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校营销宣传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学霸失恋
6月26号晚上,武汉理科高考状元黄翌青在人人网上更新了一条人人状态,“得到了全市的美誉,得不到你的驻足”,一时为大家所津津乐道,津津乐道似乎用起来不妥。但是我想,大部分人都有这种阴暗心理吧,既然当了学霸,再获得女神芳心的话,上天就太不公平了。好吧,我承认我是羡慕嫉妒恨了
言归正传,站在网络营销的角度看,为什么这条信息会引发这么多人关注呢?SEO周伯通分析认为,这是由特殊的人在正确的时间的一件常见的事所引起的。
首先,这条信息的人非常特殊,新晋武汉高考状元黄翌青无疑被大家所关注。其次,时间正好在高考分数刚出来的时候的,这个时候正好大家对状元,分数之类的词很敏感,试想如果这条信息再过1个月发的话,还有多少人关心呢。最后就是最重要的因素了,这条微博所传达的信息非常的常见——被女神拒绝了,广大男同胞们每天都在被女神拒绝,多常见的事啊,但是被拒绝的是学霸,是状元,在刚形成屌丝文化的今年,广大屌丝们看到这条信息,是该有多么喜闻乐见,多么振奋人心啊,状元不也一样被女神拒绝,不得不说,黄翌青同学的一条信息温暖了众多屌丝的心,我也是其中之一。另外一点,一直以来在大家眼里,学霸应该就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种形象,但是这个时候,新晋状元郎传递给大家的不是学习经验,而是恋爱心得,在当前环境下,无疑也是极其特殊而醒目的。
综上所述,这起事件包含了以下信息:高考、状元、女神、屌丝、恋爱,还有后续跟进的DOTA,其中高考、状元就是一个热点,女神、屌丝、恋爱又是另一热点,最特殊的是,这两种八竿子打不着的热点碰到一块,所产生的能量就不是一加一那么简单了,几乎是惊掉了一地眼珠子。
人大女神
再来看另外一起焦点事件,6月23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网站主页发出一幅美女毕业生单人照,在网上引发关注,网友称该女生为“人大女神”。导致人民大学网站的访问量短时间内急速上升,一度瘫痪。
这起热门事件的形成原因就比较简单了,在大家眼里,大学官网应该是严谨而充满学术气息的,这个时候,一个一流大学的网站上居然出现令人眼前一亮的美女单人照,恰好又遇上莘莘学子们忙于择校的时刻,于是被大家极度关注也就顺理成章了。
关键因素
在SEO周伯通看来,这2件热门事件的产生其实都包含了一个营销的关键因素——反差,试想一下,如果状元黄翌青对着记者大谈学习心得,一个普通人被女神拒绝,人名大学将校内建筑等拍摄得再美观,那个人民大学的校花在某某新闻网上艺术照,在信息量浩如大海的互联网上,就算激起一朵小小的浪花也会很快平静。但是将这些事件结合在一起,产生的反差无疑像潮水互撞般形成巨大海浪,引爆网民眼球。
提高协同意识,扩大宣传效应
任何一项政策想要落到实处,宣传必不可少。
传统的宣传模式往往是“单打独斗”式,即宣传仅局限于某一项工作。比如某地为了宣传垃圾分类,当地城管局建立了垃圾分类的微信公众号,为了推广公众号,城管局将各镇街的关注量纳入考核,各镇街为了完成考核任务,动员广大机关干部及家属关注公众号,作为个体推广公众号的手段无非就是在朋友圈及各类微信群中转发,但是真正愿意点开朋友圈并且再次转发的又有几人呢。“单打独斗”式的宣传效果往往是不理想的。以上述垃圾分类的公众号推广为例,关注此公众号的人大多是机关干部,但作为一项关乎全社会环境卫生发展的事业,垃圾分类的知识和政策应该被每一个人所了解。在笔者看来,机关干部因为工作性质的缘故,对垃圾分类相关知识和政策的熟悉程度要远高于普通居民,因此最需要了解垃圾分类知识的是从事保洁工作的人员,家庭中负责倒垃圾的主妇和老人等等。如何让这部分人员关注公众号,才是宣传的重点。与此同时,只关注宣传的数量,比如仅仅将关注的人数,答题的人数纳入考核,忽略了宣传的质量,不仅容易给基层干部加大负担,而且也容易造成“指尖上的形式主义”。
破解“单打独斗”式宣传,关键在于提高协同作战意识,善于运用平台思维,将各项工作紧密联系起来,根据不同受众的特点,制定不同宣传方案。首先,善于借助节庆会展的平台,在展会的间歇或者利用展会的宣传手册,积极宣传地方有关垃圾分类的产业发展,优惠政策等系列信息,使外地人员了解熟悉地区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情况。其次,加强各部门的协作,比如利用人口普查工作中入户的契机,向居民积极宣传垃圾分类的有关知识,动员广大居民关注垃圾分类的公众号,参与到垃圾分类的知识竞赛中,实现“入一次户,办多件事”的良好效果。最后,根据不同的受众,制定不同的宣传方案。如果受众是老年人,由于该群体不擅长使用智能手机,传统的纸质宣传册会更加适合。如果受众是家庭主妇,在农贸市场,商场超市设置宣传点,利用关注公众号,赠送小礼品的方式会更加吸引眼球。
提高协同意识,善用平台思维,打破部门“壁垒”,强化各项工作之间的联系,定能实现一举多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校园文化活动;宣传
当前,对于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与管理研究越来越受到业界及学界的重视。不仅各相关职能部门对高校网络舆情态势进行着长期和即时的监管,以提供和总结各种信息与经验,大量的专家学者也在为如何做好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管理工作而进行着深入的研究。具体到高校的日常运作中,在诸多方面我们也愈来愈多地发现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应用痕迹。其中,与校园危机公关等较为明显的网络舆情引导不同,校园文化活动宣传上的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更具渗透性和隐匿性。从这点上可以看出,针对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研究工作正从单纯的、被动的理论分析逐步发展到复合的、主动的实践应用。
高校网络舆情的定义
关于高校网络舆情的概念分析,现阶段还未有一个权威定论。在《高校网络舆情工作初探》一文中,张鹏程将高校网络舆情定义为:“大学生和高等教育工作者对社会公共事物及高等教育系统之外的民众对高等教育公共事务的态度总和。”苏州大学的明义敬认为,“高校网络舆情就是指在高校网络这一特定空间内,网络舆情主体大学生对自己关心或与自身利益相关的各种社会事务、校园事务所持有的情绪、意愿、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而李育全认为,“高校网络舆情是指在高校网络空间内,围绕中介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以及大学生对此的评价和所持的社会政治态度。”广西科技大学的潘清泉教授等指出,高校网络舆情主要指“大学生在学校内外各种事件的刺激下产生的,并借助于互联网传播,且在高校范围内形成的对于刺激事件的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集合。”
可以看出,学者们针对高校网络舆情的定义分析各有其侧重,但较为明显的一个分歧点即为:到底哪部分人群才是高校网络舆情的参与主体?有的学者认为是“大学生”,有的则认为是“大学生和大学教师”,还有的认为是“大学生和高等教育工作者”以及校外的社会“民众”,如此等等。笔者认为,如同“大学生”一样,作为高校环境内的活动主体,“高等教育工作者”是不应缺席高校网络舆情的主置的。但张鹏程所指出的“民众对高等教育公共事务的态度总和”,应该属于社会普遍性质的网络舆情范畴,而不应包括于特定的高校网络舆情中。故“民众”不是高校网络舆情的主体之一,其针对高等教育公共事务的态度总和也不能被定义为高校网络舆情。
