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化学实验科学方法范文

化学实验科学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化学实验科学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化学实验科学方法

第1篇:化学实验科学方法范文

关键字:初中化学实验课探究性教学

一、“实验探究法”的基本内涵

“实验探究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以新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的身份,通过实验亲自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该法要求课堂教学以实验为线索,通过教师引导,由学生通过直观、鲜明的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经过处理、分析、归纳来研究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探索化学规律,让学生参与到发现问题、科学探索、解决问题、运用新知的全过程中。

二、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课堂教学的原则

1.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和实验活动结合

初中化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化学教学中要突出对基础化学知识的学习、理解与应用,把基础知识和实验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进行学习,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化学学习意识和习惯。把实验作为提出问题、探究知识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要求学生根据实验事实或实验史实,运用实验法探究物质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提高实验的智力价值。

2.以学生主动探究为重点进行实验

强调教学的探究性是针对传统的注入式教学而言的。传统的学科教学,“大量地灌输权威性的事实”,以至于“这些科学事实与结论是怎样产生的”往往被忽视,这种现象在总复习中尤为突出,而如果教师通过设计一些富有创造性、探究性的实验,鼓励学生主动去参与探究,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实验中把知识梳理出来,还能使学生更好的把已有的知识系统化、整体化和网络化,并对知识进行拓展与深化。同时促使他们在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三、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课堂教学方法

1.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大胆地分析问题

在初中化学实验中,学生通过观察乐于提出问题,这是学生思维积极性的开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中引导学生去认识和探究,让化学走进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充满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如在探究燃烧的条件时,教师先提出如下问题:1.有液化气灶,而没有液化气,能产生燃烧吗?能煮出饭和菜吗?2.有液化气灶,又有液化气,而不点火,能产生燃烧吗?3.有液化气灶,又有液化气,而将液化气灶上的空气阀门关闭,燃烧能进行吗?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大胆分析燃烧需要哪三个条件,由学生探究出燃烧的概念和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破坏燃烧的条件,使燃烧反应停止,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教师先提出一些灭火的实例,然后要求学生分析灭火的原理:1.堆放的棉花着火时,可用水扑灭;2.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3.扑灭草原上的大火措施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草迅速割掉。

通过对灭火实例的分析,学生会牢固地掌握灭火的原理。

2.通过实验,使学生乐于提出问题

把实验跟探究性学习融合起来,不仅能让学生获得知识,学到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的训练,在掌握科学内容的同时,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品德,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勤于思考和乐于提问的习惯。如把红热的铁丝缓慢插人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学生看到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并有黑色的物质落在集气瓶中的水面上。这时学生就会提出:黑色的物质是什么?实验激发了学生求知探究的欲望。又如实验:在A,B两个小烧杯中装入20mL酚酞溶液,小烧杯C中装入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小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观察几分钟后,学生就会发现小烧杯A中的溶液慢慢地变红了。而小烧杯B中的溶液颜色没有变。这个探究性的实验引起了学生思考。此时,教师提出:“是什么物质使酚酞溶液变红?”学生经过讨论、交流后就会得出是氨分子运动的结论。

总之,为了使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探索探究方法,努力摸索培养和发展学生探究活动能力的方法,使课程改革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徐承波.吴俊民.化学教学设计实践[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1997.

第2篇:化学实验科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化学实验课;教学方法;改进策略

改善化学实验课教学方法可以为学生营造活泼的学习氛围,使化学课堂内容更为生动有趣,让学生在灵动的氛围内充分吸收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本文将从做好辅助工作,运用微课教学视频提升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强化学生的概念知识掌握能力等三个方面来举例论述化学实验课教学方法改进方案。

1做好辅助工作

提升化学实验课教学效率,教师应注意做好辅助工作,指导学生掌握化学实验流程,培养学生参与化学实验活动的兴趣。例如在解析“酸碱性”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做用PH试纸测量溶液酸碱性的化学实验,观察PH试纸的颜色变化,从中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告诉学生:酸碱性在化学中用PH表示,同时,PH也是代表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一种符号。物质溶解于水以后便分离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物质不同,其水溶液中所含的阳离子和阴离子也不同。但是,无论哪种溶液,总是含有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当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大于氢氧根离子时,溶液呈酸性,PH<7,反之,则呈碱性,PH>7。PH值越大,碱性就越大,反之,PH值越小,酸性越大。在讲解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告诉学生化学变化就是化学反应,这种变化会产生新物质,一般都伴随着发热、发光、产生气体或沉淀等现象,像磁铁生锈、燃烧火焰、食物变质等。物理变化不会产生新物质,水结成冰或者冰融化成水就属于物理变化。然后,让学生做净化水的化学实验,给这一杯浑浊的水中加入明矾,告诉学生明矾具有吸附不容性杂质的功能,然后将水过滤,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与异色异味,接着加入消毒药品,除去水中的有毒物质,这时候,浑浊的水已经变成了可以引用的纯净水。最后再告诉学生明矾净化水可以使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该实验属于化学变化。这样可以初步调动学生做实验的兴趣,巩固学生的化学基础。

2运用微课教学视频提升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

化学教学的基本目标是引导学生活用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因此,教师理应注重突显基于微课平台下的化学教学目标,借助微课教学视频,让学生认真观察化学实验,聆听每一句解说词,掌握做实验的流程,总结实验结论。例如在讲解《金属和金属材料》这一单元时,让学生观察分离氧化铜的粉末和铜粉的实验,用微课解说词告诉学生:先取出适量的氧化铜和铜粉的混合物置入试管中,接着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并将其过滤,洗涤滤渣,再进行干燥,就可以分离出铜粉。然后为滤液中滴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并将其过滤,洗涤滤渣,再进行灼烧,此时就可以分离出氧化铜。初步讲完实验流程以后,就可以让小组合作完成该项实验。此外,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的同时应该让学生做好实验记录,并写出化学方程式。最后,教师可以用微课件为学生展示分离氧化铜的粉末和铜粉的化学方程式:CuO+2HCl=CuCl2+H2O,CuCl2+2NaOH=Cu(OH)2↓+2NaClCu(OH)2CuO+H2O。这样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在解析“酸和碱”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观察验证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是否已经发生化学反应的实验,并促进微课教学和实验教学的融合,引导学生在欣赏完实验视频之后自行做实验,等学生做完实验以后,教师可以告诉学生:验证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是否已经发生化学反应的基本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取出少量的氢氧化钠放入试管中,再加入稀盐酸,如果试管中产生大量的气泡,就说明氢氧化钠已经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第二种是固体氢氧化钠放入试管中,加水溶解以后得到了无色透明溶液,再滴入适量的酚酞,如果无色透明溶液变成了红色,就说明氢氧化钠还没有变质,也没有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如果溶液不是红色,则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从而全面增强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实现化学实验教学的目标。

