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字化改革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病例档案;数字化建设;问题与反思
前言
病历档案的信息化和数字化极大地提高了医院办公效率,为档案管理工作节省了人力物力。目前,我国各级有实力的医院都已经完成或正在建设医院历史病历档案信息化工作,虽然各家医院在实际建设中遇到了一些难题,但是从总体来看,医院病历档案信息化和数字化的脚步正在加快,信息化和数字化管理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笔者就个人在医院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经验,对医院病历档案信息化建设提出了以下观点。
一、医院病历档案数字化建设的优点
(一)优化医院病历档案的管理和使用
传统的纸质病历档案容易受到环境的干扰而发生损坏,纸质档案常常受到空气中的湿度、温度或虫蛀;其存档占用空间较大,由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分类整理再存放,需要调用病历档案时,还要进行人工查阅。相比于纸质病历档案,数字化病历档案在工作中就发挥了虚拟信息库的优势,不仅能够节省存档占用的实际空间,而且利用智能管理软件能够快速的进行病历档案的录入和分类,在借阅病历档案时,只需要检索就可以迅速提取。
(二)优化病历档案的存储
纸质病历档案需要专门的存档办公空间,胶片存储虽然能够录入更多的病历档案但是对存放环境也有较高要求。传统存储形式耗费人力物力,办公效率较低,不能满足医院一直增长的病历档案存放需求。数字化病历档案可以实现海量存储,利用计算机设备进行电子信息录入,将以往病历档案进行整理分类,这样既节省了医院的办公空间,也增加了医院的信息存储量。
二、医院病历档案数字化建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国家的重视和技术支持
相对于医院医疗行为的监督和管理,国家对于医疗信息化虽然重视但是缺乏具体指导和技术支持。国家卫生医疗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针对中国医疗卫生现状,国家卫生部提出了“3521工程”,即中国卫生信息化建设路线图,这项任务覆盖了从地方到国家三个等级的医疗信息平台。虽然政策提出了总的建设路线,但是缺少具体的工作建议。
(二)医院对病历档案信息化管理重视不够
医院的工作重心是进行医疗服务,所以对于病历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管理重视不够。病历档案是记录医疗服务过程的主要工具,由于数字化病历档案的建设需要投入资金和人力,相对于信息化建设更倾向于提高医院医疗设备的等级。但是病历档案不是简单的资料保管,在解决医疗纠纷时有着重要的价值。
(三)缺少该岗位的专业人才
建设数字化病历档案不仅需要计算机设备,更需要专业的计算机人才。医院数字病历档案建设所需要的人才要掌握基础医学常识、计算机专业知识和档案学专业知识,三门独立的学科之间缺乏共同点,培养比较困难。但是为了进行数字化病历档案管理,医院只能将原有的档案管理人员进行计算机专业的简单培训便匆匆上岗,只解决了人员分配,但并不利于数字化病历档案的发展建设。
三、医院病历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反思
(一)制定工作标准
建设数字化病历档案要用两个标准来衡量改革成果。数字化病历档案首先要达到文字标准,即对病历的真实录入,将真正的病历清晰的准确的录入信息库中;然后是技术标准,即档案学专业标准,建立一个完善的数据库、便捷的索引途径和直观的目录。改革成果包括质量和内容:数字化病历档案的质量控制是基本的规范;内容控制指的是将基本的病历档案进行筛选分类,提取价值高的病历档案,去除病历档案中虚假部分,提高病历档案的实用价值。
此外,相关人员在对病历档案进行数据处理时必须以全国统一的疾病 ICD- 10 编码为基础,进而对病例和档案进行资料的完整录入。并依据《病历档案质量检查标准》对病历档案管理质量进行查检,能够增强医院工作的原始性与真实性。
(二)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病历档案数字化建设主要依靠专业人员的支持,参与数字化病历档案建设的人员的专业素质决定了数字化病历档案管理的成果。人才建设是数字化病历档案管理制度的基础,国家应该设置专门的培训机构,组织专业信息素质培训,重视人员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重点培训信息采集能力和信息加工处理能力。为了避免病历档案数字化过程中出现病历档案丢失的问题,医院必须严格对翻拍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比如病人住院病历档案首页、术前讨论记录、麻醉术前访视记录、麻醉记录、出院记录、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等等资料的归档和分类,都要进行严格的培训。
(三)以纸质病历档案为基础
数字化病历档案并不能完全取代纸质档案,一方面临床记录的病历仍以纸质为主,另一方面纸质档案也可以通过文字识别软件录入到计算机信息库中保存下来。数字化病历档案建设要循序渐进,在纸质病历档案的基础上发展建设。不能忽视传统的记录方式,因为电子档案的分类归档过程总会出现纰漏,大多医院也没有对这方面的工作进行全程质量监控,所以相关责任人必须要有责任心,提高归档病历档案的质量,来保证数字化病历档案质量。
四、总结
病历档案是医疗服务中的重要资料,作为一种档案类型发挥着应有的作用。数字化病历档案建设提高了医疗信息化进程和档案管理效率,利用数字化病历档案服务于临床、教学、科研、法律鉴定等工作,保证了病历档案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参考文献:
[1] 严卫萍.病历档案数字化建设之我见[J]. 黑龙江档案,2013-04-95.
[2] 区雨齐.病历档案数字化研究[D].郑州大学,2010.
