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现代商业银行的特点范文

现代商业银行的特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代商业银行的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现代商业银行的特点

第1篇:现代商业银行的特点范文

商业银行风险多发,不管是从加强风险管理方面还是要解决审计资源紧缺的矛盾问题上看,都需引入现代风险导向审计。通过引入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克服传统审计存在的问题,对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进行改善,提高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质量和风险管理水平,这对完善我国银行内部审计体制也有重要的意义。

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内涵概述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会计师在掌握企业经营环境和内部制度的基础上,将企业的经营风险和会计报表错误风险作为导向,判断企业财务报表是否存在错报风险,并对财务报表进行实质性的测试最终得出结论的一种审计方法。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导向就是被审计单位中的重大错报风险,对其可能出现的内外部风险因素作评估,以确定审计的重点以及范围。风险导向审计是适应现代银行高风险形势的一种方法。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把有限的审计资源集中到高风险领域进行合理配置,在提高审计的效率和效果上都有重要作用。

商业银行可以说是一个社会财富管理的中心,但是就是因为处于这样一个中心的位置也使得商业银行成为风险的中心。因为银行风险防范失误造成的各种银行案件使得商业银行不得不去寻找一种新的防范方式,而且这种防范方式应该是既可以帮助商业银行降低风险又能够降低银行的成本的。在此形势下,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应运而生。

商业银行现代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指商业银行内部的审计人员在审计中通过识别风险、测试压力等方式对审计资源进行优先分配,并分配到银行高风险领域。此种审计方法通过分析影响商业银行战略风险的因素,对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做好商业银行内部的补充测试,全面对商业银行进行风险测量,最终得出报告。

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特点分析

同传统的审计方式进行比较发现,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具有以下特点。

(一)审计内容和方法的创新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颠覆了传统的审计模式,是一种具有创新性的审计方法。无论是内容上还是方法上,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同传统审计方法都有很大的不同。首先,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将审计的工作内容进行了拓展,其内容不仅包含了内部控制和银行内部管理,还增加了诸如银行风险评估以及预测等新的内容。以往的审计主要重视发现问题,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不但注重问题的发现更重视对银行中潜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和解决。可以说,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更重视的是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

(二)对价值增值功能的重视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从始至终都是以关注风险为起点,以风险的防范为落脚点的。通过降低银行的风险对于提高银行自身的价值也十分有益。另外,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也从最初的查错防弊和资产保护等功能逐步扩展到了事前发现问题、改善经营和提高银行经济效率等方面。银行可将审计部门最终的审计报告作为风险分析的依据,也可以作为其改善内部管理的一个参考。因此,可以说现代风险导向设计对于银行的价值增值功能是存在的。

(三)加强对银行各类风险的重视

传统的审计模式下,在财务业务导向、管理导向审计过程中都没有关注银行的各类风险。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将风险管理、银行治理和内部控制的审查融合在一起,实现了审计的综合性。这种审计模式只考察银行的一些资料,对银行内控的评估也还没有达到影响银行战略的水平。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已经开始关注企业战略同企业可持续成长的关系,而且为所有者提供了更为全面的银行信息,在商业银行中的地位不可小觑。

(四)具有针对性和灵活性的审计方法

因为业务范围已经扩展到了银行的风险和治理上,且有继续扩张的趋势,因而,其审计方法也要相应的进行更新。业务范围的广泛性必然会使得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方法运用具有广泛性。例如,对商业银行进行风险分析时,需要使用一些数理分析方法,这是传统审计方法中很少使用的。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对银行各部门进行审计工作时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对应的方法进行审计,使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具有针对性和灵活性。

(五)参与式审计的重视

传统审计中审计人员同被审计单位通常会让人有一种警察和小偷的感觉。审计部门往往被称为稽核部门,被认为是仅对企业和单位进行业务和财务数据的审核单位。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使得这种关系得到改善,在具体的审计过程中允许被审计人员参与,共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因而,也能提高被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在提升审计效率上也大有裨益。

(六)强调事前预防、实时监控

传统审计方式对商业银行进行审计主要是对其过去的交易事项和内部控制体系提出意见。在经济环境不断变化的背景下,只对银行以往的历史资料进行审核很难为银行提出预警。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则弥补了这一不足,通过强调对银行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做好风险预防工作,一旦出现问题立即审核,使得商业银行有足够的时间做好风险防范。审计人员也从事后检查者的角色向风险预测者角色转变,能够为银行应对风险提出专业建议。

三、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中的应用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程序:制定审计计划、实施审计程序、编制审计报告。制定审计计划是审计程序的开始,主要了解被审银行的基本环境和经营情况等。实施阶段是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主要阶段,审计人员应按照审计计划对被审单位进行审计测试。最后阶段就是根据分析测试工作对被审单位进行评价形成审计意见,并出具审计报告。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中的具体实施分为以下几点。

(一)全球经营环境下战略风险识别

商业银行的战略风险管理应根据已经制定好的战略加以实施,在风险识别、评估和监控的基础上处理风险造成的损失,最大程度的降低银行成本,并获得最大安全保障的动态管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摆脱了传统内部审计的束缚,为商业银行风险的防范提出了更好的建议。审计部门应当优先考虑商业银行的战略风险。

战略风险识别就是对影响银行经营业绩的不确定因素进行识别,需对银行经营情况、市场情况以及其所处的环境进行了解,同时内部审计部门也应当识别一些积极的成功因素和影响银行战略目标实现的威胁因素。商业银行的战略风险识别是动态的,会因为银行经营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二)内部审计对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分析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同传统审计模式的一个重要差别在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重视对银行中主要风险的识别,将优先的审计资源集中到银行的关键环节,而不是重复的对银行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审计。商业银行最为关键的经营环节也是进行风险导向审计的敏感环节,也是审计中内部审计剩余风险的主要来源。商业银行在进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时需要重视一些高风险领域。

1、高额贷款和个人消费贷款

商业银行为减少交易成本会大量给一些优质企业或客户高额贷款。这些客户办理贷款时银行也会相应的为其提供方便。这种做法虽然能够提高银行优质客户对其的满意度,但也会因贷款的集中性给银行带来更大风险,尤其是在经济危机的时候很难规避损失。另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购置车辆和房产,因此由此产生的贷款也在增加。有的不法分子正是利用商业银行业务剧增而无法对每笔贷款进行仔细核查的机会,虚报价格,通过各种不法手段套取银行的贷款。

2、易被挪用的银行票据及凭证等

商业银行有着特殊性的经营内容,其中有一些工具流动性很强,比如商业银行中的库存现金和有价证券,或者一些承兑汇票等等。

3、会计期末的复杂和异常交易

在会计季度期末会涉及银行员工的绩效考核问题。为了能够在考核中拿到较好的成绩,提高自身的业绩,一些银行人员会掩盖风险,甚至进行违规交易。现代风险导向审计需对这些异常和复杂交易重点审查,避免舞弊行为发生。

4、违反银行监管法规教育

商业银行间的竞争大,为保证银行业绩增长会通过高息揽存等方式收益率较高的理财产品,实际上这种做法属于吸收存款,有违监管规定且风险较大。

(三)现代风险导向在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中实质性程序

实质性程序是风险导向审计对银行进行审计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实施实质性测试应当以风险评估为基础,通过观察、复合等方法对商业银行的经营和财务情况进行详细的考察,以获取直接的审计证据。该程序包括实质性分析程序和细节测试2个主要部分。前者是在分析银行异常数据基础上确定将要进行细节测试的对象。后者是对银行内部进行审计的详细过程,是获得审计证据的主要途径。

(四)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测试

对商业银行进行内部控制测试是为了能够确保银行各活动能够持续运行,能够保障商业银行的资产安全,可以规避舞弊和违规事件的发生,最终保障银行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不是说要完全的摈弃传统的审计模式,内部控制对银行固然重要,但对内部控制进行测试也是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中的重要内容,不过这种测试仅仅只能作为其补充。对商业银行进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主要是对其内控体制的存在性以及机制的有效性进行测试。商业银行的审计部门首先应该对内部控制系统实施符合性测试,在得出测试结果的基础上对内部控制中的一些薄弱环节以及高风险领域再作实质性的测试。

