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学生与国防教育范文

大学生与国防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生与国防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学生与国防教育

第1篇:大学生与国防教育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国防教育;入伍;国防素质

国防乃国之大计,国防教育是国防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国防教育,能够激发人们对国家安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励人们的爱国之心和报国之志,强化人们的忧患意识和国防观念,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全民国防教育是一项庞大的社会工程,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是其中极其重要的环节,是一项利在当今、功在千秋的基础性工作。

一、大学生国防教育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当今的大学生对于国防建设的重要性有比较高的认识,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国防教育的显著成绩。但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国防教育的针对性还不够强,渠道还比较单一,教育的效果还有待提高,存在着许多令人担忧的隐患。

首先,大学生虽然对于和平时期国防建设的重要性有比较一致的认识,但是,又认为这些都是别人的事,似乎与己无关;还有一些学生对和平时期国防建设的必要性存在模糊的认识,甚至有的同学还表现为对国防建设的冷漠或抵制。总之,这些情况说明,近年来我国的国防教育并没有真正深入人心,这些问题不得不引起高度重视。

其次,大学生具备一定的国防知识,但非常笼统,国防教育缺乏组织计划性,这反映了大学生国防知识的来源渠道比较单一,国家的主导作用未能充分体现;军队的“活教材”作用有待加强;学校的主渠道作用不够明显;社会的良好氛围尚未形成。

第三,当代大学生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但坚强的意志特别是尚武精神不足,对于国防劳动的艰苦性谈虎色变。上世纪90年代初作家大鹰曾写过报告文学《谁来保卫2000年的中国》。现在,我们愈加感到要培养明天的国防人才,锻造未来的威武之师和钢铁长城,加强大学生的国防教育,进而提高国防素质已是迫在眉睫。

二、加强大学生国防意识教育的重要性

国防意识是公民抵御外侮、捍卫、维护国家尊严和安全的主观认识,是培养公民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载体,也是国家国防教育和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学生作为综合素质较高的特殊群体,是我国国防后备力量的骨干部分,也是全民国防意识教育的重点所在。为此,认清并抓住以下几点至关重要:

1.加强大学生国防意识教育是“营造全社会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的浓厚氛围”的重要枢纽和有效途径。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和民族的希望,是高层次人才的储备库和成长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保卫者和接班人。加强大学生国防意识教育,不仅有利于提高广大青年的国防素质,更是全民国防意识教育的重要枢纽和有效途径;加强大学生国防意识教育,既可以增强他们的爱国热情和国防意识,激发他们树立时刻准备为国防建设奉献力量的信念和决心,又可对广大社会青年产生积极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同时,抓好大学生国防意识教育,可以使大学生通过影响家庭进而辐射全社会,提高全民国防意识和国防素质,起到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效果。

2.加强大学生国防意识教育必须紧扣爱国主义这一主题。国防意识教育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高校开展国防教育要转变“重技能、轻意识”的观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引导大学生将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将国防意识和素质内化为个人的基本素质,将其转化为热爱祖国、勇于为国家和民族献身的强大精神动力。

大学生是国防教育的重点对象,是全民国防意识教育的桥梁和纽带之一。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加强大学生国防意识教育的深远意义,直面当前大学生国防意识较淡薄,国防教育重技能、轻意识的客观形势,以爱国主义为主题,以核心价值观和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建立长效机制为关键,以广泛的资源为平台和基地,全方位构建大学生国防意识教育体系,并以此为依托,辐射和带动全社会形成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的浓厚氛围。

三、提高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有效途径

在不断提高我国国防人力资源开发能力时,必须注意:一是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完善政府教育功能。二是聚焦国防教育重点,提高大学生国防意识。三是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手段,切实提高教育效果。

首先,强化大学生的国防意识。一方面,必须强化国防忧患意识和危机感教育,通过开展战争与和平辩证关系教育、国防安全潜在危险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另一方面,国防教育应尽快回归其国防本位性,强调其国家性,使得广大民众认识国防教育的实质是国家根本利益教育,并不只是从属于德育教育、素质教育的普通教育。

其次,拓展国防教育形式,要搞好课堂理论教学。课堂理论教学是传统的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国防教育作为特殊教育的强制灌输手段之一;另外要组织好社会实践。“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国防教育是全体公民的终身教育。学校不能把国防教育当作阶段性任务,仅仅满足于“讲课”和“考试”,而要当作长期性任务,把国防教育贯穿于学习、生活之中。