关键词: 高中物理教学 传统实验 数字化实验 优化整合策略
信息技术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教育方式,如何发挥信息技术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也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问题。《物理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物理教学要重视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物理试验室,加快中学物理实验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因此,将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传统实验和数字化实验进行优化整合对于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物理实验具有形象直观和真实生动的特点,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从而使他们保持学习的专注力。物理实验还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这满足了学生渴望参与教学活动的心理需求,让他们在动手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提高和增强学习兴趣和信心。
2.训练学生科学的方法。物理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形象地展示出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变化和规律,使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学习方法,从而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物理实验需要学生进行思考、分析、推理和总结等一系列活动,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学生在实验开始前,需要准备和检查相关的实验仪器,这可以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认真观察、严密推理,这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在实验结束后,学生需要总结实验得失,反馈实验结果,这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二、数字化实验的优势
1.提高了数据的精度和速度。数字化实验可以消除传统实验中误差偏大的弊端,减少因测量精度方面带来的实验误差。例如传统实验中用秒表测时间、弹簧秤测量力和安培表测量电流等。数字化实验可以快速准确地采集实验数据信息,并借助计算机进行辅助分析处理,有效解决传统实验在处理数据方面耗时的问题,提高实验速度,让学生有更充足的时间探究物理规律。
2.弥补传统实验的不足。对于传统实验无法呈现的物理过程,数字化实验的传感器技术可以使实验过程直观可视化,对于加深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大有裨益。例如在弹簧振子的传统实验中,学生很难同时观察到恢复力、加速度、速度和位移四个物理量在运动过程中的大小和方向,但是在数字化实验中,可以利用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直观显示弹簧振子的振动图像成正弦规律变化。
3.改变了教学方式。数字化实验更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营造探究学习氛围。同时,数字化实验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的信息来源和数据支持,有利于学生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帮助学生将计算机知识引入物理实验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三、高中物理教学中将传统实验和数字化实验优化整合的策略
虽然数字化实验具有很多传统实验所不具备的优势,但是作为实验手段,仍然有其不足之处,例如需要教师制作大量教学软件,加重了教师的负担;需要学生学习很多与物理学科无关的知识,增加了学生的负担等。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将两者优化整合,实现优势互补,使它们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1.整合实验仪器。数字化实验虽取代了部分传统实验,但仍可和传统实验在实验仪器上优化整合。在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传统的实验器材为钩码和量尺,通过反复实验,推导得出加速度和质量,以及加速度和合外力之间的关系。数字化实验中,可以将钩码和量尺用加速度传感器、力传感器代替,并辅以数据采集器和数据分析软件,仍取传统的实验过程,借助数据采集器和数据分析软件,将加速度和质量与合外力的关系形象直观呈现,使学生对三者之间的关系有更清晰明确的认识。
2.整合实验方法。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着一定的规律,需要通过感性认识向抽象理解转化。因此,很多传统实验有着数字化实验不能取代的独特作用。在电学实验中,就有传统实验和数字化实验两套实验方案。在传统的实验中,学生通过让永久磁铁穿过线圈,观察检流计指针偏转情况,并通过改变磁铁插入方向和插入速度发现规律。然后以闭合电路形式,通过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来观察检流计中电流变化来验证这种规律。数字化实验中,实验过程不变,检流计的位置被微电流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所取代,以微电流传感器电流变化来发现其中的规律。虽然数字化实验更科学,但是传统实验形象直观,对理解教学内容更有帮助,所以教师可以将两种实验整合,以传统实验为主,数字化实验为辅,强化学生对实验的理解。
3.整合实验能力。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是进行物理实验需要的基本能力。在传统的物理实验中,需要的测量仪器较多,操作过程复杂,操作时间较长,需要进行多次重复试验、测量和计算,可以培养学生耐心细致和认真观察的习惯,以及较强的计算能力和分析能力。而数字化实验操作过程简单,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有利于学生掌握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和信息建模能力。两者的优化整合,可以使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数字化实验和传统实验的共存与互补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综合能力,对传统实验和数字化实验进行优化整合是提高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5B-0057-02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发展,认为职业教育不仅是为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更是发挥我国巨大的人力优势,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之举。因此,在新时代下,我们应充运用信息时代的优势,在数字化课堂环境下,积极促进中职课堂教学改革,为社会培养更多创新型、高素质专业人才。
一、数字化课堂环境下的中职课堂教学诊断方法
在数字化教学环境下,教师需要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技术与教学资源,尽量以创新、有效的教学方式展开课堂教学,提升相关知识传授的效率与质量。但就中职学校当前的教学成果来看,数字化课堂环境的构建还存在诸多不足,需要通过有效的诊断方法,明确其成因,进而制定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对中职课堂教学进行诊断,需要通过观察、调研的方式,了解教师的真实思想、主要运用的教学方式、对现有数字化设备的运用状况等,对课堂教学当中的真实情况进行整理与总结。不同的中职学校都有自身的教学优势,因此,应以自身的发展实际为基础,客观地评价相关课堂教学当中存在的不足,并采取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及时处理已经发现的问题。
在进行课堂诊断时,应将教学行为诊断作为重点环节,可通过随机听课的方式,了解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理念、方法;进一步观察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反应,可以有效诊断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是否考虑到了学生需求与学生的接受能力。在课堂诊断的帮助下,教师能够及时改进不当的教学方法,从而促进中职教师教学水平的专业化发展。
二、数字化课堂环境下的中职课堂教学诊断结果
笔者以南宁市部分中职学校为研究对象,对各个科目的课堂教学进行一系列的诊断,最终得出以下两点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落后。中职学校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基础薄弱的问题,而任课教师的教学方法缺乏针对性,并不适用于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中职学校教师的教学理念较为落后,未能从根本上形成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课堂教学状态,学生的学习方式依旧以被动学习为主,导致大部分学生对于课堂学习的兴趣不大,缺课、逃课现象较为严重。另外,在数字化课堂环境下,学校方面虽倡导教师采取数字化教学手段,但部分教师对数字化技术的了解不够,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或在运用过程中缺乏灵活性,运用方式较为单一,仅仅是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陈旧的课件内容,技术应用效果不够显著。
(二)数字化教学设备不足。在数字化课堂背景之下,学校方面对于课堂教学创新持支持态度,但由于资金等原因,导致数字化教学工具的配置量无法满足课堂教学全面数字化的改革需求。尤其是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的地区,中职学校的数字化技术仪器设备的数量较少,无法满足每一个班级的日常教学需求,仅能配置 1-2 套数字化教学工具,依次安排相应的教学活动。另外,部分中职学校虽具有较为完善的数字化设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设备的性能大幅度降低,无法支持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导致课堂教学数字化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制约。
三、数字化课堂环境下的中职课堂教学改进策略
(一)更新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中职教师教学观念应得到有效更新,首先,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基于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学习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其次,教师本身应正确认识数字化课堂环境对课堂教学改革带来的促进作用,以积极的态度对相关技术运用等进行虚心学习。学校方面可与教学理念、水平较为先进的中职或高职学校建立友好关系,组织校内教师外派调研,学习先进的理念与经验,传递给本校教师,从而促进教学改革效果的提升。
