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信息统计制度范文

信息统计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信息统计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信息统计制度

第1篇:信息统计制度范文

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市基层卫生和妇幼信息上报工作,提高信息报表的质量和水平,解决目前信息上报相对滞后、信息渠道不够畅通的实际问题,便于及时汇总、整理、分析全市基层卫生与妇幼信息,现就信息上报工作的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上报内容及时间

(一)农村卫生工作

1.《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月报表》:每月20日为统计截止日期(本月20日后产生的数据计入下个月报表),于每月25日12时前报市卫生局基妇科。填报数据为本年度累计数。

2.《农村居民健康档案月报表》:每月25日为统计截止日期,于每月30日12时前报市卫生局基妇科。填报数据为本年度累计数。

(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1.《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季报表》:由各城市区卫生局上报,于每季度首月10日12时前,将上一季度报表报市卫生局基妇科(4月10日前上报第一季度,7月10日前上报第二季度,10月10日前上报第三季度,次年1月10日前上报第四季度)。填报数据为本季度累计数。

2.《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年报表》。该报表填报项目及时间每年会有部分调整,上报内容、报送时间及要求以具体通知为准。

(三)妇幼保健工作

1.《农村妇女住院分娩项目月报表》:每月30日为统计截止日期,于下月10日12时前报市卫生局基妇科。填报数据为当月发生数及本年度累计数。

2.《农村妇女住院分娩项目季报表》、《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项目季报表》、《农村妇女宫颈癌检查项目季报表》:于每季度首月10日12时前,将上一季度报表报市卫生局基妇科(4月10日前上报第一季度,7月10日前上报第二季度,10月10日前上报第三季度,次年1月10日前上报第四季度),同时上报季度工作总结。

3.《农村妇女住院分娩项目年报表》、《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项目年报表》、《农村妇女宫颈癌检查项目年报表》:于次年1月10日12时前上报市卫生局基妇科,同时上报全年工作总结。

以上所有报表,可登陆市卫生局基妇科公用电子邮箱l下载。

二、相关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信息报表是各级领导了解、掌握基妇工作情况、主要成就、存在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各级机关制定决策、指导工作的基础和依据。各单位要高度重视信息报表报送工作,切实落实信息报表统计管理制度,指定领导分管,专人负责辖区内基妇信息报表的汇总、整理和上报,建立工作台账。

2.明确信息人员,畅通信息渠道。各县(市、区)卫生局要确定一到两名责任心强、具有一定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同志作为信息报表工作信息员,同时,这些负责同志要加强对Word文档及Excel电子表格的学习和应用。各县(市、区)卫生局要于3月20日前将信息员及主管领导的姓名、职务、联系电话报至市卫生局基妇科。

3.认真审核,确保数据的严肃性及准确性。各单位负责同志要对所上报的信息报表严格把关,报表上报前,要认真对照填表说明,核实各项数据的逻辑关系。报表数据要全面、真实、准确,避免漏报、错报。

三、上报方式

所有报表均应由各县(市、区)卫生局填报,均应经主管领导签字审核,以传真或电子邮件形式上报。严禁委托下属医疗机构直接上报。

第2篇:信息统计制度范文

一、目前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电算化岗位设置不完备不明确,分工模糊

按照职责分离原则,系统主管不应接触或操作正式使用的会计系统,凭证的输入与复核要由系统操作人员执行。但现在存在一些单位常由一人用不同的密码来完成凭证输入与复核两项不兼容的工作,或者单位会计系统都设置同一密码,部分人员可以以不同的身份轻易地进入其账务、报表等系统,对所有的财务资料一览无遗,使越权操作成为可能,应有的密码保护失去了实际的意义。同时单位未对原有的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进行修订、补充和完善,造成责任划分不清,这种情况下内控制度也完全失效。因此如何防止数据被非法修改及利用计算机进行犯罪也是目前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要解决的问题。

(二)单位缺乏专业的系统维护人员和对数据的安全性措施薄弱

目前,铁路基层单位许多会计人员只能进行一般的信息化操作,对会计系统的日常维护能力差。同时专门用于会计核算业务的计算机及配套设备等硬件设备缺乏专门的系统维护人员,不能定期或不定期对软件系统硬件、软件等进行维护保养,在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中出现的故障也不能及时排除、分析。数据大部分存储在磁盘等介质中,一旦遭到水、火、被盗等事件发生,将很难修复,这使得会计信息丢失或毁坏的风险加大。

(三)会计人员整体业务素质还不够高

不少单位的会计电算化人员是由过去手工记账的并不精通电脑的会计、出纳人员构成的,他们没有经过考核便开始上岗,操作水平只停留在简单的步骤。而计算机信息系统中,会计信息是集中处理为主,任何一个岗位的差错,将会影响整个系统的安全。操作人员多,构成也复杂,哪个环节引起电脑硬件或财务软件出现问题时就束手无策,严重时会使系统数据丢失。此时再谈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内控制度更是纸上谈兵。

(四)会计信息系统的内审监督不够强力

由于内部审计制度本身还不够完善,在新的会计环境下出现新的会计信息系统特点和风险,使得审计难度加大,而内审制度也未能及时与时俱进。同时上级主管部门对下属单位缺乏必要的监督与指导,这就造成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工作薄弱。

二、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待加强与改善

严格的内控制度永远是所需信息真实可靠的有力保证。内控制度存在问题必将影响企业的发展,尤其在计算机引入会计信息系统后呈现的特殊性对于加强内控制度建设显得更为迫切,我们必须通过实践探索出真正有效的方法,建立起多层次的安全控制体系来保证内控制度成为强有力的监督与保证。

(一)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一套适合本单位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信息系统内控制度,并监督执行,从而起到预防错误发生的功能

制定会计信息系统内控制度时,原则上要遵守《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会计基础规范、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等有关行政法规及规章制度。同时一定要根据本单位自身性质、人员配备、硬软件情况以及管理要求进行认真分析,制定出一套适合自身需求能够具体执行的制度,然后根据执行过程出现的问题再进行逐步完善。另外对内控制度的执行做出相应的考核措施,落实相关责任,来防止制度流于形式。

(二)制定会计人员的知识更新培养和继续教育制度

企业在实行会计电算化后,对财务工作来说也是一个新开端,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及时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专业素质水平,一方面掌握扎实的会计专业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必须掌握会计电算化知识,掌握熟练操作和应用计算机财务软件的能力,将会计与计算机联系在一起,逐渐由单纯的核算型转为智能型复合会计人才。企业制定会计人员的知识更新措施和培养制度按期对相关财务人员进行继续教育,使之了解有关政策新动态和掌握新技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计算机涉及的经营风险。

(三)加强财务系统的操作权限控制,严格职责岗位分工,树立人员内部控制观念

授权、批准乃是一种常见的内部控制手段,然而在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中权限控制主要依靠口令完成。这样的财务操作权限控制就是指每个岗位的财务人员只能按照系统所授予的权限对其进行作业,不得超越权限接触系统。企业应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在原有的人员岗位责任制进行补充和完善,来适应会计电算化的情况,明确岗位责任,严格控制各类操作员的授权操作范围,从而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保密性,在一定程度上使相关人员树立起内控观念。