综上,通过修改潘清泉教授等的相关定义,笔者认为:所谓高校网络舆情,即大学生及高等教育工作者在高校内外各种事件的刺激下产生并借助于互联网传播,在高校范围内形成的对于刺激事件的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集合。
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在校园文化活动宣传中的应用方式及特点
通常情况下,高校相关部门对校园文化活动的宣传工作都侧重于宣传本身的前期规范和后期监督,而这些规范和监督又基本上是简单地停留在文化活动的既有内容上。虽然其间也不乏对校园文化活动的价值引导,但大多是基于常规性、事务性的工作要求,缺乏主动性。随着网络的发展,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管理工作日渐重要,同时高校文化活动的宣传方式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于是,高校相关部门也开始注意到主动将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工作应用于校园文化活动宣传工作中的便利性和重要性。
高校相关部门针对某一阶段出现的高校网络舆情,经研究过后,除了进行必要的、及时的、正面的引导和管理外,还主动有计划分步骤地将这种引导融合到各类校园文化活动的宣传中,或干脆由此而策划举办意义关联度极高的新的校园文化活动并宣传推行,以此而达到潜移默化的引导效果。这就是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在校园文化活动宣传中的应用。它的应用方式较为灵活,分为曲线分层引导、直线全面引导、重点二次引导三种方式。
曲线分层引导,即高校相关部门按层级区分,从上到下对文化活动宣传工作进行布置,借助各层各级部门或主体对该项工作的再认识、再分配以及最基层主体的具体施行,最终达到预期的引导效果。这种应用方式可以强调各层级部门对文化活动宣传工作(实则为网络舆情引导工作)的认识,但会导致引导效力的逐层缺失,以致最终会让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效果发生一定程度的散耗;直线全面引导,是指高校相关部门针对某项已接种网络舆情引导初衷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以权威者的身份对该活动进行直接全面的反复宣传和不断强调,从而直线地达到自身真正关心的引导效果。这种方式可以保证引导效力的无损耗发出,但由于相关部门的权威身份容易引起部分学生甚至高校工作者的逆反心理,故可能对最终效果产生消极影响;重点二次引导,即高校相关部门将某项校园文化活动宣传工作布置给与大学生或高校教育工作者联系最为密切的重点主体,例如年级辅导员、学生社团、教师工会等,由他们对在校大学生或高校教育工作者进行活动宣传(舆情引导)的二次辐射,从而引起其自觉接受和相互传播。往往这类重点主体能够获得高校网络舆情主体的充分信任,使得这种应用方式能够达到很好的预期引导效果。
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应用于校园文化活动宣传中时往往体现出以下几大特点:隐匿渗透性、情感趋同性、较易接受性。第一,隐匿渗透性。借助校园文化活动宣传的外衣,相关部门对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管理工作变得不再突出明显,而是具备了一定的隐匿性。它渗透于貌似常规化和事务性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却潜移默化地对高校网络舆情主体进行着有目的的引导。相较于校园危机公关等较为明显的高校网络舆情引导,这种应用特点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带来更好的长期引导效果;第二,情感趋同性。在高校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作为校园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一直极受大学生及高校教育工作者的欢迎,尤其是前者。许多大学生将参加校园文化活动视作对自身能力的全面锻炼和对自身价值的充分实现,更有甚者是对自身梦想的不懈追求,于是会对其倾注一份特殊的感情。这种情况下,将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应用于校园文化活动宣传中,能够使得引导工作获得高校网络舆情主体的情感趋同效应,从而增加引导管理的成功几率;第三,较易接受性。事实上,这一特点是基于前两大特点而体现出来的。正是因为在校园文化活动宣传工作中进行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具有隐匿性和渗透性,同时又可以获得相关高校网络舆情主体的情感趋同,故不容易引起管理对象的逆反心理,能够使其在主观上愿意接受引导,并最终在针对刺激事件的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上向着被引导的方向发展。
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在校园文化活动宣传中的效应计较
可以说,将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应用于校园文化活动的宣传工作当中,既能够满足高校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价值导向需求,又能够恰当地提升网络舆情维稳的引导管理能力。但这种应用的最终效果是否令人满意,还需要我们对其作出深刻的效应计较。总体看来,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应用于校园文化活动宣传中所体现出来的效应是长期的、潜在的、长尾的,而不是短期的、即时的、主体的。
长期效应而不是短期效应。与校园危机公关等较为明显的高校网络舆情引导不同,应用于校园文化活动宣传中的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所起到的是长期的引导管理效应。它不会在短期内就达到预期的引导目标,故不适合于管理在时间要求上非常紧急的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然而这种长期引导效应对于高校网络舆情主体认知大形势、大是非来说具有非同一般的管理意义,能够很好地达到总层面上的引导目标。
潜在效应而不是即时效应。一般的即时性舆情引导所能起到的作用效力都较短且停留在浅层次上,不能对后续发生的类似刺激事件进行预防性引导。由于隐匿渗透性和情感趋同性的存在,应用于校园文化活动宣传中的高校网络舆情引导能够对目标主体起到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这种作用不会以显性的形态作出立竿见影的即时干预,但其潜在的引导方式能够更深层地影响目标主体对某一网络舆情事件的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当类似的刺激事件再次发生时,这种预先的潜在的引导就会干预高校网络舆情主体的相关判断,从而实现引导工作的既定目标。