另外,教师应充分运用数字化课堂环境,为课堂教学带来技术支持,有效改进教学方法。例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数字化技术与合作学习方法进行有效结合,在英语口语学习中,需要基于学生的英语知识基础展开教学活动,因此教室可以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以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为依据,将其划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进而为其分配不同层次的自主学习任务。而数字化技术,能够支持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顺畅沟通,保障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
教师还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设备,创设教学情境。需要注意的是,多媒体设备是学生经常接触的数字化教学工具,?ρ?生的吸引力有限,所以教师应从多媒体呈现的内容上着手。多媒体设备的作用不仅仅是代替板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教学内容。当前中职学校中平面设计、电脑美术、动漫制作等较为新颖的科目都难以通过文字呈现,让学生了解其原理与相关流程,而金融事务、电子商务等科目当中包含众多抽象的概念理论、单一的论述或解释,学生难以对其进行深入理解。此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以图文、音频、视频等方式呈现,教师依据学生的知识基础设计课件内容,编辑实际案例引导教学,以漫画的形式展现抽象的理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二)构建数字化信息平台。数字化信息平台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数字化技术在中职学校当中的应用与推广。完善构建数字化信息平台,能够推动全校学生共同参与到课堂教学改革当中,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当前,翻转课堂是一种十分适用于中职学生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数字化信息平台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以中职学校中网店美工课程教学为例,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将整个课程划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教师可以在信息平台上建设一个网店美工课程的专用空间,并上传相关课程视频、作业、测验、学习资料、公告等,在讨论区,学生可以与同学、教师进行互动交流,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在数字化信息平台的帮助下,教师还可以完成微课制作等操作,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拓展阅读的电子资料,丰富学习资源。其中,微课的制作主要引用网络优秀视频,例如,可借鉴微信平台当中有关的教学资源,或自行录制教学视频,对已有的教学资源进行补充或改进等。网店美工课程当中“商品详情页制作”的教学活动正式开展之前,教师可基于其内容丰富性,分别制作并上传“详情页制作技巧及注意事项(上)”和“详情页制作技巧及注意事项(下)”,通过两个微课视频系统呈现教学课程,帮助学生全面认识相关知识。微课上传之后,学生可在平台的评论区当中提出自己的问题,或发表一些心得体验,而教师则可以通过这些言论判断学生对于微课及本章内容的理解程度,以有效进行下一步的教学目标制定、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设计等,有利于形成高效课堂。
(三)完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是教师课堂教学成绩和个人提升的重要渠道,是反馈教师教学能力、综合文化素养的直接体现。数字化课堂环境的构建,也要从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体系视角,实行教学工作实践中“反思”。
一方面,数字化课堂在中职课堂教学中的融合,需要建立多元化视听分析渠道,确保现代中职教师教学过程中能够突破班级授课制的课程环境限制,实现中职教学课堂大范围的开放分析。例如,某中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开设网络课堂直播互动课堂,他不仅可以直接与课堂中的学生进行交流,同时也可以进行网络留言互动,实现课堂教学信息的动态互动,而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时,自然也就要从实践课堂和网络课堂两方面进行问题反馈,那么,教师不仅可以得到课堂学生情况、课堂设计分析情况的直接性评价,也可以从网络视频教学中现场知识互动的连贯性、技术指导的细节程度等方面进行教学评价。案例中提到的这种数字化教学环境诊断工作的开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将中职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目标“延伸”出去,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综合性整合,拓展中职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范围,提升中职教师的教学能力。
【关键词】信息化 数字化校园 高职院校
在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今天,数字化校园建设如火如荼。特别是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几乎所有的高校便建成了比较完善的校园网,各个职能部门都基本实现了网络化、信息化管理。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近十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使各个管理部门任务越来越繁重,不仅增加了工作量,更增大了工作难度,管理手段落后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推动力。
一、数字化校园的概念
数字化校园概念分广义和狭义。广义的数字化校园是泛指没有围墙、网络化的、数字化的、虚拟的校园。狭义的数字化校园就是指:学校凭借现代数字技术、网络技术、搭建学校网络化环境,信息化应用系统和平台,建设信息化应用终端,充分运用现代数字技术将学校各类资源、信息数字化,实现学校管理,教师教学、学生学习、通讯交流、后勤服务,教研科研网络化、数字化、逐步实现学校教育由传统教育向数字技术平台教育的转变。数字化校园的外延是建设数字化的校园环境,包括数字化的硬件环境,软件环境和应用环境。数字化校园的内涵是实现学校教育模式和人才培养方式的根本改变。
二、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内容
(一)教学应用终端建设。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教室建设,多功能教室建设,教职工计算机准备(或教师备课系统)建设,功能室多媒体建设,数字化实验室建设,通用技术室建设,图书馆信息化(含电子阅览室)建设,会议室多媒体建设等。教学终端建设,各学校可依据学校规模、办学条件、经济状况,因地制宜进行。
(二)校园网络系统建设。学校通过有线、无线或有线无线相结合的方式建设覆盖学校办公、教学、生活等主要场所的校园网络,并宽带接入学校网络教学平台。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登陆教学平台进行在线学习,或者登陆电子图书馆系统阅读电子图书和期刊杂志,或者登陆网上考试体统进行在线考试等。
(三)信息化功能系统建设。主要包括校园电视台、闭路电视系统、校园广播系统、校园完全监控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建设。
(四)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主要是全校教职工信息化素养和能力的培养培训,使之适应学校数字化校园应用创新的需要,其中信息技术专业技术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五)信息化应用系统及平台建设。应用系统及平台是支撑学校信息化应用的核心。他包括学校教务管理系统、教师、学生评价系统、学籍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校产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教学支撑系统、学习交流系统、资源应用系统等等。学校可建设一个综合管理平台,将各类应用系统整合在一个平台上,实现资源共享统一管理。
三、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意义
数字化校园全面建成后,学院功能、服务范围将得到自然扩展,使学院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突破传统的概念,延伸其内涵,成为一个可以覆盖全院各方各面的完善的数字化校园。通过数字化校园建设目标的实现,将为学校带来如下的意义:
(一)创造新的教育和工作模式,提高管理效率与效益。数字化校园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引入到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等各项活动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及时处理大量的管理数据,提高了教、学、管的质量和效率。
(二) 数字化校园建设推进数据的集中和共享。数字化校园将信息技术融于教育的各个环节,通过全校所有部门的信息编码统一,使学校的所有信息能够实时自动的互连互通,资源得到充分的共享和利用,将学校内部相对独立分散的网络应用系统,进行了统一整合,有效地实现数据共享,消除对数据的重复管理、数据冗余以及数据不同步的问题。学校各个部门分别管理自己业务的相关信息,数据采集入口唯一。所有信息实现共享,当某个部门需要用到其他部门信息的时候,可以直接从网上获得,这样就避免了多部门的重复劳动,节约了人力成本,保证了数据的标准化存储。
(三)创建新型的学习环境,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学校作为知识传授场所的功能存在一定的限制,而数字化校园建设能够更好的为学生创造一个开放的文化氛围,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研究,终生求知的能力上,促进身心健康,提高自身素质。并通过互联网与外部世界、以及社会的物质生产和知识生产建立十分广泛的而又深刻的联系,让学生生活在一种准社会的实践环境之中,互相接触、互相交往、互相启发、互相讨论、互相帮助,思想的火花不断并发,不断碰撞,不断整合,从而为开发人的潜能和实施个性化培养创造条件。
(四) 建设和充实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平台,为信息化教学、远程教学与管理提供技术和资源基础。数字化校园建设以信息资源与信息服务为核心内容,实现数字化的学习、教学、科研和管理,创建数字化教学教学资源库,实现教学与管理的网络化、远程化、智能化,大大拓展了学校的概念,为学校的跨地域传播知识和远程业务管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
(五)各级领导管理决策数字化,提高管理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通过对各类数据的数字化处理,使领导者最大限度地拥有管理资源,能够集中集体的智力、智慧,便于明确决策目标,论证决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正确决策提供必要支持,进一步体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透明化。
数字化校园环境建设的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硬件加软件的建设过程,而是一个教育系统工程,应更加注重其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数字化校园如何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学生、教师、家长以及社会如何在信息环境中受益?这应是教育信息化今后继续研究和努力的方向,也是数字化校园建设最根本的目的。数字化校园给人们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不断推进,职业学校数字化校园将会有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陈厚峰.给数字化校园正名[J].计算机教育,2004,6:44-45.
