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盈利能力的作用范文

盈利能力的作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盈利能力的作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盈利能力的作用

第1篇:盈利能力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 造句法 英语写作能力 促进作用

1.引言

作为词汇教学中一种常用的练习手段,造句不仅为广大师生所熟悉,而且在各种词汇教学方法和理论中一直占有一席之地。目前,国内外关于词汇教学的主要理论和方法有:词块理论;概念隐喻理论;语境理论;交互理论;偶然词汇习得理论;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词汇教学(樊永仙,2009:28);直接学习与间接学习(郭亚莉等,2006);任务型词汇教学法(胡蓉,2011);词汇习得与关联语境(于翠红等,2012)。笔者发现,在这些新的词汇教学方法和理论中,造句练习被逐渐边缘化,甚至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和诟病。这表明,传统的造句练习已经不能适应词汇教学的改革需要,我们必须对其进行改良和加工,使其既适应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又融合各种新的教学理论。笔者正是以此为切入点,提出一种新型的词汇教学方法——造句法,并结合大学英语的教学实践,证明造句法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而增强学生的英语输出能力。

2.造句法的定义

造句法是指根据传统的造句练习在词汇教学中所起的作用,结合各种新型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对造句的内容和方式进行改革和创新之后而形成的一种词汇教学方法。它旨在让造句练习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在词汇教学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造句法的成功实施需要三个条件:(1)老师教会学生造什么类型的句子;(2)老师在课堂上展示从而让学生掌握如何造句;(3)课外学生每天坚持一定数量的造句练习。

2.1造什么句。

2.1.1定义句。

根据概念隐喻理论对词汇教学的启示(樊永仙,2009:38-42),词的意义是了解词汇、扩大词汇量的物质基础,我们造定义句正是为夯实这个物质基础。定义句是指学生在新学一个单词时,以下定义的方式给它造句。定义句的实质是学生利用自己熟悉的概念和已学的单词来解释和描述新学的单词,其质量,取决于三个因素:学生对该单词的理解程度;学生现有的英语水平;学生的背景知识。显然,学生在以上三个方面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不能苛求他们所造的句子多么标准或准确。但是通过定义句,学生可以反过来从这三方面促进自己。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母语知识向学生介绍一些常用的下定义的方法,然后鼓励学生自己造句,告诉他们不用担心自己的英文水平不够高或者造出的句子不够好。因为只要他们用心去想、用心去造,过程比结果更重要。一旦学生养成这种造定义句的习惯,就能增强他们对单词意义了解的程度,增强单词记忆效果,还能培养他们的英式思维能力。

2.1.2举例句。

举例句是定义句的一种延伸,是指学生结合个人的实际情况给新学的单词举个例子,包括学生的性格、爱好、习惯、背景、生活经历甚至隐私等。比如学到单词eccentric(行为古怪的)时,学生可能直接举一个例子:My neighbor is eccentric.别人不一定能看懂,但他自己却很清楚,因为他对自己那个古怪的邻居印象很深。又如,学到unique时,当他了解到该单词是独一无二、很特别、唯一之类的意思时,很可能就造一个很简单的句子:She is unique to me.这里的she当然是指他爱恋的女孩子。举例句以结合学生的个人实际为理解基础,以激发学生的个人情感为记忆手段,目的是让学生对新单词的意义一目了然。该造句法的最大特点就是个性化,即学生通过赋予新单词独特的个人色彩,能够“占有”和“驯服”这个单词,成为其主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介绍这种造句法时,要向学生说明个人兴趣和实际生活的重要性。学生喜欢什么、对什么很熟悉或者很敏感,就引导他们用新学的单词来造这方面的句子。总之,举例句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成就感,培养他们主动使用英语的习惯。

2.1.3搭配句。

根据Lewis的词块理论(樊永仙,2009:31-32),词汇块(lexical chunks)是词汇和句法之间同时兼有词汇和句法特征的半固定结构,它们可以分为四类:(1)词、短语;(2)搭配词;(3)惯用语;(4)句子框架和引语。Lewis还提出,应该把词汇(块)而不是语法作为语言教学的中心,因为“语言是由语法化的词汇组成,而不是由词汇化的语法构成的(language consists of grammaticalized lexis, not lexicalized grammar.)。将这一理论应用到造句法中,表明我们造句时要充分利用词的搭配关系。如果说定义句和举例句是为了掌握词的意义,那么造搭配句则能够让学生掌握词的用法。

但是,英语的搭配种类和形式十分复杂,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教学生哪些搭配结构呢?Rosamund Moon曾用多词词项(multi-word item)这一术语来描述词汇之间的固定搭配关系(fixed collocations),并指出词的搭配结构是多词词项的主体。在讨论教学中应该教哪些多词词项时,他特别提到Suzanne Irujo的建议:多词词项的教学“应该根据其使用频率、有用性、透明度及其在句法和语义上的简易度而仔细挑选”(multi-word items to be taught should be“carefully chosen on the basis of frequency, need, transparency, and syntactic and semantic simplicity”)(Norbert Schmitt & Michael McCarthy,2002:40-61)。结合到本文的造句法,我们在教授某个新词汇时,可以挑选出其中最常见、最实用而又够简单的搭配结构来让学生造句,达到窥一斑以见全豹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从句法和操作性的角度来看,重点是教学生造动词性和名词性搭配句,从而让他们熟悉英语词汇之间最主要的三种搭配关系:动宾关系,主谓关系和定名关系。总之,学生造搭配句不仅能够熟悉各种句法,而且能够提高词汇使用的准确性。

2.1.4.情景句。

语境既可以指语篇内的环境,又可以指语篇外的环境。语篇可以分为四大类(陆国强,1999:265):语言语境、情景语境、文化语境和语用语境。其中语言语境亦称上下文,是指语篇自身的结构和逻辑连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以上所说的定义句、举例句和搭配句实际上都属于语言语境句。情景语境是指语篇所涉及的具体场景、事件和参与者(樊永仙,2009:42)。它包括如下几个要素:(1)交际的时间和空间;(2)交际的对象和主体;(3)交际的正式程度;(4)交际参与者的关系(支永碧,王永祥,2009:49)。所以情景句是一种更侧重使用和交际的语境句,是语境理论和交互理论共同作用的结果。造情景句的具体做法是:老师先给学生展示或描述一种具体的场景或事件,让他们把自己当成参与者,然后用所学的单词造句。简言之,就是先给这个单词创造一个生动形象的使用环境,使它呼之欲出,然后让学生自然而然地用到这个单词。当然,让情景句呼之欲出并不容易。老师课前要积极准备相关的用来描述场景和事件的图片和资料;课中要花很多精力使这些场景和事件形象化。为了让学生真正使用词汇,实现其交际功能,付出这些努力都是值得的。

2.2如何造句。

如上所述,造句的种类各种各样,那么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造句呢?

2.2.1.老师造句,学生翻译。

老师造好句子(中英文皆可),然后让学生翻译过来。虽然这是传统的方法——翻译教学法,但它可以增大学生的输入量,增强学生记忆和使用单词的准确性。为了弥补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在交际性和趣味性方面的不足,老师造句时要注意两点:一是多造定义句,向学生介绍常用的下定义的方式和方法。这样做可以培养学生的英式思维,增强他们的“语言能力”和“语言行为潜势”。二是取材要注意趣味性和启发性,不让学生觉得枯燥或呆板。

2.2.2老师造句,学生模仿。

这种方法主要适合造搭配句。鉴于搭配关系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学生自己造时难免会出错,所以最好是教师先造好例句,然后叫学生模仿。这种造句方式是交互式教学方法的初步体现,但不是完全自由的,是在“限定的正确方式下”进行的。

2.2.3老师创造情景,学生造句。

这种方法用于造情景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老师可以适当做一些调整。如果学生的现有水平比较高,可以在创设情景时粗略一些,提示也可以少一些,并且可以做一些竞争游戏,看谁造句的速度较快。如果学生的英语基础还比较差,那么老师的情境创设要尽量具体形象,并且提示更多的预备单词或短语。如果单个学生不能造句,可以叫学生两到三人一组相互讨论一下后再造句。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言行为潜势”能够变成“语言表现”和“实际言语行为”,因为他们参与课堂的程度更高,师生互动也更多。

2.2.4学生分组造句,对话表演。

对于同一个单词,不同的学生肯定会有不同的理解。鉴于此,我们可以鼓励学生造个性化的举例句。但在课堂上老师有必要告诉学生他们所造的举例句是否正确。为此,我们可以采用这种分组造句法:提供几个单词(如3到5个)为练习对象,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如3到5个学生为一组)用这几个单词造句。他们先各自造自己的句子,然后相互交流,并将所有的句子综合整理成一个对话,最后选派两名学生表演对话。老师可以根据他们最后的对话形式来判断对错,也可以在他们讨论和准备对话时加以指导。显然这种造句法属于交互式教学方法的应用,学生成了课堂教学的中心。该过程中既有师生互动,又有生生互动。生生互动又分为小组内部成员之间的互动和不同小组之间的互动。

