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卫星通信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卫星终端;频率偏移;多载波干扰;载干比
中图分类号:TP275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卫星通信网络可以在任何地方为终端提供接入服务,其灵活方便性是地面通信网不可替代的。随着低轨卫星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每颗低轨卫星可以支持多个频段载波的终端进行相互通信,由于卫星相对于终端的高速运动,这将会导致载波间的频率发生偏移,相邻载波的频率信息将落入其他载波的频段范围内而产生相互间的干扰,这种干扰会导致终端接收到的有效信号的功率产生衰减,带来了信噪比的下降,误码率也会进一步的增加[1-2],就目前情况而言,针对卫星通信终端多载波干扰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文以终端同时接收不同频段的载波信息为背景,对载波频偏引起的载波间的相互干扰进行分析。
2卫星通信网络多载波终端系统
卫星通信网络多载波终端系统具有全球覆盖性和链接性。第一代卫星终端可支持商用卫星的C、Ku频段。由于卫星星座的出现,第二代卫星终端也应运而生,该终端可以提供更优的性能保障、互操作性、链接性,容量性能也得到了提升。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卫星在一个波段内所支持的终端数目将不断增加,这些终端通过发送不同频率的载波信息进行相互间的通信。美国国防部目前要求,对于未来的终端架构体系,上行链路最少可以支持48种不同频率的载波信息,最多可达到96种,而下行链路则至少可以接收56种不同频率的载波信息,最多可达112种,每一个终端只需发送一个载波(这些载波的频率各异)即可,因此载波的数目将大大减少[3]。比如终端的数目为5个,则这5个终端能提供的总的载波的数目为20个,而在未来的终端体系中,每个终端只需要发送一个载波,因此所提供的总的载波的数目为5。由此看来发送的载波的数目将大大减少,这样可以防止带宽的进一步损耗,准确来说可以节省整个网络70%的带宽资源,带宽利用率大大增强。图1为卫星通信网络多载波终端系统图。
在卫星通信网络多载波终端系统的接收端可以同时接收来自不同终端不同频段的载波信息。为了使得接收机能用滤波器方法将其分离、提取,这些频带之间必须有足够的间隔,从而避免频谱之间发生混叠,载波之间也不会发生偏移,而间隔的选取取决于频谱效率和抗频偏能力上。如果载波之间的间隔越小,系统的频谱效率就会越高。但同时,过小的载波间隔对多普勒频移会非常敏感,由于卫星和终端之间的相对运动,会很容易造成载波间的频率偏移,引起相互干扰。因此,载波间隔的选择原则应该是在保持足够大的抗频偏能力的条件下采用尽可能小的载波间隔[4]。
4仿真实现和结果分析
根据上文的分析,在系统发射功率一定得情况下,本文主要仿真了终端系统载干比、干扰信号的功率、有用信号的功率以及系统信噪比损失随归一化载波频偏的变化情况。图2表明了当归一化载波频率偏移为0.05时,载波干扰比大约为20dB,当归一化载波频偏增至0.1时,载波干扰比约为15 dB,此时载波干扰比减少5dB,随着归一化载波频率偏移的不断增加,载波干扰比将不断减少。从图3,图4可以看出,当归一化载波频率偏移从0增加到1时,有效信号的功率将不断减少,干扰信号的功率将不断增大,这说明载波频偏引起的载波间的相互干扰使得系统的性能不断恶化。
图5分别给出了信噪比在10dB,20dB,30dB的情况下,解调端损失的信噪比随归一化载波频偏的变化趋势。从图中可以看出,信噪比损失随着归一化载波频偏的增加而增大,并且在相同载波频偏的条件下,信噪比越大,系统损失的信噪比也就越多。这就意味着如果仅仅采用提高发射功率来提高信噪比的话,并不一定实现,也并不一定改善系统的性能。同时本文采用BPSK调制方式,仿真分析了信噪比和误码率与归一化载波频偏的关系,如图6所示。
图6显示了在BPSK调制方式下,载波偏移量为0.05,0.1,0.15的情况下,信噪比和误码率的变化关系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信噪比的增加,误码率将不断减小,当载波间出现相互干扰时,在信噪比一定得情况下,如果载波的偏移量越大,则误码率就越高,系统性能恶化的程度就越大。
5结束语
卫星终端在同时接收多个频率载波的时候,由于卫星和终端的相对运动,载波会发生偏移,引起载波间的相互干扰。本文对载波频偏对载干比、信噪比等性能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载波频偏会使载干比下降,误码率升高,接收信号的有效成分将减小,干扰信号的功率将不断增加,系统性能下降,多载波间的相互干扰会给接收端造成不必要的影响,因此,研究干扰的消除方法将是下一步工作需要考虑的。
参考文献
[1]RuginiI, BanelliP. BER of OFDM systems in paired by carrier frequency offset in multipath fading channels[J]. IEEE Transactio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2005, 4(5): 2279-2288.
[2]Chi-H siao Y ih. BER Analysis of OFDM Systems Impaired by DC Offset and Carrier Frequency Offset in Mulitipath Fading Channels[J]. IEEE Communications Letters, 2007, 11(11): 842-8444.
[3]Beljour H, Hoffmann R, Michael G, Shields J, Sumit I, Swenson C,Willson A. Concept for an all-digital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earth terminal[J]. Military Communications Conference,2009, 53: 1-5.
[4]彭章友,刘艳艳,张兴. 高速移动正交频分复用协同系统子载波间干扰消除的信干比判断方法[J]. 上海大学学报,2010,16(6):608-613.
[5]徐敬,张生. 对卫星通信链路干扰仿真分析 [J]. 指挥控制与仿真,2010,32(4):82-85.
[6]庞宗山,李小民,郑宗贵. 载波频偏对OFDM系统的影响分析及仿真[J]. 信息技术,2011,2:12-15.
[关键词]自适应跳频;卫星通信系统;抗干扰;实际应用
中图分类号:TN9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0-0270-01
多频时分多址技术本身其实没有抗干扰的能力,但是为了实现更好的应用效果,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与跳频相结合,实现抗干扰的能力。自适应跳频主要是在应用的过程中完成自适应,避免一些频点的干扰,从而保证卫星通信系统正常工作。所以本文针对自适应跳频在卫星通信抗干扰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保证卫星通信的质量。
1 概述
1.1多频时分多址技术
在卫星通信系统中为了保证卫星通信的顺利进行,通常会将多频时分多址中的载波通道分为若干个时间帧,时间帧也会根据卫星通信的实际应用情况分成一些小的时隙。而卫星在通信过程中载波通道的运行速率不同,从而使用户与业务在传输的过程中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不仅能够满足用户的基本需求,同时还能大大提高卫星通信的利用率。
多频时分多址技术具备的另一大特点就是具备较高的时间基准,且这个标准在全国范围内是统一的,不会根据地域和经济发展状况的不同而改变。卫星在传输过程中会遇到类似功率、频率等控制,这时国内终端会在时隙中选择合适的载波完成接收工作,在接收的过程中该技术与跳频技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实现卫星通信抗干扰的目标。
1.2自适应跳频技术