[2]赵先民.构建数字化校园环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3,(9):43-44.
[3]叶成林,徐福荫,许骏.移动学习研究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2004,(3):12-19
对数字化校园的管理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不仅仅是针对校园网展开管理,也不仅仅是针对网络教学管理,还包括了行政管理和技术性管理。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要从各个方面着手,要着力于突破原有的校园管理体制和模式,自上而下彻底地将信息技术引入到学校的各项管理和教学工作中去。除了要加强校园网络硬件建设以外,在校园网络使用管理等方面也要下功夫探索和研究。
专业人才的培养。小学校园数字化与高校校园数字化相比,难度更大,这是受限于学校十分有限的专业网络技术人员。小学校园网建设经费也十分有限,依靠校园内部力量,重视内部人才的作用发挥,自力更生才是主要的发展模式。因此,小学校园的数字化要格外注意培养、培训专业的技术人才。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组织一些有计算机基础的青年教师,有组织有指导地开展网络管理和日常维护工作。针对工作中主要的问题,展开系统的培训,定时邀请专家来校讲座,对青年骨干教师进行网络常识、网络平台软件的维护、多媒体课件制作等方面的有针对性的培训。
注重校园网的实用性,突出数字资源的共享性。随着校园网的建设和完善,每个教室都可以随时展开网络化的多媒体教学,教师办公和通信、师生交流都可以依托便捷的网络媒介,这对于学生的创新教育、教学改革具有深远意义。小学校园网的应用范围与高校校园网相比有显著不同,更多侧重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侧重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不必着意建设标准高范围大的复杂网络系统,要更多地参考教学实际,注重实用性。首先,突破过去教师各自备课封闭备课的方式,要求教师通过网络获取即时新鲜的动态的信息,并共享这些备课信息,教学资源的高度共享,有利于教师对资源的合理有效的二次开发整合,对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课程改革意义深远;其次,教学资源数据库全面开放的同时,要具备一定的身份识别功能,既给予每个教师访问共享数据库的权限,也要对访问者的身份进行识别,资源库要提供教师随意剪辑、重组和快速整合的功能,要有利于实现教学课件之间的,课件与素材之间的非线性链接。第三,利用网络平台,展开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利用数字化环境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数字化教学环境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教学及科技信息资源,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或知识上的弱项来选择和提取需要的信息,实现了教学的网络化、全方位立体化,为学生实现个性化、交互化的学习提供了网络基础,锻炼了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学校在数字化的建设中,应重视基础教学与道德法制教学的整合,在将校园的心理辅导栏目加进网络服务中可以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变电站;数字化;改造技术;对应措施
一、对变电站进行数字化改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我国变电站现状。在我国电力网络中,变电站是非常重要的节点,其主要功能是利用自身的一次设备和电网路线完成输变电操作。不过一次设备并不能自身实施监管和保护工作,所以还需要自动化程度高的二次设备。总的来说,要顺利开展变电站的正常运行管理监督控制工作,就要采用新式改造技术不断提高数字自动化水平,从而能够有效行使二次设备的自动控制。自动化变电站在我国也有了不断的发展,目前水平已经紧追国际先进水平了。对于一些老式的变电站,也已经逐步实行数字化技术改造来实现其自动化,从而更好地为社会为人民服务。新型自动化变电站由于使用了不少市面上先进的自动化技术而从根本上提高了我国电网整体自动化水平,在降低建设变电站投入成本的同时还增强了变电站进行输送配电以及电网调度的基础能力,是值得大力推广的一种电网模式。(2)数字化改造技术在变电站中的应用。在自动化变电站发展到了今天,已经开始广泛应用到了计算机网络高新技术,这是时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电力领域与数字化技术领域的一次伟大融合。对变电站进行数字化改造已经成为了发展电网数字化的重要基础和有机组成部分。(3)对变电站进行数字化改造的必然性。通过对变电站进行数字化改造,可以有效提高电网输送配电效率,提高电网管控自动化水平;实现信息共享以及办公一体化,更能降低变电站系统维护管理成本;用户可以充分利用电网系统的互操作性,较大程度上降低系统监测和维护成本,节约时间,优化变电站使用功能;在保证了变电站系统的可靠性同时,还能尽量减少设备数量和投入成本,使整个系统的安装检修维护工作更加方便快捷,非常有利于变电站的系统升级以及长久发展。综合上述这些优点,已经足以证明对变电站进行数字化改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说明改造也是大势所趋,对整个电网系统的工作效率提升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现实意义。
二、对变电站进行数字化改造的技术措施
对变电站进行数字化改造的最根本途径就是将其一次、二次系统作为对象,通过信息处理技术将其内部信息统一建模,通过计算机虚拟技术创造出物理设备相应的虚拟设备,通过网络技术来构造一个标准的网络通信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可以完美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互操作,从而建立起稳定可靠、经济高效的数字化变电站,实现数字化改造的目标要求。IEC61850是目前国际电力行业数字化产品的统一标准,要想开展变电站的数字改造工作,就要从这个标准着手。首先,应该采用一批符合IEC61850标准的新式设备产品参与到数字化变电站系统的构建工作中,将本身不符合该标准的设备产品逐渐替换掉;其次,在变电站的站控层和间隔层采用基于IEC61850标准的数据对象来构造模型并提供服务,使整个系统都处于该标准指导下,实现数字化改造变电站的技术和硬件基础。不过,对于不同电压等级的变电站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对待,毕竟目前我国高压电器的智能化进程还不是很成熟,不能很好地实现一次性数字化。我们在数字化过程中只对其站控层和间隔层实施改造,暂不对过程层进行过大改动,不会对其现有的格局造成太大影响,保证了该变电站的持续稳定工作。电压等级为110kV以下的变电站,影响力较小,可以积极推进数字化改造进程并做出完善性能相关测试实验。通过简化其总体系统来使得变电站更便捷地工作。综合上述技术措施和相关成功先例,我们可以得知对变电站进行数字化改造有如下优势:对于一些更换困难成本高的设备可以不用更换也能实行数字化电路工作,更加方便快捷、简单省时、节约成本,在现实工作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有针对性地根据系统来采取对策,兼顾了先进性和安全可靠性,完美地实现了数字化改造的无缝对接,为其开拓了广阔的新局面。
三、结语
合理采用新式技术对变电站进行数字化改造,逐步实现我国电网系统的数字自动化,是电力行业改革发展的必经阶段,将会为我国电力事业创造更加辉煌的明天。本文就作者多年从事电力行业工作经验分析总结而成,旨在为广大同行在日后遇到相关问题时提供一点指导性意见。
参 考 文 献
