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社区护理重要性范文

社区护理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区护理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社区护理重要性

第1篇:社区护理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临终关怀护理

临终关怀又称善终服务、舒缓疗护等,既是一门新兴起的学科,也是卫生保健中的新生事物,是指由医生、护士、社会工作者、宗教人员和志愿者等多学科、多方面人员组成的团队提供的对晚期患者及其家属的全面照护。临终关怀的宗旨是使晚期患者的生命质量得到提高,能够无痛苦、舒适、安详和有尊严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为人生画上完美的句号。同时,使晚期患者家属的身心健康得到保护和增强。

现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医疗护理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而近年来由于慢性病、癌症导致的死亡率的增加,对于临终关怀护理的需求也为人们所重视,为此对社区护理也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1 临终关怀的发展状况

临终关怀一词源于英文hospice,是指专门护理晚期患者的机构 。现代临终关怀运动始于英国,1967年英国女医生西斯莉・桑德斯博士在伦敦郊区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现代临终关怀院圣・克里斯多佛临终关怀院 ;1988年天津医学院建立了我国内地第一所临终关怀研究机构;现在临终关怀已在一部分国家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和推广,在英国临终护理以住院的形式为主;在美国大多数的临终关怀护理在家庭中开展,我国各地也建立了一些不同类型的临终关怀机构。在我国,临终关怀把医务工作者、红十字会、工会等社会工作者结合起来,使它具有了发展的基础,也逐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与国外相比,我国的临终关怀事业相对滞后,但随着卫生事业的发展,特别是现在国家对社区卫生在各方面的投入,社区临终关怀护理在未来将会有很大的发展。

2 在我国社区开展临终关怀护理的重要性

2.1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现在,各国都在关注人口老龄化问题,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也日趋明显,平均寿命从20世纪40年代末的35岁上升到现在的71.4岁,预计2015年老龄人口系数将达到14%,由于我国特定的国情和人口状况,保障人民的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从各方面对老年人加以照顾,特别是对晚期患者的照护,已成为一个广为关注的社会问题,这不仅仅是医疗卫生部门的责任,而且是社会各界共同的责任。

2.2疾病谱的改变。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慢性病导致的死亡比例逐年升高 。据美国统计资料显示:在接受临终关怀服务的患者中,有60%是恶性肿瘤患者 。全国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48.81/10万,中标率113.92/10万。城市中标死亡率109.21/10万。农村中标死亡率119.00/10万。但由于长时期对死亡采取否认、不接纳的态度,使得如果有人因这些疾病而处于临终阶段,往往不是被看做生命发展的必然阶段,而是被看做医疗的失败。

2.3卫生资源的分配,通常对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的保健和对有治愈希望的患者的治疗采取积极的态度和各种优惠措施,而晚期患者的医疗护理需求则被忽视,从而导致很多医疗卫生卫生资源分配和管理不利于晚期患者的照护。

因此由于以上种种原因,一些大型医院对晚期患者的收治,现况不太乐观,所以临终关怀工作走出医院、深入社会、进入家庭,是适应医疗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也将是我们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晚期患者实施优良服务的重要措施。

3 社区护理工作开展的现况

目前大多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社区护理工作范围主要是慢性病管理、传染病管理、精神病管理、健康教育、基本医疗护理、预防保健等,而未将临终护理作为社区护理的重要内容,这对于临终护理的发展来说无疑是一种阻碍,而且也不能更好的满足所服务辖区群众的医疗卫生需求。

4 开展社区临终护理的基本要求

4.1了解临终关怀所反映的社会价值观念 ①接纳死亡。长期以来,不管是在国外,还是国内,死亡都被视为禁忌。在中国,人们在对死亡采取的是回避、不接纳的态度,这在很多文化习俗中体现出来。死亡作为生命发展的最终阶段,现实社会不应该回避和拒绝死亡,反而应该正视、接纳它;②生命的质量重于生命的数量。生命不仅具有数量,而且还具有质量,临终关怀倡导既不刻意延长晚期患者的生命,也不主张认为的缩短晚期患者的生命(所谓的安乐死),而是努力提高晚期患者的生存质量,让其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享受该有的幸福和尊严;③尊重晚期患者的生命、权利和尊严。在现实社会中,晚期患者的权利、尊严常常得不到应有的正确对待。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平等的,晚期患者的生命不仅不应该被忽视,而且应该更受尊重。

4.2临终关怀护士应具备的素质 ①需要加强对社区护士进行临终关怀护理的系统化教育,重视对社区护理人员综合能力的培养 。包括晚期患者的症状评估、基础护理、与晚期患者的沟通技巧、晚期患者营养支持、癌症患者的疼痛控制等专业知识以及其他的综合知识,使社区护士能达到进行临终护理的要求;②进行死亡知识教育。由于中国几千年来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观念,死亡一直是被禁忌的话题,社区护士对死亡的态度直接影响患者及其家属对死亡的态度和看法 。只有社区护士对濒死和死亡采取接纳的态度将临终和死亡视为生命发展比不可少的阶段和结果,才可以更加负责、耐心地为临终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全面照护。

4.3对晚期患者家属的技术指导 临终护理不仅要求护士自身有过硬的护理技巧,对家属进行护理晚期患者技术指导也至关重要。①基础护理指导。对晚期患者的排泄、睡眠、皮肤、口腔进行全面护理的指导;②饮食指导。向晚期患者及其家属宣传营养治疗的重要性,晚期患者多伴有消化不良,加强饮食指导对提高患者自身的抵抗力至关重要,包括科学合理地进行膳食配制、掌握晚期患者的饮食习惯以及营养评价等;③对家属进行安全教育,告知家属应采取适当的措施以预防跌倒、烫伤、坠床等意外,保持房间过道通畅,剪刀、玻璃器具等危险物品应远离患者;④指导家属与晚期患者的沟通技巧。由于晚期患者的心理反应错综复杂,社区护士应指导家属应充分考虑晚期患者所受的痛苦,在语言、神态、举止上都应得体,避免引起患者的不良情绪,陪伴晚期患者安心、有尊严的度过生命的最后旅程。

