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数字化治理研究范文

数字化治理研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字化治理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数字化治理研究

第1篇:数字化治理研究范文

关键词 电力系统;自动化;智能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M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01-0055-02

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进步,电力系统各个部分都配置了自动化的检查设备和监控功能,通过网络进行信息的传递,从而实现电力系统的远距离或者近距离的电力输送,不仅确保电力的输送质量,而且也使得整个系统的运行变得更加安全和稳定。通常来讲,电力系统自动化结构主要包含了三个方面:一是电网的自动化;二是变电站的自动化;三是调整的自动化。

1电力系统自动化以及智能技术的概述

1.1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现今,我国各大电力系统的发展主要出现了两种趋势:一是自动化,二是智能化。所谓电力系统自动化,主要是把自动化技术融入到电能管理和运输的过程中,而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具有多种类型。所谓电力系统的智能化,也就是以电子技术来实现电能的管理和运输,其主要涵盖了人机接口和系统结构,而电力系统的智能技术同样也具有很多种。智能技术主要是通过突破旧的控制方式来解决产品所出现的问题,而这一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就目前来看,随着时间的推移,电子智能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与完善,并获得相关部门的关注和重视,从而使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各大领域都得到了应用,并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1.2智能技术与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有效融合

电力化系统与智能技术的融合,使得电力系统的配置获得了更好的发展。而在电力领域中合理地融入了智能技术,不但使得电力体系发展的波动性和单一性得到了合理的调配,而且还会为居民提供更便捷和更便宜的电力体系,因此,智能技术与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有效融合,极大地促进了电力系统的综合发展。

2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方式

电力系统自动化对智能技术的运用主要包括四种方式:一是专家控制方式;二是神经控制方式;三是模糊控制方式;四是综合性控制方式。

2.1专家控制方式的应用

专家体系主要是建立在知识这一基础上的,并且通过智能技术的管理决策和调节的运用,使得系统的控制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完成。它所解决的问题范围主要是针对不定因素知识而言的。它通过智能的方式使得控制系统实现了应用和更新,并通过系统的推理最终使得电力系统的预设目标得以完成。但专家体系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它缺乏一定的深度设计,只能引用表面的知识,对创造性控制很难进行模仿,并且在环境的适应能力也比较差。对于电力系统所存在的问题,通过专家体系的控制,能够在短时间内使这些问题被发现和解决,从而使得网络信息的延时或停止所造成的不方便性和不安全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减缓,这也是电力系统自动化中最常使用的一项技术。它能够对系统所出现的危险状态作出及时的辨别,并能对系统进行恢复和处理,取得很好的效果。

2.2神经网络控制方式的应用

神经网络体系最重要一个特征就是非线性,它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此外,它不仅能够进行自我学习和自我管理,还具有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因此,神经网络体系主要是由多重简单的神经元组合而成的,这也是神经网络体系最重要的控制原理之一。神经网络控制方式通过对电网系统进行控制以及采用相关的计算方法,从而挖掘出许多被隐藏起来的信息数据,并在此基础上,对这些数据作出调整,从而实现非线性的映射过程。这种控制方式在各大电力系统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在图像处理方面、自动控制和管理方面等,甚至在医学领域也融入了这一项技术。

2.3模糊控制方式的应用

电力系统的整体控制的方法之一就是模糊方式,其操作相对简单易行,不仅能够对不明系统和随机系统实施控制与管理,还能够以模糊的方式把人为控制经营方法有效表达出来,并通过管理和推理的方式合理控制好各种复杂的系统。与普通的控制技术相比,模糊技术更有助于产品控制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并且模糊控制技术还涵盖了多种不同的智能技术,交叉融合了这些技术控制方式。通过在电力系统的管理中融入模糊控制,不仅能使得电力系统的数学模型的构建更加顺利进行,而且整个过程的操作也会更加方便、简单,通过利用模型构建的方式来控制电力系统,最终促使电网得到更好的运行。而模糊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实例也非常多,对各个领域都比较适用。

2.4综合性控制方式的应用。

在各大电力系统中,综合性控制方式最具有潜在的实力。而智能技术的集成将成为综合性技术的重要发展趋势和发展方向。通过各项技术的相互补充,使得它们的优点能够充分发挥出来,并促进智能控制技术的集成化,使其形成一个整体,因为智能技术在控制方式中的差异是具有交叉性的,因此,相关的管理人员会把这些差异综合起来作出分析,而综合性智能体系的应用,可以参照模糊控制体系有关结构,再把一些控制技术有机、科学地融合起来,从而使自动化技术能够得到完善,并让这项技术使用起来也更加稳定和简便。

3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可得,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很多领域都应用了智能技术,并且智能技术的应用方式也多种多样。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控制方式都在电力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对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电力系统自动化在智能技术集成化进程不断加深的情况下,有效融合了各项控制技术,并构成一个综合性的智能化体系,从而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

参考文献

[1]董吉生.探究电力系统自动化与智能技术[J].魅力中国,2013(8).

第2篇:数字化治理研究范文

关键词:实例;高职教育;数字化资源设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5)24-0111-03

高职教育数字化资源设计模式共包含九个模块,即确定与分析资源建设目标、高职学习者分析、学习资源内容分析、资源环境分析、教学策略设计、多媒体学习信息设计、形成性评价、修改、总结性评价。[1]下面笔者结合高职教育数字化资源实例“工业产品造型鉴赏”网络课程来阐述资源设计过程及理念。

确定与分析资源建设目标

1.确定资源建设目标

工业产品造型鉴赏网络课程面向的主要是数控、模具、机械、汽车和电工电子等工科专业的高职生。笔者通过分析高职师生对数字化资源的偏好和期待以及现实状况,得出该资源建设的目标为建设符合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能够满足其学习需要的网络课程。同时,内容应通俗易懂,适合没有艺术基础的工科学生学习。

2.分析具体资源的教学目标

在该资源的设计过程中,高职教育学科一线教师全程参与其中,并科学合理地设计具体资源的教学目标。

学习者分析

学习者分析包括一般特征、认知特点、知识储备、学习动机、学习风格和数字化学习经历六个方面。其中,具有共性意义的一般特征、认知特点和学习风格三个方面,采取量表调查和文献研读相结合的方法;而个体差异性较大的知识储备、学习动机和数字化学习经历三个方面,采取非正式访谈为主,力图获得更具真实性的数据。

网络课程的内容分析

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内容分析是后续对该资源进行策略设计、媒体设计、平台选择、评价的依据。在进行内容分析时,笔者采用主题分析的方法明确了网络课程的内容,包括工业产品造型设计的启蒙时期、成型时期、成熟时期、繁荣时期和多元化时期;采用程序分析的方法明确了学生完成学习任务需要的具体步骤、线索和顺序;采用关键动因分析的方法获取了与网络课程相关的人际技能与态度。同时,通过访谈,了解到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缺乏学习课程内容的先导知识以及审美情趣。因而,笔者在对资源进行设计时,应避免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并使学生明白该课程学习的重要性。

