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务一体化与财务共享范文

财务一体化与财务共享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一体化与财务共享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财务一体化与财务共享

第1篇:财务一体化与财务共享范文

关键词:财务流程再造财务业务一体化信息时代

一、医院财务流程再造的涵义

业务流程再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是指对关键流程中的活动和信息流进行重新审视和设计,从而达到简化流程、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增加柔性的目的。

结合BPR的概念,可以尝试将医院财务流程再造定义为:对现有医院财务流程分析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改进或重新设计,以期达到降低成本、简化流程、增加柔性,最终提高质量的目的。

二、重塑财务流程,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

信息时代下,管理从“纵向一体化”的传统管理转向了“横向一体化”的信息化和价值化管理,国内外许多医院纷纷重组业务流程以强化医院管理,提高医院综合竞争能力,于是医院的财务业务―体化就应运而生。

从医院内部看,传统财务会计核算流程使得财务流程远离业务流程,尤其是“编制记账凭证”环节降低了财务与业务的协调和信息传递、共享;财务人员把主要精力放在编制记账凭证上,财务的控制职能、分析职能、决策职能都很难得到充分发挥。应用流程再造的方法,构建财务业务一体化流程,消除编制记账凭证等非增值环节,从而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实现业务与财务部门的信息实时传递和共享,减少数据的重复处理。

通过财务业务一体化模式,将业务信息自动转换为记账凭证,并保存在记账凭证数据文件中;当需要从财务和业务视角生成相应的报表时,通过报表生成系统从共享数据文件中实时获取数据,自动生成相应得报表。

财务业务一体化模式将财务会计流程与经济业务流程有机融合。当一项经济业务发生时,由相关部门员工录入业务信息,信息进入系统后,立即存储;同时该业务事件通过动态会计平台生成实时凭证。自动或经会计人员确认后显示在所有相关的账簿和报表上。

三、财务业务一体化与流程再造结合的必然性

以医疗管理为核心的财务业务一体化模式,将财务管理延伸到医院管理的各个职能部门,实现了财务业务协同化,管理信息动态化、实时化,不断满足了医院发展的管理需要。

(一)是对单一财务信息管理模式的根本改造和提升

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三流合一,同步管理,使医院资源处于较佳配置状态。财务系统在进行自身业务处理的同时,也对业务活动的全过程实施监控,可随时反馈和提供准确、及时、全面的各类数据分析与决策信息。

(二)实现会计的动态核算和管理,业务信息的实时和共享

在一体化条件下,会计信息的获取与业务的发生同步,会计核算从事后的静态处理发展为事中的动态处理,财务管理从静态管理走向动态管理。会计信息的记录向前延伸至业务活动过程中,各信息系统间的传统分工界限被模糊化,不仅解决了信息孤岛的问题,而且实现了信息集成。

(三)有效发挥监管职能,优化经营管理模式,规避运营风险

一体化条件下,记账凭证由系统自动生成,会计人员可以从日常繁杂的会计核算处理中摆脱出来,从而更有效地实现会计的监管职责。在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实现了财务管理的规范化,理顺了不同业务和人员间的职责权限,加强了对资金的动态管理与控制,解决了资金闲置和资金紧缺现象并存的问题,提高了资金的运作效率,用有限的资金运作实现了最大的经济效益。实时监控财务状况,实时查询全院的资金信息和资金运用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查找原因、堵塞漏洞、降低风险。

(四)增加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度,提高决策质量

一体化面向业务流程收集信息,做到了事前计划、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实现了业务与财务协同。医院的任何数据信息都可以实时获得,实现动态决策,全面掌握资金流、物流、信息流三流合一,迅速出具分析数据,为领导者决策提供有利的数据支持,提高决策质量。

(五)提高了工作效率

系统自动生成记账凭证,实时登记总账,保证财务信息及时、准确。财务部门对经济业务事中控制,避免了以往财务系统事后核算、财务管理被动的局面。降低了财务人员的劳动强度及人工填制凭证带来数据的不准确性。

(六)对未来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一体化系统在设计时,对各子系统都预留了相应的接口,可以支持系统未来的扩展和延伸。目前很多医院距实施一体化系统所要求的管理模式、业务流程相差甚远,这需要管理者掌握先进管理思想,树立现代运营理念,以业务流程的观点来运营管理医院,对现有业务流程进行改进、优化和重组。

信息孤岛长期以来一直困扰医院信息化建设,财务与业务不协同,财务与业务部门不能进行有效沟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并没有有效的集成和共享,财务部门无法及时准确地提供管理者所关心的财务信息,造成医院财务管理和控制职能的严重缺失。财务业务一体化的实现将会彻底改变医院信息化建设和传统财务信息系统的现状,以强化医院管理,提高医院综合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慧.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现状及发展,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第3期,第20-21页

[2]刘媛.等,财务业务一体化应用的探讨,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年第3期,第7-8页

第2篇:财务一体化与财务共享范文

【关键词】 财务会计 信息化 研究

现代社会是信息化时代,现代信息技术使得信息数字化、编码化,为信息的汇集、加工、处理、存储、传输、检索、运用提供了强大手段,电脑网络的高度发展把整个地球连接成一个网络型的信息结构,信息的生产速度极大提高而成本却急速下降。

一、财务会计信息化理论内容

会计信息化理论是由会计信息化基础理论、会计信息化应用理论和会计信息化环境理论相互结合所形成的一个有机的理论体系。其中,会计信息化基础理论是构成会计信息化理论的基本要素,包括会计信息化的目标、方法理论等;会计信息化应用理论是将会计信息化基础理论应用于会计信息化实践、指导会计信息化实践的理论,包括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会计信息化管理体制理论等;而会计信息化环境理论,则是对会计信息化基础理论和会计信息化应用理论产生影响作用的外部条件的理论,包括信息、技术和组织等环境的影响。作为会计信息化的基础和核心部分的财务会计信息化,立足于其会计反映与监控的基本职能,对其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和环境理论深入研究,不仅是会计信息化的当务之急,而且对会计理论创新研究有着重大意义。研究我国财务会计信息化理论,首先必须根据财务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分阶段加以进行。信息系统与组织内外部环境之间共生与互动的关系,决定了财务会计系统必须是一个活跃开放的系统。而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的优化与演化程度,直接反映出财务会计信息化发展水平。根据会计的业务流程再造和信息集成的程度,可将财务会计系统的发展阶段分为手工会计模式、计算机会计模式和网络会计模式三个阶段。而我国信息化财务会计系统至今经历了手工会计仿真模式与计算机会计模式两个阶段。

