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法学教育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书法艺术;品德;情操;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识码:A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书法艺术最典型地体现了东方艺术之美和东方文化的优秀,是我们民族永远值得自豪的艺术瑰宝,具有世界上任何艺术都无法比拟的深厚群众基础和艺术魅力。我国近现代著名书法家沈尹默曾说过:“通过学习书法,使学生能很好地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及灿烂的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书法教学能使学生的思想品德、人格受到美的熏陶,文化知识和文化素质得到丰富与提高,书写技能和审美、创造能力得到培养,也符合中南分校成功素质教育的重要要求――夯实“一口话、一笔字、一手文章”三项基本功。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书法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在书法教学中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陶冶学生的情操
我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在漫长的生活和学习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极其丰富的光辉灿烂的文化遗产,在人类文化宝库中独具特色的书法艺术就是其中之一。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彩,并以不同的风貌反映出不同的时代精神。汉字在漫长的演变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方面起着思想交流、文化继承等重要的社会作用, 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我们的汉字,从图画、符号到创造文字,由古文大篆到小篆,由篆书演变为隶书,再到楷书、行书、草书,各种书体逐渐形成,从书体的基本笔法到结构和章法的特点,使书法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随着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追求高质量的生活,现如今人们都喜欢在家中挂一幅书画作品以增加文化氛围,这不仅是装饰,也体现个人的品位,同时更是一种美的享受。
书法旁及文学、绘画、哲学、美学、音乐和舞蹈等。寓传统文化教育、德育于书法教学之中,对陶冶大学生的精神品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书法十分独特,是审美与实用的结合体,字的笔画本身就是美的造型。书法欣赏与教学是进行美育的有效手段,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还能增长知识,培养艺术修养,这正符合了国家对美育所提出的要求。学习书法的过程实际上是习字者用眼睛感受美,用练习探求美,用心领悟美,用手创造美的过程。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我国的书法艺术是东方的明珠瑰宝,它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它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它不是舞却有舞的节奏,它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他还说:“我国文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 所以,书法是一种静态的表现艺术,它的美在于整体和谐。它既是无声的音乐、纸上的舞蹈,又是诗意化的线条;它借助于汉字形体的结构,充分发挥毛笔的特殊性,通过抽象的点画线条的流畅转折、收擒纵放等造型运动,将主观的情绪、情感、理想等心灵物象集中、提炼,转化为“有意味的形式”,从而给人以精神上的美的影响。
二、在书法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书法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之一,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中,学习书法就是学格调、学境界、练修养、练气质。我国书法界有一个好传统,就是强调书品与人品的统一,学书先学做人。古代许多著名书家不但书艺精湛而且人品高洁,在他们身上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例如晋代书法大家王羲之在路上看见一老妇卖折扇,却无人问津,于是在扇子上题诗并写上自己的名字,结果扇子一抢而空。王羲之善良的品格同他在书法上的造诣一同流传千古。再如柳公权是我国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结体遒劲、落笔清朗雄秀,而且字字严谨、一丝不苟,与颜真卿以“颜柳”并称,成为历代书艺的楷模。柳公权除了以书法成就名传千古之外,其“心正则笔正”的“笔谏”也被世人传为佳话。因穆宗怠于朝政,柳公权以书喻政,劝其“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一方面说明柳公权面对书法创作的态度,一方面也巧妙地借用人品不高,则落墨无法的书法艺术的精神进谏。从此“心正笔正”之说一直流传至今,成为学书道德标准之一。还有颜真卿忠直刚烈,郑板桥体察民情等,这些史传佳话随同他们的书法名作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一并闪着耀眼的光芒。历史上也有一些人,字虽写得不错,但人品不佳,人们厌其人,而恶其字,最终人书俱废。在书法教学中,通过讲述这些古今书法名家的生平事迹或趣闻轶事,可以引导学生向人书俱佳的书家学习,不断提高道德修养,塑造自己美好的心灵和坚强的意志,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三、在书法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古人云: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这些精辟之论,都充分指明了研究任何学问都需要日积月累,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长期坚持练习书法需要有一定的毅力,就一个字而言,从学碑帖的形似到神似,必须经过艰苦的训练,投入许多的精力。只有从一点一滴学起,由笔画到结构再到章法,先临摹后创作,循序渐进,广取博收,记之于心,熟之于手,达到心手相应,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书法作品。
学生正处于成长期,学习、做事容易分神,如果忽视培养他们的专注精神,将直接影响到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能力。因此,在书法教学的实践中,老师要阐明学习书法并无捷径可言,并注重培养学生在练字过程中养成专心致志的习惯。练字可以使学生进入相对静止状态,要想练好字必须心静气和,不受外界干扰,在这种教学思想的指导下,老师应因势利导,有意识地强调“身正、臂开、足安、全神聚毫端”,使学生在书写的过程中,能端正姿势,端坐其中,注目凝神。学生在书法学习中能够做到持之以恒,对于其他方面的学习同样能形成锲而不舍、专心致志的习惯。事实证明,学生最缺少的韧劲与耐力,恰好可通过一笔一画的书写练习来获得,纠正草草了事、粗枝大叶、马虎的毛病,久而久之自觉养成精力专注、耐心细致、严谨认真、不怕困难的好习惯。
综上所述,在大学的课程中开设书法课,对于培养学生的成功素质是非常必要的,书法教学对于提高广大学生的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起到积极作用,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能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沈尹默主编.书法论丛[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78.
[2]金学智主编.书法美学谈[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84.
[3]姜澄清主编.书法文化丛谈[M]. 杭州: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92.