资源环境分析

资源环境分析可从绩效环境(应用环境)和学习环境两方面来展开,同时,重点关注真实的社会环境与高职学生所学新知识的关联及高职学校教学环境的客观情况和影响数字化学习的限制条件。

通过访谈及毕业生反馈,笔者发现学生在工作后涉及有关产品造型的工作时,常常存在艺术及审美等方面的不足。因此,在教学内容的构建上,从工科制造类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专业背景出发,以“艺术浸润技术”为理念,侧重专业教育与艺术教育的有机融合,为工科制造类学生后续专业课程和实践实训课程提供必要的补充。

关于高职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情况,笔者对江苏省高职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现状作了调研[2],结果表明,学校信息化水平总体较高,高职院校都比较重视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近几年,随着信息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多媒体教室及座位数都有了较大的提升,基本可以满足学生的数字化学习需要。

网络课程的教学策略设计

下面结合实例阐述网络课程“工业产品造型鉴赏”中的教学策略设计。

1.引起注意

图1是网络课程中,在讲授“马金托什设计风格的形成”时的一张配图。课件中两张椅背超过常见椅背高度的新奇图片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对马金托什的重视简单直线的设计风格有了更深刻的印象。

2.告知学习者目标

图2是“学习指导”模块中“学习目标”部分的截图,通过明确展示学习目标,吸引并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并建立学习内容的认知关联性。

3.提示学生回忆先前的学习内容

网络课程中“学习指导”模块的“学习指南”部分,明确要求学生“了解成型工艺及其产品特点的基础知识”,提示学生回忆先前的相关知识,帮助他们建立已有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关联。

4.呈现刺激材料

图3是网络课程中首页上展示的一个极具设计感的概念车,通过这种特征鲜明的表现形式呈现学生所要学习的内容,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提供学习指导

图4是网络课程首页的“课程论坛”模块,该模块能够为学生提供学习指导,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并能够及时地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疑问与难题。

6.对学生的行为表现及时反馈、科学评价

下页图5是网络课程中“练习图库”模块的截图,学生进入该模块进行练习,巩固所学新知。然后教师给予反馈,评价其行为表现。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知识,而且也给了他们一个亲自验证对新知识的理解是否正确的机会。

7.促进保持和迁移

除了上述的学习模块,网络课程还要为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新颖的练习,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艺术修养。例如,在让学生回答各位大师的主要设计理念之后,再设计少量的大师与其代表作之间的连线题,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关于这部分学习内容的“立体化”印象。

多媒体学习信息设计

江苏省高职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现状的调研显示[3]:目前数字化教学资源中,常见的五种多媒体资源类型按数量由多到少分别是文本、图形图像、视频、音频和动画,其中文本所占比例最高,且存在多媒化资源偏少,文字资源偏多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在网络课程中加大了视频、图像等多媒化资源的比重,并根据学习资源的特点、学生的认知特点及学习需要,妥善地进行了资源设计,降低了学生的外在认知负荷。

评价及修改

对网络课程的形成性评价所包含的因素有建设目标、学生分析、内容分析、资源环境分析、教学策略设计及多媒体学习信息设计。评价后,可以根据评价结果对每个因素作出调整,如微调建设目标,增加或删减学生分析要素,扩大或缩小内容分析的外延,增加对资源环境分析的考虑,调整学习资源中的教学策略,调整学习资源中的多媒体信息设计,以及其他具体内容的调整。

例如,图6是网络课程“作品赏析”模块的一幅图片,笔者起初设计的每张图片下并没有文字性的说明。试用后反馈显示,大部分学生希望在该预览页面出现展示的产品的文本信息。而理查德・迈耶的多媒体学习理论则强调空间邻近定律,即书页或屏幕上的文字与其相对应的画面邻近呈现比隔开呈现能使学生学得更好。因此,笔者根据学生的意见对其进行了修改,帮助学生能够轻松地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内容。总之,在形成性评价中,教师更多、更细的思考将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周惠颖.高职教育数字化资源的设计模式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23):127-130.

第3篇:数字化治理研究范文

摘 要 在企业发展中,人力资源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竞争能力。在本文中,将就人力资源优化配置与企业竞争优势进行一定的研究。

关键词 人力资源 优化配置 企业竞争优势

在企业发展中,人力资源管理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在现今人力资源相关研究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也出现了很多的新观点以及理论,需要做好科学的看待以及把握。

一、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在该理念中,其主要包括有:第一,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理论。在该理论当中,其认为人力资源管理这项工作具有较为明显的战略属性,是企业目前发展当中的重要战略构成因素,不仅因此使企业间产生差异化情况,同时也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在该观点当中,其主要强调以下方面:首先,在企业实施战略管理当中,人力资源战略不仅需要服从整个企业发展战略,且需要做好人力资源问题的考虑。其次,企业要想一直处于较高的经营业绩,同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是分不开的。最后,从实证角度看来,战略性人力资源也将对企业经营业绩具有较为明显的效果;第二,成本领先及差异化理论。在该理论当中,其认为在企业的竞争优势中,具有差异化以及成本领先两种形式。其中,成本领先即企业需要在行业当中成为具有较低成本的领先者,通过该种战略的实施,能够帮助企业以低价、且无特色产品的推出获得较高的利润收益,而差异化即企业对产品独特性的追求,通过独特性获得市场竞争优势。在该战略当中,则能够使顾客愿意通过额外费用的支付实现具有差别化产品的购买,在降低顾客对产品敏感度的基础上防止替代品威胁。有学者认为,两者分别为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但同时具备,将不会获得竞争优势,也有学者认为同时对两种战略应用,也将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

二、实践性人力资源管理

在该理念中,其主要观点有:第一,激励观。该观念的重点即人力资源投资以及薪酬策略,部分学者认为,通过科学薪酬方案的设计,将有效提升企业竞争优势,即认为薪酬在人力资源当中对人才的留住、吸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即薪酬策略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因为要想实现成本的领先,需要通过生产率提升以及生产成本降低的方式实现,而差异化的取得,往往是通过薪酬激励实现的,对此,通过科学薪酬战略的实施,将有效提升企业竞争优势。同时,也有学者认为,人力资源在投资当中主要是从企业技术管理以及人力资源开发等角度实现企业竞争力的提升。这部分学者更多的是从资源投资收益入手,提出虽然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的投资具有一定风险,但也能较大程度实现员工主观能动性以及劳动积极习惯的特征,在利于企业最大程度实现员工潜力挖掘的基础上实现科学配置,在实现资源配置优化的基础上获得企业资本利润率的提升;第二,系统实践观。在该观点当中,其认为人力资源并不是保证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只有以系统化实现人力资源实践,才能够实现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创造。在企业运行中,企业仅仅是竞争优势建立的必要条件,不会因此提升其竞争优势。而资源所提供的服务才是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即人力资源的实践。在企业发展中,独特人力资源的存在将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无论是对企业的建立还是竞争优势的保持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现今社会飞速发展、外界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也需要能够对自身竞争战略进行不断调整,即人力资源实践具有系统、动态以及有机结合的特征,以此使企业在动态当中获得竞争优势。