3强化学生的概念知识掌握能力

对于学生来说,化学教材中有不少概念知识和理论描述较为抽象难懂,对此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对比化学实验来引导学生掌握化学概念知识。在讲解“溶液”时,教师需要细分“溶液的形成”、“溶解度”和“溶质的浓度”这三个课题,先引导学生认知“溶液的形成”,通过做实验来配置溶液,为学生列举重点化学概念知识,告诉学生:化学中的“溶液”是指两种以上的均匀混合物,相对的量可以连续变化,直至溶解度达到极限(饱和)。化学中的“溶解度”是指物质溶解于溶剂成溶液的程度。一种液体在另一种液体中的溶解度可以是完全溶解或者是部分溶解。化学中的“浓度”是指单位溶液中所含溶质的量叫做该溶液的浓度,溶质含量越多,浓度越大,一般用单位溶液所含溶质的重量的百分比表示。最后,教师需要将本单元的实验活动“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作为任务,让学生在做完实验之后将实验报告上传到微课件中,这样不仅可以进一步完善微课内容,而且能够加强学生对化学概念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全面改善化学实验课教学方法可以为学生营造活泼的学习氛围,指导学生掌握化学概念知识与实验理论,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实践技能。教师应注意做好辅助工作,运用微课教学视频提升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强化学生的概念知识掌握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兰芳,刘淑丽.化学实验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中小学教育,2013(12)

[2]匡婷.微课与导学案结合在初三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2015(05)

[3]黄兰.微课在初中化学实验课堂教学中应用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浙江师范大学,2015(05)

第3篇:化学实验科学方法范文

教材背景:课题组主要研究《新标准英语》,学生生活题材,包括个人生活,学校课内外生活,社会生活以及与国外人的相处等。同一题材在全套教材中重复出现,但其内容逐步扩展加深,螺旋上升。我们的低段一,二年级,使用的是快乐英语教材,三至六年级使用的是新标准三年级起点教材。本教材单词和会话部分设计了各种真实自然的情景,并全部以连环画的形式出现,本套教材几乎课课都配有图画,这为看图说话提供了便利,通过图片引出教学内容,启发学生练习说话,教师可以用图画展现学生本课的主题,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画中人物的动作,表情,姿势和神态等,并对这些东西做出合理的解释,联想和推测,达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目的。

学生的心理特点:小学生经历旺盛,好奇心强,活泼好动,争强好胜,求知欲高,记忆力好,心理负担轻,表现欲强,善于模仿,敢于开口,正是小学生学习英语的优势所在,但自规性比较差,容易培养兴趣,特别是遇到挫折和失败,或者是遇到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或教学形式时,他们更容易对外语学习失去兴趣。看图说话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符合学生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发展规律,儿童在思维方面发展的主要特点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逐步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占优势,利用直观生动的图片能降低难度,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顺利开口。另外,以图画为桥梁,启发学生“借图说理”,逐步实现从叙事到说理的过渡。

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 有利于学生智能的全面发展。

(2) 有利于学生学习视野的开阔。

(3) 有利于师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3.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小学英语课标中要求,低段教学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打好听、读的基础,可见情景教学中看图说话的教学方法,是听、说训练的一种主要形式。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图意,理解图意,达到认识事物,发展思维,学会说话的目的。

在课标语言技能中:一级要求:能看图识字,能在图片的帮助下读懂简单的故事。

二级要求: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和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

心理学依据:在90年代初,我国学者就提出了以认知心理学的知识分类智育原理为指导的教学设计,并揭示了其所依据的“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机制。在此后的几年里,国内外认知心理学的知识分类智育理论又得到长足发展,进一步明确了一条最基本的智能发展的规律,就是当人们具有某种水平能力的时候其大脑中必有相应的分类知识的结构,即图式(schemata)。如果一个人大脑中确有某种水平的图式,他必能表现出相应水平的能力。这种图式主要由三种知识构成:⑴陈述性知识,即陈述、解释什么是什么的知识;⑵程序性知识,即面对什么问题怎么办的知识,经过练习可以转化为智力技能;⑶认知策略知识,即如何监控、指导自己思维的程序性知识,经过练习可转化为认知策略。

4. 课题研究的目标

(1) 通过研究,能够制定出看图说话的策略。

(2) 通过研究,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3) 通过研究,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业成绩。

5. 研究对象及方法

5.1 研究对象:低段:1-2年级,中段:3-4年级,高段:5-6年级。

5.2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对比较典型的提问教学的材料进行分析,借鉴有关理论或实践研究结果,对本课题的研究指明方向。

(2)自然观察法: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外在行为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观察,从而直接感知和记录学生对不同提问方式的兴趣、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掌握情况等。

(3)调查对比法:通过实验前学生的学习态度变化和英语综合能力是否提高的调查,收集一定的事实资料和依据,并加以整理。

(4)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一种适应小范围内教育改革的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其目的不在于建立理论、归纳规律,而是针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工作,解决实际问题。行动研究将改革行动与研究工作相结合,与教育实践的具体改革行动紧密相连。特点是边执行、边评价、边修改。模式基本是:计划――行动――考察――反思(即总结评价)。

(5)经验总结法: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的开发和利用以及提问教学的有效方法,形成一些针对小学四年级有效提问的理论经验,对今后的教学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

6. 关键词的界定

小学英语 看图说话 提高英语学习能力

7. 课题研究的内容

调查分析教材图片特点,看图说话的有效实施方法,以及方法在学生实际学习中的运用,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否有所提高,如出现问题如何改进。

7.1 教材图片特点。

《新标准英语》是由外语教学于研究出版社和英国麦克米伦出版公司联合组织编写的完全符合最新《国家课程标准》义务教育阶段使用的“一条龙”英语教材。a.教材体现了,无论是学习母语,还是学习英语,都要遵循人类学习语言的自然规律; b.教材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NSE,强调“运用语言能力”,强调“任务型教学”,强调“跨文化教育”,以题材-功能-结构-任务为教材编写的基础; c.教材充分体现了美育渗透特点; d.教材体现了让学生积极参与的特点; e.教材充分体现了螺旋式上升的特点。

美国图学论者哈拉里曾强调说:“千言万语不及一幅图。”翻开新标准小学英语教材,一幅幅色彩鲜明、生动形象的插图使人眼前一亮。文字是图片的具体描述,插图是文字的形象体现,图文并茂,构成了一个整体。这些课文插图都是课本编写者精心选配的,为英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也拓展了英语教师的教学视野。它符合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能满足小学生对新鲜的、生动的事物的刺激需要,还以其形象性、直观性等特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还对文章进行了重要的诊释和补充。利用课文的插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感知课文内容,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等。

7.2 依据分析教材总结出的方法:

(1)要注意描述图片的正确步骤;

(2)把握看图说话自身的特点,循序渐进导之以“法”;

(3)借图引导,呈现新知;

(4)借图巧练,操练新知;

(5)借图巩固,拓展创新;

(6)借图升华,总结主题。

7.3 检测研究方法在实际学习过程中的实施效果。(如表1)

