夏民营企业银行贷款以信用担保和抵押贷款为主,分别占被调查企业的30%和70%,有小部分质押贷款和票据融资,尚无融资租赁业务。

3.3民营企业融资成本较高。大部分民营企业业贷款额度小、频率高,而银行每笔贷款的审批成本并不会因为贷款额小而降低,企业为寻担保或抵押,还要付出诸如担保费、抵押资产评估等相关费用。另外,与民间借贷相比,有57%的企业认为银行贷款利率更适中,但银行手续冗长、服务效率较低,信息成本过高,常使企业错过购进材料或签单的最佳时机,被迫选择民间借贷方式,增加了企业融资成本。

4.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4.1民营企业普遍资产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

4.1.1总体实力不强,贷款抵押物不足。宁夏民营企业呈现出数量多、规模小、扩展快;吸纳就业人员多,拥有有效资产少;传统经营多,有效创新少,产品附加值小;贸易渠道少、销售规模小,且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属于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等特点。大部分中小民营企业经营效益低下,抵御风险能力弱。问卷调查显示:有63%的企业缺少符合银行要求的抵押物,27%的企业无信用担保。贷款抵押物不足是企业取得银行贷款困难的主要原因。

4.1.2缺乏规范的内控制度,信用风险较大。民营企业整体上信用等级较低。一是企业管理薄弱。缺乏健全的财务核算制度和相关的报表资料,有60%的银行反映难以查询企业的资产负债及信用等方面的真实情况。二是企业信用状况不佳。部分民营企业生产效益差或改制行为不规范,逃废银行债务时有发生,加之法律保障不足,更让银行对民营企业贷款望而却步。

4.1.3银企信息渠道不畅,双方信息不对称。民营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且地域分散,难以建立成熟的信用信息数据库,银行很难掌握企业经营情况,贷款风险可控性差,增加了银行放贷和收贷成本,而且对民营企业每笔贷款所付出的前期调研、评估和后期管理成本更高。

4.2金融机构单一,市场体系不健全。

国有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中占主导地位,信贷政策实行全国统一标准,不利于中小民营企业。宁夏国有商业银行机构数、资产总额均占到45%左右,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区域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小银行数量很少。国有商业银行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对东西部地区实行统一的授信标准,其授权授信制度和资信评估制度主要针对国有企业制定。国有商业银行拓展中小企业优质信贷市场,也主要是对具有较高市场发展潜力的中小优质客户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等民营企业 开展贷款营销。另外信贷审批权力上收,手续繁杂效率低下,对急需资金的民营企业尤为不利。地方性金融机构在为民营企业提供信贷服务上拥有信息优势和成本优势,但由于自身实力不足,难以满足民营企业的需求。

4.3担保业发展落后,企业信用缺乏保障。宁夏目前有信用担保机构57家,平均注册资本金为1089万元,由于担保机构普遍规模小,实力弱,加之审核条件严格,真正开展业务的不到三分之一,对民营企业实际担保支持很少。担保行业运营风险大,没有有效的反担保及再担保措施,银行与担保公司很难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

5.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建议

5.1以资本市场为主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支持企业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政府部门应加强政策引导、部门协调、资金支持、后备上市资源培育,积极完善地区资本市场,为民营企业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提供条件。一是针对民营企业净资产规模小的状况,可以依附或者挂靠大企业,成为大企业的子公司或者控股公司,利用大企业的力量进入资本市场获得资金;二是可以由政府财政牵头,联合大企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协同出资,建立创业投资基金或风险投资基金,专门投资于符合国家和省区重点产业发展方向的民营企业。政府可运用税收政策引导和鼓励个人直接投资,建立产业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三是支持创业板资本市场即二板市场的发展,鼓励和促进具备条件的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高科技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规模。

5.2以商业银行为主建立金融创新体系。

5.2.1把握市场动向,创新融资机构。鼓励股份制银行、政策性银行及民营金融机构在宁夏设立分支机构,积极扶持本地区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及政策性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为企业拓宽间接融资渠道。可考虑培育民间借贷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将地下的民间借贷组织正规化。

5.2.2防范金融风险,创新信贷产品。民营企业流动资金需求大,缺少能提供抵押的不动产,其特殊性要求银行以“风险定价、风险管理、风险补偿”为中心,创新金融产品。

5.2.3提高贷款效率,创新金融服务。银行贷款手续复杂和时间长是民营企业普遍反映的问题,创新金融服务,简化贷款手续、加快贷款速度是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关键。