三、人力资源优化实现

通过上述两大理念的研究可以了解到,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的优化实际上是具有较为复杂特征的过程,在做好组织目标确定的基础上,要想对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实现,就需要做好以下步骤工作的开展:第一,组织结构优化。对于一个企业,如果缺少高效、精简组织结构的建立,那么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工作则无从谈起,优化配置工作将受到组织机构影响而丧失作用;第二,数量与层次优化。在组织具有迅速反应架构的情况系下,需要做好员工数量、能力层次以及年龄结构搭配,即为不同岗位实现不同类型人员的配备。企业的发展就是为了盈利,如果人员搭配存在不协调以及冗余现象,则将在加大内耗的基础上对整体绩效产生影响;第三,在上述工作基础上,需要做好个人能力同岗位要求的充分结合,以此使不同岗位员工都能够发挥出自身的最大潜能,以此进一步提升组织效能;第四,在动态环境当中开展战略调整时,需要能够做好上述原则的灵活运用,在寻找到适合企业发展人力资源优化方式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其他企业难以模仿、具有较强独特性的竞争优势;第五,在工作当中做好薪酬制度、企业文化以及绩效考评的建设,充分联系企业发展以及环境情况做好优化,更好的满足人员发展需求。

四、结语

在上文中,我们对人力资源优化配置与企业竞争优势研究进行了一定的论述,在企业运行当中,需要能够对人力资源优化配置这项工作引起充分重视,在充分联系企业自身、外界环境的基础上做好优化配置。

参考文献:

[1] 丁海利,王芳.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及算法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9(01).

第4篇:数字化治理研究范文

关键词:电力系统;智能技术;系统监测

中图分类号:TM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01-0149-02

随着自动化技术和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自动化智能控制已经开始应用到当期电力系统建设的方方面面,成为电力系统发展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通过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可以有效提高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质量,改善电力系统控制可靠性,提高系统反应及调整操作的有效性,对我国电力发展具有非常好的促进效果。当前电力系统自动化中智能技术控制已经逐渐趋向于精确化、标准化、规范化,形成了完善的控制内容体系。

1 电力系统自动化中智能技术内容及发展

1.1 电力系统自动化概述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主要指在进行电力系统建设的过程中将计算机控制、自动化调整等内容贯穿到系统各个层次、各个部分的一项控制调整技术,该内容主要包括发电控制自动化、电网调度自动化、配电自动化三方面。在进行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的过程中,设计人员要对智能技术特性进行分析,针对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要求对通信、测量、设备、控制、支持内容进行深化。

1.2 电力系统自动化中智能技术

当前的电力系统自动化中智能技术主要是建立在传统自动化控制基础上的智能调节。该技术主要将物理电力系统作为研究基础,依照传感测量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信息技术等落实电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

2 电力系统自动化中智能技术的应用

作为电力系统建设的重要内容,电力系统自动化中智能技术不仅可以从根本上改善电力系统日常运行质量和效果,还可以提高电力资源运用效益和人们的生活质量,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线性最优控制、专家系统控制、神经网络控制、模糊控制已经在自动化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其整体应用效果非常明显。

2.1 线性最优控制的应用

在当前电力系统远距离输电的过程中,最优励磁控制可以有效改善发电机电压的控制效果,强化控制力度。最优励磁控制主要应用线性最优控制原则,将发电机测量电压与给定电压的电压值进行对比,依照PID法要求对偏差计算,得到控制电压。最优励磁控制通过对最优控制电压的调节,调整电压相位转移角,确保控制电压转换为输出电压,完成控制操作。通过线性最优控制原理,最优励磁控制实现了发电电压控制和控制器控制,优化了局部线性化模型控制内容。但是线性最优控制只适用于局部线性化模型中,在其他模型体系中的控制效果较弱。

2.2 专家系统控制的应用

专家系统控制主要是依照专业智能计算机程序系统,根据系统中的专家水平经验及知识对突发问题进行解决的控制体系。在当前的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的过程中,专家系统控制已经渗透到了系统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在故障处理、设备管理过程中。专家系统控制在当前控制过程中可以依照故障紧急状态或故障警告状态对故障地点、故障状况进行判断和处理,可以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系统恢复正常,例如故障点分析与隔离操作、动态与静态安全分析控制等。

2.3 神经网络控制的应用

神经网络控制是当前电力系统自动化智能控制的一项新型技术,已经在电力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神经网络控制在当前的电力系统控制中主要是依照非线性原则特征,对系统网络数据库、运行数据等的最优控制。神经网络控制将人工智能系统、数学系统、计算机系统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完善的系统能量消耗收集、能量损耗计算、能量损耗分析框架,提高了电力系统中的能量调整、控制效果。神经网络控制通过对神经结构及模型的分析,对神经网络硬件的提升,已经明显提高了电力系统经济效益状况,改善了系统综合运行质量。

2.4 模糊控制的应用

模糊控制主要是应用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操作过程中。通过模糊系统可以有效提高控制系统动态模式的精确性,加强对内容体系庞大、结构关系复杂的大型电力系统的控制调整效果。当前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的过程中,模糊控制从根本上解决了电力系统变量复杂、系统动态掌握难度较大等问题,将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的发展质量大幅提升。模糊系统依照自身完整的数据控制及数据处理规则,能够对电力系统中的数据进行自行模糊推导和分析。这种方法具有非常高的准确性和精确性,明显改善了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可靠性。

3 电力系统自动化中智能技术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智能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完善,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也将逐渐由单一单元转换为多功能单元,逐渐由单项监控转变为多线控制,逐渐实现高电压等级调节转变为低电压调节。实现智能化实时控制、人工智能故障诊断、综合智能控制已经成为智能化技术的主要趋势,成为电力系统建设的基本方向。

3.1 智能化实时控制

智能化实时控制技术主要是在进行电力系统控制的过程中对电力系统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分析、控制。只有通过强化智能化实时控制技术,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电力系统控制质量,加强电力系统控制力度,降低系统风险。随着我国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网络技术、工程技术的不断提高,电力系统对智能化控制要求也逐渐升高。智能化实时控制技术能够采用图形化用户界面对电力系统数据、运行状况等进行直观反映,可以从根本上降低故障发生率,减少设备资源的损耗。智能化实时控制技术已经成为当前电力系统发展的主导方向。

3.2 人工智能故障诊断

传统电力系统故障诊断只是针对单过程、单故障、单理论体系进行的故障诊断,这种方法局限性很大,很难满足电力系统日益复杂的发展需求。人工智能故障诊断可以依照大型电力系统设备需求,对设备可能出现的故障、异常等数据参数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分析,可以从根本上改善故障预防、控制质量。例如在汽轮发动机组诊断过程中,人工智能故障诊断可以对机组制动、机组自动化、动态及静态安全进行准确分析,已经成为机械故障诊断中新的发展方向。