第三,完善国防教育法规和机制。事关国家根本利益的国防教育,应当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各教育环节的科学管理,而这离不开健全的国防教育法规和机制。根据我国的国家战略和国防需要,一方面,要根据《国防教育法》,制定操作性强的专门法律法规;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国防教育管理体制。要从顶层设计上规范国防教育的归口单位,理顺各级工作机构的隶属关系,明确各个部门的具体职责,使国防教育真正融入社会教育、素质教育中。

四、鼓励大学生积极入伍,提升国防队伍综合素质

为了鼓励优秀青年到部队当兵,近年来,国家和各省市陆续出台了许多极具吸引力的优惠政策。在2009年,为了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入伍服兵役,国家和军队以空前力度出台了减免学费、继续深造、优先就业等8项优惠政策。

第2篇:大学生与国防教育范文

[摘 要]通过阐述高校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内涵,厘清高校素质教育课程的六个方面之间的关系,探讨以理念感化为主和以能力训练

>> 国防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高校国防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实施中的途径研究 美术教育课程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及实施途径 论国防教育对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高校国防教育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关系研究 管窥大学生国防教育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国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战略性作用 国防教育在高职院校思想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浅析摄影课程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浅析高校国防教育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促进作用 论国防教育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培育的作用 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国防教育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国防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殊作用 高校国防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国防教育在大学生军训中作用弱化现象探讨 浅析国防教育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实践与完善措施 浅谈伙伴教育在大学生国防教育中的应用 在国防教育中培育边疆地区大学生的民族精神 在大学生中开展经常性国防教育的探索与思考 论社交礼仪课程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徐建军,汪强.高等学校国防教育与素质教育关系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1.

[3]范思立.素质教育指导[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

[4]刘玉芳.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国防教育中的作用[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554.

第3篇:大学生与国防教育范文

关键词: 地方高校学生 国际交流意向 调研 对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首次提出要“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首次提出“不断提高教育的国际化水平”、“着力造就一大批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地方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和地方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地方高校教育国际化趋势,不仅是地方高校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地方高校提升综合实力的需要。因此,《湖州师范学院“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教育国际化是学院发展的重要任务和主要指标之一。

一、我院学生国际交流的现状

作为一所发展态势良好的地方院校,为适应地方高校教育国际化趋势,湖州师范学院自2006年起,就开始向国外,以及港澳台地区高校派遣长短期留学生进行学习交流。几年来,派出学生数量逐年递增。迄今为止,赴国外学习的学生已经接近100人次,派往包括韩国、日本、英国、美国,以及香港等5个国家和地区。与此同时,我院已经与来自韩国、日本、英国、美国、俄罗斯、乌克兰、澳大利亚等不同国家10余所国际院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为学生进一步出国(境)交流学习开拓了一定的国际资源。目前,我院对外派遣留学生项目正在朝着规模化、制度化发展。

然而,比照国内重点大学和部分地方高校,虽然我院非常重视学生国际交流,千方百计选送学生出国交流,但是学生出国交流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由于理念、财力和管理水平的限制,总体上出国交流的学生人数并不多,与国际高校签署的交流项目数偏少,学院能提供给学生交流的机会远远没有满足学生的需求。

为有效解决瓶颈问题,大力开拓国际交流渠道,有必要在学生之间开展调研,在掌握学生意愿、顾虑、困难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推进国际交流工作。

二、大学生国际交流意向的调研形式

为了解学生国际交流的意向,我们设计了有效的调查问卷,以立意性抽样(purposive sampling)对来自我院已开展国际交流项目的专业(英语、日语、对外汉语和护理)的4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是这四个专业的大二(200名)和大三(200名)学生。问卷由任课老师发给被试者,统一指令语,时间约为20分钟,结束后当场收回。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85份,有效回收率为96.3%。问卷共计十五个问题,涉及国际交流的意向、目的、顾虑、建议等。调查结果使用SPSS进行描述性统计和定量分析。

三、调研的结果和分析

经过问卷调查并运用因素分析等统计方法,不难发现,我院在组织、宣传、推进国际化教育方面尚存在不少有待改进的方面。

(一)缺乏关于国际交流学习的个人规划的指导,未能针对学生较为薄弱的环节(如语言能力)开展有效培训。

调查发现,有56%的学生有出国学习的意愿。大多数学生对自身的专业水平和适应能力比较自信。在制约学生出国学习的因素中(见表1),44%是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居首位;第二大主要原因(36%)是对自身语言能力不够自信。而目前学院尚没有开设任何关于出国语言强化培训的机构。