长尾效应而不是主体效应。将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应用于校园文化活动宣传中,只是高校网路舆情引导方式的长尾部分,即不常用、不太受重视的引导方式之一。目前来说,更主体的引导方式仍然是常规的、正面的高校网络舆情引导。但根据克里斯?安德森的“长尾理论”,将“这些分散的需求综合起来,就可以和主流产品的市场份额相抗衡,甚至来得更大。”同样的道理,虽然将引导应用在校园文化活动宣传中属于高校网路舆情引导方式的长尾部分,但其所起到的长尾效应依然不容忽视――最终是可以和常规正面的高校网络舆情引导这一主体方式所带来的效应相比较的。
>> 高职院校宣传思想工作创新研究探讨 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影响力提升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体育工作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社团工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新建本科院校提升宣传思想工作有效性研究 以品牌打造提升宣传工作影响力 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思想政治素质现状及提升对策 网络媒体对煤炭企业宣传思想工作的影响及对策 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 公共图书馆在提升政府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影响力中的作用 消除宣传思想工作“盲区”的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现状及对策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现状及对策 医学高职院校宣传工作中学生医德教育现状及培育途径研究 高职院校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及对策 论文化事业单位政治思想工作现状及对策 高职院校贫困生群体的思想工作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现状及对策分析 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现状及对策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13-8-20.
[2]龙德毅.职业教育要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9(1):3-8.
[3]吴娜,余宏伟.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宣传思想工作研究[J].职业教育,2013(20):87-88.
[4]杨维东.发挥学生记者在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中的作用[J].经济师,2006(1):10-12.
[5]郭小川.战略管理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中的运用[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3):59-61.
关键词:市场营销;民办高校;招生
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公办高校教育的补充,与公办高校最大的区别是没有国家财政资金的支持,主要以学生学费为收入来源。因此,保障公办高校正常经营的关键是招生工作。在竞争环境空前激烈的今天,民办高校的当务之急是尝试市场营销策略走出招生困境。
一、我国民办高校发展状况
近年来,我国民办高校招生工作呈现白热化现象。自1999年以来,我国公办高校开始实行扩招,且扩招人数逐年增多。更为严峻的是自2008年之后,随着教育的普及,民办高校不断扩招,而全国生源逐年下降,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相比,招生工作更为困难。其原因来自多方面:民办高校由于没有国家财政资金的支持,以学生学费为支撑经营,学费偏高;加之人们心中潜意识认为民办高校名声较小,可靠性不强,甚至有人认为民办高校是骗钱的,造成招生工作困难;同时,从国际形势分析,受经济危机的影响,英国、日本、美国等国家的高校降低了门槛,出国留学费用不再昂贵,家庭经济条件好的考生选择自费留学,降低了国内生源。采取市场营销策略进行民办高校招生势在必行。
二、我国民办高校招生营销的主要问题
1.民办高校招生团队专业性差
高考过后是民办学校的招生高峰时期,与招生工作直接相关的部门就是民办高校招生办,由于工作性质以及人员资源配置的原因,许多民办高校安排招生办的人员并不充足,造成招生人员缺少,不得不从其他部门进行临时调配,不经专业的培训,对招生工作不甚了解,招生工作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2.高校自身品牌的问题
民办高校的消费顾客对象是当年参加高考的考生和在校就读的学生,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将是产品得以继续推广的前提。据了解,许多民办高校存在问题,自身办学没有特色,没有创新式的人才培养模式,甚至不注重教学质量,仅仅以短期盈利为目的,结果招收到的生源不够优质,学校的品牌难以形成,市场竞争力下降。此外,教师资源有限,学校文化建设以及学习环境不佳,造成学校品牌效应差。
3.市场营创新意识淡薄
在竞争激烈的今天,民办招生人停留在简单的宣传,考生及家长会感觉学校特别空洞,不真实,对民办学校没有兴趣,这也是民办学校营销方式存在的问题,不能创新营销方案,营销渠道单一,不能从家长和考生的角度量身打造最佳的营销方案。
三、民办高效整合营销策略
1.组建优良的营销招生团队
优秀的招生团队将是招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民办高校的招生团队需要各个部门协同合作,共同培养出一支专业精干的团队。宣传团队进行定期专业培训,招生工作不应集中在高考前后,也不应只面对参加高考的考生,而是应时时处处进行宣传,从长远利益出发,做好长期宣传,从高一开始,节假日提供体验机会,让家长和学生全面了解真实情况,并及时作出建议反馈,从中吸取经验教训,让消费者感到这是个自主性强的学校。
2.提升高校产品口碑,打造自身形象
民办高校若要赢得市场,就要做出区别于公办高校的特色之处,打造良好的口碑。目前,大学生数量逐年攀升,在废除原来包分配等制度的前提下,无形中就业压力也将增大。民办高校可充分在就业率上下功夫,打造自己高就业、高专业技能水平的特点,为自己赢得市场。其次,利用情感营销打造良好口碑也将是一种选择,每年都会有一些新闻报道因经济条件有限或者身体残疾而求学无门,无疑这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给予弱势群体帮助将会赢得人们更多的关注和认可,夯实民办高校良好口碑建立的基础。
3.加大媒体等多方面的宣传力度
宣传工作全面落实,需要结合当下互联网,电视媒体以及现场推广的方式。目前,推广有多种方式,可选择微博和微信进行宣传,定时学校近况信息,并注重与“粉丝”互动,使关注者积极参与话题,从中获取有利信息。
四、结语
民办高校在面临着自己解决资金的风险中成长,依靠自身特色不断发展壮大,采取营销策略适应市场竞争要求,利用现有的资源平台进行以教育受众为目标的各种营销策略,获得持续不断的生源,才能维持民办高校稳定健康长久的扩大规模发展,与时倶进,获得圆满成功。
