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营商环境理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论文摘要]现代企业的竞争已是企业所在供应链的竞争,本文提出了在供应链环境下企业进行经营创新的几个思考方向,旨在改善供应链的经营管理,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
一、序言
约瑟夫·A·熊彼特(J.A.Schumpeter,1912)提出,创新是现代经济增长的核心力量,认为创新是把一种从来没有的、关于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创新是企业竞争力的源泉,只有不断进行创新的企业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不断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由原先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发展为其所在的供应链的竞争。马士华等人在《供应链管理》一书中所给出的供应链定义是“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即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供应链中一般应存在一个核心企业,该核心企业是其所处供应链的管理者,在供应链中居于主导地位,核心企业具备使整个供应链具有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并且将其资源主要集中在核心业务上,而将非核心业务“外包”给供应链中的其他节点企业。同时,作为供应链中的节点企业同样需要拥有一定的资源优势,以弥补核心企业在竞争中的不足之处,这样才能使得整个供应链的稳定性更强,效率更高,从而在与其它供应链的竞争中获胜。
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变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这对单个企业来说,是一件可以增强其风险抵御能力的好事。而且节点企业之间可以实现“功能转移”,即将供应链中的基本活动(功能)转移到最适合这项工作的企业上,从而实现整个供应链的资源最优配置和协调有效运作,使供应链的产出和效率最大化。因此,通过进行经营创新,发现经营的新方法、新思路,并藉以获得供应链组织核心竞争力所需的策略优势及利润空间,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已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研究的一个新的课题。
二、供应链环境下企业经营创新的必要性
(一)企业经营创新符合供应链管理发展的需要。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横向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与此相对应的是“纵向一体化”模式。在供应链管理产生之前,主导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的一直是“纵向一体化”模式,这种模式是在以产品生产职能为中心的环境下形成的。但是随着竞争环境的改变,这种“纵向一体化”的模式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竞争,核心企业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自己不具备优势资源的业务上,导致整个企业效率下降,反应迟缓。而供应链管理则是对这种传统模式进行扬弃而产生的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它的精髓在于企业要将注意力集中于自己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业务上,而将非核心业务外包给其它具有相对竞争优势或独特资源的企业去完成,从而使各合作企业的优势资源整合于一体,形成一种扩展式的企业。
供应链中的节点企业具有双重身份,他们既是相对独立的经济体,又是拥有独特资源的节点,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资源与服务的享用者。一方面,节点企业独立开展经营活动,追求自己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又与其它的节点企业存在着供给与需求的关系,作为供应链整体中的一个要素而与其它企业的成长和发展息息相关,每一个节点企业的活动都要受到整个供应链游戏规则的制约。因此,通过企业经营创新,将各节点企业的资源与服务优势及价值优势统一起来,符合供应链管理的需要。
(二)企业经营创新有利于整合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的资源,提高供应链的竞争力。
供应链的形成是因为每个节点企业,包括核心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资源,其中核心企业的核心资源是形成整个供应链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而且彼此之间的资源是具有互补性的,因而符合供应链对资源配置的要求。供应链成员之间通过企业的经营创新,可以整合资源,使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的优势资源整合于一体进行资源共享,从而建立起合作伙伴关系,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使由原来的单个企业的输赢关系转变为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多赢的关系。
三、供应链环境下企业经营创新思维的方向
我们以一个含供应商、生产企业、零售商的三级供应链为例(其中生产企业为该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对供应链环境下企业经营创新的方向进行分析。
(一)在供应链环境下,企业经营管理职能要从单一的企业(生产企业)内部职能管理观念向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协同经营管理观念转变。
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一方面,要集成核心企业(生产企业)内部供应链,使内部各业务环节(包括采购、生产、物流及营销等)协调运作,另一方面要与外部节点企业(供应商和零售商)形成一体化的供应链网络,使成员之间的采购、生产、销售、财务等环节整合成为一个整体功能,资源共享,以使供应链中的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物流顺畅运行,从而真正做到以集成化的供应链管理实现经营创新。
(二)在供应链环境下,经营的目标要从核心企业(生产企业)单纯自身的利润管理理念向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共赢”管理理念转变。
在供应链竞争环境下,核心企业(生产企业)的利润实现不是以牺牲上下游节点企业(供应商和零售商)的利益为基础的,而是要在供应链成员企业之间的合作下谋求整个供应链的价值实现,只有得到最终消费者认可的商品价值增值过程才能作为企业利润的实现。也就是说,核心企业的利润是在供应链价值实现的基础上实现的,因此,必须经营管理思想转化为合作伙伴关系管理理念。
(三)在供应链环境下,要进行信息化、自动化管理,推进供应链的现代化进程。
供应链管理的基础是对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应用,从商流方面的订货、发货、收货,资金流方面的货款结算处理,信息流方面的数据收集、分析、传递,到物流方面的货物进出库、分拣、分类、装、加工等,都需要应用计算机技术与自动化技术,因此不仅要在核心企业(生产企业)内部建立内联网,进行自动化管理,也要在核心企业(生产企业)与供应商、零售商之间建立互联网,以交换信息,实现协同作业,从而为实施供应链管理提供技术保证。为此,生产企业作为整个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需要在软硬件方面进行较大的投资,以保证各节点企业(生产企业)能够实现与其的信息传递准确、快捷。这是供应链各节点企业融入供应链系统中的必然需要,而且这种投资是能给核心企业带来巨大回报的,因为它可以大大降低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
(四)在供应链环境下,核心企业(生产企业)要与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供应商和零售商)实施基于信息技术基础上为满足用户需求服务系统化的出业务流程再造。
业务流程再造包括对供应链进行观念的彻底再造,建立扁平化组织,进行供应链业务合并与扩大授权,充分发挥各节点企业在整个供应链业务流程中的作用。面向零售商和供应商整合业务流程则利用IT手段协调分散与集中的矛盾,把现代企业管理程序化,创造出新的工作方式。核心企业基于信息化的业务流程再造将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将企业与市场紧密相联,保证信息流、物流、资金流高速畅通地流动,为企业与零售商和供应商保持零距离,使企业实现零库存、零流动资金,从而提高供应链运作的效率和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下创造出新的市场、创造出顾客满意的产品,使整个供应链的生产和经营进入良性循环,从而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