调查还显示,大部分学生对将来的深造或发展缺乏明晰合理的个人规划,因此国际交流参与意向不强烈,参与目的不明确,没有结合自己的发展,以交流为契机,为将来的人生进行合理地规划。部分学生还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如“国际交流的目的”一项,63%学生认为国际交流就是学习语言、见见世面,只有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才能参加。

(二)咨询共享度较低,信息不够透明、宣传力度不够、相关配套措施不健全。

调查学生中有75%表示对学院现有的国际交流项目和计划不清楚,不了解历届学生出国学习的渠道和方式。仅有5%的学生参加过学院举行的出国学习宣讲会。在“最关心的留学相关问题”这一栏中(见表2),39%的学生表示表示对出国学习的具体条件、途径不清楚,不知从何入手。学院的宣传力度低直接造成咨询共享度较低,造成学生无法依据有关制度及早做好准备。此外,学分转换、评奖评优等系列文件和配套措施尚不健全,造成学生选择出国学习的顾虑。

(三)交流与合作的方式较简单,项目偏少,层次偏低。

目前与我院有合作关系的国(境)外高校仅有7所,地区较为集中。调查显示,学生心仪的留学目的地主要为美国和英国(约70%),而目前与我校有合作关系的英美高校只有2所。还有32%学生表示,既然花费大量财力和精力出国,就最好去名校,而我们的合作伙伴排名不是很靠前。

四、对策和展望

调查显示,影响大学生国际交流意向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因素、需求因素和制度因素,因此需要大力宣传、规范管理,积极开拓符合学生意向的交流项目,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丰富学生交流的成果。

(一)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多方解决经费问题。

学院相关部门应定期开展有关交流项目、活动申请流程等方面的宣讲会,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思想准备。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包括语言文化和人文素质等。外语教学应注重听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克服语言交流的畏难心理。

学生参加国际交流项目所需的学费、生活费和旅费是一笔不少的开支,因此经济因素是影响学生交流意向的主要原因。为推进国际交流工作,调动学生交流的积极性,学院应在以学生个人承担交流费用的基础上,加大经费投入,争取更多交换学习、生活补助等形式的交流项目,同时积极争取社会支持,吸引社会资金设立国际交流奖学金、助学金等,多渠道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

(二)公开国际交流信息,有效扩大交流需求。

学院相关部门应多层面、多渠道对现有的交流项目进行宣传,通过宣讲会、校园网络、报纸等信息平台,让学生及时、准确地了解学院所有国际交流项目信息,以便学生依据自身需求,合理有效地进行对未来的规划。通过宣传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将国际交流学习纳入个人规划中。

学院应该加大中外合作培养学生的力度,全方面开拓国际交流渠道,为对方输送在校大学生开展学习、参观、研讨、学术交流等活动。积极推行2+2、3+1、2+1+1、4+X等学习机制,或组织学生利用寒暑假进行短期课程学习、实习、社会实践等;在争取交流项目的同时,建立健全学生参加国际交流的相关配套制度,不断增加交流学生的人数,提高在校学生参加国际交流的比例。

(三)开拓国际交流渠道,切实规范管理制度。

学院外事、学工、教务等相关部门应加强协调,分工负责各部门职责内的工作,完善学生国际交流的管理机制。如何进行人员选拔和行前教育,如何换算境内外学分,如何评价学生在外的表现和成绩,学生交流期间的安全与突发事件如何应对等问题,都需要各部门通力合作,加强管理,才能顺利而高效地做好在校大学生参加国际交流的工作。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一个复杂、长期的过程,地方高校必须抓住机遇、统筹规划,强化国际化的办学理念,探索适合自身需要的国际化发展路径,才能把握教育国际化带来的资源共享的机会,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能力的学生,创建高水平的地方高校。

参考文献:

[1]柯文进.地方高水平大学实施国际化发展路径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2010,(23).

[2]孙壮,梁建民.浅析高等学校海外交流与合作[J].中国成人教育,2007,(23).

[3]王建军,张永华.推动大学生国际交流的困难与对策[J].科技通报,2009,(4).

