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刮目相看范文

刮目相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刮目相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刮目相看范文

我顿时心生厌恶,用力地甩了笔头,想把苍蝇甩下去。顿时那苍蝇从笔头上滚了下去,它掉落在桌子上,六条腿不停地挥舞,企图抓住一根“救命稻草”,好把自己翻过来,但是丝毫没有用。过了一会儿,那苍蝇不动了,我用笔头戳了戳苍蝇的身体,它像是死了一般,趴在桌子上一动不动。我无心顾及它,便继续写作业。

当我偶然间眼睛扫过那苍蝇的时候,忽然被奇迹般的一幕吸引住了眼球:那苍蝇在动,它的翅膀虽然破了好几块,却依然不停地挣扎着,几条腿也不停地挥舞着,试图让自己飞起来。

我顿时来了兴致,恶作剧般地把茶杯里的水往苍蝇身上倒。起先它是用六条腿撑在水面上的,还很“悠闲”地在水上漂来漂去。我很生气,便用笔头把苍蝇往茶水里按了按。当看到苍蝇的身子被茶水浸湿,翅膀紧贴着身子的狼狈样时,我才轻蔑地笑了笑:“苍蝇就是苍蝇,你岂能斗过我?”

第2篇:刮目相看范文

我用“刮目相看,新人辈出”作本文的标题,是因为“2011・艺术湖南”展中的油画作品给我的良好印象,和我原来的感觉大不一样,出乎我的意料。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因为近几年来我孤陋寡闻,较少全面接触湖南当代中青年油画家的作品,头脑里还保存着多年前的记忆。说当今湖南油画有了很大的进展,不仅是与它过去相比较而言,即使把它放在全国油画发展的大格局中看,也有不少优长和独特之处,有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的新趋势。