(五)在供应链环境下,核心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规划要从单纯的企业内部创新向供应商参与创新的方向转变。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传统的产品开发方式不断受到挑战,企业为提高产品开发的竞争力,在设计阶段就开始发挥供应商的技术优势,并将产品设计纳入供应链管理体系。其中比较典型的是采用通用件和标准件,利用供应商的技术设计、制造有关的模具及设备等。如今,许多企业不仅满足于此,他们在产品开发的定义阶段、甚至概念阶段就通过采购将伙伴供应商联系起来,让他们共同参产品的设计,充分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供应商参与创新最初在日本兴起并取得巨大成功,如丰田公司最初采用供应商参与创新模式,后来引起西方国家的关注及重视,美国企业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中期,如克莱斯勒引入这种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新产品开发成效,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和降低开发、制造成本。
(六)在供应链环境下,核心企业要从以生产导向到以营销导向、从关注企业到关注顾客的营销理念进行创新。
整个供应链要在核心企业以顾客为中心的营销理念指导下提出了基于顾客的营销策划:以需求为基础,主动地发现潜在市场,通过创造需求来制造流行;以客户关系为核心,坚持质量、服务、营销三要素有机结合的理念,为顾客提供经济的、社会的、技术的支持,建立和发展与公众的良好关系;以满意为目标,要能够向顾客提供超过服务本身价值和超过顾客的期望值的“超值服务”从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营造顾客高度满意的条件。
四、结束语
创新是企业永远不变的话题。没有了创新企业就没有发展的活力。但创新又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不确定,使企业常常处于一种两难境地:一方面,不创新可能被争对手淘汰;另一方面,创新也可能因为种种不可预见因素而失败,最终导致企业的消亡。
本文主要探讨了在供应链环境下,作为企业创新中的经营创新的几种思考的方向,希望能通过其改进供应链的经营状况,提高供应链的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友金:《企业技术创新》,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
[2]马士华、林勇、陈志祥:《供应链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
[3]宋华、胡左浩:《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年
[4]罗青军、朱明伟:《基于客户联盟的顾客价值创新流程重塑研究》,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
[5]吕彦儒、吕巍周颖:《从关注企业到关注顾客实现市场营销理念创新》,·市场营销导刊·2006年第6期
关键词:零售业;绿色经营;三维分析
绿色经济的形成基于绿色产业的发展——绿色农业、绿色制造业、绿色服务业。绿色商业(包括零售业)是绿色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经济、技术的原因,发达国家更早一步地将环境保护与商业经营紧密结合在一起,认为绿色环保与商业经营同等重要。环境责任与商业模式的整合也成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之一。近几年来,国际零售业的绿色浪潮更是一浪高过一浪。以“沃尔玛”为代表的跨国公司更是在东道国实施全面的绿色行动。“沃尔玛”正在从传统零售商逐步向绿色零售商提升;正在由世界上最大的零售商向世界上最环保的企业发展。[1]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零售企业就开始了不同形式、不同内容、不同程度的绿色经营活动,主要表现在:一是积极经营绿色商品(如绿色食品、绿色用品已经进入许多超市与商场);二是积极建设绿色商店(如深圳拥有28000平方米的生态型购物中心——怡景中心城);三是积极开展绿色商业运动(如上海市2000年就展开了“绿色营销工程”活动)。随着零售绿色经营实践的发展,绿色经营成为业界和学者共同关注的话题,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零售绿色经营的研究与探讨中,产生出一定的研究成果。
总体看,国内学者对商业领域绿色经营的研究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90年代——2006年)。这一阶段是随着绿色经济、绿色营销在国内的兴起而逐渐介入与展开的。如1998年3月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就出版了罗国民等人著的《绿色营销——环境与市场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的刘凤军曾在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的支持下系统研究了可持续发展与企业的绿色营销。1998年9月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申根荣编著的《绿色营销管理》。之后,一些学者开始从商业领域的特性出发进行营销与经营的研究与探讨。如曹静(2000)进行了“商业绿色营销市场分析”;吉福林(2002)做出“论商业企业的绿色经营”的思考;[2]张叶(2002)根据绿色经济标准的原则,把绿色经济运行细化为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企业与绿色消费,但只从生产角度解释了什么是绿色企业。熊凯(2004)明确提出了绿色商业的内涵,但仅从商品及销售配套设施、商流与物流、营销三个方面进行了解释。
第二阶段(2006年—)。2006年以来,国内学者对商业绿色经营(或绿色商业)的研究有了新的发展,体现在开始比较深入地进行有关问题的研究。如柴艳萍等(2006)从环境伦理和商业的角度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构建与自然相和谐生态商业的设想;上海商业经济学会朱成钢(2006)提出应该“建立与绿色消费相适应的商品流通业”。尤其是2006年底中国商业经济学会与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共同组织的“中国绿色商业发展战略”课题的研究,将更多学者的眼球迅速吸引到这一方面。随着“中国绿色商业发展战略”课题研究中延伸出的一系列全国范围的绿色商业发展研讨会的举行①,国内学者对绿色商业相关问题的关注与研究越来越多。
绿色经营是商业(包括零售业)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发展绿色经营也是商业企业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与使命。虽然学者们已经从不同角度与层次探讨(这可以从发表的学术论文、出版的著作、研究课题等方面得到证实)了商业绿色经营(或绿色商业)有关的问题,但商业领域绿色经营依然是一个谈得少而不深入、系统研究不够的命题,研究成果还远远不能满足零售业实践发展的需要,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尤其是急需进一步清晰“绿色商业”、“零售绿色经营”等基本概念、含义的界定。
一、对零售绿色经营的界定
绿色经营(green operation)一般指企业适应社会经济可持持续发展的要求,把节约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与环境、有益于消费者和公众身心健康的理念,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增长,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的有机统一。20世纪90年代初,为了解决环境污染、能源危机和资源枯竭等环境问题,一些发达国家开始把环境作为经营的重要内容。具体来说,进行绿色经营的企业在处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时,以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追求经济效益;在处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时,以长远利益为重;在处理局部与全局利益的关系时,以全局利益为重。因此,绿色经营服从于全球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绿色经营所提倡的是既要相对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发展构成危害,并为其发展创造优良条件为宗旨的经营活动,这也是企业的永续性经营活动。
对零售绿色经营的界定就是要在全球绿色经济发展的环境下,分别从零售企业的绿色经营理念、绿色经营方式以及对绿色商品的经营这三个方面进行细致地考察。本文认为,对零售商绿色经营的界定应该从三个维度进行:一是经营绿色商品,这绿色经营的基本特征与业务活动,也是考察零售商绿色经营的基本指标;二是以“绿色”方式从事经营活动,即以保护环境、保护消费者安全为核心进行营销与管理活动,包括售前环节绿色供应链的建立、对供应商提高环境效率的激励、对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教育,售中对绿色商品销售的促进、对环境负面影响较小的服务方式的采纳等等;三是以“绿色零售商”的身份从事经营活动,绿色零售商的核心是在根本上拥有绿色经营理念,并将绿色理念贯穿到企业的文化与一切业务活动中。