目前我国卫星抗干扰的方法主要是链路干扰,且该方法主要分为上行和下行两种形式。而如果该方法是根据信号特点进行分类,则可以分为宽带、多频连续波、部分频带以及频率跟踪等四种类型。与上述抗干扰方法相比,自适应跳频技术拥有更强大的抗干扰能力,能够实现对信号的削弱和抑制作用。主要由于该技术在接收终端安置了干扰检测装置,能够在终端对通信质量进行检测和评估,如果信号不能达到理想的接收效果,则会通过自适应的方式来躲避干扰。
自适应跳频技术与多频时分多址技术的结合也并不是没有标准,在应用之前需要对两种技术进行检测,只有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才能应用,实现抗干扰的目标,同时自适应技术也能选择最佳的躲避方式躲避干扰。在对干扰频点进行躲避的过程中,要以多频时分多址技术为基点,选择最科学的调频图案,这样才能实现最高效的躲避。在跳频过程中为了实现对帧结构以及关键帧有效的保护,通常会采取在空间时隙中进行哑数据的实时发送,当然哑数据的发送也会根据空间时隙运作的规律进行。
2 卫星通信过程中的干扰检测
在卫星通信过程中要想实现自适应跳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对干扰因素进行评估和检测,目前在我国比较常用的评估方法是FFT功率检测、误码特性和信噪比判别三种方式。在通信传播时,自适应跳频技术会对信息进行有效的识别和提取,上述三种方法中FFT功率检测因其自身检测速度快和检测结果准确率高的特点在抗干扰检测中应用的最为广泛。当然,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也可以采取另外两种检测方法实行辅助检测,提高检测的精准度,实现对频点的高效识别和提取。
在跳频通信过程中,干扰检测设备会对频带中所有的信噪比和功率进行检测和分析,寻找出与各个频点相适应的干扰检测门限。在对数据进行接收时,还会对FFT功率检测中不符合信号频点的所有功率进行二次检测,从而确定干扰频点。如果在对通信频点进行接收时,接收机没有足够的信息处理能力对频点进行接收,就可以采取逐频带分析的方法确定干扰频点。
自适应跳频在卫星通信抗干扰的应用中一般不使用一个解调器,目的在于在大站与小站之间建立完善的组网,实现信息的顺利传输,同时也能在自身接收能力的基础之上进行拓展。另外,还可以对多载波中的突发数据进行检测,通过多个解调器完成对干扰频点的检测和评估,杜绝一切干扰因素。
3 自适应跳频的躲避
3.1自适应跳频的躲避方法
自适应要想完成对干扰的躲避,主要通过集中控制和分布控制两种方法。首先是集中控制方法,这种方法主要对相关设备进行干扰检测,同时也要检测信道的状态,对控制或广播中的突发频点进行下发。如果接收终端接收了干扰频点,也可以在跳频频率中对干扰频点进行屏蔽,通过这种方式也可以实现良好的对干扰频点的躲避效果。该方法最大的优势在于不需要业务站的进入便可以实现对干扰频点的检测,另外操作过程中只需要一台抗干扰检测设备,很大程度上可以降低成本,不仅可以完成基本的检测任务,同时也能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其次是分布控制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根据业务站的数量将干扰检测设备进行划分,在下行链路的路上对干扰频点进行检测。该方法可以实现对接收过程中频点的检测与下一突发进行检测的双检测,并对检测中的干扰频点进行躲避,这种方法最大的优点就是实用性强,即便在检测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突发状况,也能及时做出反应完成对频点的检测。
3.2自适应跳频躲避方法存在的不足
自适应跳频对干扰频点躲避的两种方法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能够对上行链路进行良好的干扰躲避,但是对下行链路的干扰躲避效果不明显。如果实行集中控制的方法,只能对当地区域业务站中的下行链路进行干扰躲避,而对其他区域下行链路没有作用。而一旦主站中的下行链路不能正常工作,则会对其他业务站的干扰频点产生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如果实行分布控制的方法,双方在进行通信检测时很可能都会出现偏差,甚至出现丢帧的严重情况。
3.3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自适应跳频躲避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以分布控制为基础,提出与自适应跳频多频时分多址相适应的技术,实现对干扰频点的有效检测和躲避。如果是网内的业务站,主要运用干扰检测设备对信道中受干扰的情况进行检测并进行分析。不仅保留了分布控制的优势,同时还能在出现突况时将检测结果发送到主站,主站会采取最佳的方式对上行和下行干扰进行识别。
如果是突况,主站检测出的是上行干扰,则会做出下发处理,同时主站也会在这个时间对干扰频点进行评比。如果主站检测出的是下行干扰,会对系统中所有受到干扰的频点进行记录,同时也会对时隙频点进行计算,将目的站中显示出的扰的频点进行时隙调整和改善分配,通过上述做法完成对干扰的躲避。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检测中全网中的干扰频点,同时也能全面掌握干扰分布的状态,具有较强的实时性,同时对其他地区的业务不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4 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传统的卫星通信抗干扰技术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本文基于分布控制的优势,对全网中的干扰分布进行综合分析,能够实现对上行和下行干扰频点的高效躲避,提高抗干扰的效率。与传统技术相比能够大大降低干扰对卫星通信系统的不利影响,是迄今为止最佳的卫星通信抗干扰技术。
参考文献
[1] 孟祥辉.自适应跳频在卫星通信抗干扰中的应用[J].无线互联科技,2015,(18):331-332.
关键词: 卫星通信;干扰;地面转发;反极化;日凌
【分类号】:TN957.52
一、卫星通信中的干扰类型及其影响分析
(一)卫星通信中的干扰及其类型
干扰是卫星通信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工作在一个复杂电磁环境当中。由于卫星通信不受地理和环境条件的限制,因其具有建设快、投资少,经济效益高的优点,而被广泛使用,使得卫星网络形成了一个广域覆盖的无线网。这其中不免各种干扰信号存在,干扰可以造成卫星通信链路质量下降,严重时导致通信链路中断,甚至网络瘫痪,在复杂的电磁环境当中,存在多种多样的干扰。就干扰链路而言,主要分为两种干扰,一是上行干扰,二是下行干扰;就干扰源而言,又可分为交叉极化干扰、互调干扰、相邻信道干扰、邻星干扰、地面站电磁环境干扰、地球站设备杂波干扰、不规范操作误发干扰、日凌等,这些干扰有些是由人为原因引发,有些干扰则是自然环境因素造成的,还有部分则是由于设备故障引起的;就干扰的方式而言,又可分为窄带信号干扰或载波、数字电视图像干扰等几大类型。这些干扰的存在,严重威胁着链路的正常运行。
(二)通信系统中各种干扰对系统的影响
在实际应用系统当中各种设备接口、空闲接口、连接线以及天线都可以引发干扰并对系统造成影响,具体如下:
1.来自地面中频信号的影响,这些中频信号包括通信电台、FM广播、开路电视CH1~CH5、大容量电器设备产生的宽带干扰、工频信号串入等。这些干扰信号进入发射中频之路后就会产生上行干扰,进入下行中频之路后就会产生下行干扰,一般情况下此类干扰对接收之路的影响较小。
2.中频泄露的影响,中频泄露来自各种中频设备、接口、以及连接线,中频发射的信号可以串入中频接收之路中,中频接收之路的信号也可以串入中频发射之路中,此类串扰严重时会导致网络瘫痪。
3.互调干扰,互调干扰主要来源于功放设备,主要为地面站功放的互调和卫星转发器功放的互调。互调干扰的存在不仅会增加功放设备或者是发信机等设备故障率,减少通信系统设备的寿命,同时还会对空间的电波秩序产生干扰,并使通信系统设备的有效功率降低。
4.杂散干扰的影响,杂散干扰主要来源于地面中频串入、中频设备的杂散信号、ODU U/C上的杂散。卫星通信系统中,杂散干扰的存在,会对系统的接收灵敏度产生直接的影响。
5.邻星干扰,天线的制造和安装不当都会造成邻星干扰,包括干扰邻星或者被邻星干扰。