表1

一年级“看图说话”不设场景或只是简单的场景,着重对于角色特征和角色行为的描述,通过孩子对图片的视觉认识,训练他们对图片中物体的数量、形状、颜色、大小、名称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二年级“看图说话”中角色相对单一一些,但是引入了比较复杂的场景,引导学生把看到的内容,用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以此来训练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年级“看图说话”角色有所增加,由此带来的角色行为也就多了,且图中的角色行为、动作比二年级难一些。要求学生通过简单的故事形式,把图片内容连接起来,场景多样,涉及的物品也较多。

四年级“看图说话”涵盖角色,场景,角色行为各方面,角色一般都在三个或三个以上,要求学生在把对话连接起来的基础上,变成有情节的小故事,从而训练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五年级“看图说话”通过形象有趣的画面和故事情节,来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和参与感,教师通过分析故事情节,来教会孩子要学会团结合作、助人为乐、文明礼貌,以此提高孩子的语言学习及流畅的表达能力。

六年级“看图说话”为连环画的形式,在对整个故事情节中的角色,场景和角色行为进行识别和描述基础上,更要注意对故事情节的构思和陈述。要发挥想象,构思人物和心理活动。

8. 研究过程

8.1 提出阶段:(2012.3-2012.4)

1)调查摸底,提出实施方案,加强理论学习。

2)落实管理体制,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分工。

3)建立课题研究档案。

8.2 实施阶段:(2012.5-2015.4)

1) 初级阶段:低段年级的实施(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

2) 中级阶段:中段年级的实施(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

3) 高级阶段:高段年级的实施(2014年5月-2015年4月)

三个阶段的研究方法如下:

1)制定教研活动安排表

2)学生前测,分析学生成绩

3)课题组成员集体研究,分阶段教材、图画特点,找规律

4)课堂观察,可行性方法的实施

5)对总结方法进行修改

6)收集积累资料,撰写阶段总结

实施阶段总结:

积累素材,并写出阶段性小结。取得一些成功的经验后,尝试在同年级其他班推广。

8.3 结题阶段:(2015.5)

1)总结研究的经验

2)完成研究报告和论文的撰写

3)申请结题

9. 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 理论成果: a.通过对新课题的研究,要求全体成员不断在工作中总结新的教学 经验,撰写研究报告,把自己新的经验及时介绍给大家,以供成果共享。

b.撰写优秀论文,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2) 综合成果:a. 搜集学生作品编写学生作品集

b. 搜集教师课件,完成教师音像作品集

c. 汇集、整理、分析材料,形成研究成果,写出研究报告,论证 结题。

d.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化学生英语学习环境,不断提高教师的 教育教学水平,努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 基础。

e.进行优秀研究成果评比。

本课题采取边研究、边总结、边推广应用的方式进行,力求把课题研究的过程变成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学生学习发展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过程。

10. 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表达

10.1 提出阶段:问卷调查、实验前期测试及分析。

10.2 实施研究阶段:撰写学术性或经验型论文、反思、案例,可见视频。

第4篇:化学实验科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教学改革;物理化学;实验

1 物理化学教学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目前,物理化学实验课教学中存在大量问题,申请人曾经针对学生做过问卷调查,结果令人吃惊,约有60%的学生认为大多数物理化学实验“没有任何实际价值”、“把简单的实验弄得很复杂”或者“没新意,不感兴趣”。通过相互沟通,申请人发现学生产生这种想法的主要原因是实验内容过于陈旧,且缺乏实际应用价值。以其中电导滴定实验为例,实验内容没有把电导滴定的优势及意义充分体现出来:1)对于简单的酸碱中和滴定,完全可以用指示剂法完成,不仅快速准确,而且能够快速计算出结果,可是电导法则需要统计数据并用电脑绘图后,才能计算出结果,相对繁琐。2)如果被滴定的溶液是有颜色的或有浑浊的,则可以使用电位滴定法完成,相对电导也很简单。因此,学生们普遍认为以“酸碱电导滴定”作为电导滴定实验的主要内容“舍近求远”、“劳而无功”、“大材小用”。作为一名长期在教学第一线工作的教师,作者对于学生的这种看法非常担忧,因为“没有实用性”的课程,不仅不会让学生对实验课产生兴趣,甚至会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这些都属于课程建设中的不足之处,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非常不利。分析其根本原因,是实验内容与当前的科学前沿“脱节”导致的。因此,对于陈旧的实验内容的改革,是势在必行的。

2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教育方法在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索

针对上面提出的问题,我们认为必须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教育方法应用于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中。这种教育方法,并非是通过政策法规将教学与科研硬性粘连在一起(这只会适得其反),而是必须建立在教育者较高的教学水平与科研水平的基础上、并充分发挥教育者自身综合素质,自主的将教学与科研有机的、良性的融合在一起。只有将实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才可使大学化学的教育紧跟科学发展的步伐,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掌握国内外最新最前沿的实验方法,增加他们对科学研究的兴趣。所以,我们拟根据当前比较新颖且实用的技术,设计若干适合本科生操作的实验内容,添加到大学《物理化学实验》中。具体应做到如下几点:1)充分调研国内外物理化学前沿领域的相关研究,结合物理化学理论课中涉及的知识点、尤其是重要知识点,针对性的设计或改进物理化学实验内容,使其具备新颖性和实用性,同时兼顾本校物理化学实验室的实验条件等。2)根据所设计的实验内容,选择合适的试剂、并针对性的设计新颖合理的实验装置。同时充分考量试剂的毒性和仪器的危险性,兼顾实验室、教师、学生以及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安全等。3)根据实验内容、试剂及实验装置,确定合理的实验流程。同时充分考虑实验流程的合理性和连贯性,兼顾本校学生的综合素质。

自1991年Decher重新提出层层组装技术(Layer-by-layer)以来,该技术作为一种通用的、便捷的组装多层膜的方法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齐伟等人[1]充分利用了自身学院的教学条件,将这种技术引入到化学实验课的教学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循环伏安法是一种常用的电化学研究方法,胡万群等人[2]用简单有效的方法制作电极,并用于测量一些喜闻乐见的实际样品(包括湖水、雪碧、芬达、可口可乐等),课堂教学效果明显。作者和合作者们在基于学校的教学条件和本科生的基本素质,也做了一些探索性的研究工作:设计了一个“沉淀电导滴定法测定BaCl2・2H2O中钡离子的含量”的实验[3],并在《应用化学综合实验》课程中面向本科生开放;将便携式投影仪用于本科实验教学[4];将电子目镜和普通生物显微镜组装,用于观察和研究磁性微粒在外磁场作用下靶向移动的速率[5]。