5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开展临终关怀护理的发展前景

5.1作为与综合医院错位服务的一个项目 ①现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大型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相比,在设施设备、医疗技术、人员配置等方面都有一段很大的距离;②由于长期人们对慢性病、癌症引起的死亡的错误认识,以及卫生资源的有限分配,大型综合医院往往将临终患者拒之门外。所以临终关怀服务将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综合医院错位服务的一个项目。

5.2借鉴国外的经验发展社区临终护理 晚期患者一般都希望在家中度过生命的最后阶段。在美国临终关怀以家庭服务为主,住院为辅,并且将临终关怀服务大部分纳入到医疗保险之中,所以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发展社区临终护理。家庭临终护理可以让晚期患者与家属生活在一起,使晚期患者得到亲人的关怀与温暖;同时,也可以减少晚期患者家属照顾患者的辛苦并减轻家庭负担。家庭临终护理体现了既方便又符合人文关怀的理念。

5.3推进临终护理进入社区 随着人口老年化、疾病谱改变及医疗体制的改革,开展经济、有效、方便、综合、连续的社区卫生服务已成为现代健康管理服务的发展趋势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以对临终关怀服务进行整体方案制定,明确服务内容、人员配置;也可进行先试点,总结经验后再推广,作为一种探索性的工作进行开展,同时借鉴国外和其他地区的先进的临终护理的经验,结合社区卫生服务的实际情况,将临终护理与社区护理相结合,努力为晚期患者创造良好的环境,使他们在这种环境氛围中其生命的权利和尊严都能得到充分的尊重,在人生的最后阶段也能没有痛苦、安详、有尊严的含笑离开人间。

参考文献:

[1]赵广慧,李红艳,王建华.晚期癌症患者的临终关怀护理[J].现代护理,2010,9(7):71-74.

[2]史宝欣,杨立群.临终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30.

[3]翟会珍,苟敏华.癌症患者临终关怀的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l,9:273.

第2篇:社区护理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社区护理;护士;作用;角色转变

1 我国社区护理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社区护理是面对社区内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团体的健康服务工作,包括健康教育、健康指导、家庭护理、康复指导、患者及健康人的营养指导、妇幼及老年人保健及心理咨询等。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化,社区护理在管理、服务项目方面有了一定的改善,它的重要性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承认,对社区护士的的知识水平和工作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护士在社区护理中的作用从"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向"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减轻痛苦"方向转变[1],但从社区护理服务的内容、规模到质量上同与日增长的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

1.1我国社区护理体系 我国的社区护理尚处于起步阶段,各地的发展也极不平衡,大部分地区的社区保健项目不健全,且标准不统一,社区护理目前主要有三种模式:①社区服务站型;②社区服务中心型;③社会参与型。

1.2社区护理人才培养 社区护士的培养是社区医疗、护理服务质量得以保证的重要因素。而全国护士中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的人数较低[4],导致社区护理人员较短缺,护士的数量不能满足人们健康保健的需求。

1.2.1重"医"轻"护"的社会观念问题致使护理专业人员短缺。由于受传统观的影响,社会上一直存有重医轻护的偏见,使得护理人员在医院中的地位和重要性被人们所忽视,患者只认同医生不认同护士,大多数人不了解护士的工作性质,看不到护士存在的价值。针对社会中存在的重医轻护的偏见,应加大力度宣传护士工作的职责和工作性质,让社会认同护理工作的重要性[5-8]。

1.2.2护理人员本身观念仍未转变 近几年来,在我国,医疗纠纷呈上升趋势,并由此而导致的医患关系、护患关系一直处于一种紧张状态,有些患者经常把对医疗的不满发泄到护士的身上,更增加了护理工作的难度,加之社区居民不认知护士,开展社区护理工作辛苦、待遇低,甚至工资都难以保证,易挫伤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导致许多护士不愿意在社区进行工作,为护士在社区的护理工作开展带来了很大困难。

1.2.3社区护理教育滞后,高素质人才短缺。据统计,目前我国城市里面的社区护士50%以上是大专毕业,30%以上是中专毕业,本科和研究生只占社区护士的1%左右[9],这就说明社区护理人员大多数没有受过专门的教育及培养,他们虽然有良好的工作热情,但缺乏社区护理的知识、技能,对社区护理的特点及工作方法掌握不足,思维观念和知识技能都适应不了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发展的需求。

为此,应加强社区护理人才培养和护理队伍建设,完善护士知识结构、操作技能,培养适应社区护理需要的护士。完善护理教育体系,加大护理专业大专、大学层次比例,开展护理人员在职培训,尽快实施对从医院转岗到社区的护理人员的培训,使之适应社区护理工作的需要,同时要改革护理专业教育课程结构,增加人文和社会科学的内容,开设心理学、伦理学、人际沟通、老年护理、社区护理、营养与膳食等课程,充分发挥教育的重要性,为社会护理输送实用型护理人才[10]。我国护理人力资源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远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只有不断提高护理人才培养水平,发展可行的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并将有效、可靠的培养方法应用于较大范围的护理教育和管理实践[11],才能满足社^乃至社会护理需求。

1.3社区护理内容及范围 我国社区护理基本上是以治疗、康复为主,而预防、保健等方面的内容很少,不能充分体现社区护理服务的功能,在实际的社区护理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3.1家庭医疗护理 许多慢性患者、经医院紧急救治后需要康复护理的患者回到家中进行休息及康复[12],使得家庭医疗护理也成为社区护理的重点。

1.3.2社区预防 包括传染病和多发病的预防卫生监督和管理。

1.3.3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的社会活动和健康教育活动,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目的。

1.3.4社区保健 根据社区居民的年龄及健康需要,对社区特定人群和婴幼儿、妇女、老人开展预防疾病、治疗及促进康复等不同层次的卫生保健服务[13],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