第4篇:大学生与国防教育范文

关键词:国防教育;环境建设;整体性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及其基本特征

整体性原则是方法论,它将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一个系统来看待,强调在事物运动变化中研究事物的整体现象和规律。

1.注重对事物多样性的研究。整体性原则突破了以往研究方法对事物单一性的研究取向,以综合的眼光考察事物的各个角度、各个侧面和各个要素。同时,不仅对事物的本身进行考察,还把事物作为更大整体的一部分来考察,把它作为由更多相互作用着的部分组成的系统来考察。

2.注重对事物结构的研究。整体性原则不仅研究事物间的系统联系,而且研究事物内部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研究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整体与环境之间的联系、作用,研究各个部分共同决定事物整体性质的相互作用机制和整体作为更大整体的一部分与外界事物的影响制约机制。

3.注重动态的研究方法。整体性原则以纵向的联系反映客观事物的网状属性,摒弃了静止的观点和方法,将事物发展拓展为“具有全部丰富性和复杂性”的运动性立体结构,以非线性的思维、发展的观点开展多阶段、多节点、多维度、多方向的研究,实现历史地、立体地、全面地考察客观事物。

二、整体性原则在高校国防教育校园环境建设中的作用

学校国防教育是一个动员各种有利因素针对全体师生进行全面国防教育的过程,是一项涉及学校各种要素、各个方面,事关人才全面发展的综合系统工程。因此,整体性原则在校园国防教育环境建设中是一个首要的、基本的原则。

1.坚持整体性原则,能够有力增强国防教育校园环境建设的全面性。坚持整体性原则,要求我们从多方面、多角度对国防教育校园环境进行整体考察,这就可以使认识更加全面,更有利于客观完整地把握环境建设本质和要求。将校园环境建设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考察,能够揭示出建设活动在分散状态下所不能体现的共性特征,也能够从环境的系统关系中揭示校园环境建设的整体性质,使校园环境建设更具系统性和全面性。

2.坚持整体性原则,能够不断促进国防教育校园环境建设的科学性。整体性原则注重观点上的系统性、形式上的逻辑性和内容上的准确性。在国防教育校园环境建设过程中,整体性原则以系统观点为指导,以整体优化为准则,能够有效排除各部分和部分间相互作用的负面干扰,及时稳定和调整内部结构,引导各部分相互作用的矢量,增强国防教育校园环境建设的逻辑性和准确性,进而实现国防教育校园环境建设的科学性。

3.坚持整体性原则,能够切实增强国防教育校园环境建设的预测性。整体性本质上包括了对时间的纵向跨度和状态的发展阶段,这就要求人们应当注重对国防教育校园环境建设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进行发展性研究,既要立足于现在和当前状态,还要充分考虑未来和目标状态;既要用现实的力量加强校园环境建设的研究,还要以发展的眼光研究和解决带有前瞻性、全局性的问题。因此,在国防教育校园环境建设中坚持整体性原则,能够有力地加强建设的预测性、自觉性和综合性,有效克服盲目性和短视行为。

三、整体性原则在高校国防教育校园环境建设中的实施

目前,高校国防教育校园环境建设中,广泛存在着师资队伍不齐、观念淡薄、设施不完善、政策不健全以及教学部门残缺、教学内容散乱、教学形式简单、教学手段单一等问题,学校的国防教育工作主要依靠人武部门“单兵作战”,缺少规划、组织、协调等工作的全面性和整体性。因此,开展国防教育校园环境建设必须要坚持和贯彻整体性原则。

1.树立全局观念,确立开展国防教育校园环境建设的整体观。全局观念本质上是将国防教育校园环境建设看作一个整体,其组成要素和各部分只是其中一部分,如果这个整体或部分受到损害,那么其他部分将会受到影响,整体因此会被破坏。这就是国防教育校园环境建设的整体观。高校国防教育校园环境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必须坚持整体性原则,即把国防教育校园环境建设视作一个具有一定结构性能的整体工程,站在全局的高度,本着“立足于现实,着眼于未来,着重于建设”的精神,在部分与部分之间、整体与部分之间、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中综合考察研究建设工作,达到全面强化建设观念和意识、整体研究建设设计和规划、统筹整合建设资源和要素的最佳效果。