(四)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防范管理

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中的数据一旦遭到病毒破坏,将给单位造成极大的损失。虽然现在单位计算机系统都安装了各种不同的防毒杀毒软件,但计算机病毒更新变异很快,常常让人防不胜防,因此不仅要安排专业操作人员及时更新防毒杀毒软件、安装防火墙,定期检测、清除病毒,同时安装财务系统的计算机不可并入互联网,这也是防范电脑病毒侵害企业财务数据的一种方法。

在实际工作中,加强会计操作人员对计算机病毒的安全防范教育,提高计算机使用的安全意识,也是保证会计电算化安全运行的有力措施。做好日常会计数据备份,并且双备份,确保万无一失。各级操作人员发生变动时,除了按照规定做好会计人员交接工作外,还应对用户登录名称和密码数据文件进行备份并更改,防止用户名和密码被盗用。

(五)加强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制度是企业内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对其他内部控制的再控制。会计电算化的内审是上级管理部门面对的新课题,应该针对它的特殊性制定出相应的审计内容,运用复杂的审核技术来审计电脑中账务与会计资料是否相符,并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从而能够切实做到对计算机与会计资料的监督,防范日常风险。

第3篇:信息统计制度范文

Abstract: This paper is aiming 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ew energy bus and the problems of public transport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based on data sharing, battery monitoring and charging schedule of new energy vehicles as the focus, it is setting up the function system of intelligent dispatching system of new energy vehicles, security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t use of new energy bus.

P键词: 公交智能调度系统;新能源;公共交通;调度

Key words: public transport intelligence dispatching system;new energy;public transport;dispatching

中图分类号:U4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5-0128-03

1 新能源公交车应用背景

作为国家七大新兴战略产业之一,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以及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支撑。从“十五”期间开始,我国针对新能源汽车开始进行大规模研发,通过“十五”奠定基础、“十一五”进行布局、“十二五”重点立项,中国新能源汽车已经从示范考核阶段发展到产业化启动阶段。

2015年11月10日,工信部与财政部、交通部联手制定了《新能源公交车推广应用考核办法(试行)》,加快了新能源汽车在公交行业的使用步伐。各地方政府随之加大了新能源汽车推广的力度,如2016年4月18日,广东省正式公布了《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实施意见》,提出珠三角地区要成为全国纯电动公交车推广应用的示范区域。深圳市计划在2017年公交全部使用纯电动大巴。因此,城市公交企业使用新能源汽车势在必行。

2 新能源公交运营信息化中存在问题

2.1 新能源公交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国内外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试用已有较长时间,但量产化和规模推广却始终举步维艰,推广新能源汽车面临动力电池容量不足而价格高、充电桩配套不足、缺乏可持续的商业模式等着多方面难题亟需破解,在运营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①车辆技术的不稳定性制约公交运营。

纯电动公交车辆处于技术的起步阶段,以动力电池为主的关键零部件技术还难以达到安全、可靠运营要求,在运营过程中需持续监控其技术状况,积累技术数据。

②电池的续航能力制约公交的运营效率。

新能源车辆续航能力有限,充满电一次的运营里程约为150-180km,达不到公交车日运营里程220km以上要求,需在运营过程中安排充电。而充电设施不足与布局不合理,导致对动力电池的监控与充电调度必不可少。

③运营的复杂性。

新能源公交运营模式有别于传统公交,除需考虑线路本身的情况外,还要综合考虑车辆的续航里程、充电站布局、充电桩的使用情况等。因此,要保证新能源公交车的高效使用,必须建立高度信息化的调度系统。

2.2 公交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①信息孤岛严重。

在公交企业信息建设过程中,以业务版块为导向进行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技术标准,无统一的数字化基础数据及承载平台,线路、车辆、人员等数字化基础信息各自采集,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已经成为公交企业业务流程信息化的瓶颈。

②核心生产业务信息化程度低。

由于公交属传统劳动密集性行业,在公交运营各环节基本上沿袭了传统的手工操作,信息化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如采用人工录入表格来传递作业计划,投入的车载设备及其配套的调度软件系统由于没有与作业流程进行融合,在生产组织中并未发挥期望的作用。

③日常运营监管和应急指挥手段单一。

公交日常运营监管和应急指挥主要由总公司和各运营分公司相关人员按照工作流程和经验,通过电话、现场指挥等传统人工方式进行,缺乏有效的应急联动手段与工具。

④对于日常管理和决策辅助不足。

公交企业的数据和信息的集成范围广、内容多,但分散的信息平台难以支撑运营组织与信息的一体化趋势,大量的运营基础数据仅作为存档和统计用,缺乏数据挖掘、决策辅助功能。

3 新能源公交运营信息化系统建设的目标

3.1 新能源公交的运营调度模式

实现公交高效运营的核心是对运动中的公交车辆进行实时监控和调度,借鉴公交信息化经验,新能源公交信息化系统建设应以智能调度为核心,建立包括新能源车辆状态监控在内的远程集中调度模式,如图1所示。

3.2 新能源公交信息化系统建设目标

针对新能源公交运营需求,新能源公交智能调度系统的建设目标为:“五个平台(数据综合共享平台、集中调度平台、综合监控平台、应急指挥平台和信息平台)、一个系统”(辅助决策系统)。

①数据综合共享平台。

数据综合共享平台是公交企业信息化建设和推广的重要基础平台,要统一数据标准,整合人力资源系统、运营统计系统、车辆档案等现有系统,实时共享数据,消除信息孤岛,建成整个企业资源的基础数据共享平台,实现日常作业数据的实时更新、汇集、处理和分析。

②集中调度平台。

实现智能调度的重要标志是远程集中调度,通过调度平台进行行车监控和实时调度,同时监控车辆动力电池的电量、充电设施的使用情况,支持调度平台与车载终端进行信息交互,实现不同线路调度员在统一的调度平台上对车辆进行远程集中调度以及车辆充电调度。

③综合监控平台。

综合监控平台包括行车监控、地图监控、车厢视频监控和场站视频监控等,利用统计图表、视频图像、实时数据分析等方式,分层级监管线路运营情况,如基础资源、运营状况、服务质量、实时路况、视频图像等。

④应急指挥平台。

应急指挥是公共交通运营调度水平的重要指标,通过智能调度系统实时掌握车辆运行信息、路况信息以及相应的视频信息等应急所需信息,下达应急指令,监控应急车辆、人员的工作过程和应急事件的完成情况。

⑤信息平台。

在监控指挥平台和数据共享平台的基础上,建设一个对外信息平台,面向上级主管部门和行业监管部门、大交通应用和信息联动、公众(包括企业内、社会公众和乘客)等三个层面运营信息,服务于公交出行。