说当今湖南油画界“新人辈出”是不过分的。参展的都是五六十年代后出生的艺术家,他们是随着改革开放大潮成长起来的。他们的作品给我整体的印象是:艺术功力比较扎实,视野开阔,不墨守成规,敢于探索和创新,艺术功力比较扎实这一点,是因为他们学习的环境是在80-90年代,社会文化环境比较稳定,学习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再加上他们个人的努力。而视野开阔,不墨守成规,敢于探索和创新,虽然是当前全国美术创作发展的总趋向,但湖南油画却有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特点,那就是艺术家们不追求统一的地域风格面貌,各有所好,各行其是,可又不是玩弄形式的花样翻新,而是力求作品包含更多的文化意味。 这样说来,湖南艺术家们已经摆脱了关于艺术地域性的困扰。艺术有没有地域性或地方特色,有没有地方艺术流派和风格?回答是肯定的,当然有。最近与青年美术理论家周功华论及湖南美术的状况,他谈到自己以文化的观念切入湖南当代美术研究,尤其重视湖湘文化历史传统的梳理。他认为“敢为人先”是湖南人的性格特征;“心忧天下”是湖南人的人文品格;“经世致用”是湖南人的思想特征;“融合创新”是湖南人的学术特质。他进一步分析说:“湖湘文化由于地缘性原因,呈现出文化上的东西参杂、南北交融的混合状态,特别是由于历史上的文人流放等原因,客观上促使湖湘文化在学术上的兼容并蓄和主观上的融合创新。”我觉得这种联系湖湘文化的历史传统与文化品格来审视当代湖南艺术,是很有意义的。每位湖南艺术家也都应该认识和熟悉本土文化的传统渊源,从中吸收营养,让这些传统文脉自然地流淌在自己的血液之中。至于具体到每位艺术家的创作,则可以超越地域特色的考虑,不必孜孜以求地追求所谓地域风格。一个地区的统一风格的形成,随其自然为好,不要拔苗助长地刻意创建。地方特色在每个人的创作中最好是“个人无意识”的自然流露,反映在群体艺术家作品中则应该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的反映。其实,不仅地方特色、地域风格是如此,被我们画界议论最多的“个性”也应该是如此。每位艺术家的创作必须有异于他人的个性面貌,这种面貌越鲜明越好,这是毋需讨论的。问题是如何形成自己创作的个性面貌,是精心构建它,还是任其自然地形成?很多湖南油画家不去刻意做“地方风格”和“个人风格”,而是在提高自身艺术修养与技巧基础上使其水到渠成,这是值得提倡与发扬的。 与前面讨论有关的另一问题是,湖南油画家们似乎已经摆脱了与写实风格有关的诸多困扰。他们已经很平淡地看待绘画中诸如写实、表现、象征、抽象这类表现方法的问题。他们站在一个新的高度来处理艺术语言和表现技巧。本来,艺术表现方法是为艺术家用来表现自己的真情实感和思想观念服务的,没有高低优劣之分。纯客观地呈现物象的外表,决不是写实艺术的真正目的。只有在写实中同时写艺术家之情之心,才是真正的艺术。同样,采用诸如表现、抽象、象征等其他手段,也必须与艺术家真情实感的表达要求相适应,才有动人的魅力。从当代湖南油画家的作品看,他们大多根据自己的性格爱好、生活经验和艺术修养,选择自己作品的题材和表现方法,应该说这是他们艺术自觉的又一反映。 绘画面对新的图像的挑战,从西方传来的油画首当其冲。如何机智地处理手工绘画与用新的科技手段创造的图像之间产生的困扰与纠结,不仅需要艺术家们运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还必须首先对用脑、眼和手合作完成的传统绘画价值有坚定的信念。这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对艺术规律的一种自觉。新的视觉图像呈现的客观景象及对客观景象的主观性呈现,已经成为普遍流行的视觉文化品种,并为广大群众所接受。它也正在颠覆手工绘画,使后者越来越边缘化,使手工绘画生存和拓展的空间越来越狭窄。细细比较新的视觉图像与手工绘画,我们不难发现两者之间微妙的差异。这就是机器手段与手绘之间对观众视觉和心理产生的“艺术刺激”即“艺术感染力”的区别。通过机械手段创造的视觉图像无论如何高明,都缺乏手工绘画所承载感情的细致和直接。手工绘画,包括历代欧洲传统写实派大师们诸如维米尔、库尔贝等人的一些作品,之所以有永久的艺术感染力,主要不在于他们在运用机械手段创作图像基础上的写实(最新科技手段测验证明,这些写实绘画大师均运用过机械手段来辅助创作写实的绘画图像),而在于他们在“绘”中智慧地传达出的时代气息和个人的内心感情。英语和俄语中的绘画一词,都是描绘、描写的意思,俄语中的“画”更是由“生动”加“写”两个词根结合而成。如今,画家们面对新的科技手段制造的图像,有两种可能的选择:利用它,作为绘画图像的参照与借鉴,进行绘画手段的再创造;避开它,与它保持距离,静心用传统的方法经营纯粹的绘画。不论用哪种方式,艺术家应该掌握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要充分发挥绘画“描写”的特长。传统中国画讲究书写性,油画工具不同于国画,两者的空间观念相互也有差别,但它们在运用点线面方式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种用手书写的绘画所传达感情的微妙性,应该是任何机械制作的视觉图像所无法比拟的。我想,在新的视觉文化图像面前,有“敢为人先”传统的湖南油画家们能如此沉着地在传统手工方式的绘画中耕耘,绝对不是出于盲目和无知,而是出于经过认真思考之后的自觉选择。在思考和选择的过程中,中国画的书写传统肯定是他们重要的参照对象。不难看出,不论是坚持学院写实风格、崇尚典雅格调的人物画家曲湘建,还是不拘于成规、在轻松自由的描写中表现湘域大地风情的陈和西,或是在抽象的境界中探索用较为抽象油画语言去连接传统文化精神的杨志坚,以及始终抱着“挺进”势态探究艺术真谛、在架上油画与装置艺术两个领域奋力搏斗、此次推出祭奠湘军魂系列的莫鸿勋,还有以真诚的超然心境在老屋、古桥等家园题材中构造自己精神家园的王永清,在与广袤神秘大自然热情对话中着重表达心境的党朝阳,曾迷恋于观念、试图揭示图像背后玄理、此次呈现兰花系列的石强,以独特的视角幽默诙谐地描写老干部老集体活动场面和用巧妙地碎片组成统一画面的李占卿,创作纸做新娘、营造超现实浪漫气氛的曾传兴,用粗犷有力笔触和丰富色彩描写夏秋自然景物的喻振海,兼攻理论与创作、常赋予作品以某种理念的邓平祥,以及具有探索勇气的周建德等人,在他们的作品中都折射出传统中国文化的光芒。他们已不再满足于传统文化元素或绘画技巧在自己作品中的挪用,他们努力在保持油画语言特质的同时,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表现当代中国的时代气氛,而各自的审美追求和风格、样式,又是如此地殊异,如此地独特。

