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光盘行动的真正含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弟子规;心定神明;理解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1-0434-01
在二零零六年对国学产生兴趣,期间曾听净空老法师讲:"学传统文化要抓住根,佛学的根是《十善业道经》,道家是根是《太上感应篇》,儒家的根是《弟子规》。《弟子规》是以孔老夫子的《论语.学而篇》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瑾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为总纲改编而成,是儒家的经典。"由此开戳私狻兜茏庸妗罚我认真听了蔡礼旭老师的《弟子规》的讲解,发现《弟子规》真是字字珠玑,每句都蕴涵了深厚的意思,非常适合童蒙教育。古德有云:"教孩婴儿,教妇初来。"我在心里萌发了一个愿望,教学生学《弟子规》,给学生尚未污染的心灵播下善的种子。所幸人存善念,天必从之,二零零九年,学校要安排老师到会兴村小去支教,我主动申请去担任三年级的班主任,并从事语文教学。来到学校,我先观察了解了学生的基本情况,再在网上买了相关的书和光盘,每个学生我送了一套,接着开戳艘荒甑牡茏庸嫜习。期间也取得了些经验,接下来我想从两个方面来总结。
1.背《弟子规》
虽然背不是目的,但背却是前提,是提醒,要让这些经典语句深入学生骨髓,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这些语句能时不时闪现在他的脑海里,潜移默化地影响他的言行,时时提醒他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因此必须熟记《弟子规》。
此书在余力学文篇中曾提到:"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据此我定了宽松的背诵计划:每天背四句十二个字。在背之前我引导学生去看注解,再结合生活实际讲讲该怎么做。接着组织学生多种形式朗读,背诵,五分钟就完成了任务。学生很轻松,背起来很有兴趣。每天及时复习,每周五总复习。在半学期左右,就有大部分学生提前完成了任务,一学期结束了,包括十几分的差生全部会背了,而且我发现学生在背诵的过程中,语文成绩提高了,我想是心定神明的原因。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伴随着记忆力提高,学生越来越有自信了,智慧也就现前了。学生真正体会到"天才在于积累,在于一点一滴的努力"这句话的含义。
2.深入理解经典含义
2.1给学生讲孔子的生平、思想,重点介绍老夫子高洁品格、伟大成就。让学生真正对孔圣人生起崇敬之情,进而珍惜老夫子的文化结晶《弟子规》,立志学习传承老夫子的文化。
2.2理论联系实际。在完成每天四句的背诵时,末学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说一说如何才能完成好《弟子规》。还记得在学背"冬则温,夏则清,晨则醒,昏则定"时,我先给学生讲了九岁黄香扇席暧床的故事,启发学生说一说还可以怎么做。吴婷婷说:"冬天可以给父母充电}手器,还可以用吹风给父母吹热袜子,让父母感觉温暖。"朱玉琳说:"夏天给父母做绿豆汤,然后冰冷给父母吃,让他们感到凉爽。"孩子们想了很多的办法,在此过程中孩子的孝心善根得到了长养。
2.3开展主题班会,结合近期背诵的内容进行专题教育。《弟子规》全文分七个章节,每个章节都有其主题。每一章背完后我都会根据其主题,设计班会来使学生深入理解经典内容。还记得在学完入则孝这一章时,先念亲恩。让学生起来说说你的父母长辈是如何爱你的,再让孩子们用乘法算一算从出生到现在,你的家人半夜醒来为你把了多少次尿,为你换了多少尿布,把你抱在怀里有多少个小时,喂了你多少次饭……学生在具体庞大的数字中明白了父母亲的恩情比山还要高,还要重。接下来就我出示了两幅幻灯片,一是羔羊跪乳图,二是乌鸦反哺图。让学生观想兽犹如此,如人不知感恩,岂非连禽兽都不如。当时很多学生都惭愧得低下了头,我适时鼓励学生知耻近乎勇,对照弟子规过去你哪些做的不对?今天你回去以后准备怎么办?孩子们忏悔后纷纷表示要通过各种方式来感恩家人。
2.4把语文教学同理解《弟子规》结合起来。还记得在《苏珊的帽子》中学生体会到:"兄道友,弟道恭,人有短,切莫揭。"在《妈妈的帐单》中体会到孝这一仁之根本,在《道歉》中体会到:"言语忍,忿自泯,恩欲报,怨欲忘,报恩长,报怨短。"在《孔子求学》中体会到:"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
一、让学生上网查阅与该课题相关的问题
要查阅的问题包括:我国有哪些环境问题?这些环境问题是怎样形成的?怎样才解决这些问题?
这样既迎合了学生喜欢上网的心理,又解决了问题。
通过以上环节,学生得知了环境问题的种类,如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噪声污染、食品污染、生态的恶化、森林草场面积的减少等等。这些环境问题,绝大多数是人类不遵守自然规律造成的,是人为的。要克服这些问题,人类就要敬畏自然,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不要人为地破坏自然。
二、播放一则公益广告的视频
广告内容为:在一条宽阔的马路上,妈妈牵着一个小女孩,微风轻轻吹来一片纸屑,小女孩挣脱了妈妈的手,将小纸屑拾起来放进路边的垃圾箱。
视频播放完毕,提出两个问题:
1.这则公益广告的含义是什么?
2.在你身边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事情?你是怎样做的?
关于广告的含义,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说,保护环境要从我做起;有的说,保护环境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有的说,保护环境要从娃娃抓起……
关于第二个问题,对做得好的学生,大家报以热烈掌声。也有学生自我解剖,说出自己做得不到位的地方,并面带愧色,决心今后从自身做起。教师对做得好的学生给予了表扬,对做得不到位的学生则肯定了他们能严于律己,有自我批评的精神,也给他们指出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三、屏幕显示以下内容
①为了大方或风度,致宴席上剩菜太多;②为了耍派头显威风而鞭炮震云;③豪华车后尾气缭绕;④为了省事,焚烧秸秆,浓烟滚滚;⑤被称为“空中死神”的酸雨。
视屏结束后要求学生回答:以上这些污染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带来了哪些危害?
对于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雾霾影响交通,影响人们的出行;汽车的尾气、燃烧鞭炮的硝烟、焚烧秸秆的滚滚浓烟,都对人们的生活、学习、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酸雨对植物的影响可想而知,如同火烧一般,几天后全部枯死。
四、自查自找,自我发现
屏幕显示:
1.有关资料显示,一节一号电池烂在水里,能使1平方米的土壤永久失去利用价值,一粒纽扣般大小的电池可使600吨水受到污染,这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电池里包含了汞、铅、镉等多种物质,这些都是对自然环境威胁很大的几种物质。若将废旧电池与生活垃圾一起填埋,或随手丢弃,渗出的汞及重金属物质就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间接威胁到人类的健康。
2.播放公益广告:100个人,100辆车,每天碳排放量1350千克;100个人一辆公交车,每天碳排放量189千克;100个人,100辆自行车,每天碳排放量0。低碳生活,请选择绿色出行。
提问: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存在哪些环境问题?我们该怎么做?(从身边的小事说起,以4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
经过讨论,学生发言非常踊跃。
对于第一问,各小组给出以下答案。
小组(1):乱抛纸屑、乱扔粉笔头的现象。
小组(2):随地吐痰,零食的包装袋乱扔。
小组(3):快餐的饭盒和一次性筷子乱扔。
小组(4):吃饭不光盘,乱倒剩饭剩菜,既影响环境,又不节约粮食。
对于第二问,学生总结出更多。
小组(1):多运动,少看电视,少上网,多与家人出去散步。平时照明多用节能灯,少用白炽灯;不乱扔垃圾,对垃圾进行分类。
小组(2):多喝水,少喝饮料;近距离外出选择步行或骑自行车;没必要时不开空调。
小组(3):多开窗多通风,随手关灯,关紧水龙头、煤气阀门,少开电脑;叫家人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晚上手机关机,一可以省电,二可以防辐射;尽量不开空调,可以开电风扇或用以前的芭蕉扇。
小组(4):洗菜水、淘米水用来浇花草,生活废水再利用;包装纸、广告纸反面是空白的可用来做草稿纸;不乘电梯爬楼梯,既省电又锻炼身体;吃饭不用一次性筷子,到市场买菜带菜篮子不用塑料袋。
概括起来,就是要爱护我们周围的环境,哪怕是一草一木。
关键词: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教育;信息素质;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15-3745-03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chool Education
XU Wu-peng
(Lvliang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chool, Lvliang 033000, China)
Abstract: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e used as a newly arisen course continuously pound at the tradition's education,and this text analyzes and explor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school education, among which emphasis on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s application.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allenges the school's management、teaching activity、course set、teachers and students, students are the core of education in the process, all factors are around this core. At last, the article explores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media technology , and combine the future of the educate to information to do the outlook.
