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旅游消费市场的特点范文

旅游消费市场的特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旅游消费市场的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旅游消费市场的特点

第1篇:旅游消费市场的特点范文

经常看到一句话:“船小好调头”,说的是船小有船小的好处,容易掉头。而星级酒店无疑是一艘“大船”,其固定资产投入大,折旧高,已有的存量资产短时间难以转型,大众化消费难以弥补成本消耗。再加上如今的酒店业处于微利时代,“高成本、低利润”的局面使得酒店在面对外部坏境的变化时承受能力差,调整经营方式和改变产品结构所需的后续投入能力不足。另外,消费者不愿意到中高档酒店用餐的习惯短时间内难以改变,星级酒店很难通过吸纳居民消费来弥补会议宴会市场损失的份额。

所以,大众消费市场并不能立刻解决星级酒店“饥渴”的困难局面。国八条给星级酒店带来了经营压力,在危机面前星级酒店要想获得生存和盈利就必须进行市场转型。与其说改走亲民路线是星级酒店的无奈之举,倒不如把这一措施看成是星级酒店调整转型的契机。那么,星级酒店要采取哪些措施,成功迎来大众消费时代呢?

一、根据顾客需求变化,创新服务项目。虽然高端消费和会议市场萎靡,但国内旅游市场一直处于发展的状态,随着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居民出游的欲望进一步增强,且更加注重旅游品质,庞大的旅游市场为酒店业带来了无限的商机。

星级酒店要抓住大众旅游市场的变化,根据顾客的需求创新服务项目,为顾客推出定制化的服务产品。比如,越来越多客人周末选择到附近酒店度假,酒店度假模式在中国方兴未艾。在这种情况下,酒店就可以推出一系列的度假套餐,将客房及酒店内的餐饮休闲场所消费做打包优惠,吸引周末度假人群。

二、控制成本以降低价格,迎合大众消费市场。星级酒店由于固定资产投入大,折旧高,且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导致酒店的服务和产品价格过高,因此星级酒店要面向大众化,就必须先解决酒店餐饮价格过高的问题。但是,企业存在的目的都是为了盈利,星级酒店实行大众化经营,也依然要保证利润,所以控制成本才是降低价格的有效途径。

成本控制主要分为两部分内容,一是制度上的控制,主要体现在企业内部成本控制制度建设、绩效考核机制等方面。再者就是人为方面的控制,主要体现在员工的成本控制控制、节约意识、自主管理意识等方面。通过制度和员工的管理,有效地控制生产成本,有利于星级酒店降低价格而不影响到酒店盈利,有助于星级酒店实现大众化经营。

三、全员营销,拓宽营销渠道。随着高端消费和会议市场萎靡,开拓市场需求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酒店要发动员工进行全员营销,建立一套操作性强的全员营销机制,包括预定酒店房间、网站的经营、销售酒店商品等,给予营销工作优秀的员工予以奖励。

同时,随着旅游市场的发展,企业、旅游团队、自驾游散客或者家庭团体等都是需要大力开发的重要市场。星级酒店要开发线上旅游渠道,通过酒店直销网站、在线旅游网站、酒店预订网站等,结合酒店的市场推广,做到营销的全方位覆盖,争取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

第2篇:旅游消费市场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 农村消费市场企业创新

现阶段占人口三分之二的农民仅消费了三分之一的商品,而企业对农村市场的巨大潜力仍然没有足够的认识,缺乏有力的措施,这种状况亟需改变。

一、现阶段我国农村消费的基本特征

1.分散性:一是地域上的分散。我国农村分布广、居住散,难以形成像城市那样的人口和需求集中;二是购买力的分散。虽然农村居民购买力总体规模很大,但平均到每户居民的购买力水平则很低。

2.差异性:一是地区间及农户间购买力水平的差异。富裕地区、发展地区与贫困地区之间,不同农户之间,在需求的质与量上都表现出较大的差异;二是地区间消费环境的差异。除了基础设施状况的差异外,更主要的表现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形地势的不同,使不同地形的地区即便对同一产品的要求也会有所不同

3.层次性:一是指农村与城市消费时间上的差距。据有关专家分析,我国农村与城市之间的消费差距约为十年;二是沿海、中部与西部地区消费的梯度性。即产品消费基本具有从沿海到中部再到西部逐步辐射的趋势;三是农民消费结构的层次性。在重要商品需求选择上,首先是生产需要,其次是建房需要,然后才考虑耐用消费品等方面的需要。四是农民消费观念、消费心理的差异。

4.示范性:农村居民具有比较浓厚的从众心理和攀比心理,同时农村居住特点,使得邻里之间、亲朋之间经常走户串门,信息非常开放,且口头传播是其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因此,商品的消费具有较强的“示范”效应,或是“光环效应”或是“扫帚星效应”。

5.功能性:现阶段我国农村市场基本上尚处于比较典型的功能性需求阶段。即比较强调产品的实际使用价值与物质利益,而不太注重产品的附加价值及精神享受,更追求商品的价廉、实用、简便。

二、农村消费市场开拓中的企业创新

1.转变对农村市场的经营理念。企业对农村消费市场的认识存在偏差,往往认为农民收入水平低下,消费观念陈旧,农村消费环境落后。而认识上的偏差必然导致经营理念上的偏差,企业一直将商品生产、开发和销售的注意力集中在城市,偏重于满足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而忽略了农村市场的开发。据统计,目前对农村市场做过系统调研与营销策划的企业不足10%,大多数企业缺乏对农民消费心理、消费观念、消费习惯、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的了解,也就不可能深入挖掘和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以致于在农村市场开拓方面举步维艰。

据国家统计局测算,目前我国农村居民对工业品需求的纯收入弹性为1.314,这表明我国农村居民对工业品的消费相对其纯收入正处在加速增长期。因此,在农村消费市场的开拓中,企业亟需纠正对农村消费市场的认识偏差,转变对农村市场的经营理念。

事实上,从某种意义上说,劣势也正是优势。现阶段,城市消费电器等商品市场已基本饱和,而拓展程度远远不够的农村消费品市场正是国内最大、最具潜力的市场。而且,由于我国农村地域广阔,人口众多,且地域地理环境、历史基础、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东部地区农村市场较为发达,中西部相对落后,由农村市场发育不平衡而形成的递推式浪潮,将是相当长时期内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最深层动力,也是企业巨大的商机。77%的农村人口和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贡献占l5%的农村消费量,无疑显示了农村巨大的市场空间。

2.调整农村市场产品结构。目前多数企业产品的研制开发、价格定位仍以城市消费为参照,以致一方面产品积压,另一方面农民所需商品又供不应求,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购买力的实现。

农村市场决非城市淘汰商品、库存积压商品的倾销地,低收入的消费群体同样渴望名牌产品。因此,面对农村市场,企业更需要舒马赫的“小即是美”的理念,需要松下幸之助的“自来水经营理念”。同时,需要进一步开拓视野,突破传统模式的惯性思维,大力拓展农村文化、旅游、教育(图书)等市场,促进本企业的发展,也促进社会经济的繁荣。