5.2.4加强融资合作,实行差别政策。一是银行可与信用担保机构、小额贷款公司等合作,加强融资合作。二是建议实行差别的信贷政策,包括国家出台更细化的支持民营企业的信贷政策、依据地区发展情况不同实行不同的信贷政策,这对于生存在宁夏这种西北欠发达地区的民营企业显得尤为重要。

5.3以中小企业为主完善民营企业信用环境。

5.3.1采取措施支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一方面政府和银行加强对民营企业的培训和引导,促使民营企业完善治理结构、健全财务管理、提高自身素质;另一方面政府可针对民营企业规模小、底子薄、经济结构单一的特点,适时采取措施对一定规模以下的民营企业进行资源整合,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培育民营企业成长的良性循环机制。

5.3.2建立民营企业信用信息体系。加强人行、银监会和政府相关部门的的协调、沟通,建立民营企业信用体系;完善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注重对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信用信息采集更新;搭建银企信用信息平台,有效解决企业融资中信息不对称问题;对信用差的企业建立“黑名单”并及时通过媒体曝光,加大失信惩戒力度,优化民营企业信用环境。

5.3.3健全社会信用担保机构的建设。完善现有的担保机构,组建完全按市场规律运作的高效率担保机构,鼓励民间资本进入企业信用担保市场。政府可设立信用担保机构风险补偿专项资金,通过资金补助调动担保公司的积极性。注释

①为全面了解宁夏民营企业融资情况,近期人行银川中心支行对宁夏民营经济的发展及融资情况开展了调研。调查对象包括全区62家银行类金融机构的分支机构、涉及13种行业 的130家民营企业,共发放问卷190多份。13种行业分别是:化工、机械设备、金属加工与制造、非金属矿物质制品、水泥、造纸、采矿业、农副产品加工、食品与饮料、纺织、医药、物流、建筑。

参考文献

[1]符戈.《中国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2003年10月

[2]张俊伟.《完善中小企业政策体系的努力方向》《中国经济时报》,2009.03.20第5版

第8篇:企业经营制度范文

白旭霞(1990.12-),汉族;籍贯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学历:研究生;工作单位:中央财经大学; 研究方向:会计学硕士。

张卫林(1989.12-),汉族;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方村;学历:研究生;工作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研究方向:战略管理。

摘 要:本文以2010—2012年的环渤海地区上市企业为样本,基于地区差距,实证分析了企业生命周期和制度环境对企业经济后果的影响。回归结果发现,企业生命周期和经济法律环境水平与企业经济后果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生命周期越长的企业以及良好的制度环境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每股权益,改善企业的经济后果。

关键词:企业生命周期;制度环境;企业经济后果

中国的企业处在相当激烈的竞争环境里,企业间存在着不同体制的差别和间距,国外与国内间的差距、国内区域之间的差距等。随着经济一体化的趋势给企业的经济活动带来更大的压力和动力,从而促使中国企业外部制度环境的不断变化。伴随着体制变革,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慢慢的把被政府控制为主体的经济体制所取代,这一取代将会引发出新一轮制度的建设和创新的需求。如何通过外部制度和内部制度的安排让企业产生良好的经济影响,让企业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以及企业生命周期是如何影响企业经济后果就成为了制度变迁背景下中国企业面临的核心问题。一个企业能否获得长期的发展,维持一个较长的生命周期是现如今经济大潮中企业以及政府都应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分别从企业生命周期和外部制度环境角度考虑对企业经济后果的影响,从而探讨企业经济后果的源泉所在。

一、研究设计

1、经济后果变量

本设计采用每股收益(EPS),即税后利润与股本总数的比率来表示企业的经济后果,每股收益指标反映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股东收益,完全可以体现企业的经济后果。

2、企业生命周期变量

本研究结合打分法与产业经济方法的优点,考虑了产业之间差异的因素,选用销售收入增长率、流动比率、总资产周转率及企业年龄等四个指标来度量企业生命周期;首先对样本企业按照证监会所规定的行业进行分类,其中每一行业样本都按照每一项得分大小分成三部分,得分最高的约1/3部分计3分,得分最低的约1/3部分计1分,中间一部分计2分。最后,把各企业的总分结果汇总,即得到所有样本企业生命周期的结果。

二、实在回归结果与分析

1、变量的之间的Pearson相关矩阵

如表3 所示变量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矩阵显示,LifeCycle,Gov,Envir,Lnsize都与因变量EPS呈显著正相关关系,Lev变量则与因变量EPS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表3 各变量之间的Pearson相关矩阵