二、财务会计基本程序的改进

1、会计记录的信息化。在我国财务会计系统四个基本程序信息化过程中,以会计记录的信息化最为成功。根据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标准设置凭证、账簿和报表的数据结构,按照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模块正确地进行数据输入、处理和信息的输出,逐步实现了会计记录的电子化与无纸化。同时,会计处理过程的程序化与规范化,又使会计集中核算、记账,以及企业租用服务供应商信息系统成为可能。信息理论所包含的数据压缩定理和信道编码定理两个基本定理同样也适用于会计记录。在对数据的压缩过程中,当前财务会计系统在获取会计账户和报表的压缩信息中一方面保证信息的不受损失,同时,通过凭证模板和非法对应科目控制减少了信息失真。而在保证一个有噪音的信道中传递最大数量会计信息的设计之中,当前系统则多将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合二而一地归集于一个数据文件之中,以便账簿和报表提供更为详尽数据与信息,并注重会计处理过程中对有效编码方案使用冗余技术。

2、会计确认的信息化。会计确认与计量的信息化,是财务会计信息化的难点。如何将人脑对会计的确认与计量逐步转化为财务会计软件的基本功能,首要问题是要进行“初始记录的确认”(即初始确认),APBS tatement No认为“初始记录”包括对进入会计程序的数据、作出分录的时点和通常要予以记录的金额等三项原则,其中前两项属会计确认问题,而第三项属于会计计量问题。在财务会计信息化过程中,将会计确认交由计算机系统完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可以想象,那种缺乏完整的原始凭证数据仍可准许进入财务会计系统的做法。将给系统带来多大的危害。因此,制定“准入”数据的确认条件必须完整充分。

3、会计计量的信息化。选择计量属性是会计要素计量的主要问题,在当前财务会计系统提供以货币量度为主的信息的情况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不仅可能使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计量属性克服相关性不强的缺陷,而且可以使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尽可能同步地得以反映。因此,通过建立基于以上五种计量属性相应的数据库文件,并根据各计量模式的要求分别生成不同计量属性的财务报表信息,对满足不同信息用户的需求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三、加强会计信息化的财务会计流程优化

1、加强数据标准建设,建立、应用会计数据和信息的完整统一的标准。新的财务会计流程应能将原始数据加工成标准编码的源数据,实现数据资源共享。

2、简化会计核算流程,消除不增值环节,构建财务业务一体化流程。应用流程再造,消除编制记账凭证等非增值环节,借助网络信息技术财务和业务部门的信息实时传递和共享,减少数据的重复处理。

3、打破顺序化业务流程,实施“事件驱动”。“事件驱动”是一种计算机术语,是指当某一特定事件要求代码进入工作时程序指令开始执行。

第3篇:财务一体化与财务共享范文

关键词: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系统;建设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312-01

会计信息化的实施与普及,极大的提高了企业事单位的会计核算与内部管理水平。但部分企事业单位对于会计信息化及会计信息系统的实施、应用还存在一些模糊、片面的认识。笔者欲就企业事单位会计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初步探讨。

一、避免会计信息系统建设工作的人为简单化

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工作的实施,特别是会计信息系统应用过程中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就是各大企事业单位都对办公条件进行了改善,基本都实现了办公的计算机管理,特别是单位财务工作,基本实现了会计核算的电算化,传统手工记账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离预期的“会计信息系统”建设目标还差很远,根本无所谓“已经实现了会计信息化管理”。企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的基本要求是,单位出纳、工资和固定资产等资金流的管理以及凭证填制、过账、报表等工作全部实现计算机联网会计核算,是一种无缝链接式的会计信息系统的联网运行。能否实现会计信息系统的否联网运行,是区分会计电算化与会计核算电算化的重要标志之一。目前,只是简单实现了会计电算化,就说是在实现了会计核算电算化未免有强词夺理之嫌,由于人为的将会计信息系统建设工作简单化,导致单位会计信息数据还只是一个“孤岛”,还没有真正实现联网数据共享。

二、明确与发挥会计信息系统建设理论导向作用

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系统建设,离不开理论的导向指引。目前,关于会计信息系统建设理论多是一些模糊的认识或者是一些零散不系统的阐释。要想很好的完成会计信息系统建设,弄清楚什么是“会计信息系统”有其内涵很重要,如果这种基础性的理论都不搞清楚,那也就无所谓开展会计信息系统建设。目前,由于对会计信息系统认识的偏差,导致各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系统建设工作不甚理想。笔者认为,会计信息系统是指以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为基础,以特定的财务软件为基本工具,对单位的业务流、资金流、信息流和工作流等进行科学管理、核算的信息系统。建设会计信息系统的目的是实现“数出一门、信息共享”,特别是单位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会计信息系统除了能很好的实现会计电算化功能与工作外,最重要的是能优化企事业单位的行业务管理。基于会计信息系统的企事业单位业务管理是采用原始单据流管理的一种业务活动,是企事业单位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的重要体现。

三、制定行业标准规程,规范信息系统建设工作

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系统建设是一项崭新的工作,需要从行业上予以管理和规范运作。目前,我国会计信息化与会计信息系统建设管理上,仅有少数的几个会计电算化规范性文件参考,还没有真正的会计信息系统行业标准和技术规程可供建设,这对于我国庞大的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系统建设工作是非常不利的。由于会计信息系统理论研究的滞后和行业标准的缺失,导致我国的会计信息系统软件多是国外设计理念,以及凭经验依据客户的简单需求来开发财务软件;虽然我国已经有了一些相对著名的财务软件开发公司,但他们也只是各自为阵、自成体系,开发的软件系统组成和功能结构等不尽相同,彼此之间更缺乏兼容性,非常不利于企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系统建设。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行业标准与技术规程层面分析、解决,有必要制定与规范相应行业标准和技术规程。