3.3 综合智能控制

综合智能控制技术主要指在进行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的过程中,设计人员依照智能技术控制要求,将模糊逻辑控制技术、线性最优控制技术、状态监测与故障分析技术等有机结合在一起,实现智能控制与现代控制的统一。综合智能技术既符合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的资源配置内容要求,又满足智能技术优化设计目标,已经成为电力系统自动化智能技术发展的必然方向。

4 结语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内容地不断深入,人们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智能控制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电力系统运行质量的目标逐渐提升。在进行电力系统自动化智能控制的过程中,设计人员要加强智能化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依照智能化技术发展趋势,减少电力资源成本投入,降低系统输送及分配过程中的能源损耗,从根本上提高经济效益控制质量。要对电力系统环节进行全方位、多层次控制,确保从根本上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立能源节约型电力

体系。

参考文献

[1] 王艳.浅谈人工智能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J].

科技致富向导,2010,(26):89-90.

[2] 叶干洲.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

[J].科技资讯,2010,(15):95-96.

[3] 陈双飞,田富鹏.数据挖掘与人工智能技术[J].硅

第5篇:数字化治理研究范文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中职院校;校园平台;教学水平

一、中职校数字化校园平台信息化教学的提出

(一)中职学校概述

职业学校是承担学历性职业教育任务的机构,分为初等职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大为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经过数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已经告别了过去的底子差,基础弱,经费少的现状。如今,职业教育的教育投入逐年增加,社会对于职业教育的认可也是逐年提高。职业教育的发展,已经不仅是教育事业的缩影,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职业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预示着,也昭显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需要庞大的职业技术人才。

(二)中职校信息化教学提出

中职学校的信息化教学是源自于大学。而大学的数字化校园平台信息化教学的内容更为全面,结构更为复杂,而且功能也已经很完备。主要功能就包括信息化的管理手段与方式,信息化教学安排与信息化的日常管理。由于高校和中职学校之前在平台的运用与设计商,还是有较大差别。所以,各自侧重点不同。中职校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当下的趋势,也是中职校发展的必然道路。

二、中职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影响因素

能够影响到中职校信息化教学的方面,无疑是诸多的。要想提升中职校信息化教学的能力,也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经过系统的协调与处理,这也是受制于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主要受到教师、学校与社会的影响。

(一)教师个人资质

教师是每项具体教学安排的实施者,而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是不是运用信息化的教学方式,主要是取决于任课教师。而任课教师的个人资质是影响信息化教学的主要因素之一。

第一,教育理念的因素。教师的教育理念直接关系到教师教学行为,而且会在教学效果中直接体现出来。信息化教学需要教师又良好的教育理念,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要与时俱进。而一些任课教师,往往会先入为主,以自己的经验为主。忽视了采用现代化与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在课堂组织教学中形式较为老旧。

第二,专业发展的意识。任课教师的自身专业发展,能够影响教师一生的职业生涯。就要求任课教师通过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去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与技能,达到符合教书育人的专业化水平。还必须要善于利用信息化的手段,这对于职I院校的任课教师而言,又是一种趋势与要求。任课教师对于自身专业发展的意愿的主观态度,直接决定了信息化教学开展的优劣。在新时期和新要求下,任课教师的自身专业发展,以及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对于中职学校信息化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同时,这也是实现专业价值的一种表现。

第三,信息化设计能力。一个优秀的教师,对于教学环节的设计能力是一个反映教学水平的参照物。任课教师在信息化时代,如何熟练的运用信息化手段,对于中职学生的学习而言至关重要。信息化教学手段,也不仅仅是局限于运用多媒体资源,而是需要与教学环境和教学要求同步。

(二)学校管理方面

第一,领导重视程度。中职院校的管理水平与教学能力的提升,有一个直接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就是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作为中职院校发展的带路人与指路人,在信息化教学时代,能否重视信息化教学的理念,尤为关键。中职院校领导对于信息化教学的认知度越高,信息化教学的开展就会更加顺利。因为,一部分中职院校领导,还把信息化教学的认知,停留在过去笔记本电脑、投影机的使用上。过多的注重对于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工具的重视,而忽视了信息化教学的思想认识。尤其是教学部门与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上,显得重视不够,不利于信息化教学的开展。

第二,基础设施建设。中职院校的基础设施投入问题,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而不是个案。要加强信息化教学环境的软件与硬件设施的完善,要避免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态。

(三)社会环境支持

第一,教学改革方面。中职院校的职业教育是要密切适应社会用人需求的变化。作为职业院校的育人方式,就要在教学模式与理念上适应现代化与信息化的要求,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与角色。

第二,校企合作方面。在校企合作方面的政策与呼吁,由来已久。然而实际操作过程中,却不尽如人意。企业不愿意接收中职学生实训,觉得对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造成影响;而学校则觉得会有安全隐患,难以把握。因此,这也影响到信息化教学的发展与进步。

三、中职校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具体举措

(一)加强网络平台开发,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互联网时代,各种资源与信息十分充足。然而,也让不少中职院校的老师感到无所适从。因此,如何整合现有的教学资源为教师所用,将大量的资源数据整合在信息化教学平台中,是当前的首要任务之一。这种信息化教学平台,就要包括教学课件的制作,教学资源的数据库,教学写作的各个模块。做到信息化教学平台整合绝大多数资源,尤其是能看观摩全国各地教师名师的公开课,优秀的教学案例,以及教学比赛的各种视频。

(二)灵活运用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第一,自主式学习,促进教与学相长。中职院校教师的授课任务中,不少任课教师都难以完成培训课程的课时。这就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例如要鼓励学生多进行自主式学习。要善于利用各种业余时间,进行学习,要将平常的课件讨论与课后互动,当成学习成长的好机会。

第二,小组合作学习,增强互助写作意识。中职院校教师要善于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增强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与循环,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与趣味。这也是信息化教学的必然要求,要合理的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采用分组开展信息化教学。运用各种信息化教学的手段与工具,有助于任课教师提高课堂的掌控力,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与理解。

(三)顺应职业教育规律,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健全的教学评价体系可以深化学校管理制度,是教师职称评定的依据,对教师教学质量具有导向、监控、矫正、鉴定等功能。中职院校在鼓励教师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首先要健全教学评估体系,用检验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并将评估结果作为对教师业务考量的重要依据,此起到积极的教育、导向和激励作用。为了督促中职教师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学校可将教师信息化教学频率放到评价内容中,对于频率较低的教师,予以适当的惩处,频率高的教师,予以奖励,方面可以激励教师使用信息化手段教学,另一方面可以让教师尽快适应信息化教学。

参考文献:

[1]谢传兵.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发展报告[J].中国远程教育,2014(2).