6.反极化干扰,天线极化装置极化隔离度指标不合格、天线极化调整不当、天线跟踪不好都可以造成反极化干扰。另外还有地面电磁环境干扰和日凌干扰,日凌干扰发生在春分钱或者秋分后,是一种自然现象,无法避免。
二、卫星通信中干扰信号的应对策略思考
(一)卫星通信干扰信号监测
在相对较为复杂的电磁环境下,干扰出现的频率较高,对通信链路的影响巨大。这就要求加强对各类干扰的监测,全面了解应用系统中存在的干扰类型及其特征,总结干扰的产生规律,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干扰预防与处理工作。在卫星通信的干扰监测中,卫星通信公司可联合用户单位进行设置科学合理的干扰监测方法,加强对卫星通信系统中的干扰分析与排查。例如,在干扰监测时,可积极利用大功能单载波的监测方式,对应用系统中的干扰进行全面的监测。在监测中,在频谱仪上,自动设置扫描的时间,分辨宽带(RBW)与视频宽带(VBW)均设置为10HZ,可适当调整,之后对单载周围进行仔细查看,确定是否存在转发后的单载波,若有,则确定转发后单载波的数量,进而对转发站的数量进行确定,若转发信号高于-22dB,那么则表明存在的干扰会对正常载波通信产生影响。此外,还可积极采用相关的检测仪器进行干扰监测,运用检测仪器的主机部分对各频段的信号进行检测,并运用检测终端进行检测参数以及报警门限设置,若功率突然增大(如突然增大25dB左右),则有可能出现恶意干扰,在记录电平幅度与频率出现时间的同时,发出警报进行提示,并启用误码测试程序,若设定的门限值低于误码率,则可进行产生干扰信号报警,以便及早发现应用系统中产生的干扰。因此,在卫星通信的干扰处理中,加强对应用系统中的干扰监测,以便进行干扰分析,识别防干扰类型,为干扰的排查提供有力的依据。
(二)卫星通信干扰信号预防
一方面,保证设备技术指标,合理设置设备参数。由上文分析可知,在卫星通信中,有部分干扰多是因为设备的故障引起的。因此,预防干扰的实际工作中,在选用系统设备时,要综合考虑设备的技术性能指标,确保设备的质量。同时要合理设置设备的性能参数,以减少设备故障的产生。例如,在选用视频抗干扰器时,要全面考察设备的稳定性、安全性以及自适应性等,对设备进行相关的测试试验,观察并统计设备对工程的监视结果,测试设备在电源电压突降或者突增的情况下,设备的运行情况,考察设备的市场适应性,全面确保设备的各项技术指标符合工程实际要求,确保的设备的质量满足运行要求。另一方面,可装设一些预防干扰的装置(屏蔽网、前置滤波器等),以减小卫星通信中的干扰。
1.加装屏蔽网
经过对干扰的监测分析,辨别出干扰波的方位,从而有针对性地架设金属网于天线侧,阻挡与反射所产生的干扰波。但在架设金属屏蔽网时,要合理掌握金属网架设的高度。通常而言,其架设高度要高于卫星天线的高频头,同时还要架设的金属屏蔽网不会遮挡住卫星信号线路。
2.设置前置滤波器
这一防干扰装置的设置,可对带外干扰产生积极的屏蔽作用,对于较大的带外干扰能够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但选用的滤波器,要确保其噪声系数要小,以减少其性能损失。
(三)各类干扰信号处理对策
加强对卫星通信的干扰处理的主要目的在于对信息及其传播方式与传播载体予以特定的处理,以促进卫星通信接收端的输出信干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全面提升,从而明确区分干扰以及有用信号,并能够对所需信号进行正确接收。在对卫星通信进行干扰处理的过程中,主要可从抗干扰技术以及干扰源两方面出发,全面加强卫星通信的干扰处理。
1.善用抗干扰技术措施进行干扰处理
限幅技术、编码调制技术以及扩展频谱抗干扰技术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卫星通信抗干扰技术。其中,限幅技术的主要作用在于避免功率放大器饱和。硬限幅与软限幅是限幅技术的两种类型,硬限幅转发器于非线性状态之下工作,采用大信号对小信号进行压缩的方式实行硬限幅。在硬限幅中,压缩比的确定主要以干扰类型以及实际输入的信干比为参考依据。而软限幅转发器工作于限幅区与线性区内,可有机结合转发器线性技术,对功率的线性范围进行扩展,促进通信卫星的抗干扰能力的全面提升。而在卫星通信抗干扰中,由于运用扩频技术时,与干扰、用户等的相对位置并无多大关系,因此该技术在抗干扰中更加重要。跳频、序列扩频以及跳频与序列扩频的组合是扩频技术中主要的技术类型。跳频是在应用的多个载波频率之间进行随机跳变,通常跳频工作于突发的传输状态之中,其抗干扰能力较强。而应用直接序列扩频技术,原有的窄带信号被扩展为宽带信号,并通过窄带滤波器滤除大部分能量,实现信干比的有效提升。此外,在卫星通信系统中,透明转发器很容易受到强干扰被摧毁。因此,在卫星通信系统中,还可运用速率变换、星上信号调节再生、多波速交换等各类星上处理技术进行抗干扰处理,通过对上行链路以及下行链路间的去耦处理,避免下行链路受到上行干扰的影响,进而防止卫星通信系统中的透明转发器被损坏或者饱和。
2.针对不同干扰类型的干扰源进行处理
(1)部分干扰是由自然现象引起,如包括日凌干扰、雨雪衰等。日凌问题目前尚无有效的方法来避免,一般卫星公司会计算出日凌发生的时间,以邮件的形式通过各地用户,以便用户提前做好准备,在日凌发生的时间段内,通过增大天线口径和接收灵敏度来缩短日凌干扰的持续时间,降低日凌带来的危害;而雨衰所导致的接收信号的强弱有一个渐变过程,它主要取决于雨的大小和密集程度,这种时候可以提高地面的发射功率来弥补一下此类损耗,来保证链路正常运行。
(2)一些干扰是由于设备故障造成的,主要分为两类:空中卫星部分或者是地面站中某些设备。当卫星发生故障时多由卫星公司来处理,可以更换卫星备件,必要时可以先转到其他星源暂时使用或者换到另外的转发器工作。而地面站设备故障引发的干扰比较复杂,此类干扰中有中频转发干扰、有地面调频广播干扰、有互调干扰、交叉极化干扰等。前两者都是属于中频引入的干扰,可通过频谱仪排查干扰源,并及时通报卫星公司监控站共同来查找干扰源,另外地面站应做好通讯系统或传输线路的电磁屏蔽工作来减少受干扰的可能性。杂散干扰可通过卫星公司改变受影响转发器的增益档设置、地球站相应提高上行功率来减少干扰影响。交调干扰可通过地球站严格控制上行功率以及确保调制解调器、上变频器、发射机等有足够的预留回退余量来解决。地面电磁环境干扰主要包括微波通信中继信号干扰、雷达信号干扰等,可以通过电磁检测和频率协调,以及电磁屏蔽手段来解决问题。邻星干扰主要分为邻星上行干扰和下行干扰。前者一般需要卫星公司协调邻星运营商予以解决,而后者则需要地球站调整天线指向、改善天线方向图性能、降低上行功率来解决。
(3)还有部分干扰是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主要包括人为失误、同极化干扰、反极化干扰、转发器盗用以及恶意干扰等。人为失误是可以避免的,办法是通过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制定全面细致的故障预案以及增强系统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减少对人的依赖来改进。同极化干扰可通过卫星公司对各用户的超频率范围和超功率使用及时制止和纠正来解决。反极化干扰的解决则要求用户在天线上星前或迁移后进行极化调整并且严格控制上行功率。转发器盗用可以通过把合法用户转移到备用频点,并对非法用户实行卫星定位来保护卫星合法用户利益。对于恶意干扰,一定要通过降低卫星转发器增益档,加大上行功率压制非法信号、加速研制新型抗干扰卫星等办法彻底杜绝。
综上所述,随着卫星通信在信息领域的快速发展,干扰信号的问题也日渐突出,辨别通信卫星中的干扰及其类型,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是当前卫星通信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在实际工程中,要结合具体情况以及出现的具体的干扰类型,结合其干扰源,合理运用抗干扰技术,加强干扰处理,以确保链路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 陈乐伯,徐慨,鲍凯等.卫星通信地球站干扰条件下性能仿真与分析[J].舰电子工程,2012,32(1):63-65.
[2] 陈鹏,徐烽,邱乐德等.卫星稀疏信道中频谱空穴的新型检测算法[J].电讯技术,2012,52(1):43-48.
[3] 陈乐伯,徐慨,张琪等.卫星通信地球站微波干扰计算与分析[J].无线通信技术,2011,20(3):28-31.