例如,随着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农村旅游业成为吸引都市人及国外游人的一道亮丽的风景。人们融入大自然,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享受着野外的四季之美,采购一些欢喜的当地物品,体味田园生活的优雅与美丽,愉悦了身心。作为一种新兴绿色产业,农村旅游业将农业发展和旅游发展在生态农业的基础上结合起来,促进了农村现代化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在信息的传递、农民品味的提升、环境的保护等方面也将大有裨益。而由于认识上的偏差、环境污染等因素,市场开拓乏力,目前农村旅游业并不理想,因此,企业在这些新兴领域大有可为。

3.更新服务理念,健全服务体系。服务包括售后服务,也包括售前、售中服务。服务既是农民作为消费者所理应享有的权益,又是农民所急需的。服务在开拓农村市场中的作用不可低估,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成功占领农村市场的企业将是那些为农民提供良好服务的企业。

第3篇:旅游消费市场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农村消费市场;发展现状;制约因素;对策

一、我国农村消费市场的现状特点

1.农村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发展迅速

(1)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幅度逐步加大,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根据相关统计,2015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422元,比上年增长8.9%,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14年已经达到10488.9元,相比2013年的9429.59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1.2%,由此可见,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保持一定的增长百分比,稳步提升中。

(2)根据2005年-2014年《中国统计年鉴》,近十年来,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从整体上来看呈现出不断提高的趋势。具体从图中可以看出,根据消费支出增长的速度来分阶段,第一阶段2005年-2010年,这个阶段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增长缓慢,但增长较平稳。第二阶段2005年-2014年,这个阶段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长速度较前一阶段有提升,实现了较快的增长。而在第三阶段2013年-2014年中,速度再一次加快,图形中表现为斜率更大,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大幅度提高。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是不断提高的。

图为2005年-2014年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消费支出趋势走向

2.我国农村消费水平整体偏低,城乡差距大

据统计显示,2013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429.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6955.1元,二者比例为1:2.858,而在2014年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0488.9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9381.0元,二者比例为1:2.801,从中可以看出,虽然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一直在上升,但是相比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来说,总体水平偏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再从人均消费支出的层面上来分析城乡之间的差距,根据年鉴数据,2014年、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分别为19968.08元和18487.54元,同比增长了8%,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分别为8382.57元和7485.15元,同比增长了12%。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速大于城镇居民,但是2013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只占41.98%,2014年占40.49%,城乡消费水平相差如此之大,农村消费市场仍处于偏低的水平。二者的恩格尔系数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恩格尔系数是用来衡量家庭富足程度的重要指标,2005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7.1%,2014年已经达到了35.6%,而2014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7.9%,也就是说经过十年的发展,农村居民家庭的生活水平才勉强赶上城镇居民家庭生活水平,城乡差距显而易见。

3.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不合理,且正处于转型时期

根据2012年中国年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消费支出为5908元,其中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食品消费支出2323.9元,占比为39.33%;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居住消费支出1086.4元,占比为18.39%;这两项合计总占57.72%。相比之下,同年的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交通通信消费支出652.8元,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医疗保健消费支出513.8元,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文教娱乐消费支出445.5元,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衣着消费支出396.4元, 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家庭设备及用品消费支出341.7元,合计占比39.78%。这个数据可以看出我们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不合理,集中在基本生活消费上,而文教娱乐、医疗保健是和家庭设备上的消费支出占很小的比重,农村居民国内旅游人均花费为491元,还在起步阶段。从农村居民消费整体的趋势上来看,2010年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食品消费支出占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消费支出的41.09%,2011年占比40.36%,直到2012年占比39.33%,呈现不断减少的趋势;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居住消费支出占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消费支出的比重从2010年的19.06%到2012年的18.39%,也呈现出减少的趋势;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交通通信消费支出、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文教娱乐消费支出占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消费支出的比重分别由2010年的10.52%到2012年的11.05%,由2010年的7.44%到2012年的8.7%,由2010年的7.54%到2012年的8.4%,这意味着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已经由只偏重于食品、居住的基本生活保障型消费向追求交通通信、医疗保健和文教娱乐等享受型消费的转变。再从农村居民耐用品消费的角度来看,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洗衣机、电冰箱、空调机、计算机拥有量分别由2010年的57.3台到2012年的67.2台,2010年45.2台到2012年的67.3台,2012年16台到2012年的25.4台,2010年的10.4台到2012年的21.4台。2010年的农村居民国内旅游人均花费为306元,到2012年540.2元。增长了76%。家用汽车拥有量也在逐步攀升。由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农村消费结构不合理,但是它也正处于转型期,由温饱型向小康型的转变。

二、制约我国农村消费市场发展的因素

1.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低,农民消费能力差

农民的消费能力受收入水平直接而深刻的影响,进而影响着我国广大的农村消费市场。因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低成为制约农村消费市场发展的一大障碍。2013年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6467元,2014年为28843.85元,同比增长9%;2013年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429.59元,2014年为10488.88元,同比增长11.2%。相比于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仅占其35%。收入水平低制约着农民的消费能力。同时存在的障碍是农民增收难,近些年来,农民的收入主要依靠外出务工和家庭农产品的销售,作为外来务工的农民工,文化素质不高,技术水平偏差,面对城市的就业压力,工资水平不高。大量农民工选择外出务工,土地耕作减少,农业科技水平落后,产品附加值低,农民很难在农产品上获得较高的收入。

2.我国农村的基础设施落后,农村消费环境差

我国是农业大国,但一直以来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无论是交通运输还是通讯条件都落后于城镇,这些基础条件的天生薄弱,使得农村消费市场与外界的联系不够,外界先进的生产资料一直难以进驻农村,导致农村农业科技水平长期落后,农产品转型速度慢,农产品附加值也难以提高。基础设施的落后,还给农产品的外运和销售造成一定的困难,销售渠道和运输渠道的不畅不能建立起一个良好的流通方式和销售模式,农村 消费市场发展受阻。同时基础设施落后,阻碍了城镇生活消费品的流入,使得农村消费市场的升级难以进行。

农村的市场管理体系不健全,存在流通不畅、价格过高、假冒伪劣、组织混乱等多个问题,难以满意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更有很多像冰箱、彩电、空调这样的耐用品在农村没有建立相应的售后服务体系,农村居民的消费者权益得不到保障,产品维修成本大,相关产品的消费市场不能拓展,满足农村需求的产品很少。

3.农村居民消费观念过于传统,消费方式落后

在广大农村地区,传统的消费观念依旧是主流,农村居民崇尚保守消费,倾向于将收入用来储蓄,即使了购买产品,主要也是追求实用、耐用、廉价,而不是追求高档次的商品消费,从而农村消费市场也一直难有较大程度的开拓。传统的消费理念还导致农村消费区域的不均衡,农村居民购买商品具有严重的从众性,对同一款商品、同一家商品有着极为特殊的感情,这种从众购买商品,导致购买区域的过度集中。落后的消费观念制约着农村消费市场的发展。