关键词: 英语语法教学 现状 有效方法
一、英语语法学习的重要性
语言受规则的严格制约。只有某些词类才能构成词语组成成分,词缀只能加于某些词类之后,形容词、动词前后出现什么词,都有规则的制约。柯拉克夫妇(1977)指出,听话人识别组成成分和它们表达的命题时,用的是语法知识。语法看似容易,要用好却是比较难。如果想要翻译准确地道的英语句子,就更离不开正确的语法知识和准确的句法结构。因此,语法在英语学习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从微观上看,尤其是对于我国的学生,精英式的升学道路及英语学科的受重视程度,要求学生学好英语并通过各级各类的考试,如果没有良好的语法基础,这一切只能望尘莫及。从宏观上看,随着改革开放的日趋深入,社会各界对外语人才的需求持续增长,翻译、对外贸易等行业更是要求精确无误的语言表达,那么英语的学习者就必须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较强的遣词造句能力及过硬的语法基础。
我们可以把语法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如此比喻:单词、短语就像是一个个美丽的珍珠,它们是构成项链最基本的元素,也是制作项链应该准备的材料。但是,仅仅靠这些珍珠还是很难组成世人争相购买的饰品,我们必须使用一条虽然毫不起眼却能够串起无数珍珠的长绳,然后才能组成价值千万的项链。英语中语法的作用也是异曲同工,没有语法的英语就是散落的珍珠,再珍贵也不过是一粒粒珠子,而语法好比连接珍珠的长绳,项链的价值要比单粒珍珠高得多。
我国学生主要通过“听、说、读、写、译”的练习来学习英语。在进行这些技能训练的时候,学生必须掌握相应的语法基础。没有语法基础,学生很难说出标准的英语,很难理解英语文章和作品的准确涵义,很难用正确的英语句法结构进行写作。我们是在汉语的大环境下进行英语教学的,掌握基本的语法规则,可以使学生事半功倍,更好地理解语言现象,更准确地掌握语言,为英语的实际应用打好基础。
二、我国英语语法教学的现状
当前我国英语教学界有种观点叫“淡化语法”,即强调英语口语的实际应用。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鼓励学生大胆踊跃地说英语,而在教授基本语法时,不仅是学生,甚至连教师都丝毫不感兴趣。
在现实的英语教学中存在以下语法教学的不恰当现象。
1.不谈语法,逐渐淡化。现在社会的很多英语培训机构无一例外都强调口语,中国教师教了单词、短语及一些基本语法后,学生就到外教那里进行口语的对话练习。外教根据你说的单词及比划就能理解你要表达的意思,然后表扬学生表现出色,学生就会认为自己的英语很不错。因此,在实际生活中曾流行一时的语法教学,逐渐被现今以交际应用为主的英语教学活动取代,很少见到有关语法教学的内容。这就导致许多学生勇于开口、乐于开口,但张口就是中国式英语,与“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无异。
2.教师讲解的语法枯燥乏味。任何一门语言的语法规则都是条条框框没有趣味性的,而学生的个性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于新奇古怪的事物才会产生好感并记忆深刻。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适当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学习语法的注意力并努力使其产生学习语言的兴趣,把它当成一项爱好而不是负担。但事实上,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把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语法知识的传授、分析和练习上,把活生生的语言材料变成了了无生趣的语言点。要求学生背诵语法规则,而不是设计有效的教学环境及方法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其内涵。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单纯从语法角度分析,一味靠讲解语法规则来纠正错误。这种过度的语法监控会极大地压抑学生正常的语言体验,从根本上破坏语言学习和语言应用的发展。
3.英语教材中没有系统详细、由易到难的语法介绍。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的中小学英语教材中,每一个单元都会涉及某个语法知识点,但大部分是没有连贯性的。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之后不能融会贯通,很难应用到实际的练习和考试中。这就导致学生不得不购买相应的语法用书,来辅助英语学习,从而产生一种错觉,觉得书本无用,三年的教科书也比不上一本语法书。
三、英语语法教学的有效方法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法教学,要求教师明确语法教学的目的并优化语法教学的方法。
1.母语与外语对比学习。
一般来说,我国学生是在基本或完全掌握母语的情况下才开始学习外语的。因此,原有的语言知识必然会对第二语言系统的掌握产生影响。例如:英汉中都有句子成分的划分。“主谓宾,定状补”这是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就提到的汉语句子成分,只要学生能够理解以上名词的概念,将英语翻译成汉语,就能够划分出英语中的句子成分。又如:英语中单词词性的划分,是名词、动词还是形容词?有很多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都会有这样的问题,搞不清楚它们的准确涵义。其实这和汉语中的单词分类是一样的,教师需要提醒学生对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相同点进行对比,从而通过汉语学习技巧加速英语学习,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2.情景教学法
有的语法知识点只有在情景之中,通过上下文才能更容易地接受。教师要帮助学生在情景中理解例句,并进行交际性的操练,掌握语法规则。例如:时态的学习需要创设情境,先引导学生想象,在头脑中把动作和活动的实际时间分清层次,语法上的时态就好讲了。例如:在讲解现在完成时及其被动语态的时候,教师可以边扫地,边说英语:“I’m cleaning the floor.I have cleaned the floor.The floor has been cleaned.”然后启发学生分析综合概括积极的思维活动,归纳出现在完成时的规则:have(has)+P.P,及其被动语态:have(has)+ been +P.P.(P.P是动词的过去分词)。对于其他一些语法规则同样可以用画片、简图、表演、故事等手段使其形象化,把抽象的语法转化成具体的动作实践。这样,学生不仅能认清语法结构,而且能在适宜的场合运用学过的语言材料表达信息。
3.句法策略模式的应用
这种理论认为,听话人靠讲话人运用的全部句法线索识别组成成分和它们表达的所有命题或部分命题。如果学习者使用句法策略,要听懂别人的话,他们必须知道语法规则,特别是最规范的、用途最广的语法规则。熟练掌握最规则的句型,最常用的组成成分,以及这些成分中最普遍的要素,是特别有益的。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训练学生识别填充规范句子和句型空位中的词类。这样即使没听到某一组成部分,也能利用句法框架构建出句子意义。同时,在教授生词尤其是动词时,应特别讲清它们的前后应该或不该出现什么语法项目。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够真正形成自己的语法记忆,从而掌握复杂的语法规则。
语法的使用能力是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法教学是提高英语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和无法取代的环节。在英语教学中,既要避免过多地讲解语法知识,削弱学生的语言实践,又要防止盲目地交际实践,忽视语法教学。教师应在充分了解学生、课程、教材的基础上,探索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让所有学生都能享受学习过程,提高语言能力。
参考文献:
[1]马丁·韦德尔.外语教学与学习——理论与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2]战加香.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10.