3 改革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教育方法,可以为物理化学实验设计或改进新颖、实用的实验内容,既紧跟当前国内外科学前沿领域、又结合物理化学理论课中涉及的知识要点,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首先,对教科书的内容进行充实与完善。因为教科书中的内容原本就是前人当时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学术总结,科学技术以其为基础不断进步和发展,随之而来的是更新颖、更有效、更精确的成果被展现出来,需要教师能够适时的将其编入教科书中,为学生证明文明的进步、诠释科学的真谛,功在千秋,如傅献彩等将2002年最新的科研成果[6]编入到《物理化学(第五版)》教材中。第二,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展现当今科学发展的最前沿领域,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刺激学生开动脑筋,自主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这对培养新世纪创新性人才是极为重要的。第三,实现青年教师的自我培养。当代大学中的青年教师队伍壮大,多为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一般为理学博士或在读博士,具有较强的独立科研能力和高昂的教学热情,非常适合于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尤其是和他们研究相关的成果在课堂中展现出来,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增加了青年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信心,提升教学水平,快速的实现从单一的科研型人才向教学科研型人才转变的过程[7]。

4 结论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教育方法,对物理化学实验的内容进行改革或改进,旨在教授学生实验原理和实验技能的同时增进学生对当前国内外科研领域的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兼顾了学校、实验室和教师的现状,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齐伟,朱永和.明胶和氢氧化铁胶体在玻璃基底上的层层组装:介绍一个综合性设计实验[J].大学化学,2012,27:65-67.

[2]胡万群,张汉昌,邵伟.pH 传感器的制作及应用:介绍一个开放设计实验[J].大学化学,2012,27:62-64.

[3]王林,李晓舟.沉淀电导滴定法测定BaCl2・2H2O中钡离子的含量[J].首都教育学报,2012,11,116.

[4]李晓舟,王林.“便携式多媒体教学系统”的设计及在化学实验课中的应用[J].首都教育学报,2012,10,102.

[5]李晓舟,王林,廖仁梅.光学显微镜表征磁性微粒靶向移动的可视化教学研究[J].科技视界,2012,5:21-22.

第5篇:化学实验科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化学疗法 血液科 防护 现状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8-0246-01

为了进一步掌握血液科护理人员在对使用抗肿瘤药物的治疗护理中自我防护的情况,提高护理人员临床防护质量。本文以我院血液科病区及骨髓移植病房的60名护理人员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采用抽样方式展开问卷调查研究。现做以下相关报告:

1 调查的对象

60名护理人员的情况基本如下:都是女性,均在21~45岁之间;文化程度方面:大专45人,本科15人;工作时间均是在1~20年间。

2 调查的方法

2.1 调查的方式。采用抽样方式,对列入对象展开问卷调查。问卷是基于大量文献以及请教临床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之上展开设计的,通过预调查测试,问卷效度以及信度都是大于0.80。调查表的相关内容由专人进行讲解,并统一发放,受调查对象在填写后直接当场收回。总共发放60份问卷,均收回,均是有效问卷。

2.2 调查的内容。①抗肿瘤类药物的管理模式;②化疗防护设施的种类;③护士掌握化疗防护的知识如何;④护士实践中防护用具的使用情况;⑤护士实践中的防护情况;⑥化疗废弃物的处理情况[1]。

2.3 统计学处理方法。研究所得数据全部采取SPSS15.0软件展开统计处理,所有调查项目通过%表示[2]。

3 结果

①抗肿瘤类药物都是分散式的管理模式。②第一病区使用生物安全柜,第二病区以及病房没有配置化疗的相关防护设备;③病房护士的化疗防护知识未得全面掌握,对有关问题的了解度较低。主要见表1。④在化疗实际操作中,病房护士的防护用具使用情况,例如手套、口罩、一次性帽子以及长袖防护衫、防护眼罩均较好。⑤护士实际操作中的其它防护情况不太乐观,具体见表2。⑥一、二病区在收集处理化疗的废弃物方面,与相关防护要求相符。

表1 护士对化学疗法有关防护知识的了解情况(%)

表2 护士实际操作中的其它防护行为的情况

4 讨论

随着恶性肿瘤的临床发病率日益增加,各种抗肿瘤药物广泛用于临床治疗上,对救治血液病病患的生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3]。可是,化疗药物同时也给护士和环境带来较大危害。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问题日益受到国内外的重视。本组研究发现医院的化疗管理模式为分散型,化疗防护的设施不够齐全、护士自我防护的意识较低等问题。笔者认为首先加强管理很关键,医院的管理者应重视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严格落实各项管理[4]。其次是备齐化疗的防护设备。可采取集中配置药物方式,并在配药室中安装相关排风措施,以确保空气流通。此外防护用品,例如乳胶手套、长袖防护衣以及防护口罩、眼镜等均应配齐。第三是加强护士的操作技能培训。尤其是要对年轻化护士进行专业技能培训[5]。可重点培训化疗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化疗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化疗实际操作的规程、各项防护措施等。应强化护士的自我防护的教育,以提高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并能够在实际操作中,严格遵循相关的管理制度,及时做好相关的防护措施,确保自身安全。

参考文献

[1] 岳秀艳,王敏,史廷春.综合医院护士接触抗肿瘤药物职业防护现状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8(13):124-126

[2] 黄石群.手术室工作人员在应用抗肿瘤药物中的职业危害与防护策略[J].中国癌症防治杂志,2009(04):221-223

[3] 付韶华,高玉萍.接触化疗药物时的职业防护[J].职业与健康,2009(01):84-86

第6篇:化学实验科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互动式教学;教学模式;优化方法;层次分析法(AHP)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44(2011)04-0070-03

高等学校金融类课程在对施教对象所传递的属性标志信号上既具有与其他学科专业理论课程相似的一般性,又具有区别于其他专业理论课程的特殊性 [1] 。课程的一般性表现为与大多数经济类理论课程所共有的基础性强、连贯性相对较弱,逻辑性强、直观性相对较差等特点。特殊性则表现为与其他理论课程相比,金融类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常常与人们置身其中的现实经济生活密切相关,而且对某些重大金融问题的理解或回答也会因人而异,呈现出较强的个体差异性 [2] 。金融类课程的一般性和特殊性预示着缺乏教师和学生课堂内外的互动交流,其教学效果和目标将很难达成。因此要求金融类课程教学工作应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特别是在互动式教学模式上应有所创新与优化。

一、互动式教学模式创新

互动式教学模式,是以现代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为指导,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模式。