Key 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information literacy; multi-media technolog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y
据新华网上海2003年1月21日消息:在上海最抢手的IT人才是高档的成熟型人才。现在企业需求的都是些高档次的,拿到项目即能开发、生产的实战型人才。应届生却遭冷遇,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大学生动手能力普遍很差,而IT行业最注重实际操作;二是大学生普遍缺少创新精神,而这又是信息产业最为讲究的。
学校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被社会认可,不能适应信息化、网络化的生存环境;不具备信息化、网络化的学习能力,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存在的大问题。这就将信息技术教育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为此我们有必要了解并研究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来帮助我们指导以后的学习、工作。
1 信息技术的发展
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发明了“结绳记事”、“烽火告急”、“信鸽传书”等储存、传递、选用、表达信息的技术。
信息就其含义而言,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信息本身所表达的意义,即信息的内容;二是传递信息的工具,即信息载体,如符号、声音、文字、图形等都是信息的载体。而对信息技术,由于其使用的目的、范围、层次不同而有不同的认识,广义上讲,信息技术是指能充分利用与扩展人类信息器官功能的各种方法、工具与技能的总和。狭义上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等各种硬件设备及软件工具与科学方法,对图文声像各种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存储、传输与使用的技术之和。如遥感技术、遥测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光盘技术、各种显示终端技术等。信息技术包括信息技术的生产和应用两个方面。信息技术的生产主要体现在信息技术产业,包括计算机软硬件、电信设备、微电子生产等,信息技术的应用则体现在信息技术的扩散上,包括信息服务、管理信息系统等。在信息技术系统中,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可称为信息技术的核心,它们的发展进程体现了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
从微电子技术看,晶体管发明以后,1958年第一块集成电路问世,引发了一场微电子革命。微电子技术使得越来越复杂的电子系统可以集成在一小块硅片上,使电子设备和系统的微型化、低能耗成为可能。集成电路从中小规模集成电路逐步发展到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英特尔公司的前董事长摩尔发现每隔18个月,计算机芯片的集成度将提高一倍,计算机也随之而升级换代,而价格却保持不变甚至下降,这就带动了以集成电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创造了信息技术产品性能不断提高,而价格不断下降的奇迹。
从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看,从电报技术的发明到程控交换机的诞生和数字程控交换机的应用,使通信技术开始向数字化发展。卫星通信、称动通信和通信技术的发展,更是开拓了通信手段,进一步扩展了通信技术的应用领域。而从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笨重的、庞大的、高电能耗的计算机问世以后,随着集成电路和软件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存储容量和能力不断提高,其功能也从单一的计算功能发展成能处理数字、语言、图象等多种信息,其应用的领域也覆盖了社会各个方面。
从网络技术看,从1969年美国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采用分组交换技术的计算机网络(ARPANET)到1986年建成的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网(NSFNET),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因特网。1991年因特网进入商业应用,从此因特网开始迅猛发展,给信息产业乃至整个社会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从电子邮件到电视会议,从因特网传真到因特网电话、从网上浏览至购物等等丰富多彩的服务,不仅方便了消费者,更为企业参与全球竞争提供了有利的机会,而且带动了同因特网有关的一批新兴服务业的发展。
在当今社会中,网络和信息产品已经融入人们的生活方式,信息生产和信息消费的增长将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个性化、微型化、移动化、服务化、参与式和交互式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也是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动经济发展、实现社会信息化的主要方向。
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经济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信息技术的进入教育领域后对学校管理、教学活动和学校课程设置都提出了挑战,使得学校管理者、教育工作、教育内容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同时信息技术给大家带来了开放的心态、自由的知识与新颖的方法。
2 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
2.1 信息技术对学校教育方式的影响
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给学校教育方式带来巨大影响,表现在:
1)教育投资的重心将由物质资源转向信息资源。工业社会中,教育以消耗物质资源如校舍、桌椅、粉笔等维持,因此教育投资的重心主要是物质资源的投入。而信息化社会,由于信息具有无损使用、无损分享、不可分割、公平性等特点,使其将取代自然资源、资金、人力等成为最重要的资源,投资的重心也将转变为信息的开发上,因为信息产业是开发费用高、使用费用低的产品,其低廉化使用是建立在高投入开发的基础上的。因而,教育一旦依赖于信息资源,则其开发问题将制约网络化教育发展,教育的投资由过去重在物质条件的扩充转向信息资源的开发也成为不言而喻的事情。学校要想增添价格不菲的当代信息技术产品,并要跟上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的发展,经费是个难题,这必将严重影响信息技术教育的应用及推广。
2)单一的“班级授课制”将被多样化的网络授课取代。“班级授课制”这种曾大大提高过教育效率的教学组织形式将被信息技术打破。互联网络应用于教育,改变了传统的固定师生关系,使异地授课,网上学习成为可能。计算机将替代教师的大量的重复性工作,把"因材施教"落到实处;教师将从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真正去进行脑力劳动,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得到极大的提高。随着计算机与网络的发展,学生可以通过光盘或通过上网,就可以找到自己学习所用的所有知识;对课外知识,他们兴趣可以更广,完全可以进入各地图书馆以及各种网站去寻找自己想要的知识。此外,学生通过上网学习,将会经常碰到优秀教师的指导。在人机交互时,学生领悟到了自己作为教育主体的真正含义,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中,使得学生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兼具了主体与主导的双重身份。在学习场所上,学生不再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心情与可能的情况来确定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学习;在学习内容上,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学生可以在网上或光盘上随意浏览与下载自己想学的知识;在学习方式上,学生也不再苦于单纯的死记硬背或题海战术,各种形式的教学与学习指导都在信息技术发展的今天得以展现。信息技术发挥多媒体功能的优势,通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方式的灵活性,调动学生多重感观参与学习生活,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2.2 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学生与教师
学生是信息技术教育中的核心部分,是信息技术教育的直接对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师进行教学和信息技术发挥作用的直接对象。不重视学生就不可能使信息技术教学系统化。教师是信息技术教育的实施者,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保证。信息技术教育的各种资源需要教师去开发;具体的信息技术课程需要教师去承担;有关信息技术教育的思想、原则和方法需要教师去化为自觉行动。再先进的教学工具也取代不了教师。没有教师,信息技术教育就像无轮之车,无法推进。
在整个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学生、教师、信息技术三个要素的关系可用图1来描述。
其中,培养信息素质是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教育课的优势,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使学生的信息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等能力内化为自身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从而形成影响人的一生的品质。
