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食品检验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粽子;端午节;包装设计;传统文化;情感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6-0162-03
一、绪论
(一)课题设计的来源及意义
1.设计创作来源
伴随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文明日益丰富,同时也引发了一些腐化堕落的思想,节日食品的消费就是其中一例。节日食品在迎来节日的春天之后,就被束之高阁,甚至被遗弃,大量产品被浪费,食品的包装也随之被抛弃,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精神浪费是不容小觑的。
2.设计创作来源
(1)塑造民族品牌
中国近代设计起步晚,中国近代设计一直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品牌策划也处于混乱中,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民族企业迅速发展,当代设计百家齐鸣,人们越来越重视品牌设计,为打造民族品牌而努力。
(2)有利于促进包装设计的创新
在包装设计的过程中,既要充分考虑产品本身的特点,把产品的优势通过包装设计更好地展现在消费者面前;又要考虑产品自身的地域传统文化。
(二)国内外现状设计现状和水平
1.国内现状和水平
目前国内的粽子包装视觉污染严重,甚至裸包装。没有统一的视觉范式,可谓是“百花齐放”。有些将粽子产品罗列出来,端午节日元素铺满了可视面,没有主次。有部分却是最近很流行的中国风设计,采用墨迹的元素,没有达到中国精神的真正精髓。
2.国外现状和水平
国外品牌粽子在包装上,多崇尚简约自然的风格、鲜亮的大色块表现,清晰的段位及品牌、产品名称标示,凸显的卖点诉求及细节处的亮化处理等。
(三)研究方法
1.采用5W2H的市场调研法,整理收集文献资料
采用5W2H方法展开前期调研分析。通过对5W中的WHO(消费人群)为谁而设计的调研,可以使消费者对粽子零食有一个重新的认识。通过对WHEN(时间,消费季节)的调研了解产品包装的季节性。以便出系列包装产品。通过对HOWMUCH来对产品包装的价格定位,防止过度包装,也可通过对相应的零食进行调研。
2.采用设计视觉传达色彩,平面构成及色彩构成学的原理,进行设计批评与评价
从视觉传达学,色彩构成及平面构成,及设计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研究人们对于色彩需求的心理,通过色彩对潜意识作用于设计,研究人们在设计过程中的心态,以及设计对社会公众、及社会个体所产生的心理反应,寻找到最吸引人的结构,色彩,平面构成。以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二、一见粽情节日食品零食化包装设计构思与展开
(一)一见粽情节日食品零食化包装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课题中一见粽情节日食品零食化包装设计除了要符合普通食品包装的要求外,还要考虑粽子背后的端午节与日常生活的融合。
1.节日性
粽子作为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节日食品,具有极强的节日代表性,是化无形节日文化为具体视觉的一种产品载体。本课题突出创新点为将无形的传统文化通过可视化的视觉包装融入人们日常生活。
2.创新性
一直以来包装设计都是增加产品附加值,但是随着人文建设的发展,包装设计正在向多元化,多学科发展,它不仅仅增加产品附加值,更能够创造价值,甚至传播地域传统文化。包装设计作为可视觉化具体的文化载体,它的创新与发展也体现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3.安全性
粽子包装作为食品包装的一类,遵循最基本的食品包装要素,安全性是最为重要的。包装作为产品的“外衣”其中一个作用就是保护,保护产品免受空气的侵蚀,还能在运输过程中保护产品。
(二)设计中应考虑的因素
1.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随着岁月的流失,现代文明的高速发展,传统文化的影响力逐渐式微。快餐文化,设计快速抢占市场。人们被短期,高效,浮躁的设计影响,越来越忽视自身的传统文化及优势。作为设计师应该从视觉方面着手,即挖掘产品包装背后的传统文化,又符合当前的经济高效设计。
2.情感化设计的体现
唐纳德・诺曼在《情感化设计》中提到设计分为本能的,行为的,反思的三个水平。
(1)本能的设计水平,在面对节日食品粽子这一包装,本能初级的设计就是下意识的将传统的包装照搬,大力宣扬传统包装设计的优良。这样的设计只能依靠设计师或者设计机构本身的影响力。折腾一段时间又消失灭迹了。
(2)行为的设计水平,功能性大于一切,在乎设计的实效性,往往过于强调设计的功能性,容易忽略受众的情感。中华民族是特别重视民族情感的一个民族,如果因为创新而伤害受众情感就得不偿失了。
(3)反思的设计水平,囊括诸多领域。它注重的是信息的传递,反馈;文化的传承以及设计的效应。一见粽情零食化包装设计就是将传统端午节日食品粽子包装创新设计为新型零食化包装,新型的零食化包装不仅在包装上有突破性的创新,更能引起受众的回忆。
3.人性化的功能结构设计
包装绝不仅仅是图案的表达,设计应该更多的注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重视包装内部结构的突破。良好的包装设计结构可以有效的保护产品,还能在产品运输方面节省资源。
三、一见粽情节日食品零食化包装设计方案阐述
(一)设计方案分析
1.粽子零食化包装方案分析
(1)外包装设计
课题旨在传承和发展传统节日文化,通过对粽子这一传统节日食品包装设计探析与研究,发扬背后的传统文化,以点带面从而呼吁人们重视传统文化。因而在此基础上,笔者做了很多大胆设计创新尝试。
如图1通过情感化设计,将旧时杂货包装重新设计运用到粽子包装上来,简洁、明了。富有趣味性,能勾起目标受众对旧时的回忆。
而图2则是运用便当式设计,是这一传统节日食品成为零食,真正装进目标受众口袋。主要展示面上强调一见粽情这样标志,突出信息的传递。
也尝试过将麻粗布材料做成布袋,结合标签粽这样的趣味性设计。
(2)结构设计分析
考虑环保低碳设计,课题采用一纸成型的包装结构方式。也尝试用可降解塑料设计成长条型的盒型结构。方便产品运输。(图3)
2.招贴设计方案分析
方案一围绕一见粽情四个字进行文字设计而构建出一个具有线构成的现代高楼建筑。高楼下方工笔写生速写方式一个喝茶的人在树下。表达的是在如今高速,冷漠的时代获得一方净土,唤起人们心里的回忆。(图4)
方案二抓住汉字的笔画“点”,意为多一点用心让传统更贴近生活。一张招贴上出现两个部分的图形,从而进行对比。心多一点,告诉人们对待传统文化需要多一点用心,这样才有可能将传统文化传承发扬开来。(图5)
方案三以宣纸为背景,带有糙糙的肌理感,石头为点,一见粽情构成线。简洁明了,广告词让舌头去旅行,城市新生活,节日就在身边。贴近把传统节日文化融入生活这一主题。(图6)
(二)设计定稿与展示
本次课题的重点是通过对节日食品粽子零食化包装再设计,向年轻一族展现传统文化,传播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不再遥远,贴近生活。用现代方式演绎传统视觉符号,文化。(图7)
(1)品牌标志对“粽”,“一见粽情”进行的文字设计为logo。突出粽子产品的信息传递。
(2)在一系列的包装设计中,整体风格简约,将产品设计的“少即是多”原理跨界融合到包装设计中来。只为解决问题,去掉多余的装饰。
(3)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格调另有趣味。在琳琅满目的花样展架上以一种清新的感觉脱颖而出。
四、结语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人人有责。革命只有分工不同,没有贵贱之分。设计师在传播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设计师通过视觉传导,视觉符号,视觉形式来推动,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播。产品包装设计不仅仅是满足美感的形式,它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不同于艺术创造仅仅满足于个人审美需求,包装设计也再只是增加产品附加值,更多的创造价值。这个价值可能是商业上的,也可以是文化上的。
很多人认为包装设计仅仅是形式、图形的一个美感创作设计。这只是其中一部分的版面设计,包含的基本信息的传递。深入一点的需要考虑包装结构,是否有利于运输。或者是否能够一纸成型从基本上节约材料,达到低碳环保。更深层次的是在以上基础上考虑到一个背景文化的传播,形成足够的影响力,能够影响一个时代。
设计本身就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一次立案,提议,得出新的方案。一步步,一点点反复,前进的过程。设计以人为本,借用一句话,设计为人民服务,让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促进人民生活和环境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砚祖.工艺美术概论[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
[2]周尚易、孔翔.文化与地方发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3][美]唐纳德・A・诺曼著.设计心理学[M].长春:中兴出版社,2003.