2.2.5学生分组造句,角色扮演。

该方法已经从课内走向课外,主要依据是偶然词汇习得理论。偶然性词汇习得(incidental vocabulary learning)是指学习者的主要目的是从事其他学习任务而非词汇学习时能附带习得词汇(樊永仙,2009:50)。其他的学习任务通常是指阅读。根据这一理论,我们在造句法中可进行如下操作:将学生分成几个大的小组(如6到8人一组),给他们印发一些关于某个主题的背景的资料或者让他们自己浏览网页资料,然后让他们根据这些资料编写一个故事,要求是必须用到所学的单词(可以是10到20个不等),最后在课堂上把这个故事表演出来。该种造句法形式上是依据偶然词汇习得理论,即通过学生的阅读和编演故事来学习词汇,但实际上学生在造句的过程中必然会涉及语言系统的各个层面,运用到词汇习得的各种理论和方法,因而它的难度最大,层次也最高。它本质上属于课堂外的词汇教学,但又是课堂内词汇教学的目的所在:学生终归要走出课堂,靠自己学习词汇。

3.造句法的实施

理论必须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发挥作用。因此,造句法离不开课堂实践和学生的练习。为了验证造句法的教学效果,笔者特意做了如下的实验设计和实践教学:以是否造句为标准,将所教的两个班级分为实验班(造句法)和控制班(非造句法)。对于实验班,不仅在课堂上实施造句法,而且要求课外进行造句练习。造句练习的具体做法是:以大学英语教材中的重点短语和搭配为对象,老师每天给学生两个配有例句的短语和搭配,然后要求学生模仿例句造句。这样每周上五天课,学生能练习10个短语和结构,每个单元(两周上完)练习20个短语和结构。这种练习量并不是很大,但贵在坚持和培养学生造句的习惯。对于控制班,课堂上也讲解词汇,但不强调造句法。另外,课后也没有布置造句练习的作业。这样实施一年之后,通过对比两个班的英语写作能力检查造句法的教学效果。

4.造句法对写作能力的促进作用

通过以上的对比,我们发现造句法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4.1表达内容更加丰富,表现为“说”得更多。

掌握一个词汇的标准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准确记忆其形式和意义;二是熟悉其具体用法并能灵活运用之。造句法正是从这两个方面进行教学,所以能够让学生真正掌握一个词汇。词汇量的增加,必然会导致表达能力的增强。另外,通过造句练习的强化,学生已经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单词和短语,这样写作时就能有书其所思,避免出现因词汇量不足而导致的意义重复或意义单调现象。通过对比发现,实验班的学生在作文内容方面的进步明显高于控制班,同一句子重复出现或者同一意义反复表达的现象也明显减少。

4.2表达形式更加多样,表现为“说”得更好。

受规避策略(Avoidance)的影响,学生在选择语言形式时,往往会舍难取易。他们会自然倾向于使用自己熟悉而有把握的词汇。这样我们就不难发现,在大学生的作文中还充斥着大量高中甚至初中词汇。固然,使用初级词汇不能斥其为错误,但这样的文章未免过于简单,生动性也大打折扣。造句法的一个原则就是:理解时,用简单的单词解释难点单词;运用时,用难点单词取代简单单词。通过造句练习,难点的单词,更加高级的短语和结构已经逐渐取代学生心中简单词汇的位置。这样,在英语写作时,他们就更有信心使用新学的词汇。通过实验,笔者发现,一方面通过一年的学习,实验班和控制班的学生都能够有意识地运用其新学的词汇,另一方面在高级词汇与结构的使用上,实验班的学生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优胜于控制班,因此他们所写作文的文采更好。

4.3语法运用更加熟练,表现为“说”得更对。

根据输出假设理论,“在外语教学中恰当地安排适当的语言输出活动能促进语言学习,特别是有利于语言正确性的掌握”(何广铿,2001:107)。造句本质上属于一种语言输出练习,所以经常造句必能提高写作在语法方面的准确性。词汇既是形式和意义的结合,又是各种语法概念的具体体现。通过造句,不仅能让学生“记住”单词,更能让他们“用会”单词,进而熟悉各种语法规则。在对比实验班和控制班的作文时,我们发现:(1)总体上,实验班的语法错误减少程度要高于控制班,主要体现在单词形式的拼写、词性的区分和固定搭配方面。(2)在句法上,实验班的进步要明显大于控制班。以主谓结构为例,虽然学生都深知一个句子一定要有主谓(宾)成分,但在写作时,经常会出现无谓语句和双谓语句。无谓语句又多体现为省略be动词和将介词用作动词。在实施造句法之后,我们发现,实验班的作文中,句子缺谓语的现象明显减少。同样,双谓语句也明显减少,对应的是各种从句使用增多,因此句子显得更长更复杂。

4.4选词用句更加地道,表现为“说”得更准。

造句练习中,我们会重点运用常用短语、经典搭配和习惯用语等。这些词汇结构中蕴含了地道的英式思维和表达习惯。如果学生能够大量掌握这些结构,并在写作时灵活运用,他们的英语写作就会自然变得很地道很标准。正如王文昌教授在《英语搭配大词典》的前言中所说:“掌握符合习惯的英语词语搭配有助于非英语民族的人克服由于本民族语言和文化的影响而产生的错误,避免不合习惯的类推,从而提高运用地道英语(idiomatic English)进行交际的能力。”(王文昌,1991)另外,中英思维的差异固然遍及各个语言层面,但通过造句法我们可以在最重要和最核心的层面加以区分:词汇的搭配关系。通过造搭配句,我们可以熟知某一个或某一类词经常和另外哪一种词汇配套使用。当我们对这种搭配关系的存储量足够的时候,我们的表达和思维自然会“英式化”。同样,通过对比实验班和控制班的写作,我们发现实验班的学生用词更准确,表达形式也更地道。

4.5逻辑思维更加连贯,表现为“说”得更顺。

语篇的连贯性以词汇衔接为基础,词汇衔接的方式分为重复和搭配两大类(陆国强,1999:260)。在写作中,搭配形式用得越多,词和词之间的联系就越紧,文章前后的呼应性就会更强。另外,除了利用单个单词的语义衔接外,我们还可以将其扩展为搭配词组之间的语义衔接,这样衔接的信息就会更多,文章的连贯性就会更明显。通过造句练习,学生对词语之间的搭配关系更了解,对句法结构更熟悉,这样在写作时他们的逻辑就会更严密,思维也会更顺畅,整个篇章就会更显得更加紧凑和完整。在对比试验班和控制班之后,我们发现,试验班的学生更能对一些复杂的现象和问题进行描述和分析,虽然不一定很专业,但至少表达得很明白,语法上很正确。而控制班的学生虽然在总体表达能力上也有进步,但在写复杂句子时逻辑就不是很清楚,语法上也会犯一些从句方面的错误。

5.结语

笔者根据现有的各种词汇习得理论和词汇教学方法,对传统的造句练习进行更新和改良,提出四种造句类型和五种造句方法,并证明这种新的造句法对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有五方面的促进作用。然而,从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实践多样性来看,这些类型、方法和作用肯定不全面,它们只是若干可能性中的几种。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具体应用它们时,操作方式要根据各种教学因素(如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目的、教学方式、教学理念等)的变化做出适当调整。总之,造句作为一种传统的教学活动,一方面有其局限性,另一方面只要我们积极对其进行改革和创新,就一定能配合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在英语词汇教学及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发挥更积极、更充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Muriel Saville-Troike.Introduc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2]Norbert Schmitt & Michael McCarthy.Vocabulary:Description,Acquisition and Pedagogy[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3]樊永仙.英语教学理论探讨与实践应用[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9.

[4]郭亚莉,周星.二语词汇习得实证研究——直接学习与间接学习[J].外语界,2006(1):28-33.

[5]何广铿.英语教学法基础[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

[6]胡蓉.任务型词汇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3):77-78.

[7]陆国强.现代英语词汇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8]徐密娥,李炯英.国内英语词汇教学研究:回顾和前瞻[J].外语界,2007(3):69-74.

[9]王文昌(主编).英语搭配大词典[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

[10]于翠红,张拥政.关联语境视角下的二语词汇习得——一项基于词汇语义认知的实证研究[J].现代外语,2012(3):270-277.