如果用一幢房子来形容零售绿色经营,三者的关系是:(1)经营绿色商品是“房顶”,它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也是显见的企业活动;(2)以绿色方式进行经营是“围墙”,它是房顶的支撑,因而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如果没有按绿色方式从事经营活动,也很难做好绿色商品的经营;(3)绿色零售商则是“地基”,它是整幢房子的基础与根本。如果零售商不能从战略的、生态的角度塑造自己,就难以长久地做好绿色经营活动。
零售绿色经营的三个维度也是零售绿色经营发展的三个阶段。国外零售商绿色经营的发展与国内零售商绿色经营的实践都表明了这样的发展轨迹,即引进绿色商品探索绿色方式经营打造绿色零售企业。“沃尔玛”就是先从经营绿色商品入手,逐渐向绿色零售商转变的典型代表:2004 年在美国一家山姆俱乐部销售用有机棉花制成的19万套瑜伽运动服;在达拉斯的一个超市经营着四百种有机食品;有机婴儿服、有机海鲜鱼类和有机蔬果等也都已经纳入了沃尔玛的视线;在与供应商的合作中,积极支持有机产品,并在供应商中推广对环境友善的生产程序等。2005 年沃尔玛提出了在三年之内每年投资 5亿美元开发“绿色建筑”,以减少商店能源使用量30 个百分点,减少能源浪费 25 个百分点。按照公司的计划,2005年7月20日沃尔玛在德克萨斯州麦尼金市的达拉斯郊区,开设了一家基于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科技为理念的大型超市,超市的建筑设计采用了20多种以绿色特征为目标的措施;如沃尔玛(中国)也积极采取措施,以保持室内26 度恒温、使用红外线空气幕、采用 T5节能灯、分阶段除霜;等等。2005年底以来更是积极携手政府、媒体和社会组织进行了许多环保活动;积极捐赠环保项目,与社区共同开展可降解购物袋与旧电池回收、捡拾垃圾、植树等环保社区活动。而且将环保议题融入到业务中去,全面树立绿色企业形象。如2008年3月13日,在沃尔玛芜湖的购物广场举行了“绿色生活2008公益活动”。向顾客免费赠送了3 000个绿色环保布袋。②
二、对零售绿色经营的三维分析
零售绿色经营的研究是应用型研究。对零售绿色经营的界定与研究,首先应该从零售绿色经营的实践出发,并紧密结合有关理论。本文认为,环境伦理学理论、产业生态学理论、战略营销理论可以从不同侧面解释零售绿色经营的三个维度,因而可以成为研究零售绿色经营的理论基础。
(一)环境伦理学分析
从环境伦理学分析,是要解释“树立怎样的经营理念”。伦理学的基本问题之一是利益与道德的关系问题。它体现在经济利益与道德的关系;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两个方面。[3]环境伦理学(environment ethics)关注的焦点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对于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发展需求扩张下的自然资源的稀缺性、以及自然资源禀赋和利用特点等引发的人与人之间或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矛盾与冲突问题。[4]日本一桥大学社会学系岩佐茂认为环境伦理学的建设不仅仅是提出与传统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工业化模式相反的理念,关键还在于企业道德、技术工作者道德、消费者道德、行政道德的建设。[5]
用伦理学理论分析零售经营,是环境伦理学在零售经营中的具体应用。零售经营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进行的。从环境伦理学角度看,零售经营中始终需要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零售商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也即企业利益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二是零售商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也即企业利益与社会公众的利益关系。因此,所谓零售绿色经营,从根本上说首先应该是绿色理念的建立以及在经营过程中的贯彻,包括:(1)注意环境保护。即在经营的过程中,将环境保护意识纳入实际操作过程中,如企业文化中要有一定的环保理念;企业的运营文件中要有“关注环保”的字样;各个层次的员工都有一定的环保意识;实行“不过度包装”。(2)注意消费者人身安全。即以适当的方式销售安全的商品。(3)注意经营活动中的人文关怀。即以消费者为本开展营销活动。在满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实现企业的合理利润,在兼顾节约资源的情况下满足消费者对绿色商品的消费需求。
(二)产业生态学分析
从产业生态学理论分析,是要解释“以怎样的方式经营”。产业生态学是研究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科学。它探讨产业系统与经济系统及其同自然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产业生态学的关键问题包括:现代技术循环是如何运作的?它们有什么环境影响?人类文化系统中涉及资源的组成部分是如何运作的?它们有什么环境影响?技术-环境关系未来将如何演变?如何具体地界定和实现可持续性,它与负责人的环境表现有什么区别?[6]而产业生态学实践者界定的产业(industry)的外延非常广泛,包括了采掘业、制造业、农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能源生产和使用业、消费者和服务提供商对产品的使用以及废物处置等活动。[6]从产业生态学思考零售商的绿色经营问题,实际上涵盖了对上游的供应商、对零售商自身、对下游消费者所进行的不同的环保措施与行动。
(三)价值迁移理论分析
从价值迁移理论分析,是要解释“经营怎样的商品”。价值迁移(value migration )是战略营销中重要的理论。原意为“顾客从原有的已经过时的业务设计所提供的产品的购买转向能够为他们提供优异价值产品购买的过程”。[7]譬如顾客原来购买普通彩色电视机, 而现在则转向购买液晶电视机。人们虽然对看电视节目的需求没有改变, 但对电视节目载体的需求发生了变化, 即液晶电视能带给人们更舒适、更美观的感受;譬如顾客以前购买传统食品, 而现在则转向购买“有机食品”、“绿色食品”。人们对食品本身的需求没有改变, 但对食品的安全性有了新的要求。
价值迁移理论告诉我们: 第一, 顾客需求是动态变化着的。顾客所追求的“价值”是随着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而不断改变的。因此, 顾客的价值迁移是一种常态, 其根本原因是产品利益与顾客需求之间的不协调。顾客价值迁移总是伴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而进行的。经济发展导致人们收入增加, 为顾客价值迁移产生了内在动力;而科技进步, 又使得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涌现, 为顾客价值迁移创造了实现的条件。第二, 顾客价值迁移的过程其实也是消费升级的过程。在收入水平较低的情况下,顾客只能购买过时的业务设计所提供的商品。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水平的提高,顾客产生了对优异价值(绿色环保)商品的需求,具体可以表现在:一是在原有商品(或服务)上增加对商品的新的要求,即要求商品达到一定的生产和销售条件标准,希望购买的商品不仅能满足物理上的需求,而且还能避免商品的消费带来的负面影响。随着绿色商品出现,人们的视线逐渐从普通商品专向同类绿色商品,绿色食品、绿色家电等绿色商品的畅销就是很好的证明;二是在原有商品(或服务)领域增加对新品种的需求,即希望购买和消费更利于健康、更利于环保的新产品;三是对新的消费领域的商品(或服务)的需求,即希望购买和消费更多新的符合健康和环保要求的商品与服务。[8]
三、结语
我国零售业绿色经营起步比较晚,实践中还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理论研究中也有需要不断深化的方面,例如对“沃尔玛”的绿色经营进行系统的案例分析;对地方零售业绿色经营的实践进行对比研究;尤其是建设基于环境伦理学、产业生态学、战略营销学基础上的、符合绿色经济发展要求的、结构完整的、对实践有明确指导作用的零售绿色经营教材。
注释:
① 2006年中国商业经济学会确立了“中国绿色商业发展战略” 课题;2006年11月在北京举办了“第一届绿色商业发展论坛”;2006年12月13日在西单召开了商品流通论坛,20多位国内的流通专家就发展绿色商业进行了问题探讨;2007年5月在河南郑州举办了“第二届绿色商业发展论坛”;2007年5月在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举行了课题研究研讨会;等等。
② 芜湖:“绿色生活2008公益活动”——责任消费、环保沃尔玛[EB/OL]. [2008-03-13].wal-martchina.com/news/2008/20080335.htm.
参考文献
[1] 赵亚平,李萍.从顾客价值迁移考察沃尔玛的绿色经营[J].生态经济,2007(9):140.
[2] 吉福林.论商业企业的绿色经营[J].商业研究,2002(11):63-65.
[3] 杨通进. 对伦理学基本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EB/OL]. [2008-06-10].theory.people.com.cn/GB/40534/7358351.html.
[4] 李真真,杜鹏,黄小茹. 环境伦理的实践导向研究及其意义[EB/OL]. [2008-06-04].cas.cn/html/Dir/2008/06/04/8770.htm.
[5] [日]岩佐茂./philosophy.cass.cn/chuban/zxdt/dtgqml/02/020.4/dt020402.htm.
[6] T. E Graedel.B.R. Allenby.产业生态学(第二版)[M].施涵,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9,21.