[关键词]卫星电视;信号接收;系统故障;分析
中图分类号:TN94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7-0333-01
有线电视系统前端与无线电台发射台站,最为重要的信号来源之一是卫星电视信号,并且是山区村村通电视信号最主要的来源。其主要的作用是,更准确、及时的判定与解决卫星电视信号接收系统的故障,保障电视节目能够安全播出,另外也为实际生活中出现的卫星接收系统的顺利应用的同时,降低了故障出现的机率,以下是对卫星电视信号接收系统出现的故障,进行全面系统的探究,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措施。
一、数字卫星电视接收系统主要的构成部分
室内单元与室外单元共同组成了最根本的数字卫星电视接收系统,室内单元的含义是,将接收机安装在室内;室外单元的含义是,存在于室外的天线和高频头。以下是对室内单元与室外单元的具体探究:
(一)室内单元
室内单元具体指的是,电视卫星数字接收机。主要的价值是,接收高频头传过的历经处理而扩大的中频信号,然后对内部调谐的电路实施处理工作,以此输出第二中频信号,最后一步是数字解调、数字解码,目的是更好的输出,供电视可应用的声音信号与图像。参照电视卫星数字接收机的特征,能够将其划分成卫星接收卡、免费接收机、条件接收机等诸多种类。卫星接收机器中存在诸多技术参数。在这之中,门限值会直接影响电视收看效率,与此同时,门限值信道的调制措施和数字卫星电视接收系统的性能有直接的关系。
(二)室外单元
室外单元又被叫做天馈系统。在这之中,接收天线在地面接收系统的最前端,其主要的价值是,可以收集微弱的电波信号,主要由卫星转发,与此同时,把收集的信号转送到高频头。无线电波信号特征与光波的特征有异曲同工之处,所以经常会使用抛物面天线,对聚集到一起的微弱卫星信号能量进行反射。抛物面天线的种类有三种,分别是:其一,偏馈天线,具体是应用前后馈天线的些许反射面凝聚信号,工作质量非常高;其二,前馈天线,其另一种通俗的说法是“大锅”;其三,后馈天线,是二次反射天线的一种。后反馈天线中出现了两个反射面,可以对卫星信号实施二次的防渗,然后借助导管把信号传输到高频头之中,其主要的价值是,可以调节驻波比,提高接线率。
二、对卫星接收系统故障的具体探究
在卫星接收系统出现故障时,些许马赛克会出现在电视画面中,严重时,还会导致出现信号中断现象。以下是对卫星接收系统初选的故障,展开的具体探究,并对其进行判断:首先,检测天线的角度是否发生改变;其次,检测固件设备是够有安全隐患;最后,明确卫星传输信号是否存在,目的是证明卫星上下行链路没有问题;明确室内外设备的电源供给情况。
在卫星接收系统作业与正常的工作不相符时,不但会导致系统配件出现故障,也会影响自然状况与自然环境的正常发展。每个地方的卫星信号接收系统的室内外单元在形式不一的环境之中,因此,在评判器件是否存在故障前,要对系统是否每一年在固定的时间范围内承受日凌与卫星蚀带来的影响,可查看与之相关的资料明确当地日凌与卫星蚀的产生的时间阶段,在机房之内准确标记日凌与卫星饰出现的时间,与此同时,要在此时间段内对系统进行重点保护,减少对系统造成的影响。
除此之外,“雨衰”带来的干扰,也会对卫星信号接收系统的有序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雨衰”自然现象具体指的是,在降雨的过程中,会有电波传播带来的损耗。雨衰的大小与电波波长、雨粒直径的数值是成正比的关系。电波频率越小,电波穿过雨期的时长就越长,雨衰也会变大。与此同时,卫星接收天线的馈源入口的地方易储备雨滴,(这与雨衰的状况有相似的地方),并且会衰减信号的强度,减少自然状况对卫星接收系统造成的影响,最根本的解决方法是,扩大接收天线的口径,目的是提升系统增益。
三、探究卫星接收系统故障的主要解决措施
在卫星接收系统信号出现故障时,先要排除电源供给的状况,之后再排除通道方向存在的弊端。针对室外单元而言,第一步要做的是,检查抛物面天线接收位置角度与仰角的位置是否出现变化,所以,在日常的工作中,要对接收天线的方位角与仰角的调节位置实施明确的标记,目的是可以较为直观的发现存在的变化。在明确接收天线与方位角与仰角无改变后,再次检测电缆线的连接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明确是否出现断路与短路现象,最后一步要检测高频头供电电压与电流是否有序进行。假设不存在以上问题,再判定高频头是否存在故障。以下是对卫星电视信号接收系统故障的具体探究:
(一)电缆故障
造成卫星电视信号接收系统故障的主要影响因素,不但包含系统部件出现故障,信号电缆出现破坏与接触性不良的状况,也是要重点考虑的内容,特别是户外信号电缆,线缆内芯接头的地方出现故障概率较大,与此同时也会受到风力影响,出现断裂、磨损的状况。所以要在固定时间对线缆实施检测工作,保证正常的信号。不管是在室内单元或者室外单元,都要对每一个接头线路连接,实施严谨的检查与维护工作。
(二)高频头故障
高频头是卫星接收系统不可或缺的固件。与此同时,高频头零件在卫星电视接收系统中最易出现故障。在高频头的增益大于标准时,幅频特征会减弱,也会导致高频出现自激状况,引发信号中断。
另一高频头故障时本振偏移,高频头本振频率是否稳定对高频头的应用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在本振频率小的偏移非常小时,会导致电视画面短时间产生“马赛克”,直至出现信号中断。所以,根据偏移较大本振频率的高频头,要及时进行替换,锁相振荡器的高频头,要代替介质震荡器出现本振频率的高频头,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便于更有效的降低高频头产生故障的概率。防止高频头故障出现停播状况的最优措施是,在固定时间内进行检测,特别是在雷雨季节,要防止出现水滴储备的现象,要在高频头上罩住防雨设备,目的是预防进雨水,与此同时要明确高频头和传输电缆相连的地方,存在的防水胶布是否出现开裂的状况,还要确认电缆的外导线的连接位置是否接地。
结语
综上所述,文章针对卫星电视信号接收系统故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探究,并且针对卫星电视信号接收系统主要构成部分,以及具体判定方式、针对出现的故障提出相符的解决方案。在文章中可以看出,卫星电视信号接收系统具备一定的繁琐性,因此,要多方面探究卫星电视信号接收系统出现故障的主要原因,使用有效、合理的解决方案,才能使得卫星电视信号接收信号系统更加有序、稳定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范利娟.便携式卫星通信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D].南京理工大学,2010.
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审计则不可避免地受到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所带来的冲击与挑战。如针对社会普遍反映“看病难、看病贵”,医疗费用大幅度攀升,卫生资源利用率低下、医疗服务显失公平等问题。传统的审计方法已无力应对,为了规避审计风险,确保审计质量,审计要及时“跟进”,只有对整个系统进行全面了解,才能把握审计对象的总体情况,才能实现审计成果最大化,确保“民生”和谐而实惠。因此,探索信息系统审计已成为当前重要的课题。
信息系统舞弊行为分析
信息系统舞弊是指信息系统或行为人利用信息系统为达到获取不当利益,或者其他不当愿望的目的,以不合规方法并采取各种隐蔽的非合法手段,去掩盖事实的行为。
信息系统舞弊的主体。信息系统舞弊主体是指舞弊行为的载体,一般分为系统和人。体现在可能是系统设计客观或主观存在漏洞,也可能是人的主观或者客观行为因素导致;有时信息系统舞弊并非单一主体行为构成,或者系统因素加人的客观行为所致,或者是系统因素加人的主观行为因素所致,或者是系统因素加人的主、客观行为因素所致。
信息系统舞弊的动机。分为有动机舞弊和无动机舞弊。有动机舞弊是指系统设计时按照业主需要在设计流程上存在主观缺陷或漏洞,或者行为人利用系统进行舞弊,人为舞弊往往是舞弊人的精心设计;无动机舞弊一般发生在系统自身不完善所致。
信息系统舞弊的类型。已突破传统单一的舞弊类型,可分为业务管理舞弊行为、财务管理舞弊行为、信息系统管理舞弊行为;也可能是三种舞弊行为的交叉。
信息系统舞弊的内容。它是舞弊类型的具体细化。1.业务方面的舞弊内容。如医疗信息系统舞弊内容常见有药品及诊疗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数量三个方面。具体为系统是否存在药品超规定加价、药品多计数量,诊疗项目超收费用、多计次数,诊疗项目超规定加收、捆绑收费、肢解收费项目、重复收费、自立项目收费、应取消未取消收费、应降未降标准收费、无依据收费,医药回扣、任意减免收费等;
2.内部控制标准及管理方面舞弊行为。如系统是否存在内控漏洞和缺陷,指标是否健全,有无非法和错误处理及薄弱环节等;系统安全、可靠、合法性方面,如有无设计缺陷、程序错误,用户操作造成经济损失,灾难性恢复,有无业务数据外泄、破坏、非法修改、非法入侵及抗灾能力;
3.资产管理及财务核算方面舞弊行为。如有无帐外资产、材料报损账实不符、收入不实以等;
4.绩效管理方面舞弊行为。如资源是否存在浪费、管理运营费用如何等内容。
信息系统舞弊的原因。宏观体制层面上,存在粗框、滞后、政策约束性不强等;法规层面上,存在宽泛、不具体,配套措施不及时等;地方制度层面上,存在缺少细化措施,考核机制不完善,道德教育机制有待加强等;另外,主客体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性现象。
信息系统舞弊的审计策略
