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字通信的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煤矿;自动化;通信技术;功能特点;关键技术
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含有丰富的煤矿资源,且煤矿资源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比极大,这就促使煤矿行业得以快速发展起来。同时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自动化和信息化等先进科学技术应用到了煤矿资源开发生产过程中,大大提高了煤矿资源开发生产的安全性和高效性,对于煤矿行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
1 煤矿自动化功能特点与关键技术
1.1 煤矿自动化功能特点
1.1.1 运行、管理自动化
利用远程技术和设备对矿区设备进行远程操作,然后利用集线器收集设备的运行状态信息,并进行记录,最后传输给终端计算机,让煤矿企业能够实时掌握矿区设备运行状态信息,这样的模式下能够让煤矿生产运行管理实现集成化、多维度的管理功能,从而提高煤矿生产运行管理的科学性。
1.1.2 运输自动化
相较于传统的运输方式,运输自动化具有自动运输、自动识别功能。从其构建方面来看,主要是采用单片机或PLC联动传输物理设备的方式,包括了检测传输设备重量,对运动时间与频次进行自动规划,这样能够有效减少人力资源投入,节约煤矿运输成本。
1.1.3 洗选自动化
煤矿资源一旦经过开采就会形成初级产品,然后还需要对初级产品进行洗选以及合理分类,最终将煤矿产品分类进行销售。而煤矿产品洗选环节的工作环境较为恶劣,这就严重影响了煤矿产品洗选工作效率。通过在煤矿产品洗选中应用自动化体系,有效改善了煤矿产品洗选的工作环境,避免了人为损伤情况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煤矿产品洗选工作效率。
1.1.4 安全保障自动化
煤矿开采是一项危险性较高的工作,多年来煤矿开采安全事故也是屡见不鲜,影响煤矿开采安全的因素较多,通过多年调查研究表明,人为操作不当是导致煤矿开采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在煤矿安全保障体系中构建自动化体系,利用自动化检测设备与报警设备,能够帮助煤矿企业实时了解煤矿井下环境信息与人员操作行为情况,进而有效规避存在的风险,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实现安全保障自动化[1]。
1.2 煤矿自动化的关键技术
将继电器体系与单片机及PLC控制系统进行联动,能够实现对相关设备的自动化管理。煤矿自动化构建中,其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管理方面。在管理过程中,自动化管理主要通过系统评价体系及可视化界面来实现。设备自动化控制主要通过主机控制分机的讯号来实现;而设备自动化运行则与自动化控制相反,主要是利用PLC现场终端收集讯号并进行初步处理,进而获取到相关数据信息,然后利用计算机进行统一管理。二是讯号方面。讯号传输主要是通过可视化管理体系来实现,是煤矿自动化实现的根本所在。在通信构建中还应注意以下两点情况:第一点,为了保证讯号传输中的清晰度和保密性,应对讯号进行增强,对设备进行加密;第二点,为了避免讯号在传输过程中受到干扰,还应使用硬件屏蔽技术。三是系统设置方面。为了实现系统自动管理,应有效整合相关设备,合理设定具体参数,同时建立并严格执行数据后台评价与报警机制,将设备的工作情况和检修情况设置为系统指标,从而推进煤矿自动化体系的构建[2]。
2 煤矿通信技术功能特点与关键技术
2.1 煤矿通信技术功能特点
2.1.1 基于设备之间的通信环节
煤矿通信体系构建中,设备之间的通信通常比较简单,只需要将操作指令利用二进制代码进行传输,就能够达到设备之间通信的目的。煤矿通信体系构建中设备之间的通信利用电讯号就能够完成,这是由于电讯号本身就具有整合讯息的功能,所以,设备之间通信体系的构建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此外,设备之间通信体系的构建中,大多是采取单一控制,基于这样的条件下,设备之间通信体系构建中的关键技术就是远程控制技术。该通信技术的功能特点就是保证线路通畅以及讯号的准确性。
2.1.2 基于人机互动或者工作人员之间的通信环节
一是工业环网的构建主要通过集成网络来完成,工业环网中的接口技术能够对煤矿整体信息传输进行有效整合。工业环网构建模式具有一次性完成建设并且能够反复利用的功能特点。
二是在煤矿通信系统构建中应用先进技术和新型材料。煤矿通信的基础设施的构建主要是通过光纤介质来完成,在构建中,应对煤矿井下光纤的使用安全给予高度重视,因为光纤容易受到恳、外力、震动等因素的影响,所以需要采取相应的外套保护措施来保护光纤井下使用的安全。
2.2 煤矿通信关键技术
2.2.1 矿井生产调度通信技术
矿井生产调度通信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对煤矿井下生产过程进行通信管理的技术。矿井生产调度通信技术中涉及到的通信设备主要有调度主机、本安自动电话机、安全隔离器等。
管理人员通过利用以上设备能够实时管控煤矿井下生产运输全过程,以此确保矿井生产安全性与高效性。矿井生产调度通信技术又包括多种技术类型,例如在矿井下结合调度主机与行政交换机的通信技术类型,通过矿井生产调度工作人员对调度主机和行政交换机的综合使用管理,能够对矿井下的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管控,该种技术类型多用于大型煤矿企业。除了上述通信技术类型外,还有只单独使用调度主机或是只单独使用行政交换机的通信技术类型,多用于小型煤矿企业。
2.2.2 井下光纤通信技术
井下光纤通信技术与其他通信技术相比,具有通信速度快、容量大、质量高等多种优点,还具有防爆性能、阻燃性能及防干扰性能。井下光纤通信技术在煤矿信息化体系构建中的应用,实现了多种系统的有机融合,包括通信系统、电力系统监控、人员定位系统、设备运行监控系统等,有效推进了煤矿信息化的建设[3]。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煤矿生产中应用煤矿自动化和通信技术,不仅能够为煤矿生产管理的顺利进行及作用的发挥提供重要的基础保障,还能够有效保证并提高能煤矿开发生产的质量,安全性和高效性,节省人力资源和成本,进一步提高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是煤矿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王博翰.浅谈煤矿自动化和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科技风,2015(23):150.