第2篇:盈利能力的作用范文

>> 谈非智力因素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浅议非智力因素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刍议非智力因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如何发挥非智力因素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非智力因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非智力因素在英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浅谈非智力因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加强非智力因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发挥非智力因素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非智力因素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非智力因素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 优化英语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 浅谈非智力因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浅谈非智力因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英语教学中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运用 在英语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浅析 非智力因素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非智力因素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非智力因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非智力因素在英语教学中的能动作用 非智力因素在英语教学中的能动作用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在智力因素等同的情况下,非智力因素的发挥,常常极大地影响到一个人的成功,甚至会人在事业上获得卓越的建树。

基于此,在教学实践中,百智力因素的培养和提高应与智力因素的开发并行不悖,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每一个教师都不应忽视对其能动性的开发。

一、积极明确的学习动机是追求成功的原动力

我们知道,所谓动机,指的是人们完成某种活动的明确的目的性和为了达到此目的而发出的充分的能动性。例如,在现今的情况下,人们几乎只注意到了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就业为宗旨的浅薄动机,而忘记了学习的目的还在于为国、利民,当然,谁也无法排除由于当今青年学生认识水平的局限性和家庭、社会所造成的基于经济效应的巨大影响,一旦教育的社会效果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受教育者的学习学习动机理智地体现为以提高自身的及至全民族的文化素质为内部动机时,这样的学习动力才是执着的、长久的。

二、深厚的学习兴趣是动力持续的保证

兴趣对未知的疑惑以及探索的欲望是激发学生求知与创造性的促进剂。

英语教学的实践,使我们深感当前学生英语学习的最大障碍在于“兴趣”的不足,甚至时至今日“是中国人,何必学外语”的浅薄、愚昧的说辞还一再被不少的学子所重复,在这方面,男生比之于女生尤甚。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一些英语教学中的优秀分子,其成功的精妙之处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他们的教学过程中充满了一种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魅力,而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正是英语教师创造性劳动的艰辛在学生身上开绽的绚丽灿烂的花朵。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开发学生的灵性和悟性,使之与兴趣的发展并辔而行,曾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深感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深厚兴趣是提高英语学习效果的极为重要的一环。在这方面,有心的老师总是很有心计地,科学地设计问题情景,使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积极地处于想动手解决、好象能解决、急切的跃跃欲试的主动境界,加上初步尝试后无法解决的心理上、认识上、课程结构上的冲突,从而构建了注意力集中、思维最活跃的氛围。

在整个培养学生兴趣的环节中必须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训练为主线,悟性及兴趣为主源的“四为”原则,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三、良好的学习情绪是开动大脑兴奋剂

正常而稳定的情绪,对开发一个人的智力,形成一个人的优良品格有着良好的推动作用,是一个人成功成才的重要因素,教育手段忽视了这样一个基本宗旨便是一种不幸。

而学生良好的学习情绪,在许多的情况下都是教师给予的,因而教师应十分重视学生的情绪并力争将自己充满活力的形象带进课堂,时刻注意将自己的情绪调节至最佳状态,永远以乐观的外表、良好的心境和饱满的激情面对学生,必须充分备好课,以丰富的知识使课堂充满妙趣,并有效地激活那些纯真烂漫的学生如饥似渴地求知欲望,使他们始终以乐观稳定的情绪去化解困难,不能想象一个消沉悲观的学生而能够成就大器,因而调动他们在整个学习实践中永葆乐观进取、潜心求的极为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是每一位老师最起码的道德基础,而且这更是外语老师的基本素质。

四、坚强的意志是对理性要求的充分实现

意志的过程,首先表现在人有意识、有目的的行动中,它的重要特点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克服困难,是人有意识能动性的突出 表现。惟有意志才能使人以持续旺盛的精力主动地为达到既定目标,积极调节自己的感情和行动,克服阻力,实现心理活动,而性格即人的心理因素的个别差异则常常体现为对动机、兴趣、信念等的拥有程度,是学生搞好学习的基本动力。可见人的意志和性格是促进事业成功的重要心理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讲,可能说,对于事业的成功,信心只体现第二动力。而意志才是第一动力。对于学生,除了智力的基础和良好的学习条件外,一定要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坚强意志和各个方面的优良品质,用“有志者事竟成”的格言要求学生经得起挫折和失败,永不气馁,勇往直前。

五、阅读和背诵是学习语言的最重要的手段

一切语言的学习,不以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为归宿是不可思议。

新教材力求通过有背诵要求来取代几乎是枯燥的语法讲授,应该说新教材的要求终于符合了学习语言的客观规律,完成了英语教材于指导上的重大改造。自然我们应当切实地在实践中身体力行。

第3篇:盈利能力的作用范文

现阶段高等医学院在教学的过程中承担着培养综合型医学人才的任务,学生的写作能力作为当前高等医学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对教育综合能力的评价标准之一。应用写作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今后毕业工作以及提升职业生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医学院的教学中大多都是以理论学习和临床学习为主,没有从根本上重视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根据目前医学发展的形式,培育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有着至关重要作用,能够顺应全方位高素质人才的发展需要,对促进医学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1培养医学生应用能力写作的重要意义

当前对医学生应用写作能力进行培养,对学生的独立创新意识以及各方面能力的培养都具有重要的益处。就目前及未来医疗工作人员工作现状来看,医务工作者必须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对病历以及医疗方案的拟定和医疗研究论文的编写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良好的观察能力对各项客观存在的事物进行有效的加工,然后提炼出重要的主题内容,经过相关的组合后形成重要的文章,所以医学生写作应用能力的高低对于学生今后的职业竞争具有重要的作用。[1]

当前阶段的学生要想具备良好的写作能力,首要的条件就是要具备相应的医学专业基础知识和准确的表达能力,这不就是单方面对于语言素质的培养,更关键的是对综合素质的评定。因此,在开展应用写作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单方面进行理论课的教学,更要注重对学生多方面的综合能力进行有效培养。日常教学过程中锻炼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与观察能力,总结好教学内容的需要,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把握好写作的主题以及写作的主要目的。[2]

2当前医学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在教育改革实践探索中,虽然教师为了提升医学生的专业素养,积极组织医学生参与写作教学培训,以期对医学生写作能力进行整体性培养,为医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但是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对医学写作教学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严重限制了医学写作教学在培养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作用的发挥,也不利于学生的未来全面发展。具体来说,医学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医学生对医学写作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在心理上轻视医学写作教学,并且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不注意对学生的错误思想观念加以引导,导致学生无法正确认识医学写作教学的重要作用,学习兴趣偏低,严重限制了医学写作教学作用的发挥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其二,学生写作基础不足,教师教学指导能力相对较差。医学写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医学生在进行医学写作学习前一般没有接触过医学写作方面的内容,写作基础相对薄弱。并且由于医学写作教学对学生的医学专业素质具有较高的要求,所以只有学生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才能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一般只对学生实施写作强化训练,对学生的医学素养培养相对忽视,导致学生无法对医学写作教学进行深入学习,学习效果不够理想。

其三,教学针对性不强,医学专业特色不够明显。部分教师在组织开展医学写作教学的过程中不注意凸显写作教学的医学特色,导致学生的写作素养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培养,但是医学写作能力仍然不足,极大地限制了医学写作教学作用的发挥,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所以新时期十分有必要加强对医学写作教学的重视,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未来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

3培养医学生写作能力的途径

31开设有针对性的写作教学课程

随着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事业的快速发展,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育更加注重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医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仅仅是单方面的理论学习,更多的还是临床实践操作活动,这时就需要良好的写作能力,对各项事务内容进行有效的记录表达。所以在当前高等医学院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应用写作相关的课程,借此培养学生的应用表达能力。根据学生实际教育情况,在当前教学中设置与写作相关的选修课程,让学生在学习专业课之余有充分时间和空间来进行写作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为今后的全面综合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3]

32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角色”转换意识

在日常应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注重培养学生角色转换的意识,根据不同的身份做自己相应的各项学习活动。在教学中设计出相应的教学情境,教师从旁起到辅助引导作用,为学生设定各类实践的机会,让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能够充分地结合。比如,教师设定一场现实的医院模拟招聘会,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写出一份求职书信,信中要包括对一些经典医学病例的个人理解,并能表达出相应的病情分析和自己的医学看法,以这样的方法转换到今后医务工作者的身份。通过真实的案例教学,让学习情境能够极大程度地得到拓展,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进行各类角色的有效转换,经过长期的发展,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使得学生的综合能力能够适应当前新时期医疗事业的全面发展的需要。[4]

33结合医疗科研成果,培养自身写作能力

随着时代的更新发展,教育也体现出了相应的时代性。在现阶段高等医学教育的过程中,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也是教学的重要部分。应用写作的教学内容中对科研项目的文章写作也是写作中的重要内容,也就是依据写作能力创作出高水平的科研论文。但是目前学生缺乏实际的实践经验,能够提出科学有效的科学观念及想法显得十分困难。但是,对学生进行大量的科研论文写作能够锻炼学生科学化的思维能力,结合日常教学的课题内容,让学生进行相关的调研时间后让学生更主动地进行知识的探索。教学中模拟各项科研问题,并整理相关的参考文献,对专业知识进行相关的补充,最终让学生进行有效完整的归纳,这样的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以及写作能力。