2.优化组织结构,形成实施国防教育校园环境建设的整体合力。整体性原则要求在国防教育环境建设中充分重视并有效整合各要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将各个部门、各个方面组织好、协调好、部署好,形成齐抓共管、协调配合、互相支持的合作机制和思想统一、步调一致的和谐整体,进而凸显各方面力量在国防教育校园环境建设中的整体效应,形成国防教育校园环境育人的整体合力。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坚持整体性原则还要求深化国防教育的“三育人”机制。即从学校教学、管理、服务三大育人活动中充分渗透和体现支持国防教育的理念与行动。各条块应做到“到位不缺位”,立足于本职工作的职能和平台,结合国防教育工作的本质要求,积极主动地服务和参与国防教育工作。同时,各条块还要“主动不被动”,做主动参与者,积极思考和筹划,自觉支持配合,提供动力、化解阻力,消除“死角”和“盲区”。

3.健全工作体系,完善国防教育校园环境建设的整体格局。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台中,学校、部门、学院、班级、宿舍以及各级团学组织、学生工作站等共同搭建了学生工作综合体系,形成了整体性教育抓手,实现了校园教育网络的全覆盖。在这一体系中,各部分分工明确、协调配合、支持有力、富有实效地开展各项教育活动,为开展国防教育工作创造了值得借鉴的思路、方法、经验、网络和平台。因此,国防教育校园环境建设工作应借助这一体系,以国防教育为视点和出发点,进一步厘清体系内各部分的地位、分工、职责、关系等,建立并形成国防教育全方位、立体化、多渠道的工作网络与体系。

4.培育整体思想,营造国防教育校园环境建设的整体氛围。营造国防教育校园环境建设的整体氛围,要努力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整体国防教育机制。高校是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的重要场所,国防教育是高校的重要工作,学校的各个部门、所有人员、整个工作过程都应承担国防教育的使命与责任,这就要求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所谓全员国防教育,即高层领导、管理人员、教师、后勤人员都负有国防教育责任,在本职工作中充分融入国防教育思想,体现国防教育理念,实施国防教育行动。全程国防教育,即从新生入学第一天起,一直到毕业离校的全过程,都要开展国防教育活动,将国防教育工作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全方位国防教育,即高校的各个方面都要围绕国防教育的根本要求,把国防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努力形成高校国防教育工作齐抓共管、协调配合的整体氛围。

培育国防教育校园环境建设的整体思想,要面向全体教育对象。国防教育的对象是全体,不是部分,更不是个别。国防教育应正视和研究学生个体、群体、整体在生理、心理、成长经历、家庭条件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和特点,立足全体、着眼群体、重视每一个体,实现全体大学生国防观念和意识的整体性增强。同时,还要利用校园的全部资源和条件,创设国防教育的舆论导向、文化氛围、心理环境和体验情境,使校园成为充满国防教育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李庆国,张乾元.论的整体观[J].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

[2]张赞平.浅谈树立全局观念[J].求实,1992,(5).

[3]陆勇,童鹰.从系统观整体性原则看科学技术学建设[J].系统科学学报,2008,(4).

第5篇:大学生与国防教育范文

关键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国防教育

党的十报告在科学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的基础上凝练和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我党第一次用通俗、精辟的语言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涵,提出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任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主要是指培养大学生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中国梦为目标,培养大学生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以及道德风尚,最终把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国防教育是指学校为增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在全体大学生中进行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与国防和军队有关的思想、知识、技能的普及性教育。分析高校国防教育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关联,积极探寻国防教育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对国防教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人才培养质量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国防教育的相关性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内容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要求相契合,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连接。国防教育不仅能让大学生了解到当前国际与国内的形势,更能培养他们顽强拼搏、吃苦耐劳、坚韧不拔、互相帮助的中国传统精神。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国防教育在目标、要求、原则、主客体、内容等方面具有强烈的相关性。

1.目标一致性。

高校人才培养不仅要加强专业知识教育,还要加强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加强学生是非辨别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的训练,加强学生专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只有适应社会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才能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国防教育最直接的目的是提高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忧患意识,但从根本上说是国家人才战略的培养,培养中国人民预备役军官和后备兵员,就是要培养保卫祖国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四有”新人,其教育效益高于国防观念本身。同时,国防意识是一种精神力量,激发人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自觉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目标、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奋发努力。通过亲身体验国防教育的军事训练实践,才能学习部队官兵坚定的政治立场、顽强的精神品格、正确的“三观”,学习崇高的爱国情怀和道德情操,以及明辨是非的能力等。因此,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国防教育才能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上走到一起。