互动式教学模式是在开放的教育环境下, 把教学活动看作是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方位、多层次的交互活动过程,通过深化和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 充分利用各种与学习有关的教学要素,调节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其内在相互作用,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与发展,形成多角度、多层次、多方式、多主体的和谐互动,以产生教学共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这一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有利于促进学生再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结合互动式教学的内涵与金融类课程的特殊性,要求在高等学校金融专业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进行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创新, 其创新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四种类型:(1)多元互动。在相关理论课程的讲解过程中, 问题的提出不仅可以由教师发起,即针对某一具体金融理论知识,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学生回答;也可以由学生发起,即学生向教师提问,教师回答;或者学生之间互问互答。由此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丰富互动式教学的参与主体,拓宽互动的参与渠道, 使传统教学模式从上至下单方的灌输形式变为双向的信息沟通。(2)启发互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遵循一切从学生出发的原则,通过适当有效的启发和互动学习, 让学生掌握金融课程知识要点,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动参与意识,并可通过启发性问题情境的创设来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 在该种模式下不是简单的知识层面的互动,而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互动。(3)学研互动。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原点推动教学, 学生在兴趣的趋动下,关心和关注金融领域内的科研热点、重点、难点问题,并给教师的教学提供新思路,给予新启迪。在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可从三方面着手:其一,教师可将课堂知识点以课题形式进行研究;其二,教师把平时的科研成果在课堂上传播;其三,让学生实时参加教师的课题。(4)情智互动。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学习氛围, 在理解、 掌握知识的同时,塑造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智商与情商,从实践角度达到掌握知识、全面互动的目的。四种教学创新模式下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关系与各种模式中体现的核心内涵,如图1所示。下面将基于互动式教学四种创新模式, 并结合金融类专业四门较具代表性的核心课程给予操作层面的诠释。

(一)《货币银行学》――多元互动

该课程能让学生较系统了解货币、信用、银行、金融市场、金融宏观调控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认识金融运行与经济运行的相互关系,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判断国内和国际经济和金融问题。 而实际生活中很多学生对存贷款利率、股票、住房按揭贷款,助学贷款等,都有初步了解和兴趣,但很多人却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有进一步探讨的愿望。

多元互动教学模式的设计思想是“在开放环境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实现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学生和环境的互动”。在该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可将知识融合在国际金融环境的大背景下,以当前最新的金融时事新闻、事件为背景,借助教师的帮助(实现讲述者、倾听者、组织者、建议者的多重身份),学生的主动参与,通过小组学习、小组互动,利用多种媒体教学资源,通过多种方式来获得。例如学习汇率知识时,涉及汇率基本概念、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汇率与利率的关系等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但课堂学习不是去复述这些基本理论, 而是联系我国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展开, 从我国人民币汇率的升值问题介入, 引导学生辨析汇率升值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利弊关系, 通过双向沟通使学生对汇率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加深理解, 同时也对当前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有更加清醒的认识。

(二)《证券投资学》――启发互动

该课程以现资理论为基础, 以证券投资的收益与风险、投资组合的选择、证券定价理论和证券市场理论等为理论核心,以证券投资工具、证券投资市场、 证券投资分析以及维护投资运作的证券监管制度为主要内容, 并以学生形成证券投资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知识结构为目标。 因此教师在进行启发式互动教学的过程中, 一是应明确教学目的,熟悉教材、了解教材结构,清楚学生应掌握的知识要点;二是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 收集与分析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并且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三是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最佳的启发性问题。例如在讲授“证券投资的基本面分析”时,在课前可设计一些诸如经济周期理论、口红效应、摩天大楼效应、蝴蝶效应等关键字,由经济周期理论引出影响证券价格波动的诸多因素,然后通过对后几个关键词的学习与理解,使学生领会“当不确定性成为一种常态时最好的方法就是回归基本面”的分析内涵,并激发学生课后关注国际、国内金融市场的时事新闻, 提高其投资分析的整体能力。

(三)《期货与期权》――学研互动

该课程全面介绍期货期权合约、 套期保值、套利、基差交易理论与实际交易流程,并对其定价理论和交易策略进行分析, 使学生理解金融衍生工具的内涵,掌握其操作流程,初步了解数理金融模型的分析方法。实施学研互动式教学,教师在创新教学中自己必须先有相关领域的前期项目研究。 将教学与科研内容紧密结合,做到教学中科学合理、详略得当;将科研与教学方式紧密联系,做到收放自如、举重若轻; 将教学与科研技巧紧密配合, 做到有效活跃课堂,吸引学生。例如在讲授我国商品期货的相关章节时,可结合自身与期货交易所在研的横向课题,将郑州农产品期货交易所的期货合约、交易流程、定价方式与学生共享,并可适度安排有兴趣的学生参与相关项目的研究,达到学研相互促进的目的。

(四)《保险营销学》――情智互动

该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极强的金融类专业课程,通过保险营销原理、环境、策略、渠道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系统掌握保险营销的特有规律。 该课程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参与能力和表现能力,显然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需求,实行情智互动式的课堂教学模式, 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课程班级内成立保险营销学社,为保证学生的投入程度, 教师可从“推”、“拉” 两方面着手。“推”就是通过单位时间内下达一定的保单数量给学生压任务,希望他们通过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将其运用于实践中。 比如可以让班级内学生推介相应的健康险保单给需要的同学;“拉”就是以内容的生动性吸引学生进一步了解保险营销奥秘, 并提出问题引导他们探索,从而形成良好的互动学习氛围,在潜移默化间培养学生实践中应具备的智商和情商。

二、互动式教学模式方法优化

(一)优化方法与AHP模型构建

结合金融类课程互动式教学的创新模式, 归纳出优化互动模式的6种教学方法:(1)提问法,强调在教学互动过程中使课程相关问题的选择性和创造性得以优化的一种方法;(2)案例法,即通过日常生活中相关金融案例的教学, 优化学生辨别和判断能力的教学方法;(3)竞辨法,通过课程问题的平衡性,引导学生采取竞争辩论的方式来设计并优化课程的互动教学方法;(4)讨论法,针对某一热点金融问题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讨论,加上教师的及时点评使问题得以明晰的一种优化方法;(5) 模拟法,即结合课程内容针对性地设计一定的情境, 使师生在情境中沟通、协调与合作,最终达成学习任务并优化教学效果的方式;(6)游戏法,要求师生双方寓教于乐,将课程内容融入一定的游戏环境中,使学生在手动、口动、眼动、耳动、脑动中优化教学的一种方式。

为了分析现阶段在金融类课程中最容易被学生认可和接受的互动教学优化方法, 本文运用层次分析(AHP)法进行建模。该方法是美国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萨迪教授在19世纪70年代初提出, 该方法通过把复杂问题分解成各个组成因素, 将这些因素按支配关系分组形成递阶层次结构,最终形成目标层、准则层、子准则层和方案层等,通过两两比较的方法确定层次中诸因素的相对重要性。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在对复杂决策问题的本质、 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关系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 利用较少的定量信息使决策的思维过程数量化,从而为多目标、多准则或无结构特性的复杂决策问题提供简便决策的方法。

在辨别金融类课程互动式教学模式优化方法的效果时,6种优化互动教学方法的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从结构上应该反映互动教学准则层的三种相应状况,即知晓度、有效度与满意度。本文构建了该评价指标体系,按各因素的关系建立了如图2所示的递阶层次结构。