三、拓展农村消费市场的对策及建议

1.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增强消费能力

(1)国家政策上继续增大对农业的投入,尤其是对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和消费环境。在税收政策上继续加大对农民的补贴力度,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建立专门用于服务农村社会的资金,鼓励大中型企业进入农业生产领域进行共同发展,建立和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将农产品始终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同时,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贫力度,帮助脱贫。

(2)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调整农业的内部结构,合理安排农、林、木、副、渔的比重,维护传统农业的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适当得增加非传统农业、加快技术升级,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开发新产品,延长农业产业链,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消费环境

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良好的消费环境将大大有利于拓展农村的消费市场。首先需要完善的是广大农村的交通、通讯、水电供应,政府要加大对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同时利用各种惠农政策,吸引社会投资,满足资金短缺的问题。同时建立健全的社会市场管理体系,引导农村消费市场形成良好的流通方式、经营模式和服务体系,解决好农村居民一直担忧的相关产品的售后维修问题,维护农村居民的消费者权益,形成合作友好的买卖关系。建立健全法制监督机制,坚决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改善消费结构。

3.转变农民消费观念,提倡新消费观

大力宣传先进的消费理念,积极引导消费者转变传统的消费观念,更新消费习惯。鼓励农村居民摒弃只追求廉价、低档次产品的理念,在不违背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美德的条件下,适度扩大消费。优化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加大适合农民消费特点的产品生产,提高产品的性能,质量。支持农民开拓消费领域,满足更多的消费需求。加大农村的教育力度,倡导农民科学消费、理性消费、健康消费,增强农民自身的保护意识,学会用法律的武器保护消费者的权利。

参考文献:

[1]高志敏,彭梦春.我国农村消费市场发展现状、影响因素与对策思考.商业经济,2010(24).

[2]丁进海.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现代农业科技,1107-5739(2015)17-0334-02.

[3]周运国.浅谈如何开拓我国农村消费市场.决策管理,2009(15).

[4]李敏.提高农民收入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太原科技,1006-4877(2008)02-0016-02.

第4篇:旅游消费市场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内蒙古居民 消费品市场 收入

一、消费品市场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市场销售总体畅旺,零售总额增速创下新高

2006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595.3亿元,较上年增长16.0%,其增速在全国排第3位,保持了较高的增长幅度。从各月零售额看,除2月、3月、11月增幅略低,分别为13.5%、13.7%、15.7%,其余各月零售额增幅均超过16%以上,其中7、8、9连续三个月零售额增幅在全国位居第1,全年消费品零售市场保持稳中趋旺的发展态势。

(二)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销售持续快速增长

2006年内蒙古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企业实现零售额327.6亿元,同比增长32.9%,远远高于限额以下贸易企业和个体零售额的增长速度。随着居民消费升级步伐加快,新的消费热点商品正在形成。从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各类商品销售情况看,吃、穿、用各类商品销售全面上升,家具类、家居装饰装潢类商品销售增长迅速,一些新型家电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如手机、电脑、平板电视、汽车正成为人们新的消费追逐热点。2006年销售增长较快的消费品分别为:食品类增长28%;服装类增长26%;金银珠宝类增长32.1%;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43.1%;家用电器类增长29.9%;家具类增长64%;煤炭及制品类增长64.6%;石油及制品类增长37.9%;建筑材料及装潢类增长94%;汽车类增长32.4%。限额以上贸易企业商品销售增长势头强劲,对内蒙古消费品市场起到了强有力的拉动作用。

(三)节假日消费集中,假日消费特征明显

在元旦、春节等传统节日的集中推动下,零售市场进入传统的旺销期,吃、穿、用商品全面旺销。特别是在黄金周的带动下,消费品市场也有不俗表现,以购物、餐饮、旅游、娱乐为主要特征的假日经济仍是促进消费品市场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

(四)住宿餐饮业零售额增幅最高

各种展会的相继开办和旅游市场的蓬勃发展,为住宿餐饮业带来大量客流,促进了我区住宿餐饮市场的持续较快增长。2006年全区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实现284.3亿元,同比增长20.6%,其增幅居各行业零售额之首。同时,市场秩序得到进一步整治,市场环境进一步改善。

(五)呼、包、鄂三大中心城市带动作用明显

2006年全区各盟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幅均在15%以上,总量前三位的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分别实现零售额361亿元、349.4亿元、1823亿元,其增幅分别为15.5%、15.5%、15.6。三大中心城市共实现零售额893.1亿元,占全区零售总额的56%,拉动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7百分点,增长贡献率为54.6%,带动怍用明显。

二、促进消费品市场平稳较快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宏观经济持续向好。城乡居民消费信心得到增强

内蒙古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发展经济放在首位,加快产业调整步伐,加快国民经济发展,内蒙古工业生产和固定资产投资都保持了高速增长,经济效益不断提高,财政收入增长较陕。特别是随着行政事业单位工资套改、提高离退休人员工资和增加城市低保及困难户收入等一系列分配制度改革的逐步到位,职工工资和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尤其是近年来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实行,使农牧民收入逐年提高,农牧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所有这些使得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购买力不断增强,消费支出不断增加,城乡居民消费信心得到增强从而促进了消费的快速增长。

(二)城市化建设和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速度加快,有力拉动了城市消费品零售额的增长

近几年来,全区城市化建设规模、改造力度、建设进程不断加快。特别是各地为了迎接自治区成立60周年,加大了投资力度,新开工建设一大批重点工程,投资的快速增长,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就业,使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外来务工人员涌向城市,直接拉动了消费需求的增长。

(三)批发零售企业营销和开拓市场能力增强,丰富多彩的促销活动激发消费热情

随着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商家越来越重视通过形式多样的营销策略抢占市场份额。一些大型零售企业瞄准城市近郊、县城及广大农村所蕴藏的巨大商机,加快增设网点,市场开拓成效显著。丰富多彩的促销活动不仅给商家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也在一定程度上活跃了消费品市场氛围、激发了消费热情。

(四)节假日、休闲旅游对餐饮消费带动明显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春节”、“五一”、“十一”等“黄金周”的推出,为居民外出旅游、购物创造了环境。居民旅游消费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旅游消费不仅直接刺激了商品销售,而且有力推动了餐饮业的发展。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及消费观念的改变,在外用餐的人不断增加。同时随着经济交往活动的增加,商贸科技文化交流活动日益频繁。政务、商务餐饮活动增多,促使内蒙古餐饮市场十分火爆,持续旺销。

(五)产品更新换代加快刺激消费欲望,消费结构稳步升级驱动消费增长

由于近年来,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形成了消费层次多样化,一些收入较高阶层已具备了较高水平消费的能力。手机、电脑、平板电视、汽车、住房等高档商品及旅游、娱乐已成为这部分人消费的主要内容。这些商品销售价格高对内蒙古消费品市场起到了强有力的拉动作用。