[3]周巧玲.中小学外语教学.2003,3.
[4]章振邦.新编英语语法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12.
【关键词】 创新;思维能力;小学数学;重要性;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理论性太强,而小学生理解能力和自我分析的能力还比较薄弱. 鉴于这些客观的影响因素,只有数学教师认真分析新教材的内容,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才能有针对性的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好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何科学的进行操作,还需要我们进一步作出比较详细的分析与研究,下面我们就简要的进行论述.
一、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成为了科技进步以及知识不断更新的一种重要方式,同时这也成为了知识经济时代的一种重要体现. 而创新人才则是知识经济时代最宝贵的财富,同时也是企业与国家赖以发展的根本.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启蒙阶段,在这个我们通过小学数学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对于他们今后人生的发展以及国家创新型人才的贮备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就从三个方面来论述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首先,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是教学顺应教育新体制的重要体现. 在新的教育体制下,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创新思维能力作为各项综合能力的启蒙,加强对它的培养对于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纵深思考能力、横向发散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其次,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能够影响其学习水平的因素比较多,比如说教师的教学水平、学习气氛环境以及自身的学习能力,等等. 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还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将会大大提高分析知识、联系性学习知识以及运用多种学习方法学习知识的能力. 因此说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最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国家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从这句话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教育对国家兴亡以及民族兴衰的重要性. 纵观历史,创新在经济发展与进步中的作用都是无可替代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以及物质文明的发展也是我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进行的创新. 创新的实施者是人类,因此培养人才的创新思维能力才能实现国家的持续发展,才更符合国家人才培养的计划.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方法
(一)在教学中运用开放性的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所谓的开放式问题就是没有固定的答案,或者是计算的路线比较多的问题. 这样的问题对于发散学生们的思维,让学生从多重角度去分析问题有着很大的帮助作用,这也意味着这种问题的锻炼对于小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是有着比较高的效用的. 比如说,在一个铺满了方形地板砖和有着等距离柱子的长廊里,在没有测量工具的情况下如何计算长廊的长度?老师在提出这个问题之后让学生们展开探讨和思考,学生们往往会回答用脚步量或者是数柱子、数地板等等方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如经常进行类似问题的作答,将会对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能力起到很大的加强性作用.
(二)通过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讨论式教学是老师在提出问题之后,由学生们分组或者整体在学生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老师之间就问题展开一系列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各抒己见,将不同的看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呈现出来,这对于学生通过自我学习和相互学习从而学会从多个角度来思考问题以及反思自身思维存在的漏洞和不足之处有着很大的帮助作用. 同时,在讨论的最后,老师对每名同学或者是每个讨论小组讨论的结果再进行点评,对结论正确、全面的同学给予表扬、鼓励,对结论不正确的同学进行补充、指点,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的能力.
(三)开展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探究式教学是将科学实验方法与教学模式完美结合所产生的一种较为科学的教学方法,近几年来在理工科类课程的教学中运用的较为广泛. 探究式教学主要是通过提出问题,然后进行研究和论证,最后得出结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这对于培养小学生从发现问题到寻找答案再到得出答案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辩证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这也是我们在创新的过程中必须具备的两种基本能力,这样才能保障创新的科学性、准确性. 此外,这种做法可以让学生们通过了解知识进而发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深入和全面的探讨与思考,对于提高学生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总结:关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在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性以及方法,本文主要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具体的方法还需要我们根据教学过程中各相关主体的条件来综合性的制定. 本文旨在与教育界相关工作人士进行学术上的交流与探讨,在此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士参与到这项课题的探讨中来,为保障教育事业的现代化发展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刘慧卿.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J]. 学苑教育, 2011(13)