数字通信是指用数字信号作为载体来传输信息,或者用数字信号对载波进行数字调制后在传输的通信方式。它的主要技术设备包括发射器、接收器以及传输介质。数字通信系统的通信模式主要包括数字频带传输通信系统、数字基带传输通信系统以及模拟信号数字化传输通信系统三种。
数字通信与模拟通信相比具有明显优点。它抗干扰能力强、通信质量不受距离影响、信号易于调制、保密性高能自动和控制差错可与计算机相连能支持多种通信业务。具体介绍如下:(1)数字通信比模拟通信抗干扰能力强。一种数字信号传播形式简单只有“0”、“1”两种区别鲜明形式。即是传播过程中经由信号放大器,信号在到达终端接收器时仍然可重新再生复原。另一数字信号是以离散性形式进行传播。虽然也不可避免会受到系统外部以及系统内部噪声干扰,但是只要噪声绝对值在一定范围内就可以消除噪声干扰,不会出现信号噪声叠加在一起并随着信号被传输、被放大进而将影响通信质量现象。(2)更适于远距离传输。在进行远距离的信号传输时,通信质量依然能够得到有效保证。因为在数字通信系统当中利用再生中继方式,能够消除长距离传输噪音对数字信号的影响,而且再生的数字信号和原来的数字信号一样,可以继续进行传输,这样一来数字通信的质量就不是因为距离的增加而产生强烈的影响,所以它也比传统的模拟信号更适合进行高质量的远距离通信。(3)数字信号易于调制。虽然数字信号较模拟信号更加方便快捷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模拟电路占有通信比例仍然不小那么数字信号能否利用已经建立起来四通八达模拟电路进行传输呢?答案是肯定只需在数字终端设备和模拟电路之间加装以调制、解调为主体接口设备便可实现由于数字信号只存在“0”和“1”两种状态其信号调制则相当简单具有波形变换速度快、调整测试方便、体积小、设备可靠性高等特点一般而言数字调幅、数字调频、数字调相十数字调制最常用三种方式。(4)数字信号比模拟信号保密性强。由于无线电波是朝着四面八方方向传播只要终端接收器对口每个人都可以接收到传播内容数字通信可以将其信号在编码器与密码相捆绑在进入信道传播接收方则通过解码器解除密码限制取得信号传播内容由此避免了传播信息外漏现象数字信号加密只需通过简单“加”、“减”等逻辑运算按照一定规律将密码“加”到语音电码中去将包含着语音信息电码进行传播。此外数字通信对其设备中所用电路要求较简单有着轻巧、故障少、耗电低、成本低集成电路即可满足通信需求数字信号还便于和电子计算机结合由计算机来处理信号使得数字通信系统更加灵活通用也为各类如电话、电报、图像以及数据传输业务开展提供了更加便利条件。
要进行数字通信就必须进行模数变换,也就是把由信号发射器发出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基本的方法包括:首先把连续形的模拟信号用相等的时间间隔抽取出模拟信号的样值。然后将这些抽取出来的模拟信号样值转变成最接近的数字值。因为这些抽取出的样值虽然在时间进行了离散化处理,但是在幅度上仍然保持着连续性,而量化过程就是将这些样值在幅度上也进行离散化处理。最后是把量化过后的模拟信号样值转化为一组二进制数字代码,并最终实现模拟信号数字化地转变,然后将数字信号送入通信网进行传输。而在接收端则是一个还原过程,也就是把收到的数字信号变为模拟信号,通过数据模变换再现声音以及图像。如果信号发射器发出的信号本来就是数字信号,则不用在进行数据模变换的过程,可以直接进入数字网进行传输。
二、数字通信系统的应用
数字通信系统的关键性技术包括编码、调制、解调、解码以及过滤等。其中数字信号的调制以及解调是整个系统的核心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技术。数字调制是通过对信号源的编码进行调制,将其转换成为能够进行信道传输的频带信号,即把基带信号(调制信号)转变为一个高频率的带通信号(已调信号),而且由于在传输过程中为了避免信息失真、传输损耗以及确保带内特性等因素,在进行信号进行长途传输以及大规模通信活动时必须对数字信号进行载波调制。现阶段的数字信号调制主要分为调幅、调相以及调频三种。调幅是根据信号的不同,通过调节正弦波的幅度进行信号调制,目前最常见的数字信号是幅度取值为0和1为代表的波形,即二进制信号;调相是由于载波的相位受到数字基带信号(调制信号)的控制,通常情况下载波相位和基带信号是保持一致的,例如二进制基带信号为0时,载波相位相应也为0;调频是利用数字信号进行载波频率的调制。解调就是讲载波信号提取出来并经过还原得到信息的过程,它是调制的逆过程也被称为反调制。目前解调的类型分为相干解调和非相干解调两大类。数字通信的质量通常用信息传输速率、符号传输速率以及消息传输速率这三个指标来衡量。对于数字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通常用信息传输速率、符号传输速率以及消息传输速率这三个指标来衡量。
通信系统向数字化时代的转变就是要从有线通信想无线通信,从公用移动网络到专用网络,从而实现全球化的数字通信理念。而且通过现有的综合业务数字网络为基础,通过一个多用途的用户网络接口就可以轻松实现信号发出端到接收端全程数字传输与交换的新型通信网。利用这种新型技术可以扩充通信业务的范围,而且还具有更加经济以及灵活的特点,能够与现有的计算机互联网、多媒体信息网、公共电话网以及分组交换数字网等进行任意转换。随着数字通信设备的发展和不断完善,利用微处理技术对数字通信系统的信号进行转变,还能够使设备更加灵活的应用到各种长途以及市话当中。由于长途通信线路的投资远大于终端设备,为了提高长距离传输的经济性,未来高度、大容量的数字通信系统也将成为主流趋势,而且随着数字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数字通信系统的设备制造也越来越容易,成本更低、可靠性也更高。
一、MOOC介绍
MOOC即慕课[1][2],英文全称为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即大规模开放的在线课程,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在线课程模式。慕课具有大规模的、开放课程、网络课程等主要特点。
MOOC是指由参与者的课程,典型的慕课课程是大型的或者大规模的。MOOC课程必须是开放的并且不是面对面的课程。课程材料散布于互联网上。上课地点和时间不受局限,只要有一台网络联接的电脑,你就可以花最少的钱享受国内的或者世界顶尖大学的一流课程。现在的MOOC一般都是大学课程,优化后搬到网上,内容和分类都以大学的知识构架为基准。开课日期模仿大学时间表,每周上一次课,一次讲一至两学时,布置课后作业,开课期间安排答疑,体现了交互性。