此外,股市持续向好所带来的财富效应也给消费品市场发展注入活力,拉动部分耐用品、高档品以及奢侈品销售快速增长。

三、消费品市场运行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食品价格大幅上涨

食品特别是肉禽及其制品价格大幅上涨,较大程度地增加了低收入家庭的消费支出,给承受能力较低的低收入家庭生活造成影响;住房价格居高不下,住房支出增长较快,一定程度上挤占了城乡居民其它项目消费支出,影响商品和服务消费的进一步增长。

(二)粗放的经营

内蒙古仍有相当数量的批发市场和小商品市场没有改变粗放的经营模式,硬件设施落后,也无法保证配套服务,如经营空间拥挤、卫生条件较差,甚至有安全隐患,假冒伪劣商品难以杜绝,影响市场正常运行秩序。

(三)即期消费不足

虽然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稳步增长,但从全国来看,内蒙古城乡居民收人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城市就业压力很大,农牧民收入增长相对缓慢,高低阶层收入差距呈继续扩大的趋势,居民消费预期支出增加,特别是住房、医疗、教育等费用的飞涨严重地制约了百姓的消费热情,也分流了城乡居民生活消费品的购买力,即期消费不足。

四、消费品市场存在主要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稳步提高城乡居民购买力水平

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源泉。手中没有钱或者钱很少,何谈消费。因此,切实增加农牧民和城镇居民的收入是增强购买力的关键。各地在大力加快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务工,增加收入,扩大再就业,尽快提高城镇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使大多数人或家庭有钱消费,因为高收入者的消费已相对饱和,只有促进大众消费的增长,才能拉动经济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

(二)积极培育和改善流通环境,促进城乡居民消费稳步增长

改变粗放的经营模式,力争把内蒙古各种专业市场、批发市场建成有规模、上档次的中心市场,不断扩大销售范围和领域,增强其辐射功能。在改善传统市场环境的同时,要加快流通组织的现代化建设。近年来,以连锁经营为代表的先进经营方式表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对于促进内蒙古零售市场的发展起到了较为有力的推动作用。因此,在购买力水平较高的大中城市,要大力推进和发展以“连锁经营”为特征的超市、购物中心、专卖店、专业店、便民店等新型零售业态,加快流通现代化步伐。在旗县城镇及农村牧区现代化流通还基本上是空白,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大型商业企业发挥其优势,延长其经营触角,积极开拓农村市场,寻求新的销售增长点,不断探索新的经营思维、新的经营理念。进一步繁荣城乡消费市场。

(三)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消费市场稳步发展

第5篇:旅游消费市场的特点范文

赵梅简历: CTR市场研究媒介智讯总经理,广告及新闻价值策略研究专家,具有10年的媒介研究经验,在广告监测、广告消费研究、广告素材库和新闻监测等方面拥有丰富的专业经验。2005年,将世界第二大研究集团TNS旗下产品Media Intelligence全面引入中国,丰富了中国广告监测的内涵。

前瞻观点: 2008年,中国广告业在奥运经济的推动下,将出现剧烈的变局,受奥运收视特点的影响,电视广告市场份额快速上升,平面媒体的广告空间进一步被压缩,以互联网和各种形式的液晶电视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将进一步分割传统媒体的蛋糕,传统媒体将打响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保卫战。了解更多请点击赢销互联网站省略。2007年影响力: CTR市场研究是中国领先的市场研究公司,主要投资方为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和世界最大的提供定制服务的市场研究集团TNS,CTR结合丰富的本土实践经验、创新的理念和技术,为客户提供高附加值的信息监测、追踪、分析和商业洞察。

2007年中国广告市场增长放缓,整体投放同比增幅仅9%,为近年来最低增幅。然而美国广告市场的增幅仅为0.2%,日本继去年后连续出现0.8%的负增长。2007年,因受奥运蓄势、主要行业广告投放疲态以及新媒体广告分流等诸多影响,传统媒体广告市场刊例花费增长幅度进一步收缩,广告花费总量达3120亿元人民币(不含互联网和新媒体)。但是,2008年奥运会导致诸多企业减缩2007年广告预算以备战奥运,奥运新经济,新媒体力量的异军突起,以及中国消费市场的快速升级,这让我们有理由相信2008年中国广告市场会更加精彩。 2007年,新媒体继续保持爆发之势,互联网广告花费实现48%增长,总量达116亿元人民币,仅次于户外媒体排第4位,商务楼宇LCD则以 76亿元人民币的广告花费总量位居第5位。互联网和商务楼宇LCD则分别从全媒体市场中占据了4%和2%的份额。而传统五大媒体中,电视以12%的增幅依旧保持领先地位;杂志、电台增长速度明显减慢;报纸的下滑局面依旧没有出现任何转机,呈现1%的降幅;而户外媒体受到城市整治和户外新媒体等诸多影响,结束了连续的高速增长,出现6%的负增长。 广告花费主要行业中,化妆品与浴室用品继续保持3%的低迷走势,而医药行业因政策限制,广告花费明显被遏制,仅实现9%的增长。“消费升级”成为引领2007年中国消费市场的热点主题,拉动汽车、家电、旅游等行业的快速发展。 汽车行业广告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广告产品由中低端向中高端倾斜,MPV商务车、SUV越野车分别以33%和75%的增长接过家用轿车的接力棒成为带动汽车行业广告增长的主要动力。在“质量消费升级”与“城乡并举”的双重刺激下,2007年家电行业广告花费增长13%,加湿器、烘干机等中高档家电产品也开始成为广告的主打产品。 中国经济的持续向好带动旅游业整体效益复苏,2007年国内旅游和出入境旅游人数又创下新高,旅游类广告继续保持16%的稳定增长。由于看好中国出境游市场的前景,国际知名的旅游服务品牌纷至沓来,而邮轮旅游这样的新型度假方式,也率先在国内的主要港口城市流行起来。 2008年,中国广告业在奥运经济的推动下,将出现剧烈的变局,受奥运收视特点的影响,电视广告市场份额快速上升,平面媒体的广告空间进一步被压缩,以互联网和各种形式的液晶电视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将进一步分割传统媒体的蛋糕,传统媒体将打响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保卫战。了解更多请点击赢销互联网站省略。 未来,电视媒体最终会和互联网媒体走在一起,像VOD(即视频点播)与自己在网络上下载没有本质的区别,无非是说提供商是电视台还是网络而已。现在的国家政策对平面媒体还是有一定的保护,它的优势在于它是一个内容提供商,但毫无疑问地平面媒体的受众将会越来越少,很多人都上网或者通过手机阅览新闻。