(二)模型结果分析

针对金融类课程互动教学优化方法实施效果评价指标的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按各因素的重要性关系构造判断矩阵。 在实施效果评估的具体操作过程中, 构造判断矩阵是关键,需要提高数值的准确性。本文在运用南京审计学院金融学院2008级4个专业(金融、保险、投资和信用管理)12个班学生填写的判断矩阵基础上, 参照了学者李宴喜等人提出的判断矩阵的群组综合构造方法, 用以克服个人的主观偏好的影响,以提高决策的精确度。本文在方案层的三个判断矩阵数据一致,故简略为表1所示,准则层两两判断矩阵,如表2所示。

为避免在判断指标重要性时出现违反常识的非一致性判断,需要对判断矩阵做一致性检验。本文采用Expert Choice软件来计算各层次及最终实施效果的权重, 同时得出了各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结果,C.R.(O-U)=0.04,C.R.(U-A)=0.09均小于0.1。通过计算得出6种方法在知晓度、有效度和满意度三个准则判断层下实施效果的权重及排序,如表3所示。

从表3可见,在关于金融类课程互动式教学优化方法实施效果的评价结果中, 研究样本内金融专业学生普遍认为竞辩法的优化效果最好, 其值达到了0.449,表明该方法在有效调动师生积极性,结合实际经济金融环境提高教学效果的影响力上相对最为明显。 其次是讨论法和提问法, 其评价结果分别为0.247、0.122,显示了该类方法在营造良好互动氛围,强化双向互动教学方面的优势。案例法、模拟法和游戏法的综合评价结果值均小于0.1, 分别为0.096、0.053和0.033,究其原因可能来自两个层面:一方面是研究样本――南京审计学院金融学院师生在现阶段运用该类互动式教学方法时, 还未能充分发挥和拓展该方法的实际效能,没有起到预定的教学效果,使学生产生对该类方法的认知偏差;另一方面,针对金融学院专业学生的相关课程, 该类方法的互动教学效果可能没有达到管理学或经济学相应课程的水平, 从而造成学生对该类方法的互动教学实施效果评价较低。 因此可借鉴管理学和经济学课程的相关互动教学的成功经验,将其方法应用于、融合于金融类课程的实际互动教学过程中。

三、结论

本文从互动式教学创新的角度凝练了多元互动、启发互动、学研互动和情智互动四种教学互动创新模式, 并针对金融类四门具体课程,即《货币银行学》、《证券投资学》、《期货与期权》和《保险营销学》,将四种创新互动模式分别在其中的运用进行了操作层面的诠释, 提升了该创新互动教学模式的实践指导意义。另外,通过构建AHP层次分析模型,对提问法、案例法、竞辩法、讨论法、模拟法和游戏法6种优化互动教学方法在知晓度、有效度和满意度三个维度进行测算。通过对研究样本调研计算结果的分析, 发现金融类课程中学生最为认可的互动式教学优化方式是竞辩法, 效果相对不理想的是游戏法。针对评估结果的分析,一方面,期望找出金融类互动式教学优化提升的有效方式及途径, 并将其继续深化;另一方面,通过探析部分互动教学方式效果不明显的深层次原因,并期望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得以改进。

参考文献:

第7篇:化学实验科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办公自动化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09)32-8994-02

The Beginning of Office Automation Course Educational Reform Fishes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ZHOU Xin-qiu

(Hu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ology, Yueyang 414006, China)

Abstract: The office automation curriculum is my courtyard specialized fords the foreign language secret recipe in view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study to study high-level lives the start the characteristic curriculum, this curriculum start has made certain progress until now, but how to further carry on the educational reform to this curriculum, causes student's practice skill and the overall quality obtains a bigger promotion, is our each teaching classes teacher must face at present with the ponder question. This article in view of this question from the course content, the teaching method and inspection way several aspects has carried on the thorough discussion.

Key words:office automation course ;educational reform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综合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但要求毕业生具有较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同时还要求其能够从容应对未来办公环境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我院开设的办公自动化课程,强调教学内容在实践中的运用,注重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实训教学方式,探索实训范畴,把握课程实训教学特点,构建完善而有效的实训教学体系并贯彻于课程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1 高校办公自动化课程的开展现状

我校开设的办公自动化课程是以灵活运用各类办公自动化软件为基础、熟练操作各种办

公自动化硬件设备为重点,并模拟显示的办公情景,通过课堂上同步操作的方法,老师讲课的同时,让学生适时消化,实现了理论和操作的同步,最终使学生熟练掌握OfficeE中Word,Excel,Powerpoint等办公软件,并熟练掌握各种办公自动化设备(包括微型计算机、传真机、扫描仪、打印机、复印机、光盘刻录机、数码相机、碎纸机等)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及简单故障排除。可以说,这门以“实用性”和“实践性”为主的课程,不但为我校毕业生提供了一个立体化的办公平台,同时也为其将来择业增添了竞争筹码。

该课程开设至今,经过全体任课教师几年来的共同努力和校方的大力支持,其教学效果已得到了全校师生的广泛认可和一致好评。但作为我校新开设的一门特色课程,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更应放眼未来,应该认识到要把课程建设成省级乃至国家级精品课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2 如何进行办公自动化课程的教学改革

2.1 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丰富现有教材,不断更新知识库,充实和完善课堂教学内容

计算机教学要求教师知识广博,专业精深,最大限度充实课堂教学内容。办公自动化课程的教学是一个动态的教学,因为教学内容会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如:几年前学的Office97现在已不适用了,这必然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对本专业的知识不仅要精深,而且要广博,如不仅要掌握Office2000及Office2003的使用,而且还要针对不同平台的办公自动化,教师都应有所熟悉。“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课堂教学的源头活水就来自教师广博而精深的知识。这样才能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课堂生动活泼。教师只有不断更新知识库,联系当前市场实际情况,才能结合教学工作把较先进的技术介绍给学生。

该课程的现有教材是我校计算机系全体任课教师根据我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要求并结合该课程的现有硬件条件共同编写而成。该教材重点介绍了办公自动化系统中常见硬件设备的操作方法和使用技巧。在内容上与《大学计算机基础》互为补充,有效弥补了学生在办公硬件设备方面操作能力的不足。

然而,为了使我校学生四年的计算机学习形成一个完成的体系,并考虑到该课程开设在毕业前夕,所以如何在培养学生综合办公技能的同时将学生前二个学年所学内容充分融会贯通,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应用软件的学习,是我们未来在教材修改中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根据几年来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和意见反馈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对一些实用性较强的应用软件的学习愿望非常迫切,其中主要包括:系统备份、还原软件;磁盘空间优化、整理软件;简单的图像处理软件;音、视频文件的格式转化、处理及拼接软件等。此外,学生还希望对电脑操作的常见问题有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例如一旦操作系统出现问题如何重装系统;磁盘的数据被以外删除如何有效恢复、还原……因此,在未来的教材修改中,我们应当与时俱进,以学生的真正需求为导向,及时给予学生们最需要的知识。

2.2 改善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该课程目前采取的是小班授课,且全部课程均在实验室进行。在授课过程中将三至四名学生分为一组,使之彼此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在学生进行操作之前,教师会对每次实验内容所涉及的操作方法及要领进行逐一演示并讲解,待学生完成实验任务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具体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和个别辅导。