作者:马正松 单位:云南工商学院招生办公室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普通高校;招生;市场营销
1.浙江普通高校高招营销必要性研究
1.1 高招改革对普通高校高招的影响分析 。浙江省一直重视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在2014年的9月省政府正式公布了《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改革的试点方案重点在于,不再分文理考试。而是在语文、数学和英语的3门基础科目考试基础上,让学生选择选考科目。而且选考科目每年安排两次进行。改革后,浙江高招按照“专业+学校”志愿,按专业平行投档;高校确定专业(类)选考科目范围和其他选拔条件,择优录取。这就改变了过去分批次进行录取的招生方式。高招改革之后,学生的第一志愿非常重要。在这种背景下,好的大学不一定就能招生到好的学生,而相对普通的大学可能因为学生志愿填报而招生到高分学生。高招改革对普通高校招生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选择高级职业学院的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不必像往常一样花费巨大的经历准备高考,而是可以提前学习与自己兴趣或未来职业方向相关的职业技能。这给大专学历的高级职业学院带来优质的对口生源。
第二,平行投档和不分批次,会导致部分二类本科的录取线提高,甚至热门专业超过一类本科。这也会造成一些高分数的学生最终落榜。本文认为,高分学生在二类本科招生后落榜,对于学生和高校招生工作来说,都是需要注意的问题。
1.2普通高校高招营销的必要性 。所谓“高招营销”,就是高等院校为了保证自己有足够的生源、并争取到充分的市场份额,运用一系列市场营销策略和手段达到自身目的的营销活动。
自从高校扩招以来,各大院校便都开始了招生营销工作。“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道理已经过时,目前普通高校在招生方面面临着极为白热化的挑战,学生对于高校的挑选考虑因素越来越多,包括学校的师资力量、专业排名、学校环境、地理位置、宿舍条件等等。而且随着网络的发展,各大学校之间的宣传方式也更加新奇,更具时效性,促进了各学校之间招生的竞争。
在高招改革的背景下,无论是一类本科甚至是985或211这类重点大学,还是二类本科或高职院校,招生营销都是必要要求。营销的核心意义,在于让学生理解本校的特点和优势,理解本校能够给学生带来哪些成长以及可能的未来。其根本需求在于,学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因此,本文认为,高校招生的营销与简单意义的拉生意不同,更多的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需求,这是一项必要的工作。为了吸引优质生源,各个高校都打出了自己的营销招式。常见的有以下三种方式。第一,是通过高考志愿报名手册,介绍本学校的特色与专业;第二是通过对高考状元给予奖励,例如免学费,给奖学金等形式,吸引最优质的生源,并获得社会关注;第三是比较隐晦的招生营销方式,就是全面的展示自己学院的综合实力,吸引学生和家长选择。
但是本文也发现,这些高校招生的营销手段比较老套,而且往往不能满足学生和家长选择高校最关注的问题。例如学生最关心的是专业是什么,能学什么,能有什么样的职业前景?这些在高校招生营销信息中往往涉及很少,让学生和家长一头雾水的选择。下面本文将详细的分析浙江地区高校招生的营销现状。
2.浙江普通高校高招营销的现状
浙江地区的普通高校,现在越来越重视自己的招生营销工作。在传统的信息基础上,有以下新的手段加入。
首先,利用学校官网和其他友情链接,通过网络推广学校招生工作。首先,现在的高校越来越重视自己的官网建设,并且把招生工作放在官网的显眼位置。这样就便于家长和学生访问学校的时候,了解学校的情况。另外,也有很多高校,将自己的友情链接放在相关行业上。例如放在招生和教育的门户类网站上,或者放在放在行业门户网站上,如计算机信息类院校,将自己官网在IT类网站植入。从而获得更多访问入口。在官网的基础上,也有越来越的普通高校建立了微信号,宣传学校的学术成就和办学能力。
第二点,很多高校开始印制自己单独的宣传手册,让学生和家长能够更全面的了解学校。这是高校更加积极主动的进行营销的表现之一。
但是本文也认为,浙江的普通高校在招生营销方面过于“高冷”,没有真正的从用户需求和用户服务的角度进行招生营销。这是由于高校自身高端的社会地位和过去计划经济遗留的思想造成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高校在进行招生营销的时候,没有进行详细的用户划分,进而提供不同的营销文案。更多的高校是一套文案走天下。但是用户是不同的,农村的学生,城市的学生,浙江本地的学生与外地的学生,所关注的问题不一样。一套文案做出的高校介绍,会让很多学生找不到自己需要的关键信息。第二点,在招生营销的时候,高校虽然会大力宣传自己的重点专业,但是语言晦涩,往往让外行家长和对专业一无所知的学生看起来云里雾里,不知道这个专业对自己的具体影响。 因此,本文认为,高校招生营销工作,应该放下“高冷”的架子,真正的研究用户,用服务用户的心来做好高校招生工作。
3.普通高校高校招生营销策略研究
高校负责招生宣传的工作人员,要放下身段,学习营销知识,意识到高校招 生是需要营销的。然后,本文认为,经典的现代营销理论4P理论在高校招生中有很多应用空间。首先,4P营销理论,指的是围绕营销主体所具备的Product(产品)、Price(价格)、Place(地点,即分销,或曰渠道)和Promotion(促销)4个要素来系统的安排招生营销工作。
3.1高校的产品 。高校的产品,包括高校的专业设置、师资力量,办学条件以及科研资源等等。那么高校要明白自己的核心优势与核心专业在哪里。即便是综合性大学,也有自己最重要的竞争力能够立足于社会。那么要把这些核心资源用大众能够读懂的语言传递出去。例如某所高校在某个专业上拥有院士级别的重量级教授,那么不能仅仅介绍到这里,要介绍目前在这个专业,本校如何领先于全国甚至国际水平。
同时,本文也发现,国际交流是现在学生和家长比较关心的事情。因此,如果某所高校具有良好的国家交流资源,也应该相应的介绍给学生和家长。
3.2高校的价格 。高校的价格,其实就是高校的学费。对于浙江本地的学生来说,首先因为浙江是经济发达地区,浙江本地生源家境较好,家长和学生更愿意选择优质学校。因此,浙江的生源不会特别关注学费的高低,而比较在乎宿舍与校园环境。但是对于外地的学生或者西部农村地区的生源来说,要合理的介绍学费构成,并重点介绍学校的助学奖学能力,例如学校对于品学兼优的贫困生有哪些补贴、奖励或者勤工俭学机会。
3.3高校招生营销的地点和渠道 。除了要在高三校区进行资料发放和信息介绍外,本文认为高校应该扩大自己的营销地点。例如通过报纸、地方电视台,介绍本校的情况,让更多学生和家长了解高校。
3.4高校招生的促销 。高校绝对不能像商场打折一样促销产品,但是仍然有很多促销手段可以使用。前文所说的,对于高考状元的学费减免和奖励,是典型的促销。另外,也可以通过一些社会事件进行促销。例如某个学生见义勇为,或者在高中阶段就进行了某种社会常识,那么高校可以为了表彰其勇敢与品质进行特别招生。这样的事件营销,既能带来新闻关注,还可以彰显高校的精神风貌。 (作者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江学院)
参考文献:
[1] 赵迎红,徐飞,徐宏毅,聂规划.STP营销战略在高校招生宣传中的应用[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2)