(五)出具审计报告

审计人员在对前面所述程序进行审计后,应当对结果出具审计报告。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报告要根据前期的审计结果并结合审计人员经验判断对商业银行已经评估和预测的风险进行报告。其中应包括已经有效控制和未进行管理控制的风险。

四、结论

第2篇:现代商业银行的特点范文

论文关键词:商业银行:组织结构:效率评价

一、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的演变历程

(一)组织结构理论

组织结构是指组织的基本架构,是对完成组织目标的人员、工作、技术和信息所作的制度性安排,是组织职能和效率的统一体.体现企业的经营特点和战略思想。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其经营传递效率和管理的有效忖乃至核心竞争力的形成需要合理有效的组织结构安排。

(二)商业银行组织结构的演变

1.业主制。由商业银行业主直接指挥员工进行业务活动,员工只能听从所有者的指挥,没有任何经营权和决策权。

2.职能式组织结构。职能式结构是一种集权的组织结构,又称U型模式,其特点是金字塔型。即总经理是商业银行的最高领导者,在总经理下面按职能不同设立管理机构,各业务部门由副总经理或经理管理.每个部门又按照需求分设各具体业务部门如营业部、信贷部等。

3.事业部式组织结构。又称H模式,其特点是在最高管理层的统一领导下,将整个组织划分为若干事业部,各个事业部实行相对独立经营、独立核算.拥有高度经营自主的权力,根据最高管理层的方针、政策和统一制度,全权指挥其所辖各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对上级赋予任务全面负责。

4.矩阵式组织结构。矩阵式组织结构又称M型模式.它把按职能部门和按工作性质划分的小组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矩阵的管理方阵.使同一名管理人员既同原职能部门保持组织上业务上的联系又参加完成某一小组任务的工作。

5.网络状结构。在该结构中,每一个员工的信息来源和工作要求不仅仅限于纵向职能部门和横向的管理部门,他将按照实际需求对多个任务做出响应。同时也接受多个方向的信息和要求。这种方式将极大地发挥员工的技能,减少组织间的摩擦.增加组织的灵活性和竞争力。

(三)现代商业银行业的主流结构和特点

矩阵式是适应现代商业银行需求的最适合的模式,并逐渐成为现代商业银行业的主流模式。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正加速推进组织架构的矩阵式改造.以提高市场竞争力。矩阵式组织结构的优点主要表现为:

1.矩阵式组织结构有利于缓解高级管理层的协调压力,使其集中精力制定战略目标、决策和规划,并对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2.矩阵式组织结构能有效发挥员工的专长.减小银行的人员规模,提高人员的利用率。

3.矩阵式管理能够促进业务运作在横向和纵向上的交叉制约。强化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

二、我国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特征及存在的问题

(一)商业银行现有组织结构的特征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商业银行在机构设置上,基本上是按照行政区划进行设置的,经过市场化改革以后.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组织结构特征:

1.在组织结构方面.商业银行采用的是职能式的总分行制。其经营模式有行政色彩。主要表现在总行对下属分支机构的管理沿用了国家机关的管理模式,埘人、财、物的管理和调配均采用行政管理模式。

2.分支机构的设置以行政区域划分,而且布局雷同。总行作为一级法人,对全国各级分行实行统一核算、统一度、分级管理,各级行在总行授权范围内开展经营。

(二)我国商业银行组织结构存在的问题

1.部门之间分工不明确,职能交叉重叠,内耗十分严重。排队论中的Earlang公式证明了这样的道理:如果工作分的过细,设置的部门过多,会影响商业银行效率的发挥.不能适应现代多变的金融市场和激烈的竞争需要。

2.由于机构层次多、管理跨度大.加上分支行受自身利益驱动等多种因素影响使得总行机关对分支机构控制失灵。

3.沟通成本的剧增和银行规模的不断扩大会延长垂直的信息沟通渠道,从而会增加信息传递时间,而且可能造成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失真.导致延误时机和决策失误等情况发生

4.金融资源配置分散化和低效率,使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下降。由于各地区经营环境和管理水平差别很大,一些经济总量很小,发展缓慢的地区也设立了很多机构,这就造成了国有商业银行机构中较为严重的规模不经济问题。

三、我国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再造

我国商业银行组织结构上存在的问题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因此进行商业银行组织结构再造是提高竞争力,迎接金融全面开放的必需之举。本文提出我国商业银行组织结构再造的设想如下:

1.在组织结构上实施矩阵式组织结构。由于目前银行的业务种类,基本上已经和国外大银行的业务种类相同,因此采用国际主流的组织结构可以解决现存的组织协调问题,使高层领导更多地集中精力制定重大决策和战略规划,加强银行快速响应能力。

2.扁平化组织结构改造。我国商业银行组织结构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设置不合理,委托链条长,分支结构多。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充分利用现代技术,进行扁平化组织结构改造,建设成大总行.小分行结构。营销渠道设立为总行一分行一分理处三级设立.彻底消除省分行、地市分行、县分行的区别。

3.按照经济区域设置分行。按照经济区域设置银行分行就是说按照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信贷需求设置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而不再延用原有的思维模式,即不管是否盈利.只参照行政区域设置分支机构.对当地经济的发展状况及银行的投入产出比考虑的较少。

4.充分利用新型银行模式,发展离行式银行服务。如自助银行、电话银行、呼叫中心、手机银行和网络银行等

四、我国商业银行组织结构再造的效率评估

(一)效率评估模型介绍

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ataenvelopmentanalysis—DEA)来对商业银行进行效率评价。该模型由Chames、Cooper和Rhodes-位学者于1978年提出,利用数学线性规划将企业的多项投入与多项产出项目数据,投射在坐标空问上,求出最大产出或最小投入为效率边界.以衡量各决策单位(DecisionMakingunits,DMu)的生产效率。这种方法有以下优势:

1.DEA无需构造一个确定的基本生产函数和估计函数参数系数。可避免函数型态的人为错误设置所导致的不准确结果:

2.DEA可以通过数学规划方式客观产生权数并且有效处理投入(或产出)单位不一致的问题;

3.DEA可以有效处理定性与定量投入(或产出)指标的问题。

DEA方法能在同其它银行相比较的情况下测量出某一银行相对效率。每个银行都有相同的投入和产出变量,它通过将一个银行所提供的服务和其资源同其它银行相比较,将多个投入和产出变量转变为效率评价指标。将效率最高的银行的效率定为1。其它银行的效率定在0到1之间。对一组银行中某一个银行相对效率的计算如下:假定这组银行的个数为n个.每个银行都有s个输出变量和m个输入变量。Yjk表示第k个银行的第j个输出变量,Xik是第k个银行的第i个的输入变量。第k个银行的相对效率Ek,计算公式为:

其中,V,U分别是第k个银行的第i个输出变量和第i个输入变量所占的权重。数据包络分析对权重的选择是在没有负的权系数的情况下,使得每个银行的效率评价指标最大化,而且所估计的效率指标不大于l对于具体银行,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可以看作线性规划问题,决策变量是银行的输入和输出变量的权系数。对于第k个银行(k=1,2,……n)在该公式中定义的相对效率E,使得E最优化的问题可以转化成如下的线性规划问题:

其中,iX为第i个决策单元的m维投入向量,jY为第i个决策单元的s维产出向量。kX、kY是被评价的第k个银行的投入、产出向量。这里的OIU是第k家银行的效率值,满足0≤e≤l。当e=1时,表示该银行是效率前沿面上的点,因而处于有效状态。该模型是在规模收益不变的前提下得出的模型,其经济含义是当第k家银行的产出水平保持不变(投入导向)时,如以样本中最佳表现(处于效率前沿面上)的银行为标准,实际所需要的投入比例。1-0就是第k家银行多投入的比例。也就是可以减少(或称浪费)投入的最大比例。