MOOC的基本组成结构:课程视频,随堂测试、作业、考试以及在线助教、讨论。课程视频为微视频组成的课程串,每个微视频大约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不等。微视频里会插入小测试,看完就需要答题,然后电脑进行评分。期末要提交作业或进行考试,因为学生人数很多,作业和考试一般采用互评打分的方法。一般每门课都有自己的论坛,里面会有助教加入,对课程学习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解答。而且还有讨论区,还可以找在线的同学互相讨论。慕课一般是免费的,这个免费主要指的是听课免费,如果想要证书就需要交费。现在有很多大学将一些很多学生都选修的课程作为慕课课程,这样既节约教师和教学资源,又可以让学生在某一时间段内自主学习。
二、数字通信原理作为慕课课程的必要性
数字通信原理是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和网络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系统性、理论性强,同时又强调实践性的课程。通过数字通信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现代通信系统所涉及的基础理论,重点掌握数字通信系统的构成、基本原理、主要性能指标的计算、分析方法、通信信号和系统的基本设计方法,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现代通信的基本原理,通信系统的基本框架及通信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从而对现代通信工程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许多综合性大学和理工类大学都开设了数字通信原理这门课程,同时通信和网络行业从业人员也需要掌握数字通信原理相关知识,所以将数字通信原理作为一门慕课课程是非常必要的。
三、数字通信原理课程的MOOC教学方法
数字通信原理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课程通过对通信基本模型、通信信道、模拟通信系统、数字基带传输系统、数字频带传输系统、同步等内容学习,使学生了解各种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掌握通信系统的基础理论和工作原理。希望学生通过学习,具有进行现代通信技术研究、开发和通信工程设计与调测能力。
本文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数字通信原理[3]为例,该书由毛京丽主编。本课程的先行课程有:电路、概率论、信号与系统、通信电子技术等。学生需要了解通信发展史及信息概念。掌握常用的模拟信号数字化的编码方法。掌握数字信号的基带、频带传输原理,最佳接收原理。掌握同步技术。掌握差错控制编码。
该课程的教学要求和主要内容有:第一部分:绪论,了解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定义和特点;熟悉数字通信的特点和主要性能指标。第二部分:语音信号数字化编码,要求掌握:语声信号数字化的基本过程,抽样定理,均匀量化和非均匀量化的区别以及非均匀量化的实现方式,编码的基本概念及解码的基本原理,A律13折线编解码的基本工作原理及编解码的信号比较及产生过程,了解DPCM、ADPCM、子带编码、线形预测编码的基本概念及工作原理。第三部分:时分多路复用及PCM30/32路系统,要求掌握:TDM的基本概念及系统构成原理、帧同步概念及工作原理、PCM30/32路帧结构,了解位同步的概念及工作原理、PCM30\32路系统帧同步的工作原理。第四部分:准同步数字体系和同步数字体系,要求掌握:同步复接的方法及工作原理、异步复接PCM二次群帧结构、SDH的基本概念,了解PCM复用原理和数字复接方法、SDH传送网的基本结构、SDH网的自愈功能实现方法、SDH网的同步方式。第五部分:数字信号的传输,要求掌握:数字信号基带传输的基本理论,了解基带传输的线路码型、数字信号频带传输的概念及PCM信号频带传输系统的构成。
视频共计32讲、64段。每章第1讲最初几分钟说明了本章的基本问题,它们作为主线,引导后续各讲展开。各章讲、练适度分离,以便按需独立学习。讲解力求:1.简单易懂:让初学者轻松入门;2.融合贯通:再次学习可深化理解。导学图帮助学生梳理各部分知识,建立全局观。
学习方法可以是:1.先看视频,再读教材,促进思考;2.先读教材,再看视频,深化理解;3.其他各种安排。深入学习者,可以从各讲的相关知识点出发,阅读参考书籍,积极参加讨论。基本学习的人,可以按需裁剪章、节内容,或只观看部分视频讲座。浅尝即止的话,可以只学习第一章与少数几讲视频。
本课程总计100分,成绩构成如下:平时成绩(测试与作业、讨论与交流等综合评定)40%,期末考试占60%,完成课程学习并考核成绩60-84分为合格,成绩85-100分为优秀。
四、小结
本文介绍了将数字通信原理作为慕课课程的必要性,并且对该课程的教学做了相应的规划。通过一学期小范围的试运行,发现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能较好的掌握这门课程,并且通过几次课的学习,能基本适应慕课这种教学形式。
关键词: 高职类院校 数字通信原理课程 教学心得
数字通信原理课程是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必修的主干专业基础课程,它的课程内容是在数字通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着重研究数字通信传输体质和数字信号传输的技术问题。
对于高职类院校的相关专业学生来说,重点是要在这个课程中掌握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与基本概念,研究数字信号传输的基本理论,以培养实际技能。
当前我国开设数字通信原理课程教学的高职类院校比较多,对于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的探讨也不少,我在实践教学的基础上谈谈对这门课程的一些教学研究。
一、数字通信原理教材的选择
数字通信类的教材有国外原版的经典教材,如Bernard Sklar的经典教材《数字通信(第5版)(英文版)》,这本教材在阐述数字通信基本问题的基础上,着重是对数字通信的新技术做了一系列分析,专业性强,理论分析透彻,比较适合通信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或研究生使用。但对于高职类院校的学生来说,由于学生学习层次的不同和培养目标的不同,就不适宜选用这样的教材。在实践教学中,我们使用的是国内的一些优秀教材,比如北京邮电大学毛京丽主编的《数字通信原理》等,这些国内优秀教材能够结合学生实际,既深入简出地介绍数字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与理论,又结合实用性探讨了数字通信的实用技术,浅显易懂,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数学推导与计算。