EPSLifeCycleGovEnvirLnsizeMb

LifeCycle0.272**

Gov0.077*-0.003

Envir0.136**-0.0100.835**

Lnsize0.122**-0.0740.0400.065

Mb0.0700.098*0.048-0.0010.019

Lev-0.182**-0.098*-0.048-0.117**0.579**0.062

2、OLS回归结果分析

从表4回归结果可以看出,本模型的拟合效果(F值)占优,Adjusted R2的值为21.2%。模型结果显示,LifeCycle(β1=0.089,P

表4 回归结果分析

自变量β值T值Sig(P值)

Intercept-2.041-3.0880.002

LifeCycle0.0898.4000.000

Gov-0.069-0.7850.433

Envir0.0451.7790.076

Lnsize0.0988.5670.000

Mb0.0061.5530.121

Lev-0.586-6.9360.000

F值29.598

Adjusted R20.212

三、结论

随着制度改革的变迁,在我国区域制度环境的相关差异的背景下,实事求是的分析了在不同制度环境、企业的生命周期、企业经济后果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主要通过构建企业的生命周期指标,根据企业发展的动态方向考察企业经济后果随着企业生命周期的变化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企业的生命周期经济法律环境水平均与企业经济后果显著正相关,而政府支持市场化程度与企业经济后果并没有显著正相关关系。总的来说,生命周期长的企业以及好的制度环境有助于企业获得对自身和社会有益的经济后果。

参考文献

[1] 周建,方刚,刘小元.制度环境、公司治理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南开管理评论,2009(5):18-27.

[2] 樊纲,王小鲁,朱恒朋.中国市场化指数——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2011年报告.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3] 李云鹤,李湛,唐松莲.企业生命周期、公司治理与公司资本配置效率.南开管理评论,2011:110-121.

第9篇:企业经营制度范文

1 指导思想与目标任务

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建立科学合理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全面落实生产责任制,构建和谐的生产关系,建立安全高效的生产体系,实施标准化生产,建成生态示范果园。

2 管理体制

实行,承包期一定2~4年,面积33.3hm2以上的果园分工区管理,每个工区管理27hm2左右的果树,工区下面分户管理,每户管理3~5hm2的果树。实行以树定人、定经费,工区主任定额责任制,确定不同树龄果树的生产经费。

2.1 费用核定 核定各种肥料施用量、农药费、工区费和人工管理工资。人工管理工资又分为不同树龄树种的管理工资和不同年份的产量工资。

2.2 聘用工区主任、承包人员的基本条件 工区主任需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思想品德好,有一定的组织指挥能力,有种果树及生产管理的基本经验。承包人员年龄在40~60岁的中年男女,身体健康,能长住工区,有一定的生产技能,诚实守信,人员来源是向社会公开招聘,以夫妻家庭式为宜。

2.3 工区主任的职责 管理本工区生产工人,组织果树生产,落实各项技术;负责本工区生产供应,产品收送,结算传递、成本核算;负责本工区员工的教育、培训、企业文化建设及公司规章制度的执行;负责本工区安全保卫;负责观察记录及反映本区病虫情况;其它有关事务。

3 具体管理办法

统一指挥,目标管理,责任到人,采取按月预发工资的形式,年终总结算。实行“五定工资”。即定工资、定投入、定任务、定质量、定奖赔。

3.1 定工资 承包人员每人每月预发工资,由工区主任按月编制工资表,公司领导审核,财务发放,年终时结算。工资总额由2部分组成:管理工资、产量工资。管理工资按树龄核定,不同树龄不同单价;产量工资按正品果和次果核定,质量不同单价不同。

3.2 定投入 根据安全、优质、高产、高效的目标,总农艺师和公司领导制定果园生产物资投入计划。生产物资投入计划必须按照确保果树正常生产的原则进行预算,并统一采购,统一发放。各工区生产物资单独核算,工区必须严格把关,确保生产物资投入在果树上。

3.3 定任务 由公司按照工作计划,下达各阶段工作任务,技术要求,完成时间等,各工区承包户必须不折不扣、保质保量完成各项任务,绝不拖延。生产任务包括:①管理果树质量:栽管1年生果树1400株/人,2年生果树1300株/人,3年生果树1200株/人,4年生果树1100株/人,5年生果树1000株/人,6年生果树900株/人,7年生及以上果树800株/人;②果树栽培管理所包含的工作主要有:定植、抗旱、扩穴、施肥、病虫害防治、抗灾保树、修剪、采果、树体保护、栽种绿肥、除草、培土、涂白、果实装车等;③辖区内果园梯坡、路沟、水利及其它设施的一般性维护,护林守地、安全保卫等。

3.4 定质量 ①各道工序或项目的工作质量,每季度进行1次综合考评;②制定果树生长要达到的叶色、树形、树势及冠幅等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