2.要求相近性。

当代大学生承担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职责和历史使命。因此,引导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显得特别重要。社会主x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提出了德才兼备的要求,而且第一位的永远是“德”。因此,大学生不仅要坚持全面发展,而且要坚持“以德为先”,更要首先学会做人,做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自觉地、严格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防教育是培养国防意识的一种独特的教育形式,当代大学生必须勇于承担这一神圣的职责,让军训不孤立,让国防教育落到实处。以加强和培养大学生的国防意识、观念,培育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注重激发爱国情感,通过国防素质的培养,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国防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都要求对大学生在道德和精神层面加强教育引导,通过精神的提升促进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3.原则相似性。

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以下原则:(1)坚持以人为本,大学生是高校的主体,他们有利益诉求和价值愿望,因此,学校要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全方面呵护学生的成长,才能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2)坚持正确的理论导向,以理想信念为核心,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总抓手,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着力铸牢大学生的精神支柱;(3)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改进创新,善于运用时下喜闻乐见的方式,搭建便于学生参与的平台及乐于参与的渠道,稳步推进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和工作创新,从而增强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国防教育是高校向大学生传授国防知识、国防观念、国防思想、国防技能的教育活动,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根据《国防教育法》,国防教育应坚持“经常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普及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行为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这既是开展国防教育的准则,又蕴涵国防教育的基本方法。所以,以人为本,理论联系实际,创新手段等是做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国防教育共同的原则。

4.主客体同一性。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队伍主体是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辅导员和班主任。根据我国《国防法》等法规和当前高校国防教育开展现状,国防教育工作的主体队伍均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国防教育的始终。二者的教育对象均是在校大学生,他们须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和国防教育,被培养成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因此,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国防教育的主客体具有同一性。

第6篇:大学生与国防教育范文

一、高职高专大学生文明礼仪养成的重要性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高职教育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高专大学生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这是国家对高职教育的殷切希望,也是高等职业教育的责任和义务。因此,重视高职高专大学生文明礼仪养成具有重要意义。

(一)文明礼仪养成有效提升高职高专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

思想道德素养是一个人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的集中反映,它是在社会生活和社会舆论中形成并得以巩固的。文明礼仪具有道德功能,它可以通过文明要求、礼仪规范来规范、调节、修正人的行为,使人的行为控制在道德范围之内。重视高职院校大学生文明礼仪养成,可以系统的引导其思想和行为,指导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如何将自己的思想、行为规范在可控的道德规范之内。在不断实践中将文明礼仪规范内化为自身的行为规范,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

(二)文明礼仪养成提升大学生个人素质,为顺利进入职场做好准备

大学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进入大学意味着马上要向职业人、社会人转换。这不仅要有专业知识的积累,还要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习如何与人交往、如何待人接物、如何设计自身的形象、如何尽快的适应社会等文明礼仪规范。这不仅是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需要,更是应对招聘单位考核要求的需要。现实表明,具有较强道德修养、较高文明礼仪素养的大学生或者职业人,更容易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更容易获得成功。

(三)大学生文明礼仪养成对和谐校园、平安校园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教育大众化的趋势不可避免。大学不再是象牙塔、大学生也不再是天之骄子。但是很多同学进入大学还是抱着得过且过、混文凭的态度。因此,打架斗殴、网络谩骂等行为时常发生,这些情况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和谐校园、平安校园的建设。因此,大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养成减少同学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和生存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一个有优美的环境、处处有文明、人人讲礼仪的氛围中生活和学习,势必也会促进师生的身心和谐,愉快工作、快乐学习。

二、高职高专大学生文明礼仪现状

为了准确了解大学生文明礼仪的现状,课题组通过对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大学生文明礼仪现状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从结果来看,我校大学生的精神面貌总体是较好的,总体得分79分-70分段占56.10%,及格分以上占92.68%。但是在日常的行为规范、文明礼仪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尊重意识淡漠,以自我为中心

部分同学无视学校的规章和制度,不尊重他人,一切以自己的意志为出发点,不顾及别人的感受。见到老师不主动问好,同学、舍友关系紧张;在公交车上遇见老人、小孩熟视无睹。以自我为中心的结果导致个人责任意识的严重缺乏。

(二)组织纪律观念淡漠,言谈举止不规范

部分学生存在上课迟到、早退和旷课的现象;上课玩手机、睡觉,在公共场合不爱护公物,男女同学的举止不文明和舍友、同学间人际关系紧张等现象时有发生。针对问卷中“你平常举止文明吗?”这个问题的回答,不涉及自己的利益时举止文明程度还好占59.49%,在小利益损失情况下也会保持得体的有教养的举止占36.26%。在“你平常的语言文明吗?”的调查中,语言文明一般的占63.55%。由此可见,同学们对大学生的群体举止语言文明程度的认知在正常情况下仅处于及格线左右,在涉及利益时举止文明程度时则给予了基本的否定。