对于一门新开设的特色课程,我们应力求在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同时使其思维能力及综合素质也得到全面提高。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可适当将“实例引导”、“启发、互动”等先进教学法引入课堂。即可根据每节课所讲内容设计多个难度不等的操作实验,教师不再进行单纯的讲解,只适当地进行启发和引导,使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自己解决问题。且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想法和解决方案,并让学生自己动手验证不同解决途径的差别,从中选择最优解。在课堂上,对于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在完成基础实验的同时,去尝试完成更有挑战性的实验内容;而对于动手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则帮助他们尽量在课堂上将所学内容消化理解。经过这样有意识的引导与启发,课堂气氛会变得更加活跃,学生的探索、讨论、交流和质疑意识也会不断加强。

2.3 改革考核方式,使其更加科学、合理

高校所开设的大多数课程通常所采取的是“平时成绩+期末成绩”的考核方式,且把期末成绩作为最终考核的主要依据。然而这种考核方式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查和评价,忽略了学习的真正意义。

我校开设的办公自动化课程属实践类课程,其考核方式是以“平时成绩+综合作业成绩”作为最终评定依据。为使学生的最终成绩能够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际操作水平,我们逐年加大了对平时成绩的考核力度,提高了平时成绩在最终成绩中所占的比重。我们采取“现场操作”的考核方式,根据每个组每次实验完成的时间和质量,进行现场打分。然后对每次课的实验成绩进行统计、整理,最终给出每名学生的平时成绩。

由于平时成绩可以真实地反映每名学生的学生态度和对所学内容的实际掌握情况,而综合作业通常有由学生在课后完成,教师很难对其真实性进行考察,因此在对综合作业的批改过程中,教师会参照每名同学的课堂表现,给出一个合理的分数,而不仅仅依据作业本身。实践表明,结合“现场操作”的考核方式,并适当提高平时成绩的比重,可以更客观、更全面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察。

3 结束语

办公自动化本质上是一门技能性课程,同学们要想真正掌握它,不能认为通过考试就万事大吉,还需要平时大量实践,日常学习、生活和实训中都要有意识地对所学知识加以应用。

参考文献:

[1] 徐惠琴.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研究与探讨.2007(7).

第8篇:化学实验科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方法

一、体验式教学的内涵

体验式教学足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它所关心的不仪足人可以经由教学而获得多少知识、认识多少事物,还在于人的生命意义可以经由教学而获得彰和扩展。

体验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没身处地为学生着想,通过教学中的交往、对话、理解而达成的“我一你”父系,而不是单纯的“授——受”关系,不会强行用自己的思想代替学生的思想,用自己行为代膂学生的行为。体验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地探索外部世界,自觉地认识自我,它所追求的不只是学生通过自丰学习更好地获得知识和能力,还要让学牛存探索鹏界、探索自我的过程中增强自主性。

传统的教学过于注重师生之间“授——受”关系,教师是知识的权威和拥有者,他的主要作用于讲授和传递书本知识,而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受体,主要任务是收下教师的传过来的知识,这种师牛关系只是一种知识传递关系。“授一受”关系中,难以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授受”关系中,常有的是届高临的说教,把自的观点、思想强行灌输给学生。

二、体验式教学在专业课教学中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专业知识对于学生而高,比较抽象,学习难度较大,不容易理解。如何让学乍能够通俗易懂、有兴趣的捧这门专业课呢?我认为教师在专业课教学中应帮助学生以合适的方式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接受实践的经验。同时帮助学生通过学)发展自身的观点,拓宽白身的体验。教师只有以受敦育者自身的体验为核心引导他们接受同他们的体验相‘致的知识,同时,鼓励学生以自身的体验为核心来形成自身的观点,表达自身的观点。从而使教育起到一种引发学生习的兴趣并激发其解决问题的动机,首先在最初的学习创设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教师设计真实的问题情境——学生将来会经历的、义与所学课程相关的情景,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景中发生。例如我们在讲会计报表的每一个项目时,完全采用真实会计实例为载体,即会计理论知识融于一个个报表项目中讲解,理论与实践一一体化,敦、学、做栩结台,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这样一方面,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一个相对完整、真实的情境,还原知识产生的背景,使学生更真实地融人到情境中去亲“心”体验其过程提高其学习兴趣,进行自主学习;另一方面,真实的问题情境能激励学生自主探索。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已经刨设的问题情境中,帮助他们运用原有的知识与教学内容进行对话和交流,学生在彻底融入问题情景后,其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被充分激发出来,这种激发的情感将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中,为教学活动的继续展开并取得成效打下基础。与情境融合后,教师引导学生明确问题所在,问题的发现激起他们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动机和欲单。

三、体验式教学方法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作为教帅不能只把教科书中的内容灌到学生头脑中,目前的教学知识教师讲授,学生记。这样不利于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探究能力。

我认为在专业课教学中应充分贯彻体验式教学的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当然这对教师也应该是个挑战。教师除了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外。还必须以体验式教学为切入点,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从思想观念、工作方式、行为习惯等方面提高白己。使自已有能力调动学牛的积极件,使学生在强烈的兴趣和动机的推动下,对问题进行思考,通过讨论、交流加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主动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对所学习的问题提出各种假设。这时就需要教师组织有用的学习资源,如:在校园网上建相应的文献库:能让学生迅速查到最新的会计准则、审计准则、有关的贝型案例等相关资料。设置出如巾国会计网、中国审计网、中国财经网、中国财税网等相关链接。为学生自主探索营造良好的环境。利用教师组织的这些学习资源,学生能迅速查找到相关资料,获得对问题本质的深刻理解、提出假设和解决问题的方案。在学生自觉参与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指导,但不应有过多的干涉,让学生充分发挥手动性和积极性,大胆地提出假设和解决方案。由此可见,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不再是单向的知识传递着,在教师的支持下,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探究能力。

第9篇:化学实验科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 课程定位 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体系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7(b)-0026-02

《基础会计》是会计学的入门课程,主要阐述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是学习会计这一学科的基础。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较多的是采用传统的“先理后实”的教学模式,即先注重强调课程的知识性、系统性,再注重强调实用性、技能性。从教学效果调查反馈信息来看,表现为学生对会计原理知识点往往难以理解,甚至对会计学习感到迷惘,特别是对于繁多的需要识记的基本理论知识有厌倦情绪,导致学生怕学,教师在教学中存在困惑。怎样解决教与学之间的矛盾呢?本文就《基础会计》课程理实一体化实践教学作如下探讨。

1 《基础会计》课程定位

由会计学本身的特点所决定,《基础会计》是一门集理论性与技术性于一体的应用型课程,不仅有完整的理论体系,而且拥有一套规范的专业操作程序和方法,计算性和操作性很强。因此《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一方面要传授给学生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另一方面还要使学生掌握会计的各项基本技能,培养其较高的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理论与实作二者有机结合,学生才能学有所用,具备独立完成会计工作的能力,成为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