“2011・湖南油画”在融合创新的精神中成功地展示出自己的面貌,它乐观地预示着未来的远景!

第3篇:刮目相看范文

笔者:请问陈总,三希堂国拍为何做赔本的买卖?

陈:作为商人是不会做赔本的交易的,但作为经营文化艺术品及百年品牌的三希堂国拍来说,就不存在赔本的问题了。首先,支援四川灾区是全国的爱心义举,团结一心抗震救灾的过程感动了我们三希堂国拍全体人员;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经营文化艺术品就是要交学费,就是要树立公司的文化形象,以身作则尽一份

经中国红十字总会“博爱中国”特别节目在众多拍卖公司中从经营能力、资格以及业界的影响等方面精心选择,三希堂国拍成为特邀唯一为四川地震灾区雾里青茶专场义拍的指定公司,此报道虽因杂志出刊时间较晚得知消息的人士不够广泛,但三希堂国拍的义举以及无偿奉献之举是没有时间限制的,也是业界学习之榜样。

此场拍卖会经多方筹备于2008年7月12日午后1点在中国红十字总会宾馆举行。此次“迎奥运献爱心,支持四川汶川抗震”大型义拍活动,是由中国红十字总会“博爱中国”特别节目与三希堂国拍以及安徽雾里青茶叶有限公司为灾区儿童组织的专场拍卖活动,所得善款将全部捐给四川灾区重建希望小学,参加拍卖活动的众多爱心人士主要来自演艺界,并得到了众多媒体、企业、爱心人士的参与和支持,现场竞投激烈,30多家国家级及地方媒体现场采访报道。为支援灾区,三希堂国拍此场拍卖分文不收。

据了解,三希堂国拍2008年底将有更大的举措出台,敬请藏界关注。我们将有义务全程如实报道有益于大众有利于藏界的更多信息,同时我们也真诚地希望全国的藏家拿出实际行动来,为灾区希望小学的重建、文物古迹的修复奉献爱心。

备受全球关注的四川地震发生后,世人伸出了援助之手,海内外中华儿女心心相连,三希堂国拍和全国人民一样时刻想着灾区,想着四川藏界的朋友,三希堂国拍更愿积极地为藏界树立一个榜样,已为四川灾区送拍者免去了前期所有费用,并决定将2008秋季三周年庆典大型华商艺术品专场拍卖会所得佣金全部捐献给灾区重建希望小学,并真诚地希望藏家拿出自己的爱心、拿出自己的精品参加此场拍卖会。香港世界华商艺术品投资集团公司被三希堂国拍的义举所感动,表示将组织一批华商艺术品投资者亲临现场,给予大力支持。现在关建是拍品的质量问题。面对拍界目前并不景气的市场,作为三希堂国拍,在拍前投入大量资金安排落实每一场拍卖,而拍后又不收取任何费用,这在业界实不多见。三希堂国拍无论是从拍品的征集措施,还是拍卖现场以及每一场拍卖的安排,确确实实体现了一个百年品牌的不凡之处。为客户着想、为藏家服务是一个优秀企业的诚信基础,更是藏界期待的交流平台。三希堂国拍名与利、诚与信,都做到了,这是三希堂国拍之所以在短短3年之间,在市场不景气的低谷之时,独树一帜、脱颖而出的关键所在。我们相信三希堂国拍未来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会吸引更多的买家藏家加盟。经多方了解,公司将会在年底之前出台全新的运营模式,将有更多利好于藏界藏家的政策出台。