⑥辅助决策系统。

在收集运营监控和应急响应数据的基础上,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建立针对公交运营的辅助决策数据模型,包括行车作业计划编制模型、运营状况评估模型和线网评价模型等,持续改进公交运营效率。

总体上来看,数据共享是基础,日常监控、集中调度和应急指挥是目的,信息和辅助决策是提升。针对新能源公交车辆,重点要对新能源公交车辆的技术、动力电池、充电设施设备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控采集,并与运营调度、应急指挥等子系统实时共享。

3.3 智能调度系统构架

根据智能调度的建设目标,公交信息化系统应以智能公交调度系统为核心子系统,集成公交企业现有或正在建设的单独业务信息系统,实现子系统间数据有效对接和共享,提升整体信息化程度,系统功能体系如图2所示。

4 新能源公交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关键点

借鉴公交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成功的经验与教训,在新能源车辆的公交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需要把握以下关键点:

4.1 数据共享中心建设

数据共享中心是集成、处理和分发公交企业基础数据和业务信息的枢纽,有别于常规动力公交车辆,新能源公交信息化系统要突出车辆技术、动力电池以及充电设备的监控。

信息采集层主要由车辆信息系统(含电池电量)、停车场信息系统(充电设施使用情况)、站点信息系统(包括终点站、枢纽站、中途站等)、客流集散点或重要地点地段信息采集系统组成;信息处理主要由数据中心来完成,包括数据服务、通信服务、业务数据处理服务等;信息主要是对内信息的利用(服务于日常运营和生产作业等日常管理)和对外作为行业、社会公众信息平台的信息来源。功能结构如图3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到,统一集成的数据由综合业务处理模块结合基础数据,形成内部业务数据流后,直接发送到实时信息服务和统计分析服务进行分析和处理,再结合GIS服务、数据同步服务,形成数据中心对上层应用和各个外部应用的综合数据服务平台。

4.2 电池状态监控与充电调度

在新能源车辆的信息化系统建设中,须导入动力电池监控系统,更好地为新能源车辆公交运营提供支持与服务。动力电池监控系统与智能运调系统相结合,实时采集新能源公交车辆运行数据(包括动力电池衰减趋势、充电时间、百公里电耗、续航里程、故障频率和种类等),服务于日常的运营组织,同时积累的运营数据为制定行业标准、扶持政策等提供数据支撑。

系统至少具有三大功能:①监测整车充电与行驶中动力电池实时性能;②监控联网充电机运行状况及使用情况;③根据电池电量、充电设施使用情况以及线路运营计划,合理安排车辆充电等。

动力电池监控系统与充电调度系统将车辆、动力电池、充电设备系统地联接起来,在保证电池电能满足运营需求、提高充电设施使用效率的同时,建立电池系统安全体系,一旦出现设备故障或电池性能超出设定阀值,系统将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及时启动相应保护措施。

5 结语

建立一体化、数字化的公交信息系统对于提升车辆运营效率、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意义。在新能源公交信息化过程中,不能是技术的简单堆砌,系统规划以及企业管理制度与信息化系统的匹配需要建设过程中不断思考完善。

参考文献:

[1]滕靖,杨晓光.城市公交监管信息系统需求分析与功能设计[J].城市交通,2010,5.

[2]王可平.城市公共交通信息系统的构成与实践[J].城市公共交通,2000,5.

[3]陈茜,陈学武,王炜.城市智能公交中的信息采集与整合[J].城市公共交通,2003,5.

第4篇:信息统计制度范文

[关键词]智能电网;通信运行调度;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TM73;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4-0181-01

1、引言

随着我国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建设,我国的通信网络无论是在总体规模、智能化水平还是承载能力方面都具有了较大的发展。对于数据的通信来说,其不仅是传统电网企业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支撑,同时也是智能电网实现信息化、互动化以及自动化的基础,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我们通过通信运行调度信息系统的设计为智能电网的良好应用作出保障。

2、系统功能

2.1 通信实时监视

在该项内容中,需要在设备网管的基础上通过对通信网络监视范围的进一步扩展对通信设备的管理信息以及实时信息进行整合,以此为管理以及通信人员提供更为完整、全面的实时监视视图,以此在统一界面下对多厂商设备进行集中监视,实现面向业务的故障处理与告警分析,可以说是信息通信调度信息功能实现的一项重要技术手段。同时,通过设备故障预警、数据自动关联以及网络状态分析技术的应用来提升系统网络故障定位的预警能力以及准确性。

2.2 通信资源管理

在该环节中,需要对通信资源管理应用进行完善与建设,对于该管理应用而言,其能够对通信网络中所存在的不同类型资源数据进行统一的管理,以此形成规范、全面、统一的通信资源数据库,最终实现具有面向业务特征的资源管理,主要具有资源调度预警、资源维护以及资源查询等功能。

2.3 通信运行管理

在该环节中,需要对通信运行管理应用进行完善与建设,通过该方式的应用实现对于通信业务的全面管理,并最终实现流程的自动化以及电子化。而在具体内容方面,则具有运行流程管理、智能分析评价以及值班培训管理等功能。

2.4 通信专业管理

该环节主要是实现通信专业管理的建设,通过该种管理方式的应用实现电网数据的电子化处理、工作的流程化处理以及内容的标准化处理,并以此对通信专业的管理水平以及精细度进行提升。在该专业管理方面,主要具有资料管理、通信应急预案管理、现场标准化作业管理、网络规划管理以及通信工程管理等。

2.5 终端通信接入网管理

在该该项功能中,主要是终端通信接入网的建设。对于该接入网系统来说,其是一种位于不同通信设备网管之上的一种具有集中、统一特征的网络管理平台,能够实现接入网络通信资源管理、通信运行管理以及实时监视等功能。同时,该接入网管理系统一般在地区电力公司部署,并向上接入其所属省级的电网通信管理系统。管理范围方面,其则主要具有用电信息采集、终端接入网络、通信辅助系统以及配电自动化等。

2.6 数据采集控制

在该功能中,主要是实现电力数据的采集以及控制系统的建设。对于该功能来说,其可以称之为智能电网系统对动态数据源进行获取的手段,以此实现对象层数据的自动收集、集中处理以及模型适配等功能。采集对象方面,其主要具有接入网系统、交换网系统、传输系统以及数据网系统等,而这部分采集数据的类型则主要有性能信息、配置信息以及告警信息等。

3、系统架构

为了能够更好的满足电网通信功能以及设计要求,在该智能电网中,其通信系统构建于操作系统、中间件、硬件平台以及数据库之上。其中,硬件平台支持刀片机、PC服务器以及小型机等;操作系统支持Unix、Linux以及Windows等;数据库支出SQLServer以及Oracle等;而中间件对于WebSphere以及WebLogic等主流产品都提供支持。