[4]孙勇.产品包装设计[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5][澳]爱德华・丹尼森.绿色包装设计[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6][美]唐纳德・A・诺曼著.情感化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7]吴卫.色彩构成[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8]孙诚.纸包装结构设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9]徐人平.包装新材料与新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10]彭朝阳.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研究[M].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
[11]梁燕君.我国绿色绿色包装的现状及可持续发展方向[J].中国包装,2009(7):13-15.
[12]郑萱,曹国荣.包装减量化现状及思考[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2(2):19-21.
[13]李海冰 廖春苗.中国传统图形在现代包装设计上的应用[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09,24(3).
关键词:绿色食品 检验 实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S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9(c)-0237-01
国家职业标准对食品检验职业工种赋予明确定义,即能使用检测设备,采用抽样检查方式对粮油及制品、糕点糖果、乳及乳制品、白酒、果酒、啤酒、饮料、罐头食品、肉蛋及制品、调味品、酱腌制品、茶叶等各类食品的感官、理化、卫生及食品包装材料等指标进行检验的人员[1]。通过绿色食品检测实验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食品检验检测的基本理论和实际动手操作技能,将食品检验高级职业资格标准要求纳入到绿色食品检验实验教学目标要求中。
绿色食品检验实验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课程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包括绿色食品的一般成分检验、农药及重金属检验、感官检验等,课程所涉及到的主要内容是物质分析原理及操作步骤[2]。在绿色食品检验实验项目的选择方面,根据专业教学实习基地的食品检验工作实际情况,选取本地区代表性的绿色食品检测项目,如粮油制品、肉制品、乳粉、食用菌等,使本科生实验教学与专业实习实践充分对接。教师根据绿色食品检验工作任务和完成任务所需的职业能力,对实验项目进行排序,该顺序应符合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则,对各检验项目进行分解,进行实验方案设计。
绿色食品检验实验以被测试食品的基本性质为出发点,根据具体检验要求,选择设立不同的检验方法与实施途径,并掌握相应仪器的基本原理。例如,根据待测残留农药的性质,样品的复杂程度,检验目的与实验室条件,分析速度、灵敏度和准确度要求,在理解各种检验方法原理的基础上,针对待测样品的上述不同的检验技术标准要求选择制订最佳实验仪器和检验方案。依托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检测方法开展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强调检测原理、原料预处理和检验步骤的重要性[3]。学生独立完成绿色食品检验的完整过程,实施从溶液配制、仪器准备、样品采集、样品预处理、检测过程、实验数据的记录处理报告分析结果等各个绿色食品检验环节。
以绿色食品实际检测工作过程设计教学背景条件,将绿色食品检测任务设定为具体的实验项目,针对每项检测任务的具体内容,设计各实验项目的教学情境。在实验材料的选择方面,选择有本地区代表性的粮食原料、蔬菜、肉制品、乳制品和食用菌等,使学生在实验中了解部分日常食品的品质特点或安全隐患,掌握绿色食品安全质量的检验方法。
在绿色食品检验实验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每个检验项目均按咨询,检测,核查,评价四个步骤完成。实验前教师下达绿色食品检测任务,学生针对本次检验任务,以4人一小组,分组收集制定实施检验方案所需要的文献资料,小组讨论后制定检验方案和工作计划,列举所用检测试剂和分析仪器清单。通过老师设定的实验项目及检测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学生自学仪器的使用规范,制定实验方案,撰写检验方案,流程可行性由老师审阅指导,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习自主性和自信心。教师检查各组检测方案的可行性,并给出修改意见,制定全班的实验进程安排,各组确定最终检测程序方案。
学生在实验操作前,抽选学生进行讲解,讲解实验原理和试剂配制,实验关键步骤,教师再讲解并示范有关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和设备使用方法,教师指导学生分组进行检验操作,规范学生检验操作动作。实验开始,根据修订后的检验方案,学生列出所需试剂和仪器,由实验员按需发放,学生配制试剂,进行检测实验。学生通过进行平行实验减少误差,使用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处理,对数据结果进行精密度检验,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促进学生在处理数据方面进步[4]。教师在实验进行中,通过观察了解每名学生的实验态度和动手能力,教师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理论及实验的掌握程度。完成实验项目任务后,各组分组讨论进行自查,使每名学生均参与检查,填写检验工作报告,进行本组总结,各组间互查错误和不足。其他同学可针对各组上报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针对有关实验中未弄清楚的课题进行讨论。实验结束前,每组抽选同学进行总结答辩,分析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教师了解学生对关键步骤的掌握情况,完成该组学生的考核评价。教师对答辩和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以更正性的总结,对学生未提出的关键问题进行讨论。在实验项目评价方式上采取学生自评、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形式,把实验过程的各个环节纳入检验项目考核中。
绿色食品检验实验教学的考核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实验课平时成绩构成为学生实验出勤占10%、实验预习占10%、实验操作占45%、实验环境清洁情况占5%、实验报告撰写占30%。在课程结束后一周让学生抽考一项实验,进行实际操作得分为实验教学期末成绩。每学期结束前,学生写出实验总结报告,综述自己的检验体会和学习收获。在实验教学中增加实习环节,结合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其它课程教学的实践活动,时间安排在夏季学期期末考核结束后1周,开展对绿色食品质量与安全进行综合评价实验,可提高学生查阅文献资料的能力、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检验操作能力和团队配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食品检验工国家职业标准[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
[2] 余荣珍.《食品理化检验》实验课教学改革实践[J].河北农业科学,2009,13(11):159-160.