从图中可以看出,学生与教师地位是平等的,都须通过学习和利用信息技术来促进教与学的优化,最终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在这个过程中信息技术只是作为一个先进的工具出现的,关键的还是学生与教师怎么来利用好信息技术,培养学生信息素质。学生的信息素质从教育学角度可分为多种信息能力,从心理学角度可分为智力素质与非智力素质。无论采用哪种分析方法,都会认识到信息素质的核心是创新素质。培养好了学生的创新素质,培养学生信息素质这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创新素质是指人们所具有的对事物进行认识、评价、设计、开发、利用、管理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创新人格等各方面基本品质的总和。这就要求我们做到:①更新观念。因为观念是行动的指南,我们必须真正认识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中心,树立新的人才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②改革课程与教材体系。在课程类型中,要注意学期大课与微型专题课程,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与自修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科学组配。要改变以往统一大纲、材,多年不变,人人一样的教材编制模式,针对不同学生的心理、生理、生活特点编制多样、适量、有趣、有弹性的教材。③要改革陈旧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创新技能与创新人格的培养,必须大胆探索一些新的教法与学法。如项目开发法和电子作品创新法,这些方法都是把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应用、创新和评价相结合。先由教师对范例分析与提出创新任务,然后让学生自主设计,自主制作完成,最后再由同学和老师进行评价。在这些作品的制作过程中就会用到许多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在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应用,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威力。
2.3 多媒体技术在信息教育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突破了传统教学方法的极限,从根本上影响和改变了学校的教学过程。如多媒体辅助教学、远程教学等。
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用一种生动的场面来描述一些纯文字化的东西。如语文课文中的故事情景、物理运动过程等,这样更接近于学生的感觉器官和现实生活,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多媒体技术将声、文、图、像集成于一体,使传递的信息更丰富、形象,是一种更合乎自然的交流环境和方式。学生在这种环境中通过各种感觉器官来接受信息,可以加速理解和接受知识的过程,并有助于学生的联想和推理等思维活动。此外,多媒体的形式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因此,将多媒体技术引入信息技术教育中,能给学生一个身临其境的新颖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能使学生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的使用技巧,并利用计算机来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
3 信息技术教育的未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高度发展与新材料、新能源研究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正孕育着重大变革――由被动的“死技术”变为主动的“活技术”――智能技术。
智能技术的具体应用表现为两种基本形态:智能(软的智能技术)与智能机器人(硬的智能技术)。具有教学功能的智能又称作智能教学,具有教学功能的智能机器人又称作教学机器人。智能教学与机器人教育是信息技术教育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3.1 智能教学及其应用
智能是对“”的智能性的一种强调。智能具有如下特征:性、自主性、社会性、主动性、监控性、智能性、安全性、个性化等特性。应用于教学中,具有教学功能的智能就是智能教学,其种类很多,有信息、任务、教师、学生等。
智能教学有多种应用模式:① 充当教师,用于辅助教学;② 充当管理者,用于管理教学;③ 充当同学,用于合作学习;④ 充当朋友,用于情感交流;⑤ 充当秘书,用于处理各种事务。
智能教学对各级各类教育都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在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可以开展基于智能的游戏教学。在中学、大学可以充当导师、专家帮助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
3.2 机器人教育
机器人是指具有人工智能的,靠自身动力和控制能力实现各种功能的自动化机器,如果机器人具有辅助教学、管理教学、处理教学事务乃至主持教学法等功能,就成了教学机器人。
教学机器人的应用将会给教育带来重大变革。一是优化教与学的效果,二是优化教师与学生的劳动方式。前者强调以较少的教育投入取得较大的教育效果,后者指采用机器人这种教与学的劳动工具,能改善教学方式与方法,减少师生的劳动强度,缩短劳动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机器人教育的核心基础是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中以物化、人性化、智能化的形式加以利用,而人工智能技术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一次重大飞跃。信息技术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必然是向机器人教育重心转移。
总之,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推广应用,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结构、产业结构的变革,知识经济端倪初露,人类开始步入信息社会。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能力已成为人们最基本的生存能力。信息社会对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新的人材标准要求今天的教育必须将信息技术教育纳入教育教学过程当中,必须注重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因此我们要注重信息技术的学习及应用,来帮助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
参考文献:
[1] 王建平.点击教学创新丛书――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创新[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2] 彭绍东.信息技术教育学[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 张维明.多媒体信息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4] 王吉庆.信息素养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5] 李龙.信息化教育:教育技术发展的新阶段[J].电化教育研究,2004(4):6.
[6] 李志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教师角色[J].中国远程教育,2004(1):58.
[7] 宋吉祥.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J].中国远程教育,2004(4):72.
[8] 孙立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模式的类型和关系[J].中国电化教育,2004(1):33.
网络资源的丰富性与多样性为初中化学教学提供了广阔的探究空间。利用网络资源,不但能够轻松营造出愉悦、开放的教学氛围,而且可以改变传统的认知方式,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与实效性。
本人在初中化学的教学中,尝试利用网络资源,结合课改的精神,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化学学科的学习中,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行动研究法为手段,将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习策略探究,与所从事的初中化学的课堂教学相结合,作了一些探究。
一、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探究基于多媒体环境下的初中化学的课堂教学策略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的主要的信息源是课本中的文字、图片以及教师的讲解、板书和演示等,这是与讲授式的教学方式相适应的。而在建构性的教学中,学生可以接触到的信息源空前扩展。教师不是预先设计好信息序列,而是要组织学生进行探索,学习活动会因此而超越教室的界限。为了分析、思考某些问题(如空气污染),学习者可能要做现场测查和实验,或者到图书馆去查阅有关资料,查阅各种多媒体百科全书光盘,也可以通过电话、国际互联网络等直接访问有关专家或实际工作者,所有这些信息都可能对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活动起到有力的支持作用,课程和教材的含义被大大地扩展了。
二、抽取重要内容,课堂教学要做到“精讲”、“精练”
在传统教学中,我们老师往往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教师台上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在台下可能个个昏昏欲睡,如果教师放任自流,学生各行其是,可能这堂课大多数学生无所收获,这都不能保证教学质量。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必须是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下才能真正做到。
课前教师要充分钻研教材,了解掌握全体学生,充分把握教学三维目标,精讲重点,设疑破难,带过一般,创造思维情境,让学生思维始终保持最佳状态。练是巩固知识的途径之一,练要“精”练,练前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知识面广以及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利用多媒体网络课堂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内容具有时代性,手法具有多样性,教学氛围轻松、活泼,通过网络资源总结并梳理出内容重点和难点。学生通过鼠标点击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了大量的信息,增大了教学容量,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三、利用网络的形象特点,变抽象为直接感受