当然国内国外的优秀教材都很多,无论是选择哪种教材,都必须注意符合学生的能力层次,以及培养目标的要求。
二、考核方式灵活多变
这门课程的考核既要注意理论知识的掌握,又要注意实践技能的操作考核。
传统的总结式考试对于这门课来讲,有一锤子买卖的感觉,很可能会导致学生过于关注考试结果,死记硬背一些原理概念。这样的考试考核并不能实际促进学生对这门课程知识的掌握。为了淡化学生对于考试的紧张感,我们可以采取灵活多变的综合性考试,以期达到一定的效果。既要安排传统的笔试,又要安排动手操作的实验考核。在笔试命题部分,注意试题的难度与类型,要抓住课程的核心要领,根据教学大纲内容难易结合,题型注意多样性。实验考核,一部分是来自对学生平时实验的态度检查情况,包括学生实验考勤,实验报告完成的质量,另一部分可以采取对学生抽做实验的方式进行考核。
三、注重立体化课程建设
数字通信原理完整的课程体系既包括主讲教材的传授,又包括清晰明了的多媒体教学材料制成,还包括实验实训的指导和习题指导。
目前对于主讲教材的重视,大家都已经达成了共识。随着技术与经济的发展,数字通信的技术手段也是日新月异,我们可以通过安排一定的学时来了解。但是我们的实验实训指导和习题指导等还没有跟上来,在配套的课程建设方面,容易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一定的障碍。
四、紧扣教学大纲,合理安排基础知识与实验知识的比例
针对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认知规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点要讲授数字通信原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同时随着技术的发展,也要不断扩展学生的阅读知识面,以符合时代的要求。在基础知识的讲授中,注意强调对数字通信系统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公式、原理的掌握,打牢知识基础,有计划地安排一些理论作业练习,强调基础理论知识的扎实性。在基础知识的教学中,我们不必追求一些繁复冗余的数学推导,重点是强调公式的掌握与运用。
当然,由于这门课程的预修课比较多,如果单一的学习课程,效果未必能达到预想,因此我们建议在学习这门课程前,应当对信号与系统、工程数学、高频电子电路等课程预先学习,这样在知识体系上,才能达到一个比较好的架构,也能够对移动通信、卫星通信等后续课程打好基础。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结合不同学生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多想办法,灵活讲授。
同时,为了提高专业技术能力的训练,数字通信原理课程必须安排相应有效的实验实训操作。
目前数字通信原理的基本实验是抽样定理实验、PAM实验、PCM实验。这些验证性实验是奠定数字通信基本理论的基础,是学生掌握数字通信基本原理的必要步骤,也是锻炼学生技能的入门之步。
随着实验条件的不断改革,以及技术的不断革新,一批集合多个实验与实训项目的通信原理实验箱在市场上出现了,根据教材与学生的需求,可以选择引进适合自身需求的实验器材。除基本的验证性实验,数字通信原理还可以开展综合的课程设计性实验。
由于受到课时的限制,在实验前,学生必须对数字通信原理的实验目的或相关知识进行预习,这样才能在有限的课时里,完成适量的实验内容与流程。
数字通信实验的数据比较多,由于设备的影响,以及操作的不当,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所出现的状况也比较多,实验数据的记录与流程的记录就显得尤为重要,要鼓励学生在不同的实验数据里去寻找规律,在不同的实验现象里探究原因。数字通信原理的课程设计实验由于难度比较大,建议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完成。
五、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重视数字通信原理的课程设计
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由于知识层次与能力水平的不同,对数字通信原理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态度差异性比较大。
这门课程难度比较大,而且内容比较复杂,要想掌握课本知识,必须有端正的学习态度和积极的学习情绪。在实践教学中,我们一方面可以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另外一方面可以进行一些课程设计活动。
高职类学生学习课程比较多,时间比较紧张,课程设计可以确定一些小设计、小综合性的题目。重点不是让学生做大的综合性设计,而是让学生在课程设计中能够达到复习巩固课本知识的目的,更是让学生能够拥有一些小的设计能力。
在课程设计中,让学生能够描述自己的设计目的与设计要求,能够使用准确到位的语言描述设计原理。对于数字通信原理这门课程来说,其课程设计还必须包括具体的设计程序,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程序上的指导,并且小组探讨设计结果。
一个完整的课程设计会使学生大大地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并能够在活动中取得益处,比如学习查阅资料,学习制作完整的课程设计报告,在活动中培养小组团队意识,提高对数字通信课程的探究性。
近些年来,对于数字通信原理的教学研究也很多,对于从事数字通信原理的高校教师也不断地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在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对于数字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实际,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探讨,希望能为该课程的教学提供一些借鉴。
参考文献:
[1]段梅梅.传道、授业、解惑在“通信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7,27,(4):306-308.