关键词:检验检测体系;现状分析;改进建议
我国大多数食品检验检测机构是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而设立的,带有一定的国家强制性,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是本着对人们生命健康负责的态度而进行的质量安全评定工作。通过专业的技术性检测,不仅有效的实现了对食品安全的质量监管,更极大的提高了我国食品生产安全管理水平。为更好的将这一工作发展下去,建立健全完善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就显的十分必要。
一、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存在的重要价值意义
因食品安全问题而产生的危及人的身体健康现象的频发,为全球性食品安全工作敲响了一记警钟。食品安全不仅影响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而且也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食品检验检测对于保障食品安全,促进食品生产水平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构建以食品安全为主的规范统一的国家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对保障食品安全促进国际相关产品贸易经济发展和国家社会的稳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改革检测体制,整合检验资源,充分发挥各检验检测机构的作用,建立健全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已成为开展食品放心工程的重要课题。
二、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的现状
1、食品检测方式存在差异性,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标准。加大对于食品的监管力度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进行食品检测工作,通过用统一的检测方式和规范的检测手段,使食品检测形成行之有效的制度化运用模式,从而有效的实施对食品生产至使用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但是目前,我国在食品检测工作上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制度化检测体系。
2、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整体水平较为落后,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存在着严重的差距性。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频发,例如苏丹红、三氯氰胺等事件,不仅严重损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更严重挑战着我国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水平。具体来说目前我国食品检测技术落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多残留检测方法较少、快速检测方法开发利用率低下、检测技术手段单一、待检测样品检测前处理方法落后、检测方法不适用于现代食品安全生产标准、检测项目不完善等等,严重降低了我国食品检测技术的准确性和实效性。
3、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力量薄弱,有的检验检测机构人员较少,检验检测设备跟不上当地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对我国现阶段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工作而言,只能将食品检验检测工作重点放置在大规模企业的食品加工出厂的最后检测阶段,特别是对于小型的分散的食品加工企业或家庭式生产工厂而言,对于其原料、生产、加工等环节的检验检测工作无法开展,导致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工作在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督控制工作中出现空隙,致使因为食品添加剂问题而引发的食品安全事故频发。
4、检测机构对于检测方式选取不同,而导致对食品安全的认定结构出现差异性,重复确认即影响了食品生产企业的形象和信誉度,更增加了认定的成本费用。部委直接认定、行业主管部门资质评价并存,如此的食品安全认定严重影响了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的开展,需要对其进行统一整合,设立综合检测机构,避免重复检测现象的出现。
三、建立健全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的几点建议
1、完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强化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的网络建设。将开放式、竞争式、责任负责制的检测市场进行重点投入,逐步消除行业垄断和壁垒现象,加快民营性质的食品检测机构的力量注入,将食品检测工作引入到规范的市场竞争模式当中。民营性质的食品检测机构的存在,不仅可以为食品安全检测工作设立有力的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屏障,更可以为我国政府的食品检测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促进我国食品安全检测工作准确性和实效性的提高。
2、健全检测标准,提高检测技术手段。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的特点,跟踪国际食品检验检测技术发展,加强食品检验检测先进技术、方法、标准的研究。重点开发食品质量安全监控中急需的有关安全限量标准中对应的农药、兽药等重要有机污染物、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与违禁化学品、生物毒素等重要共患疾病原体和植物病原的快速检测技术。同时,要有选择性地研究与研制部分先进(高、精、尖、超痕量)的检测方法、仪器设备,加快研制检测所需要的消耗品,积极引进国际上先进的检测技术。
3、加强检验检测机构技术力量建设,加强源头控制,对食品生产销售的整个环节进行监管。合理采取属地监管的原则以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并加强对偏远地区相关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的技术支持,建立起国家统一管理的食品检验检测机制。
4、 建立检测资源和检测信息的共享平台,避免重复检测。食品检验检测部门要强化职能分工,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以此来减少部门之间以及部门内部之间不必要的重复检测。相关的食品检验检测主体部门要在客观调查分析的基础之上,对检验检测机构的资质进行核定,建立起食品检测资源和检测信息的共享平台。同时,要有专门的部门负责食品检验检测资源数据库的信息维护,保障信息平台的时效性,对于不再具备食品检验检测的机构要及时清理并向社会公布信息。此外,还应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及各项配套措施。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强国外食品安全法律的研究、消化,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建立我国食品安全法律。行政法规规范性文件等多层式法律体系,探索和发展既和国际接轨,又符合我国国情的理论、方法和体系。针对我国国内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借鉴美国、日本、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对食品等涉及安全等健康的产品实施严格监管的经验,制定我国食品质量安全场准入的法律制度,提高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确保我国食品质量安全。从而构建出我国完善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