(一)PBL教学法在国外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新墨西哥大学、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林堡大学、澳大利亚的纽卡斯尔大学这三所研究型大学相继推行PBL,但主要还是在医学院的教学中推行。20世纪80年代,美国大学本科生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出现了历史性的转型,由原来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转向培养创新型人才,探究性学习受到重视,PBL在美国大学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80年代后,PBL教学法在北美获得了很快的发展,逐步完善,形成完整、科学、成熟的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医学教育改革途径,PBL已被许多大学采用。至1989年,美国的127所设立医学院的大学中,8所在全部课程中实行PBL或者提供PBL的选择,96所在部分课程中实行PBL。进入20世纪90年代,英国的部分医学院也进行了以PBL为内容的课程改革试验。如利物浦大学医学院、曼彻斯特大学医学院、格拉斯哥大学医学院、圣乔治医院医学院等。随着PBL教学法的日趋成熟,这种教学方法逐渐由西方向东方扩散。1990年,日本东京女子医科大学率先引进PBL教学,随后日本的筑波大学、歧阜大学等大学的医学院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课程改革。学生学习的方式由知识积累型向解决问题能力型转变是当时日本医学教育变革的热点之一。目前,除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的大学在医学教育中使用或正在引入PBL教学法外,据WHO报告,全球目前大约有1700余所医学院采用了PBL教学模式。
(二)PBL教学法在中国的发展。我国引进PBL教学模式晚于欧美及日本,都是率先在医学教育中开展起来的。1986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和西安医科大学引进了PBL教学法,从而开始了PBL在我国内地医学教育领域的摸索。1995年台湾医科大学引入PBL教学,1998年台湾国立阳明大学开始使用PBL教学法,2004年PBL教学法应用于台湾的所有医学院校。1997年7月,香港大学医学院开始对新生进行PBL教学,截至目前,PBL教学已占该校全部医学教育的60%。20世纪90年代以来,引进PBL的院校逐渐增多,如中国医科大学、北京医科大学、湖南医科大学、第四军医大学、暨南大学、宁波大学医学院等高等院校分别在基础课、临床课和实验课中部分试行PBL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06年9月,哈尔滨医科大学在CMB项目的支持下,在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中开始试行PBL教学,为此进行了师资培训和课程整合。目前,哈尔滨医科大学已在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中全面推行PBL教学。我国虽然对PBL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遗憾的是,对于这种教学方法,国内深入的研究尚比较匮乏,更谈不上完善、深刻。和国外比起来,我们的研究还显得相对稚嫩,发表的相关科研论文比国外要少得多,而且这些研究论文多归属于医学教育范围,专著方面只出版了一些相关译著。
二、PBL教学法在中国实施存在的问题
我国教育研究工作者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大量介绍国外在PBL领域的研究,并尝试探索如何将PBL引入到我国的教学实践之中。PBL教学法的实施,对医学院校的师资、经费、学生素质、教学计划、临床带教资源等都有更高的要求,每一项因素都会影响PBL教学法的效果,甚至导致彻底的失败。因此国内各医学院校在引入PBL教学法后,在运用上都非常谨慎,都结合自身的实际,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条件进行探索、改良,提出和实施适应其自身状况的教学模式。PBL教学法在中国实施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主观问题。1.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中国学生自幼接受传统教育,以课堂学习为主,很难接受PBL教学理念。2.缺少切实可行的教学思路。由于PBL教学要改变传统教学的知识体系与结构,以更加灵活的方式进行学习和教授,这就需要一套完备而切实可行的教学思路。如何树立PBL教学形象,构建PBL知识体系,使学生易于接受,是目前实施PBL教学的一个热门话题。3.缺少经验。PBL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人们对其不甚了解,同时也存在不少疑惑。在中国这样的教育体制下,怎样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经验,如何发展PBL教学,如何整顿PBL教学秩序,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评价PBL的学习效果,这些都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客观问题。1.师资力量不足。由于PBL要求分小组进行讨论,如果按照国外模式须6-7人一组,且每组都有一位带教老师,而国内招生比国外多,按轨道上课可以100-200人一同上课,这样教师需求的数量显然高出几倍。由此可见,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无法全面实施PBL教学。2.教学条件不足。为保证教学效果,试行和推广PBL教学模式,必须扩大图书馆的藏书量,增加教学场地,添置必要的网络、实验设备、教学仪器及电子工具等。我国大多数学校都没有足够的资金用于购买足够的教学资源,这也是PBL未能在中国全面实施的主要客观原因。3.无现成的教材。国内医学院校大都沿用人民卫生出版社的系列教材,但编排体系一直适用于传统教学体系及方法。若重新编写教材,教师不愿舍弃大量内容或打乱旧的体系。所以说,存在着重新编写教材的问题。
三、PBL教学法对中国医学教育的影响
(一)PBL教学法转变了中国医学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理念。PBL教学理念是将学习设置于复杂、有意义的问题环境中,让学习者通过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生学习的能力。我国广大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通过考察、培训和亲自参与PBL教学,深刻理解了PBL教学理念与传统教学理念的差异。虽然我国目前情况下还不能全面实行PBL教学法,但是PBL教学法的理念必将引领我们将医学教育改革不断向前推进。
(二)PBL教学法促进了我国医学教育的课程改革。PBL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设置,促进医学课程的改革向整合课程发展。整合课程分为横向整合和纵向整合两类,基础医学课程之间或临床医学课程之间的整合为横向整合,而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之间的整合为纵向整合。整合课程是国际医学教育课程发展的趋势,PBL教学法正是顺应这种趋势,用问题将医学各学科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打破学科壁垒,达到课程整合的目的。
(三)PBL教学法对医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PBL教学法激发了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团队精神、沟通技巧和人际交流能力,提高了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养成了终生学习的习惯。
四、总结
关键词:文化教学;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3-0215-01
一、为什么进行文化教学
(一)法语语音教学
在语音方面,对于一个刚开始接触法语的学生,让他光知道口形、舌位、规则和特例显然是不够的。他会觉得无比枯燥乏味而且难以把握。而单词的文化渊源则更有助于理解和记忆。例如,在法语中,字母s 在词末一般不发音。但在terminus一词中,词尾的s 不同于寻常的发音规则,要发[s]音。这个词在课文中没有注音,如果教师光机械地告诉学生这个词就是个特例,就得这么念,学生就会难以接受,或感觉不容易记住,甚至产生法语单词发音规则混乱、无法掌握的泄气想法。而只要教师一解释这个词的文化渊源:它是个从英语来的外来词,才造成了词尾发音的情况。学生一想到同形的英语词terminus,这个词的记忆和掌握也就不成问题了。