第4篇:盈利能力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智能电网;电力营销;不足之处;作用

中图分类号:U665文献标识码: A

一、电力营销基本概念

1、电力营销工作的基本内容。

办理业务扩充。解决客户新装、增容用电。办理变更用电业务。方便客户,做好日常营销T作和管理。做好电费、电价管理。认真落实和执行电价政策,及时、准确地抄表、核算,强化电费回收工作。加强用电电能计量管理。安全、准确、可靠地计算用电量。做好用电检查工作。做好安全用电、节约用电、计划用电,重视市场调查,做好负荷预测与负荷调整控制工作及需求侧管理。做好营销稽查、违章用电及反窃电管理工作。树立市场意识,大力开拓电力市场,努力增加销售电量。做好用电基础资料及数据统计、分析、上报等。加强用电合同管理。

2、电力营销工作的基本思路及意义

为积极推进营销下作面向21世纪的改革与发展,加快电力营销丁作市场化、法制化、现代化的改革步伐。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化,在垄断经营转向引入竞争机制的新形势下,强化营销观念具有现实重要意义。

二、国内电力营销发展现状

1、国内电力营销现状

我国供电企业营销管理的具体分工虽然不尽相同,但大都承担着电力市场培育、电能销售、销售服务及相应的管理工作,这也是供电企业最主要的经营环节。从业务逻辑属性上划分,可将供电企业营销管理业务分为客户服务层、营销业务层、营销工作质量管理层、营销管理决策支持层等四个层面。随着计算机,通信技术和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国内的电力营销日益先进,支持日常电力营销工作的计算机系统包括: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客户服务技术支持系统。自动(集中)抄表系统。银行实时收费账务处理系统。电力负荷管理系统。配电地理信息系统。受传统思维习惯、市场不断变化、营销人员素质不高及现行体制等因素的影响。

2、目前供电企业电力营销工作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居民用电市场开拓难;电费回收工作面临较大的压力;供电合同管理的现状;农电工队伍管理急需加强;线损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不足;电力营销信息管理系统存在风险和不足;供电服务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

三、智能配电网在电力营销中的应用

1、智能配电网配电自动化系统

要达成电力营销的这些目标,可以采用智能配电网配电自动化系统,这个系统主要是由通信网络技术、电力系统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组成的一种大型智能化系统。配电自动化的通信网络具有很强的实时性、供电可靠性并且整个网络的覆盖面积较大,能够给远程抄表系统提供一个很好的信息交流平台。而对远程抄表系统而言,数据采集器、电能表等电能采集设备的应用已经非常成熟,但该系统的关键问题就是需要确定选用哪一种通信网络。

目前而言,远程抄表系统的数据采集主要是选用配电自动化通信网,并在该网络的基础上还共同使用了其他的如GPRS的通信网络,这是因为远程抄表系统在配电自动化通信网涵盖的区域可以选用配电自动化网络,而在该网络不在涵盖的区域,就需要选用其他的网络,如当地有线电视网或电信网,偏远区域还可以使用GPRS通信网络,这样大体上还可以实现对所有电力用户进行远程抄表,让客户享受周到满意的服务。将电力用户电能表用电数据通过智能配电网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光纤通信网远程输送到各个地方电力部门,特别是通过抄表电能表数据采集器、集中器对用户电表表号的输入输出功能,可以使自动抄表系统与用电营业信息管理系统资料共享,这样可以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这种配电自动化系统不仅能提高电力营销的现代化管理水平,还可以提高电力部门的经济效益。

2、抄表智能化

电力部门工作人员将携带方便、操作容易安全可靠性高的抄表设备到现场进行抄表工作,远程抄表是利用通信网络、低压配电线、串口通信传输或现场总线等多种通信方式,结合智能电表上的数据采集模块和后台微机控制系统,自动施行远程抄取用户电表的用电量,并自动的计费、统计,从而实现智能化抄表。该系统自动计费模块是采用串口通信、低压配电线载波等方式来实现电能表到抄表集中器之间的通信功能的。

3、智能仪表

所谓的智能仪表就是能实时采集用户的用电情况,并将所采集到的有价值的信息传递电力部门。智能仪表在用户与电力部门之间搭建了一个“双向”信息交流通道。这种装置只要安装好,电力部门就可以很轻松地查找电力在储存、运输途中产生损耗的具体地点。另外某些智能仪表还能发现用户盗电的情况,方便电力部门的管理。

4、营配一体化信息通信平台

在企业统一的电网设备和客户信息模型、基础资料和拓扑关系的基础上,营配一体化信息系统是采用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实现供电可靠性管理、客户停电管理、线损管理、业扩报装辅助管理以及配电网建设管理等功能的GIS标准化及一体化的信息平台。营配一体化信息通信平台是采用以光纤为主,宽带无线为辅,公网为补充的“一主一辅一补充”的多种通信方式的混合组合。它的搭建必须根据国家电网设备代码规范、设备参数规范和数据编码规范等相关规范,整合省内信息管理系统,重新建立省、市的生产、配电及营销一体化多维信息平台,并预留一定的高级拓展功能。该信息平台要为ERP提供基础数据的同时还要整合各种生产管理数据,实现信息共享、数据唯一、多层应用的目标,最终能够高速、安全、可靠的实现生产、配电、营销的一体化服务。该系统配电时能实现电网设备的一体化维护,能够保证设备信息的完整性,正确性。在基于因特网的基础上,实现数据的录入、平台的开发,实现实时监控,包括设备的负荷信息、检修信息、变动信息、巡视信息、试验信息、缺陷信息以及各种与设备相关的业务信息。营销时实现配点的精细化和自动化,能够快速、准确读取相关数据,从而进行查询、共享、分类等操作,能快速实现自动生产报表。系统维护时保证其足够的授权级别和严密的控制,能够方便、安全、可靠的进行系统维护。

五、网络营销对策

1、企业要建立全新的营销理念

为满足智能电网下分布式电源并网的要求,电力网络营销应树立以下理念:建立始终围绕客户为中心的网络营销理念;满足客户的个性化与定制化需求的适应电力网络营销发展的电力营销理念;供需双方在电力网络营销平台上实施双向互动以及企业动态管理的理念;在电力网络市场通过公平竞争合作开拓电力市场的理念。

2、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网络运营质量

电力网络营销的下层条件是网络基础设施的完善,电力公司应当加快网络建设,为维护企业网络安全,将目前使用的企业内部网通过防火墙接入互联网,形成高效的电力网络营销平台的网络支持系统。

3、现有营销队伍的适应性及缺乏复合型营销人才问题

目前的供电公司营销队伍缺乏既懂网络技术又懂营销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网络营销是营销理论与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这就要求供电公司从事网络营销的人员应该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目前供电公司电力营销的职工队伍的能力还达不到网络营销的要求。

结束语

智能电网的全面建设亟需相关配套智能化管理体系的支持,建立在高度信息化平台上的电力营销智能化系统不仅需要先进硬件基础设施的支撑,以实现客户知识的实时分析、数据挖掘、智能响应以及数据库更新,还需要制定合理的客户知识管理模式、客户负荷管控策略、客户信用评价标准、客户关系管理策略以及客户资源价值评价准则,以确保电力营销智能化系统的有效落地和高效执行。

参考文献

第5篇:盈利能力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语言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5)02-0072-5 doi: 10.3969/j.issn.1006-2831.2015.01.019

1 . 导言

教育部历时8年,于2011年4月完成了对2001版《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2011版《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英语课程标准》)包括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内容,并于2012年2月1日颁布。新版《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该文件还在“教学建议”部分强调“教师要通过创设接近实际生活的各种语境,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以及各种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如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等,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可见,“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是实现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的具体途径,也就是说,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学习英语不仅仅是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还应该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这一教学建议与2001年颁布实施的《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Common European Framework of Reference for Languages: Learning, Teaching, Assessment,以下简称《共参框架》)的基本理念一脉相承。《共参框架》是由欧洲理事会及其所属语言政策司组织的“语言学习与欧洲公民资格”项目组前后历10年时间编制完成的。该文件全面阐述了语言教育的中心任务是“培养学习者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这一国际语言教学基本理念,其核心是对交际能力的阐发和描述,反映了当今国际语言教学界对语言教学目标的共识,我国基础教育外语教学中提出的“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也是这一国际语言教育理念在中国基础教育外语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共参框架》作为一个新型的外语教学标准,已经成为欧洲各国语言教学和评估的共同理论和实践基础,为欧洲各国语言教学大纲设计、教材编写、考试评估、教师培训等方面提供了可参照系数,体现了欧盟在新的政治与教育环境下语言教育的新理念,反映了时代和社会对外语教育的需求(North, 2012)。《共参框架》是现代语言教学与语言教育政策结合的典范,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文将在分析《共参框架》语言能力观的基础上,评述《共参框架》对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英语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的借鉴意义。