首先,介绍一下通信终端的种类、特点及用途。一台大型的转播车的通信终端一般有如下的配备。
1 矩阵式数字通信主站
矩阵式数字通信主站可以连接4线制的通信终端,通过与矩阵式数字通信主站连接使用的系列通话面板配合使用,这些通话面板被设置在各工作区,供各工作区之间通话用,这些通话面板可根据具体的需要,通过在矩阵式数字通信主站的程序设置,来设定其与其它通信设备通话的权限。
2 有线对讲系统
有线对讲系统通常由有线对讲基站和若干有线对讲通话包组成。有线对讲基站通信接口一般为2线制,看连接各种2线制通信终端。现在的有线对讲基站通常设计为多路分组式的使用模式,一个有线对讲基站有多组通信通道,每组通信通道中包含多路通信接口。中、小型演播室通信系统设计中,通常是用有线对讲基站作为通信的中心,与摄像机连接。
3 无线双工对讲系统
无线对讲系统是由无线对讲(发射、接收)基站和无线(发射、接收)通话包组成。它可以与矩阵式数字通信主站(通过4线接口)连接,也可以与有线对讲基站(通过2线接口)连接使用。由于无线双工对讲的发射功率较小、信号穿透能力较弱,因此无线对讲一般要在短距离的开阔场地使用。
4 手持对讲机系统
转播车的无线对讲机系统通常由转发器和若干个手持对讲机组成。转发器内一般都集成有双工器,可与矩阵式数字通信主站进行连接,来实现手持对讲机与通信主站的通信。而各个手持对讲机之间也可通过频率的选择跳过转发器直接进行通信。
应急通信:转播车的矩阵式数字通信主站有可能在使用时发生故障,这时转播车与现场的摄像员就失去联络,在这种情况下,节目的转播与录制将很难进行,怎么样建立一套简单快速的应急通信系统是保障转播与录制顺利进行的关键。
现在的演播室摄像机系统通常都有两路通信,一路ENG(工程通信)、一路PROD(导演通信)。每台摄像机的ENG通话可以混合在一起,即每个摄像员与导播间可以通过摄像机的CCU通话,每个摄像员之间也可以互相通话。而每台摄像机的PROD通话是不能混合的,即每个摄像员每个摄像员与导播间可以通过摄像机的CCU通话,但每个摄像员之间却不可以互相通话。在使用时,可根据工作人员的习惯选择哪一路通信做主路使用,哪一路做备路使用。主路连接矩阵式数字通信主站在正常的工作状态使用,备路作为应急通信使用。下面介绍一下应急通信的设计与连接。在通常的转播车通信系统中,都会设置有线对讲系统,它由一台有线对讲基站与若干通话包通过音频电缆连接,再通过4线转2线通话转换器与矩阵式数字通信主站连接使用。在一般的中、小型演播室通信系统设计中,是用有线对讲基站作为通信的中心,摄像机的对讲系统也是连接在有线对讲基站使用的,这样我们可以借鉴演播室的使用模式,把摄像机的一路通信作为备路与有线对讲连接组成应急通信系统。下面介绍一下应急通信的设计与连接。
1.1民用通信网络管理的挑战民用通信网络管理在目前的数字通信网当中,属于非常重要的一个模块,同时对数字通信网的未来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首先,民用通信网络的管理涉及到的工作很多,而且每一项工作都与人民大众的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如果说某一项工作没有做好,势必得不到大众的青睐。普通群众作为数字通信网的发展和运作基础,对其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目前的挑战在于,民用通信网络既要满足工作上的需求,又要满足生活上的需求。因为很多人不再寻求单一的网络和通信环境,而是想要在任何环境下,都能够拥有一个稳定、流畅的通信和网络环境。其次,民用通信网络管理的系统和技术需要革新。在网络化普及程度较高的今天,很多人都对网络有所了解,随着上网人数的不断增多,通信领域的不断进步,高峰期似乎不再集中于某一个时间段,而是从每一天的开始到结束都处于“高峰期”。现今的工作和生活,几乎离不开网络和通信,所以高峰期一直都存在。民用通信网络管理的系统和技术必须从根本上进行革新,才能更好的满足大众和社会总体发展上的需求。
1.2军用通信网管理系统的挑战军队和大众的距离比较远,很多的事情只能从电视和新闻上了解。军方之所以能够拥有强大的武器和先进的技术,数字通信网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比方说,军方使用的卫星电话,即便是在信号极其不好的山林当中,也能够通过一些特殊的波段来进行通话,即便是相隔千万里,仍然能够了解到较远的情况。军方通信网在目前的发展当中,也遇到了较大的挑战。第一,很多的系统和技术仍然被国外所掌握,对本土构成了直接的威胁。再过一段时间,WindowsXP系统就会完全失去微软的服务,同时撤出市场。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军用通信管理系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小则威胁到军方的日常办公和训练,大则威胁到国土安全。第二,军用通信网管理系统在目前也面对很大的挑战。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不断前进。冷兵器时代已经完全终结,即便是发生了战争,也是追寻高科技、高精尖的武器。我国目前的军用通信网管理系统虽然没有什么太大的漏洞,但是在更新过程中以及日常的维护当中,需要进一步提高相关的技术,同时必须让系统能够被内部人员熟练的掌握,在复杂和简单之间寻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
2数字通信网管理发展的趋势
2.1民用通信网管理的趋势为了对电信网实现网络管理,就必须建立网络管理系统,网络管理系统是由多个网络管理中心和传输线路组成的数据通信网。网络管理系统如何组织,网络管理中心分几个等级、各网管中心如何设置等是建立网管系统时首先要考虑的,一个合理的系统结构,对发挥网管效能、提高网络运行效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计算机网管理系统中各管理者与各者间的通信一般利用计算机网的业务通道,因此其管理信息网由此计算机网承载。计算机网管理系统的管理功能一般参考ISO定义的五大管理功能域即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计费管理和安全管理。特别注重:基于H.323的管理、拓扑管理、路由管理、策略管理、端端连接管理、SLA管理及IP使用管理等。从以上的阐述来看,民用通信网管理的发展趋势还是比较理想的,并且在很多方面都能够满足大众的需求,相信在日后的相关工作和项目的运作当中,能够取得一个理想的结果。
2.2军用通信网管理的发展趋势军用通信网管理在日后的相关工作当中,必须通过一系列的优化措施以及技术性的革新措施来完成。本文认为,今后的军用通信网管理在发展的趋势上,可以在战术网络管理系统以及战略网络管理系统上努力。典型的战术通信网网络管理系统一般采用三级管理体制,由第三级网管中心与网络节点直接相连,每个节点配置一个三级网管中心,此三级网管中心负责管理本节点的节点交换机及此节点向外辐射的各个传输链路上的传输设备、保密机;全网按区域划分设若干个二级网管中心,每区域一个。每个二级中心分区域管理此区域内各节点上的三级网管中心。全网设一个一级网管中心,一级中心管理各区域的二级网管中心。另一方面,由于战略通信网越来越向平战结合的方向发展,且战时也需要部分民用网的配合共同完成某种任务,因此战略通信网网络管理系统的管理功能兼顾了电信网与战术网管理功能的双重特点,除对OSI五大管理功能进行适当裁剪外,特别应注意网络规划、路由管理、故障监控、传输链路质量监控、端端连接管理等方面的管理。从以上的表述来看,军用通信网的管理发展趋势还是比较积极的,并且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出了细致化、结构精简化的特点。随着各项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军用通信网管理在日后的发展中,会拥有一个更好的未来。