1.3.5社区康复 采取医学和社会的综合措施,恢复残疾患者的功能,使之重返社会。

1.3.6计划生育服务 社区计划生育是计划生育工作的基础,是达到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的关键。

2 社区护理中护士的作用

社区护理是社区卫生服务和全科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护理的特点是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居民为中心,以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及慢性病为重点,提供集预防、保健、医疗、护理、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等为一体的综合、便捷的护理服务,服务对象是以社区的人群为主,社区的护理工作十分重要,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中重要有效的可行性措施[14]。为此,社区护理中护士的作用十分重要:①健康教育及健康咨询;②医疗保健;③康复护理;④预防宣传。

3 社区护理发展中护士角色的转变

社区护理的覆盖面大,工作范围广,要求社区护士要掌握比在医院中更多的知识和技巧,并有宽阔的视野,远大的目标,以负责的态度来完成社区护理。因此,作为社区护士必须转变观念,重新学习,完善知识结构,以适应社区各项工作的需要[15]。①从单一的医生助手向综合服务转变;②从附属性的临床护理向一体化的护理服务转变;③从护理操作向护理管理转变。

社区护士应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开展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基层卫生服务工作,不仅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及熟练、准确的专业技巧,还必须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社会学知识和沟通技巧,具备护理管理能力。①综合分析能力;②实际操作能力;③健康宣教能力;④计划管理能力;⑤领导决策能力[16]。

4 结论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健康需求的逐步提高,要求护士社区护理发展中的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社区护士是一种新型护理专业技术人员,是在一个相对开放、宽松的工作环境之中进行护理工作,其工作对象、范畴、性质、责任要远大于或远高于传统意义上的医院护士,还要担负起社区内人们的健康保健工作。因此,社区护士在社区护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需要进一步的转变角色才能适应人们对卫生保健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韩英.社区护理探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2(15):10-11.

[2]周小军.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举办主体的多元化[J].中国全科医学,2011,6(23):51-52.

[3]翁丽芳.我国社区护理的发展现状与面临的挑战[J].护理研究,2011,18(1A):17.

[4]余昱虹,徐珊.我社区护理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2(1):61.

[5]张国英,李伟,王红妹.社区护理模式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0,7(11):795.

[6]王克芳.护理科研[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87.

[7]林菊英.社区护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21.

[8]周昌菊,李东之.社区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5.

[9]翁丽芳.我国社区护理的发展现状与面临的挑战[J].护理研究,20012,18(1A):17.

[10]郭红.韩国社区护理发展的启示[J].中华护理杂志,2007,39(7):555.

[11]敖薪.国外社区护理带给我们的启示[J].中国社会医学,2010,9(1):44.

[12]宋芳云,杜华.从慢性病调查看社区护理的必要性[J].护士进修杂志,2012,15.

[13]刘纯艳.社区护理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47.

第3篇:社区护理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患者;家庭护理;社会康复;研究进展

糖尿病慢性终身性疾病,可引起眼、神经、肾脏、心脏、血管疾病及感染等慢性并发症,致残率及病死率较高。老年糖尿病更是因为其患者年龄较大,抵抗力较弱极易因此更加容易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在我国目前这样一个“未富先老”的社会,由于如今的医疗体系尚不完善,无法覆盖到每一位老人,而一旦老年糖尿病患者无法得到有效的护理与康复训练,那么导致并发症的概率则会进一步提升。而通过家庭的有效护理结合社区的康复训练则能够有效的降低老年糖尿病患者身体状况,降低并发症的复发率以及死亡率。

1老年糖尿病家庭护理和社区康复的重要性

1.1家庭护理的重要性李爱军与陈守爱认为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疾病,可影响全身各个脏器和组织,加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家庭护理,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的血糖指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1]。张力等研究发现那些经过良好的家庭护理的老人的身体状况、心情以及生理指标各方面均优于那些没有受过良好家庭护理的患者[2]。从上述理论以及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出家庭护理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康复的重要性。

1.2社区康复的重要性郭薇认为我国目前由于医疗体系的不完善以及医疗成本过高,例如在北京每名糖尿病患者的平均治疗费用在3500元左右,这样高额的就医成本并非是每一个家庭都能够承担的,而社区中心则相对价格较为低廉,能够被普通市民所接受[3]。周萍调查研究认为社区康复由于其成本较低,覆盖面较广,并且一般还能够为身体不适的老人提供上门提供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和健康教育于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无疑有效弥补了传统医院治疗中的不足。[4]

2老年糖尿病患者家庭护理的内容

黄雪认为糖尿病治疗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与家属的配合是分不开的[5]。李学惠认为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首先应该控制饮食。特别是身体较为肥胖的患者,饮食的控制特别重要。在研究中他们发现轻型的糖尿病患者,只要在家人的督促下合理控制饮食,便能够有效的控制病情[6]。

除了在行为上的治疗之外,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精神神经的因素所起的重要作用是近年来中外学者所公认的。戴素珍认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上的治疗也是必不可少的,多项研究证实,心理社会因素、社会支持及患者性特征在糖尿病发病及血糖水平的控制中起着重要作用。[7]杨宏宇与林文娟在《正负性情绪的神经内分泌和免疫反应研究进展》中也发现当老年人的心理状况不佳时身体内部的免疫能力的下降,而当心情舒畅时则会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

3老年糖尿病患者社区康复内容

糖尿病这一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已引起国际上的极大重视。周萍认为由于我国目前的医疗水平以及医疗覆盖率的限制,导致许多的糖尿病患者无法得到有效的救治,而社区医疗站则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对一些病情并不是非常严重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的为老年人节约一笔不菲的就医成本的同时,考虑到老年人金钱观与年轻人与众不同,因此社区康复治疗还能够缓解老年人的心理负担。张同君认为社区是老人所熟悉的环境,医生、护士等都互相认识,容易沟通感情,彼此有认同感、亲切感[8]。段晓红针对我国目前老年人的数量以及社区医疗卫生中心的现实情况认为当下我国老年糖尿病社区康复的具体措施主要包含以下几点:一是为老年糖尿病患者建立糖尿病专卡,帮助医生与护士有针对性的有效率的针对不同患者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二是进行糖尿病教育利用医生与护士的专业知识帮助老年人有效的了解自身的病情以及在特殊情况下应该采取的应急措施;三是组织患者之间的定期交流,通过大家的互相沟通以及经验交流在了解糖尿病的同时也建立起一张大家互相帮忙的社区互助网络。[9]