(三)仪容、仪表不符合大学生形象

在“你认为当前大学生的仪容仪表是否符合学生的基本装扮?”问卷调查中,仪容、仪表总体评价基本符合学生的装扮占66.95%。同学们对大学生外在的衣着还是不太满意,仅达到及格分。在“你对学生穿拖鞋、睡衣、背心等进教室的态度是什么?”这个问题的调查中认为穿拖鞋、睡衣、背心等进教室无所谓占9.95%,偶尔穿进教室可以原谅占18.04%,别人穿与不穿与我无关占6.75%,不能穿进教室占37.10%。从对大学生仪容仪表的认知调查结果得出的结论:当代大学生追求个性、喜欢标新立异,对奇装异服习以为常。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着装问题和日常的仪容仪表还是令人堪忧。

三、国防军事理论教育促进高职高专大学生文明礼仪养成的优势

高校国防理论教育以军事学科中最基本技能、知识和理论为内容育。除了专门的军训以外,还包括集中的课堂理论知识的教育。在促进高职院校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有其独特的优势。

首先,国防军事理论教育以典型战争、事迹,先进人物开展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责任意识。国防理论教育中包含着党的三代领导核心的军事理论和军队建设思想,使大学生掌握了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大学生的头脑。包含着国家安全形势、国防的重要性、国家主权意识、国家利益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等内容。使学生胸怀全局,让学生关心国家改革开放事业和中华民族的振兴。让学生自觉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学生只有自觉践行历史使命,才会从行为规范、道德素养等方面来约束自己。

其次,国防军事理论教育中蕴含着丰富的团结互助和集体主义精神。军营是最集中、最统一、最紧张、最严格的。除了一般集体所具有的团结、严肃、协调、一致等作风外,还有令行禁止、雷厉风行、英勇顽强、艰苦奋斗的良好作风。大学生的军事训练,让每一个大学生都有亲身的体验和感悟。每个学生被编进了班、排、连、营的集体中,每天都生活在整齐划一、步调一致、令行禁止的集体中,“集体”很快成为大学生的自觉意识。

最后,国防军事理论教育给予学生生动的组织纪律观念教育。通过军事理论和军事训练更好地为青年学生补上了集体主义教育课。接受教育的每一个大学生对大学生的一日生活、礼节礼仪、言行举止、军容风纪、内务卫生、请假销假等都有明确具体的规定和要求。通过军营式的环境、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化的训练,对于克服大学生中不同程度存在的松、散、懒、娇的不良习惯,培养了大学生良好的军人姿态、协调一致的动作、优良的作风和严格的纪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四、以国防理论教育为切入点,推进高职高专大学生文明礼仪养成

以国防教育理论教育为切入点,不仅可以增强高职高专大学生的国防意识,了解军事思想、军事技术,领悟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思想,而且通过国防理论教育,使大学生加强个人纪律、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培养团队合作意识,仪容仪表符合大学生形象。

(一)加强国防军事理论课对促进高职院校大学生文明礼仪养成重要性的认识

长期以来,我国很多高校存在重视专业课程的教学,忽视文明礼仪课程的情况比较严重。再加上家庭文明礼仪教育的缺失,导致部分大学生一定程度上存在纪律观念不强、团队合作意识较差、忽视课堂礼仪、师生礼仪、同学交往礼仪和公共场合礼仪的现象较为普遍。因此,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条件下,高校应该加强对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视程度,重视作为文明礼仪教育载体的国防军事理论课的教学。加大对国防军事理论课的投入程度,完善国防军事理论课程教学设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形成长效机制。

(二)加强国防军事理论教育中文明礼仪教育的内容

国防军事理论教育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国防、军事和国家安全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国防军事理论教育促进文明礼仪不仅丰富教育教学的内容,也可以在一定在程度上解决文明礼仪教育建设的短板问题。在教学中,可以突出介绍军队对军人站、立、行的要求,展示标准的军容军姿并进行相关练习;通过军人礼仪规范和外交礼仪讲述引导学生学习人际交往礼仪及注意事项;突出讲述军队或典型战役中表现出来的组织、纪律观念和集体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团队意识等。