结语
完善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对于保障食品安全以及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在实践中要进一步总结经验,对食品检验检测体系中的不足之处进行必要的改进,最大限度地整合和利用现有的检测资源,避免重复检测,从而构建出我国完善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
参考文献
关键词:食品检验;准确性;提高;控制因素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再只关心“吃饱”的问题,开始关心“吃好”的问题,同时,随着近几年从国内到国外食品安全事故频发,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受到高度重视,老百姓都开始关心食品安全,食品质量安全与人们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在这种情况下,食品检验工作就更为重要。如何保证检验的准确性,使检验结果能真实的反映食品质量与安全的状况,这是食品检验工作人员需要思考的问题。目前,由于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检验工作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如检测仪器调整不及时、检验方法选择不正确、检验人员技术水平差、检验环境不符合检测要求等等。因此,在进行食品检验过程中,一定要从源头控制检验的各个环节,使每一环节都不出差错,才能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例如样品的采集、检验仪器的准备、检验方法的选择、样品的制备、检验环境干净整洁、温湿度适宜等。下面文章对影响食品检验准确性的问题与控制进行探讨。
1 食品检测出现的问题
目前,食品检测过程常出现的问题有以下几点:一是样品采集的不均匀,在检验计算结果时还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二是样品检验方法确认后,但一些检测用药品或试剂中存在杂质,影响检验结果;三是检验选择的仪器调试不当,使得仪器不准确,影响检验结果。以上这三点问题,对于食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有严重影响,要提高检验的准确性,就要从根本上解决这几个问题。下面文章对样品采集、仪器和试剂的选择、检验方法的选择、检验环境的准备、人员的素质等多方面控制因素进行探讨。
2 样品检验的控制因素
2.1 样品的采集注意事项
样品采集过程要按国家标准要求进行随机取样,按标准要求的点数进行取样,使得样品具有代表性。同时,注意取样过程中,不要使取样器具受到污染,保证取样工具无菌,不可混入杂质。取样完成后要封样,保证在检验前样品不会受到任何污染,以免影响检验结果的真实性,还要注意取样量要充足,要满足检验与留样的要求,以备查。
2.2 注意保证样品均匀
在进行检验前,要确保样品的均匀性,检验人员需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固体样品在使用前需粉碎均匀,再取样检验;若是粉状固体则需要混匀后再取样;二是液体样品在使用前需充分摇匀后再取样检测;对于可溶性无盐固形物需要在充分摇匀后再过滤后进行取样检验。
2.3 仪器和试剂的选择
2.3.1 仪器的选择和保养
检验人员在检验前要按照检验方法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检测设备,并且在设备使用前,检查设备的完好性,确保检测设备完好,不会造成严重的误差。对于检测用设备,检测人员要定期对其维护保养,发现问题及时维修,并做好仪器的自校工作,总之,要保证检验仪器的完好与准确。
2.3.2 试剂的选择
由于化学试剂直接参与检验过程,对检验的结果有直接影响。不同的化学试剂配制、储存、使用都有不同的要求,检验人员一定要按照化学试剂的使用要求严格配制、使用与储存,以保证化验结果的准确性。例如淀粉溶液需要现用现配,一些金属元素淀粉则可以放置半年到一年时间不等;测量亚硝酸盐的显色剂需要低温存放,高锰酸钾溶液放置时间越久,越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等等。化验人员一定要了解不同药品的使用要求,严格按试剂使用要求进行操作,并进行试剂的保养。
2.4 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
检验人员需要根据合适的检验方法进行检验,并且要结合当前社会发展中应该具备的检测方法进行检验,从而有效提高专业水平、保证检验质量。食品的检验方法多种多样,在检验的时候,需要根据检验的目的、性质,并根据实验室的条件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例如,在进行检验时,若实验室缺乏相关的仪器,则可以使用化学反应等方式进行检验,如果要测量食品中的钙含量,且食品中的钙含量相对较多的情况下,检测人员可以使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进行测量,而对于一些钙含量较少的食品,则不能采用该方法进行测量,而应该采用滴定法进行测量。可见,不同的食品不同的检验内容应该综合考虑,选取不同的测量方法。值得注意的是,检测方法当中有一条为仲裁法,当检测结果出现争议时,应该选择该方法对结果进行判断。
2.5 实验室环境必须要保持整洁
在进行检验分析过程中,尤其是物理或化学方面的分析,对于实验室的环境要求很高,要求实验室少尘,空气清洁,还要求实验室的温度、湿度在固定的范围内,否则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在进行实验操作时,最好保证实验室空气清洁,保证在室温20℃条件下进行试验操作。例如,检验人员在检测葡萄糖酒精度时,要使用容量瓶取馏出物以及残留物,并在统一温度下进行定容,以减少对体积的影响。
2.6 对食品的相关检验项目进行检查
在进行食品检查的过程中,检验人员要注意,食品的检验项目大多数情况下是互相关联的,通过关联项目的检查,可以观察检验结果是否准确。例如,在进行酱油的检测,可以对氨基酸液氮和全氮进行检测。在正常情况下,氨基酸液氮测出的数值约为全氮的1/2 左右,若两者相差太大的话,检测人员则必须要进行复检,进一步检查是否出现质量问题。
2.7 操作人员方面的要求
操作人员对检验流程的掌握情况对检测结果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提高检验人员的专业水平,减少人为误差非常重要。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会导致检测结果的不准确。例如,在对白酒中的总酸含量、固形物含量以及总酯含量的检测时,应该要注意保证滴定的速度,不同的检测操作人员,动作的快慢有可能会导致检验结果出现差异,为了避免这种差异,应该尽量避免检验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失误,保证检测速度。
3 结束语
随着食品安全事故的频发,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质量安全。食品检验工作是监控食品质量安全的一个重要手段,作为检验人员,要多方面总结与分析,从样品采集、到样品制备、检测方法选择、仪器的选择与使用等多方面进行控制,同时,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以提供准确的检测结果,给生产以正确指导,以客户以准确的信息,确保消费者食用安全。
参考文献
[1]杨帆.论食品检验准确性提高的控制因素[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06(28):101.