(二)法语词汇教学
每一种语言都是某一特定社会的产物,它的形成和发展大大的受到文化因素的制约。这一点在词汇方面尤其明显。因此,我们要在介绍词汇时注意到构词上的文化内涵,不要割裂词汇和词汇间的天然联系。如-logie结尾的词为例,它们在构词的历史上有相通的地方。这样的词一般都是阴性名词,表示一门学科。这样,在学习biologie 这个单词时,学生听到了这样的讲解,在碰到了诸如新词méthodologie 时,就不难猜出这个词的词义为“方法论”了。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词义的异文化联想。教师要将所教词汇的本质概念交待清楚,懂得此词汇在法国确切的应用场合、通用人群。例如,salut只能在非常熟悉的朋友间使用,通常不能用在对长辈和地位较高的人交谈中。除此之外,各词隐含的文化含义也需特别注意。
(三)法语语句教学
在语句方面,文化因素的参与也是随处可见。在语序和结构方面,法语有自己的一套表达方法,如受其以人为本的文化的影响,主观性就是其中的一个特点。同样表达时间,中文说“现在是十月”,如果不考虑其文化因素,说成“Maintenant ilest octobre.”在语法上似乎没有错误,事实上却成了一句地道的病句。因为在法语中应说“On est en octobre.”在语句内容与文化背景的关系上更是如此。因此教师应在法语教学中注意分析中法思维方式的不同,及时讲解由此构成的表达习惯的差异,从而把握地道的法语。
二、如何进行文化教学
(一)加强教师自身的法语文化知识
法语教师必须完善自身的法语水平。这不是简单地停留在听、说、读、写、译的层面,而更要上升到对法国文化由衷地热爱和了解的层次。法国文化历史悠久,与古希腊、古罗马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人类文化宝库中一颗不可多得的明珠。无论是古典主义、启蒙思想还是19世纪许多新的文化思潮和流派,都诞生于法国,然后迅速蔓延到世界各地。法国的小说、电影、时装、香水、音乐、美食至今都在全世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些也恰恰正是学生们的爱好之所在。假如教师仅仅只会教授法语的单词和语法,对这些文化背景内容知之甚少,忽略了文化知识的传授,那么久而久之,学生会感到枯糙乏味,跨文化交际的目标也难以实现。为了在法语课堂里实现寓文化于教学,教师首先就应当不断提升自身的法语水平,深入了解和钻研法国历史文化。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成竹在胸,学生也将乐趣无穷并受益匪浅。
(二)选择适合的教材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在外语教学方面国家越来越提倡引进国外教材的新情况下,法语教学也会越来越多的引进法语原版教材。如《Reflet》、Nouveau sans fronti è re》等都是法语原版教材,并已有中文译版问世。此类教材完全由法国专家编写,其内容原汁原味地展现了法国社会生活的风貌。每课还配套有DVD光盘,通过图象和声音传递信息,使语言教学的内容形象化。视听教材将法国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自然景观、民俗风情等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且具有新奇性和趣味性,有助于学生了解法语在实际生活的具体场合中的运用。因此,只有将中外教材有机的结合起来,并且在实际教学实践过程中很好的运用对比结合的教学方法,才可以在法语教学中取的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三、结语
语言所传递的文化信息是法语教学内容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导入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法语的兴趣,有效地培养和提高他们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同时,法语教师只有将法语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才能使学生认识真实的法国,学习法国人的思维模式和语言表达习惯,掌握地道的法语。
现代初中生充满活力、涉猎面广、思想活跃,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考,对母语的感觉各有不同。因此,对初中生语文兴趣的激发是一重要的工作,它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
1.母语激趣法新课标明确规定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而这一点往往被我们的中学语文教师忽略了。因为他们认为中学生已经属于“大孩子”了,不需要像教小学生一样,对他们进行热爱母语的情感渗透。其实,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看法,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常常为学生在默写和作文中出现的错别字而头痛,而高考中的辨别错字题,往往是得分率很低的题。
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笔者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文字感悟能力的培养。每天笔者都会利用早读、午读或课前的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文字接龙的活动,或进行“咬文嚼字”的纠错能力大比拼,或进行成语故事赛讲,进行几分钟的“美丽演说”。这些活动每天并不会花多少时间,但是,由于坚持不懈,效果是特别显著的。首先,它让学生对令他们头痛的文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一种追根究底的激情,因此,最直接的效果便是错字率大幅度的降低,每次测验,笔者班学生在这种题目上总是具有明显的优势。其次,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从他们所了解的字词中,他们明显感觉到我们祖先造字的伟大和神奇,对我国的汉字产生一种崇拜感,这也就间接地帮助了他们对文言的理解。再次,学生的表达欲望与表达能力大大提高了,这是与我们的新课标精神完全一致的。因此,利用母语激趣,能够促使学生更深层次领悟祖国文字的精妙,从而更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灿烂文化,并更有兴趣去学习和运用它。
2.魅力激趣法新课标中提到“教师要努力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继续学习,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自身素养”。教师的人格魅力与学识魅力,在教学中的作用往往被教师所忽视。而学生中普遍存在一种情况:喜欢哪位老师就会自然而然地喜欢他(她)所教的那门课,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给他们留下的印象。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曾这样说过:“我们做事要感到有乐趣,如果不是精神愉快,而是愁眉苦脸地在那儿教,愁眉苦脸地在那儿学,效果决不会好。”确实这样,一个好的语文教师,一手好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一抹快乐的微笑、一种儒雅的风度都能够深深地吸引已经有自己审美观念的中学生,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一种崇拜感,既崇拜就会努力去学、去模仿,久而久之,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便产生了。这也就是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的效应。只有时刻注重自己的品格修养才能使一个语文教师具有一种人格魅力,这是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的最直接。
3.情景熏陶法教师挖掘教材丰富内涵,弄清课文包容的科技、历史、地理、人文等方面的诸多材料,围绕教育教学目的的要求,加以梳理设计,使之与课文内容水融,给学生及课堂教学营造一种情景。使学生在这种情景中得到教育受到熏陶。