架构方面,该通信管理系统使用了基于SOA的服务架构,在服务器端使用了分布式技术融合通信管理以及Java技术等,而客户端则使用了B/S展现技术。从技术分层角度看来,该通信运行调度信息系统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数据采集控制层。提供标准的扩展框架以及数据采集接口,能够在此基础上以更为灵活的方式对不同协议、采集方式以及设备的采集接口进行扩充。同时,其还有效的提供对于配置的下发通道支持,以此较好的实现了对于设备的控制。

数据传输层。该层通过不同类型数据的传输将系统产生的实时数据以高效、可靠的方式发送到数据处理层,以此在对数据总线进行集成的基础上实现数据跨区的安全传输。

数据处理层:主要对采集的配置、告警、性能、状态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将这些原始数据加工处理成可供上层应用或客户端直接使用的数据。

业务服务层。为业务展现层提供业务功能服务,如实时数据的管理、维护、分析等以及图形、报表、拓扑等高级应用服务,为通信运行管理应用提供流程服务。

业务展现层。该层是是平台的Web组件层,为业务应用开发提供丰富、灵活的展现组件和运行框架,简化二次开发的Web,Flex编程难度,并能提供统一的编程风格和外观。

4、结束语

在现今智能电网建设中,数据信息的运行调度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通过该通信运行调度信息系统的设计,能够在较好实现该功能的基础上推动电网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白红伟,马志伟,宋亚奇.基于云计算的智能电网状态监测数据的处理[J].华东电力.2011(09):55-56.

第5篇:信息统计制度范文

关键词 LTE系统 资源调度算法 5G AMC

1 无线资源调度基本概念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无线资源是有限的,这些无线资源包括频率,时间,空间,功率,码字等资源,那么,如何能充分的利用有限的无线资源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无线业务需求,这就是无线资源调度分配机制需要完成的任务。资源调度分配机制的定义有多种,但是广泛认同的定义如下:基站上的调度器要能实时动态的控制时频资源的分配,将时频资源在一定时间内分配给某个用户。调度算法要求在用户的Qos和系统容量的最大化之间取得平衡。资源调度算法的三个重要的指标分别是频谱利用率,用户公平性以及用户Qos需求,从网络角度来说,频谱利用率是重要的,但是从用户角度来说,用户公平性和Qos是重要的,好的调度算法就是达到三者的折衷。

无线资源调度主要需要化解用户对于资源的竞争,广义的调度要进行时间,功率,频率等资源的分配和共享,实现资源的优化使用,这里的资源调度其实也就是资源分配。调度的目标一是要实现无线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和网络容量的提高,二是要保证用户的各种服务需求的质量。无线调度技术就是在多个用户等待接受服务的时候有合理的规则对资源进行分配,这种对无线资源分配利用的规则就是无线调度技术,他的几个判决原则包括最大化系统吞吐量,保证用户的公平性,保证不同业务流的服务质量。典型的无线调度包括盲调度和智能调度。盲调度是不需要用户的信道质量反馈信息,根据用户的性能参数或完全不考虑用户任何因素进行调度,智能调度需要根据用户的信道质量反馈信息进行调度。

无线资源管理算法的基本模式是在基站实现,主要用资源估计器resource estimator完成算法实现,对于分组业务,资源估计器resource estimator通过接入控制(admission control)裁决决定是否介入用户请求,为用户请求选择基站和信道,用户业务信号随后进入业务优先级排队,并提供相应信息给资源估计器resource estimator,资源估计器resource estimator然后经过时间或码资源调度,再进行速率和功率控制,通过以上的流程完成无线资源管理和分配。

2 传统的调度算法

传统的调度算法主要有轮询RR算法,最大C/I算法,比例公平PF算法等。

轮询RR算法主要的方法如下:系统遍历其中所有的用户,循环的进行调度,提供信道。RR算法主要的特点是循环调度每个用户,使得每个用户在任何时刻都有相同的调度机会,保证用户的公平性,而且复杂度低,容易实现;但是在RR算法中,完全没有考虑用户的信道质量,将不同用户的优先级设定为相同的,系统吞吐量很难提高,而且被调度的信道质量较差的用户不能很好的利用资源,从而降低了整个系统的频谱效率。

最大C/I算法的主要方法是为信道条件最好的用户服务,信道条件最好即为最大C/I,所以在此算法中优先级可以用在某个时刻用户信道的载干比值来表示,载干比较高即优先级较高。最大C/I算法的特点是,信道条件好的用户可以一直占用信道资源,而信道条件差的用户调度机会较小,所以此算法中,用户公平性差,但是系统吞吐量可以达到最大,频谱效率较高,而且算法复杂度也不高。

比例公平PF算法是对上述两种算法的一种中和,使用较为普遍,比例公平算法同时考虑用户信道质量和前面一段时间内此用户在调度中获得的吞吐量,用户的优先级可以用用户某时刻信道质量和用户在此时刻前的一段时间窗口内的平均吞吐量的比值,这样信道质量好的用户在一段时间的持续调度后,优先级就会减小,因为增大了。这样在用户的公平性和系统效率间取得了一定的平衡,该算法为每个用户都分配了一个优先级,每一个调度时刻,优先级高的用户会优先进行调度,该算法优先级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为用户的优先级,为的瞬时数据速率,即当前信道质量,为用户在时间段的平均吞吐量。的更新规则为:

比率公平算法的时间窗口的选择是比较复杂的,实现相对复杂。改变不同的参数,该算法就可以带来不同的公平性程度。

3 4G LTE系统的无线资源调度

无线通信系统的目前的发展方向是多载波,多天线,目前LTE系统已经引入了OFDM技术,而OFDM信道的空时l变化非常复杂,有很高的随机性,故而在目前的无线资源管理需要考虑面对多维资源的合理分配。LTE系统中下行使用OFDMA, 上行使用SC-FDMA。下行资源包括频率资源、时间资源和空间资源,上行使用频分多址复用FDMA。LTE的最小资源单位是时频资源块RB。OFDMA是OFDM-FDMA的简称,它为不同的用户提供一个OFDM符号的一组子载波来实现多用户接入,用户用子载波频率来划分。基于OFDM的优点,不同用户间是不需要保护频段的。

LTE系统中,资源分配和调度的研究是重要一点,资源分配主要考虑对时间,带宽和功率的动态分配,实现系统性能的优化,资源调度指如何安排不同用户接入OFDMA子信道,来满足不同的用户需求。 OFDMA系统的资源调度可以考虑为非线性的带约束条件的优化,包括子载波,功率,码字,以及用户的质量需求和公平性需求,信道越多,用户越多,算法复杂程度越高。

LTE在无线资源调度的过程中,要求基站调度器实时动态的控制时频资源,并将时频资源合理分配给不同用户。对LTE系统而言,调度最终体现在不同用户占用的虚拟资源块的数量和位置,这通常和用户的质量需求,信道状态以及和系统的整体需求有关。