【关键词】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食品检验;应用
785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622-01
食品安全问题近年来成为公众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无论是从世界范围内还是着眼于我国,恶性食品安全事件都有发生,食品安全问题不断出现。现代医学发展至今天,食源性疾病仍然没能得到有效的控制,严重危害着人民的健康,成为了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
1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是通过网络体系,以样品为线索,对数据产生和传送进行全面的监督。《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中对检验技术档案的要求是存取有序,防止丢失变质;《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中规定原始信息或者数据需要保证实时记录,防止丢失或者改动。
食品检测部门作为负责食品安全检验的机构,其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更加重要。检测机构由于不能够运用系统进行实时记录,不能够提供完整的电子技术档案,为了满足准则和规范的要求,通常使用纸质版和电子版同时运行的方式进行信息管理。这种工作方式规范了工作,保证了数据信息的准确性等要求,但是却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造成了纸张的浪费,而纸质版档案本身就存在着保管和查阅困难的问题,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是能够更加科学的设计实验室信息管理模块,实现实验室数据产生和录入的实时化,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公正性。
2适用于食品检验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
2.1食品安全检测机构对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要求是能够进行针对性设计,满足相应功能采用现代化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业务流程控制和日常事务处理以及业务协作管理等工作。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要能够满足食品安全检测要求的分析任务的网络调度功能、数据自动分析采集功能、信息共享功能、自动生成分析报告功能等,能够使质量保证体系顺利实施,还要具有考核和管理协作的功能平台。系统要遵守ISO/IEC17025的要求,保证实验室业务流程和分析数据严格的管理和控制,同时还要采用兼容性更好的C/S模式,实现对多种操作系统平台的支撑,具有更好的软件兼容性。
2.2食品检验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结构①基础数据:有标准物质、仪器设备、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和人员设定等。②样品的管理:主要负责样品信息的输入和信息的更改以及收样等级、留样处理登记等功能。③检验环节的管理:部门样品分配,登记检验结果,复核检验结果和审核底稿等。④检测报告的管理:检测报告的签发、打印和系统内档案的第三方保管。
3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在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3.1现代化跨平台系统应用受到计算机网络水平和移动终端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过去一段时间内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仅能够通过计算机平台使用,但是随着移动终端的发展,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已经移植到了平板电脑甚至是智能手机上,实验人员能够在任何有网络覆盖的地区进入食品安全检测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随时随地完成自己的工作。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实验室信息系统能够支持多种数据库,兼容包括Oracle,MySQL,SQLServer在内的多种数据库,满足不同层次用户的实际需要。
3.2批次任务处理模块食品检验中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需要处理多批次、大批量的检验任务,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添加批次任务处理模块,增强批次任务处理速度。批次任务处理模块首先进行抽样批次的建立,之后建立抽样工作单,优化大任务量情况下委托登记填写,提高效率,减少时间和资源浪费。
3.3检测任务量巨大时可能会用到多种判定标准和检验标准为了适应不同标准,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了完整的包括判定标准和检验标准在内的标准数据库。该数据库拥有标准中具体检测技术指标和检测方法等数据信息,并通过食品类型确定判定标准和检测标准、分析方法,建立标准数据知识库,对检测结果进行自动判断。
3.4食品检验中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工作流程①功能设定。流程中的工作人员拥有各自的操作权限和安全密码,工作人员进行登录操作会被记录下来。②样本数据采收。客户和实验室的委托合同成立后,样品管理人员输入样品相关信息数据,主要有卫生标准、检测方法、检测项目等,系统确认后自动生成样品唯一的标签和样品流传单据。③检测环节的管理。操作人员得到系统提示后,结合部门检测人员上岗情况进行分样,并进行实验数据的实时录入,系统接收数据后按照既定公式进行运算,把仪器记录的数据图谱按照样品编号填写在原始记录后面。复核人员接受复核提示命令之后进行记录数据和图谱的复核。检测结果处于临界值时,复核人员需要再一次进行检验,重新收集数据,复核人员进行认可后可进入下一道流程。④审核阶段。当样品的所有检测项目进行完毕,系统生成检验报告底稿,管理人员进行核实后确认。完成审核之后总结检验结果,生成检测报告,打印,送签发人签发,系统生成的表单将生成检测报告,录入档案。检测报告定期送至第三方进行保管。
4结束语
人们对于健康水平的要求使食品安全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食品检验工作也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实验室信息管理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使食品检测的管理方式实现了和国际标准的接轨。实验室信息管理技术能够处理大量的样本检测和数据处理,通过流水线的形式提高了食品检测的工作效率,实现了标准化,并且提高了食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值得深入的研究和在食品检验中的进一步应用。
参考文献
[1]傅师申,陈衍夏,古大治,等.专业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新模式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20(1):15-17.
(1)要严格的按照食品相关的法律法规、现行有效的标准,正确的检测方法,完成对食品的检验,并保证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2)在食品检验过程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并定期的参加技术培训、提高检验水平、不断的进行自我完善;同时实验室的每一位成员都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在质量管理的工作中,都要全身心的投入,将食品安全问题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看待。只有在根本上增强自身的质量管理意识,才能确保食品检验能够准确顺利的完成,从而保证食品是合格安全的。
二、加强完善整体化方针机制的确立创设
1.在实际工作中,要结合实验室的实际情况,按照实验室评审准则的要求,建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同时将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细化,真正的将责任落实到每个质量管理人员身上,确保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同时进行维护和完善。
2.要合理的分配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对岗位的职责进行明确。对于实验室体系管理的相关文件,要定期的培训给每一位实验室工作人员,并要求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标准规定开展检验工作,并制定合理的奖惩制度。