审前精心准备。首先,审计机关要树立好信息系统审计观念,适时做好信息系统审计的学习、培训等工作;其次,需要被审计单位做好的配合工作。如准备提供系统开发说明书、操作指南、数据字典、信息管理规章制度、保密措施等文档资料,作为审计依据的部分构成要件;三是做好审前调查。审计人员要重点了解系统管理模块结构与流程,了解被审计单位业务、系统、环境等,识别并评估风险,检查是否存在足够的控制来补偿这些风险,以此确定审计目标、重点内容、审计范围等。要搜集所有与信息系统相关的纸质及电子资料,下载业务与财务数据。制定的审计实施方案尽可能翔实、便于操作;要选配精简、高效的审计组成员,能够合理搭配做好组织保障。根据审前调查结果,审计人员还要绘制系统业务流程图,初步对系统在业务与财务管理的双套电子数据进行双向交互分析。
构建审计模型。审计人员通过分析业务流程及数据特征,进一步了解审计数据管理存在舞弊的状况。首先对独立的审计方法进行分析研究,使每个审计方法要素对应信息系统舞弊审计相关问题;其次,审计人员设计计算公式或编写sql语句,配合相关法律政策,创建审计数据中间表;再之,对信息系统的特征和行为进行分类描述,把系统静态特征及动态行为表示为一个对象并对应为相关类别的一个审计模型,组成审计模型群(库 )。如我们在医院业务流程图基础上,绘制审计模型图(见下图),完成审计模型的构建。把审计模型分配给审计组成员,以便实施审计时实现审计模型共享,可以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有效降低审计风险。
审计实施方法。在信息系统审计实施阶段,审计人员所开展的工作大概分为三个层次,即描述、测试和实证分析(即数据审计)。通过详细分析,能够发现传统审计方式下无法查到的重大问题。
1.信息系统舞弊审计采取的方法既包括一般方法,也包括应用计算机审计的方法。信息系统审计的一般方法主要用于对信息系统的了解和描述,它包括:面谈法、文档审阅法、文字描述法、表格描述法、图形描述法等。应用计算机方法一般用于对信息系统的控制测试和实证分析,它包括:数据测试法、程序审计、审计模块、代码比较、受控处理法等。
充分利用技术分析方法。借助内控测试和数据审计对选定的信息系统进行分析,将被审计单位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进行关联,排查信息系统存在的漏洞或缺陷,作出风险评价。利用技术分析方法能迅速找出信息系统存在的瑕疵,尤其是借助信息系统人为进行舞弊的线索。
2.信息系统舞弊审计关注的重点环节。(1)数据。必须使用一种能够向前、向后追踪查询单笔业务记录的方法,以便使审计人员选择重点对其进行详细检查,确认业务记录是否符合一般审计目标。如对医院会计事项信息的检查,要检查它的完整性、时效性、合规性和信息披露等方面。对信息的分析可以采用ao辅助审计,按照(如医院)审计模型和(如医疗)法规标准对数据进行汇总、分类、排序、比较和选择,并进行各种运算。(2)内部控制。主要是对(如医院)信息系统的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等两个方面的审计。一般控制审计包括组织管理的控制、数据资源管理的控制、系统环境安全管理的控制和系统运行管理控制等审计;应用控制审计它包括输入控制、处理控制、数据库控制等审计。(3)数据传输转移。有些数据需要在财务信息系统和收费系统模块或财务信息系统与业务信息系统模块之间相互转移,传递过程中很可能存在舞弊行为。因此,数据传输转移环节也是审计重点。
3.构建信息系统绩效的综合评价机制。一般信息系统审计很少对系统操作生命周期中管理收益的关注,目前尚未从绩效的角度来评价信息系统。构建信息系统绩效的综合评价机制,也是分析信息系统舞弊行为审计对策之一。
指标体系建立从以下两方面考虑。法规层面指标体系,目前如对医疗机构主要是依据卫生部颁发的《医疗机构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相关指标;业务层面指标体系,主要是依据被审计单位历史情况、管理职能、医院业务特点等选取相关指标。评价指标具有综合性,语言要平实,用词要公允。
信息系统舞弊审计案例实证
基本情况。20__年5月,徐州市审计局对__医院信息系统及财务收支进行了审计。该医院所使用的信息系统由北京__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后台数据库为sql-server20__,业务流程涉及五大类收费项目计3966项,年采购药品达4880种。审计共采集业务数据及财务备份数据账套2套,年业务数据记录量达400多万条,总量约4.8gb,信息存放表单150多张。
审计结果。根据上述分析方法,充分利用ao系统,查出上年度一系列收费、加价等违规违纪及绩效管理方面的问题,查出信息系统违纪违规金额达2200多万元,主要问题如下:药品超规定加价602.71万元;恶意刷卡支付自费项目当年达930.95万元,增加了财政负担;存在重复收取项目费用41.90万元;超标准收费138.80万元;自立项目收费12.54;商业贿赂--药品回扣13.76万元;账面收入调剂348.94元;不具备处方权医生擅自给病人开药达151.09万元等。
[中图分类号] R561[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0)11(b)-132-01
冠心病是一种发病率较高,对人生命危害极大的疾病,引起了临床医生及患者的高度重视,尤其对胸痛症状具有很高的警惕性,积极诊治,使心源性胸痛患者得到合理的治疗。笔者也发现有部分非心源性胸痛,误诊为心绞痛、心肌梗死而进行治疗,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精神及经济上的负担,现将110例非心源性胸痛误诊病例进行分析。
1 临床资料
110例患者均是胸痛同时伴有心电图的ST-T异常改变者。男47例,女性63例。在本院误诊23例,基层医院转诊87例,其中神经源性胸痛(心脏神经官能症)83例,胃心综合征13例,胆心综合征6例,心电图正常变异8例。误诊为心绞痛的98例,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12例,曾有2例进行了溶栓治疗。
1.1 心脏神经官能症
其占比例较大,以40~55岁女性多见,可能同女性更年期有密切关系。其疼痛的性质和部位与典型的心绞痛不同,常为钝痛,持续数天,数小时无变化;或为短暂几秒钟刺痛,闪电样,游走型;胸痛于劳动后出现,而不是劳动当时;胸痛界限分明,可用1~2个手指指出胸痛的位置,舌下含硝酸甘油无效,或在1 min后才见效;均伴有失眠、多梦、易疲劳,心烦意乱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表现。做心电图常有窦性心动过速,T波低平、双相、倒置、ST段压低,均做了心得安试验为阳性,均不符合心源性胸痛的疼痛特点的正常变异,而误诊为冠心病治疗。有22例到上级医院做冠脉造影,进一步排除了冠心病。对患者进行了说服、解释,用心得安、镇静剂等治疗效果极佳。
1.2 心电图正常变异伴胸痛
此类患者占8例,原有心电图的正常变异,又出现胸痛后而误诊。1例男性患者,58岁,因与家人生气后自觉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立即予以做心电图可见Ⅱ、Ⅲ、AVF、 V5 ST段抬高0.2~0.3 mV,首先考虑到急性心肌梗死,立即予以溶栓治疗,以后经多次做心电图无动态演变,心肌酶亦正常,追问病史发现胸痛症状不典型,心电图是早期复极综合征。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心电图特点:J点处ST段指高,凹面向上,R波降支常有切迹或粗钝,胸前异联可有高大对称的T波。
1.3 胆心综合征
6例患者中,胆囊炎4例,胆结石2例,均出现心脏部位的疼痛―心绞痛,如针刺样,阵缩性或由上腹部分散到心脏部位,均伴有胆绞痛,这种疼痛突然出现,有时长时间持续,以后又逐渐消失,硝酸甘油有扩张胆道平滑肌的作用,也能缓解疼痛。心电图亦有心肌缺血改变,这主要是由于迷走神经反射作用所致。胆囊压痛点,胆囊处痛,胆囊超声,均有助于诊断。对6例患者的原发病治愈后,心绞痛样症状全部消失,多次复查心电图正常。
1.4 胃心综合征
13例中反流性食管炎7例,弥漫性食管痉挛3例,上消化道溃疡3例。均有左侧胸痛或绞榨感,可向左肩放射,偶尔引起心绞痛样发作,每当食后卧位时发作。成坐位和直立后逐渐缓解,口含硝酸甘油因扩张食管及胃平滑肌亦有效。8例因迷走神经张力高,胃酸增多并反流食道所致,有夜间心绞痛样发作,有2例患者出现一过性血压升高和心率不齐,疼痛发作时均有冠状动脉供应不足的心电图改变:ST段下降,T波低平或倒置。均伴有反酸、嗳气,进食后可缓解,对13例患者用解痉、抑制胃酸药治疗均治愈,反复查心电图均正常。
2 讨论
胸痛病史的询问是论断病因的重要思路,它的几个重要特点要详细询问,如疼痛的部位、范围、性质、发作持续时间,发作诱因和和缓解方式,有无放射性痛及伴随症状,是否与呼吸运动有关。典型的心绞痛位于胸骨后或心前区,患者常用拳头或手掌指出病痛的范围。疼痛的性质为胸部深层的紧缩压迫感或沉重感、烧灼样痛、钝痛等,持续时间3~5 min,不超过15 min,成为运动、情绪激动、饮食、冷空气等诱发,含硝酸甘油2~3 min缓解。心源性胸痛与心脏神经官能症,只要通过细致问诊,一般即可鉴别,必要时可做心得安试验及其他辅助检查。胆心综合征、胃心综合征等除胸痛外均伴有原发病的症状体征。心电图是诊断冠心病最简便的检查方法,但要注意ST-T的原发异常和继发异常改变、正常变异。ST-T的异常改变并不是冠心病所特有的表现,例如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过度换气综合征、二点半综合征、早期复极综合征是一种正常变异情况,若同时伴有胸痛,极易误诊为心绞痛、心肌梗死,这需要临床医生思路宽,注意鉴别,不可盲目做冠心病诊断。
[参考文献]
[1]唐明强.非心源性胸痛48例误诊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2008,17(3):171-172.