2 .《共参框架》的语言能力观

2 . 1《共参框架》语言能力描述框架

语言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习者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体现在我国基础外语教学中,就是《英语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共参框架》认为语言的使用,包括语言的学习,由作为个体和社会行为者的人所进行的行为组成,在这些行为的过程中,语言使用者的各种能力得到发展,包括总的能力,特别是交际语言能力。《共参框架》指出,“交际语言能力”包括语言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语用能力。每个组成部分又由知识、技能、应变三部分构成。同时,语言能力体现在各种语言活动中,语言能力是在某种语境中参加语言活动或完成某项任务的能力。语言活动按其进行方式可以分为接受型(口头和书面)、产出型(口头和书面)、交互型(对话)和中介型(翻译、解释、总结和记录)。语言活动又都发生在一定的领域或场合,《共参框架》将这些场合分为公共场合、个人场合、教育场合和职业场合。在各种场合和语境中语言交流和学习都要求学习者运用交际策略来完成语言任务,语言任务具体体现为对口语或书面语篇进行加工的过程(接受、产出、交互和中介)。可见,交际语言能力具体体现在语言使用的环境、交际主题、交际任务和目的、交际语言活动和策略、语言交际过程、语篇等几个方面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之中。

基于这一交际语言教学思想,《共参框架》提出了一个全新的交际语言能力框架,并在对交际语言能力进行了整体描述基础上,按交际语言活动类型对语言能力分别进行描述,对各种类型语言交际活动则根据不同的语言场合、不同的交际主题(日常生活、休闲娱乐、旅游观光等)和交际过程中所涉及的不同交际策略(计划、执行、评估、补偿、修复等)进行描述。《共参框架》的描述框架如图1所示:

《共参框架》按语言活动场合、语言任务类型和交流方式对语言能力进行定性的描述,同时沿纵向从低到高进行六个级别的定量描述,即A1,A2,B1,B2,C1和C2。因此,在对总体语言能力进行描述的基础上,又有关于语言能力不同方面的分级描述和在各种交际语言活动中对语言能力的分级描述。可以看出,语言学习者或使用者的语言能力被放在一个立体空间进行标定。《共参框架》的交际语言能力描述框架反映了当今国际外语教学界对语言能力的新认识,《共参框架》对语言能力的分级不是单一的、平面的,而是多层次、立体的,既有整体的综合语言能力描述,又有针对某项能力或语言活动的具体描述,为语言学习、教学和评测提供了详细参照。它全面描述了语言学习者为学会一门语言用以有效交流所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文化背景,并为评测学习者每一阶段的进步制定了不同的能力等级。

2 . 2《共参框架》对语言能力定性描述

贯穿《共参框架》这一国际语言教育纲领性文件的主线是体现了当今全球化背景下社会生活对语言教育新要求的“面向行动”的外语教学理念。所谓“面向行动”就是把语言使用者和学习者定性为社会人,他们需要在某一具体的社会行动范围内,根据特定的条件和环境,完成包含语言活动在内的各项任务。如果说言语行为是通过语言活动实现的话,语言活动本身则是社会环境作用下的产物。一个或几个行为主体策略运用其掌握的能力,去实现某一特定的目标,这就叫行动,或者叫完成“任务”。同时,该文件指出“任务是为了实现特定目的,在解决问题、履行义务或达到目标的语言环境中,必须采取的目标明确的行动”(Council of Europe, 2001)。语言学习者和使用者的语言能力在行动中也即是用语言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形成的,而对如何通过描述学习者完成不同能力要求的任务的能力来描述学习者的语言能力,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语言教学和测试工作,是语言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也是一直困扰语言学界和语言教学界的一道难题。

上世纪六十年代,乔姆斯基(Chomsky,1 9 6 5)首先提出语言能力(l i n g u i s t i c competence)的概念,打破了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一统天下的局面。到了七十年代,海姆斯(Hymes, 1972)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这一个概念,拓展了英语教育和测试领域语言能力研究的视野。到了八十年代,卡耐尔和斯维因(Canale & Swain, 1980)和卡耐尔(Canale, 1988)提出的交际能力理论在英语教育和英语测试中得到广泛应用,并最终发展成为巴赫曼(Bachman, 1990)的交际语言能力理论。因此,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欧洲、北美及世界上其他地区的外语能力标准大都以交际语言能力理论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交际语言能力理论十分重视人们运用语言完成交际任务的能力,但由于交际功能与语言形式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人们很难综合详尽地描述学习者完成一定任务所需的交际语言能力。

《共参框架》突破了90年代以前外语教学界对语言能力描述的局限,采用“能做某事”描述语(“can do”descriptors)描述学习者语言能力。例如,《共参框架》描述B1级能完成在国外旅行索要物品和要求提供服务的任务:能在旅行社预订出游日程;个人去一个地方旅游时,能在途中向其他乘客打听应该在哪里下车;能应对在商店、邮局或银行发生的不愉快的事情,如对质量有问题的商品要求退货等等。《共参框架》以“can do”descriptors的方式来描述语言能力是基于上文所介绍的语言能力描述框架。该框架的基础是一种以社会语言学、语用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为依据的动态语言能力观念,从社会语言学强调社会文化条件的把握影响语言交际以及从语用学强调运用人际交流中的语境和语篇的角度出发,“can do”描述语的应用折射出语言任务既不是已成模式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采用“can do”描述语来描述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强调的是完成交际任务需要运用最适合的策略,同时,交际能力反映在学习者在一定语境下完成语言任务的能力上。

3 .《共参框架》对我国实施《课程标准》的启示

3 . 1 正确理解语言能力是实践“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的前提

Stern(1983)指出,客观准确地定义和描述语言能力或语言水平是语言教学研究的重要环节,不同的语言能力观决定着教学大纲的编制、教学材料的编写、教学原则和目标的确立、教学方式和方法的选择以及测试评估等影响语言教学效果的因素。

《共参框架》开宗明义,把在多种语言和多种文化背景下提高“多元语言能力”(plurilingualism)作为现代外语教学和学习的目标,指出“多元语言能力”并非“多语能力”(multilingulism),“多元语言能力”指的是作为一个社会个体的人既掌握自己的母语,也掌握学校教育中学到的外语。但它们的语言水平有差异。有的可用于听说,有的用于读写。它们的应用语境也不相同,有的只用于家庭,有的用于社交。“多元语言能力”注重个人语言经验在其所处环境中不断增长的事实,即从家庭中的语言到社会大部分人所说的语言,再扩大到其他国家和民族的语言。无论是在学校中学习,还是生活中直接接触,这些语言在学习者心里并没有被分隔孤立开,而是共同建立一种由经验组成的沟通能力。这种能力促进语言间的联系和交流。“每学会一种语言以及学习语言的每次经历都在促进个人交际能力的建构。在这样的交际能力里,学会的各种语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参框架》重新诠释了交际能力,将其分为语言能力、社会语言能力以及语用能力,每种能力都由知识、能力和技能等要素构成。

“多元语言能力”是外语教育领域的一个全新理念。在这种理念驱动下,外语教育目标将不再是学会“掌握”一两门甚至三四门语言,不再是以培养“理想中的讲本国语的人”为最终目标,而是要培养具备各种语言交际能力的综合语言素质。以这种理念为基础,《共参框架》扬弃了传统上以词汇、语法、语音或语言的流利度和准确度为要素来衡量语言能力的做法,而用“can do”statements对语言能力进行整体描述。即把语言学习者作为社会成员在一定的环境或情境或某种行为范畴中用语言来完成交际任务的能力作为衡量其语言能力的标准。这种用语言来做事情的能力作为外语教育的目标使我们认识到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单纯学习一种外语知识已不能满足成为世界公民的需要,提高学习者语言交际能力,提高“多元语言能力”才是外语教学的终极目标。

我国基础外语教育把“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作为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的总目标,为广大外语教师正确理解语言能力指明了方向,语言能力不再是空洞的概念,而是学习者综合语言素质的体现,外化为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调动以往生活经验中获得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来完成交际任务的能力,其实质就是“多元语言能力”。只有正确理解了语言能力,基础教育英语教学才能跳出传统上语言知识和技能“分离式”语言能力的培养的怪圈,从而真正走上“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之路。

3 . 2 正确领悟教学目标是实践“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的基础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外语教学目标是外语教师的行动指南,是教师对学生要达到的学习成果或最终行为的明确阐述。国家英语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作为国家颁布的指导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应明确外语教学的目标,而且该目标的叙写应反映学术界对语言以及语言教学的正确认识。《共参框架》语言教学目标给我们的启示是外语教学应以培养学习者在一定语境下用语言完成任务的能力,而不能把掌握静态的语言知识和孤立的语言技能作为外语教育的目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英语教学大纲经历多次修订,体现我国外语教学界与时俱进的精神,尤其就教学目标而言,基本上反映当前国际主流语言理论和语言学习理念。新的《课程标准》将基础教育英语教学目标定位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这种课程目标定位跳出了以往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框架,不再认为语言能力是由相互独立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构成,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总和并不能构成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在这样的语言能力观关照下,我国基础教育课堂英语教学就要打破单纯语言知识和单项语言技能训练的局面。而要把综合应用能力设为英语教学目标,在强调语言知识和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培养基础上,培养学习者社会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从而达到能用英语完成任务,“能用英语做事情”。