一、服务营销
服务营销也叫有形商品的无形营销。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生产手段极其先进,信息化、网络化社会已经到来的现代社会,不同企业生产的同类或近似产品,其设计、制造、质量、科技含量等不相上下,产品有形部分的属性如品质、功能、特性等方面的差异较小。消费者购买时对商品的判断与选择,主要不再只依据商品的有形属性,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商品的无形属性的一面,即企业如何提供商品,如何服务顾客。服务竞争把企业之间低层次的有形竞争引向更高层次的无形竞争的领域。现代市场竞争就是高科技含量的优质产品+优质服务的竞争。对我国企业来说,服务营销的意义越来越重要。服务相对于商品、资金、经营设施等硬件要素来讲,可塑性、可控性更强,企业不仅可以通过加强质量保证体系,改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的方式和质量,努力提高企业的服务水准。更重要的是,各个企业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因企、因时制宜,采取不同的形式、方法和手段,以便更好地服务于顾客。
二、形象营销
企业形象就是经营理念(MI)、行为识别(BI)、视觉识别(VI)三者的综合统一,也是企业关系者及所有社会公众对企业的整体感觉、印象和认知。随着商品的日益丰富,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竞争的白热化,消费者购买商品时的选择余地很大,认牌选购明显增强,企业形象在消费者中的作用日渐突出。企业要获得综合利润的最大化,必须树立整体观念和长远观念,在企业关系者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形象营销就是把企业通常的商品营销组合与经营理念、行为识别、视觉识别有机组合起来。其特点在于,对内具有导向、凝聚和激励功能,使企业内部的整体行为、价值观念和目标取向更加一致,充分发__挥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对外具有识别促销功能,使竞争对手难以模仿,使消费者和社会公众易于辩认。形象营销多应用于服务行业,如零售、餐饮、美容美发、医疗保健等。
三、绿色营销
绿色营销就是将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观念融于企业的营销管理中,要求企业制定市场营销策略时,把消费者需求、企业利益和环境保护三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充分考虑环境保护问题,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它要求企业从产品设计、生产到销售、使用的全部营销过程都要充分考虑环境与生态利益,做到安全、卫生、无公害。绿色营销兴起于80年代中期。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非再生性资源匮乏的情况下,消费者保护自身健康,维护生态平衡及保持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要求,使绿色消费运动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起来。据估计,到2000年,全世界绿色消费的经济规模将达到3000亿美元。绿色消费运动的迅速发展,潜在市场规模的巨大,直接导致了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将环境保护和维护生态平衡列为优先考虑的问题,这样,绿色营销便应运而生。绿色营销要求企业在产品开发、价格制订、产品分销、产品促销等方面充分考虑环境保护要求,尽可能开发出“绿色含量”高的产品来。绿色营销的过程比较复杂,需要开展一系列工作:收集绿色信息;拟定绿色计划;进行绿色定位;制定绿色价格;建立绿色渠道;开展绿色促销;塑造绿色形象;加强绿色管理等。可以肯定的是,在21世纪,绿色产品是一种市场前景非常广阔、极具开发潜力的产品。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外市场,消费者购买商品时首先考虑的是该商品在使用过程中和用完后,是否会对环境造成损害,能否回收再利用。在有的发达国家,不具有环保特点的产品已经禁止进入市场。我国的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城市,已经禁止出售和使用不能自然降解的塑料袋和一次性泡沫饭盒;含磷洗衣粉由于会对河流和城市地下水造成污染,可能在近期被禁止生产和销售。从市场营销角度来看,随着越来越多的绿色工程、绿色商店、绿色商品、绿色消费的出现,绿色营销将成为营销发展的主要潮流之一。
四、整体营销
整体营销观是美国西北大学菲利普•科特勒教授提出的。他认为,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应包括构成其内部、外部环境的所有重要行为者,即包括供应商、分销商、最终顾客、职员、财务公司、政府、同盟者、竞争者、新闻传媒和一般大众,核心思想是“合作”。整体营销把市场营销与公关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传统的针对最终消费者的营销扩展到了针对环境因素中所有重要行为者的营销。整体营销依赖于企业各部门及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和密切配合,因此也称“全员营销”。整体营销由9个具体的子营销活动构成:(1)供应商营销。在供应商的选择上,企业要制定严格的详细的具体标准,包括生产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商品质量、财务状况、时间观念。(2)分销商营销。它包括正面营销——与分销商开展直接的交流合作,给分销商在经营方法、营业设施、资金、人员培训、招贴广告等方面大力支持;负面营销——绕开分销商个人的主观喜好,用强烈的广告宣传攻势,在最终顾客中建立并完成良好的品牌形象,使该品牌商品成为顾客购物时的首选。(3)最终顾客营销。它有两个方面,一是传统的针对目标顾客的销售,二是主动引导顾客。(4)企业职员营销。一方面通过对全体职员(包括科研人员、生产工人、管理人员、销售人员等)的专门营销培训,树立他们的市场观念和顾客观念;另一方面,强化与全体职员的沟通,理解并满足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需求。(5)同盟者营销。现代企业在经营中要与原辅材料和零部件商、经销商、广告商、运输商、工商部门、税务部门、外贸部门、银行、法院以及水、电、煤气等众多企业或政府职能部门打交道,企业必须建立并维持与他们的良好的合作关系,生产经营才能健康顺利进行。(6)财务公司营销。对上市公司而言,一般要聘请独立的会计事务所对公司的财务进行审计,并出具有法律效力的审计报告。(7)大众营销。(8)政府营销。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各种法律、法规、制度、条例等,往往对企业的生产或经营产生很大影响。(9)媒体营销。媒体就是报纸、电视台、广播、杂志等新闻媒介部门。
五、关系营销
根据上级党委要求,本人深入学习贯彻《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持续深入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鲁政字〔2020〕67号)重要文件精神和市、区党委政府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部署,并结合中埠镇建委办工作实际,着重从专业素质、工作理念、服务质量、体制机制等方面查找问题,力争做到衡量尺子严、查摆问题准、原因剖析深、整改措施实,现将个人对照检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通过认真分析查找,本人当前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上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思想认识不够。没有充分认识到“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吸引力”,没有充分认识抓好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是调查研究不够。对于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重视还停留在表面,对于考核指标研究不深,满足于学习传达文件精神仅停留在文件传阅上,而没有深入了解实际情况,存在面上“打滚”的问题。
三是帯头学习作用发挥的不够。作为班子成员,平时对于优化商环境这块内容没有深入系统的学习,发挥政治引领作用不够,责任压得不实,压力传导不够。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通过深刻剖析问题产生的根源,虽然这些问题的存在有一定的客观原因,但主要还是主观原因造成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理论学习不够。对学习理论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摆到重要位置,有时候有应付的思想,有时满足于一知半解,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高,计划性、系统性够强。特别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还有一点差距,没有很好地用理论去指导工作,致使工作推进不够快。
二是大局意识不强。在优化商环境工作部署中没有形成“一盘棋”格局,主要侧重于抓全面工作,对部分具体重点工作抓得不细、抓得不够,只关心自己分管的领域,对不属于自己分管的工作主动关心不够, “分工不分家” 、“ 互相支持”工作习惯还没有完全养成。工作中有时仍存在“吹自己的号”的情形,没有深入研究新形势下营商环境的各种问题,有时候存在重管理、轻服务。
三是宗旨观念不牢。到驻地单位调研存在走马观花的现象,限于看资料、听汇报、开座谈,没有深入了解纳税人、缴费人的需求,在思想和行动上缺乏“钉钉子"精神,研究解決一些矛盾和问题工作作风不深入,得心应手的工作抓得多一些、实一些,难度大、难见效的工作抓得虚一些、少一些。
三、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
― Case Study on World Famous Jeans Brand LS&CO.