第6篇:旅游消费市场的特点范文

【摘要】旅游业作为中国经济的新增长点和休闲经济的主力军,休闲旅游已经成为了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旅游业处于发展转型期,由传统的观光旅游转变为休闲旅游。并且,休闲旅游与其它旅游不同之处在于,一“动”一“静”,一“行,一“居”,“累”一“闲”,它是旅游者占据了较多的闲暇时间和可自由支配的经济收入,旅游地有了一定服务设施条件下而逐渐形成的。本文主要对我国休闲旅游发展状况、特征以及发展对策。

【关键词】休闲旅游 休闲旅游产业 发展

一、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的基本状况

(一)休闲旅游的目的地以城镇为主,休闲农业的旅游市场有待加强。目前我国的休闲旅游业的主体是城镇居民,休闲旅游的目的地也以城镇为主。在城镇设立的娱乐设施、购物中心、健身场馆等相对比较丰富。我国的休闲农业旅游,由于科学技术、农业生产规模等原因产品缺陷太多,导致休闲农业未能很好地进行形象定位。

(二)休闲旅游平台数量多,但是产品单一。目前,我国互联网旅游平台具有较大规模的一共有32家,有如此多的互联网旅游平台,旅游产品却非常单一。休闲文化应实施多元化战略,采取“中档为主,兼顾低高档”的模式,既满足大众需求,又满足高端消费者的个性化休闲旅游需求。

(三)休闲旅游业管理人才匮乏。在体育旅游发展过程中,高素质的专业人员队伍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而在我国休闲旅游的管理人才难以达到游客对服务质量的重要特点,要让旅游者回头,就需要规范化、个性化和感情化服务有机的结合在每个环节上。

二、休e旅游产业的特征

(一)旅游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时间性。休闲旅游以家庭、商务人员为主要对象,对旅游时间的选择,多在双休日、节假日。而对国外旅游者和国内比较富裕的旅游者来说,他们多选择海滨、湖滨、高山休养和高山滑雪为休闲地点和休闲方式,而这些均与季节有着密切的关系,显然是不能反季节或超季节进行的。

(二)消费能级高。从世界旅游发展规律来看,随着收入水平提高、闲暇时间增多、文化品味提升,休闲度假旅游在一些发达地区一些高收入人群中逐渐兴起,这种情形决定了休闲度假旅游者的消费能级的增高,且相对于观光旅游而言,在目的地停留的时间比较长,而且会产生重复消费,是很值得开发的市场。

(三)休闲旅游发展拉动休闲消费。休闲旅游作为城乡居民重要的旅游方式,正对消费市场产生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旅游业发展拉动了休闲消费,文化娱乐、运动休闲、商业街等成为休闲消费的时尚。

(四)家庭旅游是当今休闲旅游的主要形式。家庭群体是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的所属群体,它对人们的旅游消费行为直接产生影响。随着人们经济收入的逐步提高和物质文化生活的不断丰富,人们已不能满足于方寸之地的家庭单一生活,以家庭旅游所需要的条件来看,由于度假、休闲旅游主要是在某地逗留一定时间,享受身心的娱乐和休憩,它不需要做太多的长途跋涉,其辛苦程度也低于观光旅游,从而为家庭旅游提供了极大方便,受到家庭的青睐。

(五)休闲旅游多选择风景优美的城市郊区和经济发达的周边城市。休闲旅游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度假、休闲,又受到假期、消费等方面的限制,休闲旅游者自然把眼光投向了那些自然景物优美、服务设施齐全的城市郊区,或经济比较发达、文化生活比较丰富的周边城市。对于众多以度双休日或节假日为主要目的休闲旅游者者来说,一般多选择乘火车或汽车2至3小时能到达的地方。

(六)休闲旅游者对旅游产品和环境质量的选择更为严格。回归自然、返朴归真,是人类天性使然,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工作与生活节奏都比较快的今天,人们希望能利用闲暇日从工作的劳累与紧张中解脱出来。因此,他们大多希望到气候宜人、环境幽静、风景优美、空气清新、没有污染的地方去消磨自己的闲暇时光,希望旅游地能提供多样化、大众化的娱乐、休闲和保健设施。显然,这种对旅游产品和环境质量的选择,其侧重点与其它旅游是不同的,要求更为严格。

三、快速发展我国休闲旅游产业的对策

(一)全方位开放市场,加大休闲旅游营销力度。快速扩大我国的休闲旅游应采用整合营销策略,提供具有良好清晰度、连贯性的信息,使传播影响力最大化。大力发展网络营销,利用网络可以有效的降低营销成本。另外要将互联网营销和传统营销紧密结合起来,扬长避短,才能更好、更快、更有效率的满足顾客需要。

(二)科学设计我国休闲旅游产品结构。既然休闲旅游的市场定位主要是国内客源,那么就应根据我国的国情,针对当前低收入阶层、小康阶层、富裕阶层等不同消费戏象准确定位。在产品设计上以中档为主,同时,为满足国内一部分高消费者和国外游客的需要,可适当建设一些高档度假设施,“中档为主,兼顾高中档”应成为我们科学设计我国休闲产品结构的原则。

(三)进行市场培养。休闲度假市场还需要多方共同培育。从政府宏观管理角度而言,要促进休闲产业的发展,就要在全社会倡导选择健康、积极的休闲消费和生活方式,制订适合休闲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和制度法规。从游客受教育程度讲,休闲方式的选择与受教育程度密切相关,因此通过提高全民受教育水平来倡导健康的休闲文化和休闲消费,同样是促进发展休闲产业的重要途径。当然企业的积极参与更是休闲产业发展的最大动力。

(四)多元化发展我国的休闲旅游产品项目。产品项目单一是我国休闲旅游业中的一大缺陷,适应不了大众化的休闲旅游不同需要。因此,我国的休闲旅游要依托于其它类型的旅游来发展,并在发展中办出自已的特点,要多元化地开发休闲旅游产品项目,以供不同层次旅游者的选择,无论是钟爱田园风光的休闲游,还是追求文化品位的休闲游,还是体验民俗风情的休闲游,还是纯粹寻求娱乐、消遣、健身的休闲游等等,都应成为丰富休闲旅游产品项目的应有之义。

(五)高度重视儿童游乐项目在休闲旅游开发建设中的作用。我国现有度假地设施和游乐项目来看,休闲、游乐、康体等旅游设施和项目样样齐全,但在儿童方面,考虑得非常不足。在国外,有些度假地对儿童的安排就是多种多样的,从商业的角度来看,聪明商家在进行市场开拓时,对儿童进行专门市场定位,认为儿童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在度假休闲旅游的开发设置上,一定要充分考虑儿童的游乐设施和游乐项目。

参考文献:

第7篇:旅游消费市场的特点范文

但相对来说,铜川市私家车的拥有量仍然较低,百户家庭平均轿车拥有量仅为3.24辆,即便在占全市10%的高收入人群,平均百户轿车拥有量也仅为7.32辆,落后于国内平均水平。