1. 服务营销概述
服务营销是以消费者需要的满足为前提,设计产品、营销方式和营销途径的一种营销模式,是基于各种营销要素组合基础的,以消费者为中心,最终体现为销售过程和销售结果的服务性质的营销活动。服务营销广泛存在于各种产品的销售过程中,被认为是目前最符合消费者心理以及需求的一种营销模式。高校体育场馆要实现其社会价值,也需要从服务营销角度入手去思考营销手段。
2. 服务营销视角下高校体育场馆营销问题
2.1 缺乏相应的服务营销人才
服务营销不同意以往的销售模式,专注于提供与销售内容相关的服务,这种服务既能体现出产品的特征,由能够满足消费者的个性需求。这意味着,进行服务营销需要有较高级的销售人员参与。但是,高校体育场馆的营销,通常通过宣传广告、租赁等形式进行,这些营销活动中的服务性特征不明显,大多数高校体育场馆经营者,更重视场馆设施和体育用品的可用性,而并非为潜在的消费者群体 提供服务,因此,所选择的?N售人员,在服务营销能力方面基本是空白的,这样的销售者,很难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类型的产品,高校体育场馆的营销受其影响,消费者群体的质量和数量也很难提高。
2.2 体育场馆营销资源浪费
服务营销的开展意味着高校体育场馆中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服务型产品的资源都应该参与销售,但实际上,高校体育场馆存在着营销资源浪费的现象。高校体育场馆空间大、环境好,器材充足,大多数消费者到体育场馆进行消费的主要目的是健身,但除此之外,高校体育场馆还拥有众多与体育相关的其他资源,例如,高校体育教师和体育俱乐部成员可以作为健身教练或者球队训练、球队裁判,提供给消费者相关的服务,广阔的空间、充足的座位可以作为大型会展场地、报告会场地、大型文艺演出场地等。这些资源的服务型特征更强,但在实际的营销过程中,这些资源并没有被充分利用起来。
2.3 品牌建设和应用不足
体育场馆的市场营销核心应在于,体育场馆是一个能为消费者提供健身服务和休闲娱乐功能的场所。体育市场与其他市场不同,体育产品除了自身作为商品外,还能够为体育服务提供推销的媒介。但是,现在大多数高校体育场馆营销重点放在场馆建设、器材设备使用以及广告冠名方面,忽视对体育服务的营销,没有真正开发出作为营销核心的相关服务产品。有些体育场馆提供会员制服务,但是系统并不完善,推广不;还有些体育场馆利用参与运动的人群流量,提供体育用品销售服务,但盈利并不明显。相较于高校体育场馆提供的产品,消费者更倾向于关注社会中的体育用品广告、商场里的体育商品。究其根本原因,高校体育场馆的市场营销定位是“高效利用体育场”而非“建立高校体育品牌”,在品牌建设不足的情况下,销售服务的角度、内容、策略都比较难以确定,体育场馆自然也不能为消费者提供相关的销售服务。
3. 服务营销视角下高校体育场馆营销策略
3.1 积极培养营销服务人才
优秀的管理者能够从总体上把握住发展方向,而优秀的服务人员这会让总体的发展运行更为顺利。所以在进行外部营销推广之前,需要先进性内部营销,即有针对性有效率地对于顾客接触的职员和服务人员进行培训。例如,针对有健身指导需要的消费者,对参与同于场馆经营的高校教师、体育俱乐部学生进行健身教练从业资格培训,使他们了解健身指导服务的价值并学会如何提供相关的服务;同时建立激励和考核机制,促进工作人员之间的通力合作,打造高素质服务团队,为顾客提供更加周到优质的服务。
3.2 通过宣传高效利用体育场馆服务资源
高校体育场馆的存在不仅能够提供教学场地,还能够面向社会提供会演活动和体育运动场所,面向公众提供健身休闲场所,以及面向企业提供会展和大型综合活动场地。要是这些具有服务性质的产品内容突出出来,高校需要进行相关的产品宣传,利用互联网、手机微信、QQ、微博等,进行高校体育场馆宣传;敢于主动接触大型展会和集会活动的承办,通过几次成功的案例,使体育场馆的资源被社会认可,进而面向全社会提供相关的服务。
3.3 进行品牌建设
高校体育场馆的开发过程不能够忘记“服务营销”四个字,合理开发项目,结合场馆自身优势开发产品,打造自身品牌,是高校体育场馆的经营处于良性循环状态,对于会员制服务要重点开发并加以积极推广,会员所享受的服务待遇及优惠要有明确 规定,以增加消费者黏性,吸引更多关注。
一、高校图书馆可以营销吗
高校图书馆是一个非营利信息服务机构,营销不是为了给图书馆带来经济效益,而是为了让用户对图书馆有一个正确全面的认识,从而愿意接受图书馆为他们提供相关的产品和服务。所以说图书馆营销就是运用营销的原则和技巧,更加有效地利用图书馆资源和服务来吸引读者走进图书馆。
二、为什么要引入营销
1.高校图书馆的经费问题
高校图书馆经费一般是所在高校负责提供。现在高校要通过教学水平评估验收,必须要保证对本校图书馆的投资力度。所以说高校图书馆现在的经费都能基本保障,但是想要长足发展还是比较紧张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采购价格逐年上涨;硬件设备的更新和投入,机房建设、无线网络覆盖、检索机、电子书借阅机、自动借还机、办公用电脑更换等;图书馆基础项目建设,为了营造良好的图书馆借阅环境、更好地服务读者,现在大都数图书馆都新建了门禁系统、空调系统、监控系统、多功能上网自习室、考研自习室、馆内绿化和维修、文化知识氛围布置等。
2.用户对现今图书馆有什么资源和服务不了解,宣传力度不足
现今图书馆的服务已不仅仅是纸本资源的借阅,增加了多种多样的服务方式,用户不使用图书馆资源,很多时候不是图书馆无法提供信息资源,而是用户不了解现今图书馆的工作内容和服务范围,不知道图书馆能够提供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资源。而由于高校图书馆资金、人员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自身宣传力度往往不够,很多用户不知道图书馆有什么新的信息资源和服务,也不知道图书馆的发展动向、近期开展了什么活动和培训。
3.图书馆本身电子资源的问题
高校图书馆有多种数据库资源:书目数据库、期刊数据库、电子资源数据库等等,这些数据库各自独立,基本上都不支持跨库检索,用户想要检索资源的时候,需要进入多个数据库进行,使用过程很不方便。用户在访问图书馆各种资源时,还要注册和记下不同帐号及密码,非常繁琐,限制了用户获取资源的便捷性。由于IP地址的限制,图书馆电子资源只能在学校内使用,不能随时随地方便获取。而如今使用搜索引擎进行检索比使用图书馆电子资源要相对简单和容易掌握,网络信息更新速度也要更快一些,所以多数用户在检索和获取信息时往往会使用网络搜索引擎等其他方式。
4.图书馆内部营销理念、营销人才和图书馆馆员素质的不足
很多高校图书馆领导和馆员都有营销观念,但是对高校图书馆开展营销的理解还不够全面,还没有真正树立正确的营销观念,还没有意识到图书馆的营销关系到图书馆能不能吸引读者并为他们服务的重要性,营销方式普遍缺乏系统性和规划性。并且图书馆大部分工作人员没有受到过高校图书馆营销方面的培训或教育,营销工作也只是以图书馆现有资源服务的宣传为主,图书馆馆员能够真正理解并能在工作当中运用营销技巧的不多。随着大量新的设备和新的服务方式的运用,图书馆馆员不经过培训和自我学习,在自己都不是很清楚明白的情况下,如何引导读者使用图书馆资源,如何吸引用户。
三、如何开展营销
1.科学合理地使用有限的经费
采用问卷调查和图书馆馆员深入院系的方式,通过图书馆主页、微信、微博等互动平台,了解师生读者的需求,收集相关信息资料,统计分析用户意见,科学合理地采购纸质和电子资源、以及图书馆的发展建设。在众多电子资源中挑选出对高校图书馆用户最有帮助、最需要的电子资源,然后对电子资源的内容、质量、使用价值和电子资源商提供的服务等全方面进行综合评估,最后再进行购买和建设,并为用户提供相对应的服务。图书馆在购买电子资源时还应该尽可能多地争取到优惠,让有限的经费可以购买更多的电子资源,加大电子资源的馆藏量,从而吸引更多的用户。