Abstract: Since 2006, China National Textile and Apparel Council(CNTAC) has published annual report on Social Responsibility For Textile & Apparel Industry in China for eight straight years, and about one hundred domestic textile and apparel enterprises issued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nual report. This article analyzes LS&CO.’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perspective, composition and implementation measures,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to chinese garment enterprises. The data and information are based on LS&CO.’s annual reports in 2006 ― 2015.
Key word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arment enterprises; LS&CO; jeans brand
一、服装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内涵
1987年,联合国正式通过了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提交的研究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该报告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理念,并确立了三大目标:环境资源保护、经济发展效率和社会公正公平,构成了可持续发展的广义内涵。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召开,并通过了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21世纪议程》,形成了世界范围内践行可持续发展的行动计划。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已成为当代环境与发展关系中的主导潮流,企业作为社会生产的基本单位,除了为社会提品和服务、创造价值外,还有责任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服装行业是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的重要民生产业,服装企业在为消费者提供美丽衣着、美化人民生活的同时,还要关爱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服装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由经济要素、社会要素和环境要素组成,具体表现为企业需承担的 3 个方面的责任,即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服装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内涵包括 3 个方面:(1)企业通过创造价值、追求经济利益实现企业增长的可持续性;(2)企业将提供满足社会需求的服装产品作为经营理念,同时还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实现企业作为社会基本单位的社会责任;(3)企业通过履行环境责任,尽最大努力,减少对环境造成损害,实现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其中,服装企业环境责任体现在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2 个方面:从物质资源消耗角度,在产品设计、生产、使用环节做到节约资源,减少浪费,通过“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发展模式,做到资源永续利用;从环境保护角度,企业在生产及经营环节要减少废水、废气、废弃物对环境的破坏,减少能耗,节约用水,成为环境友好型企业。
二、全球著名牛仔裤品牌商LS&CO.可持续发展战略分析
1.将环保理念纳入企业发展理念
LS&CO.(李维斯)作为全球最大的牛仔服品牌商和领导者,十分重视环境责任和可持续发展。早在1991年,李维斯就在其的《商业合作伙伴条款》(Business Partner Terms of Engagement(TOE))中提及了环境要求标准,并于1992年将环保理念列入企业的发展理念,1994年《全球污水指南》(Global Effluent Guidelines,GEG)。至今,李维斯已经从环保理念入手制定了一系列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发展战略和措施,演进过程如图 1 所示。
2.重视环境管理并外延企业可持续发展内涵
在重视环境管理的基础上,李维斯还通过外延其可持续发展战略内涵,制定了可持续发展愿景:在利润增长的同时,企业将在所有经营领域推动和改善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其可持续发展战略内涵包括:能源有效利用和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水耗、资源有效利用和减少浪费、限制有害物质使用、倡导使用良好棉花等 5 个方面。
3.采取有效措施,实施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为了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李维斯从技术创新和可持续产品、可持续供应链、消费使用环节等 3 个方面入手,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图 2 )。
(1)从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入手,减少碳排放
在技术创新和可持续产品开发方面,李维斯主要通过节约用水(Levi’s? Water
Levi’s? Water
减少浪费是李维斯对可持续发展的另一项承诺。2013年,李维斯首次推出Levi’s? Waste
(2)加强供应商管理,建立可持续供应链体系
遵循全产业链的可持续理念,李维斯从原料到纱线、后整理环节制定了一系列技术标准。原料方面,李维斯在2009年成为良好棉花发展协会(Better Cotton Initiative,BCI)创始成员,推动以良好棉花为原料制做服装。2014年李维斯使用的良好棉花占棉花原料的6%,到2020年这一指标将提高至75%。
限制有害物质使用方面,2002年李维斯就制定了限制物质清单,禁止在服装加工环节使用有害化学品。2012年,李维斯加入有害化学物质零排放组织(ZDHC),要求供应商遵守化学物质管理标准,确保其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材料、化学物质、零部件或其它物品以及成品符合所在国对化学成分和化学物质的法律要求,并确保产品不会对消费者造成健康和安全的危害。
(3)引导消费者在使用和废弃环节遵循可持续性
消费者环保消费和资源再利用意识的提高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李维斯十分重视对消费者宣传教育,积极倡导环保消费理念和资源再利用理念。为了减少水足迹,2014年李维斯与I:CO合作,在美洲、欧洲及部分亚洲的零售店开展回收旧牛仔裤活动。对可二次穿着的牛仔裤回收后再销售,不能二次穿着的作为抹布、建筑隔热材料被循环再利用。
三、李维斯可持续战略对我国服装企业的启示
1.高度重视环境问题,主动开展环境管理
长期以来,我国服装企业对环境管理缺乏重视,往往是为应付相关部门的检查,或是应国外采购商要求被动地进行污水治理、节能减排、限制使用有害化学物质等,以符合国际机构的各种绿色标准认证要求和国内环保标准要求。
2016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联合国175个国家的代表签署了《巴黎协定》,这是在全球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气候协定,标志着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将努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挑战。从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环境看,环境管理已成为服装企业必须履行的环境责任,服装企业应从被动遵守环境标准向主动承担和履行环境责任转变。我国服装出口企业只有符合国际环境标准和认证,方可成为世界知名服装品牌商的供应商。《中国制造2025》中提出推动工业绿色发展目标,通过绿色产品开发、建设绿色工厂、打造绿色供应链,构建我国绿色制造体系。服装企业应通过全生命周期的环境管理,实现服装绿色设计、清洁生产和绿色消费。