3结束语
【关键词】卫星;微波;直播车
0.前言
卫星、微波和光缆是我国广播电视覆盖的三种基本传输方式。数字微波通信作为现代无线通信的先行者,一直在通信领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卫星数字通信、光纤数字通信的不断发展,数字微波通信已经从长距离通信的主导者,转变为服务于中短距离的接入传输。数字微波传输设备也随着通信网络的演进和数字技术的发展而转型,被定位于其它系统的支撑、接入设备,使得数字微波通信技术有了更新的发展。卫星数字通信本质上也是微波传输的一种,只是中继站设在同步通信卫星上,实质上是一个安装在赤道上空的中继站,卫星数字传输已经成为广播电台节目覆盖全国及世界的一种必不可少的传输方式。本文主要对卫星和微波技术在移动媒体中的应用进行简单探讨。
1.近年来直播车传输技术的发展以及特点
1.1数字微波传输技术
数字微波传输频率 300MHz- 300GHz。直播车常用的车载式数字微波系统的传输频率在 1GHz 左右,采用编码正交频分复用调制技术(COFDM),将高速数据流通过串并转换,分配到传输速率较低的若干子信道中进行传输,能克服多径干扰,对噪声和干扰有着很好的免疫力。主要优势有:
(1)因其具有绕射和穿透遮挡物的能力,可支持突破视距限制的应用。所以,数字微波直播车,特别适合在建筑物分布密集且复杂的城市中使用,信号传输不受视距限制。
(2)数字微波直播车采用全向发射、全向接收,能快速建立视频信号的传输链路,不像SNG 车那样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寻星对星,传输链路的建立几秒内可完成,这对突发新闻的直播尤为重要。
(3)数字微波直播车可进行移动直播,因数字微波具有抗多普勒效应的特点,能支持150 公里/小时内的移动速度,在城市中移动直播不成问题。一些城市会定期举办马拉松比赛、自行车比赛等,数字微波直播车可承担此类赛事的直播。
(4)因工作频率较低,数字微波直播车传输信号的雨雾损耗很低,适合在雨天、台风天进行灾害天气的直播。而 SNG车通常工作在Ku波段,频率在10GHz以上,对雨雾敏感。每年的台风直播是新闻频道的重要任务,微波直播车可承担。
虽然拥有众多优点,但数字微波技术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如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移动直播车的微波传输系统收发端都做的很简易,连基本的接收和发射电平指示都没有,也就是说根本没有监测微波收发性能的手段。当发射端出现故障导致功率发射不足或发不出去,导致接收端收不到信号时,工作人员不能及时了解设备的工作状态,更不能准确的判断出故障点是出在调制系统、微波传输系统还是在接收系统,不利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2数字卫星传输技术
随着航天技术、卫星技术、数字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卫星技术为实现安全高质量的直播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它是卫星技术与数字视音频技术的一种完美结合,具有十分突出的优点:
(1)节目的传输质量高,信号不易失真。
(2)所需发射功率小。
(3)能够提供多路优质音频信号。
而且经过多年的发展,卫星技术已经趋于成熟,新一代卫星直播车采用数字卫星新闻采集系统(DSNG),可以工作在卫星固定业务频段、利用可移动卫星临时传送视、音频信号。新闻记者通过DSNG系统把新闻现场所采集到的视频及音频信号进行数字化、压缩、调制处理后发送到同步通信卫星,再经同步通信卫星转发回电视台总部,电视台可以直播或经过编辑后播出。DSNG系统信号传输质量很高,基本不受地域条件限制,传送环节简单,安全可靠,快速灵活,质量有保障,可更方便、快捷地采集和转播突发性以及重要的新闻事件。卫星直播车不仅具有通过卫星传送视频、音频等信号数据的链路功能,还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而具有一定的实时制作能力。
2.我台卫星微波直播车对卫星及微波传输技术的使用
2.1卫星系统
卫星传输功能是体现卫星微波直播车快速反应、机动灵活的一个主要手段。本台卫星微波直播车的卫星系统包括Vertex 1.8M天线系统、两台CPI室外型Ku频段200W高功率放大器、高功放控制器、 Harmonic编码调制器、下行及监测设备。其中两台高功放构成主备冗余备份工作方式,由高功放控制器控制主备切换。
卫星系统工作流程:视音频系统输出的加嵌了音频的数字PGM信号输入至编码调制器,经压缩(可加密)、调制输出至高功放以及发射天线,实现卫星上行传输。通过车体后舱的接口板,可以将车外信号接入车内,通过车内卫星系统实现卫星上行传输。
本台卫星微波直播车天线系统采用1.8米Ku频段(12GHz~18GHz)Vertex卫星车载天线及RC3000 GPS天线控制器,Ku频段有着频率高、波长短、抗干扰好的特点,适用于小口径天线,满足小型车载的要求。该天线系统具有如下特点:碳纤维材料的天线反射面和铝合金材料支架和底座,强度高,质量轻,耐腐蚀;驱动系统智能化,预置卫星参数,内置倾斜仪,方位俯仰角显示和驱动限位功能,内置软件计算卫星轨道位置,友好的操作界面保证了天线优良的指向精度,以及极强的抗风性能,提高了工作中天线的稳定性;极化旋转采用旋转关节代替一般的软波导连接,避免了由于经常旋转导致软波导破裂的隐患;“一键寻星”天线控制技术使得只需要一键就可以完成卫星的自动捕获,非常方便;天线收藏时采用了流线型设计,很好地保护了馈源和高功放,同时提高了车辆行进中尤其是强风条件下天线整体的牢固性。
2.2微波系统
本台微波卫星直播车微波系统选择了两套摄像机载全向数字微波系统,一套车载信号传输全向数字微波系统,机载微波发信机挂在摄像机上,机载微波收信机和车载微波发信机安装在车内,车顶配备接收天线和发射天线。全向微波设备全面采用COFDM调制技术及MPEG-2数字压缩编码方式,克服以往传统模拟微波技术和常规调制技术下图像多径反射及“两点之间通视”所带来的困扰,并且能在没有任何附加装置状态下实现移动中实时无线传输高质量视音频信号。
机载微波发信机挂在摄像机上,可深入有线摄像机难以到达的现场,机动、灵活、实时、实地、多角度进行拍摄和直播,为突显新闻快速反应的时效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车载微波可充分发挥其机动性,车载微波配合摄像机可以在城区有效范围内进行移动跟踪拍摄和直播,进一步实现快速新闻的需求;另一方面,车载微波又可作为固定微波传输手段,应用于一般的新闻直播或大型活动的信号传输,解决因复杂环境带来的传输问题,还可以节省传输费用。
3.结语
由于卫星、微波和光缆这三种形式都有着各自的特点,特别是微波和卫星的技术很难完全替代,同时又都不能缺少,根据全台直播节目的形态特点和我们现有的技术手段,按照直播车“灵活机动、快速可靠”的使用要求,最后确定我台直播车采用卫星,微波,光纤三种传播技术结合的方案。这样使得我台卫星直播车的传输手段多样化,极大提高了信号传输保障,可以更好更安全地完成台里的各项录制直播任务。
【参考文献】
[1]何向晖,范晓琳.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技术在电视直播中的应用[J].声屏世界,2008,(3):69,70.