现象:两极化趋势明显

作为西部发展中的资源型城市,铜川的汽车市场消费档次呈现出两极化趋势,主要可分为:大众化汽车消费和企业汽车消费。其中大众化的汽车消费约占汽车交易额的80%,企业汽车消费约占15―20%左右。大众汽车消费市场受经济发展和购买能力的限制,消费档次较低,消在车型选择方面,受经济发展水平限制,大多以轿车、中型以下SUV和微型面包车为主,市区内MPV车型很少。企业汽车消费市场则由奔驰、宝马、奥迪、雷克萨斯、保时捷等传统老牌豪华品牌占有。这主要是由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消费者在购买汽车时,非常关注价格和实用性。企业购买车则主要关注品牌和舒适性,以满足企业主心理需求。

建议:节日消费应更理智

铜川汽车消费市场的节日消费特点比较明显,节日销售额高于平日,销售数量增长在30%以上。此类现象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节日消费者拥有充裕的时间选购汽车,另一方面则是经销商为了吸引消费者在节日进行优惠措施来促进销售。从经销商的角度来看,在一些大的节假日推出相应的促销优惠来回馈客户可以让消费者更多地了解品牌和产品,拓展品牌在当地的影响力。在此,笔者建议消费者切勿在节日跟风或头脑发热进行汽车产品消费,而是多方面、多渠道地收集信息,根据预算再选择自己适合的品牌及产品进行购买。

趋势:倡导新能源汽车

第8篇:旅游消费市场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奢侈品 奢侈品消费 消费现状

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际奢侈品市场出现疲软,中国市场却逆势上扬:去年2009年中国奢侈品消费总额达94亿美元,全球占有率27.5%,成为全球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预计,到2015年,中国奢侈品消费总值有望达到2480亿元人民币,取代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市场。

2010年世博会开幕前4月底,路易威登、卡地亚等一批世界一线品牌的旗舰店、概念店、环球专卖店集群闪亮上海淮海路。更大的奢侈品盛宴将在今夏的上海上演,世界顶级跑车、知名时装、意大利名画等奢侈品将在世博会期间汇聚意大利国家馆。一提奢侈品必去恒隆广场的时代要一去不复返了,四大区域如南京西路、淮海中路、浦东陆家嘴和虹桥商圈'划区而治’,都拥有自己的客户群。奢侈品在中国这个大市场上正快速成长和传播。

一、关于奢侈品的内涵

人们对奢侈品的界定较为模糊,并没有一个最精确的规定。奢侈品在国际上被定义为“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又称为非生活必需品,奢侈品的种类中,既有有形产品,也有无形产品。从经济意义上来看,奢侈品消费实质上是一种高档消费行为。

本文对奢侈品的内涵界定为在某一具体的行业或产品类别中被认为是最高级别的产品。往往,最高级别的产品包括几个品牌。

这种最高级别的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应具有下列特征:

1.卓越的品质。经典的设计,考究的用料,超凡的工艺成就卓越的品质。经过精心创作的产品,应该是经典的代名词,并能以其独特的视觉形象克服语言和文字的障碍,引领时尚,使消费者获得愉快的审美享受。

2.稀缺性。奢侈品源于自然、技术、限量生产等的稀缺性使得只有少数人才能拥有它,凸现其尊贵的特点。

3.高昂的价格。高价是优质的代名词,认为高昂的价格才体现奢侈品鹤立鸡群的尊贵的形象。

4.深厚的文化底蕴。独有的经营理念、传奇的经营方法,历史的考验等等使得奢侈品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令人回味。

5.非必需品。奢侈品所能满足的实用功能可以由其他便宜的产品和服务来替代。奢侈品的价值在于带给人们精神上的满足感而非仅仅其使用价值。

上述这些特点勾勒出了奢侈品的总体图像,消费者由于侧重欣赏其不同的特点,成为其购买的缘由。而中国消费者由于对其中某些特点的偏好过度演绎,使得奢侈品的消费呈现出与欧美等成熟国家不一样的场景。

二、中国奢侈品消费市场迅速发展的原因

1.经济因素。中国飞速增长的经济形势已催生了一个庞大的高消费人群,他们总体购买力惊人。目前中国的高收入阶层群体已经具有相当规模,而收入的增加,使得这部分人群对奢侈品的需求日趋强烈,导致了中国奢侈品消费市场的日益活跃。

2.社会因素。随着大批高档消费品的陆续进入,中国与世界的消费差距正逐渐缩短,中国社会更加注重提倡新的消费观念。“奢侈品”早已超越了“腐败、浪费、颓废、不公平”的意味,它以特殊的物质符号来塑造自我主张的个性风格,奢侈品及其消费已经成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之一。可见,社会因素对奢侈品消费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导向性作用。

3.心理因素。奢侈品消费的增加,有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因素,但不可忽视的是其心理因素。根据意大利统计学家帕累托的“20/80原理”,20%的人拥有80%的财富,这一小部分人就成为奢侈品牌的消费者。依据马斯洛需求原理,这些人需要有所区别、有所不同、有所展示,因此用顶级奢侈品来满足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摩根士丹利分析师克莱尔•肯特在一份报告中称,“中国人天生就是奢侈品的受众”,并认为在经历了几十年的贫穷之后,中国的精英阶层“热衷于显示刚刚获得的财富”。

三、我国奢侈品的消费现状

1.消费年龄年轻化 。在国外,奢侈品牌的主要消费群一般在30~40岁年龄段之间,中国奢侈品的消费者年龄层从20多岁的年轻人,到50岁左右的人都有,但20岁~30岁的消费者成为了中国奢侈品消费的主力。在中国,年轻女孩挎着Gucci或者LV包坐地铁,不再是罕见的事。

中国奢侈品消费年轻化已成为趋势。究其原因,一是由于中国目前处于发展中市场,年轻人成功的例子比比皆是,他们有经济实力消费奢侈品;二是一些经济能力并没达到消费奢侈品水平的年轻人,为了圆奢华梦也在消费奢侈品。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女性在奢侈品方面支出庞大。经济独立的职业女性的出现改变了中国奢侈品业以往以男性为主导的客户基础,时髦富裕的都市女性愿意善待自己,十分迷恋奢侈品的魅力。

2.消费集中在外国品牌上,我国几乎没有自主品牌参与竞争。目前,我国的奢侈品市场几乎全部被国外品牌包揽,我国的奢华消费实际上就是西化,这与我们没有称雄世界的顶级品牌有关。不要说国产名牌,就算是“中国制造”的国外品牌也使其身价下降,这与中国人的消费理念、消费文化以及国外品牌的成功经营和大举进攻等诸多因素有关。