[2]陈海坚,魏芝宝.非心源性胸痛60例临床分析[J].实用全科医学,2005, 3(5):454.
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麻城市妇幼保健院来儿保门诊的1858名2-6岁儿童的心理行为进行分析,通过让家长填写问卷和医生询问方法来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被调查儿童有异常心理行为者的占总调查儿童比例达38.32%,占各自年龄组比例值更高。甚至有个别儿童有几种异常行为。
结论:加强麻城市儿童的心理卫生保健工作,对其异常心理行为进行早期干预,对促进其以后身心健康成长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门诊2-6岁儿童异常心理行为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469-02
进入社会信息和物质丰富的时代,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传统观念与新观念冲突,生活方式改变,给人群中最脆弱的群体儿童的生长发育带来紧张因素。我国儿童心理行为问题逐渐暴露,尤其是在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下以及独生子女群体的不断扩大,儿童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更为突出。这次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儿童的异常行为心理及其造成的因素,以便有针对性地提出有效干预措施,保障儿童健康成长。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我们对麻城市妇幼儿保门诊1858名2-6岁的儿童进行了调查分析,每位家长答一份问卷。
1调查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对麻城市妇幼儿保门诊1858名2-6岁的心理行为进行问卷调查,请被调查儿童的家长按要求如实的填写问卷,并按问卷项目分类,确定分项所占分数,然后进行综合分析。共发放调查表2000份,收回1858份,有效调查表1858份。有效调查率占100%。
1.2调查方法。在调查过程中,我们还邀请了部分儿童家长和儿保医务工作者就问卷内容与儿童的心理行为进行验证和探讨,按儿童实际情况填写问卷,其中主要是对存在行为心理异常的儿童又进行了智力、心理行为观察、身体检查等综合测试。结果比较真实可靠。
2调查结果
全部调查1858名儿童中发现有异常心理行为的儿童有712名,行为心理存在异常的儿童占总调查人数的38.32%,有的儿童异常情况突出,有个别儿童甚至存在几种异常心理行为。对上述异常心理行为进一步分析发现:
①性别分析:其中啃指甲、咬嘴唇、偏食及厌食、孤僻、胆怯、喜欢说谎类型的,女孩占较大比例,约占60.2%(男女之比为1∶1.56);好动、精神不集中、夜惊、遗尿、吐字不清类型的,则男孩占较大比例,约占63.33%(男女比例为1.88∶1)。②年龄分析:2-3岁儿童125人,占行为心理异常比率的17.56%,3-4岁儿童年164人,占23.03%,4-5岁儿童289人,占40.59%,5-6岁134人,占18.82%。
调查结果表明,在异常心理行为儿童中3-5岁最易出现,随着年龄增大,其异常行为有矫正,但有些矫正并不明显,长期不良心理行为一旦成为一种习惯将不容易改变。因此,关注学龄前儿童异常心理行为,探究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对于这一时期儿童心理卫生保健工作尤为重要。
3结果讨论
3.1出现异常行为的原因。常言初生婴儿如一张白纸,以后成长过程中儿童心理行为受多方面影响,问题发生过程是一个比较复杂过程,可受到生物、心理、疾病、家庭、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尤其是家庭环境及学校教育环境对儿童心理行为影响最大。①幼儿家庭因素。这是对幼儿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这是幼儿接触到最初最多的环境,一个美国心理学家在著作中说到,一个心理上不健康的孩子是因为他们生活在一个助长病态心理的环境中。在家庭环境和父母教育方式上,父母价值观的偏差、父母行为习惯的特点、单亲家庭成员的不良嗜好等,可能都是被我们所忽视的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因素。家长对幼儿过度溺爱,重视物质的供给而忽视与其情感交流也是原因之一。家庭气氛紧张,家庭成员矛盾大,特别是离异家庭或家庭暴力背景下的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较高。父母职业及家庭经济状况对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也有一定影响。另外,据调查发现,存在异常心理行为的儿童中,其家长有相当一部分文化水平较低,没受过高等教育,对儿童心理健康知识知之甚少,因而不可能按科学方法给儿童正确引导及教育,而知识层次高,家庭和睦的儿童行为心理异常儿童显著少些。②学校因素。除了家庭,学校是对儿童最理想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场所。这要求幼师对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到位。幼儿教师要能具备心理学的常识,能够正视儿童心理行为问题,能及时发现及早矫正其异常心理行为问题,这影响着儿童以后的成长。③社会环境。幼儿和成人共处于一个复杂的社会公共环境中。作为社会的构成因素,政府、社会团体、媒体都与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有着密切联系,对儿童健康心理行为问题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混杂信息汹涌澎湃,社会竞争加噪音和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等等,对人类高级神经活动形成一定负担。随着独生子女政策的长期贯彻以及都市化和人口流动加速,传统的社会文化结构和生活方式受到冲击甚至解体,从而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和心理应激行为。④遗传与疾患。有研究表明有些心理行为问题如多动为多基因遗传因素所致。有些行为问题如夜惊、厌食或吐字不清等可能系儿童本身生理疾患和生长发育中存在问题所致。⑤其他。如不正确引导和意外受欺骗、胁迫、恐吓等,使幼小心灵受到创伤,所处环境冷漠长期缺乏爱的感化等,也是造成儿童心理行为异常的原因。
3.2应对措施。①创造和谐家庭生活环境。这一时期儿童模仿力是极强的,作为家长要采取积极的态度为儿童创造一种良好的家庭生活气氛和环境,多给孩子正确的关爱而不溺爱对保障儿童健康成长有关键性作用。②重视学校社会的综合教育,幼儿期在学校时间较多,教师要关爱幼儿心理,对其健康行为心理发育十分有利。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给儿童一个文明的社会成长空间,鼓励小儿参加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使其对异常心理行为注意力分散。③积极开展对学龄前儿童异常心理行为的产生、发展、纠正、教育引导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制订科学的方法,对学龄前儿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④广泛宣传和普及学龄前儿童心理和行为的科学知识。举办家长会、心理营养辅导室、心理咨询等多种形式活动,减少儿童异常心理行为的发生。⑤严重的儿童心理行为障碍应及早接受专家医生的纠正治疗,出现问题及时处理多与孩子交流。如注意缺陷—多动症、严重攻击冲动行为、睡眠障碍(夜醒、夜惊)等。⑥不断提高妇幼保健工作者特别是托幼机构保教人员的素质,使学龄儿童保健工作实现科学化、程序化和标准化。
我们应加强儿童特别是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状况调查和卫生保健工作,了解学龄前儿童的异常行为及其成因,以便有针对性地提出有效干预措施,保障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王朋朋.品行障碍儿童青少年的家庭功能及精神病态特质的初步研究.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2,7(7):582-584
[2]周燕燕,罗平,林穗方,等.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4,12(3):257-258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互联网被应用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发展中去,并且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尤其是通信网络的发展不仅在使用上快捷、简单,而且具有着丰富的业务形式,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到来了极大的便利条件,深受广大受众的喜爱。但是,随着用户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种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通信业务的不断增多,使得系统变得尤为复杂繁琐,为系统维护工作提供了一定的难度。基于此,本文通过对用户行为特征以及用户行为分析模型生成的意义进行探究,并相应的分析用户行为分析模型的基本内容。
【关键词】通信网络 用户行为分析 生成模型 分析探究
通信网络主要就是指人们运用多种电子化的通信手段进行信息互动和沟通时所构成的网络。例如,手机通信、网络通信、即时通信等。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各种移动终端设备也在不断的普及,并且被应用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中去,成为人们进行信息沟通和交流的重要载体和途径。从通信网络中,我们可以充分了解到用户的各种日常行为、生活习惯、作息时间以及社交关系等各种重要信息。因此,本文以移动通信为例,充分分析用户行为的特征,通过分析模型的建立,有效分析用户的各种行为,以便及时调整自身的业务,从而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加满意的服务。