[1]鲁国刚,刘骥,张长银.变电站的数字化技术发展[J].电网技术.2008
[2]刘骥,杨晓西,白钟.数字化变电站对电测量技术的变革[J].计量学报.2007
关键词:钢琴音乐教学 数字化教学模式 探索
前言
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的数字化技术,能够给我国教育事业带来一个全新的发展方向和极大的进步。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钢琴音乐教学也应适应时展的步伐,及时将数字化科技与钢琴音乐教学相结合,不断改善钢琴音乐学习的模式,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为我国培养出更加优秀的钢琴演奏家。
一、数字化钢琴音乐教学模式的优势
随着近年来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教学模式中也更加重视信息技术的采用,在钢琴音乐教学中,及时顺应时展趋势,采用数字化技术进行教学模式改革,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的体现我国的音乐教育特色、有助于达到我国钢琴培养的目标。数字化是多媒体技术的基础,数字化能够将数字、语音、和图像等各种信息以图文形象真实生动的表现出来。
1.丰富钢琴音乐教学内容
数字化教学模式能够给课堂带来更多的多媒体软件、更多的教学软件,能够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不断进行着教育改革以更好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往我国的教育事业始终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模式也始终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严重限制了学生的发展空间,教学内容上,也过度重视理论,使得教学内容单一且乏味。钢琴音乐的教学内容始终只重视个人技巧的学习。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这种教学模式逐渐被淘汰,21世纪需要的是综合素质人才,在培养过程中应注意人才的全面培养,不仅能够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拥有实践技能。因此,我国的钢琴音乐教学积极引进新的教学模式,以数字化为主导教学模式,从教学设备、教学思想和培养目标上,都进行了很大的转变,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我国的钢琴音乐培养目标是能够培养出复合型钢琴音乐人才。在以往的钢琴音乐教学中,教师只注重技能的训练,教学内容单一,发展空间偏窄。数字化钢琴音乐教学模式的采用,可以通过发达的网络,将数字、文字、图像和语音等都通过简单的操作在课堂上为同学们呈现出来,学生们可以了解到更多的关于钢琴的教学法、伴奏、即兴编配和钢琴艺术发展史等内容,课堂内容比传统的教学模式要丰富而且生动,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更有助于培养出综合性人才,钢琴音乐的培养不再是独奏人才的培养,而是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培养。丰富的课堂内容,不仅能够使学生的个人基本知识和技能得到锻炼,还能够了解丰富的钢琴艺术发展史,学生们的视野得到了开阔,更有助于将来的全面发展。
2.有助于综合性人才的培养
在传统的钢琴音乐教学模式中,一般采用“一对一”的教学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通常只重视弹奏过程中技能的训练,完全脱离了钢琴基础知识,钢琴艺术的来源和发展,课程内容过于单一,技术与学科知识严重的脱离。数字化教学模式在钢琴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增强钢琴音乐教学的综合性,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从长远来看,有助于钢琴音乐学生在毕业后从事教师的工作,为我国音乐教学增强师资力量。数字化教学模式在钢琴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促进学生吸收大量的音乐知识,培养自身素质。数字化教学模式的应用,给钢琴音乐教学课堂带来了更多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增加课堂学习的趣味性,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更好的掌握知识;钢琴教学中独立开发的教育网站,使钢琴学习从单一的技术练习转变成了互相学习,互相指导和参考,还有远程网络钢琴教学的开发,都极大的增加了钢琴音乐学生的学习内容,在钢琴音乐教学中效利用数字化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学习能够接触到更多的钢琴知识,非常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能够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钢琴综合型人才。
二、数字化钢琴音乐教学的三大模式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飞速发展的前提下,我国不断适应时展需要,对教育模式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将数字化教学模式引入钢琴音乐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多次实践和摸索,总结出数字化钢琴音乐教学的三大教学模式。
1.多媒体软件与智能钢琴系统交互使用的自主学习模式
在这一数字化钢琴音乐教学模式下,多媒体软件是指在钢琴音乐课堂上采用多媒体电脑软件,对学生进行钢琴弹奏技巧教育和钢琴文化艺术的教育。在当今的技术水平下,我们可以在电脑上装好一个钢琴教学软件,然后将一个MIDI键盘连接到电脑声卡上,或者还可以将电脑与数码钢琴相连接,这样,学生们就可以轻松高效率的学习钢琴弹奏知识了。例如,作为一个交互式的教学软件,Musicware Piano可以将钢琴知识以简单易懂的语言,以循序渐进的方式为学生进行讲解,并且能够帮助学生熟悉和学会使用键盘类的乐器在演奏过程中需要学会的技巧。而智能钢琴系统的研发,就是由数码钢琴键盘、所需软件和互联网共同构成的一个系统,来供钢琴学习者在家里利用电脑自由的且有规划的进行钢琴学习。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钢琴也经过了革新,第二代智能钢琴已经变成了一个既可以作为电脑也可以作为钢琴使用的高科技产品,同时这种产品还能够演奏和学习百余种乐器,是集娱乐和学习、消遣、编辑、音乐制作于一身的高科技产品。这一数字化产品的研发和应用,对钢琴音乐学习者来说,功能非常强大。在互联网的帮助下,交流音乐室的组建,可以帮助学生加强交流与沟通。多媒体钢琴教学软件和智能钢琴系统的研发,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学生们能够积极利用这些数字化产品进行自主的学习,并且可以加强沟通和交流,让钢琴音乐学习既有乐趣,又丰富。
2.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模式
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模式是指在数码钢琴教室和一个相应的系统平台上进行集体授课的形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利用各种钢琴教学的软件在主机上进行授课,这改变了以往钢琴教学“一对一”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模式是建立在数码音乐钢琴教学软件、音频系统、音乐电脑制作系统及钢琴曲库等一系列相关数字软件的基础上的。在国内外,越来越多的钢琴音乐教室开始重视钢琴集体课的开发,因为钢琴集体课能够给学生无论是演奏技术上还是钢琴艺术知识上都提供更多的交流和学习空间,而数码钢琴集体课的优势是:
2.1实现“一对多”的教学模式
与传统的钢琴教学“一对一”模式相比,实现了“一对多”的教学形式,教师能够针对钢琴基础知识对多人进行讲解,扩大了钢琴授课的知识面,同时还可以避免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只重视钢琴演练技巧的练习模式,节省了学生和教师的学习时间。在多媒体视频软件的帮助下,学生们可以通过观看大屏幕上近距离拍摄的演奏技巧和表现形式进行亲身体验和学习,要比教师一味的讲解更容易接受。与此同时,学生们在下边自主的练习也能够通过数字化系统第一时间传递到教师的主控台上,方便教师及时纠正和对学生进行指导。
2.2能够实现多学科结合,扩大学生知识面
在数码钢琴集体课模式下,整个教学过程有利于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教学方法和学科知识,“一对多”的教学模式,使教师能够运用更多的时间为学生进行更多知识的讲解和技术的指导,同时数码钢琴集体课程中,更多的关于学科的相关知识能够被展现给学生,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例如在进行钢琴演奏教学的同时,可以增加伴奏的知识内容,实现多学科的结合,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加深记忆,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3.远程钢琴音乐教学模式
近年来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带动了远程钢琴教学的发展,远程教学,给人们提供了学习高端技术的可能,也是中国教育事业进行改革和实现现代化教学的重要目标。远程教学,能够为钢琴专业学生提供更专业更高层次的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受地域和空间的限制性因素,真正实现了跨时空的学习。例如,我国中央音乐学院就曾举办过“周广仁教授钢琴教学大师班”这一远程教学,为广大钢琴学生讲解了世界各国钢琴教学模式的状况和莫扎特、贝多芬等大师级的作品风格。远程教学使钢琴音乐教育事业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结论
在我国钢琴音乐教育中引入数字化教学模式,极大地改善了我国传统钢琴音乐教学模式中课程内容单一的弊端,对我国教育领域的不断改革具有重大意义。数字化教学模式的引入,促进了我国钢琴音乐教育事业的进步,能够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综合性人才的培养,为我国综合素质教育做出了贡献。
参考文献
[1]连苹. 中国钢琴音乐教育改革的新动力――数字化钢琴音乐教学新模式[J].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5,03:42-45.
[2]李虹. 高等音乐教育的钢琴教学模式研究[D].延边大学,2006.
[3]曾强. 基于数码科技的高校钢琴音乐教学分析[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05:144-145.
[4]吴晓娜. 钢琴教学创新模式的构建与思考[J]. 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9,01:182-185+195.
[5]王军锋.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数字化教学模式调查研究[J].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3:115-119.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 职业能力 信息化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一种以培养生产、服务、管理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教育,它不仅要培养学生对未来职业岗位的胜任能力,还要培养学生适应科技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不断变化的职业核心能力。除了有针对性地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方法外,把职业能力的培养融入到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中来,也是我们研究的主要内容。最近几年,随着现代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教育技术开始在校园的教学改革中发挥积极、举足轻重的作用。现代教育技术是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这就不仅对现代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也为校园网的建设指明了前行的方向。
一、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框架建设
(一)数字化校园基础设施建设
学校不仅要建设并完善能够覆盖整个校园的高速主干网络,而且还要建设并完善学校办公室、实验室、教室、图书馆等办公场所的网络连接状况,以此形成一个结构合理、高速通畅的教学办公网络,这是实现高职院校数字化的前提和基础。院校可以通过安装无线网络基站的方式,来建设有线与无线共网的格局。这个格局还有一个有效、快捷的通道,它可以实现实现移动教室、移动实验室、移动计算机等。
(二)数字化校园平台建设
1.构建统一的院校信息门户应用平台
门户服务相当于一个窗口,它联通着院校内外。但是,它是以浏览器的方式向用户展现信息的,这些信息主要是数字化校园的应用信息。门户服务相当便捷,它只需要将使用者和应用系统相整合,并为使用者提供入口和账号,使用者就可以访问相应的信息了。
2.制定相对完整的信息标准
管理信息标准就好比一块基石,它不仅是建设成数字化校园的基础,还是能否实现教育信息资源交流并共享的条件。因此,管理信息标准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
3.建设数据中心的公共数据库及数据交换标准
学校应根据管理信息标准,搭建公共数据库。搭建其实指的就是把数据进行集中存储和共享管理。这样,在管理者把校园内部所有的人员、内容、应用整合后,用户就可以凭借入口和账号进入自己相对应的角色,获得相对应的信息、查询相关数据、享受不同角色相对应的信息服务了。
4.建成院校内统一身份认证、授权和系统安全体系
身份认证的过程其实就是判断一个用户是否为合法用户的过程。我们比较常见且简单的身份认证方式是通过核对用户输入的用户名和密码,来判断用户身份是不是合法。操作过程非常方便,省时省力。
5.构建统一的基础应用开发平台
这一构建可以为数字化校园应用系统建设带来如下优势:加快开发速度,实现快速交付;统一开发技能,便于实施和维护;具备第三方及平台开发应用系统集成能力;具备跨平台能力;支撑商业及开源免费的中间件;开发平台标准化,减少第三方应用产品集成依赖。
二、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应用服务系统建设
(一)建立、健全完善的教学、管理和校园生活服务功能,融合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1.教学领域
主要是面向院校教学活动的服务,包括面向学生的考试成绩信息、图书借阅信息、课程安排信息等内容;面向教职工的授课内容信息、教学资源储备、计划安排信息等内容;面向其他方面的学习计划、课件资源、问题反馈等内容。
2.管理领域