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把微观抽象的内容及某些实验利用二维或三维的图像、动画进行模拟。用图形、图象、动画、文字和声音等方式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特别是可以把从文字材料获得的概念转化成直观的形象,把难于想象的微观世界宏观化,把难以演示的实验形象化,通过直观的视觉来帮助学生理解,大大降低了难度,使学生深入认识事物的本质,从而使教学难点顺利突破,也把学生带入了一个更加直观的情景。这样学生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学习,教学信息丰富,学生获得的记忆表象数量及质量均大幅提高,日积月累想象力自然得到长足发展。比如说,模拟工业生产流程这方面。教材中有些生产流程的内容,如硫酸、硝酸的工业制法,石油的炼制及合成氨工业等,仅靠挂图及教师讲解,效果不理想。恰当地利用动态模拟,能使学生对主要生产设备内的反应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避免了书本上冗长文字所造成的呆板、枯燥。
四、以任务驱动为手段,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8S管理;学生;素养
作者简介:李智军(1965-),女,河北保定人,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党总支副书记兼副主任,副教授;李伟(1979-),男,河北保定人,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讲师。(河北 保定 071051)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1-0012-02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企业要求毕业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具有扎实的、系统的程序性知识。因此,使学生管理与企业生产管理接轨已成为摆在高职院校学生教育与管理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8S管理的好处很多,被许多企业采用。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后就去企业工作,利用8S管理理念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管理,使学生在校期间掌握8S管理理念,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自身素养,是学生毕业后实现零距离上岗的重要举措。
一、8S管理的涵义
8S就是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安全(SAFETY)、节约(SAVE)、学习(STUDY)、素养(SHITSUKE)八个项目,因其古罗马发音均以“S”开头,简称为8S。大学生8S行为管理规范就是引用企业8S管理方法,规范学生的行为,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体含义如下:
1S——整理(SEIRI):将物品区分为有用和没用的,有用的留下,没用的及时清除掉,达到把“空间”腾出来活用的目的。
2S——整顿(SEITON):科学合理地规划物品的摆放位置,要用的东西依使用频率、按照由近到远的原则,分门别类放置,准确定位定量,整齐摆放,明确标识,达到不用浪费时间找东西的目的。
3S——清扫(SEISO):对宿舍、教室、实训室等公共场所进行综合治理,清除垃圾、灰尘及其他污染源,达到保持学习和生活场所干净明亮的目的。
4S——清洁(SEIKETSU):持续推行整理、整顿、清扫工作,使之制度化、规范化,实行标准化管理,保持工作成果,达到通过制度化来维持成果的目的。
5S——安全(SAFETY):加强隐患排查和治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锻炼逃生自救能力,确保人身及财产的安全,达到预知危险、防患未然的目的。
6S——节约(SAVE):节约时间、空间、人力、成本、资源等,提高学习工作效率,达到培养学生节约意识、养成合理降低成本的良好习惯。
7S——学习(STUDY):学习知识、掌握方法、精通技能、懂得沟通、善于合作、提升素质,达到服务学生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目的。
8S——素养(SHITSUKE):提高遵规守纪的自觉意识,养成按规定办事的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严谨规范的作风,塑造守时守信的高尚品德,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二、学生教育管理实施8S管理的意义
8S管理的使命是焕发组织活力、不断改善管理机制,8S管理在学生教育管理中体现出的全员性、能动性、基础性、显著性、鼓舞性、管理思想的渗透性强于一般的管理活动,是其他管理活动的基础和有效推行的保障。8S管理具有显著改善学习工作环境、重塑校园文化、提高安全水平、提高学习工作效率、提高学生素养的功能和作用。
通过组织实施大学生8S行为管理规范,深入挖掘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规范有序的生活习惯,创造整洁明亮的学习生活环境,营造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和良好氛围,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节约意识,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促进班级文化建设,不断提升学生工作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程度,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教育工作水平。
下面以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介绍实行8S管理的具体措施和成效。
三、学生教育管理实施8S的措施
1.制定详实的8S管理实施方案
学生教育管理要想很好地推行8S管理,必须在理解8S管理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制定符合本校校情、学情的8S管理实施方案。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在2012年制定了详实的8S管理实施方案,落实了专门实施8S管理的人员和相关职责,明确了8S管理相关要求和目标任务,制定了详细的8S管理实施标准和细则,从而使责任到人、任务具体、标准明确,从而促使8S管理落到了实处。
2.开展扎实的8S管理宣传工作
推行一个新的理念和管理方法,首先必须开展扎实的宣传和培训,打好思想基础,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学习8S管理方案细则、组织8S管理专题讲座、召开8S管理动员大会和主题班会,悬挂条幅、标语、专题展板、橱窗和广播等形式营造8S管理氛围,进行广泛宣传和培训,使8S管理真正走进每个学生的心里、落实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之中。
3.实施严格的8S管理督导考核
人都是有惰性的,如果没有经常性的检查督导与考核,久而久之,8S管理就会流于形式。为保证8S行为管理规范的全面实施,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对每个学生、每个宿舍、每个班级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督导考核机制,明确指定落实人和监督人,明确规定执行和监督频率及工作标准,做到每天有人检查,检查有记录,及时反馈存在的问题并指出改进措施。通过进行检查和督导,保证8S管理质量,确保实施效果。
4.建立有效的8S管理激励机制
为保证学生8S行为管理规范的实施效果,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将8S管理规范落实情况的个人考评记录纳入学生日常行为管理考核成绩之中,在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成绩计算及排名中发挥作用,个人考评结果同时作为各项评优评奖的依据,8S管理情况也与班级考核挂钩。每学期对表现优秀的学生、宿舍和班级进行表彰,从而激励学生按照8S管理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同时,将8S管理考核情况纳入到辅导员的绩效工资中,从而激励辅导员用8S管理学生的热情,确保8S管理方法的推行力度,增强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
四、学生教育管理推行8S管理的成效
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从2012年开始,将现代企业的8S管理新观念、新技术应用到学生的管理中,紧密结合学生实际,全面推行8S管理,努力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水平,对改善学生学习生活环境、提高学习工作效率、节约成本都起到了显著的作用,学生的综合素养也有了明显提高。
一是学习生活环境整洁明亮。学生宿舍、教室、实训室等公共场所干净整洁、宽敞明亮、井然有序,物品定位放置,标示清晰明确,空间合理运用,功能区域划分合理,形成“每天勤清扫、每周大清扫”的卫生习惯,始终保持学习生活场所的清洁有序。
二是学习效率持续提高。通过8S管理能够造就安全、舒适、明亮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氛围,物品合理布置、定位摆放,确保在最快速的情况下取得所需之物,有效消除寻找物品的时间浪费;井然有序、明亮整洁的学习生活环境使学生心情轻松愉快,学习效果会得到提升;系内积极组织各种专业技能竞赛,不断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在学生中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三是节约意识明显增强。通过向全体学生发出“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倡议书、“光盘”行动、主题班团会、主题征文比赛、专题辩论赛、“寻找身边的节约榜样”等活动以及利用板报、墙报、宣传橱窗、广播等形式大力宣传,号召全体同学从日常生活和点滴小事做起,践行节约每一度电、一张纸、一滴水、一分钱、一粒米等行动,全体学生树立了“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风尚。
四是安全保障更加坚固。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普遍重视校园安全知识、学生《安全手册》、各种应急预案的学习,清楚并能正确预防学习和生活中的安全隐患、风险;学管人员定期开展全方位安全排查,加强宿舍巡查和消防安全检查的力度,发现隐患立即整改,努力减少和杜绝各种不安全隐患,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不断提高,确保了学生安全稳定。