3 . 3 实施任务型教学是“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的途径

自上世纪70年代,随着学术界对语言教学研究不断深入,语言教学研究中心从关注“如何教”转移到关注“如何学”,任务型语言教学因能更好地实现对学习过程的关注,很快被视为“培养学习者语言综合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Skehan, 1998),成为了国际语言研究的焦点,《共参框架》认为任务型语言教学是“以行动为导向”的现代外语教育理念实现的途径。任务型语言教学理念也得到了我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制定者和教材编写者的认可和推广。教育部于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2011年颁发的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进一步阐明了任务型语言教学实施方案,提出“教师要通过创设接近实际生活的各种语境,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以及各种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的途径与方法,如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等,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目前,全国各个版本的中小学英语教材几乎无一例外在导言或教师用书里介绍了该教材是按任务型教学理念编写的。

但从近年来的教学实践看,由于对任务型教学的片面理解,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着两个极端:要么盲目拒绝任务型教学理念,如有人认为任务型语言教学理念是一种舶来品,在我国推广可能会水土不服,认为我们“不恰当地首创在全国使用任务型教学法等强交际型理念”是“脱离实际的盲动”,把任务型教学写进国家的指导性文件,是“非常轻率的”(《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编辑部,2007);要么认为任务型教学只是培养学生的会话等口头交际能力,因而课堂教学中主要以游戏、对话等活动为主,对学习者产生的语言错误不太纠正,造成了在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同时,忽视了对学生语言形式准确性的训练。我们认为这两种倾向都是由于对任务型语言教学理念认识上的偏差造成的。首先,任务型语言教学是国际应用语言学界综合现代语言学、认知语言学、教育学等语言教育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结论基础上提出的一种语言教育理念,体现了学术界对语言教育的最新理解,也反映在包括《共参框架》在内的国际主要外语教学文件中,作为我国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的指导原则也是恰如其分的。造成对任务型语言教学理念的另一个极端认识是由于我们在实施任务型教学过程中,并未完全领悟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本质,回顾我国近三十年来外语教学思想发展过程,我们课堂教学中心任务与20世纪90年代以前国际主流外语教学思想发展轨迹一样,也在关注形式与意义之间大幅摇摆,非此即彼,没有做到形式与意义的兼顾。任务型语言教学并非摈弃语法等基本语言知识的教学,相反,它是“意义领先,兼顾形式”的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当前,在基础外语教育界,如何引导教师正确理解和实践任务型语言教学对提高我国外语教学效率,使我国外语教育走上良性发展道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Bachman, L. 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s in Language Testing[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0.

Canale, M. The measurement of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J]. Annu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1988(1): 67-84.

Council of Europe. Common European Framework of Reference for Languages: Learning, Teaching, Assessment[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Hymes, D. 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A]. In Pride, J. & Holmes, J. (eds.). Sociolinguistics, 1972: 269-293.

Jones, N & N. Saville. European Language Policy: Assessment, Learning, and the CEFR[J]. Annu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2009(29): 51C63.

Long, M.H. Focus on form in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A]. In R. Lambert & E. Shohamy(eds.). Language policy and pedagogy: Essays in honor of A. Ronald Walton(pp.). 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2000: 179-192.

Skehan, P. 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编辑部.外语教育教学基本理念辩论[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7(11-12):15-32.

第6篇:盈利能力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英语;听力;阅读

英语听力能力是大学阶段学生必须获取的一项重要技能,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塑造而言,其价值不言而喻,因此在我国高校教学体系中,一直都得到了诸多方面的共同关注。这种关注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甚至于贯穿了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从中学一直到大学,可以说从学生接触英语开始,听力能力就作为一个培养重点对待,到了大学环境之后,英语教学的每一个细节都渗透着听力能力的训练,甚至于这种训练已经走出了课堂,延伸到了校园环境之中。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更需要教师保持警惕的视线,寻找能够切实推动学生听力能力的方法。

一、英语听力和阅读的共性分析

1985年,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首次提出了二语习得的概念,在这个理论体系中,输入假设是重要的环节之一。依据这一思路,学生想要实现有效的第二语言学习,必须能够实现合理水平合理总量的输入,而阅读和听力,同样属于输入的阵营,从这个角度看,二者应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一种相辅相成的状态。

首先,听力和阅读二者都具有主动和被动相融合的特征。看似都属于输入领域,存在一定的被动接受的特征,但是深入分析,又会发现二者均具有极强的主动特征。无论是文字的视觉输入还是语音的听觉输入,都要求学生调用其自身具有的对应语言能力,主动获取到输入语段中的内容和思想,同时当遇到不熟悉的内容的时候,还需要语言信息的受众进行推断,这同样也是一种意义的学习。

其次,阅读和听力同样都是一种基于语言的沟通与交流。虽然二者只是输入而不注重输出,但是不管是听还是读,都带有一定的目的性,是语音的发出者或者文字的作者想要传达给听众和读者以对应的思想或者信息。虽然对应的输出没有完成,但是沟通过程本身已经形成。

最后,阅读和听力两个环节,本身都存在一定的不平衡特征。这种不平衡特征大多与文化背景相关,或者说,与学生的经历和认识形态有关。对于听、读的内容,在文化背景、题材都熟悉的情况下,学生作出的反馈也很快,反之,如果对于材料里面的思想文化背景不熟悉,则无法很好地获取对应的思想作出反馈。这种特征同时存在于阅读和听力两个看似并不相同的环节中,并且表现一致性十分突出。

从以上三个方面可以看出,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阅读和听力具有很多共同特征。这些共同特征都决定了二者的训练,会对于学生同一个方面的能力有所加强,因此想要实现切实可靠的听力能力提升,可以考虑通过加强二者之间的合作,或者借由阅读手段,来对听力能力进行提升。

二、优化阅读与听力的协同作用

通过上述对于阅读和听力之间共性的分析,可以基本确认在二者之间必然存在学生综合能力提升方面的协同作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当考虑加强二者之间的合作,形成彼此之间相互推进的局面,切实成为推动英语教学体系向前发展不断成熟的重要力量。

1.加强文化教育

基于学生在阅读和听力两个领域中同时表现出来的不平衡特征,以及语言本身的对于传递信息和思想的价值体现,都决定了文化的教育必然是英语教学活动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对于这一方面的加强,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听力和阅读材料中相关信息的获取能力。对于这一方面,应当在学生完成对于相关材料的获取之后,依据材料中的内容来实现对于文化的补充。需要注意的问题在于,英语教师长久和英语以及西方文化接触,可能对于某些文化细节已经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但是对于学生而言仍然属于空白领域,因此需要教师细致深入地考察材料中的文化背景,才能落实在教学活动中,才能推动学生对于西方文化的洞悉深度。

2.加强协同作用

既然阅读和听力存在有诸多共性,其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也必然能够实现协同价值。实际工作中,应当打开阅读和听力之间的壁垒,避免单一的学习形态隔离。对于阅读而言,可以在阅读训练结束之后的最后环节鼓励学生朗读,或者挑选某一个学生进行课堂朗读,通过朗读实现声音的输入。而对于听力教学活动而言,则可以在完成听力的测训练和测试之后,给出对应的听力材料文本供学生阅读。这样能够充分发挥视觉器官和听觉器官的不同功能,使视觉记忆和听觉记忆同时储存在大脑中,从而加速听力理解过程、提高听力理解能力和综合语言能力。

3.加强听力材料选择

听力是输入假设中的重要环节,想要实现学生对于英语的习得,听力的价值不容忽视。但是听力输入,同样需要遵循输入假设中的思路,保证一定量的合理水平的力材料输入,否则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实际工作中应当切实面向学生水平进行考察,在获取到其能力状况的基础之上,合理选择听力材料。需要注意的是,听力材料的选择应当与阅读材料的选择加以区分。虽然二者面对同样的学生群体,但是对于学生而言,其阅读水平通常都会高于听力水平,因此在材料的选择方面,也应当适当做出调整,才能获取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结论

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一方面应当面向学生的学习进度展开更为密切的关注和测评,另一个方面还要充分深入英语学科本身,深入发现其不同教学环节中的内在联系。唯有如此才能获取良好效果,不断推动学生能力塑造的步伐。

参考文献:

[1]高宪礼.中国英语学习者听力速度与阅读速度关系研究[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11(2).