2.从顶层设计入手,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企业管理理念
李维斯的发展始终遵循对社会、经济、环境和员工的可持续性理念,并将可持续理念融入企业经营和管理过程中,通过制定“限制物质清单”要求其供应商在服装加工环节禁止使用有害化学品,为企业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愿景奠定了基础。国内方面,溢达集团在2015年首次向公众了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这也是溢达从顶层设计入手,于2013年成立“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专门负责管理和实施集团可持续发展战略之后取得的显著成果。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纳入集团发展愿景目标,并从环境、人、产品和社区等 4 个方面践行可持续发展,是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获得成功的有效措施。
3.主动采用国际标准,成为全球服装品牌商的绿色供应商
《绿色供应链 ―― CITI指数2015年度评价报告》显示,在167个品牌中排名前10的分别是苹果、阿迪达斯、H&M、Levi’s、玛莎百货、松下、沃尔玛、溢达、微软和日立。纺织行业前 5 的品牌见表 1。其中,大中华地区品牌仅有溢达集团 1 家。
[关键词] 徽商精神 经营理念 儒家文化
一、古代徽商概述
徽商是旧徽州府籍的商人或商人集团的总称。俗称“徽帮”,又称“新安商人”。这支明代中叶至清道光年间中国最具实力和影响的商帮,曾雄踞华夏商界达三百年之久。唐宋时期,徽州除竹、木、生漆等土产的运销外,商品茶和歙砚、徽墨、澄心堂纸、汪伯立笔等产品的问世,更推动了徽商的发展。南宋开始出现拥有巨资的徽商,明代中叶以后至清乾隆末年的300余年,是徽商发展的黄金时代,无论营业人数、活动范围、经营行业与资本,都居全国各商人集团的首位。当时,经商成了徽州人的“第一等生业”,成人男子中,经商占70%,极盛时还超过这一比例。徽商的活动范围遍及城乡,东抵淮南,西达滇、黔、关、陇,北至幽燕、辽东,南到闽、粤。徽商的足迹还远及日本、暹罗、东南亚各国以及葡萄牙等地。徽商经营行业以盐、典当、茶、木为著,其次是米、谷、棉布、丝绸、纸、墨、瓷器等。
二、徽商的经营理念
1.诚信经营理念。徽商将讲究诚信、明辨义利的道德观反映在追求品质和服务至上的经营理念上。他们以“信”取“利”,注重商品质量和信誉,歙商吴南坡就非常重视信誉,他以“人宁贸诈,吾宁贸信,终不以五尺童子而饰价为欺”为指导思想,给自己树立了良好的品牌,顾客不必考虑质量问题就可以放心购买其商品。通过良好的道德伦理建立了和谐的商户和客户关系,不仅给他们带来了大量的“利”,还吸引了一大批的人才,并创造出一种和谐的环境。
2.重视文化的观念。历史上徽商又称为儒商,因为他们亦商亦儒,商儒结合。“读书好,经营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业难,知难不难”。徽商热衷于兴建书院,延请名师,加强对下一代的培养。有的亲自督促本族的子弟读书,有的出钱资助本族或本地的子弟参加科考。向儒、好儒使徽商不同与其他商帮,具有较高的文化底蕴,其气质、判断力自然要高,在商海中善于审时度势,捕捉有利信息,使自己赢得竞争优势。
3.赴国急难的爱国思想。作为活跃于明清商业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徽商在致富之后,不忘回报社会,积极捐资兴办社会公益事业,举凡建义仓、修水利、筑道路、兴学校等等,无不在其捐助范围之内。嘉庆十年(1805年)黄淮大水后,歙县盐商鲍漱芳集众输银300万两,用于抢救恢复水毁工程。徽商这种牺牲暂时利益造福社会的义举,赢得了社会和灾民的普遍信赖和爱戴,在广大社会群体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和声誉,为其商业的进一步拓展和丰厚商业利润的获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以德为先,知人善用。徽商选人以德才为本,德是先决条件。徽商在人才的选择上首先会考虑宗族子弟,当然为了在竞争中取胜,也会寻求优秀外族人才。清末胡开文墨业的老板,用诚心不但打动了技艺高超但桀骜不驯的奇才汪绥之,随后还招募了很多类似的人才,创出了自己的品牌。徽商对待下属都能宽厚仁慈,耐心教导,同时还会给他们充分的权力和最合适的岗位,发挥他们的长处,使人才的价值能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
三、徽商精神的现代启示
1.诚实守信、以义生利的经济道德基础。市场经济是一种契约经济,如果大家不自觉遵守诚实守信的游戏规则,很容易造成信用风险。在当今和国际接轨的市场化环境中,建立在“诚实守信”基础上的经营理念,其实就是一种品牌的建设和管理,其无形价值远远大于它所带来的经济价值,这一点无须质疑,而且这也是我国企业走出国门的重要一步。
2.德才兼备、宽厚待人的待人之道。企业一切竞争力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家族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仍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要使得家族企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壮大,有必要借鉴徽商合资经营、委托经营的理念。家族企业要想长盛不衰,就要建立起基于能力观的人才招聘及培养观念。一方面加强对子女的教育,使之具备今后接班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另一方面,要从吸取外部优秀的人才,为其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使其为自己服务。
3.诚意敬业、开放创新的职业精神。徽商成功的另外一个关键就在于其诚意敬业、锲而不舍。即“一贾不利再贾,再贾不利三贾,三贾不利犹未厌焉”的“徽骆驼”精神。 现代安徽的一些企业开始意识到徽商文化对其经营发展的指导意义,开始从徽商精神中去挖掘和弘扬自己的企业文化。比如,安徽古徽州坐落地黄山烟草公司便通过对历史及本企业现状的深入挖掘,提出了“徽骆驼”文化,而且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认可。
4.市场经济伦理建设。徽商的历史经验已经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只有坚持普遍主义立场,自觉的将相关者的利益纳入企业发展的考量之中,自觉得承担对政府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对合作者的责任,对员工的责任,现代企业才能获得足够的精神源泉和发展动力。从近期四川大地震我们企业的表现来看,我国的很多企业都能够自觉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慷慨捐助受灾地区。比如王老吉仅仅是一家饮料企业,国难当头,却能慷慨捐赠一个亿,此举也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企业销量直线上升。
参考文献:
[1]许 峰:论当代工商企业对古徽商的继承和发展.铜陵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2]高慧娟:徽商精神的现代价值.江淮文史,2006年第6期
[3]程必定:徽商兴衰的文化解读.徽州社会科学,2005年第6期
1、渠道创新作为一个过程,首先是为了适应分销市场变化而产生的营销理念,即是以零售终端为服务核心;其次,体现这个理念的必须是可操作的商务流程,即是厂家与分销商在共用的平台上实现对零售商的支持;最后,保障这种商务流程持久有效发挥功用的除了管理工具的信息化就是营销团队管理机制的相应转变。
2、传统的营销理念始终围绕着产品的销售实现,即如何把产品卖出去是最高目标,而不是把分销渠道作为一个产品来经营。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商务模式趋于两极:要么只对大户(一级经销商),要么自建终端。前者的营销商务仅限于物流配送和财务结算,后者则是厂家增设了职能部门。而以零售终端为服务核心的分销模式是趋于两极的对接,缩短分销通路,具体说就是厂家帮助一级经销商直接为零售商服务。
3、主流的传统分销管理把营销团队的销售量作为主要的绩效目标,而在中国大陆不成熟的市场经济营商环境里,短期的销量实现可能是以破坏渠道游戏规则、损害厂家长远利益或分销链中某一环节的商家的收益为代价。
二.新流程的管理模式
1、以零售终端为服务核心的营销理念首先强调工作目标是直接面对最终消费者的分销末端,而不是传统的一级经销商,更不是学院派认为的最终消费者。因为产品创新投入大并且成功率极低(一般低于10%),多数厂家不具备研发能力,只能以模仿为主。产品的适销对路与否,品质是否符合相关标准,价格能否被市场接受等等本来就是进入市场的基本条件。而对终端的服务实际上就是在经营持久不衰的自有品牌和渠道这种特殊产品。可以说营销团队的产品就是渠道经营(销售服务),其消费者就是零售终端。新经济营销管理的模式应以此为出发点建立目标管理的架构和绩效考核的评价体系以及激励机制。