4总结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在医疗体系上的建设却迟迟无法追赶上经济建设的脚步[10]。而糖尿病作为一种难以根治的疾病,其并发症众多,对于老年人的生活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而家庭护理以及社区康复的双管齐下能够有效的帮助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康复与治疗,抑制病情,为老年人营造一个美好的晚年生活,让他们无论是心里还是生理上都能够健康。

参考文献

[1]李爱军,陈守爱.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家庭护理[J].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6(4):341-342.

[2]张力,李则宾,孙颖等.居家老年糖尿病患者家庭护理现状调查[J].河北医药,2010(12):3554-3555.

[3]郭薇,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社区康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2,8(8):460-461.

[4]周萍.老年人社区护理需求的调查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5,19(6):63-64.

[5]黄雪.老年人糖尿病的健康教育[J].广西医学,2001,23(6):1530-1531.

[6]李学惠.浅谈老年人糖尿病的饮食及护理[J].中华实用医学,2002,24(4):117.

[7]戴素珍.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J].当代医药,2009,15(7):92.

[8]张同君.探析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家庭护理[J].实用糖尿病杂志,2010(06):49;杂志,2009,29(8):728.

第4篇:社区护理重要性范文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大多在医院门诊就医,而我国现阶段医疗资源还不能完全满足患者的需求,社区医疗服务应运而生,其中社区护理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也逐渐为社会各界所关注。本研究选取了12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其实施社区护理指导,旨在探讨社区护理指导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区域内在社区登记注册的12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男7例,女5例;年龄52-83岁,平均(66.1±12.6)岁;糖尿病史:15年以下3例、l5-30年6例,30年以上3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6例,高中3例,大专及以上3例。研究对象思维正常,具有听、说、应答能力,本着自愿的原则与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社区护理指导前对入选对象的病情及生活质量进行综合评估,社区综合护理指导后与指导前各项指标比对分析。干预的形式为定期发放健康教育小册、办健康教育宣传栏、多媒体授课,采用集体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等形式。干预内容包括认知指导、心理指导、饮食指导、行为指导等。指导时间为每周期6个月。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P

2社区护理指导内容

2.1认知指导详细向患者讲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起因、诱发因素、临床表现及发生发展的过程,让患者充分认识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害性和控制糖尿病的重要性,指导患者做到积极预防和科学治疗。据报道,健康教育与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能力密切相关。

2.2心理指导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由于疾病致使患者不能清楚地看到外面斑斓的世界,这对患者造成强大的心理压力,担心从此失明,患者悲观失望甚至自暴自弃,这样更容易导致血糖控制不良。社区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做好心理疏导,告知患者只要积极控制血糖,遵医嘱科学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完全可防可控的,以消除患者紧张的情绪,同时让治疗好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现身说教,以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指导患者做好自我保健、自我护理。定期到家里寻访,取得患者的信任,提高患者的遵医依从性。帮助患者积极寻求社会、家庭的支持,让患者从消极、自卑、无望的情绪中解脱出来,早日回归到正常生活工作轨道上。

2.3饮食指导长期的高血糖是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根本原因,而饮食疗法是控制高血糖的基本疗法之一。指导患者建立科学合理的膳食模式,反复向患者宣传饮食疗法的重要性,要求患者选择优质蛋白,注意主食、蔬菜、水果的合理搭配,同时要尽可能定时定量进餐,不能随意加减食物。协助患者进行合理的饮食调整,可多选用粗纤维含量较多的食物和新鲜蔬菜,因为粗纤维含量较多的食物和新鲜蔬菜能增加胃肠蠕动,预防便秘,防止视网膜剥离;可食维生素A含量丰富的食物如胡萝卜,对眼睛的保健大有好处。

2.4行为指导合理安排工作生活,起居要有规律,做到劳逸结合,保证睡眠。指导患者用眼卫生,不能长时间用眼,不要参加剧烈活动,谨防视网膜剥离。当出现明显视物模糊时,警惕眼底出血和视网膜脱离的发生,需立即就医。加强自我调护及适当锻炼,防止感冒,预防皮肤感染。定期门诊复查,术后半年内每2-4周复查视力和视野,至少复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1次,半年后改为3-6个月1次,1年后每半年复查1次,如眼部出现不适、红肿、闪光感等症状,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对于口服降糖药控制不好的糖尿病患者建议注射胰岛素治疗,指导患者掌握胰岛素注射技术,注意消毒卫生,不能共用针头,胰岛素剂量要准确。

3结果

12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社区护理指导6个月后患者的血糖得到了有效控制,临床疗效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4讨论

第5篇:社区护理重要性范文

短期强化培训社区护理护理实习生专业素质道德素质

目前,学术界与实务界对社区护理的概念定义并非取得了完全一致的看法,但是在社区护理的基本内涵还是形成了一定的共识,即认为社区护理是指在借助社会各方力量的基础上,运用公共卫生学以及综合应用护理学等知识为个人、家庭甚至社区提供持续的专业的医疗服务,从而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国外的社区护理开展较早,基本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社区医疗体系,而在我国,由于经济、社会及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社区护理的发展水平与其他发达国家比较仍有欠缺,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护士的专业能力以及数量均有所不足。