此场拍卖会已成功举办,感谢北京三希堂国拍义举的无私,更感谢三希堂国拍全体工作人员齐心协力,从时间上、物品上给予的大力支持。我们将继续与三希堂国拍联手合作,在义拍以及书画、古玩拍卖上争取更多的合作机会。爱心,这是应该的,并不存在赔本的问题。中华文化5000年的传承并没有把“利”字放在前面,三希堂国拍更是艺术品的殿堂,决不是商品经营者的获利创收之地。

笔者:请问陈总,三希堂国拍有足够的资金作为公司经营的支柱吗?

陈:每一家公司都应该有其自身的生存方式、经营方式、发展方式,我们也不例外。作为三希堂国拍,我们有足够的能力、信心作为我们最佳的支柱。当然,要长久生存下去,更需要我们有自筹资金的能力。我们与香港华商艺术品投资集团联手合作就已说明了这一点。我们所走的路是与众不同的,我们靠的是有购买力的高端客户群,靠的是广大的藏友委托的精美藏品,更要靠我们真诚的服务为支柱。

笔者:此场三希堂国拍2008秋季三周年庆典大型艺术品拍卖可否预计到场的买家人数?

陈:目前还无法说出到场的具体人数,不过看看刚刚结束的华商专场拍卖会的现场情况和成交情况就基本可以知道了。这次2008三周年庆典华商大型艺术品专场拍卖会,我们将投入全部资源,估计现场人气会超过以往,成交额较春拍增加2倍没有问题。

笔者:据我了解,现在很多拍卖公司为了征集拍品很伤脑筋,想尽一切办法采取了很多手段。三希堂国拍是如何做的呢?

陈:拍卖公司征集上乘拍品当然是很重要的,采取一些方法或收取一些基本费用那是应该的。三希堂国拍从成立到现在,在拍品征集上政策一直是很宽松的,也是很优惠的,基本的费用我们在广告里已说得很清楚了。作为公司的经营行为,进行拍卖不收费一定是有问题,否则就不是公司正常的经营行为了,而是学雷锋做好事了。不过我们每一场拍卖,来自世界各地的送拍人员很多,对真正有困难的众多委托人都给予了很大的优惠、优先,并实行费用减免政策。

在拍品征集方面我们还没有犯过愁,现在我们愁的是如何面对众多委托人所送的拍品的质量把关问题、证书问题,也许这是一个普遍现象吧。

笔者:这次庆典大拍,三希堂国拍面对众多的送拍委托人有何好的政策?

陈:我们将对接到通知后将委托拍品照片送审,并经审查合格的前100名委托人,按金卡会员的待遇一律优惠8.5折,并且拍后不收任何费用,流拍后网上免费安排一年的拍卖,直到委托人满意。同时对拍品成交的委托人只收取5%的佣金,然后捐献给四川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不过有一点我要说明:有疑点、大陆货我希望不要送来委托拍卖,这样的东西实在是影响公司形象,更是无法成交。

笔者:这场拍卖是否是三希堂国拍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拍卖盛会?