在调度中,对于下行链路,采用智能调度的模式,需要利用上行链路反馈的信道信息,进行资源分配,用户设备通过下行控制信令得知下一个传输周期内的具体的下行资源块和格式。在LTE系统中,功率分配一般和子载波的分配一起进行来保证用户Qos和系统容量。其中简单有效的下行功率分配一般有如下两种:第一是平均分配方法,将功率平均分配到每个子载波上,用户的发射功率则取决于占用了几个子载波;第二是路径损耗补偿方法,基本上为系统采用方法,取系统功率的一部分补偿部分用户的较大的信号衰落,其余的功率用于功率注水。LTE系统下行资源分配中,分配子载波的方法主要包括基于子带方法和间隔扩展方法,基于子带的分配是将用户分配到一组相邻的子载波上,基于间隔的分配中每个用户的子载波是不连续的,将扩展到整个带宽。

LTE系统上行资源分配在LTE的调度中,下行链路用来通知用户所获得的具体的资源块和传输格式,上行如果是基于调度的接入,那么用户根据获得的时频资源,选择相应的时隙和频率资源进行信号的发送。

4 5G移动通信系统的资源调度方案探讨

5G移动通信系统希望实现现有的无线通信技术融合,峰值速率希望达到10Gbps,希望引入更先进技术,通过更加高的频谱效率,更多的频谱资源和增加更多的小区来满足移动业务增长的需求,实现高速率,高容量,低时延,高可靠性。5G移动通信系统资源调度方案应该具有以下特征。

4.1 异构网络技术

异构网络要求在网络多样性和终端差异性的前提下依然保持移动用户在任何条件下都拥有无缝业务,异构的无线资源不仅包括无线频谱,也包括其他资源,例如接入权限,连接方式等,所以未来的异构网络资源管理在多个方面进行扩展,首先在资源的内涵,资源的取值范围和资源之间的关系都有所扩展,其次,由于资源内涵的扩展,一维变量已经不能表达出资源分配的状态,需要多维变量动态表征,所以5G移动通信系统的资源分配需要为异构网络中的不同接入网动态分配资源,进行频谱管理。

4.2 链路自适应技术

链路自适应技术基本的方法就是要以当前无线信道的变化状态为基础,快速确定要选择的链路速率和调制方式以及其他资源,这被称为自适应调制和编码(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AMC)。链路自适应技术对资源的选择是不断动态变化的,目标增加系统容量。若使用AMC,在空中无线环境的不断变化的状态中,系统不再改变终端的发射功率了,而是改变调制和编码方式,这就是调制编码方案 MCS。

AMC改变的是调制和编码方式,取代了改发射功率,以此方式在不同的信道状态下获得最大的吞吐量,所以需要建立一个MCS调制编码传输格式集合,每个集合包括调制方式和编码速率,当信道发生变化的时候,系统会选择相应的传输格式。

5 总结

未来用户多媒体信息,视频,音频等数据业务的需求将不断发展,需要未来的移动通信系统采用更合理的无线资源管理与资源调度算法来解决有限的无线资源和不断发展的无线数据业务之间的矛盾。目前,5G移动通信系统的基础研究已经在不断开展中,随着5G制式、 网络结构、关键技术的不断标准化,对于5G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资源管理也将不断深入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1] 5G White Paper. 5G Radio Access: Requirements, Concept and Technologies[Z]. 2014.

[2] 闫丽生.5G系统技术标准与进展[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15.28(4):33-37.

[3] 王映民,孙韶辉. TD-LTE技术原理与系统设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4] 赵训威,林辉.3GPP长期演进(LTE)系统架构与技术规范[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第6篇:信息统计制度范文

钢丝热镀锌生产线包括:工字轮放线机组,超声波清洗设备、退火(热处理)炉、热水清洗设备、热镀锌炉、助镀设备、热镀锌铝合金、收线机组等部分构成。1)工字轮放线机。采用无动力阻尼放线系统,与收线机协同进行张力控制。2)超声波清洗设备。由PLC中控系统进行全程自动化控制,涉及功率调节及起停控制。3)热水清洗设备。采用电阻丝作为加热元件,利用接触器对加热电阻丝进行进行启停式加热控制,统一由中控系统进行全程自动化控制,带温度报警控制。4)退火(热处理)炉。采用电阻丝作为加热元件,利用接触器进行温度加热粗调,再利用可控硅进行温度细调。在控制温度下,利用氢气还原去除钢丝表面的氧化层。5)助镀设备。采用电阻丝作为加热元件,利用接触器进行加热控制,统一由中控系统进行全程自动化控制,带温度报警控制。6)上加热镀锌设备。采用电阻丝作为加热元件,利用接触器进行基础加热控制,外加采用可控制硅进行调功调压控制调节加热元件的功率,统一由中控系统进行全程自动化控制,带温度PID及报警控制。7)上加热热镀锌铝设备。采用电阻丝作为加热元件,利用接触器进行基础加热控制,外加采用可控制硅进行调功调压控制调节加热元件的功率,统一由中控系统进行全程自动化控制,带温度PID及报警控制。8)倒立式梅花收线机。采用大功率高性能变频器对收线电机组和盘车电机组进行速度控制,满足工艺要求,此外,加入计米控制带去废线功能。现有生产线中,退火炉控制采用PID仪表和可控硅进行温度控制与调节,收线机组采用变频器对收线机组进行收线速度调节。经过改造采用PLC采集现场温度信号和收线机组变频器运行速度信号,利用触摸屏的配方功能实现不同规格产品工艺参数的统一调整,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

2钢丝热镀锌生产控制方案

钢丝热镀锌控制系统主要由西门子S7-300系列PLCCPU215-2PN/DP、触摸屏MP277和上位机WinCC监控系统等构成。利用PLC和触摸屏完成对热镀锌生产工艺的实现,包括:超声波清洗控制,退火(热处理)炉、热水清洗设备、热镀锌炉、助镀设备、热镀锌铝合金设备等的启停控制和温度控制,收线机组的变频调速控制及计米等控制[1-2]。利用上位机WinCC监控系统完成生产线的报表功能设计,包括班报表、日报表、月报表等查询功能设计。

2.1温度控制方案

在整个钢丝热镀锌生产工艺中,退火(热处理)炉、镀锌炉和镀锌铝合金炉的温度控制至关重要,直接影响镀锌钢丝的成品质量。在退火炉中上下均匀排布加热电阻丝[3],使整个炉膛温度加热均匀,再通过温度传感器实时检测退火炉炉膛温度,利用接触器对加热电阻丝进行快速升温/降温控制,对炉膛温度进行粗调控制,当温度接近设定值时,利用PLC输出4~20mA模拟量信号调节可控硅对加热电阻丝进行温度细调控制,完成退火炉等的精确温度控制[4-5]。其温度控制系统框图如图2所示,其中退火(热处理)炉还包含氧含量检测。