[2]王保成.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策略阴[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院报,2015(4).

[3]蒋萍.开放大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策略饥.中国远程教育,2012(21).

作者简介:

第6篇:数字化治理研究范文

by Metal Ion Supported on Cation Exchange Resin

Wang Ying;Hou Dangshe;Han Liping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咸阳 712000)

(Xianyang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Xianyang 712000,China)

摘要: 本文以负载金属的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采用电化学降解的方法研究了苯酚水的降解机理。研究表明苯酚水在离子交换树脂电化学降解中可能是由羟基自由基、金属氧化物、金属离子、电絮凝等协同作用下进行降解。

Abstract:The electrochemical oxidation of phenol in synthetic wastewater catalyzed by metal ion supported on cation exchange resin has been investigated. It was found that in the process of the phenol oxidation, hydroxyl radicals and Fe were all attribute to the phenol oxidation.

关键词: 离子交换树脂 苯酚水 电化学降解

Key words: cation exchange resin;phenol wastewater;electrochemical degradation

中图分类号:G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0-0311-02

0引言

离子交换树脂是一种在交联聚合物结构中含有离子交换基团的功能高分子材料。按用途还可分为水处理用树脂、药用树脂、催化用树脂、脱色用树脂、分析用树脂以及核子级树脂等[1]。离子交换树脂不溶于一般的酸、碱溶液及许多有机溶剂。它以交换、选择、吸收和催化等功能来实现除盐、分离、精制、脱色和催化等应用效果。它广泛应用于化工、电力、冶金、医药、食品和原子能等部门,主要是制取软水和纯水、三废处理及分离精制药品等[2]。

随着石油化工、塑料、合成纤维、焦化等工业的发展,各种含酚废水也相应增多,由于酚的毒性较大,而且涉及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污染饮用水水源[3]。因此水中酚的降解,已成为水相有机物降解方面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4-5]。本文以负载金属离子的树脂为催化剂研究了其在电化学苯酚水处理中的应用机理。

1实验部分

1.1 实验原料氯化铜,氯化钴,氯化铁,氯化钠等均为分析纯,阳离子交换树脂001×7(732#)为苯乙烯系磺酸型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

1.2 实验仪器85-2恒温磁力搅拌器;WYK-302B2 直流稳压电源(扬州爱克赛电子有限公司);DZF-6050型真空干燥箱(上海精密实验设备有限公司); UV-7504 PC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欣茂有限公司)。

1.3 实验步骤

1.3.1 催化剂的制备将阳离子交换树脂用丙酮洗3-4次,然后用去离子水冲洗多次,晾干,再用0.16 mol/L的盐溶液浸泡24 h,用去离子水冲洗直至溶液呈无色,晾干,在干燥箱中于60 ℃烘4 h,即得到负载金属离子的树脂类催化剂。

1.3.2 苯酚水的电化学降解过程将苯酚水注入电解池中,加入适量的催化剂,调节磁力搅拌器转速为200 rpm,电解一定时间后停止反应。

2结果与讨论

2.1 苯酚降解机理图1 是电解电压为10V,体系温度为25℃,pH为6,负载Fe离子的阳离子交换树脂作催化剂,电解不同时间时苯酚水的紫外光谱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电解反应过程中,体系的紫外光谱有明显的变化。反应前溶液在211nm处出现吸收峰, 270 nm处也有明显的吸收峰,这是苯酚的特征吸收。随着电化学降解过程的进行,10分钟后,211nm处的吸收峰渐渐消失,270 nm处的吸收峰逐渐减弱且发生红移,表明体系中π-π共轭键逐渐减弱,部分的苯环结构已逐渐被破坏,但依然有一定的苯环存在。这也可能是由于部分氧化产生的中间产物仍具有类似苯环的共扼体系或双键结构,这些中间产物在紫外区也有较强的吸收,只不过由于结构的变化,使吸收峰发生了偏移。同时溶液在波长238.2nm处的吸光度经历了一个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该处是醌类化合物的特征吸收,说明苯酚降解中生成醌类中间产物[6],此外还有少量的对苯二酚、邻苯二酚产生。

反应进行到40分钟后,紫外图谱中吸收峰消失则表明体系中的苯环被破坏,苯环的共轭体系被破坏,体系中π-π键消失,酮类化合物等中间产物的苯环被破坏,生成一些小分子的有机酸,其开环中间产物或最终产物紫外区无吸收,因而吸光度值随之下降。周明华等人[7]通过对降解产物的高效液相和离子色谱分析表明,开始时的主要产物为丁烯二酸,随着氧化的不断深入,碳链继续断裂生成草酸。部分小分子有机酸进一步被氧化,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说明水相中的苯酚通过电化学降解已经基本被降解为最终产物,从而证实了本研究所制备的催化剂对苯酚的电化学降解确实有很好的催化效果。

2.2 离子交换树脂电化学降解机理本文通过考察不同催化剂及不同因素对降解效果的影响,结合电极反应及金属催化氧化的过程,推测了苯酚溶液电化学降解过程的机理。阳离子交换树脂负载Fe离子电化学处理苯酚废水主要是由于体系发生了电化学氧化作用、电化学絮凝作用。

2.2.1 电化学催化氧化水相中苯酚的电化学降解过程中的羟基自由基(・OH)、金属含氧化物、金属离子、次氯酸根、氯酸根、过氧化氢、臭氧等氧化剂对有机物的共同氧化降解过程。

①羟基自由基(・OH)。体系中的羟基自由基(・OH)在苯酚水氧化降解过程中起着主要的作用,它是一种有高度活性的强的氧化剂,具有高氧化电极电位(2.8V),比O3和H2O2分别高35%和59%,氧化能力仅次于氟;另外,具有高电负性(亲电性),容易进攻高电子云密度点。其对有机物的氧化作用可以三种反应方式进行[8]:

脱氢反应: RH + ・OH H2O2+ ・R

亲电加成: ・OH+PHX ・HOPHX

电子转移: ・OH + RX ・RX+ +OH-

・OH进攻苯酚后形成了活化的有机自由基,活化的有机自由基更易氧化为其它有机物或产生自由基连锁反应,最终使苯酚氧化为丁烯二酸、丁二酸、丙二酸、乙烯、乙酸直至生成二氧化碳,从而使苯酚迅速降解。

作为苯酚电化学降解过程中最主要的氧化剂,羟基自由基(・OH)主要来源于自电极反应:

a)阳极反应产生 2H2O-2e 2・OH+2H+ (在酸性介质中)

OH--e・OH(在碱性介质中)

b)阴阳极共同作用产生

在阴极:O2 +2H+ +2eH2O2 (酸性介质中)

O2+H2O+2eHO2-+OH- (碱性介质中)

HO2-+H2O+2eH2O2+OH-

在阳极: ・OH在金属的催化作用下产生,Mred表示金属还原态,Mox表示金属氧化态:

Mred+H2O2+H+Mox+ ・OH+H2O(酸性介质中)

Mred+H2O2Mox+ ・OH+OH-(碱性介质中)

②金属含氧化物。苯酚电化学降解过程中的氧化剂除了・OH外,还有金属含氧化物。首先,金属含氧化物与水在电极上作用形成吸附态的羟基自由基:MOX+H2OMOX(・OH)+H++e-然后吸附态的羟基自由基和阳极上的氧反应,并把羟基自由基中的氧转移给金属氧化物形成更高价态氧化物:MOX(・OH)MOX+1+H++e-水相中的有机物与MOX(・OH)或MOX+1作用被进一步氧化。

R+MOX(・OH)CO2+ZH++e-+MOX

R+MOX+1RO+MOX

③金属离子。金属离子在苯酚的电化学反应中也起到一定的作用。作为芬顿反应的反应物之一,铁离子加快了反应速率,使反应产生更多的强氧化剂羟基自由基。作为氧化剂三价的铁离子直接参与到苯酚中间产物的氧化中去,进一步提高了反应效率。同时,次氯酸根、氯酸根、过氧化氢、臭氧等氧化剂对有机物的氧化降解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2.2 电絮凝作用电化学反应过程中在苯酚水溶液中,金属离子及其多核氢氧化物絮状物Fe(OH)2+,Fe(OH)2+,Fe2(OH)■■,Fe(OH)■■,Fe(H2O)■■,Fe(H2O)5OH2+,Fe(H2O)4(OH)2+,Fe(H2O)8(OH)■■,Fe2(H2O)6(OH)4+,FeO(OH),Fe(OH)2及Fe(OH)3,通过多种方式使污染物聚集;絮状物通过包裹或架桥聚集污染物后,沉降或依附到另一电极产生的气泡上浮起而除去。

除了电化学氧化作用、电化学絮凝作用以外,苯酚电解过程中的有机物在电极上直接失电子氧化,石墨电极、树脂对苯酚废水中的有机物吸附,以上各种协同作用使苯酚得到了很好的降解。

3结论

离子交换树脂在苯酚水处理中可能是由羟基自由基、金属氧化物、金属离子、电絮凝等协同作用下进行降解,最终使苯酚氧化为丁烯二酸、丁二酸、丙二酸、乙烯、乙酸直至生成二氧化碳,从而使苯酚迅速降解。

参考文献:

[1]龚云表;石安富,合成树脂与塑料手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 367.

[2]吕仪军,四川化工与腐蚀控制[J].1999, 2(6):36-37.

[3]Jeus B, De H. Kinetic model for phenolic compound oxidation by Fenton’s reagent[J].Chemosphere,2001,45:85-90.

[4]张锦,李圭白,马军.含酚废水的危害及处理方法的应用特点[J].化学工程师,2001,83(2):36-37.

[5]Zu Ch, Wu M,Zhou H,Partial degradation of phenol by advanced electrochemical oxidation process[J].Environ Sci Technol,2001,35:2698-2703.

[6]Sharifian H, Kirk D W.Elecrtochemical oxidation of phenol[J].J Electrochem Soc,1986,133(5):921-925.

第7篇:数字化治理研究范文

关键词:电力工业;节能减排;资源优化配置;发电权交易

中图分类号:F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23-0070-03

1 基于政策面落实节能减排思路

首先要将可再生能源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全面推行节能调度工作模式,提高水电厂来水预测的准确性,保证水电厂水库可以保持稳定高水位,提高水电机组运行的经济性与稳定性。其次,全面推行火电减排政策,遵循“上大压小”的原则,通过市场补偿机制、发电权置换交易等技术,按照既定计划关停小火电机组,提高机组的运行效率与效能。再次,提高电网系统运行的经济性,降低输电损耗,主要是对电网的运行电压进行合理调整,提高负荷功率等。最后,要对污染排放进行严格控制,与政府环保部门互相配合,做好电厂排污的监管工作,针对某些排污不达标的发电企业可以采取相应的惩治措施,比如降低其发电利用小时数等;如果电厂机组的排放总量大于其年度指标,则要坚决对其发电生产进行限制管理,必要时可以勒令停止。

2 电力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

2.1 发电权交易

2.1.1 发电权交易相关概念阐释。所谓发电权交易主要是针对一些无法执行合约发电量合同的发电机组而制定的一种多边协商交易或集中撮合交易。在电力生产过程中,某些发电机组可能由于某种原因无法继续执行其所签订的合约发电量合同,那么可以通过专门的电力调度交易组织的集中撮合交易或者多边协商等手段,购买节能环保机组一定的电量,将这些电量合同用于对冲自身无法执行的合约发电量合同,其目的是为了降低违约损失。而有些高效节能环保机组,其在完成所签订的电量合同后,可能还会剩余一些发电能力,这部分剩余的发电能力可以通过上述手段以合理的价格出售,从中获取利润。由此可见,通过发电权交易,可以实现买、卖双方的共赢,当然,前提条件是发电权出让机组的边际发电成本要高于受让机组的边际成本,其中燃料成本占机组边际发电成本的大部分比例。通过发电权交易,一些高耗、高排、高成本的机组可以被一些低耗、低排、低成本的机组取代,最终实现降低发电总能耗、总成本的节能减排目标。

2.1.2 发电权交易的种类。严格说来,发电权交易属于期货交易的范畴,其通过市场的方式实现发电机组之间的电量替代交易行为。相应的发电权交易的种类包括以下四种:首先,将小火电的全部发电权电量关停,以高效、大容量的火电机组取而代之;其次,以大代小交易及用高效、大容量的火电机组取代火电机组的部分发电权电量;再次,水火置换交易,即采用更加环保的水电机组取代火电机组的部分发电量;最后,利用不受电网约束的高效、节能、环保机组取代受电网约束的低效机组等。一般情况下,发电权电量转让属于二次交易,与初次取得的发电权电量有很大差别,所以在发电企业内部以及不同的发电企业之间可以进行发电权电量的转让。

2.1.3 发电权交易的影响。现阶段发电权交易在省内应用的相对较多,原因如下:跨省、跨区进行发电权交易,发电权电量出让省的税收就可能受到影响。通常省政府会将省内的发电指标做出明确规定,即确定发电权电量,如果电力装机有剩余,跨省、跨区转让发电权电量,则出让地区的发电利用小时数会受到影响而降低。在本省内进行发电权交易过程中,涉及到的相关单位部门相对较少,比如出让企业、受让企业及省电力公司,关系简单,协调过程相对容易;而跨省跨区进行发电权交易,则仅在输电过程中就需要调节出让企业、受让企业、区域电网公司等多家单位,增加了协调工作的难度。此外,受大环境体制的影响,跨省跨区进行发电权交易会对出让省电网企业的经济利益产生负面影响。不过,跨省跨区发电权交易也存在一定的积极影响,比如跨省跨区电力生产过程中,电煤供应、水电季节性来水影响等多个因素,可能会导致区域电网内各省电力供应出现季节性发电不足的问题,此时进行跨省发电权交易可以缓解这一问题;如果电煤供应普遍紧张,也可以借助外省政府及电力企业的支持,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由此可见,如果跨省跨区发电权交易可以保证各方合理利益,同样可以将其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实现多方共赢。