(三)提高国防军事理论课教师的礼仪修养,塑造良好职业形象

教师不仅给学生传授专业知识,也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经常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教师文明的礼仪修养、良好的职业形象是影响教学活动和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对于教师威信、示范作用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大学生耳濡目染国防军事理论教师符合礼仪的言谈举止、仪表着装、待人接物、工作作风等,必然有助于修正学生自己的言行,引导学生正确按照礼仪规范的要求学习、生活和工作,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因此,国防军事理论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内修道德修养、丰富的文化知识、高雅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外在形象上要做到整洁的仪容修饰、良好的体态、合理的着装、得体规范的语言。

(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丰富国防理论教育课程的教学方式和手段

第7篇:大学生与国防教育范文

中韩两国一衣带水,文化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自1992年中韩建交以来,两国关系不断发展。近年来中韩人文交流非常活跃,据了解,现在已互为对方最大留学生来源国。

《留学生》专访了中国驻韩国大使馆教育处参赞艾宏歌,深入讨论中韩人文交流的话题。艾宏歌曾作为公派留学生赴朝鲜留学,回国后进入教育部,先后从事亚非及港澳台交流与合作工作。1997年首次被派驻韩大使馆工作,现任驻韩国大使馆教育处参赞。他对中韩关系、两国人文交流有着深刻的解。

留学生:目前中韩留学人员交流情况如何?

艾宏歌:中韩建交24年,现在已互为对方最大留学生来源国。目前在韩国有10万名留学生,其中近7万名来自中国,占在韩国际学生总数60%以上。同样,在中国学习的韩国留学生有6万多名。

近7万名中国留学生中,绝大多数是语言生、大专生和本科生。从专业选择来看,上世纪90年代中国留学生赴韩主要学习语言、经贸等人文类居多,现在留学专业则涵盖文、理、工、农、医等各领域。中国留学生整体来讲是爱国、民族认同度高。

留学生:中韩人文交流的热度持续上升,原因是什么?

艾宏歌:个人认为应该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得益于中韩关系的发展。中韩两国建交24年来,双边关系不断发展。中韩是近邻,有着相近的文化,同属儒家文化圈,比如“学而优则仕”“尊师重道”“仁义礼智信”,在韩国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都不会感到陌生。这种相近的文化背景,给中韩留学人员交流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环境。中韩两国在经贸合作、人文交流等方面的持续发展,给两国留学生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给双方人才培养提出了现实要求。

二是得益于中国的发展。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在国家留学政策的支持和鼓励下,中国公民对留学、成才的认识,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过去的时候,留学是很难的一件事,但从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到1982年留学完全放开,可谓是打开了中国的留学之门。在这样的背景下,海外留学人员规模不断地壮大。

三是国家出国留学政策的导向。我国最早的留学方针是“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2013年10月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在此方针后再加上了四个字成“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发挥作用”。国家政策导向留学人员在国家建设、中外人文交流这两个层面上发挥作用,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广大海外留学人员的重视,更表达了对广大留学人员早日成才、发挥作用的期待。

留学生:今年中韩关系出现了一些小波澜,韩国政局最近也比较动荡,对留学生有什么影响吗?

艾宏歌:中韩两国有着悠久的交流历史,中韩建交后,在两国政府和民间的共同推动下,双边关系在政治、经贸及人文合作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绩,给两国和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两国留学生交流最早可以追溯到隋唐时期,目前互为最大的留学生来源国,成绩可谓得来不易。众所周知,当前中韩关系良好发展的势头因萨德问题受阻,我个人希望不要对双方业已形成的留学生交流关系产生影响。

留学生:中国驻韩大使馆针对留学生做了什么工作?

艾宏歌:中国大使馆是海外中国留学人员的家。多年来,我们一直高度重视海外留学人员的工作,以 “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发挥作用” 国家留学方针为遵循,在留学人员中积极弘扬正能量,倡导爱国爱乡爱家意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为广大留学生安全留学、平安留学、努力成才、报效国家开展相关工作,搭建回国服务、为国服务的平台,并努力帮助广大留学人员为中韩人文交流发挥积极作用。

我们今年举办了全韩中国留学生辩论大赛,参赛选手从各个学校选拔,经过校际、区域层层比赛选出优胜者。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弘扬正能量,使留学生在比赛过程中了解中国、了解国内的发展。还举办了留学生公益骑行活动,通过自行车骑行及公益活动,磨练意志,锻炼体魄,增强担当意识,促进民间相互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