(二)投入与产出指标的选择

本文运用DEA方法进行商业银行的效率评价,考虑计算过程的复杂性和数据的可取性,同时由于各个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情况不同,所以本文以一家商业银行的所属分行情况进行比较,不同商业银行之间的比较情况在本文不作讨论。所选取的指标体系主要为:投入指标:期内平均人数(x1)、期内资产平均额(x2)、期内成本(x3);产出指标:期内存款余额(y1)、期内贷款余额(v2)、期内利润(y3)。

(三)实证分析

现以某商业银行10家分行在上述投入、产出指标上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将上述各家分行的投入、产出的数据输入Matlab6.5软件(Mat1ab软件是由Mathw0rkS公司用C语言编写的著名的工程数学应用软件,具有强大的矩阵运算能力和方便、直观的编程功能),经过计算机处理后.计算结果如下

第3篇:现代商业银行的特点范文

论文关键词:商业银行:组织结构:效率评价

一、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的演变历程

(一)组织结构理论

组织结构是指组织的基本架构,是对完成组织目标的人员、工作、技术和信息所作的制度性安排,是组织职能和效率的统一体.体现企业的经营特点和战略思想。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其经营传递效率和管理的有效忖乃至核心竞争力的形成需要合理有效的组织结构安排。

(二)商业银行组织结构的演变

1.业主制。由商业银行业主直接指挥员工进行业务活动,员工只能听从所有者的指挥,没有任何经营权和决策权。

2.职能式组织结构。职能式结构是一种集权的组织结构,又称U型模式,其特点是金字塔型。即总经理是商业银行的最高领导者,在总经理下面按职能不同设立管理机构,各业务部门由副总经理或经理管理.每个部门又按照需求分设各具体业务部门如营业部、信贷部等。

3.事业部式组织结构。又称H模式,其特点是在最高管理层的统一领导下,将整个组织划分为若干事业部,各个事业部实行相对独立经营、独立核算.拥有高度经营自主的权力,根据最高管理层的方针、政策和统一制度,全权指挥其所辖各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对上级赋予任务全面负责。

4.矩阵式组织结构。矩阵式组织结构又称M型模式.它把按职能部门和按工作性质划分的小组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矩阵的管理方阵.使同一名管理人员既同原职能部门保持组织上业务上的联系又参加完成某一小组任务的工作。

5.网络状结构。在该结构中,每一个员工的信息来源和工作要求不仅仅限于纵向职能部门和横向的管理部门,他将按照实际需求对多个任务做出响应。同时也接受多个方向的信息和要求。这种方式将极大地发挥员工的技能,减少组织间的摩擦.增加组织的灵活性和竞争力。

(三)现代商业银行业的主流结构和特点

矩阵式是适应现代商业银行需求的最适合的模式,并逐渐成为现代商业银行业的主流模式。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正加速推进组织架构的矩阵式改造.以提高市场竞争力。矩阵式组织结构的优点主要表现为:

1.矩阵式组织结构有利于缓解高级管理层的协调压力,使其集中精力制定战略目标、决策和规划,并对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2.矩阵式组织结构能有效发挥员工的专长.减小银行的人员规模,提高人员的利用率。

3.矩阵式管理能够促进业务运作在横向和纵向上的交叉制约。强化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

二、我国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特征及存在的问题

(一)商业银行现有组织结构的特征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商业银行在机构设置上,基本上是按照行政区划进行设置的,经过市场化改革以后.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组织结构特征:

1.在组织结构方面.商业银行采用的是职能式的总分行制。其经营模式有行政色彩。主要表现在总行对下属分支机构的管理沿用了国家机关的管理模式,埘人、财、物的管理和调配均采用行政管理模式。

2.分支机构的设置以行政区域划分,而且布局雷同。总行作为一级法人,对全国各级分行实行统一核算、统一度、分级管理,各级行在总行授权范围内开展经营。

(二)我国商业银行组织结构存在的问题

1.部门之间分工不明确,职能交叉重叠,内耗十分严重。排队论中的Earlang公式证明了这样的道理:如果工作分的过细,设置的部门过多,会影响商业银行效率的发挥.不能适应现代多变的金融市场和激烈的竞争需要。

2.由于机构层次多、管理跨度大.加上分支行受自身利益驱动等多种因素影响使得总行机关对分支机构控制失灵。

3.沟通成本的剧增和银行规模的不断扩大会延长垂直的信息沟通渠道,从而会增加信息传递时间,而且可能造成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失真.导致延误时机和决策失误等情况发生

4.金融资源配置分散化和低效率,使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下降。由于各地区经营环境和管理水平差别很大,一些经济总量很小,发展缓慢的地区也设立了很多机构,这就造成了国有商业银行机构中较为严重的规模不经济问题。

三、我国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再造

我国商业银行组织结构上存在的问题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因此进行商业银行组织结构再造是提高竞争力,迎接金融全面开放的必需之举。本文提出我国商业银行组织结构再造的设想如下:

1.在组织结构上实施矩阵式组织结构。由于目前银行的业务种类,基本上已经和国外大银行的业务种类相同,因此采用国际主流的组织结构可以解决现存的组织协调问题,使高层领导更多地集中精力制定重大决策和战略规划,加强银行快速响应能力。

2.扁平化组织结构改造。我国商业银行组织结构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设置不合理,委托链条长,分支结构多。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充分利用现代技术,进行扁平化组织结构改造,建设成大总行.小分行结构。营销渠道设立为总行一分行一分理处三级设立.彻底消除省分行、地市分行、县分行的区别。

3.按照经济区域设置分行。按照经济区域设置银行分行就是说按照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信贷需求设置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而不再延用原有的思维模式,即不管是否盈利.只参照行政区域设置分支机构.对当地经济的发展状况及银行的投入产出比考虑的较少。

4.充分利用新型银行模式,发展离行式银行服务。如自助银行、电话银行、呼叫中心、手机银行和网络银行等

四、我国商业银行组织结构再造的效率评估

(一)效率评估模型介绍

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ataenvelopmentanalysis—DEA)来对商业银行进行效率评价。该模型由Chames、Cooper和Rhodes-位学者于1978年提出,利用数学线性规划将企业的多项投入与多项产出项目数据,投射在坐标空问上,求出最大产出或最小投入为效率边界.以衡量各决策单位(Decision Makingunits,DMu)的生产效率。这种方法有以下优势:

1.DEA无需构造一个确定的基本生产函数和估计函数参数系数。可避免函数型态的人为错误设置所导致的不准确结果:

2.DEA可以通过数学规划方式客观产生权数并且有效处理投入(或产出)单位不一致的问题;

3.DEA可以有效处理定性与定量投入(或产出)指标的问题。

DEA方法能在同其它银行相比较的情况下测量出某一银行相对效率。每个银行都有相同的投入和产出变量,它通过将一个银行所提供的服务和其资源同其它银行相比较,将多个投入和产出变量转变为效率评价指标。将效率最高的银行的效率定为1。其它银行的效率定在0到1之间。对一组银行中某一个银行相对效率的计算如下:假定这组银行的个数为n个.每个银行都有s个输出变量和m个输入变量。Yjk表示第k个银行的第j个输出变量,Xik是第k个银行的第i个的输入变量。第k个银行的相对效率Ek,计算公式为:

其中,V,U分别是第k个银行的第i个输出变量和第i个输入变量所占的权重。数据包络分析对权重的选择是在没有负的权系数的情况下,使得每个银行的效率评价指标最大化,而且所估计的效率指标不大于l对于具体银行,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可以看作线性规划问题,决策变量是银行的输入和输出变量的权系数。对于第k个银行(k=1,2,……n)在该公式中定义的相对效率E,使得E最优化的问题可以转化成如下的线性规划问题:

其中,iX为第i个决策单元的m维投入向量,jY为第i个决策单元的s维产出向量。kX、kY是被评价的第k个银行的投入、产出向量。这里的OIU是第k家银行的效率值,满足0≤e≤l。当e=1时,表示该银行是效率前沿面上的点,因而处于有效状态。该模型是在规模收益不变的前提下得出的模型,其经济含义是当第k家银行的产出水平保持不变(投入导向)时,如以样本中最佳表现(处于效率前沿面上)的银行为标准,实际所需要的投入比例。1-0就是第k家银行多投入的比例。也就是可以减少(或称浪费)投入的最大比例。

(二)投入与产出指标的选择

本文运用DEA方法进行商业银行的效率评价,考虑计算过程的复杂性和数据的可取性,同时由于各个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情况不同,所以本文以一家商业银行的所属分行情况进行比较,不同商业银行之间的比较情况在本文不作讨论。所选取的指标体系主要为:投入指标:期内平均人数(x1)、期内资产平均额(x2)、期内成本(x3);产出指标:期内存款余额(y1)、期内贷款余额(v2)、期内利润(y3)。

(三)实证分析

现以某商业银行10家分行在上述投入、产出指标上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将上述各家分行的投入、产出的数据输入Matlab6.5软件(Mat1ab软件是由Mathw0rkS公司用C语言编写的著名的工程数学应用软件,具有强大的矩阵运算能力和方便、直观的编程功能),经过计算机处理后.计算结果如下

第4篇:现代商业银行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广告;商业银行;投资;储蓄;效用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14-0000-02

近年来,银行业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剧了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国内从传统的四大国有银行到现在各种商业银行百花齐放,国外银行也参与到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中来。使得这个圈子的竞争更加激烈。不少的商业银行的广告策略也日趋成熟,最大的目的就是为了留住现有的顾客群,吸引更多的潜在顾客群。

一、商业银行客户群的模式转变

首先,商业银行在2000年之前,更多的功能是后台运营,而前台的服务功能做的差距不小。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激烈,一些较小规模的商业银行的兴起和一些创新型的商业银行金融工具的推出,让各大商业银行意识到了竞争的日益激烈。因此,商业银行市场运作的成功与否,就是在于顾客群,有了忠诚的顾客群才会有银行的立足之地。

其次,商业银行对待客户群的策略也发生了转移。随着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的提高,顾客对商业银行的选择也在发生着变化。顾客开始从对银行的规模选择逐渐转变到服务的满意度选择,要求银行的管理模式要从以银行为主体到以客户群为核心的转变。同样的,针对客户群体的这些转变,银行对待客户群的策略就要发生相应的转移,才能符合客户群的需要,银行要逐渐从发展新客户到留住现有客户,保证现有客户的忠诚度的前提下,再去发展新的客户。

二、客户群的管理的内涵和步骤分析

商业银行对客户群的管理内涵主要涵盖三个方面:

其一,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商业银行对客户群的管理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改善银行和客户之间的关系,把客户群作为银行的重要的战略资源,而且是一种可再生并且具备“传染性”的长期资源来对待,通过完善的客户服务和深入的客户调查分析,培养自己的忠诚客户。

其二,通过信息共享和内部的业务流程,银行把客户群的资料传递给自己的销售、客户服务专员,强化银行对客户群的跟踪和服务能力,建立银行和客户的一对一的专业化服务,实现银行利益和客户价值的最大化。甚至根据大多数的顾客调研,来指定以顾客群为核心的产品设计和服务设计,扩大银行的盈利份额。

其三,面对庞大的客户群管理,银行会建立一套以电子商务为基础的、面对客户的自动化的客户服务、决策支持系统,实现以传统的管理模式到现代的电子商务为基础的现代化管理模式。

商业银行的客户群管理的步骤主要分四步:

第一,信息调研

信息调研是客户群管理的前期辅助工作,也是最基础的工作,包括信息的搜集、整理、分类等,这里的信息搜集既要包含银行本身的信息,也要包括银行外部坏境的信息和银行客户群的信息。

第二,信息沟通

通过信息沟通,一方面可以减少信息搜集过程中出现的信息不对称的偏差,避免客户群对银行的怀疑心理,降低客户群对投资银行的风险心理。另外,还可以外部投资者、媒体等保持良好的公共关系。促进银行在行业中的地位和形象。

第三,危机处理

当有危机发生时,银行应该第一时间提出有效的方案加以应对,在最快的时间内消除危机可能给银行带来的负面影响。

第四,信息反馈

就是在客户关系管理过程中,将得到的各方信息包括客户群对银行的评价、反馈,对某个金融方案或计划的态度,以及其他的利益和观点,进行归纳筛选,将这些整理后的信息反馈给银行的管理高层。

三、广告对商业银行客户群的效用探讨

面对众多的竞争对手,商业银行想要脱颖而出,不仅需要良好的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同样还需要“酒好也怕巷子深”的警惕和觉悟,本文就广告对商业银行客户群的效用探讨从两个方面入手:即一般客户群和投资客户群。

(一)一般客户群

一般客户群体主要针对收入水平不高的工薪阶层,这些客户群选择自己的服务银行时,通常都有一种“占便宜”的心理,譬如有些商业银行的存款返现金活动等,对这些一般的客户群就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或者存款附带一定的保险额度,都具备一定的吸引力,银行的广告指定、播出,要有一定的倾向针对于一般客户群,针对一般客户群最直接的广告方式,是一些城市的公交宣传栏或者小区的宣传广告或者电梯广告,比较容易直接被一般客户群所面对,而且这些直接接触性的广告对客户群的吸引力也是最直观的。

(二)投资客户群

对于投资客户群来说,银行的广告效用能否直接有效主要要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银行信息披露的充分与否

信息披露是任何投资客户群都比较关心的一个核心信息。充分、真实而完整的信息披露表明一个企业对投资客户群的负责的态度以及投资透明度。一方面是银行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的信息疲劳的强制性要求,另一方面是商业银行针对自己销售的金融工具进行进一步的信息披露,让自己的投资客户群可以更加清晰的明白自己的资金的增减情况。

第二,是否针对不同类型的投资者政策不同

投资者分为现有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包括个人投资者也包括机构投资者。银行广告效用若要达到最大化,关键是看是否有效针对投资的需求,制定相应的策略方案。譬如,潜在的投资者可能对银行所处的行业地位、金融工具的表现等等不甚了解,面对这样的潜在投资者,银行就要针对需要,主要和他们交流一些银行的行业地位、特点和经营模式,以及银行金融衍生工具的价值和特点等。而一些机构投资者对银行的背景、特点和业务较为熟悉,银行面对机构投资者,要以长期的眼光,以银行的中长远的规划和长期的战略发展来吸引他们。以达到高效沟通的目的。

第三,广告效用的发挥离不开有效的沟通

目前,证券行业快速发展,银行上市数量不断增多,且投资品种种类繁多,银行想要客户更加深入的了解自己的投资产品,除了广告的外部吸引,最为重要的就是离不开和客户群的有效的、深入的沟通。通过和客户群有效的沟通,让他们对银行的产品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更加全面的认识银行,发现其独特的价值,是银行当前非常重要的一个任务。银行对投资客户群的管理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与投资客户群的沟通,让他们对银行有深入的了解和认同,在沟通的过程中,银行首先要注意把投资客户群当作银行长期战略发展关系对待,要保持诚恳、平等、相互尊重,取得投资客户群的信任。其他,沟通要讲究技巧和方式方法,要善于运用资本营运的营销技术,促进沟通的效果。银行通过和投资客户群的沟通维持银行和投资者的良好的双边关系,从而创造关系价值,简单之:沟通创造价值。

(三)广告效用的大小和商业银行的“虚实”比例有密切关系

商业银行的广告现在可谓五花八门,有的从银行的人文关怀入手,有的从银行可以带来的收益前景为切入点,但是无论广告的形式如何,播放的频率大小,广告的效用的衡量最终还是要和商业银行实际所提供的服务和收益紧密联系的。如果说广告是“虚”,那么商业银行自身的软硬件设施、服务产品的成熟度、服务跟踪,信息反馈等则是“实”,如果“虚”远远高于“实”,那么客户群一旦选择银行进行试验性的体现,就会发现这种虚实落差过大,也不会继续选择该商业银行的产品和服务;如果“虚”和“实”对等,这时的广告就是效用最大化的,商业银行一方面可以最大化的把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推广给消费者,另一方面又可以让顾客群来实际体验时,真心能够感受到广告中所说的“虚”就是“实”。倘若“虚”大大的低于“实”,这只能说明广告的失败,该广告没有把商业银行实际能够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呈现给客户群,无疑会让商业银行大打折扣。

在“虚”和“实”的把握中,现代商业银行一般情况下,都是把“虚”略高于“实”,既能最大的限度的让现有顾客群和潜在顾客群倍商业银行的产品和服务大大吸引,又不会“实”的体验而对商业银行大大失望。在广告的“虚”和“实”的权衡中,商业银行本身一定要把握这个度量,最好就是让虚实相当,广告只是呈现的外部吸引,随着时间的推移,顾客的口碑才是商业银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制胜的法宝。

参考文献:

[1]成思危.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迟智广.广告背后是文化[J].现代商业银行,2002.