五是学生素质明显提升。作为一种管理制度,8S的作用就在于要细化各项常规管理,每天都能提醒学生完成一个小目标,持之以恒的结果必然是提升个人的素养,养成良好的学习、工作、生活习惯。这种意识和习惯一旦形成具有持续的作用,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关键词: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 英语学习 现状 应对方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英语作为重要的国际语言将担负起越来越重要的交流任务,社会因此对当代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英语教学也面临更大的压力和困难。我们在提高业务水平、研究各种教学方法、实践各种教学理论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现状的探析,并加以正确引导,从而使我们的教学取得更大进步,更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成效。
本次问卷调查选定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工业大学、南阳理工学院、黄河科技学院和商丘师院六所不同类型院校的大一和大二学生共计600人作为调查对象。其选取理由是:英语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在大一和大二是作为一门必修课来学习的,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经历了高考,刚刚进入大学,对于中学和大学英语教学之间的差别感受最深刻,而大二学生学习了一年英语之后,对英语学习的体会更全面准确。这种调查对象选取主要考虑调查结果的代表性、全面性和真实性。
一、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用的方式是问卷和座谈,于2009年3月至9月在六所高校同步进行,由各高校英语任课教师发给学生填写表格进行。一共向学生发出6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576份。座谈由任课教师挑出不同成绩段的100名学生,师生双方围绕非英语专业英语学习的目的、态度、兴趣及动机方面进行交谈并记录整理。
二、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现状
经过一段时间的问卷调研和座谈资料的整理,以及对学生的反馈信息进行分析,我发现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英语学习的态度不端正,学习动机不纯。
社会心理学者Krech,Crutchfield & Ballachey认为态度是对于社会事物的一种持久的、正面的或负面的评价、感觉、支持或反对的行动倾向体系。态度是一种不能够直接观察到的内部行为,但是,态度对于人的行为有影响,通过观察人的外部的、习惯的行为方式,可以推测到人的态度(Ajzen,1988;Baker,1992)。Gardner & Lambert (1959,1972)的动机社会行为模式确定了两种形式的动机:工具型动机(渴望通过外语语言知识的学习而获得社会的认可和得到实际的经济好处)和综合型动机(希望成为语言社会的一个成员)。
通过整理六所高校学生问卷与座谈资料发现,学生学习英语的态度不端正导致了学习动机的不纯正。有超过半数的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学校课程设置要求”;次之为“工作单位对于四、六级证书的要求”和“个人喜好英语”;还有极个别的学生学习动机模糊不清。这说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动机除了学校专业设置要求外,更倾向于工具型动机(渴望通过外语语言知识的学习而获得社会的认可和得到实际的经济好处),符合Gardner二语学习动机三种成分中的“学习对于所学的知识时的渴望”的很少。学生没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在学习中也表现为学习的积极性不够。
2.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不够。
苏霍姆林斯基说:“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英语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的实践性决定了教师必须在英语教学中给学生提供更多语言实践的机会,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来说,有浓厚学习兴趣的学生不占多数,但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也不占多数,大多数学生处在有些许兴趣和兴趣一般之间。由此可以看出,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学习英语兴趣不浓是英语教学中的很大障碍,若总是抱着一种应付课堂的态度,在课堂上“人在曹营心在汉”,根本就不会真正参与到教师的讲解和互动中。因此,培养学生浓厚的英语学习兴趣和保持这种兴趣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
3. 缺乏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在我国的提出,一方面反映了我国学习领域研究的新成果,另一方面又对当前我国整个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因此,深化对它的研究,明确其内涵及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意义是十分必要的。自主学习的含义:第一,自主学习是由学习者的态度、能力和学习策略等因素综合而成的一种主导学习的内在机制;第二,自主学习指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以及使用的学习材料的控制权;第三,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模式,即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制定并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
从问卷调查和座谈结果分析,学生英语学习的计划性不够;缺乏对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以及使用的学习材料的控制权;缺乏主动调控学习进度的意识和能力,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改变传统的学习观念,变学习被动为主动;确立英语自主学习目标。当然,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教师的正确指导也是分不开的。
4.有效运用各种辅助设备和学习资料的能力较低。
在科技和信息发达的今天,许多先进的教学辅助设备和学习资料给学生提供了很大的学习空间。但调查得知: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利用互联网来帮助自己学习英语,相当一部分学生仅仅是收看英语类的电影或听英语歌曲,只有个别学生会把学习光盘用互联网认真学习或者收看英语方面的视频或演讲;或者是把相关的英语材料下载到自己的随身听里,能坚持用收音机来收听英语新闻的学生更是少之又少。学生的辅助资料绝大部分是四、六级考试方面的词典、真题或模拟试卷,还有几乎人手一本的教参书。英语学习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它需要平时的知识的理解、记忆和积累,但学生除了考前的速成学习外,很少有人注意平时知识的积累,教材中遇到的问题总是依赖参考书解决,很少会真正思考自己问题的根源进而巩固相关的知识点。学生有效运用各种辅助设备和学习资料的能力较低也是我们英语教学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三、应对方法
1.端正学习态度,加强学习动机。
教师要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加强学习动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渴望通过外语语言知识的学习获得社会的认可和得到实际的经济好处还是希望成为语言社会的一个成员,然后再确定他们的具体学习目标,使学生在满足语言学习的基础上实现自己将来在社会上的语言利用价值。
2.激发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积极鼓励学生,使学生有成功感;创设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将活动游戏引进课堂;组织课外实践活动,使学生学有所用;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感到有“情”,从而实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3.培养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性。
首先,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其次,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自主学习提高了学生在校学习的质量;自主学习能力是创新人才必备的基本功;自主学习能力是个体终生发展的需要。最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4.明确辅学习设备和学习资料。
作为教师,我们可以在一年级新生入学的时候就向他们推荐对英语学习有帮助的网址、收音机频道和学习资料,更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教参书,让他们正确认识到英语学习贵在平时知识的积累,而不是考试前的速成。只有真正把辅学习设备和学习资料运用到实际的学习中,才会对学习真正有帮助。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呈现的问题是我们教学过程中要关注的方面。在关注学生学习问题的同时,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重新认识教师角色,用现代教学理论,充实现代英语教学课堂;明确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英语学习观念;利用课堂教学,给学生提供一定量的自主学习权,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课外学习英语的环境,从而真正实现学生英语能力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文秋芳,王立非.英语学习策略实证研究[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张为民.谈“讨论式教育模式”[J].课程・教材・教法,2001,(2).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实践性;大学生创新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9-0259-02
创新素质是创新人才不可或缺的素质。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培养大学生创新的觉悟,也能培养大学生创新的方法和能力。那么,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当怎样加强对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呢?