要对实验室的客观环境进行严格管理。对所采用的标准品和比对样品进行严格的控制,采购人员与专业技术人员要一起进行严格监督。对进入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要严格把关,进行质量对比,质量低劣的物资品类不能进入实验室,从而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三、将质量控制贯穿于实验室全部质量活动中
1.对检验样品进行科学管理
要使检验结果准确无误,首先要对检验样品进行严格的管理,检验人员要对检验品进行标识,确保其唯一性,这样就可以避免样品与其他物品发生混淆。其次,对检验样品进行严格的登记,这种登记记录要安全保存,不得丢失。无论是检验前还是检验后,都要有专业的检验人员对检验样品进行处理,这样就可以使样品检验顺利有效的完成。在对样品进行备样时,必须进行相关的记录、保存。
2.合理确认检测方法
检验方法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食品检验方法也在飞速的前进中,种类也是多种多样,在对不同食品进行检验时,需要运用多种检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因此,在选择食品检验方法时,检验人员要根据实际需要检验的食品特点,选择合理的食品检验方法,并规范的开展检验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确保实验室人员的综合素质满足检验要求
要想食品检验结果准确,离不开食品检验工作人员,因此,食品检验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检验结果也有着密切联系。实验室要对检验人员的综合素质引起重视,不仅要求检验人员的检验技术过硬,还要求检验人员有较高的职业素质。另外,要对检验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使检验人员能够不断的学习先进的检验技术和方法,并将这些先进的检验技术和方法合理的利用到实际的实验中去,从而从根本上增加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4.对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控制
对实验仪器、设备按照规定要求,进行定期的检定、校准,确保使用的每台实验仪器、设备都是符合标准规定要求的。并对仪器设备的使用状态标签的粘贴进行检查,保证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
5.对相关设施和环境条件进行有效监控
在进行实验前,要检查环境条件和相关设施是否满足实验要求,是否满足样品储存和配置的要求。同时,检验人员对环境的实际情况进行实时记录,记录的内容要严格按照规定来做。在进行实验过程中,发现环境不符合实验要求时,就要停止实验,并制定相关的解决措施,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6.做好检验记录
即使在检验过程中严格按照要求操作,并获得了准确的检验数据,没有对检验结果进行认真记录,就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因此,做好检验记录是很重要的。因此要求工作人员对检验过程进行严格记录,保证记录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此外,还要求管理人员对记录进行严格的管理,保证记录的完整性,可追溯性。
7.检验结果质量的保证
在对食品进行检验过程中,根据实际的情况,工作人员要采取合理的监控方式,定期对监控计划、方法、结果进行审查,对监控的数据进行定期详细的核查,及时的发现问题,一旦发现问题就要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进行纠正,并严格执行,进而从根本上杜绝错误报告的产生。
四、结语
关键词:食品检验,标准,检验方法
一、我国食品理化检验标准的现状及特点
随着我国对食品工业的发展, 不断增多食品检测的项目, 也不断地修订和增加食品理化检验方法。《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经过1985、1996和2003版3次修订, 奠定了我国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的基础。
2003版《食品卫生检验方法》部分于2004年1月1日正式实施。对当前食品安全保障进行标准实施, 是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防止通过加工和污染途径的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对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进行保障, 是食品安全的核心, 较以往标准更具创新性、综合性、完善性。
(1)现行食品理化检验标准健全了检测方法体系
由于分布比较分散的标准分析方法, 不便使用,2003版食品理化检验标准在修订中是将国家颁布的86个标准分析方法和35个全国卫生标准委员会食品卫生分委会审查通过、卫生部批准的分析方法及10个原附于卫生标准中的检验方法及72个以往食品卫生理化检验方法合并, 统一并将其编号。
(2)现行食品检验项目的规范化
2003版《食品卫生检验方法》涉及的分析内容广、项目多, 包含食物成分、保健食品功效成分、微量元素、维生素、食品包装材料、食品添加剂、兽药残留、农药残留、天然毒素、金属污染物及其它有机污染物各种分析方法。其中一般分析11 种, 食品添加剂16种, 食物分析24种, 保健食品9种,维生素9种,元素分析23种, 包装材料32种, 兽残分析7种,农残分析48种, 毒素8种,化学污染物4种,其它10种。现行的食品卫生标准所要求的检验方法基本上都囊括了, 测定方法体系也健全了, 对我国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更加满足,同时也对食品检验方法的规范化、科学性和准确性程度得以提高。
二、 标准中存在的问题
(1)我国食品检验检测体系不完善
食品安全标准的发展经过多年,我国现已基本建立了以商业、粮食、农业、商务、轻工、卫生、科技、质监、进出口等行业主管部门为主体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具有以国有资产为主、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复杂的成分特点。但是,我国食品检验检测体系也并不完善。首先是落后的标准体系;其次是技术水平不高的食品检验检测。如,检测方法不完善,较少的多残留检测方法,不成熟的检测技术,对超痕量分析等高技术检测手段的缺乏,过于传统的样品前处理技术等。
(2)食品安全标准的统一化进度缓慢
尽管《食品安全法》已明确要对食品安全标准统一制定,并且对其他的食品强制性标准规定了不得制定,但接近一年的该法颁布、已半年多的实施,统一化的食品安全标准进程却比较缓慢,导致了因现行标准与《食品安全法》不统一而严重的产生执法冲突现象,如一些监管机构对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一些食品依据《食品安全法》进行查处,而经营企业和食品生产却无所适从。
(3)食品理化检验标准体系存在的问题
虽由国家标准委统一了食品理化检验标准,但众多的标准起草部门, 加之不严的审查把关,导致我国的食品标准不够统一,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之间层次不清, 存在着交叉、矛盾和重复等不协调问题。
(4) 检验方法与食品安全的要求仍有差距
还没有完善的测定保健食品、兽药、农药、天然毒素、食品添加剂功效成分等方法, 特别是掺假、掺伪鉴别方法的测定方法。
(5)食品工业应用新工艺、新技术带来一些问题
食品安全检测在食品工业应用新工艺、新技术生产下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如生产现代生物技术的产品、应用在食品中的酶制剂和益生菌技术等。这类食品在目前, 国家对相关检验标准制定的很少。有些市场消费量、占有率大的新型食品存在有产品无标准现象, 虽然有些企业对企业标准进行制定, 但要求和内容有很大差异。近几年来, 在食品加工中以假充真、掺杂用假, 以非食品原料、发霉变质原料加工食品等屡禁不止的违法活动, 已引起全社会对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关注。
2、 现行食品标准采用国际标准的覆盖率低, 与国际标准差距还很大
(2.1) 国家标准采用国际标准的覆盖率偏低
2003年制(修)订国家标准的统计结果是根据国家标准委公布的: 采用国际标准是我国国家标准覆盖率的44. 2% ,我国在食品标准的中采用国际标准的覆盖率较低。
(2.2)检验技术和检验设备的落后
对国际标准与我国食品标准相比, 不管是整体格局还是具体的技术要求都存在着一定差别。制约标准水平提高的重要原因就是检验技术和检验设备的落后因素。
三、完善食品检测标准的的途径
(1)要注重增加检测投入
检测投入适当增加。加大对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工作的投入就是提高检测能力和水平的关键,引进专业人才,完善设施建设,县一级的基层检验检测机构要特别的加大注重投入,将基层检测机构的各项软件和硬件设施进行改善,以不断适应市场变化的需求。
(2)检测资源合理整合
将检测资源合理整合。国家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有工商、质监、农业、卫生等,应形成工作协调有序、职责分工明确的检测体制和机制,有效避免检测资源浪费、重复检测等现象。同时要对各职能部门互认机制和信息共享进行加强完善。将检测体系最大限度地发挥整体作用。
(3)加强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