[3]王静.中国金融广告从萌芽到狂欢[J].现代广告,2007.

[4]郭晶星,李淑芳.银行广告营销策略之思考[J].企业经济,2008.

第5篇:现代商业银行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地方性商业银行;市场定位;经营模式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10月22日

一、明确地方性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与壮大,地方性商业银行的竞争日益激烈。明确的市场定位成了体现竞争力的关键,专业化是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势,也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中赢得市场的必由之路。徽商银行虽然不能和国有商业银行相提并论,但是其市场定位从一开始就很明确:专注于小微金融服务。

(一)徽商银行的市场定位。市场定位是由阿尔赖斯提出的一个重要营销学概念。其实质就是将本企业与其他企业分开,让客户能明确感受到本企业与其他企业的巨大差距,从而实现赢取客户。一个城市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发展,明确的市场定位是前提。根据所在地方性的特点,找准自己的市场地位,针对地方性发展目标确立银行所要服务的客户,并结合客户需求,创新银行自身的产品和业务,满足所在市场的需求,让客户能深切感受到地方性商业银行与国有商业银行之间的服务差距。

从成立之初,徽商银行的定位就很明确,通过专业的小微金融服务,培育了一批中小企业,并成功帮助小微企业解决资金问题,实现银企互利共赢。截至2014年末,徽商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956.02亿元,占全行各项贷款比例为43.47%,通过不断夯实客户基础,徽商银行小微企业客户达到34,049户,其中法人小微企业客户8,629户,较成立之初增长了126.9%。徽商银行已成为安徽中小企业的引路人。

(二)地方性商业银行应明确其市场定位。改革开放以来,四大国有银行表面上看分工明确,服务体系完善,各尽其能,似乎很符合中国的市场定位原则,但实质上这种分工并不是以市场经济为原则的,而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的产物。商业银行的出现与兴起,打破了这种各司其职的僵局,就是由于其高度明确的市场定位。其银行体系的运营对我国的金融体系发展与改革、金融效率的提高发挥了巨大作用。近年来,地方性商业银行的崛起更是推动这一进程的发展。明确的市场定位,一是有利于地方性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而由于徽商银行与中小企业的紧密联系,从而可以推动地方性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在中国的金融体系中,商业银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地方性商业银行可以根据市场定位以资金效益为原则实现资产配置,打断了行政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促进市场经济的最优配置。

二、地方性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

(一)现代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特点。目前,大多数商业银行内部体制都采取总分行制度,而且广泛实行地区总部制度。例如,美联银行有7万多员工,资本市场部有1.3万人,零售业务部有2.4万人。总行对分行的管理是通过各个职能部门来实现的,总行职能部门是实现银行高效管理的主要途径;在经营中使用大部门、小分行的模式进行管理。大分行的形象通过大总部来体现,业务精英主要集中于总部,分工细致,专业性强。而分行的职能简单明确,不用很大,利用数量多的优势,满足地方性的业务营销和业务拓展需求;通过调整组织结构,实行经营管理。银行的业务种类往往要涉及多个专业,所以将各个专业性人员集中安排在总行部门,利用各人专业差异性拉拢客户、服务客户,既能全力发挥人才特长,又能节省人力资本;实行矩阵式管理方法。打破平常的监管空白点,形成结构中每个成员都有两个主管,项目经理也可以对本项目中属于各个专业职能部门的成员命令及对其所管辖项目承担主要责任。

(二)徽商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徽商银行的创立打破传统,以城市商业银行为基础,首先建立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并很快被其他地方性商业银行所借鉴。纵观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历史,在我国的金融体系下,城市商业银行大多由城市信用社、城市内农村信用社等合并而来,有效地带动了我国地方性经济发展,为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开启新的篇章。但由于在组建之前,各信用社的资产能力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较弱,管理较为松散,业务发展也较为单一,所以城市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也被局限于各地区,用于化解地方性金融危机,稳定地方经济,局限性成为限制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重要因素。加上中国加入WTO以后,外资银行涌入,与国内固有大型商业银行的竞争加剧,让城商银行的生存形势更加紧迫。

徽商银行的出现,为中国银行业增加了一条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新道路,也为城商银行跨区域经营建立起一个新模式――合并重组。以徽商银行作为存续公司,采取“6+7”的吸收合并模式:在合肥市商业银行的基础上,吸收合并芜湖、安庆等5家城市商业银行,以及六安、淮南等4座城市的7家城市信用社,组建成一家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成功突破了城商银行区域性的局限性,提高了整体经营实力和抗风险能力,并带动了整个安徽地区的经济总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徽商商业银行可借鉴之处。地方性商业银行的弊端就是资本能力低,在市场竞争中不占优势,而徽商银行通过合并重组的形式,扩大自身的资本实力,并借鉴国际现代银行的管理体制,管理集中,建立起一家具有强大市场竞争力的现代地方性商业银行。这种经营模式可被其他地方性商业银行所借鉴。利用地方本身固有的城市商业银行,增强区域性的经济合作,并合并类似小型农村信用社等小型商业银行,提升整体的资产力量,但是在考虑合并的同时,要坚持各项经营指标都能达标的各行社;加强管理,对银行从业人员灌输竞争意识,摒除旧传统中的“铁饭碗”意识,让从业人员认识到本行的市场地位,并鼓励积极创新,多利用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

三、地方性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与发展

现代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指的是不动用银行资产,利用银行的人才、机构、技术、信息、网络和信誉等特殊功能和优势,以中间人的身份替客户办理收付和其他委托事项,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手续费的业务。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降低经营成本、增强资金流动性的需要,由于中间业务的大多数类型的交易成本低,在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资金所占的比重小,更有利于降低银行在经营过程中的成本支出。近年来,地方性商业银行的崛起使中国的银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中间业务的发展与创新无疑是地方性商业银行应对国内甚至国际市场激烈竞争的需要。

(一)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概况。在我国金融体系下,国有四大商业银行仍占据着主导地位,这就使地方性商业银行的从业人员工作态度消极,完全没有竞争意识与创新意识。地方性商业银行仍然是把重心放在区域性经济发展上,而没有考虑创新中间业务,从而带动银行整体竞争力与实力的提升。对中间业务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及传统业务;银行从业人员对中间业务的专业性不强,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质。中间业务要求的技术含量相比传统业务较高,这就需要从业人员接受相关的培训与学习。地方性商业银行没有专业性的人员,所以才没有创新中间业务的能力;地方性商业银行的经营策略不够完善。中国的商业银行发展相较外国还是落后的,对中间业务的重视程度仍低于传统业务,所以在银行的经营策略规划过程中,对中间业务的比重少。正是由于缺乏对应的经营策略,地方性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发展没有明确的方向,从而在竞争中缺少优势。

(二)徽商银行的中间业务。徽商银行在激烈竞争中抢占先机,经营过程中及时有效的加重中间业务的比例。增加中间业务渠道后,中间业务增长迅速,使总收入占比大幅上升。近年来,安徽经济发展形势大好,徽商银行抓取机遇,在保证传统业务正常运营的基础上,拓展中间业务,在信用卡、银团贷款等方面积极创新,同时推出徽商银行自己的金融品牌并积极宣传,以一种全新的姿态面对市场。通过这些改革,带动安徽经济大幅增长,在地方性金融市场建立起自己独树一帜的经营体系,为其他地方性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主要参考文献:

[1]徐婷婷.欠发达地区地方性商业银行经营策略思考――以宁夏为例.金融经济,2013.16.