一、加强课堂教学实践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的有效途径
所谓课堂教学实践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获得较好的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知道,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大学生在成长发展中获得直接经验是其必要因素。因此,亲身参加实践是大学生创新素质提高的必要条件。
而现今的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还存在着很多条件的限制。比如,当今的大学生人数较多,参加实践一般本应集体行动集体组织,而这样就形成较大的规模,对提供实践场所或基地的单位来说,会形成很大的压力,影响生产、经营和管理。所以实践中,能够去的人数比该去的人数要少得多,往往只是班级的代表,每班1-2个,占全班的3-5%,很多同学根本不能参加实践,不能获得亲身实践的机会。另一方面,学生外出实践也总是受出行(成本)和管理压力(队伍庞大,组织管理困难)的限制。于是形成了去与难的矛盾。解决此问题就要从实际出发,从实际中找出途径与办法,就是向课堂内要实践性,从课堂中这有限的空间内挖掘实践的效果。
值得高兴的是,我们现有的社会条件、技术条件为我们这种设想的实现提供了可能。如果我们采用现代电化教学手段、利用媒体素材和合适的方法就能够实现我们的目的。我们即有比较方便的媒体资源,也有技术较好的技术设备,只要我们花些功夫,就可以比较容易地获得对素质教育有良好作用的素材,只要我们根据理论讲授内容的需要,搜集、整理、组合,就能很好地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现实性、实践性,在课堂教学中收到较好的实践的效果。并且,经常是有的效果还是出去实践所根本达不到的。因为,这种课堂实践能通过电化技术和媒体资源的结合,加之与所讲理论的搭配,已能够让我们坐在室内就能切身地“更近”地“接触”到更大更广更深更多的实际,从而获得巨大的“实践”教育,而且,这其中很多的“实际”是高度的综合的、只有“坐在室内”(直接看处理后的综合成果)才能接触到的。因此,课堂实践性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我们相关的工作者和直接的主管部门都应当予以足够的重视。
二、怎样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实践性
一是讲清讲透理论。理论要必须讲清。理论是什么,内容有什么,要讲清晰、清楚。同时,理论所指是什么,提出的背景缘由、内中层次含义要讲清讲透。这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质就在于用理论武装我们的青年学生,培养其素质,为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创造条件。这里面有理论的最基本、最精华的东西,还有理论中国化的精髓和灵魂。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瑰宝,是先人和前辈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这是我们搞社会主义所不能不坚持的东西,我们未来的接班人不能不学。但是,客观地说,我们在理论组织上往往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并非理论本身的原因,而是理论教材内容组织的原因),有的过于抽象,有的过于形式,有的过于繁琐,有的是针对性不强。公共理论课教材中理论内容不够简明,篇幅过大,要将所学的课文读一遍都要很长的时间,在当前学生课业多、课时紧、还多有社会活动的情况下很难完成。对非专业的学生没有必要。这就给大学生们的学习造成难度。目前,学生普遍不愿对理论系统学习。而理论还是应该讲,且要讲好。针对此情况,我们给学生讲理论就应当力求简明,做好量和深度的把握和控制,要“化庞为简”、“化散为紧(谨)”,化“多杂”为“简明”;去“形式”求“务实”,舍“随时随人”而变求“稳定地”发展;由“搬用”讲话条框到拿来“主要精神”。这就要进行一个分析删减与精化的过程。比如,我们在《概论》课中,讲到文化建设时,首先讲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建设,我们的文化建设方面做得怎样,有什么欠缺,进行先进文化建设要建什么,什么是先进文化,先进文化是怎样的。本着务实精神来抓住学生,这样才能对学生生产吸引,才能激发学生的思考,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
要讲清讲透理论,就不能不联系实际。只有联系实际才能真正帮助学生认识现实问题,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联系实际要联系过去的实际,联系当时的实际,更要联系现在的实际。学习是为了最终解决现实问题。联系实际,就要认真筛选,要找出恰当的事例问题。分析要深刻,不回避问题,坚持真理,实事求是。
二是课堂上要积极地调动和发挥学生们的主体积极性。教师教学设计要瞄准目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着眼大学生能力素质提高和创新素质培养。教学中要多设问题。科学设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敢于表现自我、发挥自我的精神,培养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同时,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培养学生敢说话、不惧上、求真求实、着眼实际、开拓进取的锐气。要相信学生和尊重学生,认真耐心地为学生解答问题,不强加自己的观点给学生,给学生以知识的满足,提高学生的认识,启发学生的智慧。同时,要多开展讨论、辩论(师生间、同学间),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本质。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肯定和表扬学生,培养其自信心,鼓励学生积极进取。同时,也要用心记录学生的表现,作为考评学生的依据。
实践中我们还积极开展课前10分钟演讲,精心设计内容。主要有“历史上的今天”、“今日要闻”、“昨日学习的体会和认识”、“我对……的研究”等和诸如“如果我是哈尔滨市长(市委书记、国务院总理、教育部长等等)”等主题演讲。通过这些演讲,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竞争意识,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了学生对课程和学业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创新素质。
此外,我们还采用其他多种方法调动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如安排学生就特定内容备课、讲课,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主动意识,培养其(社会)角色感,培养其自信心。还有就是开辟第二课堂。积极进行开门教学,将课堂延伸,带领学生兴趣小组走出去,到学校周边去,到现实中去,或徒步或骑自行车,进行观察、考察,发现问题,结合理论分析问题,提高认识提高觉悟和能力。这其中的根本是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引导和激励学生。
三是积极选用媒体素材促进教学。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步,我国广播电视事业、新闻传媒等文化事业有了蓬勃的发展,新闻文化事业在国家社会发展中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大。有大量的事件被及时报道,党和国家的政策、主张及相关理论能及时宣传,极大地促进了社会民众对国情的了解和关注,很好地发挥了社会民众对地方社会和国家事件的干预作用,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和政策传播的作用不断加强。这其中,大量的素材都是教学的上佳材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绝佳素材(如用影片“华氏911”来讲美国民主)。而这种素材,若凭我们教师个人的力量是根本做不到或永远做不到的。因此,我们认为,要搞好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实践性,必须注重利用这些活生生的素材。实践中,我们对这方面给予了充分的认识和重视,做了较多的工作,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收集和整理材料,刻录了大量光盘,有力地支持了教学,很好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践性,良好地促进了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三、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实践性要注意的问题
一是注重课堂教学实践性不能冲淡理论内容的教学。须知,理论是指导实践的基础和前提。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也是简单的;拒绝理论指导的实践是愚蠢的。这一点我们不能有丝毫的忽视和轻视。
二是课堂教学的实践性不能最终取代社会实践,只能为社会实践做更好的准备,只能是预演,是训练,是前奏。任何将课堂实践代替社会实践的认识或做法都是错误的,有害的,实践中我们要千万注意。忽视理论或不注重实践都是片面的,不可取的。
三是加强课堂教学实践性是在精心准备和设计基础上的。不是只说说,做表面文章,而是本着真正的务实精神的。没有认真的准备或设计,就硬着头皮上来做、讲,是不负责任的,是十分有害的。
关键词:电子商务 信任 研究
0 引言
电子商务是指利用电信网络进行的商务活动。它是计算机信息技术开发与运用的产物;代表了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是人类科技、经济、文化发展结晶。由于商务网络环境大量地充斥着风险、不确定性而又需要相互依赖且愈加复杂,电子商务信任问题已成为决定网上交易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电子商务信任问题之所以显得重要,是因为电子商务自身所具有的特征决定了其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与传统商务相比,表现为程度更高、范围更广、情况更复杂。这是因为:第一,与传统商务一样,由于经济行为者的决策失误和容易导致机会主义行为的买卖双方信息的不对称分布,使得电子商务易受到交易本身特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的影响。第二,电子商务受交易者所无法控制的外在因素的影响,交易所依赖的技术系统平台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等,这种风险是买卖双方即使签定协议或合同都难以避免的。