1 用户的行为特征分析
本文从网络安全层面出发,结合用户对网络资源的使用模式和习惯,将各种行为所产生的多种流量看作是分类的依据,可以将网络通信用户行为分成正常流量、突发流量、非法流量等多种行为类型,并对其行为特征进行分析。
1.1 正常流量
由于行为个体的不同,其受到的影响也有所不同,所以他们所呈现出来的网络行为也具有着较为明显的规律性和稳定性。这种产生稳定、规律、长期流量的行为,被称作是正常的流量行为。
1.2 突发流量
因为每个行为个体都具有着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而且在具体应用中,个体行为可能会发生一些不规律、短期变化的特点。但是,一定时间后,这种不规律行为就会慢慢变得稳定下来,并且逐渐呈现出一种规律行为,这被称作是突发流量行为。此外,行为个体在操作失误的情况下,也是属于突发流量中的一种行为。
1.3 非法流量
一些突发的行为不仅会呈现出一种不规律的流量现象,同时还会具有时间长、流量大的特点,这种突发流量中的行为被称作是非法流量行为。
2 用户行为分析模型的意义
2.1 基本概述
构建用户行为分析模型主要就是为了更加全面、更加充分的掌握网络用户的基本信息,深入了解广大用户的需求。在移动网络通信发展中,分析模型主要就是将用户访问业务中产生的数据作为基础,并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统计和分析,从而有效掌握用户行为的基本规律,然后将其当做模型构建的基础,制定科学合理的营销计划,不断改善移动网络业务发展中存在的缺陷,使其更好的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2.2 重要性
2.2.1 引导用户的消费行为
充分挖掘移动用户的行为规律和数据,并且借助设备维护和市场等部门对系统数据、用户数据进行采集,部署用户的各种行为,并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统计,以便充分的掌握用户的行为规律和行为数据,从而有效解决网络宽带经常只被几个用户多占用的困扰。此外,还要充分了解每个用户的特点,并对其进行合理区分,将用户群体所期望的速率值和使用习惯等统计下来,为其提供针对性的资费形式和业务服务,使得收益和成本能够在最佳的状态下结合,这样不仅可以为用户提供丰富的体验,同时还能够合理控制EAP。
2.2.2 面向用户,加强管理水平
首先,在潜在用户方面,分析模型可以充分掌握他们的基本需求,并且能够在识别过程中更好的获取用户信息;其次,在成熟期用户方面,运用分析模型可以进一步完善对用户的服务,让这一用户群体变得更加成熟。最后,在离网期用户方面,分析模型能够精确地识别出离网用户,并且进行及时的挽留,力求重新获得用户的支持。因此,分析模型的构建对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3 通信网络用户行为分析生成模型的基本内容
3.1 分析数据
在通信网络发展中,用户产生的行为数据主要包括:用户数据、业务品牌、访问记录、网络性能、网络基础等五方面的数据信息。这些数据可以对用户信息;适用业务的时间和时长;使用套餐类型;流量和话务数据;小区、BSC、GGSN、RNC、基站等多种数据进行分别记录。
3.2 分析方法
(1)运用历史用户数据可以有效推算出转移率,从而得出转移矩阵。
(2)可以有效统计初始时间每种人的实际分布情况。
(3)将分析模型作为重要依据,有效预测未来人员的需求和供给情况。
3.3 分析内容
内容主要包括:聚类分析、构建消费习惯模型、投诉行为的具体分布情况;以及网络用户的密度、分布变化、数据业务等。首先,根据用户的消费习惯对其进行聚类,并且在掌握他们的消费习惯之后,还要对其推荐一些针对性的业务;其次,为了有效掌握用户消费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将历史数据作为建模依据,可以为业务的开展提供有力的指导;再次,可以帮助业务人员更加清晰的辨别出信号盲区和业务盲区;最后,方便对VIP、个体用户、热点区域、集团客户等进行追踪,对用户群体特点进行分析和统计,从而了解用户对本业务的具体看法。
4 结论
总而言之,移动通信网络作为通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首要关注的就是增加业务策略者与广大用户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清晰地了解用户的各种需求,并且分析用户的行为规律和习惯,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提供不同的I务服务,从而不断提升用户的满意程度。因此,应该加大分析移动通信网络中的数据业务,构建用户行为模型,以便更好的了解用户行为的基本特征,为各项业务评估和开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李孝伟.基于用户通信行为分析的电信网络社区划分技术研究[D].郑州:信息工程大学,2013.
[2]潘蕾.用户网络访问行为分析模型的研究与设计[D].苏州:苏州大学,2016.
[3]胡端.基于社交网络的用户通信行为分析[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5.
[4]苑卫国.微博用户行为分析和网络结构演化的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4.
[5]郭.基于用户行为的无线通信网络综合优化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1.
[6]曾敏洁.基于社交性网络的通信模型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5.
【摘要】 目的 观察十味温胆汤加味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气虚痰瘀证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60例中医辨证为气虚痰瘀证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服用十味温胆汤加味,对照组服用通心络胶囊。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心电图、血脂、C反应蛋白(CRP)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 2组总疗效、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症状改善率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十味温胆汤加味能调节血脂代谢,降低血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十味温胆汤加味治疗气虚痰瘀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能通过改善脂代谢、抑制炎性标志物CRP的过度表达而起到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作用。
【关键词】 十味温胆汤;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血脂;C反应蛋白;气虚痰瘀证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Shiwei Wendan Decoction o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stable angina pectoris of qi deficiency and stasis-phlegm type. Methods Sixty patients of stable angina pectoris which belonged to the type of qi deficiency and stasis-phlegm were pided randomly into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nd each group has 30 cases.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given Shiwei Wendan Decoction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Tongxinluo Capsule for 4 week, one course. The changes of symptoms integral, ECG, clinical efficacy, blood-fat and CRP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fter the treatment.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power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treatment group had a better curative effect of stable angina pectoris and a better ECG chang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rate of TCM symptom improvement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Shiwei Wendan Decoction had better effects to improve lipid metabolism and lower the level of blood-fat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1). Conclusions It is effective that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Shiwei Wendan Decoction in treating coronary heart disease stable angina pectoris on qi deficiency and stasis-phlegm type, which maybe by both improving lipid metabolism and suppressing the overexpression of CRP, which is an inflammation mark.