[2]宋立伟.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市场定位的研究.经营管理者,2015.7.

[3]冯晋.基于行为金融理论的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研究.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6.

第6篇:现代商业银行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商业银行 运营业务 流程优化

一、商业银行运营业务流程再造的价值分析

传统商业一行业务运营方式多是采用后台运营方式,这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企业和个人快速融资的需要。因此,改革和创新商业银行业务流程,让后台运营模式逐渐向前台转移,实现后台与前台运营流程的有效对接对商业银行快速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种改革不但能够提高商业银行金融理财产品的营销能力,同时还可以减少各种不必要的时间成本的浪费,提高商业银行的运营效率,让客户对商业银行的忠诚度进一步提高。因此,商业银行改革原有业务流程模式,建立现代化的新型业务模式,会极大提高商业银行的市场生存能力。

二、国内商业银行运营业务流程再造存在的问题

(一)网点全功能、柜员全流程,前重后轻。

以往商业银行主要采用营业网点作业方式开展业务。传统营业网点规模小,但是功能较为齐全,这给上银行工作人员带来很多现实的困难问题:一是造成营业人员工作量增加,很多营业员在做好前台服务工作同时还要承担很多后勤工作。二是造成业务工作效率低下,客户对银行工作满意度不高。三是网点承担的功能过多,而上级主管银行的工作压力相对较轻,这造成前重后轻的弊端。

(二)重复审查环节过多,流程周期太长

商业银行在开展金融业务中,尤其是在办理授信贷款等业务中,审查环节过多,“事难办、门难进”的现象比较突出。很多商业银行客户不满意银行过低的工作效率,对商业银行的工作颇有微词。同时我国商业银行还存在流程周期过长的弊端,使得商业银行经常出现各种运营风险等。

(三)缺少“以客户为中心”的多样化流程

我国商业银行在服务客户中,并没有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这一点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形成鲜明的对比。我国商业银行目前存在诸如过于注重银行业务的标准化、程序化,不能够真正立足客户需要开展个性化的金融服务等弊端。没有真正建立依据不同客户特点,开发相关理财产品的高效机制。虽然近几年随着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不断推出,这种状况有所好转,但是对比国外商业银行差距还是比较明显。

(四)后台运营集约化比率低

我国目前商业银行重视前台专业营业人员工作职责、业务要求的规定,但是相反后台运营集约化比率相对较低。由于前后台工作比重不能够进行有机的划分,经常出现前台一片繁忙,而后台人员无所事事的现象。人员搭配和岗位设置的不科学,经常会造成营业成本的增加,降低银行工作效率。

四、国内商业银行运营业务流程再造的建议

(一)从横向和纵向上进行运营组织结构重构

我国商业银行要改变以往前重后轻的岗位设置和运营模式,要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重新构建运营组织架构。具体做法:从横向角度看,要严格划分前台和后台人员的岗位职责和人员编制。改变以往营业网点小而全的做法,让他们多承担金融服务功能,把结算功能适当上升到各个分行和支行。从纵向角度看,要实行扁平化管理方式,减少金融业务中各种不必要的环节,缩减业务流程时间,提高业务效率。最终建立业务模块垂直管理、统一核算、各负其责的新型动态业务开展模式。总之,我国上商业银行必须要从组织结构和运营模式方面进行深刻的横向和纵向的改革,这样才能够真正提高商业银行的工作效率。

(二)从流程间的逻辑关系入手进行流程梳理、简化业务流程

现代商业银行要想提高运营效率,必须要重视从流程环节着手,切实减少各种可有可无的环节,建立高效畅通的新型业务流程模式。具体做法如下:一是要把各种同质化的业务进行整合,采用统一的工序进行集约化管理,如对待各个部门需要进行的金融业务数据输入工作可以成立专业部门负责;二是减少各种不必要的授权操作,建立网点主管授权为主、中心主管统一核查的业务流程方式;三是细化不同营业岗位职责,建立有效并行业务流程模式,形成各个银行成员之间工作的协调统一,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积极效果等。总之,简化业务环节,畅通业务流程,细化业务职责,形成业务合力,是提高商业银行工作效率的必要保障。

(三)从价值链入手实行战略联盟及非核心业务外包

要想减轻商业银行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把商业银行的一些非核心业务交于银行外的其他机构和人员负责。这种非核心业务外包方式不断能够解决当前商业银行人手不足问题,同时还可以节约相应的运营成本,提高商业银行的竞争力。这样做还可以让商业银行集中有限的资源开展更多核心金融业务。建立商业银行与利益管理单位的战略同盟,进行非核心业务的外包,最终会让商业银行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回报,让相关商业银行在日益激励的金融市场竞争中占据更多优势地位,赢得更大自由发展空间。

第7篇:现代商业银行的特点范文

一、一个经营效益考核体系

构建良好的农村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模式,必须建立合理的农村商业银行经营效益和管理方法的考核体系。农村的存贷具有地域性和产业特色性,建立农村商业银行经营效益指标考核体系有利于发挥商业银行在农村特殊地域和特殊产业的作用。尤其是在农产品的收购中更能体现考核体系的重要性,只有加强对农产品收购的贷款比重,才能促进农产品更好地融入资本市场,通过市场的方式促进农产品的流动,而对农产品收购的贷款比重的增强实际上更加考核了整个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益。农产品收购贷款只是其中考评的一种,建立农村客户为中心的信贷管理机制、拓展新型产业化重点客户、对不良用户进行加息罚息的措施等都是经营效益和管理方法的考评。

二、一个业务推广方案

农村商业银行在我国是属于新兴的金融机构,既是中小商业银行,又是农村金融机构。目前农村商务银行的业务功能总体来讲不是太多,因此要构建良好的农村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模式,就要设计农村商务银行的业务推广方案。也就是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借鉴城市商业银行的经验,逐渐增加一些业务功能。这些功能要突破汇兑业务的局限,努力开拓发展农村个人的金融业务、中间业务、理财投资业务以及诸如金融保险等近年来时兴的商业银行业务。总之要把农村商业银行这些功能尽量朝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而且每个相关业务要进行细化,形成一个合理总体的业务方案。

三、进行企业化管理

从某种意义上讲我国很多商业银行依然保持者计划经济的痕迹,也就是很多商业银行实际上是一个事业单位性质的,在商务功能、银行管理上没能体现商业银行的性质。但是近年来我国很多商业银行纷纷改制转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农村商业银行也是商业银行的一种,因此也要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对农村商业银行进行企业化管理。也就是在业务流程要符合市场经济的需求,要实行企业化的改造。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上也要实行企业化的招人、用人、管人机制,也就是一定要做到适岗适才,把那些精通银行业务、具有管理能力、道德素质高的人才聘选进农村商业银行里去。而且在农村商业银行的高管选择是首先要以银行的业务能力为主,要对高管进行合理配置与管理,总之不管是在业务流程还是在人才选拔上都要实行企业化的管理。

四、一个统一的监管体系

随着十几年来制度的不断推进,农村商业银行取得相当多的成果,在促进支持“三农”方面也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己经成为我国银行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稳健运行对地区经济金融的发展和稳定至关重要。虽然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比起城市来要小一些,但是近年来随着农村贷款业务迅速发展,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也逐步加大,因此为了降低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就要构建统一的内部监管体系。构建统一的内部监管体系就要积极发挥银行的内部审计和内控机制的作用,也就是通过内部审计可以对风险进行终于基本的防控,及时了解银行业务的各种情况,从而有步骤的实现农村商业的经营目标。内部审计和内控机制也是对农村商业银行高管和工作人员的一种监督,对他们的日常行为,从事的具体业务进行有效地监督和管理,总之建立统一的监管体系,对于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五、结语