源头上保证食品安全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对自我检验检测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的基础力量,应当高度重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对企业自身食品安全检验室建设进行加强;将企业员工进行培训,以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通过一系列的措施,确保生产加工、原料采购、储运等各个环节不出差错,将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尽量减少。
(4)高度重视验检测工作
各级相关职能部门要对检验检测工作高度重视。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使食品工业可以迅速发展,不断出现随之而来的新问题,检测人员需要对新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掌握,新的挑战才能应对。只有对检测工作真正重视,投入力度加大,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充分调动,检测效率才能提高,将检验检测工作的局面创新,保障顺利开展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工作。
四、完善食品检测的主要措施
(1)完善检验检测体系
统一国家检验检测体系就是要建立以食品安全为主导,建立健全自我完善机制和预警机制应与急快速反应,并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检验检测技术能力为核心的社会化检验检测要从战略上逐步达到资源共享;将相应的政策采取制定,以检验检测体系为核心将鼓励社会资金投入。
(2)提高检验检测人员的技术水平
要监管从食品源头开始实施的全过程,负责行业分段,并采取监管属地的原则,将地方政府的作用发挥出来,进行实施监管当地的食品检验检测机构(技术能力)。并将国家统一的食品检验检测从业人员注册管理制度建立完善,将作岗位资质进行认定制,提高检验检测人员的技术水平就要从人力资源的角度实施全面过程。
(3) 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合理化
推进行政执法检验检测机构的改革就是我国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重点。以保障食品安全为核心对各级行政执法检验检测体系进行实施,要结合本部门监管职责,行政执法和监管需要就是要满足食品从生产到销售全过程的实施,保障了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技术。通过资质审核严格化,将推动检测机构的诚信机制建设,完善和建立食品检验检测市场的退出和进入制度,并
将检验市场形成开放且竞争有序化。
(4)食品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和行为监管机制
建立国家级的检验检测机构能力验证管理制度,将食品检验检测能力验证活动进行开展。同时在合理解决和有效控制检测机构重复建设时,国家应对国务院各部门间检测信息沟通平台进行加紧构建,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整合当前各部门的资源数据库和检测信息就是快捷有效的方法,对资源共享平台和食品检测信息形成国家统一化,对实现检测活动的电子监管,就是通过对信息的网络化、电子化加工,进行科学合理的信息机制,可保证信息又快又准地传递和共享。
五、我国食品理化检验标准的发展趋势
(1)发展我国食品理化检验标准
随着世界贸易的发展, 通常发达国家在控制贸易技术壁垒,对国际标准影响, 获取国际贸易中的有利地位下,往往会利用自身标准化方面的优势。重新制定相关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原料等卫生或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标准已是当务之急,就是为了减少贸易壁垒对国民经济发展及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在相关国家标准、国外标准的基础上不能盲目地加以“严格”界定,要对制定新标准方法需要利用多年检测工作的实际经验来做大量的调查研究、资料收集、筛选对比,综合选定指标限值和分析方法就要借鉴其他相关因素来进行。要进行与国际化接轨,对我国食品安全加强及进出口贸易增加, 呈现我国食品理化检验标准发展的新趋势。
(2) 调整检验方法标准理化检验方法标准
按照GB /T5009系列标准模式,对所有食品通用理化检验方法标准进行合并、调整。逐步把食品通用理化检验方法(包括今后计划制定的)归类为化学成分、物理特性、非金属、有害金属及化合物真菌毒素、兽药残留物、、农药残留物的测定等5 个系列通用标准。微生物学检验方法标准全部归入同一系列标准。应尽量引用通用检验方法。对通用检验方法未涵盖的内容, 应规定在产品标准中。
(3) 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建立标准体系的完善: (1)对方法标准、基础标准和产品标准之间的协调问题下,就要从标准制定与检验检测方法标准制定相互配合的角度进行解决; (2)
对产地环境、食品生产、食品流通和进出口各环节标准的衔接配套问题下,就要从食品产业链整体角度进行解决; (3) 对商品为基础的(垂直型)标准转变为更加注重食品安全的(水平型)标准就是要参照国际通行的做法。通过加强兽药、农药、有害微生物、有害重金属元素、生物激素等限量和检验方法标准研究与制修订工作, 将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加强完善。
六、总结
想要在国际贸易中占据优势, 扩大出口,只有尽快对我国食品检验方法标准与国际接轨。入世对我国食品行业的挑战, 不仅加快了我国食品标准与国际接轨,更加提升了我国食品业发展, 不断完善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 我国食品行业的各个环节在国际上倡导的“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问题下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随着我国国际经济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声誉不断上升、实力不断加强, 在国际贸易大舞台上,中国有责任也有能力充当重要的角色, 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总之,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不是一朝一夕能完善的,需要广大理论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使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顺应经济发展,为我国的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赵丹宇.中国食品卫生标准与CAC 标准接轨问题的探讨[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4,(2):115.
关键词:模块 一体化 教学 食品
近年来,笔者学校坚持“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企业用人标准为依据、以能力为重点、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原则,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优化师资结构、转变教学方式、调整教学大纲、改进教学方案、完善教学设施,深入贯彻实施“模块教学法”和“一体化教学法”,扎实推进技工教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笔者有幸参与此次教学改革,见证了学校教学工作的不断成长,教学能力也得到长足的进步。
一、定义
一体化教学,就是整理融汇教学环节,把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单独制订教学计划与大纲,构建职业能力整体培养目标体系,通过各个教学环节的落实来保证整体目标的实现。一体化教学是职业教育的方法,旨在提高被教育者的综合素质,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模块化教学以“MES”和“CBE”两种流派比较具有代表性。MES(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s,模块式技能培训),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出来的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以岗位任务为依据确定模块,以从事某种职业的实际岗位工作的完成程序为主线,可称之为“任务模块”。CBE(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能力本位教育),主要以加拿大、美国等为代表。它是以知行能力为依据确定模块,以从事某种职业应当具备的认知能力和活动能力为主线,可称之为“能力模块”。
二、应用
在学校领导们的关心、同事的帮助和学生的支持下,笔者在食品检验教学领域实施了“模块教学法”和“一体化教学法”,深得领导、同事和学生的欢迎。现将“模块教学法”和“一体化教学法”在食品检验工中级考证课程中的应用情况介绍如下:
根据食品检验工中级实训考证大纲要求,笔者将食品检验工中级实训考证课程划分为四个模块。模块一:食品物理常数检验;模块二:化学滴定分析;模块三:仪器分析;模块四:食品卫生微生物指标检验。这四个模块之间既相互联系,又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完整性。该课程是其他所有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有机综合,也是食品检验工中级考证课程的考前培训课:总课时要求为112课时,每个模块28课时,其中知识讲解10节,实训课时18节。
根据“一体化教学法”,笔者为上述四个模块精心设计了讨论分析、观察发现、问题罗列、教师提问、动手尝试等教学活动,使得课堂更加丰富多彩。
1.讨论分析
以分组方式组织学生讨论,由各组代表发言,再随机抽取学生来进行总结,最后由教师进一步总结讲解,分析同学思考的不足,肯定表扬其发言中的闪光点。这种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也锻炼了同学们思考表达和总结的能力。
2.观察发现
通过实验、参观等方式让学生接触实际的分析检验工作,产生感性认识,并做好各自的情r记录和相应结论,再由教师总结引导出相应的知识点或技能点。例如在测定硬糖中还原糖含量时,通过用标准葡萄糖溶液滴定样品液,当滴定到达终点时,溶液由蓝色褪为无色,停止滴定后,由于样品液又会重新被空气氧化变成蓝色,所以终点的变化只是在比较短暂的几秒时间。通过完整的演示,让学生准确观察到滴定终点,从而在正式实训过程中做出正确的判断。
3.问题罗列
让学生独立或分组提出问题,再由教师集中解答;如还原糖滴定终点实验现象中,学生有什么疑问,都可以提出来。大多数时候,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包含该项目约70%的重点内容,剩下的再由教师引导学生做出相应的思考,再次提出补充问题,教师与学生间互相合作,相辅相成,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4.教师提问
通过提问检查学生掌握的程度,促使学生课后复习。学生对知识掌握具有相对的片面性,所以教师在课前的备课也要充分,当学生不能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或者所提问题较少时,这时就可以由教师来发问,引导学生回答。
5.动手尝试
让学生亲自动手,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再由教师讲评。学以致用,当讨论分析、观察发现、问题罗列、教师提问后,这时提供和类似演示样品的材料,让学生独立进行检测报告,通过对一个独立食品样品进行完整的检测,完全掌握该知识点的理论和实操技能,并形成深刻的印象。
四、成效
在食品检验工中级实训考证课程中实施“模块教学法”和“一体化教学法”后,成效十分显著,获得领导、同事和学生的广泛好评,学生对检测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考证通过率极大提高。笔者将成效总结为“四加强四提高”。
1.加强教育特色,提高社会认可
实施“模块教学法”和“一体化教学法”,更突出了技能训练是技工教育的核心。在教学内容、方法和考核标准上,与行业需要、行业考核标准紧密结合,加强了技工教育的特色,办学指导思想、办学水平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2.加强教学趣味,提高学习热情
通过“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学生边操作边理解”的方式,增加了课堂趣味,突出了师生互动和学生自主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3.加强课程衔接,提高教学效率
由于课程的综合化程度和实用性程度较高,课程衔接非常紧密,教材更精炼,排课更便捷,提高了教学效率。根据学生掌握情况,笔者学校食品检验工考证课程课时从原来的140课时调整到112课时,既缩短了教学时间,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4.加强教学条理,提高学生素质
实施“模块教学法”和“一体化教学法”后,加强了教学的条理,有利于学生总体认识课程内容,把动手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紧急结合增强理论水平和实操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方向
尽管在食品检验工中级实训考证课程中实施“模块教学法”和“一体化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十分显著,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仍有很多地方需要提高,今后的改进方向主要有三点。
一是与时俱进,进一步加强课程教材的深度。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技术不断更新,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有了变化,这就要求与时俱进,以企业的需求为目标,不断修订课程教材,添加新技术新方法,切实加强课程教材的深度。
二是集思广益,进一步拓宽教学方式的广度。“模块教学法”和“一体化教学法”,对教学方式的先进性要求较高,有时还要求将教室与实习实验场所合并才能进行。这就需要广大教师积极出谋献策,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如仿真模拟教学、开放式教学(即校企合作)等,拓宽教学方式的广度。
20xx年,我局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切入,保障了各项进口物资的合格品质。
一、严格落实工作规程,确保进口食品、化妆品安全。
一是不断加强与完善进口食品检验检疫基础工作。以进口食品检验检疫工作规程为抓手,强化检验检疫工作的统一性和有效性,加强对规程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二是不断提高进口食品、化妆品检验检疫执法把关能力。以加强进口食品、化妆品检验检疫准入管理为抓手,积极开展进口风险分析,制订切合实际的风险管理应对措施。
三是不断提高进口食品检验检疫技术保障能力。继续加强检测能力建设,在保证检测工作质量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检验检疫部门在技术、信息和资源方面的优势,为进口食品企业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持服务。
四是不断提高应对进口食品安全突发事件能力。继续健全进口食品安全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进一步加强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建立一支快速反应和处置队伍。提高对进口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做到“早发现、早决策、早应对”,上下联动,反应迅速,措施得当,处置果断,争取主动。
五是加强进口食品、化妆品安全管理培训。加大进口食品、化妆品电子监管的推广应用力度,完善监控项目,改进进口食品、化妆品检验检疫监管模式。
二、以CCC专项整治工作为契机,强化口岸验证执法能力。
我局明确了各下属机构对专项整治重点商品的验证监管职责、核点及抽查检测的商品类别和比例。同时充分利用现有信息系统优势,通过自行开发的三个管理及业务系统联动,对重点整治商品的进口批次进行提示,共对5类、28种、4325批产品实施验证核查,发现各类不合格95批,其中约42%的不合格为未按规定使用CCC标志,还对23批实施以关键件一致性比对和安全性能测试为重点的抽样检测,其中进口灯具产品不合格率高达60%。专项整治期间,约40批进口货物因验证不合格被勒令退运,有2家企业因伪造CCC认证证书、擅自进口未获证产品受到行政处罚。此外,我局及时就重大违规情况作出口岸风险预警。目前,已收集案例共有59件,其中奔驰车VIN码明显不同于以往输往中国的奔驰车编号规则的情况,已被国家质检总局列为警示通报。
为提高免办工作的有效性,我局合理配置行政资源,采取现场监管和书面监管相结合的模式,并将为科研测试所或商业展示进口的产品和IT、家用电器、医疗器械、汽车等可能与消费者或使用者接触的产品列为重点监管产品,成功将免办CCC工作的重点从审批向后续监督转移。为提高审批效率、加快相关货物通关速度,我局将分类管理和诚信管理理念融入到免办工作中,提出了免办CCC企业分类管理模式,对于建立完善内部管理体系的诚信企业,实施“一次免办、一年有效、分期监管”,而对于在审批和后续监管中发现违法或重大违规行为的企业,在实施有关行政处罚的同时将其列为重点监管企业,对其进口商品实施100%查验和监管。免办CCC诚信企业试点工作,已成为配合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的措施之一在浦东新区先行先试。在我局的积极宣传和推动下,该措施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目前已有8家研发中心和维修中心申请成为第一批试点企业。
三、加强检测力度,确保技术把关。
我局近年来不断加大实验室投入,提高实验室的整体创新、技术服务、市场开发和自我发展能力,增强技术保障功能。积极研发快速、多项目检测方法。大力研发解决口岸执法把关急需的快速检测、多项目检测技术,努力突破关键技术、攻克技术难关,加快科技创新与技术储备,紧密跟踪国内外检验检疫技术动向,对于涉及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大、敏感问题,积极开展专题研究、超前研究。具体开展了食品、农产品多残留等检测方法的开发研究工作。
201x年,我局将在已取得的执法经验基础上,进一步努力构建和谐执法环境,全面提高检验检疫工作有效性,为广大市民把好各项进口消费产品的质量关,重点推进以下几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