强化特色资源建设,自建特色数据库。高校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建设要有自己的特色,要结合学校的特色学科和所在地方的特色经济需求特点,大力建设和开发具有本校、本地区的特色电子资源。让学生宿舍、教职工宿舍接入校园网内,开放远程访问系统,实现无线网络覆盖,方便用户随时随地使用图书馆电子资源,提高电子资源的利用率。科学合理地规划和架构高校图书馆的网站,开通移动图书馆、手机图书馆、电子邮件、QQ、微博、微信等多种互动方式拉近图书馆和用户的距离。高校图书馆只有加强自动化和网络化建设,才能够提供持续化优质服务。
2.图书馆要利用各种机会宣传自己,增加公众对图书馆的了解
通过开展举办“读书月”、“图书漂流”、“优秀读者”评选、“好书推荐”、“志愿者活动”、培训讲座,知识竞赛等活动,宣扬图书馆文化。利用学校论坛、学校的报纸杂志和学校广播等方式进行宣传,为师生解决图书馆资源使用中遇到的困难,让广大师生知道和了解图书馆最新信息和发展方向。图书馆可以将一些电子资源的新信息和使用技巧等内容定期或不定期通过互动平台的方式让全校师生了解。图书馆馆员还需要深入院系,重点宣传适合该院系具有学科针对性的电子资源。邀请知网CNKI、超星、维普、万方等电子资源商举办讲座来解答读者疑问,邀请书商在图书馆内开办畅销书籍选购活动,同时分发一些带有电子资源商LOGO和名称的鼠标垫、书签、日记本等小纪念品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发挥教师的宣传作用,加强与教师们的联系、沟通和合作,听取教师们的意见,这样才能通过教师的言行来影响学生,促进学生对图书馆资源的利用。
3.图书馆自身资源整合
对高校图书馆采购和自建的电子资源进行整合,简化用户的操作过程,让用户不用进入各个数据库检索,实现馆内“一站式”资源检索服务。对图书馆的纸质资源和电子图书实现链接,实现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的整合。经过整合,降低用户使用图书馆资源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达到简单、方便、快捷。
4.培训用户,让他们知道怎样使用图书馆资源
定期开展用户培训,针对不同学科和图书馆资源进行说明指导,根据用户特性设计不同的培训内容。培训过程中,培训人员要告诉用户哪些资源可以使用以及如何有效准确地得到自己需要的文献资料。针对新生,图书馆需要开展专门的图书馆工作内容、服务范围和获取信息资源方法的培训,这样不但能让新生全面了解到图书馆,还可以培养出他们使用图书馆资源的良好习惯。
5.图书馆营销策略的建立、馆员的培养
要树立正确的营销观念,把高校图书馆营销工作当作一项日常工作来开展,系统和科学地规划高校图书馆的营销方式。必须要设立相应的营销部门,对内协调图书馆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保证各部门顺利开展工作;对外协调与学校职能部门、各个院系、校外机构等组织之间的关系,获取他们的理解、支持和信任,通过与其他院校图书馆地交流、学习来提高读者服务工作;收集相关信息资料,征求统计和分析用户意见,为图书馆发展提供指导和决策依据;进行宣传报道,将图书馆发展动向在不同媒体上,提高图书馆的知名度。
引进高素质的营销人才,让图书馆馆员接受高校图书馆营销方面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图书馆馆员素质关系到营销效果的好坏,图书馆也要一直加强馆员素质培训,让图书馆馆员们都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积极的服务态度、较强的创新能力,能熟练使用各种现代化信息技术,掌握一定的营销技巧,根据用户不同的需求提供专业化的新型服务方式。
摘要: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主要是通过生物病毒的机理分析,以实现其网络营销的发展战略。“互联网+”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有效结合互联网信息来源广泛、网络渠道便利和网络营销快捷的特点,进而推动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的发展。
高校图书馆在病毒I销管理工作中,利用网络传播速度快捷和高效的特点,同时结合病毒营销管理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进行相关研究和分析,从而有利于促进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战略的进行和发展。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进步和革新,为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带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网络营销平台,从而更有利于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方案的顺利进行。
1.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
1.1概念
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也称作高校病毒式营销或者高校病毒性营销,是高校图书馆常用的网络营销手段,主要用来推销高校图书馆的新产品或者新软件。高校图书馆实行病毒营销方法,主要结合高校图书馆新作品和软件在研发初期不被重视的客观影响,利用网络平台,更有利于推动新作品和新软件并能被大众熟知,以达到宣传的目的,进而推动新作品和新软件的使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创新和推动,网络营销已经成为病毒营销主要的途径。在互联网的推动下,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利用互联网信息来源广的特点,进行新软件和互联网信息结合,进而形成吸引大众眼球的新形式,并呈病毒扩散般速度实现扩大影响的效果,实现信息影响率以几何叠加式扩大信息传播面积和影响范围。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的核心是吸引大众眼球进而推动其自主传递信息,从而实现扩大信息传播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不是依靠传播图书馆软件捆绑病毒达到推广和营销的目的,而是利用互联网网络平台达到提升软件知名度或者提高销售影响的效果。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主要以电子邮件、微博、微信、网站论坛或者聊天群等达到推销的目的。
1.2主要特征