第8篇:现代商业银行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对策

一、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和特点

互联网金融(ITFIN)是指以依托于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app等互联网工具,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一种新兴金融。

它的特点有以下几点:(1)便捷性。无需到银行营业网点,客户只需拥有一部智能手机或电脑设备,就可以轻松完成资金的划转和信贷,互联网金融极大地方便了客户。这种便捷性是它最大的特点。(2)普惠性。传统金融服务大都只针对中高端收入群体或大型企业,而互联网金融凭借互联网作为渠道,降低了金融服务的成本,提高了服务的覆盖面和可获得性,使小微企业和低收入人群能够获得价格合理、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3)风险性。互联网金融的风险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信用风险大,互联网金融的相关法律尚不完善,因为互联网金融违约成本较低,所有容易诱发恶意骗贷、卷款跑路等风险问题。二是网络安全风险大,中国互联网安全问题突出,网络金融犯罪问题不容忽视。

二、互联网金融主要涉及领域

(一)第三方支付。根据2010年央行在《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中的定义,第三方支付是指非金融机构作为收、付款人的支付中介所提供的网络支付、预付卡、银行卡收单以及中国人民银行确定的其他支付服务。2010年至今,央行一共了五批第三方支付牌照,持牌单位共计269家。目前第三方支付已成为线上线下全面覆盖的综合支付工具,2014年,第三方支付市场整体交易规模达23万亿元,同比增长54.2%,其中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59924.7亿元,同比增长391.3%。第三方支付公司的运营模式可以归为两种,一是独立的第三方支付模式,包括快钱、易宝支付、汇付天下、拉卡拉等。二是以支付宝、财付通为代表的依托于自有电商网站,提供担保功能的第三方支付模式。

(二)P2P网贷。P2P(Peer-to-Peerlending),即点对点信贷,是指通过第三方互联网平台进行资金借、贷双方的匹配,需要借贷的人群可以通过网站平台寻找到有出借能力并且愿意基于一定条件出借的人群。网贷平台数量近两年在国内迅速增长,迄今比较活跃的有350家左右,而总量截止到2015年4月底已有3054家。与银行贷款相比,网络借贷的特点是:信息搜集和处理效率更高、业务流程更简便、突破了传统的“重担保”风险控制手段。

(三)大数据金融。大数据金融通过分析和挖掘客户的交易和消费信息,掌握客户的消费习惯,使金融服务平台在营销和风控方面有的放矢。

(四)众筹模式。众筹即大众筹资,指通过互联网方式筹款项目并募集资金,以实物、服务或股权等为回报募集资金的模式,参与方包括筹资人、平台运营方和投资人,按项目回报方式分为股权众筹、奖励众筹、公益众筹和债权众筹四种方式,具有低门槛、多样性、依靠大众力量、注重创意的特征。

三、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

(一)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影响。传统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主要是贷款,具有贷款金额大、需要抵押物、周期长、手续烦索等特点,面向的客户是大中型企业。而互联网金融贷款流程简化、贷款时间短、贷款种类多样性,在服务小微企业及个人贷款业务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目前,阿里小贷已经搭建了分别面向阿里巴巴B2B平台小微企业的阿里贷款,和面向淘宝、天猫平台上小微企业、个人创业者的淘宝贷款,推出了淘宝(天猫)信用贷款、淘宝(天猫)订单贷款、阿里信用贷款等微贷产品。

(二)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存款业务的影响。第三方支付平台对商业银行的存款业务影响很大,分流了商业银行储蓄存款。以阿里巴巴为例,2013年6月阿里开通余额宝,这是支付宝打造的余额增值服务,把钱转入余额宝即购买了由天弘基金提供的货币基金,可获得收益,而且余额宝内的资金还能随时用于网购支付,灵活提取。余额宝一经推出即给我国商业银行的存款业务带来了巨大冲击。2015年4月,数据显示余额宝对接的天弘增利宝货币基金一季度规模再增1327.88亿元,达7117.24亿元,已经对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形成了分流和竞争,其威胁不容小觑。

(三)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影响。一是直接冲击银行卡结算、收付等结算业务。与商业银行网上支付相比,第三方支付价格更低,绝大部分普通会员都是免费使用,并且具有延迟支付功能,所以更被大多数消费者所接收和喜爱。二是逐步向基金、保险等金融领域渗透。2013年证监会新版《证券投资基金销售管理办法》,明确扩大基金销售机构类型,使第三方支付渗透到基金销售行业。在保险领域,2015年4月20日,保监会批复中国人民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发起设立第三方支付公司――宝付通,而在此之前,中国平安、安邦保险、合众人寿等公司通过直接收购、间接持股、大股东控股等不同方式已经设立了“关联的”第三方支付公司。至此,第三方支付依靠明显的价格优势,通过基金、保险等业务与银行传统、理财业务进行竞争。

四、我国商业银行应该采取的应对策略

(一)加强同互联网科技企业的合作。这种合作表现在:一是技术上的合作。商业银行是个高度依赖现代信息技术的产业,所以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加强同互联网科技企业合作,开发出更多的适合本银行的软件系统。二是客户信息共享的合作。互联网科技企业掌握着大量小微企业的销售、信用等宝贵信息,商业银行应主动与其合作,为资质良好的小微企业客户提供融资服务。三是打造小微企业线上融资平台。商业银行可以拿出一部分资金与互联网科技企业共建小微企业线上融资平台,扩大自己在小微信贷的市场份额。

(二)以客户为中心,提高服务效率。首先要细分客户类型,根据不同客户的财务状况和理财目标,重整业务流程,高效配置资源,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其次推进与战略伙伴的深度合作和业务联盟,打造一站式金融服务平台,为客户提供“一揽子金融综合服务方案”;最后以互联网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加强客户的参与和体验程度,提高用户满意度。

(三)加强网络银行的发展。商业银行虽有着信用度高、风险低、企业客户群庞大的特点,但是在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下,商业银行必须加强网络银行的发展,才能顺应时展的潮流。

(四)重视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互联网金融需要既熟悉金融业务,又精通新技术运用的人才,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人才队伍中最缺乏的就是这种IT金融复合型人才。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在新员工招聘时向复合型人才倾斜,更应该在工作中制定专门的培训计划,培养适应互联网金融发展需求的人才,打造自身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第9篇:现代商业银行的特点范文

1.商业银行开展市场营销是金融业市场化的需要。市场营销以研究顾客需求为起点,以满足顾客的需求为终点。伴随中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金融体制发生了深刻变革,银行的角色也由国家财政的会计和出纳向“金融百货公司”,甚至“金融超市”转变,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银行,这种角色的顺利转变需要商业银行充分发挥自己的功能,研究市场上各种交换主体的特点,并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以适当的方式为适当的市场主体提供最适当的金融服务。这正是市场营销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2.商业银行经营方式与功能特点决定了其必须加强市场营销。商业银行的功能是通过金融服务来实现,服务是商业银行最基本的经营方式。金融服务具有一般服务的无形性、不可分性、差异性和周期性等特点,要有效地克服或避免由金融服务所形成的不足,要求商业银行运用市场营销原理,通过服务项目、网点、人员、促销等策略及策略组合,去适应金融市场的需求。

3.强化市,场营销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银行竞争致胜的有效途径。在缺乏竞争和价格垄断的时代,银行只需坐等业务上门。但随着金融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银行经营职能的转换,金融电子化的飞速发展,客户投资渠道的多样化及各金融机构竞争加剧,致使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利润空间日益变窄,所以银行要生存和发展,必须接受市场营销思想,将市场营销的原理和方法结合金融业的实际移植到金融中去,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竞争资源,获得新的竞争优势。