在此背景下,联合医疗机构与高校,构建“医疗机构+医学院校+社区”相配合的社区护理体系成为许多地方探索发展社区医疗的方向,这种模式既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医疗机构护理人员不足的需求,也使医学院校能在实践中有效提升护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更能真正提升社区的护理服务水平。不过,由于医学护理实习生较少接触真正的护理需求,往往在时间容易出现纰漏,严重者还对患者造成不可逆的无意性伤害,因此对护理实习生进行短期的强化培训对提升护理实习生的专业素质,强化我国社区护理的质量与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探讨分析短期强化培训在护理实习生社区护理中的实践应用,本文选取焦作人民医院40位护理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短期强化培训,具体情况如下。

1研究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焦作人民医院40位护理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护理实习生2名,女性护理实习生38名,年龄范围为18~22岁,平均年龄为(19.56±0.13)岁,40名护生学历包括本科、大专。

1.2方法

选取焦作人民医院40位护理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1个月的短期强化培训,比较训练前后40位护理实习生的考核成绩。研究的短期强化培训周期为1个月,其中:

第一,理论培训方面,半个月为护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考核,本次培训理论学习的核心内容包括流行病学、社区护理概述、社区康复与护理以及一些相关的急救知识,理论培训课程的主要培训方式为实地见习以及讲座授课等,理论学习培训的总课时安排为30学时;

第二,实践培训方面,半个月为临床实践学习,主要内容包括一些社区护理实际技能的培训和掌握、突况的处理培训等,总课时为40学时,实践培训的主要培训方式为社区实习,由焦作人民医院的资深护士及外聘教师进行一对八的实际操作手把手教育;

第三,本次短期强化培训理论培训方面主要考核内容为实践授课知识点以及理论授课知识点,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实践培训方面主要采取导师打分与实践表现。

1.3效果评价

护理实习生的考核成绩主要是通过相关的社区护理知识试卷,比较进行培训之后护理实习生的综合得分。社区护理知识试卷已对40名护理实习生进行过预调查,试卷的区分度为0.46,难度系数为0.34,能够对护理实习生能力进行较好的考察和区分。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20.0进行统计学分析,利用t检验对计量资料分析检验,P

2实证结果

经过短期强化培训后,护生成绩总评分为(87.4±1.02)显著高于未进行培训时的成绩(66.34±1.34),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关于护理实习生短期强化培训时间的讨论

3.1护理实习生短期强化培训的必要性讨论

众所周知,新时期我国医疗改革已经明确社区医疗的重要性,并强调要完善社区医疗服务机构,提升社区医疗服务的水平。如前所述,我国的社区护理的发展水平与其他发达国家比较仍有欠缺,其核心原因在于护士的专业能力以及数量均有所不足。就我国目前的护理培育体系来说,专科院校与本科大学都有护理专业的设置,且大部分的医学院校护理专业均设有对应的社区护理课程,但各大医学院校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学时与考核均存在不足的情况。

3.2护理实习生短期强化培训的实效性讨论

从本次研究的实证结果来看,选取的40位护理实习生经过短期强化培训后,护生成绩总评分为(87.4±1.02)显著高于未进行培训时的成绩(66.34±1.34),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3关于医学院校护理生的培育讨论

在本次研究分析汇总,大部分的护理实习生均未正确的理解到社区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与重要性,并且在当前医学高校实践课程安排不足的大背景下,护理生很难达到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水准,从而在培训前的考试成绩偏低,未来医学高校应该重视社区护理相关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教育与培训,提升教育培训的水平。

4强化实习护理生短期实习的对策探究

4.1实习护士短期培训的课程必须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从本次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护理实习生的实践能力偏弱,这与我国当前的教育培训体系有一定关系,但是社区护理工作对实践能力的要求非常高。实习护理生进行短期培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实习者的综合水平,以期更好的参与到社区医疗护理工作中去。由此,在对实习护士进行短期培训时,其课程的安排必须要符合培训的最初目的,即要加强对实践能力的培育,故而在培训的课时安排方面,应该要加强对护理实习生实践内容方面的培训。

4.2实习护士短期培训的课程安排中必须注重相互的协作性

长期以来,护理工作一直被认为是协助下性的医疗服务,但是随着医疗理念的D变,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必须强调的是:协作性事护理工作的重要特性,尤其是在社区护理实践中,团结协作是确保提供高效、优质的护理服务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实习护士短期培训的培训中必须注重相互的协作性,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其在日常社区医疗护理的服务水平,而且还能提升其临床护理应变能力,以应对社区护理中的突发事件。

4.3实习护士短期培训的课程安排中必须重视心理素质与道德素质的培训

毫无疑义,在当前的医疗体系中,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道德素质及专业素质都是非常重要的,并且随着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道德素质的要求还会逐步提升。从本次的分析显示,由于部分的本科护生对于社区护理的基本内涵、相关政策及理论实操知识都不够熟悉,因此其对社区医院实习的意愿不强烈,且缺乏责任心,这将严重影响社区护理质量与水平的提升。所以,在实习护士短期培训的课程安排中必须重视心理素质与道德素质的培训,提升培训对象的责任心。

5结语

总而言之,在我国的社区护理实践中,短期强化培训确实能在理论与实践方面提升护理实习生的专业、心理及道德素质,这无疑提升了我国社区护理医疗的水平,最终实现了医疗机构、医学院校、实习者、社区的四方共赢局面,从而为实现健康中国的宏伟目标提供小的支撑,相关医疗机构、医学院校及社区应该多借鉴、学习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丽凤,卢孟密,李春坚,等.不同教育层次护生对社区护理认知及就业意愿的调查[J].现代临床护理,2012,11(12):1-4.

[2]杨万龄,付炜昶.高职高专社区护理教育的现状和发展对策[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0,27(2):96-98.

[3]王佳璐,林梅.在校护理本科生对社区护理工作的认知调查[J].社区医学杂志,2011,9(16):62-63.

[4]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3):286-288.

[5]王茜,王薇,胡燕.中美社区护理现状的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J].全科护理,2014(08):679-682.