四、科学与合理设计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模块构成

我国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对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构成等尚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导致开发的会计信息系统模块构成不够科学。经过分析,笔者认为会计信息系统至少要由财务会计、业务管理和信息分析三个无缝链接的计算机联网系统构成,才能称为是一个相对科学合理的设计。财务会计系统;即是我们通常说的“会计电算化”,它以实现财务会计工作的计算机信息化管理为主要目标,主要包括账务处理、出纳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工资管理、会计报表和往来管理几个子系统,侧重于企事业单位资金流的管理。业务管理系统;就不同会事业单位来说其业务管理系统的具体组成可能不同,但其都包括业务循环、业务核算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业务循环子系统,主要以计算机内部原始单据为手段,对各项业务的付款循环、收款循环或得仓储物流循环等进行管理。业务核算子系统,主要功能是核算业务循环子系统中的原始单据,以及生成相应记账凭证后传递到账务处理系统供财务管理人员使用,实现了单位财务、业务的一体化管理。信息分析系统;信息分析系统主要用于单位财务状况分析、财务支出预算、以及具体业务分析等子系统,功能在于发挥会计信息系统的、查询、分析、加工等信息与决策支持作用。

第4篇:财务一体化与财务共享范文

关键词:通信行业 业财融合 措施探讨

电信行业作为新兴的产业,在经历产业改革与重组后,形成了三大运营商全业务经营增长管理格局,竞争日趋激烈,市场竞争加剧。面对不断增长的通信用户,一定时期内通信业务额却出现明显下滑迹象,企业盈利空间无形缩小,企业竞争压力加剧。与此同时,语音、数据、宽带等通信基础业务同质化及互联网业务的拓展延伸,使得我国通信企业面临更大的生存与经营压力。当前通信运营商一方面着手成立处理不同增值业务的子公司,借助产品差异化管理与服务增加企业经营收入,另一方面借助业财融合一体化战略,整体提升企业运行能力。通信运营商实施的一体化管理战略在实施的过程中取得理想预期,但是就目前发展来看,还有较大的延伸改进空间。

一、业财融合概念分析

简单定义,业财融合是业务财务一体化的简称,其实质是企业市场经营线与行政综合线之间的协同与贯通,企业前台业务管理与后台财务管理存在分离现象,业务管理更侧重于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及外部行政管理、证券市场的财务报表管理。基于会计角度的分析,业财融合属于管理会计的分类,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各方面的参考与分析。

二、业财融合措施分析

(一)注重异构数据库的建构及数据资源的共享、财务凭证自动生成

建立包含数据采集及财务凭证有效对接的数据交换系统,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市场开发管理、资金有效分析及通信项目开发等业务单据到财务核算凭证数据的自动生成与备份。首要的是做好业务数据的有效采集与整理,根据业务逻辑对财务凭证模板进行定义,借助凭证模板实现业务数据到财务凭证的自动转化,在传输方式的选择上选择中间库传输方式,具体实现步骤如下:一方面进行业务系统级财务系统单位的有效对接,将业务系统、分承包商及供应商作为主体对应对象,建立清晰独立的对照表,并通过集团公司机关、项目分部进行有效映射。另一方面是积极实现架构与会计实体的对接,对于业务系统中的标准单位数据传输到中间库,完成系统数据的提取,形成清晰的对照关系。最后一方面是积极做好个人往来的有效对接,借助财务系统的个人往来主体对应,建立对照表,借助集团公司机关及项目分部进行有效映射。

(二)建立总收入与总成本的预计收入信息化模型

借助企业自身的丰富资源、充分挖掘竞争对手的相关资料信息及市场条件的对应分析,制定完善的战略控制成本及企业目标成本,将完善的标准提供给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帮助其统计分析项目分部完成的项目预计收入与实际支出成本,并基于此做好实施项目战略成本控制,做好通信工程新兴项目的全程风险分析及动态监控,最终形成一套完善的通信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的数学模型对应数据处理系统,实现各个成本相关的系统数据的有效对接,借以实现业务施工项目的预计总收入、预计总成本自动生成及各项利润的经营分析。其中通信项目的预计总收入根据原合同清单及当季累计变更的业务数据进行自动生成,对于已发生的成本根据截止到当季各成本业务数据进行自动生成,其中预计发生剩余成本根据实际的总收入预计工作量进度管理模块进行累计计算出通信工程量所剩余的工作量。在预计总收入及总成本的管理信息模型过程中,明确管理各模块的主线是主合同清单。

三、通信企业实施业财融合的条件分析

当前,通信运营商多年的业务积累与新形势下网络与财务的应用建设是实现通信行业业财融合的有利条件,当前通信运营商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业务与网络双重支撑体系,涉及到通信客户、通信产品、合作渠道、合作战略伙伴及市场营销、网络与实体销售、通信服务、通信运营与维护等多个方面,多个主体。新形势下电子商务与互联网业务的飞速发展,通信运营商积极投入新型的电子化渠道,综合多种电子服务手段,注重通信行业服务效率与服务质量的提升。积极致力于通信运营商向电子商务的转变。与此同时,为了最大限度实现对市场投资建设、市场经营运行、网络运营与管理及相关的行政综合活动管理,实施涵盖了人力、财力及物资、工程成本预算及报账管理、财务会计等多项内容,多个方面的财务控制。通信运营商逐步扩大实施范围,延伸到各个子公司及对应的分支管理机构,加强对整个公司的一体化管理,借助流程的自动化与高标准化,一方面提升通信企业的运行效率,另一方面规避通信企业财务风险,为通信企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四、结束语

通信行业作为我国支柱产业之一,其迅猛发展的态势预示着通信时代的到来,随着网络的推广与普及,互联网与电子商务的客观冲击,通信行业如何实现更好发展成为下一步思索的问题,针对通信行业涉及面广,项目繁多的既定事实,保证资金安全,做好财务管理尤其重要,业财融合为通信企业的资金管理与业务掌控提供了新思路,积极尝试多种途径实现业财融合,创新企业管理模式,为通信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前提基础。

参考文献:

[1]苏亚民.论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的构建[A].中国会计学会会计信息化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上)[C].中国会计学会会计信息化专业委员会:,2010:6