2.2收线机组控制方案

钢丝热镀锌工艺流程最后段为收线机组。采用倒立式梅花收线机,由1个变频器配合接触器对28台收线电动机进行收线速度控制,其控制系统框图,主要由人机界面,就地操作面板、变频器电机组等构成,由接近开关检测收线机轴旋转信号,完成收线计米控制;接线盘可临时存储少量钢丝,利用电磁阀控制接线盘开闸合闸,当达到计米长度时,手动合闸接线盘,完成收线工作后即可开闸接线盘继续收线工作。

2.3触摸屏控制方案

利用MP277触摸屏主要完成对退火(热处理)炉、镀锌炉和镀锌铝合金炉的温度监控,包括:温度实时显示、温度值设置及温度报警控制;对收线机组进行收线机组逻辑控制,包括:钢丝计米设置、当前计米实时显示、计米完成预报警及完成报警功能;根据钢丝规格的不同对钢丝热镀锌的生产工艺进行配方化设计及管理,方便现场操作。

2.4上位机WinCC监控方案

利用WinCC采集PLC的计米信号实时存放在SQL数据库中,再利用SQL数据库的查询等功能,实现WinCC产量报表的组态。

3结束语

第7篇:信息统计制度范文

【关键词】 胺碘酮;美西律;心率失常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574-02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发病率高,常以急性心力衰竭和突发心律失常为首发症状,尤其是一些恶性心律失常,严重危及患儿生命[1]。为了有效提高病毒性心肌炎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本研究采用胺碘酮联合美西律的方法进行治疗,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68例病毒性心肌炎并发心律失常患儿中,男38例,女30例;年龄1-14岁,平均(8.5±4.2)岁;窦性心动过速(窦速)9例,窦性心动过速合并房性早搏(窦速+房早)8例,房性早搏合并阵发房性心动过速(房早+房速)7例,心房纤颤(房颤)2例,室性早搏合并房性早搏(室早+房早)5例,室性早搏(室早)14例,室性早搏合并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室早+室速)6例,窦性心动过缓(窦缓)5例,房室传导阻滞12例。

1.2 诊断标准 符合201109昆明会议制定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标准;②年龄1-14岁;③动态心电图监测有心律失常者[2]。

1.4 排除标准 ①非病毒性心肌炎引发心律失常者;②肝、肾功能不全者;③伴有其他脏器疾病及功能不全者。

1.5 治疗方法 按病毒性心肌炎常规给予大剂量维生素C针剂[100-200mg/(kg・d),最大量400mg/(kg・d)]、能量合剂、维生素E、辅酶Q10注射液、黄芪注射液、人血丙种球蛋白注射液、抗病毒药物等治疗。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药物治疗首选胺碘酮、普罗帕酮、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室性心律失常药物治疗首选胺碘酮、利多卡因、β受体阻滞剂、普罗帕酮。缓慢性心律失常和房室传导阻滞给予山莨菪碱、阿托品、地塞米松、异丙肾上腺素、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治疗。心率40次/min时安置临时起搏器,心率达70次/min以上,撤除临时起搏器。

1.6 观察指标 各种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发生率及持续时间。

1.7 疗效判定标准 将患儿相关症状按无症状、轻度、中度、重度,分别记为0、1、2、3分。①重度:症状重,持续出现;②中度:症状轻重不一,间断出现;③轻度:症状轻,偶尔出现;④无症状:无症状出现。疗效判定:①有效:治疗后积分下降≥1/3;②无效:治疗后积分下降

2 结 果

2.1 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 药物治疗首选胺碘酮8例,普罗帕酮2例,洋地黄8例,β受体阻滞剂8例。胺碘酮治疗窦速+房早1例无效,改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有效;普罗帕酮治疗窦速+房早1例无效,改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有效;洋地黄治疗房颤1例无效,改用胺碘酮治疗仍无效,后用直流电复律成功;洋地黄治疗1例窦速和1例窦速+房早无效,改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有效。

2.2 室性心律失常 药物治疗首选胺碘酮12例,利多卡因8例,β受体阻滞剂3例,普罗帕酮2例。胺碘酮治疗室早+室速1例无效,改用利多卡因治疗仍无效,患儿主动离院;利多卡因治疗室早2例无效,室早+室速1例无效,改用胺碘酮治疗均有效;普罗帕酮治疗室早1例无效,改用利多卡因治疗有效。

2.3 缓慢性心律失常 5例窦缓患儿治疗后4例心率提升至60次/min以上,1例患儿心率仍40次/min左右,安置临时起搏器,6d后为窦性心律,心率达70次/min以上。2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和3例Ⅱ度房室传导阻滞患儿因心室率正常而未抗心律失常治疗;4例Ⅱ度房室传导阻滞和3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儿治疗后6例有效,1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儿无效,心室率在40次/min左右,安置临时起搏器,1周后转为Ⅱ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率达70次/min以上,4周后转为Ⅰ度房室传导阻滞。

3 讨 论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体内儿茶酚胺浓度增高,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心电活动异常。

胺碘酮是以Ⅲ类药作用为主的心脏离子多通道阻滞剂,兼具Ⅰ、Ⅱ、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电生理作用,主要表现在抑制窦房结和房室交界区的自律性,减慢心房、房室结和房室旁路传导,延长心房肌、心室肌的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因此它有广泛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同时胺碘酮非竞争性阻断α和β受体,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其血流量,减少心肌耗氧,扩张外周动脉,降低外周阻力,因此胺碘酮不加重心力衰竭,并且有可能使其改善;胺碘酮产生促心律失常作用较其他药物小。目前胺碘酮已被广泛应用于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尤其对有器质性心脏病和心功能不全者更适宜。美国心脏病学会已将其推荐为儿科复苏后室性心律失常首选用药。胺碘酮可降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及猝死率,是二级预防的首选药物。

阵发室速多伴有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往大多采用电击和利多卡因治疗,近年来由于对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新认识,特别是对胺碘酮的重新肯定,已将胺碘酮放在首位,利多卡因居后。

病毒性心肌炎房颤发生时间多在疾病早期,且易并发急性左心衰和心源性休克。病毒性心肌炎常累及心脏起搏及传导系统,引起窦性心动过缓、窦性静止、房室传导阻滞等多种严重甚至致死性心律失常。病毒性心肌炎致严重窦缓和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激素应用越早越好。激素可迅速抑制心肌炎性反应和自身免疫反应;同时具有抗休克作用;激素还可提高心肌糖原水平,促进心肌酶活力,改善心肌功能,恢复心脏正常起搏及传导,维持心脏有效泵功能,保证重要脏器血供,阻止阿-斯发作。

参考文献

[1] 刘雪芹.期前收缩的分类及治疗策略[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1):46.