[6]王佳璐,林梅.在校护理本科生对社区护理工作的认知调查[J].社区医学杂志,2011(16):62-63.

第6篇:社区护理重要性范文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迅速,人们对健康关注程度的加深,社会人口老龄化、家庭结构的改变等问题的存在,必须进一步深化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努力为居民提供安全、便捷、经济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十七大指出“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的确,坚持做好社区医疗保健工作,不仅是民心所向,也是大势所趋。而对于我国的国情来说,如何以医院为基础来做好社区医疗保健工作,是摆在我国医疗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我们敬爱的总理生前曾指出:“扩大预防,以医院为中心指导地方和工矿的卫生预防工作。”这里我以从事山西省人民医院的社区医疗保健工作的实际体会出发,谈一些基本认识。

1 培养专业护理人才

随着我省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疗保健的服务需求自然就会提高,他们不仅需要有效的诊疗,而且还要求得到预防疾病、健康长寿的指导和服务。现代医院早就不是用老的服务方式,坐在医院里等病人了,而是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卫生工作方针,走出医院大门,把重点放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为社区群众提供全面的服务。从前社区工作内容局限,护理人员短缺,社区护理人才培养模式不完善[1];缺少对妇女、儿童及慢性病的连续追踪护理;缺乏对老年人的健康照顾;缺乏较好的对老、幼、妇、残为重点的社区服务的保健护理模式;社区健康评估、健康干预等工作没有较好参与;社区护理缺少规范化管理[2]。

2 建立以预防为主的家庭护理对策

社区医疗保健服务是以预防为主的医疗服务,而且是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该服务能防治各种病患,为病人创造良好的社区环境,使人身心健康,这比上医院吃药治疗效果更显著。因此,保健服务必须从居民聚集的社区抓起,而且务必要起到保健预防目的。例如,“纽约医疗医院集团”(Health and Hospitals Corporation,HHC)是纽约市政府负责统筹“医疗补助方案”和“医疗照顾方案”的机构。在社区保健服务方面,HHC发起了“预防哮喘治疗行动”。哮喘病是纽约市儿童门诊的头号常见病,为掌握社区病患病情,该行动将每个社区的儿童哮喘病人登记在案,为他们提供治疗仪器,帮助病人监督呼吸,正确使用喷雾器,并定期家访,指导病人正确用药。我院效仿国外的先进经验,定期为社区内的中老年人检查身体,普及心脑血管疾病预防的基本常识,将重要的观察对象记录在案,不定期回访,掌握社区居民的身体状况,指导他们正确用药,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国人口老龄化带来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家庭“空巢化”。1982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首次提出了“空巢家庭”的说法,指那些子女不在身边的老年家庭。随着独生子女进入社会求学或工作,空巢家庭将成为我国老年人家庭的主要形式。根据我国第5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00年,我国有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家庭占全国家庭总数的20.09%,其中空巢家庭占老年家庭的22.83%。预计2030年空巢老年人家庭的比例将达到90%,届时我国老年人家庭将“空巢化”。空巢家庭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包括心理问题、社会适应问题、生活料理问题,尤其是健康问题[3]。以家庭护理为基本单位的社区医疗保健工作必须重视空巢家庭的服务体系。我们在开展社区医疗卫生保健服务,建立社区医疗服务网络的同时,也尽可能协助社区向老人提供多层次、多体系、多方位、高水平的医疗保健和生活求助等方面的服务,对身患疾病、缺乏自理能力的空巢老人开展入户服务。社区服务体系的开展有助于减轻家庭在照料老年人方面的负担,并可改善老人与子女的关系。对空巢老人实行专案管理,开展老年人护理、临终关怀及社区健康护理训练,对影响疾病进程的不良行为进行护理干预。这些举措均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3 以慢性病为重点工作对象

各种慢性病严重危害着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慢性病人病程长,甚至终身患病,必须长期坚持规律服药、锻炼功能、定期检查,其遵医行为尤为重要[4]。

在我院长期工作中,发现绝大多数慢性病病人缺乏相应疾病的防治知识,没有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忽视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他们当中存在超重、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多种慢性疾病。因此,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及早的、持续地开展了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逐渐使他们认识和接受了慢性病预防工作的重要性,并形成了自觉预防自觉保健的自主行动。针对高血压、糖尿病、老年痴呆病的病人来说,社区综合护理干预更加能显著地提高病人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本着这个原则,我们走进病人家庭,访视护理注重合理利用和开发老年慢性病人自身资源,给他们讲解疾病知识,纠正其不良生活习惯,教会他们一些自护技巧,巩固和提高了老年慢性病人的自护能力。

4 实现信息化管理

实现健康查体档案信息化管理,能为健康档案的管理、查询、统计、健康指导、流行病的调查研究等提供更准确、全面、系统完整的数据,有利于社区及全社会传染病的预防,有利于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我市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了社区健康信息数据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病人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工作部门、生活习惯、嗜好、家庭健康状况(家庭主要成员病史、家族史)、本人照片、查体日期、联系电话;查体资料,包括血压、血糖、血胆固醇、三酰甘油、血尿素氮、血肌酐、肝功能、乙型肝炎表面抗原、X光检查、B超检查、心电图等等;汇总分析,包括每个人历年的数据变化直方图和各异常项目的所有人数汇总分析;还包括每个人的查体情况保健医师提出健康指导意见。这样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可以实现健康查体档案信息化管理,使每个人都能够直观了解到历年的身体健康变化,极大方便了管理。

5 建立恶性传染病的预防隔离机制

恶性传染病如果处理不当,会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产生严重为害。而社区医疗保健系统对于传染疾病本身就有天生的预警和防治作用。在平时的走访活动中,我们就刻意地加强了一些恶性传染病的宣传和科普活动,并留心类似疾病症状的产生。再加上计算机的运用,大部分本来需手工做的统计和分析工作可交给计算机来完成。是否拥有一个健全的社区医疗保健服务机制,已经成为一个城市是否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如何进一步持续健康的发展这一服务,是广大医务工作者共同面对的重要课题。在开展服务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家庭护理的信任问题、意外突发事件的及时救助问题等,都需要去探讨和建章立制去完善。我们相信在国家和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在社区居民的鼎力配合下,这一事业必将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玲,周长美,周莹,等.社区护理人才培养的现状与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12A):8788