随着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在“互联网”环境下的运用,其特征越来越鲜明突出,主要包括病毒式的营销内容、病毒式的营销手段、病毒式的营销目的和病毒式的营销速度。病毒式的营销内容,是指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主要借助大众化的电影和视频等形式展示营销内容。病毒式的营销手段,是指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的营销方式独特和中心内容鲜明,针对用户具有病毒般的吸引力。病毒式的营销目的,是指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针对性鲜明并具有强烈的现实指导意义,在用户中反应强烈。病毒式的营销速度,是指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借助互联网聊天工具等众多平台,实现营销手段和营销范围,传播速度较快。
2.“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的意义
“互联网+”是互联网网络平台和传统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互联网+”是对互联网网络平台和传统产业的补充和完善,对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和互联网网络平台的发展产生重要促进作用。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是实现高校教学方法和科学研究的推广和运用,借助“互联网+”这个新平台,更有利于扩大营销范围,以促进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的价值。“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有利于实现互联网网络技术和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有效结合,进而促进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战略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创新,以实现吸引大众和扩大影响的效果。在“互联网+”环境影响下,有利于促进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结合时展要素和时代需要,更新观点并抛弃传统思想束缚,综合制定发展战略和传播规划,利用现实和虚拟相结合的传播方式扩大传播范围,从而扩大其影响。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根据“互联网+”的影响,综合掌握信息资源,及时补充和整理信息资源,以促进信息资源应对时展的需要,从而更利于大众接受和熟知。“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有利于高校图书馆将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科研成果推广到大众视野中,进而被大众接受,促进高校图书馆的运行和发展,并实现病毒营销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的运行
为推动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在“互联网+”环境下得以顺利运行,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应结合“互联网+”环境下时代需要和互联网技术,综合制定合理布局、确定创造主体、进一步深加工、确定针对性人群和利用有利传播工具等,以满足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发展需要。
3.1“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制定合理布局
“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制定合理布局,是指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应结合“互联网+”环境的影响,科学制定病毒营销战略设计总体思路和创作途径,进而根据市场运行特点制定营销策划方案。为确保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方案有序运行,首先,应针对方案完善方案预期和收尾工作的部署,针对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进行全过程指导,有序推动高校图书馆营销在“互联网+”环境下的规范化运行。其次,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在“互联网+”环境下制定总体布局,应结合营销目的和营销手段,制定完善的影响体系,主要包括营销团队的完善、应急处置方案和营销管理制度等方面,以满足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处理问题及时应变的能力。
3.2“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确定创造主体
针对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发展,应确定创造主体,进而制定完善的病毒营销策略。例如:某大学图书馆病毒营销利用建立聊天群的方式,确定病毒营销主体,从而实现日访问量超过3,000人次,月访问量突破50,000人次,从而带动该校图书馆访问量的日益提高。因此,确定创造主体有利于带动病毒营销的发展和推广,进而促进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创新运用。同时,针对创造主体,应以结合用户需求和现实需要为出发点,进而制定有较强吸引力的创造主体,实现创造主体的现实意义。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策略,应利用互联网网络平台,提取有效信息和相关软件系统的更新技术,综合运用在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策略中,以完善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策略,从而促进其发展。
3.3“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进行深加工
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为实现在“互联网+”环境下的进一步发展,应进行病毒营销的深加工处理。针对病毒营销扩散快的特点,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在“互联网+”环境下的运用,应结合病毒营销扩散特点,针对病毒营销相关信息和技术进行深加工处理,有利于丰富并完善病毒营销策略,从而更易于被用户接受,促进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发展。例如:针对病毒营销过于专业的营销方案进行深加工处理,以促进营销方案实现朴实、大众化的语言叙述,从而提高用户对营销方案的理解水平,客观上有利于推动用户对病毒营销的理解和接受,也有利于推动病毒营销的应用和发展。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发展,应结合学生需要,针对学生和图书馆的联系,制定相应的促进措施。图书馆通过系列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图书馆的认识,从而推动病毒营销的应用。在学生的影响下,更有利于对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实现加工处理,感染周围环境,提高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的应用水平和营销范围。