[2]刘媛,刘桢.财务业务一体化应用的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7:7-8

第5篇:财务一体化与财务共享范文

(1)供应链的内涵。供应链是核心企业围绕信息流、物流以及资金流进行控制的过程。供应链是一个功能性的网链结构,这个结构主要包括:一是物流供应链;二是资金流供应链;三是信息流。三者共同构成了价值链的具体内容,使供应链不但具有整合资源,优化资金配置,提高效率的功能,更使供应链据偶增值功能,成为具有增值性质的网络功能性链条。供应链以价值的形式将供应商、制造商以及分销商、零售商的具体行为联系到了一起,从而使供应链以实现为顾客创造价值为目标,通过有效管理,从战略和战术两个层面对企业的管理与作业流程进行优化,整合各项资源,提高使用效率,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将供应链理论与相关概念引入到现实的财务管理当中,可以从更深次角度去认识企业财务管理的内涵,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供应链下企业财务管理整合。一般意义上企业的财务活动包含了经营活动、投资活动与筹资活动。每种活动都伴随有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的发生,因此从系统的角度来看,企业财务管理的整合就是首先要把资金流、信息流与物流组合在企业,构建系统化的财务管理体系。从企业微观层面来看,供应链的运行是由各个节点构成的,无论是原材料的采购,还是商品的销售,从内容来看物流的运行也包含了资金流的运动,因此节点成为供应链中财务管理的关键所在。从内部联系来看,无论是企业的经营活动,还是投资活动,都可能包含了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因此供应链的节点管理从某种意义来说就是财务管理。从宏观层面来看,供应链是将物流、商业流以及信息流与资金流统一整合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价值增值管理与信息反馈的过程。供应链下的财务管理是对企业物流、商流、信息流与资金流的整合,这四者共同共同构成了财务管理的宏观体系。

二、供应链视角下核心企业财务管理整合体系

(1)供应链下企业财务融资活动体系构建。一般传统融资方式的资金提供者比较注重企业自身的规模、还款能力、信用状况等。而供应链下企业财务融资活动强调对企业供应链管理程度和信用实力的考核与观察。供应链下财务融资互动是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之间提供灵活融资服务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可以解决上下游企业融资难与担保难的问题,而且比较容易打破传统融资方式的种种壁垒。具体操作程序是:银行在买卖双方签订购销合同、安排原材料采购、备货生产、货物出运、买方确认收到货物及货物处置等各个环节中,针对买卖双方不同时点的资金需求或文件处理需求,提供贸易融资或资金结算等服务。而在以买方为核心企业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中,银行一般基于核心企业(买家)的信用风险,根据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在交易过程中产生的对现金流的需求,为核心企业及上下游多个企业提供贸易融资服务,帮助核心企业实现供应链的有效管理。供应链下的财务融资模式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的链条扩展到了上下游各个企业,在依托核心的基础上,将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看作一个整体,关键是要做好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财务数据的共享,降低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各种风险,提高风险控制的效率和质量。对于核心企业来说,供应链下的融资方式可以借助更多的资金实现经营的目标,有利于提高资金管理效率,增强自身竞争力。

(2)核心企业内部经营活动的财务管理整合。首先财务可以参与企业的采购预算、结算等活动。财务人员应该对企业的采购活动所涉及的具体程序、结算的方式游充分的了解。同时财务不但应该负责采购预算计划的制定,而且对企业所出的市场环境以及面临的各种挑战具有清醒的认识。财务应该积极参与企业采购合同的制定与签订,为企业的价值增值做出应有的贡献。其次在结算与付款条件上,财务也应该发挥一定作用,通常来说采购付款条件都是采购人员与供应商之间讨论然后决定的事情,但是从本质来看,采购付款条件对于企业资金的使用、安排与配置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为了减少资金浪费,节省资金成本,财务就必须在付款条件上根据现实的需要,做出科学合理的的决策,以免由于采购付款条件的不合理导致企业采购价格上身,影响到企业价值的增加。最后财务应该加强采购风险控制,在采购风险控制上财务人员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尤其是随着采购活动以及库存管理的信息化,在ERP环境下,企业采购面临着各种风险,采购程序不合理,采购人员自身职业道德出现问题,库存管理的不合理,都可能使企业的采购活动出现问题,进而发生损失,产生风险,因此财务工作当中必须针对采购业务的相关程序、审批与付款授权、报账与付款做出明确的规定。

(3)核心企业存货财务管理的供应链信息整合。在存货财务管理过程中,加强供应链信息的整合,可以使企业的收付流程流线化,最大程度地降低存货水平,通过扩大组织的边界,可以使供应商及时的掌握各种存货信息,做到及时补充,这样就可以不必保持较高水平的存货。另外在存货财务管理上进行信息整合,可以使供应商、核心企业以及批发零售商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降低到最低,从而可以减少交易时间和信息获取成本,提高交易的透明度和各方的信任,降低资金成本和交易成本,提高核心企业的动态适应性与核心竞争力。

运用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可以对存货财务管理进行流程上的优化与整合,存货管理包含了诸如采购、出货以及到货,库存管理等活动,利用供应链理论可以运用

运用“高效反应模型”,对上游供应商进行纵向整合,实现信息在产品采购的各环节不间断流动。在这种模式下,供应商根据存货的实际使用情况制定发货计划,可以有效避免传统模式下的高存货问题。此外根据供应链理论,存货管理还可以采取连续补货的方式,通过建立与供应商的良好合作关系,核心企业可以与供应商共享有关库存的数据信息,存货供应商可以利用获得信息,适当的安排发货计划。这两种存货管理计划,都极大地缩短了订货周期,降低了存货管理成本,提高了核心企业的反应能力。

(4)供应链下核心企业顾客增值财务管理整合。首先是在销售环节积极的为顾客增值,销售是企业实现利润的主要途径,没有销售企业就没有了存在的基础,因此通过销售为顾客实现价值,也是企业获得生存之本的动力资源,无论是内部客户,还是外部客户,一旦客户下单,就应该积极主动的完成任务,减少顾客的后顾之忧。其次供应链下无论是核心企业,还是上下游企业都应该为顾客增值进行服务,在供应链一体化模式下所有参与企业都形成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如果在供应链中有一个企业没有遵守规则,那么这个供应链的所有参与企业可能都会跟着遭受损失,因此供应链一体化是无缝连接,所以企业都应该为顾客价值增值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更为长远的利益。最后现代信息技术为供应链一体化的整合与顾客价值实现提供了现实的基础和条件,现代信息技术能够使供应链中参与的企业实现通畅连连接,而且可以提供更好的在线服务,一些问题可以通过网络化处理的方式,这样可以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和质量。