2、首先,销售人员对终端的服务主要是通过对分销商的助销来实现,所以渠道层次应尽可能减少;其次,有效实施对分销商的助销除了厂家的推广和促销资源的投入,更重要的是有赖于销售人员的培训能力、协调和沟通能力。尤其是培训能力,因为要让分销商认同厂家的营销理念和企业文化,要组织和引导分销商的人力资源去实施对终端的服务,对sales的要求就不仅仅是能够摧城拔寨的销售好手,更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风范和沟通技巧。最后,对sales的工作目标就不仅仅是销售量,更重要的是客户(分销商)和消费者(零售终端)的亲和度和稳定性。
三.新流程的案例分析
1、国内某啤酒厂在其主力市场的分销网络有30家一级批发商,200家二级批发商和10000家零售终端。以前的管理和服务主要针对一级批发商,往往渠道的实效促销到了二级批发商就走样,不得不投放大量的人力物力直接到终端促销。如小礼品的投放,零售终端的价格折扣和返奖政策等。既增加了成本,又达不到预期效果。而啤酒市场的激烈竞争越来越明显的表现为终端的争夺。该啤酒厂的销售公司在原来的一级批发商中根据辐射能力和范围、经销能力和信誉挑选了5家作为分销中心,成为厂家的紧密合作伙伴。其收益主要靠返奖而不是差价,厂家可提供更多的资源支持,如物流配送运力、销售人员的培训以及电脑和通讯设施等。其余的与原来200家二级批发商全部转为准一级批发商,除了不直接供货,享受所有的原一级批发商的销售服务和资源支持。经过一年的运作,渠道促销的效果明显提高。更重要的是原二级批发商的亲和度大大提高,对渠道的控制力和分销商的稳定性都得到明显的加强。
关键词:电子商务环境;中小茶叶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内涵分析
当前电商模式是整个时展的趋势和方向,但是在电商模式应用过程中,无论其实施理念,还是其应用模式都较不成熟,因此对茶叶企业来说,尤其是中小茶叶企业来说,有着相应的难度和要求,在互联网技术成熟发展的今天,电商模式已经成为整个社会发展的一个主要要素,无论是具体的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应用,还是消费者自身消费理念和消费习惯的变化,都是当前电商模式应用推广的主要背景。
1电子商务模式的具体内涵分析
电子商务是基于信息技术成熟应用和互联网技术系统发展下的营销模式改革,电子商务模式的成熟应用,其体现的是互联网技术与消费理念之间的趋同化融合,在电子商务模式中,消费者选购产品的内容更加多元,而且选购过程也更加便捷,同时消费者成本和企业营销成本,也进一步降低。所以,电商模式的成熟应用为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创新与突破的动力。随着人们消费习惯更加成熟,如今电商模式在整个婴儿产品营销过程中的比例日益增加,其对消费者的具体应用需求也实现了进一步融合,比如其经营理念更为成熟,消费者可以完全通过自身的判断,结合客户的评价模式,选择满足自身需要的产品。所以,通过对电商模式的具体交易状况,可以看到,电商模式在整个产品效果中的比重日益加大。通过使用互联网电商模式,对于消费者来说,其不仅是产品价格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其选购产品时,不再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而对于多数中小型茶叶企业来说,使用电商模式,其整体营销压力进一步降低,无论是其具体的运行成本,还是其分销渠道建设的力度,都可以稍微减弱。因此,无论是消费者的具体需求,还是整个企业运行的客观需要,互联网电商模式都是实现其有效应用的基础,也是两者都不能忽视的重要要素。而对于当前整个社会的消费主体来说,多数中青年更喜欢选择电商模式来选购自身的产品,对于茶叶企业来说,我国多数茶叶企业当前正处于从传统经营模式中,处于转变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想要实现理想的经营效果,就必须结合电商模式的具体内涵和客观要求,通过系统化融入价值需要,构建合理完善的发展模式。但是客观的来说,我国电商茶叶企业,无论自身经营实力,还是经营理念都较为匮乏,相对于其他大型茶叶企业来说,不少中小型茶叶企业,未能选择与之相匹配的经营模式和经营理念,所以,不管其成熟度,还是其经营效果,都与实际应用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在电子商务环境日益成熟的今天,中小型茶叶企业想要实现理想的经营效果,就必须结合时代特点,优化经营管理模式,构建适合整个企业发展的中小型茶叶企业的具体理念。
2当前中小茶叶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
在我国传统的茶叶营销过程中,依赖的都是渠道加盟店的营销模式。对于大型茶叶企业来说,其具备完善的营销渠道,而对中小企业来说,其茶叶产品的营销难度压力就较大。因此,随着互联网电商模式的应用日益成熟,中小型茶叶企业如果能够借助这一网络媒介,便能够实现自身产品的有效营销,但是对于整个中小型茶叶企业来说,在使用电商模式时,其存在一定的难度,首先其整体运行理念构建上,存在一定差别,对于互联网电商模式来说,其要求茶叶企业在使用这一模式时,必须注重产品经销、产品客服和产品贸易等多个体系内容,而中小型茶叶企业,由于其自身经营实力较为有限,加上其经营实力和经营经验不足,因此在具体运行过程中,其很难对茶叶营销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时察觉。对于互联网电商模式运行来说,其最重要的就是要选择与之相匹配的服务运输模式,而完善的物流运输,是实现整个电商模式运行的基础,也是其最重要的一环。但是从当前整个物流状况来看,多数中小茶叶企业也缺乏应有的法律意识和对产品品牌的保护理念,所以整个茶叶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容易出现丢失、破损等现象,从而影响了其市场口碑和成熟消费者的满意度。最后,在茶叶企业电商模式运营模式构建过程中,经常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多数茶叶企业缺乏选择合适平台的经验。通过对当前茶叶营销电商模式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京东商城、淘宝和天猫都是可以都是当前最适合消费者选择的营销模式,而对于茶叶企业来说,如何选择合适的平台,是企业经营实力和产品销量要求相一致的。选择的合适平台,就值得我们深入分析和探究。
3电子商务环境下对中小茶叶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构建的具体要求
事实上,茶叶产品的电子商务模式,其在于对环节上的优化和简化,所以说,经营管理模式就是实现这一过程的重要突破点和创新点。对于中小茶叶企业来说,使用电子商务运营模式是其最重要的创新营销模式和营销理念,从而实现理想的经营效果。在运行过程中,要合理应用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将茶叶产品的特点内涵及具体的参数状况以及相应信息,通过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在相关网页上进行传输,从而使得消费者更为便捷地了解该产品的具体特点和内涵。使用电商模式,是消费者和中小型茶叶企业之间的双赢过程。所以,合理探究经营管理模式的内涵和要求就极为必要。在中小型茶叶企业电商运行模式过程中,其能够有效降低自身渠道建设的压力和难度,同时也使得整个产品销售活动的成本进一步降低,当然很少人认识到,在这一过程中,茶叶企业需要直接面对消费者和市场,因此其必须及时快速的了解整个茶叶市场的选择的具体需求和消费动态,只有系统化了解整个市场的特点,才能够实现电商模式与茶叶企业经营的合理融合。对于中小型茶叶企业来说,其想要真正用好电商模式,就必须认识到电商模式的运行,不仅仅是该企业营销模式的变化,更是整个企业运营理念的创新与完善,因此,选择茶叶企业要将自身发展与模式运行结构相结合,通过将消费者的具体要求和整个时展的具体趋势相融合,从而构建满足茶叶企业发展运行的具体模式。
4电子商务环境下中小茶叶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具体内容