2.2 大用户直购电交易

所谓大用户直购电交易是指电力企业的大用户向发电企业直接购电或者向售电商直接购电的行为。在购电过程中,用户与电力企业通过协商或市场竞争等形成具体的交易价格。可以预见,随着电力产业市场机制的不断形成与完善,大用户直购电交易将是大用户实施其选择权的重要方式,并且该方式还会促进电力市场形成良性竞争,提高电力市场资源配置的有效性。

一般情况下,大用户直购电交易是基于省电力市场交易平台来完成的,具体交易模式包括集中撮合交易、挂牌交易等,分年度、月度来进行。不过,现阶段我国大用户直购电交易模式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公平性问题。现行的电价机制中存在严重的交叉补贴现象,而且电力市场中未形成一套合理的输配电定价机制,因此现阶段的大用户直购电试点其实就是在回避交叉补贴问题的情况下进行的优惠电价,那么不同的用户、不同的发电企业就存在一个公平性的问题,并且会降低输配电价水平,损害电网企业的经济利益。因此,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业界还需针对大用户直购电交易模式中的多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比如市场准入问题、交叉补贴问题以及交易模式等等。

2.3 年度差别电量计划

所谓差别电量计划就是在进行机组省内年度发电利用小时数的安排过程中,不再延用传统的对各类机组平均分配发电利用小时数的“一刀切”的安排方式,而是充分考虑影响机组发电能力的各个因素后再进行计划安排。影响机组发电能力的因素包括机组类型、实际容量与能耗、环保、区域等等。在年度差别电量计划模式中,一些容量大、效率高、环保性好的机组的发电小时数会增加,而一些能耗高、排放大的小机组其发电小时数会减少,实现电力生产的节能减排。具体操作过程中,要针对机组类型、机组能耗、机组容量、环保差别、区域差别等五个因素,通过科学计算得出合理权重,以保证年度发电利用小时数计划安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引导电源投资,优化电源

布局。

3 结语

总之,在环境能源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电力产业实行节能减排、资源优化配置是必然趋势,而现阶段我国电力工业市场化程度还相对较低,因此,要逐步建立健全市场机制,采用各种节能减排与资源优化配置策略,比如发电权交易、跨省外送电交易、大用户直购电交易等方法,摸索出一条电力节能减排的新路子,增加大容量、高效率、环保机组的市场占有率,最终实现节能减排的社会效益与企业多方和谐共赢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张振,谭忠富,胡庆辉.中国电力产业能效分析及节能减排途径[J].电力学报,2010,(5):360-365.

[2] 杨春,王灵梅,刘丽娟.电力工业节能减排政策及现状分析[J].节能技术,2010,(3):232-235.

[3] 刘达,宋晓华,洪悦.电力工业对节能减排的影响分析[J].陕西电力,2011,(2):13-16.

[4] 杨卓,毛应淮.电力行业的节能减排与低碳经济[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1):1-4.

[5] 栾士岩,蒋传文,张焰,等.含风电场的电力系统节能减排优化调度研究[J].华东电力,2010,(1):39-43.

[6] 张焱,高赐威,王磊.华东电力节能减排监管现状及措施分析[J].电力需求侧管理,2010,(4):

5-10.

[7] 敖慧,敖熠.我国电力产业节能减排技术支撑体系的建立[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4):24-27.

第8篇:数字化治理研究范文

关键词:电力自动化非线性最优控制;智能技术;应用

随着IT技术应用快速发展,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最优控制系统是在先进的自组织模糊自动识别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传感器网络通讯技术、软件工程技术、自组织人工神经传感器网络关键技术、自动化最优控制、微机继电保护技术快速发展与应用,为用户提供现代化的设备监视控制管理和远程监测,确保电力系统稳定可靠供应的系统结构,在电力系统自动化非线性最优控制中的引入运用,解决了传统方法难以解决的复杂系统的非线性最优控制问题,从而有效提高电力系统自动化非线性最优控制的适应性,降低非线性最优控制系统的造价成本。

1 基于电力系统自动化目标描述

为确保电力系统安全、平稳、健康的运行,对电力系统的各个元件、局部、全系统,采用具有自动检测、决策和非线性最优控制功能的装置,通过信号和数据传输的系统,就地或远距离进行自动监视、调节和非线性最优控制等,从而达到合格的电能质量。在一般的情况下,电力系统自动化系统主要构成有,调度自动化、变电站自动化和配电网自动化。

2 基于大规模电力系统自动化自组织控制中的新型智能技术方法研究

2.1 基于大规模物联网关键技术与智能电网融合应用研究

大规模智能电网是物联网关键技术,物联网也是智能电网的核心关键技术。物联网关键技术应用于智能电网,可实现将先进可靠、接入灵活、标准统一的通信信息进行感知和接入,实现分布式的智能信息传输、计算和控制。智能感应器把各种设备、设施连接到一起,从而形成一个统一信息的服务总线,不但可对信息进行整合分析,还可以此来降低成本,并使电网运行和管理达到最优。物联网的三层参考体系即感知层、传感器网络层、应用层,在智能电网中应用,转变为智能电网感知层、智能电网传感器网络层、智能电网应用层。智能电网中物联网由无线传感器网络构成的感知层。智能电网传感器网络层主要有光缆、光端机组成,采用分级控制,网调、省调、地调、变电站或集控站可以调用和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并会根据责任的不同处理不同的信息。在智能电网的应用层,根据智能电网的实际需要,运用物联网关键技术能够实现电网智能化和信息关键技术与智能电网关键技术的彻底融合,以实现智能电网精确供电、保障用电、互补供电及保障用电安全和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2.2 基于专家系统非线性最优控制技术研究

专家系统应用于电力系统是一种基于组织感知知识的系统,用于智能协调融合、组织和决策,激励相应的非线性最优控制器完成非线性最优控制规律的实现。主要针对各种非结构化问题,处理定性的、启发式或不确定的知识信息。如:电力系统恢复非线性最优控制、故障点的隔离、电力系统调度员培训、处于警告或紧急状态的辨识、配电系统自动化等。以智能技术方式求得受控系统尽可能地优化和实用化,并经过各种推理过程达到系统的任务目标。虽然取得到广泛应用,但存在如难以模仿电力专家的创造性等局限性。