第7篇:盈利能力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英语网络电台;英语学习;英语实践

一、引言

随着我国的迅速发展,与世界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在这一背景下,提高高校学生英语能力至关重要。我国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作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依据,强调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高校网络电台适应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要求,以提升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主要目标。本文本文结合了本校英文网络电台的运作状况,总结了高校网络电台对学习英语所起到的推动作用。

二、高校英文网络电台的内容简介

高校英文网络电台是广播与网络的融合,在相关老师的指导下,网络电台的日常运作主要由学生完成。通过学生主动搜集英语资料,整理资料并上传到网站,使得广大学生可免费获取所需英语资料。同时,为使英语学习贴近生活,部分音频和视频资料的来源,不是由网络搜集而来,而是学生亲自录制拍摄的英文新闻等内容。传统的广播和纸质报纸所起的作用已经逐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被网络所淡化。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网络的进一步普及,特别在全国各大高校之中,网络已成为当今大学生必不可少的获取信息的途径。然而,同以声音为唯一传播方式的广播和以文字为传播方式的报纸相比较,网络在对信息的存储上不再是无法回放。学生可以马上搜索到所需材料进行学习,同时也摆脱了广播节目有声音而没有画面感的枯燥局面。部分节目内容由于将图像、图片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拥有了耳目一新的体验,达到了单纯听觉无法留下的深刻印象,从而使广播拥有了更好的传播效果。

三、高校英文网络电台提高大学生英语能力

1.分享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丰富多彩的英语学习资源不仅可以在线浏览,同时可供学生们下载以便日后复习。在电台网站里,针对学生们不同的英语水平和兴趣爱好,依据类别和难度将学习资料分类。其中,音频资料包含了时下热点新闻,同时负责网络电台的日常运作的学生们收集整理自己的录音,并上传到资料区供广大学生参考,通过树立身边榜样的方式,鼓励学生们张口模仿。视频资料让学生通过真实的场景来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其中包括了适合配音的短剧视频,不少学生反馈信息表示动画配音让他们真正体验到快乐地说英语。

2.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教师教学效率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语言学家Krashen在语言输入论中指出,语言的习得是通过语言输入完成的,教学的主要精力应该放在为学生提供最佳的语言输入上,从而促进语言习得。正如大大众知晓的那样,英语教师在备课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他们努力寻找既适合于教学又吸引学生的资料。然而有时,事与愿违。学生对老师提供的资料丝毫不感兴趣,会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目前我国大多高校仍然在按照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远离学生生活,从而减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听力课程选择在语音室内,学生学习的方式主要是听音频后回答问题。在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下,不少学生由于基础薄弱,导致多数情况下听不懂音频内容,从而产生了放弃心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高校英文网络电台使得学生可以上传分享自己感兴趣的视频音频等,通过这种丰富有趣的的方式学习知识,让学习不再枯燥乏味,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

3.提供了学生实践的平台:高校英语网络电台是在相关老师的指导下,网络电台的日常运作主要由学生完成。学生主动搜集资料,整理精华资料并上传到网站。音频录制由学生选稿并播音,学校视频新闻的制作中,更是分工安排,分别由不同的学生负责新闻采集与撰稿,新闻播报,录制与后期的剪辑美化。通过学生实时报道的途径,各个环节都为学生运用英语提供了锻炼机会与实践平台,及时发现纠正英语运用中的错误,培养了学生将所学英语知识投入实际运用之中的积极主动性。此外,通过观看本校英文新闻,也促进学习者对英语态度的转变。有不少学生认为英语学习缺少环境的熏陶,认为英语和自己的日常生活无关。通过本校英语新闻的传播,学生体会到了将英语生活化,感受到了英语氛围,有效提高了学习英语的热情。

4.互动专区及时解决学习困难:针对需要的知识以及难点等,学生可以在互动专区在线提问或留言,都可以得到有效解决。同传统的学习环境相比教,网络学习环境具有虚拟性、开放性、支持协作性和信息资源丰富性等多种特征。学生可以自主地在虚拟的学习环境中,主动获得英语资料。通过老师与同学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将问题认识的更加透彻,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更加重要的是,让所有学生,都能够浏览到自己未曾察觉的不足。通过日积月累的努力,错误及时得到改正,难点及时得到突破,最终逐步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四、结论

高校英语网络电台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平台,利用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发挥第二课堂的优势,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听着身边事,积极学英语,网络电台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创造了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实践英语听说读写,提高英语能力,网络电台的作用不可忽视。此外,项目也存在以下不足,日后需要改进。视频新闻的录制设备均由学生提供,不够专业,视频效果有待改善;对音频视频的剪辑能力也需提高;采集新闻存在滞后性,目前不能达到及时播报;对网络电台的宣传工作不够,参与人员范围小。(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经贸外语学院)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

[2] 何莲珍,自主学习及其能力的培养,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03年7月,第35卷,第4期:287-289

[3] 刘晓天,网络资源在大学英语视听说课中的应用教学实践与教学实践与研究研究,中国电化教育,2011.11,总第298期:110-112

[4] 武明光,利用网络学习英语研究,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12月,第21卷第4期:37

第8篇:盈利能力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大学英语 听说能力 合作学习理论

听说能力的培养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任务。2006年,在改革后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听力试题所占的比例提高到了35%。2008年12月,教育部在50所高校进行了四级机考试点考试,并有望在更广的范围内展开。其中,一个突出的变化是,听力的分值占了70%,是此前所占比例的2倍。可以看出,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将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目标和重点。

一、应用“合作学习”理论激发学生的听说兴趣

合作学习法简而言之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分工的互学习。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实现共同的目标。采用合作学习法进行英语听说教学,由于听说的训练大部分在小组之内进行,大大减少了学生使用外语的恐惧感和焦虑感,这有利于学生克服自卑感,大胆的加入与同伴的语言互动中;合作学习法还有助于帮格内向的同学从以往被动接受教学的角色变为积极主动的参与,不在是实践环节的旁观者。

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遵循循序渐进、稳中求实的原则,努力创造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减轻学生在听说训练时的心理压力;在学期开始时就让学生清楚地了解本课程的教学目的、要求、学科特点、教学安排和形式,并积极鼓励他们参与到课堂设计中来。所以,教师应该针对学生希望提高听说能力的愿望,捉住学生好奇、紧张又易于气馁的心理,根据所使用教材的内容和特点,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在教学活动中营造情景交融、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二、应用“合作学习”理论改变听说训练教学模式

教师可以把合作学习渗透到学生课内外的英语学习中,教师把学习内容规划、设计成不同部分,分配给各个小组。在课外,教师可根据本学期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布置每周每个组在一起学习的次数及内容范围,并且定期检查各小组的学习状况,而组长可以根据组员各自不同的学习情况更加细致地分配任务,一般说来,一个人的听力水平和口语能力密不可分。听力水平高的人可以很好地理解讲话人的意图,并能够听出一些习惯用法的表达,并在以后的口语交流时从自己的记忆库中调用适当的表达方法;口语表达比较好的人一般听力也比较好,因为口语表达是在一种交流的环境中进行的,要让他人理解自己的意思必须首先了解他人的表达习惯和方法,而这正是听力能力的范畴。所以,听力和口语不可分割,听力水平和口语能力相互促进。所以在听说课堂上我们要听说并进,“两手抓,两手都要硬”。[1]

三、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听说技巧

听说是综合能力。学生要能正确理解听力材料所传达的信息,其大脑中必须同时储存有相关的语音、词汇、语法、文化背景等知识。此外,掌握一定的听说技巧,对于提高听力水平并促进口语能力的加强是十分重要的。

1.对听力技巧进行指导

首先,培养学生听前预读和预测的习惯。听力考试中的问题不是以书面形式出现在试卷上,而是在对话结束之后以录音形式表现出来。因此在听音前要浏览各选项和问题,这样可以提前预测所听内容的主题,从而能在听音时心中有数,有选择地记,有目的地听。

其次,培养学生听音时理解大意,捕捉重点和边听边记的习惯。使学生明白做听力练习时没有必要把文章一字不漏地听下来,只要抓住关键词和重要信息,就可以做到事半功倍。

2.对口语技巧进行指导

口语训练要克服害羞心理。中国学生一般不爱表达自己,尤其在众目睽睽之下。要让学生明白语言是要说出来的,不能再像以往那样学习“哑巴英语”,要摆脱性格内向对口语表达造成的不良影响;另外要克服自卑心理。很多学生总认为自己英语水平太差,怕出错,不敢开口,尤其是当与口语水平比自己高的人对话时,更易出现这种情况。教师要指导学生克服这些心理障碍,因为这是提高英语口语的前提。

四、应用“合作学习”理论加强课外自主学习

教师在组织英语合作学习时,一定要加强引导,不能仅仅扮演常规的英语合作学习中控制课堂环境的角色,而应该对整个课堂进行完整的设计,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管理。掌握一定的词汇量是学习和运用一种语言的基础。在听力课堂上乃至课外英语听力的学习中,学生在听力过程中感觉“一头雾水”,或者出现“卡壳”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遇到数量较多的生词或词义不熟的词汇。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普遍英语词汇量不足,他们仅仅是在英语考级前购买一两本词汇手册进行突击,这已成为一种现象。很显然,词汇量的缺乏严重制约了学生对听力句子或段落乃至全文的理解。所以,要在大一新生开学初就引导学生重视每一天对词汇的积累。[2]

课堂上听说练习时间有限,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课外进行一些听说练习。听的内容多种多样,可以欣赏英文歌曲、收听英语广播、观看英语电视电影节目等。这样学生能够熟悉不同口音、性别、年龄、国家的读音,扩大知识面,培养语感,增强反应能力,尽可能多地让自己接触各种语音资料,多多进行“磨耳”训练,以达到提高听力的目的。