根据用户的身份,在管理领域的自助服务中,可以扩展学生、教职工、学生家长、校友自助服务模块。对于学生自助服务模块,要重点建设学生职业就业指导项目。学校应根据学生的专业情况,开发职业培训项目虚拟实验室,如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嵌入式系统实验室、网络游戏开发实验室、会计实训系统、物流管理实训系统、国际贸易虚拟运营、电子商务训练系统、市场营销训练系统、应用文写作训练系统等与学生专业相关的实训系统,供全网使用。职业鉴定认证项目紧跟学生职业技能培训,让有能力的学生完成相关职业认证,同时把学生取得“双证”率作为考评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也为学生以后的工作竞争提供有利条件。职业培训及认证鉴定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对岗位工作的适应性,是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此外,提供招聘信息、用人单位信息,可为学校、企业、学生建立沟通的桥梁。对于教职工自助服务模块,有利于突破传统的工作方式,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将缩小教职工的工作量。学生家长自助服务模块,是学校与家长高效沟通、家长和社会有效参与学生素质教育的新通道,能够形成多方互动的育人环境。校友自助服务模块可以为校友提供继续关注、关心母校的一个窗口。
3.文化生活
这一领域的目的是为了提高院校各种用户的文化生活质量,包括以下几点:邮件、个信息订阅、影视剧点播等内容;面向其他方面的校友、家长、游戏、约会等内容。
(二)建立信息中心的基本服务及校园功能
在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各院校应该考虑到如下问题:数据中心服务监控功能;数据中心语音自助服务功能等等。
(三)建设校园一卡通系统
校园一卡通系统,简单来说就是使全校所有师生员工每人持一张校园卡,这张校园卡将以前的各种证件融为一体,全部或部分功能师生员工在学校各处出入、办事、活动和消费均只凭这校园卡便可进行,并与银行卡实现自助圈存。校园一卡通系统是数字化校园的基础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作用是为广大师生提供便利,从根本上实现“一卡在手,走遍校园”的目的。
三、总结
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提高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的应用水平,解决建设规模、组织管理和成本控制等方面的问题,可以实现资源数字化、终端智能化、管理规范化、工作效率化、校务公开化等目标。另外,建立、健全完善的教学、管理和校园生活服务功能,融合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党伟华.高职院校信息化与数字化校园建设难点[J].科技传播,2013(1).
[2]亓婧.浅析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J].职业时空,2013(2).
[3]程聪.高职院校信息化机制建设[J]. 教育与职业,2012(35).
[4]亓婧.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33).
基金项目:山东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课题(2011ZCJG033)。
作者简介:
关键词:数字化;班级管理;创新策略
一、数字化班级管理的内涵和意义
班级是学校为了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将年龄相近、文化程度大体相同的学生按一定的人数规模建立起来的教育组织[1]。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教师根据特定要求,对班级的学生、学习资源进行有序组织管理,并制定相关解决方案,以此实现班级管理的目标。随着数字化网络资源与电子产品的普及,数字学习模式逐渐被大众接受,数字化班级管理模式应运而生。数字化班级管理的内涵是指班主任利用数字网络媒体技术秉承以人为本的原则对学生进行系统管理。具体来说,数字化班级管理中“数字化”包括数字媒体、微信、QQ、云班课等网络技术,其模式下的班级管理创新分为三个方向:班级组织、班级制度和班级环境。数字化班级管理理论中提到,组织职能(即班主任以及各科教师的职能)的侧重点是构建完整合理的班级组织。从广义上讲,班级属于组织中的一种形式,同时也存在社会群体效应,因此,数字化班级管理的创新模式是围绕着具有完整的班级框架而进行的。另外,数字化班级管理的创新意义在于将数字化元素与班级管理模式相融合,从而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让学生在实践中体现其主体性,并主动提出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学业规划。此外,利用数字化模式所得的数据具有时效性、准确性、真实性,可直接运用于教学管理改革中,不仅能帮助教师改变以往传统陈旧的教学方案、思想理念,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数字化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自主空间缺乏
数字化的管理模式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特性、自主性以及激发学生的潜能,需要学生更多地发挥自觉性与主动性[2]。然而在目前的班级管理中,部分教师对学生实行“规范化管理”,强调“遵守纪律”[3],传统的管理方式与新式学习模式的碰撞,会导致学生依赖于老师直接管理、引导下学习的模式,进而对自我的认识度减少,自主管理的约束性降低,放松对自己各方面的要求,给数字化班级管理的实施增添了阻碍。换句话说,在数字化管理模式下学生行为的不可确定性增加,所以教师对学生的管控力度也随之加大,导致学生在数字化班级管理模式下的自主空间急剧减少。
2.班主任负担过重
班级管理事务繁多、细小琐碎,部分班主任分身乏术,片面地以为凭借经验便能完成任务,但实际情况却大相径庭。大数据调查显示,班主任非教学事务工作繁重,大量时间用于迎接检查、做评估报告等非教学性工作,甚至远多于备课的时间。此外,部分班主任习惯事必躬亲的传统管理模式,万事都要包办。在数字化班级管理模式下,数据化模式多样,学生面临的问题也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对班主任而言也更具挑战性,使班主任的管理内容陡然增多,管理幅度加宽,管理难度加大,既劳神又费力,班级管理的效果却难如人意。
3.教师对数字化管理模式应用不熟练
由于部分教师对数字化班级管理模式了解不深,无法让创新管理模式真正发挥作用,管理方法缺少灵活性。学生出现问题,教师对此只是以说教的方式来解决,类似口头批评、让学生写检讨书等解决方式,并未采取有实质性的措施,缺乏针对性、准确性。班级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各种因素的限制和干扰,在如今数字化学习模式下,班主任须联系校方和学生家长共同管理班级。目前,仍有部分教师视野不够广阔,忽视了学生的性格、家庭状况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约束了学生的综合性发展。
三、数字化班级管理创新策略
1.创新班级组织
班级组织是依照班级授课结构和教育目标建立的机构,组织里的所有学生须要维持、平衡组织间的关系,从而完成与实现共同制定的活动任务与目标。传统班级管理中的班级组织缺少创新,形式过于单一死板,无法真正使班级组织发挥其重要性,而数字化班级管理模式很好地解决了这一系列问题。
(1)创新班干部的选拔
传统选拔模式一般分为直接任命式、伪民主式两种,形式刻板,缺乏新意,缺少民主性。在数字化班级管理的创新中,班干部的选拔方式分为“线上”和“线下”两种。借助微信、QQ等平台的投票功能,分析每个参加选拔学生的综合数据,再组织开班会,让竞选相关职位的学生上台展示自我能力,最后,从学生和教师中选出评委打分,同时保证竞选的公开性、公平性和民主性。这种方式不仅能选出优秀的班干部,充分调动全班同学参与班级事务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还能锻炼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与合作意识。