3.我国还处在奢侈品消费增长的初期并快速增长。在欧美国家,奢侈品消费有房屋、汽车、阖家旅游,还有非常个性的消费,比如陶瓷、美食等等,无所不包。而我国的奢侈品大部分还集中在服饰、香水、手表等个人用品上。奢侈品市场较为成熟国家的历史经验表明,在奢侈品消费增长的初期,消费量最大且增长最快的是个人用奢侈品,而后期逐步由具体的奢侈商品转而追求奢侈的生活方式和体验。我国还处在奢侈品消费增长的初期。发达国家的历史表明,人均收入在1500美元左右,奢侈品消费开始启动,当人均收入达到2500美元,奢侈品消费将急剧上升。我国人均收入已经超过2500美元,因此国内的奢侈品消费正在快速增长。

4.在消费地点上,大多通过大型商场和旅游实现。在购买奢侈品的时候,中国消费者也更偏向在市区商业中心,或大型购物商场里购物。另外,由于高关税的缘故,许多中国消费者喜欢在中国内地以外的地方,尤其是香港购买奢侈品。根据法国旅游局统计,中国旅游者在法国的平均消费金额远远超过欧美游客。中国内地消费者还在境外购买了大约116亿美元的奢侈品。到了2020年,中国境外旅行将达到1亿人次。

四、对中国奢侈品消费市场发展的思考

1.中国未进入全民奢侈品消费时代。2009年中国GDP总量是49100亿美元,人均GDP是3711美元。 我们是否真的已经进入了全民奢侈品消费时代?但同时中国有四亿人每天的生活费用不足两美元。中国经济的真实消费状况令人疑惑:一面是内需不足,亟待扩大消费;一面却是奢侈消费的火暴;整体消费不足和奢侈消费火暴的并存,既暴露了中国经济的收入分配结构失衡,也显示出中国传统文化中中庸节约的消费价值观正不断弱化。

中国还远未到全民奢侈品消费的时代。鼓励适度消费扩大内需,因为勒紧裤腰带的奢侈消费和“拿青春赌明天”的过度负债消费既不符合经济规律也与中国传统的消费观念相悖。这里必须要提醒的是:未富先奢,不利和谐。

2.中国是否需要扩大对国外奢侈品的进口。我国对进口奢侈品的消费量越来越大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某种程度上,进口奢侈品消费能够促进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但另一方面也会对我国的奢侈品产业发展带来一定的不利因素。因此,在中国是否需要继续扩大对国外奢侈品进口的问题上,必须掌握一个合理的平衡度。如果只是一味的批判和指责进口奢侈品消费行为,客观上会造成社会心理不平衡,也不利于社会和谐发展。我们要倡导理性消费,促进奢侈品消费向本土化和理性化方向发展,一方面可以通过财政和税收政策进行调节,如开征奢侈品消费税,增加国家税收收入;另一方面,鼓励中国专属的奢侈品品牌的生产和出口,让中国实现从奢侈品消费大国向奢侈品生产和出口大国的转变,这才是最佳选择。

3.国内奢侈品品牌的未来发展方向。奢侈品品牌主要来自于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其实,中国并不缺少本土奢侈产品,中国本土具有很好的奢侈品品牌生长的基因:做一套西装上万块的永止裁缝,高档的红木家具,还有那些在中国历史上与皇家相关的贡品,比如,南京云锦等,我们企业要“走出去”,使得我国本土的奢侈产品被外国世界所熟悉和热爱。再如将我国丝绸和刺绣这些独有的原材料和工艺,杂交国际时尚,邀请国际知名的设计大师进行服饰设计,让款式与米兰和巴黎的潮流同步,就会创造一个全新的奢侈品牌。

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有机会发展自己的奢侈品品牌。文化本来就具有稀有性,把稀有资源转化成奢侈品品牌,中国文化有很多机会。奢侈品牌之所以能够成为顶级不在于其产品的使用价值,而在于它的精神、文化层面的价值,要给它的消费对象以前所未有的审美体验和异乎寻常的尊贵体验。利用中国文化的某个因子,从传统文化底蕴里发现体验、出售体验、演绎体验,这是中国本土奢侈品品牌今后为世人所认知的必然的举措。

奢侈品品牌成功的秘诀在于对消费者奢侈消费心理的独到把握。相信国内奢侈品品牌可以由铺张型向创意型方向转变,创出中国的奢侈品品牌来。

参考文献:

[1]何莽夏洪胜:我国奢侈品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商业时代,2007(29)

[2]王微微:关于发展中国奢侈品消费市场的思考.中国物价,2008(9)

第9篇:旅游消费市场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 老年人 消费心理 消费市场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中国十多年前进入老龄化社会。预计到2014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3亿,到2053年达到4.87亿峰值,中国人口老龄化水平将由当前的13.7%逐年增加到本世纪中叶的35%。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口基础将是人口老龄化。

发达国家的研究早已证明,人口老龄化会对消费产生重大影响,老年消费者将影响我国消费群体的构成,进而影响整体的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老年消费者经历了人生的各个时期,生活阅历丰富,心理需要稳定,但在吃穿住用行的消费方面都有了新的特点,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

一、老年人消费心理

老年人消费心理是指老年消费者在购买和消费商品时所具有的心理状态。大多数老年人生活追求有如下几个目标:尽可能健康长寿;快乐、休闲、舒适地生活;自由支配时间、收入;得到他人尊重;维护已有利益。因此,他们的消费心理也与此直接相关。

1、消费需求构成发生变化

老年消费者大部分支出用于购买食品和医疗保健用品,用于穿、用方面的支出则相对减少,大部分老人表示能穿够用就行,受消费流行的影响也少。老年人由于消化机能下降,饮食消费减少,保健消费增加;穿着类商品既追求舒适、实用,也追求华丽、质地;用的商品追求安全、便利;居住环境追求安静;学习、健身、旅游、休闲的需要上升。

2、购买和使用商品受习惯影响大

随着年龄的增加,他们的消费经验也不断地增加,哪些商品最能满足自己的需要他们心中有数,因此他们会多家选择,充分考虑各种因素,购买自己满意的商品。有20%的老年消费者属于习惯型消费者。他们通过反复购买、使用某种商品,对这种商品有着较为深刻的印象,逐渐形成固定不变的消费习惯和购买习惯,且不会轻易改变这种习惯。老年人的习惯购买心理还表现在:对于不了解的商品不轻易采用,极少发生冲动性购买。

3、购买和消费商品要求实用方便

老年消费者把商品的实用性作为购买商品的第一目的。他们强调质量可靠、方便实用、经济合理、舒适安全。至于商品的品牌、款式、颜色、包装装潢,是放在第二位考虑的。我国现阶段的老年消费者经历过较长一段时间的并不富裕的生活,他们的生活一般都很节俭,价格便宜对于他们选择商品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我国形成的买方市场下的“过剩经济”,老年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也不是一味追求低价格,品质和实用性才是他们考虑的主要因素。

4、老年消费者往往量入为出,消费之余有较高的储蓄倾向

通过对老人的走访,笔者了解到,由于60岁以上的老人多数都经历过、和下岗再就业这一系列事件,因此他们出于防病应急等方面的动机,会选择将很大一部分收入储蓄起来,即使自己用不上,也可以留给子女。因此,一部分老人在日常的生活必需品之外,消费倾向较低,较少涉及旅游、金融等其他方面的消费。