供应链下核心企业顾客增值的财务管理整合,主要做到:要以顾客为起点制定应收账款管理的计划,协调好企业利润实现、销售以及应收账款管理的关系,针对应收账款管理,应该直接通过终端面向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要根据顾客的需要,建立适合顾客特征的财务管理体系。让供应链成为顾客价值增值的生产线,以往产品的设计、生产、检测、包装、运输都是销售之前的事,销售只有等到产品生产完成之后才开始。而供应链管理改变了产品设计、生产、储存、配送、销售、服务的方式,供应链一体化的销售是从产品的构思开始,根据顾客数据库的信息构思,与顾客沟通,让顾客参与设计、评价,围绕顾客进行生产和服务。

三、供应链视角下企业财务风险控制

(1)有效识别供应链下的财务风险。在供应链体系下,核心企业的财务风险不但可以存在于企业内部,也存在于企业外部,供应链体系下,无论是供应商,还是零售商,或者是对供应链体系稳定运行可能产生的种种因素都有可能造成财务风险的发生。因此必须有效识别各种财务风险。财务风险识别的方法多有种,例如可以采取专家调查法、暮景识别法、模型回归法等,去识别存在的各种风险。

第6篇:财务一体化与财务共享范文

资金管理信息化是指企业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建立资金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企业整体业务和财务信息的集成和汇总,进而提高企业资金管理水平和企业整体效益的一系列过程。可以说,先进的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和重点是资金管理。

(一)资金管理的概念。

跨国公司的资金管理是指将整个公司整体的资金流、资金结算、资金监控等资金运作方面的管理活动全部集中到公司总部,由公司统一实施系统、集中的管理活动。它是跨国公司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内容,更是财务管理活动中的核心内容,是跨国公司财务管理功能的深化与细化。通过资金的集中管理活动,跨国公司可以对公司内所有资金资源进行整合实现全球的资金战略调配,有效降低资金风险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还可以通过对资金链的统一管理,实现对公司内实物资源的管理和掌控。

(二)资金管理信息化的基本内容。

公司资金管理信息化的主要内容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实现各部门的互动性。计算机网络为财务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的内部管理信息系统与外部信息提供了交流的平台;二是实现会计信息的集成化和一体化。企业内部各个子系统融为一体,进行数据交换、信息共享,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三是实现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只要企业发生记录,信息一方面会在第一时间传送到信息需求者手中,会计信息需求者也会及时地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等质量加以控制;四是共享会计信息。即各个需求方可以无障碍地解读和利用同一信息的电子数据。

二、构建跨国公司资金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信息化平台会显著地有别于传统的资金管理,这是因为在跨国公司资金管理信息化系统中,采购、生产、销售等其他子系统的信息会及时地传递给企业资金管理人员,不仅使资金管理更具共享性和时效性,还会在整个集团内部实现信息共享。可见,有效性和及时性是跨国公司资金管理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如果跨国公司的财务信息不具备上述两种特性,那么公司的决策者所获得的财务信息将会毫无价值的。因此,为实现资金信息的有效性和及时性,构建跨国公司资金管理信息化平台是十分必要的。

(一)资金管理信息化有利于充分实现公司整体信息共享。

在从传统模式向信息化模式转变的过程中,人工操作逐渐被计算机管理代替,资金管理也逐渐得到改善。在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大量的数据信息储存在同一个数据库中,进而使得跨国公司总部的资金管理人员和其他高层管理人员可以随时通过共享的数据库掌握任何一家子公司的资金使用信息和变动情况的同时,也为资金管理者进行及时、高效的财务分析、加强公司的资金管理提供了更具实效性的财务信息。可见,资金管理在信息化的平台下可以贯穿于整个公司业务流程的每个环节,有效发挥财务部门核算和监管的作用,对企业各个环节进行实时监控,使公司整体的管理系统有序高效运转。

(二)资金管理信息化有利于提升公司总部监控、调控资金一体化。

跨国公司为实现并保持良好、快速的发展,就必须高效化并最优化地使用公司资金,充分发挥资金运用的协同效应,最终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公司全部的资金在公司总部迅速而有效地控制,是实现跨国公司整体战略发展协同性的必要前提,这是因为资金作为跨国公司发展运行的“血液”。在传统的模式下,公司总部往往不得不赋予子公司更多的权力以应对瞬息万变的经营环境,如在所属国开设账户,不仅不利于总部在第一时间掌握下属子公司实时的经营状况和财务数据,还限制、约束了公司总部的管控手段。目前,因使用传统的资金管理方法而导致的信息滞后和失真在我国跨国公司中普遍存在,不仅如此,信息不透明、不对称、信息传递不畅等问题也依然存在。然而,当跨国公司资金管理向信息化、网络化改造,不仅跨国公司整体的资金情况被公司总部掌握,还使公司整体的经营效率和经济效益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这是因为各个子公司当前的经营状况不再受时空和地域的限制,及时、高度共享信息数据,由总部管理统一调配和管理。可见,资金管理信息化对整个公司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资金管理信息化有利于提高资金周转效率。

在任何企业中,任何企业一方面追求成本的降低和效益的提升,另一方面注重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此外,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如何整合手中有限的资金,实现最佳的投资回报,也是管理者们重点关注的。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财务与销的各个环节是相分离的,各部门的业务信息均是先在自己的部门内部进行“消化”后再传递到财务部门,如此得到的信息会相对滞后,尤其不能及时更新、共享资金的使用信息,还不利于及时的核算和控制。类似情况在很多国内的跨国公司也依然存在着,使得资金少的公司得不到资金多的公司的援助,只能申请贷款。但是,当引入信息技术,实现资金管理信息化,企业物流、资金流及信息流均得到了改进和强化后,便顺利实现了核算和控制的及时性,企业控制风险的有效性,全球资金调配的合理性,给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也就是说,跨国公司可以凭借国际联网的资金管理信息系统,在短期内重复使用资金并快速增值。