(2)创新班干部的培养
著名教育家斯宾塞说过,“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的模式是为了将学生培养成一个具有自我管理的人,而不是被动管理的人”[4]。数字化班级管理模式中班主任的核心工作之一是培养和管理班干部。现代教育管理理论提到,若班主任要建立一个充满积极性的阳光型的班级组织,就必须培养一支责任感强、综合业务素质高的班干部队伍。首先,班主任要有严格管理班干部的意识,其任务重心是培养班干部的责任感。班干部为一个班集体的领头标杆,须要在学业、个人思想等方面做出榜样。其次,各干部分工要明确,既要各行其是,还要团结合作。再次,班主任可将班级任务分配给学习组、纪律组、作业组、仪容仪表组、活动组等管理小组,然后由班长管理全部小组。班长的主要职责是管理各组组长,要求各组组长对每日管理情况以书面形式或PPT、WORD、EXCEL等形式交予班长,再由班长整理后汇报给班主任。分级管理的方式不仅能体现数字化班级管理的体系性,还利于提升班级管理效率。最后,班主任可根据不同工作内容对班干部制定特殊的规定,并以电子文档或PPT形式发送给班干部,如:班长须组织负责班级会议,协调班级成员之间的关系[5];各组长须传达班主任布置的各项任务,如实向老师反映班级情况,发挥好桥梁作用。
2.创新班级制度
(1)创新班级规则的制定
数字化班级管理模式中,“班级组织”因素固然重要,班级制度的建立也必不可少。一个优秀的班级是需要制定符合班级情况的班规来进行约束的,若违反班规则会受到相应处罚。首先,在建立班级组织后,班主任可借助数字媒体来分析学生学习情况、生活习惯、同学关系等,将具体数据与班规相结合形成初稿。公布初稿让学生在课堂上发表意见,不仅锻炼其自主判断思考能力,还保证了班规制定的民主性。班规内容应通俗易懂,同时应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规则,规范学生学习、纪律以及日常行为。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制定班规的活动当中,既能让每个学生成为班规的制定者,也能成为班规规范的监督者。其次,班规初定后可设定一个“试运行期”,在此期间从学习、行为规范、仪容仪表以及纪律等方面对班级整体情况进行定期总结评价,评选出示范小组。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让班主任对班级情况有更详细、全面的了解,并依此对班规进行调整。最后,班主任也可借鉴其他老师的班级管理案例,再类比自己所管理班级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制定出符合本班实际情况的方案。数字化的创新与班级管理的融合意义体现在班主任管理班级更方便、准确,同时也符合大数据与教育管理的发展趋势。
(2)创新班级规则的执行
在确定班规内容之后,还须对违反班规的惩罚措施进行商讨。班主任负责监督,班规执行小组负责执行,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使每一项制度都能得到落实。将数字媒体与班级管理方式相结合,采取评分制,生成电子表格,相关负责干部要迅速、准确地作出评判并及时公布结果,借助这种方式来提高学生对纪律的敬畏性与遵守度,同时还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提高其综合素质。
3.创新班级环境
班级建设的灵魂是班级文化。班级文化不仅能承载班级精神,还包含了学生共有的价值理念、处事态度,也是班级里学生日常言行举止的缩影[6]。相对于传统的班级管理,数字化班级管理模式更具有积极性、影响性,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班级氛围的创新可借助数字媒体来体现,比如视频文档、班级空间、集体相册等[7],以此方式将班级文化所蕴含的理念、精神更好地传递给学生,实现对学生的多感官、多渠道影响[8]。此外,“数字化”与“班级文化”的融合更符合当代学生的心理、思想发展需求。班主任还可鼓励学生思考积极向上、富有班级特色的班级口号,保持优秀的班风、学风,共同形成班级力量[9]。
4.树立班级管理新理念
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差异性管理理念。班主任须意识到在数字化的新时代管理中,学生不再只是单方面接受知识灌输的容器,而是与教师平等的管理主体之一。然而,学生并未踏上社会,心智不够成熟,不具有丰富的阅历,还需教师加以督促和指导。因此,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共同制定班级规定、线上学习约定等,既使学生的意愿与教师期盼通过合理方式得到融合统一,也借此与学生建立平等而密切的关系。
5.提高学生的班级管理能力
首先,班主任须根据学生的意愿以及其自身特点,制定单项活动方案,让班级里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管理活动中。例如:有学生负责监督上课过程中是否有同学不按老师的规定使用电脑,有学生负责监督同学电脑里是否安装有游戏等与学习无关的软件或工具,有学生负责检查同学在上课之前是否把资源和课件下载到本地电脑上等等。其次,利用信息技术增加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10]。可通过建立微信班级群、谈论组、云班课等网络交流平台,提高班级管理效率。同时,可将班干部会议、班级会议、团建等多项活动与数字化技术相结合,增加学生对各项活动的了解与体验感。
6.对教师进行数字化培训
数字化元素可与各领域元素融合应用,现代化的数字媒体为班主任管理工作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便捷的平台,同时对教师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校方须为教师安排数字化知识培训课程,定期对教师进行抽查。数字化班级管理模式重点研究学生个体,因为班级的管理对象是学生,利用这种方式能大幅度提高学生在班级管理活动中的参与度。利用数字化模式所得的数据具有准确性、时效性、真实性,可实际运用于教学管理改革中,不但能提高教学实践的效率,还有益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另外,对班主任及教师来说,数字化的管理模式具有启示性,有助于拓展其工作思路,更新工作方法,提升班级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兴华.探索班级管理新方法促进学生成才[J].成才之路,2013(20):11.
[2]刘喜如.课堂内外相结合,为学生自主发展创造空间———“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开发学生潜能”的实践研究总结[J].文教资料,2012(02):137-138.
[3]阎晓琳.初中班级管理创新的内容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8:8.
[4]卢伟.整合班委会与小组的班级自主管理模式初探[J].教师,2012(01):31-32.
[5]胡峰,邹勇.充分发挥团组织在班级建设中的作用[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1998(03):3-5.
[6]秦红.班级文化建设中的隐性心理辅导[J].现代教学,2014(06):26-28.
[7]王冬.浅析班史记载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意义[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75):48.
[8]黄侃.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使命与责任[J].江苏教育,2018(71):39-41.
[9]耿玮.培养班级凝聚力,用良好的班风促进学风[J].科教导刊,2016(0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