4.设疑刺激法即对课文内部“资源”进行挖掘整理,采用技术加工,以“新、巧、奇”的形式来刺激兴趣。如在教范仲淹,《岳阳楼记》时,可设计谜面为“丘”,猜课文一句(调头格,谜底:山岳潜形)在讲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时,可设置谜面:“蜜蜂”,打曲中句子(亥豕格,谜底:峰峦如聚)。这样使学生豁然开朗,妙趣横生,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知识性、刺激兴趣,培养了学生思维创新能力。
5.双关类比法对课文的外部有关“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巧妙地引导学生联想或合理推理,创造性的开掘学生思维的空间,产生神韵无穷的兴趣,运用得好就会产生神奇的教学艺术张力,使课堂教学增强辐射力,开拓了学生丰富的想象空间。如教《孔乙己》时,教师用沉痛悲凉声情并茂的声调说:“孔乙己这个封建科举造就的畸形人,不仅灵魂受到了摧残,而且还摧残了他的身体,他是用自己的手走出了咸亨酒店,离开了社会舞台。”一边轻缓地檫去醒目的题目:孔乙己。这样不仅创造性地构成了学生视觉上的“空白”效应,而且重要的是艺术的启发学生对孔乙己悲惨命运的联想和补白。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刚性要求”;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社会需要既掌握专业知识又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的复合型人才。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着今后我国各个领域计算机应用的水平。目前,计算机基础教学正在包括我校的全国各个高等院校如火如荼地全面开展。
民族学院是隶属于自治区政府的创办在陕西的一所高等院校。去年我院建校50周年时,总书记写了贺信,高度概括和肯定了我院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的重要贡献,希望我院积极探索民族教育规律,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水平,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为了给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优秀建设者,我们教师就应积极探索民族教育规律,具体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最适合的教学方法,努力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在进行计算机基础相关课程的教学时,根据我校藏族学生较多,学习基础较薄弱的具体情况,采用了“刚性要求”教学法,取得了一些效果。所谓“刚性要求”就是十分严格的要求,就是要求学生必须严格认真地执行教学规定,教师必须坚持教学原则。那么为什么要采用“刚性要求”教学法?采用了哪些具体措施?效果如何?笔者把这些情况总结如下,希望能抛砖引玉、共同探讨。
2采用“刚性要求”教学法的理由
大多数人的观点可能是:大学应具有一种宽松的氛围,主要靠学生自觉学习,学生应具有较多的自主性,教师只能教育、启发和引导,不需把学生管得太严,不需采用“刚性要求”。笔者认为这样的观点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时期的所有大学可能完全正确,在清华、北大这样的一流大学现在还可能完全正确。在那个时期及那样的学校,若有太多的“刚性要求”反到要影响大学生们的活力和创造性了。但经过近些年的大量扩招,我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上述观点在目前的所有大学并非普遍正确。
我们学校主要面向自治区招生,学生学习基础较薄弱,我校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基础方面具有如下的一些不足,针对这些不足,“刚性要求”教学法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
2.1采用“刚性要求”,夯实学习基础
我校虽也有招入的少数高分生,但大部分学生的高考成绩较低,学习基础较差。这些年国家对自治区的投入很大,但目前自治区的基础教育还比较薄弱,区内学生的高考平均成绩较低也是不争的事实。所以和其他地区的高校相比,我校学生的数学、物理、语文、外语等中学知识基础较薄弱。在内地中学已普及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内地学生能相当熟练使用计算机的今天,区内有些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还需从零起点学起。
较差的学习基础,使得我校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基础时会碰到很多困难。通过“刚性要求”,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一个个障碍,他们不会因学不懂、学不会而放弃学习。
2.2采用“刚性要求”,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与较低的高考成绩、较薄弱的学习基础相比,更突出的问题是我校部分学生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即使大学将教会他们该怎么学习,怎样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也需要一个时间和过程。
我们计算机基础教学安排在大学一年级,学生学习行为主要表现为:大部分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注意力容易分散,课堂纪律较差,不按时完成作业,不主动课前预习及课后复习。如果我们不“刚性要求”学生,任他们这样不听讲不复习,很可能学生就学不到任何知识了,计算机基础教育就要落空。
2.3采用“刚性要求”,逐步树立自信
学习成绩一直不突出的学生往往已经习惯于自己的平庸,没了更高的理想,失去了攀登的勇气,放弃了追求的理想。
如果不“刚性要求”这样的学生努力追求进步,不“刚性要求”他们重拾信心,他们可能就会停留在山脚,永远到不了山顶,永远看不到彩虹。
2.4采用“刚性要求”,培育竞争意识
可能与区内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生活习惯等有关,也可能是区内就业压力不太大所致,我校部分学生竞争意识不强,学习动力不足,学习自觉性较差,逃课情况较严重。
学生没有学习自觉性,不愿意去学,若不“刚性要求”他们,对其放任自流,他们就会浪费了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时机,浪费了大好的时光,甚至荒废了大学学业。
2.5采用“刚性要求”,克服语言障碍
我校藏族学生占学生总数的近50%。对藏族学生来说,汉语是他们的第二语言,少部分学生汉语不过硬,表现为听讲课、看教材理解领会稍慢,说写汉语语句不够通顺,逻辑不很清晰,错别字较多等。
他们在学习中有更多的困难,如果不“刚性要求”他们克服语言的障碍,他们可能会在学习的过程中灰心丧气、主动放弃、自暴自弃。
2.6采用“刚性要求”,灌输为学严谨
部分藏族学生缺乏计算机所需的严谨性。如数据库与程序设计课程中的表达式用到的“=”、“+”、“-”等运算符都只能是西文字符,不能是中文的全角字符,但这种错误对藏族学生要纠正多次、纠正好长时间才能避免。
计算机技术是严谨的科学,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在计算机的使用和程序设计中,必须“刚性要求”学生遵守相关的约定,按照相应的语法做,养成为严谨的习惯。
3具体的“刚性要求”措施
针对我校学生的以上具体情况,经过笔者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思考和探索,采取了如下的一些“刚性要求”措施,以使他们必须学习、必须学会、尽量学好。
3.1 “刚性要求”复习
因学生基础较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在课前复习上节课的重要内容很有必要。对较复杂的内容,教师自己陈述,在陈述的过程中启发学生回答。对一些较简单的,学生必须记住、应重点掌握的知识,教师会提问学习较差的学生,回答不正确时再由大家纠正。通过这种方法可以督促他们学习、复习。
3.2 “刚性要求”掌握