关键词:电网通信;无线通信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93.1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20-0000-01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Study in Grid
Hu Jie
(Schoo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Nor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Lanzhou730030,China)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establishing a more perfect electric power communication network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and researches th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n network communication,hope that can produce positive significance.
Keywords:Network communication;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Application
一、前言
当前,电力通信专网大量的使用了光纤这种方式进行组网,假如发现自然灾害,那么将会对光缆的运行产生极大的威胁,将会出现大面积中断的现象,但是光缆的抢修又必须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进行,需要的时间非常长,这将会对电网安全运行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一定要对无线通信技术进行分析,寻找出适合电网通信的无线通信组网方式。
二、无线通信技术优劣研究
(一)WLAN技术研究
Wi-Fi的技术及其产品已经非常的成熟,并且一直在大批量的生产,该技术非常适合于无线局域网,对于特殊地点宽带的应用,尽管Wi-Fi技术的使用较为广泛,但是依然存在着安全上的问题Wi-Fi技术应用的是射频技术,是通过空气来发送和接收数据的。WWAN能够使得笔记本电脑或者其他设备装置在蜂窝网络覆盖内任何地方都能连接到互联网。
(二)WMN技术
WMN技术处于一种正在研究中的状态,在研究的过程当中不断地结合各种技术特点进行融合,而且目前还没有一个较为成熟的产品系列来支持这种技术进行大规模的应用。从当前的应用前景来看,WMN技术不仅在无线宽带的接入上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其他的地方如图像采集模块、结合数据等方面能够对目标对象进行监控,广泛的应用到了工业、环境检测等领域。随着其他技术的不断完善,WMN技术正在与之进行融合,相互取长补短,发挥出各自的优势。
(三)LMDS技术
LMDS技术是一种微波宽带技术。因为此技术使用高容量点对于多点微波进行传输,通过毫米波来传输,他能够提供很多种类的业务,包括双向语音、视频图像等,能够实现从64kbit/s到2Mbit/s,具有非常高的可靠性,能够在较近的距离实现双向传输话音、视频、数据图像、会议电视等宽带业务,并且支持ATM和MPEG-2。
(四)集群通信技术研究
1.模拟集群通信。模拟集群通信主要是采用模拟话音进行通信,在整个系统当中并没有数字制技术,后来为了能够使得通信连接变得更加的可靠,很多集群通信系统供应商都采用了数字信令,使得集群通信系统的用户连接更加的可靠,同时系统的功能也逐渐的增多。所以在模拟集群通信模拟通信系统当中,信令是数字制的。但是,因为模拟集群通信系统应用了数字信令,所以在一定的时间内很多的国内商对于用户都在有意或者无意宣传其产品是数字集群系统。这其实是一种误导,并且大多数用户都能够正确的判断,因此未收到较大的影响。
2.数字通信技术。数字通信技术在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数字通信与模拟通信的不同之处。二者有着非常大的差异:话音编码、数字调制和解调、信道编码和解码及其自适应均衡等单元,同时话音编码和数字调制又是数字通信系统当中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三、无线通信技术在电力通信专网当中的应用
(一)电力对无线通信网络要求
(1)远距离接入延伸。对于城域网远距节点,因为距离比较远,敷设光缆的费用较高,可以考虑应用无线通信网络技术来对电力通信网络进行覆盖,并且有效解决光缆敷设产生的高额费用;(2)灾难时应急。应用无线通信系统是作为电网运行过程中发生灾难时的最佳通信网络,假如光缆发生故障或者需要进行维修时,那么无线通信网络就能够作为必要的应急通信方式;(3)变电站临时通信方案。在变电站建设的过程当中,因为电力通信网络建设受限于变电站的施工条件、机房环境等,而又必须要开通电力通信网络,所以,通信工程的建设时间一般都比较长,经常出现光缆不能够按时投产情况,所以,应用无线通信技术对于光缆线路进行投产前通信组织是一种非常方便的选择;(4)小范围进行覆盖。对于电厂、变电站等区域,应该考虑采用无线通信系统进行语音网、数据网的无线覆盖,在业务流量需要不是特别大的地方应用这种方式,这样能够很好的取代综合布线系统,的避免了较高的布线费用,并且能够提供快捷、方便的接入形式。
(二)组网方案
电力通信专网对于无线通信技术的需要主要表现为配网通信、应急通信、无光缆覆盖的厂站等节点临时通信等方面,为了能够避免出现应急网络在日常过程中出现的闲置情况,达到各自的解决方案,以此交集来进行配电网络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四、小结
随着电网对灾难应急、办公智能化等需求的提出,无线通信技术以不受地面闲置、迅速部署等特点在电力系统通信当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所以,无线通信能够成为电力系统当中的一个重要的补充手段,为电网通信的进步垫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何超云.谈无线通信技术在电网通信中的应用前景[J].无线互联科技,2010,1