陈:可以这么说。此场拍卖会我们从6月30日开始征集拍品,到8月30日征集结束,共计60天时间,而实际拍卖要到12月,将历时半年之久。拍品征集结束后,我们要组织到各地进行精品巡展、买家交流、专家审查,以及广泛的宣传等活动。无论是人力、精力、资金、拍品质量都将是三希堂国拍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场拍卖会了,必将引起藏界及各地买家的极大关注。

笔者:请问陈总,通过和你这么多次的接触,感觉你做事很有把握,待人也很谦诚,可否谈一谈目前三希堂国拍的品牌价值是多少?

陈:从公司经营来说,百年的品牌“三希堂”为我们带来了好运,更为广大的藏友带来了喜讯、利益,同时也为艺术品行业带来了亮点。一个公司的品牌价值不是我一个人说了算的,而是由业内、商界以及在全国乃至全亚洲的影响力、知名度、口碑、企业诚信情况、经营效益来定的。我作为公司的法人代表,更希望三希堂国拍能够长久地稳定发展,但从公司发展角度来说,如要长久延续扩大市场份额,不断地壮大自身力量,确实需要更多人关注、更多人参与、更多人支持,更离不开媒体的配合,特别是《收藏》的帮助和大力支持。

笔者:请问陈总,三希堂国拍是否有背景,目前有没有打算扩大股份再上一层楼?

第4篇:刮目相看范文

三天不见,当刮目相看。只要一个人他(她)肯努力,爱上阅读,那么会改变一切。

王钦冉,之前一听这个名字,大家都会说:“班里的三害之一。”所谓的三害指的是:王钦冉、王晨沛、王凯瑞。特备是王钦冉首居三害之一中的老大。

在我的记忆中,他是一个上课玩耍、做小动作,下课惹事生非,作业拖一星期,曾多次被老师叫家长,发短信批评,甚至都敢跟老师顶嘴,老师说一句,他非说三句。也是一个曾经停学一星期的学生。每次考试,语文考五十多分,数学七十多分,英语只靠个位数。

在我们的心里,他已经是一个不可理喻的人,大家都不愿意跟他玩,因为他总是做恶作剧。

记的那回,办理评选”。最终他当之无愧的当上了班里的之一,当他站在讲台上接受‘光荣’时,张老师感慨道:“什么时候王钦冉站在讲台上被大家评为好学生呢?”

但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人却验正了张老师的话.

不知从何时开始,王钦冉爱看书啦,

他看书是,很是认真,不时还伤春悲秋,仿佛世上只有他自己和书,他完全和书融为了一体,他在自己的世界里细细的品味着书中的悲欢离合。

之前往往一下课他活泼的像只猴,但他现在一下课就看书变得很安静。

更为惊叹的是:他不但爱看书啦,还学习也提高了

上课不做小动作了,爱举手啦,作业也不拖了,字也写的进步了,作业都提前写了,被老师封为“拼音本班长”语文考九十分了,下课也不惹是生非了。

第5篇:刮目相看范文

近年来,电视民生类新闻栏目异军突起,《拉呱》是齐鲁电视台推出的第一档方言民生类新闻栏目,在立意上着重张扬区域文化传统,在内容上,注重贴近百姓生活,在形式上成功打造了一种崭新的电视新闻节目形态――曲艺式新闻。这是电视新闻节目娱乐化的产物,是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从报道内容到表现方式上的大胆尝试。

民生新闻作为我国电视新闻的一种传播形态,它的出现改变了电视新闻的常态,与原来追求大而全且形而上的新闻观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它取材于平民,关注市井百姓,彰显出大众化新闻的旺盛生民力。2002年,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推出了《南京零距离》,被认为是开创了大时段城市民生电视新闻节目的先河。2004年10月,辽宁电视台开办的《新北方》,第一次在辽沈地区公开打出“民生新闻”的旗号。北京台的《第七日》、湖南台的《晚间新闻》、杭州台的《阿六头说新闻》都是颇具民生新闻特质的栏目范式,而山东齐鲁电视台的《拉呱》则后来者居上,模仿中做出新意,取得了其他同类栏目难以望其项背的收视率,成为电视民生类新闻栏目的典型代表。央视索福瑞市场总监安平信这样评价《拉呱》:“就像《东方时空》改变了中国人早晨不看电视的习惯,《拉呱》也改变了山东观众的收视习惯。 ”