《基础会计》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为顺应目前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即将课堂教学搬到实际操作室,将专业理论知识融入技能训练中,采取直观性和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强调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对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重知识的系统性、轻技能的实践性”,理实一体化教学将有助于改善目前单调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改善课堂教学环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基础课的教学质量大有帮助,从而大大促进学生对专业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运用。

2 《基础会计》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

针对目前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结合新企业会计准则强调培养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要求,在构建《基础会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时,本人认为应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营造一个模拟的职场环境,设计模拟职业工作流程的项目模块来展开教学过程,即要以会计工作流程为导向“重构”实践教学课程。

课程是教学内容及教学进程的总和。以工作流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对多年来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沿用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一种“重构”。“重构”就是要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计划、教材组织与编写、教学内容选取、教学内容组织与实施、教学方法、教学团队建设等多方面,均以会计工作流程为主线重新构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首先,实践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计划的制订要摒弃传统的以章节划分的结构模式,而是重构为根据该课程所需要学生获得的相关专业技术知识、技能、职业判断能力,以工作环节划分为若干项目模块来进行组织。其次,教材组织与编写、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内容组织与实施、教学方法的选择同样要以工作流程为参照,针对会计主体与其基本经济活动顺序的每一个工作环节来组织实施。具体来说,《基础会计》理实一体化实践课程,按照要求掌握的会计核算技能分解设计成若干个工作项目模块,即以会计主体设置为内容起点,按会计主体业务流程构建新的基础会计实训的内容体系。在教材组织上可按照企业与会计主体、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产清查、会计报表、会计档案六个项目模块进行,注重学生对整个会计实务操作流程的整体把握。在对学生的会计基本技能训练和培养时,不仅把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及会计准则中的基本职业判断要求融入其中,而且应突出和强化技能操作和能力培养,以便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实施更贴近会计岗位工作的实际需求。同时,教学方法要适应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实施,如可根据项目模块进行分组演练、岗位交叉互换、师生互动等。第三,构建配套教学团队。根据理实一体化新教学模式的需求,建立师资培训长效机制,有计划有步骤地鼓励教师到企业现场实习、工作,使教师真正熟悉和掌握会计实体的会计工作的实务流程;同时,鼓励教师参加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取得相应资格证书,达到“双师”型教师的要求。

3 《基础会计》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体系的构建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理实一体化教学由于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且互相配合、灵活运用,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不觉得单调乏味,又能结合实际工作流程来认知和应用会计基本技能,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真正统一结合的教学效果。根据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并结合上述《基础会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目前归纳汇总的实践教学方法体系包括如下。

3.1 情境教学法

指在将某制造性企业设计为一会计主体的前提下,由教师按会计业务流程及对应的基本技能分解成若干个教学模块,每个教学模块中设计若干教学情境,并将教学内容中的知识点、技能要求、任务内容、完成成果融合到各教学情境中。实训时,围绕着教学情境组织和开展教学,使学生直接融入教学模块全过程,并从中获得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培养职业能力。

3.2 任务驱动法

即由教师将职业技能设计为需完成的学习情境的具体任务,以完成任务为学习目的。在教学中的具体操作步骤是:首先,导出任务及知识准备;其次,由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操作和训练;最后,教师指导、答疑,并进行学习评价。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既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可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应用的灵活性。

以“会计账簿项目模块”学习为例,任务驱动法的具体实施过程分为以下几步:

(1)创设学习情景。设计一种与本课程实训的教学内容相一致的情境。例如:把上课地点放在会计模拟室进行,上课前,准备好给学生用的各种账簿,将其放在各张课桌上;在模拟室的墙壁上挂有各种程序图,将账簿的登记演示利用投影仪事先播放等来创设情景,让学生走进会计模拟室就感觉到学习账簿的氛围。

(2)提出学习任务。在创设学习情境后,教师应导入课前设计好的与当前学习主体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或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解决的现实问题)。例如,在完成“账簿的设置和登记”这个教学内容时,教师可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特点,以关键技能点为核心,设计以下任务:

①账簿的种类和格式有哪些?

②在账簿设置前,先确定该选择哪种账簿?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③账簿设置时,要注意填写哪些内容?为什么要填写这些内容?

④登记账簿的依据是什么?是否需要对其进行审核?审核哪些内容?

⑤根据确定的依据该登记哪些内容?如何登记?

(3)自主学习。教师通过向学生提供各种解决问题的线索,努力发展或挖掘学生潜在的“自主学习”能力,具体包括:确定学习内容表的能力(指为完成与给定问题有关的学习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清单);获取有关信息与资料的能力(即知道从何处获取以及如何去获取所需要的信息与资料);③利用、评价有关信息与资料的能力(即通过完成账簿的设置与登记来掌握账簿的设置原则与登记方法)。

(4)协作学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组织分组讨论和学习,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同时,学生也可以把不同的观点或学习中存在的疑惑提出来,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在讨论中学习。

(5)学习评价。由学生代表讲解、总结完成学习任务的方法、步骤或要点,教师进行归纳总结、补充说明。例如:每组学生派一代表发言,讲解、总结本组学习内容,后发言的学生可针对已发言同学的内容进行补充或更正(如时间有问题,也可抽查其中几组来阐述观点);最后,教师总结陈述,演示正确的账簿设置和登记的过程。

3.3 实物引导法

即通过让学生观察真实的凭证、账薄、报表,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消除书本与现实之间的“断层”。例如,在完成会计凭证学习模块时,教师即可以将经济业务中所涉及的有关发票、银行结算凭证、收料单、领料单等原始凭证直接向学生展示,也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设备,通过图片演示、视屏播放等方式把教学内容直观化。

3.4 角色体验法

即教师将学生分成两人或多人为一组的若干学习小组,组内成员分别扮演制单会计、会计稽核人员等角色,进行“审核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对账”等会计业务操作,并出具“审核报告”,将学生真正置身于完成某种工作任务中,从而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学任务在职业角色的体验和互换中实施与完成。此方法主要应用在“原始凭证的审核”、“记账凭证的审核”等实训项目数学中也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3.5 合作教学法

即在课程实训中,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先“主”后“辅”。具体来说,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以扮演角色、团队协作等方式在教师的引导下“先”完成实训教学任务,教师则“后”进行评价指导,明确关键技能学习点,并指出学生的问题所在。此方法在运用时,既要注重强调学习团队内的相互协作,又要注重师生之间“教”与“学”的有机互动。比如,在进行复式记账法的应用、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应用、会计报表的认知和编制等的实训任务时,可以通过此方法来促进学习和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教师在《基础会计》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的运用过程中,不是孤立地去运用一种方法,而应该是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 郑炯惠.“程序教学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新探索.云南省财经学校学报,2008,2.

[2] 王婷.关于《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3] 刘敏丽.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探究.职业教育研究,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