Key words:Shiwei Wendan Decoction;coronary heart;stable disease angina pectoris;blood-fat;CRP;qi deficiency and stasis-phlegm type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多在40岁以后发病,男性多于女性。冠心病发病机制复杂,近年多数学者支持“内皮损伤反应学说”,认为本病各种主要危险因素最终都损伤冠状动脉内膜,而引起冠状动脉内膜损伤的主要原因与高脂血症及其引起的炎性反应相关。本研究结合现代医学对冠心病心绞痛发病机制特点和中医药对该病的防治依据,从血脂异常及血管炎性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在冠心病心绞痛发病中所起的作用为切入点,应用具有益气化痰祛瘀功效的十味温胆汤加味治疗,观察其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对脂代谢、CRP的影响,探讨其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作用机制。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1.1.1 西医诊断标准
符合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报告《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分度、分级诊断标准:参照1979年9月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及心律失常研究座谈会制定的冠心病心绞痛分度、分级诊断标准[1]。
1.1.2 中医气虚痰瘀证辨证标准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中气虚血瘀、痰阻心脉证辨证标准拟定。主症:胸闷如窒而痛,心悸,气短。次症:神倦乏力,体胖多痰,身体困重,面色紫黯或口唇紫绀。舌、脉象:舌质紫黯,有瘀斑、瘀点,舌苔浊腻或白滑,脉弱而涩或滑、结。以上主症必备,次症兼具2项以上,加上舌象、脉象支持,即可诊断。
1.1.3 中医证候分级标准
轻度:中医证候积分在13分以下。中度:中医证候积分在14~26分。重度:中医证候积分在26分以上。
1.2 病例纳入标准
①符合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西医诊断标准,且为劳累性心绞痛Ⅰ~Ⅲ级者(排除Ⅳ级心绞痛)。②中医辨证属气虚痰瘀证患者。③静息12导联心电图检查有明显心肌缺血证据:2个肢体导联或相邻胸导联S-T段压低≥0.10 mV,或T波倒置,或心电图运动试验阳性。④年龄在40~70岁之间。⑤1个月内未参加其他临床试验者。
1.3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均来自2006年6月-2007年2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科住院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其中男性18人,女性12人,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63.27±6.07)岁;病程最短者3个月,最长者23年,平均(8.72±3.08)年。对照组30例,其中男性17人,女性13人,年龄42~70岁,平均年龄(64.18±6.31)岁;病程最短者2个月,最长者24年,平均(10.07±3.78)年。2组患者合并病、心绞痛严重程度分级情况、中医证候程度分级情况比较(见表1),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表1 2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略)注:经秩和检验,2组比较,P>0.05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治疗组:服用十味温胆汤加味。方药组成:白参6 g,陈皮10 g,茯苓15 g,熟地黄10 g,法半夏10 g,酸枣仁15 g,炙远志10 g,枳实10 g,五味子5 g,炙甘草10 g,黄芪15 g,丹参10 g,三七粉(冲)3 g。每日1剂,每日服2次。
对照组:服用通心络胶囊(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19980015,0.26 g/粒,30粒/盒),4粒/次,3次/d。通心络胶囊组成:人参、水蛭、全蝎、土鳖虫、蜈蚣、赤芍、冰片、酸枣仁等;功用:益气活血,通络止痛。
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共观察1个疗程。凡入选病例,治疗期间暂时停用其他抗心绞痛药物,若心绞痛发作难以自行缓解,可含服硝酸甘油片作为临时处理,并记录用量。
2.2 观察指标
2.2.1 疗效性观察
①心绞痛发作情况:正常每周2次观察记录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频率、持续时间、疼痛程度和硝酸甘油用量等情况。②心电图检查:常规心电图于初治及治疗4周时各记录1次。③临床症状:治疗前及治疗开始后每周定时记录1次,按中医症状分级量化标准进行计分、积分。
2.2.2 血脂、C反应蛋白检测
各组治疗前后各查1次,观察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Lp(a)]及CRP。
2.3 疗效标准
疗效评定的主要项目为心绞痛、心电图、硝酸甘油停减率和中医证候,分别参照1979年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心律失常座谈会修订的《冠心病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判定标准》[1]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进行评定。
2.3.1 疾病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心绞痛等主要症状消失或达到显效标准,心电图恢复至正常心电图或达到大致正常(即正常范围心电图)。有效:心绞痛等主要症状消失或达到有效标准,心电图改善达到有效标准。无效:心绞痛等主要症状无改善,心电图基本与治疗前相同。加重:心绞痛等主要症状及心电图较试验前加重。在综合疗效判断时,若心绞痛等主要症状疗效与心电图疗效两者不一致时,应以疗效低的结果为综合疗效。
2.3.2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改善,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30%。加重: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加重,证候积分减少<0。
2.3.3 心绞痛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治疗后心绞痛症状分级降低2级,心绞痛基本消夫(即在较重的超过日常活动的体力活动时也不出现心绞痛),不用硝酸甘油。有效:治疗后心绞痛症状分级降低1级,硝酸甘油减用一半。无效:症状及硝酸甘油用量无改变,或虽有所减少但未达改善程度者。
2.3.4 心电图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心电图恢复至“大致正常”(即“正常范围”)或达到“正常心电图”。有效:S-T段的降低在治疗后回升O.O5 mV以上,但未达到正常水平,在主要导联倒置T波改变变浅(达到25%以上者)或T波由平坦变为直立,房室或室内传导阻滞改善者。无效:心电图基本与治疗前相同。
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若方差齐、符合正态分布则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治疗前后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若方差不齐则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3 结果与分析
3.1 2组疾病疗效比较
(见表2)表2 2组患者疾病疗效比较(略)注:秩和检验,z=-2.234,P=0.025,2组比较,P<0.05
3.2 2组心绞痛疗效比较
(见表3)表3 2组患者心绞痛疗效比较(略)注:秩和检验,z=-2.058,P=0.04,2组比较,P<0.05
3.3 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见表4)表4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略)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组治疗前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主症积分和总合计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次症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4 2组心电图疗效比较
(见表5)表5 2组患者心电图疗效比较(略)注:秩和检验,z=-2.035,P=0.042,2组比较,P<0.05
3.5 2组治疗前后血脂、C-反应蛋白比较
(见表6)表6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CRP比较(略)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P<0.01
2组治疗前CRP及血脂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治疗后比较除Lp(a)外,其余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4 讨论
冠心病心绞痛属于中医学“胸痹”、“心痛”等范畴,以胸部闷痛不适,甚者胸痛彻背为主症。本病的病机特点是气虚痰瘀,病位在心,涉及肝、脾、肾等脏腑,属正气亏虚、痰瘀痹阻之本虚标实之证。在观察100例冠脉造影结果中发现,虚实夹杂占整个病例的57%,单支、多支病变及重度狭窄者以气虚痰浊和气虚血瘀多见[3]。
气为血帅,血为气母,血在脉中运行,有赖于气之率领和推动。若两者功能失调,则可产生痰瘀。反之,痰瘀的形成又会阻碍气机的运行,故气血痰瘀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痰是瘀的早期阶段,瘀是痰的进一步发展”已为广大学者所认同。十味温胆汤源自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在温胆汤的基础上减去清胆和胃的竹茹,加入益气养血、宁心安神的酸枣仁、熟地黄、人参、远志、五味子而成。其基本方药组成:白参、陈皮、法半夏、茯苓、熟地黄、酸枣仁、远志、枳实、五味子、甘草。功用化痰宁心,主治心虚胆怯、触事易惊、四肢浮肿、心悸烦闷、坐卧不安、饮食无味等证。本研究根据本病之病机特点,选方十味温胆汤加味。在原方基础上加黄芪、丹参、三七。方中白参补气宁神、益智养心,并通血脉;黄芪可补诸虚不足,白参、黄芪配伍,补气作用更强。法半夏、陈皮、茯苓、枳实健脾、理气、化痰;熟地黄、丹参、远志、酸枣仁、丹参、三七、五味子活血化瘀、安神定志。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化痰、通瘀之效。
本组资料显示,2组总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症状改善率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对于冠心病心绞痛气虚痰瘀证的治疗中均有疗效,但综合疗效判定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大量的研究结果已充分表明,血浆胆固醇尤其是LDL-C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必备条件。最新的系列冠脉内超声检测研究表明,当血浆LDL-C<1.9 mmol/L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即可停止[4]。血脂异常已被认为是冠心病易患因素[5],TC或LDL-C水平每升、降1%,冠心病等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就会相应升、降2%左右。前瞻性研究已证实高LP(a)是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6]。资料证实LP(a)具有致动脉粥样硬化和促进血栓形成的作用[7]。
本组资料显示,2组血脂情况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提示2组均有改善脂代谢的作用,但2组治疗后相比以治疗组疗效占优(P<0.05),提示十味温胆汤可能通过改善脂代谢的作用而起到防治冠状动脉硬化、抗凝、保护内皮细胞功能、改善冠脉供血而起到防治冠心病心绞痛的作用。
动脉粥样硬化曾被认为是一个缓慢的脂质积聚过程。自从Ross等[8]提出了动脉粥样硬化的“损伤反应”学说后(“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炎症型疾病而不是单纯的由于脂质沉积所致”),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和易损斑块的破裂中,炎症机制起重要的甚至是关键的作用。目前研究最多的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标志物是CRP,目前已有大量临床对照研究和长期随访研究,提示血清CRP水平增高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9]。
本组资料显示,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CRP水平有显著差异(P<0.01),提示十味温胆汤可有效降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体内CRP水平,可能通过抑制冠心病心绞痛患者CRP的过度表达引起的炎性反应而起到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作用。另外,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提示辨证论治在冠心病心绞痛中的治疗优势。
参考文献
[1] 陈可冀,廖加桢,肖震祥.心脑血管疾病研究[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18-319.
[2]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69.
[3] 吴焕林.心脾相关论与心血管疾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169-170.
[4] 赵水平.降低LDL-胆固醇是冠心病防治的首要目标[J].老年医学与保健,2005,11(1):8-11.
[5] 胡大一,许玉韵.高血压与冠心病[J].临床内科杂志,1999,16(1):7-8.
[6] Scheuner MT. Genetic predisposition to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 Curr Opon Cardiol,2001,16:251-260.
[7] Danesh J, Collins R, Peto R. Lipoprotern(a)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studies[J]. Circulation, 2000,102:1082-1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