第8篇:信息统计制度范文

社会要求高效处理紧急、突发事件,关键时刻如何保障重要信息通畅、高效指挥,多部门协调运作,是社会对城市和乡村指挥调度系统提出的必须解决的课题。指挥调度系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救助自然灾害,应对事故灾难、防治公共卫生事件、抵御敌对势力攻击和恐怖袭击等等突发事件方面,指挥调度系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全国大城市建设800MHz数字集群网络的同时。要考虑在县镇乡村级组建无线指挥调度的必要性,自然灾害不局限额定范围,从过往来看灾害发生在市级以下的城镇乡村比比皆是,如日本的宫城县地震和四川的汶川地震,往往小地方的通讯设备不完善,信息闭塞,导致了严重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所以在市级城市以下的乡镇建设一套无线指挥调度网也很迫切,但由于地形复杂,人烟稀少,数字集群网投资过于巨大,部署工程也异常艰巨,因而需要选择使用灵活的、投入成本适宜的通讯设备,经分析比较认为900MHz无中心自集群系统是首选的适当系统。

2 900MHz无中心自集群系统概述

900MHz无中心自集群系统是20世纪90年代国家标准,2007年经修改为GB/T 15160―2007,它是一种不采用交换控制中心的集中控制,而由各移动台或固定台分别设定无线通信链路的分散控制方式的自集群系统。通俗明了的说,就是不需要交换机和基站的集中控制,改为移动台分散控制,各移动台具有多信道共用、自动选取空闲频率,产生和接受控制信令、无中心自动组网的功能,可组成单区单工网络。通过手持台、固定台、转发系统和调度系统,900MHz无中心自集群系统可以有效覆盖乡镇一定范围进行通讯和调度管理。该系统具有下列特点:

(1)独立资源

900MHz~中心拥有2MHz带宽独立的合法频率资源,25kHz频道80个,可满足3公里半径内2千个用户的.调度通信;12.5kHz频道1 58个,可满足3公里半径内4千个用户的调度通信;每省有1位地区识别码和5位数字号码,可满足160万用户的需求。

(2)终端成网

900MHz无中心不用建设交换控制中心和基站,若干终端(手持台和车载台)即可自行组网,有足够的频率资源与号码资源,可任意组建几个、几十个、几百个以至上千个终端构成的小中型网络。

(3)自由移动

900MHz无中心除了必要的手持台和车载台,不依赖交换控制中心和基站等固定基础设施,利用终端机成网的特性,只要行军人员携带终端机同步移动,在有效通讯覆盖范围内,可确保队伍一路的通讯,轻便快捷。

(4)单呼组呼

900MHz无中心具有单呼、组呼、全呼等不同功能,不像对讲机只有全呼,因而便于将不同性质、不同职务的人按照工作需要分为不同层次、不同大小的组,通过分组、设置权限,组与组之间不会产生通讯干扰,避免了常规对讲机的一呼百应局面,能更方便各组开展工作,组员也可以通过单呼、组呼等方式分别联系个人或全组人员,灵活方便,确保通讯的私密性和普遍性。必要时也可以选择全呼功能,呼叫该网全体成员,统一行动。

(5)可管可控

由各地无线电管理机构指配电台身份号码,便于监控管理,避免任意改频、加大功率、造成干扰等问题,具有电波监控管理系统,对违规非法使用,可及时监听、质询、警告与制止。

各级调度管理机构可通过调度管理系统,对所属电台进行监控管理,也可对违规非法使用,及时监听、质询、警告与制止。

3 900MHz无中心自集群系统的优越性

由于900MHz无中心自集群系统具有上述特点,可以很好地担任日常通讯指挥调度工作,一旦爆发灾难险情,无中心也可以凸显出不同于一般通讯方式的优势:

(1)灵活性

900MHz无中心自集群系统可以设置分组,管理各组成员。比如一个县下有若干个镇、乡、村,日常情况下,以镇、乡、村为单位组成队伍进行工作。这些小组不仅可以独立通讯,还可以整合,形成一个统一无线指挥调度网。在需要时可以分别从小组中抽调部分人员到某处,把临时抽调的来自不同地方的队员重新编组,方便管理。

一旦其他地方发生灾情,救援人员只需要随身携带900MHz无中心手持台转移,保持各手持台皆在有效通讯范围内,救援队伍就可以很快的从A地同步转移到B地,而无需卸载或安装任何设施,即可随时投入工作,其灵活性可见一斑。

当特大灾害发生时,仅靠当地的自救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其他地县的支援。全国各地的救援队赶赴灾县时,沿途和到达灾县后皆需要使用通讯工具,各救援队伍汇集灾县后,将按照分工不同、部门不同等开展各自的救援工作,这些工作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比如搜救队和医疗队等。这就要求队员使用的通讯工具既独立又联合,平时是组内成员相互沟通,需要联系其他队伍时,可以通过呼叫其他组号马上联系到其他队伍,相互联系而又互不影响。

(2)抗毁性

在灾难爆发时,之所以有线固定电话和蜂窝移动电话等很多通讯中断,主要原因就是有线通信需要树立电线杆、铺设电缆,无线通信必须建设基站、安装天线,而且都要有电力供应,当地震、海啸、雪灾等灾难发生时,很容易造成外露的电线杆、铺设的电缆、高架的天线等被摧毁,导致交换控制中心和基站相应被毁而中断通讯,或断电导致交换机和基站退出服务,所以通讯的持续性很难保证。而要保持通讯的连续,最重要的是能持续不断的提供电能,一旦断电,则通讯陷入瘫痪。

而900MHz无中心手持台由人员随身携带,轻巧坚固,只要人员没有伤亡,手持台可以随时呼叫通讯。手持台采用充电电池,耗能低,仅需消耗1安培以下,存储的电量足够支持很长一段时间的持续通讯。而且,即使在市电电源被断的情况下,无中心手持台可以通过电瓶等基本设施进行充电,在雪灾等物质运送不方便的情况下,电瓶运输比发电油机好办,也能发挥巨大的作用。在灾害发生时,无中心终端自成网络依然可以保持工作,因此其抗毁性强。

900MHz无中心电台特别适合隧道、山洞、矿井和人防工程的通讯,其有效通讯距离要比400MHz机大一倍以上,因此,在这些场景应用,也增强了其抗毁性。

(3)快捷性

900MHz无中心电台频率按需实时选用,人为噪声小、话音清晰,干扰少,它便于快速接通,快速组网。当一个灾情发生时,救急人员赶到现场,要进行安全、消防、救护等工作,如果是常规对讲机的一呼百应的指挥方式,在一片混乱的现场,将出现无法控制或不能即时调度的情况。甚至会使现场显得越来越混乱。如用蜂窝移动电话一般不能组呼,拨号呼叫时接入速度慢,通常约需10秒以上,这对一般电话用户来说是不会造成太大影响的;而对专业网用户来说这个时间就太长了,在紧急情况下,希望一按即通(小于0.4秒),否则会造成相当严重的后果,在速度达300公里/小时的高铁情况下尤为迫切。此时,采用900MHz无中心自集群系统,将安 全、消防、救护等人员很快分成不同的组,在现场临时架设前线指挥调度中心,可以迅速开展工作。组呼时按键即通,可以快速接入。各组之内通讯和讨论问题、分派工作都不会影响到其他人员,指挥中心可以随时监控和指挥各组的工作,即使在现场,需求密集性很高,也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