[2] 赵秋利.社区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13

第7篇:社区护理重要性范文

1一般资料

本中心对2011 年1 月至今, 建立了社区居民慢性病健康档案, 由全科团队按照《中心慢性病管理实施方案》开展工作,责任落实到人、分片包干到每个全科团队,对所管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电话或家庭随访,免费提供咨询等,中心现管理的高血压患者有380人。其中男238例,女142例,平均年龄(66±6.5)岁,年龄36~82岁。

2干预方法

2.1膳食行为干预不合理的膳食行为不仅是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同时也是诱发高血压病的主要影响因素如大量饮酒、高盐高脂高胆固醇饮食。饮食控制方面指导高血压患者少量饮酒,对盐的摄入量,并现场用盐匙示范指导煮饭者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在5 g以下,清楚告知高钠摄入可以使血压升高;指导患者控制高胆固醇如猪肝、动物内脏等及饱和脂肪酸如猪油、牛油等的摄入量;增加蛋白质较高而脂肪少的禽类及鱼类而富含钾、镁、钙的食物;多吃新鲜水果蔬菜。

2.2行为生活方式干预根据患者的年龄和血压分类级别合理指导患者合理安排休息和活动,限酒戒烟,保持心情舒畅,劳逸结合,促进生活规律; 协助患者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和强度,活动强度以不感疲劳为度,选择有氧运动如步行、慢跑、太极拳、爬楼梯等;指导患者经常监测自己的体重变化,使体重指数最好保持在20~24。

2.3药物干预告诉患者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作用及副

作用,先从小剂量开始避免一开始就用快速降压的药物,以防血压下降过快引起不适,一定要自觉遵照医嘱服药,不可自行增减用量或者突然更换药物或停药,强调坚持规律服药的重要性,出现不良反应时应及时通知管理医生,重新调整降压药物。通过健康教育讲座集中向高血压患者讲解降压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等知识,促进患者能合理用药、解除顾虑。

2.4心理护理干预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长期服药和改变饮食习惯后多数患者存在焦虑或者抑郁心理。当精神压力大时,学会自我心理调节,遇事不急不躁,沉着冷静,想得开,避免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如向亲朋好友、向社区责任医生等倾诉等来释放情绪。社区护士对患者给予充分的理解 关心和鼓励,给他们提供情感上的支持,用开朗的心态面对现实,以保持血压稳定。

2.5健康教育干预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最为重要,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有电话随访、上门随访、音像播放、健康教育处方、黑板报和宣传册、高血压病防治专题讲座等。针对不同高血压病患者采用不同教育方法,社区护士要反复耐心向患者讲解高血压的生理、心理、社会因素以及高血压对机体造成的危害,直到患者理解明白。做好血压监测和跟踪是控制高血压的主要环节,社区护士或责任医生在随访时教会患者及家属学会准确测量血压和记录血压值,告知自测血压对控制高血压重要性,他将对提高生存和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第8篇:社区护理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社区护理干预;冠心病;应用效果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主要慢性疾病[1]。随着冠心病发病率的逐年上升,患者与家庭的精神及经济压力明显增加。在冠心病预防控制中,社区护理干预对降低冠心病病死率具有显著效果。现笔者以57例冠心病患者为例,采取社区护理干预,分析患者护理效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14例冠心病患者,与冠心病诊断标准相符;男70例,女44例;年龄50~88岁,平均年龄(66.7±6.4)岁;病程1~15年,平均病程(6.4±1.3)年;按照数字随机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7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病程等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可参与对比(P>0.05)。

1.2 方法

1.2.1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 护理人员向患者讲解冠心病的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叮嘱患者按时服药,注意治疗期间事项,合理饮食,定期监测心率血压,发现异常问题要立即进行处理。

1.2.2观察组采取社区护理干预 ①成立干预小组:成立专门的护理干预小组,护理人员采用讲课、个别访谈、电话及上门随访等方式讲解疾病知识并主动实施护理干预。小组成员为专业知识丰富,有爱心,有责任心,沟通能力强的高年资护理人员。②构建健康档案:由专业护理人员登记和记录患者的基础资料,包括:地址、联系电话、病例资料等, 并与患者积极沟通交流,评估患者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如饮食、心理、年龄、家庭疾病史等因素,社区护理人员每月随访提供必要的护理支持。③心理护理:冠心病患者往往存在诸多消极情绪,如焦躁、恐慌等,护理人员需定时随访,多与患者沟通交流,认真倾听患者的诉说,适当开导患者,讲解合理治疗及控制情绪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性,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消除恐惧等情绪,使患者能够以轻松乐观豁达的情绪面对疾病、面对治疗。④饮食护理:在患者病情稳定期间,需加强饮食护理,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病情,制定科学的饮食方案,以清淡食物为主,节制饮食(低脂、低盐、低糖),勿过饱,戒烟、限酒,食物勿过冷过热,饭后30min内尽量休息。⑤用药护理:护理人员向患者讲解冠心病治疗方法,用药机制和注意事项,使患者认识到按时服药的重要性,列举不遵医行为引发的后果,使患者能够严格遵医,并自觉纠正不良行为。交待患者随身携带装有急救药品的药盒,盒上注明自己的姓名、住址、电话、所患疾病等,晚上睡觉亦应将其置于床边随手可取之处并定期查看药物有效期。