(四)资金管理信息化有利于提高资金管理的抗风险能力,加强资金安全性。

第7篇:财务一体化与财务共享范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会计信息化 过渡

一、会计电算化及会计信息化概述

会计电算化,是通过应用计算机技术,在会计领域应用电子技术及信息技术,通过电子信息技术对企业财务收支、会计要素等增减变化进行核算的一种信息操作系统,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将繁重复杂工作中的会计从业人员解放出来,极大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会计信息化则是应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及通讯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重构会计工作模式,并通过开发会计信息资源,建立会计信息系统,提升会计信息资源配置水平及应用效率。

二、会计电算化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会计电算化的应用获得了巨大成功,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然而会计电算化在应用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第一,会计电算化由核算型功能向管理型功能转变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企业应用中,多将会计电算化作为一种改进的核算工具,并没有看到其会计职能及管理职能等;第二,会计电算化其时效性较差。在进行会计电算化操作中,会计人员将会计数据输入到会计电算化系统中,通过计算机软件程序进行数据处理并生成财务报表,其系统原始信息仍是依靠手工录入,仍缺乏管理控制及决策支持功能,其时效性及针对性较差;第三,会计电算化人才缺乏。会计电算化工作人员要求具备一定的会计知识及计算机知识,企业中大部分会计电算化操作人员其知识不够全面,缺乏复合型人才;第四,软件系统安全性及保密性较差,其会计信息容易被篡改或泄密,安全隐患较大。

三、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一)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的必要性

随着现代企业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中存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会计电算化的应用越来越无法满足现代企业发展的现实要求;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实现财务整体信息化,并要求财务信息能够为企业决策提供支持;推动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能够满足企业对财务信息的要求,且其会计信息实时性较强,通过会计信息化,可以实现会计信息网络共享,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及资源配置水平,推动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的可行性

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发展,其数据通信、资源共享、集中控制及数据快速处理等功能为会计信息化提供了技术支持,可以有效提高会计信息共享及传递效率,进一步提高企业经营效率;随着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的深入,众多高校设置了信息管理、信息技术、会计信息化等课程,为培养会计信息化专业人才奠定了基础,企业内部也越发重视会计信息化培训及学习,其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为会计信息化奠定了基础等。

四、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的途径

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其目的在于提高会计信息系统功能,实现对会计原始数据的精准核算,为企业管理及决策提供数据支持,推动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探究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的途径,主要如下:

(一)改变企业管理层管理观念

企业管理层的重视及支持是企业推动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的基础,通过提高企业管理层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充分认识到会计信息化现实意义及重要性,改变管理观念,在决策及工作中给予支持,在实施过程中,推动企业内部会计信息化培训,培养专业会计信息化人员。

(二)进一步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

专业及高素质会计信息化人才是推行会计信息化的关键,采取不同形式努力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在高校中设置会计信息化专业,培养符合会计信息化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企业内部加大培训力度,建立复合型会计信息化人才。

(三)通过会计信息化实现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

在一些企业中,推行会计信息化后没有及时进行其他业务信息化建设,或因缺乏整体规划,导致会计信息无法充分发挥其效用,致使财务信息无法共享,信息时效性较差,从而对企业财务管理职能及企业管理决策带来一定影响。为此,应推动企业信息化,实现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推动会计信息化发展。

五、会计信息化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在推动企业会计信息化的过程中,应充分认识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化与企业信息化之间的关系。其中会计电算化是推行会计信息化的基础,会计信息化则是会计电算化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在会计信息化过程中,提高管理层对会计信息化与企业信息化的重视是推动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的重要推动力,应加强对企业领导层的学习,充分认识会计信息化重要性;会计信息的安全性是实现企业会计信息化的重要保障,为此,应建立安全管理控制机制,最大限度减少系统资源风险与内部员工道德风险所带来损失;在会计信息化过程中,应及时发现会计信息化中存在问题并予以完善,提高企业会计信息化水平。

六、结束语

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将会计业务人员从繁杂手工会计中解放出来,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及会计信息质量。然而在应用中,会计电算化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缺乏管理及决策支持功能,信息时效性较差,信息安全隐患较多等。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是会计电算化发展的趋势,实现会计信息化,可以有效提高会计信息及时性、共享性,为企业管理与决策提供支持,推动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段楠.对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的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3

第8篇:财务一体化与财务共享范文

关键词:监狱;会计信息化 ;财务管理

目前集团财务信息化已经成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中的热点问题,而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已成为企业集团实现有效财务控制的一个关键环节。笔者认为,监狱系统可以通过借鉴其他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理验,推进监狱会计信息化建设,以实现规范会计核算向强化财务管理转变。财务管理信息化虽然是将信息技术引入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但绝不是简单地在财务管理中使用几台服务器和电脑,简单地做个集成系统就可以解决的,必须对会计信息化的内涵进行深刻理解。本文对会计信息建设作相关的阐述:

一、会计信息化作用

建设会计信息化,实行会计信息集中管理,可以强化预算执行和资金的有效使用,严格会计监督,发挥会计的扩展职能。变预算管理的各自核算为“中心”集中核算,变分散会计监督为集中会计监督。监狱进行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主要的动因是要加强财务监控能力,规避财务管理的风险,使财务工作更好地为监狱中心工作发展服务。

会计信息技术运用,有利于灵活运用比较管理分析各类信息。当各类纷繁复杂的数据摆在那里的时候,大家可能无从判断这个数据究竟意味着什么。但是当不同单位的同一组数据摆在面前时,大家就很容易看出不同单位之间的差异,看出哪些单位哪些方面还有潜力可挖。例如将每个单位的经费执行情况、生产项目经营情况放在一起对比,优劣对比不言自明,问题一目了然。信息化是帮助我们找出问题、摸清敌情、精准打击的最好方式之一,这更有利于帮助我们快速地进步。比较管理很容易发现工作中所犯的错误,迅速停止错误决策,及时扭转方向。

二、监狱会计信息化存在的不足之处

监狱会计信息化水平的滞后影响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和功能的发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监狱系统现有的财务软件是以每一个独立核算单位作为管理对象,是一种分散的管理模式,不能实现财务数据集中和共享,也无法进行上级单位对下级单位的远程实时查询和深入财务分析。省局和各监狱的财务系统之间,不能做到数据信息的有效传输和共享,难以实现规范化、标准化和统一化的财务管理。

二是财务软件只是实现了以“电算化”为目的的基本核算功能,缺乏财务和业务流程集成化管理、集团报表合并、数据资源及时准确的挖掘利用以及预算管理、管理会计应用等更高层次的功能,不能有效避免财务管理中信息失真、信息滞后等问题,不能满足监狱财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需要。