(4)低成本

无中心控制的体制充分发挥了功能强大的单片微机的作用。把控制中心的集中控制转化为各手持台的分散控制。成本增加很少而增加的功能却很可观,而且用不着基建机房与天面,安装控制中心及基站设备,比数字集群至少节省了一半多投资。而且省去了几个值机人员,每年至少节省10万元左右的工资。无中心手持台与车载台比相应的数字集群终端便宜一半以上,特别是对于县级以下单位,只要买100~200部电台,投资50万元左右便可组成一个小型专用调度网。既不用申请频率(只需指配号码),也不用兴师动众安装调试;既省钱又省事。

3 900MHz无中心自集群系统的县级组网案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县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乡级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及时处理可能引发的社会突发安事件。因此,900MHz无中心自集群系统的县级组网应该考虑提供这些基层组织的通讯保障。

解决方案如下:

下面以县为例,组建一个在县级和县级以下各乡镇的900MHz无中心通讯网络。

县里分为N个不同部门的办公室,下面有16个城镇,1个办事处,城镇下再有若干个小队,要将所有的县办公室、城镇和城镇下的小队组成一个可统一指挥调度的网络,既要一呼百应,又要分层组呼,还要个别单呼,都可独立通讯,互不干扰,达到高效、统一、应急管理的目的。

3.1 所需设备类型

(1)无中心手持台

(2)无中心车载台

(3)无中心固定台

(4)无中心自适应转发台

(5)无中心调度管理系统

(6)无中心电波监控系统

3.2 呼叫权限设置

首先将各个用户的呼叫权限按照管理权限做以下设置:

(1)县级最高领导权限为一级,权限最高;

(2)县各办公室分别管辖的各镇,权限二级;

(3)各城镇工作人员,权限三级,权限最低。

呼叫权限如图1所示。

3.4 安装方案

县领导一级网,在县城所在至高点安装一套无中心自适应转发台和建立一套无中心调度管理系统。用于指挥调度县里各部门小组在内的所有持有电台的工作人员。

县分别管辖的各镇(或办公室)为二级网,利用在县城至高点安装一套无中心自适应转发台与县最高领导或下属各镇领导或持有电台的工作人员通讯。

镇分别管辖的各乡(或村)为三级网,在各镇管理办的服务中心各架设一套无中心固定台,起至小组调度之用,镇在必要时可增添转发台扩大覆盖面积。

3.5 通讯链路图和实现的功能说明

(1)一级网通讯链路图

县领导是最高权限者为一级网(如图2所示)。可实现的功能有:

县最高领导可使用调度管理系统发起全呼,经无中心自适应转发台,可同时呼叫县办公室在内所有在网持有设备的工作人员。调度管理系统具有可强拆、强插、禁用、监听、录音、查询及数据统计、打印等功能(注:使用调度管理系统呼叫之前,先进行强拆后再发起呼叫,以保证统一呼叫成功)。

县最高领导可使用无中心手持台发起组呼1,经无中心自适应转发台,可分别呼叫各个县办公室所管辖内所有持有设备的工作人员。

县最高领导可使用无中心手持台发起组呼2,经无中心自适应转发台,呼叫各镇服务中心(固定台)。

县最高领导可使用无中心手持台发起组呼3,经无中心自适应转发台,与各领导之间自成一组进行通讯。

各位领导还可使用手持台发起单呼,经无中心自适应转发台,进行一对一通讯。

(2)二级网通讯链路图

县各办公室分别管辖的各镇为二级网(如图3所示)。可实现功能如下:

县各部门领导及镇领导可使用无中心手持台发起组呼1,经无中心自适应转发台,同时呼叫所管辖的各镇服务中心的无中心固定台和无中心车载台。

县各部门领导及镇领导可使用无中心手持台发起组呼2,经无中心自适应转发台,分别单独地呼叫所管辖的某个镇服务中心的无中心固定台和无中心车载台。

县各部门领导及镇领导可使用无中心手持台发起组呼3,呼叫所有所管辖的持有电台的工作人员。

县各部门领导及镇领导可使用无中心手持台单呼,经无中心自适应转发台,呼叫县最高领导(上一级),进行一对一通讯。

县各部门领导及镇领导可使用无中心手持台或固定台单呼呼叫其它县部门领导。

(3)三级网通讯链路图

各镇工作人员为三级网(如图4所示)。其功能为:

工作人员使用无中心手持台发起组呼,同时呼叫本镇所有持有电台的工作人员。

工作人员使用无中心车载台可以在较远处与无中心固定台进行高效通讯。

如果巡逻人员在信号屏蔽的地方执勤时,无中心手持台不能与服务中心通讯时,可通过无中心车载台传递信息到服务中心。

3.6 所需设备数量

如以县最高领导层、2个管理部门、16个城镇、1个办事处为例:

县最高领导层需要1套调度管理系统、1台转发台、5台车载台、10台手持台;

每个管理部门需要1台固定台、3台车载台、10台手持台;

每个城镇或办事处需要1台固定台、3台车载台、10台手持台;

该县总的设备数量为:调度系统1套,转发台1套,固定台19部,车载台62部,手持台200部,估计总投资50万元左右。

3.7 拓展功能

第9篇:信息统计制度范文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高职院校、传统会计模式

前言: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重要的事业单位,面临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与核算环境出现了重重矛盾,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的发展需要,在新会计制度的实施情况下,高职院校进行会计改革是大势所趋,新会计制度是在原有的会计的基础之上进行的改进,即保留了原有的正确的合理的会计准则和内容,同时有针对当前的经济环境增加了新的内容,相随与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更能真实、客观的反应企业的财务状况,且更能促进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高职院校应根据具体的核算环境和新会计制度的要求,对单位内部的会计核算方法、核算基础以及会计报表的设计等方面进行改革和调整,这样才能适应当前高职院校的发展环境和现行的会计核算环境。那么新会计制度到底对高职院校传统的会计制度产生怎样的影响呢?笔者针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1.《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已经2012年12月5日财政部部务会议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公布,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在主要的会计核算准则和制度上做出如下改变:高等学校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是: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坚持勤俭办学的方针;正确处理事业发展需要和资金供给的关系,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国家、学校和个人三者利益的关系。在预算管理上规定:国家对高等学校实行核定收支、定额或者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转和结余按规定使用的预算管理办法。

总之,新事业单位准则充分考虑了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同时将市场经济中的因素纳入到会计核算的考虑因素之中,相对于传统的会计模式,新会计准则更能适应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同时也更能真实、客观的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因此更能促进事业单位加强财务管理,对高职院校发展与国家的管理具有积极的意义。

因此高职院校应该根据新会计制度所要求的会计核算准则和内容以及根据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改进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这样才能提升高职院校披露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比性,有利于高校的自身发展,同时也便于国家多各高校统一的预算管理。

2.新会计制度下高职院校传统会计模式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