“民生新闻”与“新闻娱乐化”的悄然结合有着复杂而深刻的原因,一方面民生新闻主要表现的是平民百姓的衣食住行及其所想、所感,内容上锁定群众的生存状况、生存空间,关注群众的冷暖痛痒、喜怒哀乐,表现的是典型的“软新闻”,而软新闻则是新闻娱乐化的基础。另一方面民生新闻栏目娱乐化倾向是地方电视新闻节目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结果。正是因为民生新闻和新闻娱乐化存在一种天然的契合性,在形式上大胆借鉴“娱乐化”成了栏目创新的捷径,因此大多民生新闻栏目都流露出了娱乐化的倾向,这种倾向更多是对大众娱乐文化的积极迎合,是对新闻接近性的努力追求。

一、电视民生新闻娱乐化的创新表达

1.内容构成上的娱乐化。《拉呱》的栏目取材多从民生视角出发,聚焦民事纠纷、救助弱势、社会治安、奇闻轶事等题材。如《八五老人街头修鞋――俺很快乐》、《不给俺房子 不给娘送终》、《楼上闹鬼记》等等,这种关注底层民生的“市井新闻”具有强烈的平民化色彩,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让观众觉得亲切自然,这种内容上的贴近性意识深得民心。

《拉呱》还注重内容的受众互动,它打破了传统新闻传播单一的传受途径,形成与受众多维的互动方式。在节目播出的过程中,观众可以通过上网和发送短信的方式与节目组成员进行交流、互动,就当前播出的话题发表个人意见。

2.报道方式上的娱乐化。《拉呱》节目一改传统新闻节目播报时的严肃庄重,正襟危坐、按部就班、字正腔圆,曲艺式新闻的形式增加了新闻节目的趣味性和观赏性。《拉呱》的演播室背景设置的类似于评书节目的环境:一架屏风,一堵隔墙,一把折扇,一张书桌,一只古瓶。在语言上也作了改动,由标准的普通话改成了方言、曲艺,济南方言代表了齐鲁地域文化,用“济南话说济南家常事”,更能表现齐鲁文化特色,对受众来说,更富有亲近感,也为民生新闻增添了许多娱乐色彩。

主持人在民生新闻中是一个重要的符号,《拉呱》的主持人――相声演员出身的小么哥貌不惊人,亲切随和,角色设定符合《拉呱》节目的定位,他说学逗唱样样精通,对新闻的串联、点评是信手拈来,举重若轻。《拉呱》中还有两个“搭词”的,相当于相声中捧哏的角色。他们以插科打诨的方式,或故意和小么哥唱反调,或时而不时地出镜头“捣乱一下”,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配合默契,这样增加了节目的互动性和娱乐观赏性。

像《拉呱》一样,在大多数民生类新闻节目中,记者和解说词退居到了次要位置,同期声被大量运用,也促使民生新闻在解说语言上带来变化。简洁的口语代替了咬文嚼字的书面语言,记者现场出镜中还夹杂着方言,主持人的评说更接近邻家大叔大婶的家常话。这些新元素的运用,都给电视民生新闻增添了娱乐成分,有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二、反思民生新闻的娱乐化及《拉呱》的局限

对于新闻娱乐化的倾向,持批判论调的人认为,娱乐化的倾向使硬新闻“软化”,软新闻庸俗化,扩大了新闻的娱乐功能而削弱了新闻的其它功能,这种“娱乐至上”的理念必将使媒体完全沦为受众娱乐的工具,从而丧失公信力和权威性。诚然过度娱乐化、过分追求新奇刺激,确实会造成信息传播中理性的缺失,违背新闻的客观规律。在民生新闻栏目中,对娱乐化的过于追求则容易走向庸俗化和低级化。