在讲重要的、比较难一些的重点知识时,为了使每一位学生完全掌握,笔者会用中学教师常用的方法,“刚性要求”他们上黑板演练或在投影上操作演示。如数的二、十进制相互转换,Excel单元格地址的引用,Word中文本格式的设置等较难、较重要的内容,教师在进行了详细讲解、演示了相应例题后,会请学生上讲成一些习题,以检查学生是否已很好掌握。若还没能完全掌握,教师应对这些基本的重点知识再多用些时间和精力去讲解。
3.3 “刚性要求”完成
为了督促学生课后继续学习、及时复习重点内容,笔者会布置适量的学生能力所及的课后作业。通过检查、批改布置的作业,将作业情况登记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对个别作业很差,甚至不交作业的学生,笔者会在课下“刚性要求”他们来谈作业问题,了解他们为什么不完成或不交作业。
在学完一章后复习时,针对计算机基础涉及知识和概念较多,判断题、选择题、填空题较多的特点,笔者会“刚性要求”学生按照座位顺序,依次给出各作业题的正确答案,使所有学生把作业搞懂、搞会、搞正确。
3.4 “刚性要求”实践
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实践性很强,必须十分重视上机环节。笔者会精心设计每次实验的内容,每次上机都有相应的目的、任务、要求。在学生上机时不断巡视、辅导。对较难完成的操作笔者会让做得较好的学生给大家演示,以激励好的学生并解决部分学生的疑难,对少数学习较差的学生,则会重点对他们进行督促和辅导,达到所有学生完成主要的实践内容的目的。
4 “刚性要求”教学的效果
这些“刚性要求”措施会不会受到学生的强烈抵制?是否会因为增加了“额外”的时间开销而影响教学效果?从实施的情况看绝大多数学生是愿意接受的,从考试结果看教学效果是不错的,具体说明如下。
4.1大部分学生愿意接受
在实施“刚性要求”教学的过程中,得到了大部分学生都积极配合并支持,少部分学生也能较快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服从了“刚性要求”与管理。当然也有个别学生对“刚性要求”措施极端不满、拒不执行,也遇到过个别学生较大的阻力。例如笔者去年给医学系的一个部队班(从部队转业的士兵中选择成绩较好的人组成的一个班)“医07护本3班”代课,这个班学生整体文化课基础较差,少部分学生的思想观念不能很好地从部队转变到学校、从士兵转变为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学习要求。表现为:学生缺课多,上课不认真听讲,上机不按要求实践练习,布置的作业完成不认真。“刚性要求”教学法实施后,除一名学生不服从纪律约束外,大部分学生都非常支持和配合教学。
4.2 “刚性要求”教学法取得了一定效果
“刚性要求”教学法虽增加了些额外的时间开销,但不仅不会影响教学,反而会促进更多学生的学习,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2007-2008第二学期我校“数据库与程序设计”课程的成绩普遍不太理想,好些班有一半左右学生的成绩在60分以下,而笔者使用“刚性要求”教学法的“医07护本3班”26个学生的总体成绩较好,试卷成绩统计见表1,他们虽基础不好,但在“刚性要求”下最高的成绩为93分,最低的为33分,大部分学生成绩在70-79之间,有5个学生成绩在60分以下,只占19%,整个班成绩呈正态分布,较合理。
这个班的成绩若说还存在不足,笔者认为还是“刚性要求”不够,并在试卷分析中写道:“少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情况不好,以后可在如下方面加以改进:(1)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管理,解决其缺课及上课不认真听讲问题。(2)加强实践上机的检查力度,督促学生完成上机作业及任务。”
表107-08第二学期医07护本3班试卷成绩统计表
成绩(分)100―9089―8079―7069―6059―0
人数(人)23975
占比(%)812352719
5结束语
只有充分研究教学对象,根据学生实际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把计算机基础教学搞好。笔者认为“刚性要求”教学方法针对了我院的部分学生基础薄弱、学习主动性差的特点,是适合我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正确教学方法。只要事先给学生声明了“刚性要求”教学方法的有关要求,在教学中坚持执行,在执行时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是会得到绝大多数学生的支持,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
以上只是笔者在教学工作中的一些思考和探索,难免偏颇,希望能抛砖引玉,以学习同行们更好的经验,把我们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搞得更好。
在本文的写作过程中,得到了天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张钢教授的很多指导,在此笔者对张教授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 窦燕,史倩竹. 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体系研究与探讨[J]. 教学研究,2009,32(1):67-70.
关键词:书法教育;审美素养;文化素养;创造素养
汉字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载体,具有很强的社会性,也是传播文明信息的工具,而书法艺术是我国的国粹,蕴含着丰厚的民族文化和深刻的民族精神,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人。热爱文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并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
1990年国家教育公布了《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写字的通知》,指出书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基本训练之一,搞好书法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都有着主要作用。
1.书法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随着电脑的普及,有些人误认为书法不重要了。因而没有必要花功夫去练字,不少青少年的字书写的乱七八糟没法阅读。其实书法除了实用性之外,还有艺术性的一面,其本身就是科学与艺术的一种完美结合。书法的过程是培养和提高审美意识的过程,审美欲望是人的基本欲望的升华,人的需求和欲望是审美的心理动因,在审美过程中主体的能动性,推敲和探索是鉴赏能力高低的重要表现。中国汉字是逅形文字,每个不同的字都有独特的“形”,要把字写得美观,除了了解汉字的一些基本构字规律外,观察能力至关重要、如笔画的长短、细块的大小、结构的疏密、形体的斜正和体势的收放等、书写前必须静观细察、把握机理、妥善安置、这个处置过程就是审美能力的提高过程、字写得端正、整洁美观,就会产生赏心悦目的效果。韩盼山教授在《书法基本教育》书中说:“书法艺术教育重要在教育,书法艺术本质则是一种媒介或手段,意在通过它使受教育者得到审美享受,提高审美境界,陶冶性惰,净化心灵”。
2.书法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书法是语文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之一。书法教育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中、识字、写字学国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书写不但有利于扎实地学好汉字,也有助于传播文化知识。
3.书法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素养
【关键词】小学体育;作用;教学方法
一、小学体育课的作用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振兴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繁荣昌盛,有赖于全民族综合素质的提高,也就是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当前学校教育正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具有其它学科不可代替的作用。