4.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商业银行开展市场营销的内在动力。市场经济条件下利润是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物资基础,但其本身并不创造利润,利润是其在金融服务过程中从服务对象那里转移而来的。因此,商业银行欲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必须及时导人市场经营理念,不断提高服务质量,通过赢得顾客满意来赢得更多的利润。市场导向、顾客满意正是市场营销最基本的观点。

二、市场营销在现代商业银行中的运用

商业银行开展市场营销其实是引人现代企业制度的一项创新活动。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就是从客户需求出发,把可赢利的银行服务引向经选择的客户的管理活动,它把组织创新、制度创新、工具创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具体而言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战略性运用

1.开展市场调查,分析市场机会。(1)开展市场资源与客户需求调查。银行客户的需要主要有三种:已实现的需要、待实现的需要和潜在待开发的需要。银行客户购买金融商品服务的动机有两种:理性动机和非理性动机。理性动机是银行客户为收益回报、资金流动性、分散风险、方便性以及长期金融支持等理性利益而产生的动机;非理性动机则是指银行客户为获得自我满足、被承认、被赞赏、个人权力、影响力等情感性利益而产生的动机。商业银行根据客.户需求及劫机,有目的地去调查区域内资金的总量、结构分布及增长潜力,摸清资金的大致流向和流量,分析银行业务拓展空间及潜力。(2)开展同业竞争态势的调查。主要通过调查客户对本行及其他行所提品、服务质量、效率的满意度,分析彼此在整体及单项业务的优劣势、市场占比和发展潜力以及经营管理的独到之处和疏漏所在,寻求进一步占领市场、扩大市场份额的途径。

2.进行市场细分、选择目标市场。每个市场上都有各种不同的人,人们有许多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需要偏好和不同的购买行为。将客户细分,可以使银行选择最有赚利潜力的客户,集中资源提供最适当的产品、分行策略及推广策略,提高服务质量和赚利水平,节约经营成本,保持竞争能力。细分的标准有很多,就零售市场而言,可分为富人客户群、高收人客户群、专业技术人员客户群、学生和老年人客户群等细分市场;就批发市场而言,可按机构客户帐户规模大小、按地理位置、按行业、按客户企业经营业绩等因素细分市场。在细分的基础上,商业银行根据自身的特点对各个标准的重要性进行评估、排序,因为银行不可能满足一切客户的一切需求,只能分辨出那些对该行最具吸引力、最有利的细分市场,按照有取有舍、有进有退的原则最终确定近期、中期、远期目标市场。如建设银行以“大行业、大企业”为重要目标,确定了435家客户,以其作为基本客户群体;工商银行将有市场、效益好、高信誉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国家参资的大型股份制或合资企业、信用等级为AAA级的中小企业作为优秀客户群,对其实行逐级负责制和客户经理制,重点作好贷款营销工作;农业银行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标准,打破区域、行业、所有制界限,把有生命力的优势产业、优良客户作为支持的重点;中国银行实施向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客户、重点产品倾斜的发展战略。

3.确定市场定位。商业银行在细分市场及选择目标市场后,就必须在客户心目中树立银行形象及自己产品的信誉,也就是进行市场定位。如建设银行以“中国建设银行、建设美好生活、创造美好明天”为己任;中国银行在香港凤凰卫视播出“竹林篇”、“麦田篇”、“江河篇”等系列广告,表达中行所秉具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底蕴;农业银行树立“中国农业银行,联结城乡的桥梁”的品牌形象;工商银行与建设银行还推出了简洁、明快、富有感染力的新识别系统。又如,英国巴克莱银行首先在英国化学、机器制造、有色金属、编织等工业领域立足;而荷兰著名的万贝银行则长期以贸易融资见长;而一家连锁制的小型商业银行则可能选择储蓄和小型企业贷款为主业。

(二)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战术性运用

确定商业银行战略目标,明确商业银行定位后,就要认真实施市场营销组合战略,即运用战术性策略,具体如下:

1.产品策略。金融产品本质上是一种服务,它是一系列服务的总和。(l)核心产品。它是顾客购买银行产品时所追求的特定利益。如满足客户存储闲置资金并达到安全和增值需要的是存款,满足客户生产和扩大再生产资金需要的是贷款,满足客户资金快捷地在空间转移需要的是汇兑结算。(2)形式产品。它是核心产品借以实现的形式,如存贷款、结算都有多种形式,并通过一定的具体程序办理,办理过程中的服务手段、服务方式、服务质量等对客户的满意度有着直接影响。(3)期望产品。它是客户与银行打交道时所期望的一整套属性和条件,如客户对银行的诸项服务都有一定的期望与要求。(4)附加产品。它是客户购买银行产品时所获得的全部附加服务和利益,如银行提供的咨询、便民措施、电话预约上门服务等。(5)潜在产品。它是银行为满足客户增加或改变的需求,使客户获得意想不到的惊喜而作出的努力。如今,我国大多数银行的竞争主要还停留在前三种产品上,如银行开展的“三项服务、十项承诺”、延时服务、夜市服务、ATM、POS服务、个人金融服务以及不同的存贷款品种服务等。但一个精明的银行家应从产品的整体概念出发,不断创新,全方位满足客户需求,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精、人精我换”,努力使自己与竞争者区别开来,赢得竞争优势。

2.分销策略。也即网点优化策略。它是指银行的分支机构及营业网点的空间布局,银行营业网点的数量及分布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信用程度。网点优化策略包括:(1)网点选址的优化。即银行应按经济区划合理布局,判断其业务辐射范围及人员配备是否满足区域内客户的需要,对其市场占比、增长潜力及赢利状况作出基本估价,分别按照发展型、维持型、收缩型、放弃型等四种不同组合加以分类,从而作出升格、降格、撤消、新设、迁移、门面装修等策略。除分支机构外,银行还可在法律允许的区域内,在超级市场、百货公司内设置自动柜员机,甚至有的银行还发展到在顾客家里办理银行业务。(2)网点功能优化。即用市场营销理念全面改进现有网点的分工并使其功能优化,注重网点的实体环境,加大业务量集中、资金流量大的地区的网点密度,如建设银行按照“闹市区、大门面、多功能、网络化、特高产”原则设置机构网点。

3.促销策略。即银行采取各种渠道把产品和服务向顾客宣传、说服,从而促进和影响人们的购买行为和消费方式。(l)广告促销。银行通过电视、电台、报刊杂志、标语等媒体,将有关产品和服务的信息,传递给目标市场和社会公众。(2)人员促销。银行通过信贷营销人员、储蓄会计临柜人员等,以及上门服务、上街摆摊设点,进行宣传。(3)公共关系促销。由于产品的无形性、员工与顾客的直接接触性、产品消费的持续性、买卖关系的互动性、多种产品的相互依赖性以及多重社会关系的制约性等,这些特性决定了现代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明确的“关系”特征,即商业银行只有在多重关系的互动中才能实现健康、稳定的发展,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应该具有鲜明的“关系中心”特征。所有营销活动都必须在把握、推动、创造和调整交织在商业银行运作空间中的关系体系中,实现需求分析、市场定位、营销组合的运用和计划控制,寻求推动自身平衡发展的持续动力。有人认为关系营销是市场营销观念的一次理性成长。维护与客户群体的关系是商业银行营销运作的中心、与央行、同业、媒体、地方政府等的关系是商业银行获得良好发展的外部环境的保证、与内部员工的关系则关系到整个营销活动的成败。(4)刺激性促销。它是指银行采取一系列具有短期诱导发生的战术性促销方式来刺激客户迅速产生购买行为。如银行推出的有奖贴息储蓄、对员工采取储蓄承包、存款奖励等措施。

4.价格策略。银行业经营产品的价格集中反映在利率和服务项目的收费标准上,由于我国目前中间业务不发达,金融服务性项目很少,所以金融企业价格竟争实际上就是利率的竞争。但银行产品定价有其特殊性,受政府金融政策、法规的管制较严,一般只能运用浮动利率政策适当定价。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利率将作为商业银行竞争的一种重要手段而有所作为。