[2]车家林.无线通信技术在电网通信中的应用展望[J].软件导刊,2010,2
一、我国通信交换工程改造及组网的必要性
电力行业通常采用传统通信交换网络体系,大部分城市由城市的供电公司负责整个市辖区下面所有县市供电营业业务,但是这种传统的通信交换网络体系已不能满足现在愈来愈复杂的通信要求。另外,因为供电公司业务范围较大,在其覆盖的变电所和供电局范围内,传统的使用音频电缆或者电力线载波进行通信的网络模式会造成通信质量低下、通信信息可靠性较低以及信息传输距离短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使用新型设备及技术改变原有传统通信手段,从而实现通信手段的根本改变、提高通信质量。
二、通信交换工程改造及组网
(一)中继传输和话路传输的改造和组网。首先,通信交换工程改造及组网从中继传输的改造入手,在以中继传输的通信交换网络中,要对计算机服务器、培训中心、电信、省电通公司等中心实现满足需求的连接,这样一方面提高了通信交换网络中的呼叫持续速度,另一方面还可以提供丰富多彩的业务,最终增大了设备的灵活性及功能性。其次,从话路传输入手对通信交换工程进行改造和组网,传统的电力供电模式和通信模式因其供电所和变电所设备陈旧落后而不能提供高质量通信服务,加上对供电点和变电所检修维护工作投入较多、传输介质传输容量小、传输距离短及抗干扰能力差等,通信网络能够提供的信息传输速率较低,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只有预先安装新设备,确保通信网络的可靠通信,同时,各类通信设备要严格遵守电力系统管理规定布线和施工,对于一些安装完毕的设备要进行必要的专业调试。最后,要依照正确的顺序配置链路数据,即要正确配置本局信息,适当增加MTP目的信令点,根据信令点增加MTP链路集,增加MTP路由,增加MTP链路。对于中继话路的数据配置则依照增加局向、增加子路由、增加中继群和增加中继电路的顺序进行。
(二)建立健全同步数字通信体系。随着现代通信交换网络的不断发展,未来的通信将不单单是语音通话业务,随着通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电视会议、LAN数据传送以及虚拟网络划分等不同的业务和服务将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因此对于通信交换网络的改组和组网要立足未来,针对特色需求,在同步光网络标准基础上逐步建立健全同步数字通信体系。以长途的干线传输网络为例,同步数字通信体系因其具有同步复用、灵活、强大网管能力等特点而广泛受用,现在同步数字通信体系传输网络已然成为各运营商首要选择。另外,同步数字通信体系在骨干传输网络的成熟应用为宽带城域网的应用提供了参考,目前,宽带城域网中同步数字通信体系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三)建立通信交换网络管理平台,进行统一控制。目前铜线交换网络管理不能满足时代社会发展需求,因此,要建立适应发展潮流的通信交换网络管理平台,并进行统一管理。我们可以从变电站自动化、负荷集中控制、调度自动化以及配电网络自动化入手,这样一方面可以优化配置通信交换网络管理,另一方面又可以避免信息资源浪费以及信息管理的混乱。
(四)软件调试。通信交换工程完成改造及组网后一定要进行调试设置,在这个过程中,调试工作应在2M连接成功的情况下开展。通过软件调试可以完成一系列的通信网改造,比如,可以完成以供电所为主、其他供电站为辅的网络格局,从而可以方便中心站点对每个站点集中监控与统一管理。
三、以国内某供电公司为例探讨通信交换工程的改造及组网
该供电公司共有4座220KV变电所、17座110KV变电所和20座35KV的变电所,该供电公司覆盖面积较大,通信显得极为重要。经过通信交换网络的改造形成了以三部交换网络为主、光纤为载体、同步数字通信体系为组网的模式。在这个通信模式中,电信7号信令考通,计算机服务器、省电力公司、调度、排队机以及呼叫中心等实现全面互联,这种将业务扩展到移动、联通业务内部的做法真正实现了快捷、高效、优质的信息资源快速传递和共享。
(一)中继传输改造。经过中继传输改造,实现2个2M对二号院HARRIS交换机连接,4个2M对电信连接、1个2M对排队机连接、1个2M对省电通公司连接、4个2M对一号院HARRIS交换机连接、1个2M对培训中心连接。对省电力公司及电信成功将1号信令更换为7号信令方式,成功地提高呼叫持续速度、业务功能及设备灵活性。中继传输方式如图1。
图1中继传输方式
(二)话路传输改造。话路传输改造前,供电公司覆盖的范围内,通信模式是利用音频电缆进行远距离的传输或者利用电力线载波进行载波通信,且各个供电点和变电所的设备陈旧、通信质量低、传输速率低且维护量较大,同时,通信传输介质存在传输距离短、传输容量小及抗干扰能力低下等缺陷,上述各种因素造成了话路的通信问题。为了保证可靠的通信,要在各个站点安装使用设备,且要使用通信专用电源,将2M信号转换为光信号用来进行组网的同步数字通信体系光端机,将话音信号合并成为2M信号的PCM机,这样一来,全系统、各辖区内各个部门都可以进行局内话路交换,极大地提高了通信的可靠性。在进行话路传输改造的过程中,各设备要遵照通信网络管理规定进行布线及施工,并且设备完成安装后,一定要调试。
(三)软件调试。对通信交换工程完成改造及组网后一定要进行调试,这里主要探讨一下该供电公司软件调试中的重点:增加7号信号链路数据及中继话路数据,和调试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要按照设置本局信息、增加MTP目的信令点、增加MTP链路集、增加MTP路由以及增加MTP链路为顺序配置7号链路数据。要依照增加局向、增加子路由、增加中继群和增加中继电路的顺序配置中继话路数据。其中,应该注意,不管是1号中继还是7号中继,要在2M成功连接的前提下进行调试,如果是7号中继,则首先要和对端调LINK链路,只有在链路成功激活之后,才能正常地进行数据调试,与此同时要确保和对端局CIC值以及LINK占用时隙值一致。
四、结语
通信交换工程的改造及组网有其存在的必要性,本文讲述了对中继传输、话路传输的改造,并建立健全同步数字通信体系,这些方法只是工作的一部分,通信交换工程的改造及组网仍是一项有待努力探索完成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姜昊.通信交换网络的组网与改造研究[J].中国科技投资,2012,2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