1.小学体育对血管系统的影响
体育锻炼需要消耗能量,而能量的产生主要靠血液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来供给,这样就会使血管开放、心脏跳动加快、血液循环加快,长期进行下去,无疑对心肌和血管的弹性是很好的锻炼。经常参加锻炼的学生,其心脏搏动次数要少于不常锻炼的学生,因为他们的心肌强而有力,只需搏动较少的次数就可以排出较多的血液来满足运动的需要,而不经常锻炼的学生,他们的心脏弱而无力,只有靠搏动较多的次数,才能排出运动时所需要的血液量。
2.小学体育对呼吸的影响
体育锻炼时,人体对氧气的需要量增加,要求呼吸器官加强工作,久而久之,呼吸肌变得强而有力,呼吸系统的功能也就随之提高了。当进行大强度的运动时,他们的呼吸器官也不会因为呼吸次数过频而出现疲劳。由此可见,体育锻炼为小学生适应剧烈运动提供保证。
二、小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特点
身体素质是人体在运动中所表现的各种机能能力,它是衡量体质状况的重要标志。身体素质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五个方面。上好体育课,对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学体育教学应重视全面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儿童少年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1.力量素质
力量素质是指肌肉紧张或收缩时所表现的一种能力。儿童少年各年龄阶段都可进行力量练习,但采用的方法和手段要与成人有区别。儿童少年时期,由于肌纤维较细,蛋白质含量较少,中枢神经系统的协调功能还欠完善,肌肉群的活动不协调,加之儿童少年长度的发育领先宽度和体重的发育,所以,力量素质较差。在力量练习中,应采用负荷较轻,动作较快的练习,或中等负荷的练习,适宜做速度性力量练习,以提高神经系统对肌肉运动单位的动员能力,改善肌肉协调工作的能力,避免过重的负荷练习和过长时间的静力紧张练习,以防引起关节损伤,抑制骨骼生长。
2.速度素质
速度素质是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儿童少年时期,由于大脑皮质兴奋性和提高过程灵活性高,反应快,所以小学阶段是发展速度素质的良好时期。在体育教学中,可以适当安排一些频率高和反应速度快的教学手段。短跑可以很好地发展速度和速度耐力素质,宜于儿童少年练习,但在具体安排中应科学地控制练习的强度、距离的长短、重复的次数和间隔的时间。另外,在固定跑台上练习跑步时,对技术有一定的要求,小学生不宜采用。
3.耐力素质
耐力素质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也可看作是抗疲劳的能力。耐力素质在儿童少年身体素质自然发展过程中,是较薄弱的环节。目前我省小学生耐力明显下降,令人十分担忧。体育教师不能不进行耐力练习,但也不要过多地进行耐力练习,耐力练习应作为全面身体素质练习的一个必要方面安排在计划之中,但必须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运动距离,适当合理地安排中等强度的耐力练习,并有间歇地逐步延长持续时间,以便发展耐力素质。
4.灵敏素质
灵敏素质是指人体迅速改变、转换动作、变换身体姿势和方向的能力。灵敏与人体对空间定位和对时间感觉的能力有关,也和速度与力量素质的发展有关。灵敏是一种综合素质。在体育教学中,可采用活动性游戏和各种基本体操等方式,以促进灵敏素质的发展。
5.柔韧素质
柔韧素质是指运动时各关节的活动幅度或范围。儿童少年关节的关节软骨较厚,关节囊和韧带的伸展性大,关节的运动幅度大于成人,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应注意发展柔韧性的练习。年龄越小,柔韧性越好,根据素质发展的这一年龄特征,发展柔韧素质应从小抓起,与此同时,还应注意柔韧性与肌肉力量的相互关系,如年龄小做体操“桥”的能力差,主要原因不是柔韧性差,而是躯干伸肌力量不足所致。
身体素质虽然是通过人体各种基本活动和动作所表现出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等方面的能力,但也是人体内在综合机能的集中反映,因此,身体素质的状况是衡量小学生体质强弱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儿童少年来说,机体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单一的练习会造成机体发展不均衡,体育教师应采用全面发展的身体练习,以利于他们身体各种活动能力和身体素质的发展。
三、教学方法要儿童化、兴趣化和游戏化
1.儿童化
儿童化教学就是要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进行体育教学,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完成体育课的教学任务。儿童是以机械记忆和形象思维为主,教学活动中,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儿童的“本性”往往毫无保留地反映在体育课中,体育教师应懂得儿童的心理特征,按照童心、童愿和童颜组织体育教学,才能防止体育教学的“成人化”。要防止单纯技术传授。有些体育教师把现代竞技运动中的先进技术充实到小学教学中,是一个大胆的尝试,但必须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看这样做是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体质,切勿单纯以技术掌握程度来评定教学的好坏。
2.兴趣化
体育教学的兴趣化可以给儿童以情绪的满足,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小学生好动、爱新鲜,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因此,教学手段要多样化,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推迟疲劳的出现。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由于较长时间练习某一个动作而感到枯燥,教师可采用游戏法和比赛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此外,还应做到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准确的动作示范,教学方法力求多样化、兴趣化,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
3.游戏化
小学体育教学中很好地运用游戏教材,充分发挥游戏教材的教育因素,对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游戏具有趣味性和竞争性,对小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体育游戏是小学生喜爱的体育教材之一。体育教师应适当地采用游戏方法进行教学,在课的开始和结束阶段,采用游戏法对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利于课的顺利进行。小学阶段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是兴奋占优势,抑制能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单调的练习容易产生疲劳,因此,要采用变换游戏方法,加深形象化教学,使每一个游戏都能吸引住学生。通过游戏,提高小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是小学生体育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潘斌.浅谈小学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的措施[J].学生之友:下,2011,(8):76.
[2]黄瑞洪.浅谈小学体育课堂有效教学[J].读写算:教育导刊,2014,(1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