1.3 评价指标[2] ①用药依从性:完全遵医:随访1年,漏服或不按量服药小于6次;②部分遵医:1年内用药漏掉或不按量服药小于12次;③不遵医:1年内用药漏服或不按量超过20次。生活质量:制定生活质量评分量表,包括:饮食、睡眠、用药、运动、疾病控制等情况,共计100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也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两组研究中的数据处理时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计量资料表示使用x±s,以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当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分析 观察组遵医率为93.0%,对照组遵医率为73.7%,两组间数据明显(P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 观察组生活质量为(91.3±3.6)分,对照组生活质量为(78.5±6.9)分,两组间生活质量对比(t=3.6248,P

3 讨论

冠心病属于临床不可逆转的慢性疾病[3],与生活方式有很大的相关性。临床通过合理治疗及预防控制,可有效缓解患者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在社区护理干预措施中,需加强对患者的知识宣教,合理选择教育措施,让患者掌握冠心病相关知识,自觉采取预防措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生活规律,按时服药,合理饮食,戒烟忌酒,适当控制体重,保持大便通畅,注意保暖,避免感冒,天气骤变或过冷过热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早睡早起,饭后30min以上方可适量运动,洗澡应有人陪护,时间勿过久,起床动作要缓慢以防摔倒,定期随访,病情变化加重应及时就诊等。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遵医率为93.0%,对照组遵医率为73.7%,数据明显(P

总而言之,社区护理干预在冠心病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效果,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增强服药依从性,值得肯定。

参考文献:

[1]陈汉琴,刘明秀.加强社区护理干预提高冠心病患者生存质量[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1):34-35.

第9篇:社区护理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社区护理 特点 存在问题 解决方式

社区卫生服务是一种新型的医疗服务形式,而社区护理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适应社区居民的健康需求,伴随着社区卫生服务需要而逐步发展的。分析了社区护理的特点及社区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三点解决对策:寻找政策上的支持,加强社区护理的宣传力度,加强社区护理人员的培训。

社区卫生服务是一种新型的医疗服务形式,而社区护理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适应社区居民的健康需求,伴随着社区卫生服务需要而逐步发展的。通过全科医学和社区护理学的理论学习,结合多年的医院护理和近几年的社区护理实践的对比,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合格的社区护理者,应熟悉和掌握社区护理的基本概念及特点,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着提出了自己的几点解决意见。

社区护理的定义及特点

社区护理的定义:社区护理是将公共卫生学及护理学的知识与技能结合,借助有组织的社会力量,以社区为基础,人群为服务对象,对个人、家庭及社区提供服务。社区护理以健康为中心,以社区人群为对象,以促进和维护社区人群健康为目标。

社区护理的特点:社区护理将公共卫生学与护理学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既强调疾病的预防,又强调疾病的护理,最终达到促进健康、维护健康的目的。因此,社区护理既具有公共卫生学的某些特点,又具有护理学的某些特点,但与公共卫生学和护理学相比较,社区护理在以下四个方面更为突出:①以促进和维护健康为中心-社区护理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和维护人群的健康,所以预防是社区护理的工作重点。②面向整个社区人群社区-护理的对象是社区全体人群,即包括健康人群和患病人群。③社区护士具有高度的自主性-在社区护理过程中,社区护士往往独自深入家庭进行各种护理,故要求社区护士具备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高度的自主性。④社区护士必须和其他相关人员密切合作-社区护理的内容及对象决定社区护士在工作中不仅仅要与卫生保健人员密切合作,还要与社区居民、社区管理人员等相关人员密切协调。

社区护理中存在的问题

进入21世纪以来,虽然中国的社区护理在一些大城市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相对于整个国家来讲,还显得步伐慢,范围小,发展不平衡。原因主要有:组织管理系统不健全、经费来源受限:在我国,虽然卫生部近几年也提到发展社区护理,但从机构的管理到经费的预算上却很少向社区护理倾斜。从政策上,虽然卫生部颁发了有关发展社区护理的文件,但尚无具体的规章制度及实施计划,卫生部以下的各级卫生部门更是少有相关措施出台。全国仅上海、北京、天津等少数几个大城市有社区护理服务组织,但也很不完善。在经费上,政府没有这方面的拨款,前几年由于多数城市居民享受公费医疗,而公费医疗仅限于医院服务,不包括社区服务,因此居民不愿意自己支付社区护理费。现在全国正在逐步推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但社区护理又不在保险报销之列,从而阻碍了社区护理的发展。

居民保健意识不成熟,生活质量不高:大众防病及保健意识淡漠,卫生习惯差,“能吃、能睡、能工作即是健康”的观点依然存在。在社区,尽管老年病、慢性病及伤残者越来越多,但由于种种原因,也难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保健。

社会对护理学的认识还停留在传统观念上:在国人的观念中,护理从属于医疗,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不仅社会上的人们有这种认识,就连医务人员也这样认为,这种观念不仅远远落后于国外,阻碍了护理学的发展,同时也势必影响到社区护理的开创与发展。护士职责被认为是以协助医生完成医疗工作为主,未被提升到促进和维护人类身心健康的高度,对于护士的社会价值不能充分认可,尤其对于护士独立自主的护理服务持怀疑态度。因此,患者的从护性低,影响了社区护理工作的开展。

社区护理人才的缺乏: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社区护理的重要性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承认,不少国家对于社区护士教育有相当的配套措施,并不断对社区护士的教育模式进行改革,从事社区护理的护士学历水平已达到本科、硕士。而在中国,由于政府对社区护理工作不够重视,因此缺乏有关培养社区护士的规定及指导,发展社区护理的意向不明确,影响了有关单位对社区护理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各医学院校的高等护理专业,表现得更为突出。全国20多个高护专业开设有社区护理课程的寥寥无几,而且即使开设有社区护理课程,也没有一本统编教材,各学校各地区按照自己对社区护理的理解自己编写教材,因而难免出现对社区护理的歪曲理解;其次,护理人员本身观念仍未转变,还停留在“以疾病为中心”的院内服务,而不是“以病人为中心”的社区家庭护理,护理专业价值和专业信念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而缺乏自觉性、责任心和紧迫感;加之开展社区护理工作辛苦、待遇低,甚至工资都难以保证,易挫伤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解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