5、很多老年消耗者有补偿性消费动机

在子女成人独立、经济负担减轻之后,一些老年消费者试图补偿性消费。一些老年消费者试图随时寻找机会补偿过去因条件限制未能实现的消费欲望。他们在美容美发、穿着打扮、营养食品、健身娱乐、旅游观光等方面,同样有着强烈的消费兴趣。

总体而言,老年人的消费心理会受到如下外在因素的影响:一是年龄、工作状况,60—70岁之间的低龄老年消费者会比70—80岁之间的中龄老年消费者以及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消费者的消费支出大,有工作收入的老年人消费也比没有稳定收入的老年人多。个人收入越高,老年消费者的消费越活跃。二是教育水平、家庭收入等,受教育水平高的老年消费者在消费时更易接受新事物;家庭收入越高,老年消费者消费也会比较活跃。三是性别、婚姻状况和家庭规模等,家庭稳定的老人消费需求比较活跃。

二、老年人消费行为特征

心理是影响老年消费行为最重要的因素,一是心理影响老年消费者的价值观及消费行为;二是一个人的心理与心理年龄高度相关,这一现象在老年人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并且心理年龄直接影响消费风格和消费行为;三是消费集聚效益也突出了消费心理对行为的重要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和心理状态都会发生较大变化,因此,他们的消费行为会与年轻人有较大差异。

1、在购买商品的类别上

老年人喜欢简单易用、操作方便的商品,以减少体力和脑力的负担。对有些家用电器商品的各种开关、按键等,老年人大多感到不方便和反感。比如很多老人比较习惯传统的电话,对功能多样化的手机就感觉不方便。

2、在购买地点的选择上

老年消费者多数选择在离家较近的超市或者大商场购买商品。这是因为老年消费者的体力相对以前有所下降,他们希望能够在比较近的地方买到自己满意的商品,而且超市和大商场的商品一般在质量上可以得到保障,即使出了问题,也比较容易维权。另外超市和大商场在购物环境和服务方面也有较大优势,老年消费者能够得到周到的服务,如商品咨询、导购服务、运行较慢的自动扶手电梯和舒适的休息环境等。

3、在购物方式的选择上

在专卖店和连锁店购买商品的老年消费者也占有一定的比例,甚至还有极少一部分老年消费者会通过网络购物和电话购物购买商品。这说明有相当一部分老年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也在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改变,尤其是知识水平较高的老人,他们对于一些较新的购物方式都表现出了一定的适应能力。

4、在购物的陪伴方式上

老年人反应不太灵活,出门购物喜欢结伴而行,找伴陪购,心里踏实。这一方面让购物变得不再枯燥,多一个伴多一份照应,同时,在购买商品时也可以互相参考、出谋划策,并且,同伴的意见能起很大的作用。由于某些原因独自一人外出购物的老年消费者也占一定的比例,这部分老年消费者往往会需要容易携带的包装,也会关心是否提供送货上门服务。

5、在心理需求上

老年人不仅需要家务劳动方面的社会服务,而且越来越多地表现出心理和情趣方面的需要。这在文化水平较高的老年人中尤为突出,他们既需要社会的帮助,同时也具有很强的参与意识。

三、开发老年消费市场的建议

中国社科院老年科学研究会公布的测算数据显示,到2030年,我国养老市场商机有望增至13万亿元。这么庞大的市场如何调动起来,使其成为经济发展的又一推动力,需要政府和企业双方面的努力。

1、政府层面

(1)制定政策,给老龄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便利。毫无疑问,政府在老龄化产业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要积极制定老龄化产业政策,例如财政支持政策、信贷优先政策、税费减免政策、项目审批政策、吸引投资等相关政策。在开发老年人消费市场过程中,要坚持走市场化、社会化的发展道路。最重要的是,市场经济具有法制性,开发老年人消费市场必须做到有法可依,政府要积极建立健全发展老龄产业的法律法规体系和相关政策。

(2)通过提高退休金或延迟退休年龄,增加老年人收入。由于老年人的消费水平直接与收入水平正相关,因此,增加老年人的收入水平,有利于刺激老年消费市场的发展。2005年以来,国家连续9年调整企业养老金,退休金的提高能增加老年人的可支配收入,有利于刺激他们的消费。另外,一些文化水平较高、有一技之长的老人可以考虑延迟退休年龄或者以返聘等方式让其发挥余热,一方面可以增加其可支配收入,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发挥老人的参与意识,增强与社会的接触,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3)完善养老体制和医疗体制,减少老年消费者的后顾之忧。由于相当一部分老人出于对养老和治病方面的忧虑,他们会选择将收入储蓄起来,从而就会减少他们的消费。这就要求政府完善养老机制,家庭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等方式多管齐下,使老年人能放心地享受老年生活。“辛辛苦苦几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这是很多老年人的顾虑,而当前医疗体制不完善导致的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也使得老人捂紧钱包不敢消费。因此,医疗体制的推进,使老人能方便地就医能负担得起医疗费用,这对老年人的消费也会有重大的影响。

2、企业层面

(1)多开发针对性强实用方便的老年产品。重阳节期间,某机构派送的具有GPS定位功能的防走失手环一经推出就供不应求,很多家庭还专门打电话到中央电视台询问购买事宜,这说明针对老年人专门设计的一些产品具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因此,厂商在开发老年用品时,一定要考虑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注重其实用性、方便性和保健性。除了老年人用品市场以外,老年人服务市场更是一个亟待开发的市场。它包括生活服务、教育服务、送温暖服务、保健服务、医疗服务、娱乐服务、旅游服务、咨询服务、送终服务等一系列服务。在我国,老年人服务市场的发展潜力是十分巨大的。

(2)销售方面应尽量为老年人购物提供便利。企业要注意从多方面入手,增加老年人购物的便利性。例如,在商场或者专卖店进行选址的时候,可以尽量选择一些老年人居住比较集中的地区,要尽可能地接近老年消费者。同时,交通便利的地区也可以设立一些老年人用品专柜。另外,老年人用品专卖店在设施方面,也要从老年人实际条件出发,比如要减少自动化设施,为老年人设立休息区,在服务方面,店铺的服务应细致周到,热情为老年人提供商品介绍、购物咨询,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服务、电话预约购物等。

随着老龄消费群体在人口中的比重越来越高,老年消费潜力越来越大,老年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和消费市场越来越受到关注。我国的老年消费者市场还处在初级阶段,随着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比例的不断增长,老年人口的消费潜力也会越来越大,必将产生巨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抓住这个契机,开发老年消费者市场,扩大老年消费的国内外需求,有利于我国拉动内需战略的实施,也必将对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 麻凤利:中国老龄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M].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

[2] 周晓娜:“银发族”的消费经[J].数据,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