总之,在大学英语听说课堂上,应用“合作学习”理论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听说英语的兴趣,有效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师应该不断探索的课题。教师应该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进行更多有益的尝试,在听说的技巧上多多积累,不断学习借鉴,在教学模式上多多创新和探索,以灵活多样的课堂设计来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参考文献:

第9篇:盈利能力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医疗经济;商业智能;精细化管理;应用;作用

一、医院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这一管理理念最初来源于企业管理领域,它依托于社会发展后的分工高度细化,同时也是为了响应社会对于产品和服务的精细化要求应运而生。精细化管理通过系统化、标准化管理思想的应用,通过改变管理规则,力求规则的协同化和细致化,强调管理手段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再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统筹组织内部分支机构和组成部分有效衔接运作,精确关联、高效沟通,增强组织竞争力,获取更大商业利益。医院精细化管理实际是一个舶来品,是医疗管理向企业管理的一个学习借鉴的过程。精细化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运用,能够推动医院经济管理目标的实现,将医院运营成本细化到考核单位,制定成本费用的具体分摊标准,把科室责任、权利和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整个医院的经营目标而努力。精细化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实践,有利于统筹医院现有的人力资源、运营信息、总务器械、流动资金、医疗技术等各种资源,降低内部交易成本,做到内部经济,避免资源隐性浪费,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有效控制医疗成本,提高医院经营收益能力,做大医院优势学科,做强综合竞争力。这里我们主要讨论HERP系统以及BI系统为主的商业智能对医院经济精细化管理的推动作用。

二、商业智能的构成及概述

医院运营管理系统是在企业ERP系统上发展而来的,是利用医院“物流、资金流、业务流”这些供应链来为医院的战略发展目标服务。要发挥预算的作用,严格会计核算,以薪酬绩效为指挥棒。医院运营管理系统包含人、财、物管理三大方面。财务方面主要是会计核算、编制预算及资金管理、医保政策谈判、项目及科室成本控制、收入管理。物流方面主要是医院药剂科、总务科、器械科各级各类库房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是运营管理的基础。人力资源方面涉及到人力资源引进、培养、进修管理、薪酬制度改革、职称评聘,最终落实到绩效考核和发放,通过激励和约束功能引导职工围绕医院战略目标而工作。医院经济运行精细化分析系统(BI)的目的是为了提供管理决策支持信息,包括以下三个主要部分。一是数据交换平台建设。建设医院经济运行数据集成平台,通过集成卫生资源信息整合平台,对卫生资源信息进行统一规划和信息整合,建立医院卫生经济管理数据规范和指标,填充医院经营管理数据。为辅助决策信息提供标准的数据格式和数据源,为医院开展不同角度的监管提供技术上的保障。二是数据资源管理中心建设。通过数据交换平台同时从HERP、HIS、医保、LIS等系统采集输入数据。实现数据的分层管理,建立原始业务数据库、标准字典编码库、经济运行主题数据资源库。从业务分析角度,建立分析主题,同时建立数据分析模型,形成医院精细化运营BI系统的主题数据模型标准,以便今后为扩展医院卫生经济精细化管理奠定基础。三是数据分析功能建设。根据数据分主题建立数据分析功能,将数据分析结果通过图、表等多种方式展现出来,提供管理依据。医院经济运行精细化分析系统(BI)是在HERP基础上的高级应用和深度开发。HERP等系统产生的业务数据为BI在医院的应用奠定了数据的基础,利用BI的应用理念和医院经济运行分析的模型整合数据,从全局的角度进行科学的规划,优化现有资源,提高配置效率。

三、商业智能在医院经济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

HERP系统将业务流、数据流结合起来,信息共享。利用全成本分析作为内部控制的基础,通过收支预算、物资预算等,将会计、成本、物流、固定资产等业务串联起来。

1.统一基础信息,把系统内需要提取的信息都做规范的编码,使医院经济运行数据实现了无障碍的使用和调度,为下一步信息联动打下了基础。

2.建立适合医院的包括项目成本、科室成本在内的核算的方法以及管理成本分摊、建筑折旧、设备折旧等的摊分办法,建立成本分摊、成本核算的管理模式。在此基础上,可以实施病种成本分析。成本一体化的管理思路,可以为医院成本合算提供大量相关的数据基础。

3.建立预算控制处理方式。以收支、项目等各类预算,对会计核算、资产购置报损等进行监督和控制。同时,所有预算核算单位以科室为基础,与成本、会计进行数据连通,保证预算执行分析的准确性、及时性以及分析的广度和深度。

4.分类管理物资耗材。为属性不同的各类型物资耗材设置适应各自特色的管理办法和程序,优化各个环节的管理流程。通过物流系统,让收费耗材实耗实销,对高值材料进行全程跟踪管理。

5.全生命周期管理和全过程跟踪固定资产。实现资产的动态自动核对,对大型医疗设备进行单个核算和考核,为资产的管理、分配、购置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同时,将设备数据与PACS、成本等系统关联,实现了大型设备的单机效能分析。

6.建立科学的绩效管理和跟踪评估机制。通过绩效工资分配方法和多方位绩效考核,针对性地为医技科室、临床科室、行政职能科室分别应用不同的考核方法和量化考核指标。根据不同科室、岗位设定绩效指标,跟踪指标数据和指标的完成情况。通过医院绩效指标体系的预警监测机制,对比已建立的医院指标库、知识库,进行动态信息反馈。

7.实现已开展业务的统筹整合。实现会计、预算、人力资源、成本、物流、固定资产、总务后勤、绩效、薪酬等业务的统筹整合,让医疗服务业务与后台运营业务的全面资源整合,实现药品购销业务和后台运营业务的全面资源整合,实现以财务为中心贯穿全院各个业务科室的资源整合。

8.商业智能在医院精细化管理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多系统整合的全面分析思路。BI系统数据分析是多系统整合的思路。将HIS、HERP、病案等孤立系统的数据通过数据接口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交叉组合分析,从而能够获得更好地分析效果。为医院资源的整体优化,领导的决策、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从而实现优化医院运作、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2)确立完善的指标分析体系。指标体系的建立是为了更好地对数据进行归类分析。一般指标体系建立可以按分析内容进行归类分组,例如医院基础规模指标、服务量指标、等级医院评价指标、科研教学指标、医疗质控指标、成本控制指标、经济运营效率指标、社会公益指标等。(3)合理利用各种分析方法。商业智能的分析数据主要来源于各业务系统。为了获得更好地分析效果,可以合理利用同比分析、环比分析、结构分析等各种分析方法,通过饼图、柱图、折现图等进行直观显示。

四、商业智能在医院精细化管理中的作用

1.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通过对数据分析模型和行业标准数据的应用,将本期数据与同期数据、行业标准数据的比较,准确迅速地判断出问题。利用基于行业数据的分析模型,通过因素分析方法、结构分析方法、仪表盘分析方法、环比分析方法、杜邦分析方法、瀑布图分析方法、雷达图分析方法,实现对问题指标的深度钻取和横向数据关联,来定位影响问题指标的因素,并快速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提供分析报告模板,从多角度对每个可能出现的问题列出解决方案。

2.进行辅助决策。商业智能通过对会计核算、成本管理、预算控制、物资流、固定资产管理、医护工作量信息、门诊住院收入等业务数据分析,对医院的偿债能力、效率效益、工作量、人员结构、项目、收入、支出、收益等指标进行全方位、多视角的展现,形成决策服务数据,为正确经营决策提供重要参考和合理建议。

3.优化医院管理。优化医院的资源信息传递、管理、利用的效率,建立资源共享的信息化系统,优化内部协调,提高医院执行力和管理水平,促进效率提升,提高医院获取、分析和把控工作信息的能力,提高信息的利用效率,加速有效信息的循环。医院管理层甚至医院举办方能够迅速了解医院工作指标完成情况和医院经济运行状态。通过与本医院历史同期的纵向比较和与相同指标及相关指标的省区内乃至全国水平横向比较,发现医院经济管理中潜在的问题,找出与其他医院的差距或者优势。

4.进行信息预测。通过对医院每一重要决策活动将带来的财务情况变化,进行预先分析测定,评价医院的偿债能力,考核医院运营业绩,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并提出有效的风险防范对策。

参考文献:

[1]张颖楠.HRP架构下的医院绩效奖金管理系统建设与完善[J].经济研究导刊2014,(22).

[2]杨丽倩.浅谈公立医院绩效管理[J].经济研究导刊,2014,(14).

[3]李则河,彭晨辉.建设集成化ERP平台及其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2011,(9).

[4]刘丽华,曹秀堂.基于ERP系统的医院运营管理[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2,(1).

[5]闫华,刘伟,郝梅.企业资源计划在医院的运用———医院资源计划[J].中国医院管理,2011,(12).

[6]李明.医院决策支持系统设计与实施[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4,(2).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