2.3 基于自组织模糊神经传感器网络逻辑非线性最优控制技术研究

基于自组织模糊神经传感器网络方法是一种对系统宏观的非线性最优控制系统工程,十分简单而易于掌握,为随机、非线性和不确定性系统的非线性最优控制,提供了良好的最优路径。将人的操作经验用自组织模糊神经传感器网络关系来表示,通过自组织模糊神经传感器网络推理和决策方法,来对复杂过程对象进行有效非线性最优控制。自组织模糊神经传感器网络非线性最优控制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与常规非线性最优控制相比,自组织模糊神经传感器网络非线性最优控制技术在提高自组织模糊神经传感器网络非线性最优控制的非线性最优控制品质,如:稳态误差、超调等问题,自身的学习能力还不完善,要求系统具有完备的知识,这对工业智能系统的设计是困难的。如自组织模糊神经传感器网络变结构非线性最优控制,自适应或自组织自组织模糊神经传感器网络非线性最优控制,自适应自组织人工神经传感器网络非线性最优控制,自组织人工神经传感器网络变结构非线性最优控制等。另一方面包含了各种智能非线性最优控制方法之间的交叉结合,对电力系统这样一个复杂的大系统来讲,综合智能非线性最优控制更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现在,在电力系统中研究得较多的有自组织人工神经传感器网络与专家系统的结合,专家系统与自组织模糊神经传感器网络非线性最优控制的结合,自组织人工神经传感器网络与自组织模糊神经传感器网络非线性最优控制的结合,自组织人工神经传感器网络、自组织模糊神经传感器网络非线性最优控制与自适应非线性最优控制的结合等方面应用。

2.4 基于自组织人工神经传感器网络非线性最优控制技术研究

自组织人工神经传感器网络是一种介于符号推理与数值计算之间,适合用作智能非线性最优控制的数学工具。自组织人工神经传感器网络从m维空间到n维空间,复杂的非线性映射、学习能力为解决复杂的非线性系统非线性最优控制问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在自组织人工神经传感器网络中,知识是通过学习例子分布存储,当个别处理单元损坏时,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工作,是对非线性系统具有最好的非线性最优控制性能。

2.5 基于综合智能非线性最优控制技术研究

综合智能非线性最优控制重要的技术发展方向是智能集成化。一方面,可将多项智能技术相互结合于一体,不在单独运用,各取优势。如自组织模糊神经传感器网络技术和自组织人工神经传感器网络的结合,自组织人工神经传感器网络与自组织模糊神经传感器网络非线性最优控制的结合,自组织人工神经传感器网络与专家系统的结合等,这些都在电力系统自动化非线性最优控制中研究的较多,如可用自组织人工神经传感器网络与自组织模糊神经传感器网络逻辑良好结合的技术基础,去处理同一系统内的问题,自组织人工神经传感器网络处理非结构化信息,自组织模糊神经传感器网络系统处理结构化的知识等。另一方面,自动化非线性最优控制智能技术与传统的自适应非线性最优控制的结合,如:自组织模糊神经传感器网络非线性最优控制与自适应非线性最优控制的结合等。目前,国内已有非线性最优控制专家已着手发展研究,既能有效处理自组织模糊神经传感器网络知识又能有效学习的自组织模糊神经传感器网络与自组织人工神经传感器网络集成技术,这必将为电力系统智能非线性最优控制的发展提供新的途径。

3、结束语

随着IT技术快速发展,智能电网中的电力系统是复杂的不确定性工业工程,对其有效非线性最优控制,关键在于自动化非线性最优控制智能技术应具有较强的知识处理能力,包含知识学习和利用,推理和决策等方面。在未来电力系统的发展进程中,非线性最优控制技术的深入研究,自动化非线性最优控制智能技术将朝着全面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从而实现智能性工作环境,同时,也有效的促进与提高电力系统平稳、安全和经济的运行。

参考文献:

[1]沈君奕.电气自动化非线性最优控制中自组织人工智能的探讨分析[J].科技资讯,2009.

第9篇:数字化治理研究范文

众所周知,“收集、收躲、整理、传播、研究”历代文献信息,终极为广大读者、学者服务,是各类图书馆的实质性和具体性工作。图书馆工作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逐步完善的,图书馆工作决不是表面的借、还、阅览、流通那么简单,而是有它工作内容知识化的必然性、可能性和进步性。

1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

1.1随着社会进进数字化时代,各类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也势在必行,图书馆已从传统的馆内阅览、外借、文献复制、参考咨询等服务方式,转向大力发展网络化、数字化、外向、共享和信息服务为主导的新型图书馆综合服务体系[1]。当前最迫切需要研究开发,建立一整套针对数字化图书馆新型数字资源的治理体系和治理方法,并且这种体系能够充分有效地为数字图书馆对数字资源的治理和服务奠定坚实的基础。数据库之间有链的共享,才能较好地达到尽善尽美,最大限度地发挥数据库之间的使用程度和效率,满足数字图书馆和读者的需求。

1.2数字图书馆馆躲的多元化、网络化、动态化以及数字图书馆服务系统的纷繁复杂将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整合提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位置。这也就是数字图书馆存有可持续性发展的原因所在。同时实现高效跨库检索是目前各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中的最大课题。

2数字化图书馆的服务

2.1随着信息化事业的发展,各类图书馆信息化基础设施因投进力度增大普遍得到改善,数字化图书馆的目标逐步实现。对图书馆员的知识素质要有一定的要求,图书馆人必须认清形势,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勇敢地承担起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知识服务的职责[2]。在今天以知识经济和因特网为标志的时代,图书馆的服务发展方向和提升服务层次的知识治理与服务仍停留在理论阶段,分类与组织,知识存储与检索,知识传播与共享,无不以服务者扎实的学科知识和信息治理知识为基本条件。图书馆馆员的培养和治理题目,是新时代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求。图书馆的工作内容之所以会发生知识化的深进,是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推动了读者的需求的变化。在图书馆工作的馆员,就必须参加各类专业技能的评定。这就导致了馆员“知识人”的培养,价值观的更新,馆员的学者化和专业化就是不可缺少的了。这就要求图书馆人他不但要有图书馆专业知识,不断给自己充电,单位的定期培养,使馆员在知识方面不断更新深造后,每个馆员至少要具备一项专业学科的深层次的知识。这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就是各类图书馆目前的发展方向和图书事业与时俱进的象征。

2.2“一切为读者”是图书馆安身立命之本。培养高层次的馆员不但要付出体力劳动,更重要的是他作为知识的载体,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人格资源。馆员既能够著书立说,又能为读者用户解决知识检索、重组、使用等高层次题目。馆员要具有扎实理***底,把握现代信息技术,有较强创新能力。这里要特别夸大的是高校图书馆,它是办学主流文化之一,知识传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馆员更要做到勤奋敬业,努力进取,求真务实,想读者之所想,急读者之所急,杜尽与工作不符的网络行为,树立好良师益友的形象[3]。

图书馆馆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反映图书馆工作的效益和质量,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图书馆数字化的势不可挡,数字化图书馆会以不断创新的服务理念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高凡.数字化时代与国家图书馆读者服务[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7,(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