基于上述原因,电子商务信任研究作为一个单独的研究内容被提了出来,对它的研究也越来越引起有关学者的重视,本文试图对此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加以梳理。
1 概念
1.1 电子商务的内涵 由于网络本身就是新生事物,同时又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因此目前社会各界对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的定义并未形成共识。由于学界、商界有各自不同的观察角度和不同的实践经验,因而在理解和定义电子商务时有所差别,大致可以概括为狭义的理解和广义的理解两种。狭义的电子商务,指通过Internet或Intranet进行的在线销售式电子商务。它是通过在技术上、功能上更加拓展了的网络—国际互联网进行的,从更严格意义上规范的在线产品和劳务的交易活动。广义的电子商务,泛指运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以整个市场为范围的商务活动。在技术手段上不限定于国际互联网,而是泛指一切与数字化处理有关的电子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其他交换、获得数据的技术。在商务范围方面,也不仅限于通过互联网进行的在线式产品和劳务的交易活动,它还包含整个市场一活动相关的若干方面,如产品设计与生产、产品和劳务的广告促销、交易双方的磋商契约、产品的运送、货款结算以及售后服务等。
1.2 信任的内涵 近几年来,信任的含义一直在各种情境之下被思考。由于涉及和研究信任现象的领域较多,因而存在许多有关信任的观点。一类是从社会学和伦理学的角度进行定义。比如,将信任定义为“从道德上对合理行为的预期,即以道德原则为基础的道德上的正确决策和行动”。另外,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信任是指“经济交易的一方认为另一方是可靠的,并能够履行自己的承诺。”
总的来说,可以将信任概括为:经济交易的一方认为另一方是可靠的并且能够履行自己的承诺。信任是经济交易活动中的核心因素,因为只有双方相互信任,交易才能顺利进行。国际上一系列的研究表明,买卖双方的信任关系对发展并维护顾客的回头率与忠诚度起决定性的作用。信任被看作是决定交易过程成败的关键因素、交易关系进一步发展的催化剂。交易双方的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它们之间的信任与相互依赖关系也随之发展[4]-[5]。
1.3 电子商务信任的重要意义 电子商务信任重要性最突出的一面是降低交易费用,电子商务信任的影响是两方面的:一方面,企业的存在是用内部管理组织代替市场节约交易费用,而电子商务信任可以帮助企业降低内部管理成本,企业可以通过实现垂直一体化以节约更多交易费用;另一方面,电子商务信任可以帮助企业降低市场交易费用,一个企业可以通过与外部其它企业签订合同而不是依赖内部资源,在同等产出与收入前提下,来缩小企业规模[4]。
2 当前电子商务信任研究现状
目前,我国电子商务信任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从研究论文的数量来看,近几年才出现有关电子商务信任的研究论文,笔者在网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以“关键词”为检索项对“电子商务”、“信任”进行检索,从1999到2006年8年期间,仅有58篇相关文章,截止到2007年就增加到450篇,2008年至2009年间便有213篇,可见最近两三年在我国电子商务的信任问题才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从研究的内容来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电子商务的信任机制的研究 对电子商务信任机制的研究,我国还处于初级探索阶段。在当前的大部分相关文献中,对电子商务信任机制的论述主要有以下代表观点:①电子商务信任机制主要通过虚拟组织的建立来实现,当其无法在虚拟组织中创造共同价值时,我们可以通过人性化的联系来加强大家对虚拟组织环境的信任;②B2B电子商务市场信任机制的建立必须以制度信任为基础,具体包括认知的控制信任机制、认知的鉴定信任机制、认知的法律约束信任机制、认知的反馈信任机制、合作规范信任机制;③将不同的风险来源与不同的信任机制相匹配,主要从技术、制度法律环境、伦理道德规范以及企业信誉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建立比较完善的B2C电子商务信任机制,等等。
2.2 电子商务的信任评价模型的研究 在我国,目前有关电子商务信任方面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电子商务中的信任评价模型研究方面,其中利用博弈方法对信任问题进行分析的文章比较多,分别介绍B2B、B2C、C2C的信任评价模型,或者对具体某种类型的某行业或者是某企业进行信任评价也比较多,而系统地介绍对于整个电子商务中存在的信任问题应该怎样评价的却不多。
2.3 如何构建信任体系方面的研究 目前,如何构建信任体系方面,并且主要是理论方面的研究,其中大多是对建立电子商务信任体系方面的研究。常用的方式是把目前的电子商务中信任缺失问题提出来,并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建设信任体系的想法。
2.4 电子商务信任管理的研究 目前,主要有3种较为典型的信任管理模式,即:中介信任管理模式、交托信任管理模式、担保信任管理模式。在这些模式下的电子商务信任管理主要通过认证制度、在线信誉系统、信用评级、第三方契约服务、设立安全交易基金、信用炒作惩罚等来实现。我国学者对电子商务信任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信任管理框架的构建方面,这些信任管理模型一般都包括如下组成元素:身份信任管理和在线信誉评估系统。
2.5 影响我国电子商务信任因素分析的研究 目前我国学者对影响电子商务信任的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商家、电子商务网站、消费者和商务环境。
商家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供应商的声誉、品牌、规模,为消费者提供定制服务的意愿等;而电子商务网站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信息可获得性、公布品牌促销信息、愤怒改变的导航和友好的界面等等;消费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信任倾向、交易经历、对电脑的熟悉程度和对网上商店的预期、文化背景等;商务环境因素方面主要研究:整个社会道德水准的高低、社会上是否建立有权威的企业信用评估体系、有无关于电子商务的明确权威的法律规范。
3 电子商务信任研究的不足
总的来说,我国电子商务领域中信用问题的研究,也多处于在操作层面上对电子商务的信用管理进行实践研究。从相关的文献方面可以看出,我国对信任方面的研究还是很多、很深入的,只是由于我国电子商务起步较晚,因此相应研究结果还比较匮乏。具体来说,当前的研究主要以案例研究和定性描述为主,这些观点还没有得到系统实证研究的确认,也没有系统的提出理论供各种类型的电子商务借鉴,仍然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具体如下:①目前国内对电子商务信任问题的研究,无论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在实证方面,都与我国企业和政府开拓电子商务的实践不相符,有滞后的迹象,且急需解决。②总体来说,对电子商务信任问题的研究成果中分散的、理论性的研究较多,而系统的、应用性的研究较少。目前,有关电子商务信任的研究各行其是,尚未形成系统化的理论,因此也很难对我国电子商务信任的实践活动提供有价值的指导。③从研究结果来看,成果中直接借鉴国外信任研究的方法较多,而结合我国实际探索本土化的电子商务信任理论与方法的较少。④大多数学者都提到了基于制度的信任,但是给政府制定有关政策和在线企业提供参考的建议方面的研究却不多[3]。⑤虽然目前对电子商务的信任机制的研究较多。但是并没有真正理解什么叫“机制”,并且对其理解也不够深入、全面和系统。⑥信任问题是电子商务的瓶颈己经形成共识,但对电子商务的信任问题的认识,还不全面,很多人认为电子商务的信任问题仅仅是道德和法制问题,限制了信任问题的解决思路。
4 今后的研究方向
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出现是新生事物,政府和有关监管部门的管理缺位,我们无可厚非,今天我国的电子商务活动模式正日益完善,而我国电子商务中的信用休系研究正处于一个初期发展阶段,我们是放任自流,让微观的市场经济规律来决定,还是未雨绸缪,高屋建瓴,发挥我国经济中的宏观调控能力,这是目前研究的难点和热点,总的来说,将来的研究方向如下:
4.1 在不断引进和消化国外先进理论的基础上,紧紧把握国内外电子商务实践活动的发展动态,理论联系实际,实现理论创新;加大宏观层面的研究力度,重点研究有关政府的电子商务信任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加强国内外同行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互相借鉴缓和深化研究成果,相互协作,尽快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系统化的电子商务信任理论体系。
4.2 构建起一个统一的、科学的、严谨的、结构合理的理论框架。
4.3 从安全的角度用技术的方法来解决电子商务的信任问题。技术方面研究主要是对交易信息安全和支付安全等安全技术的研究。电子商务是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互联网上实现的,因此电子商务的信任也需要采用技术手段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王鲁滨,张巍.电子商务信任管理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01):73-76.
[2]张睿,陈卫华.电子商务信任机制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版),2003,(06):117-119
[3]辛明,孙洁.国内电子商务信任研究现状分析[J].光盘技术,2006,(01):4-6
[4]李召敏,宋光兴.电子商务环境下构建信任的制度途径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6,20,(10):63-66.
[5]李召敏,李涛,宋光兴.网络营销中顾客信任的建立途径及模糊综合评价模型[C].见:第四届中国不确定系统年会论文集:桂林,2006:329-338.