虽然《拉呱》自开播以来,收视率一直居高不下,说明了方言民生类新闻在市场化运作的环境中取得了一定的市场回报。但是节目收视率高并不能代表一切。《拉呱》栏目多以短、平、快的内容为主,采编往往偏重形式,追求热闹、噱头,缺乏对新闻深度的挖掘。《拉呱》一般每条新闻时长5分钟左右(包括小么哥的串联和点评)。在5分钟内,既有新闻的播报,又有串联、点评,想往深处挖掘较为困难。因此《拉呱》多采用是非分明、非黑即白的事件,使节目思考的维度陷入单一,在采编评节目时常常简单归因,非此即彼,很少多角度多方位地思考问题。

《拉呱》对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琐事不厌其烦、无休止地展现,使节目难免流于琐碎、和平庸,有些时候,节目为百姓提供的仅仅是茶余饭后的谈资而非对公共舆论的有效建构。 探析民生新闻节目及《拉呱》的未来发展

西方新闻界的报刊社会责任理论认为传媒有供给娱乐的作用,但这种娱乐必须是“好的”娱乐。所谓“好的”娱乐应是使受众在放松的享受中获得启示和熏陶的娱乐。可见如何把握好娱乐元素的尺度对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未来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第6篇:刮目相看范文

胜利后,在的带领下中国开始锻造钢铁。开凿油田。强化部队。刚开始,外国专家还在嘲笑我们,但中国科学研究者就不信这个邪了。经过了一段时间中国第一批钢铁炼成了,这个成就轰动了世界,西方国家对我们刮目相看。还有石油,许多人都说中国没潜力,但是经过王进喜的努力,大庆油田顺利开凿,中国第一个油田开凿了西方再一次对中国刮目相看。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一听到这段音乐就会想起中国的光荣历史:“东方红号”人造卫星顺利登天,人们都雀跃起来了欢呼声,鼓掌声迟迟不能停歇,中国再一次让西方国家刮目相看。但在这期间中国的发展并不顺利,60年自然灾害,非典。可是中国还是坚强地活下来了,中国梦实现了。这不足以证明中国有能力持续发展?这足以证明。中国加入了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这都可以证明啊!

可现在中国又面临了领土纠纷的问题,中国与日本争,虽然不知道结果,可很多证据都能证明。希望最终归中国吧!

第7篇:刮目相看范文

他进步了

作者:陈鑫杰

大家都知道《三国演义》中鲁肃称赞吕蒙“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故事,这次期末考试,这个故事在我们班公认 的差生 李子龙身上再次重演了。

李 子龙同学留 着 平头,皮肤 黝黑,一双小小 的眼睛,但是班里 的重活都抢 着 干。

记得这学期 的第一次测试,李子龙语文和数学都不及格,使他感到害羞,一次在校园见到教 我们语文的班主任张 老师也没勇气 跟她 打 招呼,张 老师就亲切的说;:“李子龙同学过来”。平时胆子 很大的他怀 着 忐忑不安的心情,低着头来到张 老师面前。张 老师微笑的说:“这次 你考得不好不要紧,比如学好语文就是要死记基础知识,肚子里有了词和句 的积累,然后两种旧 的东西有机的结合就是创新,写起作文就会得心应手。”听了张 老师的话后,他感到信心十足。决定来个 “一鸣惊人”,为了 实现 这 个计划,他放弃了心爱的玩具;放弃了心爱的网络游戏;放弃了心 爱的动画片。平时除 了认真完成各科老师布置 的作业 ,还找了许多课外题来啃,学习 上有不懂 的地方及时 向 同学和老师请教,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次期末考试李子龙同学的综合成绩坐上了班的第三把 交椅,老师都很惊喜,同学们见到他都爱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第8篇:刮目相看范文

2001年北京时间7月13日晚,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以不记名方式选出了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城市,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庄严地宣布: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属于北京!