三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会计改革的不断深入,监狱会计电算化的内涵已略显单薄。一方面,部分原有电算化规章已执行多年,不能很好地适应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要求,监狱经济工作迫切需要更高、更广、更全面的适用于会计信息化的指导方略,以全面实现会计管理和监督信息化,从繁重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以更高的视野和全局角度,全面提升会计管理工作效能和水平。

三、监狱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

监狱财务核算主要分为部门预算经费与生产经营两部分,部门预算包含了一级预算单位(省局)和二级预算单位(各省直监狱)的各类经常性经费与项目经费收支核算,生产经营包含了集团总公司和各监狱的子公司,而各子公司又有不同生产项目的厂队。由于存在规模庞大,结构复杂,业务核算模式多样等上述几个方面的特点,造成了要以集团型企业方式的会计信息化建设时要比一般的单体企业困难得多。

会计信息化建更主要目的是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监狱系统的财务集中管理水平,包含着财务管理模式和财务管理手段的双重革新。

监狱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建设基于先进财务管理理念,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决策支持和实施有效控制的财务管理平台,实现基础数据规范化、业务流程规范化、管理信息可视化与透明化。财务管理信息系统需要集成的主要功能包括财务会计、全面预算管理、资金资产管理、损益核算、经营分析等,推进省监狱局和省直监狱两级财务集中管理。

信息化的实现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对关键点进行优化排序,分布实施:

第一阶段:引入财务会计(总账、报表)搭建起财务管理信息化基础平台,实现财务核算信息化。引入会计核算管理模块及财务报表管理模块,适应执行《预算法》、《企业会计制度》等的要求,规范财务会计核算流程和标准,实现集中核算、报表统一自动生成、财务数据共享、远程检查监控等基本功能。解决会计核算的合规性、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方面的问题,保证会计核算信息质量。主要实现的功能特点有:

一是会计核算数据实现了全省大集中。这种架构有利于系统的统一管理和控制,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也有利于与其他业务系统的对接。数据集中后,还能够实现报表到账簿、账簿到凭证的穿透查询。

二是提高自动化程度减少了人工干预。对于已有业务信息系统的专业收入尽量从系统中自动采集自动入账,实现业务财务信息的一体化。例如:通过现金流量表项目与会计科目绑定的方式,自动生成现金流量表,减少基层财务人员的人为判断。实现省级汇总报表的统一自动生成保证了基层企业报表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三是进行财务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工作,并固化到信息系统中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同步修订和制定会计核算、会计信息系统管理等相关会计管理规范。通过会计信息化建设规范核算单位设置,实现财务集中核算;统一会计岗位设置,规范了岗位权限;统一和完善会计科目体系,规范会计核算;统一辅助核算的内容和范围,满足了多维度会计信息的提供等方面的内容。

四是便于各监狱和子公司间数据对比。上下级以及同级间核算体系,比如统一主要科目的编码规则以及辅助核算体系,成本费用与收入类科目要求规则和科目名称及顺序基本一致,其他科目至少一级科目一致,主要辅助核算设置尽力统一,方便高效生成合并报表,以及便于日后的数据攫取、分析与统计,有了统一的科目体系,就便于比较不同部门之间相同项目的执行情况。

第二阶段:在第一阶段实现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的基础上,对财务管理流程中其他环节实现信息化,优先考虑资金和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包括合同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资金管理,实现固定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强资金的集中管控和运作。最后实现全面预算管理、成本费用管理、业务财务一体化、内部控制管理、决策支持的信息化。

四、会计信息化建设可行性分析与管理实施

实现监狱会计信息化建设,从技术角度看是可行的,省局以及各监狱的局域网均可并入政法网,各单位都是使用“用友财务软件”,可通过升级软件版本以实现各单位财务账套数据库一致,这样就基本符合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的软硬件技术基础。本人认为,会计信息化建设应该是“三分靠技术,七分靠管理”,在会计信息化的规划和建设过程中要做好以下工作:

1.把握好标准化和规范化这一前提和基础

从某种意义上说,信息化就是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构成和载体。只有通过财务管理标准化和规范化,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核算流程及集团财务集中管理与监控的模式,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实现全集团财务规范统一、核算口径统一、信息采集来源统一,保障基础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

会计信息化工作首先必须关注并致力于标准内容和标准平台的建设,对核算主体、岗位、会计科目、责任中心、资产分类编码、业务种类分类代码、产品分类代码等的编码进行统一和规范,并研究制定了具体的贯彻实施办法,保证标准规范得到有效执行,为实现财务业务管理一体化奠定了基础。集团企业财务信息化系统不同于传统的核算型软件,还要求集团建立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建立健全会计核算制度、财务报表制度、内控制度、预算管理办法、资金管理办法、资产管理办法等。

2.防止会计信息安全出现事故

会计信息化是基于计算机网络来实现集中化管理的,大量数据在网络上传输。会计信息数据库、计算网络等软硬件故障有可能会造成系统中断,会计数据丢失,由于全部数据是集中管理,及涉及影响面会很大。因此还要做好信息化建设相关管理制度与岗位职责的制定,明确数据备份方案、应急处理预案、系统管理分工、系统管理员操作规范及流程等,确保系统安全,以杜绝无意甚至恶意等行为造成的损失。

3.加大培养信息系统建设人才的力度

信息化系统的研究和操作都是由人来进行的,人才是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的最根本问题。因此,要建立完善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必须大力培养信息化建设人才。在信息化系统的建立阶段,需要兼备管理能力和技术能力的项目人员,这部分人员必须能够深刻理解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内涵,担负信息化建设的规划、管理、组织和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具体实施。在信息化系统的决策运用阶段,需要财务核心管理人员,负责会计数据信息分析工作。

参考文献:

[1]胡尔纲,陈健编著:《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基于中国邮政的案例研究》,《中国信息化管理》2010年19期.

[2]赵大河编著:《宜化集团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2010-03-11.