关键词:MOOCs;高等教育;开放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4-0001-02
一、MOOCs发展概述
MOOCs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简称,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是近年来在开放教育领域出现的一种新变化,其主要宗旨就是提供面向社会公众的免费的、开放式网络课程。自MOOCs出现以来,吸引了很多国家名牌大学的参与。美国著名的Udacity、Coursera和edX三大MOOCs运营商在其网站上已经开发了将近600门课程(截止2013年11月)供全球数百万学生学习体验。有来自世界上100多家的知名大学和教育机构参与课程的开发。与此同时,其他国家也在积极参与。2012年12月,英国开放大学(OU,Open University)与英国12所高校合作成立了“未来学习(Futurelearn)”MOOCs平台。之后,2013年4月,欧洲11个国家联合推出了“OpenupED”MOOCs网站,免费提供涵盖多种学科的约40门课程[1]。
当然,我国的高等院校和各类远程教育机构等也都非常重视MOOCs。从2011年开始,教育部启动了100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建设计划;截止2013年,有近200所国内知名高校参与了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建设工作。2013年5月,教育部组织的“网络开放教育与高等教育改革研讨会”在中央财经大学召开,重点就网络开放教育对传统教育的影响和我国高等教育的应对方式进行了深入探讨。
同时,我国一些重点大学(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在加盟美国的edX和Coursera基础上,也在积极尝试开发属于自己的MOOCs和在线学习平台。2013年10月10日,清华大学基于edX开放源代码研发的中文在线教育平台“学堂在线”正式开放,面向全球提供在线课程。
二、MOOCs是网络时代高等教育“开放”的必然结果
从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历程的角度来看,MOOCs是网络时代高等教育“开放”的产物。传统大学由以精英教育为主,逐渐向提供社会服务延伸。为了满足人类对受教育权利的追求,传统大学在不断演变的过程中,由“封闭”逐渐走向“开放”,为社会教育服务,MOOCs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以下是高等教育开放进程的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英国传统大学开设校外学位课程
19世纪中期,在传统大学的推动下,一场大学推广运动(University Extension)在英国拉开帷幕。1849年,伦敦大学首次实施校外学位制度(External Degree System)。该制度规定英国国内和英联邦各国未经特许的任何高等院校的学生可以报考伦敦大学校外学位。1858年,经过进一步修订后,校外学位制度的内容进一步开放。同年,伦敦大学开始实施可供校外学生学习进修的国际课程(the University of London International Programmes),学生可参与考试。截至目前,共有来自180个国家的超过54000名学习者通过国际课程拿到了伦敦大学的校外学位。在校外学位制度的影响下,英国的其他一些知名大学,如牛津、剑桥等也纷纷开始行动,开设了校外拓展课程。
这一阶段教育“开放”的重点是打破限制,面向所有种族群体,扩大教育规模,同时也要确保教育质量。
1.打破原有种族群体限制,扩大教育规模。在19世纪以前,尤其是17世纪中后期(1670年),由于受到大学招生过程中的种族群体的限制,英国的大学录取率极低,新生人数逐年减少,一直持续到了19世纪初。曾经在一段时间(1680~1690年),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年平均录取人数仅仅只有321人和294人[2]。
2.保证教育质量。教学质量是大学教育的生命线。为了保证海外办学的质量和声誉,确保学术的严谨性,伦敦大学始终坚持高标准的办学宗旨,如实行统一注册、统一课程大纲、统一考试标准和统一授予学位。尤其是在考试方面,为保证考试的质量,伦敦大学为校外学生和校内普通学生制定了同样的试卷,并采用统一的评分标准[3]。
(二)第二阶段:各类开放大学及远程教育机构的成立
据相关的调查结果显示,虽然英国高等教育的办学规模自19世纪初以来在逐年扩大,但当时能进入大学学习的学生,只占英国所有适龄青年比例的4%而已[4],比例还是很低。可见,依托于传统大学的开放教育依然很难满足社会对教育的需求。20世纪50年代,各类开放教育机构开始出现。1951年,南非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 Africa)从最初的只提供考试的大学转型为一所提供教学和考试的远程大学。1969年,英国开放大学(OU,Open University)成立,标志着世界远程开放教育进入一个全新阶段。此后,在世界范围内陆续成立了近60所开放大学和各种远程开放教育机构。这些机构大都具备独立的学位授予权,能够颁发各种学位,包括学士、硕士甚至博士学位,从而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远程开放教育体系。
这一阶段教育“开放”的重心已经不再是种族群体的问题,而是利用各类媒体技术手段的优点,如能打破时空限制,来扩大教育规模,但在教育质量和成本控制问题的解决方式上依然不够理想。
1.利用媒体技术手段打破时空限制,扩大教育规模。20世纪~21世纪初,是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期,当然也是全球远程开放教育的快速发展期。远程开放教育从早期的函授教育逐渐向广播电视教育和网络教育(现代远程教育)阶段发展。例如,20世纪80年代以前,英国开放大学的教育形式是深夜电视节目、寄宿学校等;到20世纪80年代,由于互联网的民用化,人们开始接触早期的互联网应用,以及尝试各种新的学习方法;到20世纪90年代初,学校开始进行光盘制作和传递视频类课程,并在BBC上播出教育类节目;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人们开始正式地、大规模使用互联网来学习;21世纪初,开始开发各类电子教材,并通过互联网将开发的资源和教材向全球的学习者免费开放。
2.保证教育质量问题。一直以来,英国开放大学都是世界远程开放教育领域的领头羊,是全球开放教育发展的标志。因为采用与普通高校相同的质量标准,所以开放大学的教育质量能够始终得到保证,这也是为什么OU能够在英国乃至全球受到大家热捧的主要原因。但是其他的远程教育机构在教育质量方面就不如开放大学理想,如美国名牌大学并不认可凤凰城大学的教学质量,因为他们认为它是低质量的[5]。
3.教育成本问题。英国开放大学虽然在规模、质量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在教育成本控制方面依然存在问题。如有研究显示,2012年拿到英国开放大学一个普通学士学位需要2.6万英镑的学费,这相当于英国的人均年收入[6]。究其原因,学者指出,正是由于网络远程教育在教学交互性、个性化辅导方面的原因,使得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是更少了,反而是更多了,随着学生人数增加而增加,因此,提高了教育成本。因此,学习成本也是影响远程开放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第三阶段:传统大学的再开放
进入21世纪,教育开放的关键不再是扩大教育规模,而应该是如何降低教育成本、提高教育质量。没有质量的教育开放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开放,而高昂的学费和成本,也是远程教育高辍学率的原因。
这一阶段的教育“开放”是以美国的开放教育资源运动为代表,尤其是以MOOCs为代表,核心是共享免费优质资源,实现教育的“低成本、高质量”。
三、MOOCs的目标是实现教育的“低成本、高质量和大规模”
正是由于美国高昂的学费问题,才使得MOOCs能在美国流行。例如,在美国,修完一个普通的四年制学位需要支付大约8.9万美元的高昂学费。因此,很多人将MOOCs视作为高等教育服务的替代品,正在寻求一种“低成本、高质量”的教育模式。所以,MOOCs刚刚出现,就被美国媒体和社会高度关注,并且认为MOOCs将会引领美国高等教育的革命。
四、总结
综上所述,目前正在全球范围内流行的MOOCs,是高等教育不断改革的结果和产物,是网络时代高等教育“开放”的新思路。MOOCs的核心是提供优质免费的共享资源、降低教育成本、扩大教育规模,让优质教育普及全社会,为全民服务。在网络时代,MOOCs成为了再一次推动远程开放教育发展的一种方式,促进和实现了教育的“高质量、低成本和大规模”,而这也是MOOCs在世界范围内盛行的原因。
参考文献:
[1]石子.欧洲MOOCs网站OpenupED.eu正式上线[J].中国远程教育,2013,(5).
[2]贺国庆,王保星,朱文富.外国高等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张湘洛.伦敦大学的海外继续教育[J].继续教育,2009,(4):63-64.
[4]John Daniel.Making Sense of MOOCs:Musings in a Maze of Myth,Paradox and Possib-ility[DB/OL].2013-11-12.
http://www-jime.open.ac.uk/jime/articl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