听到这个消息时,我的心情无比激动,一阵阵的自豪感从我的心里油然而生。我们中国北京曾多次提出申请成为奥运会的主办城市,可是都没有成功。终于,在我们这些年来不懈地努力下,我们申奥成功了!

在奥运会开始之际,让我们为奥运会加油吧!我们能为奥运加油的事情有很多,你看:大人们都忙着加入奥运会志原者的队伍中,为外国友人指路,向他们宣传奥运会的历史与中国各地的风情习俗等等;而我们这些小孩子当然也不甘落后,我们一定好好学习,学好功课,锻炼好身体,了解更多有关奥运的知识,学着大人们的样子,向大家宣传奥运,向外国友人宣传奥运。让北京的奥运会向全世界人民都敞开胸怀,让奥运会变成一座架设着友谊的桥梁,让更多的人知道奥运,参与奥运,人人都为奥运做贡献,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不但要说好普通话,还要学好外语,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在我们国家举办奥运会,那时,一定会有许许多多的外国朋友前来观看、助威。当有不认识路的外国友人前来问路时,我们就可以把我们学到的外语知识展示出来,比如说:“HI,CANIHELPYOU?DOYOULIVE

CHING”等等,让外国人对我们刮目相看,让全世界都知道,中国不仅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还是一个与国际社会接轨的有着高超的现代化技术的国家,让全世界人民都对我们刮目相看。

第9篇:刮目相看范文

崔永元: 现场的观众朋友们,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小崔说事”,今天我们的话题是——朋友。有句话说的好:朋友是水,我是缸,朋友吃菜我喝汤。可见朋友是多么的伟大。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三位神秘嘉宾,让我们听听他们与朋友的“伟大”事迹。

刘备: 我有个朋友叫诸葛亮,家里穷得要死,连间瓦房都没有,只有茅房,哦,不对,是只有茅草做的房子。到了雨天,晚上睡觉都要撑伞,我曾两次去请他到我家来享福,可他硬说要守住祖业,不愿离家出走。到了第三次,我只好用一把鹅毛扇做为礼物去请他,他才勉强答应到我家去,后来此事传为美谈,曰:三顾茅庐。

廉颇: 大家一定听说过“负荆请罪”这个成语,此事说的是我和相如之间的一见事。那时我和相如同在早赵国做官,我武他问,他功劳没我大,官总比我大,所以我不服气,准备上诉到最高人民法院。在上诉的过程中,我处处与他为敌,而他处处退让。这中肚量让我感动,于是我产生了请罪的念头,并想跟他交个朋友。管家知道此事,硬要我背一捆柴去,作为赔礼,柴山还有刺(管家说有刺的柴好烧些),这个苦了我的“细皮”呀!但为了朋友,我只好忍着剧痛背一捆柴到相如家。我够朋友吧!

孙权: 我当东吴大帝时,有位非常优秀的部下:吕蒙。我俩从小就在一起玩,有着深厚的友谊。不过他家贫穷,没钱上学,但他天资聪慧,在赶牛的过程中练出了吹牛功,在喂马过程中悟出了马屁功。他虽聪慧但那时他还是个大大的白丁。在他从军之后,我作为他的朋友兼上司赠给了他一套经全国中小学生教材审定委员会通过的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丛书一套,外加家庭教师一个名。经过三天三夜的奋斗,我这位朋友穿找出了了千古名句——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看。

崔永元: 正如三位嘉宾所说的那样,对待朋友要有“三顾茅庐”般的耐心,“负荆请罪”似的诚心,更重要的是“友别三日,即当刮目相看”。朋友是这么一种人,是你最不容易忘掉的人,是你痛苦时第一个想找的人,是给帮助不用说谢谢的人,是你惊扰他后不用心怀愧疚的人,是你危难时不会对你另眼相看的人,是你步步高升时对你的称呼永不改变的人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