第9篇:财务一体化与财务共享范文

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企业的会计信息约占企业全部信息的70%,会计电算化系统在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如果把管理信息系统比作大脑,那么会计电算化系统就好比神经中枢系统,控制着整个系统的运行。

会计电算化是整个企业信息化的重要保证。

会计电算化是采用电子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算账、报账及对会计资料进行电子化分析和综合利用的现代记账手段,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和信息技术应用于会计工作中的简称。企业通过实现会计电算化,使财务人员从繁重的手工操作中解脱出来,从简单的核算向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决策的方向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企业信息管理的核心是企业资源计划(ERP),它以供应链管理(SCM)为重点,以财务成本控制为目标,通过精心设计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把从原材料开始到产品服务整个过程企业所拥有的人、财、物、信息、时间、空间等资源进行综合平衡和优化管理。

如果一个企业真正建立起信息管理平台,那么基于模拟人工业务内容和流程,与实时发生业务处理、管理控制相分割的传统会计电算化,无论是从技术上,还是内容上都将发生一次质的飞跃。其意义将不亚于从手工会计系统到会计电算化系统的飞跃。那么,建立在企业信息管理化下的崭新的会计电算化———“会计化系统”将是一个基于互联网的信息系统(传统的会计电算化是基于局域网的信息系统),是一个能与业务协同处理,能实时进行数据处理,实时管理控制的系统,是一个信息高度集成和共享的系统。它能随时查看各种成本费用的实际发生情况,变事后反映为事前分析,事中控制,随时利用账表一体化产生业务执行数据,为领导正确决策提供准确、真实、可靠的数据。

会计电算化与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相融合,改变了传统的单一信息生成和传递结构,进一步加强了财务职能与企业各环节的密切联系。使企业的信息资源达到最佳配置。

2企业信息化管理对现行会计电算化的影响

2.1对会计数据输入形式的影响。在企业信息化环境下,会计数据的输入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书面形式的原始凭证在很多情况下被电子数据所代替,如电子商务产生的交易凭证、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自动记录的生产数据等。二是原始凭证的输入点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在财会部门,而在产生数据的业务部门,如采购部门、销售部门以及办公自动化环境中。三是大多数记账凭证将由会计电算化系统自动产生。会计数据输入形式的改变将对传统会计岗位的设置、数据处理流程、会计数据资料的生成与管理带来一系列的变革。

2.2对会计数据处理内容的影响。传统会计数据的处理围绕会计要素展开,会计信息主要是价值信息,最后形成若干通用会计报表传递给信息使用者。会计的主要目的是确定资本价值和最佳收益,信息使用者通过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数据就可决定决策模式。这种会计方法的特点是,提供的会计信息对所有不同信息使用者都是统一的、事先确定的、综合性的、单一计量的。在企业信息化环境下,数据库信息为整个企业信息系统共享,它存放的是企业最基本的经济活动事项的数据,而不是按会计要素进行货币计量并分类、归并和综合化的数据。利用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极强的数据处理能力,使会计信息化系统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综合系统地位得到加强,由原来的以提供日常核算资料为主,发展到对企业的各类管理人员提供信息。另外,基于互联网的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发展,大大扩展了会计数据处理的时空范围,远程处理、使实时监控成为可能。

2.3对数据处理流程的影响。在企业信息化环境下,数据处理流程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数据处理流程的起点由财会部门的凭证输入点扩展至企业的业务源头,进入系统的业务数据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系统数据处理的准确与否。二是日常的会计数据处理和信息输出均由计算机网络系统自动进行,除非出现计算机安全问题,计算机内部数据处理一般是不会出差错的。也就是说,只要保证输入的正确性,一般也就保证了处理和输出的正确性。因此,在计算机内部没有必要模仿手工处理流程进行账账核对和试算平衡处理,数据处理流程可直接根据实际的数据流来设计。

2.4对会计数据生成与管理的影响。企业信息化以后,会计数据的生成与管理将会发生很大变化。一是由于集成系统处理总是以最基本的交易事项为处理单元的,因此记账凭证的数量将会大量地增加,再打印记账凭证将会付出较高代价。二是书面形式的原始凭证或不存在,或分散在企业的业务源头,再强调记账凭证与原始凭证的书面匹配,将会人为增加冗余的业务流程和处理工作量。三是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会计信息的查询、使用以及财务报表的越来越趋向于网上在线的形式,因此在信息化环境下,基于书面资料的会计数据生成与管理办法应过渡到基于电子数据的会计数据生成和管理办法。

2.5对会计数据处理组织的影响。传统会计组织结合内部控制的要求按会计工作的不同内容进行划分,并相应地配备会计人员开展数据处理工作。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原先由会计人员分工完成的许多内容都由计算机集中自动地完成,因此组织形式和人员配备必然会发生较大变化。尤其是当企业信息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和规模时,会计信息化系统将完全融合于整个企业信息系统中,企业内部传统的部门界线、数据处理职能分隔将越来越模糊。

3实现会计电算化与企业管理一体化存在的问题

3.1运用了电算化系统的企业,只是解决了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尚未进一步提出全面的企业信息管理一揽子解决方案,因此无法实施会计核算与信息管理网络资源共享。许多企业既上会计电算化,也搞信息网络平台,但从一开始两者就是分离的,不相干的,缺乏统一和长远的规划。

3.2不同所有制企业和不同行业所运用的电算化软件版本种类多样化,系统开发与应用平台不相兼容,系统结构复杂化。为数不少的企业所运用的电算化系统大多是软件单机版,跟企业的信息管理一体化往往是脱节的。一些企业实行了核算的网络化管理,但没有与整个管理平台连接起来;从而为信息一体化的推进增加了难度。

3.3安全性问题是顺利实施网络会计的重要因素,在网络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垃圾文件泛滥成灾,网络黑客充斥其间的时代。安全性问题已经成为网络会计发展的生死攸关的问题。会计信息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重要依据,不得随意泄露、破坏和遗失。在网络环境下,大量的会计信息通过开放色INTERNET传递,置身于开放的网络中,存在被截取、篡改、泄露机密等安全问题,很难保证其真实性与完整性。

3.4会计电算化与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相融合,对相应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较高,要求会计人员既懂会计、又懂管理,不仅熟悉会计电算化知识、又熟悉网络知识,既会会计业务操作,又能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但目前相当一部分会计人员不能适应这种发展的要求,因此人才问题成为网络会计发展的一大问题。新晨

实现会计电算化与信息管理系统的统一,必将为企业今后的飞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