通过不断优化该模式内容,从而实现整个茶叶企业经营的最佳效果,而想要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构建完善的中小型茶叶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就需要充分做到:首先,中小型茶叶企业要具备产品品牌意识,确保自身产品的独立性和品牌化意识,在进行产品品牌注册过程中,必须将自身企业经营理念和茶叶产品的特点与品牌的设计相结合,通过打造属于自身的独立品牌,才能够在整个互联网时代,使得消费者能够及时有效地了解和选择该产品。当然,在品牌化建设过程中,不仅仅要注重丰富品牌内涵,还要注重对自身品牌的益维护。在电商模式中,品牌是企业运行的核心,也是产品的象征。其次,茶叶企业要结合自身的经营状况和产品特点,通过了解市场的具体需求,不断优化和调整茶叶产品的生产理念,在茶叶企业电商模式运行过程中,其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生产过程较为迅速,对市场的反应也较为便捷,所以在这一过程中,厂家要直接面对市场及消费者,在构建该模式运行过程中,必须注重对自身能力的有效评估,不能使得其超过自身运行能力,从而限制了发展质量,在互联网电商时代,其要求茶叶企业具备良好的反应速度,所以,中小型茶叶企业必须注重构建快速反应的运行机制。此外,茶叶企业在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运营模式时,需要对自身产品的市场定位和消费群体进行有效了解,结合具体的市场调研状况,从而打造和包装满足自身产品营销的具体模式和理念,当前在整个电商模式运行过程中,不同的企业要结合适合自身的产品特点,选择合适的电商平台,或者结合自身状况,构建属于自身独立的门户网站。中小型茶叶企业要通过互相抱团,从而构建具有经营实力的运行平台。最后,在中小型茶叶企业运行模式中,其不能使用单一或者固定不变的模式来运行,其需要在结合中小型茶叶企业的经营目标和市场定位,以及具体发展状况来不断调整企业的运行模式,通过认知自身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实现自身产品的经营效果。在电商运行模式过程中,要注重对自身内部的运行模式建设,还要注重选择与企业自身相关联的各个元素,进行充分有效的融入。比如适合中小型茶叶企业产品的运输机制,客户服务机制等等,通过融入市场化元素,提升电商模式运行的效果与质量,在坚持以消费者和客户为导向的运行过程中,实现整体最佳效果。
5结语
总的来说,当前我国茶叶企业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无论是中小型茶叶企业的经营实力还是其发展趋势,都必须与互联网信息化技术相融合,可以说,电商模式是实现其转型发展的核心,对于中小型茶叶企业来说,想要应用好电商模式,就必须探究适合自身的经营管理模式。对于中小型茶叶企业电子商务运营模式来说,其想要实现理想效果,就必须从根本上对于这一模式的内涵进行准确认知。
参考文献
[1]王永贵.基于交易成本理论的中国茶叶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13(1):122-125.
[2]黄清河.电子商务环境下中小企业ERP的模式与应用研究[J].当代财经,2014(13):141-143.
[3]郑焕强.电子商务环境下中小企业竞争力的研究[J];财会学习,2015(3):163-165.
[4]师芙琴.电子商务背景下企业营销模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17):71-74.
关键词:绿色供应链;供应商管理;政府政策;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供应链管理中,为了提高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和竞争优势,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企业对资源的掠夺以及环境的破坏。为此,要先从根本上解决供应链中的环境问题,就需要相关企业密切合作,共同努力来提高环保绩效。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可实现经济和环境双赢的管理模式。故此,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势在必行。
1绿色供应链下供应商管理
1.1 绿色采购
绿色采购是指企业优先购买对环境负面影响较小的环境标志产品,寸近期也环境行为的改善,从而对社会的绿色消费祈祷推动和示范作用。
绿色采购是整个绿色供应链的源头,实施绿色采购可以降低企业整个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整治以及废物处理的成本、保护自然环境、提升企业形象、提高经营业绩,最终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和竞争力[4]。
1.2 绿色供应链下供应商选择的重要性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了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企业注重绿色的理念,在保证其绿色的基础上,通过绿色采购从供应商处获得其主要的生产资源。优秀的供应商对企业具有战略意义,被认为是提高整个供应链性能的基础。在绿色采购过程中,供应商的选择直接关系到企业的采购成本以及原材料和零部件的质量,对企业产品的绿色度和竞争力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好的供应源是绿色供应链顺利运营的基础。为了保证供应链的绿色,并与供应商建立稳定可靠的合作关系,企业对于供应商的选择和管理应该更加慎重。
2政府的政策管理
2.1政府强制管制
政府通过“命令—控制”的强制管理方法,该途径主要以制定环境法律、法规和标准,并强制予以实施的方式来达到国家确定的环境保护要求。对环境实施管理的最基本、最普遍和最有效的管理措施就是制定环境法律、法规和标准。政府对绿色供应链中的环境管制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对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所涉及的污染活动进行直接干预,不考虑企业之间成本与收益的差别,对所有的企业的要求一致;第二,直接干预都带有法定性质,一旦不遵守,就会有严重的法律和经济后果,实行惩罚措施,所承担的责任风险要远高于企业的不实行绿色交易时的成本和收益。
2.2经济激励手段
经济激励手段是针对企业在实际的经济活动中的行为,对坚持发展绿色理念的企业在成本和收益上予以一定的补贴,激励其实施绿色交易的行为。其主要是通过影响成本和效益,引导经济当事人的行为选择,以实现改善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使企业作出的决策和生产方式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激励企业使其达到环境标准或遵守行政法规。经济激励手段是政府强制命令手段的辅助和补充,通过经济手段促进环境行为的外部性,从而改变企业的成本和利益结构,并最终对影响其行为和选择,它是解决环境问题有效的途径。
2.3政府直接提供或经营环境服务
政府直接提供货经营环境服务是对具有明显外部经济的环境项目,私人一般不愿意或者没有政府帮助很难提供经营。因此,实施这种措施,由财政拨付进行投资兴建和维护,或委托给私人经营。从实践来看,政府直接提供或经营的服务一般仅限于公用事业部门。
3绿色供应链激励机制的重要性
为了推动绿色供应链在企业中的推广和实行,绿色供应链的运营都需要建立起一整套有效的绿色供应链激励机制和激励体系。绿色供应链激励机制是指在整个供应链集成化系统中,为了实现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最优,激励主体通过一定激励措施或手段,使激励客体自愿或不得不选择与激励主体目标和标准相一致的行动。一个有效的绿色供应链激励机制是根据激励目标将直接关系到绿色供应链企业成员的利益和积极性,直接关系到绿色供应链运作的效率与效益。通过选择恰当、公正的激励策略来使绿色供应链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并能够有机地协调运作。
4绿色供应链下政府、企业和供应商三方协调策略
在绿色供应链企业间的合作关系中,企业要求供应商提供环境相容、符合环保法规的原材料或服务,而政府则对企业和制造商执行监管功能,以保证其生产和交易的绿色环保性。由于政府、企业、供应商三方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从而构成了一个博弈。因此,为了实现参与主体的整体利益优化以及各方的“共赢”,各参与方之间必须建立起合作、信息资源共享、共同承担成本和风险、共享利益的组织关系,需要参与各方的积极配合和必要的激励机制保障。
参考文献
[1] 王能民,汪应洛.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进展及趋势[J].管理工程报.2007(2).
[2] 白庆茹.论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管理[M].广州:暨南大学.2008.
[3] 王能民,杨彤.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研究[J].工业工程.2007,1.
[4] 冯建本.浅析绿色供应链模式下的采购管理[J].现代商业.2013(3).
[5] 金常飞.基于博弈视角的绿色供应链政府补贴政策研究.湖南大学.2012.
[6] 王健,红.绿色供应链激励策略与激励模式研究 [J].管理观察.2009(13).
[7] 葛俊.面向绿色供应链目标的战略供应商选择.华东理工大学.2011.
[8] 李广华.绿色供应链中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J].商业时代.2013(3).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