3.4“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确定针对性人群
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发展,应制定针对性使用范围,进而根据针对性范围的广大特点,综合制定营销措施和发展战略,以促进针对性人群对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的认识,从而扩大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的影响范围。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和生物病毒传播存在本质上的区别:生物病毒传播在各类人群中都有顽强的生命力,并且传播速度极快,但是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拥有针对性使用范围,并且在针对性范围内才能取得新进展。因此,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能否成功,取决于针对性人群的使用水平。为推动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创新发展,针对性人群范围应区分明确,进而制定发展措施,更有利于用户对其了解,提高用户的使用水平。例如:某高校图书馆为提高学术研究水平,利用历史名人诞辰和学术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有效利用用户对历史名人的熟悉和爱好,进行加深处理,进而推动学术研究在用户中的影响,有效推动学术研究在用户中产生的意义。因此,确定针对性人群是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在“互联网+”环境下实现发展的首要前提。
3.5利用有利传播工具推动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发展
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发展,应借助相关传播工具,实行多渠道的推销,以扩大其影响范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微信和微博等网络聊天工具得到广泛使用,因此,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可以借助微信和微博等网络渠道,实现在网络平台上全方位的发展。例如:高校图书馆建立图书馆学习专用网络,以满足用户在图书馆对网络的需要,从而借助微信、微博和QQ等形式,实现图书馆和用户的联系,根据用户反映及时更新图书馆相关建设,促进用户对高校D书馆病毒营销的应用水平。
4.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发展盲区
由于高校图书馆对互联网的片面认识,造成病毒营销宣传效果不佳、表现手段不鲜明、营销手段不当和营销范围不明确等现象,进而影响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发展。
4.1过度宣传,忽视本质建设
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发展,会出现过度宣传而忽视本质建设的现象,主要是指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制定相关策略的目的在于吸引用户,而对病毒营销实质核心缺少关注,造成内容与形式不符或者“表里不一”的现象。因此,高校图书馆在制定病毒营销策略时,应注意对营销核心内容的填充和渲染,通过多种表现形式共同烘托主旨,避免造成病毒营销创造过程中产生众多主体或者主旨不鲜明的现象。例如:某大学拍摄纪录片《无位风云》,由于图书馆片面追求收视率和受欢迎程度,缺少对电影中心思想的建设指导,造成电影在创作过程中产生过于搞笑讽刺但主题不突出的现象,导致该纪录片在播出过程中收视率不高。
4.2过于庸俗,缺少艺术手段
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发展,应结合时展因素和主体创作思路,注意现代化元素的适量引入和相关艺术手段的协调运用,共同烘托其反映的核心思想或者主旨,进而推动用户对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的认识水平,以促进其发展。但是,由于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元素的冲击,造成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在创作过程中,过于重视用户心理而过多地引用现代化元素,忽视艺术手段的表现力和烘托效果,从而导致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出现中心内容庸俗、使用水平受限和反应效果欠佳的现象。例如:高校图书馆为促进用户对图书馆的了解,局限于在学生范围内扩大病毒营销手段和管理措施,针对社会大众对高校图书馆的利用缺少相关重视措施,造成社会大众对高校图书馆利用不彻底的现象。同时,高校图书馆片面发展报纸刊物或者板报介绍,也容易造成用户对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方案和中心思想的不了解,从而不利于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发展。
4.3手段低俗,影响营销效果
病毒营销不同于生物病毒传播,病毒营销主要借助影响范围和影响的反应产生扩大作用。因此,针对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发展,应注意传统营销手段的运用,避免因运用低俗手段产生消极影响。例如:某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为扩大病毒营销范围和影响,利用捆绑软件的形式,造成用户出现软件中毒或者程序出错等现象,导致用户反应极为强烈,严重制约了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的最终效果和目的。因此,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应利用传统的营销手段扩大影响,严禁采用低俗手段制约病毒营销的发展。
4.4目标不明,使用范围过大
高校图书馆在“互联网+”环境下实行病毒营销方案,目的在于通过病毒营销的影响扩大其使用范围。但是,高校图书馆在制定病毒营销方案时应注意明确用户的使用范围,严禁盲目进行开发,造成与用户实际需要不相符的现象。病毒营销是在针对性范围中产生影响,并不适用于所有用户,因此使用范围必须鲜明突出。例如:某高校图书馆针对科研成果制定病毒营销,得到广大用户欢迎,但对于使用范围缺少实际考察,也未进行明确划分,造成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进而制约了其科研成果的面世和深度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